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心得体会

2024-10-19

纪录片心得体会(11篇)

1.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一

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为时间核心,以天安门广场为空间核心,即将于10月1日当天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首播的纪录片《第一日》,尝试将一个个不同的微观记忆,锁定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用众多个体的故事,组成并“还原”1949年10月1日当天的中国。

纪录片《第一日》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推出的纪录片,全片共4集,每集50分钟。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和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摄制。

区别于传统历史文献类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第一日》避开传统的宏大叙事,将叙事核心聚焦在开国大典一天,并将视野聚焦在那些曾经亲历过开国大典的“普通人”身上,从“亲历者”的个体记忆辐射开来,对历史进行解读,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据纪录片《第一日》总导演樊志远介绍,片中使用的个体叙事,均来自于当年的历史记录以及开国大典亲历者的受访或日记。为了保证“故事”叙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摄制组从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保存的当年的文物中,寻找70年前的痕迹,将它们重新展现在纪录片中。

2.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动物类纪录片,制作流程,素材归档,格式转换,混合剪辑,5.1声道制作,逐格防抖

《川金丝猴》是由上海广播电视纪实频道“中国珍稀物种”摄制组拍摄的动物纪录片。整个摄制工作横跨“春、夏、秋、冬”一个年度, 虽然在动物纪录片中不属于摄制时间较长的类型, 但是相比普通节目会涉及到更多内容管理与工作协调的问题。又由于《川金丝猴》使用了2D+3D+5.1的摄录设备进行前期摄制工作, 而技术运营中心纪录片剪辑设备主要以FCP7+苹果网络为主, 针对硬件设备特点和限制, 如果没有妥善的前后期衔接工作和后期制作规划, 对于整个制作工作将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拍摄准备阶段按照整个拍摄制作的特性, 并在总结了以往多部动物纪录片、3D影片、5.1声道录制制作等前后期制作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制作流程”。而通过对“制作流程”中各个部分的分工细化、有针对性地定制特殊流程与设备工具, 《川金丝猴》的整个前后期制作工作得以十分顺利地完成。

以下就是《川金丝猴》前后期制作的详细“流程图”, 流程主要分为A、B、C、D、E五个部分, 本文将详述流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制作心得与要点。

Part.A——前期工作

自然类动物片的拍摄不同于人文影片的拍摄, 因为不知道在现场能抓拍、抢拍到动物的哪些行为, 所以没有一个完整的拍摄脚本, 只有根据该物种的生物习性, 列出大致拍摄大纲。由于拍摄随机性大, 没有固定套路与手法, 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新的尝试, 故本文并不详述该过程的具体内容, 仅提供主要设备配备的内容, 以供参考。

1.前期准备

《川金丝猴》项目在策划、筹备之初, 就决定使用2D和3D拍摄设备制作两种不同画面形式的5.1声道节目。所以前期准备工作除了以往传统的策划、筹备、摄制地考察等之外, 必须先确定摄录设备, 才能很好地完成前后期衔接工作。

(1) 前期设备概述

2D高清设备:Sony HDCAM HDW-800×1、Sony HDCAM F900×1、标准变焦镜头×2、长焦镜头×1、广角镜头×1、Sony FS700高速摄像机+转接环 (共用摄影设备镜头) 、机头话筒×2 (用于拾取参考声) 、9寸高清监视器×2;

3D高清设备:RED EPIC×2 (左右眼) 、Sony F5×2 (左右眼) 、 (用EF转接口共用摄影设备镜头) 、9寸高清监视器×2;

5.1录制设备:Crystal Bigears收音设备, SOUND DEVICES 788T录音设备 (t0134.wav) ;

摄影设备:5D mark II逐格拍摄 (多个镜头, 类型满足野外动物拍摄, 由摄影师不同而不同, 在此就不具体写明了) , 并且规定以最终呈现1920×1080 50p的方式来拍摄。

(2) 后期设备简述

在明确了前期拍摄设备之后, 后期制作部门针对硬件设备的特点开始准备和制定后期流程。

2D设备:Fianl Cut Studio 3 (FCP7) +Apple网络系统 (本文后期内容将围绕该系统特点与限制, 给出有针对性的制作方案) ;

3D设备:EDIUS7非编系统。

2.前期拍摄

前期拍摄分为四大部分, 对应4个不同的季节, 每部分拍摄完成后, 就会将拍摄内容交给后期制作部门开始后期准备。

Part.B——后期准备

每一次拍摄回来的素材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 Sony HDCAM拍摄的高清录像带;第二类, 3D录像机、Sony FS700拍摄的数据文件;第三类, 照相机拍摄的延时逐格照片;第四类, 录音设备录制的5.1声道文件。

这些混合镜头必须经过整理、采集和匹配才能正式进入后期环节。后期准备工作这个阶段主要分为下文所述四个步骤。

1.Proxy文件制作

由于拍摄素材量较大, 对高质量素材, 我们必须制作小尺寸代理文件来加快剪辑效率, 而一个清晰明了的文件信息, 对于后期文件交换和回批采集也是必须的。

(1) HDCAM磁带

HDCAM拍摄的素材全部采集为Apple Prores 422 (Proxy) 1920×1080 50i格式, 此格式适合做离线和代理编辑。 (文件命名方式:季节MMDD-带号-序号.mov, MMDD为年月日, 片库发放的HD磁带都有自己独立的带号, 之所以填写日期是为了方便与数据类文件匹配时间。)

(2) FS700数据文件

FS700录制的是MTS格式文件, FCP7不支持直接编辑, 而高速摄像文件量并不大, 故将挑选出来的高速文件使用ADOBE Media Encoder等软件转换为Apple Prores4444 1920×1080 50i最终输出的格式 (文件命名方式:季节MMDD-原文件名.mov) 。

