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办做翻译

2024-07-15

外事办做翻译(精选7篇)

1.外事办做翻译 篇一

关于高校外事翻译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外事翻译 特点素质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事活动日益频繁,对外交往,学术交流成为了高校外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是对外交往、学术交流的桥梁。高校外事翻译既要遵循一般的翻译原则,还要结合本领域的性质和特色,才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教育领域更是如此。论文论文参考网作为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前沿地带的外事工作部门,承担着与国外院校、科研院所、外籍专家进行广泛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者互访的任务,因此,高校外事工作及其工作人员承担着大量的口译和笔译任务。本文旨在对高校外事翻译工作的种类及其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同时对高校外事翻译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做一个比较细致的阐述。

一、高校外事翻译的概念

高校外事翻译是外事翻译的一种,是指高等院校与外国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专家学者等所进行的一切文化、教育、学术交流活动所涉及到语言和文字的翻译。周恩来于1949年11月8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曾说过:“外交工作比其他工作是困难的。做群众工作犯了错误,群众还可以原谅,外交工作则不同,被人家抓住了弱点,便要被打回来。”高校外事翻译工作具有严肃性、严谨性和实效性等特点。严肃性是因为高校外事是中外教育界人士或组织之间的交往,不涉及政治,只谈学术,但是如果在交往中存在强烈的政治冲突,则需要极力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严谨性体现在对翻译的水平要求上,高校外事翻译会涉及国家的立场、政策、教育机构间利益等,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到学校甚至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形象等,就可能给国家或集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实效性则主要体现在口译方面,要求译员能马上作出反应,当场完成翻译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翻译、定稿、校对等多道程序。另外,高校外事翻译还具有教育专业性、学术性等特点,如外籍专家授课、讲座翻译等。

二、高校外事翻译的种类

翻译有两种主要形式,即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译(Translation)。高校外事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也具有这两种主要的翻译形式。高校外事口译主要运用于会谈、合作谈判、参观访问、游览、宴请、购物及日常生活等;高校外事笔译主要运用信函、传真、合作协议、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行为规范条例、针对外籍教师和专家工作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学校的对外宣传资料、外文网页等。

三、高校外事翻译的特点

(一)高校外事口译

首先,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高校外事翻译工作人员需要在准备有限的情况下,即刻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有些口译场合,如会谈和合作谈判,口译话题千变万化,往往难以预测,这就需要高校外事翻译工作人员对本校的行政机构、院系设置及专业情况、规章制度,并对这些内容相应的英文进行透彻的了解,力求与西方的表达习惯一致。例如:与英国学者交谈时,I referred to your research findings in a couple of mypapers during my graduate studies.(我在研究生学习时期所写的两篇论文中曾参考了您的.研究成果)。

这句话中graduate studies的表达方式不符合英国人对研究生的表达习惯。研究生:英国英语为post-graduate(student),美国英语为graduate student.对这一词的翻译应该针对不同国籍的外国人而采取不同的翻译习惯。

现场气氛压力是高校外事口译工作的另一特点。口译场面有时非常严肃庄重,如合作谈判。正式场合的严肃气氛会给经验不足的译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紧张的情绪会影响译员的自信,怯场的心态会使译员口误频生。如:Our director Mr.Zhu will host a reception banquet in yourhonor tonight.(今晚朱处长将设宴为您洗尘)。“洗尘”一语意指“设宴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不能因为气氛紧张,怯场而误译为”wash your journey dust off”,造成笑话,使外宾难堪。 论文论文参考网

口译的另一个特征是个体性操作,译者责任重大。译员属单打一的个体劳动者,其劳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操作性。通常,译员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基本上是孤立无援的。译员无法回避面临的任何一个问题,无路可退,只有正视每一道难题,并及时的处理好。如在礼仪祝辞中碰到这样的一句话:我此时的心情可以用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当说话者在讲话中引用古语时,议员切不可过于紧张,

02月13日 07时56分,《英语网:英语论文:高校外事翻译[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更不能胡编乱造,信口雌黄,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词语,可采取意译的方法将引用语的主要意义传译给另一方即可:A remark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an best expresswhat I feel now,“It is such a delight to have friends”.

