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论文

2024-06-27

保护生物多样性论文(共8篇)

1.保护生物多样性论文 篇一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师都很重视概念和知识教育,但是大多数教师主要着重于如何把生物概念解释透彻、提供给学生理解、总结体系和指出概念错误成因,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自主掌握概念。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对概念不求甚解,也就不能很好的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课的教学中我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和相应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1)收集并整理一些关于当代生物环境被破坏的文字资料。

(2)大屏幕交替播映我国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猎杀的图片。

提出问题:

(1)请说说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和价值。

(2)谈谈我国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程度和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后回答。

通过介绍教师本人在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旅行的见闻,用教师本人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请两名同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和感受。

提出具体任务与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

教师进一步引入:

许多同学会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然重要,但那是部门的事,自己无须操心,或者认为自己操不了心。我们的`身边也没有砍伐珍稀植物、疯狂挖掘发菜、偷猎大熊猫之类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事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和更加深入的思考。

教师小结: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漫长岁月进化、发展的结果,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含保持、恢复、重建和持续利用几重意思,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持续利用。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作为中学生,不仅应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增强保护意识,使自己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怀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能为我们国家、我们生存环境的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本节课我利用了自己曾收集的祖国众多自然保护区优美图片的优势,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前准备时,通过大屏幕循环交替播放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猎杀的图片,使学生通过视觉对比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油然而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在授课当中,将教学任务用大屏幕显示,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浏览网站,

进行异步化和个别化的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和交流。在学习群体中,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努力树立“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保护生物多样性论文 篇二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通俗地说,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植物、动物、真菌、原核生物等所有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不仅指这些不同层次的结构,而且也指功能和过程。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也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本质。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尺度,它包括物种的丰富度与均匀度,可用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度。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首要的内容。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只有生态系统多样性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进而保证遗传多样性。所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尤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极力维护和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林业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归根结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而丧失生物多样性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生物多样性有利于遗传基因的保存。遗传基因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没有遗传基因就没有物种,基因的消失就意味着物种的消失,会造成人类不可挽回的损失。生物多样性越高,保存的遗传基因越多,越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任何生物要获得生存和发展,仅靠自身的调节和更新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协同进化。不仅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协同进化,植物与动物之间,植物与微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平衡的保持,依赖于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自我调节机制越强,则生态平衡越易保持,而调节能力的强弱又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条件的改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形成,常常是多种生物生存发展的结果。一个高度多样性的森林生物群落,必然产生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生物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生物群落由简单到复杂,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条件会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食物和药物以及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高,则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 林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现代林业有两大任务。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二是为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各种林副特产品,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是,过去由于对林业认识不全面,只把林业看作是生产木材,不重视对环境的生态作用与各种林副特产品的生产,结果不但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且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林业从单一经营木材转向多种生物综合经营,才能取得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生物多样性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新趋势,应当高度重视。保护林业生物多样性有以下对策。

3.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是实现林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策略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林业生产力,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推广“数字林业”的概念,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二是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即,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研究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是保护林业生物多样性的时代需要

农药是影响农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喷洒的农药中,真正对病虫害起作用的农药仅占喷施量的0.1%,其余的99.9%进入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对林业地区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走“以虫治虫”的病虫害生物防治道路。此外,化肥的大量施用可导致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的减少,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农家肥和种植绿肥作物,培育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过分依赖,提高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

实验证明,一些非化学品防治方法可以代替农药。这些技术包括:增强寄主植物的抗性、生物防治、作物轮作、短季作物的应用、加强水土和肥料的管理、种植诱虫作物,以及增加作物密度和利用遗传工程改变生物特性等。根据作物病虫害以及生态系统的特征,选用或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3.3 建立混交林,是保护林业生物多样性的新途径

混交林相对于纯种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因为每个树种都有其独特的养分需求,树种混种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复杂的养分混合物。混交林可改善生物多样性,因为不同的树种可伴生有不同的动物和微生物种。

此外,在经济林或天然林内,树种的多样性可减少病虫害对树木的危害,因而可增加生物量。如,白松象鼻虫对白松的危害和花松丛蛾对花旗松的危害,在纯种林内比在多树种林内要严重得多。

要避免大范围砍伐森林,因为这将减少生物量和降低生物多样性,而且植被的毁坏将加速土壤中养分的流失,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下降,导致生物量的减少和降低生物多样性。沿河流植树有利于减少侵蚀、保护养分,同时也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但是,谨慎地、有选择地砍伐树木,能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

