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君——怎样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2024-06-29

王慧君——怎样打造高效生物课堂(精选8篇)

1.王慧君——怎样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篇一

新课标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应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活动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生物学习活动的机会。打造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灵魂就在于“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实现高效的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熟悉课本内容,掌握知识结构, 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及智能水平,从而符合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原则。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起来。例如,讲“伴性遗传”时,可以这样设计:在一个遗传系谱中,祖父母、外祖父母色觉正常,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儿子色盲,那么儿子的色盲基因来源于谁呢?学生们几乎都认为来源于父亲,因为父亲是色盲,其实是母亲遗传给儿子的。为什么?学生感到很迷惑,求知欲悠然而生。

二、适用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地描述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多媒体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例如,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节内容时,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用多媒体动画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便容易接受,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轻松老师也轻松,还为后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适当激励,增强学生信心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用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直接给予语言上的肯定。

例如,“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当老师了。”“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节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这些话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2.怎样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篇二

一、课前准备的充分度

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备课是一个思考过程,是思维与文字相结合的过程,其更多的是思维的含量。而现在老师更多的是依赖于《教案集锦》、《作业设计》等一些现成的所谓教案,放弃了去钻研教材、了解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现状,从第一步开始,就为“低效”打下了伏笔。

1、教师要认真备课。

教师备好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去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真正地吃透了教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课堂上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对学生的把握要到位。

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一堂课下来,教学内容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就是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到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目标的制订。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目标叙写不明晰、空而泛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把教学内容与进度作为教学目标。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對三维目标更是存在着大量的误读。制订具体清晰且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说明精确制订教学目标正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密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一个过程,过去教学中满堂灌、一问一答的形式应该摒弃是如今老师们已达成的共识,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要求教师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但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这一理念,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如在陈述性知识(比如: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有多大,二分之一应该怎样写等)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敢”采用讲授法,而要费尽心机创设情境,再三启发学生,期望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得出结论,结果费时费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而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千米”时,所使用的方法就比较恰当。先是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情景来描述“千米”,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学校到中心广场大约有1千米,上学路过的四个车站之间大约有1千米,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5圈就是1千米等。通过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千米联系起来,逐步生成千米的概念。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同时也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时间里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保证,但教学中不能为了“参与”而设置参与。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目的性要强,要让学生在参与后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这样的参与才是高效的。

三、课后练习的坡度

一堂课的有效性离不开有效的课后练习。为了切实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必须明确数学练习的目的,一是“有效果”,练习达成了预设的进步或发展目标;二是“有效率”,在时间的付出上相对比较少;三是“有效能”,练习的价值导向符合教育的价值追求。

在我们听课中发现,优秀教师无不精心为学生设计了课后练习,以保证学生较好地完成当堂课的任务。也就是俗话说的“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那么怎么设计课堂练习,让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呢,下面试举例说明:

例,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背牢计算公式,出几个梯形面积计算的题目,这样貌似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但往往效果不佳,因为这类练习最多也就是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照瓢画葫芦,题目没有层次和深度,学生也得不到发展性的练习。我们可以强化题目的层次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上述类题目;中等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式练习,如已知面积求高或已知面积求上底等,加强对公式的理解记忆;优生可以更进一步,如完成思考:在梯形面积公式S=(a+b)÷2中,当a=b时,S=?当b=0时,S=?通过这种练习,促进学生思考,领悟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复杂的组合图形计算打下基础。

