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管理

2024-09-08

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管理(共11篇)

1.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管理 篇一

利用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作 者:黄同峰 作者单位:海阳市投资促进局刊 名:青年记者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年,卷(期):“”(23)分类号:G22关键词:

2.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管理 篇二

关键词: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关系

工业进步为人们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益, 但同时使人类的居住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 生态环境污染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其严峻程度不容忽视。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 其中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是受到普遍推崇的三项环保战略。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并实施这三项发展战略, 必然会极大地助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

1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概念

1.1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或是提供服务时将整体预防的环保战略融入其中, 使生态效率得以提升, 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保证人类的安全。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想, 最早出现于1976年, 在巴黎研讨会上被提出, 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它对生产过程的要求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与原材料, 禁止使用有毒材料, 减少废弃物数量;对提供服务的要求是始终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

1.2 生态工业

作为生态工业的基础, 工业生态学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 该学科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代谢过程进行研究。生态工业就是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基础上运用经济规律和生态经济原理来构建的和谐生态环境的工业形态, 它将两个或多个生产环节统筹起来, 使之产生更多的利用方法, 更高的产出量,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始建于20世纪后20年内, 发展速度较快, 且建成工业集中的城镇成为生态工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1.3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由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品的单向经济模式, 呈现出从资源到产品到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这种思路最早萌生于20世纪60年代, 从20世纪90年代起得到了很多重视, 并开始被大范围运用。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是:减量、再用、循环, 在开始生产时就对投入的生产资料进行控制, 在过程中注意提升产品的利用率, 最后将生产的废弃物转变为生产资源, 再次投入生产, 以此完成循环经济的全过程。

2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共同点

2.1 都是对传统环保理念的突破

传统的环保理念是在生产过程中对污物排放量进行控制, 对已经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及循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这种传统理念, 将环境保护理念与方法渗透到生产全过程, 使环保与经济协调共进。以往的环保方式是开展末端治理, 但清洁生产更加注重整体预防, 依靠各种环保工具在企业的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环保监控, 提升环境绩效。生态工业将传统工业中相互独立的各个生产环节结合起来, 在工业体系内部寻求闭环循环。各个不同的工业体系之间也可以建立联系, 通过为生产废品寻找分解企业使得各工业体系之间实现共生, 这种形态的资源共享使废弃物、污染源顺利转化为生产资料, 实现效益正增长。循环经济旨在要求生产企业在控制生产资源投入的同时, 提升物质的循环效率, 多使用可再生资源。建立起生产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完成废弃物的输入输出。在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2.2 都能提升环保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过去几十年间, 世界范围内的环保路线都是末端治理, 治理费用过高, 给政府及国民经济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这种仅仅关注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方式显然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提出及运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使环境保护融入到了企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实践证明, 将环保延伸到经济活动中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契机, 是人们意识的改变与成熟, 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环保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3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关系

3.1 开展清洁生产是前提

生态工业的运作模式就是将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当做“分解企业”的生产原材料, 但分解企业在使用废弃物时也并非照单全收。作为上游企业首先要控制废物的产生量, 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 下游企业同样要对废物利用过程进行控制, 减少不必要的排污。每个环节的运行都要以清洁生产为前提, 进行源削减。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再用和循环, 在开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始终按照这个程序进行, 三者都要遵循源削减的要求。在清洁生产的指导下, 对废弃物的利用程序应该是避免产生到循环利用再到最终处置。由此可见, 清洁生产始终是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开展的前提, 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2 发展循环经济是最终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是进行清洁生产和开展生态工业的最终目标, 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标志是拥有优质的资源且资源的可用性高。我国人口众多, 对资源的需求量大, 虽然我国能源丰富, 但人们不注意发展循环经济必然导致能源枯竭。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呈现出环境恶化, 生态脆弱等很多问题, 在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因而我国必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 控制环境与资源的生产成本, 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3 三者实施层次、方法不同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虽联系紧密, 但在具体的实施层次和实施方法上也存在区别。清洁生产的实施层次在于控制企业的污染, 进行源削减。在方法上则是将清洁理念深入生产的各个环节。生态工业则是进行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间的统筹安排, 实现能源的持续利用和产品的高效产出。循环经济的实施层次在于建成一个循环的经济形态, 使材料可以循环利用。方法就是实现资源到产品再到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

4 结语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作为环保最新理念, 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意义重大。全球都应以提升环境质量、有效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 同心同德, 将三项环保战略真正落实到经济生产当中。

参考文献

[1]张留霞, 张华星, 杨海真.建设苏州市生态工业体系的策略[J].江苏环境科技, 2011 (01) .

[2]李柏楼, 陈艳莲.循环经济:重塑经济发展模式[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4) .

3.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园 篇三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将这些指导中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理念落到实处+在方法与途径方面无外乎两点:一是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依据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实现产业、经济、区域的系统升级。

在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全新解决方案,它以先进的理论、不断创新的技术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价值的最大化与平衡发展,而循环经济的应用,包括企业、产业、政府等各个方面,其中聚集多方主体的区域开发和建设是重要载体;具体到实际层面,这就给我国的各个开发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从经济园区、高科技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与升级。

生态工业园区,既是传统的超越,也是人本回归。超越,是破除只顾个人利益,任意破坏生态环境、任意开采自然资源,忽视可持续发展的旧有模式,回归,是回归到科学的发展道路,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融入到自然大环境中,获得承续的发展动力。

实际上,关于如何发展经济与社会,我国的先哲老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就是效法。自然,就是生态型的发展道路。构建美好的家园,我们需要回归“自然”,让我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向大自然那样,充满绿色、阳光,彼此和谐相处而又生生不息。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经济开创美好来来

