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2024-08-06

我与目标教学心得体会(共12篇)

1.我与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三伏潭二中“我与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

三伏潭二中彭明霞

本学期来,全省乃至全国大中小学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紧张而有序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也热情激扬的参与到了活动之中。经历了精心设计导学案、比赛课、评比课等教学过程,使我深深感触到这次比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教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感受了甘露润心田的美好滋味。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一堂堂精彩的比赛课充分展现出了每一位教师的自我风采。青年教师展示了自己的激情与活力,更展现出了我们较快的更新教学理念,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参与寻找教学资源,观老教师的讲课,观学生的听课,从老教师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次比武过程中,我也看到了青年老师的课堂越来越有序,青年教师的教态、教法也日趋成熟了。老教师们也从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深深感触到时代在进步,观点在更新,再也不能用以往老套的方案教学了。他们凭着精湛的综合素养和过硬的基本功,再配合刚刚接受学习的多媒体教学,使得他们激情不减当年,更好的发挥出了模范的作用。

通过“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给了我感官上全新的冲击,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涤和更新。今后,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努力把握学习提高的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并将所学的新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如我所参赛的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的导学教案就是按照第一步先明确目标、理清重难点;第二步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第三步合作探究对学群学、展示交流;第四步疑难点拨、精讲细导;第五步当堂检测、拓展提升;第六步课堂评价、学有所思的全新教学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帮助学生编制导学案,使学生围绕导学案开始自学、对学、群学,充分利用了每一个学习小组及小组长。在团结协作、合理竞争中共同学习,使课堂变成了活跃的小组交流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的效果,锻炼了我的教学基本功,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在课内比教学这个舞台上,使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升级,也学到了许多方法,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让我看到沉寂的课堂变得活跃了,曾受冷落的学生重新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思维的大门在循循善诱下悄悄打开,学生的很多见解令为师者耳目一新。这样的活动给未来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促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肩并肩、手拉手、共谋发展,共同耕耘,用智慧和勤奋谱写未来教育事业崭新的篇章!

2.我与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篇二

一、目标型教学与传统型教学的区别

目标型教学相对于传统型教学之所以是教学上的一个革命, 主要可以从下述四点看出前者的先进性和务实性。 (1) 教学主体不同。后者以教为主, 强调教学主体是教师, 而前者以学为主, 强调教学主体是学生; (2) 教授方式不同。后者以教师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为主, 务虚;而前者则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开发思维、活跃思维、贴近生活, 务实; (3) 学习方式不同。后者学生是被动的, 依赖教师, 局限于教材, 前者学生是主动的,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 (4) 学习预期效果不同。后者由于学生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 教材局限、视野狭窄、思维束缚, 培养学生受到了很大局限;前者由于注重实际, 突出学生个性, 重视表达能力, 强调综合能力, 使培养的学生求真务实、思维活跃、善于研究。

二、目标型教学是教学方式演变和观念更新的结果

长期以来, 教育存在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教师的主导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教师始终是主体, 教师自身也过于自重, 学生的思维不能跳出教师给定的框子, 也不去过多地思考和探索。而西方教育则注重凸显学生个性, 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把学生作为主体。语言学习中“意义至上, 使用至上”及建构主义在英语目标型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活动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的意义上, 使所学的外语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目标型教学思路, 实际也是成功教育, 是现代教学法研究反思的结果, 更是遵守外语教学规律的必然结果。

三、目标型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新定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新型的目标型教学作为转换思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首先必须接受, 更重要的是研究和探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走才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则亟须探索。这里我仅从师生角色新定位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目标型教学要求的新型师生角色

目标型教学理念的引入必须适时对新型师生关系给予定位。师生各自在教和学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新型关系, 不是新理念能否引入的问题, 而是处于这一新旧理念引入的临界时期, 必须引入, 并且为了更好地引入, 必须更明确地界定这种新型关系。

基于学习者是主体这一基本思路, 提倡建立如下师生关系和明确如下师生角色的架构:学生的角色为教学的主体方、受教方、教材的接受者、转化者, 学习是个体主动行为、未来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为教学的非主体方、施教方、教材的提供者、教学的鼓动者、服务者、辅导者、教案的设计者、秩序的维持者;学生与教师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关系, 是一种相互激发教与学热情、相互促进、目标一致、利益一体的关系, 是一种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勤于交流、共谋良方、共图良效的关系。