(3) 3D数据文件

3D数据文件我们选取左眼数据进行剪辑, 3D录像机录制的视频格式分别为:MXF (F5) 、R3D (Red) , 并且分为左右眼数据。

MXF文件重命名方式:F5-L或R-季节MMDD-文件序号.mov, 然后使用ADOBE Media Encoder等软件转换为Apple Prores 422 (Proxy) 1920×1080 50i格式。

R3D文件重名其上级文件夹重命名方式:RED-L或R-季节MMDD-文件夹序号.RDC, 然后使用REDCINE-X或者达芬奇转换为Apple Prores 422 (Proxy) 1920×1080 50i格式。

(4) 逐格制作

由于逐格拍摄时长度并不多, 直接使用AE转换为最终编辑Apple Prores 4444 1920×108050i格式。由于照片是不带场的, 如果前期使用25P的概念拍摄, 后期无论如何处理都难以防止画面缺场的问题出现, 所以在前期确定50P概念拍摄后, AE设置序列为50, 添加CC Wide time (解决白天快门参数小的情况下, 运动画面跳跃的问题) , 输出时选择“25 frame、上场优先”。

2.匹配5.1音频

(1) 整理5.1音频文件

由于FCP7不支持5.1剪辑, 而788T可以录制6个分轨wav:中置声道 (C) 、左声道 (L) 、右声道 (R) 、后置左声道 (LS) 、后置右声道 (RS) 、重低音声道 (B) , 后期将使用中置声道进行剪辑。为了方便最终输出6轨进行音频制作, 需要对音频文件进行重命名, 文件命名方式:季节MMDD-序号-声道类型.wav (一个“序号”有6个文件:-001-C.wav、-002-L.wav、-003-R.wav、-004-LS.wav、-005-RS.wav、-006-B.wav)

(2) 视音频匹配

将两台HDCAM、FS700、两台3D摄像机拍摄的素材与中置声道比较对位, 以天为单位创建序列, 并对序列进行命名:季节MMDD。序列视频轨道依次为:3D辅机、3D主机、HDCAM辅机、HDCAM主机, FS700素材置于素材库, 仅需要时使用;序列音频轨道第一轨放置5.1中置声道。

3.标注有效3D镜头

众所周知, 3D画面的取景与展现方式与2D画面不同, 大部分特写是不适合3D画面的表现的, 而一些在2D画面中杂乱无章的中景, 却能在3D画面中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层次。所以需要3D制作人员对所有3D画面进行审查, 并对好镜头标注红色、对无法使用的镜头标注蓝色。这些颜色能在序列中展现出来。

4.初编、撰写初稿

技术部门完成前文所述的后期准备工作之后, 由编导进行简单的筛选初编, 并撰写相关文稿。当4个季度的拍摄与后期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 开始正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Part.C——后期制作

由于本次动物类纪录片的特殊性, 在后期制作开始之初, 剪辑工作与撰稿工作是平行进行的, 并相互沟通协调。

1.撰稿→审稿→定稿

编导撰稿定稿过程, 会与剪辑师进行多次协调沟通工作, 从而确定最终文稿涉及的内容。而剪辑师在对编导初编、初稿的整合剪辑中, 反馈实际的问题和建议, 帮助编导完成文稿的撰写工作。

2.精编

这是后期工作的关键环节, 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画面的衔接, 最大程度地加强画面表现力, 真实完整地还原川金丝猴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因为本纪录片的剪辑师参与了编导撰稿工作, 所以这个精编工作基本由剪辑师独立完成。由于每一个剪辑师在剪辑习惯和表现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手法, 故在此就不多加详述了。唯一可以分享的就是:每一个剪辑师心中都需要有一个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并通过与编导的沟通与之融合并呈现出来。

精编以HDCAM和FS700拍摄的画面为剪辑对象, 在剪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留2个3D机位的画面, 以及参考音轨与5.1中置音轨的匹配。

在文案定稿后, 编导将文稿交予音频部门和特效部门进行之后的工作。

3.旁白录制

剪辑师可以提供精编小样, 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旁白录制工作。

4.特效制作

动物纪录片可能会涉及一些地理位置、生物生理结构等特效内容的制作, 这些将交予特效部门制作。

5.2D&3D包装制作

2D和3D节目的包装设计, 会有细微的差别, 部门制作需要按照编导与播出部门的要求制作两套不同的节目包装 (比如:片头、落幅、角标、名片、滚屏) 。

6.2D工作版合成

当旁白录制、特效制作完成之后, 剪辑工作就进入无字幕工作版的合成阶段, 完成最终剪辑的工作, 这个步骤是配上旁白后对精剪内容的微调, 在此就不多提了。

7.3D工作版合成

在2D合成版本的图片中我们能够看到3D镜头的轨道上红色 (好镜头) 、无色、蓝色 (无效镜头) 的各个片段, 关闭HDCAM的轨道, 由于合成工作已经完成, 我们将在片段颜色的帮助下, 高效率地进行3D版本的画面调整与精编。

8.输出音频

完成了2D版本和3D版本的剪辑工作后, 我们必须输出两个版本多轨音频给音频部门制作环绕立体声, 在这里我们输出格式选择OMF格式前后预留5秒。但是在此之前, 必须将合成版序列上唯一的中置音频还原为C+L+R+LS+RS+B轨音频, 步骤如下:导出XML—>使用文本软件编辑替换XML中对应内容, 另存为5个对应L、R、LS、RS、B轨音频—>导入XML, 并添加入序列。

