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助学贷款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2024-06-25

从国家助学贷款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论文(通用7篇)

1.从国家助学贷款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篇一

土木、数信、建筑

联合举办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励志、诚信、感恩教育大会

5月12日上午10:00,由土木与交通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和建筑学院联合举办的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励志、诚信、感恩教育大会在花园校区6302教室举行。校学生处副处长武兰英、土木与交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潘建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祁萌、建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昊以及三个学院的学工办主任、毕业班辅导员和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出席了大会。

会上,学生处副处长武兰英首先对我校学生资助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向同学们介绍了河南省及我校的助学贷款工作现状,指出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并着重讲述了贷款学生违约对学校及个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希望大家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诚信记录。其次,武处长还强调,助学贷款为专项资金,资源有限,希望大家能及时还息,按时还款,使我校的助学贷款资金能够良性循环,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便利。最后,武处长希望大家毕业后,多和学校联系,多和校友联系,学校会尽力为大家服务,为大家帮忙。

接着,祁萌、胡昊、潘建波也先后发言。他们谈到,广大毕业生要从思想上认清诚信还贷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制定好自己的还款计划,积极实施,并给出了一些实用的还款建议。同时希望大家珍惜国家助学贷款带来的学习机会,珍爱自身信用记录,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会后,贷款毕业生纷纷表示,一定不会辜负学校、老师的期望,做好助学贷款的还贷工作,用诚信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回报学校。会议的召开,使毕业生对学校助学贷款工作程序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同时增强了贷款毕业生的诚信还贷意识和对母校的感恩意识。(数学与信息科学院供稿)

2.从国家助学贷款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篇二

一、进行诚信教育的价值所在

“诚信”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 只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富含着更深的意义和作用。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人与人的交往合作也越来越多, 小到个人、家庭, 大到企业、国家, 这些交往活动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抛弃为人处世起码的思想道德规范和做人准则, 见利忘义, 用假冒伪劣, 坑蒙拐骗首发来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这些严重的现实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加强诚信教育, 建设信用社会已是当务之急, 刻不容缓。

1、诚信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诚信”一词当今已成为人们热点话题之一。从广大干部群众对当前社会出现的信用危机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忧心来看,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应该成为今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地将诚信列为道德规范内容之一。诚信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 是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社会信用建设, 才能真正建立起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为繁荣、民主、文明的国家。

2、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 社会经济生活中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等失信现象还相当严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 也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 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

3、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教育必须诚信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 作为一名教育者其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手法对教育对象在知识、技能、身心和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育活动本身缺乏诚信, 那么, 作为受教育者必然会得到不守诚信的延续, 将产生恶性循环。这样, 必定会失去包括诚信这一基本要求在内的应有的思想品德, 失去教育的真正意义。育人的目的决定了教育必须严格遵循诚信原则, 立足行业职责, 大力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水准的合格人才。由此可见,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是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和社会诚信的辐射源。构建诚信社会, 根本上有赖于诚信教育。无论何时何地, 诚信教育都尤为重要,

4、诚信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需要

目前, 高等学校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突出地表现在拖欠应缴学校的各类费用、不按时还贷、考试舞弊、其他日常行为问题等环节上。这些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信用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 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未来国家各个领域中间的骨干, 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 也会对公民道德建设起到积极地推动、引领作用。

二、诚信教育的方法分析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就被奉为做人之根本。是一个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方能成就的伟大工程。在整个社会都在呼唤个人、组织、市场乃至政府诚信品质的今天, 如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途径来培养人们的诚信品质, 应该受到高度关注。

1、将诚信的价值取向从功利主义转移到人文主义

现实生活中诚信教育的价值取向, 可以通过“狼来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分析。作为诚信的启蒙教育。如果把诚信教育的价值着眼于功利目的, 就会削弱说服力和约束力。《中庸》中有关“诚”的价值认识就是这个思想, 所谓“自诚明, 谓之教。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心知性, 率性“成人”。这就是从“成人”而不是“成事”的角度来阐述诚信的价值, 凸现了中国传统诚信教育的人文主义底蕴, 对于今天的诚信教育颇有启发。

2、把社会诚信作为诚信教育的“外围工程”

构建诚信教育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关心与配合, 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 但是, 要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 操守为至的良好风尚,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加大宣传教育, 形成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建设信用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行各业, 每一个人都要把诚信作为修身立业之本, 要求被人诚实守信, 首先自己要真诚待人, 笃守信用。各地区、各单位都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 大力宣传诚信的典型和建设信用社会的意义, 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 使人们摒弃那种“人无横财不富”、“人为财死”、“为商必奸”的旧观念和各种歪论, 树立“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明理诚信”的正确思想。

(2) 加强制度建设, 为建立信用社会提供保证

在加强公德教育的同时, 要倡导用制度管人, 加快信用社会的建设步伐。各单位通过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创文明单位, 树示范窗口, 来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商品知识培训, 商业企业要广泛听取消费者的意见, 建立自查自纠制度, 接受监督, 建立起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服务, 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一是和实际能力, 真正做到把权益还给消费者,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消费者, 把损失留给自己;把满意留给消费者, 把委屈留给自己, 树立起诚信为本的新形象。