2. 目标型教学要求教师设计教案

采用目标型教学模式, 教师自己对语言、语言的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语言需要和能力设计教学任务, 并根据接受情况适时调整设计。教师应以语言意义和语言运用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不能单纯基于语言形式来开展教学, 要选择学生感兴趣和实用的话题及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事例来贯穿教案设计的始终, 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活泼,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案的设计要善于选择主题、设定目标、评价教材、规划过程、综合分析及效果评价, 要关注所教对象的学习兴趣、整体水平、知识弱点、习惯、能力和教学条件及环境。上述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 无疑对教师完整教案的设计是大有裨益的。

3. 目标型教学要求师生合力实施课堂教学

3.我与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篇三

今年11月,我踏上了教学实习的人生旅程,来到了咸丰湾田民族小学,终于登上了我梦寐以求的讲台。作为一名实习教师,不知如何上好这人生的第一堂课,正当我为此烦恼时,学校举行了全体教师教学比武活动,真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这个教坛新手。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犹如醍醐灌顶,让我终身回味无穷。

这次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让初出茅庐的我领略到了各位教师不同的风采。这些老师的课,或激情奔放、或微风细雨、或娓娓而谈、或起伏跌宕......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听了该校覃老师的一节语文课,他那充满激情的范读、绘声绘色的讲解,抑扬顿挫的语调,不仅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更让所有听课教师赞叹不已。陈老师利用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师生互动多,学生积极踊跃,课堂气氛很是活跃。邢老师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图文结合讲解重难点句子,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接着,在实习指导教师覃柏洲老师和该校语文组全体语文老师的真情帮扶下,我上了人生第一堂语文公开课,带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步入课堂,心怦怦直跳。这节课,我主要讲的是《老人与海鸥》一文。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中动物情感的片段,导入新课,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接着便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通过师生对话,结合课文重点语句,去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整节课堂气氛还是很活跃的,学生们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上完课后,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围着我问这问那。

通过老师们的评课后,我了解到自身有很多的不足,特别是教者的语速过快,板书不工整,没达到简而精、时间安排不够好等。当然,老师们也给了我不少鼓励,说我知识面广、表情自然、很有潜力。特别是课件制作得很好,令他们自愧不如。听了这些话,尽管我的这节课有很多缺憾,但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这次公开课,我品尝了课堂教学带给我的那份快乐,收获很多。我觉得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如教案的设计、课件制作、课堂中所需要的材料等。通过一个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自己对上课的内容基本也能做到烂熟于心、心领神会了,这样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底气也会足一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年轻的实习教师,还应当多吸取前辈的经验,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二是,讲课前要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了,整节课的气氛就会很活跃,他们的注意力也就会集中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对老师所提问题会做出很快的反应,于是师生配合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总之,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不仅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航向,而且还拓展了我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我想,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虚心向前辈学习,在实践中去感受新课程理念,我定会在三尺讲台上尽快成长起来,我的课堂也一定会变得更加精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小语教学目标学习心得 篇四

瀛湖镇一小

陈道凤

今天李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李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深入了解到

1、语文教学目标很重要。懂得了

2、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我深深地体会到必须时刻研习《语文课程标准》,才会熟知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是教学目标准确,有核心目标,一课一得。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流程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展开。三是教学的方法体现“新课标”要求。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有所得,有收获,有提高,有发展。“教学目标”“学生发展”。教学目标的确立如何做到准确?

