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共9篇)
1.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 篇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散文写作教学探索
现代散文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散文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收录的名篇名作竟达40%。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目录,属于散文习作的约占80%。但散文的教与学问题很多,初中生课外散文阅读质量令人担忧,散文写作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指导下,结合散文教学实践,运用调查法、比较法、文献综述法等对初中散文写作教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索,总结出散文写作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并将散文写作教学实践探索的成果不断深化,对提高散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散文写作水平都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本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写作教学现状进行综述,提出理论依据和方法。
第二部分对新课标背景下解读散文。包括新课标有关散文的写作要求,语文教材关于散文写作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当今初中散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学生问卷中反映的问题,教师问卷中反映的问题,当今初中散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初中散文写作教学问题的因为。
第四部分提出相应的原则和针对性的策略。包括散文的写作流程介绍,散文的写作方法指导,散文的分类别训练,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散文写作动机的培养,散文心理能力的培养,创造性阅读促进写作。
第五部分对初中散文写作教学进行实践探索。内容包括寻找散文中古代与现代的链接,活跃生命景物的诗意传递,注重散文的思想性和读者意识,以随笔完成散文片断练习。
通过对散文写作教学探究,丰富了学生的生命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反省和选择的能力,表达交流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散文写作必将影响到学生成长和精神面貌,甚至影响到本民族语言,整个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
2.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 篇二
一、走入生活, 寻找创作灵感、兴趣、愿望
生活中有很多多彩、有趣的画面, 犹如一个游乐场, 对小学生充满了吸引力。在大自然的生活中, 可以养动物、做游戏、旅游、跳皮筋、种花等, 这些事情都充满了欢愉、快乐、情趣, 都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事情。小学生通常都很单纯、活泼, 在面对一件事情时, 他们并不会多想, 只要觉得好玩、有意思、感兴趣就会有参加的愿望。所以为了增加小学生的写作能动性、自主性, 必须要将作文进行变相转移, 将作文内容与生活紧密的融为一体, 让学生看到作文题目, 就能想起一个生活画面, 进而带着回忆、带着感受去写作, 而不是凭空想象, 无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实践活动、娱乐活动等, 让学生去参与其中, 进而增添写作的题材, 改变学生“闻作色变”的局面。
二、细心探索, 自由想象, 增加写作内涵
在写作教学中, 细心探索对写作很重要, 因为只有细心探索, 学生的大脑中才会有画面, 才会有思想, 才会有感受, 进而学生才会有表达的意愿、想法及愿望, 学生也会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因此, 教师要培育与开发学生细心探索的能力以及习惯。例如, 在一次写作教学中, 作文的要求是“描述出你觉得最美丽的风景”。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上课时, 我先带领着孩子们到室外进行观察, 回来后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 然后孩子们再动手写作。那天, 孩子们观察得特别认真, 专心致志地去留意、观察室外的每一道风景, 生怕错过了最美的景色。回到班级之后, 孩子们兴奋之余不由自主地探讨了起来, 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都把自己观察到的最美丽的景色和同学们分享, 在这节作文课上, 孩子们因为有了亲身经历和感受, 那是“奋笔疾书”, 不再无话可写, 语言不再生涩、干瘪, 内容丰富, 文词饱满、自然、优美、流畅。
三、多阅读、联系, 积淀出深厚的写作功力
写作是对写作者文学功底的考察, 如果脑中无素材, 那么是写不出好东西的。怎样才能丰富学生脑中的素材呢?多阅读、练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通过阅读, 学生的文化底蕴将会变得厚实, 只有知识碰撞, 才会显现出灵感的火花, 进而才能写出好文章。通过阅读积攒素材, 并不是可以速成的, 需要日常的不断浏览、不断查阅、不断阅读、不断练习。文学书籍有很多, 学生的阅读面不可太过狭窄, 可以阅读理化、社科、史书等类型的书籍。教师不要将学生禁锢在作文选刊或者作文大全之类的书籍之中, 要让学生多看一些文学名著。
四、多认同, 给予鼓励与认可, 增加写作动力
在当前新的课标背景下, 写作是让学生“思想解放”, 是让学生在创作的天空之中自由驰骋, 不受禁锢, 是让学生“用手写心”, 更是让学生去释放自己的心中所想与创作才华。尤其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所以在学生写出一篇文章时, 教师要给予最大的认同、赞赏、鼓励, 让学生自信起来, 进而增加写作动力, 愿意写作, 使写作能够成为一种爱好, 激发学生的写作才华, 让学生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可以得到充分地展示。
五、结语
本文针对写作教学在小学作文中的实施进行了探索, 并就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做了阐述。要想提升写作教学在小学作文之中的效率和作用, 让学生的“心中痛”得以消除, 不再恐惧写作, 进而有一种创作、写作的欲望和愿望, 必须让学生走入生活, 寻找创作灵感、兴趣、愿望;细心探索, 自由想象, 增加写作内涵;多阅读、联系, 积淀出深厚的写作功力;多认同, 给予鼓励与认可, 增加写作动力,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写作一直是学生的“心中痛”, 提到写作犹如“闻虎色变”。为了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反感和害怕等感受, 必须解决学生“写作难”的困境, 让学生有一种创作、写作的欲望和愿望。通过日常学习和细心探索, 多阅读, 多练习, 进而积淀出深厚的写作爆发力, 不再害怕写作, 有一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不再出现不知道如何写、写什么的尴尬局面。针对写作教学在小学作文中的实施进行探索, 并就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作文,新课标,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骆秀春.浅论小学作文写作中的情感因素[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19) .
[2]黄金珍.针对小学作文写作提出的几点见解[J].文理导航, 2012, (18) .
[3]狄兵.阅读在小学作文写作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 (上半月旬刊) , 2011, (9) .
[4]许锡梅.从立意和选材入手, 指导小学作文写作[J].新校园 (学习版) , 2012, (11) .
3.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作文;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学科是一个相对吸引力较弱的学科,也是初中生容易忽视而不重视的学科。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对于初中生而言,影响还是很大的。初中生的学习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而语文相对我们而言,学好虽然很困难,但是学的一般还是能勉强过得去。而对于数理化这样的学科,由于本身是对精确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只要写错了就无法得分。因此,给学生们一种无形的压力,造成学生们加强了对数理化学科的重视,而忽略了语文的学习,尤其是作文的学习。初中作文分文体,对于不同的文体类型学生们都需要潜心学习。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息维与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信息内容,倚重字词句的掌握和运用,忽略了课文的写作示范及其训练实践作用,从而也忽略了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效仿性,使作文教学走进了。上次作文总结+好坏倒子念读+布置下次作文+作文注意事项”模式化的死胡同,作文课形同虚设,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当今的知识和信息社会,大众传媒日新月异,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字词句等语文知识的掌握是易如反掌.而对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却是所知甚少。因此,教师在快速完成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应把主要时闻和精力放在有意识对课文写作方法和技巧模仿和创新的作文训练上,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和语文素质教改的目的。
