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精选7篇)
1.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篇一
瓯江学院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广告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及要求
毕业论文资料包括:①任务书;②开题报告;③文献综述;④毕业设计(论文)文本(包括封面、目录、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文本主体、注释、参考文献等,若提供软件则须有软件及相关资料;⑤成绩评定表及其他附件;⑥答辩意见(评语)及其他附件。
1.任务书
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开始前按照瓯江学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瓯江学院教务部网站下载)要求填写,并下发给学生。任务书要明确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完成时间和最后的工作成果、主要参考资料、调研计划等。任务书的内容一律采用电脑打印,字体、行距与模版一致,以美观为宜。但指导教师签名必须用手写。教学承担单位审核意见由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大致就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明确具体性、计划进度的合理性、提供的参考文献数量是否适度、是否同意下达任务书等方面签署意见,落款签名由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统一填写。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由学生(论文作者)按照瓯江学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瓯江学院教务部网站下载)要求格式填写清楚,字数总计不少于2000字。开题报告一律采用电脑打印,字体、行距与模版的文字格式一致,段落开头右缩两个字符,视美观为宜。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阐述所选论题的研究现状,有何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说明论作的研究范围、主要观点和逻辑思路,尤其要说明论作的创新之处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着重阐述研究过程中准备使用哪些方法及其所要达到的目的;“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分阶段(起止日期)分行列出所要进行的工作,并与系规定的进度大体保持一致;“
五、主要参考文献”:开列论题研究中所要阅读的各种文献资料,一般以著作和重要的研究资料为主,注意文献的权威性和学术性,且数量不宜过于单薄,分行([1]、[2]、[3]……)按作者(译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的顺序一一注明。
开题报告必须交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意见”应就论题的意义价值、研究的内容与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评价。
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反映作者在研究过程中阅读各种文献的整体情况,也是衡量论作的学术含量的重要标志。作者一般应阐述清楚所阅读的文献的基本内容,以及与自己论作的关系。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应与《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所列出的篇目相对应。单倍行距排版。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写作基本规范要求见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规定”之附件3《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规范(参考)》(对于“学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中有关外文文献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暂时不作硬性要求)。
文献综述只列出标题名,不写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正文要分别列出标题,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4.文本
(1)封面
封面按要求逐项填写清楚。所填内容的字体、打印封面要求与瓯江学院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的格式一致(可从瓯江学院教务部网站下载)。“完成日期”应大体与系规定的时间相一致。
(2)目录
目录要求层次清晰,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主要包括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前言、层次标题(按三级标题编写)、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件等。
前言和结论:如果正文中并未列出,“目录”中也不必列出;致谢:确有必要的,可在正文后写“致谢”(主要指校外专家指导,其它单位合作等),一般情况没有必要写,目录中也不体现;附件:如原文中没有,不要生搬硬套。
目录需单独一页。“目录”二字用小三宋体加粗居中,之间空2个汉字;下空1行为目录内容及页码,两侧排齐,用四号宋体字,1.25倍行距排版。
(3)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有特殊要求的,如为了给题目加以补充说明,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一个侧面等,则可加注副题。
题目用小二号宋体居中,副题前加破折号,用小三号仿宋体字,亦居中排布。
(4)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包括论文之中的主要信息(基本观点),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且用第三人称陈述。摘要分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在前,一般不超过300字,外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要求1200字符左右)。
“摘要”二字,中间空一字符,在题目之下空1行输入,左空2字,后加全角冒号,用五号黑体字;其内容在冒号后接排,回行顶格,用五号宋体字。
(5)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达论文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的语言词汇,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作为关键词,以便他人在用关键词检索时能找到论文。分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三字,在摘要之下输入,左空2字,后加全角冒号,用五号黑体字;关键词词目之间加全角分号,最后一个词目之后不加标点符号,用五号宋体字。关键词要求3-6个。英文关键词要和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中文关键词之下空1行依次为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之下空1行为文本主体。英文题目、作者、导师、摘要和关键词的字号分别与中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相同,字体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注意,英文中涉及的书名、刊物名、文章名等用斜体表示,不用书名号和引号。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虚词所有字母均小写。“Abstract”和“Keywords”二词加粗。
(6)文本主体
①文本主体的内容
文本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论。要求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正确。
前言作为文本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说明毕业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要求开门见山,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前言应作为单独一部分书写,不加章节或序号。前言如果文字不多,可不必标示标题。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占论文的主要篇幅,要求文字简练,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概念清楚,论证充分,逻辑性强。正文中涉及到的图表、插图、符号、参考文献、计量单位等都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归纳论文的核心观点,亦可补述论文主体还未说明的问题,有待深入开掘的问题等。结论应作为单独一部分书写,不加章节或序号。文字较多的,可标示小标题;文字较少的,可不加小标题,采取上空一行排版。
②对论文内容及篇幅的要求
毕业论文可以是理论性论文或调查报告。其论文形式不能是一些文献资料的简单、机械的堆砌。一篇合格的论文应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论点要正确,要有足够的依据;论点与论据要协调一致,论据要充分支持论点;要有必要的数据资料及相应的分析;理论、观点、概念表达要准确、清晰;论文要有一定的新意。调查报告必须有实际单位,有真实数据。本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要求在10000字以上(含摘要、参考文献)。
③正文的层次划分和编排方法
正文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题序层次是文章结构的框架,序次为:
一、(一)
1.(1)
前言(或引言、导论等)和结论(或结语、余论等)不编序号,“前言”两字之间空一字符,“结论”亦然。
第一级题序和题名用三号黑体字,缩进2字符;第二级题序和题名用小三号黑体字,缩进2字符;第三级题序和题名用四号黑体字,缩进2字符。若还需分层,则用(1)编序,题序和题名用小四号黑体字,缩进2字符。正文各层次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
④图表
论文中的选图及制图力求精炼。适于文字说明的,就不要用图。所有图表均应精心设计并用绘图笔绘制,不得徒手勾画。各类图表的绘制均应符合国家标准。
论文中的表一律不画左右端线,表的设计应简单明了。图表中所涉及到的单位一律不加括号,用“,”与量值隔开。图表均应有标题,并按章(层次)编号(如图1-
1、表2-2等)。
图表标题均居中书写,字号比正文小一号。
(5)注释
注释是对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有关问题的说明等,简称“说明注”,采用“脚注”形式。序号为①②③……,每页独立编号,可用计算机自动生成。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目录表。凡引用本人或他人已公开或未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学术思想、观点或研究方法、设计方案等,不论借鉴、评论、综述,还是用做立论依据、学术发展基础,都应编入参考文献目录。凡直接引用的文字应直录原文并用引号括起来。直接、间接引用都不应断章取义。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采用我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的“顺序编码制”,中外文混编。论文中,引用出处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和方括号“[]”放在引文结束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作为对参考文献表相应条目的呼应。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1]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第1版可不标).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C].见: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报纸:[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别).[5]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起止页码.[6]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8]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同一种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只用同一个序号,若引用文献的起止页码不同,则在后面逐一列出,中间用逗号隔开。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序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文字的右上角,按上标书写。为清晰起见,上标的括弧和序号用Times New Roman体,如[5]而不是[5]。
“参考文献”四字,在正文主体(或致谢)之下空1行,居中排布,用四号宋体字加粗;其内容另起1行,左空2字,依次排列,五号宋体字。
5.行距
论文从题目到参考文献全部内容统一用1.25倍行距。
6.页码