一般从八个方面考虑:(1)“课标”总的教学目标和对学段的要求;(2)教学用书对年级提出的要求;(3)单元训练的重点;(4)课文语言的特点和编者的编排意图;(5)教学用书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建议;(6)课文前的导语和课后练习;(7)单元语文园地练习;(8)学生的实际。

确立教学目标的一般步骤。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涵盖的基本内容:识字写字;朗读积累;理解感悟;领悟迁移。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篇课文的学习核心目标究竟是什么? 第一学段:“识好字、写好字、读好文”。

第二、三学段: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领悟写作方法并做到读写迁移。领悟写作方法是各学段训练重点。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求准确、简单、规范、有序、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5.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学习心得 篇五

——做一位专业型教师

郑州市二七区水磨小学任晓洁

我们是新时代的教师,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我们在教学时必须面对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生命化会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这一活力也必定让学生的学习焕然一新,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人性化。这要求教师做一位“专业型教师”。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知识传授,它需要考虑和顾及的东西很多,每上一节课都需要目标的指引。课程改革时至今日,太多的课堂模式,太多的教学方法

6.我与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篇六

1 领会改革精神, 明确发展方向

2002年,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 强调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2006年9月, 卫生部印发《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提出要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线, 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配置, 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以, 必须构建适应卫生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 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写新一轮教材, 保障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2 修订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 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指导思想的转变, 2001年版教学计划和大纲已不能适应目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其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过多强调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与岗位需求、就业需要联系不密切。在课程体系上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及学时偏多, 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理论知识量大, 社科人文知识偏少, 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存在距离。2006年8月, 在新一届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职研究会的领导下, 启动了新一轮全国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修订工作, 由北京卫生学校、辽宁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广西玉林卫生学校和广东珠海卫生学校牵头, 全国19所中等卫生学校共同参与, 经过调研、论证、编写、审稿、专家审定、统稿6个阶段完成。

3 修订教学计划

3.1 教学计划

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招生对象及其学制与时间分配、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教学内容要求、教学见习与毕业实习、考核、附表8部分。

3.2 培养目标

由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中、初级医学检验专门人才调整为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检验、卫生检验、病理检验技术等工作,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

3.3 培养标准

知识目标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3个层次, 实践目标分为熟练掌握和学会2个层次, 职业素质和态度分为学习和具有2个层次。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本专业基本操作技能, 还要具有将常规检验项目与临床疾病联系的初步能力, 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知识、法律知识、医疗安全知识, 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3.4 课程结构

采用模块式的课程结构, 由5个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和毕业实习模块。

3.5 课程设置

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3.6 学分计算

必修课程18学时计1学分;选修课程每门课计1学分, 共15学分;毕业实习每1周计1学分, 共40学分。

3.7 时间分配

3年共150周, 前4学期各26周, 第三学年46周。其中毕业实习40周 (医院实习32周、社会实践8周) , 长假2周, 毕业复习、考试2周, 就业教育2周。

3.8 专业方向

课程设置主要为临床检验方向, 拓展模块3中设置了病理检验技术和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 以拓宽就业渠道。

4 修订教学大纲

依据修订教学大纲的指导原则和要求, 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以及卫生职业教育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特点, 组织修订了微生物检验技术、生物化学等8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4.1 教学大纲

内容包括课程任务、课程目标、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要求及教学大纲说明5部分。

4.2 教学内容和要求

增设了教学活动参考, 其方法有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讨论和技能实践等多种形式, 以便教师教学中选用。

4.3 教学大纲说明

包括参考学时、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教学要求对理论部分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实践技能分为熟练掌握和学会2个层次。教学建议要求有评价方式。

5 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编写更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教材是教师正常教学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工具, 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教材是使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培养价值观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

5.1 明确指导思想, 把握编写原则

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教材建设要从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 形成体系, 讲究实用, 开发和编写出体现卫生教育特点、满足卫生职业需求、反映教学改革成果、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

本轮教材的编写原则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 以满足岗位需求、教学需求和社会需求为标准, 力求体现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 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 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

5.2 遵循教学计划, 明确培养目标和标准

在以上教学计划中规定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与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熟练掌握医学检验操作技能, 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检验、卫生检验、病理检验技术等工作,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标准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质和态度3方面提出了要求。

5.3 依据教学大纲, 把握课程任务和课程目标

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物质代谢与机能活动的关系, 熟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掌握人体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5.4 按照编写要求把握编写内容