(一)抓大放小,转换教学内容重点。把平时侧重于字词句教学,转到重视作文随堂训练上来。真正做到变知识传授为写作应用能力的培养,把语文基础知识转变为写作能力。
(二)合理调配,增加能力训练课时。即按照改革试验观念和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庠缩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时间,增加随堂作文训练教学内容,可根据本课文比较突出的写作方法或技巧,拿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
训练,可以以单项作文训练方式进行,如文章取材的方法(选择真实、典型、生动与主题密切等材料)、立意的技巧(深刻、新颖和巧妙)、情节的设置(曲折、有波澜,引人入胜)、叙述的方法(倒叙、插叙、补叙)或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行为动作、语言、心理)等等。
(三)说写结合,重在提高综舍素质。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采用提问、复述、讨论、演讲、辩论等方式,结合随堂作文训练,把训练学生的说与写有机地加以融会贯通,使学生的说与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和随心所欲。
三、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殛任务
素质教育改革试验中,中学语文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落在两点上:说和写,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高目的和最后任务。
(一)语文是人们变流的工具。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更好地交流思想和情感,随心所欲地用语言表选出所想和所感。
(二)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说而且会写。即通过对课文中典型范例的学习、模仿和创新的作文训练。对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文字表达的需要,能随心所欲地运用书面语言、选择恰切的文体,加以形象生动地表述。
中学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和能力,这是保证提高中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又为提供帮助和支持,是保证其能说会写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在掌握语文知识基础上的作文教学改革,做到学以致用,使语文知识通过写作训练实践切实转化为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有效突破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现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认真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基础,创造性地突破
当前面临的教学困境,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出好文章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笔者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关心天下大事,通过看电视、看报纸、上网搜索信息等途径,方便快捷地获取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资料,以及社会热点事件、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等等,通过这样的信息渠道,搜集到生活中学生所不曾直接感知到的内容,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于生活中发生的点滴变化、异常现象,深入细致地观察,在长期的积累之中提高素材容量;另外,笔者还借助于學校以及其他部门组织的各类专题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实践之中增加素材积累。如重阳节前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慰问老人,在文明城市创建时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小广告清除活动等等,让学生在这些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之中增加感知积累。
(二)紧密结合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技巧指导。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
一对孪生姐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抛开仅仅就阅读教阅读的理念,要将阅
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技巧训练,如文章的框架结构、选词用句、选材摆布等等,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学习
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技巧,并且通过课后续写、原文仿写等手段,让学生将阅读教学中所学内容有机融合并运用到作文写作之中,让阅读教学成为写作训练的前站,让作文写作成为深化和巩固阅读教学成效的延伸。许多有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谈及作文教学经验的时候,都将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重要的方面,从教材范文之中获取写作技巧,也是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结语: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存在的诸多不足,应当深入思考,及时优化改进,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技巧,以及整合作文教学资源等方面综合入手,全面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成。
参考文献:
[1] 邹统钎.启发式教学的典范姜安丽U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91.
4.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 篇四
大红沟中学 王文娟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学生来说,英语课堂教学最直接的目标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而上述目的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笔者针对课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在优化英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仍可以在有些教师身上发现不尽如人意之处。
1、英语课堂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没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语的基本导向仍停留在学生重复或重现事实要求(主要是重复教师的话语和教材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比例还极小;动脑程度低的和非个性化的“全班说”的课堂活动还占相当大的比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收获的关注,有些课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这与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展现个性,发展心智”等教学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与高考对英语课堂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2、课堂教学缺乏“备学生”这一必要环节。
有些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有效地进行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高考热点和高考难点的“三点”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的活化;课堂容量偏小,内容单一;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节奏过慢,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没有。
3、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部分英语教师对高考的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特点及规律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过多依赖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在学生自主建立系统的英语知识体系与网络过程中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
