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2024-10-08

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共15篇)

1.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一

第五章护理管理核心条款(二款)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以下为基本方法但不限于以下方法)5.3.2依据《护士条例》、《护士守则》、《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规范护理行为,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5.3.2.1 【C】 【查阅资料】 优质护理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1.医院制订的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实施方案与考核办法。服务落实系,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2.医院召开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每半年1次)的会议记录,专到位。(★)2.按照标准配置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和人员,岗位题研究优质护理工作,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护理部负职责明确。(人事科,护理部)3.医院组织培训的资料 责 【B】符合“C”,并 【现场核查】 科教护理落实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对各层次护理管理者有1.核查2个科(病)室病人陪检、开餐送餐下收下送等临床支持保障信息组 考核。(人事科,护理部)措施的落实情况。2.核查征求患者意见与建议本。3.抽查2个科(病)室的护理人员考评资料,相关激励规定是否落实。

4.抽查1个重症监护病区(房)和2个病区各2名患者的优质护理服

务措施的落实情况。

5.查2个科室有护理人员绩效分配方案和工作量化考核记录,与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等挂钩。6.核查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占所实际开放病房的比例≥80%。【访谈调查】 1.访谈院长、职能部门负责人(除护理部)各1名对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和内涵的知晓率≥80%。2.访谈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各1名对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和内涵的知晓率100%。

【A】符合“B”,并 【现场核查】 护理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护理部)1.查看2个病区的病房管理有序、环境清洁安静、安全舒适、探视管理制度落实,做到不依赖患者家属或自聘护工做护理。2.查2名责任护士,对所负责患者的诊疗护理信息、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等的掌握程度≥80%。3.查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100%。【访谈调查】 1.随机询问5名患者,知晓自己的责任护士并对其服务满意度≥90%。2.访谈医生、护士各2名对优质护理工作开展满意。5.3.3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5.3.3.1 【C】 【查阅资料】 实施“以1.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抽查护理部及两个病区制定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病人为中制定实施方案,体现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责任制。实施方案。心”的整2.依据患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充分考虑患者生【现场核查】 体护理,为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1.查2个病区派班情况(本年度的两个月),要求根据患者病情、护患者提供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实施责任护士扁平化分工管理病人,体现为患者提适宜的护供全程、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服务。2.抽查2个病区在架病历各1份,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护理部负3.医院征求患者意见与建议,以及开展满意度调查的资料。责 【现场核查】 【B】符合“C”,并 科教护理1.查看2个病区各1名责任护士每日工作内容和流程,全面掌握患者1.依据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护信息组 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实际需要制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定有针对性的危重患者的护理计划并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并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2.抽查2个病区对责任护士工作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指导的资料,核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的重点内容。查对存在问题所提出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与整改效果。2.科室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有3.抽查职能部门定期对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分改进措施。析、反馈的资料,评价对所发现的问题,所提出整改意见是否可行,3.主管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执行的效果。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建议。【访谈调查】询问2名患者或家属对疾病和护理的重点内容的了解情况。【现场核查】 【A】符合“B”,并 1.核查医院对各科室整体护理工作考核资料(近2年的),有数据说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进。2.抽查医院在科室进行的患者满意度调查。

2.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二

1 全面、正确评估眼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眼部解剖组织结构的特殊性

眼部的结构精细复杂, 眼球是裸露在外的器官, 极易受到外力、异物、细菌、病毒及真菌的侵袭而致感染。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均无血管, 自身抵抗力较弱, 容易受到感染。

1.2 手术过程的因素

(1) 眼科手术时间短、连台手术多, 感染机会增加。 (2) 眼科手术操作精细, 对手术器械的要求较高:材质精密, 价格昂贵。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用品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3) 眼科植入物如人工晶体、硅油等的管理不规范。

1.3 医务人员因素

无菌观念不强, 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手卫生规范。

1.4 常用药品和物品的污染

(1) 公用的眼药水管理不规范, 如散瞳药、麻醉药等。 (2) 诊疗用品消毒不彻底等。

1.5 全身性疾病及长期局部应用激素

如某些慢性全身性疾病病人、某些与免疫有关的眼部疾病以及老年病人等。

2 有效预防和控制眼科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医院完善的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科、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构成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体系, 职责明确, 互相配合, 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起到积极、有效的监管作用。

2.2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职责

(1)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规性文件的要求, 结合本院实际,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卫生标准、防控措施、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 下发到各科室, 使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活动中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责任明确。 (2)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最新要求, 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制度不断更新, 让新的要求和规范及时落实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 让制度更结合临床, 让医院感染工作有正确适时的理论依据。

2.3 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

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 医院感染科与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联合, 定期对医护人员、工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同时要求各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小组, 结合本科室实际, 每月组织1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使医务人员认识到积极主动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增强防控意识, 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与防控措施。特别要加大重点部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力度, 以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 为保障医疗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加强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 对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治疗室、换药室进行最大限度、科学合理的布局, 配备必要的消毒、灭菌、洗手及防护设施。并对这些重点科室分别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标准操作规程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标准。加大对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消毒隔离、消毒灭菌等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 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2.5 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2.5.1 加强围术期管理

2.5.1. 1 术前

内眼手术前3d点抗生素眼药水, 每日4次~6次。术前1d洗澡、洗发, 冲洗泪道。术日晨起后用肥皂清洁颜面部皮肤;术前上厕所、洗手后冲洗结膜囊, 消毒术野皮肤 (切口周围15cm×20cm) 的区域, 盖无菌敷料, 做好术眼标记。

2.5.1. 2 术中

严格消毒术野皮肤两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所有手术器械、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保证一人一用一灭菌。

2.5.1. 3 术后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尤其注意观察72h内术眼的疼痛性质。术后为病人进行眼部检查、处置时, 严格洗手、无菌操作。滴眼液每人专用, 避免污染瓶口。医护人员向病人宣教时不可用手触碰术眼, 以防污染。

2.5.2 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及重要措施。必须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 切实做好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消毒, 从而切断传播途径, 达到防止交叉感染的目的。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2.5.3 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及用品的管理

内眼手术使用大量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如注射器、人工晶体、穿刺刀、粘弹剂、硅油、缝线等, 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要求证件 (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和注册证) 齐全, 每批检验报告齐全, 保存备案, 便于追溯。使用时认真查对, 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购入、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 每个环节都必须把关, 加强相关资质的审核管理, 以保证医疗安全。

2.5.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 应当加强无菌观念,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避免因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病人发生感染。