行职委要求基础课程教材要为专业和学生的岗位需求服务, 要和专业课内容的需求相吻合。所以, 《生物化学》教材的编写也要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 适应目前就业市场、生源结构和岗位培养目标的变化。既要坚持教材的科学性、吸取原版教材的有益因素, 又要体现教材的实用性, 紧紧围绕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既要保证教材结构的完整性、合理性, 又要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使编写体例严谨、充实、丰富、多样, 使教材具有可读性。本次教材的编写遵循了新一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 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的职教理念, 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 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

5.4.1 理论知识够用为度

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在上一版教材注重适用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特点, 根据专业课程模块对本课程的知识需求, 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选择教材内容。编写形式针对当前中职生特点, 内容尽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具有趣味性, 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4.2 实践技能强化为本

生物化学是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的桥梁课程, 实践技能是在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向专业课程生化检验的实践技能的过渡, 因此应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注重实践操作中细节的培养, 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以适应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5.4.3 教材内容适度删减

生物化学是医学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 也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一门课程, 特别是当前生源质量的下滑, 不宜过深讲授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式和一些章节中的调节机理等, 适度删减远离专业课程要求的知识。

5.4.4 增加教材可读性 (1) 教材的每章前都列出了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或学习过程中了解和强化学习目的, 实现学习目标, 同时也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2) 教材每章均设有链接。在确保应知、应会内容为基础的前提下, 结合教学内容, 每章节都设有链接等非正文内容。链接是知识的外延, 是对教学内容必要的深化和扩展, 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3) 每章后增加小结。为了便于学生复习、总结、归纳和进一步学习, 在每章后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总结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章中内容, 而是在原有内容基础上有一个概括和提升。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还会出现新的变化, 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也会作出相应的改变来满足培养需求。蒉

7.《我与文明同行》心得体会 篇七

指导老师:左向红

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更应具备礼仪修养,这不仅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文明礼貌不仅能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文明礼仪处处可见,这些礼仪就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时先敲门;坐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

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心中扎根、成长。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走进校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环顾四周,洁净的校园一尘不染,整整齐齐,我们的身心也显得更加愉快。地上飞舞的纸片你能弯腰捡起吗?否则,大地会多了斑斑点点,失去色彩;废旧无用的垃圾你能扔进垃圾箱吗?否则,环境又被我们抹黑一笔;卫生值日时你能认真仔细,为环保尽一份微小的力吗?看到谁有不文明卫生习惯你能帮助他改正吗……

文明礼仪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8.我与宪法的心得体会 篇八

最近,我们省榆林市米脂县一所中学放学途中发生了一起重大杀人惨案,犯罪人夺走了九名无辜同学的宝贵生命。通过这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件,在吸取沉痛教训的基础上,更是给我们学校、家长敲响了学生安全和学习法律的警钟。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法律就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身边。学习法律知识,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不伤害别人。遵守法规是我们每一个同学的义务和责任。

今后,我一定要把学法、懂法、尊法作为生活成长的准则。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把法治教育和品德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现在是少先队员,长大后将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树立高尚的人格品德和正义的法律意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自觉重视法治教育课,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法制教育活动,掌握法律知识,维护法律尊严和校园的安全;二是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安全及与法律相违背的事坚决不做;三是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团结,不正常的情况及时报告老师,预防安全事故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9.我与“三步教学法” 篇九

我在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从2005年开始, 在我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 初步尝试运用“三步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至今已初见成效。所谓“三步教学法”, 就是把一课堂分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指导三个有机结合的组成部分, 分三步进行教学。

一、自主学习阶段

在上新授课时, 教师先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包括文本资料、活动材料、教具学具等。上课时, 教师将学习材料发放给学生, 并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给足学生时间, 让学生借助教材自己独立进行学习。把自己能够看懂、学会的东西, 梳理好装在脑子里。把不懂的地方、模糊的问题, 在教材中划出来, 或记在笔记本上, 留到合作交流时讨论, 寻求他人的帮助。如人教版第七册数学《画垂线》一课, 教师就要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课本、直尺、三角板等, 课堂上, 教师先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 复习“什么叫做互相垂直?” (2) 学会按要求给已知直线画垂线。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独立学习。先回忆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相交、垂直和垂线等概念, 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进入画垂线的自学阶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能够看懂课本中的说明和演示图, 按照书上的解释说明进行操作, 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 (即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然后平移三角板, 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 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直线, 这条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也有的学生用量角器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方法是: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直线重合, 平移量角器, 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在90度刻度线的顶端点上点, 过这点与直线上的点画一直线, 这条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也有的学生干脆凭感觉直接画出这条垂线。这一过程所有的学生都懂得了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就是使所画直线与原直线相交成直角。