3.4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典型的生态系统以及濒危物种栖息地和遗传物质系统,它在林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的生态屏障,是最重要的绿色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大多数植被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它的生态效益明显,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广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过去10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05年底,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72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自治级自然保护区42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8处,并建有34个风景名胜区,2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地质公园,现有森林面积0.13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2.71%,居全国第四位。红树林面积为0.84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8%,居全国第二位。广西又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林业占地面积为0.15亿公顷,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4%。全区活立木蓄积量达5.1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全区人工林、经济林和速丰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2007年全区林业总产值预计达515亿元,提前3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区有31个市(区、县)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其中3个县已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参考文献

[1]张桂萍.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8(3).

[2]朱文玉.我国生态农业政策面临的挑战——协调农业和生物多样性[J].求是学刊,2007,34(1).

[3]尚占环,姚爱兴.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J].自然杂志,2003,25(2).

[4]张步辩,李凤民.生物多样性与种群数量动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3).

[5]尤民生,刘雨芳,侯有明.农田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J].生态学报,2004,24(3).

3.保护生物多样性论文 篇三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生态系统多样性。湿地、河流、滩区草地等生态系统构成了辽河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有城镇生态系统、人工林(护堤林)生态系统。其中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仪器条件好、特异性高的特点,为各类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发展、繁衍生息的重要条件。

物种多样性。辽河保护区物种丰富: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丹顶鹤、遗鸥、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及小天鹅、苍鹰、夜鹭等鸟类;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重要经济鱼类如鲫、鲂、鲤、乌鳢、文蛤、辽河刀鲚;水产品如中国毛虾、中华绒螯蟹等。

遗传资源多样性。辽河流域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传统文化形成了区域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草药、观赏植物、柳条、苇席等遗传资源丰富,同时保护区优良的生境为天然优良物种种质保护及其经济性状改良提供了基因库,其中野大豆是我国难得的种质资源。

机遇与挑战

机遇。首先,联合国决议将2011-2020年确定为生物多样性十年。致力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开展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造福子孙后代。其次,国务院下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这一“计划”为我国今后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展开指明了方向,“计划”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以及保障办法等,并明确必须进一步推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坚持持续发展、优先保护、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统筹经济社會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第三,党和政府对辽河治理高度重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要“推进辽河保护区建设”;辽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在建设文明富庶幸福新辽宁过程中,要“加强辽河等江河保护,打造沿河生态带、城镇带、旅游带”;辽宁省政府第178次省长办公会议提出,“争取经过两到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彻底摘到辽河重度污染的帽子,重现辽河生机”;2011年8月2日周生贤部长做出“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辽河保护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批示。

挑战。目前,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暴露出保护意识淡薄、科研基础薄弱、体系建设不完备、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水平有限、应对新问题的能力匮乏等问题。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生产开发活动的大力发展,加剧了辽河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加了物种及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工作的难度。另外,在保护区周边流域,一些人为的环境污染对水生与河岸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栖息地也构成了潜在威胁。主要表现在:辽河两岸的政府及群众爱护母亲河的自觉意识尚未彻底觉醒,沿河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辽河滩区已封育62万南,虽改变了原来玉米等农作物直接种到河边、农药化肥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的状况,但目前仍有大面积滩区未实现封育,农业开发强度依然过大;水质水量没有完全达到健康河流的要求;辽河口湿地受油田生产作业及旅游开发影响严重,鸟类栖息和迁徙停歇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永久性河闸及临时性生态蓄水工程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管理能力与治理保护的客观要求尚存较大差距。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构想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稳定和谐的生态环境,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体制的确立,加强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的能力,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和物种保护的积极性,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适度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采取行动,更为有效地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主要生态系统、以及遗传资源等,以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

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生存理念,应当禁止掠夺性使用环境及生物资源,科学、合理和有计划地开发环境和生物资源,鼓励并促进相关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自然恢复为主,适度人工干预。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应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个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度的进行人工干预,以恢复河流生态环境为着力点,进而改善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公众参与。要重视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力量,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来,做到信息公开,建立舆论监督渠道,建立全民参与的长效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区域