2.5.5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手卫生考核标准及方法, 不定期下科室追踪考核, 督促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性。手卫生促进策略:确保手清洁剂、一次性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用品的充足供应。医务人员明确手卫生的意义、指证和方法。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与正确性, 需要监测与随时跟踪相结合。鼓励病人、探视者和医务人员合作, 共同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

2.5.6 重视常用医疗器械 (物品) 的消毒工作

如挡眼板、吸水器、眼科A超探头、湿化瓶、下颌托、前额架、治疗车、体温计、止血带、水龙头、水池、肥皂盒、毛刷、床刷、毛巾、毛巾盆等器械、物品具体的消毒措施。

2.5.7关注重点人群

重点关注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病人、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病人、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后病人等易感重点人群, 严密观察, 合理治疗, 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6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做好各种监测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保证,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 我院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包括以下几方面。

2.6.1 定期进行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 清洗效果的监测:每月抽查至少3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 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 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并记录监测结果。 (2) 消毒效果的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 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如挡眼板、收水器、止血带, 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 灭菌效果的监测:对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物理检测时每锅次对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参数进行监测;化学监测时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卡监测;生物监测时每周监测1次。每年对灭菌器的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环氧乙烷灭菌监测:物理检测和化学监测每锅进行, 生物监测每批进行。

2.6.2 环境卫生学监测

每季度对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病区、门诊的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剂及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

2.6.3 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的监测

督促使用科室做好灯管日常应用累计时间登记、使用人签名、灯管的擦拭等工作, 新灯管经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中的灯管每半年监测1次。

2.6.4 加强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2.6.4. 1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主要是对清洁切口手术感染的监测。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清洁切口手术每天进行及时登记, 专职人员根据登记情况经常去病房了解被监测术后病人的情况, 与手术医生一起查看术眼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并降低手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2.6.4. 2 现患率调查

通过查看病历及床头询问相结合, 规定统一时间, 制定统一表格, 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全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了解在同一个时间点全院各科现患率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2.6.5 做好抗生素使用情况监测

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医务科、药剂科、医师协作, 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督促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工作, 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

2.7 做好标准预防与安全防护工作

加强全院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切实做好职业防护。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需要进行隔离, 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增添必要的防护用具及设施;熟练掌握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2.8 加强医疗废物的监管

根据相关制度与职责, 检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转运等各个环节, 检查交接记录、设施使用及清洁情况、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知识进行提问, 检查结果记入绩效考核, 要求医疗废物安全及时处置率100%, 以防止疾病传播, 杜绝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2.9 做好传染病的处理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 对传染病早发现、早上报、早治疗, 做好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 同时做好传染病人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2.1 0 医院感染会议

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每季度1次对上一季度的工作进行总结, 介绍监测项目进展情况, 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监测与控制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列出委员们讨论的议题内容:下一季度的工作重点、下一步需要推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重要性和依据, 评估推行该措施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医院感染小组会议每月1次, 报告本月医院感染监测及医院感染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1 1 监督与考核

3.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三

【摘要】醫院感染是住院病人及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由于病原体对住院病人及工作人员的侵害,增加其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手卫生

医院感染的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遭受到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遭受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出院后又发生表现,而不包含入院前患者已有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称为医院感染。手卫生(hand hygiene)即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统称。其中,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流动水洗手,去除碎屑、手部皮肤污垢以及部分致病菌的过程。为达到普通洗手卫生的最清洁度,洗手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s[1,2]。 此时间大约等同于唱两遍生日歌的时间,可以以此作为标准进行计时。卫生手消毒就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几率[1,3]。

按照病原体来源,医院感染分为两类:(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患者遭受本身自有病原体侵袭而遭受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是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也通常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健康状况不佳、免疫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时,则会为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提供机会;(2)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患者由于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遭受的感染。病原体为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通过物品或者环境而引起的间接传播等。保障病人安全必须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3,4]。以上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必要工作。

相关资料表明,四分之一的普通医院护士手部检测到看黄色葡萄球菌, 25%一35%的医院工作人员手上携带革兰阴性杆菌。另有资料表明,病区护理员的细菌数量和种类菌大于护士,相反,护士手上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则大于医生。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手上细菌的种类、数量、其接触的密切程度呈正比,因为其与感染、传染病病人直接接触。手的接触传播为最重要的医院感染传播方式,由于空气传播革兰阴性杆菌的概率很小,所以应该给予手消毒格外的重视。

医生操作前、操作后需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来执行,这对于患者的全程院感防控具有极为举足轻重的作用[5,6]。各科室应要求在工作中人人学习,操作前、后必须严格按照洗手、手消毒的要求落实。比如耳鼻喉侵入性专科护理操作包括的方面有:鼻腔冲洗、鼻腔备皮、鼓室穿刺以及外耳道换药等。详细步骤如下:

1、洗手

设备要求:护士应专用洗手池,洗手液盒应为感应式,水龙头开关应为脚踏式或者感应式,干燥的擦手巾是清洁、消毒后保障。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2,4]。

2、手消毒

医务人员手部无明显污染物可见时为手消毒指征[2,4,6]。正确的手卫生方法能大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洗手的具体步骤为:(1)、取液:取中师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涂抹:涂抹双手,确保完全覆盖所有皮肤;(3)、揉搓:揉搓双手直至干燥。选择手消毒剂遵循以下原则:手消毒剂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规定,零伤害医务人员的皮肤,刺激性小,护肤效果较好, 包装时应尽量避免二次污染造成的致病微生物的浸染。大部分科室采用0.1%醋酸氯乙定或者万金手的消毒剂[1,2]。也有科室采用的消毒剂为 0.1%新洁尔灭及 75%乙醇,两种消毒剂交替使用,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3、监测效果方法

规范手卫生的强制性手段包括目标监测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要配合检查洗手液、手消毒剂的使用量[2,4,5]。理论上,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实践中,手卫生执行率的观察需要人力、财力的支持,其观察指标很不直观,但是消耗的洗手液、手消毒剂能够构成观察反馈机制,这些观察指标都是比较直观的,其能直观的反应出科室洗手的效果,是可行性较强的指标。

综上所述,感染控制活动要积极调动科室各医护工作者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个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积极性,使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态度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卢岩,张丹晔. 医院手卫生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策略的成效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01:37-40.

[2]谭学书,喻明成.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医院管理持续改进的效能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2,17:143-145.

[3]《中国消毒学杂志》第29卷(2012年)总目录[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12:1172-1179.

[4]王薛玲.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探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07-108.

[5]张晓卿.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华夏医学,2010,06:793-796.

