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

2024-09-16

倍的认识(共11篇)

1.倍的认识 篇一

《倍的认识》评课 咸水沽第三小学

郭冠宇

第一次听吴老师的课,用六个字总结,那就是沉稳、扎实、高效。下面我就对这节课亮点与不足,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到之处,还请见谅!

亮点:

1、习惯养成有成效。

也许是出于一个班主任的敏感,从孩子们一进到阶梯教室,我就开始观察他们,虽然刚刚深入三年级,但孩子们安静、有序。坐到座位上后,整理好自己的学具。然后开始进行成语接龙,经了解,这是双港小学的特色,让我耳目一新,孩子们在积累成语的同时,也为语文学习添砖加瓦。

在学生单独完成小卷的时候,老师不忘提醒一句写字姿势,全班的姿势很标准,我想这应该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靠一时的装是装不来的。孩子们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充满自信,可见,吴老师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是很用心的。

2、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上课伊始,老师针对粉花和黄花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数量关系吗?学生的回答有:粉花比黄花少2朵;黄花比粉花多两朵;粉花和黄花一共有6朵;黄花的朵数是粉花的2倍。学生能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能用完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路,可见老师在平时一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也是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

3、在设计上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于谁是谁的几倍,不是一个难理解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实际运动的时候就会找不准一倍数和几倍数,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采取“引导”的方式,指名回答,帮忙指正,学生一个比一个说的好,再通过同桌互练,直到大家都能掌握。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时,老师再带领学生总结方法,吸取精髓。

4、练习层层递进有层次。

这堂课中的练习很多,充分体现出了精讲多练,并且从基础到提高,顾忌到了每个层次的学生。不足:

老师的教态得体大方,但是我感觉这堂课缺乏激情,虽然我们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像语文那样富有感情,不像英语那样富有激情,但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增加一些爬山式或闯关式再或者竞赛式的方式到练习环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的方式再多样一些,那么这堂课就更加完美了。

2.倍的认识 篇二

片段一:游戏情境中链接引新, 使学生学得主动而深刻

(课前谈话介绍拍手有延长寿命、变得聪明、给人快乐等好处)

师:这节课就从拍手数数开始, 行不行?听, 我拍了几下?

生:3下。

师:如果把老师拍的3下画出来, 你想到画什么?

生1:画叉。

生2:画小圆圈。

……

师:不管画什么都可以, 但是哪种简便就画哪种。你觉得画什么比较简便?

生1:画圆圈。

生2:画一竖非常简便。

师:竖线、圆圈都很简便。老师现在就来画3个圆圈。

师:请你们再拍手6下。 (生一起拍手)

师:如果让你们上来画, 要画几个圆圈?

生:6个。

(师在黑板上画完后让学生一齐数出6个)

师:比较这两个数, 你觉得6和3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6是3的2倍。

师:真了不起, 还可以怎么说?

生2:6比3多3个。

师: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生齐:3比6少3个。

师:这是说6和3相差3个。除了发现6和3的相差关系, 我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个3就是6。

师:反过来说6里面有———

生:6里面有2个3。

师:他说, 6里面不多不少, 正好有———

生齐:2个3。

师:伸出手, 跟老师一起将2个3圈出来。

师:谁能拍拍手, 让人一听就知道是2个3。 (指名生拍)

师:拍3下快一点, 中间停顿长些, 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拍一下。 (师生齐拍2个3)

师:6里面正好有2个3, 我们就说6和3之间正好有2倍的关系。 (板书: () 是 () 的2倍)

师:想一想, 6和3之间, 谁是谁的2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生:6是3的2倍。 (让生齐读这句话)

师:为什么说“6是3的2倍”?

生:因为6里面正好有2个3。

师:对, 因为6里面正好有2个3, 所以6是3的2倍。“倍”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它是专门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的。想不想跟“倍”交朋友?谁来跟“倍”打个招呼?

生1:嗨, 你好, “倍”!

生2:欢迎你, “倍”, 我们来交个朋友吧!

师:想不想跟它交朋友?

生齐:想!

师:能不能跟“倍”交上朋友, 就要看我们对“倍”的认识是不是深刻。想想看, 还有哪两个数之间有2倍的关系?

生1:2是1的2倍。

生2:10是5的2倍。

……

师: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好, 我们继续玩拍手游戏。

评析:课一开始, 教师巧妙地将学生喜欢的拍手游戏引入课堂, 并以“玩拍手游戏”这一情境串来组织教学, 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身心, 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 又通过多个相关联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建模, 很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考性。如, 通过如何将拍手的3下画下来,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求简思维;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出6与3的关系, 巧妙地激活两数的相差关系, 同时引出倍数关系并建立2倍的概念———6里面有2个3, 6就是3的2倍。之后, 又让学生在类推中说出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有2倍的关系。此时, 教师已巧妙地将具体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抽象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有关“2倍”概念的外延。在上述学习过程中, 学生心动、情动、身动、思动, 学得生动而深刻, 使学生真正享受了“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

片段二:有序操作中抽象建模, 使学生学得生动而深厚

师:刚才我们通过拍手游戏初步认识了“倍”。为了能真正成为“倍”的好朋友, 我们还要对它作进一步的认识。下面通过画一画、圈一圈来加深对“倍”的认识, 好不好?

