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024-10-07

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共14篇)

1.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一

提高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来传送情感、表达心意的一种能力。它能很好地反映出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状况。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还很稚嫩,但也有自己的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各阶段的语言交际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说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是教育者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运用语言表达已是必不可少。儿童是学习语言表达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养、规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学习、工作都是极其有益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时期进行语言培养?下面我们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鼓励学生“敢”说、“勤”说、“会”说

一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特别是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要鼓励耐心认真地把话讲完,不要怕耽误时间而放弃,平时要多给他们些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二是训练学生“多”说、“勤”说,把自己想说的、有疑问的、有不同看法的,都可以说出来,不要有任何顾虑,同时鼓励学生在场合允许的情况下多多发言。三是培养学生“会”说,有针对性的对那些病句、语法错误、表达不准确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纠正时要注意语气,比如:某个学生发生表达错误时,我们可以说:你如果象某某这样表达可能会更好一些等。

2、为学生语言表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有意识的为学生语言表达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发挥的平台,在这里我需要指出,我这里所说的语言表达与平时的说话不同,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表达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说话的契机,应想方设法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并有创造性的开展各种活动,多措并举,不居一格。

3、培养表达能力时要因人而宜、因势利导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说话从表象到思维大都是表层的,要想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我们设置出能让学生可感知的情境,激活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说话成为一种心灵自由释放活动。另外,在培养表达能力时要注意因人而宜,不要搞“一刀切”,表达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喜欢这一种,有的喜欢另一种,我们要区分对待,在他习惯的基础上加以优化、改良。在参加各种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就尽量迎合他们的兴趣。

2.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二

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 常常采用探究学习模式: 提出问题、启发共同探讨、概括出知识点、完成新知教学。但这种理想的教学环节并不是每节课都能顺利完成的。在数学课堂上常常会出现, 学生提出问题, 探究交流后学生却不能用准备的语言概括出知识点, 归纳出计算方法、运算法则, 让教学骤然停止, 这种现象。然后老师需要花时间去帮助学生概括出完整准确的知识要点。这样不仅耽搁了教学的宝贵时间, 还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年龄不成正比例呢?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老是发言不准确不完整呢? “学生的心思, 老师你别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我还真想不出来。于是我采用写匿名信说心里话的形式, 让孩子们袒露心思, 我发现, 孩子们还是很单纯、很真实的。有的孩子觉得答不完整, 同学会补充的。有的孩子觉得说不完整是因为养成了说半截话的习惯, 一时半会改不了。有的孩子觉得不能准确地归纳、概括是习惯了照着书上的黑体字说惯了, 自己归纳时就张不开口了。孩子们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我也站在一个数学教师的立场上来反思自己, 我在教学中放手不够, 总担心学生概括不出来或者要很长的时间去引导他们才能概括出知识来, 会影响我的教学节奏, 一节课的课程安排, 因此长期以来学生锻炼概括的发言机会不多, 导致孩子们发言不精练。

二、巧用 “找茬”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次机缘巧合下, 我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堂发言形式:“大家来找茬”。所谓 “大家来找茬”就是当同学发言不准确或不完整和不精练的情况, 其他学生就可以高喊 “找茬”, 然后由 “找茬人”重新进行更为完整、准去和精炼的发言。如果 “找茬人”给予订正是准确的、完整的、精练的, “被找茬人” 的发言就不记分, 而记圈。而 “找茬人”记2 次发言。就算 “找茬人”找得不够好, 也能记圈一次。因此, “大家来找茬”的活动在我的数学课上可谓“风生水起, 激起发言浪花无数”。

在一次次的发言中, 孩子们认真倾听同学发言时刻准备 “找茬”, 发言的孩子必须小心谨慎确保发言完整、发言准确。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得1 分。刚开始找茬时, 孩子们总会发言不完整或不准确, ( 如: 解决问题思路说准确了, 解题方法也完整, 但忘了 “答”或者不带单位, 这时被同学 “找茬”, 发言者就只得一个圈, 而“找茬者”得2 分) 谁愿意让自己的发言付之东流得一个圈呢? 谁会心甘情愿让别人捡个便宜加2 分呢? 所以发言时孩子们格外小心谨慎, 经过一段时间后, 孩子们不用老师强调, 孩子们也会对自己的发言进行监管, 确保发言准确完整, 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随着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也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

三、“找茬”的魔力在于 “内因教育”中: 行为的自我暗示和监管

所谓内因教育, 是将积极心理学和我国家庭教育学, 当代基础教育学, 思维学等学科的结合, 为孩子们找到, 更愉快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 情景式诱导, 快速高效的模块, 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行为进行 “行为的自我暗示和监管”, 从而达教育效果。

在一次次的 “找茬”中, 发言的孩子格外小心谨慎确保发言完整、发言准确, 才能不被别人 “找茬”。孩子们发言前会对自己的发言行为进行 “行为的自我暗示和监管”, 确保发言准确完整。这恰巧符合了 “内因教育”的条件, 因此孩子们自己发自内心地要求自己说得准确说得完整, 这比老师强求学生完整地说准确地说, 效果来的好得多。因此, “找茬”像有魔力一样, 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四、“找茬”中的意外收获。