二、合作交流阶段

此阶段学生按学习小组组合, 把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 提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学会向他人请教, 学会向他人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互相帮助的学习精神。如学习画垂线这一课时, 在该阶段很多学生为“能不能凭眼睛看直接用直尺把垂线画出来”而争论不休, 最终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有一组学生还针对“从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如果这点离直线太远, 三角板和量角器都够不着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最后有一名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在直线上任取一点, 将直线外的点与这点连接起来, 用量角器量出这两条直线形成的夹角α, 然后再以直线外这一点为顶点, 以这两点连线作为角的一条边, 作角 (90。-α) , 将角的这条边延长至与原直线相交, 这条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在研讨过程中, 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显现出来。在小组学习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由组长记录, 提交老师, 准备向老师请教。

三、教师指导阶段

教师综合各组情况, 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共性问题课堂上集体讲解。在画垂线一课中, 教师针对这一课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用直尺直接画垂线行不行?经讨论使学生明了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 学习数学知识我们要做到细致、认真, 一丝不苟。用眼睛看着画是不准确、不规范的, 必须借助精确的测量工具和作图工具来画, 力求准确、精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再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学习。在第一阶段, 有的学生总认为, 甲、乙两个同学相向而行, 肯定是在中点相遇。在第二阶段的讨论中, 弄清了中点相遇, 是在两个人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两个人速度不同, 是不会在中点相遇的。在第三阶段教师重点帮学生解决了求相遇时间的问题。不少学生对用总路程除以两个人的速度和不理解。教师就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 在同一时间内, 甲、乙两人同时在行驶, 在一分钟的时间内, 甲行了x米 (甲的速度为x) , 同时乙也行了y米 (乙的速度为y) , 所以求相遇时间就应该是用总路程除以他们的速度和。

在三个教学步骤中, 教师始终注意检查, 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以获得反馈信息, 趁热打铁, 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真正做到了因材 (教材) 施教和因人 (学生) 施教。

在实施三步教学法的过程中, 随着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地适应和熟悉, 有的教学内容在第一步就能完成, 有的是在第二步完成, 需要在第三步完成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少, 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10.心得体会:我与祖国共奋进 篇十

2008年初夏,正值一个生机勃勃的时节,6月10日,我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便在此时成功召开。显然,大会的主要对象便是我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年团。这次盛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可见,当代青年在祖国的发展建设的征途上极为重要,为响应团十六大精神,在我们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带领下,广大同学积极响应,而我做为其中的一员,身与其中,感触颇深,因而更加坚定了我心中的信念:我与祖国共奋进,我的心永远 祖国同在!

大会上没有唯有美动人的言语,却有着铿锵有力的肯定与号召,团的十六大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体青年团员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高潮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团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团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家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团的十六大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新时期青年在中国改革建设中的作用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对十五大后五年来共青团的工作做出了充分的肯定与褒扬,以及对未来团的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展望和仔细的规划。而近些年来,我们广大青年团也不辱使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这一成绩便在今年的汶川大地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哪里有危险,哪里就着我们青年团的身影,广大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始终活跃于救灾的第一线,在他们的人生之图上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再大的困难被攻破,再坎坷的道路终被踩在了脚下,再艰巨的使命终可完成,这就是我们广大青年团的强大力量所在,这就是我们广大青年团的精神风貌,这就是我们广大青年团为什么是祖国发展的主力军和党的助手于后备军的原因,这就是我们青年团对祖国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一次强有力的证明!我们是奋进的,祖国的每一处角落都敬发着我们青年团应有的生机于力量!我们广大的青年团对祖国的发展建设的影响清晰可见,所以加强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我想大家都应牢记胡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那便是坚定理想信念,勤劳刻苦学习,勇于艰苦创业,培养高尚的道德。所以廉政文化建设势在心行!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上帝便赋予看他纯净的心灵与灵动的思维,而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更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誉观在青少年中的教育与影响,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高校是纯净的象牙塔,身处象牙塔的我们更应该弘扬廉政文化,培养廉政理念,涤荡校园风气,净化校园环境,敬廉崇洁,修身立志!坚决打烂廉政的温床,消灭腐败的思想根源,绝不能让腐败存在滋生的土壤。这是一项大型的建设,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从我做起!