4.医院医疗纠纷持续改进季度总结 篇四

医疗纠纷持续改进季度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关系病人生命安危、关系卫生院生存发展。我院通过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实行“首诉负责制”,强化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全院的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医疗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总结我院在防范医患纠纷等医疗安全工作方面主要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进服务态度等为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为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卫生院每月召开会议,开展全员医疗安全教育,带领全院职工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的生命线,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

一、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二、医院成立了由院领导、科室组长和各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分析研究存在和发现的隐患及问题,并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

三、严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开展临床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会诊制度等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认真遵守无菌技术、消毒隔离等操作常规。

3、认真落实执业医师管理制度,对未取得执业资格人员不单独执业,一律在具有执业资格人员带教下工作。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有交接、交接有记录,对疑难重危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做到“口头、书面、床旁”三交接。

四、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在所有与患者及家属接触的诊疗过程中,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和理解,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同时要求各科室:增强对不良反应事件的敏感性,发现问题及时处臵上报;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科主任护士长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重视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各科组间严禁互相在服务对象面前推拖指责等。

五、在化验室的安全管理方面,重点做到:

(1)制定完善院内标本采集管理制度、化验室质控规定、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一次性用品使用登记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

(2)检验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处臵,定期安排接受上级培训、学习;

(3)认真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要求开展检验工作;

(4)定期对检验场所进行消毒,请县级医院专业人员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对,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等;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按照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臵。

从这个季度全院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业务收入等方面来看说明群众对我院服务的信任度有所提高。但是我们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之处: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知不到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以及与患者沟通不当和态度冷漠导 致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还应该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三基知识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方方面面医疗安全,做到:

1、进一步强化环节管理。要针对医疗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减少疏忽,防止纠纷的发生。

2、加强门急诊管理和生命救护绿色通道建设,做到人员、技术、设备、服务和管理五到位。

3、加强高危科室的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查,落实消毒制度,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4、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对病人投诉多,意见大,发生过医疗纠纷的职工,医院要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改进服务态度,做到重点培训,重点管理。

5、不断提高医疗护理人员诊疗技术水平,优化人员结构,巩固“三基三严”大练兵取得成果,提高服务能力。

5.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 篇五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

每次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都能让我们有好多的感触,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感染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乏亮点和可圈可点之处,可我们的督查,包括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形式多样的检查大多数是报忧不报喜,美其曰,“优点么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就谈几点建议吧”!有说感染管理科的人是太平洋警察,专门到处找茬。实际上我们也想通过各种形式逆转临床医护人员的这种看法,细想起来,我们感染管理科接受上级检查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评价?我想应该是对工作的肯定,最起码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然:这是指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努力开展工作的)。哪么换位思考,对临床科室的检查也是同理呀!过去我们认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是每个医务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我的检查表也就只设计了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效果。最近有位我敬重的感控专家检查中建议“要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中增加亮点部分有利于调动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这一个小举措确实是工作方法和与临床科室沟通的技巧问题,我将原表做了修改,存在问题改为检查情况(内容可包括亮点和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效果改为效果评价。

6.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六

2014年爱婴医院工作持续改进措施

本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有:爱婴医院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重点是母乳喂养相关制度落实情况、产科医务人员上岗培训及知识掌握情况、孕妇宣教及掌握知识情况、母乳代用品使用情况。

本次检查结果总体良好,我院母婴同室,门诊大厅、及病房均在醒目位置张贴“三个十条”(母乳喂养十条规定、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及本单位贯彻母乳喂养十条规定),这些科室均有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对新上岗的产、儿科医务人员进行了母乳喂养知识培训。

产科工作人员均能较好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如母乳喂养的好处、促进泌乳的方法、喂奶的体位、含接姿势和挤奶方法等适宜技术。产科还开展母乳喂养宣教。

随机抽查在产妇住院的产妇,大部分接受了母乳喂养宣教,掌握了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未发现母乳代用品宣传。病房中未见母乳代用品、奶瓶及奶嘴。

检查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由于母婴病室不够温馨,母婴服务还不够人性化;个别新上岗产、儿科人员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落实不够。产科孕妇没有独立的宣教室,无专职人员从事产前母乳喂养宣教工作;有关母乳喂养宣教的资料少。

7.护理查房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篇七

1 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客观指标。

护理行政查房中要充分重视患者诉求, 想办法帮助和引导患者解决困难, 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整改和不久方案, 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 提高患者满意度。

2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在护理行政查房中, 检查者当面向护士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也便于患者监督。护士找到自己的差距, 促使护士自觉学习护理知识、人文知识等。同时, 护理部和各科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考核, 不定期派护士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其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或院内轮转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 强化服务意识, 可有效提高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医院护理人才培养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客观文字记载, 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份完整无缺陷的护理记录可以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和经济赔偿额度。通过护理行政查房发现有的护理记录反映不出专科护理特点, 体现不出护理的连续性;对已实施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无效果评价;记录中用词和术语不规范。有的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造成多执行或漏执行医嘱及执行由实习医师开写而没有上级医院签名的无效医嘱等安全隐患。经过护理行政查房现场检查和分析护理文书质量, 强调护士要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促进护理文书质量的提高, 保证医疗安全。

4 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领导者和实践者, 被誉为护士的排头兵、在医院科室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护理行政查房中发现个别护士长工作计划性差, 护士长手册反映不出护士长管理活动的客观记录、管理理念、护理质控力度和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个别护士长对护理质量自查力度不够, 管理不够大胆, 创新少, 处理矛盾时不注意说话艺术和沟通技巧, 造成与下属之间的误解。护理行政查房, 一方面帮助护士长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 有利于护士长转变观念, 调整管理思路;另一方面护士长交叉检查, 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管理经验, 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 促进管理水平提高[1]。

5 促进护理团队的和谐稳定

护理行政查房促进了护士长与护士、护士长与护士长、护理部与护士长、护理部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消除了相互之间的误解, 使护理团队更加和谐稳定。如有护士长反映, 检查前护士长自查本科护理质量, 发现问题向护士指出, 护士有抵触情绪, 感到护士长故意为难她。开展护理行政查房, 面对面向被查科室护士长和护士指出问题, 使护士长和护士明白了抓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行政查房后, 护士的观念明显改变了, 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 护士与护理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融洽了, 增强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 稳定了护理队伍。

6 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 是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护理部对全院各科的护理质量和存在的问题有全面、详细的了解, 为拟定下一步的护理工作计划指明了方向。开展护理行政查房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进行整改。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 大大降低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2]。

