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2024-09-21

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共9篇)

1.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篇一

裕国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裕国社区从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着手,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党建工作得到了顺利的开展,但社区党建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党员的党员意识不强。社区内党员分布不够集中,其中有离退休党员、流动、下岗等特殊群体党员等。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许多人的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心怀顾虑,不愿融入。特殊群体党员,他们中的不少人正处于失意之中,思想上有一些抵触情绪。同时,他们还要忙于生计,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二)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足。社区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相对于社区党建的高要求,社区在财力、物力投入方面又普遍存在着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收入来源很少,真正用于党建的经费十分有限。同时,人员配备不足,干部待遇低。

(三)社区与社区共驻共建单位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镇党委和社区共驻共建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够,在工作中难以协调好社区单位之间的矛盾。部分社区共驻共建单位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不高。

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社区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将社区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社区应积极联系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努力争取社区共驻共建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从人力、物力上的支持,从而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互帮共济为辅”的社区党建经费保障机制。

2、做好与共建单位的沟通团结工作。社区干部应积极的调动社区内各个单位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并做好带头作用,最大程度的做好社区与共建单位的配合工作,从而达到“双盈利”效果。

2.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篇二

一、关于社区及社区建设

“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滕尼斯 (1855~1936) 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后于1887年提出的。它的初始含义是不因社会分工不同, 而是由传统的血缘、地缘和文化、价值取向等同质性自然形成的聚居在一定地域中人们生活的共同体。现阶段的社区是社会学概念, 它是指一个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地域, 以及在该地域上由某种关系而产生的某些共同意识、利益和行为的人群组成的一种相对完整的有机体。

社区建设是立足于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状况, 结合区域内的特点, 把区域内的住宅、居民和环境建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和该时期的要求相吻合的有序系统, 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给居民提供一个高质量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社区建设的重点是建设, 核心是创新。它和过去的传统城市管理体制有本质的区别。首先, 从时间上说, 现代城市社区指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 有别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区”, 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示范性。其次, 从空间上说, 现代城市社区指的是城市中的社区, 有别于农村社区, 带有鲜明的都市痕迹。再则, 当“单位”渐渐从人们日常生活依托的概念中弱化, “社区”便渐渐凸显出来。人们发现, 社区不仅仅是一个过去认识上的居住的地域概念, 一个居民通过自助、共建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也是一个保护社区居民自身权益的城市基本单元。

二、社区建设的任务和内容

社区是最基层的政府管理的社会。社区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 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建设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新的突破口, 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社区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

(二) 发展社区经济。社区经济是伴随着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而出现的新生事物, 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构成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它既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前提条件, 又是社区建设深入、持久地进行的重要保证。

(三) 深化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 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需求, 依托街道和居委会, 发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社会工作。服务是社区工作的一个基本方式, 社区中的大多数工作都可以归入社区服务的内容。

(四) 改善社区环境。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生活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购物方便、服务周到, 而且也要求生活环境舒适、优雅, 具有一定的品位, 社区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社区建设应使居民的生活环境真正得到改善。

(五) 繁荣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社区整合的调节剂, 繁荣社区文化有利于社区共同意识的形成, 有利于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 可使居民关系更加友善。

三、当前社区建设及发展的现状

当前, 各地重视加强社区建设, 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 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改革社区管理体制, 将原来的居委会改建成社区居委会, 招聘了一大批文化高、年纪轻、素质好、能力强的同志充实社区干部队伍, 社区专职工作者规范化管理机制已形成, 并取得一定成效:社区工作的活力不断显现, 社区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大, 社区工作的效能不断提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实施老小区改造工程, 一部分老小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小区环境得到优化美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创建文明社区活动, 推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品味;深化机关和单位共建文明社区活动, 促进社区工作规范化、特色化, 大量紧迫的社会问题通过社区的自治自理、互助自助, 得到缓解或解决, 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强, 社区建设形势呈现一派喜人景象, 也涌现出许多示范型社区。当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社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其重要地位, 方方面面都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建设中暴露的老问题和城市建设中遇到的新矛盾日渐突出。如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有些明显, 社区群众参与共建意识不够强, 社区组织的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社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社区建设的经费短缺等等。

四、有关社区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实践已日益显示出社区建设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各个子系统能健康有效地运转, 而且要求各子系统之间能协调整合,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发挥出系统的整体功效。否则系统内将会产生畸变、失衡和“内耗”, 并导致整个系统的功效下降。从社区建设的实际来看, 现实也迫切需要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加快社区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 建立社区建设指导、管理、协调体系。

建立这一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党和政府的帮助, 使社区逐步摆脱日益行政化的趋势, 为逐步从行政化、半行政化走向完全的自治提供组织领导的保证。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街道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居委会和社区共建委员会。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定期商讨和研究社区建设工作, 制订既科学又切实可行的社区建设规划。委员会下可设办公室和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社区建设研究中心负责调查研究、收集动态及提出对策建议。