(3) 要与时俱进、努力简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社会是发展进步的, 人们的道德规范也应与时俱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与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难免会相互激荡, 产生碰撞。“有偿服务”、“合理报酬”, 已很难断言它有悖传统道德, 它已是社会发展合法合理的行为。诚信也一样, 口头承诺的君子协议, 总不及书面协议、合同更让人放心, 更符合时代和形势要求, 更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因此要大力加强信用文化的理论研究, 分析探讨新形势下信用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不断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把高校诚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体工程”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培养和教育者, 对诚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 也是建立社会信用的过程。在发达国家, 人们笃信信用就是生命, 没有信用寸步难行。但是, 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轻看和破坏成为他们人际交往乃至人生发展的直接障碍。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有影响力的群体, 他们的诚信程度如何, 不仅对他们本身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 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 必须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1、创设诚信环境,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 优化诚信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 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 情操上得以陶冶, 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同时, 进行诚信教育要坚持大教育观。不要就教育论教育, 教育学生要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要有长远的规划, 要重视个案研究。首先要加强正确道德认识的培养。这主要通过在相关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进行;其次要重视道德情感的内化。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道德与革命思想典籍, 从中汲取养分, 另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参观具有良好经营道德的企业, 切实感受诚信与成功的关系。通过此种内外兼修的方式, 逐步激发学生内在道德情感的培养;最后还要重视道德行为的师范作用。教育者首先要以身作则, 率先遵守诚信规范。教师首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 教师的工作以“育人”为本, 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诚信的学生要去有诚信的教师。教师必须是诚信的使者, 处处撒播诚信的种子。

2、进行相关的诚信教育实践, 树立学生诚信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高目标、低起点, 从基本行为抓起。第一, 可以以新生入学为契机, 开展诚信教育第一课, 在开学典礼上组织新生入学宣誓, 让诚信的内容融入誓词当中。这样, 就让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第二, 学校可以把诚信教育和“三德”教育列入教学大纲, 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纲要》, 加深他们对“三德”的理解, 提高对“三德”的认识。第三, 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 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到周围和自己身上, 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理念。第四, 还可以通过毕业教育, 强化毕业生诚信意识, 让他们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 对自己行为的诚信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刻, 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做事。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的首要步骤。

3、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记录, 它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有较为全面的描述。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 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舞弊、诚实守信, 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诚信档案的建立, 使学生有了第一个信用记录, 这是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资源, 更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财富, 这会使学生产生珍惜它、维护它的愿望, 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培养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 努力做诚信的事, 得到良好的诚信记录, 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德事关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要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并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摘要:诚实守信是公民应当遵守的道德原则, 在校大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 也是21世纪的受益者,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需要。本文试从进行诚信教育的价值所在和进行诚信教育的方法两方面浅谈诚信教育。

3.从国家助学贷款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篇三

【摘 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因诚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当前中央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为指导,从国家助学贷款现状出发,以探索指导高校做好诚信教育为目的,深入研究分析助学贷款中学生违约率较高的原因,提出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大学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特别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等。“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因此,诚信教育成为人生的必修课,搞好诚信教育关乎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中坚力量,诚实守信是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只有坚持诚实守信,才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目前高校助学贷款的现状及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高校助学贷款是无需学生提供担保或抵押的信用贷款,且享受国家的贴息政策,这一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福音,是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最有力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部分贷款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行为,据银行方面的数据显示,在首批国家助学贷款进入还款高峰期的2006年,大学生贷款违约率接近20%,2012年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28.4%,而普通公民贷款违约率不到3%。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一方面给提供贷款的银行带来压力,另一方面给高校的名誉造成恶劣影响,也给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推进造成了障碍。因此高校贷款生诚信缺失的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高校贷款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骗得贷款。在贷款工作的开展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他们通过找社会关系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通过请客吃饭拉票获得同学的支持,以便在学校做贷款资格审查时为其做经济困难证明,甚至有的贷款生在贷款申请表上伪造家长签名,提供虚假的家长联系电话,使学校无法和家长有效沟通,无法获得家长对于学生贷款的真实意见,家长根本不知道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行为。这部分学生通过欺瞒手段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给贷后管理工作埋下了违约的隐患。

(2)部分学生恶意不还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包括贷前管理、贷中管理和贷后管理三部分。其中,贷后管理主要是保证贷款生能够履行合同,按时还款,所以这项工作尤其重要。但是,由于贷款生在毕业工作后大多会更改电话号码,也不愿将联系方式告知老师、同学,给学校的贷后管理工作造成很大阻力。还有部分学生主观不想还款,他们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对于贫困学生的优惠政策,甚至有少数学生把国家助学贷款当成了国家的无偿资助,觉得没有必要还款,对贷款合同的内容不予理会。他们将诚信抛在脑后,法律意识更是淡薄。

