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经验材料

2024-08-16

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经验材料(精选8篇)

1.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经验材料 篇一

文章标题: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打造政府服务品牌经验材料

**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审批中心),现有48个部门单位、200多名工作人员,承担着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等职责。去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市效能建设的有关要求,以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审批中心建设,各项工作

再上台阶,政府服务品牌创建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基本做法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根据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争一流,创品牌”的工作要求,我们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打造政府服务品牌工作,在统一班子思想的基础上,先后召开窗口负责人和全体人员会议,层层进行传达动员。通过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审批中心作为我市最大的审批服务窗口,其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如何事关政府形象和党群关系,审批中心创服务品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打造服务品牌工作,必须全员发动,人人参与,从窗口抓起,从“小事”做起,以夯实创建品牌的工作基础。

2、制定方案,扎实推进。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审批中心实际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制定了《深化效能革命,努力打造品牌服务窗口实施意见》和《创建服务品牌的工作计划》,在要求进一步搞好标准化窗口建设的同时,借鉴青岛等地创建机关服务品牌的做法,明确了创建服务品牌的指导思想、创建原则、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要求,并通过充分讨论酝酿形成一致意见,确定中心的品牌为“真诚服务、高效便民”。根据这一品牌要求,我们又下发了《创建服务品牌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和《温州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服务品牌内涵及理念体系》,使品牌创建工作走上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3、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针对审批中心窗口众多、条件不一的具体情况,为狠抓创建工作落实,我们分门别类,将创建任务落实到窗口,责任落实到人,特别是把一些条件较好的窗口作为重点创建窗口,限期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具体工作中,我们还将创品牌工作与窗口授权结合起来,与窗口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单位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了中心的全面工作。

二、主要成效

优化服务与提高办事效率,是打造审批中心服务品牌的核心内容,也是审批中心一切工作的主旨和出发点。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1、加大审改力度,提高行政效率。

我们认真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规范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首先,在对保留事项的审批条件、对象、依据、流程、时限、收费等进行规范、再造流程的基础上,按“细节规范”的要求,对18个重点部门181项审批办理事项的内部审批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制订部门内部审批流程图,理顺了窗口与内部处室的工作关系,也为窗口授权创造了条件。其次,大力推行集中联合审批。为改投资项目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我们建立完善了审批中心投资项目联审会制度,推出了项目联合踏勘制度,形成了一套高效的联合审批工作纪律和制度,提高了审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三,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工程建设。建成了温州市网上审批一期工程,包括门户网站、审批系统、监管系统、数据库系统和OA系统等,不但实现了网上受理、审查(联审)、证照打印、数据交换,而且具有网上咨询、表格下载、网上监督等功能,推进了中心审批手段的现代化。

2、优化审批服务,打造便民中心。

我们从完善制度、改进考核、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狠抓窗口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效能型审批中心。一是狠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首问责任制、AB岗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否决报备制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等是保证审批中心的正常运行的重要机制,我们组织力量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提出一系列奖优罚劣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二是狠抓窗口授权工作。窗口授权是中心建设永恒的话题。扩大告知承诺制和“一审一核”制试点范围,督促有关部门向窗口充分授权。据统计,审批中心超过90的审批件在窗口直接办结。三是狠抓对窗口人员的考核。除要求窗口办事有须知、填表有示范、收费有标准、服务有感情外,严格制定了“中心”窗口考核细则,认真按规范程序进行考核,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有效地调动了窗口工作人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促进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推进了中心各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去年,审批中心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和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称号,既是窗口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证明,也是审批中心创服务品牌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依据。

《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打造政府服务品牌经验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打造政府服务品牌经验材料。

2.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经验材料 篇二

近年来韩国经济快速增长, 首都圈人口和经济快速集聚, 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新行政中心——世宗新城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1 世宗新行政中心的建设背景

1.1 首都圈过度集聚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瓶颈

韩国首都圈包括首尔市、仁川市和京畿道, 总面积11722.55 km2,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78%。其中, 首尔市605.53 km2, 仁川市980.05 km2, 京畿道10136.97km2。1980年首都圈人口为1330万, 而到2005年增加为2260万人, 年均增长2.2%, 占全国人口比重也由1980年的35.5%增至48.1%, 净增12.6%。首都圈的过度集聚引起了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秩序混乱, 环境恶化等严重的城市问题, 并严重制约韩国未来国家发展竞争力。尽管韩国政府持续出台抑制首都圈过度集中的政策, 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人口、公共机关和企业等主要职能在首都圈过度集中的状况。