生:好!

师:拿出作业纸, 我们来画小棒并圈一圈。听好要求:第一行画2根小棒, 第二行画6根小棒。第二行小棒怎么圈, 就能让人一眼看出6是2的 () 倍?

生:2个2个地圈, 有3个2, 6是2的3倍。

师:画对的举手, 真好!下面来一个小棒多一点的, 难一点的。听好要求:第一行画3根小棒, 第二行画15根小棒。动脑筋想一想, 第二行的小棒怎么圈, 就能一眼看出15是3的 () 倍?

生:3个3个地圈, 有5个3, 15是3的5倍。

师:真能干!接下来的小棒更多:第一行画8根小棒, 第二行画40根小棒。老师有一个要求:如果你不画就知道了40是8的几倍的, 就不画了。

生:40是8的5倍。

师:怎么想的?

生:40÷8=5。

师:为什么想到了用除法计算呢?

生:因为求40里面有几个8, 所以用除法。

师:对了, 求40里面有几个8可以用除法算。因为“倍”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 所以“倍”不是单位名称, 算式40÷8=5后面不要写单位。

师:如果小棒的根数更多, 能不能算出来?

生:能!

师:第一行8根小棒, 第二行72根小棒。72是8的几倍?

生:72÷8=9, 72是8的9倍。

师:回到一开始我们所画的3个圆圈和6个圆圈, 要求6是3的几倍, 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生:6÷3=2。

师:6÷3=2表示———

生齐:6是3的2倍。

评析:在建立有关“倍”的概念与算法过程中, 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由直观到抽象的有序操作活动, 使学生真正经历并体验了有关“倍”的建模过程———先通过拍、画、看、说, 让学生初步建立2倍、3倍的概念;接着通过圈小棒、说写倍数关系, 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最后通过将小棒的根数变大, 让学生在自主求简中自然而然地探索出求谁是谁几倍的算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就是要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用除法算。

在以上建模过程中, 教师有序引领学生经历拍手掌、圈小棒、说思路、抽象出除法模型等数学学具操作、符号操作和言语表述的活动过程, 将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表征出来, 使隐性的思维活动显性化, 让学生在主动而有序的操作过程中经历多次的抽象与推理, 最终实现有效的建模, 从而扎实有效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渗透抽象、推理、建模的数学基本思想和拍、画、圈、算等逐步抽象化的数学方法, 很好地体现了新一轮课标中有关落实“四基”的教学理念, 使有活动和有思想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载体”, 让学生能带走一辈子并终身受用。

片段三:变式练习中运用拓展, 使学生学得灵动而深远

师:图1表示谁的人数是谁的5倍?

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倍。

师:看, 现在呢? (指图2) 谁来完整地说一说?

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

师:再看 (指图3) , 谁来说一说?

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

师:再来看 (指图4) , 谁是谁的几倍?

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倍。

师: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一样了,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倍”还可以怎么说?

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倍。

师追问:女生人数一直没变, 为什么男女生人数的倍数关系却变了呢?

生:因为男生人数在变化, 所以他们的倍数关系就变化了。

……

师:○的个数是△的3倍。你能画图表示这样的关系吗?想一想, 有没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看谁的方法最巧妙?说说你怎么画的?

生1:圆画9个, 三角形画3个。

师:同意吗?掌声送给她。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2:圆画3个, 三角形画1个。

师: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3:圆形画6个……

师:停, 大家猜猜看, 他的三角形画了几个?

生齐:2个。

师:假如三角形画4个, 圆形画多少个?

生:12个。

师:假如圆形画15个, 三角形画多少个?

生:5个。

师:观察图5这两排数, 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第一排数从小到大在变, 第二排数也在变。

师:第一排的数每次多多少?

生齐:1。

师:第二排的数每次多多少?

生齐:3。

师:能发现什么是不变的吗?

生:圆形个数总是三角形的3倍。

师:真好!那表示圆与三角形个数3倍关系的画法有多少种?

生:无数种。

师:如图6, 老师用条形图来这样表示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能简洁点吗?不画长方形了, 可以画什么?

生:画线段。

师:对, 如图7, 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

师:请看:苹果个数是梨的几倍?先一起来数一数苹果的个数。

生:1、2、3、4、5、6、7、8, 8个。

师:梨被藏在蓝色长方形的后面, 猜猜看, 梨有几个?苹果个数是梨的几倍?

生:梨有4个, 苹果个数是梨的2倍。

师:好!再猜, 梨还可以是几个? (猜到有8个, 2个, 1个)

……

生:还可以是3个。

师:如果梨有3个, 苹果个数是梨的几倍呢?