教师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统一。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对学习英语普遍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他们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课本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根本, 甚至本末倒置;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踏实、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
3.学生没有获得合适的学习方法。
绝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与学习过程中不能走在老师前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没有习惯性地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 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方法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意识:一节课有没有实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目标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信心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一个班有“优、中、差”的学生,教师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或体味成功,或找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从而感到自己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根据笔者的经验,上好第一节课和在日常课堂常常给予学生鼓励与关注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任教高三的过程中,发现相当部分学生由于学不得法等诸多原因已对英语已产生了相当厌倦的情绪,几乎失去了信心,甚至有学生要放弃英语课程。就此,笔者在第一节课就举了一些学困生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例子,让他们看到希望。同时,我让他们铭记以下一些励志的话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f you do it, you can make it./Nothing is impossible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等等,这些都会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及鼓励。此外,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高三初期语法复习和听说写作训练时选用《新概念英语》第一、二册和《初级英语口语》等教材中的一些有趣易懂的对话、小故事,进行听音复述后改写续写等练习。程度好的学生做了这些有把握的练习,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保护。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做了这些简单而有趣味的练习,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发现了原来自己也能行,这种成功的体验很自然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
其次,作为教师,要有学生意识。
教师在备课、选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过程中,心里要时刻装着学生,牢记“一切教都是为了学”。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规律,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实践。同时教师也要关心、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自身记忆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造就、成全学生的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教师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巧妙导入新课,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不仅会及早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而且还会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事前精心设计具有新情景、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问题。笔者在课堂导入、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也作了很多的尝试。我针对不同的课型,充分发掘“以趣激学”。例如:让学生轮流每节课前讲有趣故事、提三个问题让其他学生作答(学生事前作好准备、课前五分钟内完成此任务);或让学生听故事录音后回答相关问题、听对话后表演、看图说话、话题讨论。又譬如在复习动词过去时时,我选用了《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中“Sally’s first train ride”这篇小故事,设计了“Where did Sally go last week”?“ How did they travel”?“What was the lady like?”等问题,让学生听故事录音后作答,接着学生相互间通过复述重现故事,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了起来,相关知识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复习介词时,先听“Mrs.Smith’s kitchen/ living room”?再问“Where is the refrigerator/the electric cooker?等问题,然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书中图片,让学生进行口头复述。通过这样的方式情景引入,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法学习变得有趣易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授第九模块Unit.5 Inside Advertising 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广告片段及图片,直观形象引入话题,学生兴趣盎然。
(2)教学方法多样化,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英语教材中每篇课文的课型、题材、体裁、内容、风格不尽相同,因此具体教法也要因课而异。根据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观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神经总是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相反单一的练习和节奏造成单一的神经刺激会导致学习效率和兴趣的下降。因此,一个老师的教法越灵活多样,课就会上得越生动,学生学习兴趣就越浓厚,教学效果也就会越好。比如:在写作训练过程中,看英文电影摘记精彩对白,积累语言素材,写电影故事;听对话后进行角色扮演并书面改写成故事;听故事,口头复述,然后书面改写或续写故事。这种“听—说—写、视—听—写”交替使用的方法,使学生的听力、语感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学生更是乐在其中,从而学有所得。
(3)精讲多练,突出英语课堂的实践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少讲,学生要多练勤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体现在“疏”和“导”上面。疏在学生思维障碍处,导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要明确学生是主体,要重点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课堂上最多讲二十分钟,把其余二十分钟留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让学生朗读对话,进行实地表演,情景交际。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给学生提供一个训练的机会。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强,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这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要使学法指导进行得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预习还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增强听课效果。
②引导学生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的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③提醒学生记笔记
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在记好听课笔记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