观念制胜,循环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十九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世界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同时,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不断加剧的资源短缺,如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锐减;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土地荒演化;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以至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持久性有毒化学品的泛滥和积累等等问题相继出现。这些问题无一不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也已极大地损害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甚至对地球的命运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些问题的出现,多是因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了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直线型、单向流动型的物质流动模式。其结果是:资源消耗多、生产效益低、污染排放多。如此下去,有朝一日人类必将面临无米之炊及被污染物包围的困境。

在目前全球人口剧增、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日益恶化的形势下,循环经济现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其在不同侧面表现了它的优越性。

首先,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生命与生态中心伦理观”。它是将人类与其他物种环境置于同样的地位评估,强调的是“生态价值”的全面回归,主张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向生态化转变,承认“生态位”的存在和尊重自然权利。

其次,循环经济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利用原则。在促使人们转变或摒弃传统“资源无价”和“资源任人使用”的观点及建立资源的社会再生产经济核算体系的同时,树立资源的辩证观,彻底去除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思想,激发人们推动科学进步的才智。

第三,循环经济强调环境具有价值,并将发展活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与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价值相统一,正确评价开发或生产活动的真正效益,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价值观体系。这一价值体系在提高生态系统组织水平和生产力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系统,从而有效地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和协同进化。

第四,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集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它是一种“深生态论”的体现。所以循环经济是以一种积极和谐的态度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

第五,循环经济树立了合理的经济道德观。在倡导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既维系了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内公平,又维护了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际公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与珍惜自然资源,建设美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拓展智力型、环保型,生态型现代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选择。

现实窘迫,循环经济是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解决资源紧张、治理污染的目的。进入90年代以后,源头治理思想开始引起人们注意,从1993年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开始,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清洁生产得到发展,我国在2002年10月正式公布“清洁生产催进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循环经济,加快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步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寻求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产业的全新发展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作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国家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单位GDP的能耗、物耗和水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和压缩型的特点,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和最大障碍。如果继续沿用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我国的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

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达到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小的废物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模式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根本转变,有利于解决区域性与结构性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

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循环经济本质上足以最佳的、可持续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种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实践循环经济新模式,生态工业周是重要载体。

循环经济是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促进物质资源在生产与生活中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绿色企业是循环经济的特征,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实践的典范,因此可以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一产品 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征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循环经济一个重要的发展形态,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工业系统“生产者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和食物链网,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使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可以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开发利用,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生态工业业园区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强调废物的正确处理和资源回收,促进废物减量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的实现。

国内外的发展实践证明,建立工业生态园是实现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方式。园区内企业上家的废料成为下家的原料和动力,尽可能把各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做到资源共享,各得其利,共同发展。园区内企业问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储存,并通过工业代谢研究,利用生态系统整体性原理,将各种原料、产品、副产物乃至所排放的废物,利用其物理、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生态产业链,组成一个结构与功能协调的共同网络经济系统。

生态工业园是开发区发展的高层次形式

生态工业园是继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它是在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上一个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形式,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特征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目前,我国已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方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而在生态工业园建设方面才刚刚起步。这二种类犁的园区在建设的目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促进经济发展规模,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劳动密集型开发区,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量”的扩张,以解决当时经济急需大发展的需要。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在我国经济有了一定“量”的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技术密集型开发区,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质”的提高,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

生态工业园是运用工业生态的理论,寻求企业间的关联度,进行产业链接,建立起相关工业企业间的生态平衡关系,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示范区是在前两类开发区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升华和优化。它的主要特性有:

不同产业或企业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联和互动关系,这种关联和互动构成了各产业或企业间的工业生态链或生态网络,从而形成生态工业体系。

在工业生态链或工业生态网络中,物质和能量逐级传递,并实现闭路循环,不向体系外排出废物。

以实现区域性的清洁生产和区域性的经济规模化发展为目的。

区域内资源、信息共享,克服了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中,企业的生产各自为战、信息不畅通的弊端。

生态上业园不受地域的限制,也没有明确的地域界线,只要存在工业生态关系,这个企业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成为生态工业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生态工业园不单纯着眼干经济的发展,而且着眼于工业生态关系的连接,把保护环境融合于经济活动过程中,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统一和协调发展。以上特点都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所不具有的。因此,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将使两区更具活力和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的一些产业园区经历了第一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第三代的生态产业园区三个阶段。第一、第二代产业园区着重于产业聚群和高新技术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而忽视了产业园区内各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缺乏系统性规划,不能有效地节约自然资源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实际层面,要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原有的第一、第二代园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在园区内增加资源循环利用、能源多级利用,产品再生,废弃综合处理等产业循环功能。

系统,科学规划建设现代生态工业园医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设计首先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及可操作性原则。然后对其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现有企业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对线形生产模式的产业群落、已具有生态雏形的产业园区和尚未建设或不具备规模的园区进行了解和分析。在做总体规划时,利用园区企业和合理引入共生关系的企业,在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方面,强调内部循环,争取做到闭环。其共生模式和采取的策略有:

能源、原材料,水的相互交换:充分利用余热余冷,利用废物作原料和燃料,包括材料共享,废水循环利用等。

基础设施共事及提高设施生态效率:可能共享的基础设施有蒸汽锅炉、废水处理厂、压缩空气器、汽车清洗、维修设施仓库等;热电联供,可尝试性使用风能、太阳能等。

物流/人流:实行联合运输,包括货物联合运输(包含废物联合收集、分离系统,就地处置系统以及实施废物最小化系统等)和人流联合共享联运。

充分利用园区的空间:建立集中式的工业大楼;将许多公司集中办公;建多层式厂房;建设联合汽车停车场等。

4.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管理 篇四

学校 姓名

【摘要】 利用2014年10月份国庆假期,我深入家乡,了解民情,站在农村第一线,亲身了解到了农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变化。我们主要通过与村干部领导的访问、企业家的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到了农村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发现农村农业的改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惠美模式