1.2 首都圈过度集聚的深层原因

首都圈过度集中并非只源于经济发展, 而更多是由于韩国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所致。自摆脱日本侵略者统治之后, 韩国继承了其政治权力结构, 导致政府权力过大, 中央政府集中过多权力, 成为导致地域发展不均衡的宏观原因之一。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内, 中央政府是唯一的利益分配机关, 为获取更多利益, 企业等利益集团都集中到首都圈, 进而导致就业、人口在首都圈的集聚。而这进一步导致区域间与阶层间发展不均衡问题。而要改变这样的空间格局, 首先要改变的政府职能, 通过下放部分中央政府职能, 实现以国土均衡开发为目标的资源分配政策。

1.3 世宗新行政中心的提出

卢武铉在韩国第16届总统选举上提出了建设新行政首都的政纲, 通过强有力的地方分权化政策解决首都圈过度集聚的问题, 实现地域均衡发展的目标。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建立新行政首都、促进地域均衡发展;抑制首都圈过度集聚的政策;实施行政改革, 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改善地方财政等。

新行政首都作为其核心政策之一,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新行政首都的建设实现地方分权化, 缓解首都圈过度集聚问题, 促进地域均衡发展。具体的政策包括:为了减缩首都圈的集中, 实现地域均衡发展, 建设新行政中心;将中央行政机关的各个机关, 政府投资、入股的公营机构积极搬迁到该中心, 并对搬迁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世宗市作为行政中心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作为全韩国国土的几何中心, 大部分韩国国土都在距离世宗市200km辐射区, 因此通过高速公路、航空、铁路等基础设施在两小时内可达全国大部分地区。此外, 世宗市与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多所大学相邻, 可以实现行政、高科技产业等R&D功能的紧密联结, 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而且作为由国家主导的产业, 有可以中央政府支援和合作的优势。

世宗特别自治市位于锦江和美湖川的交汇处, 与大田和清州相距10km, 与首尔相距120km。用地面积为72.91km2, 规模为首都圈盆唐新城的4倍。市中心部有山, 东有京釜高速铁路和京釜线、京釜高速公路, 清州机场在城市以西24km处1) (图1) 。

2 规划过程 (规划主体及建设模式)

复合型行政中心城市的开发规划以城市成长的三个阶段为基础, 每阶段制定开发空间范围, 开发核心城市功能和配套居住区。第一阶段从城市政策层面, 集中投资于中央和地方行政、政府资助研究功能, 建立公共交通主干道等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第二阶段为城市成长阶段, 投资于大学和研究、医疗福利、高新产业等自足的城市功能, 并完备基础设施。第三阶段为城市成熟阶段,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考虑到世宗市的城市发展阶段 (短期城市雏形阶段:2011~2015年, 中期城市成长阶段:2016~2020年, 长期城市成熟阶段:2012~2030年) , 中长期的发展方案的时间范围定为2011~2030年。发展方案将世宗市的管辖地区 (465.23km2) 作为第一层次空间范围, 将与世宗市相邻的5个市和郡 (大田市、清州市、清原郡、天安市、公州市共计2890 km2) 作为第二层次空间范围 (表1, 图2) 。

世宗市在区位上比大田市更靠近国际科学商务带 (International Science Business Belt) , 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并且能够发挥中心城市作用。通过利用世宗市的行政网络功能和新兴服务业, 可以实现研究成果的就地转化和产业的优化升级, 并可促进区域协同效应的发挥。同时, 可以充分利用世宗市行政及国际交流的功能, 拓展其发展潜力。