“大家来找茬儿”的活动, 让回答问题不准确、不完整的 “被找茬人”失去了很多计数机会, 也让 “找茬人”学会了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 学会了对比、判断和改正发言中的重复、啰嗦、不准确、不完整、不精炼等毛病。经过一段时间发言者多了一份小心, 找茬人多了一份专心。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说也能专心听同学说。

一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有限, 学生发言的机会也有限, 但有了“找茬活动”, 学生们不会再叹气老师又不抽他发言, 而是自己去寻找数学课堂上无限的发言机会。

参考文献

3.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三

【关键词】语言表达 课堂环境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35-01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1.现状分析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这么多年,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有些问题自己明明知道,却说不出来。自我反思:是教的问题呢?还是学生年龄小的原因呢?我开始咨询老教师,查询网络,最终给我比较满意的答案是:孩子在课堂上的数学语言培养不够。回头仔细想想,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孩子上课明明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就是不会说。于是一个想法在我头脑中开始萌芽,我要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说?

2.原因分析

结合本人上课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加上课后的反思,学生为什么不会说呢?

①没有营造一个说的环境,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

②教师的原因,教师比较威严,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容忍;

③学生自身的原因,有些学生性格内向;

④其他原因,比如当回答错了,害怕别的同学嘲笑等。

以此针对以上原因,开始了研究反思,努力找出一套培养小学生课堂语言表达的途径,以便教师教学的实施,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所以确定本次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堂语言培养》。

二、理论支撑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合乎逻辑的数学语言进行讨论和质疑。”。

2.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习的成绩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数学本身是一种语言,一种简约的科学语言。语言是描述、表达意义的工具,思想交流的载体。

3.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思绪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的不贴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想混乱。” 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学思维表达的结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说

这是培养学生课堂语言规范化的首要条件,沒有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兴趣和胆量就不会被激发。通过上面对现状的分析,我认为要让学生自信地张口,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景,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让学生敢想敢说。

于是在课堂上,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而是一个共同参加学习活动的伙伴。学生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培养,同时树立起在课堂上大胆表达的自信。

(二)规范教师语言,学生耳濡目染

每一堂课都要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规范化的高效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要做好准备,不备课不上课,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 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这个盘子里有4个桃,那个盘子里有5个桃,一共有几个桃?”,教师可以边说便用手势表示,引导学生用语言“4个桃和5个桃合起来是……”再找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其他学生认真听,再让学生互相说说, 检查对错。

(三)教学策略多样化

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领域,可分为数学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而对于不同的课型又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我想研究学生课堂语言表达,可以先从这几个课型入手,针对不同的课型,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不同的语言表达策略。例如数学与代数,教师可以提供模板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来说算理、算法、概念的表达等。例如在综合算式中13+25-11=,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模板“先算( ),再算( )”,还有318÷3,可以给学生这样的模板,“先算最高位,……”让学生在说算理的同时,掌握算法,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再如空间与几何领域,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或者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描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最后用准确地语言来描述对数据的预测。综合与实践主要训练学生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过程,对自己的推理和思考进行合理地解释。另外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作业的形式掺杂言语的训练

我想孩子的语言训练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课下回家都要让学生有语言精炼的意识,所以在作业的形式掺杂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便会趋于简洁、准确、清楚。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4.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四

摘要 从教几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所接班级的学生都好似有一个共同的通病――害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个个都唉声叹气,嘴里还喃喃地说“唉,又写作文”,“唉写什么呢?”“真要命,又要写作文。”„„没办法,写吧,但写出的文章无血无肉,空洞乏

味,土语方言连篇,语句不通顺,不连贯,或是文不对题,中心不明等。究其原因,还是平时说得

少,练的少,头脑空虚,缺乏词语,缺乏素材,不会审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作文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

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关键词培养能力认真观察随即笔记加强指导从教几

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所接班级的学生都好似有一个共同的通病――害

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个个都唉声叹气,嘴里还喃喃地说“唉,又写作文”,“唉写什么

呢?”“真要命,又要写作文。”„„没办法,写吧,但写出的文章无血无肉,空洞乏味,土语方言连

篇,语句不通顺,不连贯,或是文不对题,中心不明等。究其原因,还是平时说得少,练的少,头

脑空虚,缺乏词语,缺乏素材,不会审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作文的要求是,能

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

定的条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达到《小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呢,根据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认识和做

法一、一、培养锻炼学生的“说”的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

是从说到写的过程,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经历由说到写,同儿童语言发展过程是一致的。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从说入手,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说的水平,以说促写,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指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学生口头表

达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我教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见识少,平时不善于观察、积累,又受本

地方言、土语影响很深,以致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无序,病句繁多,创伤累累,意思不明。

为此,我就要求无论是上课亦或是下课,统统使用普通话交流,在口语习惯中消除学生畏说普

通话的心理。课堂上,我坚持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把大量的时间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讨论

发言,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要求学生说时尽量做到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如在教《田忌赛马》