文本各页均需按顺序编页码,页码用小五号字,页码的统一格式为“-1-”底端居中样式。
7.附件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或以他人阅读方便的工具性资料,如调查问卷、原始数据等,可编入附件中。
8.版面
文本版面采用A4纸竖排(个别图表视需要可横排)。页面边距为:上2.54cm,下2.54cm,左2.5cm,右2cm,左侧装订,1.25倍行距(英文用1.5倍行距)。
9.装订
参见《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及示例(参考)》
示例另见附件。
2.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篇二
陕西省目前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高校有三十余所。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曾指出当前陕西高等教育存在“办学思路功利化、学科设置同质化、管理方式行政化”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亦不例外,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新的形势, 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转型发展,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否则汉语言文学专业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为切实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实现地方院校的有效转型,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一线教师, 笔者认为, 在高校转型发展态势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需要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认真领会转型精神, 积极主动探索转型思路
教育部出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意见,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高校恐惧不安, 认为转型是将本科院校降级为职业院校或专科层次的技术院校。2014年6月, 互联网上突现“XX省本科降为职业学院名单”的帖子, 众人争相转发, 一度引起社会热议。其中“陕西本科将为职业学院名单”的帖子广为流传, 相关院校的师生和学生家长惶恐不安, 四处辟谣。为此, 陕西省教育厅官网也特意发文辟谣。可见, 许多人将高校转型发展简单地理解为“降级”。实际上,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必须走出这个误区。笔者认为,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最关键是观念的转型, 需要让大多数人意识到转型不等于放弃, 转型不是全盘否定, 转型不是简单的本科降级为专科;转型的重点是突出应用性;转型的目的旨在改变“重理论, 轻实践”的传统模式。因此, 当前需要学校教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读教育管理部门的精神内涵, 并将其广泛传播, 借助新闻媒介等, 让广大师生和亿万群众认识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目的与实质。同时, 国家和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应鼓励更多院校结合自身实力, 积极探索转型的思路与方法。地方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主动探索转型的思路, 助力于高校转型发展。
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优势, 重新进行专业定位
陕西各地市都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结合地域文化优势, 选择合适的定位, 建立与地方政府全方位的协同机制, 实现各高校专业间的错位发展。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面向基础教育、面向师范生、强化师范生技能培养;综合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分层次, 分方向加强学生技能培养, 大一、大二年级着眼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 大三、大四年级可以分若干个层次、多个方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非一味“求全”“求大”、追求“宽口径”和“广适应”。
大学应肩负起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地方高校应该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应助力于地方政府提升文化软实力。近年来, 依托中文学科组建的陕西 (高校)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极大地提升了中文学科的综合实力, 有效地促进了地方文化研究。鉴于此, 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定位应与地方文化建设紧密联系, 着力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 培养地方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承者。陕西省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丰厚, 陕南、关中、陕北之间存在文化共性, 也存在文化个体差异。各地方院校可以结合所在地的文化资源, 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紧密结合, 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位与课程设置等。例如, 陕西理工学院侧重汉水文化研究、安康学院侧重秦巴文化研究、商洛学院侧重商洛文化研究、渭南师范学院侧重秦东文化研究、榆林学院侧重陕北文化研究、咸阳师范学院侧重长安文化研究、宝鸡文理学院侧重关陇文化研究等。高校将地方文化研究与中文学科建设紧密联系, 把地方文化研究成果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建设, 培养一批扎根西部, 面向基层, 致力于当地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承者。
加大专业实践课程比重, 着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存在“重理论, 轻实践”的倾向。许多毕业生“高分低能”, 动手能力差、适应社会能力弱, 与社会期望值相距甚大。专业转型和改革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质量的灵魂是学生的创新能力。鉴于此,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转型发展, 必须审视存在的问题, 重新定位, 必须重视培养的过程与质量。以师范专业为例, 第一, 应该夯实专业基础, 做到“量”与“质”的统一。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自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与985、211高校不能同日而语, 地方高校应根据生源状况, 因材施教, 制定一系列措施, “逼”学生成才。如规定必读书目、划定背诵篇目等, 定期检查, 及时督促。第二, 加大师范生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的“三笔字”、普通话训练, 开设绘画、音乐理论等艺术素养类课程, 开设多媒体课件与制作等教育技术类课程, 围绕这些课程, 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如讲课和说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三笔字”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和辩论比赛等, 以活动促教学, 以教学带活动, 共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 改变单一的理论课程, 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努力探索课堂训练、校内实训、校外短期和长期实训等相结合的“三大课堂”联动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 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第四, 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一学期制度。
更新专业培养模式, 改变传统评价考核方式
专业建设必须注重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更新固有的培养模式。师范专业可聘请中学一线教师参与本科生培养工作, 尝试双导师制, 实现“校校对接”;综合性专业可聘请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培养, 实现“校地对接”。彻底终结“教师一支粉笔、一本教案讲授一生”的历史;让“学生几本教材、几支钢笔, 上课记记、考试背背的时代”寿终正寝。地方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负责人必须加强培养过程的监管, 重视培养质量的落实。
专业定位决定了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考核评价方式。汉语言文学专业固有的考核方式, 造成学生平时不学习, 考试前熬夜突击, 狂背数日便轻松过关, 于是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不学习的风气。如果不根除这种风气, 那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质量令人堪忧。因此,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不能再唯试卷成绩论, 应该结合课程的特点, 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再唯期末考试定胜负, 应该根据课程需要, 开展多次形式多样的测试, 综合考量学生的成绩。通过考评方式,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考评机制, 迫使学生重视实践课程, 加强专业技能的习得。
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篇三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训实习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被誉为“万金油”,是一种应用广泛,就业开阔的专业。然而,随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新闻、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出现,其就业门路不断被蚕食。如今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几乎成为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办公室文秘、公务员以及科研预备人才的专用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门径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市场上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就业空白和缺口。比如,对编辑和计算机应用有双重要求的互联网新闻编辑,比如能编辑会制作的现代广告人,专业影视编剧人,漫画绘本的文字创作者,甚至流行歌曲填词人等,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来填补和抢占。然而,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培养模式,绝难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如何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当下的市场新变?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总结一些高校汉语言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尝试、调整以及个人的实验项目结果,大体来说,汉语言人才培养可以尝试走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之路。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一般是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又称为综合型人才和交叉型人才。[1]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复合型与综合性特征的技术(包括经验技术和理论技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2]总体而言,汉语言文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以下着手之处: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扩充