通过增强城市生长动力, 来提升城市活力的具体策略如下:首先, 着力构建城市品牌, 打造与科学地带相连的未来智慧城市。积极培育和开发以高新技术和创意产业为主导的投资企业, 发展世宗市的特色产业, 推进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并构建能连结投资园区内企业和世宗市内大学研究所良性循环的合作机制, 组成创意投资园区。其次, 为使世宗市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空间, 引进低能低碳技术, 构建网络, 打造智能绿色城市。以世宗市以全覆盖 (ubiquitous) 城市规划为基础, 将过程中的条件变化和新的数字环境相结合, 制定了《智能绿色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了在既有的城市定位, 世宗市应利用智能城市空间来设计未来城市形象, 发掘及培育能反映行政和文化等要素的建设内容, 尤其需要打造世宗市自身的文化形象, 并找出能体现作为行政及科学功能中心的城市定位的地标化方案。其次, 要打造能够吸引国际优秀研究人才的城市环境。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聚居园地, 打造优秀的国际化教育环境, 为外籍人士提供医疗支援服务, 建立良好人居环境。此外, 考虑到与工作地点的可达性, 通过快速公交系统 (BRT) 、制定区域公交换乘优惠政策等交通手段, 来提高居住地区-功能地区间的可达性。然后, 世宗市作为科技研发功能地区, 需激活其配套产业。而为了实现这一点, 世宗市应针对功能地区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将世宗市“科学商务广场”与天安、清原功能地区相连, 有机连接科技研发区各相关产业, 力求发展成为聚集信息的中心地区。此外, 利用世宗市的国际交流功能, 不断扩展研究成果, 积极支持大学、研究所及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 在世宗市的大学内设立相关专业的教育课程以培养科学&商务的复合型专家。

3 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

由政府提出的发展构思以明确世宗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政府的支持方向, 引导未来相关法定计划制定的作用。根据《世宗市建设特别法》, 制定政府支持原则及分类促进计划、建立主管机关, 来提高计划的可实施性, 并考虑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世宗市有关部门机关和地方政府 (世宗市、大田市、忠庆南道、忠庆北道) 的政策和计划的协调, 建立与周边城市共生发展的方案。并且将发展方向与《内陆圈超广域圈开发计划》、《忠庆圈广域圈开发计划》、《行政中心复合型城市广域圈开发计划》等计划相互联系, 制定了《世宗市广域城市规划》 (20年为单位, 每5年一调整) 、《城市基本规划》 (20年为单位, 每5年一调整) 、《城市管理计划》 (10年为单位, 每5年一调整) 、《中期地方财政计划》 (1年为单位) 等计划, 起到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 (表2、表3, 图3) 。

4 新技术应用

4.1 交通安宁 (Traffic Calming)

交通安宁是指为了减少车辆速度和交通量, 使步行者及骑车人安全、便利的利用道路, 保护不受噪音、大气污染侵害的生活圈, 称为交通安宁、交通平稳化、交通镇静化等。为了给使用住宅区生活道路的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安装一些物理设施, 通过控制通行调节交通流量, 管制停车设施等方法来改善环境 (图4) 。

交通镇静化技术是为了使交通的弱势群体可安全、便利的在道路上通行而扩充便利设施, 改善步行环境等, 构建人为中心的交通体系, 而遵守制定的交通弱势群体通行便利增进法。世宗市为形成空间构成的基础, 且建设公共交通循环轴良好形象, 将道路系统形成完善景观体系。

公共交通中的快速公交系统 (BRT) 的是重要的概念, 并引发形成步行活动空间的探讨。各生活区到BRT站点空间上的土地利用和体现出以BRT站为中心分布商业活动建筑及开放空间的轨道交通站点导向布局方法。

4.2 世宗特别自治市综合管理体制2)

为确保规划实施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将研究团队分为三个部门 (城市与区域规划部门、城市产业经济部门、城市行政财政部门) , 并在国务总理室中的世宗市支援团内组织了研究工作组来检查业务内容, 通过与相关机关建立协调计划, 提高了中长期发展方案的完成度。以行政中心复合型城市建设基本规划为基础, 结合最新的发展条件变化, 为世宗市的早期建设以及快速的发展建立中长期发展方案为基本方向, 对现状与条件分析、相关计划检讨、相关机关意见提取等进行综合研究, 建立计划目标。设定世宗市的未来发展目标, 对产业经济、地域计划、行政财政等等相关计划进行综合检查, 提出具体的促进目标, 并建立推进进程、机关任务分配、目标管理等实施行动计划。

通过举办相关领域的专家顾问会议 (3次) 、世宗市支援委员会民间讨论会 (3次) 、相关机关协议会 (3次) 、公听会等, 来收集并参考各种意见, 提高发展方案的完成度, 确定世宗市支援委员会中期报告, 通过最终审议完成了最终案 (图5) 。

4.3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CPTED:Crime Protec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在世宗市考虑到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基本原理, 使用环境设计的基准来营造安全的城市。以环境设计为例, 首先确保一般人视线可达、照明充分、解放死角、强化地区活力, 并对独立住宅、商业用地、道路、停车场、公园等实施细部照明、景观、监管要素检查以及标准设置。