(二) 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

当前大量“单位人”转入“社会人”, 大量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转移到社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的兴起, 对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这就使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地位、作用、任务等极大显现出来。原有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更无法保证转型期党交给社区党组织任务的完成。因此, 对社区党的组织结构形态进行相应调整, 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尤其要重视社区党的建设, 把党的政治领导和社区居民自治结合起来, 以此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根据党员数量及工作需要, 及时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 如建立社区党委, 并以党建带动社区居委会的重建, 逐步消除居委会建设的“空白点”, 以保证党组织对社区工作总体的主导权。社区党委是建立在街道和居民区之间层面上的区域性党组织。社区党委在街道党 (工) 委的领导下, 对所辖区域内各单位党组织的社区党建、社会稳定、公共事务及社会管理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 这样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团中介组织的党建工作, 进一步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社区, 除了党组织, 还有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团中介组织。要保证党在社区自治组织的影响力, 就要使一定数量的党员进入这些组织中去, 并在做好自治组织与社团中介组织的发展、培育等工作的同时, 充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三是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社区建设的实际, 要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的参与作用, 大力开展社区党建工作, 使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旗帜作用日益明显, 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有条件的地方要多组织一些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 使尽可能多的在职党员参加到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 参加到各类社区义务服务中来。在此基础上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各项建设活动。

(三)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基础设施是开放社区建设的物质条件。社区基础设施要按市、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在市一级要建设起覆盖全社会的社区服务网络中心和热线服务中心。在区和街道层次, 可按不同的功能和需要建设起一批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设施。在社区居委会要首先解决好办公用房、活动用房和服务用房, 这是社区建设得以进行的首要条件。比如通过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发挥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功能。社区居委会的这些活动和服务设施可以通过共建单位和社区居民自助互助的办法建设起来, 市、区和街道可视情况给予一定支持和帮助。有关各种服务设施和活动设施的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超前性;要有开放性, 不仅限于为本社区群众服务;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要多元化、多层次以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需要。

(四) 加强社区经济支持体系建设。

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 主要有: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所属企业的经济收入;社区内设置的有偿服务项目的收入;政府 (主要是民政部门) 的资助;团体或个人的捐助等。前两项经费为自筹经费, 后两项经费为外筹经费, 是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向政府或社会争取或募集的经费。在所有这些经费中, 外筹经费的来源和数量都不固定。社区建设投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社区建设是一项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 必须建立由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及有关服务性收费为主要来源的多元化社区发展筹资机制。同时, 通过优化社区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吸引、鼓励和支持更多企业到社区落户, 培植税源, 为社区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其探索方向是:街居组织逐步退出自办经济项目, 转向创造优良社区经济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丰富社区税源, 把社区的财政收入的“蛋糕”做大, 在此基础上运用财政支付转移的办法, 来解决社区组织的经费来源, 并形成一种良性的基层财力机制。

(五) 强化社区社会支持体系。

强化社区社会支持体系是为了创造社区的良好外部条件。首先要强化社区共建。要实行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双向互利。比如激活物业管理公司的活力, 通过研究制订相关政策, 理顺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 物业管理公司与开发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职权关系, 物业管理公司要脱离开发公司管理, 将应属于物业公司或业主委员会的房产、收入交接好, 激活物业管理企业的活力。要充分发挥各种群众团体和各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把其工作对象由过去限于单位延伸到社区自治组织中去, 承担起本团体所属群众的教育、自治责任。要充分培育发展各种中介组织, 鼓励他们介入社区工作、发挥好服务和桥梁作用。要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 除定期不定期开展大型的设点服务外, 要提倡随机的、就近的、专业性更强的志愿服务。

(六) 建设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是深化城市改革, 加快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重点抓好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 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及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 面向社会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通过走社区福利性服务、社区经营性服务、社区公益性服务、社区互助性服务、社区志愿性服务的路子,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 发展社区卫生, 繁荣社区文化, 美化社区环境, 加强社区治安, 完善社区功能,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

(七) 理顺社区同有关方面的关系。

针对以往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习惯用行政命令指挥居委会工作的现象, 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应结合政府机构改革, 在指导社区工作过程中实现“四个转变”, 即在工作职能上, 街道办事处应由过去的重点抓经济转变为抓社会管理;在处理与社区组织的关系上, 由过去领导关系转变为指导关系;在工作方法上, 由过去的行政命令、直接管理转变为做好协调工作的热心服务;在对社区工作的评价标准上, 由过去的以上级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满意为标准转变为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社区居委会既要坚持社区居民自治的性质, 又要自觉接受街道办事处的指导, 积极协助城市基层政权机关的工作。同时加强社区自治功能, 解决好社区干部干些什么, 怎么干的问题, 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能。要防止社区单位化和行政化倾向, 把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硬性摊派到社区, 对不属于社区的任务, 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事务工作, 可采取“权随责走, 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 由相应职能部门补贴社区一定数额的社区建设经费。