一课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去初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纷纷

举手回答说,“田忌赛马的事.”我当机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让学生看这句话能否将文章内

容概括完整。学生一看不能就补充到,“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事。”我又提示到,“他俩赛马

赛几次,中间发生什么事了,最后结果如何,”学生继续补充到,“田忌与齐威王赛两次马,第一次田忌输了了马的出场顺序,第二次赛马田忌赢了齐威王。”“好,谁,孙膑帮助田忌出注意,调换能把刚才的话说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我鼓励学生说,许多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三场全输,孙膑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

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赛胜利的事。”我随即表扬到,“多好啊说的太完整

了,太通顺了”,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说的气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积极性。

除了在课堂上培养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外,课外,我还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如每天早晨坚持让

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介绍自己最近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提出优点和

不足。课外活动时间,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讲故事,讲电视或演小品,说相声等。这样通过老师

有所为而说的创造实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使同学说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相应地

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每天至少

安排一至两节,而作文课每周才两节,要靠这短短地两节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课程教学生练习作文,通过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实际

5.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五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我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老师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大部分班级的数学课堂,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因此,我进行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进行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学产生的作用;

2、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情况;

3、教师对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认识;

(二)、学生方面主要包括:

1、学生在数学课上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2、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正确性;

3、影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因素;

三、调查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一、二、三年级120名学生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学生问卷设计了9道封闭题。教师问卷20份,设计了8道题。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一部分:对教师问卷的分析

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现状统计表(教师卷)

调查内容 选项 人数比例

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大部分愿意 610 60%

少部分愿意 410 40%

很少有人愿意 010 0%

语言表达的正确性连贯性 大部分学生能达到 010 0%

少部分学生能达到 610 60%

个别学生能达到 410 40%

学生数学语言的掌握情况 丰富 010 0%

一般 510 50%

甚少 510 50%

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情况 大部分能正确使用 010 0%

少部分能正确使用 610 60%

个别能够正确使用 410 40%

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 每个学生比较平均 210 20%

大部分经常说 510 50%

少部分经常说 310 30%

给学生说的时间 大部分 510 50%

少部分 510 50%

基本没有 010 0%

使用鼓励性语言的情况 经常鼓励每一个学生 110 10%

对表现好的鼓励 710 70%

偶尔会鼓励 210 20%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数学语言少,有50%的教师认为学生掌握的数学语言一般,还有5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数学语言掌握甚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经常回答问题;教师给学生说的时间较少。而这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在调查中几乎没有教师认为学生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有60%的教师认为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还有40%的教师认为只有个别生能够使用数学语言

第二部分:对学生问卷的分析

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现状统计表

调查内容 选 项 人数比例

课堂提问 经常 2977 37.7%

偶尔 4177 53.2%

不敢 777 9.1%

回答问题 经常回答问题 2277 28.6%

有时回答问题 2877 36.4%

很少回答问题 2777 35.0%

回答问题的正确情况 经常是正确 2377 29.9%

有时正确,有时错误 4477 57.1%

经常答错 1077 13.0%

代表小组发言 非常愿意 1634 47.1%

偶尔愿意 1734 50.0%

不愿意 134 2.9%

父母问上课发言的情况 经常 2777 35.1%

偶尔 3277 41.6%

从不 1877 23.3%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提问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只有20%的学生经常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只占10%-20%,我们的家长对于学生的课堂发言也比较轻视,只有三分之一的家长经常询问学生的上课发言情况。

六、调查结论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造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有许多,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

(一)、学生方面:

1、指导答案,内向,不想说: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只愿作听众。其实这样做,非但教师的威信难以持久,而且学生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缺乏语言表达的技巧,缺乏理清条理进行不断思辩的能力。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而且一些错误的认识由于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很可能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次出错。

2、畏惧,不敢说:

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当学生站起来面对众人时,就有两种担忧,一是怕自己心中的形象不能为他人所肯定;二是怕自己表现出与形象相反的形象来。因而学生当众作口头表达时,往往会表现得紧张不安。这种心理上的紧张畏惧感,导致学生说话张口结舌,零碎语、口头禅增多,断断续续,语不成句,语序颠倒等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主要是由于学生缺少语言实践,自信不足造成的。

3、阅读量小,数学语言积累少,不会说:

广积才能薄发,人非生而知之,没有“进”也就没有“出”;没有积累,也就没有倾吐;没有吸收,也就没有表达。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善读书,缺乏语言积累,自然无话可说。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远远不够,缺乏丰富的数学语言积累。

4、缺少自主学习:通过观察、访谈,我们还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我曾问过一些同学数学书上的一些标记的.意思(比如说:虚线方框、虚线表示的数字等),多数同学竟然说不清楚。多数同学的课前预习,就是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仿练习等从不考虑。

(二)、教师方面

1、提问方式不当: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得到更新,在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过简单都会影响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激励性语言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而浓郁的兴趣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的“润滑剂”,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话的愿望时,他们才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积极的言语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而训练形式过于单一、老套,就难以让学生迅速产生说话动机。