④指导学生及时复习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好“及时复习”这一环。
2.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突出语言的人文性,要把英语课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并鼓励学生把英语课作为交际工具来学。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接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学生通过思考、实践、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其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学会用英语做事,完成学习任务。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改造、重组、延伸,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效益最大化最优化。笔者认为除了课本之外,上面提到过的《新概念英语》 第一、二册、《初级英语口语》、还有《初级英语听力》、《中级英语听力》和许多优秀的英语电影(《THE SOUND OF MUSIC》、《BEAUTY AND BEAST》等)都可作为高中、甚至高三复习的辅助教材,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英语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要有课堂效率意识。
教学效率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信息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密度以及媒体的使用上。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地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无暇分心分神,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
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教师每一句课堂用语的设计都要有利于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新课标强调新知识点的重点落实与听说读写技能的常规训练,复习课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正确处理好教学与高考复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环节恰当地渗透高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教师同时还要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关系。讲评课要指导学生听出层次。
4、教师应及时获取学情反馈,有效落实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
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自习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这也有效的刺激了学生提高分数效率较高的“增长点”。在笔者的实践中,大部分学生纷纷制定了自主学习计划,课堂表现比以前积极踊跃,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5、强化分层次教学与辅导。
通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如采取“弹性作业”等方法;从策略上,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重点线、本科线上下的存在较明显的英语学科薄弱的学生,采用英语教师定学生、师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切学实提高各档上线率。在学生愿意接受的前提下,要及早把这个工作做起来。英语教师应多走近学生,使他们随时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助。
5.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 篇五
创新来源于理念
一个暑假的学习即将结束,不得不说本次学习我受益良多,对于一个刚出大学门就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老师”来说,任何经验的传输都是我学习成长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本次远程教育使我能够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又有名师讲授,进步幅度可谓极大。通过本次学习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新课程理念带来了新的角色转换,他在课堂上转换了学生与老师学生的主导地位,改变了以往过分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的现象,现在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我认为有了新课标的“新”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更容易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音乐不同于其他科目,我认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传统音乐课一直都是“教一句,唱一句,我来讲,你来听”这是老式教法。现在应该打破旧有的教学观念,将音乐课变成传授美,引导美的课堂.将音乐多元化,从教唱歌的“播放器”变为教音乐的“引路人”。同时因为多媒体的出现,现在我们的音乐课堂就该多运用多媒体。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有更多的自我展示、相互切磋的机会,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得以改进。学生的兴趣将更浓,音乐课堂可以更好发挥其特点将其充分利用,将“讲台”变为“舞台”也因此提高学生在“新”音乐课堂上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主人公的角色,课堂活跃了,教师轻松了。
在这种新课程理念下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严格做到“多看“、”多学“、”多听“。多看有关新课程的资料、视频;多学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取长补短,在教学设计上做到“多问”、“多想”、“多思考”重点是“多思考’思考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思考如何在新课标下有“新的”教学。要有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关键,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应以“激趣”为主旨,边娱边学为手段,课堂活跃、成功教学为目的。使学生能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去找知识、自己充实知识,最终把音乐知识量扩大。成就更加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总之,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指引作用。在我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中都会将新理念进行到底。
6.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 篇六
巴图营中心小学:王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于阅读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向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开国大典》是要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养花》是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情操等。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主渠道。
但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小学语文教材明显不同于品德教材,品德教材的德育意图几乎是直述给学生的,单从课文标题上看,就十分明显。比如《为祖国而学习》、《要关心国内外大事》等等。而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下面我介绍几种我在采用的方法:
1、“设身处地”法。
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如在教学《灯光》一文时,通过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就是郝副营长、设身处地地体会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他舍身引路的壮举。学生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感受,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身临其境”法。
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把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文章的描写很优美,但学生并未真正到过桂林,为了更好地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就可以先出示中国地图,了解桂林在祖国的位置,在结合课文朗读,观看漓江水的录像,以图画再现情境,使学生在有形、有声的画面中直接感受漓江水的风光之美,仿佛身临其境,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漓江水的特点,更能动之以情,感受祖国河山的秀美。
