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2024-09-09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精选13篇)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一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连锁经营成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其通常是指以特殊的形式把同一产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联系在一起,管理集中化,分工专业化,运行规模化,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如今,连锁经营在市场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连锁经营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文章将会对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连锁经营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使我国商业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连锁经营异军突起,其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增长速度较快。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而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该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期更好地提高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水平,为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二

关键词:工作过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连锁经营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商品流通管理和服务业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 由于行业发展过快, 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 其中尤为稀缺的是实用型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这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的契机, 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如何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如何构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 以市场需求为起点, 以企业与学校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打破学科体系的约束, 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 学习德国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技术, 确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0世纪90年代, 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 (ITB) 以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劳耐尔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 创立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想与理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 也备受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和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对连锁企业门店运营、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连锁企业总部管理的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 基于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从工作岗位出发, 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寻找典型工作任务, 然后转换成行动领域, 再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 最后根据学习领域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1. 岗位工作任务与内容分析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上门走访、专家实践访谈会等多种方式, 对连锁经营管理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分布、市场需求、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开展调研工作, 确定有如下门店运营管理、卖场现场管理、商品管理、人事、促销、采购、企划等工作岗位, 并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进行分析。

2. 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

典型工作任务是指职业人在实际职业岗位上所从事的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基础。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对照表。

3.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为行动领域

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主要从事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连锁企业总部各管理岗位的相关工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门店运营管理、卖场现场管理、商品管理、人事、促销、采购、企划等工作岗位, 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行动领域。

4. 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将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管理、连锁企业总部管理转换为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连锁企业仓储与配送管理、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商品管理等学习领域。针对每个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 每个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若干个学习情境。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任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全程参与专业建设, 以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校企共同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共同规划专业发展、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参与教学、承担教研课题等任务, 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原则, 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岗位职责、生产过程等要求融入教学内容;

通过召开专家实践访谈研讨会, 讨论确定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 结合高职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及行业标准, 分析学习领域, 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删减与整合, 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对象的复杂程度, 形成专业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通过组织教师调研了沃尔玛集团、永辉集团、、新华都集团等知名企业, 并走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福建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协会, 了解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在职业成长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工作任务, 明确未来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及岗位的社会需求, 分析高职层面对接的相应岗位, 制作《主要就业岗位分析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岗位描述及能力要求表》、《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对照表》等相关表格, 然后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 将知识进行重构, 依“连锁企业门店运营、连锁企业总部、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个部分的工作过程, 优化基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 并关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实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在多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 基于工作过程, 融入职业标准和职业证书的考核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和优化, 课程体系见下图。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践思考

1. 专业市场调研是基础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依托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系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师, 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专业市场调研, 了解连锁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合理地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 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 双师素质是关键

双师素质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所有课程内容都是针对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展开, 工作过程知识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既要熟悉连锁企业工作过程, 又要具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才能够较好地摆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 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 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 从而将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有机融合, 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保障

课程体系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以学习情境为教学载体, 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的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仿真教学、真题实作、学做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融通灵活的教学方法, 不仅提高课堂讲授的效果, 而且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通识教育、校园文化、企业氛围等载体培养学生的素质, 促进了本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从而增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是调整培养方案的依据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是否合理, 要建立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企业评价、社会评鉴等多元的评价机制, 实行年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 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 作为各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四、总结

自2010年以来,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三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群项目, 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并重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闽台交流”两平台, 实现“学做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四结合, 以行业标准、职业资格、岗位职责、经营过程等为依据, 以学做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任务驱动等为手段, 以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企业评价、社会评鉴等为途径, 培养具有“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特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志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基于工作分析的课程开发实践思考.职业教育, 2011第24期.

[2]姜大源.《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理论》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三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物流管理专业;情境教学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解决高职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指导和教学范式。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重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而是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把教学内容归为四个学习范畴,即: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和功能性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如图一)。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求与职业的关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则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以“职业活动”为逻辑起点,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使“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一方面,项目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学生以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对工作成果评价等,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另一方面,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认知实习法。即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让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有一个初步的的感性认识。认知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开课后的第二或第三堂课,请企业介绍其管理系统和管理经验等。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物流情景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物流活动中各种矛盾的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案例阅读、分析准备、课堂讨论、心得与发现的记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和评价等环节,其中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案例进行不同假设、角度及层次的透彻分析,引导学生不确定性分析,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实训实习。组织学生结合重点章节内容,到物流企业进行调查,或设计相关物流场景,由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并形成物流方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创业计划竞赛。由教育部设立或主办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都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以上活动都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极好载体,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沙盘模拟采用分组式教学,将学生分成4~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管理团队,围绕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经营活动,借助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的推演过程。课堂上,老师通过分组讨论、集中研讨、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案例分析点评等手段,确保学生对先进经营思想及方法的掌握。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一)教学设备和环境要满足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需要。如仿真企业的实训场所,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适用于讨论教学的教室,用于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等。