3、指导性语言少:语言教学常常“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观念认识上,未认识到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很少探索其培养方法。数学语言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数学语言难懂难学,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学生不能驾驭数学语言。有的人认为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事,其实不然,数学语言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会做不会说,爱说说不出的现象。

4、没有创设说话机会:小学生掌握规范的数学语言必须进行反复练习。可目前有的数学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个问题点到即止,没有真正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虑,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使学生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三)、其他因素:农村周围交际的环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不够重视、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言语交流;学生的听力、记忆力等也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与素质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精神是相悖的。它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弘扬,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过重,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七、教学建议

1、对教师进行数学语言教学的培训

对于数学语言的使用以及教学情况,有的教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等,另外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需要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自身语言素养,明确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目的,掌握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多种教学方法。

2、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说”的训练

我们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说的训练”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给学生提供说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生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尽量多地重视学生说的质量,使之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7月。

6.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六

天心区幼幼学校 张良琼

【摘 要】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沟通思想的工具,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高低。因此,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寓,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环境的支持,阅读是孩子认识社会和大自然的主要方式,我们常说“开卷有益”,阅读对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活动 小学生 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积累,侧重语言的表达,把学生培养成“会读书、会表达的人”。是我们肩上祟高的责任。阅读能力一般包括认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就会促进其表达能力,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会小学生阅读,阅读后及时表达

(一)、利用教科书,创设情境,引导小学生阅读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秋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每年秋天都要下几场秋雨,秋雨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知道秋雨中植物和小动物认为秋雨是什么颜色的吗?“于是我就说:“你的答案都在《秋雨的色彩》这篇课文中能找寻,聪明的小朋友一定能认真阅读并且找出来!”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阅读起课文来。

(二)、丰富课外阅读,选择适合小学生各个年级的书籍带学生进行阅读并分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图书的选择,内容极其重要,必须针对其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只有符合现状,贴近生活的书,学生才会主动去看。

班级可以设立图书角并且经常更新,学生们会习惯性地三五成群手捧着图书边看边讲。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在组织集体阅读时,学生每一次阅读后,我就专门设立好书分享时间和好故事分享时间。对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及奖励,同时观察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帮助。由于阅读的环境自由宽松,在一遍遍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水平不断地提高,学生逐步从不爱当众大胆说话慢慢地变得乐于表达,语言从不连贯变得较为连贯,词汇从贫乏到逐渐地丰富,逐步树立“我想阅读,我爱阅读,我会阅读”的自信。这样,孩子的兴趣被激发了,体验到了看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主动性和能力。同时在边阅读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

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在积累字词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词语说话。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构段的方法,写一段完整、通顺的话。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二)精讲多读、积累语言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假如时:我先创设一定的情境,观看《神笔马良》的动画片,然后引导学生读书看文中的小朋友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做哪些事情?学生兴趣盎然,读得津津有味。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小树在寒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小鸟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直哭’等句子,学生极感兴趣,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一面读出自己的感受,一面积累作者的语言。作者是运用了几个排比句,列举了几种情况,准确地表达了情感。我们要积累它,如:“轻轻叹息、苦苦等待、、、、、、”我们都要把它积累下来。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既读懂了文章,又积累了语言。

(三)创设意境、运用语言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如:《假如》中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只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什么?让我们动手写一写。学生在表达中学会了创作小诗歌。虽然很稚嫩,但是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合情合理,诗歌生动有趣。

7.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我们老师, 尤其是小学老师要更加注重语言素质培养, 通过我们的引导, 让学生把数学这个抽象的世界“说”出来。

一、让学生“能说”

“能说”是指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思路。上课时尽量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说一说, 增加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能说”有多种形式:

第一, 增强小组间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主要是使学生知道怎么说话, 怎么表达自己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 我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 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 再说什么, 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不需要我所提供的固定格式, 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步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小组中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也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

第二, 增加同桌间的交流。同桌间的交流非常方便, 也是课堂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需要用语言及时进行总结。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 学生能逐渐掌握思路, 并能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以在同桌的带动下, 逐步学会叙述, 正确地解答。

二、让学生“敢说”

“敢说”是指让学生敢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即使观点是错误的, 也不会被老师批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不断鼓励学生, 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让他们敢说会说, 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尽量给每一位学生说话的机会。

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老师在以下两个方面多下工夫。首先要加强指导性语言的运用, 可以使学生更有目的、有序地进行数学实践, 避免他们不清楚做什么、怎么做, 在活动过程中无所事事, 盲目杂乱, 以保障数学活动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探究性学习的今天, 不少课堂上, 老师只是简单地说:“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请大家合作学习……”看上去, 老师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其实, 许多这种所谓的探究性学习的效率很低, 甚至无效。学生在学习关键处, 教师适当地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而且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

其次要灵活运用评价性语言, 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学习行为, 向好的方面发展。老师可以经常这样说:“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我觉得你思考的方向是对的, 如果再仔细想一想, 离正确结果就不远了。”“你的回答很不错, 如果声音再洪亮一点就更好了。”评价性教学语言要追求即时性、适切性、激励性。当然, 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需要将各种教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恰当使用, 那么就更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学得有效。