对2D版本和3D版本都完成以上操作之后, 导出OMF格式给音频部门。

9.回批采集

这个过程一般电视制作都经常进行, 在此就不详述了, 需要注意的是HDCAM磁带采集的文件是回批, 而所有文件格式的镜头则使用重新链接媒体的方式完成。

此次节目回批编辑格式Apple Prores 4444 1920×108050i, 这是FCP7所支持最新的mov格式, 相比Prores422HQ, 在仅仅提高1/3码率的前提下, 却获得了12bit的色彩采样率, 几乎接近无压缩采集的效果。

首先, 建立回批工程, 回批采集。

第二, 文件重新链接媒体, 如图按目录分类中的文件名找到所有使用到的文件, 按照前文中“FS700数据文件”部分中提到的方法转换为Apple Prores 4444 1920×108050i格式, 最后链接媒体。

需要注意的是3D工程需要重复两次, 生成两个序列分别对应左眼与右眼画面。

10.校色

根据动物纪录片的特点, 校色效果定位是“真实”, 根据多次制作的经验和前期拍摄的画面效果, 我们在前期就对拍摄色温、光圈、白平衡等细节控制到位, 后期制作使用FCP自带“三路颜色调整”进行细节调整决定, 而少部分镜头通过color调整。

11.转换工程

由于3D制作部门使用EDIUS制作节目, 需要将FCP文件转换给EDIUS使用, EDIUS时支持FCP的XML文件的, 我们只需如下操作步骤:

导出两个完成的左右眼影片, 可直接用于制作播出版;

导出XML, 复制3D版本的回批素材, 用于3D后期的细节修改;

EDIUS导入两个完成的左右眼影片, 并进行左右眼配对, 导入XML (片段均为离线) 以便用于修改参考。

12.3D制作

3D部门拿到校色完成版的左右眼素材之后, 就可以开始制作3D效果了。如果对某些画面不满意, EDIUS可以直接导入FCP的XML文件, 进行细节调整。

Part.D——音频制作

音频制作使用Protools HD音频工作站和YAMAHA DM2000调音台。

1.拟音

本片声音制作环节最重要的是在对金丝猴肢体动作的音效制作。由于现场拍摄环境的客观原因, 前期录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猴子在树梢上攀腾、打斗, 饮食等细节的声音表现得不够精确, 所以在后期音效制作方面必须用拟音和套用相似效果的技术来弥补, 力求达到听觉上真实、精确、美感三个方面。

拟音首先选择镜头中最能反映和表现金丝猴前景动作的一些元素进行拟音, 比如金丝猴在树枝上攀爬、树叶中荡秋千、挠痒、饮水、跳跃、撩水、咀嚼、雪地行走、草地行走等等。在制作拟音时, 我们选用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树枝、树叶的材料, 进行模拟, 使用不同的拟音手法来加以音质上的区别, 从中选用最接近真实的拟音效果贴入画面, 再叠加一些已选用好的真实效果, 进行合成处理, 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这样就极大地表现了金丝猴在近景和后景的层次效果和动作质感。

2.音效

本片力求在环境声上用5.1声道真实还原大自然环境中的空灵感与声源的细节, 由此来获得声场的层次感。远景声场以真实的神农架自然环境音效为主, 并在音质上做空间上的处理并贯穿全片, 如下雨、山谷的风声、暴风雪等。中景和近景的音效——比如崖壁间的小瀑布、山涧溪流、树上的飞鸟、群猴在树干上腾跃等, 是用部分的前期录音素材结合后期音效库资料、以及拟音音效相互叠加而成。

3.配乐

音乐的元素可以对画面进行衬托和丰富, 通过音乐使观众感受到自然神农架的宁静和神秘。比如描写春天的音乐可以选用舒缓的、希望的和神秘的气氛音乐来表达;描写中冬天部分的音乐, 可选用比较平淡的、悠远的气氛音乐来表现我们的一种人文关怀和大自然白色的纯洁之美, 这样的对比和反差效果更能突出金丝猴生存艰难和生命顽强的主题, 同时也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而表现金丝猴玩耍的、滑稽性的动作时, 我们则选用了卡通类型的气氛音乐, 这一类型的音乐富有节奏、旋律诙谐, 能与环境音乐形成一定的对比。使得整个音乐一张一弛, 静态和动态的结合获得了很好的听觉效果。

4.合成5.1+2.0音频文件

完成以上三个部分的音频制作之后, 需要输出5.1环绕立体声音频 (6个单声道WAV文件) , 和2.0立体声音频 (1个立体声WAV文件) , 交予剪辑部门做最后合成输出。

Part.E——合成输出

这是本片制作的最后一个工作流程, 至此影片的艺术加工环节已经结束。

1.合成

将制作完成的音频和包转内容与校色后的影片合成, 并添加字幕与结尾滚屏内容。由于FCP7在唱词制作上繁复, 所以本次使用索贝等其他软件制作SRT字幕, 并使用后期制作组自行设计的软件输出XML给FCP以及EDIUS。

2.审评、修改、输出

经过评审、修改后, 输出标清、高清、3D版本。

标清版本:使用AJA板卡输出下变换成信箱模式的标清信号;

高清版本:为5.1声道版本, 在依次设置6轨单声道内容后 (轨道1-中置, 轨道2-左声道, 轨道3-右声道, 轨道4-后置左声道, 轨道5-后置右声道, 轨道6-重低音) , 使用Junger Audio TAP编码器编码、输出录制到HDCAM磁带上;

3D版本:使用Sony SR输出3D播出带。

至此后期制作工作已经全部结束, 进入传送播出阶段。

3.纪录片《重生》心得体会 篇三

我作为一个预备党员,作为我党的历史是十分崇敬的。在百家争鸣,争奇斗艳,而又战火纷飞的民国,我党能从几十个人的嘉兴南湖游船一直到成为这片大好河山的执政党,是一个十分艰难困苦的过程。同时,我又满怀疑惑。正如纪录片中所说:“此时中国新的知识分子接收到各种新的思潮,如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共产主义等。”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被证实可能为中国所用的思想主义实在很多,而共产党是如何被证明是中国国民革命的唯一道路,并带领中国站起来的呢?