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视”是指译员须具有观察捕捉说话者的脸部表情、手势体势、情绪变化等非语言因素的能力。“听”是指译员能够耳听会意各种带地方口音以及不同语速的话语的能力。“说”是指译员能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流利而达意地表达能力。“写”是指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能进行快速笔记的能力。“读”是指译员在视译时能进行快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至于外事口译的标准,套用笔译的“信、达、雅”三原则是恰当的。口译的“现时”、“现场”、“限时”的特点决定了口译的标准有别于笔译的标准。衡量口译质量的基本标准应该是“准确”和“流利”。

(二)高校外事笔译

高校外事笔译的对象通常是一些信函、传真、校际协议、演讲稿等,因此在遵循一般笔译的翻译要求即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外事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有其特定的要求。外事翻译者对重要的涉及到国家政策方针的词句,必须把握好分寸,不能具有丝毫的随意性。例如:The Chinese gonvernment has resumed the exercise ofsovereignty over Hongkong,and Taiwan is;a part of the sacredterritory of our country.(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句中“行使”是绝不能忽略的,否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一直对香港拥有主权的历史事实;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inalienable)一部分,是对“一中一台”言论的严正否定。这些关键语言无论在任何外事交往中都要始终正确使用。

2.对外事笔译中出现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对应的词或词组,应该根据词汇原意,创造一些新的说法。例如:“久仰先生大名”中,“久仰”是中国人初次见面时的客套话,我们可以将此句译为:I’ve heard of you for years.“大名”一词不必译出。但是如果说话人在寒暄时说“久仰”,可译为I’ve long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或I’ve long desiredto meet you.

3对一些专有名词和固定习惯的名词,应该沿用原特定的译文。例如:

The four stationry treasures of the Chinese study includinga writing brush,an ink stick,an ink stone and paper.(文房四宝)。

四、高校外事译员的素质

高校外事翻译工作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情操。译员在工作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活动时,应遵守外事纪律,严守国家机密。译员必须忠于职守,对交谈双方负责。其次,译员必须讲究外事礼仪、社交礼节和翻译规范。最后,译员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要忠实翻译,做到不插话、不抢译、不随意增减原文内容。

2.外事办做翻译 篇二

1 外事翻译的特点

外事翻译主要包括口译和笔译, 前者是在外事接待、联络对方或国际谈判与会议中运用, 又下分为同声传译、交替传译和联络口译。笔译主要运用在外事公文、公告等。一般而言, 笔译准备时间长, 其准确性往往要高于口译。而口译中交替传译的准确性因其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做笔记且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又高于同声传译。因此, 外事翻译和一般日常翻译有着很大的不同, 它有着自身所特定的要求。笔者认为, 外事翻译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特点, 即政治性、时代性和灵活性。

1.1 政治性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 “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外事翻译工作者们作为国家的外交人员, 工作在国际斗争的最前线, 只有对祖国绝对忠诚及政治立场极其坚定的人才才能够经受得住考验与各种诱惑。政治觉悟是区别外事翻译和其他翻译的显著特征。比如国与国之间的官方会晤、国际会议与谈判等均会涉及国际国内事物。因此, 只有及时并准确地掌握本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 翻译工作才有可能做到精准到位。比如2000年, 我国外交部新成立了一个叫作“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的部门。在翻译的时候, 日本方面译为“abandoned chemical weapons of Japan”或是“Japanese abandoned chemical weapons”。不难看出, 他们希望强调的是“日本化学武器”, 而不是谁遗弃的。他们希望弱化事件的性质。为了准确地表达原意, 我方应译为“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or Chemical Weapons Abandoned by Japan in China”。

1.2 时代性

外事翻译经常会涉及国家的整个发展历史。随着时光的流逝, 部分词语的意思有可能发生了转变。因此,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 需要及时纠正不合时宜的词汇。同时, 中国正在高速发展, 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词不断涌现, 而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 此时需要译者正确理解, 明确表达。比如“民族”这个词在二十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一向沿袭的是前苏联的用法, 即将其翻译为“nationality”。而实际上, “nationality”的含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然产生了改变。该词不再是“少数民族”的意思, 而是“国籍”的含义。“民族”的表达应是“ethnic group or community”。而“nationality”还有“国民”和“国家”的含义, 可与“nation”互换。若是将“民族”翻译成“nationality”, 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1.3 灵活性

由于外事翻译主要是在外事接待、联络对方或国际谈判与会议中运用, 准备时间短, 特别是在口译过程中, 体现了其灵活性。而在一些会议中, 领导人经常喜欢引用我国古代诗词,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其内涵准确的翻译出来, 也体现了外事翻译的灵活性。比如在最近大热的影视作品《遇见王沥川》中, 女主角谢小秋在某次翻译中遇到一句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两千尺”, 犹豫了一下她将其译为“The rimy bark slippery with rain is forty spans around and kingfish blue hues high up in the sky, two thousand feet above”.其中, 黛色没有翻译成“black”, 因为黛色在古代并不是指黑色, 而是青黑色, 即“blue black”.但女主角谢小秋也没有翻译成“blue black”, 而是“kingfish blue”, 在有限的时间内也体现了译文的正式感及译者的词汇量。