11.我与孩子共成长心得体会 篇十一

到了该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很担心他会哭闹,就哄他说:“乖儿子,你该上学了,妈妈给你报了名,咱们过几天就去上学,好吗?”儿子嫩生嫩气地说:“那我去几天啊,您来接我吗?”看来,儿子还不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我便和他解释了一番,还告诉他:“到了那里,老师会教你歌谣,还可以和好多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妈妈都会送你去的,晚上按时接你回来,妈妈还会给你买新书包,到时候,你就背着新书包去上学,好吗?”儿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表示同意了。这第一关我总算过了,可是以我对儿子的了解,我还是担心他会哭闹。果然不出我所料,上学第一天从家出来的时候他还兴高采烈的,可是到学校一看,有那么多不认识的小朋友、老师,他好像很害怕,直往我身后躲。我把他带到座位上,放好书包,没等我说话,他就已经哭了起来,抓住我不放手,我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这时,他的班主任刘老师赶了过来,将孩子抱在怀里,耐心地说:“李傲,老师知道你是个听话的孩子,咱们不哭好吗?你看,把小脸都哭花了,就不帅了,老师可不喜欢啊!一会老师教你写字,好多小朋友也和你一起做游戏多好啊!”儿子看看我,又看看周围的小朋友,渐渐止住了哭声。刚才还不知所措的我感激地望着刘老师,真不知说什么好,趁着刘老师和儿子说话的空隙,我快步离开了教室┉到今天,我还一直感激儿子的第一位老师——刘老师。由于我家就在幼儿园旁边,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幼儿园的情况,总能看到孩子跟在刘老师身后形影不离,似乎在脱离父母之后又寻找到另一个安全的港湾。孩子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过得很开心,作为家长,看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儿子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进步很快,转眼已上学前班了。一天晚上儿子在做数学题时,碰到10的分成被难住了,在我的反复启发下,还是不会,我终于忍不住了:“你脑子怎么不转弯儿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简直笨死了!”儿子无语,眼泪话一说完,我也被自己吓住了。我这是怎么了?我怎么会说出这么严重的.话?想想以前我都是按幼儿园老师的教学宗旨进行“赏识教育”啊,儿子在“你真棒!”的夸赞声中积累起来的自信,也许会被我的

这一句话彻底摧毁,看到儿子一脸的委屈,我心里涌上了一丝愧疚。因为他是我的儿子,我就严格要求,就更急于求成。可是,儿子毕竟还是小孩儿呀,他的理解能力和成人是无法相比的,我们不能事事按照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万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

孩子虽然小,但也是一个人格上完全独立的人,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更应该受到尊重和呵护。作为家长,一定慎用“你真笨”这样的字眼,不要强化孩子“我不行”的自卑心理,多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一句“你很棒”的话语……相信孩子会在尊重中自信,在自信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我们家长,也许一心要望子成龙,在某些地方急于求成,忽略了对孩子耐心、细微的教育,一味的批评指责往往使孩子伴有逆反心理,使教育适得其反。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12.我与地坛读书心得 篇十二

我与地坛读书心得1

《我与地坛》集中思考和表达了“生命”的困难与意义,这是史铁生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对生命再三再四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所得。这样的主题致思方向,对于当代散文来说,或许并不是重大的创举,此前的散文写作,一般也都会触及到这类主题。可是能够以一种平实、冷静、温情而透彻的态度娓娓道来,升天入地,丝丝入扣、体贴入微,毫不勉强造作,并抵达一种能为平常人所理解又难以企及的境界,却仅有史铁生做到了。这篇长达万言的作品,无论是在表达主旨上,还是在写法、语言各个方面,都堪称是史铁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独一无二的贡献,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与地坛》的影响远远超越于文体范围。