五、结语

社区建设是一项持续发展的社会运动, 也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 在社区建设上应当体现“小政府、大社会, 强政党、强自治”的原则,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依靠社区广大群众, 利用社区资源, 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全面达到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发挥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三者的作用, 使之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尽其职、上下配合、协调一致, 这是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摘要:社区建设与发展状况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加强社区建设, 夯实社会基础, 对于我们继续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社区建设的任务和内容进行阐述, 分析当前社区建设及发展的现状, 然后对社区建设中管理体制、社区党建、社区基础设施、社区经济与社会支持体系、社区服务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考。

3.当前社区党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三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33-01

摘 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 对推进社区建设的意义、目标、内容、要求等进行了明确阐述,为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我国的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当前的社区党建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认真分析社区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社区党建工作缺失的成因,提出新时期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社区党建;基层组织;体制

社区党建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事业。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使我国社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社区党建,已成为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关系到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社区党建工作者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开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但同时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当前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织对城市基层社会结构面临的改革和调整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社区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而巩固党的基层政权的一项伟大壮举。社区内许多单位、党员和居民对什么是社区、什么是社区党建、社区党建怎么开展等概念不清,认识比较模湖。一些党员对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不少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

其次是党员管理不到位。在社区内,受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主要是党员、组织关系转进社区的离退休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间接管理的主要是单位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社区党支部一般对居民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管理较好,居民党员成长在本地,对社区建设关心,参加活动热心;离退休党员休养在家,时间宽裕,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高;而在职党员认为自己是“单位人”,社区党建工作是“份外事”,不愿服从社区党组织管理,更不愿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下岗党员生活落差大、情绪大,想法多,不愿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强,忙于生计,无暇参加党组织活动。这一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再次是少数党组织缺乏活力。受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上级政府仍习惯向社区下指标,派任务。这样就淡化了社区的自治作用,对于党内民主,党员的参政意识不强,导致了党组织的活力不够。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沿用的仍然是老模式,只能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没有结合实际,党组织的活动开展少,有的甚至几个月都不过一次组织生活,使党员参政议政热情有所降低。

2 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物质保障机制不健全:物质保障是社区党建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就社区党建而言,主要是保证社区用房、必要的办公用品以及社区干部的工资补贴等方面,象社区的建设一般是由企业负责,企业效益的好坏和企业对社区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对社区的资金投入,所以还不能从制度上保证对社区的投入。目前 社区干部的工资由民政部门发放,但社区党建的投入没有明确渠道,没有形成必要的,物质保障机制,影响和制约着社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用人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选人标准不明确,缺乏规划。二是选人视野不够宽。居委会和党支部干部大多从退休职工和下岗工人中选人,虽然他们工作热情很高,责任心也比较强,但由于受自身素质的限制,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都难以胜任日益发展的社区工作需要。而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干部,特别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能被充实到社区,就目前情况而言,他們也不愿到社区工作,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了社区党建的进一步发展。

2.3 共建机制不够健全:社区党组织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应组织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适当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使他们上班时间发挥党员作用,下班回家也不忘记党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这就要求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网络,以及明确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体系,如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协调小组、各类服务中心等组织载体,这方面就显得不健全,各部门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职责不明确,容易产生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从而造成社区党建工作势单力薄,难以形成气候。

3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 处理好社区党建与社区居民自治的关系:社区党建和社区居民自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社区党建是社区自治的内在要求,社区自治的发展又要以社区党建的开展为基础。首先,社区党建是推动社区民主自治的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逐渐加强,政党分开、政企分开,政府对社会的调控能力下降,只有社区党建才能协调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因此,必须靠社区党建来实现对社区进行有效的领导和参与。在社区民主自治建设中,应通过加强社区党建,扩大基层群众自治的参与,这是党巩固和发展自己社会基础的重要舞台;其次,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各种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要想使社区自治组织健康发展,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立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党对基层组织的整体建设和领导,保证社区居民自治的顺利进行 但值得注意的是,党组织虽然是社区事务的领导核心,但党组织也不能对社区任何事务都直接进行管理。

3.2 积极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为了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发展要求,必须尽快建立现代社区党组织领导新模式。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社区内自治组织建设、社区团体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建设,都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做到党建工作与创建和谐社区目标统一,协调好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促进城市改革发展的需要。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要从单线推进向齐抓共建转变应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社区党员为主体,充分整合社区内各类组织,搞好社区服务新格局,不断扩大社区党组织创建和谐社区的能力;其次,要从单一管理向全方位服务转变。服务群众要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服务,将社区党建工作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之中;再次,要从封闭集中向开放民主转变。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活力、提高党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3 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非常重要:一是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关系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的领导核心,社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党组织领导地位得以落实,要求必须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水平高,能胜任繁重的社区工作的党建工作者;二是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关系到社区党组织的形象。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他们的素质关系到社区党组织形象。社区党建工作者如果没有较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廉洁奉公的工作态度,不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意见,那么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就很难确立,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能增强;三是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关系到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区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他们积极组织和规划、勇于探索和创新,认真履行职责,才能保证社区内许多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社区党建工作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社区党建工作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必须面临和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社区党建工作还处在探索的初始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就我们要结合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载体,用服务实现凝聚,以奉献促进和谐,推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

[1] 帅志辉.对新时期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J].湖湘论坛,2011,(03):54—56.