汉语言文学的人才培养,应顺应市场需求,倾向于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跨学科素质。因此,除了培养传统的教学人才,事业机关单位的文员、功底扎实的传统新闻编辑之外。我们可以抓住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文学与语言文字方面的优势,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其可以进入其他领域,迅速上手,乃至可以成为多种自由职业者。经市场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下:
(一)培养具备扎实的文学写作功底,能够从事自由文字创作的文学写作人才。如网络原创,剧本写作,剧本改编人。
(二)培养具备较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并能够从事相关文学文字创作的人才。如绘本文字写作,歌词写作,旅游景点介绍写作等才华的人才。
(三)培养具备扎实的应用写作功底,能够熟练从事各类公文写作,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如:企业策划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公务公文写作等人才。
(四)培养具备深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中国文化知识和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教育型人才。
二、理论课程设置的调整
目前部分院校在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和校级公选课之外,也设置了少量跨学科专业课。如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多设立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之类课程。综合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的开设了部分新闻专业课,有的开设了公文写作课。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在课程体系上尝试小班上课,细分方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明确学生的选择方向。从大二开始开设系列专业知识方向课。如旅游专业的基本知识类课程,广告策划类的基本知识、企业文化、政务知识等相关课程。当然,现实情况是,有可能出现教学资源有限和学生选课不足的情况,导致无法开课或开课成本太大。那么更简单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跨学科听课并参与考核计入学分的方式来获得教育效果。比如,让中文专业的学生插班去听旅游类、艺术类、新闻类、政治类、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课程,并将其学习成绩正式计入学分。当然,中文专业的课程也可以对其他系学生开放,并相应的给予学分。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时间安排较为复杂,因此最好在新生入校后即进行方向选定,并根据其他专业的课程情况来进行本专业课程的协调和安排。实在无法协调的课程,还可以应用网络课程学习的方式弥补。因此,在实践操作上,这种方法是具备一定可行性。
三、实训实习项目的强化
在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习实训大多处于短板状态。要培养学生较好的应用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资源,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练手机会。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掘社会资源,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机会。
就校内而言,单纯依赖课下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际写作能力远远不够,可以考虑多搭建跨学科学生合作的平台。比如,通过系部协商,由广告社会专业的学生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建小组,合作创作完整的广告产品。由广播电视编辑专业的学生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建小组,合作创作完整的微电影微电视剧。由动漫制作、美术专业的学生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建小组,合作创作完整的漫画图册、绘本、动漫剧的完整制作。由旅游专业的学生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建小组,合作完成地方旅游景点的宣传定位、策划包装的项目设定。由新闻专业、计算机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建小组,完成小型新闻网站建设及网络新闻发布的工作等,如此类推。这种合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小组合作的成果还可以作为学生的能力验证,增加其就业筹码,运气好的话,或许可以实现小组成员的团体就业。此外,这种实践方式另一显著好处就是可以通过项目实践,会倒逼学生主动加强理论学习,补充和完善知识,以应对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就校外而言,系部要积极开拓多种渠道,借助各种社会关系,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可能就业的各类别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尽可能多的拓宽实习渠道。例如,通过网络搜索,直接电话联系对方单位洽谈实习基地建立问题;和创业校友的自创公司建立实习关系;通过往届毕业生联系其就业单位;通过其他院系的相关实习单位,搭载本专业学生进行实习等等。
四、教学体制和考核体制的改革
为适应理论课程的调整和实习实训的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体制和考核体制方面也须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应更加灵活。
一方面,不能一味死守课堂教学,要重视和提高课外教学质量。通过多样化教学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既可以在经费、师资、教学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充分借助网络教育平台来弥补正常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也可以通过促成跨学科学生合作实践项目,开拓多种实习单位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实现差别化人才培养。同时,这些课堂外教学必须纳入正常的考核范围。比如,通过承认学分,发放奖励证书,抵消相关课堂考试等方式认可学生的课外学习。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教学和考核模式也应更加灵活。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加入学生讨论、发言、讲课、自由辩答的环节。考核方面,除了传统的作业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论文成绩,还可以将学生的讲课表现、辩答表现、发言讲课等环节都算作一定的分数比例,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课下努力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魏 晓.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2008(11).
4.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四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流行歌曲歌词赏析
作者:
学校: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答辩组成员:(主持人)职称:职称:职称:职称:职称:
答辩日期:年月日
流行歌曲歌词赏析
摘要:歌词是歌的主干部分,在歌曲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些经典歌曲歌词之所以倍受欢迎,有其内在的因素。歌曲需要用语言来充分表达作者或演唱者的内心情感,这就需要具有独特的个性化和富有想象力的歌词来吸引、取悦听众的兴趣。写词谱曲是种文化艺术的创作,创作本身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各个地方、各个民族创作者独有的思想表达,也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流行歌曲歌词的发展也遵循着时代大背景的转化轨迹,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着不同时代人的精神需求,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关键词:个性化、特色性、想象性、震撼性、时代性、文化性
一、流行歌曲歌词独特的个性化
个性化有如下两个主要体现:首先是在艺术风格上强烈凸现作者独特的个性气质与语言修养。在我国词坛上,乔羽的深情舒畅与饱含激情;港台歌坛中侯德健的质朴与深邃;罗大佑的冷峻幽默与高贵典雅;以及童安格的贵族化气息和姜育恒的孤寂冷漠… … 都深刻体现了创作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体验;其次,我们可以从内容上看,歌词所塑造的主人公或所营造的抒情氛围必须是具有个性化的,独此一家的,才有可能引人深思引人共鸣。如齐秦的《狼》第一句:“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一开首即给人一种独立不羁、向往自由、广阔、抒展的个人天地粗旷豪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男性的刚烈勇猛气质;崔健《一无所有》,从题目到全首歌词,都以十分精确的语言描述自身从物质到精神都一无所有的状态,从文化意义上确立了他在当代中国的摇滚歌手中的地位;而《 爱的奉献》(黄奇石词刘诗召曲)抒发的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爱与爱的奉献的人间真情,因此博得广大群众热烈推崇,这些都是词作者以个性化创作态度对待词作的艺术效果。当然,个性化的取得并非一日两日的功夫,这和作者个人修养气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是创作中必须求小同存大异,才有可能显出自我的独特之处。
在创作歌词的艺术活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寻找并确立属于自我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并积极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在文体与语汇的选择中运用出来。我们强调一点,即词作者的审美直觉与悟性感应,在创作中往往呈灵感状态爆发出来,此时就应该抓住不放,并将之诉诸文字,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独特世界。而理性的审视则应是在作品的初稿完成之后才进行细细反复推敲定稿。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一个变化的多元的时代,只有用强烈的独特的艺术个性才能争取听众与读者对流行歌曲的认同与欣赏。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探索勇气与创造精神,在流行歌曲这个小领域同样演出人间的悲喜闹剧,抒真善美之情,揭假恶丑之态,写出个大世界的痛苦与欢欣,美丽与新奇。当然,追求个性化往往也有失败的时候,但失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此路不通”对后人的释示与启发意义绝不亚于成功带来的启迪。从社会学、经济学、文学的价值观来看,失败的探索往往会开启后人成功之路,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艺术需要献身精神。
二、流行歌曲歌词的地方特色性
马金萍作词赵本山演唱的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2》的主题曲《咱们屯里的人》:“我地老家哎!就住在这个屯,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别看屯子不咋大呀!有山有水有树林,邻里乡亲挺和睦,老少爷们更合群。屯子里面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回想起那是,特别的哏。”歌曲在中央一台播出后,很快就唱遍东北红遍全国,那浓郁的东北韵味,特有的东北字眼,加上旋律中带有东北二人转的腔调,充
分体现了东北地方文化的特色和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
歌手刀郎词曲并演唱的《新阿瓦尔古丽》:“戈壁滩上的驼铃我问问你?你能否告诉阿瓦尔古丽?不管是日落,还是黎明,痴情人在等待她归来的消息,用最美的声音等你的消息。”歌词以简单流畅、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名词:“戈壁、萨它尔、驼铃、伊利、阿瓦尔古丽”让我们了解维族的文化背景,那特有民族风格的旋律,带我们进入到遥远的荒漠戈壁。像这样带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性的流行歌曲歌词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正是这些带有各地方特色、各民族风格、各文化背景的歌曲的尽显妖娆,才汇集成当代流行歌坛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流行歌曲歌词的想象性