三、让学生“会说”

“会说”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把学到的知识描述出来, 并让别人通过自己的描述理解相关知识, 让一个学生“会说”需要让学生在多阅读、多倾听两方面努力。

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 足见数学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具有高度抽象性, 需要准确无误。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 感悟数学语言,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 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要高一些。由此可见,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 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时的基本素养, 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 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 才能作出准确的回应。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 而且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 听同学的发言中有什么问题。因此, 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我会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口述口算题, 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口述应用题, 让学生进行复述并写出算式等。这样学生听的能力就逐渐提高了, 对这种训练方式也会越来越适应。

8.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25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因此《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农村小学生存在哪些数学语言问题,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我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学生数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学生学习数学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

第一,多数学生不能准确规范使用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发展水平较低,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

第二,学生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啰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

第三,很多学生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不连贯,造成学习数学的困难。

第四,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从而不能正确理解和解答。

二、存在数学语言障碍的原因分析

为了对农村学校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调查我城区7所学校114个数学教师及597个学生,本次调查采用全员调查,教师问卷设计了12道封闭题,学生问卷设计了12道封闭题,一年级和二年级进行了谈话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学生数学语言的障碍,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1.不愿说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只愿作听众。学生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缺乏语言表达的技巧,缺乏理清条理进行不断思辨的能力。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而且一些错误的认识由于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很可能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次出错。

2.不敢说

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因而,学生当众作口头表达时,往往会表现得紧张不安。这种心理上的紧张畏惧感,导致学生说话张口结舌,零碎语、口头禅增多,断断续续,语不成句,语序颠倒等现象,是由于学生缺少语言实践,自信不足造成的。

3.不会说

小学生阅读量小,数学语言积累少,加上教师缺乏指导和训练,学生不会说。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远远不够,缺乏丰富的数学语言积累。缺少自主学习。

(二)教师方面

1.提问方式不当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得到更新,在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在课上的提问模棱两可、表述不清、太难或太简单都会影响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积不变规律》时,让学生观察:2×3=6 2×30=60 2×300=600,这样提问:谁来说说这几道题?这样的提问模糊不清,学生不清楚教师的要求。当然就无法准确回答教师。

2.激励性语言少

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话的愿望时,他们才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积极的言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而训练形式过于单一、老套,就难以让学生迅速产生说话动机。

3.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

教师没有注意规范使用数学语言教学,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没有注意及指导;指导性语言少,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学生不能驾驭数学语言。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会做不会说,爱说说不出的现象。

4.没有创设说话机会

小学生掌握规范的数学语言必须进行反复练习,可目前有的数学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个问题点到即止,没有真正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虑,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解,使学生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三、方法与策略探究

通过对调查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语境,让学生乐说

利用生活与教材现有的情景,创设富有童趣性的、熟悉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因此,数学课堂既是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的主要时机,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特别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表述清楚的关键所在。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如教学“排列与组合”这节课时,利用当时电视正在热播《喜羊羊与灰太狼》,以羊村开运动会,请学生当裁判员,用数字1、2、3、4设计出两位数的运动员编号,学生马上积极动手起来,当讨论哪些编号给灰太狼和灰灰时,学生热情高涨举手认为给不吉利编号14、41让它们输掉。看来学生已经融入动画形象中,让学生想说、抢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会倾听,学会思考,让学生想说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表现欲强,但自制力却不强,有意注意力更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与思考的习惯。要想养成学会认真倾听并思考的习惯,良好的倾听姿势是第一步。听教师讲课时,要挺直腰杆,双脚平放在地,小眼睛要看着教师等;听同学发言时,不要看着同学的脸,要看书或看老师操作,大脑要不断思考同学的答案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不要随便打断同学的发言。随后再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经过思考,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才会调动学生“说”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说,有话要说。

3.学会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说,是因为没有参与活动,无法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能力,并要求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清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乐于表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好习惯。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中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设计的两个环节:(1)活动:通过过割补转换旧知,学习新知。给学生平行四边形纸片,已知底和高。怎么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动手操作,并说出操作的过程。(2)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把操作过程和知识点表述清楚,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一举多得。

4.教师自身语言示范,让学生学着说

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如,一位村完小的教师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是这样给学生示范的:(1)数数游戏:第一环节:老师有意识地请10个小朋友到讲台来。师问:“这10个小朋友老师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回答: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师:“第一个、第二个……第十个。这10个小朋友老师是怎么数出来的?”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回答问题,如“老师是这样数的……”。第二环节:让10个小朋友伸出双手。师问:“10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手指头?你是怎么数的?”生:“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教师示范,用“我是这样数的…”来回答。同时要适当的引导、表扬,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在这里教师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5.课堂提问贴切精准,让学生会说