首先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一直有极强的学习和改进精神。不同于某些思想顽固,一条路走到黑的政党,我党也有过困难,有过挫折,但每次困难和挫折都达到不了共产党人救苦救难的坚定信念。比如共产党的路线到底怎么走,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相反,都是靠一步步改正错误才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包括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也是在共产党最危难的时刻在遵义会议上才确定下来的。

其次,是共产党具有执着精神。在腥风血雨中,中国共产党身上有股宁死不屈的执着定力。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走上了漫漫长征之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由中国共产党带领的这支队伍用热血在长征的路途中谱写出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样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现在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蓝图将会由我们所著就,我们需要学习先辈们身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做新时代的先行者、建设者。

最后,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实践出真知。到1940年,国民党完全断绝了对八路军的经费供应,并对边区实施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同时日军也不断对占领的边区推行“三光”政策,导致边区物资供应匮乏,战事难以为继。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关心最广大的农民群众,深入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只做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中国共产党军民一心,用小推车“推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4.理论纪录片《信仰》心得体会 篇四

我于6月24日21:02、6月25日20:05、21:02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一套)收看了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共三集,第一集“只要主义真”,第二集 “壮志换新天”,第三集“时代先锋行”,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这部片子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在第一集“只要主义真”中,《信仰》从《共产党宣言》进入中国开始,讲述了在革命历史时期的一个个共产党员:彭湃、方志敏、陈树湘、张思德、刘胡兰、江姐„„坚持自己的信仰,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鲜血染红了党旗、军旗和新中国的国旗,建立了新中国。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

在第二集 “壮志换新天”中,讲述了新中国建设时期,人民当家作主,普通的共产党员朱光亚、孟泰、杨根思、张秉贵、雷锋、王进喜、“红旗渠”建设者们、焦裕禄、邓稼先„„用平凡的劳动创造出不平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信仰的旗帜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在第三集“时代先锋行”中,讲述了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忠诚和实践。片子通过讲述小岗村、华西村„„的发展、变迁,阐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深刻体会到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和伟大追求,都是以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基础和以此作为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纲领的。讲信仰,就要讲原则。原则是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底线。信仰马列主义,就要自觉抵制其它不良思想的侵袭,尤其要树立自觉打击封建迷信活动的意识,坚守党的思想阵地,用党的思想引导社会潮流。信仰马列主义,就要自觉吸收先进的文化思想,敢于自我突破认识上的误区,用新思想看待新事物,敢于自我突破体制上的瓶颈,用新观念指导新发展。

5.央视纪录片《幕后》心得体会 篇五

今天的排练,节目组主要解决前一晚开幕式彩排时,演员误碰发光道具开关和步调不齐的问题。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王醒:这算是我比较担心的,为此我们把开关单独有一个开关键还有保险,所以也许就是孩子们,因为这是每个人,我不可能每个人都要说到,他可能在那一刻他一紧张按错,所以还是多强调这个事儿,反复强调避免再次这种误碰。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王醒:希望他们放松沉稳。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间,保证他们动作有效,质量有效,不增加更多难度。

距离开幕式还有7天,这一天的排练,节目组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领队 臧华:之前的排练杆损坏很严重,之前就是因为一跑到这个位置以后,杆要抓紧时间往后倒,倒的同时,因为没注意杆的方向,容易打到后面的学生,还要抓紧时间撤场,有的杆梢就落在地上,一个人挨一个人就容易踩到杆。

由于一个下场口比较狭窄,下场时间又有严格的规定,这天下午的排练主要就是解决如何快速有序地下场。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王醒:我觉得任何好的作品就是不断打磨,打磨的过程中他们做得更精准,393人如同一个整体去完成这样美好的立春画面,这就是我的追求。

6.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六

关键词:纪录片,市场营销,创作环节,创作意识、手法转变

近两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极》等系列纪录片的热播,纪录片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让纪录片在主流视野中占据一席之地突破口的同时,纪录片的营销也逐渐成为大家思考纪录片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纪录片创作环节及纪录片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一,创作初期在市场分析和需求研究方面缺少精度分析。纪录片生产前端往往不做市场分析和需求研究,缺少内容选择和营销包装方面的前期策划。从内容上看,大多数创作者只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选择创作题材和创作内容, 没能科学地分析和接受受众的真实喜好,这样使得纪录片在创作初期的内容构思上就背离了当时受众的收视心理。除了内容上的忽视,在宣传、包装上,也缺少前期的策划,一个好的作品策划,不仅仅是内容和艺术上的构思,还应该包括宣传和包装上的安排,这样才能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达到最大的收益,并且最大幅度地把片子要传递的内涵传递出去。

第二,没能认真挖掘市场空间,商业模式少。良好的市场运作需要通畅的市场流通环节,而纪录片创作的市场环节并不通畅。这里的市场流通环节指的是诸如投资企业、制作公司、营销公司、推广公司等环节,这些环节之间的关联并不紧密,产业动力和资源没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从投资到制作再到营销,这些环节都没有全线贯通。其次,营销内容缺少深度的挖掘,从前的纪录片播出之后,大多存档入库,没有更好的二度营销的使用,使得高投入的作品的产出变低。

第三,营销团队实力不够强大。目前,我国的纪录片从业人员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感知度很强,但是在营销方面缺乏敏锐的感知度。另外,外聘营销人员对自己要营销推广的纪录片又缺少艺术认识和营销认知,不能将营销效果做到最大化。

