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2024-07-16

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14篇)

1.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一

英语教学论文: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

[摘要] 中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导入,这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是相一致的。文化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和质量合适性原则,可采用对比分析、观察阅读、举办讲座等方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交际能力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记得有一次,有一个美国客人对我的一个朋友说“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但这位朋友却回答道“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这位美国人对于这个回答很惊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这种结果对这位美国人来说是始料未及的,也是很令他心中不快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浯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沉积下米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几千年来所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谦虚就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受到他人赞美时,更应谦虚一番。而美国人则按其西方的文化背景来行事,受到他人赞美时,就应该表示谢意。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问题。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显得尤

为重要。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而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交际能力,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开发,以至于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学生,或者说是一个很好的掌握了语言基本功能的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导致双方交际的失败。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

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

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

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文化背景

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

三、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比较法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活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如表示关心的对话:

a:hello,you look tired today.b:yes,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a: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遍,但根据英文习

惯,a只须说“i do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

2.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了解不同的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各阶层人们的吃、穿、住、行,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

3.阅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意识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问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问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是适当语用的基础,还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了解所学外语的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的第一要素。就以“dog”这个单词为例,在词义上中国的“狗”和英美国家的“狗”是没有区别的。但在文化意义上却截然不同。汉语中有“走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词,这里的“狗”是指那些令人厌

恶的,不受欢迎的人。但英美国家的人却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所以就有“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屋)”等类似的说法,这里的“狗”却充满了亲呢的情感。要想很好地理解这些文化含义,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

4.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短语。例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有喜庆日庆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5.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形式更是多样化了,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电影等。歌曲和电影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短剧表演,从短剧的反复排练中切身地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生活

中。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文化是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应采取一种客观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避免用我们的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评判异国文化,同时还要避免盲目的地追随效仿异国文化。为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二

当前,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 在招聘人才时, 非常注重是否获得各种证书。尤其

是外语四、六级证书, 这便导致了大学生在英语四、六级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更加另人遗憾的是不少教师也持这一观点, 在教学实践中, 他们把时间越来越多地花在培养阅读能力和应试技巧上, 而花在口语教学即语言交际上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不免另人担忧。实际上,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以及大学英语改革的逐步深入, 应该说口语教学再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只能边的更加重要。因此, 端正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无疑是我们搞好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正确认识语言交流在语言中的地位

有统计资料表明, 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 听占45%, 说占30%读占16%, 写仅占9%。因此, 客观要求我们的外语教学首先是使学生能听会说, 即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一旦认识到口语教学是整个外语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环节, 我们就应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 明确了口语教学的重要地位之后, 我们就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 增加词汇储备, 加强听力训练

高等学校大学英语大纲要求大学生要达到一定的词汇量, 其主旨是让我们为英语交际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 词汇的储备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最基本条件。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不能传递很多信息, 而没有词汇, 什么也传递不了。”因此, 只有熟知了大量的词汇, 我们才能在交际中得心应手。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wilgam.Rivers认为, 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建立的过程, 这一过程有三个阶段:

1) 感觉阶段, 在这个阶段, 听者获得的仅是一个语言的印象, 能根据自己所学词汇对所听内容进行初步分析, 这仅是一个接受的阶段。

2) 识别阶段, 这是一个通过理解词汇和组织词汇来识别的阶段, 听者把所接收的信号一个一个的加以识别。

3) 领悟和建立阶段, 听者通过领悟建立自己的思维, 而后建立自己的想法, 再通过语言输出信息。

(二) 摆脱心理障碍, 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情教学

英语交际学习应遵循由易到难, 在体验中思考, 在观察中总结.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方略。首先, 教师应让学生摆脱不敢说, 不愿意说的心理, 让学生事前准备, 即自己练习或在脑中反复练习, 告诉学生:“不要期望自己一开始就不出错, 犯错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怕说错就不敢开口就是放弃练习的机会, 反而更容易犯错。如果老师没叫到你, 你也可以在心里默默练习如何回答, 然后注意听别人如何说, 及老师的回应;另外, 下课后也可主动找老师练习。

其次,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听英语, 说英语.说的内容要尽可能具体, 不要太抽象。因为, 我们毕竟不是英语专业学生, 只要熟练日常交际即可, 这些内容可以包括饮食起居、节假日、宴会、求医、购物、信件、电影、娱乐、旅游等。

