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4-07-30

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1篇)

1.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一

开展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是教师专业化的重点从群体转向个体,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也从强调教师个体的被动专业化转向强调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化。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依靠教师自主的研修。“校本研修”所采用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正是“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实践。

校本研修具有目标的直接指向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组织的自我主体性、时间的长期连续性等特点。为推动校本研修在本地区中小学全面开展,海拉尔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小学成立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研修规划、校本研修计划书、校本研修制度和校本研修管理办法,并把校本研修纳入到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

在校本研修内容的确定上,坚持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内容;以“务实、创新、发展”为宗旨,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研修内容包括:教师的知识获得、教师能力的修炼、教师德行的提升。

在校本研修的方法上,根据校本研修的特点,结合中小学及教师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理论学习、更新理念、实践反思、观摩学习、课题研究、资源借鉴、资源共享等研修方法。

在校本研修成果的表现形式上,采取了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教育日记、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等形式。

在校本研修的形式上,采取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动研究”为主;以新课程为导向,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信息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校本研修的评估上,对研修学校实施了计划评估、管理评估、过程评估、效果评估;对研修教师采用了学习行为表现、研修过程记录、资料整理、共享资源使用、研修成果评估等。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的培训模式:

(1)集中面授。对于海拉尔区以及距离海拉尔区较近的教师,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进行集中面授。

(2)送教下乡。对于交通不便比较偏远学校的教师采用送教下乡的方式进行培训。

(3)远程网络培训。对于交通不便、工学矛盾突出、具备相应网络条件地区的教师利用远程网络进行培训。

2、加强教师培训管理

为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管理,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海拉尔区教师进修学校制定了《海拉尔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规划(2004——2008)》、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培训反馈制度(即时反馈、短期反馈和长期跟踪反馈制度)、培训反思制度等。为保障培训质量,海拉尔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培训质量监控、评估领导小组,制定了《海拉尔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了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2.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二

一、强化自我研修意识, 加强研修过程管理

为了使教师明确自我研修的重要性,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学校自我研修工作计划, 并要求教师制订计划,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学校自我研修工作计划, 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自我研修计划, 学校对教师的计划制定加强了指导, 同时, 学校认真检查了每一位教师的计划, 保障了计划的制定的实效性, 同时督促教师按计划进行研修。学期末学校将检查教师计划的落实情况。

二、循序渐进, 科学设计研修内容

学校把教师研修内容分三个阶段, 即从解决“观念性”的问题入手, 首先进行“课程”理论研修, 然后走向“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解读, 再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最后落到教师的“实践”反思讨论。这样设计, 随着研修工作的一步步推进, “理念”层面上的要求也就逐步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中。

三、努力探索研修模式,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模式: 自主研修主要是教师结合所学教材, 反思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 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 对教师进行日常性与定期性的评价。集中培训, 是由学校领导选取有针对性的研修内容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要求培训者写好培训教案, 不能流于形式。如本学期,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习惯教育评价新标准, 同时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 学习了《减负新十条》。

2. 课题研究式: 组织教师开展讨论交流, 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 把典型性的“小问题”作为科研组的小课题。组织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定期收集教师取得的阶段成果, 做到“小课题, 大教研”既求人人有课题, 又求课题个个有实效, 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3. 师徒结对式: 在研修中, 我们注意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和示范作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校的骨干教师根据学科特点, 和实际情况, 成立了互助组和师徒组, 分别带校级骨干教师为徒弟, 他们在协助完成研修课程辅导的基础上, 每学期上好示范课, 努力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四、积极搭建研修平台, 为校本研修服务,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 开展常态教研。在广泛深入听课调研的基础上, 查找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通过主题备课、主题上课、主题观课、主题议课、教研论坛等活动, 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年度以“创建高质量课堂”活动为载体, 继续开展“一听”“二讲”“三计”“四课”和“共实践、深探究、展成果”活动, 第一个月为教师团队教研活动月。主题备课, 全面听课, 找准问题,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 加强三个“研究”, 一是加强“以学论教, 因材施教”的研究; 二是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指导学生学法的研究; 三是加强对教案、导学案的研究,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第二个月学校教研活动月。开展以“优化教学设计, 教会学生学习”为主题的团队精品课展示活动。集体备课, 一人上课, 一人说课, 全校观课, 集体评课、议课, 个人反思等系列教研。以赛促研,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创建高质量课堂。

2. 开展特色教研。实施学校“一、二、三、四、五”校本教研体系。一是“解决一个问题”。二是“实现两个提高” ( 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研能力) 。三是狠抓“三课”落实 ( 集体备课、常规课、课题研究课) 。四是实施三级管理 ( 校级、教导处、教研团队) 。五是倡导课后反思。

进行网上教研, 主题论坛活动, 本年度论坛主题是: “培养专业习惯, 创建高质量课堂”。形成教研互动资源共享, 探索省时高效的教研新路子。

建立教学过程分析制度, 课后反思、批改后分类分析、辅导要有个案分析和全面分析。

3. 以科研研修带教研促教改。以科研为先导, 为教研提供理论基础, 提高教研层次, 以教研为基础, 将科研落到实处, 为课堂教学解决疑难, 本年度我们将继续本着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 除了进行申报的校本四期课题《和谐教育》的课题研究, 同时组织教师开展讨论交流, 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把典型性的“小问题”作为科研组的小课题。组织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定期收集教师取得的阶段成果。对于表现突出的科研团在学校月工作总结上进行表彰。力争人人有研究课题, 以每月教科研小组活动为主线, 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研究, 以行动研究为途径, 切实提高学校教师浓厚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 使科研工作生活化、常态化, 真正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4. 读书沙龙。读书沙龙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创建学习型校园。我们要求教师记读书笔记一万字左右, 每学期教师至少要读一本中外教育专著, 并跟踪一本省级以上教育刊物, 写好心得体会。每月一检查, 两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在读书交流中, 大家资源共享, 受益匪浅。暑假我校又开展了教师通读一本书的活动, 读后交流心得体会, 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提升。