2 外事翻译的技巧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翻译就是交际”, 他指出, 任何信息只有起到了交际作用, 才是有用的[1]。而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首次用来描写翻译方法的两个术语。

2.1 归化翻译法

归化翻译法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首次提出来, 意思是在翻译中应该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 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方法。因此, 主张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派”倡导译文不仅仅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还要克服文化上的障碍, 而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产生文化的冲突。同时, 译者也是“传播者”, 不应该对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提出过高的要求, 而应该尽可能的是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 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也就是要把源语本土化, 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最终目的, 采用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递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法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 译者应该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 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 译作应该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传递者。归化翻译法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 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赏识性。奈达认为, 翻译的重点不应该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而应该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 要判断某个译作是否译得准确, 也必须以译文的服务对象为权衡标准。[2]中外双方在进行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大策略问题的外事翻译工作时, 应该考虑到外方受众在思维、心理习惯、信息需求和言语表现方式等方面与我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 如果使用异化翻译法的方式, 很容易导致受众对其缺乏认同, 从而导致翻译工作的失败。

2.2 异化翻译法

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的常规, 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劳伦斯·韦努蒂把异化翻译法归结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的翻译论说, 即译者应该尽量不惊动原作者, 而是让读者向他靠近。施莱尔马赫本人是赞同采用异化法的。劳伦斯·韦努蒂认为, 在盲目自大地使用单语、并把归化翻译法作为标准的文化社会中, 应该适当的提倡异化翻译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异化翻译法, 显示出这是一种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文化干预的方法, 因为这是对主导文化心理的一种挑战。而主导文化心理是尽力的去压制译文中的异国情调。劳伦斯·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法是一种背离民族的方式, 其目的是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导入目的语中, 因而达到把读者送到国外去的最终目的。劳伦斯·韦努蒂在他的《译者的隐身》一书中认为, 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翻译法, 主张异化的翻译方法, 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 以此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3]比如“香港回归”这个短语, 我国政府没有使用英国人出于殖民主义立场而使用的“Hong Kong Handover”, 也不直译为“Hong Kong Take Back”, 而用异化翻译法, 意译为“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来表达自己的鲜明政治立场。

3 小结

有人把翻译工作比喻成戴着脚镣和手铐起舞, 一方面说明了翻译工作的难度,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智慧的译者即使在脚镣和手铐的束缚下也能舞出优雅的舞姿。所以在外事翻译中, 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 无论是同声传译还是交替传译, 译者如果能够时刻清醒地认识到翻译的政治性和时代性, 灵活地通过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把内容完整的表达出来, 加深双方的理解和认同感, 那么就能够舞的精彩, 舞的优雅。

参考文献

[1]Nida E 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87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17.

3.外事办做翻译 篇三

【关键词】外事翻译 功能翻译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表达

外事翻译与其他领域的口译相比,其最大区别就是翻译内容往往涉及国家的重大政治决定、经济政策、领导人讲话、与其他各国的双边关系现状等等高层面的对话,因此,外事翻译的政治敏感性很高。其次,在语言上,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独特表达意义的用语,这是因为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渊源、语言用语习惯以及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等种种原因所造成的。因此,在外事翻译中,带有中国特色表达的政治词语翻译是重难点。译员只有在知道、理解它们的内涵,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意图,表达相应的含义。

作为整个翻译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思想流派,功能学派(Functionalism)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还涉及了翻译的诸多问题,比如目的论、文本类型、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与角色分析、翻译原则等。其中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翻译理论的局限,为译者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目的论的主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目的性法则统摄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目的原则是指翻译行为取决于翻译目的,译者必须了解原文要实现的功能;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忠实原则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而若这两条原则与目的原则有冲突时,以目的原则为主。

根据目的论的这三个原则,为实现不同的调整目的,笔者提出了不同的相应策略,主要有四项:1.为实现英文表达习惯而调整,策略为转换,重组;2.为省略冗余和不必要信息而调整,策略为省略,重组;3.为增加背景知识或解释而调整,策略为增添,转换;4.为达到更精确表达而调整策略为增添,重组。

为实现英文表达习惯而调整

由于英文和中文在语言层面上的差异,导致译员在翻译时必须对目标语做出一定的调整。这些差异表现在:一、中文常使用一些高度概括的表达而英文常使用一些具体的、有实质内容的表达;二、中文常使用一些简短或排比结构的句子;三、中文常使用无主句。最后,在政治领域中,中文常产生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如果照字面翻译,产出的英文会成为“中式英语”,甚至含有英语错误,从而导致听众难懂,因此,译员必须做出调整。此时,译员一般采用的策略是转换和重组。

例:中部走活,全盘皆活;中气十足,蓄势勃发。这样的湖北,令人心动;这样的气场,引人前往。

译文:A dynamic central China ensures a dynamic China. Hubeis rising is full of confidence,and is poised for take-off. Hubei as such is inspiring,and an atmosphere like this is attractive.