(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充分熟悉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二是在实施教学前,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依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三是要严密组织好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在遇困难时要不断帮助、鼓励他们。四是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检查,对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培养质量是否满意等进行总结。要满足以上要求,教师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但由于学校固有机制、企业引进人才的障碍及生师比偏高等原因,师资队伍双师质量还有待提高,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难度较大。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是集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于一身的人才,这是高职企业管理情境教学成功的保障。

(三)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数据显示,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已稳居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大户。然而出于对西方教学方法的盲从或教学态度不严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习惯于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教材或报纸杂志、网络上摘取国内外顶尖企业的各类案例,如通用、IBM和海尔、联想等,这对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工作环境针对性不强,不利其日后管理知识应用。我们认为,高职企业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应以“普通而典型”为原则,以国内企业案例为主,以中小企业案例为主。因此,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教学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任聪敏.近二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2]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4.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四

上海是中国连锁经营业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连锁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比较早、体系比较完善的髙校也在上海,其中以上海商学院为突出代表。,上海商学院在全国髙职髙专院校中率先创办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上海商学院以其得天独厚的商业背景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全国的最前列。,上海商学院率先申报“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

就全国范围内来看,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均已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方向。本文认为南京信息技术学院以及四川教育学院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值得其他院校借鉴。南京信息技术学院,依托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背景和优势,开设了“IT产品连锁经营方向”与苏宁电器等企业深人合作,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四川教育学院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成立了好又多商学院,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该专业学生的实习均充分地考虑了学校以及企业双方的要求。

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五

钟静 易灿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Research on the Based on Action-oriented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Zhong Jing, Yi Chan

[摘要]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构建“335”分阶段分层次分环节的实训教学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

[关键词]行动导向;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

Abstract: The teaching idea based on action-oriented is a kind of idea which is student-centered, aimed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and to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Applying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dea to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constructing “335” staging hierarchical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model, and building the skills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d various forms, are the inevitable in the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扩大的同时,对其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培养物流领域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全国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广泛关注。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训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在教学上尽可能地以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准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根据教材讲课,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听课的少,走神的多,学习没有积极性,属于典型的被动型学习,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呢?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觉得只有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训相结合,改革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方式,重视实训教学的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虽然普遍得到了重视,但无序无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实训教学设计方面缺乏系统性,二是实训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三是实训教学效果缺乏科学评价方法。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职业情境中发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很好地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行动导向法在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即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中的“行动”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职业行为;二是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三是指认知规律。“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的标杆,在其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理念就是行动导向。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行动”在这里构建成这样一个框架:在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实训证明,行动导向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易于形成职业中的关键能力。使学生通过主动地用脑、用心、用手,较快地掌握在工作中够用的知识和实用的工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及学习能力,提高了与团队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三、行动导向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技能型的物流人才不仅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满足学生迫切需要提升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岗位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行动导向实训教学要求做到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现场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技能考核制度,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

1、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环境是影响行动导向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训教学环境可分为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现场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这个环境包括实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实物,实习时通过使用这些实物来完成学习任务。其特点是:实习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更浓;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设备的专用性强,难以实现多个实验共享。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训教学的任务。虚拟环境的特点是:实训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

目前,物流实训现场教学环境主要有校企合作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而虚拟教学环境则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现场教学环境中校企合作实训是一种双赢的实训方式,院校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一批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缩短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创造良好条件。但如果企业为了防止商业机密外泄,或考虑到生产成本与效率问题,在接受学生实训时,根本不让学生接触实质性的物流实训,因此,学校只能组建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运营,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虚拟教学环境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比如3D动画整个系统提供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包括写字楼、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区域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百货超市、收货、配送网点,以及真实城市、大街、公路货运场、航空货运大楼、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等众多场景,覆盖了与现实物流相关的绝大部分场景。采用3D 动画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以及各种业务的流程操作,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训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预算投入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

2、运用倒推法,系统开发实训项目

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分析研究物流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认知规律,以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335”分阶段分层次分环节的实训教学模式,即:由专业初识实训阶段、专业单项技能实训阶段、综合能力实训阶段形成的能力点、线、面三层次和课堂实训环节、仿真模拟实训环节、现场操作实训环节、方案设计+操作综合实训环节、毕业顶岗实训环节五个实训环节。由综合工作任务实训设计到单岗位作业实训设计到课程实训设计,以物流系统作业流程为主线,以物流作业情境为依托,将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技能点,尤其是核心技能融入作业情境当中,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系统地开发实训项目。