课堂问题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我们来看看一位教师在教学“积不变规律”第一次试讲时的片段。师:“请同学们观察2×3=6、2×30=60、2×300=600这组算式,谁来说说这几道题?”学生不清楚教师的要求,愣了一下,无法准确回答。“结果不一样,发现有没有共同的地方?”教师的问题还是不清楚。“观察第二组算式:80×2=160、40×2=80、20×2=40。能不能像前面这样观察?”生齐声答:“不能。”很显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很随意,后来课题组针对发现的问题重新设计。在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这组算式各部分间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同学间互相说一说。”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提出第二组观察问题:“同学们,这组算式,我们能不能用前面这样的分析方法来描述这组算式各部分间的变化过程?”学生也是能准确地说出算式间各部分间的变化,从而准确得出积不变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0除外)几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效果比第一次上课好了很多。

6.读、写训练,积累数学语言,让学生能说

在练习中,为了更准确地理解题目的要求,提高解题的能力,应让学生学会首先读题一至二遍,在读中圈关键词,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从学生写的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深化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加强自身数学语言的引领示范,创设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乐学、乐说、会说、能说。

9.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九

三 数组

武小英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因为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表述的完整、准确,就直接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平时的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把握时机,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现在小学生表达能力差的越来越多,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会说,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鼓励学生大胆说,尽量给每一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可以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说一说,增添表达的信心,例如:教学乘法的含义后,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先说一说3×2的意义,然后请一个好生说一遍,能带动其他的学生说,这样锻炼下来,学生逐渐就有了说的的勇气,自然为语言的表述提供了基础。

“疑”是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提问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发现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激发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培

2、有始有末,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对新事物的认识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思维单一。根据低学生的这种特点,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用问题来引导他们学会说完整话。例如:

图上画得是什么?——图上画得是小朋友去买矿泉水。

他们要买多少瓶?——他们要买20瓶。

每瓶几元?——每瓶2元。

问题是什么?——需要花多少钱?

最后再让学生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图上画的是:小朋友们去买20瓶矿泉水,每瓶矿泉水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2、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语言的灵活性

语言的灵活性,就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层次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也就是思维灵活程度的体现。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训练学生对应用题使用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耐心引导,循循善诱。说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理解了却说得不对或是说不清楚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说话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启示,让学生逐步地说出,最后再完整地叙述。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教师用语规范,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的教材。数学语言是最精确的,在这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用词准确、筒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教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强,表达准确、清楚、简练。

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语言带进课堂,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2 ;任何整数都可以化为分母为自然数的假分数。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思维能力的形成加以艮好的影响。朱智贤教授明确指出:“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的经验,因为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

4.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

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做得非常漂亮,然而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却总是说不清楚,或是词不达意。就这一现象,应教他们把每一个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思维具有逻辑性,因此,在语言表达时要有根据、有条理,前后连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学会说完整的数学:

(1)启发学生说算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对于一些算理好像听明白了,但是真的能理解吗?要看他是不是能清楚地将意思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说算法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利用语言,准确、明朗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思维将会得到提高。

(2)引导学生讲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应用题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解题,但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就是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从口语表达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明买了6颗糖果,小军是小明的4倍,两人一共买了多少颗糖?首先让学生观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回答问题:

a、求两人一共买了几颗糖,应该要知道哪些条件?

b、未知条件,已知条件?

c、应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d、问题是什么?

e、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分析过程,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把分析的过程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逐步就会使表达更加通顺、流利,这说明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

10.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表达效果,说话时注意分寸是极为重要的,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2.话如其人,忌夸夸夸其谈.相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相互的外事

态度,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外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3.远离假话,摒除大话.4.不说空话,制止套话.5.选择对象,因人而异.各人所外的地位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说话的分寸也就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外理.

11.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课;表达能力;聋生

聋校的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都应补偿聋生的言语缺陷。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丰富聋生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

聋生由于听障,视觉发育要比正常的孩子灵敏一些,因此他们视觉的模仿性极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现实的榜样,要让聋生的语言通顺、流畅、丰富,教师的语言必须是通顺的、丰富多彩的。教师应抓住一切时机给聋生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引导聋生通顺流畅、丰富多彩地表述。在一年级聋校数学课上发现一个聋生回答“2+7=8”出现错误时,教师立刻伸出小指说“错!”然后示意他坐下,然后随即指向另一个学生,用表情示意那个学生来回答。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对话,发现许多聋校的教师数学课师生交流简短、生硬,没有普通小学教师的语言丰富,语句优美。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聋校数学教师认为聋校数学课的交流语言没有必要说太多,有时只要用简单的表情、动作,就能完成教学过程。还有人认为数学语言本来就要简明扼要,不需要华丽、丰富的语言,也有教师认为补偿语言缺陷是语文课的任务与数学课无关。其实不然,聋生学习语言不光靠语文课,聋校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语言都让学生耳濡目染,均是聋生学习语言、补偿他们言语缺陷的好机会。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回答错误这个时机展开丰富的语言交流,那么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的计算知识,同时还补偿了聋生语言缺陷。教师可以这样说:“这个答案准确吗?谁有更好的答案?”其他学生回答后,教师还可以小结:“只有看题时细心,做题时一丝不苟,才能把题做正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小结:“简单的题会计算错的原因是什么?”