水域生物多样性和河岸滩区保护的优先区域。在已建立的19个重点监测区域基础上,拟增设6个优先保护区域,每个保护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在辽河干流水面较开阔、生境条件较好的区域选址,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区域面积可视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下同),所在地为:昌图县福德店、通江口;新民市毓宝台、石佛寺水库;台安县大张桥;盘山县盘山闸。

重点保护国家珍稀动植物,例如: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遗鸥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夜鹭、苍鹰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如赤狐、狗獾、黑雁、鸬鹚等。

海岸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在辽河湿地的功能区划中,将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外围海岸带区域列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重点保护黑嘴鸥等世界濒危鸟类的种群及其繁殖地;丹顶鹤、大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斑海豹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其繁殖地;中国毛虾、中华绒螯蟹、文蛤等重要水产品;翅碱蓬、芦苇等湿地植被资源。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制,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将保护任务层层细分。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与行动计划实施进展的时时评估机制,对战略执行情况和行动计划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并定期报告相关执行情况。

落实配套政策。遵守现有法律法规,鼓励创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及制度。以优先保护区域为重点,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以及技术手段等,加强各项保护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

提高实施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重视执法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保护能力、生物多样性调研能力、评估和监测能力。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保护执法管理、调研与评估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资金投入,增设投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引导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群众、以及国际资金积极关注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多元化多主体的投资模式。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对支持生态补偿系统建立、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能力建设、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形成稳定长效的资金投入。

4.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篇四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场所。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确保生物遗传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等重要功能。

——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移地保护。这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水族馆、海洋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这种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是挽救式的,保护了物种的基因,但这种保护是被动的,长久以后,可能保护的是生物多样性的活标本。因为,毕竟移地保护利用的是人工模拟环境,自然生存能力、自然竞争等在这里无法形成。

当然,移地保护可以为异地的人们提供观赏的机会,带来一定的收入,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完善城市化建设,减轻人为压力,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自我修复和保护。实际上,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境的岛屿化、碎片化,造成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如果通过城市化,人主动给野生动植物留出地盘,那么,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固有的修复能力,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这一做法是发达国家比较成功的经验。

利用城市化带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做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10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第十次大会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来自世界各国300多个城市的市长将聚集在一起,通过一个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城市行动计划,并提交给各国的环境部长。在目前城市化迅速发展、气候日益变暖的今天,城市将是人类赢得生物多样性的地方。然而,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如城市病、犯罪、环境污染等,这需要从经营城市的角度,打造生态城市,吸引居民在城市安居乐业。

——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生态就业,带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在那些非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地区,社区贫困是造成自然资源较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最直接原因。在这样的地区,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通过城乡互动,吸引城市居民主动参与到经济落后、但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保护,通过城市消费者的自觉消费带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这方面,九寨沟做的最为成功,下面还要介绍。

社区经济水平低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阻力,要想提高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扶持并引导社区的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对资源依赖型的传统生产方式;减少种植、养殖、放牧、捕捞等对自然资源破坏较大的产业;强化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引进技术、人才、资金,协助社区提高生产力水平。

5.保护生物多样性论文 篇五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第九章第一节。虽然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只要求识记,但其对于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自觉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记住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物种丰富、特有和古老物种多、经济物种多、生态系统多样却性面临物种灭绝、种群萎缩及生态环境破坏等多方面的威胁而这些威胁主要来自人类的掠夺式开发与环境污染;记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与法制管理。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实际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初步方案;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向群众进行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及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与措施。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四、教材处理

6.保护生物多样性论文 篇六

滇西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为保护好人类共有的财富,2月20~21日,在世界文化遗产XXXX举行了云南省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和工作会议。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庄严地向全世界承诺:“确保滇西北地区青山永驻、碧水长流、物种多样性永存,使生物物种资源造福当代人民、惠及子孙后代,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生态安全做出我们不懈的努力!”来自XX市、XX藏族自治州、大理州、怒江州、保山市、XXXX区、云南省环保局、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负责人在会议上做了发言。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监测机制

XX市市长 王君正

XX已拥有三项世界遗产,区内植物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XX市植物1.3万多种,占云南省植物种类的70%,在全世界植物标本大家族中,产在XX的植物标本就达800多种。

全市拥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656公顷。其中,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高山森林、珍稀动植物,周围有20多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近3000种植物和800多种名贵药材,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特有珍稀濒危动植物、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泸沽湖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高原湖泊、高山森林及水禽。