3、“朗读体悟”法。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既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更是学生陶冶性情,体悟思想的过程。因此对一些情节感人,语言生动的课文,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通过“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诵读激发情思”等方法,使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熏陶,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于写作中渗透。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常采用的一些方法:
1、在体验生活中渗透。
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的过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锻炼了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的目的。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注意周边发生的人和事,激发写作的欲望,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做同样能实现既培养作文能力又实施德育的目的。
2、在记写日记中渗透。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3、在随文练笔中渗透。
7.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 篇七
关键词:新课标,幼儿美术,教学现象,有效教学,对策
幼儿美术教学不仅是以画画为主要内容,还承担着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等进行科学培养的职责,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因此,幼儿美术教学既是一门技能的教学,也是培养幼儿能力的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的知识积累不足,经验少,缺乏美术专业知识,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学习,逐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与审美能力。那么,当今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又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与综合能力呢?
一、幼儿美术绘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美术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新课标对美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术教师方面,要求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与教学能力。教师的美术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美术教学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幼儿美术绘画教学方式上的不足。传统美术教学方法是以老师的教为主,而幼儿只是跟着学,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简单,幼儿都是在被动模仿,容易消磨幼儿的学习信心。幼儿在一味地模仿下,很少动脑思考,创新思维得不到锻炼,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幼儿与老师之间没有形成心灵上的沟通。所以,在幼儿绘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某种教学方式,应该研究更多、更加适合幼儿学习的方法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多进行改革,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2)幼儿美术绘画教学缺少必要的引导。每个幼儿都喜欢新鲜事物,大部分幼儿喜欢画画,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他们的绘画可能会非常随意,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哪怕是从简单的线条绘画到完整的图形绘画作品,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种引导,绝不是简单地让幼儿模仿绘画。很多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只是自己先画一幅画,然后让幼儿模仿着画,也不进行必要的指导,以致幼儿无从下手,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
(3)幼儿美术绘画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足。考查幼儿学习美术的效果如何,就是教师通过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得出结论。通过评价,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哪些进步,有哪些不足,从而总结经验,建立新的学习目标,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对幼儿能力的评价也是一样的,就是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评价过程也是对幼儿进行启发与引导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评价对幼儿是一种鼓励,也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一种有效互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评价幼儿,幼儿不了解自己美术学习上的优点与不足,便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使幼儿处于一种固步自封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作品也没有生命力可言。
二、实现幼儿美术绘画有效教学的措施
为了提高幼儿的美术绘画能力,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改进教学方式,认真研究有效的美术绘画教学方法。下面就幼儿美术绘画教学的几个有效措施进行研究。
(1)将美术课堂搬出教室。在学校教育中,美术被视为技能学科,即主要是让幼儿动手实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进行实践教学。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教室这个熟悉的环境里呆久了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到户外认识大自然,进行写生,让幼儿在学习中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素材。在户外进行美术学习,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自然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2)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到位。美术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幼儿的作品中既有优点,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并且,幼儿在美术学习中思想会存有局限性,如果教师对他们及时进行评价,或者组织其他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则可以帮助幼儿发现不足并找到改正、发展的方向,也可以使评价别人作品的幼儿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完善自己的作品及学习方法。