例中汉语的表达使用了简短且排比的句子结构,意在表达湖北位于中国的中部,如今在中部崛起政策的支持下,湖北的发展被国务院副总理评价为“中气十足”。在医学上来讲,中气又称脾胃之气,中气充足,即脾胃功能健旺。这里用“中气”来形容湖北便是借言中气来形容中部地区基础坚实且发展的有声有势。李克强说,中气源于自信,源于担当。这是表示对湖北将来的发展十分看好,充满自信。因此,翻译时,既要表达出意思,又要表达出意境,可以打破原语的句式结构和用词限制,使听众更能理解发言人的意思。

为省略冗余和不必要信息而调整

在外事场合的即席发言中,话语中包含冗余信息是在所难免的。为了产出清晰有效的目标语,译员必须对这些内容做出处理。此时译员常采用的策略是省略或重组。

例:对于引来的项目,必须认真审核,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

译文:The introduced projects must be examined carefully.

原文中“萝卜快了不洗泥”是指市场上萝卜供求平衡时,卖主往往先将萝卜挑到河里去刷洗干净,别人还要挑三拣四。可到市场上萝卜供不应求时,一担萝卜挑到就卖光了,谁还去洗什么泥呀。于是就有东西缺少、商家看东西好卖,就不考虑外观形象和内在质量了。放在原文中是指引进了的项目,虽然现在需要,但也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审核。因此,与原文的前半句话重复,后半句重复的内容可以省略。

为增加背景知识或解释而调整

在发言人提到一些有特定背景的话题时,部分外宾可能因缺乏背景知识而无法清除理解发言人的信息。对于此类的特色表达,译者一定要事前先熟悉其背后的具体表示意义,不可直接进行字面翻译。既然是在外事场合,按照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译者要帮助外宾了解专业词语背后的意义。顺利的将这些特定提法背后的隐含意思翻译出来是翻译的重心所在。为此,译员常采用增添或转换策略。

例:“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四基地一枢纽”产业发展战略;“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译文:The general strategy of “Two Areas and One Belt”,i.e. the greater Wuhan metropolitan area,the western Hubei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area,and the Hubei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our Bases and One Hub” i.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ase,high-tech industrial base,quality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base,modern logistics base and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The driving strategy of “One Provincial Center City and Two Provincial Sub-center Cities”,i.e. Wuhan city as the provincial center and Xiangyang city and Yichang city as two provincial sub-centers

“两圈一带”是指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以武汉为圆心,包括周边的8个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四基地一枢纽”是指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一主两副”是指武汉为中心,宜昌、襄阳为省域副中心,逐步形成武汉、襄阳和宜昌、其余各市州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各占三分之一的布局。翻译时应将背后意思准确无误的添译出来。

为达到更精确表达而调整

当译员意识到表达不够精准而进行调整时,为了使调整顺畅、自然,有必要添加一些话语或重组,这样语际连贯原则就被打破;但同时听众对目标语有了更精确的理解,语内连贯原则得以实现。另外,在搭配选词上,英汉语间也有很大的不同,做汉译英时,应充分考虑英语的表达习惯,做出符合英语表达的翻译。

例: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

译文:Strong industry,major parks,modern city

根据忠实法则,此处的三个“大”对应后面所修饰的词语应当分别理解为建设雄厚产业,重点园区和现代城市,因此选用的修饰词也不同。若全直接译为“big industry,big parks,big city”则显得单一且不精准。再如2008年北京奥运的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根据其“新”字的不同内涵翻译为“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

参考文献:

[1]李德凤.翻译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出版社,2007.