写作时,讲究“题好一半文”意思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如果能有个好的题目那么就成功了一半了。在歌曲的写作中也是一样,如果能有个好的题目那么就自然而然的就能吸引听者的兴趣。那么什么才算是“好”的题目呢?第一,题目自相矛盾,给人一种想象空间。如《最熟悉的陌生人》,能让人产生:“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熟悉又是陌生的,怎么这么矛盾 ?去听听看。”这样的想法。这类的题目就是凭借它的矛盾性来吸引听者兴趣的;第二,能产生疑问的想象。如《牛仔很忙》,它让人忍不住会想:“牛仔是指什么,是衣服、裤子?如果这样的话他怎么能“忙”呢?那么是不是指的穿着牛仔服的人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能理解。”能让读者产生这样的疑问的话,那么这类歌曲的题目也是成功的了。第三,带希望或期求的。如《你一定要幸福》、《不想让你哭》这样的题目,带有抒情性,提出了美好的希望。这样的题目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也就可以吸引他们去听,指引他们进一步的想象。
有了好的题目,还不能大意,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样的歌词才能继续听众的热情?当然,像《想你,零点零一分》这样的歌,从一开始就在记叙一份动人的情感的抒情歌曲,像涓涓细流,慢慢地流过人们的心田,是能称得上好的。但,这只适合能够安静下来的人群。而有的人性子比较急,如果你总是一味地铺叙,久久进不了主题,他们就会认为你是在浪费他宝贵的时间,与其听你废话,他还不如去干些刺激的事情呢!所以,怎样吸引他们的继续听下去的热情,以期获得更多的实际效益就成为了流行歌词的要义了!有这样的一些歌,首先,像《后来》,它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这样的句子开头。开头就是高潮,就表达了歌词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然后再娓娓道来,慢慢地叙述经过,抒发情感。它就以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的结局成功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理。其次,就像《飞舞》以“漫天飞舞,一片荒芜,满眼风雪和眼泪都化作尘埃,再多的苦,于事无补,忘记所有才能够重来……”这样整齐的文字开头,配上流畅的音乐,就能吸引听众自然地跟着合,当然也就能让他们继续听下去了,因为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态,遇到一个想唱又能够唱的歌曲当然就想学会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了!再次,就像《新回心转意》,以“我曾经唱过回心转意,就是让你真心真意,不再为爱担心逃避……”这样的句子开头,把歌词的开始部分和他以前的那首比较走红的歌曲《回心转意》结合起来,既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继承性又勾起了听众对往事的回忆,这又创造了一个很广的想象空间。这时,听众就会想象:“这首,是和以前那首是同样的作者吗?是不是,差不多的哦?听听看!”于是就成功地达到了创作的目的了。
四、流行歌曲歌词的震撼性
有这样一首歌从建国初期流行至今仍然震撼着、激励着960万平方公里地面上的每一个人,这首歌就是《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诞生,要从新中国成立时说起。自那一刻起,王莘就开始酝酿一首歌唱祖国新生的歌曲。1950年国庆前夕,王莘到北京出差,经过天安门时,他看到了庄严美丽、充满节日氛围的天安门广场和随风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此情此景,让王莘激动得热泪盈眶,深深地震撼了他,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激情,他要把心中的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他就酝酿出了《歌唱祖国》的曲调和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歌词中表达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种心情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产生一种合力,而这种合力是通过一种音乐的形式,把大家凝聚到一块,产生出一种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残酷的一千个日日夜夜里,这首歌广为流传、久唱不衰,引导我们走过艰苦的岁月,直至战争结束。这首歌曲非常大气,歌词简洁,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体现了人民对祖国强大的渴望。无论在哪里听到这首歌,都会觉得很兴奋,无论在哪里,只要是响起《歌唱祖国》的歌声,大家都会跟着唱,没有人不会唱的。
说来也奇怪,这首歌就不会过时,这样一首歌曲为什么能够历经几代,流传这么久的时间?原因就在于《歌唱祖国》这首歌的歌词不是硬邦邦的口号歌,它是有感情的,它唱响了时代前进的主旋律,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成为激励、震撼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时代号角。今天他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歌词里体现了几代人的心里话,他能够表达和抒发我们几代人共有的感情,所以才为人民所铭记、所欢迎。
五、流行歌曲歌词的时代性
20世纪30.40年代,流行歌曲以旧上海滩为主要题材,吟唱出老上海的风情万种。当时的老歌歌词文学含量极高,每一首歌词都是一首诗。用词高雅含蓄,词作家也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比如陈蝶
一、陈歌辛等。歌曲旋律流畅悦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个曾经给人感觉璀璨奢华的城市,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流行着最时髦的享受。最最深入人心的当然有金嗓子美誉的周旋,时至今日,周旋的故事依然成为许多人追忆老上海的影子。
作家白先勇曾经回忆道:“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花好月圆》和《凤凰于飞》都是周璇主演的电影里的插曲,由周璇本人演唱。“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王家卫的小资风格电影《花样年华》的灵感也来自周璇的歌声。另外,还有“银嗓子”美誉的姚莉、以及李香兰的《夜来香》、白光的《葡萄美酒》、吴莺音的《大地回春》等等,悠扬的歌声为我们展现的是老上海的灯红酒绿、婀娜多姿。
20世纪50.60年代以抗战题材为主要的创作,歌词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气风发。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在08年奥运开幕式上由林妙可小朋友演唱的《歌唱祖国》,抗战时期爱国青年们传唱的这首歌对于现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来说,依然生动贴切。使我们感受到的是无比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繁荣富强添砖加瓦的信心和决心。
再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简短铿锵的歌词犹如口号般把全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歌赞共产党解放了中国,相信共产党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20世纪70.80年代,市场开放,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歌曲的创作更是总入重新地探索阶段,此时大量的港台歌曲涌入大陆市场,刮起“西北风”,“港台风”。伴随着1979年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流行乐坛也开始广纳新资源,港台歌曲大量流入中国大陆,进而对其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张帝等。
首先是一批台湾校园歌曲,比如《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幕走向余辉,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澎湖湾澎湖湾”歌词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勾勒出了纯真的少年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还当时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更是家喻户晓。歌中“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一位西装革履而又意气风发的海外游子,在海边面向祖国翘首远眺的身姿;而“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一出口,便觉全身热血沸腾,保卫祖国,建设家园的豪迈情感油然而生。也可见港台传入走红的歌曲多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与内地同类题材相呼应而汇成一体,完整地表达了当时的社会心态。
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歌曲更加繁荣,每种类型得到发展,并衍生出更多的种类。90年代初期,在校园歌曲大热之时,更多的流行歌曲开始转向了寄予情思的创作题材,易记忆易传唱的旋律,或轻快或深沉,让人感受到了暗恋的羞涩、热恋的幸福以及失恋的痛楚。
说到代表人物,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我最喜欢的歌手、天后——王菲。王菲的歌声也如她本人给人的感觉缥缈但又真实,演唱出的是新时代女性的特立独行、大胆执著、低调张扬。如很典型的是《但愿人长久》,巧妙地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为歌词,古词的韵味,作为流行歌曲深受人们的喜爱。另外,要谈到的当然是现在话语乐坛大热的周杰伦。杰伦的走红不是单纯的歌坛现象,相反,仔细剖析他的歌曲很有特点,或者说正是代表了当下乐坛的歌词特点。总体说来歌曲中歌词的发展是紧密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它映照出不同时代人的一种文化底蕴。
六、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流行歌曲歌词是音乐文学,既有音乐性又具有文学性。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凭借着语言,能够独立地完成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任务,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完整的,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流行歌曲,是指某一历史时期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的歌曲,一般以通俗歌曲为主。经过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它已发展为词曲交辉、诗乐合璧的音乐体载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流行歌歌词主要是同乐曲一起通过听觉而被感知的,但是,就歌词本身而言,它引起审美感受的却并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声音所代表的语言。学者庄捃华强调说:“一件真正的音乐文学作品,首先应是一件真正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一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只有通过歌词才能具体确定下来。作为语言艺术的歌词,它在诉诸听觉来传达语义方面,与朗诵、演说、谈话、广播等形式,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它在乐曲的衬托、延伸作用下,使感情内容发挥得更加充分罢了。例如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歌词引自唐诗《静夜思》);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露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是直接引用《诗经》中的词句);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借鉴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直接或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歌词引用到歌词中,这样既丰富了歌词的内容,也提高了人们古诗词的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现在歌坛歌曲创作丰富多彩,呈现趋向不同反响。大部分歌词都是人们情感的象征,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生活多半是在歌曲的伴随中度过的。有些歌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还能让人朗朗上口,熟而能祥,关键取决于它独特的个性和特色,以及在人们心中所产生的震撼,这种震撼不仅是时代的见证也是文化底蕴的一种真实体现。
参考文献
1.顾笑瑜.试析流行歌曲的精神内涵[J].河南大学学报,2005
2.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浅白中的艺术韵致 论文 期刊
4.张蕾,董学耕.流行歌曲浅析[J].中国音乐(季刊),1994
5.《歌词创作简论》 余铨 上海文艺出版社
6.《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孟昭泉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2007年第7卷4期
7.《莆田学院学报》宋毅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2009年第16卷第3期