一、调查内容与过程

内容:体察民情,了解农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变化,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山东省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与公司职员攀谈,查资料,搞调查 时间:2014年10月1日--10月20日 地点: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朝阳村

(一)、调查数据概况:

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8 年 1月 9日,注册资本100万元,是一家集种猪育种、繁育、动保、原料商贸、中草药研制、肉类产品加工、新农民培训学校为一体的农牧企业。

(二)交通情况

新泰市处于我国沿海与内陆、华北与华东、鲁中山区与黄淮海大平原等不同地域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区域条件十分优越。京沪铁路及京沪高速铁路纵贯齐鲁辖区,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京沪高速公路、莱新高速公路交汇分别穿越境内51公里和27公里,二0五国道、蒙馆公路、济临公路、新枣公路跨越境内179公里。地方乡通车里程达1350公里,新泰市北距济南遥墙机场180公里,南距临沂机场仅120公里,南去日照港160公里,东距青岛港2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利于原材料及产品运输。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项目分为种猪繁育场区、无抗风味功能肉及熟制品加工区、茶园种植及深加工区、有机蔬菜生活体验区、沼气池区、农业循环经济新农民培训学校、大型拓展训练营区7个区,实行生态养殖与生态种植相结合,农业资源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让“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流动,通过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及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结构,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永续利用,促进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种猪繁育场区,投资7000万元,占地面积400亩,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流动资产3000万元,建设生产车间及附属建筑44000平方米,购置养殖设备1880台(套),年养殖种猪80000头,其中40000头留作种猪,40000头作为无抗风味功能肉及熟制品加工的原料,采用“三链一平台,配置七环”的市场动作模式。(“三链一平台”:产品链、市场链、资金链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七环”:品种、营养、保健、环保、管理、服务、回收)。项目建成后,存栏种猪4000头,年出栏生猪40000头,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利税4800万元,可直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40个,相关的加工业、运输业、市场营销网络等产业增加520个农民就业机会。

无抗风味功能肉加工区, 占地面积50亩,投资1.75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3亿元,流动资产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3700平方米,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屠宰车间、冷却分割车间、熟制品车间、配电房、锅炉房、冷库、污水处理工程、道路、回车场等,购置加工设备1500台(套),该项目的建设是依托现有公司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动物保健为基础,进行生猪屠宰、肉品加工、连锁销售一条龙服务,通过龙头带基地和建立养殖联合体的方式,完善优质猪肉供应产业链,实现“生猪无公害养殖、标准化屠宰与肉品深加工”转化增值。项目建成后年生产风味、无抗、功能肉及熟制品产品规模为20万吨,年营业收入5.22亿元,利税2.55亿元,安置就业400余人。

茶园种植及深加工区,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74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流动资产1400万元,建设高标准茶园,采用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园。按照绿色环保无公害的食品生产要求, 生产管理过程中不使用残留量高的剧毒农药,生产优质茶叶,茶树的种植能有效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都有良好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采收茶叶60万斤,加工茶叶120万斤,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2500万,可促进当地农业向“合同、订单”农业转化,以市场指导生产、组织生产,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运行机制。

有机蔬菜种植生活体验区,占地面积100亩,投资260万元,建设观光大棚60个,购置观光设施60台(套),公司实行“猪——沼——菜、果”的循环模式。猪粪便入沼气池以产生沼气,沼渣、沼液、粪入菜地、果园,既给蔬菜、果园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又使蔬菜、水果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整个园区采用生物链条循环综合利用技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土地利用率达2.5倍以上,一亩土地=一亩果园+一亩牧场+半亩牧草,这里既是牧场、也是果园、还是猪的天堂。公司还要配套 生态旅游“农家乐”,实行会员制,‘让会员来参观,让参观者现场品尝无污染的“虫草鸡”、“虫草猪”、“虫草鸡蛋”以及园地自种的绿色蔬菜、瓜果做的生态宴,这样体验将更真切。会员可以认领果树、鸡、猪,做上标牌,这样会员又有了自己的水果、鸡、猪、鸡蛋,公司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做到在家种地,验收产品,公司根据会员的资料库按需配送。这种方式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利税60万元。

沼气工程区,总投资170万元,建设3600立方沼气池,购置设备40台(套),公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环境。一是通过建立猪粪发酵池,对固体猪粪进行堆积、生物发酵。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50—700℃的高温,可杀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虫卵等,腐熟后的物料无臭,被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高效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推广“养猪—沼气—种植”节能型生态养猪模式。将猪场的粪污生产沼气,供猪场取暖、照明和管理人员生活用能源,沼气池底消除物制成固体有机肥料和液态有机肥料,供应茶园种植及深加工区和有机蔬菜种植生活体验区。

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培训学校,投资180万元,兴建4000平教学楼,购置2000套桌椅,培训设备60台(套),创办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培训学校,通过学校面对全省进行循环经济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广泛吸收全国各地和各行业会员,逐步将园区建成全省循环经济信息交流中心、技术推广中心和产品营销中心。

拓展高训练营项目,占地面积30亩,投资800万元,兴建4000平拓展训练室,购置各种训练设施200台(套),利用现有茂密山林、沟壑、山岭、水库的地理优势,给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以及城市人一个放飞心情、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分析