(3)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沟通。课堂上,人的因素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幼儿。教师是组织教学者,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要加强美术技巧的教学,还要与幼儿进行互动、沟通。在课堂上,教师与幼儿应该是朋友关系,是共同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幼儿才会更容易进入美术学习的良好状态中,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三、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艺术性的教学,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技能,还要注重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对当前的美术绘画教学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逐步完善,真正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及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杜艳.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常利芹.有效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8.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不足;认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2-02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需要改革,作为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是社会热切关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了解、洞悉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的实施情况,既是对社会关心的一个回应,也是推动新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一、新课标下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如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写话兴趣,让孩子想自己所想,写自己所写,让孩子乐于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学会从生活的待点点滴滴中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特别重视学生写作的训练过程,并且鼓励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
二、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结合本人的中小学生作文辅导的经验及相关资料查询,将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分析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一)学生方面
据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的调查,40%的中小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有人做了一项抽样调查,其结果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中,讨厌写作文、害怕写作文的学生比例分别是35%、65%、85%。”我们的中小学生之所以讨厌写作文,之所以害怕写作文,是因为缺乏作文素材,缺乏语言书面表达能力,甚至缺乏口头表达能力。在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将近有50%的学生不喜欢书。不喜欢读书是导致缺乏作文素材的直接原因之一。曾经有位中学语文教师:“去问问中学生喜欢不喜欢写作文,大概有90%的人会说不喜欢。如果我们的学生接受了10年的语文教育,最后的结果是讨厌作文,教师埋怨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只能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失败的。”学生心中没有作文素材,“写作”时,怎么可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没有作文素材,必然感到作文难,无从下手,从而对“写作”产生害怕、厌烦的心理。
(二)教师方面
1.作文教学重视不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作文教学确实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为什么会有这么‘难’呢?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大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大对头的看法必然会导致教学中不大合适的作法。”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造成作文教學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将作文教学忽略了,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上至国家教育部门,下至我们的人民教师。从我们各学校的课程安排便知,我们的中小学没有安排专门的作文课。作文教学反而变成语文教学的辅助部分。
2.作文教学方式陈旧。记得曾经听初中语文课,一些老师讲评作文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有利于老师批改、方便老师讲评。按这种统一的、条条框框式的要求来进行作文教学,完全抹杀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教学生写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根本没有什么创新之处。这完全违背了生本教育的理念,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3.作文评价不够到位。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作文指导的一个步骤。这对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容轻视的意义。然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没有真实意义上的作文评价。我从学生的作文本中搜集到一些这样的评语:“甲”、“乙”、“丙”、“优秀”、“良好”、“差”、“80”、“74”、“61”等。从这些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一部分老师根本没有做到对作文的精批细改。
三、新课标下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1.作文教学生活化。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部分。”我们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没东西可写,这是因为缺乏写作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平时要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样我们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感受。这样我们写作时,可以使用我们自己所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因而学生要学会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
2.作文教学兴趣化。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才有可能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才有可能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当今作文教学就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记得曾经与一个初中生谈起写作,我问他:“你讨厌写作文吗?”学生:“讨厌死了!”我又问:“要是你感兴趣的题目呢,还讨厌吗?”学生:“那就不讨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都是因为对作文题目不感兴趣。学生对作文题目感兴趣了,才能喜欢上写作文;学生对作文题目感兴趣了,才有话可说、可写;学生对作文题目感兴趣了,久而久之才能养成爱写作的好习惯。
3.作文教学个性化。通过翻看一些初中生的作文,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缺失学生自己的思想,缺失真实的感情,缺失个性。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差异在作文中的体现便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因此我们老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不应该教给学生固定的作文框架,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把学生这些活生生的个体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
4.作文评价详细化。张志公老先生说过:“作文要精批细改。”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只是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下“甲”、“乙”、“丙”等字眼。学生连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在哪些方面继承优点,该在哪些方面改正缺点都是疑问。只有针对作文里重要的优点、缺点、错误,切中肯綮,要言不繁,富有启发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的批改,才是精细批改。当然,学生也应该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同学间互相交流、互相批改作文。
总之,我们老师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毕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平时也要多写多练。做到以上这些,相信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叶圣陶.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赵志伟.观察与作文[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6]李文阁.回归生活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黄清.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3.