生:苹果个数是梨的2倍多2个。

师:看一下, 去掉2个, 苹果个数正好是梨的2倍, 所以说———

生齐:苹果个数是梨的2倍多2个。

师:那添上一个, 苹果个数正好是梨的3倍, 但添上的这一个实际上是没有的, 所以说苹果个数是梨的———

生齐:3倍少1个。

……

3.“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1.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操作,把“倍”的概念与已有的认识“份”联系起来,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1.唱一唱

让学生根据课件中播放的音乐,边拍手边唱歌曲《两只老虎》。

2.拍一拍

(1)师用掌声拍出2个2,让学生说说拍出了几个几。

(2)师用掌声拍出2个3,在学生说出拍了几个几后,也让学生用掌声拍出2个3。

(3)指名学生用掌声拍出3个3。

(4)全班学生一齐拍出2个4。

二、情境引入

师(课件出示“小萝卜”“小青椒”和“小蘑菇”三个小卡通人物):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这三个小卡通人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并且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三、探索新知

第一层次:挑战“小萝卜”的问题。

1.揭示“倍”

①课件出示第一幅图:2朵蓝花和6朵黄花。

②提问:你们能说说蓝花和黄花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③揭题:在蓝花和黄花之间,除了我们刚才说的“多”和“少”的关系之外,还有“倍”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倍”。

2.认识“倍”

(1)圈一圈。

①演示“小萝卜”圈蓝花的过程,并指出:“小萝卜”把这2朵蓝花圈在一起,看作1份。

②提问:想知道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应该怎样圈呢?

③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圈黄花,并填空“黄花有( )个2朵”。

④指名学生汇报圈的过程,并提问:黄花有几份呢?

⑤指出:像这样,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

(2)试一试。

①课件出示第二幅图:2朵蓝花和8朵红花。

②谈话:“小萝卜”还带来了一些红花,那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请小朋友们在作业纸上试一试、填一填。

③先展示学生的作业,然后集体交流。

④指名学生说出红花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说明理由。

(3)比一比。

①课件同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

②看了刚才的两幅图,“小萝卜”要问了:同样是2朵蓝花,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而红花的朵数却是它的4倍呢?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指名学生说一说)

(4)练一练。

①课件出示第三幅图:3朵紫花和6朵黄花。

②谈话:“小萝卜”这还有一幅图呢,其中黄花的朵数又是紫花的几倍呢?请小朋友们在作业纸上试一试、填一填。

③展示学生的作业,并提问:这时黄花为什么要3朵3朵的圈呢?(指名学生说说理由,并说出黄花与紫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5)比一比。

①课件同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

②看到这,“小萝卜”要问了:同样是6朵黄花,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却是紫花的2倍呢?

③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④指名学生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6)判一判。

①谈话:看我们小朋友做了几题,“小萝卜”觉得太简单了,它也做了一题,我们来看看“小萝卜”是怎样做的。

②课件出示“小萝卜”做的题,并提问:“小萝卜”做对了吗?(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课件上演示正确的圈法)

③追问:还有其他办法帮“小萝卜”改一改吗?

④指名学生说说,并用课件演示。

第二层次:挑战“小青椒”的问题。

3.计算“倍”

(1)摆一摆。

①谈话:帮“小萝卜”找到了花朵间的倍数关系,“小青椒”想邀请我们来摆一摆花片,你们愿意吗?

②明确摆花片的要求:第一行摆4个蓝花片,第二行摆12个红花片。

③提问:怎样分红花片,使我们能一眼看出它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并指名学生板演)

④检查板演情况后集体交流:红花片为什么要这样分?

⑤提问:像这样,把12朵红花4朵4朵的平均分,我们还可以怎样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除法算式:12÷4=3)

⑥让学生说出算式中12、4、3分别表示的意思。

⑦小结:原来我们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找出花朵间的倍数关系。这里要注意的是,“倍”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不是单位名称,所以算式的后面不要写“倍”。

(2)练一练。

①明确要求:把蓝花片拿出一个放到学具盒里,这时红花的朵数又是蓝花的几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指名学生汇报,对分的方法和算的方法都给予肯定)

③追问:如果有36朵红花,甚至是更多的红花,你觉得是分的方法快,还是算的方法更快呢?

四、巩固深化

第三层次:挑战“小蘑菇”的问题

1.说一说

①课件出示两根不同颜色的彩带。

②让学生说说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连一连

①课件出示两道算式,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填一填。

②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endprint

3.算一算

①课件出示两条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估一估第一条线段是第二条线段的几倍。

②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线段长度之间的倍数关系。

③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计算,然后指名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4.猜一猜

①课件出示只有6个三角形,提问:猜一猜,三角形的个数是圆的几倍?