3、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

建立技能比赛制度。实训的目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提高,考评的方式应该是学生手、脑、嘴的并用,通过方案设计、作业操作、语言表达综合测评,各种技能比赛是最适合的评价方法。因此建立各种技能比赛制度,以目标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进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改革。

建立以技能测试为主的考试制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技能型人才,以综合技能为主考核替代以知识体系为主的考核,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制度。

在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适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技能的培养,把实训环节的训练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助理物流师资格证才能毕业,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与社会结合,走开放办学的道路,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鲍里奇 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沈杰.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8-40

[3]邓新红.谈行动导向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9(28):24-26

[4]钟静等 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标准与题库开发丛书 物流管理[M] 湖大出版社,2011.10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o8bzco2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钟静(1962-),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

方向:物流职业教育

详细通讯地址:

邮编:410131

地址:湖南长沙东郊泉塘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工程系

6.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六

一般来说服装品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师品牌,即其产品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设计师元素和内涵,一般会成为时尚的领导者。如CHANEL、ARMANI、Pierre Cardin、Versace等。还有一类就是“买手制”品牌,即随着时尚趋势和市场需求来推出自己的款式,如ZARA、H&M、GAP、MANGO以及近几年来一直在国内市场上大红大紫的女装品牌ONLY、艾格等。“买手”一词源于英文“Fashion Buyer”,即时尚采购员。

为什么买手模式会出现服装行业内,这是因为服装行业是个性化需求最强、需求变化最快的一个行业,造成为了需求的个性化和变化,形成专业的人员和系统来快速满足的市场。

中国拥有买手模式的“土壤”,但缺乏建立买手模式的“养分”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企业家说,“我们成为中国的ESPRIT”,“我要打造中国的ONLY”,“我要”……中国有这么多人和机构研究ZARA,在中国会产生第二个ZARA吗?

笔者认为中国拥有买手模式的“土壤”,但缺乏建立买手模式的“基因”。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有着最广泛的生产资源,各大品牌服饰公司的生产几乎都会在中国加工,同时中国工厂“抄款”能力又极强,因此造成“轻资产”运营的买手型企业,可以很轻易的在中国价格低廉,款式最新的服装。

一个真正的买手型企业知道,他们在世界的最大的服饰加工工厂――中国制造,世界上最好的、最新的款式都可以在这里快速的出现,他们在中国就可以快速吸取世界最时尚款式的精华,只要好的款式出现,他们就嗅就到了一个新的商机的到来,因为他们手下的猎手、探手是一个很大的网落,这个网落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产品开发中心,

因此也就孕育了ACTREE、热风、三福等中国优秀的买手型企业。

但是,问很多人认为买手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是“买手”!

其实这是人们对买手模式,只知其形,而不知其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买手制是一种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从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商品企划定位、商品采购、分货调控、物流配送、商品推广六个环节是一个精密的、理性的系统工程,买手只是这个系统的一个环节而已。

因此买手模式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商品的供应链系统,企业也许可以挖角走买手,却很难挖走企业的这套系统。这也就是中国企业学习ZARA总是学不像的根本原因。

与中国现阶段的一些企业找一些所谓的“买手”和版师进行抄款打版,只是把其他品牌销售较好的款式抄袭过来,所以中国现阶段的抄款和买手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

买手企业的这套商品供应链系统需要的是精细化的管理科学。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有着买手型企业生长的土壤,但土壤却缺乏买手型企业一些必须的“养分”,那就是管理科学。虽然中国有最先进的管理哲学,诸如儒家、道家等,却没有最先进的管理科学。

7.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七

随着苏州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居住条件的改善, 以及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人们对室内外环境布置与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室内设计成为各个高校争相开设的最热门专业之一, 苏州地区15所高职 (包含5年制) 院校中有13所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虽然自2010年楼市新政以来, 持续两年的地产调控让房地产行业的利润不再如以前一样呈稳步增长状态。但是, 作为房地产关联产业的装修行业, 其业绩并没有受到楼市调控的影响。2011年及2012年一季度, 装修行业依然独善其身地保持了高速增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五年制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合格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 使之适应市场需求, 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室内设计专业市场需求背景分析

(一) 室内设计人才岗位类型分析。

通过对2012年7月至8月的苏州人才市场室内设计岗位分析, 室内设计人才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设计类人才, 如资深方案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助理设计师、绘图员、景观设计员等;二是技术类人才, 包括项目管理、预决算员、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等。