3.结合诗词俗语,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篇三

关键词:高效课堂,生物术语,诗词俗语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教师的综合能力是非常紧密的, 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 要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收获知识, 则当老师的就要在上课前与同学们先收集更多的相关材料。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教师唯有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 学会现代的技能, 感觉现代的问题, 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地前进, 我们需要在现代的生活里面, 与时代俱进, 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以前当老师只要“一桶水”就能走上三尺讲台, 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太广, 特别是网络知识, 只要学生们上网查资料, 就会收集不少东西, 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 必须天天学习, 天天进行再教育, 天天进行教学反思, 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否则上课会空洞, 提不起学生们的兴趣, 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中学课本是根据新课标来完成教学的, 故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 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 所以当下的老师就要不断地精细化本专业知识,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不断地反思小结, 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才有益于课堂教学, 才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新理念新课标就会使教师们不能懈怠、不能放松, 一定要鞭策自己, 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 这就是新时代教师应有的责任。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为人师表, 不光要有品有德、知识面广, 而且应该是教学能手, 更是科研先锋, 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 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立足课堂,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积极探究, 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创新和分析事实, 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 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 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 这是创造性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 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良好的职业习惯, 在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教师一定要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 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创新地”“试验田”, 并投入精力去做, 就一定能使自己变成创新的引头人, 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教学道路后, 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

在启发式的情境教学中, 掌控好已有的经验并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猜想和假设, 教学情境准备的意向框架越周全, 即兴发挥就越敏捷, 智慧性行动也就越自然、越高效。激情是教育智慧性行动的点金石, 没有激情的教师即使再有智慧、再机智, 也不能在情境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所以, 只有通过教师合理的情境教学, 才能促使学生们展现行动能力的场景。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 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 一位负责任和充满激情的教师, 将会桃李芬芳, 硕果累累, 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并在确定教学风格、形成教学思路、预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积累有意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新课标教学, 就是围绕打造高效的课堂, 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能力。高中生物与时俱进, 高中生物课中专业术语多不易掌握, 对于不少专业的词语定义, 学生初次学到不易明白其含义, 很难理解。除了课本上的专业解释外, 还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当老师的要找准着力点, 让学生有下手的地方, 发现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 培育学生收集的习惯, 这样学生在收集整理中容易接受和理解, 同时也会增加对生物课的兴趣.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除了讲解生物课中专业名词定义外,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们的认知程度, 每一节课的相关内容, 我都会给学生们一些建议, 让同学们采用网络、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查阅资料、拍照、录像录音等方式去收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鼓励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积极发言, 展示小组成果。

案例一:高中阶段在讲解生物生殖这部分内容时, 首先定义生殖:生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 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生物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必须经过两性生殖细胞 (精子, 卵细胞) 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 由母体产生新个体。以实例讲解几种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相关的生物学术语较多, 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记忆。借鉴生活中体现生殖的通俗诗词俗语等帮助记忆, 举例如下: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生物的生殖。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营养生殖扦插。落地生根——无性生殖, 营养生殖。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生殖发育。移花接木——植物的营养生殖嫁接。

案例二:在讲解动植物生命调节内容时, 老师要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资料作对比。首先明确植物生命调节时各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时, 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单独一种激素在起作用, 而是有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 共同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用生活中非常通俗诗词俗语等帮助记忆, 举例如下:水往低处流——植物内水分的运输。葵花朵朵向太阳——应激性。霜叶红于二月花——植物色素的作用或温度的影响。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向光性。

其次, 在定义动物生命调节时, 老师要讲解高等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 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和神经系统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以及行为的调节机理。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用生活中非常通俗诗词俗语等帮助记忆, 举例如下:惊弓之鸟、鹦鹉学舌——鸟类的条件反射。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人的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杯弓蛇影、睹物思人、见字如见人——条件反射。六亲不认——动物后天性行为中的印随。鳄鱼的眼泪, 其实不是假慈悲——排泄体内过多的盐分。毛骨悚然——交感神经兴奋, 皮肤立毛肌收缩, 骨骼肌不由自主地颤栗。

案例三:在讲解生物生态系统内容时, 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 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统一整体中,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其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作用, 生物成分中的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生物与环境关系不容易区分, 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用生活中非常通俗诗词俗语等帮助记忆, 举例如下: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草原生态系统易破坏也易恢复。同心协力——种内互助。自相残杀——种内斗争。党同伐异——种内互助和种间斗争。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捕食食物链的一部分。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捕食关系。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或称南橘北枳)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枯木逢春——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飞蛾扑火——应激性 (趋光性) 。北雁南飞——鸟类的迁徙。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怎样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篇四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课堂效率较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精力流失率过高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更别提高效的课堂效果了,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势在必行。