XX市近年来认真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作,完成了《XX地区生态调查报告》、《老君山综合考察报告》、《XX地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重点报告和规划;加大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2亿元,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等重点工程,完成造林699.0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40.3%上升到目前的52.5%。“十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河道整治工程127.4公里、建设堤防18公里、加固堤防46.5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1平方公里。认真实施生态保护项目,着力抓好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治理工作。“十五”期间,共投入9100多万元资金,先后组织实施了点(面)源污染控制、生态恢复。努力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双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目前老君山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切实加强了生态环境法制建设与 保护监管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条例》、《XX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通告》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各级人大、政协对各级政府环境执法实施了有效监督,各级环保、林业、农业、水利部门加大了环境违法的查处力度,特别是通过开展声势浩大的禁磷宣传和实施工作,使水体和水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建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监测机制,为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与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要对滇西北地区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生态监测,科学地评价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以利于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投入

XX藏族自治州州长 陈建国

XX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核心区域。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XX是地球最直观的体温表和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把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地区列入该组织划定的“5个生态区域”交汇点。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认为,这个区域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有4大片区在XX境内,XX占“三江并流”核心区面 积的58%。

近年来,XX自然保护区工作成绩突出。XX州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XX1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3.4%。XX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繁殖种群迅速扩大,由原来的80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近XX只,到纳帕海过冬的黑颈鹤XX年比以往增加了一倍。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明显,XX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3.9%,居全省前列。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了实效,严厉打击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生态保护与开发取得突破,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标志,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为XX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找到了切入点。

但是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

一、森林生态功能恢复缓慢,草场退化现象普遍。经过多年努力,全州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73.9%,但是人工造林因树种配置,结构层次不合理;草场建设速度跟不上草场的退化速度,大部分天然草地因过度放牧,加上毒草、害草大量侵入而严重退化。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繁重。由于XX知名度的提高,XX旅游业迅速发展,但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因规划滞后,开发水平低等,也给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三、生态多样性和脆弱性并存,保护难度大。XX在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同时,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呈现出“种类多、数量小”的情况,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导致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艰巨。

四、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州自然保护区面积虽然 大,但是无偿投资少,建设标准低,不能满足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

五、珍稀野生动植物面临威胁。由于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野生动植物适宜的生境范围越来越小,并受到“岛屿化”、“生境破碎化”的影响。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费严重不足,赔偿问题得不到解决,挫伤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

为保护好XX生物多样性,应尽快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投入,增加伤害补偿、搬迁补偿等资金扶持,解决高原湖泊、湿地保护经费等。

推行“洱海保护治理模式”

大理州州长 何金平

近年来,大理州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列入林业工作的议事日程。

自然生态保护的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制定实施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和《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条例》。管理机构得到进一步加强,17个自然保护区中,已有13个保护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占保护区总数的76%。先后组织完成了《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报告、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加大了洱海保护治理的力度,一是采取“双取消”,一次性取消了洱海湖区所有的机动捕鱼船和网箱养鱼。二是开展了“三退三 还”,即在洱海1965.69米范围内环湖退鱼塘还湖4324.94亩,退耕还林7274.52亩,退房屋还湿地616.8亩。三是成功实施了小关邑和洱海西区10公里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示范工程,洱海西区48

公里湖滨带得到恢复。四是在洱海流域全面禁止使用含磷洗涤用品,严禁向洱海排放粪便和垃圾。五是严格控制点源污染,环湖工业企业实行达标排放。六是确立了以“城市污水处理及环湖截污、主要入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流域水土保持、洱海流域环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七是大理市实行了河(段)长制的管理模式,各镇镇长为其行政范围内河道管理的河长,并聘请了350名河道管理员、滩地管理员,以及900多名农村垃圾收集员。沿湖已建成9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全流域共配备垃圾清运车71辆,建成垃圾收集池706个,购置垃圾箱87个,基本建成了“村组垃圾收集→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网络。建成农村卫生公厕50座,农村生态卫生旱厕500座。洱海保护治理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使洱海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被国家环保总局总结为“洱海保护治理模式”并向全国推广。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怒江州州长 侯新华

在以“大峡谷”和“世外桃源”著称的怒江州,全境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具有垂直气候明显、土壤种类丰富、热量类型多样、降水量高等特点,特殊的地貌气候使怒江境内聚集着中国从南到北各种类型的生物物种和植被类型。