(一)劳动安全

在生产过程中对职工身体产生危害的主要因素有:饲料加工产生的粉尘及噪声污染、机伤、电伤等。工程设计中将依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劳动安全设计标准。采用切合实际,经济合理,行之有效技术和手段,消除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为园区安全、文明生产创造条件。主要防护措施

(1)建筑安全

本项目各建筑物间距均能满足安全防火间距要求。(2)粉尘的防治

为了有效地控制粉尘污染,减少其对操作环境的影响,本设计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选择扬尘少的设备。同时为减轻粉尘对工人的影响,为工人配备防护服、防护面罩。

(3)噪声控制

本设计对噪声的防治主要是以保护岗位工人为主。首先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操作工人配备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同时加强园区绿化,减少噪声传播。

(4)防机伤 为防止生产中发生机械伤害,生产设备的传动件及传动机构设保护罩,在易发生机伤处以及开关、按钮箱处设安全标志,以利安全生产。

(5)防电伤

为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操作工人的安全,就防电伤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带电裸导体的绝缘距离、对地的安全距离等均按照《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备(包括电动机)金属外壳均作接地保护。

(6)防火

本项目各建筑物间距均能满足安全防火间距要求。道路设置满足消防要求。园区内生产区及服务区均设消防栓。

(二)资源、原材料及环保情况

项目综合考虑养殖一沼气一粮、果、蔬-生态庄园“四位一体”循环经济生态模式,将地下沼气池、地上养殖场、粮、果、蔬种植区、农业生态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循环经济为载体的生态农业系统。项目选址首先考虑养殖场、种植、肉类加工和沼气池建设的需要,兼顾有机蔬菜种植生活体验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培训等服务区建设的需要。本项目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产业,资源利用主要依托项目所在地的土地等自然条件、农科院所及项目单位掌握的相关技术,项目需要的主要原材料是种养殖所需要的各种种苗、饲料、农药等。上述原材料市场供应非常充足,饲料、肥料等部分原料可以自给自足。

1、本项目属于农业生态项目,项目运行注重生态循环,在生产进程中环境污染很小,人畜粪便等通过沼气池发酵处理,提供燃料、肥料和养料。生产过程中只产生少量污染。

(1)臭气。主要是养殖场内未投入沼气池发酵的粪尿所产生的氨气、硫化氢和一些低级脂肪酸等气味。待粪尿投入沼气池经发酵处理后,不再产生臭气。

(2)污水。主要是餐饮服务区内产生的生产和生活污水。

(3)粉尘。主要是饲料、畜体表皮屑、灰尘等造成。飘浮于大气中,造成人畜呼吸道、肺部障碍和疫病传播。

(4)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的污染。由于许多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或继续繁殖,有的会介水传染,保存或扩大了传染源,如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以及一些寄生虫,造成疾病的流行。

2、项目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1)重视环境保护

我国以前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工业污染方面,对农业、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不够。因此养殖场经营者思想上对养殖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严格遵守《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牲畜粪便利用沼气池发酵进行处理。

(2)养殖区域选择

在确定养殖区建设位置时,既要考虑到不要污染环境,又要避免周围环境对养殖区的污染。

(3)保持圈舍卫生

每日打扫圈舍 1-2 次,及时将产生的粪便投入沼气池,每天通风换气,以便把水蒸气、氨、二氧化碳、灰尘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都排除出去。若圈舍湿度大,则可在舍内放置生石灰,以吸潮气。保持畜舍通风良好,畜舍通风是保持畜舍小气候,提高生产水平的重要保证。

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一些自然坡度,以便于排污;应做到舍内外排水分开(雨污分离),以减轻污水处理负担。

(4)畜尸处理

畜尸是滋生蚊蝇、细菌繁殖和传染疾病,造成生物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养殖场建设密封、不渗水的畜尸处理井。严禁乱丢。

(5)牲畜的疾病预防

搞好圈舍清洁卫生和日常消毒工作,及时处理粪便;避免各种感染。同时要进行预防性驱虫。定期注射感染性疾病预防针,防止季节性感染疾病。

(6)废水处理

该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肉类加工猪胴体表面擦洗、车间地面冲洗水和少量人工清洁水,废水经二级生物好氧接触法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1992)表3中肉制品加工一级标准,同时满足《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中旱作标准要求后外排用于农灌。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在我国,正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发展循环经济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农业是依据现代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同步提高。生态农业同样注重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功能。

该项目充分把握新泰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社会经济优势、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先导区等政策优势结合自身环境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新型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33340万元,观光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约9亿元,生产年平均利润总额1.3亿元,平均总投资利润率38.99%,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22.3%,项目投资回收期5.1年(含建设期)。项目平均盈亏平衡点47.04%。项目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因此,选择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农业循环经济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面源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减少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而且直接创造农业经济效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义深远。

四、调查效果与体会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三农”系列政策的指引下,惠美农牧公司将顺势而为,依托产供销一条龙的战略,运营惠美模式,统一惠美养殖标准,利用分散生产,集中经营的原则,不断复制现有的成功经验,通过合作或兼并猪场的模式,共同对接大市场,通过广泛持久的技术服务,为广大客户创造最高的养殖利润,推动养猪业健康发展。

转眼间,此次实践已经结束,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感觉。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培养了青年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了大家团结友爱,互助互让,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让广大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作出了贡献。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社会实践工作仍然有许多困难与不足,为今后我们今后进一步拓宽渠道,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努力使我院的社会实践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提供了依据。感谢实践,我们获益匪浅。

五、谢辞

在此,感谢羊流镇党委政府、羊流镇朝阳庄村委、山东省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全体员工的大力配合与支持。

六、参考文献

5.工业园区建设中的循环经济 篇五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达国家为了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以生态环境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本文阐述了工业园区建设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推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与对策以及生态工业园建设层次,并对循环经济推进措施进行论述.