在细节方面, 第一, 要求独立住宅的灌木种植不能遮挡一、二层窗户的范围, 避免形成可窝藏犯罪的场所或死角地带, 确保间隔, 在适当的地方布局照明。第二, 对商业、业务用地建筑的一层临街地区使用50%以上的透明材料, 保证视线, 限制立板式以及筒板式广告, 禁止在玻璃上张贴广告。第三, 对于公共住宅, 在住宅区入口设置保安处、挡车杆, 社区围墙利用可视性材料或采用有缝的墙。第四, 对于公园及绿地, 为了避免形成窝藏场所及死角地带, 需确保种植间隔, 同时为保证领域性使用通透的栅栏及灌木。第五, 对道路, 将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布局于有充分交通通行量的地方, 为了避免形成窝藏场所尽量采用直线设计。

4.4 女性友好型城市

世宗市女性友好型城市的制度特征在于改善女性在城市生活中的步行、交通、文化、住宅等方面环境, 追求“女性宜居的幸福城市建设”。此观点出自1994年OECD国际会议中, 由27个国际参与的“Women in the city:Housing services,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 提出女性不仅是使用者而且是规划者的观点。世宗市女性友好型城市的基本发展方向是空间政策与社会政策的融合, 将空间、产业、劳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政策进行综合, 建立为女性提供安全的城市环境、便捷的居住区、以及对其工作和家庭的支持政策 (行政中心复合型城市设计网站) (表4) 。

5 新行政中心组成 (搬迁了的政府部门)

韩国政府树立“2012中央行政机构搬迁规划及公务员移、定居支援政策”, 对第一阶段搬迁对象的总理室等12个机构提出搬迁日程, 在2012年末前进行搬迁。促进2014年前中央行政机构及政府资助研究机构的搬迁, 形成早期行政中心城市的功能, 确保城市成长的稳定性 (第3次世宗特别自治市支援委员会, 2012.2.21) (表5、表6) 。

6 结论

世宗市的出现标志着韩国第17个区域自治团体的形成。世宗市建设的意义在于缓解首都圈的过度集聚现象, 在首都圈以外寻求新发展空间, 促进国土的均衡发展, 这也曾经是1970年代“白纸规划树立队”4) 力求实现的目标。只是当时的重点在于解决国家安保问题, 而现今面对的是首都圈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挑战, 并处于内部环境从集中到分散、集权到分权、专业化到多样化转型的时期。

这对于中国正在推进中的新城或经济开发区建设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在2010年, 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1.3%, 城市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面对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各种问题, 中国以建设新城或经济开发区为对策来促进地区的发展。韩国世宗市建设实例将对中国新城发展规划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图、表来源

图1, 图3~5:参考文献[14];

图2, 表2:参考文献[15];

表1:http://www.macc.go.kr/cityplan03.do?menu_id=cityplan03;

表3:行政中心复合型城市设计网站 (http://happycity2030.or.kr/urbandesign/develop_plan2.asp) ;

表4:行政中心复合型城市设计网站http://happycity2030.or.kr/urbandesign/happy_woman1_2.asp;

表5、6:行政中心复合型城市设计网站http://happycity2030.or.kr;

摘要:韩国首都圈的过度集聚引起了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秩序混乱, 环境恶化等严重的城市问题, 严重制约未来国家发展竞争力的提升。为此, 韩国政府提出在首都圈外建设世宗新行政中心, 起到分散首都职能, 缓解城市问题的作用。本文对世宗新城建设背景及选址、规划过程、空间结构及土地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建设成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提出韩国世宗新城建设对于中国正在推进中的新城或经济开发区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3.四所高校示范中心建设经验汇 篇三

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实验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曹庆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一目标,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实验体系,组建以学科责任教授为核心、理论与实验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建设小组;加大实验中的综合设计和研究探索实验比例;广泛深入地开展和国内外著名IT企业的合作,联合开发教材,引进先进技术,使实验教学能紧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适应学科理论实践联系紧密、技术发展快的特点。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目标。中心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加强建设,不仅建立了相关的课程网站,同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中,通过建设上机考试系统,使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实际的上机考试来掌握编程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示范中心的建成,对于北航的实验教学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将以构建示范性实验中心作为本科教学的核心建设内容之一,每年对于获得示范中心称号的实验中心拨付专款加强建设,同时在人才引进、教学改革项目设立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倾斜政策。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后,先后得到了国家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北京市学科群等建设项目的经费支持,为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