7 讨论

通过查房使护患关系得以融洽, 恰当的语言可使患者感到亲切, 患者满意度升高护理查房使护士经常深入病房, 主动接触患者, 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 护士运用自己的专科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宣传健康知识, 纠正不良习惯, 做好患者战胜疾病的心理护理, 无形中增加患者对护士信任感, 责任护士对患者治疗、用药后效果、饮食指导等进行系统的宣教, 针对性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满足了患者的需要, 同时使患者对我们的工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并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口腔医院) (154002) 作, 这样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使健康教育形式由单相转向双相, 有效地纠正了临床“重操作、轻沟通”或只有沟通形式, 没有沟通实效的现象, 融洽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

改进护理查房的评价方法查房过程中摒弃用护理病历的质量代替基础护理的质量, 以自我满意率代替患者的满意率。具体如下: (1) 利用查房“找问题”。 (2) 利用查房与患者直接沟通。主动了解患者的诉求, 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 针对个别护士服务态度欠佳的问题, 有目的地开展护士礼仪服务教育, 并用“100-1=0”的观点启发护士, 处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3) 利用护理行政查房听取一线护理人员的意见, 完善护理管理模式, 自下而上较自上而下更有效。认真听取护士长和护士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新建议, 并积极采纳合理建议。主动帮助护理人员解决工作困难, 了解她们的诉求, 在情感的延伸与交流中提高认识, 增加凝聚力, 达到共识。

综上所述, 加强护理行政查房, 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值得推广。

摘要:提高查房质量, 发挥业务查房的最大效应, 而不流于形式。在每次查房中, 要求由护士长或/和业务骨干带领, 并实施监督, 使患者得到完整的、系统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护理查房,护理质量,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顺秋, 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 444.

[2]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281.

8.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八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38-01

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1]。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循环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及效率十分重要。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通过运用PDCA循环实施护士长量化考核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等工作的循环过程[2]。

2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

2.1 计划(P):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目标;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

2.2 实施(D):

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切实有效地实施。

2.3 检查(C):

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分析进展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

2.4 处理(A):

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上述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个循环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3 我们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主要实施方案如下:

3.1计划阶段

首先是完善组织建设,在医院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病房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由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逐级监控的定责循环管理网络。其次是制定管理量化标准和评价指标。最后是通过环节质量控制,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信息源于自评、同事他评、病员反馈、病房质控小组抽查、片区质控小组抽查及,护理部质控小组抽查;查找病房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目标,制定整改措施的计划。

3.2实施阶段

组织全体科室护理人员学习PDCA循环的相关知识,使全科室每一位成员都明确质量控制得标准以及考核的方法,形成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的良好氛围。护士要熟悉各自的管理职责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计划 ,以便更加及时、准确、高效地实施整改计划。组织质控组组长认真学习质控标准及考核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检查的能力;引进激励机制 ,进行考核奖罚。采取组长对责任护士实行定位循环管理;护士长对组长实行定项循环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的相互制约机制。对质控问题整改计划定项定位切实执行。

3.3检查阶段

按照制定的质量监控计划,每周定项检查1—2项质量控制检查的内容,对前期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强化进入再实施再评价阶段。每月对本周期所有质控内容进行评价。

3.4 处理阶段

护士长定期(每周、每月)组织整体质量考评小组会议,将各级检查考评结果汇总公布,每件问题明确到具体时间,具体人员,同时将质量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科室工作人员,保证当事人明白,人人知晓,形成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的反馈系统。具体处理如下:分级分层采用不同的方式,抽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每月总结1次,讨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奖惩措施及力度,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4结果

5 讨论

5.1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对做好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形成了实效性的管理文化通过导入PDCA循环[3] 。 PDCA的运用,使护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促进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换位思考,让护理人员主动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着想,在工作流程上护士自觉考虑病人的需求,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要求,解决病人的问题。在PDCA循环运用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往看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在质控中不但重视护士工作完成的质量,也重视护士完成工作的过程,只有将可行性高的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最有效的合力,逐渐形成查与不查一个样,轻形式,重实效性管理文化。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各人所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5.2 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强调建立透明的质量管理网络,使得人人都是检查者,同时又是被检查者,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更趋完善;通过不断循环的信息反馈环,形成了人人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的工作局面,持续促进了护士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的形成和提高[4]。

5.3 PDCA循环的运用规范了护士的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和落实监控措施,增加护理管理途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改进是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是建立在新的基础上的突破[5]。

参考文献

[1]叶政书,朱名媛。创建等级医院的程序:现代医院分级管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6.

[2]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79.

[3]赵 京.PDCA循环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1998,11(4):487-488.

[4]徐秀月.导入PDCA循环,提高整体护理管理质量[J].齐鲁护理杂志,2001,7(2):155-156.

9.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九

医院等级评审是对各级医院功能任务、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服务能力 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是衡量医院 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通 过等级评审,可极大地促进医院的规 范化建设和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诊疗、服务和管理水平,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病历文书是医疗工作的集中体现,总结等级评审中病历管理,可以深 入认识医疗工作质控重点,促进医院 建设全面发展„。

1病历质量指标体系的意义与内涵

病历客观记录了患者诊疗全程在评审中.通过审查大量病历获得评价和验证各项指标的客观依据。

1.1病历基本标准

共八个项目,其中五项涉及病历内容与病案质量,实行单项一票否决,是进入三级医院的基准线。

1.1.1依法执业

要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注册和具有执业资格证书,执业人员姓名与病历文书签名应对应。

1.1.2学科技术与人才队伍建设

要求临床医师专业技术结构满足“三级检诊”,这不仅是保障医疗技术水平与 安全行医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源合理 配置的根本要求。

1.1.3医院运营效率

包括持续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平均住院日不高于14 d。

1.1.4信息化建设要求医院必须有 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HIS系统、LIS系统等,运行正常,相关数据、统计报表自动生成。数据来源与统计结果一致。调取现架病历与归档病案进行数据统计。

1.1.5社会公益性

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开展 健康教育并落实到位等。1.2病历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中,涉及病历与病案有4个方面48个条目,其中36项核心指标中20项涉及病历与病案。

1.2.1 医院管理

通过检查出院病历及结算清单,核对化验单是否完整,评价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是否规范。通过检查三级以上手术病历.看操作人员是否与授权对应。通过查科间会诊病 历,核实会诊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通过随机抽查出院病历,看合理检查、用药、用血、诊疗知情同意情况,考核 医疗技术管理是否符合规范。通过查 手术和介入诊疗病历,看围手术期抗 菌药使用情况。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是否到位。