(3)部分学生还款违约。按照学生和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规定,学生在毕业后要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偿还利息和本金。例如,国家开发银行与贷款生签订的贷款合同,要求贷款生从毕业开始,每年的12月20日之前需偿还当年的利息,毕业后的第三年要偿第一笔贷款的本金,同时也允许学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还款。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忘记还款日期、还款数额不足、没有掌握还款方法或者还贷意识不强等各种原因,未能履行合同,到了还本还息的日期仍不能按时还款,造成违约。

二、高校贷款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1)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高校比较重视学生诚信和感恩品质的培养,但是缺乏客观完善的诚信评价体系。因此,在审核学生贷款申请、考察其诚信品质时,多是通过向贷款申请学生所在宿舍和班级的同学了解,而这些信息的主观性较强,不能对学生的诚信程度作出准确的评价。而且,有些申请贷款的学生提供虚假的家庭联系方式,使学校和家长无法沟通,校方很难把握这些学生申请贷款是否通过了家长的同意。所以,高校每年的贷款生中,不乏一些诚信素养不高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埋下了毕业后还款违约的隐患。

(2)家庭诚信教育缺失。一个人的品质与家庭教育及成长环境关系密切,而且品质形成多在青少年时期。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存在问题,家长们过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培育,而忽视他们的心理、情感和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所以社会上才不乏有才无德的人。学生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良好的诚信教育和要求,他们就很可能不懂得诚信的重要性,不在意个人信用,这些学生贷款后违约的风险较高。

(3)学生个人原因造成违约。首先,部分贷款生对履行合同承诺重视度不高。不少贷款生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后,不会去仔细阅读也记不住合同的内容,甚至因保管不慎将合同遗失,思想上根本不重视贷款这件事。其次,初入职场,从事并不理想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要解决个人的衣食住行问题,还要照顾家里,根本无法偿还贷款,从而导致违约。

三、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1)加强个人诚信档案建设。高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建立在校学生的诚信档案,将学生的诚信记录作为审核学生贷款申请的重要参考条件。除了高校,社会各行各业也应建立诚信档案,并且在人员招聘、金融业务、行业准人等方面,都要积极使用诚信档案,将诚信列为准入条件,严格要求,通过一系列措施和途径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人人重视诚信、人人珍惜信用记录的良好风气。

(2)做好贷款申请的诚信审核管理。首先,高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诚信表现,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并且将学生的诚信记录作为学生评优和审核学生贷款申请的重要条件。其次,学校要建立与家长联系的渠道,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对于学生贷款的知晓情况,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如实通报给家长。有利于双方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培养贷款生的感恩意识。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对于贷款生,学校也应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为他们搭建勤工助学的平台,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和机会,帮助他们锻炼能力、磨练意志,并缓解生活压力。在贷款生就业方面,给予更多的科学指导和有效的帮助,使贷款生能够端正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能,在学校的帮助下顺利就业。通过各种途径,激发贷款生的感恩情怀。

参考文献:

[1]黄永明.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2]徐贤佳.国家助学贷款与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蒋西河.大学生助学贷款还贷违约的原因和高校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4]王幼芳等.做好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几点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4.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诚信教育 篇四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诚信教育

韩德龙(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近年来,诚信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企业对职工的诚信要求、百姓对政府的诚信问责、法律对人民的诚信制约等大大提高了社会整体诚信水平。对此,高校作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形势要求为标准,而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重点培养。近日出现的一些诚信评比、守信统计、失信统计等活动,这些推进了诚信教育的步伐,也极大的增加了高校教育群体和大学生群体的重视。

关键词:诚信教育;中坚力量;持久性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既是思想教育的核心,也是关键。通过日常与学生的接触、沟通,能够深入、透彻的了解学生对诚信的看法和观点,也能恰当的选择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不是一段时间或是某一次教育经历就能够完成的,因此,诚信教育的持久性就显得格外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持久性不仅仅是教育过程的坚持,还要有教育结果的延续性,这对高校辅导的工作来说绝对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一、做好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诚信是为人的根本

说起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美德,倒不如说它是为人的根本。作为美德,人们可以去颂扬,去瞻仰,而作为根本,则要求人们必须去具备,去达到。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诚信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要求华夏儿女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作为社会群体,或者说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可以去表扬,可以鼓励,可以学习,但过度的瞻仰、颂扬带来的就只有我们对自己宽容,放纵。认为既然是那么崇高、那么伟大的东西,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必去拥有或者追求,到头来造成所有的人都在夸诚信,说诚信,却没有人真正的去做到。因此,我们说诚信是为人的根本,从根本上不给自己借口放弃成为一个诚信的人,也从道德上要求自己要诚信。