[2] 卢亚清.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社区党建工作[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18—29.

[3] 刘兆国.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淮海文汇,2007,(02):15—16.

[4] 许敏,王雄军.社区党建工作问题与对策初探[J].人民论坛,2011,(06):48—49.

4.村(社区)支部存在的问题 篇四

伍存在的问题

1、少数村(社区)发展规划不具体,思路不明确,工作开展无目标,只是被动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

2、少数党支部党员活动开展不正常;

3、有极个别党支部日常工作不正常;

4、有个别党支部无党员、党组织承诺、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或承诺不公示,制度不健全

5、履诺、践诺情况未在党员大会进行评议和述职;

6、少数党支部未正常开展“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不正常

7、有少数党支部开展相关活动资料不齐全,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无明显成效;

8、少数党支部近几年来未发展1名党员,或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

9、有个别党支部党员少学习教育记录;

10、有极少数村(社区)党务、村务未按规定或及时公开,引起群众的不满和误会;

11、有部分村承诺内容未兑现,又来作解释,群众怀疑其工作能力;

12、大多村、社区缺乏经济实体,工作经费紧张,影响村、社区活动正常开展;

13、有的党支部的帮扶工作没有力度或未有帮扶计划和措施;

14、有个别党支部党费收缴未公开;

15、有极少数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主要是对党支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说服力,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漠不关心,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造成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16、少数党支部基层党组织活动缺乏创新;

17、少数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不够扎实;

18、有个别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存在疏漏;

党员必须加入党的组织,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有个别党支部对所属党员疏于管理,对党员的政治、思想、作风以及日常的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制约;

19、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够周延,覆盖不够全面;

20、对村干部的考核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细化;

21、少数村支“两委”不团结,班子成员之间不沟通,互相扯皮和拆台,极大影响了日常工作正常开展;

22、部分别党支部党员年龄老化,年轻党员发展滞后。

23、有的村干部、党员文化素养偏低,觉悟不高。

24、有的村干部私心严重,有利益的工作争着做,无利益的工作不去搞或甩给别人;

25、少数村干部工作漂浮,不按时按时完成工作,或开展工作讨价还价,或干脆贻误工作;

26、有的村干部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工作水平与时俱进,还按老办法办事,无法适应我镇大发展的紧张工作局面;

27、有的村干部平时不搞工作,选举时积极拉票或许诺空头支票,妄图在历次换届中使手段过关,妄图在历次上级检查中蒙混过关;

28、有的村干部和党员,无党性修养,生活奢侈,形象败坏,严重影响的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5.社区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 篇五

社区服务中心是居民预防保健意识进步的产物。功能很多,例如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等;特点也很多,例如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和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等。

从功能特点可以看出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量会不小,而且因为不营利,没有收入,光靠政府的补贴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1、员工工资低。服务中心的员工的工资就比法定最低工资高一点,但是一个人生活的话,除去房租,吃用,一般月底就把一个月的工资花完了,这现象普遍存在于服务中心的员工身上。虽说政府会对房租,伙食,车费之类的补贴,但都是补贴好少或没有。现在还好一点,政府要把服务中心的员工工资定为和公务员一样,但还没有实施,这政策的可能性大小也难以想象。

2、服务中心员工少。主要原因是上面已经说到过的工资低,还有就是工作量很大。一般的服务中心人员人数在10个左右,而他们要负责周边万名居民,为他们进行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入户登记调查、社区转诊、疾病预防工作、定时开展公益活动等,这些工作既零散又复杂,所以还会经常加班。

3、药品少。服务中心里面的药品主要是一些常见病的用药,因为价钱比普通药店都便宜,所以附近的居民几乎都到服务中心购买。而一些病人在大医院看病开药方之后都会到服务中心买药的,毕竟会便宜很多,但却很多都没有。

4、入户工作难。服务中心都会为居民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而要建立这个健康档案肯定不用期望居民一一到服务中心来填写档案内容,所以就需要逐户上门登记。但这样逐户上门工作并不一定会得到居民的合作,可能会碰到一些过于小心谨慎的居民,他们会认为上登记的员工是骗子,不登记之外,还会出言顶撞。

6.社区网站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篇六

例如以学生群体为目标用户群的人人网,以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为主的豆瓣社区等。对社交网站的研究无疑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网络应用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问题,但未来发展道路充满太多不确定性,何去何从,面对网站经营模式的选择以及如何应对市场需求都显的尤为重要。

然而纵观今天sns的发展,已遇到其瓶颈,停滞不前,互联网的普及率在增长的同时,社交网站的使用率却出现了先增后降,在的上半年就降低了4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社交网站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