②引导学生说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圆的个数。

③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圆可能有几个,然后交流汇报,说出相应的算式。

五、走进生活

第四层次:挑战老师的问题

①出示老师和一位小朋友的照片,并介绍两人的年龄(32岁和8岁),提出问题:老师的年龄是小朋友的几倍?(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②再出示一张4岁小孩的照片,并提问:你能根据这三张照片,提出哪些有关“倍”的数学问题呢?(指名学生汇报)

六、总结延伸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小朋友的表现,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和“倍”交上了朋友,希望你们带着今天学习的知识走进生活,探索更多有关“倍”的奥秘。

……

反思:

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倍”的知识,对于“倍”的概念的建立与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这节课时,我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所以,教学中我创设挑战三个卡通人物带来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并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这三个卡通人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富有一定的趣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走进生活”的环节中,我还创设根据照片提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倍”的概念,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注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对“几个几”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课前游戏中我设计了一个拍手的活动,既起到了课前激趣的作用,又为学习倍的意义作孕伏。另外,在建立“倍”的概念时,我从学生的旧知——“份”入手,通过在图上圈一圈的办法,先圈出“一份数”,再圈出另一物体中包含了几个这样的“一份数”,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建立“几倍”的概念,使学生自然地从旧知“份”迁移到新知“倍”上了。

3.注重形象思维的内化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第二个层次,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这两个层次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所以在设计这两个层次的教学时,我注重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操作活动,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设计第一个层次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花朵图上圈一圈,充分感知“倍”的概念,使他们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然后通过变式、比较和辨析,帮助学生在思辨、矛盾困惑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巩固头脑中关于“倍”的表象,使直观形象的花朵图内化为对“倍”的数学思维。

在第二个层次中,学生能容易从图中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还是难以理解。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摆花片的活动,并提出相应的操作要求“怎样分红花片,能一眼看出它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这样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把红花按4朵一份来平均分的过程,使操作过程与理解算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结合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了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的原因。

4.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教学若是坚持“数学知识的教学”,则远远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渗透。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这节课中,不管是在对“倍”的感知和理解上,还是在用除法计算的算理上,我都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因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这句话形象简练地指出了形和数的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而,这样设计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4.倍的认识 篇四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教学过程: 课前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 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请你们拍2个3下。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两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

师:课下同学们两人一组,可以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上课。

一、复习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1)☆☆☆ ☆☆☆(2)○○ ○○ ○○ ○○

2、口答(1)三角有3个,方块有()个3个。(2)56里面有()个8.28里面有()个7.二、情景引入“倍”

导入:冬天来了,当天气暖和的时候小动物们就要出来晒晒太阳,瞧!这一家子,玩的多开心啊!(出示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4头大象,2头小象。

问:请你比较一下大象和小象的数量,发现什么了?(大象的头数比小象多2头。小象的头数比大象少2头。)问:怎样摆就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大象的头数比小象多2头呢? 学生到前面摆

问:摆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一一对应)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大象的头数多,小象的头数少,当两个数量在比较的时侯,除了刚才我们说到的相差多少之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预设一:

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表扬:真好!你都会用倍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了” 预设二:

学生没有说到:“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教师直接说出大象与小象的数量之间还存在这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三、初步认识“倍”

(1)大象和小象比,小象有2头(同时板书:2头)大象有几个2头呢? 怎么摆就能明显的看出大象有2个2头?

反馈:谁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什么中间要空开?大家一起数数是2个2吗?学生数,师板书:2个2头)(2)大象和小象比,我们就以小象为标准,把2头小象看成1份(圈小象),几头小象是1份?(2人说)

大象有2个2头(手点数),也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呢? 跟老师一起做一遍,学生书空

大象和小象比,我们就以小象为标准,把2头小象看成1份(圈小象)大象有2个2头(圈大象),也就是有这样的2份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

(3)像这样,大象和小象比,小象有(2)头,大象有(2)个(2)头,(配合手势)我们就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板书: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生齐读

小结: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4头大象和2头小象这两个量之间,还存在着倍数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倍的认识”

四、进一步理解“倍”

师:地里的胡萝卜熟了,小兔子和妈妈在地里收萝卜呢!小兔拔了2个萝卜,兔妈妈拔了6个萝卜。摆图片

1、出示图片:小兔拔了2个萝卜,(摆)

2、兔妈妈拔了6个萝卜,怎么摆?是几个2?(3个2)

3、他们比一比,谁能告诉大家,兔妈妈拔的个数是小兔拔的几倍?(板书:兔妈妈拔的个数是小兔拔的3倍)你怎么知道兔妈妈拔的个数是小兔拔的3倍。

4、生反馈,师圈图(2个萝卜看成1份,兔妈妈拔得萝卜是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我们就说兔妈妈拔的个数是小兔拔的3倍.5、谁还想说? 大部分学生不会说

师:没关系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来代替萝卜摆一摆说一说,如果不会可以找同桌同学帮帮忙或者举手问老师。看来,你们对倍有所了解了。

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清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五、拍手游戏

六、巩固练习

动手摆花片,摆一摆,圈一圈,黄片的个数是红片的几倍?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练一练第2题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

练一练第4题,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

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刚学的“倍”的知识提出问题。

七、游戏,猜年龄。

师:同学们今年你们几岁了?(7岁、8岁)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大了?(学生猜测)光是这样猜能准确的猜出老师的年龄吗?(不能)是不是缺少条件?那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条件,“苗苗今年7岁了,”这样可以吗?还要知道一个什么条件?(老师的年龄可能是苗苗的几倍?)(4倍、5倍)有没有可能是2倍,8倍?