每个人境遇的不一样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但在史铁生的答案面前,世界显示了它的平等的一面。这将促使人类不再滥用或者尽可能少地滥用自己那个“狂妄的年龄”;这个答案虽然并不必然保证世界上不再有“失魂落魄的人”,但在史铁生以自己漫长的煎熬而获得的领悟那里,这些“失魂落魄的人”将得到宁静和终生的抚慰。“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他可能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识的弱智小女孩而担忧,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对母亲的刻画以及对母亲的爱,是《我与地坛》最为感人的部分。这些平静如水无法复制的文字,蕴含着充沛饱满、风雷激荡的高贵的情感。母爱是文学描述最能熠熠生辉的主题,散文这一体裁因其自由活泼不受拘束,又尤能尽情婉转随意收放。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以往所以感动过无数读者。而《我与地坛》在叙写“我”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时,远离了热烈、哭号、哀励、宣泄等等所有的激烈的表达方式,也没有做人们最常见的赤裸抒情—尽管他这样做很可能也会被读者理解和理解。史铁生将那人间至爱的种种伟大意义都悬置隐藏起来,只是用一种内敛到近乎压抑的语调,讲述着母亲看似平常的几件小事以及母亲过早离世带给他无法挽回的损失与至痛。史铁生之所以这样处理,实在是不得不如此,因为这浓厚的伟大的母爱与前面那“生与死”的答案一样透彻、融通和豁达,绝容不得丝毫的张扬与夸饰。

我与地坛读书心得2

如果说任何一篇好的作品都可以载你进入作者精心营造的世界,那么,当我读完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后,便是在被度化后的生命里经历了一遭。这一遭,在现实生活里可以是短短的几十分钟,在精神生活里,却可以是千年、万年,甚至永恒!在说《我与地坛》之前,我们不能回避史铁生高位截瘫的躯体,否则,我们就无法仰视他宗教式的灵魂!

文章用了七段来写“我”在地坛中长达十几年的生活,时间静静的流淌,地坛依稀如昨,地坛里的“我”却经历了世事变迁,从青年到中年,从最初在地坛里“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生。这样想了好几年”,到后来“我”终于明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至此,作者完成了宇宙的受戒,对生与死都有了虔诚的信仰。而这种信仰的降临,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地坛这座“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譬如“祭坛古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对于“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样的事实,我们看到的,不是作者挣扎中的呐喊,而是挣扎中的微笑与坦然,是和尚打坐时的大彻大悟,是对自己命远的救赎!

在这样一种心如明镜、净无瑕秽的精神世界的背景里,“我”眼里的时间、时间笼罩下的地坛、地坛里行走的人,都自然而然地清晰透明起来!于是,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哲人的思想、普通人的情感,向读者讲述了三者之间偶然中成就的必然。十五年中,那些与“我”处在同一场景里的人,都被同一张大手操纵着——命运;都被同一种力量剥蚀着——时间!当“我”羡慕的中年情侣不觉中成了两个老人,当每天清晨唱《货郎与小姐》的小伙子再也没有出现……当那个晴朗的日子让“我”知道漂亮的小姑娘是弱智孩子,当那个喝酒的老头、来去匆匆的女工程师都成为“我”生活中的牵挂时,读者和作者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在这些人当中,给予“我”最深触动的是“我”母亲!当“我”终于懂得“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时,读者分明听见了“我”由于深深的憾疚共振出的心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既然选择了活着,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就想有一朝一日能在别人的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能有个位置,于是“我”玩命的写,“我”为写作而活下来,写作是“我”全部的欲望。在这里,作者重新在穹天下铺陈了生与死,并明确地告诉读者:其实人真正惧怕的不是死,而是活!但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什么,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

作者对地坛这座门壁淡褪了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的园子,充满了感恩!在他的心里,地坛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可以容纳它的,只有心与坟墓!即使有一天听到了死亡的召唤,“我”与地坛,也会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不早了!”但是“我”的`灵魂还会在太阳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还会在生命重生之际,回来!