二、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读、说”

(一)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多读、多说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训练。数学的语言逻辑性很强,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说,哪怕只是从简单的一句话训练开始。对于概念、公式、法则就让学生多读,多说,才有可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数学教师还要抓住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说,从一个简单的算式或口答,引导学生读题,说说自己的解题过程,说说自己的答案,说说他人答案正确与否,错误的原因分析等等。

(二)让学生愿“说”

聋校的数学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聋生说,这样才能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和他人的交流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分层有序地进行口头表达。比如在教学圆的画法时,学生操作完毕后让学生说说画圆的过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时首先量什么,然后定什么,最后怎么画?”这样先给学生一个框框让他去补充。学生有了“首先、然后、最后”指引后,就知道如何分三步来表达画圆的过程了。这样先给学生一个拐杖,帮他们走,慢慢地再撤掉辅助,他们就会走得更稳了。学生有了层次,也知道从何处说起,也会乐意表达。对于一些复杂的应用题,教师更要帮助分析,按层次分析,有步骤地让学生说出意思。

三、在操作中强化聋生的数学语言

(一)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互译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在讲解应用题时要巧妙地铺设语言阶梯。如在教学“40个同学做纸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几个同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这道题主要讲了什么事情?先告诉了我们什么?再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算什么?只要说清了这几句话,学生就从应用题的生活语言中找出了条件和问题,抓住了理解应用题的关键。接着,我让学生口述解题的思路,根据“要分的总数写在前面作被除数”,“平均分的份数写在后面作除数”,引出“40÷5”,转化为“数学式子”,使学生会用日常“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两个“转化”的数学语言阶梯,来发展学生数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数学日记进行语言弥补活动

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学习过程,书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发现与体会,使其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和耳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听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聋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创设一定的交流平台,让聋生主动参与交流,同时利用数学课的特点,补偿聋生的言语缺陷,让聋生得到全面发展。

12.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篇十二

一、正视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认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要注意打造和谐课堂,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他们独立思考, 学会提出问题;在师生互动中,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方面的不足。

1. 学习氛围不协调。

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 课下学生能说会道, 声音洪亮, 课堂回答问题时却语无伦次, 声音太轻, 甚至根本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部分老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自己唱主角, 让学生当配角, 所谓的课堂互动只是做样子。因此, 学生的回答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形式而已。其次, 学生的学习压力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 语文考试没有听力考试, 也没有口语表达的考核, 于是学生没有意识到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再次, 家长没有很好地和学生交流、沟通, 使得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才准确合理, 缺少运用的机会。

2. 表达训练缺方法。

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长过分的呵护下, 往往缺少自我意识, 往往缺少主见。教学活动往往缺少必要的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创设, 或是设计得不够合理, 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开口表达的欲望。另外, 教材中有些口语交际训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且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要求过高。老师在学生语言表达训练教学时, 随意性大, 有重感悟轻分析、重全体轻个性的倾向。如阅读教学中, 较多的是让学生进行段意归纳。

可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放手让学生大胆阅读, 个性分析, 在增强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还要让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连贯性和表现力。

二、以有效问题激发表达兴趣, 形式多样互动, 提高表达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因此,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积极参与。

1. 创设情境, 激发参与热情。

苏教版教材整体设题比较好, 不少课文都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思考如何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东方之珠》时, 我先板书“东方”, 让学生思考“东方”指的是哪些地方, 然后完成“东方之珠”的板书, 让学生说说“珠”的含义,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手法, 然后让学生结合“珍珠”的特点, 说说本文可能写了什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同时, 让学生有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 如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 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香港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的。

2. 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更要让学生有准备地参与教学, 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设计有效的预习学案, 有助于学生提高预习能力, 从“自然”预习到“自主”预习, 进而“自觉”预习。这样, 他们就能找出并感悟关键词、中心句, 概括大意、提炼中心内容, 甚至提高写的评析和心得体会的能力。

如此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就会针对问题有话可说, 有感要发, 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高, 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能得到增强。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时, 有学生质疑:为什么“那晚的情景却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必须先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 树立创新精神。

3. 突出探究问题探讨。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就是要知道组织怎样的语言才能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设计一些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训练他们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三顾茅庐》时提出问题:刘备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那么诸葛亮是否知道刘备他们已经来过两次, 为什么?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探寻答案, 进行多维解读。当然, 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 我们就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我们重在提出适当的问题, 激发他们个性思考的兴趣, 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 学会倾听和具有一定模仿运用的能力。课堂是能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重要一环, 如果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就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 语言表达能力是与人交际沟通的必备能力, 是书面表达流畅合理的重要基础。老师只要坚持开展素质教育,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有效问题激发参与热情, 那么,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摘要: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谈起, 思考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得出培养这一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策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2012 (02) .