自从sns开源代码开放,极大的减少建造此类网站的成本,一大批以facebook或myspace为模版的社交网站,如春笋般涌现出来,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它们普遍缺乏创新功能,无法对用户形成强的依附性,没有自已独特的功能点,很难让用户长驻此网站。另外,社交网站定位不明确,在娱乐、功能、互动等方面缺乏亮点。

2、用户流失严重

因用户已经熟悉网站各大功能,对那些娱乐性很强的小游戏也逐渐失去兴趣,而网站方面未能根据具体的用户需求进行相应功能的改进和创新,这在一定程度减轻了用户对社交网站最初抱有的极大热忱,如刚开始火爆的“开心农场”,“抢车位”等游戏,已经远远被用户放置一边,用户活跃性非常低,最后慢慢流失,

3、盈利模式大部分以广告为主,但效果也不佳,无法支撑网站持续发展

多数社交网站对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不清楚,只是仅仅因为社交网站可以吸弓i大量用户,扩大知名度,但持续的成本投人,使社交网站无法长久支撑下去。即使目前国内发展最好的人人网和开心网,也同样因为面临盈利模式单一,无法将用户关系转变成网站资源,实现网站盈利。对于后期新起的社交网站,不但不会创造新的商业奇迹,甚至会重蹈速起速关的杯具。

上面总结的三点问题,普遍的存在于现在大多的社交网站,那么面对存在的这些问题,社交网站以后到底怎么向什么方向发展呢,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对社交网站运营商而言,必须把握用户上网体验、各利益方盈利需求、盈利业务推广策略三者之间的平衡需求,从创建用户关系,到维系用户关系,最后将用户关系转化成网站源。用户一般会根据自身属性,形成用户行为属性,用户对社交网站功能上的偏好形成用户主动依赖社交网站,而社交网站根据平台诱惑性和复杂程度,提高用户对社交网站的转换成本,主动锁定用户。

7.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1 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社区居民的数量多, 才质低, 且社区环境差。第二, 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经费来源受限。第三, 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程度。第四, 社会护理人才缺乏, 护理要求差距大。第五, 社区护理缺乏一定认可[3]。

2 对策

2.1 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培训

进一步提高社区护士护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努力打造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通、群众信赖的高水平社区护理队伍, 县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应定期举办社区常见疾病护理培训, 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护理人员参加培训。例如某区培训专门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冯建平授课, 重点就“糖尿病饮食”、“糖尿病运动”、“糖尿病自我管理”等做了专题辅导, 参加培训人员均认真听讲, 主动思考。一致认为, 冯建平护士长具有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多年实践的工作经验, 讲授中结合实际工作案例, 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 对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更加清晰明了, 参加培训收获很大。通过此次培训, 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 使社区护理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在社区团队中充分发挥作用[4]。

2.2 饮食干预

第一, 辨证配膳, 能化则安。食疗时应根据患者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在辨证基础上制膳、配方、立法, 遵循辨证配餐的原则, 食疗勿忘健脾, 注意脾、胃的运化功能。第二, 不宜偏食, 食后会养。每种食物都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充分, 如果在食用的过程总是偏食或过量, 长此以往, 必将会化火, 或化热, 酿成疾患。食后保养也是较为重要的, 食后忌剧烈活动、忌思考、忌卧、尽可能地将食后胃痛胃胀减轻或者消除。第三, 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患者应尽可能地选择易于消化、咀嚼, 含渣滓较少、营养丰富的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不可过多服用肥甘厚味和辛辣煎炒之食物[5]。

2.3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接触到的患者所患疾病多是慢性疾病, 由于疼痛、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压力很大, 致使患者情绪不稳定, 易冲动;个别患者很快出现焦虑症状, 甚至发展为悲观、消沉。社区护士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 从而减轻操作带给患者的疼痛和痛苦[6]。询问病史或检查时请无关人员回避。在护理工作中, 语言要谨慎, 注意保护性语言, 表情自然, 语言委婉,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目光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重要信息通道。目光可显示个性的某些特征, 也可影响对方的行为。此外, 务必让患者和家属对病情有充分的知晓, 并让其认识到, 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旦延误治疗, 不但会增加医疗开支, 还会增加患者的身体痛苦, 延迟病情, 影响治疗效果[7]。

2.4 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倡导全民健康的理念, 全力打造和谐社区, 社区应该请医院专家、医生为社区居民作健康知识讲座。围绕社区护理中常见疾病的形成原因、危害、治疗误区、预防方法等知识,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让居民群众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 注意日常饮食、患者用药禁忌以及老年人平时的生活起居习常运动量等。通过讲座, 居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到如何预防高血压, 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8]。

3 讨论

开展整体护理是推进社区护理工作的措施, 社区护理是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种全科和完整的业务工作。开展整体护理是推进社区护理的一种手段, 是护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提高健康水平的体现, 是护理学从单一疾病护理向针对人身心健康问题整体护理的拓展。应大力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提升护理专业内涵, 全面落实健康指导、心理支持、治疗处置、病情观察、专业照顾等, 力争能够为社区患者提供人性化、专业、全程、全面的护理服务, 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9]。

4 结语

总之, 社区护理发展水平代表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水平, 应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并向落后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推广经验, 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秀娟, 康乃民, 吴凌云.慢性心力衰竭在社区医院的治疗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23 (15) .