作 者:王晶 杨凯 WANG Jing YANG Kai 作者单位:王晶,WANG Jing(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10)

杨凯,YANG Kai(威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威海,264200)

6.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 篇六

1 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我国的工业园区类型按照功能特征可分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自由贸易区等。按照园区产业类型可分为:行业类工业园区(如煤化工园区、石油化工园区、装备制造园区等)和综合类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的建设对我国I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加快了经济发展类型由传统型经济向节约型经济的转变,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发挥了区域土地的利用价值,推进了区域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也对区域的资源、环境、能源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园区建成后随着企业的入驻,园区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持续扩张,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影响逐步加剧。因此寻求一条合理的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2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即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资源节约型经济,是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即在产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尽可能降低资源、能源以及环境成本的消耗,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其目的就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主要来自环境、政策、园区以及经济等方面。

(1)环境方面环境违法成本不高,处罚力度不够;污染监管困难;排放的污染物集中处理率低,再生资源利用水平不高。

(2)政策方面产业政策“一刀切”限制循环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受传统经济影响较深,对循环经济认识不足,在实施循环经济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3)园区方面循环经济链条不系统、不连续,园区产业关联度较低,空间布局不合理;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园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固废综合利用、水资源梯级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园区企业之间信息资源不共享,使得企业之间协调配合不密切,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4)经济条件发展循环经济成本较高;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不足。

4 保障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纵观国内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它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就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各工业园区的特点和实际建设情况进行改进,从而保障工业园循环经济顺利、有效的的发展。

4.1 环境方面

①严格环保考核制度。要把环保考核制度不仅仅作为管理企业的手段,同时也应作为政府官员环保政绩的一个方面,从而实现双管齐下,达到更好的环境效益。②加强污染转移企业监管。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要严格控制,不予以引进。对一般企业要加强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鼓励绿色环保项目的引进,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③园区要设置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配备有一定环保专业基础的工作人员,负责园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以及日常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对各企业建立的环保档案,定期进行综合评定,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进行整改。④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工业园区的建设要严格按照经评价后的规划进行,严格环境准入。

4.2 政策方面

①在加强对已有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的同时,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企业在环境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制度,防范地方政府迫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现象的发生。②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政府可在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拨款扶持以及环保运行费用补贴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扶持企业实施循环经济。③政府部门和行政机构要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定期深入园区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环保人员进行循环经济专项培训,增强大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企业自觉自愿的发展循环经济。④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此外还应完善园区各企业的各类计量仪表,建立基本物质流量统计体系和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循环经济得到有效的管理。

4.3 园区方面

①加强工业园区的科学规划,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列入园区发展规划。根据园区规划目标、区域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确定合理的开发建设规模,结合循环经济的目的规划园区今后产业发展方向。②严格园区准入。对今后入驻园区的企业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对入园企业、项目的审批要严格,切实根据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企业与项目进行筛选。提高园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形成较为系统和连续的产业链条。③合理布局。首先园区的选址要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其次园区内部产业布局要合理,根据上下游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一次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对副产品及排放物的消化转化率。此外还要形成能源循环产业链,努力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④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园区内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污水集中处理、固废集中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形成有效的再回收、再循环、再利用的链条。⑤制定配套监督管理制度。园区内部需要设置循环经济委员会,制定配套的循环经济发展监督管理制度。保障园区循环经济工作的顺利进行。⑥加强技术创新。工业园区的技术创新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地方政府需对园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信贷、政策、经济等方面的扶持。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监督委员会还应定期对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等进行抽查,激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4.4 经济条件

①建立专门针对工业园区企业污染防治问题的专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要建立污染防治贷款的债务保证体系和保障机构,对企业污染治理费用实施低息贷款。②建立保证金制度,即企业在入驻园区前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在保证达到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保证金可退回,否则予以没收。③园区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将园区内企业之间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取得的经济效益全部用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从而提高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武,吴柏清,等.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研究[J].物流管理,2011,(10):29-30.

[2李照欣.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2,(2):218-221.

[3]刘雅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若干问题[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4):74.

7.旬阳竭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 篇七

旬阳生态工业园区是陕西省政府批建的全省首批工业园区。该园区按照生态循环工业的发展要求完成了园区发展规划,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旬阳资源,着力技术改造,突出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竭力构建生态化、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园区内部大循环、产业之间中循环、企业之间小循环的发展格局。

园区大循环。围绕“烟草食品、新型材料、电力能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制品”县域六大支柱产业,构建山、水、林、厂生态循环圈,全力打造“绿水绕青山,青山掩工厂”的花园式山水景观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16平方公里,林地8平方公里,水域0.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50%。针对园区企业形成的固体废物、废水、尾气,建立三个再利用处理中心,实现循环利用。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废渣,通过尧柏水泥转化成水泥建材;工业废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净化成中水再利用;新型材料工业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后,用于工业品的烘干。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20个生产性服务业配套项目,形成生产物流、仓储循环配套,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格局。

产业中循环。通过产业内部的上下游企业配套综合利用,形成产业之间的循环发展。大地复肥公司兼并中科纳米公司,上游企业生产的锌焙砂和硫酸成为下游生产纳米氧化锌的主原料;上游产生的废气在余热发电后用于下游产品的能源供给;废水经过处理后用于下游产品的再利用,从而形成锌产业采、选、冶、深加工一体化循环发展产业链,年可节约4万吨标煤。平安水泥制品公司年产5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与尧柏水泥一路之隔,形成水泥生产与深加工产业链,既减少了运输成本,又净化了县城环境。