(二)当代社会稀缺的道德现象

我们很幸福的生活在一个经济发达、政治利民、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也丢失了最质朴、最美好的品质。奶粉问题、药品问题、以及诸多的违法犯罪行为等从政治角度说是无视我们国家法律、法规,其实,追其根本,就是缺少诚信教育。不从根本上让人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就不能把诚信作为道德标准的一个严格的参考。由于没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人们就不会太重视,导致了社会上各种损害人们利益的行为现象的频频发生。由此可见,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行为造就了这样一个巨大的道德黑洞,而人们丝毫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黑洞的巨大威胁。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三)高校教育的基础之施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而事实上,我们恰恰弄错了顺序,颠倒了是非。我们需要智商发达的人才,可我们同样需要情商达标的人才。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才应该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正确顺序。高校注重学生的成才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忽视帮助学生先成人。成人才是成材的第一步。我们为社会输送的人才必须是可以坦然接受道德检验的人。作为社会人才的输送基地,高校的重要任务一定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诚信教育应该成为学生步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只有达到诚信的要求,才能良好的接受思想和文化的教育,才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学习,真诚的与人沟通,正视自己。

(四)创建良好校园环境的必要之举

目前,创建和谐、文明的高校校园环境是诸多高校努力的方向,需要强调的是,校园环境创建的主体是高校的大学生,而非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环境的重要性,也明确自己对校园环境的决定性作用。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创建优良的教风、学风,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更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而诚信则是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有做好诚信教育,做好最根本的道德教育,我们才能够向更高的教育目标出发。试问,如果我们连学生的诚信程度都保证不了,如何进行接下来的教育与引导?因此,诚信教育是形势所需,势在必行。

二、诚信教育的多样化形式

(一)诚信教育讲座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方式

诚信自古传承,有许多宣传、弘扬的方式方法。对于高校等教育部门采用的.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诚信教育讲座,讲座的形式传统,容易被接受,而且针对人员的管理和组织而言也比较容易把握。近年来,虽然有很多新型的诚信教育模式产生,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始终是必不可少的,一些经典的诚信典型,诚信案例必须通过讲座的形式传递给大家。同时,诚信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需要一个严肃的氛围去熏陶、渲染。讲座是可以把听者集中到一起并能制造严肃气氛的形式。此外,对于学生而言,最能体现教育成果的就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这样考前教育、诚信参考等讲座也是高校最长选择的教育途径。

(二)做好有关于诚信社会实践是近年来盛行开来的方式

诚信社会实践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也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对象,以诚信为主题进行的诚信宣传、鼓励社会大众学习诚信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诚信文艺汇演、诚信签名、诚信社会采访及调查等多种形式。此类诚信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喜闻乐见,影响范围更大,受到社会大众的强烈欢迎,且对实践主体的能力要求较高,也能够对实践者本身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诚信社会实践在继承了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诚信的课题,让学生在学习诚信、争做诚信的同时将诚信推广到社会,推进人心。我们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同学们也扩大了诚信的影响。

(三)努力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

诚信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诚信讲座、诚信社会实践等单一的方面,也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内部的思想教育。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挖掘、可以创新的空间和形式,例如:诚信记录、诚信辩论、诚信评比等更加细化、更加具体的活动。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或者更多的角度出发,创新诚信教育形式、探索诚信教育方法。还可以开阔视野,加强联系,建立高校联盟,也可以与中小学开展“手拉手”系列活动等普及诚信教育影响,同时也达到了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讲的形式与方法的创新是要起到真正作用的,千万不能把诚信教育局限在形势上,过程的影响才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最具体的部分,我们注重教育的结果,但过程是造成结果的最有效模块。

三、保证诚信教育的持久性和延续性

(一)坚持诚信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我们说诚信教育,不是在一个形势下、或者说一段时间内我们专注诚信,而是要真真正正的把诚信教育融入到教育者的从教生活中去,结合到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以小事成就大教育,用细节成就整体。诚信本就是从生活中的细节体现出个人的道德品质,我们的教育也必须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在生活中传授诚信,用诚信点缀生活。只有在与受教育者最接近的方面和角度展开教育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在生活中实践诚信,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教育、配合教育、接受教育。

(二)发动学生干部、党员同志等模范带头

我们讲诚信典型、诚信案例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参照典型、追赶模范,但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讲到的模范都是距离学生时代较远、甚至学生根本就不了解的模范典型。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从学生身边找到诚信的典型和案例呢?从学生身边的诚信入手,让学生自己经历诚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说学生干部和党员同志是学生中的优秀者,那么他们完全可以作为诚信的典型对学生们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或者说这些学生中的骨干可以带头去实践诚信,学习诚信,他们是学生中的一员,他们的行为更能够普遍化的影响到学生,也可以把我们的工作化整为零,更加具体的发展到学生中去,更加有利于我们诚信教育工作的进行。