5. 反思总结。我们要求全校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 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6. 展示汇报。我校把每人一绝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 结合我校教师实际, 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 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每周一篇小字, 一幅简笔画, 每天一版粉笔字已成为了我校教师的练功习惯。同时, 我校每年都要进行以“大显身手”为主题的每人一绝展示, 促进教师的练功热情, 提高练功的效果。

7.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研修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在教师计划的制定上: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不能敷衍了事, 为了使计划的针对性强, 我校专门设计了表格式的计划, 不仅给老师减负, 而且具有了实效性。

五、完善研修评价体系, 保障研修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将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中。年终教师做好自评, 再进行学校评价。教师参加培训的成绩将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教师参训的情况与教师评优、职称评聘挂钩。对研修工作中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同时, 为了提高研修的成效, 学校在经费上将予以大力支持。

摘要:学校根据学校教师的基础和实际, 建立了以教师自我研修为切入点, 以校本教研为着眼点的研修机制, 并结合校本研修, 采取“自修加反思”的研修策略, 积极引领教师研修, 努力为教师研修搭建平台,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三

【关键词】校本研修 教师成长 学校发展

所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开始由普通职业步入“需要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主权、专业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時代。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教师教育的一种形式——校本研修,已成为在职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开展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

开展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是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建立研修制度,构建研修平台,营建研修文化,促进学校内涵的进一步发展;是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宗旨;是结合学校办学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聚焦课堂”为中心,关注教育实践,从实际需要选择研修内容和方式,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切实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努力实现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一体化;是坚持以教师个体学习和岗位培训为主,个体学习和团体培训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是营造学校研修文化,浓化学校研修氛围,促成“勤学、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推进专业教师发展。

二、开展校本研修的具体措施。

1、组织保障: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校长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分析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力求让全体教师认清形势,然后明确校本研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任组长,负责校本研修全面工作,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校本研修工作,教务处及各教研组长为成员,抓好校本研修工作,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且相互合作的研训团队。

2、明确目标: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学校必须明确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标。要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要务实,不玩花架子,要坚持以“小一点,实一点”为宗旨,切实开展研修工作。要将研修融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采取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循序渐进地开展研修活动,注重过程,注重结果,注重实效;要将校本研修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要力求多样化,要重视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并且能够灵活地去尝试、运用。要贵在创新,无论是形式、方法、内容,有创新才有生命。

三、如何提升校本研修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实施“三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在每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中明确提出了、“示范课”、“合格课”等“三课”制,要求学校初级教师要上好“合格课”,中级教师要上好“示范课”,高级教师要上好“优质课”,要求教务处、教研组长要精细组织,认真完成,通过这种“以赛代研”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不仅能找到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更多地是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大家进行争论、商榷和研讨,能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锤炼与提高,而且大家形成了共识,能更好地研究和贯彻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开展系列主题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本校教师而言,课堂掌控、兴趣激发、提高成效等是目前最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倡导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中找问题、做改变、作突破,同时建立了听课、评课的研修制度和措施——听课、评课→共同会诊→研究反思→回归课堂→反思总结→交流分享,在这样的过程中,既能呈现共性的教学问题,也能呈现个人的教学问题,既能保障校本研修质素的梯度上升,又能通过对课堂的研究探讨和反思实践为教师带来切实有效的研修成效。

3、聚焦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围绕学校的重点工作“聚焦课堂教,提升教育质量,促进课题研究”,积极倡导学校的研修活动必须与科研相结合,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教研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根本的转变。

4、倡导学习风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是“以身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唯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培养热爱学习的学生因此学习大力倡导教师要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终身习惯,同时,学习本身就蕴含着研究,是运用先进的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实践问题,利用理论来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

5、广泛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这个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的主阵地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校际或邀请有关教研部门的专业理论研究教师和学科专家,做专题讲座,以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6、建立帮带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鼓励青年教师向学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习,建立“师徒”关系,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升,逐步形成学、研、训一体化的职业生活氛围,创建教学研究人员、学校领导、教学骨干、青年教师的教师研修网络。

总之,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研究的主体,研究的实践性,研究目的指向性,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要让学校持续和谐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不断提升教育资源的“优质花”,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校本研修与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与学校的前景和未来密切相关,校本研修既是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发展的潜在动力。如何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我们学校在校本研修工作上不断的完善、发展、创新、努力,才能使学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作者:赵敏;