在主要以保护湿性常绿阔叶林、亚高山温凉性、寒温性针叶林为主的森林垂直景观和森林生态系统,羚羊、滇金丝猴和云南红豆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原始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为主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97111公顷,这些珍稀动植物种群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是不可多得的生物基因资源。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碰到了一些难题,主要是从业人员数量太少且业务素质较低,尚不能满足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以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为代表的相关职能部门基本设施条件非常落后,业务设备极为欠缺,地方财力有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应该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公众自觉自愿参与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列中来,使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由特定职能部门的工作逐步转化为全民重视、全民参与的爱心工程。加强对本州生物多样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环境保护、自然保护等部门予以更多支持和帮助,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推进以高黎贡山保护区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建设工程,从各方面提高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建设怒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和宣传教育中心,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增加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资金

保山市副市长 张建明

在云南省西部的保山境内,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已知高等植物有2200种,鸟类257种,兽类50余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21种。这些丰富的资源让保山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腾冲北海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昌宁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保山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近年来,全市的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十五”以来,全市总计完成营林造林任务149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47%。保护区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编制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和《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建立健全了保护区野外巡护制度,及时调查、了解、掌握保护区边界和资源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加大林政执法力度,有效打击破坏保护区自然资源的违法犯罪活 动,积极探索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实行共管的有效途径,注重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社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高,1995年12月8日,在联合国大学、全球环境基金、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的资助下,50多位村民、教师、学生和护林员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对部分重点土著物种进行了调查和重点保护。近年来,保山市对部分地方土著物种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保山市也面临一些难题。资金投入一直是制约保护区发展建设的瓶颈,其投入不足导致保护区的基础调查、科研监测、开发利用和建设发展等方面受到牵制。另一方面,保护区周边村庄稠密,在建设过程中,社区得不到相应补偿,因此,社区参与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很难提高,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极为严重。

对此,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后,保山市将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投入,增加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资金,建立并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只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补偿,对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也将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完善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和完善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增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政 策的倾斜和投入,明确各级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渠道,建立保护区稳定的机构人员经费和发展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加强对周边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形成分析科学预警机制。

“禁白”工程成功实施

XX市XX区环保局局长 张伟

XXXX区近年来在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一是成功实施了“白色污染”治理工程。从XX年7月1日起,XX区实施了禁止使用塑料包装物的“禁白”工程。“禁白”工程的成功实施,对高原珍稀动物的保护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禁白”工程开展以前,因为部分游客丢弃的塑料袋大多装有水果和糕点等食品,动物就会连塑料袋一起吞下,导致消化不良而死亡。玉龙雪山上就出现过牦牛等动物吞下塑料袋而死亡的例子。二是高度重视农村新能源建设。XX区成立5年来,全区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8130口,并成功研制出一种适合于广大农户使用的新型铸铁节能环保灶芯。目前,在全区已经推广使用这种节能环保灶芯2450眼,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三是全面实施了城市面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治理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关闭砂石厂40多个。四是着力实施了重要的公益林保护工程。截至目前,全区重要公益林达到验收标准的已有27万亩。五是认真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 资源的违法行为。5年来,全区共查处各种野生动植物案件400余起,查获并放归大自然野生动物125只。六是积极开展“创绿”工作,成功创建大研镇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束河古镇为省级绿色社区,XX区一中为省级绿色学校。七是建成了面积为400亩的红豆杉繁育基地。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环保部门的生态监察和生态监测能力建设。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内的18个州(市、区)应该联合开展“白色污染”治理行动,范围要延伸到农村和山区地区。

弘扬生态文明

云南省环保局副局长 高正文

滇西北是我国野生动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高原湿地最为典型和国际重要湿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既是生物多样性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滇西北的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物种丰富独特而脆弱:一是丰富性,滇西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0.8%,却分布有脊椎动物788种,占中国总数的近1/4。有高等植物7000多种,占中国总数的27%以上。二是独特性,滇西北是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布中心之一,有约200种以上的脊椎动物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所特有,占中国特有物种的18%,此外,还拥有一大批物种孑遗种、独特种和古老种。三是脆弱性,滇西北山高坡陡、土壤瘠薄、气候冷凉,处于 生物地理区边缘过渡地带,物种多,但种群稀、数量少、分布区域小,生态适应能力低。在这里,物种很容易陷入濒危境地甚至灭绝。