二、营销介入对纪录片行业发展的帮助

一个好的市场营销方案可以帮助一部纪录片找到最为合适的商业模式、播出平台、宣传方式等等,还能节省不必要的经济开支,为整个行业的的营销发展提供优质的模本和借鉴。

首先,良好的纪录片市场营销可以帮助纪录片实现叫好又叫座的局面,而卖座的纪录片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到纪录片产业中进行投资,这将为纪录片产业的发展投入新的活力,帮助很多纪录片创作者走出经济困境,也能让他们实现更多的艺术理想和艺术抱负。

其次,良好的市场营销对制作方和投资方都是具有良好帮助的。好的市场营销不仅能帮助制作方找到好的投资者, 形成好的市场影响力,还能帮助其做好受众分析,帮助制作出更好的选题。而针对投资方,一个好的市场营销最直接的影响力就是帮助其达到最大的经济收益。基于对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两方的帮助,会让更多的人看到纪录片创作和纪录片投资的春天,也将帮助纪录片行业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里。

三、纪录片行业市场营销的发展建议

首先,全方位、无死角的营销方案是必要的准备。一个好的营销方案将会为整部影片产生几何级的增长作用,为了把这个作用放大,需要营销公司帮助制作方和投资方完成一个多角度、全方位、零遗漏的营销方案。从前期的策划到制作过程中的宣传造势,再到播出平台的选择和搭建,再到播出前和播出中的营销炒作,最后对播出之后的余势的延续和二次营销的挖掘等等,所有这些方面需要精准深度的分析和部署,帮助纪录片达到最好的播出效果。

其次,应借鉴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的营销模式。我国的媒体产业正在飞速发展,除了纪录片以外,其他影视作品的制作也在不断地提升和进步。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其他影视作品的营销模式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在营销方面,纪录片行业应当借鉴其他类型影视作品的营销模式和营销手法。

四、注意避免的问题

第一,过度的商业运作可能导致制作水准的下降。良好的发展态势会带动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纪录片创作的潮流中, 也会带动纪录片的年制作份额的提升,但是量的提升不应该阻碍质的的飞跃。在创作过程中要尽力避免过度的商业运作导致制作者和投资者的懒惰,甚至投机取巧。

7.观看纪录片本色心得体会 篇七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老人家1948年参加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55年转业到恩施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1985年在来凤县建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先后两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除了特等功,还3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从未对人出示过立功证书甘守清贫,且在地方从未升职,副科级退休至今!

张老对媒体说:“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比起他们我有什么功劳啊……”

这样的共产党员、革命战士值得敬佩!

张老以正连职转业到地方工作三十年!加上军龄三十八年!不说是战斗英雄,只说一般工作人员,为何得不到领导的提拔?原因是张老,太老实了!从不争名夺利!使人感慨万分!如果不是媒体发现,张老隐姓埋名到老!

8.观看纪录片《榜样3》心得体会 篇八

11月10日,我早早的守候在电视机旁,收看看了中组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纪录片《榜样3》。节目通过先进代表访谈、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互动、分享入党初心等多种形式,着力讲好新时代新故事,既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又彰显了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

节目中的榜样90岁高龄的原中央编译局局长宋书声、83岁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乡村医生贺星龙、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导航中心副主任王淑芳、公安部边防局司令部副参谋长印春荣、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党委的三位代表队员。他们的人生故事各不相同,但都用不懈的努力践行着当初的誓言。但给我最最震撼的是新疆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敏和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印象极为深刻。

平凡中恪尽职守你就是榜样观看《榜样3》有感

每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都是一座座闪耀着光芒的灯塔,这一座座灯塔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实干担当和敬业奉献的精神。

榜样离我们很近,模范就在我们身边。人人心中都有榜样,我们总是在媒体上看到榜样们的事迹,总是觉得榜样在大家的“眼里”,在大家的“嘴里”,却没发现榜样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很近。如果留心我们不难发现,身边处处都有值得学习的榜样,我们身边不缺乏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传递爱心的感人事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诠释着榜样的精神和力量。

普通而不平凡,细微却令我们感动。“榜样”其实都是普通的个体,但平凡的他们却拥有不平凡的力量。其实拨动我们心弦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也不是什么曲折迷离的经历,而是他们敬业精业、勤奋创业、苦乐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在磨砺中进取、在探索中创新的精神意志。我们要善于学习这些先进典型身上可贵的进取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也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向榜样看齐,向着灯塔前行。榜样为我们树立标杆,指引了方向,我们要在榜样的激励感召下,不辱使命,砥砺前行。所有的土地都能滋养高尚。所有的榜样都产生于庸常的人群,只要恪守职责,甘于奉献,每个人都是。做一颗草,尽可能绿染一块土地;做一丝雨,尽可能滋润方寸泥土。每个人的岗位无论多么平凡,能在平凡的岗位恪尽职守,做出自己的贡献,你就是榜样。

观看纪录片《榜样3》心得体会

11月10日,我早早的守候在电视机旁,收看看了中组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纪录片《榜样3》。节目通过先进代表访谈、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互动、分享入党初心等多种形式,着力讲好新时代新故事,既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又彰显了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

节目中的榜样90岁高龄的原中央编译局局长宋书声、83岁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乡村医生贺星龙、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导航中心副主任王淑芳、公安部边防局司令部副参谋长印春荣、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党委的三位代表队员。他们的人生故事各不相同,但都用不懈的努力践行着当初的誓言。但给我最最震撼的是新疆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敏和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印象极为深刻。