(二) 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现状分析。

通过对98家大中小型装饰公司对人才的岗位职责和培养规格要求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 在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逐年提高。对于设计岗位要求都是大专以上学历, 对于技术岗位则是要求高中毕业、中专学历以上学历, 特别强调所需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其次, 室内设计人才需求领域不断扩大。室内设计人才需求的领域不仅限于室内设计公司、家庭装潢公司、房产开发公司等, 一些原先以家居建材经营为主业的企业也把触角伸向了与主业密切相关的家居设计与装饰领域。再次, 对于设计师的实战经验非常注重。通过对98家企业397个岗位要求的分析, 我们发现, 招聘启事的最后一条有“1年至2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薪资面议”的占70%, 有“实习生勿扰”的占60%。

(三) 五年制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五年制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在江苏省高职艺术设计学科中, 是一门起步较晚、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 它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因此, 五年制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定位于C类——助理设计师、效果图制作员、绘图员、施工员。因此, 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思路都要进行相应改革, 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对五年制高职人才的需求。

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步骤与实施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探究性学习,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真实项目, 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索和互助协作。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 学习可以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一)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步骤。

室内设计专业项目导向式教学的第一步是研究任务要点, 编写任务书。教师讲授装饰工程设计的要务, 分组讨论研究, 明确分配任务。第二步是现场勘查与调研。测量施工现场, 与甲方沟通交流, 理解客户意图, 明确任务。第三步是分阶段方案表达。教师、甲方做评委, 学生模拟招投标, 学生组进行方案答辩。第四步是方案修改、施工图绘制。按客户的要求进行方案修改, 按国家规定实施施工图绘制。第五步是成果交流评价。展示成果, 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教师与企业实训师点评选择最佳方案, 参加项目招标。

(二)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几种类型。

自2007年以来, 我们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年龄特点, 以及难易程度实施了三种类型的项目教学。第一类是虚拟项目设计。使用江苏省技能大赛历年真题、省市级行业大赛课题进行虚拟设计。第二类是实题虚做, 即真实的项目在实训室完成。第三类是实践项目, 即与企业合作, 完成全部或部分工程项目设计。

第一类:“虚题实做”,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虚题实做就是按照竞赛的要求, 把知识点融入其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共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分工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学生通过模拟项目的设计实训完成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例如, 2012首届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大赛举办时,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分成14组按照大赛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从中选出7组参加大赛。2012年9月初, 共有2组同学入围, 一组同学获得了“建筑概念设计”铜奖。通过一系列的竞赛,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第二类:“实题虚做”, 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实题虚做就是使用正在施工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装修案例或者任课老师参与的工程案例, 让学生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要求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题虚做, 学生对设计的严谨性和工期的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明白了比赛创意与现实设计的异同。2011年10月, 在《住宅空间设计实务》课程中, 我们将学校四位教师购买的商品房房型图作为项目, 按照任务进行分组与实施, 在11月中旬8个小组的方案全部进行PPT汇报, 其中有3组设计为业主看中。

第三类:“实题实做”, 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实题实做”就是将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综合实训课程, 学生必须在充分了解设计任务和设计现场的情况下, 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拟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不断改进、完善的综合训练过程中, 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因此,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更看重综合实训的程序和各个环节实施过程。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可以得到培养, 这才是“实题实做”教学的最终目的, 也是学生们的最大收获。2010年我校的图书馆3000平米的改造项目、400平米招生大厅的规划与设计项目, 从前期的勘测、方案设计、学校审核、施工的全过程, 都是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的。两个项目都被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创新项目。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探究式教学评价体系

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教和学。对“教”的评价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帮助教师不断发展成熟, 扩大教师的信息反馈渠道, 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分析、改进,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完善。在对“学”的评价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对学生的工作态度、项目进度、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判。这样可以使学生关注学业, 关注自我意识, 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以工程项目的完成质量为依据实施教学评价。室内设计专业从2006年开始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 学生的项目评价采取作品展览、作品答辩、学生互评、教师企业评分四者相结合的方式,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展出, 学生能够认真设计版面, 提高平面布置和版面设计的能力。作品汇报展能够展现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作品答辩能够体现公平公正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互评, 能够使学生发现对方和自身的不足,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探究式模式的体会

在六年多的实践与探索中, 室内设计专业5次整合了专业课程, 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由最初“以赛促学、赛教合一”的虚拟项目教学转变为实际商业项目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伏势:1.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竞赛虚拟项目和商业实践项目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通过与外聘教师、客户的多次交流, 教师也熟悉了商业项目运转的整个流程, 清楚了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电脑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2.学生有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通过与社会实践项目紧密联系, 学生可以直接了解现实中装饰企业的发展规模、生产状况、生产决策过程、生产工艺流程、经营理念, 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3.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综上所述,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高职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采用任务式、功能式、情景式、交际式、讨论式、互动型、合作型教学方法和角色表演,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调研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改革适合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德]鲁道夫·普法伊费尔 (RudolfPfeifer) , 傅小芳.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陶双双.项目教学法应用中的体会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8)