(三)从细节出发,完善整体

教育从来不是小事,但整体的效果要靠每一个细节,每一项教育工作的完成情况来决定,诚信教育也是一样,我们有大的目标,有大的教育志向,但在实施上也必须从小事开始,从细节出发。展开实施前,我们也要观察学生们在哪些方面还没有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或者他们作为受教育的一方更容易接受哪种教育形式,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教育方法,这都是需要我们悉心观察的细节。同样的,哪些群体需要我们加大教育力度,哪些学生对我们的诚信教育产生质疑或者有意见,我们都应细心发现并解决。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这些细小的,微妙的环节把握好、控制好,才能完成我们最初的大志向。

四、做好意见反馈和满意调查

(一)及时接收教育成果检验

我们说诚信教育的过程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那么这些成果的检验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有句话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没有任何结果的教育过程就是费时费力的无用功,也可以说是对社会、对家长以及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们很细心的去进行每一个过程,但我们也非常看重教育结果,因为结果往往证明了我们的方法是否奏效,我们的理念是否符合学生的想法,甚至我们对道德的判断都不一定与学生看法一致。因此,诚信教育结果的检验是对我们工作从始至终的检查和总结,及时的成果检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需要,认识总结的欠缺,开展教育工作。

(二)充分接受意见反馈

诚信教育不是教育者单方面的事,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联系、沟通与相互学习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以受教育为主的教育活动,因此受教育方对教育的意见反馈是整个诚信教育工作最具价值、最受关注的部分。我们可以适当的搞一些问卷调查、意见收集、或者口头座谈等形式的反馈收集。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也能够充分认识我们的教育还有哪些不足、不到位的地方,也是教育双方沟通最平等最有效的途径。

5.从国家助学贷款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篇五

从学校方面来看,助学贷款的实施给学校带来如下问题:一是如果学生违约,学校不但要承担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势必使影响学校与银行良好关系,为以后的贷款业务增大阻力;二是毕业后学生虽然离开了学校,但是学生的还款情况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母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如果违约学生增多,势必导致学校的社会声誉下降[2]。

1. 大学生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问题由来已久,主观上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心理因素和法治观念淡薄都会对学生的诚信贷款产生影响,有待学校进一步引导其健康发展;客观上大学生诚信问题也有其社会根源和教育上的缺陷。

1.1 主观上的原因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价值观。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在现实的物质利益面前,往往自私自利的思想会占上风,使他们的行为常常会偏离诚信原则。

大学生的道德观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一部分学生选择了眼前利益。大学生渴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和社会治安混乱深感忧虑,但部分学生对自身道德水平下降却视而不见,忽视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加强和文明习惯的养成,造成诚信意识淡薄。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希望社会尊重他们,希望能独立自主地处理涉及自己和他人的问题。但是,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弱,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不正之风他们会感到困惑,由于自身道德评判能力不强,使得自己的心理失衡,行为偏离正轨。

大学生出现诚信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来源不多,对具体的法规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更是缺乏法律知识的运用与指导,这种淡薄的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青年学生的失信行为的产生。同时大学生缺少独立法律主体地位的社会环境和心理意识,也使大学生诚信缺失。

1.2 客观上的原因

整个社会信用状况的恶化,严重的影响着大学生。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很多大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能力的侏儒。尤其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忽视造成了大学生贷款拖欠不还的严重问题。另外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诱因。

2. 大学生诚信贷款的教育模式和机制

大学生诚信贷款的教育模式和机制主要从道德和法制两方面来进行管理制约,前者是软的一手,后者是硬的一手。诚信既是思想观念认知的过程,又是行为习惯养成和积累的过程;它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提高,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

首先,高校应该从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主。让广大学生了解毕业后不按时还款的后果,在发放办理贷款手续时就让学生了解有关还款的规定要求。尤其是毕业环节,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办理还款手续时做好记录,跟踪学生的还款情况。

从学生一入校就为每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尤其是对于有贷款的同学,诚信档案更是要及时记录,对于学生的诚信档案要与学籍档案一样,有专人负责管理,如实记录学生的在校情况,尤其对学生平日的不诚信行为,如考试作弊,替考等要严格记录在档,并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诚信教育。

对于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学校应该制定出严格的惩罚规定。惩罚不是目的,但是必要的惩罚措施会敦促一些同学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当然学生的诚信教育社会也有其一定的责任,对于学生的诚信档案,应该与人事档案捆绑,让诚信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对于贷款不按时还,甚至恶意欠款的学生我们应该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一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数据库,对有不良信用记录,欠款不还的学生政府应该在有效媒体上进行公示;二是让所有的部门及用人单位不聘用有失信记录的人,造成不诚信大学生难以在社会上发展的严重后果[3]。

在法律上对大学生应该加以引导、制约和激励,合理完善法律制度与诚信行为之间的互动。让大学生对法律制度充分了解,遵守相关规定,同时法律制度对不诚信行为的制约也起着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包括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等都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贷款具有重要意义[4]。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作用,高校及有关媒体等可以对大学生的诚信贷款作跟踪调查,发现一个曝光一个,让不讲诚信的人无机可乘,无喘息的机会,形成个人诚信监督网,相信即使有人有心欠款不还,慑于舆论的压力,也会望而却步了。