[2]李伟, 刘克强, 沈彬, 等.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14 (06) .

[3]夏源.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18 (06) :111-114.

[4]杨晓涛, 梁燕萍, 梁茵, 等.社区心理干预对居民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0 (15) :102-104.

[5]陈秀英, 吴美华, 陈小红, 等.癌症化疗病人焦虑抑郁分析及护理干预[J].海峡药学, 2011, 15 (05) :154-158.

[6]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医学教育, 2001 (05) :132-135.

[7]包家明, 曹梅娟.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索[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07) :110-114.

[8]李春玉, 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06) :154-158.

8.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社区矫正;终止工作;问题;对策

2010年至2012年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发生深刻变化的重大关键时期。随着《刑法修正案(八)》、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陆续公布,社区矫正制度在基本法律的条文中第一次得到正式确认。在法律制度层面上,社区矫正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更加明晰,联系配合更加紧密,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但是,在社区矫正终止工作中,过去遗留下的诸多问题根源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矫正价值的有效实现。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终止工作各相关机制,纠正和预防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严重违法和重新犯罪,促进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一、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收监执行的程序难以启动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而司法所实际承担着综治、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多项工作,在社区矫正人员数量日益增长、监管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司法所力量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在社区矫正制度初步建立的背景下,即使司法所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由于经过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刑罚执行意识和丰富经验的人员普遍缺乏,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水平难以与日益复杂、繁重的监管工作相适应。

2.撤销假释收监执行程序中押解存在风险

假释罪犯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情节严重被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刑罚的,自《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施行后应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撤销假释建议,并且仍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撤销假释裁定(实践中尚无收到执行通知书)将罪犯押解到原服刑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办理相关执行手续,按照规定在押解过程中应由公安机关予以协助,但由于公安机关的协助义务规定得比较笼统,有时公安机关仅仅将假释罪犯带至相关司法行政机关办公所在地了事,长途押解任务完全由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目前,有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既没有司法警察编制,也没有押解所需必要条件的情况下,仅指派社区矫正监管人员执行长途押解任务,在某种程度上这既缺乏法律依据,也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3.缓刑考验期限内重新犯罪未撤销缓刑却再次被判处缓刑

《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表明其有再犯罪的危险,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所以不符合再次被宣告缓刑的法定条件,应当对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实行并罚,而且应当判处实刑,收监执行监禁刑罚。但是,由于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实现省级范围、甚至是全国范围的各司法机关的大联网,有的缓刑犯重新犯罪却被审理新罪的法院再次判处缓刑,实践中甚至出现了同一人在同一地级市内的两个县级法院先后被宣告缓刑的情况。

4.矫正期限内发现漏罪但矫正已近解除时仍未办结,如何处理有疑问

漏罪案件从立案侦查到判决生效往往会经历一段较长的诉讼期限,甚至出现在社区矫正已近解除时漏罪案件尚未办结的情况,此时应如何处理?在漏罪和前罪的办案机关为同一机关时,其中的问题尚且没有那么容易暴露出来。但是,在漏罪和前罪的办案机关不为同一机关、甚至属于跨地区的不同办案机关时,由于各地区各司法机关缺乏及时有效的社区矫正信息沟通联系,加之社区矫正人员往往未如实向执行机关和办案机关报告活动,难免会出现其一面接受日常社区矫正并且期满后解除,另一面被异地办案机关采取非羁押的强制措施的情况。对此有的法院以判决时原矫正期限届满为由并不撤销缓刑或假释,但是,在相同情形下只因为法院在不同时间判决,裁判结果相差巨大,这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和平等原则,严重危害了司法公正,该情形如何更好处理存在疑问。

二、加强司法行政机关有效开展社区矫正终止工作的建议

1.设立社区矫正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加强社区矫正监管力量

为了彻底解决司法行政机关各相关部门因肩负多重职责而难以全面兼顾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的问题,应当设立社区矫正专门机构,保障司法所专人专职负责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例如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内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同时整合现有的监管力量,增加配备监管人员,继续吸收并培养专业人员,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竞赛,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社区矫正机构作为专门的刑罚执行机构,在条件尚未成熟情况下应由公安机关指派公安干警依法依规执行用警任务,在条件具备情况下应配备必要的司法警察队伍,用于执行安全保障、押解等任务。通过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增强社区矫正监管力量,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机构自身的监管效率,为社区矫正终止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和人力保障。

2.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依靠科技手段,努力达成实际监管效果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每年适当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经费,逐步提高社区矫正的资金投入标准,为各项社区矫正监管措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资金保障。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依靠科技手段,充分应用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指纹电子签到系统、手机GPS定位系统等高效的监管技术,实现成倍提高社区矫正监管效率的目标。依靠上述科技手段,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等问题的能力,努力达成实际监管效果,促进社区矫正终止工作正常开展。