企业小循环。指导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工艺,采用节能设备,降低物耗和能耗,提升产品档次。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互相参股,上下游产品配套,形成互补合作,推动循環发展。围绕汽车组装、铸件、配件、维修、培训建立汽车产品链,与陕汽集团组建的宝通公司生产专用车的股东宝丽机械公司生产汽车配件,长江驾校提供驾驶培训,上游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通过亨通公司5万吨球磨铸件进行回收利用。烟厂、大地复肥、尧柏水泥等公司已形成企业内部污水处理闭路循环再次利用,基本实现了废渣、废水“零”排放。

通过统一规划、布局引导企业整合,在园区形成了8个产业分工明显的工业聚集区,分别布局着全县“烟草食品、新型材料、电力能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制品”六大产业群。

西安培华学院成立女子学院

宋海龙曹原

6月26日,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举行成立大会,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叶广芩担任女子学院院长,国际著名教育家池田大作先生夫人池田香睾子女士受聘为名誉院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桂中岳、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邓理、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与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博士共同为女子学院揭牌。

西安培华学院女性教育已有82年的历史,其前身是1928年由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筹办、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西安第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1935年,由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及夫人傅学文女士、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真女士以及宋美龄女士等社会知名人士捐资再次建校。1984年,由著名教育家姜维之教授在恢复原培华女职的基础上创建了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民办公助),当年便纳入国家计划内统招,成为国内首家以专门招收女性学生、开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生兼收)。

8.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简介 篇八

金昌市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永昌县河西堡镇以西,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物流园区6平方公里),规划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产业园是金昌市委、市政府立足河西堡的工业基础和“一线三点”的区位优势,按照产业结构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原则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业园区。园区主要承接新疆、内蒙煤炭资源转换需求,延伸基础化工产品产业链。以捣固焦、兰炭、电石为龙头,以尾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实现区域内煤、油、气循环利用,形成企业内的小循环、产业中的中循环、区域间的大循环,下游接上游、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和工业物流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集聚、企业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目标。园区建成后,年工业销售收入可达170亿元,货物吞吐量5000万吨,实现利税27亿元,吸纳用工6000人,将成为永昌县经济发展的重心、金昌市工业新的增长极、全省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永昌县河西堡工业区简介

河西堡工业区处于甘肃第一工业大镇、金昌市计划单列镇河西堡镇内,是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园区之一。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国道312线、省道212线、金永高速、兰新铁路、金阿铁路横贯全境,至金昌机场仅30公里,金昌火车站坐落在区内,交通便捷发达,区位优势明显。2011年工业区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8亿元,上缴税金突破3亿元。

9.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报告 篇九

循环经济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实现我市“1331”工程的重要支撑,对促进老河口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壮大支柱产业规模,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基地,我市循环经济主要企业都聚集于此。为此,我们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重点开展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整个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控制面积1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总投资23亿元,有效提供工业用地15000亩。规划区范围西起梨花大道,东至外环路,北起经济开发区交界,南止汉十高速公路。

按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将重点发展汽车拆解、废旧电子回收、废钢再利用、废旧轮胎再利用等再生贵金属、再生纤维等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 以及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再制造、工程机械再制造、轮胎翻新等再制造产业。横向延伸发展资源利用及节能环保领域的装备、材料、药剂及产品制造等产业,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活太阳能热水器、发电机组设备生产新能源产业。配套发展物流、金融、环保、科研、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

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以湖北楚凯冶金有限公司为龙头,截至目前已有楚凯冶金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占地140亩的“年处理2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再利用项目”;襄阳楚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占地100亩的“年处理200万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再利用项目”;湖北业茂再生资料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占地150亩的“年回收30万吨废钢再利用及500万台(套)汽车轮毂制造项目”;湖北铭航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占地100亩的“水地热能源利用项目”等10家企业12个项目入驻发展,经营形势喜人。2012年,循环经济产业园被湖北省商务厅认定为国家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园区项目建设将得到国家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扶持。

二、问题及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是现代社会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符合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十八大报告把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取得较大发展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内,一个地方能否跨越式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抢抓机遇、构建起既能促进经济短期快速发展,又能保持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产业结构。

循环经济相关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地方发展的时间不长,它的资源、环境约束甚至投资规模要求都不十分强,对老河口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工业基础、水、电较为丰富,而且公铁水空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相关产业比发展传统经济产业有更明显的优势。新一届市委把循环经济产业列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但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有几个重要认识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思考 一是整个产业现有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较小。发展循环经济并不单纯是一、二个企业的事情,而是必须要有一批同业共同发展。当然,在起步的初期,必须要有几个支柱式的企业起带动、示范作用,但后续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企业的跟进。在这方面,老河口已经有了几个重点骨干企业,如老河口的湖北楚凯冶金2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再利用、襄阳楚德200万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再利用项目、湖北业茂30万吨废钢再利用及500万台(套)汽车轮毂制造项目、湖北铭航水地热能源利用项目。但企业数量还比较少,生产环节比较单一,生产规模还不大,还没有能够何使企业集群起来发展,形成专业化分工的格局,使其上下游生产企业成为完整的生产链条。