13.怎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三

2、多读,是多读好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识会增加语言的素材,增加一个人的气质涵养,而多读也是为多写做准备。而读的时候也和听的时候一样,一方面增加素材,另一方面读的时候要有侧重点。可多读人民日报的社论,学习其对事物评价、分析的表述方法和语言。

3、多说,并不是逮什么说什么,乱说一气,而是有准备、有计划、有条理地去说,或者是介绍,或者是演讲,要说得好、说得精彩,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而这一准备过程和实际说的过程,也就是在练习语言表达的过程。

14.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四

听歌唱歌

音乐是全人类的互通语言,那优美的旋律会让人产生很多美好的遐想,也会让人产生很多对人生的感悟。有的孩子从没出生,胎教的时候家长就给他听音乐了,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听一些抒情的美好的儿童歌曲,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向往未来美好生活的心理,这样不但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对孩子的人生都能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让孩子边听边跟着一起唱能培养孩子对旋律节奏的把握,这样的节奏对以后说话演讲或表达等等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也能让孩子从小就对音乐感兴趣,可谓是一举两得。作为家长的你赶快行动吧,为孩子挑些好音乐。

讲故事

经常的让孩子看动画看电视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接触的事物,都会深深的印在他的潜意识里,他以后的成长和自己心里默认的目标,和长大以后的一些想法和性格,都是在很小的时候经历的那些事情和看过的那些事物综合起来形成的。而且很多经常看电视的人都不怎么好说话,天天玩电脑的人也是,就比如现在所说的宅男宅女大多都是看电视玩电脑,不经常与人沟通而变成了与现实

社会脱轨的宅男。

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挑一些积极的乐观的故事,在一个静静的房间里,你面对面的给孩子讲出来,语法清晰明朗,这让孩子听了能深刻的记住你的故事,而且能从你的说话中知道语言该这样表达,一些故事的叙述手法等等孩子都能记住,这样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会是个很出色的演说家。

让孩子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知识的最大来源是书本,这句话说的真对,看书不但能培养孩子以后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更能让孩子清楚的了解书上是怎么表达语言的,是怎么描述一种事物的,你可以让孩子先从学习卡片或是带图的图书看起,以后慢慢的在看纯文字的书,在书的选择上经历选择一些知识面广的,或是对人生积极的向上的书籍。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错误发音的地方。这个时候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你只要用正确的发音重复一遍他的话就可以了。

敏感又聪慧的小家伙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以在你若无其事的影响下,学习到正确的吐字发音。

经常带孩子出去玩,比如动物园,公园,逛街什么的。让孩子在见到很多人的时候不在胆怯,也能让孩子更早的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外面的人都很和善。让孩子在大的氛围力感受一下人群的气氛,毕竟等孩子长大了要生活到人群里面去,这样会给孩子的以后带来很大的帮助。

启发孩子敢说、想说、乐意说。孩子天生性情各异,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寡言。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首先应找出其原因,然后再加以引导。一般地说,这类孩子有的是胆小,在生人面前说话容易紧张,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脸红心跳,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多说、敢说,并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有的孩子因患有多动症,存在思维障碍,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训导,并尽量多给孩子创造条件,使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

有的孩子因患抽动症,由于不自主的眨眼、摇头、点头、扭脖子等动作怕别人嘲笑而深感自卑,不愿抛头露面,也不敢在人前讲话,对这样的孩子,除了积极地对其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外,还要对其语言、行为等异常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就要父母充分发挥亲情的优势,多与孩子谈心、交流,同时,丰富孩子的生活。

要为孩子创设语言发展的良好环境。家庭的熏陶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尽量做到:一是自己的言谈不俗气;二是用词恰当,多使用成语;三是诱导孩子与家长多交谈,尽管大人说话用的词汇孩子当时不一定全懂,但如长时间使用,孩子也必能悟出其中涵义,再经过慢慢模仿、运用,就能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正确、合理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孩子好奇心强,常常会提出各种问题。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热情,认真,恰如其分地回答,既使孩子探索真理的愿望得到满足,又克服其语言上的障碍,使其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集体活动是锻炼孩子胆量和能力的最佳时机。课堂上发言、演讲活动、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对孩子的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

打电话也是很好的一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如你上班了,中午的时候给孩子打电话跟孩子聊聊天,电话里看不见对方,也不知道对方什么表情,完全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里不存在任何的肢体语言或图片信息等等,而且打电话只有两个人互相打,这样更能培养孩子独立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可以让孩子给长辈或幼儿园的同学打电话,告诉他们你在做什么,中午吃的什么东西等等。这样既能培养孩子跟社会和培养的融洽程度,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自家的小孩胆子很小,上课的时候不敢表达。

这位家长您好,从您对孩子的关心,足以看出您对孩子的爱。的确,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便是父母,他们是最会观言察色的人群,父母的角色尤其重要。

孩子胆小,原因出在哪?其实,千万别这么快想提高孩子的自信,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想想,为什么孩子这么胆小。性格问题?还是成长达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的一种征程现象?

然而,您曾想过是家庭因素吗?

孩子对得最多的人是谁?是父母。作为父母的,有谁想自己的孩子胆小怕是呢?或许您对孩子付出的爱不足以用语言来表达,然而最好的爱的表达方式,不是批评,不是赞扬,而是鼓励。您说您的小孩上课不善于表达,作业不自信。你可以多说:“加油,妈妈(爸爸)会支持你的!”之类的话。

上一篇:物业管理资质升级申请报告下一篇:付款联系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