[4]许鹏等.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8.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八

一、机电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

1.概念

工作过程导向具体来说指的是以实际的生产活动为基点,严格遵守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操作,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脱离学校这一环境,使其在毕业之后可以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而实训教学则指的是通过实际的技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作用

(1)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知识只会停留在理论,实训的效果也不会很好,这与教学的初衷有很大的出入,学生的综合能力显然无法得到全面提高。而把工作过程作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能够将机电专业的实训教学课程优化为目标的模式,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能够假设自己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并对以后处在工作中的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这样学生就有一个目的性较强的实训,其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2)有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机电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同职业的相互连接,同时还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还有利于他们被有关单位接收。其原因在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电技术专业的实训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工作之前就适应工作岗位,这样用人单位就可以省下很大的成本来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生也能在上岗之后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3)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工作流程的安排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能够掌握工作过程的要点,以确保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就不会拘泥于课本,而是利用有效的时间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

二、机电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具体流程

机电产品的生产过程为:第一步先确定工作目标,其次设计方案,再次解决问题,最后进行质量检查。所以,机电专业的工作过程也可以参照这一流程,即首先明确教学任务,接着再系统地安排教学,然后再实施,最后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查。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传统的实训教学中的缺陷,让学生有一个系统性认知,提高其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在整个工作过程导向中,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来模拟工作,然后分工协作,提高其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具体的流程如下。

1.根据课程的要求来明确工作任务

可以通过合理的搭配,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例如,要求每组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内设计完成一个完整的机床控制电路,同时通过分工协作,把电器元件手动组装成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最后与机床连接,同时检测任务的完成程度。

2.制订合理的计划并实施

教师进行引导,让每组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依据其制作的模型查找有关资料,全面了解各个元件的作用和用途,并搭配改装和拆装控制系统,确保组内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3.各组之间进行成果的汇报交流

教学要求每组学生分别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汇报,还可以让每组的成员进行拆装组合展示。让别的同学点评发现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当场对每组的成果进行评判

因为实训课不同于理论课,所以成绩的判断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为了保证成绩的公正性,教师可以将成绩的判定带入到课堂当中,按照不同小组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表现进行裁定,对组内表现优异的学生采取加分的办法,进而在团体的基础上鼓励个人能力的提高。

总之,任何岗位都需要应聘者有足够的技术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电技术专业的实训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这一部分的内容,确保学生有一个理想的未来。

9.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九

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养培养改进措施探究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养培养改进工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准确定位行业需求,探究适合本地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努力,形成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合力。同样,针对当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养培养工作存在弱化精神塑造等状况,我们需要在定位行业需求之时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在建构培养模式之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塑造等。

(一)准确定位行业需求,探究适合本地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是本科生培养工作与中专生培养工作的“综合版”,既是前者的“压缩版”,又是后者的“升级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结合版”。因此,在准确定位行业需求之时,我们需要实现这一培养工作对应用型本科生培养与技能型中专生培养的有机结合,即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连锁经营企业一线管理岗位之上。具体来说,这一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连锁门店管理操作技术,适应当代连锁经营管理工作规范、制度、规划的发展趋势,而最终的岗位目标则是将其培养为能够承担连锁经营企业门店负责人等高层次人才。在对行业需求进行准确定位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连锁经营管理工作特点以及该行业就业岗位群状况进行分析。从连锁经营管理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来看,其具有极强的适用范围,可以涉及生产制造型、商业、零售等多个领域。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转型阶段,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努力从良好职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多方面进行努力,以培养出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以胜任当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发展所提出的各种要求。连锁行业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强调基层经验,即要求相关专业人才在入行初期需要从企业内职位相对较低的岗位做起,在获取一年至两年工作经验、熟悉连锁经营各项业务流程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之后,才可获取晋升职位的机会。当前,连锁行业基层岗位具体包括仓库物流配送、连锁超市收银、客户服务以及便利店店长等。随着底层工作人员在获取一定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专业人才也将获取较为明确的晋升渠道,这一方面的岗位则包括大型连锁企业部门经理或者企业总部高级管理职位等。准确定位行业需求,同时也要求我们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培养工作过程中注重培训效果的提高以及培养模式的创新。当前,连锁行业中较为盛行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需要依照连锁经营岗位实际需要,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发展的课程培养体系,以提高理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真正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