1.2.2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以下内容必须与实际对应,在病历中有 相应记载。(1)住院诊疗管理:术前或 介入操作前讨论.主任或上级医生必 须参加并起到把关作用:对出院病人 的“出院医嘱”及指导意见必须规范。(2)手术管理:重点是查“手术知情同 意书”和“冰冻病理知情同意书”签署 情况.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 落实情况;术后病程、医嘱、特殊药品 使用、生命体征监测和康复计划完善 情况:骨关节脊柱等大型高危手术患 者,还要重点看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 险评估与预防情况。(3)麻醉管理:麻 醉病历必须有术前访视、风险评估、麻 醉方案、知情同意、麻醉前讨论,还要 核对麻醉记录单与麻醉计划的一致 性。麻醉效果评定记录,术后访视、镇 痛治疗过程及疗效均应记录在病历 中。(4)临床路径病历:各种表单及知 情同意签署和变异退出路径记录要完 整.以此评价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 管理与持续改进情况。(5)重症医学管 理:人住伤病员应符合收治标准,实行 APACHE评分,病历中要有评分表,15 分以上的应在30%以上:重症疑难伤 病员病历应有多学科联合查房、病例 讨论,专科诊疗支持记录。(6)中医管 理:中医现架病历应有辨证分析、辨证 2407 ・ 医院管理・ 施治记录。(7)康复治疗管理:现架病 历应有康复评估和针对性指导意见: 脑卒中和骨伤患者病历中应有康复计 划、对训练过程与效果的连续评估:康 复会诊病历应有康复医师会诊意见及 共同商定的治疗医嘱。(8)疼痛治疗管 理:住院病历应有治疗后追踪管理记 录,止痛或镇痛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后镇痛护理记录中应有相关内容。(9)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通过查看在 院病历看抗菌药合理使用情况。(10)输血管理:输血病例有输血前指征和 效果评估:住院患者输血指征应高于 90%;输血病历首页应该填写完整,知 情同意书、病程记录、输血相关资料齐 全规范[3]。(11)介入诊疗管理:要有介 入方案、知情同意书和器材识别标志 记录等。(12)临床营养管理:危重、大 手术患者病历应有营养评估记录、会 诊记录及营养支持方案。(13)放射治 疗管理:重点是把握诊断依据和适应 证,在院病历要根据病情放疗计划及 时调整、签署知情情意书。

1.2.3伤病员安全管理

包括手术与有创操作安全核查制度、伤病员身份识别制度、特殊情况下伤病员与医务 人员有效沟通机制等,都需要通过抽 查病历来进行考核,如:手术及麻醉 “知情同意书”,“安全核查表”,“手术 部位标示记录”等。另外。还通过查在 院病历的临时医嘱时间和落实时间。以及死亡病历抢救医嘱补记时限.评 价核心医疗制度落实情况。通过查病 历记录了解医生接获危急值报告后是 否核对、处理,这是评价临床危急值报 告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重 要依据。

1.2.4医院服务

包括医保管理、转诊转科、收费核算及服务流程、健康管理等,都需要通过抽查病历来考核。如:通过查医保病历目录外用药、诊疗项目《知情同意书》签署情况评价医院 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水平。通过查转科 病历中“转科记录”是否规范,出院病 历“出院小结”中是否有健康教育内万方数据 2408 容.了解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情况。通过查病案中各种特殊情况的 《知情同意书》是否齐全了解伤病员的 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2促进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

针对病历质控重点与难点,以 “PDCA循环”管理方法,分阶段地对病 历病案进行专项整治。

2.1计划与培训

成立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科室成立病案质控小组,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参加院级或科级培训,学习考核《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掌握 “评审标准”。完善规章制度,尤其对评 审细则中新增项目,如麻醉与疼痛治 疗、康复治疗、临床营养、多学科联合 查房等,制定规范,形成共识。手术与介入诊疗病历要重点关注手术授权与 分级管理制度、报告与审批、术前讨 论、安全核查等。要求各科室修订单病 种诊疗常规。制作模版与表格嵌入医 生工作站,使各项制度与规定都能够 在病历中体现出来。

2.2督查与改进

各级人员根据病历四级审查分工,严格按照《全国病案管 理专业委员会标准》,对照评审标准逐 份检查。督查中发现,医生对于《病历 书写基本规范》比较熟悉,执行较好,而对于评审新要求把握不够„。如:服 务类指标,包括患者知情权、接受健康 教育的权利、康复计划、患者满意度与 随访;安全类指标。包括围手术期安全 管理与风险评估、大型手术术后并发 症预防、输血管理、临床危急值管理、抗生素合理使用;卫生经济管理方面,如合理诊疗、选材、收费知情等,有些 不能从病历中体现出来。针对这些弱 项.通过反复组织科室质控小组成员 培训学习,指导临床医生书写到位。

2.3反馈与控制

组织病历实时抽查。定期点评,归纳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反馈到科室和个人,监控落实情况。对一些反复出现、难以 解决的问题。组织专家研究探讨深层次 原因,究竟是工作习惯、态度问题,还是 工作流程、技术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提 交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充分利 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通过软件配 置、增加模板设计、拓展医生工作站功 能以优化工作流程、使用质控平台进行 针对性监控与干预、设置自动提醒、警 告、阻拦等功能,确保各种记录的及时 性、用药合理性、诊疗费规范性。2.4完善与提高

通过反复强化培 训、讲评与整改,配合运用信息化监控 手段,病历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医务人 员对各种制度、规定、技术要求等,由 最初的强制执行逐渐转变为自觉行 为.科室管理更规范。安全隐患减少.工作流程更顺畅,医疗质量有保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专家骨干得以把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教学和技术钻研 上.同时优质病历对于教学和科研的 价值也更高.带动了医、教、研工作全 面提升。

3结语

10.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十

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措施

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我院共网络直报传染病121例,其中乙类传染病95例,丙类传染病15例,其他法定传染病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11例,无传染病漏报发生,无管理原因导致的传染病播散。(见附表)今年在管理工作做了如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医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小组,传染病疫情报告小组,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准确,督查工作日常化

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每日收取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督促各科室填写传染病登记本,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三.每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常规分析并写出自查报告。

医院每月对全院各科传染病管理进行现场督导。查门诊日志,检验科,放射科登记是否完整,规范。对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分析(与上月比增长或降低例数,与去年同期比增长或降低例数),每月有自查报告。

四.门急诊分别设置预检,分诊处

对就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制度,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五.肠道门诊工作规范化

今年共接诊腹泻病人76例,做到“有泻必查,有样必检”。六.开展了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及考试

今年院感控办和公共卫生科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传染病报告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麻疹、手足口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了全院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考试。七.存在的不足和整改措施