8.《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于滢慧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第4期
5.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篇五
[内容摘要]汉字是古代小学的学习重要内容,也是古代经典研究的重要基础。在古代,汉字曾经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学者研究汉字的历史悠久,当代围绕汉字进行研究,已经形成了有古文字学、现代汉字学、汉字构成学、汉字符号学、汉字文化学、汉字信息处理等学科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键词] 学习,研究,收获
一、引子
以前我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文言文,没有接触过古代汉语。后来我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于古代汉语近距离的接触,有开始的对古代汉语避而远之,到后来的如痴如迷。现在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出来写成文章于大家一同分享。
二、学习、研究
在学习时我开始怎么也弄不懂,古代汉语到底是什么,在我多次接触多次学习后我终于明白了。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只能依据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古代书面语的情况怎样呢?请看下面两段材料:
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1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孔子徒弟,姓曾名参,跟前奉侍来。孔子说:“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紧要的道理。以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蒙古语助词,相当于”啊“)。百姓每(们)自然和顺有。上下人无怨心有。你省得(懂得)么?”曾子起来说道是:“我不省得,怎知道着(呢)?”孔子说:“孝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有。教人的勾当先以这孝道里生出来。”———贯云石《孝经直解》】
上面所引的第一段材料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孝经》的原文。第二段是元代大臣贯云石解释《孝经》的“白话讲章”。
当时元代皇帝读不懂《孝经》,便由精通汉文的大臣用当时的口语作解释,写下来便成了一篇反映当时口语的白话文。可见,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还有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古代汉语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古白话,而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口语的关系怎样呢?文言文最初与口语较为接近,后来同口语逐渐脱节,并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口语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文言则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但它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秦汉以后的作家在模仿先秦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时,他们不能不受当时口语和民间创作的影响,不断给文言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文言也有所发展和变化。所以我们说,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 2
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等,都是古文言实际应用的范例。直到“五四”运动,文言文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现代白话文所取代。
(二)怎样才能更接近古代汉语
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感性与理性、范文与规律相结合的方法,即阅读一定数量的典范的文言文,自觉地掌握最低限度的常用词和最基本的文言文规律知识,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和配合,就能较快学好文言文。六十年代王力先生编的《古代汉语》,采取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体系,就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体系。实践证明,这是学习古汉语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学习古代汉语为什么要读文选呢?
因为学习古代汉语,目的是为了读古书,文选是古书的举例,是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各种古汉语知识的综合体现。不读文选,不仅知识不能掌握,而且也很难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学习古汉语,在重视读文选的同时,还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把前人总结归纳出来的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学到手,用它来驾驭分析古汉语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今天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古人那样十“年寒窗”,完全沉浸在古书堆中,慢慢用自己的感性经验去摸索、3
体会。这样做花力费时太多。何况今天我们还有许多有利条件,因为前人已花了许多精力,为我们整理出有关古汉语的规律知识。古汉语知识涉及面很广,重点应该是学习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词是语言的建筑料,要能读懂古书,至少到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
《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使者,皆斩之。”我们知道羊是很温驯的,怎么说“狠如羊”呢?原来古代“狠”是“不听从”的意思。羊有时很犟,你拉它,它就是不走。又如《汉书。霍光传》:“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初学者指出疑问,霍光是男的,上官桀身为左将军,自然也是男的,说二人“结婚”,不可理解。其实古代结为夫妻的双方,女方的亲属可称为“婿”,男方的亲属可称为“姻”,这里指霍光的长女嫁给上官桀的儿子做妻子,双方成了亲“家”。可见应该从古今比较之中逐步掌握这些常用词。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之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
(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结合
汉语本来没有所谓的语法,只是后代进行对比才有了这一概念。古代汉语的语法主要体现在词汇使用和句子结构上。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 4
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古代汉语大量使用省略句式,主要如主语,所以大量句子看不到主语的存在,只能靠上下文的意思来推定。另外,很显著的一个用法是否定句式中,将宾语提前。例如:“时不我待”是典型的古汉语结构的一个成语,把“我”这个宾语提在“待”的前面。同样的词汇和句子还很多很多,这也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古代汉语这门课在解放前的旧大学里没有普遍开设,解放后到56年这段时间,高校把古代汉语作为语言专业课开设,但教学内容不同,有的当作历代文选教,有的讲成文言语法,有的专讲文字,音韵,训诂,有的讲成汉语史。各校要求不同,但都是从理论上系统地讲述,其目的不在于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当时学生有对文言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而57年后的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较差,所以古汉语课程的性质就由专业课转为基础课,成为培养阅读文言能力的工具课.61年,王力先生率先实践,把古汉语教学的内容改为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我们在教学时只讲通论,文选.文选重在字,词,句落实,并把一些现象放到理论高度上认识,与古代文学要求不同.古代汉语的通论主要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
(四)、古汉语语法学常识
研究古代汉语结构的规律、包括词法,句法。《孟子•尽心下》:“孔 5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告子上》:“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不拘于时,学于余.”第一个“于”,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被”.第二个“于”,引介动作涉及的对象,“向”.不受当时社会上那种耻于学师的风尚拘束,向我学习.《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古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借代”,“互文”“借代”现代汉语仍然使用,而“互文”用得极少.“互文”指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参互见义.重在形分义合,上下文互相补充,共同表达文意.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烟”“月”在上,“寒水”“沙”在下,它们是“笼”与被“笼”的关系.在这里“烟”“月”互相补充,理解为:烟,月都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捕蛇者说》:“叫嚣乎东西, 突乎南北.”在东西南北都大喊大叫,横冲直撞.假如不明互文的特点,只从形式上理解,易误.《楚辞•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王逸《楚辞章句》注释没有考虑互文,把“夏康”连读,讲成人名,即“太康”.实际“启”为夏启,“夏”亦为夏启.两者互文,一言启,一言夏,实指一个人.这样理解形式上对应才整齐.总的来说,以运用为主。注意: 1,树立历史观点,重在掌握古今汉语不同之处。
2,熟读课文,多练习。所读篇章要精读.要求背诵的篇章有: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吕相绝秦》、《晏子不死君难》。
3,勤查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大字典》、《大词典》、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中科院语言所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等。
三、收获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的收获不小,归纳出几条:
(一)、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便于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文言文,它代表了汉语书面语的大多数,古人利用这种书面语,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要了解古代的文化遗产,就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医学上,学习医古文,有利于继承古代医学遗产。《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告诉其弟子吴普,古时长寿的人运用气功锻炼身体和治病的方法之一:熊颈鸱顾.“熊颈”应作“熊经”。而《古汉语研究》95年4期李怀之《“熊经”新解》指出以前解作熊经,形近而误,“经”当“悬挂”讲,“熊经”即象熊一样悬挂。模仿熊攀挂树枝的动作。《广雅•释言》:“经,径也。” 《文选•左思》李善注:“直行为经。”径:径直行走。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有题为“熊经”的,其图为左右两脚一前一后,左右两臂一起一落,收腹挺胸,身体悠然有摇晃之状,类似后人的行步功法。这正是熊直立行 7
走的姿态。鸱,又名角鸱,是猫头鹰的一种.鸱顾,象角鸱一样回头顾盼.模仿角鸱回头顾盼的动作。“熊”“鸱”都在动词前作状语,这种现象称作普通名词作状语.译为象熊一样径直走,象角鸱一样来回顾盼。
军事上,要学习古人的军事思想,也要接触文言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述了齐国和魏国在魏马陵的一场战役.齐军师孙膑向大将田忌分析两国军情时说:“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百里指每天行军一百里;“趣”义同“趋”.“趣利”,跑去争利.蹶,形声字,从足厥声.本义为仆倒,跌倒,引申为“挫折”.蹶,动词的使动用,使„„受挫折;上将,高级武官,义同大将,主将.每天行军一百里跑去争利会使大将受挫折。