(三) 加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摆脱母语的干扰, 提高口语质量

中国人说英语总是习惯用英语思维, 直接在脑子里把英语翻译成汉语, 那么就成为了所谓的中式英语;例如:称呼在英美国家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做grandpa and 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在中国我们可以说李老师、张工程师而英语中却不能说teacher Li and engineer Zhang正确的说法是Mr.或Mr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另外中国人见面常会说:“你多大了, 你能赚多少钱?结婚了吗?”而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 忌讳别人问及, 英美人常问的是天气如“It's fine isn't it?”or“it's raining hard, isn't it”。我们知道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段, 日常生活中, 常用动物或颜色特征来形容人的特征, 但这种比喻往往因语言, 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如you're a lucky dog (你可真是个幸运儿) 而在汉语里, 用狗比喻的都是贬义。再比如blue pictures (黄色电影) the blue-eye boy (红人) to be greeneyed (眼红, 嫉妒) green hand (没有经验的人) 等等。

由此可见, 只有加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摆脱母语的干扰, 提高口语质量, 才能真正提高英语交际质量。

四、结语

3.浅谈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学生主体;交际阵地;交际渠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23-0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物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广泛、深入和复杂,因而人的交际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英语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教学阵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乐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品质,为学生将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劳动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养交际能力,我有几点浅见。

一、创设交际阵地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创设交流阵地,用来激发学生用英语交往的兴趣,完善他们的人格,成熟他们的思想,完美他们的道德情操,从而完善健全的人格。

1、充分利用学校英语俱乐部、校英语广播站、校英语月刊等校交往阵地,鼓励班上学生积极投稿,积极参与,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写出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教会学生学会用笔,与同龄人在思想意识深处做深层次的间接的交流。

2、在班上专门开辟每日一条英语格言集锦,课前三分钟的英语演讲,通过介绍自己喜欢的、好的名言和作品,引导学生共同学习。

3.、班里黑板报的英语角以及班刊英文版也办成班里学生交往的主要阵地。

4、相互交换英语日记,通过阅读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二、拓宽交往渠道

1、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1)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教师要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诠释才能的空间。我们搞了英语儿歌的演唱,都笑得前仰后合。儿童时代是最天真无邪的,是最浪漫纯洁的,是最耐人寻味的。

(2)我们常搞英语知识竞赛。班上的李芳同学非常喜欢动物,她常到动物园收集了许多动物的毛发,建立了自己的动物世界。这是一次有关于动物的知识竞赛。这些动物涉及到海陆空,遍及七大洲,有巨型的鲸、有微型的细菌。这一参观,让同学们对许多有趣的动物增加了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必答题中,每组的同学相互讨论;在抢答题里,同学们也跃跃欲试;最后风险就只有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学生了。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紧张而有趣的扩展了英语词汇。

(3)同学们还自创英语小品进行表演。“赵强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他坐公共汽车回家,故事便由此发生了”,主持同学的话语将学生们带进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事件中。“上车的同志请主动买票,不要挤,不要挤。”售票员阿姨的声音温柔而好听。赵强上车买好票之后找了一个位置坐下。这时上来了两个很“烂”的“酷”哥(由两位身体魁梧的男生扮演)。过了一会儿,乘客们各干各的。忽然,那两个酷哥分别从自己的口袋里变戏法似的抽出一把刀来。乘客们看见那闪闪的银光,吓得惊叫起来。“不要惊慌,我们只谋财,不害命,请自觉把钱交出来。”歹徒厚颜无耻地说着。“Stop!”主持人打断了剧情的发展,“同学们,若此时你就在车上,你该怎么办呢?”逃吧?照着歹徒的话去做吗?大家在自己的位置上与同学畅谈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对付歹徒的方法。这个赋予同学们充分想象力,又考查大家临场应变能力的小情节,教会了同学们一些防身自救的办法,也让大家积累了一些实际的生活“经验”。

(4)英语诗歌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都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往的好形式。双方信息交往的过程,也是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英语教师要用鲜活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调控整个交往活动。教师要充分注意交往的全体参与性,同时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交往条件,师生间健康和谐、情绪双向交流可以促进学生进步的内因发生积极的变化,使之获得持续进步的潜在活动。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发挥其主动性。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问,讨论或者争辩甚至标新立异。要把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作为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课程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特别有意增加一些活动,扩大教学容量,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小表演、小操练;教师要我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寻求答案。

3、充分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素质教育的技术支撑,我们将多媒体引入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英语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教师在教学方法、技能上要多下功夫探索。二十一世纪是民族素质激烈竞争的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和师德修养,提高自身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蒙者,思想上的引路人,人生道路上的导航者。

参考文献:

[1]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OL].营销创新-道客巴巴-互联网.

[2] 王宝才.朱立芹.叶宁.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如何提高与应用[OL].百度文库-互联网.

[3] 宣振红.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4] 朱 岚.更新观念提高效率[J].社科纵横,2006(4).