3.严格执行惩戒制度,规范审批呈报程序,确保社区矫正终止顺利进行

对于被矫正人员的一般违规行为要及时发现,尽可能的收集固定相关证据材料,提前介入教育谈话,要求其积极改正并落实具体整改措施,及时形成教育谈话和整改落实的书面材料并归入社区矫正工作档案,从源头上纠正可能导致社区矫正人员违法违规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预防社区矫正人员严重违法和重新犯罪,同时严格执行惩戒制度,完善内部审批程序,规范适用社区矫正各种惩戒措施。对于社区矫正人员严重违规行为,全面收集固定证据材料,严格执行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等呈报程序,保障收监执行程序依法顺利推进。对于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漏罪或重新犯罪的,积极与公安机关等办案部门持续保持沟通联系,确保依法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社区矫正人员最终被有效终止社区矫正。

4.促进各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共同协调解决难点问题

9.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九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的一项浩大工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在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区将逐渐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结构单位;社区生活将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当前,在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新型社区的建设尤显重要。笔者结合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建设的实践,通过对社区建设任务和内容的认识,对新型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社区建设的任务和内容 社区是最基层的政府管理的社会。社区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社区组织建设

社区建设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新的突破口,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社区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

2.深化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社会工作。服务是社区工作的一个基本方式,社区中的大多数工作都可以归入社区服务的内容。

3.发展社区经济

社区经济是伴随着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而出现的新生事物,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它既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前提条件,又是社区建设深入、持久地进行的重要保证。

4.改善社区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生活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购物方便、服务周到,而且也要求生活环境舒适、优雅,具有一定的品位,社区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社区建设应使居民的生活环境真正得到改善。

5、繁荣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社区整合的调节剂,社区文化有利于社区共同意识的形成,有利于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可使居民关系更加友善。繁荣社区文化,要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包括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法律、民主、教育、科技、生态和审美意识的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的实施等。

二、当前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当 前社区建设中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为:

(1)基层社区的功能定位不准。按照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社居委)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浓的行政色彩,社居委实际上是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它在职能上和街道是对应设置,在经济上和管理上依附于街道,种种因素使社区难以有效地依法履行其民主自治功能。

(2)社区内条块分离,职责不清。随着社区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机构不断进驻社区,但缺乏一个权威性的社区事务管理机构,对社区事务实施全面监督、指导,导致社区组织去牵头开展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卫生、服务、治安等工作,而职能部门仅是参与、协助,本来是社区去督促、检查职能部门的工作,却变成了职能部门来检查、监督社区工作。

(3)社区建设的配套法规缺乏。近几年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社区建设的文件,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和监督约束机制,使社区很难依法开展工作。居民对社区依赖性不强,居民的思想和行为与社区发展目标未能有效整合。社区体制改革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支持,难以向深层次发展。

在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中,一些社区的土地征完了,社区与村级干部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已经发生了质变,需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使村级和社区两级班子在建设中融为一体,不分你我。另外,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新手多、熟手少,新领导多,而懂经济、善管理的干部少的问题。传统的管理体制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

2.建设资金不足由于城市化综合功能的需要,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社区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目前社区建设资金主要靠“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等多方投入的方法来,进行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建设资金的缺乏,使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发展。

3.社区服务滞后

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题,是社区的生命力所在。社区服务的滞后主要问题在于:其一是对社区服务认识上存在误区,把社区服务完全“商业化”,将社区服务看作发展街道福利的财源经济;其二在社区服务上作为“小政府”的社区“缺位”“越位”现象严重。滞后的社区服务,不能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的需求。

4.在新型工业

园区的社区建设中,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加。他们在从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过程中,由于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新征地转户的社区居民很难适应现代工业的用工要求,即便在三产领域,在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劳动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影响社区的稳定与发展的大局。

三、对策与思考

1.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社区发展组织体系

社区既要建设好,又要管理好,前期以建为主,然后建管并重,后期以管为主。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明确社区职能、任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摸索和建立适应社区的新型社会基层管理体制。

建立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1)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社区发展的全面拓展,客观上要求作为工作第一线的街居组织的干部素质要有一个大的提高。实际情况是,城市街居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观念素质、服务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建议各级组织部门强化对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的配备,借助当前机关结构改革和大学毕业生来源充足的机遇,选择一批年轻有为、素质较高、适应社区发展新要求的干部充实到社区。同时,面对社区发展中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还要重视加强对区街居干部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市社区的实践中创出新的路子、新的经验来。

(2)加强社区的党组织建设

城市政权的基础在社区,街道、社区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地,抓好社区党的建设,充分发

挥其在巩固基层政权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开展群众工作中的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和任务。社区党的建设既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

(3)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机制

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经济社会的高效运作不仅依赖于法律制度的建立、完善,而且依赖于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法制建设,目的是将社区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防范失当行为,确保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当前,应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立法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制定和完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社区建设和管理纳入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4)理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关系