公共卫生科在审卡时发现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欠规范: ① 个别医生在卡片楣栏部分,报卡类别区未进行选择。② 现住址没有详细到门牌号码。

③ 卡片中已选择乙类,丙类或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又在卡片的订正病名处错误地用中文填写。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① 严格审卡,对填写不规范的卡片一律退卡重新填写。② 加强青年医师培训,提高认识,继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规范》的培训。使我院的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11.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十一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许多高精设备和高新技术应用的基地。因此,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着患者的生命,也关系着医院的进取发展;也影响到手术相关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甚至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现针对手术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存在一些不足,现介绍如下。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人力资源不足、工作厌倦:我院手术室是综合性手术室,手术繁杂,护理人员少,经常加班加点,随喊随到,易造成护理人员精力和体力透支,从而导致不良的心里状态和行为;另外,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这些都是造成护士产生工作厌倦、不思进取,使得继续教育未能跟上专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手术的最佳配合。

仪器、设备保养或维修不及时、使用不当:医院不断有新的手术开展、新的仪器的购入,而培训不及时导致手术室护士对新仪器认识模糊,功能缺少了解,使术中仪器使用不当或仪器准备时未试机,临时出现故障,直接影响了手术进程。

器械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在腹腔镜器械的准备不足。腹腔镜新项目的不断开展,器械也不断的更新,使得器械准备上容易出现错误。

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够:科室与科室之间缺乏沟通,在手术排程上存在混乱;与患者之间沟通不足,使其对手术的了解和术后的恢复存在不清楚,产生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还有的担心手术费用高,负担不起医疗费,影响了伤口的愈合。

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

人性化管理,科学运用人力资源:手术室各项工作要做好关键在人,管理者要将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来发掘和管理,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竞争力,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因此,手术室人员素质和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效和安全。⑴手术室人员配置:人员配置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合适的人员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实现手术室综合目标。因此,合理配置人员,可以减少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人员配置要符合医院的工作目标。根据外科病床数、妇产科病床数、手术台使用率、急诊手术数、大手术以及科研、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定。一般情况下,综合性大医院手术间与手术科室床位比1:30~40,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比2.5~3:1,教学医院的比例宜相对提高,可达3.5:1。因此,手术护理人员现阶段缺少4~7名(如果按照医院的发展规划,随着医院的扩建、新业务的开展麻醉恢复室和ICU的成立,护理人员还要增加10名以上)。在人员配置上应做到两个合理:①人才梯次合理:各级职称人员应按一定比例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人才知识结构,并随学科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做到能及对称,各尽其能,促进人才培养和发展。一般医院手术室护士的高、中、低级职称比例为0~1:4:8。②年龄结构合理: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按从事手术室工作护龄的长短,可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高、中、低年资3个年龄层次。高年资护士通常指在手术室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她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阅历丰富,观察敏捷,可从事培训、科研和协助护士长进行管理工作。中年资护士指工作5~10年的护士,她们是临床一线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是护理骨干,可从事带教及安全管理工作。低年资护士是指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她们有朝气,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行动敏捷、接受能力强,应多加引导和培养。因此,在人员配置的年龄结构上注意新老搭配,一般高、中、低年资护士比例为1:5:10,有利于手术配合和人才培养,确保手术安全。⑵专科分组的需要:将手术室护士进行专科分组有3个好处:①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的潜能,实现护士的自我价值,协助护士长进行管理;②护士相对固定在一组,每天安排该组手术配合,增加护士实践机会,缩短专科业务培训周期,促进护士岗位速成,提高手术配合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服务满意度;③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有利于手术器械的维护保养,确保手术中器械好用、够用,又不造成浪费。手术室配合医院有计划进行专科护士的培训,目前我院有专科护士2名(0.2%)。

注重卫生资源,充分发挥效能:为了便于手术科室增加手术,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设施,人力资源和物质供应,手术室应成立专门仪器组。仪器组负责一切有关外科手术仪器的维护、保养、更换、添置、报废、分发使用等。并定期组织学习高精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所有仪器设备都配备上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卡片,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和充分利用。

器械的准备:各专科手术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发展,与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密不可分的。器械准备好、齐全就是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腔镜手术器械准备不足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习护理差错的范围,因手术器械准备不足而影响手术进行为一般差错的规定,从而提高大家对器械准备的认识,在工作中应仔细检查和核对。②制定器械准备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腔镜手术器械的准备流程。即准备器械的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了解术式,按器械常规进行准备,然后核对1次,消毒前再进行1次核对,洗手护士洗手取器械后再次进行核对。多次核对就是为了减少器械准备的不足。流程制定后,多次反复进行学习,并将流程标准放于工作职责本中。③加强管理和培训:对新购入的器械护士长及时进行讲解和示范。

手术室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根据手术室的工作特点邀请有关人员讨论,研究制定手术室护士考核评分标准。其中包括每个月的手术台次数、护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理论、操作考核、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劳动纪律等几方面的内容。量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把竞争机制引入手术室管理中,充分显示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了多劳多得、奖罚分明,更加合理的分配制度。从而增加每位护士的紧迫感、危机感,促使其更加努力工作,积极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还可以增加手术科室的满意度。

加强沟通,提高服務质量:⑴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的沟通(加强术前、术后的访视)手术前1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麻醉方法等,对手术患者提出的问题从关怀、安慰、解释和鼓励着手,取得其对手术的信心。鼓励患者诉说,了解其内心感受,尽量缩短患者与手术护士之间的距离。术后2~3天进行术后随访,仍然由同1名护士进行,询问一下恢复情况,是否疼痛、对服务是否满意,同时用赞扬性的语言表扬他战胜恐惧、配合手术,才使手术圆满成功。相信他一定会积极配合术后治疗,祝其早日康复。患者不在病房时,使用电话联系访视,术后补签名。我科通过患者术前术后访视的改进,2007年1月~2012年4月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访视率从33.3%提高到100%。从而提高了手术患者的访视率,也提高了手术患者的满意度。⑵手术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加强手术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告知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⑶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之间的沟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手术室护士与手术科室之间进行的沟通。包括手术的安排和手术中的具体配合。①手术的排程:由手术科室每天在17:30以前提交手术通知单到手术室,手术室根据手术的无菌原则以及危重程度安排手术,电脑排程到各科室。这样,避免了抢手术台的现象。还有每天8:30准时由护工到病房接手术患者到手术室,9:00准时开始第1台手术,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满意度。②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每天根据手术的排程准备好手术所用的用物。特殊手术与手术医生沟通,大手术或疑难手术参加术前讨论,做好特殊准备,安排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配合手术,做好个性化服务。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医生的满意度。缩短了手术时间,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4.