[2]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新时期高校外事翻译人员素养浅谈 篇四

摘 要:高校作为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教育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一面旗帜。高校外事翻译人员的良好素养关系着高校外事工作的基本利益,是其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本文以高校外事翻译的普遍性和独特性为切入口,浅谈高校外事翻译人员应具备哪些素养,如何更好地应对高校外事翻译工作。希望对高等院校翻译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校外事翻译;人员素质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频繁的对外交往成了高校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一直以来,外事翻译工作是表达思想传递文化的一种行为,是我们与对外交往、联络、交流、合作等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关乎国家话语体系建设,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主要载体,更成为高校开展涉外活动的桥梁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前进方向。新时期、新形势为高校翻译人员的素养提出了越加严格的要求,翻译质量的优劣和译员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在高校的工作效率和对外宣传效果。本文中的高校外事翻译主要指在高等院校开展涉外活动中的口译活动。

一、高校外事翻译的特点

1.高校外事翻译与其他翻译工作的普遍性。高校外事翻译首先是一种以两种语言的对比为基础的、在两种语言间相互转换的行为,和其他翻译一样,应大致遵循我国译学泰斗严复先生在总结《天演论》翻译经验时提出的“信达雅”的普遍准则。其次,翻译是具有时代烙印的活动。翻译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对外交往中的热门词汇和关键词汇也层出不穷。从政治类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一带一路”,到教育类的“双一流”、“高原高峰”和“创新创业”,这对译员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再次,翻译是一种严谨的、再创造的过程,其中决不允许掺杂个人看法。翻译人员不宜任性随意,不得主观臆造。

2.高校外事翻译相对其他翻译活动的独特性。高校外事翻译较之其他翻译翻译活动的独特之处在于:第一是政治性。高校外事翻译说到底是一场涉外活动,在各类发言、致辞和会谈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体现国家主权的言语。外事无小事,翻译人员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所在单位,更是国家形象和利益的体现。其二是难度高。高校外事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正式会谈、陪同接待、演讲致辞、往来信函、外宣文字等,其中涉及较多具有语言难度的话题,以及学术科研等专业性很强的词汇,学术交流范围和水平较一般文学翻译和商务翻译来得高。第三是正式性。高校外事活动主要谈学术谈合作,场合正式,主题严肃,译员应掌握话语基调相对应的策略,在充分尊重交际双方平等地位的基础上,用比较正式的语体进行翻译。

二、高校外事译员应具备的素养

1.坚定的政治立场。外事翻译的核心是政治性翻译,具备坚定的政治觉悟是外事翻译人员最根本的素养。在对外交流过程中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警觉性和敏感性;并始终秉持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理有节,不卑不亢,不崇洋媚外。

高校外事译员应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强化理论武装和熏陶,通过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及时了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趋势和新动态,更好地从宏观角度服务于高校外事活动。外事翻译人员作为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工作的排头兵,始终站在涉外交往的最前沿,其言行不仅代表着所在单位,更是国家形象的体现。只有政治素质提高了,政治方向正确了,才能坚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扎实的专业技能。翻译工作做的好,首先要求译员有扎实的母语以及外语语言基础和文字运用水平,具备能够在目标语言和源语言间来回自由切换的能力。任何一种语言表达上的不足都会严重影响译文质量,准确而严谨的翻译能够避免误解,确保原文的立场、态度和意愿被准确传达。因此,提高译员的专业能力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对外交流形象,增强对外宣传效果,使国际交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翻译是两种文化间的沟通。翻译工作做的好,还要求外事译员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的视角下,外事翻译不再是孤立的语言转换,而应在宏大的语境中传达一种文化的内涵和差异。译员主动完善知识结构,探究不同文化群体的差别和共性,妥善处理文化冲突带来的交流障碍。

3.良好的职业修养。译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顺利开展高校外事活动的重要条件。

高校外事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正式会谈、陪同接待、演讲致辞、往来信函、外宣文字等,涉及的领域广,特别是现场口译工作,较笔译而言具有更多的不可预见性。高校外事活动中涉及的具有语言难度的话题,比如诗词歌赋以及理工学科等专业性很强的词汇,要求外事翻译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能在短时间内以严密的解决方法快速应对。外事翻译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拓宽知识面,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效果,扩大工作影响。

周恩来总理曾指导翻译人员:“翻译不只是一个传声机器,翻译是人,是革命干部,要有自觉性和能动性。”为?s小翻译中可能会碰到的不可预测的盲区,译员应主动了解所在高校的历史衍变、学科建设进展、科研优势以及新时期国际化发展战略方向;并进一步学习领会新时期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等话题,比如教育全球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工作、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及学科国际认证工作等,从而做到知己知彼,游刃有余。上到国内外政策历史文化,下到风土人情花鸟山水,一个知识储备丰富通晓文化的杂家才能将外事翻译工作做得得心应手。

在高校国际间合作愈加紧密的今天,外事翻译人员的良好素养关系着高校外事工作的基本利益,是其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外事翻译人员应时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修养,逐渐形成一支符合高校发展需求、具有高校特色的外事译员队伍,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5.外事办做翻译 篇五