八、小结 在补充条件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上以前学过的知识,如苗苗比老师小几岁,或老师比苗苗大几岁。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比较两个数可以比多、比少,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倍”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倍数关系,请你认真去找一找。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和坡度性。

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始。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对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自我出发,看看这节课应怎样设计,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信息窗的设计进行教学,但我总有个疑问,“倍”的概念应怎样提出呢?学生怎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于是我又大量的翻看网上的优秀教案和优秀视频,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逐渐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后静下心来,重新整理了自己授课的思路,因此,我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上课开始,就采用拍手游戏展开,新知识导入时让学生观察比较大象和小象的数量,发现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其目的是联系以前的旧知,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发新知,其实在相差关系基础上,两个量之间还存在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存在倍数关系有个前提,那就是两个量之间需要存在一个包含关系,即大数里有几个小数。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形象动画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从学生喜爱小动物入手,最后用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进行趣味练习,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四、充实课堂,让学生收获满满。

知识点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接下来就是练习题的选择,怎样才可以让每一个环节更加的充实呢?练习既是检验又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因此我在倍的认识中选择了几个典型的习题。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通过操作,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在知识点学习之后,设计了我会填,我会拍,我会摆环节,既有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巩固练习,又提及到了下节课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此环节目的是为下节课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5.倍的认识教案 篇五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问题,感受“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义与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建立求倍数的计算思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叶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展示多媒体图片:学校里两个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男生队有3名队员,女生队有6名队员,请孩子们猜一猜是哪个队将取得胜利,并说出理由。

引导孩子说出:女生会赢,因为6个女生比3个男生多3个人,或者是男生比女生少3个人,或者男、女生的人数不一样,这场比赛不公平等说法。

教师:要想知道结果,咱们先把他们的人数用小棒摆一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

教师示范摆,先摆第一行的3根,再摆第二行,摆第二行时要3根3根地摆,一共摆6根小棒,学生再摆。

同桌检查,你是老师这样摆的吗?

教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我们把第一排的3根小棒看成一份,那么第二排的小棒里有几个这样的3根呢?把你们的小棒移动一下让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第二排里有2个3根吗?请一个孩子上讲台移一移。

教师:把每3根小棒放在一起,我们这样摆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第二排的小棒有2个3根。那么第一排有3根小棒,第二排有6根小棒。6里面有几个3呢?6里面有2个3。(板书)。

6里面有2个3,我们也可以说6是3的2倍(板书)。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学生边说老师边指黑板)。再请两个同学起来说一说。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

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

(5)拍手游戏

教师:孩子们学得真好,我们还继续学习,你们有信心吗?让我们用掌声来激励自己。

先由老师拍,第一次拍两下,第二次拍4下,问孩子:第二次拍了几个两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再由师生对拍,老师拍1下,要求孩子们拍的是老师的4倍,老师拍2下,要求孩子拍的是老师的5倍。

2、教学例3。

(1)教师摆。

第一行摆:2片枫叶

第二行摆:6片黄叶 问: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孩子挪动第二排的树叶,2片为一份,可以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

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6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3倍。

6÷2=3

(2)教师摆第三排叶子。

问:绿叶的片数是黄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挪动第三排的树叶,6片为1份,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12片叶子每6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银杏叶的片数是黄叶的2倍。

12÷6=2

3、教学例4。

小朋友去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小组的小朋友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植了7棵树。”

第二小组的小朋友说:“哈哈,我们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哟!”

那么第二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7×3=21(棵) 则第二小组植了21棵树。

4、新课小结: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比一比,看谁答得好。

看多媒体图片并填空,同时说出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

三、巩固练习

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请孩子们猜一猜老师多少岁了。

四、总结课堂

教师:现在我们再去看看那场拔河比赛,观看多媒体录像,女生赢了男生。为什么呢?

引导孩子们说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认识了“倍”这个新朋友,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和“倍”有关的。

只要你认真观察,还会发现数学王国的许多乐趣。

6.倍的认识免费课件 篇六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 )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 )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个卡通形象,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动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活动,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3个女同学,男同学的人数有2个3,那么我们就说男同学的人数是女同学的2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一行参照的数量都“2”,并且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时,也是学生借助直观演示,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7.拖链:4倍的使用寿命 篇七

无需附件

增大的滑行表面和可打开的链节被浇铸在一起。这使得横杆即使在最为苛刻的环境中也不易产生松动和脱落, 拖链仍可从两侧快速打开, 以便在需要时可快速、方便地对拖链进行检查和更换。“极限滑行块”在安装时无需任何附加的安装材料和工具。在使用寿命结束后, 可非常容易地对横杆进行更换, 拖链的“第二个使用寿命”便又开始了。