4.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四

——谈仁寿县中小学教导主任短期集中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5月23日至5月29日,我参加了仁寿县教育局和进修校组织的“中小学教导主任短期集中培训”,这次培训在重庆西南大学培训学院进行。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西南大学的几名知名教授围绕“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抓好校本研修”做了精彩的报告,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教授的“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维护”让我懂得了如何减轻教学压力,快乐教学,快乐生活。钱金涛教授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策略”让我明白了校本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校本课程,王小毅教授的“谈小课题研究”让我明确了什么是真正的课题,什么是有意义的课题,以及如何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朱福荣教授的“教导主任——校本研修的操盘手”让我知道了教导主任在学校校本研修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李大圣教授的“学本立场的卓越课堂建设”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什么才是真正的卓越课堂,如何才能构建卓越课堂促学生发展。赵鑫教授的“中小学教师教研工作开展策略”让我懂得了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来参与学校教研。张国镛院长的用人原则让我知道了在工作中如何用人如何某事。袁顶国教授的“教育质量评价——理性追求”让我懂得了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科学的考核教师的教学业绩。这些教授的精彩报告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们到重庆南开中学的参观学习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学上的经验。此次培训真的让我收获颇丰,真的感谢教育局和进修校的领导,让我们能有这么好的机会与这些优秀的专家教授零距离接触,学到了很多教学管理经验。我将把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用于我校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我校校本研修质量,促进师生发展。下面我就结合大桥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优化教学常规 构建卓越课堂 扎实校本研修 促进师生发展 ” :

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促教学规范有序,科学有效

1.重视教学常规制度建设。大桥初中2008年成立以来,学校先后制订了《大桥初中六认真检查评分细则》《大桥初中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大桥初中优质课评价办法》《大桥初中考核方案》等制度加强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常规管理的要求,同时在教学计划和总结、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研究等内容上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1)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总结的撰写提出明确要求。开学第一周要制订好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五部分组成:①对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认识和分析;②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预测;③教学的目标和要求;④教学进度安排;⑤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教学总结要求包含以下内容:①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②本学期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和

体会;③教学工作上还存在的问题,应接受的教训和以后工作打算。

(2)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更加具体。要求作业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精选,体现梯度,为打好基础,发展思维服务。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凡布置的作业,老师都要先做一遍,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认真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必做题应全收全改,不错改、漏改,书写要工整,符号要统一,作业中的错处要提醒学生订正,对学困生应采取面批、面改或个别辅导的办法。提倡教师教案中要有“作业批改记录”,随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对错误较多题目,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举一反三,巩固熟练。为培养学生习作能力,除了保证课堂作文的篇数,还规定了课外小练笔每学期不少于10篇。

(3)加强质量监控。单元测试由年级学科带头人把关,要求每位教师精心命题,自制试卷,期末统一交教导处存档。期中考试由年级学科带头人负责交叉制卷,教导处审核并统一印制。学校统一安排监考、阅卷工作。教师根据学生检测情况,认真分析,反思不足,调整教学策略,制定改进措施。期末检测根据县教研室的要求规范操作,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如实反映学生学业水平。教导处根据县教研室的统计数据,全面分析,肯定优点,寻找差距,提出新学期改进措施。

二、以课堂研究为抓手,构建卓越课堂

课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沃土,课堂研究有利于发现教研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积累经验和改进方法。近年来,我校以课堂研究为抓手,扎实推进,勇于创新,努力构建卓越课堂。今后要上好以下四种课,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是“推门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目的是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进行检查与指导。由学校行政及教研组长参加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议,反馈及时。对于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较多的教师,则采取“跟踪听课”,加以指导,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常态课质量。

第二是校内赛课。赛课采用“说课——授课——评课”三环节进行,由教导处制定活动方案,学科教研组负责落实。授课教师要上交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上交听课小结。集体评议时,由授课教师谈教后感言,再由听课教师,围绕“三个一”进行评议,即“展示一处亮点、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点改进”。今年,我校多次开展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对各级各类课堂评比活动均要选拔,优中选优。

第三是校内研究课。它是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构建了“集体备课,形成预案——上课实践,评议交流——再上课实践,再评议——再实践”的“一课三教”课例研究模式,形成了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近年来,我校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了如下专题研究:第一课时的有效性,略读课文

该怎么教,语文课堂如何回归本色语文,如何把握年段特点,教有特色„„

第四是精品课。每一学年,我校均有多位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观摩课、评优课。每一次,我们都是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以教研组为平台,由校内骨干教师组成智囊团,邀请学区优秀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行家引领,同行互助,不仅帮助授课教师寻找问题、优化策略,同时也使听课教师分享经验、提升水平。

三、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从2008年的校本培训到2014年逐步发展为校本研修,我校以学校为基地,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中心,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关键,不断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读书学习,研修内化。高效课堂的构建取决于教师的个人素质,为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洋溢书香。近年来,我校先后开展了以“读经典名著,做学者型教师”、“博学、善思、进取”和“以德修己,以德育人”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利用两周一次的教师学习会,开展“你荐我读”活动,向老师推荐经典美文,有关课改的理论前沿、课堂探究方面的优秀文章等,学校还采取多种方式交流展示目前,读书学习,研修内化在我校已形成一种制度,一种风气。

2.走出校门,引领研修。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理论的引领,专家的指导和同仁的帮助提携。我校为教师尽力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们要求每一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必须撰写学习心得,做一次学习汇报或上一节示范课,这样既促使外出的教师认真学习,又让所有教师不出校门就能享受到优秀的教学、教研资源,最终扩大了优秀教育资源的影响。

3.课题研究,以研促教。大力推行课题研究,倡导教师树立问题意识,用课题研究凝聚大家,激发教师对具体教学问题的思考。为规范课题研究,提升教研能力,课题研究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便是我校的一些干法,我将把这次培训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用于我校的教学实践,以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仁寿县大桥初级中学