一、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语文教学观的改变

传统语文教学所倡导的教学观:语文课程是语文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者计划,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前和语文教学情景之外预先规定的,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语文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语文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既定语文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语文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因此,语文课程成为“专制”的一方,语文课程成为一种指令、规定,而语文教学则成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走向对立。这中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是“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学生的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当语文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语文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语文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语文教学计划、语文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被语文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语文课程)。这就意味着,每一位语文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语文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从而对给定的语文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语文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语文课程的,而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语文课程的开发,这样的语文教学过程更是语文课程创造生命力和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教学观。

二、要求由学定教,以人为本,提高效益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疑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有效组织、营造民主课堂,创设本真、高效的教学情境,把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使课堂教学在民主、真实、朴实、扎实基础上更智慧、更富生命力一些,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即使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也要努力使每个教学环节得到落实,目标科学达成;绝不能“演戏摆架式”,只注重设计的形式与任务,忽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指正学生,用形象的语言启迪学生。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奠基石,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干好一件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语文的状态呢?想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着急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讨论、去交流,而学生的这种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我们语文高效课堂的形成。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增长的学习氛围,必然会对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笔者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且要求学生写日记要始终如一的坚持写。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写作中去体会、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学上的改革也是辅助有佳。我们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中的朗诵、画面等,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同时课堂信息量增大了,课堂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身临其境,在领悟上也有所提高。

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始终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课件的设置,不要有过多的flash小动画,不要设置过多的播放声音,他们有时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起到反作用。要有原则性,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实现语文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成果。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成长的追求,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提高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知识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俊梅.浅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8).

[2] 孙银燕.浅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J].新课程:上, 2011(3).

[3] 董海霞.不做飞过天空的鸟:建立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1(9).

[4] 王庆华.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5).

5.谈怎样打造有序的生物课堂 篇五

关键词:从教材入手;从板书入手;从学案入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99-01

一、从教材入手,把握课堂的序。

我们使用的教材,在编写时就已经考虑以一定的次序呈现知识了,所以,我们在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借鉴教材所呈现的序来把握课堂教学的序。

如在讲述高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组成细胞的分子》过程时,我们就可以用教材原始的时间顺序为序,层层递进。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的科学家为研究光合作用而不断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又正好是一个由易到难让学生学习并理解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顺序。正可谓一举两得,即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用这些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学生。

因此,有序是课堂的骨架。课堂如果没有有序性,就像路边的杂草杂花,虽然其中也有美丽芬芳的花朵,但因为无序,就不能呈现给人以美感,产生不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就像美术中的重复,有了一定的次序,才能让本不起眼的基本型因为有规律的重复而变得美丽,绚烂。那么,如何让课堂呈现出有序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握课堂的序。

二、从板书入手,把握课堂的序。

有时,教材呈现的序可能不是很清晰,这时就需要我们用板书来使知识的次序更加明显。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是传统教学的强项之一,能很好的呈现知识的有序性。因此,在新的生物课堂中,我们不妨吸取一些传统教学的精华部分,并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从而打造出一个新的有序的生物课堂。

如在讲述高二年级下册《遗传与进化》和《现代生物进化论》时,教材呈现的知识因为容量大,涉及面广,所以学生会觉得这部分知识很纷繁复杂,很零散,感觉很难把握知识的条理与重点。碰到这样的内容时,我们教师就要用自己博大的知识,为学生提炼出教材的精华,以板书形式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随着教学过程一点点的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教师板书的引领下学习这两节内容时,就会觉得有序,轻松的多。同时,学生也能更好更快的把握知识。

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板书呈现有序的知识,从而对学生学习起的引领作用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了。课堂也会因此而变得有序。所以学生会觉得这部分知识很纷繁复杂,很零散,感觉很难把握知识的条理与重点。碰到这样的内容时,我们教师就要用自己博大的知识,为学生提炼出教材的精华,以板书形式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随着教学过程一点点的呈现出来。