8.倍的认识 篇八

一、教学内容分析

“倍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内容。本课共有三个例题,例题1是让让学生用笔圈一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让学生做教室清洁的案例为情境,通过给的条件,用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是用除法计算的思维模式。例题3通过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是用乘法计算的思维模式。这些例题都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本课让三年级的学生在倍数的计算中运用已学的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通过计算掌握,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方法。三年级阶段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要接受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在本节课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三年级学生现有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兴趣、能力等,设计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探索。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注意设计不同层次和难度的“任务”。教师要进行教学引导与启发,正确引导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让三年级学生运用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去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用圈图和画图的方式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

(2)巩固三年级学生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计算能力。

2.数学思考目标

(1)利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通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完成“倍数的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三年级学生利用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能力,提高三年级学生接受计算知识与思维的变化。

3.解决问题目标

把“倍的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倍的问题。

4.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应用。

(2)鼓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挥创新的思维模式,构建一个自己对倍数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在主要的计算过程中,认清倍的概念,能求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教学难点

在具体和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能够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1.多媒体教学设备;2.课件展示;3.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数学学习。

七、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3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倍的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三年级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点击课件出现题目——《倍的认识》。

2.认定目标(5分钟)

展示教学目标(课件):(1)理解倍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转换成数学问题来计算;(3)让学生理解倍的认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三年级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这样学习才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3.学习新知识(8分钟)

实际运算演示1:(1)打开图片:1)用六个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来进行示范;2)让学生来说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有多少个。

(2)提问问题:1)问学生正方形六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是长方形的多少倍? 2)请小老师起来回答,并且和同学解释怎么计算得?

实际运算演示2:请学生上来做示范:(1)请十二个学生上来,男生四个,女生八个;(2)让下面的学生来说女生是男生的多少倍?(3)请多个学生回答。

实际运算演示3:(1)用生活实际的例子说明:1)打开多媒体,展示十个乒乓球和两个篮球的图片;2)问学生乒乓球是篮球的多少倍;3)请小老师回答问题,并且说明下一次在体育课上如何应用倍的认识区分其它球的倍数。

4.巩固新知识(7分钟)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任务来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过程,强调注意事项(课件):(1)画十个笑脸和两个星星,计算笑脸是星星的多少倍,并且写出正确答案;(2)学生实践计算对倍的计算的任务,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5.教学反馈(3分钟)

通过观察,能展示部分计算好的学生的过程进行展示和点评。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

6.课堂小结(4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的内容,回答问题,讨论心得。并让学生总结出自己在对“倍的认识”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印象。教师强调重点,难点,起到强化作用。

7.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回家用家里已有的水果对倍的认识再进行巩固加深,应用到实际生活。

八、教学反思

9.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九

从此教学设计来看,本人有下面的几点可取的反思:

一、充分运用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一开始就充分运用微课引入课题,这种方法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并茂,以逼真的画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看到屏幕上出现了可爱的苹果和橘子、草莓三种水果,学生一下都被吸引住了。这时老师的提问,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这样老师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新课——倍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培养学生思维

1、首先,学生动手画一画心目中的3倍。由学生自己说,这样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小结。

2、其次,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中,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倍”的概念。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两行,时期存在倍数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操作中运用多种感官,摆出两行不同的个数。

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我认为现在三年级数学教学更应该是“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用此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0.《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十

1、对“倍”概念的理解扎实

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同样重要。在组内老师的帮助下,我更注重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和表述。这节课知识点不难,难在表达上,于是我从例题开始,给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表达方式:“草莓是1个2,苹果有3个2,所以苹果是草莓的3倍”,让学生在多次复述中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同时会表达“倍数关系”。再通过2个草莓和10个桔子比,追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多次表述中强化了这一点,并抽象出10里面有5个2,10是2的5倍。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表述非常清晰明了,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2、练习题设计层次性强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过关练习。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练习题设计由易到难、由扶到放,体现出了练习的坡度。学生在过关练习中,兴趣高涨,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真的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虽然在课前我对讲授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成进行了预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以下几点完成得不好:

1、没有备好学生

我在课前没有做好学生的知识前测,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不符,其实学生对“倍”的认识远没有我想得那么陌生,我还是把学生看成是一张“白纸”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不能紧紧跟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依存着我的教学设计去生成。

2、语言不够严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只有教师准确、精炼的言语示范,学生才能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本节课中,个别环节我的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清晰。

11.他拥有三倍的人生 篇十一

商人休斯

霍华德·休斯出生在休斯敦的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父亲本是一个失败的石油商,却因为意外买下一个钻井机械专利而发了家。作为家中独子的休斯颇受宠爱,可他和别家的“富二代”不同。当别的“富二代”小时候在学校里享受成为焦点的骄傲时,幼时有些孤僻自闭的休斯却把自己关在家中的车库里,拆卸组装一切他发现的机械。对于机械,他有着惊人的天赋,13岁的时候便自己组装了一辆摩托车,14岁就已经驾机飞上了蓝天。