在宏观层面上处理好社区管理中分权与集权的关系,进行全局性的行政力量整合,提高社区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充分发挥两级政府的积极作用;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明确社区内街道、部门机构、社区产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利用政府机构的现有体制,确定服务社区的工作指向,优化第三层面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力量配置。同时,借助政府以外的资源和载体,创新社区微观管理体系。

(5)激活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机制

根据当前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激活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机制。首先,要增强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对于社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意识,强化社区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培育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实现部分行业管理职能的平稳移交,并将赢利性较强的社区服务项目通过市场化途径培育发展。其次,应促进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充分发挥居委会、议事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建立社区管理源头预防导向的模式。再次,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城市公共管理上来,为社区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氛围,加强管理监督、综合协商和支持导向的综合配套工作,逐步形成新的政府管理社区工作的体系。

(6)加强思想教育

只靠一个好的体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取得广大居民的支持,使这个机制能够贯彻下去,所以对居民进行思想教育是必要的。通过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和建立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的的社区教育体制,结合本区居民文化层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文化工作的教育、知识、娱乐、美育的功能,提高全区居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提倡科学,反对邪教,破除迷信,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2.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为社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

要探索一种既有利于社区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组织的财力来源的新途径,建立新的社区财力机制。其探索方向是:街居组织逐步退出自办经济项目,转向创造优良社区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丰富社区税源,把社区的财政收入的“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运用财政支付转移的办法,来解决社区组织的经费来源,并形成一种良性的基层财力机制。具体可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调整。

(1)实行税收增量比例返还制度

即以街道为单位,以目前提供的税收和财政下拨的经费为基数,将每年新增加的创税部分按比例返还。这个办法主要着眼于搞活增量,因而对上级财政也不一定会增加很大压力。

(2)实行“条费转块”、事权与财权相统一

在加强社区的综合功能的过程中,应该将过去在绿化、环卫、治安等方面条条部门的专项收费,相应拨支街居单位,实行“费随事转”。这件事可以结合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加

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来研究、办理。实行各类社会募集资金的切块下拨。即将以社会募集形式形成的来自驻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援助公益事业的资金,根据社区的职责向街居组织切块下拨。

对新建工业园区而言,发展社区经济,要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项目资源、基础建设资源和社区建设资源,带领和引导农民走市场,使农民在劳动中得到实惠,在市场中求得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农民走市场的能力。同时,可以“以社区养社区”,填补一定的资金空缺。根据实际和可能,努力引导和发展四种类型的社区经济:一是服务型经济,主要是发展以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服务经济。二是自救型经济,主要是组织农民在社区内实现自谋职业,进行生产自救。三是税源经济,主要是通过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与协调,从其经济发展的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四是社区公益经济,主要是社区社会公益事业,建立好自己的家园和各类基金等。对于新型社区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融资:其一,可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组织,作为融资主体,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入股,参与社区建设;取得金融部门支持,贷款用于临时周转;走市场,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积累发展资金。其二,将社区欠村集体的资金部分实行债转股注入公司。一方面可以减少社区负债,减少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民利益与社区经济紧密相连,共图发展,有利于村与社区的融合。

3.大力发展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在于社会生活的客观需求,从需求这方面说,社区服务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社会保障功能

社区服务不仅仅是民政福利服务,更多的是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保证性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社区的医疗保障设施等;同时,要使社区服务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互助保障的重要形式与载体。所以,发展社区服务,使其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保障性服务的功能,对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保障”模式向“社会保障”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2)完善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

为广大居民提供社区服务是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重要表现。要根据所在地广大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居民参与的互帮互助的社会公益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帮困救济、敬老养老、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

(3)完善社区单位服务的功能

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社会的转轨,企事业单位办社会的现象急需改革,单位的后勤服务功能需要逐步转给社区,与社区共建双向服务机制,形成新的社会化服务格局。从发展的角度看,社会结构功能的合理分化是必然的趋势,企事业单位承担的不必要的社会服务终究要回归社会,社区为辖区内单位提供服务,有助于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有助于提高社区服务的经济效益,促进社区服务的良性循环。

4.加强就业培训,拓宽再就业渠道

对于新型社区而言,如何解决好转户居民的就业、生活问题成了当务之急。除了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建立社区服务网点、拓宽社区服务业等手段增加就业渠道外,从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应选择社区服务型和生产自救型合二为一的复合型再就业形式。即对于消费层次较高的社区居民可直接进行入户服务和间接环境服务,而对于消费层次较低的居则可将其吸纳为社区组织创办的一些生产自救型小型企业,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收入,实现安居乐业。同时要加强再就业的培训指导,应当看到工业园区的就业机会很多,需要很多工人、技术人员和各式各样的专业人员。但是从农田解放出来的农民,本身文化层次低,有一技之长的人太少,很难适应这些工作。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矛盾,仅仅在政策上优先照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掌握一两项专门技能,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工作。可以联系相应的技术学校在社区内

开展就业培训活动或者成立夜校,对农民进行再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能挤身到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

上一篇:电子专业实习总结下一篇:大学生新学期在校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