(二)、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增强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语言是一个历史范畴,就其自身的规律来说,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汉语中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词语,语法规则,修辞手法。还保留着表现力极强的成语,格言,诗文名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代成语词典》(甘肃师大中文系):“百足,虫名,即马陆,约一寸长,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僵硬„„用以比喻人虽死去,他的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曰“章苏代讲”其丈夫宦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 其妻曰: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已而丈夫果来,於是因令其妾酌(斟)药酒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虑曰:吾以此饮吾主父,则杀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则逐吾主母。与杀吾父,逐 8
吾主母者,宁佯踬(zhì)而覆之(倒了它).於是因佯僵而仆之(倒掉它)。”又《战国策•燕策一》人有恶苏秦於燕王者“章苏秦讲忠信之事:”臣粼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男主人),言之则逐主母(女主人),乃阳僵弃酒.“(阳:通”佯“)《文选》卷52曹 《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持之者众也。“《光明日报》:”他们在思想上腐蚀拉拢,引诱一些人唯名是争,唯利是图,唯官是抢,唯权是夺,肆无忌惮地侵吞和挥霍人民的劳动果实,追求比资本家还腐朽糜烂的生活.“其中”唯名是争,唯利是图,唯官是抢,唯权是夺“是古代汉语中”唯„是„“的格式.平常说一锅饭能吃十个人,一条登子能坐五,六人.实际运用的是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使动.”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没有不知道的东西。而立: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既然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要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就要从古代汉语中摄取养料。像鲁迅,茅盾,朱自清,冰心等现代文学大作家,无一不在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方面有精深的造诣。钱钟书《管锥编》.台湾作家琼瑶《在水一方》,篇名和主题歌都取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 9
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可见,熟悉古代文学的语言,对于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培养教学语文特别是文言文的能力
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有的没有注释,需要老师自己解决。如《孔雀东南飞》写焦仲卿恳求焦母留下刘兰芝时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复”下无注。“复”作副词的常用义是“又,再”,如本文“终老不复取”.这里讲成“又,再”不妥.“又,再”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而焦仲卿只娶了刘兰芝一人,也只娶了她一次。“复”有助动词“能”义。
课本中注释有的是错误的,需要老师有辨别能力.高三《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公子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于是选兵八万,进军击秦军.“勒兵”注“检阅军队”“勒”无“检阅”义.“勒”本义为“马笼头”引申为“拉缰止马”,再引申为“整顿”“部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故臣复取璧。”“以戏弄臣”一说“戏”为动词,一说“戏弄”为动词.两种说法于上下文意均欠稳妥.总之,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
6.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篇六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
姓
名
学
号
学
校
指导教师
田定安 061410064411 焦作广播电视大学
邢东英
目
录
摘要、关键词„„„„„„„„„„„„„„„„„„„„„„„„„第3页 正
文„„„„„„„„„„„„„„„„„„„„„„„„„第4页
一、人物形象„„„„„„„„„„„„„„„„„„„„„„„„„第4页
(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第4页
(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第5页
(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第6页
(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第7页
二、悲剧命运„„„„„„„„„„„„„„„„„„„„„„„„„第8页 参 考 文 献 „„„„„„„„„„„„„„„„„„„„„„„„„第11页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
【摘要】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关键词】
关羽
艺术形象 悲剧命运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
【正文】《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应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人物形象
(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关羽是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智,智中有义。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其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笔者将这些故事归纳为三点来分析关羽的勇武。
拳家认为:胆乃技击之主帅。在技击中强调要有“必胜之心”。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可以看出关羽过人的胆量。华雄是董卓帐下的一员大将,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而且武艺超群,勇不可当。你看他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风四将,令十八路诸候“众皆失色”。而当时的关羽只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很多人不了解他、看不起他。但他不惧外强内疑,毅然提刀出帐,飞身上马迎战华雄。面对如此强敌,关羽却有“必胜之心”。曹操在他临行前“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于是便有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千古美谈。试看“某去便来”说得多么轻松!试想,没有必胜的信心,没有视敌如草芥的胆量,怎么能如此洒脱?在白马,曹操指着河北大将颜良在山下排的“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的阵势对关公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却说:“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真是豪气冲天。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雄孤胆,无所畏惧。单刀赴东吴,更是他无畏胆略的极致表现。当然,关羽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蛮勇、肓勇。绝伦超群的武功是他藐视一切敌手的实力,“一身忠义”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超人胆量的源泉。
(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
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张昭说他是“为人强梁”。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成大事者必定具有超于常人的胆量,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
历史上的“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在此我们姑且不讨论此故事的真实性,单就本书而言)。
关羽的智勇双全足智多谋在他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关羽选择了十分有利的战机:
(一)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 5
等地,蜀汉士气正盛;
(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关羽可与孙权遥相呼应;
(三)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其次,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第三,他指挥得当,机智勇猛。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是曹军抗拒南方军的战略要地。曹操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重兵驻守,并派平寇将军徐晃屯兵宛城,随时支援。后曹操又派于禁领兵助守,曹仁命令于禁和庞德在襄樊城北屯驻。可见曹军的部署已经相当完备。但关羽并不畏惧敌人的严密防守,利用自己水军的优势,趁着暴雨,漳河水涨溢,樊城被洪水包围的形势发动进攻。当时,城北的曹军已被淹没,于禁只得率领众将士逃避到高阜之处。关羽早就抓到于禁平地扎营的弱点,趁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魏军猛攻。于禁支撑不住,只能投降。庞德率领一部分魏军继续顽抗,关羽集中力量围歼这部分魏军。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庞德率领的魏军箭尽失竭,于是双方短兵相接,魏军大败,庞德突围企图乘小船向樊城逃去,关羽紧追不放,最终擒获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云长水淹七军。在这场战役里,关羽的勇猛、机智、锐利的眼光、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一并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
(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
“忠”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表现这两方面主题的内容比比皆是。如宋江的忠义,岳飞的忠义等。“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本义指忠诚,尽心竭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以后引申特指忠于君主,主要指君臣关系、主仆关系,是下属对上司的义务。“义”本作“宜”、“谊”,“谊”从宜,故《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宜即适宜,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一切做法,正合其“度”,即有一定的尺寸,故做得恰如其分,就是义,否则,即是不义。因此,就有君臣之义,老幼之义,贤愚之义,尊卑之义。所以“义”主要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弟关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强制的性质。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曹操为了收买其心,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虽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另一个性格特点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造成其败走麦城,惨遭杀害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关羽是刘备政权中一名重要成员,五虎上将之首,他历尽坎坷,身经百战,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刘备尽忠尽义,可谓一代忠臣良将。然而关羽自身“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弱点却断送了蜀国大好河山。如同在蜀汉这局棋中,关羽这一子走错,兵败麦城,便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局。分析关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性格的成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自身原因:创业时身经百战未尝做过别人的手下败将,唯一的一次失败还不是由于自己的武艺不如别人,还博得曹操的折节招降曲意相待,这何尝不是自己骄傲的资本?