[8]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31.
9.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 篇九
体育学科被纳入中考考试科目十多年来,学校体育特别是体育课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育课再也不是人们眼中那个可有可无的“副科”,从社会到学校,学校体育被提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但,不少学校,特别是体育老师,为了片面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课上几乎就围绕那几个必考的项目展开教学,这和国家把体育课成绩纳入中考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特别是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被提出后,这些为考试而上的体育课(以下称之为“应试体育”),就越来越显得和体育教育的趋势格格不入。如何改变这种体育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还体育课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是全社会特别是我们这些体育老师应该关心的课题。
一、领会精神,改变观念
所谓领会精神,就是所有关心重视学校体育的人,特别是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教育者,都要理解国家出台“体育中考”这个政策的目的性,领会其精神,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的念,从而更好的进行学校体育,特别是体育教学工作。
(一)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第一执行人,这种变“应试体育”为“快乐体育”的观念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师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体育课,以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去施行每节体育课,从而决定了每节体育课的性质和课堂效果。
在对日常体育课堂教学的调查了解发现,许多体育教师为了片面追求体育中考的最终成绩,从初一开始,就对学生长期进行体育中考的专项训练,有的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三年如一日。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运动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错误的,是我们的某些体育教育者走入了一个“应试”教育的误区。
“应试体育”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有限几个专项运动成绩,但有违国家的教育主导思想、有违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有违体育运动的原则、有违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等等。带给体育教学、带给学生的更多是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往往是一生的,弊大于利,是一种非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体育教师改变“应试体育”教育的观念是必需的,而且是迫切性的。
(二)学校管理者要改变观念。
作为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的领导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也就决定了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方向,如果领导者重视教育教学的过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学氛围必将是愉悦、健康的;如果领导者重视的是最终的学习成绩,仍然实行“应试教育”的模式,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学氛围必将是枯燥、紧张的。而这些,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都是以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的,在一个“应试教育”的氛围中,产生的只能“应试体育”。要改变这一现状,领导者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对于体育这门特殊的学科,我们的领导者必须了解这一学科的特点和当前体育教育的现状、形势,多同体育教师交流探讨,同时深入课堂,倾听学生的想法,从而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体育课堂的指导意见,让我们的体育的教师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使体育课堂教学真正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三)学生和家长要改变观念。
“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但由于中考、高考的重要性,在学生和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和家长心目中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是不可替代的,这就导致学生和家长对“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随着体育中考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关心重视起来,这似乎是个好现象,但这种现象的背后深深地打上了“分数”的烙印。我们看到,学多学生体育课上就要求老师练习那几个中考项目;一些家长利用假期为学生“补体育课”,请人专门指导;每年体育中考,考场外聚集着许多充满期望眼神的家长;考前,部分家长想方设法的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所谓能“帮得上忙”的`人士,做一些有违教育公平性的事情┈┈所有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如何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观念,是我们每位教育者应做、必须做的事情。对学生,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晨会、课后交流等多种形式,同学生沟通,同时也要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给他们一个“素质教育”下的学习氛围;对于家长,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小范围也可以是单个的请家长来学校交流探讨,让家长改变观念,同学校一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这种改变不是一撮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作为教育者,要有做到有耐性、恒心。
二、强化概念,深入理解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被再次提出,体育这门课程的名称已经从当初的“体育”变成了“体育与健康”,它的真正含义是“体育为健康”,即以体育教学为手段、载体,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为目的,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这就意味着学校体育教育要从以往单纯的“传技”向“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转型,真正体现“体育”的“健康”作用。理解了“体育与健康”概念的内涵,就明白了在新形势下,体育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体育教师就能更好的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就会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应试体育”的出现。
【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网络化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研究论文07-21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06-21
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08-04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8-18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校级06-25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08-24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09-05
小班化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思考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