三、从学案入手,把握课堂的序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的探究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上这样的课时,学生会表现的相当活跃,课堂的气氛也会非常热烈。但是,教师们往往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相当差。这时,我们不妨利用学案来帮助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在讲述高一年级上册《组成细胞的分子》时,一节内容就包含了三个实验。既有当堂可以完成的,又有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这就要求学生有很高的探究和实践能力。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而教师也不可能在课前课上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方方面面。那么教师在教这样的知识点时,如何在课前,课上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能让每个学生都进行有效的实验呢? 这时,教师可以用学案来把握学生学习的序。教师在教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学案,把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稍微梳理一下,特别是实验中的一些注意点,教师可以在学案中进行相关的提示。而在学生做三个实验时,教师可以把实验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罗列在学案上,让学生在做实验时,带着问题去做。这样,不仅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有了目标,就是教师也能对学生学习的有序性和课堂的有序性进行轻松的把握。

当然,让课堂进行有序教学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我们用各种方法打造好有序的课堂后,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让有序的课堂提升到有趣的课堂了。

6.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六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初中生的成长背景、学习环境不同,他们在性格爱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初中生存在的这些问题,若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采取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运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影响到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掌握知识的情况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都能够得到提升。对此,运用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可以完成的不同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效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也在教育体系当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生物教学当中,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这种灌输教育模式下,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学生较易产生厌倦生物知识的心理,学习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课堂,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势在必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生物知识变的生动活泼,通过图像、数据、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把无形、抽象的生物知识变的简洁、生动、活泼,提升初中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例如:有丝分裂相关知识的教学当中,如果单纯地解析有丝分裂的定义,相关知识学习较难,实践教学当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的形式,将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变的直观、生动,再根据视频内容配以生动的解说,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地进行交流与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有效地提升了生物教学有效性。

三、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生普遍缺乏自控能力,在传统枯燥的生物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很容易懈怠,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与思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由于初中生物知识很多都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找到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明确生物知识的重要性。例如:X隐性基因遗传病相关知识教学当中,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一对夫妻身体均正常,其双方父母体也正常,但妻子妹妹为色盲,问学生:若你们是医生,这对夫妻问你要生小孩什么性别的孩子患色盲的机率较小?让学生给出建议并讲出原因。这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能有的学生周围就会遇到这样的病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涨,也会积极地参与到问题讨论与互动当中,主动地去思考这些问题,探究X隐性遗传病存在的各种特点,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四、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对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与建议。教师可按照4-6人为一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要兼具学习能力强、学习水平一般以及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使每个小组内部都能够形成帮扶、带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发现问题并主动地去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意识等都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对于生物知识理解更加迅速,记忆也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打造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教师要积极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当中,迅速地掌握更多生物知识及其应用,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摘要:当前,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生物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伴随初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怎样用最小的成本消耗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当中获取到最大化、最优化、最高效的教学效果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当中的重要任务。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重视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积极打造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努力提升学生掌握并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笔者在下文探讨了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钟馥.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81.

7.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篇七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互动教学;合作探究

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压力逐步增大,了无新意的教学势必让学生心神疲惫,精力怠解。而且,生物精深微妙,需要教师精金百炼,学识赅搏,精力绝伦;陆游在人生的暮年由衷感叹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诗人对写诗的技巧做的一个总结、对他的儿子的叮咛嘱咐。这种写诗的方法、技巧或思想,用于生物教学,其理无二。教师教学,要在诗外“下功夫”,要知机识变,破臼除窠,如暮鼓晨钟,扣人心扉;或千寻飞瀑,涤荡胸臆;又如和风散馥,满怀盈香;总之,发人深省而汲之无尽,让学生群情踊跃,其乐无穷。下面将教学心得逐做例举。

一、以退为进,趣味盎然

老子说:“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里面有非常强的辩证思想。用之于教学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学要善于巧妙地点燃与激励,而不是一味强塞,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如果总是灌输,结果“必然弱之”。教学如开车,教师的责任是拧动点火开关,而不是在汽车后面奋力推搡,前者的结果是汽车打着引擎,一路奔驰;后者的结果是累的死去活来,汽车不过跬步之行。点燃之后的激励就好比踩油门,做好这两点之后,就是教师掌握好方向盘的事情了,最重要的,还要换挡与刹车,这开车有了技术,换挡是不用踩离合器的,意即教学不必循规蹈矩,课程变换可随心所欲,教师要胸有成竹,这个刹车就像达标测评了,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如此,课堂动力系统永远开机运转,不会进入休眠状态。