吕雪

5.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五

时间过得真快两天的培训结束了。在这两天中我聆听专家的讲座很受鼓舞。从通化市的两位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汇报中领悟到我们要真正进行课题实验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和自身的发展。从李元昌教授的身上学会如何去教育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方位的教育他们。从迟长武会长的讲座中更加深入的懂得如何设计科研课题等。在众多的感悟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校本科研的魅力。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校本研修蓬勃发展,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具体感悟如下:

一、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教师职业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从传承走向创新和从奉献走向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是春蚕、蜡烛,而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终生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其自身发展,完善自我。具体做法首先,我们要读书。要读书,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如教育名著、唐宋诗词、中外名著、学术精品、散文童话等。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消化吸收,要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和学以致用。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校本培训。因为,校本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以新课程实施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是更能体现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坚持开展了各种校本培训活动,有助于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第三,就是要虚心拜师。“学问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必须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拜“能者”为自己的老师。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熟悉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并就自己困惑的问题和想法随时进行讨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力求做到在融会百家中发展创新,继而自成一家。也就是说学习百家之长变为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养成反思的习惯。

我们除了学习,还需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为“经验+反思=成长”。但我认为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其实也具有研究的性质。反思是我们进步的阶梯、能力提升的法宝。

三、增强研究的意识。

研究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基本的基本素养,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教材,而应该学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只有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思想,让教育教学跟上新课改和时代的步伐!

四、提升合作的能力。

现今的校本研修,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以及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因为,教师专业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师的合作中,还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使教师摆脱职业孤独,形成教育合力,从而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例如,我们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听评课、执教公开课等,都是我们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展现,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把握!

总之,校本研修是教育改革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它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我教育形式。在当代社会变革中,教师必须通过“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去适应变革,学会生存。所以,校本研修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姓名:梁艳平性别:女

6.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六

万隆初中

1994年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尽管我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县“课改再启航”工程的推进和质量。

迈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社会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进步,科技进步的重担自然就落在教育和教育人的肩上,这就要求教育人(特别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要求教师的这一职业必须告别“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由普通职业步入“需要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主权、专业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时代,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三个重要目标的实现:即实现教师个人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实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注重教师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孔子十分注重教师的为人师表的作用,他曾说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使任何东西都不可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师德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就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充分认识教师职业,培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德之魂。师德修养决定一个教师的价值取向,师德修养高的教师,其敬业精神强,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个人专业成长迅速;反之,则把其职业作为一种副业或累赘,庸庸碌碌,不思进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层层深化,人们的意思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的经济意思也越来越浓厚,不少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逐渐淡化甚至缺失,成为教师提升师德修养的最大绊脚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认为要教师正确认识所在岗位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不为“物流”所动摇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在工作中勤奋刻苦,勇挑重担,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深钻业务,大胆实践,需从几个方面努力。

1.强化学习,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学校坚持每周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明确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要求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坚持督促检查,教师理论学习常态化、自觉化,使法律、规范内容入脑随心,起到时时处处惊醒教师的作用。

2、挖掘、塑造先进典型,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学校要充分利用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组织教师学习,深入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努力营造良好的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3、完善制度,充分发挥管理的约束作用。学校要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用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教师言行,使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成为教师完善自我的一种需要和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一个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教师,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其个人修养、文化底蕴、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积极看待社会的观点。一是要为教师提供和创造学习的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激励教师自觉进行业务学习,丰富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成为有渊博知识的教师。二是要对教师的为人原则、处事方法加以引导,教育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善于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三是建立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愉悦教师心情,为教师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形成看待社会的积极、健康的观点。

二、注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学主体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情境相契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与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个人内在修为的提高和个人对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探讨,需要加强学校行政手段的督促和引导。教学实践能力形成的形式很多, 其中最为基本的形式有: 参与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进行教学反思的完整过程。

参与集体备课是基础,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的过程。集体备课中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是中心发言人个人的意见,需要备课组长引导、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它也不仅仅是集中讨论,需要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因此,教师个人必须首先钻研、熟透教材和大纲,在参与中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最终完成对课堂教学高质量的构思和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课例研究可以说是教师教学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课例研究为其最佳形式。通过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转变和教

学行为的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课例研究重形式、走过场的较多,为此学校要扮演督察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参研教师应做好个人研讨的记录,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在“研”上做工夫,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积极主动地分担起参研者的责任,并努力将研讨建立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上,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功,收获经验,收获成长。

教学反思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是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实践需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环节。因此,自我反思应当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态度和组成部分,应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促使自己教学活动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成功与不足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缺乏自觉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甚至不能把提高该项能力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学校采取一定的方法加强督促、引导。学校需要完善考评制度,制定《教师专业成长方案》,认真落实《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长效机制,采取鼓励措施,激励优秀、刺激后进,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注重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有人把教师按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高低分为五类:A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俱低;B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高,教育科研能力低;C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都一般;D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低,教育科研能力高;E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都高。显然,E类教师是我们所期盼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所在。

教育科研有别于普通的校本教研,它源于校本教研又高于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应该是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按一定的研究程序开展的研究活动。它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科研意识。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除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校一是要为教师科研创造条件,要打破仅在校内开展教研的框框,增加校际之间的联教活动,特别要加强与名校之间的联教活动,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开阔本校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免做井底之蛙。二是要为教师科研提供经济支持,学校可从供应经费中专门提出教育科研经费,保证教师在教育科研活动中经费开销,奖励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