第一条 学生组织开展活动应至少提前10天向院团委提出活动意向,活动开展前一周填写好《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学生组织活动申请表》、《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委员会学生组织活动经费预算表》(附件)携活动策划书经指导单位同意后递交院团委,经院团委及其他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开展活动。

第二条 各学生组织应在上班时间将活动申请表、经费预算表和策划书交至团委办公室。若活动牵涉赞助,应同时上交与商家的赞助协议。

第三条 院团委将对学生组织上交的活动申请需在三个工作日内就审批结果给予答复。

第四条 因为某些原因,学生组织活动的时间时间或地点与申请时的有变更、取消的,请提前告知院团委。

第五条 举办大中型活动时学生组织工作者应邀请院团委老师、指导老师、指导单位老师等嘉宾出席,并通知学生组织主席团及兄弟学生组织参加。

第六条 活动结束后,将活动总结,组织活动财务报表上交相对应的部门,并及时归还所借财产,活动结束后其他应予以履行的事项(活动报道、成果展示等)。

6.外事办做翻译 篇六

自2006年, 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来, 翻译专业被各大高校相继独立出来,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英语系也由原来的翻译方向转为翻译专业。然而, 大多数翻译专业还是自行拟定教学计划, 许多翻译专业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 与实践相结合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市场需求, 不少专家学者提出的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成功案例

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戴炜栋在2005年就指出,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高校外语专业改革的方向”。复合型人才是指“掌握翻译以及另一个或多个专业 (或学科)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翻译人才”。这类翻译人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能够适应综合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国家发展趋势。

另外, 关于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国外一些高校走在前列, 这些高校的翻译专业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科技领域等方面也为我国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下面就以笔者硕士阶段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系为例做一简述。

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系成立于1972 年, 属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 是亚洲地区首个翻译系。值得一提的是, 中大于2002年开设了世界上首个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学位, 该学科是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基础上, 加入各大翻译软件的辅助翻译, 进而研究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的翻译方法。中大翻译系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三点:首先, 在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门类较多, 包括商务翻译、新闻翻译、文学翻译、双语编辑等, 大多以学生自主选课为主;其次, 授课教师多为各大领域的杰出代表, 担任商务翻译的教师大多都是在世界百强企业的高管, 不仅精通英语、汉语, 对于专业知识, 也有较好的理解和见地;最后, 授课内容也颇与时俱进, 新闻翻译的教师大多都是来自报社的资深编辑, 上课内容也往往取自前一天或是当天的新闻为素材。

目前, 滨海外事学院英语系也相继开设“专业+英语”的培养方案, 如“商务+英语”“翻译+英语”“旅游+英语”“欧盟事务+英语”等, 但是大部分专业旗下的翻译课程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严重缺乏实践, 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独立完成翻译任务。因而, 培养翻译复合型人才成为翻译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科技翻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3 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需求

3.1 教材配置

一直以来, 翻译教材种类颇多, 但缺乏完整的教材体系, 从而不能满足翻译教学的需要, 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姜秋霞和曹进两位专家曾经总结出翻译类教材的普遍缺陷:“翻译理论教材多, 翻译技能类教材少;注重文学欣赏的翻译教材多, 应用类专业题材的教材少;教材编写方式上局限性较大, 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手段的应用。”就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的英语系下的翻译专业来讲, 教材的配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翻译技能类教材比较缺乏, 通常情况下, 用《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和《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代替了翻译技能过程性的训练。翻译本身是一门综合类的学科, 涉及的专业领域和知识结构非常广泛和复杂, 而一本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科书, 实在难以体现翻译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2) 即使部分院校开设翻译课程, 但是所使用的教材知识陈旧, 题材和体裁相对单一, 甚至有几年不更新所使用的教材, 正所谓旧瓶需要装新酒, 翻译的基本理论需要加以新鲜、与时俱进的引例来包装和完善。特别是新闻翻译、工程翻译等, 更是需要不断更新翻译素材, 以便学生不断积累相关知识。所以, 在不能及时更新教材的情况下, 对授课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时时紧跟社会发展, 不断拓展与时俱进的翻译素材。

3.2 课程设置

1) 课程设置多样化。为应对市场需求, 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满足翻译多样化的需求,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翻译, 还应加强翻译的相关专业课程。不少高校的英语专业还停留在翻译鉴赏层面, 用一门鉴赏课来替代其他专业领域的翻译。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不利于翻译人才多元化的知识素质的形成。因而, 各高校的翻译专业可酌情考虑加入工程翻译、合同翻译、体育翻译、中医药文件翻译等专业领域的翻译课程。也有部分教师考虑到专业领域的翻译课程设置有可能非常细致, 借鉴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的课程设置, 专业领域的翻译课程可以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展,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节约资源和成本。