学生的诚信档案建立在教育、管理、惩罚、追踪四维一体的管理模式下,一定能够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当然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社会的教育起主要作用。高校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同时,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诚信的环境,尤其是与学生直接联系的贫困生家庭[5]。

一方面,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诚信监督管理体系,以敦促大学生诚信贷款。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档案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要高度重视,对于毕业后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其诚信档案与学籍档案等应该重要,有关部门在接收学生档案时必须有其诚信档案,否则视为资料不全予以退回。同时在管理上又不同于普通的人事档案,应该增加学生诚信档案的透明度,任何单位团体在拟聘用大学生时,有关部门应该无偿为其提供调查该生诚信档案,并要求用人单位在与学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时必须有书面材料证明其已经查实过学生的诚信档案。同时也允许学生本人查看自己的诚信档案,对于档案中的不良记录允许申诉。学生毕业后其诚信档案要跟踪记录,对个人的诚信考察不仅限于在高校中,应该形成全民诚信,全社会监督诚信的良好氛围。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金融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立法制度、监督制度等,这些法律制度是保证国家制度实现的基础,也是影响诚信建立的关键[4]。

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诚信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学生的“三观”重要形成期在高校,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在学校里发现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老师应该及时教育引导,让一切不良行为杜绝在萌芽中,以减轻日后学生毕业后社会的负担。构建诚信和谐的校园环境需要学校和广大学生共同努力,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高校建立严格完善的教书育人体系和有效合理的管理模式。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完善健全的教育机制。中国有句古话叫“从娃娃抓起”,对于高等院校,可能错过了学生的“娃娃期”,但是只要从新生抓起,让学生步入高校后就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严格教育有效管理,相信四年可以塑造一个诚实守信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银行在整个过程中主要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等学生毕业后要求学生履行还款义务。看似于学生的诚信没有关系,实则不然。对银行来说,单个的学生个体的贷款数额较小,当个别学生违约,不履行还款义务时,银行不会去向其追偿。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如果有一个案例发生,银行没有追偿,势必会有一些人跟风,觉得银行不在乎这点小钱,于是越演越烈,会形成全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于助学贷款的小额贷款,银行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来对学生进行追偿,本来在银行中的贷款是有专人管理,并负责追偿的。试想如果有哪个学生因为不还助学贷款而收到了法院的传票,那么对于其他不按时还款的人来讲又是什么感觉?所以在学生助学贷款偿还时,银行应该起到主要监督还款的债权人的责任,对学生还款的有效追踪,杜绝学生的不良思想。

同时贫困生所在家庭应该关注学生的诚信教育。虽然进入大学后,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还不能够完全独立,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可能在这个时期,学生有叛逆心理,不愿意家长对自己的行为指手画脚。只要家长的引导方式正确,学生还使会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的。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家长应该从小开始,很多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是小时候家长管教不善造成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学生都起了示范作用,家庭的诚信教育对学生的诚信起关键作用。

总之,建立政府、银行、学校、贫困生家庭及借款学生本人五位一体的诚信还款管理监督模式,督促学生及时偿还助学贷款,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文化层次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其淡薄的法制和诚信意识将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高校要加强在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限于课本知识,更注重其实践能力,有必要可以组织观看听证有关案件的审理。同时有关部门应该早日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对恶意欠款的学生坚决严惩,决不手软。不让他们有机可乘、有漏洞可以钻。对于发现的不按时还款的学生,要及时处理,不拖沓。

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尤其是在助学贷款还款中表现出的诚信缺失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诚信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诚信贷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重新树立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参考文献

[1]邢晓莉.学生助学贷款诚信与保障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6

[2]李记林.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个人诚信机制的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7):91-93

[3]郭敏.贷款学生诚信记录机制与失信惩罚机制.[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3):45-46

[4]洪跃雄.法制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4(8):28-30

6.从高校学生不良学风透视诚信教育 篇六

一、高校存在的不良学风

高校中存在的不良学风主要表现在抄袭、逃课和作弊。如今的校园内,抄袭无处不在,作业、实验和实习报告、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无所不抄。还有一些学生抄都懒得抄,随便找人替抄,以至于几次作业或报告的笔体不一样。更有甚者,居然能把写报告人的姓名都抄上,可谓抄得“彻底”。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更是如此,利用发达的网络,一个学生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几篇论文,可谓“高效”。

逃课可以说已是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现象,尤其是高年级逃课现象严重。与显性逃课比起来,隐性逃课更令人担忧,不少同学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逃课,上课时听音乐、睡觉、玩手机、不作课堂笔记,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

考试作弊现象在高校中也是屡禁不止,甚至大有日益泛滥之势。有的学生认为:“作弊已形成一种习惯,成为准备考试的一部分,就像准备笔和纸那样。”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五花八门,方式越来越隐蔽,手段越来越先进。有的学生将一些内容事先写在书桌上、手上,有的则把答案缩印成可放在手心中翻阅的小抄,有的利用手机、MP3、电子词典、无线电耳机作弊,还有人找人替考。