7.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七

关键词:校本研训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造就一支业务过硬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必须改变旧的教师专业培训模式,,建立起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培训模式,而校本研训就是一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模式。校本研训就是利用学校这个教师工作、成长的职场,把校本研究与校本研训结合起来,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训,以训促研,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优化发展的培训模式。校本研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是激活教育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办学特色的关键。

第一,同专家和优秀教师“对话”,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经常组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的理论研讨、定期请专家讲学,专家不仅会带来他们多年潜心研究的丰硕成果和前沿的教学理念,更带来研究的感悟和具体案例;优秀教师来自一线,他们的所思所为更容易引起教师共鸣,带给教师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启迪,甚至会“一语点醒梦中人”。在专家和优秀教师讲学的过程中,引导教师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专家或优秀教师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对话和深入探讨。专家或优秀教师开设的专题讲座内容,以当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作联系实际的诠释,或对新课程的具体问题作策略性指导。这些讲座起到“专家引领”的作用,实际上是利用“理论引领”的先导性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以教学反思为途径,培养“反思型”教师。反思是检验,反思是动力,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与反思是共生的关系,实践反思应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是提升专业发展的过程。常规教学实践活动分为备课阶段、教学阶段、课后阶段,相应的分为备课阶段反思、教课阶段反思、课后阶段反思。在每个阶段都要有其反思的重点:备课阶段,应将反思重点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面;教课阶段,应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如教师的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以及教师与学生互动行为进行反思;课后阶段,主要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回顾和分析,主要包括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的反思、征求学生意见的反思。总之,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既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三,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增强校本研训的实效。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校本研修、促进学科教师成长与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首先,应提高教研组长的管理意识。教研组长要转变自身角色,实现角色正确定位,教研组长除了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沟通者,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在教研活动中要恰到好处地促进教师良好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精神的培育;教研组长也是教研活动的策划者,教研组长不仅要策划教研组的日常教研活动,而且要对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目标和完成目标的可行性措施。教研组长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对每个教研组成员的解读上,即解读每个成员的个性、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空间。教研组长要全面了解每个成员的个体情况,了解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在工作中、生活上关心每个成员,帮助缓解教学压力,促进其专业发展。其次,从“行政”回归“专业”。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组织,不是行政组织,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不是行政事务,带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教研组必然会限制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组应该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基层组织。对于教师而言,教研组是教师们发挥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自由言论并且从中可以得到发展的地方。再次从教学经验回归教学研究。教学工作的水平,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其教学法经验。教师在教研组活动过程中交流的内容应属于教学法研究,而不是根据某一课堂的教学实践随意的总结教学经验,随意总结的经验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借助教研组这个平台,应让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研究的机会,教学研究的基础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实用性的及适应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它不是人们平常认为的教学经验,教学研究的核心意义是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最后,从“传统”教研回归“合作”教研。传统的教研方式是全组教师一起备课、观课,并且可以做到定时、定地点及定人数的形式。这样的教研活动方式与教师的实际需求较远,有走过场的现象,教师参加了教研活动却没有进行有效交流,使教研活动失去了教学研究的意义。教研组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渠道,但是教师之间缺少了积极的交流热情和平等交流的气氛。要促进教师积极的和平等的交流方式,首先要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跨学科组织教师进行合作交流,拓展教研组教师的学科视野,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和多层次的思考方式,教研组长积极发挥学科协调者的角色和教学研究领头羊的角色,促进教师间平等交流和合作。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校本研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如何有效开展校本研训工作》2013、9《教育革新》.

8.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八

湖北省崇阳县城关中学三分校有教职工102人,平均年龄38岁,其中本科学历

68人,专科学历 34人;高级职称10 人、中级职称 62人。有教学班27个、在校生2000余人。城关中学创办70多年以来,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独特的育人风格和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享誉社会。学校被确定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和成果一等奖、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市级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学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市级优秀社区家长学校、市级汉语文字示范学校、崇阳县群众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省、市级重点高中的升学率连续五年居全县第一。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开展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构建高效课堂,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校一特、一师一特、一生一特已初见成效,现有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4个。

目前,我校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学历层次较高、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为了让这些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将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的舞台,促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

1、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

每周周前会前20分钟,定期开展青年教师“一话”(普通话)、“三字”(钢笔、毛笔、粉笔字)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基本功竞赛活动。

2、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1-2次理论学习。学习各个学科《新课程标准》、《课堂评价标准》及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重点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并在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学校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为青年老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开展一帮一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使其成长更具科学性。

4、强化对青年教师专业教学基本功的培训。

每月份学科组织青年教师观看名优教师的优秀教学录象 课例。当场点评,发表感受,记录学习心得。

积极发挥身边名师的作用,要求年轻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提倡青年教师跨学科、跨年级听课,从各学科中取之精华,吸各学科之所长。

5、认真落实集体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每学期开学校长亲自主持召开各学科教师会议,安排集体备课工作。本期我校教师的备课要做到“三定”,即定时间(每周周二下午语文学科,每周周三下午数学,周四下午英语学科)、定内容(主要说下一周的公开课教学内容))。为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学校除了教导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和包

级领导推门听课外,每周校长组织所有领导随堂听课,听后组织评课,对课堂教学情况不佳的教师进行谈话,以此促使每一位教师备好课。

6、跟踪听课,提高新来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每周校领导一起到年轻教师班中听课,听课时,听后就评,评课时,指出优点,点明不足,让新进教师看到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7、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锻炼的舞台。