在发展企业集群方面,谷城的作法很值得学习。他们以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骆驼集团为龙头,网罗铭鸿、盛旺等企业,推动铅资源循环利用。目前,金洋公司每年“吃”进5500万只废旧蓄电池,“吐”出25万吨铅合金,相当于节约250万吨原生铅矿。他们以金洋公司、美亚达公司为龙头,网罗县外2家企业,推动铝资源循环利用。他们以湖北三环车桥、三环锻造公司为龙头,网罗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00多家,推动钢铁资源循环利用。正是由于产业内相关企业的共同发展,使相关产业形成了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发展上了台阶。谷城2012年,再生资源产业实现产值32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既然市委把发展循环经济做为我们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我们就应当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来规划,努力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物资供应、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体系的尽快形成。在河谷组群中,工作目标也就更为明确,引进相关商家无论是为老河口还是为谷城企业发展服务,我们都应当积极支持,促其尽快形成规模、产生效益、带动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类型太少,覆盖的行业太窄。发展循环经济并不单纯是某些行业的工作,而是应当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大力推广运用的。目前发展循环经济似乎成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制造等有限的几个工业部门的专利。当然在发展的初期这些是基础性的工作,必须要做好。但循环经济的实质是3R原则,也就是资源较少的投入、产品的重复使用以及物品能够成为新的资源加以利用,只要符合这些原则的生产都是循环经济生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老河口的一些原有基础较好的产业,比如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化工行业、建材行业等等,都可以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加以改造,或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打造出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化工、建材行业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的零排放、无害化处理及重复利用都还在非常低级的阶段,还大有可为的地方,比如葛洲坝(老河口)水泥利用余热发电项目,进行余热发电技术改造,将排放的废气余热回收并转换为电能再用于水泥生产。年发电7000万度,是一个具有利废(充分利用废气余热)、环保(大量减排CO2)、节能(进一步降低水泥生产电耗)三重效果的项目,可有效降低水泥生产的成本、实现产值3000万元。再比如农产品加工业中,老河口劲旺油脂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从以往大米加工后的废物米皮里榨出了营养丰富的食用油,同时,在提炼稻米油的过程中,分离出近10种副产品,传统的稻谷在这里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尽”,原来被当作了猪饲料的废物却从中抠出了“黄金”。现在年销售收入已超过了6亿多元。

项目背景

湖北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全国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在全国建立了5000余家废旧物质回收网点,园区内建有亚洲最大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生产线和华中地区最大的废旧家电处理生产线,园区内初步形成了废铅、废钢、废旧电子等处理循环再利用产业,亟待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来整合规范再生资源交易,支撑园区可持续发展,而我市及鄂西北周边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大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废旧物资的回收基本上都是民间个体单位和社会闲散人员回收,分散无序、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加工利用手段落后。通过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发展规范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有利于整合市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便于企业和行业执业人员操作,使得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报废汽车、废旧五金、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废塑料、废轮胎废橡胶等废旧物资迅速增加,再生资源呈现出回收量大,增长速度快的特点,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前景广阔。

项目规模及内容 新征建设用地500亩,建设废钢回收交易市场、废铜回收交易市场、废铅酸电池回收交易市场、废塑料交易市场、废旧轮胎交易市场等五大交易市场。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亿元

合作方式

政府规划引导,招商引资建设。

效益预测

年交易废钢50万吨、废铜15万吨、废铅酸电池30万吨、废旧轮胎40万条,废旧塑料5万吨,交易经营额150亿元以上,交易税3亿元。

年处理30万条废旧轮胎、橡胶粉末再制造项目

项目背景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橡胶类制品原材料消费进口国,初步测算我国年橡胶消耗量为280 万吨,已超过美国,列世界第一位。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的自行车胎年产量为1.5 亿条,胶鞋年产量为13 亿双,均高居世界第一位。轮胎产量也已超过1.3亿条,跃居世界第二位。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汽车、公路、建筑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使汽车轮胎、公路沥青、建筑防水等橡胶类制品的需求量将持续攀升。

市场分析

废旧轮胎的主要成分为橡胶、钢丝、纤维丝,再生利用方法是将废旧轮胎通过各种技术将内部的钢丝、纤维分离出来并将胶块研磨成胶粉。其优势在于可使废轮胎的利用率达到100%,可以循环利用,且生产过程中没有二次污染,通过回收利用废旧轮胎生产橡胶粉末,是集环保与资源再利用于一体的环保发展模式。胶粉的用途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各行业,可替代塑料、PVC 等原料;可替代天然胶再加工制造成汽车轮胎;可应用到体育跑道;制作成鞋底材料,作为改性沥青运用到高速公路、飞机跑道以及制作成第三代铁路枕木——橡胶枕木等,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拟建设一个利用废旧轮胎生产超精细胶粉、再生胶、橡胶制品、橡胶粉改性沥青及SBS 改性沥青的生产厂区,达到年处理废旧轮胎30 万条,年产超精细胶粉(中间产品)8000 吨、再生胶3000 吨、橡胶制品2000 吨、橡胶改性沥青50000 吨、SBS 改性沥青50000 吨的建设规模。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4亿元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均可

10.论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益原则 篇十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效益 生态伦理

循环经济是一种依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新经济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作为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的原则。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讲求效益,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某种效益观。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工业经济模式不同,循环经济除了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外,还必须追求最大的生态效益。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价值和意义。我们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生态伦理原则