二、循循善诱,敢于质疑

循循善诱,可激发热情;敢于质疑,必然收获丰厚。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探究情境,紧贴教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渴望知识的获得、敢于质疑、勇于发现。关于“蝌蚪找妈妈”学生耳熟能详,我播放了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经典之作采用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形象绘制,画面清晰典雅,音乐优美抒情,早已蜚声海外,几十年来备受青睐。不过,放完动画,在啧啧赞叹中,我出人意料地指出:根据我们生物学的知识可以判断,动画中的“主人公”是蟾蜍的后代,青蛙的后代形状较圆,尾长而独来独往,外呈青灰;蛤蟆的后代尾短,喜群居,身体颜色头尾不一,我对齐白石大师的作品可谓“高山仰止”,但是,他老人家未必精通生物学科!蛤蟆的后代找青蛙妈妈,驴唇不对马嘴,误差太大,学生一阵欷歔。我又说:“既然是经典之作,作为科普作品,影响非常之大,居然出现‘硬伤’,必然误人子弟。这样的错误还有多少?这都有待我们认真学习,掌握正确的知识。”学生浸入思考之中,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充耳不闻,没有人离开教室,这样的课堂,在学生一生当中都会刻骨铭心,堪称高效,弥足珍贵!

三、互动教学,合作探究

1.学是起步,行是目标

教学是彼此互动的行为,互动教学是初中生物课堂不可或缺的方式。荀子言之凿凿:“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教学建构“行”的活动,在实践中创造,在趣味中求知,生动活泼,或自主研判,认真揣摩;或合作探究,取长补短。教师会教,学生爱学,彼此互动,学练结合,愉悦轻松,热情高涨。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细致入微的观察,一丝不苟的操作,虑前顾后的缜思,各言己见的讨论,手脑并用,学习风气浓厚而良好,将会激发每位学生都有探索精神,发展个性,挖掘潜力,丰富感性经验,将知识的掌握化难为易。

2.放开课堂,各抒己见

讲授花的结构,我革故鼎新,一反“一言堂”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采摘一朵花带进教室,五彩缤纷的教学挂图,鲜亮醒目的教具配以细致生动的讲解之中,随时穿插让学生观察自己拿的花和教学挂图有何不同,有比较就有差异,除此之外,和前后左右的同学随意交流,随时穿插我的提问,学生当然可以畅所欲言、随时提问题,甚至可以不举手脱口而出,学习氛围其乐融融。

3.培养能力,有效探究

想学生之所想,捋顺学生学习思路。教学“流动的组织——血液”,先刨根问底进行调查,学生想到的是什么?和课本知识有何联系?区别又有多大?后来得知,学生对这些问题兴趣浓浓:血型的区别是什么?测出的血型可靠吗?孩子的血型经过测试就一定知道父母是谁吗?血型与性格相关联吗?探究中,问题频频提出来,教师耐心聆听、一一解答、灵活引导,争取人人释怀,这样,学习开展探究活动,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如虎添翼,教师的应变能力也水涨船高,可谓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要讲求方法,良好的教学思路如明珠园照,满堂生辉;课堂上要活,师生打成一片,桴鼓相应,如响应声;天长日久,一定会打造出飘香流芬、春光熠熠的生物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韩君伟.生物教学观念更新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1.