二、学生对待不良学风的态度

有调查表明,在一定数量的受访学生中间,从不抄作业的占10.5%,很“少抄”作业的占33.8%,有时抄作业的占42.5%,经常抄作业的占13.2%。不同年级抄袭作业的程度也不一样,低年级要明显好于高年级,三年级最严重。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很坦然地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抄得心安理得。很多同学并不认为抄袭作业有什么不对,还认为浪费那么多时间做题没有意义,抄会了也一样。

如果学生能为自己找一个让自己信服的逃课理由,倒也不失“光明磊落”,可偏偏有些同学逃课的时候心里并不踏实,所以会雇人去替上课,或让别的同学在老师点名时替答,表现出不诚信或欺骗的行为。另外一些学生却并不自知这是一种不诚信,或并不认为这种不诚信很严重,相反如果没有被老师发现,还会有一种成就感。

在传统观念中,严谨的学校教育是不允许作弊现象存在的,一旦被发现,必将为他人所不齿。而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作弊的看法偏向中性化。对于作弊的同学,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可以理解和接受;若遇到有同学正在作弊,大部分同学会不予理会,采取默许态度。大学生对于作弊的心理认同率较之以往有所提高。这使得作弊没有被发现的学生甚至以此为荣,宣扬“不作弊是傻瓜,作弊被抓住更是傻瓜。”在这种不良的学习氛围中,让很多同学会觉得“辛辛苦苦学半年,不如轻松瞟几眼。”由此而导致高校作弊之风的蔓延。

高校中存在的种种不良学风现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此报以的漠视。连高等学府的学生——我国最优秀的人才对于诚信的缺失都觉得无所谓,那么我们国家的发展前途何在?因此,在高校中应加强诚信教育以促进学风及校风的建设。

三、加强诚信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1.注重德育成效。从个体道德发展的过程来讲,一般需经历三个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和他律与自律的统一阶段。人的行为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必须经过制度规范的强制,才能进入自觉阶段。实践证明,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离不开强制性的规范约束,只有从他律才能走向自律。学校里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罚机制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各高校对于考试作弊的处罚过于严格,如勒令退学或取消学位资格等,导致一般的监考老师都不愿上报作弊的学生,尤其是对本院学生更会手下留情。老师的纵容会助长学生的作弊之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摸清监考老师的心理,所以高年级学生作弊之风要盛于低年级。为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尤其是处罚力度要合理,既不过重也不过轻。而且制度的执行要有延续性、一惯性。例如对考试作弊的监管通常在期末要比平时抓得严,国家级考试要比校级考试抓得严。而这些信息会给学生一个错觉,觉得有些考试绝对不可以作弊,有些考试是可以作弊的。

要构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仅有制度上的约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体验到诚信的重要性,把诚信观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的一部分,加强学生诚信道德的体验和感受。如设置“诚信考场”。在保证不作弊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自愿申请在“诚信考场”里考试,“诚信考场”里只设一个考务人员,不设监考人员,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别人的信任,体会到诚信所带来的光荣和尊重。

2.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在感叹学生的素质“一届不如一届”的同时,是否也注意到教师的素质也“一辈不如一辈”了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教师的诚信也出了问题,如何要求学生要诚信呢?育人者先育己。教师必须首先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讲课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要用一种个人魅力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如果教师能够认真、严谨地对待学生的作业、考勤,学生自然也就不敢随便地逃课、抄袭。如果教师能公正、公平、公开地对待学生,学生的不诚信也就少了滋生的环境。

3.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目前对学生的优劣评价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评三好、评优秀干部、评奖学金,甚至入党、找工作均与考试成绩挂钩。这样的评价机制就使得学生只看重成绩,误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很容易把学生引向误区。社会在呼唤素质教育,但是目前的教育体制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建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是当务之急。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是现代高校的教育目标。通过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使高校考试管理更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目的。目前高校中普遍实行的考试办法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甚至潜在地鼓励了种种作弊现象。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对一些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设置免试机制,例如学生如果能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发表一篇相关论文,就可以享受免试。我记得上大学时教有机化学的老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宣布,如果期中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以后可以不交作业。结果学生们都为不交作业而努力,反而做得更认真。学生看重的是一种荣誉,而不是不交作业的结果。教师可以试着探讨其他可以激励学生的考核办法,采用多种考核形式。而对于学生的奖励也不能只凭考试成绩,在鼓励学习优异同时,还可以设置其他特长奖励。如创新奖、社会实践突出奖、文体类奖项、进步奖等。鼓励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会因为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而不择手段,导致诚信缺失。还有人提出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即在大学生的档案里记录学生在校时的全部失信行为,以供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参考。或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在互联网上随时记录一个人的诚信状况,促使他时时用诚信来自我约束,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7.从国家助学贷款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篇七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诚信缺失,诚信机制