不过厄运却接连光顾原本过着单纯生活的休斯。16岁时,他的母亲因为手术失败而去世;在他刚刚年满18岁的时候,父亲也因心脏停搏突然辞世。当时老休斯的所有亲友都认为,刚刚成年的霍华德·休斯应该把财产托管起来,等上完大学再自由支配。可是在亲友眼中像个机械呆子的休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本来沉默内向的他像突然变了一个人,在法庭上对法官滔滔不绝地表明自己有能力掌管所有的遗产,并且提出向银行贷款买回属于亲戚的1/4遗产。

在亲友们的愕然中,18岁的休斯像一个历练多年的精明商人,用贷款取得了父亲公司的全部控制权和75万美元的遗产。他对媒体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高尔夫球员、世界上最好的飞行员和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制作人。这让有的报纸撰文慨叹,老休斯的家底会很快败光在这个毛头小子手里。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从车库的齿轮和机油中走出来的少年,不仅实现了当初2/3的梦想,还成为一个让全美国震惊的商人。

年轻的霍华德·休斯接手父亲的公司后,转变了经营方向,开始投资电影——向好莱坞投资是休斯的一个梦。这给他带来了声望和争议,却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金钱。

真正展现他眼光的,是他的另一个梦——飞行。

1939年,霍华德·休斯买下了当时快要破产的环球航空公司。“二战”之后,他最早提供了横越大西洋的民用航线。这颇有战略眼光的一步,开创了环球航空在民用航空市场长达数十年的独霸局面,也让他将父亲留下的遗产翻了上千倍,成为10亿级的富豪。

1965年,休斯飞机公司开发出约38千克重的商业通信卫星,以其6000条电话线路和12种彩色电视的传输功能,开拓了欧美大陆间的电视、电话网络。

霍华德·休斯最具历史意义的商业成就是在1966年为美国制造了一艘无人太空船,这艘太空船首次登上了月球,为其后的载人登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霍华德·休斯的休斯飞机公司在人类航空航天史上多次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今世界最大的销金窟——拉斯维加斯的崛起,也和霍华德·休斯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年的拉斯维加斯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黑帮加妓女的罪恶之地。1966年霍华德·休斯买下拉斯维加斯的一家饭店后,有洁癖的他决心改变拉斯维加斯的经营环境。他用两年的时间,从美国黑手党手中买下了拉斯维加斯最主要的几家赌场和酒店,进行企业化改造,一举将拉斯维加斯变为“一个穿着正装的男人和一个戴着珠宝穿着皮草的美丽女人正从一辆豪华车里出来的样子”。霍华德·休斯的改造,奠定了拉斯维加斯成为世界最大的正规赌场的基础。

以世俗的标准来看,作为商人的霍华德·休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没有躺在父亲留下的遗产中混日子,而是充满冒险精神地介入航空航天和电子通信领域,在获得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为这个世界的改变做出了贡献。但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人:他太冲动,无视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原则,为了兴趣不计成本……对他来说,一个成功商人的人生远远不能满足他,而商业也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

电影人休斯

1930年的洛杉矶,《地狱天使》拍摄现场。

一群驾驶员沉默地围着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只有轰炸机直接撞在地面上,那种爆炸燃烧的场面才能震撼人心。怎么样,谁来?”开玩笑,从距地面30米的空中俯冲下来直接撞地,稍微跳慢一点儿小命就没了。所以任凭中间的人口沫横飞,四周的驾驶员没有一个人接茬。副导演实在看不下去了,鼓足勇气提醒正在演讲兴头上的投资人、制片人兼导演:“休斯先生,这太危险了,我想没人愿意做。不如,换个镜头拍?”“没人来?那我飞给你们看!”霍华德·休斯不顾众人的劝阻上了飞机,大声命令摄影师做好准备便飞上了蓝天。很快,飞机就从高空俯冲下来直直地撞到了地面。但是,霍华德·休斯没能在撞地前从飞机里跳出来。飞机在地上翻滚一圈,在它马上要燃烧时,人们看到霍华德·休斯艰难地从驾驶舱里爬出来跑向人群,背后不远处的飞机爆炸后冲出了漫天的火光……这就是身为电影人的霍华德·休斯,一个疯狂的制片人和导演。

《地狱天使》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空军一次越洋轰炸德国空军基地的故事为题材。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完全是因为霍华德·休斯的疯狂与执著。他动用了80多架各类战斗机、135名有“一战”参战经验的飞行员,雇佣了好莱坞接近一半的摄影师,拍了90多万米的胶卷最终只用到1/3,有3名飞行员在拍摄时丧命……更疯狂的是,他花了当时创纪录的380万美元投资的这部无声电影在即将完成时,遇到了有声电影的冲击,他居然决定重拍其中的大部分镜头,并且撤换了女主角……电影最终上映,几乎场场爆满,总票房达到了800万美元。《地狱天使》在情节和艺术上乏善可陈,但是霍华德·休斯斥巨资打造的几可乱真的空战场面,却成为日后所有空战片的榜样。