9.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九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见证。其承载着古建筑、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以及隐含的规划, 也包括遗留于地下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生活的足迹。然而, 由于保护方式的不妥当, 一些古村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古村落的保护势在必行。目前, 古村落方面的纪录片并不少见, 大多是从旅游角度介绍古村落的, 而从保护角度阐述古村落的却极为罕见。进行古村落纪录片创作不仅可以唤醒大家对古村落的认识, 强化保护力度, 同时可以为有志于在文化遗产与传承方面有所建树的纪录片创作者以启示。

纪录片《广西大芦村生态文明解读》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联合东盟国际学院于2014年7月—2015年3月拍摄完成的关于古村落保护的纪录片。该纪录片系统讲述了我国历史文化名村——广西大芦村的生态文明状况。大芦村是广西民俗风情旅游区三个著名古村 (镇) 之一, 它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而闻名, 俗称“三古”, 名列广西三个古村镇之首。主要包括生态规划、古建筑、古楹联等三大方面。其中生态规划包括风水选址与布局;古建筑包括大芦村主要建设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的空间布局、建筑构件、采光、排水以及景观生态等;古楹联包括楹联和牌匾。可以说, 本纪录片对大芦村生态文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分析。而基于这一视角的纪录片为全国首例。

1题材是纪录片成败的关键

有经验的纪录片编导常说:“选定了一个好的题材就等于纪录片的创作成功了一半。”[1]题材之于纪录片犹如剧本之于电影, 题材是纪录片的灵魂与核心。好题材的重要特征是题材的内在价值高, 就是说这个事情或事件本身有着丰富的社会价值或现实意义。

纪录片《广西大芦村生态文明解读》通过对大芦村的生态文明元素进行史无前例的剖析, 赋予了这部纪录片珍贵的史料价值, 这一框架打破了之前对古村落解读的狭隘视角, 从独特的生态文明的视角展开具体分析, 富有深刻的现实价值, 它既可以为人们保护古村落提供可参照的操作框架, 也可以为其他从事古村落纪录片创作的同行们提供一个参考系。

2纪录片《广西大芦村生态文明解读》解说词的确定

解说词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提高纪录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2]本纪录片主要涵盖大芦村生态文明的五大元素:规划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水系生态、文化生态。解说词构筑起整部纪录片的内容框架。

“内容为王”。内容的编排一方面可由制作人员依据其经验背景进行创作, 另一方面必须追问这一方面的专家, 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考证。而往往后者才是创新的主要源泉。在本记录片中, 我国古村落保护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院长朱鹏飞为把关专家, 创作组在进行实地考察初步撰写脚本后由朱院长最终把关控制。因此, 解说词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得到了有效保证。朱院长从2012年9月开始到现在, 带领老师和学生, 调研了我国25个省市的300多个村庄, 在古村落保护方面别有造诣。

在纪录片中, 解说词以较为客观与陈述的方式呈现。例如, 在纪录片的开头部分:在南中国海畔的广西钦州市, 坐落着这样的村庄。青砖绿瓦, 透露着院落的雍容华贵;山水交错, 显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并且在具体的陈述中, 注意节奏的设计, 注意解说词之间“喘息”的设置, 保证影片节奏的适切, 让观众既能体会到解说词的深刻内涵同时又不失对画面的欣赏。

3纪录片《广西大芦村生态文明解读》的实景拍摄过程[3]

古村落拍摄中的重要部分是风景的拍摄。因此, 大景深+广角是首要考虑, 在本纪录片拍摄中, 摄制组主要采用了Canon 5D3+17-40mm镜头拍摄, 可以收取大角度的建筑;同时对于一些高度较高或距离较远, 难易架设摇臂的场所, 摄制组采用70~200mm镜头, 保证获取合适的画面, 如拍摄墙壁顶部上的雕刻, 就采用了这一镜头;另外, 为保证画面的丰富与效果, 还采用了航拍器, 以从高空捕捉古村落的整体面貌, 这在讲述规划生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古村落除了风光元素外还包括人文元素, 对人文元素的捕捉可使用小景别+小景深的方式, 以突显表现重点。另外, 摄制组还捕获了一些民俗节日的场面, 这有助于生态文明的讲解。

4纪录片《广西大芦村生态文明解读》的后期剪辑合成过程[3]

影片的拍摄与剪辑具有系统性, 往往在拍摄时就已考虑剪辑的最终效果, 这种编导意识贯穿于纪录片创作的始终。本纪录片的后期包括剪辑和合成两部分, 对一些难以通过实景画面展现的元素, 需要通过包装合成的方式予以展现。同时, 本纪录片的剪辑强调段落的划分, 要营造各种文明介绍的间断感。并配合适切的文字提示, 让观众能知晓这一部分所讲授的内容。

剪辑的逻辑线索是解说词, 但解说词的设置同样需要考虑画面的组接效果, 二者相辅相成。往往最终的解说词是在与画面组接的“沟通磨合”过程中完成。该纪录片的内容逻辑框架是:规划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水系生态、文化生态, 这一顺序遵循由大到小, 由细入微的原则。除了规划生态外, 其他的生态元素有着包含关系。建筑可以看做一个容器, 里面承载着布局、景观、水系、构件、楹联等。但在讲布局或构建时, 往往会涉及楹联画面, 但为了保证系统逻辑, 不可能在讲构件的时候混合楹联进行讲解。因此, 在纪录片实现的过程中, 必须有所侧重。

5结论

通过纪录片《广西大芦村生态文明解读》的拍摄与制作, 让我们意识到题材、解说词、拍摄以及剪辑包装的重要性。弱化任何一个方面, 纪录片的整体水准都将大打折扣。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地表的可见建筑上, 一些隐藏的规划与生态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要将古村落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并按照生态学的规律去进行村落的生态建设 (1) 。本纪录片以直观、系统的方式阐述了大芦村生态文明的具体元素, 为今后其他古村落保护提供了一个视觉化的参考框架。毋庸置疑, 这一举措将会加速这一框架的传播, 我们相信, 未来古村落的保护一定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纪春, 周嘉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谈民族纪录片创作——以纪录片《传承之路》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 :403-406.