传统的价值观认为自然只不过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自然只有工具价值。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直接导致传统工业经济把自然仅仅作为可资利用的资源宝库,对自然进行疯狂的开发掠夺,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中各种存在物(包括人)对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稳定、完整、有序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是其最高的内在价值,它遵循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尺度,而不是服从哪一个物种的特殊要求。”人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存在状况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最高的道德律令,促进整个生态系统有序进化是人类和一切生命的共同利益之所在。人产生于自然生态系统,其生存、发展依赖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进化。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不能置自然于不顾,单纯考虑自身眼前、局部的利益和需要,而应充分肯定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的生存发展的基础作用和制约作用,肯定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目的性和价值,将人类自身的生存目的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统一起来。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益原则要求人类必须把自我的利益与大自然中所有生命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提倡生态“大自我”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在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寻找循环经济运行的道德合理性。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善待自然环境,主动地把人与自然环境的利益关系调整到伦理道德关系的高度去认识,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行为约束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系统原有的平衡有序关系前提下进行。所以,要实现循环经济中生态效益的提高,人类必须改变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和整体性,将伦理关怀延伸到自然万物上面,把道德目的的中心放在完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关系上,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把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使人与自然都成为在发展中受益的“道德共同体”,这是提高循环经济生态效益的生态伦理基础。

二、树立整体发展原则

传统经济模式仅仅着眼于追求经济增长和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带来了环境的迅速恶化,这是一种片面发展价值观的体现。传统经济模式将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而“不考虑各系统的可持续产量,不考虑自然界中很容易受到破坏的各种平衡”是一种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上的发展观。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生态整体主义价值观出发,把生态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把生态效益的高低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依据“减量、再用、循环(即3R)”的原则,要求经济活动按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种“资源——产品——再生利用”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经济过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了传统工业经济模式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具有净化环境、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化产业体系,能大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量,减轻环境压力,较好地解决传统工业经济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臭氧层变薄,土壤沙化,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人类生存质量下降等问题,实现经济体系向生态化转型。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科学技术和环境协调技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追求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荷最小化,使生态潜力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形成。在消费方面,循环经济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注重培养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大力提倡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合理消费,反对奢侈消费,过度消费,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和发展合于自然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益原则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之间的矛盾性和相关性,兼顾整个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自觉物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样循环经济在发展经济,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积极地创造着生态价值,促进着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的提高,从而使生态系统获得更合理的结构、更良好的功能,最终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共同发展。

三、遵循辩证发展原则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提高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固然重要,但如果片面地强调对环境的保护,片面地追求生态效益,就会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社会要和谐就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因此,遵循循环经济生态效益的原则,就必须兼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它们彼此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辩证的动态的过程,从人与自然发展的历程上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种先定的预成的关系,而是一种发展中的,生成的关系。人的活动与自然生命的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人类的进步,实质上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同自然的原有和谐状态而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和谐的过程。一方面人来自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受自然法则的制约,自然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存在和生存并不是完全顺从自然的性质,听命自然的安排,而是在否定自然命运的自我创造活动中去实现和发展的。人类应在遵循生态规律、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自己的能动性,科学地认识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和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在坚持辩证发展观的过程中,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益要实现良性发展除了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外,还要协调好地区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真正做到循環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自然——人——社会辩证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在提高循环经济生态效益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经济效益的提高。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追求,如果循环经济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那么它就不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但循环经济又超越了唯经济利益是求的狭隘价值观,自觉地担负起人类对自然的存在和发展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在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对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使经济发展保持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限度内,力争使生态潜力的积蓄速度超过经济潜力的增长速度,以生态可持续性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没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要坚持把生态效益放在主要地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原则有助于转变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观念,树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思维方式,促使人们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生态化。同时,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原也有助于改造生活中不利于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41

11.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管理 篇十一

一、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即线性消费的经济)。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而循环经济是节约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量,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就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生态。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要排放“三废”,如何尽量减少三废排放,保护环境,维持当地的生态,是化学工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循环经济是先进技术经济,没有先进的技术,根本无法实现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也是管理经济,任何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没有严格的科学管理,是达不到预计效果的。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4R”原则,即减量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再思考 (Rethink) 的行为原则,是循环经济标志性的特征。

二、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

化学工业是污染较重的行业,2003年化工行业排放工业废水约35亿吨,工业废气约12000亿立方米,产生固体废弃物约6800万吨。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8%,居第一位;废气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6.5%,居第四位;固体废物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5.9%,居第五位。排放二氧化硫约75万吨,烟尘约48万吨,COD约50万吨,分别约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5.4%,6.5%和8%,居第三位。化学工业是高耗水行业,电力、冶金和化学工业是三大工业用水大户。

利用植物提供的生物质 (Biomass) 代替当前广泛使用的石油,是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99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中的学术奖授予Taxas A&M大学M.Holtzapple教授,就是由于其开发了新技术,把废生物质转化成动物饲料、工业化学品和燃料。生物原料主要是纤维素、淀粉等,纤维素再生量大,每a1.0×1010t,具有易降解和高反应活性,科学家们已利用生物基因工程选择产油量高的树种,并利用新型催化裂解技术裂解纤维素提取“树木石油”,而淀粉易转化为葡萄糖,可生产酒精和其它化工产品,这些都起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三、开展循环经济工作

一是在企业的层面上建立的小循环模式,实现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如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世界首创的石膏制酸联产水泥的工艺技术,真正做到“零排放”,形成了“资源—废料—原料”资源多次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在区域的层面上实现共生企业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如著名的丹麦卡伦堡模式,卡伦堡工业区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把发电厂的热供给炼油厂和制药厂,同时解决周围居民的供热。发电厂脱硫产生的硫酸钙是石膏板厂的原料,同时硫酸可以被制成稀硫酸;发电厂用燃煤产生的粉煤灰来铺设公路,并供给小型的水泥厂。炼油厂的废水又可以供给发电厂用来冷却。这样,不仅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而且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构成危害的基本条件只有两个:一是循环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循环替代,二是生态环境的循环净化。而绿色化学的实施可以同时获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包括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效益则包括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使企业走入良性循环。经验表明,用于绿色化学、清洁生产的投入可以在1-3年内收回。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小班开学幼儿观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