2) 课程设置与社会考试相结合。笔译考试和口译考试均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现阶段, 许多高校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要求研究生参加考试, 此种形式也可应用于本科阶段。特别是笔试考试, 所涉及的题材和内容更是十分广泛的。此外, 2015年翻译硕士的入学考试, 多所高校也都涉及了科技翻译, 包括医学类、建筑类等等, 普遍参加考试的同学都表示, 在知识储备和术语积累方面都不过关。当然, 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参加考试, 一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 如果在课程设置上能给学生提供专门考试上的辅导, 帮助本科同学顺利通过各类考试的话, 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既培养了学生的翻译能力, 也提升了学生的翻译积极性。

3.3 教学内容实用性

1) 目前, 国际比较流行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翻译, 而后用人工进行简单校对。所以针对市场走势, 适当引进国内外流行软件供学生参考使用。目前, 就科技翻译来讲, 无论是合同翻译、工程翻译、还是中医药翻译, 都对专业术语的翻译要求非常高, 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就显得更为重要。当然,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软件可分为免费版和付费版两种:免费版的软件可直接提供给学生安装包, 学生可将软件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上, 反复操练以熟悉软件的使用;付费版的软件, 学校仅需购买有限数量的版权, 安装在学校的电脑上, 按规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开放使用。鉴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高效性, 有许多大型的翻译企业也已经陆续引入软件翻译, 在软件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校对,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省开支, 还能大大提高翻译的速度和质量。因此, 各高校英语专业应紧跟时代的发展, 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多提供有效资源, 增长学生的见识。

2) 语料库对科技翻译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语料库, 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语言, 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熔点的电子文本库。”语料库能够直接反映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规律、频率和真实面貌。不少海外学者积极投身于语料库的建设之中, 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 比如利兹大学研究出的语料库, 对于固定搭配、科技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表现突出。不仅如此, 语料库的使用能够为译者提供了多种可能的翻译单位或对等篇章的集合, 译员能够从中接触到真实有效的双语语料, 此举能够大大提高译者对科技翻译难点的处理技巧和对翻译策略的运用意识, 提高科技翻译速度和质量。

3) 工作坊设想。工作坊 (workshop) 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学习方式, 是以几个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 10-20名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下, 通过活动、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 共同探讨某个话题。国外许多高校里面, 都早已引进工作坊的学习模式, 该课程由一至两名教师共同承担完成, 在工作坊里面, 学生以所学理论研究为基础, 进行实践操作。工作坊的学习模式可以完全应用在科技翻译专业建设之中, 学生在学习科技翻译理论之余, 通过工作坊, 跟着老师们同学们一起做项目, 可以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能够体验相关工作流程, 积累工作经验, 在毕业之后可以高效应对市场要求, 经过国外大学的实践经验, 工作坊的开设的确有助学生的成长。

4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驻中国, 翻译作为中间媒介, 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 培养复合型的优秀翻译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各大高校外语系的肩上。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英语系为例从教材的配置、课程的配置, 到从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角度出发, 立足学生自身发展, 提供翻译专业学生的受雇佣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增强学生在翻译市场上的生存能力, 从而满足广泛的翻译市场的需求, 为我国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摘要: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 涉外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英语系也随之进行翻译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本文重点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语料库、工作坊设想三个方面着手, 提出一些试运行的解决办法, 旨在不断提高翻译人才的整体素质, 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广泛需求。

关键词:翻译专业建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工作坊

参考文献

[1]武光军与改革方.复合型翻译人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向高校应[J用].外语界型英语, 2翻01译1 (人3) :才2-培8.

[2]全红.养模式研究[J].人才培养, 2唐01-149.

[3]媛2 (4学, 喻) :1锋48平.语料库在翻译专业建设中的作用[J].鸡西大学报, 2011 (4) :19–20.

7.外事办做翻译 篇七

关键词 社交称谓语 差异 高校外事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ocial Appellations and

Their Inter-college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HAN Rui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Abstract Social appellation is a type of appellation frequently use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of social appellation is also highlighted by resear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mantic and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ocial appellations, and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skills in inter-college foreign affair activities.