[2]佟延秋.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理念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 :91-94.

10.《筑梦中国》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十

因为心中有梦,杨善洲老人用22 年的退休时光创造了造林5.6 万亩并无偿捐赠给国家的奇迹,焦裕禄同志用罹患癌症的病躯散发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最大光辉。是的,他们无愧于被时代和人民所深深的铭记,以至于在历史的长河中都能熠熠生辉!

以往先贤无一不启示与证明:梦想,应该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有的秉性与修为,和它相伴,与之携行,人生便拥有了直面困难的动力、抵御诱惑的定力。

_系列重要讲话,无一不给我以灵魂的震撼与心灵的洗涤;他那高瞻远瞩的卓越眼光、伟岸如山的人格力量无时无刻不给我以昭示和启迪;他那有关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以其宽广的视野、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蕴,更是如北辰指引前路,似烛光淡照人生,让我在胸怀激荡中获得点悟,在掩卷沉思时得以提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面最为光辉灿烂的旗帜,这是十几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这一刻,北疆、南国,域中、海外,只要身上尚存炎黄血,定会百般欣喜地感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个小小的句子、一段不足一打的词,却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凝心聚力,天下归心,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有的炎黄子孙,牢牢地牵引到了一起,结成了一块铁板铮铮。

近代以来,我们忍受过无尽的苦难与屈辱;历史上,我们却创造过闪耀于全球的荣光。骄傲与失落并存,我们更懂得复兴的意义、更能体会对复兴的渴望,更具有对复兴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一路走来,几多坎坷,几多挫折,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终究,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人间正道,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梦,它既有对家国的宏大叙事,又有对个体的精细关怀;它既有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热烈追求,又有对人民幸福的人文关照。是的,只有国家富强了,民族振兴了,人民的幸福才有保障,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能获得更为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不敢想象,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个哀鸿遍野硝烟弥漫的民族,其人民会发出幸福的笑音! 反而言之,也只有人民幸福了,国家才能真正的强盛,民族才称得上真正的振兴,没有人民的幸福,一切的繁华都将成为旧梦,所有的旺盛都将是海市蜃楼、过眼烟云。中国梦,三位一体,坚如磐石,一个都不能少,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而我们也该清醒的认识到,正道不等于坦途。辩证唯物主义早就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质的发展变化必然首先来源于它量的积累。_告诫我们: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是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成就的获得都并非朝夕之功,也绝不可一蹴而就,它是艰苦历练的回报,万般磨难的补偿。我们需要的是滴水穿石的韧劲,需要的是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狠劲。

我们深知,仅凭几分意气,仅靠几分激情,将难以获取半寸之功,一时的头脑发热,终究也只能草草收尾,我们需要的是百年挖一口井的执着精神。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尽管前途依然拥有诸多险滩激流,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胸怀中国梦,崇尚实干、摒弃空谈,以务实作风,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我们定能穿越万重山,到达翘首以盼的彼岸。

11.纪录片《筑梦路上》心得体会 篇十一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摄制组在中国空间站研制现场拍摄,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外公布正在研制中的空间站——央视独家震撼发布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档案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承制。该片以九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为叙事线索,撷取党史上数十件大事,用“讲故事、析道理”的手法,深刻展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

《筑梦路上》全片共32集,每集25分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共党史的文献纪录片中体量规模最大、历史跨度最长、涉及事件最多的一部作品,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重大事件为经,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伟大历程为纬,交织出一幅筑梦路上的绚丽画卷。

一、“讲中国故事”,勾画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苦难辉煌历程的精彩速写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与以往拍摄的同类题材纪录片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纪录片从策划与创作一开始,联合摄制的各方就达成共识:应该让这部纪录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努力将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风雨历程更加精彩地呈现出来。为实现这一目标,主创团队作了不懈努力。

初春,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从中共一大会址出发,开始了在中国大地上的逐梦之旅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摄制组从北大红楼、中共一大会址的拍摄开始,追寻着中国共产党那些先驱者们的足迹,采访拍摄行程遍及大江南北。不仅拍摄了国内珍藏的大量建党初期的历史档案,也拍摄了俄罗斯国家政治社会历史档案馆收藏的重要历史文献,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个人开始的寻梦之旅,到今天如何凝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

该片分别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30余件大事为主轴,努力以故事化叙述手法呈现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在观众熟悉的经典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中发掘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在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的同时,又以许多可以观照历史的生动细节,还原历史的真相,呈现梦想的力量,凸显人性的光辉。

二、以高品质的影像,重现筑梦路上的沧桑往事与筑梦路上正在进行中的故事

从20春天开始,中央电视台《筑梦路上》摄制组在总编导夏蒙的带领下,分4个地面拍摄组和2个航拍组,前往各地展开大规模影像拍摄工作,从祖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到最东端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从雄浑壮阔的青藏高原到万里碧波上的南海诸岛,摄制组的足迹遍及中国全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采访拍摄相关单位120余家,拍摄高清影像素材700余小时,航拍影像近70小时,对许多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和场景,极具代表性的地理标志与地标建筑,以及“美丽中国”的壮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立体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摄制团队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藏北无人区,拍摄喀喇昆仑山边防部队的巡逻、训练、演习;深入南海诸岛拍摄武警边防部队和解放军官兵卫国戍边的英雄事迹。从国家电网特高压输电线建设,到航天领域的神舟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从量子通讯技术到暗物质探测等前沿科技;从先进战机的研发制造到大飞机的组装下线;从边远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无不显示出在以为的党中央领导下,当代中国前进的步伐。