(二)实施多方举措,形成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合力

为形成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合力,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努力,以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校企结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法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坚持以就业岗位为引导方向,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来说,创新科学合理且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关键内容。这一培养体系的好坏将会直接决定最终人才培养的结果。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下,高职院校需要依照企业实际需要创新培养理念,适时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相应地创立完整的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减轻本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此外,高职院校以及相关企业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时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做到实处为基础,比如: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之时,需要坚持以企业缺乏人才为基础,需要以全面实践来确定连锁经营管理的岗位与学生,即以职业需求为向导开展教学工作,为培养适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奠定基础。对此,学校可以依照自身实际情况聘请部分专业人才以及优秀的工作团队对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效性进行证实。第二,需要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创课程规划。当前,连锁经营企业需求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以及相应操作性技能的人才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此,我们需要依照企业实际需求,切实培养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专业性人才。这需要校企共同合作,寻找一批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专业素质相对较强的团队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比如:连锁经营企业的策划师、专业培训师以及设计经理等,可以组成设计团队来完成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设计的人才培养课程内容;需要校企共同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各方资源,或者为相关专业课程收集资料,并将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资料与实践中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需要在设计培养课程方案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并通过稳健扎实的改革工作将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达到最佳效果,为企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第三,坚持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为学生提高自身操作技能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对于连锁经营管理培养工作来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即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升华,最终实现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双赢:使学生在这样的校企共同培养工作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自我素养,全面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使企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从而能够在招录职工时更有针对性地获取那些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使学生与企业共同得到长足发展。

二、结语

10.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覃国庆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21期

[摘要]文章根据当前旅游行业需求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工作区域,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对旅游英语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和实践操作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旅游英语工作过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覃国庆(1965-),女,广西来宾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课程论。(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2-0100-03

1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数控专业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项目教学

随着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改造的推进,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加工手段在企业逐渐普及,操作维护数控设备的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一个实事。职业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应把数控技术作为一个品牌专业来建设。

一、现行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市各中职学校在市教委的统一领导下,借鉴国际先进课程模式的理论和方法,在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符合技能型职业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仍然未能形成,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同时,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不能适应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使学生走进职业学校后依然不能摆脱“厌学”和“失败”的阴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1. 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自我学习空间空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以建构主义的学习原则为基础,不把学习简单地理解为从教师到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把知识的获得视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是更多的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的主持者,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教转向了学生的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订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

2. 有利于促进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是关键。在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之间,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的能力,还应具备很强的职业实践能力。而就我国目前职业学校的师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任教,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尽管近年来政府和学校在此方面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但与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的职业学校教师绝大多数接受的是学科课程模式教育,对行动导向的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理念层面,实践层面还比较生疏。因此,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邀请本专业领域的企业和行业专家,要求他们以岗位工作为出发点,阐述在岗位上做哪些工作,怎么做这些工作,专业教师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项工作的过程及内容,以及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及相互关联程度。这些对教师的自身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专业教师真正成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双具备的“双师型”教师。

3. 有利于加强数控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就必然要求在真实或模拟仿真的工作情境中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对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提升了实训基地的装备水平。与此同时,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与课程相配套的真实或模拟仿真的工作情境建设,保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1.明确任务

下达任务书,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对项目的前期准备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2. 教学实施

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多人协作,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3.教学要求

贴近职业岗位要求,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企业评价等多种形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开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行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模式虽然能基本满足企业对一线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根据企业用人情况的反馈以及学生毕业后实际从事的岗位分布来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走上实习就业岗位时能较快地融入工作氛围以及社会大环境中,如何能在专业培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何通过学校的培养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本专业岗位要求,如何能在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体现出学校职业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等等,都值得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去思考。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的职业化人才,但在高职教育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凸显其弊端,实践证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企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其培养目标。

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1.1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距离,难以达到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企业需求接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有本科压缩型的痕迹,学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了解不深,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岗位对接有较大距离,导致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1.2 人才培养缺乏企业行业全过程参与,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

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学工结合,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参与。一般只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讲座、推荐见习实习,建立一般性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缺乏企业行业的全过程参与,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仍然是“两张皮”。

1.3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实践,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讲授为本位,以课堂教学为本位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过程内容要求不相符,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企业需求脱节,高职教育课程结构与企业行业的工作结构不适应。

1.4 专业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实践教学师资比较缺乏

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是学科型教师转行而来,或者是引进应届硕士毕业生,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缺乏了解,教师难以系统了解经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难以较好掌握实践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仍然存在,实践教学师资比较缺乏。

1.5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难度大,与专业教学需要有差距

对高职商贸类专业来说,受到专业、资金、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大部分以“电脑+软件”为主,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缺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一般只是企业的附带,缺乏专业的教学平台,与专业教学要求有较大差距。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2.1 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高职院校在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时,必须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的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和变化以及就学对象的有效要求。

2.2 人才培养过程必须走校企紧密合作道路

走校企紧密合作道路,是培养现代高职教育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要紧密合作,合作企业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与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要相一致,要做到依托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行业。

2.3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职业能力相对应

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和分解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要考虑高职自身的教育规律,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以及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加强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工作体系、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促进早日将学生培养成为“职业人”。