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已定,刘备等人也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后来蜀汉版图节节扩张,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国,将荆州的防守大任交给关羽。关羽如此的受重用,于是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便慢慢滋生开来。
第二,外在因素:刘备定益州时,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欲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关羽好胜,故回信说:“梦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琼,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关羽得书后很高兴,像个孩子得家长夸奖般将信遍传给宾客们观看。诸葛亮的这个举措固然平息了事端,但无形中也进一步滋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
关羽高傲自负,还表现在唯我是大,目中无人。无论对友,还是对敌都是如此。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刘备派费诗将封关羽的敕令送至樊城前线时,关羽竟看不起黄忠,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烈!”不肯接受印绥。最后经费诗百般劝说后方肯接受。这样的目中无人怎不让黄老将军乃至手下的诸将心寒和气愤呢?我们且看费诗的说辞:“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又兄弟之义,视同一 7
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有这样美妙的誉词,试想有谁还不飘起来呢?
高傲自负自然容易麻痹轻敌,孙权大将吕蒙正是利用关羽的这一性格弱点设下圈套。先是让孙权将他调回,另换一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陆逊此人非同小可,后来的八百里火烧蜀军连营就是出于其手,可以说是据蜀汉第一功臣,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他刚到任时,便修书一封恭维关羽,关羽得到书信后,觉得陆逊还是个年轻的后生,不足为道,收到陆逊的“名马、异锦、酒礼等物”,听到来使谦卑的说辞,“关公览毕,仰面大笑”。将后方的军队调出一半增援襄樊,如此,荆州的防守便不足,给了吕蒙可趁之机,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白衣渡江、劝降士仁、糜芳、瓦解蜀军士气,并最终夺取了荆州。关羽见此势,只得带领残兵败卒向西退守麦城,后在麦城突围后,依然一意孤行,不听谋士的劝谏,走小路最终被生擒,惨遭杀害,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悲剧命运
关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本书中难得的有性格形成过程的人物,我们可以分析他的性格形成过程来看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任何悲剧人物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特征,汉末诸侯纷争、三分天下的社会环境,是形成关羽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而关羽缺乏战略眼光、骄傲自矜的性格缺点,又是导致其命运悲剧,乃致孙刘联合破裂、葬送蜀国大好河山的内因。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性格的悲剧性,首先在于他带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关羽自幼熟读兵书,识书知理,且武艺超群。忠心的希望能够作一个上报国家、下报黎庶的人,然而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却使他被迫杀了仗势欺人的权贵,“逃亡江湖五六载”郁郁不得志。后遇上刘备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后,虽然情同手足,同食共寝,但是在诸侯割据、群雄角逐中由于刘备没有地盘,只好寄人篱下,看着别人的眼色过日。关羽出身卑微,不得朝廷重用,尽受豪门士族的白眼,受尽侮辱。“温酒斩华雄”是常为后人称赞不已的情节,透过“小将愿往斩华雄首级,献于帐下”的疾呼,透过袁术“量一笑弓夫,安敢乱言,与我打出”的无理呵斥,透过“如不胜,请斩某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一系列的情节描述,与其说是表现了关羽过人的武艺和勇敢,不如说是表现了其不愿甘于人下的性格和久寄人篱下的悲剧处境。可以说,关羽前期一直随刘备过着沉于下僚,奔波劳碌的生活。
后来频繁的战争,又造成三兄弟几度失散,关羽在刘备投奔袁绍后,死守下邳,保护刘备妻小,但不幸中敌人调虎离山计,被夏侯惇、徐晃围困在土山,不得已,投降曹操,对于一个叱诧风云的英雄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性行为。这种悲剧色彩在入曹营之后,仍然明显地表现着。虽然曹操待他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又是封爵,又是送马,赠袍。但这一切优厚的物质待遇都无法掩饰其内心的痛苦,关羽醉后自绰其髯说道:“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酒后吐真言,这也彻底表明了他心在曹营心在汉,不愿久居于曹下的心境。
关羽杀死颜良文丑后,刘备写信指责他“中途相违,割恩断义,欲取功名,图富贵”。关羽忍辱负重,无奈遭此谴责,难怪他会看完书信后放声大哭。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以哭闻名,以哭得天下的,而提到关羽哭的地方,全书只有两次,这是第一次(另一次是败守麦城时)。“男儿有泪不轻弹”,关羽的此次放声痛哭,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泪,多少悲凉之气。而后关羽在遇到失散多日的弟弟张飞时,却被张飞不容分说地拒之门外,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关羽有口难辨只得杀死蔡阳来替自己伸冤。蔡阳迅速成为刀下鬼,这与其说是关羽高超的武艺使然,不如说是他受尽委屈,急于辩解的心情所致。关羽这种被二位兄弟误解,内在性格压抑性,使得他的许多英雄行为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
另一方面,关羽武艺超群,胆识过人,然只能称其为勇将、儒将,相比军事家、政治家而言,关羽缺乏的乃是战略眼光,不能从长远上看问题。孔明入川前,将镇守荆州的重任委托给关羽时,给他留下“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但是由于他的骄傲自大,没有意识到联合孙权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性,竟然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的骄横态度,侮辱性地拒绝了孙权的求和之意,即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后来关羽又以极端骄傲自信的态度,拒绝了司马王甫的建议,用糜芳、傅士仁、潘睿镇守隘口,主管粮草的供应,也为后来留下隐患。正是糜芳、傅士仁这两个平时就嫌弃关羽轻视他们的人,在粮草供应前线不力后,关羽 9
指责他俩办事不尽力,战后算账,使得他们在陆逊的招降下动摇军心,弃蜀投吴。这下关羽不但没有了粮草供应,还丢失南郡,江陵二郡。
由此可见,由于关羽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不能良好执行诸葛亮嘱咐的联吴抗曹的政策,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同时,由于他高傲自大,不能很好地团结部将共同抗敌,致使吕蒙的离间之计得逞,自己也妄送了性命。荆州失守,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因为它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战略要地,而且使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一旦时机成熟,分兵两路北伐曹操并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战略部署化作乌有。可以说,蜀汉失荆州便失去了天下,作为荆州守将,关羽自然罪不可赦。
综上所述,对于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他对蜀汉集团灭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了他武艺超群,勇武忠义,忠肝义胆的正面形象,反而在悲剧的结局中使英雄人物的人格进一步升华,从而让亿万读者为之潸然泪下,产生无比同情和崇敬之情。关羽是当时时代下的悲剧英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他的死之所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是因为在他的悲剧结局中,被否定的只是他性格的片面性,而他的义贯古今,英雄豪杰之气,永远会在历史英雄人物画廊之中熠熠发光。
参考文献:
1罗贯中 《三国演义》 巴蜀书社 1998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 1991 巴蜀书社,.《三国演义学刊》 1986年第二期 陈寿 《三国志》中华书局 1959.毛宗岗 《三国志读法》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
6周思源 《周思源品赏三国人物》 中华书局 2006年8
7.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篇七
近些年摘要写作 (学术语篇的一个部分) 在应用语言学方面得以广泛的研究。摘要写作一直以来被认为对于英语是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Lores, 2004) , 实际上摘要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具备其特有的特点, 对于那些英语不是母语的人而言, 摘要写作对于他们非常困难而且写作中出现诸多的问题 (韦吉峰, 2008) 。
研究背景
The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1979) 给摘要的定义是“文章内容简短的准确的概述”。这个定义指出了摘要的总结和概括的作用, Bathia (1993, p.78) 指出“摘要的目的是给出读者某篇文章的描述和对于某篇文章的描述”, 后来研究发现“摘要成为一种掌握和管理某个学科的知识的工具, 是指引读者“组织会议接受或者拒绝文章的导读”。国外对摘要定义的不同的解释体现了摘要功能的多样化, 同时也体现出摘要在学术论文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
国外学者除了对摘要功能和定义进行全面的研究之外, 已经展开了从微观角度研究使用何种策略提升摘要的“促销”功能。Hyland (2000) 分析800篇国际期刊上学术论文的摘要用来分析写作者在摘要中使用哪些“促销性”策略帮助他们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树立自己的地位。Hyland和Tse (2005) 从作者如何用评估性的语言这一角度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来研究摘要写作。Afros (2009) 研究了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所使用的“促销性”语言, 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国外学者对摘要中出现的“促销性”语言策略的研究为我国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开设新窗口。