近年来,滇西北整体环境状况良好,但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体制不顺,部门职责交叉和重叠;二是投入不足,保护能力和监管能力薄弱;三是缺乏综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规划;四是全民保护意识亟待加强。

环保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严格执法,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推进规划环评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节能减排,加强污染源监管、建立滇西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全面推进生态创建,弘扬生态文明、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开创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局面。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云南省林业厅厅长 陈玉侯

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启动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是实施“生态立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云南省林业厅坚决拥护,并将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是保护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工作之一。自1998年全国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云南省就在滇西北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砍伐。10年来累计投资 14.85亿元,有天然林保护专职管护人员8214人,不仅使滇西北境内397.9万公顷林地得到有效保护,还完成了53.7万公顷公益林的建设任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方式,截至目前,滇西北已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6处,保护区面积达98.48万公顷,占滇西北5个州(市)18个县(区)国土面积的12.8%。林业部门还开展了对野生动物和湿地的保护,在滇西北建立了两个国家级、5个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监测和防控重大动物疫情。80%左右的高原湖泊、季节性湖泊、沼泽和沼泽化草甸被纳入保护区保护范围。云南省林业厅还在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和加强森林防火上大做文章,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安排滇西北退耕还林14.37万公顷,筹措森林防火专项经费1.2亿元。与此同时,为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力度,森林公安先后开展了“南方二号行动”、“天保行动”、“猎鹰行动”、“绿盾行动”等一系列严打专项行动,XX~XX年的林政案件查处数达14272件。

今后,云南省林业厅将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作用,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滇西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做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高科技和人才支撑。

积极开展“七XX南保护行动”

云南省建设厅党组书记 叶建成

云南省的滇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景名胜和世界遗产资源最密集、民族文化资源最丰富多彩的区域,更为重要的还在于风景名胜区是维系我国生态环境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目前,滇西北区域有世界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各1个,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云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

云南省建设厅将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确定“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围绕“创品牌、建精品、强保护、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实施“立法规、做法规、建机构、强监管”等加强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在配合国家建设部完成为期5年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基础上,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行为。完成滇池、九乡等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开展省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结合修改《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加强与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国际专家的合作,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力争完成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边界细化工作;积极开展“七XX南保护行动”等。通过加强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为滇西北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风景名胜区,促进滇西北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展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为滇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

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褚中志

按照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等9部委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工作要求,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全面开展了对矿业秩序的治理整顿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全省整顿规范工作的各项任务。

XX年9月以来,在滇西北5个州(市)中共清查探矿权591个、采矿权1252个;注销探矿权59个、采矿权65个;责令停产整顿矿山249个;关闭矿山86个、关闭选矿厂9个。严格控制滇西北地区的探矿、采矿权,对重点矿区、重点矿种按照整合方案完成了35个矿区的资源整合,通过整合减少了矿业权193个,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矿山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积极争取国家对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国有老矿山、政策关闭性矿山等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补助项目支持,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先后批准实施了兰坪特大铅锌矿区南大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德钦县城鲁春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腾冲县滇滩铁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据不完全统计,XX年以来,在滇西北5个州(市)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面积300多公顷。XX年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制定印发了《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配套文件,在全国处于前列。滇西北5个州(市)中,已制定了具体 实施办法,工作正在逐步推进,目前采矿权人已交存保证金近3500万元。

近5年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共补助给滇西北5个州(市)内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1280万元,各地按照要求配套了资金,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由于云南省滇西北地质环境背景和条件复杂脆弱,各级共投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10700余万元,治理面积10300多公顷。

7.化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篇七

1 化龙山生物多样性表现形式

1.1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化龙山地处陕西最南部平利和镇坪2县的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6′41″~109°30′29″, 北纬31°54′39″~32°8′13″, 保护区总面积28 103 hm2。区内最高峰化龙山海拔2 917 m, 最低点浪河口海拔763 m, 相对高差2 154 m。保护区类不仅有浪河风光、化龙飞瀑、龙山云海、天然龙洞、原始森林和珙桐等稀有植物等自然景观, 还有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和稀有植物等植物区系, 高山草甸、原始箭竹林、红桦林和巴山冷杉林等9个植被型、25个群系, 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泾渭分明的垂直分布森林生态美景。化龙山春季万物吐绿、百花争艳, 盛夏草木苍翠、云山秀丽, 秋季层林尽染、色彩斑斓, 冬季雪原茫茫、群山争雄的壮观场面, 也让化龙山自然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多彩、婆娑多姿, 充满了大自然的神奇。