2.4 专业教学模式必须走工学结合途径

专业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建设,根据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设计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做到工学结合。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3.1 改革措施

3.1.1 进一步学习实践现代高职教育理念

对基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想,通过动员大会,聘请专家讲座,立项研究重点难点改革项目等措施全面推进,同时要求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调研,提高改革的认识。

3.1.2 确定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根据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要求,改革的第一步是:专业相关岗位调研—岗位工作过程调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以此为基本依据,来整合和构建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1.3 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与整合

改革的第二步是: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项目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编写项目课程教材)。就是根据经过第一步工作确定的核心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

3.1.4 校企紧密合作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进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基础和保障,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在校内联合建设外贸物流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学院加大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与多家企业签订协议,使人才培养成为校企双方的共同任务。

3.1.5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就是把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职业技能训练三者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通过专业教师“说课”,完成工作任务和课程教学要求设计情景;二是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三是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进行真实的业务操作。

3.2 实践成效

3.2.1 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注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强化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培养目标更加贴合企业需求。在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3.2.2 促进了专业内涵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关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和优化,构建了基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国际贸易专业成为校级重点专业,外贸英语函电成功申报成为省级精品课程,6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项目课程,与科学出版社等合作出版教材。

3.2.3 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同时100%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已经接受了一定的职业训练,也有了一定工作经历,提高了学生就业成功率,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升。

3.2.4 强化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强化了校企紧密合作,客观上要求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力度加大,非常有利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资格证书的取得。据统计,90%以上专业教师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明显提高。

3.2.5 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由于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参加相关学科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2009年外贸物流类专业学生在省市及台湾相关专业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学院人才培养方案[Z].2008

[3]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2009,18

1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 篇十三

目前有代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任务引领法人才培养模式[1]、项目教学法人才培养模式[2]、情景教学法人才培养模式[3]、行动导向教学法人才培养模式[4]团队基础学习 (TBL) 人才培养模式[5]、传统授课 (LBL教学法人才培养模式[5]、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录像观察反馈法人才培养模式[6]、 案例教学法 (CBL) 人才培养模式[7]、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 人才培养模式[3等。 这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中药制剂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但是应用到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则存在不能满足需求的现象, 如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与岗位脱节等。

项目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 吸取上述多种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的优点, 提出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八步教学法的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现介绍如下:

1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八步教学法的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教学情景, 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 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 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实践动力;在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专业技能, 增加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具体来说, 该模式的设计对教师的前期素材收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对教学环节的把控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 要求教师通过拍摄中药剂型的手工及机器制备过程录像, 进行相关微课程设计, 设计制备中药剂型的任务清单, 下达教学任务。 教师提供活动方案、助学资料、指标体系, 指导学生按指标体系进行观看照片、录像, 查阅资料, 小组讨论, 共同决策, 引导学生按任务评价量表规范自己的言行、有序地完成小组的任务、填写记录单, 按指标体系开展自我评价与小组成员互评等, 最后, 教师点评整个项目的开展情况、提炼工作要点、难点及重点, 再系统化介绍相关剂型的制备, 以完成中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 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八步教学法的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内容

2.1 基于工作过程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八步教学法的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基础, 一个内容丰富、新颖、完备的教学资源库为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因此项目组在北京市范围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室及中药制药企业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调研并获得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点和资源库。 该资源库初步设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依据市场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按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室及中药制药企业生产过程重新排列组合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中药制剂项目单元, 将项目中的知识和技能点根据工作岗位要求重新排序, 设计任务培养计划;2根据任务培养计划, 立项, 情景再现, 创设工作场景, 教学情境, 建立任务清单和教材;3拍摄中药制剂制备过程的图像、录像, 并进行剪辑、编辑, 形成有中药制剂教学特色的影像资料[9];4建设中药制剂相关动画演示、三维演示等各种仿真互动工具和影音文件、图片说明等实景资料。 让师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的兴趣和有效性。 总之, 建立合适的教学资源库能够为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资源库的建设技术路线图见图1。

2.2 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八步教学法培养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

2.2.1 分步教学法

2.2.1.1 分步教学法的来源分步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 (1776~1841 年) 是阶段教学法的创始人,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教育家, 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他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完整的结构, 要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他明确提出了“四阶段教学法”。后来, 赫尔巴特的学生席勒等人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阶段教学法, 形成了“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五步教学法。 这种方法一直被认为是传统教学的标准模式。

2.2.1.2 经典分步教学法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该模式强调“从做中学”, 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操作中获得知识。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提出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日结。该模式强调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 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加涅的九段教学法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根据学习者特征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反应→提供反馈→评定学生成绩→促进知识保持与迁移, 相应地教学程序也应包含九个步骤。 该模式强调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 因此教学程序应当与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