国家助学贷款是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对象, 以大学生个人信用为担保, 在校期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偿提供学费的一项贷款政策。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同时,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也是高等教育改革最为引人关注的事件, 在实施过程中既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也有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大学生诚信缺失而遭遇“信用瓶颈”的问题发生, 甚至有高达20%~50%违约率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 同时也属于法律的范畴,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正常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深入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探讨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 建立大学生诚信机制, 对于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一种在校期间免息的信用贷款, 是以大学生个人诚信为基础的。但是, 在该项政策实施过程中, 却出现了较为普遍的贷款申请资料虚假、违背贷款承诺、不及时还贷等诚信缺失现象。

(1) 申请资料造假, 骗取国家助学贷款资金。国家助学贷款主要面向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 家庭收入不足以支付其学业所需基本费用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但是, 有些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认为可以“免费”享受国家的无息贷款, 而且申请贷款的手续简单, 政策优惠, 便产生了“不贷白不贷”的思想。有些学生通过隐瞒家庭人口和经济收入的真实情况, 提交虚假的贷款申请材料。甚至一些学生通过非正当手段贿赂有关人员出具虚假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骗取国家助学贷款。

(2) 违背贷款承诺, 改变国家助学贷款用途。国家助学贷款设立的目的是用以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 申请学生必须遵循贷款合同的规定, 承诺正确使用贷款。但是, 实际上, 有些学生违背贷款承诺, 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比如说, 有的学生用贷款来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盲目攀比, 把贷款用于购买高档消费品、高档服装, 甚至大吃大喝等。这种行为违背国家助学贷款设立的初衷, 败坏了社会风气, 加大了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难度。

(3) 违约率居高不下, 学生不及时还贷普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违约率。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 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根据应届毕业生的收入来看, 有一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的月工资收入都在2000元以下, 再加上房租、水电、交通、通讯等生活成本的支出, 他们确实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按期偿还助学贷款。没有足够的能力还贷或者不愿还贷, 必然造成违约问题。

2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大学生诚信机制构建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直接影响了其政策的顺利实施, 甚至影响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因此, 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过程中, 要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机制,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

首先, 要完善以生源地为主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提供法制和政策保障。从国家助学贷款现有的运行机制来看, 目前仍然缺乏有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当前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规定都是以政策和各种文件、行政命令的方式规定的, 对于大学生而言, 是很难具备强制约束力的。因此, 一方面, 要完善以生源地为主的助学贷款政策, 建立银行与贷款学生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信用契约关系, 使学生的贷款影响到家庭其他成员的信用。另一方面, 要加大对国家助学贷款“失信”学生的惩处力度。对某些有意或恶意拖欠和不及时还贷的情况进行威慑和惩罚, 使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要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的监督管理, 一旦发现有学生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况即停止贷款或减少贷款额度。

其次, 要普及银行征信系统, 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目前, 在我国, 银行个人征信系统自2007年正式运行以来, 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还相对薄弱, 缺乏一个全国性的个人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还不能有效评估大学生的个人信用状况。因此, 在缺失诚信评价体系的情况下, 必然会导致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而像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如果一个人有了不良记录, 他将失去租房、找工作和贷款买东西的权力, 那么人们都会重视自己的信用。所以说, 今后类似贷款不及时还、信用卡恶意透支等信用“污点”都将要进入银行个人征信系统, 个人征信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会对贷款者借钱不还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可以建立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信用档案, 并将此系统和档案与各银行、用人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学历查询网连在一起, 可以很方便地查到学生的个人资信情况, 就能让全社会监督大学生诚实守信, 对提高全民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有促进作用。

在助学贷款工作中, 还可以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用档案, 对贷款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困难程度、个人信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建立动态的个人信用档案, 作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资格审查的基本依据, 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第三, 要实施和推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制度,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缓解贷款学生的还贷压力。对于自愿到西部或农村基层工作的, 并且服务期达到一定期限的学生, 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全部本息, 可以由国家代为偿还。对于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的, 国家也要有相应的学费代偿制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贷款学生的还贷压力, 也能够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

最后,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建立大学生诚信的长效机制。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校应把大学生诚信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强调大学生诚信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把诚信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要把我国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社会的信用体制结合起来, 养成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高校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知识、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的教育, 通过普及这些知识, 让他们知道违约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并使他们养成珍惜良好诚信记录的观念。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将诚信教育与各项日常活动相结合, 培养和规范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 真正把诚实守信养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

总之, 要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过程中, 营造一个“守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信用氛围, 建立大学生诚信的长效机制, 减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文利.国际助学贷款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 2004 (2)

[2]苗天峰.高校学生助学贷款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

[3]杨东明, 沈红, 高海生.江西省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违约问题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 2010 (12) .

[4]陈玉伟.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12) .

上一篇:安静的房间,回忆着画面散文下一篇:不怕失败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