[5] 刘 鑫.浅议高中语文的“自主学习模式”[J].现代教育教学论坛,2011(4).

[6] 孙琳.浅谈外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1(10).

[7] 张丽娜.浅谈外语能力培养的探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

4.浅谈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四

口语教学在整个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普遍较为重视英语笔试,学生对笔试颇为熟悉,得心应手,而对口语交谈则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随心所欲地用英语口头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当前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课文的朗读

朗读可分为四步:跟读、初读、熟读和背诵。

①跟读。在讲解新单词和课文以前,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或录音带三遍,然后小声跟读,要求学生跟上老师或录音带的语速,摹仿老师或录音带的语调,富有合适的感情。

②初读。在老师讲解课文之前,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读,然后有目的地叫一些学生大声朗读所学单词、课文,及时纠正不正确发音,不规范断句停顿方式及语调,并对读得好的语句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抓住第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

③熟读和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所学语言材料,对不同情境的对话、不同内容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尽可能做到正确理解、准确表达,内容生动形象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熟读。

④背诵。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中含有习惯表达法和最能体现课文特点的段落进行背诵。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重点句型的理解,而且能锻炼学生开口说的勇气和表达能力。

2、课文的问答和复述

学习一篇课文,课堂上多采用问答法组织教学。有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及生问生答等形式,各种形式可能是个别问答或个体问答。运用这种方式,用好问答法的前提是排除羞于开口和怕答错的心理障碍。为此,要反复宣传问答对学生英语的好处,并随时注意扩大提问面。初期的问题应力求包含答案的主要内容,中、高期提高要求,使学生能控制答案的选材。运用这种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复述课文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较长的课文。在开展这一活动之前,允许学生前一天进行适当准备,不要限制学生一定不要写提纲,甚至允许事先写出来。

因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是密切相联的,只要学生口头复述时不看书面提纲或内容即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模仿,模仿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相当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步骤。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每个学生有复述的机会,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听说活动,可以采用转述或接力叙述等方法叙述课文。转述可简单些,采用说一句叙一句的方式,或只讲主要内容。而接力叙述可根据课文大意,一个人说一至两句,逐个连起来叙述课文大意。整个听说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说的愿望,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说英语的热情。 3、听录音,表演“shortplay”,通过学英文歌曲练口语

听录音。学生模仿录音机的原始声音,辅以恰当的面部表情、手势及一切可以利用实物,清楚而又自然地表演对话内容。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音、拼读知识之后,经过数次反复,一般均可朗读指定的语言材料。但学习英文歌曲的难度远远大于朗读普通语言材料,但它也有优越的一面,歌曲有旋律,比一般语言文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如《雪绒花》、《友谊地久天长》、《昔日重来》、《故乡之路》等使用英语的国家演员演唱的歌曲,节奏明快,可以让学生学唱。学唱时,先是随录音机学调,慢慢地对照歌词一句句地跟着学,进而连成一首完整的歌曲。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既能学会歌曲,又陶冶情操,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4、其它方面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看图说话、谈论某一话题、聘请外籍教师上口语课、建立英语角或英语俱乐部、举行中外学生的.联谊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地道的英语和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来提高他们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强调朗读、课(短)文复述,学唱英文歌曲等方法的作用,还要注意课堂语言的使用,注意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学语言尽可能用英语,以简单词解释生词,用已学过知识阐述未学过内容,用英语发布的各种指令贯穿整个课堂活动,课堂上要求学生仔细听,复述老师所讲的例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要能容忍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的勇气。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教态的平和、稳定与亲切感,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样的氛围里才会更加积极、活跃,师生间的配合才会更加默契。

5.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五

交际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引入中国,从那以后,交际教学法就开始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许多教师都尝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原则,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并不能真正理解交际教学法的含义而走入误区。所以要正确实施交际性英语教学,就必须走出以下误区:

(1)把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口头表达能力,而忽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时。忘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组织口语训练上,结果由于缺乏有效的笔头练习。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技能得不到及时巩固,基本功不扎实,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也会下降。

(2)对交际中语言错误是有错必纠还是听之任之。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强调的只是语言的流畅性,而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在个人语言的表达中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把语言说得流畅。但我们知道英语不是我们的本族语,因此当我们用英语交谈时,不可能避免犯错误。

(3)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交际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所以在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改变各自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不少外语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转入以学生为中心,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但是又把精讲多练中的精讲理解成少讲,甚至不讲,缺乏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以及对文化背景和交际原则的介绍;把多练简单地理解成增加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忽视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4)强调语言的运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教学。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只重视语言的使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语法是重要的,没有语法,我们与别人交流时,语言就没有逻辑性。所以把语法教学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分离开来是错误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1 语言的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并举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输入大量的语言材料再经他们的大脑进行加工,重新组织。变成自己的东西,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输出就成为无源之水。在交际教学中,就必须把语言的输入当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头等大事。教师在进行语言的输入时要遵循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