2.2.1.3 目前分步教学法的发展应用目前不少学者使用分步教学方法的理论, 提出各行各业使用的分步教学法, 如四步教学法[10]、五步教学法[11]、六步教学法[12]、七步教学法[13], 八步教学法[14]、九步教学法[15]、十步教学法[16], 各种分步教学法不尽相同, 但都强调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这些分步教学法促进了人类教育的发展。中药药学教学模式研究中有少数使用经典的分步教学法, 但没有提炼出适合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分步教学法。

2.2.2 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八步教学法开展中药制剂教学模式研究中“八步教学法”的来源

项目组根据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 通过任务下达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 用任务导向学习, 同时结合笔者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录像观察反馈法的中药制剂教学模式[6], 该模式实际运行中我们充分考虑日常生活解决问题的规律, 即基本都要经过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制订方案、方案选优、实施方案、实施过程控制、效果评价、总结提炼8 个环节, 我们将中药制剂教学环节进行分解, 提出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八步教学法开展中药制剂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教学环节包括任务下达→分组学习→讨论计划→共同决策→实施任务→检查汇报→自查互查→总结提炼8 个教学组织步骤。

教学开展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能够明显加快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促进实际岗位需求的接轨。 运用该方法的雏形, 2010 年笔者的《放飞梦想, 拓展技能———传统蜜丸制备》获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十周年表彰及应用成果展示活动”核心课程项目教学应用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应用成果一等奖;撰写的《探索用 “八步教学法”培养中等制药技术人才 》获第十二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优秀奖。

2.2.3 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八步教学法开展中药制剂教学模式研究中“八步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2.2.3.1 任务下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置项目和任务, 角色扮演法为主, 课程实施过程中按照车间主任、班组长、质检员等工作过程中岗位特点划分多个角色进行实施和设计。 教师扮演车间主任, 下达设计好的真实性任务, 以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2.3.2 分组学习教师提供相关资讯材料 (GMP仿真实训软件、真实的实训录像、多媒体课件应用、纸质助教材料与网络助学资源等) 。 学生组队, 引导学生为小组命名, 并推选出小组长, 进行分工, 填写小组分工记录表;教师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 查找资料, 自主研究;在讨论过程中, 学会合作互助、资源共享,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的能力;该过程主要以学生团队协作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以将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为目标。

2.2.3.3 讨论计划学生将自己获得的材料和反思与他人分享, 制订工作计划, 绘制工作流程图;明确任务分工, 工作程序, 补充小组分工记录表;探讨、制订该剂型的制备流程、并绘制流程图;并填写讨论结论单;该过程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 以团队协作为基础, 小组讨论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4 共同决策师生共同决策工作任务, 将小组讨论结果发布, 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 依据任务控制单, 提出本组观点, 同时完成学生参加小组学习和自学的自我评价表, 师生共同决策工作任务。

2.2.3.5 实施任务学生参照操作前准备、操作要求、清场记录等进行实际生产, 并录制其本组制备的过程, 根据录像对制备过程进行观察反思。

2.2.3.6检查汇报以组为单位将自己的制备过程及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过程制作成专业海报、网页或多媒体演示文稿,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现场演示汇报。

2.2.3.7自评互评观看同学自己操作的视频, 通过录像媒体的直观影像和声音, 可表达出一些用语言无法描述的知识内涵, 使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存在的问题更加细致、生动、直观地展现在每个人的面前。利于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按照评价量规进行互评。

2.2.3.8 点评总结教师核算学生成绩, 点评活动过程, 系统化介绍制备相关知识, 提炼知识要点。 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强调职业技能要点的培养与训练。

八步教学法实施路线图见图2。

3 讨论

项目组提出的培养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 理实一体, 运用八步教学法的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的开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提出的, 明确定位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 目标是培养制剂工作一线的蓝白领工作者, 定位明确清晰。

项目组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八步教学法开展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团队学习为主, 联合教师的必要引导, 系统授课;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合作能力、观察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锻炼了学生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必要的引导、系统的授课, 有利于使职业所需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 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掌握。

项目组有明确的任务培养计划, 通过真实的任务立项, 情景再现, 创设工作场景, 分组团队开展学习、讨论、计划、决策, 实施过程中录制学生完成要点, 利于学生自评、互评、汇报学习过程,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加快人才培养和实际岗位需求的接轨,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进行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有益的探索, 提供了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途径与方法, 可能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八步教学法的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建立中药制剂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描述了采用“八步教学法”的教学理念进行人才培养的方法, 并归纳总结了本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前景、研究策略、实施途径及研究意义。

上一篇:离校手续办理委托书下一篇:母鸡萝丝去散步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