作者用细腻笔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沧桑古园,实则是他的精神家园!既是他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他接受度化的地方;更是他将时间物化了的地方……此时,我们隐约听见了在宇宙欲望下辗转的生命,在春天的树尖上呼喊!

我与地坛读书心得3

在我的黄金时代很幸运的读到了史铁生的书,在我初中的语文课本上曾有过他的文章,可当时毕竟年少,没有读懂。此刻的我处于一个不懂愁却强说着愁的年纪,天天忧郁着,但偶然之间读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猝不及防地被他深沉的情感所淹没。

翻开《我与地坛》,我对自己说好好看吧。看看那些被时光所剥蚀的浮夸的琉璃,看看那些被风霜所淡褪的朱红,看看那些依旧苍幽的古柏……他的文字是如此的干净,而他的思想又是如此的坦荡,就像他所说的:“可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散烈烈朝晖之时。”

命运虽然是如此的不公,却没有击跨强者。我本无法想象,他怎能如此坦荡回望“生”的事实,又磊落地应对“死”的结果。而我又似乎明白,也许经历命运不公的打击,才能够变得坚强不屈吧。

我们谁不是带着一颗脆弱的心来到了这个世界呢,此刻的我们看一切都是完美的,经历了懵懂无知的少年,我们正处于热血的青年,在象牙塔中的我们不谙世事,看外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春般的花红柳绿。当我们走出塔去,才发现命运的不公。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残酷,命运反复无常,人生路漫漫,荆棘密布,人生终会走向孤独,与命运抗争,你不必须干过上帝。可是我们不与命运抗争就会成为命运的奴隶。

与命运抗争,做一个斗士吧。正如史铁生所说的:“若这路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这是属于他的抗争,我们也应当像一个斗士一样,不甘于平凡,不向绝望低头,追求人生的至真,追求超脱命运的梦想,就像我自己一样,种种原因来到了一个荒芜的沙丘,不甘于被风沙掩埋,所以去反抗命运让沙丘变成一个绿洲。不甘于命运,与命运斗争,或许仅有那些正在反抗的心灵才会明白,何谓斗士的意义。

向死而生,爱这个世界吧。不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我们始终要爱这个世界一切完美的事物。爱这并不完美的人生,不论未来的路通往何方,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欢乐幸福也好,痛苦折磨也罢,认真享受这个属于你我的世界,拼命抓住生命那道微弱的亮光。

黄金时代的你我,幸运的生活在当下,我们青春韶华,我们经得住命运的磨砺,用我们的真诚和坦然去应对命运吧,至少我们行走在这世间,不畏黑暗,不觉羞愧。

我与地坛读书心得4

《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一位在21岁患病,只能依靠轮椅生活的人。这本书最早是刘老师安排丁同学读的,丁同学说作者太窝囊了实在看不下去,我很是好奇,所以初秋季节来亲身体会。

21岁,真正的人生刚刚拉开帷幕,就失去了站起来的能力,等同于人生一切的幸福与美好戛然而止。作者形容当时的自己“失魂落魄”,而地坛成为他逃避一切的“世界”。文中每一个字、每一个场景都流露出作者心中的痛楚、对未来的迷茫,所以我理解了十二岁的丁同学为什么读不下去,如果不是到了接近不惑之年的岁数、经历过些许挫折,我想我也体会不了文字中所表达的作者心境。

身为母亲,面对孩子遭遇的人生重大挫折,心中的那份痛感受更为强烈。劝慰的言语是苍白的,只能默默的陪伴,陪伴孩子从逆境、甚至绝境中成熟、超脱,忍耐、理解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言语伤害、行为异常。《秋天的怀念》短短百字,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爱。

鬼谷子言:顺境让人安逸,逆境让人成熟,绝境让人超脱。顺境中学习感恩,逆境、绝境中学习忍耐。《好运设计》中有很多对人生的思考:对付绝境的办法只剩下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你看到了目的的虚无你才能够进入这审美的境地,你看到了目的的绝望你才能找这审美的救助。

上一篇:感恩节给父母的祝福寄语下一篇:小学孩子的毕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