视听可以同步进行,比如经常让学生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电影等,让学生既看到有情景的画面,又听到真实情景中的英语对话,这样,既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又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语言的输入以课堂输入为中心,课堂输入是培养学生课下自学的基础。课堂教学以精读为主,发展学生的口语和笔语能力,巩固扩展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都有赖于精读教学。但是大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因此课堂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原理上讲,一种语言的掌握是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的,也是经过反复操练完成的,而不是单靠教师讲授教会的。因此在语言输入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开展口语练习,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操练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供选择的活动有以下几种:(1)课堂报道:每堂课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四到五位学生用英语每人向全班报道一件有趣的事情,内容不限,可以自己编,也可以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但一定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而不是背诵。(2)看图说话;利用课本插图,或选择一些报纸杂志上剪裁下来的图画,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也可以就图画进行问答练习。练习时也要鼓励学生尽量用已学会的词语句型进行操练。(3)表演: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按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把将要学的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英语小品进行表演,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把课本知识活学活用。(4)讨论;教师围绕课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在每次课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个题目,下次课讨论。讨论时先分成小组进行。然后每组选出一个发言人向全班做讨论汇报。(5)辩论:可根据个别课文内容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无论持哪种观点都须用充分的论据推理说服对方。

2.2 识别英汉文化差异

英语和汉语由于受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其差异往往成为英语初学者进行交际的绊脚石。所以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让同学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比如,中国人见到老师总是称呼:“老师,您早”;而像我们中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Good morning。Teacher!就不是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morning,Sir或Good morning,Madame。“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汤姆”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用汉语称呼“张老、李老、老人家”,中国老人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很自然地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可是英美老人对此却不习惯。因为在美国,人人讲究独立,老人也不例外,过度的热情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英汉文化的差异不仅存在于日常用语方面,两种语言中很多词汇的含义也有很大不同。因此为了避免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出现尴尬场面,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讲解英汉词汇的语义差异。比如我国电影的“金鸡奖”,先译成Golden Cock Prize,谁料到cock一词除“公鸡”外,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在英语里属于禁忌语,后改译为Golden Rooster Prize。中国生产的“山羊”牌闹钟曾经出口英国,但销售很不理想,原因不是质量问题,也不是价格太高,而在商标的选词goat上。山羊在汉语中含有“博学之士”的意思,但goat在英语中却有“好色的,不正经的男人”之意,英国人自然不愿用这种牌子的闹钟。结语

6.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六

关于英语语法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的认知思考

传统英语教学法对语法教学的影响深刻,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必须在语法教学中注意语言材料的展示手段,及语法教学中的整体观、概念观和兴趣观,处理好语法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关系.

作 者:陈朝晖 作者单位: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7”"(11)分类号:H3关键词:教学法 语法教学 交际能力 认知

7.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七

1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交际能力, 即跨文化交际。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在国际交流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在世界开放的状态下, 各个国家信息沟通日益频繁, 许多跨国公司、合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跨国界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尤为重要。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误解, 进而导致交际障碍等尴尬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准确运用语言, 达到有效沟通与交流, 就应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在对外交往中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2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考虑到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课时较少, 课堂时间有限, 因此文化教学内容必须少而精, 有趣而实用。既要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应突出语言的生动性, 情景的真实性, 材料的生活性。一般说来, 精读课文里的知识文化含量大大超过交际文化, 为此, 在精读课中知识文化导入应成为焦点。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在视听说课中, 交际文化导入则应成为重点, 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交际礼仪和人际关系, 侧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既培养学生的情感, 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 充分利用课堂渗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 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 因此抓好课堂渗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背景介绍, 拓宽知识面。在学习新课之前,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国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主旨, 并达到知识延伸的效果。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 应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 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Nuclear family (核心家庭) 、Extended family (大家庭) 、Single-parent family (单亲家庭) , 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2) 文化对比, 加深理解。在导入英语文化的同时不可忽视对汉语文化的介绍及英汉文化差异的认识。这也是大学生加强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英语教师适时地渗透文化意识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的能力。通过比较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以便互相尊重语言习俗及其风士人情。例如, 在讲到第二册第三单元Marriage Across the Nations时, 先讲到西方的婚姻婚礼, 然后是跨国婚姻婚礼, 通过对比和英语讲解, 学生掌握了关于中国传统婚礼的一些词汇, 同时用英语介绍和对比中国的传统节日, 如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 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和清明节等。通过对比增强学生对东西文化的理解, 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