通过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学校将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积极推选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赛”、“创新教学设计赛”、“优质课比赛”、“现场说课比赛”等。

8、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创建个人教学博客。坚持记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困惑、烦恼和欣喜、感动。

9、在校园网上创建“青年教师教学论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的“硅谷”。

10、对青年教师进行撰写论文、专题心得的培训。1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并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我校将继续进行校内教育技术培训,其主要内容:(1)课件制作,逐步使我校中青年教师人人都能制作和使用课件上课;(2)电子白板使用的培训。

12、聘请在论文撰写方面有特长的名师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撰写的技巧。如何取材,立意,论证,如何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从而提高青年教师论文撰写水平。学校每学期将挑选出优秀论文,向国家、省、市、县各级刊物推荐。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9人考取华师一附中、121人考取鄂高,40.6%的毕业生考取崇阳一中。我校足球队在咸宁市青少年足球联赛中获得冠军,在省级区域赛中获得第三名,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36人,其中、省优质课一等奖7人、市优质课特等奖与一等奖8人;在各级各类杂志和报刊发表和交流论文35篇。被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课题研究先进个人15人,其中省级6人。我校教学骨干刘烊、王美林老师被分别选拔到英国、日本任教。2015年刘洋,李警,沈余霞,刘接力老师教学设计获得省级二等奖,李警老师《生命教育不能忽视青春教育》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16年丁青,李警,饶江华,王池平老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省级优课。

9.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九

营城子中心小学校幼儿园 刘中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对幼教事业的发展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保教保育工作,特别是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由于地理偏远,条件艰苦,优秀师资欲求不得。经调查:农村中心园50%的师资由小学教师转岗而成,50%的师资属于临聘人员。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设计、科研创新等方面存在缺陷,甚至个别教师缺乏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技能。这些问题直接成为了制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所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师资问题,我园立足本园实际,采取多种策略,取得了一些实效。

一、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由于我园幼儿专业教师少,不少普教教师对幼儿教育缺乏经验,因此搞好校本培训意义重大。

1.扎实开展学《指南》培训活动

《指南》就是幼儿教育的“纲”,只有熟悉指南,我们的教育活动才有的放矢。学校采取专题辅导与教师自学相结合,熟悉《指南》内容,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将《指南》精髓活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程设置上,我园按照《指南》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删减一些不适合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孩子,更适合我园的实际,从教学内容上有效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2.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我园部分教师系小学教师转岗而成,如何让这部分教师尽快熟悉幼教业务,我们开展了“一帮一”的帮教活动,由骨干教师利用所掌握的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其他教师进行帮扶和指导,苦练基本功。为了打造“一专多能”型教师队伍,学校要求每学期都要进行“弹、唱、跳、画、写”的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以赛促练。

3.定期开展常规性校本研修

我们实行“集体备课——听评课——课后反思——学月小结”的教研模式,即每周参加两次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要集中听一位教师的课,人人评课;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深入反思;每月每位教师都要针对自己的教研计划进行小结。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平时教研组认真收集困惑教师的问题,如“怎样集中幼儿注意力”“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怎样提高家长工作的有效性”等,然后进行梳理,找出共性。针对这些问题,在教研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认真进行讨论,让这些困惑教师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在教研活动中,大胆改革尝试,将《指南》的思想贯穿到教学活动中。

4.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

我校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的管理经验,老师们受益匪浅。

二、规范保教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常规管理制度

要求教师提前制定好学期计划、月计划、周安排,开齐《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项课程。按照“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习惯,学习知识。

2.精心组织幼儿室外游戏及文体活动

本着安全、健康、益智的原则,教师积极开发和开展各种游戏及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幼儿智力,启迪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谦让、合作、竞争意识和习惯,提升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及对艺术的爱好。

3.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丰富保教活动

一是活动多样的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快乐学习。课堂学习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途径,为避免教学形式的小学化,在课堂上,我们根据各段年龄特点,以形式多样的游戏为基本活动,采用情景化教学方式,将游戏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活动,在游戏中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始终保持孩子高昂的学习兴趣。

二是自编自导,丰富早操活动。早操是幼儿一天生活的开始,既要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和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又要让幼儿乐于参加。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自行编排早操,配以活泼明快的音乐,制作丰富的活动器械,丰富多彩的早操活动倍受孩子喜爱。例如我园的早操结构为:选择《小松树》《早操歌》作为热身运动的音乐,《玩具进行曲》作为队列变幻的音乐。徒手操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对小白兔、小蝌蚪、小燕子、小鸭子等小动物进行模仿,用数字歌增强了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游戏部分运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这一动感十足的音乐进行游戏。幼儿随着这欢快的音乐,找到自己好朋友进行游戏,活动使幼儿更加的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开心的度过每一天。放松运动,采用舒缓、柔和的《猪八戒吃西瓜》音乐,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放松身体,结束早操活动。

三是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学习活动。

在幼教工作中,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变废为宝”,为教学增添色彩。我们的老师大多是“能工巧匠”,利用废弃了的瓶子教幼儿自己种植植物,丰富了实践活动;利用废弃的纸杯做出了漂亮的花瓶,丰富了美术活动;利用各个季节动植物的变化认识四季,丰富了科学活动。在器械操中,我们选择了孩子平时喝水的瓶子,在瓶子里放入小石子进行使用。这样既增强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又利用器械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协调能力等。