Key words social appellation; differences; inter-college foreign affair translation

0 引言

社交称谓语,是相对于亲属称谓而言的,简言之就是我们的日常社会交往中非亲属之间的称呼。在大多数交际场合,称谓语是我们传达给听话人的第一信息,能否恰当地将这一信息传达给听话人将对交际的顺利进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汤镇台想给他即将参加会试的儿子请个教师,萧伯泉向他推荐了余达。汤镇台访得名师自然高兴,就差遣他的大儿子同萧伯泉一同去请。萧建议汤家的大公子在拜帖中以“晚生”自称。汤家大公子却以“半师半友”为由写了个“同学晚弟”的帖子,终被婉言拒绝。次日,余达到萧家回拜道出缘由:“他既然要拜我为师怎么写个‘同学晚弟’的帖子拜我,可见非求教之诚……”(吴敬梓,1958:426)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交际中称谓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称呼词,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对交际活动的成功进行起着重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具有中西两种差异巨大的文化背景,社交称谓语的正确使用更为值得重视。

1 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差异

由于中西社会文化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在社交称谓语上体现出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汉语受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文化影响,强调社会等级差异、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因此在职务和头衔称谓、长幼称呼、尊称、谦称等方面区分严格而细致;英美文化由于较早经历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受基督教影响,崇尚平等、尊重个人价值,因此较多使用通称、姓名等社交称谓(顾平,2006)。从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差异区分为语义和语用差异两个方面:

(1)语义差异主要是指由于其根植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英汉两种语言间社交称谓语在语义层面的差异,具体包括:

①一种语言中的社交称谓语在对应语言中不存语义相同称呼形式。例如,汉语中有“老+姓”或“姓+老”的尊称形式,在英语中“老”的语义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根本不存在这种称谓形式。

②一种语言中的社交称谓语语义涵盖对应语言中多个称谓或反之。例如,汉语“阁下”一次的语义则对应英语中“Your Excellency”“Your honorable”等诸多称谓(李琴,2007)。

(2)语用差异主要指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多社交称谓语虽然在对应语言中有语义相近的词但是其用法却有不同。例如,汉语中较多使用“姓+职务或头衔”的称谓,英语中除了少数类似称谓外(如professor),并没有像Director Smith这样的称谓;英语中“Sir”这一通称表达说话人的尊敬,虽然对应汉语“先生”一词,但是汉语一般不会直接称“先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译成“老师”、“处长”、“局长”等(陈德彰,2007)。

2 高校外事翻译中社交称谓语的翻译

高校外事翻译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外事翻译行为,主要涉及校际合作、学术与文化交流、外籍专家、外籍学生等内容。作为一种外事翻译活动,高校外事翻译不但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而且更要注重其准确性和政治性的特点。由于称谓语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在高校外事翻译中如何正确处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社交称谓语的语义及语用差异,以满足准确性和政治性的标准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2.1 准确性标准

Newmark (2001)将翻译文本分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强调非文学文本的翻译应该是翻译产生与原文相同的读者效果。高校外事翻译作为一种非文学文本,其准确性要求对于社交称谓语这一文化语汇的翻译既要精确表达其语义,又要不拘泥于文字形式,恰当地处理英汉社交称谓语之间的语用和语义差异,准确传达信息,以保证外事活动双方的交流活动有效进行。例如:“这位是外语系王主任”。如果直接翻译成“This is Director Wang of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Director Wang”这种职衔称谓的的翻译显然不符合英语的习惯,并且“director”一词语义比较宽泛,语义表达不够准确,没有使听话人准确了解到介绍人所要表达信息。在高校外事活动中职务及职责又是双方之间人员对等交流所必需的信息,因此译者就需要相对变通,解释性翻译为:“This is Mr. Wang, the dean of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2.2 政治性标准

高校外事活动主要涉及教育及文化领域,因此高校外事翻译中的政治性标准主要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坚定政治立场,避免涉及敏感政治性问题。在处理英汉社交称谓语一些差异时,需要首先考虑政治性标准,采用归化或简化的译法,避免政治信息的传达。例如:“这位是我们学院的党委书记”。如果直接翻译可以译为“This is CPC Party Chief of our college.”这样翻译虽然完整表达了说话者的语义,但却容易引起关于中国社会制度及体制等一些政治性问题的讨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简化翻译为:“This is the President of our college.”就足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了。

3 结语

英汉社交称谓语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不同,语义及使用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在高校外事翻译中,应该根据高校外事翻译的准确性和政治性的特点,充分重视并灵活处理社交称谓语使用的差异,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德彰.翻译辨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顾平.中西方传统伦理观念的差异对英汉称谓语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48-51.

[3] 李琴.外事语篇中若干文化语汇的翻译[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4-107.

[4] Newmark P. Approach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上一篇:九年级800字作文厉害了我的国下一篇:我最亲爱妈妈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