(2) 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

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络技术等多种渠道和手段辅助教学, 增加文化信息输入的途径, 寓教于乐。教师要善于充分发挥有声资料和直观教具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观赏记录片、影视资料或者听录音听力材料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必然会极大促进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综合利用各种新鲜及时、丰富多彩、地道的文化学习资源, 提升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认识。

(3) 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学习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培养交际能力, 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的机会。

英语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英美报刊, 并留意搜集有关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习俗等相关的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 拓宽知识视野, 可以举办相应的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此外, 教师还要多组织一些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比如英语晚会、英语周、英语才艺秀、英语角等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还可以适时地邀请一些外籍教师参与进来, 比如一起举行圣诞晚会。让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体会和运用英语, 也可由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学习、生活状况, 学生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学会去欣赏, 也适时去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结合文化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敏感能力和洞察力, 使学生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人文素质和拓展思维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英语实践运用过程中, 更好地去了解中西社交习惯差异性,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的社交习惯, 提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鉴别与欣赏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白雪.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8.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八

关键词: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促使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外语教师尤甚。这主要体现在:1.职业修养不够高;2.外语基础知識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3.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因教师素质较低的原因,导致了许多教学科研成果无法加以利用,造成严重浪费。如英语教学原则是许多教学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的升华。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些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亦将不是什么难事了。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教师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他才能开口说。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传统的教学存在几个主要弊端: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语言信息量少。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就应增大信息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外语材料。一年级的学生可多听一些生动有趣的小短文,二年级学生可多读一些简易有趣的初级读物,并逐步提高听读外语材料的质量。第二个弊端是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少和面窄。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中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操练的机会。第三个弊端是学习和操作的节奏缓慢。快节奏要求教师的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频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师的提问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节奏加快。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富有紧凑感,从而克服从前那种上课懒懒散散,智力活动松弛的现象。

三、如何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

有人形象化地把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称之为“文盲英语”,听说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动手就错误百出,患了一种“半身不遂”病。就是这种所谓“还可以”的听说能力也是一派虚假的繁荣。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了读写这一环节,时间一久,也就自然形成了几种技能的相互脱节。

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四种技能得以实现。

2.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这些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管小道理的大道理。只有明悟这些大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

9.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九

融文化教学于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柯静雅

摘要:英语学习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特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活跃课堂,是每个老师必须要考虑的,讨论的是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文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英语;交际能力;文化教学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无论是新编教科书提供的体裁,还是教师实际课堂教学采用的手段均围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主题展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完成指定的交际话题进行交际时,常常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英语学习不仅是对另一种知识体系的学习,更是对另一种文化体系的适应。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包括文化教学。那么,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内容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的体会,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要注意学习积累中西文化知识,有意为之

1.教师应树立“文化教学”意识

语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这种双边关系中,教师是能动的,处于支配和领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中西文化知识的积累多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语言知识习得的.习惯与质量。不但自己要对本族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有较深刻的了解,还能洞察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在重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善于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文化的学习。总以为,语言文化学习对学生英语习得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实际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文化差异可以影响和误导语言信息的获得,也可能造成语言交际障碍。现行中学英语教材编写以话题为中心,内容丰富多彩,强调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英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避免交际过程出现文化误用现象。不仅要教语言形式,还要告诉学生中西文化的差异,要提醒学生语用失误比语言失误更严重,应做到语言知识运用得体。

二、将语言和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有效为之

本着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当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密切结合语言知识进行同步传授。这样做的好处是:借助文化知识的了解,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语言则因赋予文化内涵而更易于掌握。然而,就交际法而言,把文化因素融汇到交际情景中,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难题。笔者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文化背景

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和人物之间进行的。在备受推崇的交际法教学中,语境设置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由于提供的语境不同于母语习得的交际情景,假设情景缺乏真实性,这就更需要了解虚拟语境的文化背景,以达到相对真实交际的目的。教学中,我通过教学挂图、录像、课件等提供语言交际语境,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真实语境下进行语言交际能力的锻炼。例如,教学BookIIIUnit12Youaresupposedtoshakehands时,我通过向学生展示各国不同的礼仪和习俗的短片,使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仅顺利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还主动从报纸、杂志、网络等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互相交流,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