1.2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截至2010年10月, 化龙山经过了3次科学考察, 现已查明的大型真菌45科, 101属, 169种;蕨类植物26科, 46属, 114种;种子植物154科, 751属, 1 732种;化龙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野生陆栖脊椎动物24目, 66科, 251种,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5种;已鉴定完成的昆虫23目, 153科, 608种。在2011年的科考、科研和巡护工作中, 又首次发现黑喉红尾鸲在化龙山出现;华南农业大学和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 在化龙山保护区地面采集步甲标本30余种, 专家预计该区域步甲昆虫将达100余种, 初步鉴定发现2~3种新纪录种。化龙山的生物资源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 需要通过进一步考察、研究和发现。

2 化龙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形式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化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形式。生物多样性保护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2类。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之一, 对生物物种的保护与繁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安康地处秦巴山区,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 地处祖国内陆腹地, 北靠秦岭、南依巴山, 汉江横贯其中。南北过渡的气候特征所形成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目前已发现的植物种类多达4 612种、野生动物790种, 素有“生物基因库”的美称。化龙山作为大巴山主要林区, 具有典型的秦巴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特征,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立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由化龙山自然环境优势决定的,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经过近20年的努力, 2007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对加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是正确的历史选择[3]。

3 化龙山生态多样性的开发利用

3.1 植物资源

一个物种就是一项大产业, 这是人类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理想目标。化龙山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众多, 大部分生物资源既可药用, 又是天然的绿色食品, 如果将其任意一种开发利用成功, 便可以为人类创造难以估价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化龙山有许多珍稀植物, 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还有广泛的园林用途,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进行繁育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植物药物用途也很广泛, 在西药制剂中有40%药物最初是在野生植物中发现, 我国作为中医发源地, 也是中医大国, 中药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 化龙山大多数植物资源都具有药用价值, 有些还是宝贵的药物资源。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许多植物资源将被广泛开发利用。近年来, 在丰富资源的保障下, 有关企业已利用野生五味子、猕猴桃、中药材和珙桐等植物资源, 进行了成功开发利用, 为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利用提供了成功范例[4,5]。

3.2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不仅具有极高的研究保护价值, 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 多数动物骨骼是上乘的传统中药材, 其皮毛还是高档衣服原料或奢侈用品。利用克隆等现代生物技术, 对野生动物进行科学繁殖利用, 为人类生活和健康提供服务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目标之一。梅花鹿圈养取绒技术、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镇坪林麝养殖及其配套综合技术和野猪家养技术研究与应用, 为野生动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典范, 也值得保护区借鉴。

3.3 旅游资源

森林旅游是生物多样性利用的重要形式, 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 还可以提升保护区的经济价值, 让资源保护与利用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化龙山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姿态万千的地形地貌、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和珍稀植物, 令许多游人向往, 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近年来, 有不少省内外游客、登山和摄影爱好者慕名来到化龙山, 展示了从事生态旅游开发的美好前景[6]。

生物多样性利用不仅包括生物资源的食用和药用、旅游景观开发以及生物质能源开发、工业原材料等直接利用, 还有生态功能和科学研究等间接价值。只有在保护好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基础上, 积极开发利用宝贵的化龙山资源, 为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服务, 才能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真正价值。

摘要:介绍了化龙山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形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形式, 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开发与利用, 以期实现化龙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的统一。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化龙山,陕西镇坪

参考文献

[1]马克平.未来十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J].生物多样性, 2011, 19 (1) :1-2.

[2]丛日辉, 李研.浅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公园[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1 (1) :54-55.

[3]黄超甫.福建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9) :191-193.

[4]王昕, 徐捷, 彭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8) :226, 228.

[5]杨伟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园林建设[J].吉林农业, 2010 (6) :70.