电影人霍华德·休斯除了拍出不少经典电影之外,还成为第一个和《海斯法典》对抗的人。

1930年,美国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发布的《海斯法典》是相当严格的电影审查法规,它禁止电影中有接吻、暴力等“有悖道德”的镜头。从颁布的那天起,《海斯法典》就成为套在美国电影人手脚上的沉重镣铐。有人戏称:“只要按照《海斯法典》里禁止的东西拍一部电影,肯定会卖座。”向来不愿受到束缚的霍华德·休斯,更是异常厌恶《海斯法典》。在影片《歹徒》中,霍华德·休斯直接挑战审查机构,因为有情爱场面,电影被禁止播放两年。霍华德·休斯利用他旗下的125家影院强行上映,结果引发了社会轰动,影片被收回。几年后他再次强行放映,导致某个影院的老板因为“挑战社会的高尚情操”而被捕。正是因为他对《海斯法典》的对抗,引发了电影人反对这种审查制度的浪潮。随着时代的进步,《海斯法典》于1966年被废除。

nlc202309030526

电影对于霍华德·休斯来说,就像天才电影人奥逊·威尔斯所说的那样:“拍摄电影是一个男孩所能制造的最大的电力火车或是飞机等诸如此类的东西。”霍华德·休斯有着孩子一样强烈的好奇心,探寻一切未知而有魅力的领域,并且偏执地要做好一切他感兴趣的东西。

电影如此,他的另一个梦想——飞行也是如此。

飞行家休斯

1935年的冬天,洛杉矶。

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附近一座飞机场的角落里,有一个奇怪的飞机库,这里每天都有警卫巡逻,阻挡一切好奇的窥视。这天,这座神秘的飞机库打开了,戴着护目镜的霍华德·休斯驾驶着一架机身短小、外形漂亮的飞机在寒风中飞上天空。这架H-1飞机是他特别为打破飞行时速纪录而设计制造的,可是因为机身太短,没有人敢驾驶它试飞。于是,他决定亲自驾机冲击世界纪录。第一圈试飞就已经非常接近当时的世界纪录,可是裁判技师通过无线电告诉他,这次违反了航空协会的规则,没有做水平飞行。于是他又做了一次,这次直接打破了世界纪录,时速达566公里。兴奋的霍华德·休斯打算继续破纪录。第三次,没有成功。第四次,567公里,又一个世界纪录。霍华德·休斯仍不愿停下,又飞了第五次、第六次……突然间,引擎停止了工作,他这才发现油箱没有油了,他想操作失去了动力的H-1飞机滑翔着陆,但是飞机失控了,直线向地面坠落。在飞机即将坠毁的瞬间,他奇迹般地控制住了飞机,在一片甜菜地里安全着陆。得意的他微笑着对紧张万分的航空协会会员们说:“我创下了世界纪录,难道不是吗?”

此后的霍华德·休斯一发不可收拾。他先是驾驶改进的H-1打破了横跨美国的飞行纪录,然后又打破了横跨美洲大陆的飞行纪录和环球飞行的世界纪录,成为当时第一个打破各种飞行世界纪录的美国人。浪漫的是,在打破了横跨美洲大陆的飞行纪录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给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发电报:“已经降落,很安全,在纽瓦克。爱你,霍华德。”从而赢得了美人的芳心。

正是霍华德·休斯这种天生的冒险精神和浪漫的情怀,才真正让美国人把他看做一个传奇人物,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富豪或者电影大亨。就连美国国会也为了表彰他环球飞行的功绩,专门颁发了一枚国会奖章给他。可惜向来鄙视政治家的他一直没有领这枚奖章,最后还是美国总统杜鲁门让人把奖章寄给这个桀骜不驯的飞行英雄。

不过霍华德·休斯很敬佩罗斯福,当休斯打破横跨美国的飞行纪录后,他接受了时任总统罗斯福的接见。受罗斯福的鼓励,他开始考虑为美国空军研制战斗机。当他将H-1改造成为战斗机并打算向美国空军出售时,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却让美国空军最终没有选择性能更好的H-1。此后多次和军方的合作,都因为他过于桀骜的个性和某些军方高层对他的偏见而未能实现。不过他研究飞机不是为了得到军方的巨额订单,而是为了不断挑战蓝天的梦想。其后他主持研制的XF-11型侦察机成为后来U-2型侦察机的原型。而在那次试飞中,他险些丧命。当他被人从坠毁的飞机里救出来时,人们以为他肯定活不了了,他的心脏移位,肺部大出血,折断了8根肋骨,头盖骨和锁骨骨折,全身严重烧伤。然而,他不但活了下来,而且仅半年之后,报纸上又刊登出他头缠绷带坐在飞机舱里的照片。

这就是充满探寻未知的激情和能够创造奇迹的飞行家霍华德·休斯,一个永远向蓝天挑战的骑士,就连辞世都宿命般地死在了他钟爱一生的飞机上。他不断拓宽自己的生命,经历了多种多样的人生。如果说霍华德·休斯还有什么遗憾,也许就是没能全部实现18岁时那个公开宣布的愿望,他没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高尔夫球手。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立项例子下一篇:【精华】放烟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