2.多形式训练,形成一定的语感,促进语言交际能力整体的

提高

现行英语教材虽较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改革,注意到文化交流,但仍存在用中文思维指导英文表达的现象。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文化环境里感受异国的文化,接受文化熏陶,形成高雅的语感,达到更高层次,一直是英语教学努力的方向。历年来国内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主导观念是把英语作为工具看待的。在基础阶段,这种观念固然未可厚非,但到了一定阶段,应该把英语作为文化载体来对待,这样才能使语言学习更上一层楼。而要把学生所学的外在知识变成学生的内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实现学生由学习英语知识向形成英语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其他学科的长处,笔者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时,注意以下几方面:(1)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学好英语,道理也一样。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这里多读、多背诵的内容不仅是课本中的好词、好句,还应包括课文中挖掘出来的课外原版美文佳句,或一小诗,或一散文,或一谚语,让学生在吟诵之间自觉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理解课文文化内涵,拓宽视野,促进语感形成。例如,在教学“Theseasonsoftheyear”时,我补充了一首小诗:“Springisgaywithflowerandsong,summerishotandthedaysarelong,autumnisrichwithfruitandgrain,winterbringssnowandNewYearagain.”学生根据小诗提供的语言信息,结合本课有关“seasons”的语言知识,很快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seasons”的特征,达到掌握知识、了解文化、提高能力的目的。(2)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阅读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阅读时要注意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因此,我平时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尤其是有关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特点,在接受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3)重视英文写作训练,发展语感。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和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多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的潜能转化为外在行为,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鉴于此,我每周尽量让学生有练笔写作的机会。在不断的写作训练过程中,学生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习惯、思维习惯进行感受与比较,笔头表达能力,从原本“中文思维+英文形式”表达式向比较地道的英语表达式飞跃。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文化知识教学促进了语言知识教学,也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个语言的民族,另一种语言思维世界,另一种语言文化,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说话”,离开了特定的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必须渗透文化教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思维训练方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74-81.

[2]赵延清,贾云宏。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63-65.

[3]PiagetJ.OriginofIntelligenceinchildren[M]。NewYork:

InternationalUniversitiesPress,1966.

10.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十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上好大学英语课,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挥洒自如,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揭示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建议.

作 者:张建波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辽宁,锦州,121000刊 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年,卷(期):“”(12)分类号:G42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11.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1.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外交和经济往来的日趋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的交际也就是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现象和迫切的需求。跨文化交际学源于美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艾德华.霍尔(Edward Hall)对于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颇有研究,被称作“跨文化交际学之父”,其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成果在外语教育和相关方面体现了较高价值。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今社会,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仍很欠缺。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的教学方法却显示出他们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实际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的忽视。本文借鉴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来纠正外语教学中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轻视文化因素的倾向,探究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2.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中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教学效果始终不如人意,培养的学生语言能力强,语言技能熟练,但社会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大学英语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经过研究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一、主流的外语教学法流派都忽略了文化在外语教学和交际中的重要性;二、学校普遍缺乏涵盖跨文化交际项目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三、英语教师和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四、跨文化交际英语教材匮乏;五、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忽略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以培养外语人才为目的的语言教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演变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传授语法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第二阶段,强调模仿和重复,训练学生外语的听说能力;第三阶段,以认知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或交际能力。第四个阶段,以语言和文化作为输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到目前为止,比较系统化的语言教学法流派不下二十种,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有五种: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前四种教学法都以传授语言知识和培训语言技能为目的,在不同时期为语言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都忽略了文化因素。跨文化交际学使语言教学专家们认识到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因素,外语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衡量现代外语人才的重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具有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经历了从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到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再到现在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三个主要阶段。在跨文化交际中,每个参与者都根据自己的文化习俗和预见理解别人的话语,很容易引起误解,甚至导致交际的完全失败。根据跨文化交际学原理,教授外语的理想目标是让学生使用所学语言在目的语的文化语境中以符合对方文化习惯的方式交际,即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2 在跨文化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交际的前提是:除学好外国语言外,还必须了解外国文化,体验并熟知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具备必要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日益推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承担的传播文化知识和养成人文素质等重要的文化功能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现,注重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认真研究跨文化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适应未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极其重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最主要是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两种途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已经渗透到大学英语的教材中,教师只有充分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包含的背景文化,再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授给学生,才能实现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与风土人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文化氛围;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尽量避免母语的干扰。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是: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对比法、实物讲授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法和直观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在课外主题活动中,如开办英语角、英语朗读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报刊阅读等形式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教学水平。

4.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跨文化教学才能得以实现。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提出跨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培养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种。同时,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开发优质教材、培养双向跨文化意识和实施实践培训项目等途径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Dodd,C.2006.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 Ting-Toomey,S.2007.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卫岭,2012.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J].开放教育研究

[4] 张卫东 杨莉,2012.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 [J].外语界

12.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十二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作为一种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质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包括国外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师。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充分接受并消化国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具备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