12.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十二

1 存在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 重视不够

胃镜诊疗患者一般门诊居多, 如发生医院感染在医院内不易被发现, 导致医务人员对胃镜诊疗所引起的疾病传播隐患认识不清, 重视不够[1]。

1.2 制度不健全, 有章不循

无严格的感染管理考核制度, 因而削弱了对科室的管理约束;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未规范执行清洗消毒流程, 如清洗时活检孔道不能做到每根刷洗, 多酶洗液未一用一换, 因胃镜数量不足, 导致消毒时间不够, 不能确保消毒效果;另外清洗消毒登记不规范, 流于形式, 不能提供具体清洗消毒时间的依据。

1.3 清洗消毒人员不足

因临床护理人员缺编, 导致胃镜室清洗消毒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不能满足胃镜清洗消毒需要, 直接影响胃镜清洗消毒质量。

1.4 设施设备不到位

由于胃镜价格昂贵, 为控制成本, 胃镜数量配备相对不足, 不能满足诊疗人次的需求, 为了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患者的诊疗工作, 人为地缩短了清洗消毒时间;此外清洗消毒槽相对不足, 不能满足多台胃镜操作的清洗消毒工作;专用储镜柜配备不足, 致消毒后的胃镜储存方法不合理, 易造成污染。

1.5 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胃镜清洗消毒无专职管理人员, 部分从业人员没有通过专业知识培训, 缺乏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 如对胃镜清洗的流程及要求不掌握, 导致清洗不彻底;浸泡消毒时间不够;诊疗操作及胃镜清洗时未做好自身防护等。

2 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

2.1 加强教育, 提高认识

2.1.1 注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她们对院感知识的学习, 宣传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增强预防院内感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1.2 经常跟科主任进行沟通, 对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科主任反馈, 引起科主任重视。

2.2 开发领导, 取得支持

感染管理工作离不开领导的支持, 没有尚方宝剑, 难以顺利开展工作。我们借用上级检查的力量或其他医院发生院感不良事件的时机, 对在工作中存在的感染隐患、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及方案及时向院领导汇报, 以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的形式, 促使工作及时得到整改。

2.3 健全制度, 有章可循

根据内镜消毒技术规范, 完善了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 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 制定了胃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并上墙, 便于工作人员对照执行。增订了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 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2.4 增加胃镜清洗工作人员, 确保质量

根据《规范》要求, 对胃镜检查、清洗、消毒全过程所需时间进行测算, 给予配备相应人员。原则上一台胃镜操作需配二名护士, 其中一名配合胃镜操作, 一名负责胃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在护理人员缺编的情况下, 无锡市人民医院配备了两名专职清洗工人, 每天在当班护士督导下进行工作。另外专门配备一名护士长, 全面负责胃镜室的清洗消毒质量管理。

2.5 加强硬件建设, 设备配置到位

对照《规范》要求, 无锡市人民医院根据胃镜工作量,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 增配了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胃镜清洗消毒工作站 (五槽) 、胃镜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内镜储存柜等。为保证胃镜在使用前能达到规定的消毒时间要求, 增加了胃镜的数量, 保证诊疗周转需要。活检钳做到一次性使用, 以确保诊疗安全。

2.6 多形式、多途径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首先, 由院感专家就《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对胃镜室护士、工人等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 从理论上掌握胃镜清洗消毒要求;其次, 由经考核合格的胃镜清洗专职人员进行示范操作, 增加感性认识;第三, 实行准入制, 对接受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理论、技能考核, 做到人人过关。通过理论及技能考核获得资格证书者, 方能从事胃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第四, 组织专职人员赴上海、浙江等先进医疗单位参观学习, 进一步拓宽了视野, 更新了观念, 增长了知识。

2.7 注重标准预防, 做好职业防护

要求胃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诊疗过程中要掌握自我防护要求, 实行标准预防。在胃镜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外, 对特殊感染的患者或预计有飞沫、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 应戴护目镜。胃镜清洗消毒时, 人员相对固定, 操作时戴橡胶防护手套、防渗透围裙等防护用品, 以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2.8 规范清洗消毒登记, 做到有据可查

进一步规范胃镜清洗消毒的登记, 按要求设计了两张登记表, 分别为胃镜清洗消毒登记本及患者诊疗登记本。胃镜清洗消毒登记本由负责清洗的工作人员记录, 内容包括:胃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患者诊疗登记本由负责配合胃镜操作的护士记录, 内容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胃镜的编号、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根据每根胃镜的清洗消毒时间与使用时间是否对应, 可作为胃镜清洗消毒是否规范的依据, 使胃镜的消毒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 保障医疗安全, 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9 加强督导, 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护士长加强日常管理, 对胃镜清洗质量进行督查;清洗护士对专职清洗工人的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每日做好戊二醛消毒液的浓度监测, 并做好记录;感染管理处定期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不定期对胃镜室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督导, 现场检查胃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 做到有检查, 有反馈, 有整改, 杜绝医院感染隐患。

3 体会

3.1 提高认识是前提

加强内镜室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认识。首先, 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内镜室清洗消毒工作的重要性, 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和义务, 提高自律性, 把控制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变成自觉行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倡慎独精神,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才能保证内镜室的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3.2 领导重视是关键

院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感染管理工作的成效, 要将此项工作提到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增加医院的信誉等高度来认识。因此, 取得领导的支持, 增加必要的投入, 保证内镜诊疗工作的质量和医疗安全至关重要。感染管理科要善于开发领导, 与领导沟通掌握方法, 对于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且需要领导支持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领导汇报, 说明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终在院领导支持下, 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3 建章立制是保证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后, 医院管理层和职能部门要根据《规范》的要求, 结合无锡市人民医院实际, 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各项内镜室管理规章制度, 来规范和约束内镜室的各项工作。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轨道, 从加强法制化管理角度, 规范内镜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使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科学、有效、有章可循。

3.4 人员培训是基础

凡从事内镜室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 必须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 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合格后方能上岗, 使她们熟练掌握内镜设备及附件的洗涤、消毒、灭菌方法和内镜维护方面的技术。规范清洗消毒操作程序, 认真做好内镜的消毒清洗, 从而确保与患者接触的一切器材和用品都在安全范围内。

3.5 设备投入是条件

医院要按照《规范》要求, 做到内镜室布局分区合理, 内镜诊疗室与清洗消毒室相对独立。并根据工作需要, 配备相应的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内镜及附件的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 基本清洗消毒设备要齐全, 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 以确保内镜诊疗工作的质量和医疗安全。