8.建构生物模型打造高效课堂 篇八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经常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生物感觉不难,上课都能听懂,但不会应用解题”或“生物知识多而零碎,不像数学,物理那样有规律可循”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深思,如何解决学生的困惑,如何让学生爱学生物,会学生物,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

高中生物学涉及到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大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小到细胞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等等……学生之所以感觉到难,是因为离现实生活较远。而模型是事物原型的抽象和概括,虽不能全面体现原型的所有特征,但可以揭示原型的形态,最典型特征和本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科学内容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的重点是“所有学生需要了解、理解和运用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和模型”。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将“获取生物学模型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并列列入知识目标体系,并指出“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的重要性,且在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部分做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同时在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中提供了相应的模型教学资源。这说明我国顺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认识到模型思想对于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意义,将模型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到了重要地位。相应地,模型建构教学在高中生物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也引发了充分的关注。近几年陆续有一些针对生物模型方法教学的研究,然而,研究方向大多是针对教材中提供的模型方法的改良与实践思考,其深度和广度存在着一定的限制;鲜有真正将模型思想和模型方法融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对于模型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效果和价值评估的研究更是尚未开展过。

建构生物模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核心概念、基本规律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笔者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实践研究建构模型的教学方法对于打造高效课堂的积极作用,以生物教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对模型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为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以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生物教学中的模型方法及其分类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知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性的、概括性的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是通过抽象形式来表达的。模型是事物原型的抽象和概括,虽不能全面体现原型的所有特征,但可以揭示原型的形态、最典型特征和本质。此外,模型还具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预测结果等重要功能。当科学研究的对象太抽象或不易观察到时,研究者可以抓住原型的本质、典型属性设计模型,用形象化的具体实物或者抽象的语言文字、图示、数学公式等对认知对象进行模拟化或简化描述,这样的方法叫做模型方法。

模型和模型方法在現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知手段和思维方法,它所提供的观念,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科学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学习中的模型建构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模型建构活动,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作用,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适当应用这一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

高中生物模型主要分为三种: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这都是物理模型;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S型曲线,就是一种数学模型;用图解的方式表示光合作用复杂的反应过程,就是一种概念模型。

三、案例分析

模型建构活动的基本程序如下:(1)教师介绍原型的特点、注意事项等,提醒学生制作模型时,科学性和准确性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美观与否。(2)学生分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原型与模型的比例,设计模拟方案,分工合作、准备材料并动手制作。(课堂或课外完成,视时间而定)(3)课堂展示,交流探讨。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模型,小组内成员自评,组间互评。结合教师评价,评选优秀模型并借助其共同深入探讨原型的特点,从而对原型产生更直观、具体的认识。

【课堂案例-DNA分子的结构(物理模型)】

根据以上程序,笔者在课堂开展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建构活动。提醒学生建构的过程中注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探究一: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分别用什么零件模拟?三者如何连接?

探究二:在一条链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相邻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是如何连接的?

探究三:两条链又是如何连接的?外侧是什么?内侧是什么?如何体现碱基间的互补配对?如何体现两条链的反向平行?如何体现两端游离的磷酸基和脱氧核糖?

探究四: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由平面结构随意旋转得来吗?方向是什么?如何体现原型中的螺距?

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发现学生的思路不唯一,建构流程大概有以下三种:(1)大部分学生能按照教师提示的上述探究顺序,制作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单链—DNA分子的平面结构—DNA分子的立体结构;(2)制作脱氧核苷酸—通过碱基配对连接左右两个基本单位—连接成双链—DNA分子的立体结构。(3)将外侧的磷酸和脱氧核糖连接成链—将内侧的碱基连接并配对—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此外,通过组间交流,发现只有少数学生的模型能够反映出反向平行的特点,两端游离的磷酸基和脱氧核糖也极少得到体现。

可见,学生的空间思维方式和习惯不同,建构模型的流程就不同。通过以上三种方式都能建构出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可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分析和理解能力,目的是通过模型能够加深对抽象的DNA分子结构的理解,因此,按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单位到生物大分子则更符合科学的观察顺序,学生能够更加科学的,准确的,有序的进行加深理解。所以在模型构建的活动中,切忌无序探究,教师的引导显得十分重要。此外,DNA分子结构的物理模型应尽量多的体现出原型的特点,大多数学生的模型能够体现出主要特征,而体现不出细节性的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更正、补充、完整,使模型更精确,更能代表原型。

上一篇:常见英语反义词归纳下一篇:茶文化发展现状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