二、中外合作办学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

迄今为止, 我们对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和研究都比较有限。近年来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调研报告与论文中, 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更是缺乏具体性研究。归纳起来,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学观念陈旧,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遵循着“以教师为主题”的教学原则。受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下的英语教学也很难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束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对象。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严重阻碍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2. 教材更新缓慢, 学生缺乏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

语言学家Krashen (1985) 认为, 语言学习是建立在足够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之上。而教材正是最直接的语言输入源泉, 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它集中体现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材连续使用多年, 内容陈旧, 脱离现实生活, 不仅无法与国外知识接轨, 更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3. 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锻炼的机会不均。

如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样,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一般也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展开的, 即无论学生学习基础怎样, 全部采取统一的教法, 教授统一的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兼顾周全, 学生锻炼的机会也会不均。实践证明, 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上展现自我, 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而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不自信, 怕出错或被取笑, 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其结果将导致一个班级内部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4. 中外教师缺乏合作,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欠缺。

跨文化交际, 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只有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文化、不同交际对象及时调整交际方法, 才能做到在交际过程中完整的表现内容。在我国,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始于1982年, 许国璋先生在《现代外语》上发表了“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 着重探讨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至此,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 还应包括文化教学。因此教师既要教语言, 又要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然而一些中国教师由于没有留学经历, 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远远不及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 且中方与外籍教师之间缺乏合作, 不能有效地进行优势互补, 更不能把英语国家的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 导致交际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语言障碍。就学生而言, 他们共同的弱点是对英美文化中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社会准则了解不够, 进而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

三、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

1. 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学生的引路人和导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需求信息来自于学生和社会, 不仅包含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需求, 还包含学生的智力和情感需求 (Cunningsworth 1989:6) 。这就首先要求教材的编选要体现学生的需求, 教师的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用最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能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选择适应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教材。

新的教学思想, 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教材才能保证该模式的顺利实施。因此,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教材选择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 教学内容要多元化, 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2) 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 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材内容的编排应注重文化的渗透。 (4) 教材必须具备趣味性和思想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精品小班, 权威测试, 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把学生科学地分成与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 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 组织难度不同的教学活动, 最大限度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入学初可组织学生参加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英语基本技能测试, 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配到若干个不同等级的班级。实施分层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 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突出特点。

4. 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渗透, 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 改良我国教育体制和模式, 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因此, 我们应当打破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中外教师的合作交流。教师在导入文化知识时要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 一方面要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英美文化习俗, 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纠正一些不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应充分利用现行大学英语教材, 将语言与文化相融合, 构成一个有机体。同时应补充或选用一些在交际场合、交际主旨等方面与汉文化不同之处的材料, 以帮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并得体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 掌握更加地道的英语, 避免在今后的交流中出现语言文化障碍, 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毋庸置疑,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合作项目未来发展的成败优劣。英语这一载体的完善程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活动的效果, 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未来在国内外的学习与就业。因此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方法, 科学地研究如何提高英语语言教学效果, 在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 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文化与交际, 1998,

[2]Krashen, S.P.TheInputHypothesis[J].LongmanGroupLtd, 1985.

[3]Cunningsworth, A.EvaluatingandSelectingEFLTeachingMate-rials[J].Heinemann, 1989.

13.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十三

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以及英语第二课堂中全面反映出来;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 者:刘利平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100000 刊 名:职业技术教育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xx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

14.浅谈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论文 篇十四

纳溪中学 穆世芳

高考通常被认为是国家和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而且是一种必要的、有效的途径。因此对每个学生的考察目的、考察内容、能力要求和考察形式都体现在高考的每一份试卷中。英语考试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高考英语考试的方向以及目标、能力要求和考察形式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呢?狭义上来说是依据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广义上来说是社会的需要。近几年来,高考英语题型发生了质的变化。,高考中出现听力测试,试题的出题方向以语境为主,加大阅读量,强调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写作部分增加内容,要求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一变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我国进入 WTO(世贸组织),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全民提高外语水平,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所需。

因此,高考对英语的考察目标较以前有所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外语素质教育也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倡的,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最主要的体现之一。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素质教育的方向同时也是高考的需要。

一、对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解

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的充分的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的交际能力,它包括对语法的合法性、心理上的可行性、社会文化的得体性以及能力的培养实践中的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但从广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人的整体素质。交际能力包括许多因素:

语言知识──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

认知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有关世界知识的掌握等;

文化知识──文化观念和习俗知识;

文体知识──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选用不同风格的词语和语篇等进行交际的能力;

其他知识──包括非语言知识(体势语、面部表情等);