3.6 考核督查是手段

医院管理层和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 将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考核体系。科室负责人平时要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加强督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感染管理科要加大监测督查考核力度, 对消毒内镜、物体表面等按要求定期监测, 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 提出整改建议措施, 杜绝医院感染隐患。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内镜清洗消毒,管理

参考文献

13.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篇十三

1、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抓好护士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行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及时修订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工作流程等,并保证实施,完善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2、组织护士认真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护理核心制度。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3、加强对护理文书管理工作。根据河南省《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护理质控组织的作用,不断补充完善护理记录标准,体现专科护理特点。护士多与医生沟通,交换意见,规范医护配合行为,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一致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作用。高年资护士要为年轻护士把好关,做好传、帮、带、教,工作安排上要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防范护理缺陷出现。

5、进一步完善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与演练,保证在岗的护理人员人人知晓。对“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加强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因人施教,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坚持护士长夜查房,落实弹性排班制度,加大中午班及夜班的人力资源投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

14.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十四

自查情况报告

医院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建立传染病管理组织、传染病管理部门,制定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措施,标准工作流程。建立预防保健科并有明确的职责与管理权限,有预防保健实际工作能力的专职人员,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传染病网络上报三级系统。制定全院医务人员传染病相关的教育与培训计划和方案,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设立了发热门诊和腹泻门诊,为病人提供方便,建立了医疗废物处理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及医疗废物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的应急处理预案。有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档案。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特殊节日期间进行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宣传教育。

15.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 篇十五

1做法

1.1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1.1.1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 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及病区护士长组成;各病区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 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制定各级职责, 并开展工作。

1.1.2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查找护理安全隐患, 分析以往的教训和问题, 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 根据本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 并按计划进行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

1.1.3 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 由专人负责具体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及时掌握各种相关信息, 护理部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 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 不断找出安全隐患, 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实施护理质量的监控;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 识别在护理工作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及时上报, 采取对策。

1.1.4 重新修订和完善护理常规、护理规章制度、各岗位职责, 制定安全管理规定:护理部分析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 重新修订和完善我院现行的各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护理规章制度, 调整不容易操作的项目, 增加某些重要环节的管理规定。我院修订了部分护士各班工作程序, 在程序中突出值班护士首要工作是观察记录重症患者的病情, 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提醒护士长节假日前安全检查经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制定临床护理突发应急预案和流程, 规范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处理和上报, 规范突遇停电时上呼吸机等危重患者处理的方法及程序;建立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特殊护理的告知程序;新入院患者带来的压疮, 须在护理记录上记录等。

1.1.5 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 护理人员虽然采取了许多方法来保障护理安全, 但有时仍不能完全免除护理的问题, 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为防止出现皮肤护理问题, 制定患者皮肤管理规定, 护士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对有压疮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以及新入院患者带入的压疮, 实行压疮登记报告制度等。制定给药制度、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如特殊用药 (青霉素、胰岛素、化疗药物等) 须严格2人备药核对, 严格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

1.1.6 规范护理质量关键过程管理:笔者重新分析了护理的每个环节和过程, 发现以前未出问题的某些环节和过程, 都存在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临床护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流程, 明确护士发现风险事实或潜在风险的因素, 应采取相应对策, 如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急处置和流程、发现患者突然摔倒的应急处理流程, 以及对烫伤、坠床、摔伤等意外伤害的防范措施。制定护理质量关键过程的管理, 如住院患者护理服务管理流程、危重患者质量关键过程流程等, 明确护士处理、报告的程序。

1.1.7 规范仪器的应用与管理:有时由于仪器方面也会造成直接或间接护理问题的发生, 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各种仪器操作规程, 并挂于仪器旁, 明确护士如何操作、消毒和维修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1.8 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重症患者转科或外出检查, 易发生病情变化等意外情况, 往往涉及相关的几个科室, 制定外送重患者检查规定和流程, 规范护士在转运病重患者过程中保证安全的方法。急诊重症患者紧急手术, 需要相关科室或“120”与手术室的密切配合, 设计急诊手术患者交接登记表, 规范手术室和相关科室或“120”护士紧急手术的工作模式;同时制定危重患者转科管理规定、危重患者转科交接登记表, 规范护士管理转运重患者的方法。

1.1.9 加强护理风险监控, 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监控系统:护理中安全质量的监控仅靠护理部的监控其力量是单薄的, 因应实施每季度调查护理服务态度, 定期下科室督导护理规章制度和重患者护理的落实, 定期到辅助科室了解情况, 综合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加大督导护士长管理工作的力度, 每月检查护士长落实岗位责任制情况, 监督、指导护士长科室护理质量检查、业务查房、护理缺陷分析会等, 对潜在的安全隐患, 认真分析原因, 找出症结所在, 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 并及时向全院护士长通报。

1.1.10 抓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部每月组织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价, 监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寻找护理安全隐患, 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 制定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当发现安全隐患时, 与科室一起认真查找原因, 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当科室出现差错时, 首先不应是批评出错科室的护士长, 而是采取引导帮助的态度, 肯定护士长有问题主动上报的态度, 同时耐心与护士长一起对照制度及相关管理规定认真分析, 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 采取相应对策, 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 从而进一步修改科室的相关管理规定。

1.2 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1.2.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 护理部多次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和培训, 请医疗律师讲解新的条例, 认真学习, 透彻了解精神实质, 把握条例的内涵, 对医疗护理纠纷个案进行分析, 及时通报医院有关安全信息, 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1.2.2 将制定的临床护理风险预案发到每位护士, 要求进行学习, 熟悉并掌握在紧急状态时的应急程序并进行效果评价。

1.2.3 按计划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教育, 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 开展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投诉中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等专题讲座, 并建立学习笔记。我院每年举办中层干部管理培训班, 提高护士长的风险防范意识;每年6月为我院的“医疗安全活动月”, 都要组织对全员进行安全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

1.2.4 加强对护理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每季度对全院护士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 通过不同的形式把风险管理内容纳入其中, 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护理安全管理的规定及程序, 掌握护理风险预案的内容, 并模拟演练进行考核, 提高护士风险防范和化解护理风险的意识和技能。

2体会

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不必要的损失[3], 改“事后问责”为“事前防范”, 及时识别护理风险是关键。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 护士长能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 查找现有制度和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积极采取管理对策;护理投诉、纠纷显著减少。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需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真正地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护理, 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73.

[2]蔡铜山, 钟德富, 张海林, 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8 (5) :342-343.

上一篇: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对普法教育培训班的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