四是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园主题教育。我们每学年都要邀请家长参加“六一”“国庆” “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家长的积极参加,既丰富了活动内容,提高了活动质量,又有效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给家长上了一课,学习了一些如何培养孩子的方法。真是孩子高兴,家长满意。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大幅度提升了我校幼儿教育的管理水平,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0.搞好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 篇十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的确,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善学习、敬业忘我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障。校本研修,就是一条最有效、最经济、最实惠的捷径。

一、师德建设是校本研修的灵魂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的动力之源。我校集中组织教师学习相关师德材料,使教师人人明确具体的师德要求,同时注重对教师形象工程的塑造。通过师德专题演讲来陶冶教师的情操,通过评教活动来树先进典型,通过观看先进事例视频、交流心得体会和征集师德论文等形式来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感,促进教师端正工作态度,确定育人新观念,达到修己正身、修己育人的目的,把爱岗敬业、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师德修养转化为每一位教师的内心需求。

二、业务培训是校本研修的永恒话题

教师能否实现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学校要加强业务培训,使教师具备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丰厚扎实的德才学识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在培训对象上,可按教师的年龄、学历、水平岗位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分层次培训。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培训与单科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外出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观看名师讲座与听后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教海沙龙、技能比拼、现场观摩等多种活动来努力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整体提高。

三、校本教研是校本研修的永恒动力

1.落实集体备课

校本研修弘扬自主,呼唤合作。集体备课就是一个集合教研组集体智慧,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杠杆作用的很好的合作平台。我校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上就一直很好地运用着这个平台。具体做法是:(1)确定研究课题;(2)集体研讨;(3)说课;(4)上课、听课、评议;(5)展示观摩;(6)课后反思。通过这六个环节的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切实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让“师带徒”贯穿校本教研始终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推力,是教师发展的高效导向。我们应充分挖掘校内现有的课堂教学方面的专家型教师、学科骨干这一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积极倡导“师带徒”。

3.聚焦教研月和教学竞赛

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是校本研修永恒的主题。以课堂教学艺术展示为主的教研月活动和教学竞赛,为教师平时研修的成果提供了一个检测评价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

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师德修养,加强业务培训,推进校本教研,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其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湖北省嘉鱼县实验小学

11.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十一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詹海鸿朱佳伶王立坚陈敏金冉傅蓉

以校为本,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形式,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实践证明它能够较好地做到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对于解决教师教学实际问题有较大的帮助。本课题立足于主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目标,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我校的教师中还是存在这样的现象:传统教育的“满堂灌”、题海战术、轻过程重结果的思维方式等等,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未落到实处。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首先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及时转换角色,不断形成新的技能。而观念的更新、角色的重置以及工作方式的转变与专业技能的促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锻炼才能形成。

为了增强教师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发展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迫切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型校本教研模式,培养一支富有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优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概念的界定

校本教研,是新课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以校为本,或学校本位。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若要使教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那么从教育体制内(尤其是学校)激起改革的动机是十分必要的,而以校为本发展就是此内在机制之一。在以校为本的运作中,不仅强调专业的重要性,更是教育决定权下放的必然反映。

研究:学校和教师为了学校的发展和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性研究,主要以教学案例研究为主。在此所指涉的研究不同于理论的研究,也不同于所谓的行动研究,而是涵盖所有为了学校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

三、理论依据

1.“教师即研究者”理论: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育,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中指出,“在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中,在职培训已成为从事所有活动和专业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不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其学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创造知识所需的态度和技能”。

2.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研究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教师研究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斯皮

克“校本教师发展理论”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

3.“校本教研”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基于学校”,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二是为了学

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三是在学校中,即教师要置身

教育教学之中,参与学校发展与改革问题的研究,围绕学校自身问题所形成的各种解决方案

要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由学校中人来解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

通过科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促进专业化发展;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

装教师,突出校本教研工作的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促使全校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构

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建设一支师德

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面向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群

体。

2.研究的内容

(1)探索能促进教师成长的制定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2)探索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3)开发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资源研究;

五、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

究过程。

2、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调查,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

别指导一般。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回顾

1、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2012年6月)

(1)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2)制定子课题工作计划。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5月)

(1)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2)研讨经常化,解决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调整工作计划。

4、结题总结阶段(2013年5月)

(1)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

(2)成果上报总课题组

七、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为促进教师成长,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搞好搞不好,关键看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组

织领导机制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我们认为学校应建立以下这几方

面的制度:

(1)建立学校行政是校本培训负责人的制度。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基地,所以校长是

学校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校本培训由教导处或教

研室具体负责实施,教导处或教研室主任负责校本培训日常管理工作。

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

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要整合教导处或教研室和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

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制定教学

研究成果的奖励方案;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

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导处或教研室和学科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

责任部门,学校要制订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

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导处或教研室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3)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建

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强集体研究,促进学校、教师之间及课程

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使学校、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

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加强学校、教师、学科之间的沟通或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

校、学科本位的倾向。

2、规范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

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

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

导制度、学生学习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

(1)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

念,把不断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

基础。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理论学习要有计划、有形式、有时间

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

(2)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我们必须建立一种

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师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

其研究能力。建立的教学管理新机制,要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赋

予教师自主权。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的修订,要降低管理的刚性,增强管理的弹性

和开放性,取消一切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条文,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

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3)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

发展。所以,我们要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经常化。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

经验后,要写出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

考试结束,也要进行总结、分析成功与不足等等。要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教师理性认识又