我国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发现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目的在于规范论文摘要的摘要写作。王征爱和宋建武 (2002) 发现摘要写作的主要问题是英文摘要内容取舍不当, 缺乏逻辑, 最普遍的弊病是可读性不强。韦吉峰 (2008) 研究表明我国学术论文摘要中的问题是信息简单重复, 要素残缺, 内容陈旧。这些研究表明我国学术写作者对于学术论文摘要的这种体裁语篇结构以及功能的不了解, 造成了在论文摘要写作时出现的种种问题。
鞠玉梅 (2004) 比较分析了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宏观语篇结构。刘婷婷 (2008) 研究了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写作应注意语步结构、各语步的实现等的语言特征等等。这些研究对于规范摘要写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并未明确提出摘要的“促销”功能, 鞠玉梅 (2004) 明确指出摘要的交际目的是“推销”作者的研究成果, 葛冬梅 (2005) 指出摘要具有吸引读者的交际目的。基于这一研究现状, 本课题提出“促销性”语言策略这一新的概念, 通过研究学生在摘要中使用何种“促销性”语言策略来实现吸引读者阅读其全文的交际目的, 旨在给EAP课程提供一些教学启示, 提高学生的摘要写作水平。
研究设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 采用了200篇来自西北政法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2006年-2009年三年的毕业论文。笔者使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 以确定我国大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摘要中所使用的促销性语言策略, 借鉴Hyland (2000) “促销性”语言策略作为通过研究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摘要促销性语言策略的研究框架。
结果与分析
总体来说, 我国学生使用第一种“促销性”语言策略的比例远远高于第二大类建立作者学术身份的比例。这一发现与姚俊 (2010) 的发现一致, 我国学生受到中华民族的谦虚谨慎传统美德的影响, 在建立自己在学术界身份表达自己对学术界的贡献时, 表现得比较谨慎, 中国学生不倾向于建立自己在学术界的身份的这种“促销性”语言策略。
64%的学生使用第一大类的“促销性”语言策略关键性促销词语的策略来吸引读者, 下面分析一篇具体的摘要:
Abstract 1
Culture teaching has been given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recent years.However, it is still under the strong influence...
作者在文章开头使用了importance这一促销性词语来建立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旨在告诉读者这篇论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来吸引读者阅读整篇文章。这一研究发现符合Hyland的发现, 在软科学领域作者更多的要让读者了解到研究重要性来吸引读者。
其次, 62%的学生使用给出一种解决某个问题的办法或者建议来建立文章的重要性, 这是所有“促销性”语言策略第二常用的语言策略。具体分析两篇学生的摘要:
Abstract 2
…this essay will tell the impor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English proverbs translation, then offer four kinds of English proverbs transl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ulture sectors…
在摘要2中, 作者通过给出英语谚语这一具体的学术问题四种翻译的办法来吸引读者、阅读者。在摘要中使用声称科研论文研究重要性的“促销性”语言策略“学术写作完全是客观的, 不带个人主观意见的, 报告性质的文章, 写作必须隐藏作者的看法, 只是对于事实的陈述的论断 (Hyland&Tse, 2005) ”的观点。
至于第二大类促销性语言策略, 40%的学生使用了识别出某一学术研究问题, 这是建立学术社团身份使用率最高的一种策略, 下面分析一篇学生的摘要:
Abstract 3
…therefore how to maste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becomes very worthy of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摘要3中作者指出如何在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掌握英语阅读的能力这一重要学术课题来建立其学术社团成员身份, 识别出某一学术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表明他了解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情况, 这就证明他是这一学术领域研究者的一分子。
8%的学生使用了结合先前的研究的这种“促销性”语言策略来吸引读者阅读其全文, 下面是一篇使用这种策略的摘要:Abstract 4
…Analyzing this embarrassment, we gain that the translators ignore the culture sectors…
摘要4作者结合了以前的直译和意译造成翻译中的不准确, 提出自己的观点忽略了文化这一因素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策略可以使读者认为作者非常熟悉翻译领域的研究, 帮助作者建立其学术社团的身份, 劝说读者阅读其全文。
然而采用找出以学术空白来建立其学术身份的比例只有5%, 另外只有3%的学生通过表明作者熟悉某一学术领域所隐藏的文化知识来建立学术社团的身份。这两种语言策略使用率很少, 其中的原因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至于建立学术社团身份的这一次策略13%的学生使用通过使用缩写、术语、引语或者其他一些Kaplan等所认定的一些表明身份这一策略来促销其论文:
Abstract 5
Then the author will introduce some software of English study and the utilization of Internet.In the end, the author states some currently existed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s of CALL in the futur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在此篇摘要中写作者使用了缩写来“利用某一学术领域的内部知识, 而不仔细解释某一缩略语的全称来说明自己非常了解某一学术领域, 表明作者非常熟悉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来建立起学术身份, (Hyland, 2000) ”。写作者使用缩略语来证明自己是Computer as Language Learning研究方面的内行来建立起学术身份。
结论和教学启示
本研究对于体裁的语言策略的促销性语言策略进行了研究, 这不同于规范摘要写作的研究阶段, 进一步深化了我国对于摘要这一体裁的研究。这一研究识别出学生在摘要写作中最常使用的“促销性”语言策略, 而且发现了学生不熟悉和使用较少的促销性语言策略, 同时研究证明了使用这些促销性语言策略的摘要的确比不使用这些语言策略的摘要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其全文。
这一研究的发现对于EAP课程有着重要的教学启示, 第一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使用Hyland (2000) 的这些具体的促销性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其摘要写作,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这些“促销性”语言策略是如何吸引读者, 然后在摘要中使用这些“促销性”语言策略, 实现摘要的这一体裁的“促销”的交际目的, 该研究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其他高校的EAP教学。
参考文献
[1]Afros, E.&Schryer, C. (2009) .Promotional (meta) dis-course in RAs in language and literary studie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8, 58-68.
[2]Bhatia, V.K. (2006) .Chapter4research genres in aca-demic settings.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London:Longman.
[3]Hyland, K.&Tse, P. (2005) .Hooking the reader:a cor-pus study of evaluative that in abstract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4, 123-139.
[4]Hyland, K. (2009) .Academic Discourse English in a Global Context.India:Continuum.
[5]葛冬梅, 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 2005, 28 (2) .
[6]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 2004, 25 (2) .
[7]韦吉锋.学术写作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广西大学学报, 2008, 30 (6)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推荐阅读:
文学院本科生必读书目(汉语言文学专业)08-30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09-01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06-26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自荐书08-05
汉语言文学专业见习06-20
论文汉语言文学09-16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期末考试试题08-31
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10-04
汉语言文学专业求职的自荐书10-31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习报告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