三、用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影像,打开筑梦路上许多珍藏的故事和记忆

用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呈现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背后的真实细节,是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亮点之一。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编导们充分发挥中央电视台在影像资料方面的优势,组成了一个由央视纪录频道、央视音像资料馆、中央新影集团等多部门构成的影像资料检索小组,为全片的历史影像呈现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以及全国30多家不同主题的纪念馆、博物馆和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遴选和查找到国内外关于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历史文献。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将首次完整地以一段彩色影像呈现新中国在1955年首次举行的授衔授勋仪式,这是总导演夏蒙在中央新影的协助下,从大量片源中逐格手摇,意外发现的。为了体现历史的真实,又将这段以技术手段还原的彩色胶片与1955年拍摄的黑白纪录片的声音相结合,最终得以让共和国将星闪耀的辉煌时刻,第一次如此清晰和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筑梦路上》主创团队在拍摄创作中,努力将影像资料收集的视野拓展至全世界。在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地的历史档案中寻找中共早期领导人的资料与中共一大、六大、共产国际五大、二战等文献资料。为此摄制组曾与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后代们一起前往莫斯科查找历史档案,找到了大批珍贵的资料。抗日战争初期,美国驻华使馆副武官卡尔逊少校曾到访延安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延安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但在寻访这段历史往事时,编导们却意外地发现,卡尔逊将他的见闻一一报告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摄制组委托美国友人从罗斯福纪念馆中找到了这些珍贵的信件,罗斯福纪念馆还向摄制组提供了一张毛泽东亲笔签名送给卡尔逊的照片和一张写给卡尔逊的便条。这些珍贵的文献曾长期存放于罗斯福总统办公室,也让编导们对毛泽东和罗斯福这两位看似从未交集的历史伟人产生了更多的历史遐想。

四、用多元的人物口述,呈现一段又一段筑梦路上一代又一代人共同拥有的历史记忆

在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采访了200多位人物。他们当中有某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有国家领导人和各个部委的领导,有当今中国各个领域权威的科研工作者、学者、专家,有外国政要、学者和著名工商界人士,也有当今活跃于中国城乡的青年志愿者,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通过众多采访对象的叙述和解读,呈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行进在筑梦路上的许多沧桑往事和几代人共同拥有的鲜活记忆,让个体的人生足迹与国家和民族前行的轨迹交织重合,从而有了更加生动的叙述。

摄制组采访的众多专家,从权威和专业的角度解析和阐释了当下正在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摄制组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行走在渔港、码头、林区、高科技企业,拍摄了行进在筑梦路上的许多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努力感受并向观众传递行进着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共同托举起来的中国梦。

五、以国际化的电视表现手段表达筑梦路上精彩故事,致力打造文献纪录片精品力作

在纪录片《筑梦路上》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将国际化的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文献纪录片创作规律相结合,运用最先进的电视制作技术,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打造一部史诗品格和国际视野兼具的纪录片精品。

纪录片《筑梦路上》的片头制作创意独特,立意深远,分别选取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风雨历程中是最具时代意义的历史场景,以光影的变化与石破天惊、黄沙飞扬,寓意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横空出世,开天辟地,经过大浪淘沙,“吹尽黄沙始见金”,从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发展成今天拥有8800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

在以往多部纪录片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筑梦路上》的整体视觉风格也是这部纪录片的亮点之一,将庄重感、时代感和整体风格融会贯通。在动画地图、文献资料呈现、图片呈现、数据图表以及综合多元素合成等方面反复打磨,尽可能将动画与纪录片完美融合。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分别请张大维与张恒两位作曲家参与创作。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总编导夏蒙要求每一位执行编导要亲自盯住每一个音乐制作环节,不放弃每一个细节,确保让音乐紧扣全片主题,起到强化主题、烘托情绪、增强时代感的作用,同时也为这部超长纪录片的集与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散神不散,增加整体感、包装感,让全片的音乐与这部纪录片的整体气质相得益彰。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拍摄创作团队,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为主要团队,由曾三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其他多项纪录片大奖,从事文献纪录片创作二十余年的夏蒙担任总导演、电视总撰稿。接手这部文献纪录片后,他经过认真思考,形成了一份五千余字的导演阐述,对这部纪录片的总体风格与叙述方式提出了十分成熟的创作思路和拍摄设想。

为这部文献纪录片担任解说的是北京广播电台年轻的节目主持人于越。优异的先天条件,严格的专业训练,加上自身的努力,使于越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很快适应了总导演对这部纪录片解说提出的要求,以平实、浑厚、沉稳、内敛的解说,赢得了观众喜欢和认可,人们很难相信于越今年只有29岁。

六、凝聚纪录片人的追求与梦想,在创作中感受筑梦路上的光荣与梦想

为了这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拍摄创作,中央电视台举全台之力,搭建了以央视纪录频道为主的主创团队。尽管夏蒙拍摄过多部大型文献纪录片,但面对32集,800多分钟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又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拍摄创作时间,还是不免有很大压力。

具体承担这项任务的纪录频道,根据这部纪录片历史跨度长,时空跨越大,采访拍摄地域广的特点,分设导演组、电视撰稿组、地面拍摄组、航空拍摄组、资料组、技术保障组、视觉创作组等多个部门,前后有上百人直接参与拍摄制作。创作当中,涉及全国各个领域120多个单位参与协助拍摄,党史文献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力求打造一部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华诞的最好礼物。

上一篇:C.C++程序员面试背诵题目下一篇: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主题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