8.生物多样性——淡水的保护神? 篇八

淡水资源短缺分为水量与水质型短缺两类。更多的时候,水质型短缺才是罪魁祸首,它大大消减了有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水量。然而,我们的目光往往集中于治理、恢复淡水资源本身,过分强调工程化污水处理等人为处理措施,很少有人意识到,丰富的淡水生物多样性才是维持淡水功能的基本前提。淡水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清洁淡水、鱼虾等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维持淡水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实现水体自净、控制洪涝/干旱、调节小气候等生态价值。

水体自净

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物种及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与环境间所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之多样化,以及各种生物学、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生物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4个层次的内容。淡水生物多样性其实已经涵盖了整个淡水生态系统。

在自然状态下,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命活动,维持着淡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各种功能的正常运作,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此时,如果有少量污染物排入水体,淡水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将其分解和转化,使水质不会严重恶化,这就是水体的自净功能。

其中,水体的生物自净作用非常重要。天然水体中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和微生物,微生物能把人类排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藻类、水草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水中二氧化碳和无机营养物,合成自身细胞组织;鱼类一方面以藻类等为食,另一方面又是人类所喜爱的水产品……除降解和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外,水生生物还能对汞、铅、铬、砷等有毒重金属盐类或其他有毒、难降解物质进行转化或富集。

由此可见,在水体中,物种越丰富,水质净化的速度就越快,效果也越好。淡水中,即使是相同物种,其携带的基因也可能是不同的,携带一些基因的生物可能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或者对于某些特定污染物的降解更为有效。所以,水体中遗传多样性越高,也就意味着降解各种污染物的功能越全面。

淡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淡水资源水质、水量都具有密切关联:接纳水体水量越大,水体结构越复杂,就越有利于物理净化;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河流、湖泊和湿地有利于容纳地表水、补充地下水,具有蓄洪、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功能。

因此,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充分调动水体自净的积极因素,不但可以减轻人工污水处理的经济负担,还可以保证水体的正常功能。例如,美国有很多地方的生活污水只经简单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或土壤。他们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就是利用了天然水体/土壤的自净能力。

衰退危机

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立刻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因为它预示着生物多样性锐减这种潜在危机的来临。

据生态学者估计,目前物种灭绝速度大约是正常灭绝速度的100~1000倍,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植物灭绝,每天会有一种动物灭绝。有人形象地称,现在的物种灭绝状况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与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不同的是,过去几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所致,此次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却是我们人类自己。

与陆地和海洋相比,淡水生态系统范围相对狭小、不连续,具有极高的封闭性;淡水生物不易突破陆地阻隔,迁入、迁出都异常困难。这些特点使得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尽管地表淡水水域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的0.8%,但其所包含的物种数却占全球所有已知物种总数的2.4%,其平均物种密度远高于陆地或海洋(淡水的相对物种丰富度为3,陆地为2.7,海洋仅为0.2)。

另一方面,淡水生态系统的封闭性又限制了其自我调节能力,系统的生态稳定性较差,使其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淡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远远大于陆地和海洋。仅从2003年到2010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淡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数量就已从2000上升至6000之多。更严重的是,如果目前的退化趋势得不到遏制,淡水物种的灭绝速度将成倍增长。这些例子只是最直观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其中所隐含的遗传、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无水可饮

造成淡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人为因素有很多,如水利工程、生物入侵、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和水土流失、过度捕捞以及不合理养殖、气候变化,等等。无论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何种层次多样性退化,均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淡水生态系统净化和涵养水源的功能,最终引起淡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

有时,外来生物入侵也会对本地水体生态造成灾难性的破坏。19世纪70年代,北美小龙虾物种扩散至瑞士,其超强繁殖能力以及所携带的致病真菌导致瑞士本地小龙虾大量死亡。分解这些死去的小龙虾需要消耗很多的氧气,这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迅速下降,有些水域甚至变得混浊,并散发出恶臭。1979年,我国的滇池以及云南许多湖泊引入太湖新银鱼这一物种后,水体中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浮游动物锐减,浮游植物激增,致使滇池及其他湖泊出现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此外,人工养殖在给人类带来大量水产的同时,也在威胁着养殖场周围的水质。

由于过度捕捞,60年前长江中游常见的龟、鳖、蟹类和其他珍稀生物,如胭脂鱼、鳗鲡及白暨豚、江豚、中华鲟等,现已十分罕见。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水生生物量锐减导致底端浮游植物激增,打破了水生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使得昔日一江春水的长江险些变成今日的开放式下水道。

目前,人类对绝大多数物种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许多物种甚至在还没有被人类发现之前就已灭绝。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系统价值和功能是无限的,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经历和认知程度。从长远来看,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就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可适应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各种机会,我们需要好好保护。

上一篇: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综述下一篇:医学生求职简历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