情感因素──对他人及事物的社会态度、交际动机、个人品质以及性格和习惯等。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为什么说外语的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对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来达到,原因就在于此。交际能力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围广。各种因素处于不同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的另一特征是相对性,即交际能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达意”也许是交际能力的最低要求。不存在交际能力的最高限度。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语、书面语)和非语言手段(体势语、面部表情等)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它包括理解与表达两方面。

二、高考试卷考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分析来看,高考增加听力测试是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有力证明。高考听力内容以日常生活学习为主要背景,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和情感因素。尤其是对话语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话语是指相互作用的话语(interactive discourse)。对于一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学生是否能正确听到信息,理解信息,乃至最后反馈信息(选出答案),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是否具备完整的合理的语法知识结构,对该语言是否可行以及在社会交往中是否得体给以判断,是否在实践中多次运用。事实证明,这样的举措对学生来说,是得益非浅的。

另外,单项选择试题的考察重点是语境的理解。换句话说,单项选择实际上已变成测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考察语言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抓住主要信息(getting meaning through the context),理解语篇尤为重要。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加大了阅读的考察,文章内容新且篇幅长,所设选项要求学生具备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度、准确的概括能力。这无疑给所有考生造成了很大困难。学生读不完文章,理解、判断、推理不准确就会造成大幅度丢分。在写作上,从语言的数量到语言的准确、地道以及从文章的某篇到遣词造句,对学生语言输出的要求较以前有所提高。近几年还出现了新作文题型──开放式作文。这无疑是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进一步考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自身语言的能力和风采。

高考针对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加重分值,其原因就是要考察学生的交际能力。正如上面提到的,交际能力体现在理解和表达上,所以测试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考察。综上分析可知,高考外语测试就是要考察语言交际能力。这样,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如何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首先,要了解外语交际能力的特殊性,认清其特殊性才能把握语言教学的方法。

外语交际能力在其本质和内容上与母语交际能力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主要在其获得的方式、程度、要求等方面。一个人母语交际能力的获得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然的社会化过程,即一个母语使用者的交际能力的获得与其社会活动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与此相比,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则遵循一种完全不同的途径。

(1) 从获得方式上讲,一般而言,外语学习者是在掌握了母语一般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外语的。母语交际能力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必然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意味着具有良好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些。此外,如果母语与外语的语言结构上越相近,文化背景越相似,交际能力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

(2) 从程度和要求上讲,学习外语者年龄越大,越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法,其外语交际能力只能达到 native-like,其语音、词汇、惯用法等总有某-方面与本族语的特征有差异。

其次,要把握高考成绩就要分析一下中国语境下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 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在中国影响很深,如: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这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

(2) 汉语的特殊性。汉语无论在语音、语法,还是文字系统、书写形式等方面与世界上绝大多数拼音文字的语言迥然不同。汉语深深地扎根在汉文化这块土地上,其文化传统、思维方式、风俗人情等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着天壤之别。中国人和欧美人如果学同一门西方语言,由于该外语一般都是与欧美人的母语有着同源关系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语言特征都十分相近,因此学习起来困难要少得多,母语对外语的正迁移要远远多于负迁移。中国人学的外语与母语相比,由于语系不同,差距甚远,学习外语困难要大得多,母语对外语的负迁移也多得多。

(3) 语言环境十分贫乏。教师和教材是外语语言的唯一输入源,“语言输入”极其有限。这不仅仅表现在农村,在发达城市也尤为突出。

(4)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我国绝大多数普通中学的班级过大,条件简陋;教育投入不足,基本的语言实验设备、图书音响资料得不到保证。这些都制约了新的教育思想的贯彻实施。

(5) 师资力量不足。现有外语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己的外语交际能力尚不足以展开交际教法。有不少教师仍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目的,这可能是制约着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贯彻实施的瓶颈。

(6) 学生学习方式不同。我国学生由于受传统文化、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与西方学生相比在个性表现上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的学生强调个性,课堂上无拘无束,敢于向教师提问题。而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深受其他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习惯于小学、中学班级的课程教学方式,上课留心听,认真记笔记。对民主、平等讨论不习惯,对课本内容提出质疑更为少见。以上这些问题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制约作用,影响到了语言学习的本身,自然在新形式的语言的测试中也要受到影响。

怎样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我们知道,学习外语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外语教学应在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其他有关的知识,包括语境知识,世界知识,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凭所谓的交际教学法恐怕不能真正提高交际能力。任何外语教学都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 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地位;

(2) 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3) 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贯彻以上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时,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机械地使用单一的外语教学方法。

上一篇:保险公司营销客户积累业务方案下一篇:关于逆境中成才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