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如课例研究、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同时也为下一步确立校本课题做准备。

3、校本教研与区域联动校本教研的交流制度。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学校建立相

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

要应有集体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示范课、公开课展示

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实现教研资源共享,达到深层次的同伴互助。

(1)教研制度。修订完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

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

流与合作研究。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作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

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集体备课制度。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

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

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

率,并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

(3)教师帮带制度。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青年是学校的未

来,青年强则校强,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范例式师徒结对”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学科

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

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4)听课评课制度。听课、评课是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

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5)公开课展示制度。举行各类示范课、研讨课、成长课等公开课展示,是学校内部或

学校之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开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内容、对象、时间、要求等,促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提供机会,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6)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学校通过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广泛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要定时间和活

动要求,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

(二)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组织形式

1、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规划”。

结合目前我校的相当部分教师,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的一般规律,已初步完成了职业的适应期。我校前几年在青年教师中实施“教师自我发展”规划。规划内

容有:(1)、自我综合评估。(2)、自我发展方向。(3)、自我发展目标。(4)、自我发展措施。(5)、目标达成情况。实施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最终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水

平。

2、学科构建研究共同体,为教师的发展架起平台,实现同伴间的互动。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

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成立了以学科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为

主要形式的研究共同体。提出了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首要任务,以集

体备课、案例研讨、专题研究为主要方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是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共

同评课等形式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学科教研组则是根据教师所任学科不同及其专长组建的一个研究共同体。主要是通过问

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形式来实现全体组员的多向互动。这样的一个研

究共同体为在课程改革中由于个体的认识差异所带来的共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是真正的依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也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碰撞过程。

3、专业引领、专家指导。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介入。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争取高校理论支撑,发挥高校作用,采取专家引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专家讲座,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提升教师素质,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专家引领、、借力发展”的发展目标,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水平。

(三)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活动方式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校本培训,使校本培训与教师工作紧密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1、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

为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1)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明确骨干教师带徒任务、目标,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上好示范课;要求新教师虚心求教,上好求教课。启动了“青蓝工程”,开展“拜师学艺”活动,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职责。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学习成功经验,师徒各展其长,优势互补。

(2)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学校承担普陀区区级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案例研究》,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学校为教师们创设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教师彼此之间尊重各自的教学自由和教学责任,做到平等交流,相互倾听,互补互益,坚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研讨取向。组织教师进行案例研究、优秀课例观摩、深度汇谈等团体学习,有力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3)进行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相关学科知识和素质教育典型经验。聘请名师指导,比如学校开设的“名师工作室”,让专家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指导,不仅使教师开阔了视野,及时掌握了教改动态,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2、结合课题研究开展校本教研。

具有专业化特点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工作的研究,也是一门艺术,它与教育科研有着许多共性。作为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工作,都会面临许多鲜活的问题,也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思考、实践。因而,只要我们能在校本培训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要求,每位教师同样也可以拥有教科研成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市、区级立项科研课题为载体系统地开展校本培训,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教师一个阶段集中围绕一个问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在行动研究中使学校常规工作专题化。通过对教学专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点、重建教学范式、推进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保证了全员参与。

3、聚焦课堂开展校本教研。

一切校本教研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开展校本教研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走进课堂,行动研究”贯穿整个校本教研的始终。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各教研组在不断探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摸索出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各教研组首先从一节课的课堂结构开始进行研究,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了错位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先学后教、对比教学以及磨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这些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是教研的主体,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2)进行课堂教学反思。

在校本教研中,学校十分关注如何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做到:课前反思教学设计,课中反思教与学,课后反思成功与不足,及时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将反思结果写成教学随笔,为以后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让反思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把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师的常规考核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交流。教师通过反思,有了心得体会,如果不能把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同伴分享,那么,提高的只是一个教师。如果能把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同伴分享,则许多教师都有收获,甚至会在交流中思维碰撞,有新的见解出现。所以,学校非常重视并及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

(3)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行为跟进”研究模式。

校本教研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教研要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要有问题意识,发现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校本培训。

比如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把握,以及传统教学与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的侧重点的不同该如何处理?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练的难度怎样把握?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组组围绕阶段性教研的方向,采用“行为跟进”方模式使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跟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积淀和生成实践的智慧:从指导老师指导备课、级组教师的集体评课,到反复试教;从课后骨干老师、专家的再次引领,到教师的完美演绎,每次教学行为跟进,教师都会有新的收获。在一次次的行为跟进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也得到提高。

(4)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是教师新型的、最理想的工作范式,也是学习型教师团队要追求的最高境界。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设计了一些新型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既是工作也是学习,把工作和学习整合在一起。

首先,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平时的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平时的教研活动是以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个老师的交流为基本的形式。这样的教研活动从基础做起,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其次,满足了教师想了解平行班情况的一般心理需要,更容易被教师接受,教师能自觉地去做。第三,有利于同年级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会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反思自己的教学,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不足。第四,促使同年级同科教师形成在合作中竞争的新型关系,教师更加投入地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能。

八,下阶段研究打算

课题研究的起期限是一年,肯定研究不够深入,比如对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校本培训资源的研究,没形成系列,未开发出校本化的培训教材。为与总课题组的研究计划一致,子课题组决定把研究报告上报总课题组。鉴于一年来子课题组的团结协力,形成了一个好的研究团队,课题组准备接受下阶段总课题组布置的研究任务,继续齐心协力,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上一篇:端午又闻粽叶香散文下一篇:六下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