未来的教学和建设中,我们结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获批了北京市“计算机专业实验体系建设”教改项目。以建设一套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原型系统为目标,覆盖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接口与通信、操作系统、编译技术等课程。构建新的实验体系,开发新的实验内容,学生将通过系统的、分层次地完成一个计算机原型系统的设计,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基础。

打造“开放高效”的实践教学信息平台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纪越峰

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实践教学内容更新较快,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的要求,如何实现高效有序的实践资源管理,对实验室管理模式与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对挑战,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计并构建了“开放高效”的实践教学信息平台,通过时间、空间、内容、器材的全方位开放与高效管理,解决实践教学网络化与信息化问题,收效显著。

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实验教学项目、网上预约、实验教学管理、网络辅助教学资源、师生交流五大功能模块,信息资源覆盖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录像、成绩管理、教学评价、设备维护、实验设备监控、网络虚拟实验、网上论坛、答疑等各方面。该平台全方位服务于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的各个环节。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网上实验资料和交流平台,而且完全实现了中心管理无纸化、信息发布规范化、信息交流及时化、信息共享远程化和实验教学开放化,为电子信息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优化的资源配置与利用。

信息平台对实现“开放高效”的电子信息实践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可以24小时在线访问系统,通过网络虚拟实验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预习实验内容,根据自己课程情况来安排实验时间。它使实践教学不仅实现了时间、空间、实验项目及器材等的全方位开放,而且实现了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示范中心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

利用信息化提供虚拟

与现实相结合的实验环节

上海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主任陶田

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中,我中心更加明确实验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为实验的教与学提供开放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师提供简便有效的实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验环境与资源。现阶段我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平台、实验教学资料库、网络虚拟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平台。

一、实验中心信息化建设成果

(1)实验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

我中心门户网站(http://emlab.usst.edu.cn)以服务实验教学、便利实验管理为宗旨,在原有的实验教学、实验平台、中心公告、中心制度、实验安排等五个栏目的基础上,增加并完善了实验预约查询系统。通过实验预约查询系统,教师可以查询实验中心本学期的实验安排情况,并在线提出上机申请。本中心在门户网站中增加学生实验安排查询系统,该系统已与实验室内部排课系统对接。学生登录中心网站只要输入班级名称和实验课程名称便能明确实验时间与实验地点。以此提高我中心实验教学便利化水平。

2008年初我中心实施了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验设备管理系统与学校一卡通管理系统整合。做到了实验设备班级预约使用与实验设备临时刷卡使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对实验设备的开放、使用、维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2)网络虚拟实验室

我中心高度重视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设,2008年我实验中心重点开发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实验项目,将传统的基于实验室局域网的C/S架构实验项目改造为基于Internet的B/S架构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先后建设了4个网络虚拟实验室:外贸实习虚拟实验室、证券期货外汇虚拟实验室、B2B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企业经营模拟虚拟实验室。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积极开展创新实验,开发了多个具有交互性的网上创新实验项目,提高网上实验的质量与效果,网上虚拟实验的展开,打破了先行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扩大了实验的辐射范围,丰富了实验的组织形式,构筑了开放的创新实验平台。

(3)实验教学资料库

我中心完善了由纸质教材、视频教程、电子讲义、多媒体课件共同组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我中心网站的资料下载栏目,下载与实验教学相关的资料与讲义。考虑一些实验教学资料较大通过中心网站下载不便,我中心还架设了专门的实验教学资料FTP服务器。以此达到开放性实验教学与自助式实验学习相结合的目的。

(4)实现实验教学文件与资料的电子化

实验中心组织力量,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基本文件和基础资料加强了分类整理工作,实现了资料电子化,为进一步实现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做出了积极的准备。

二、实验中心信息化建设规划

(1)进一步将实验中心教学管理系统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整合,实现学校教学安排与实验中心实验安排的信息化集成。

(2)加大实验中心门户网站建设力度,完善门户网站教学信息发布、实验教学管理功能。扩展中心网站的实验教学服务功能,为教师和同学营造一个实验教学与学习的在线交流互动和学习平台。

(3)加强实验中心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的信息化管理。

资源开放,注重交流

中山大学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陈六平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最大的特色是实验教学资源的完全开放。所指的开放不仅仅是对校内师生,更主要是为校外的需求者也提供了完全免费的共享。这样做就是为了把我校所拥有的优秀教学资源完全提供给相关学科需要的师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心的资源经过多年的积累,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已经可为业内的需求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而资源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更好地促进了我校教学实验的发展。我们为了方便全校师生的应用,专门加强了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其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由于实践的时间有限,而学生使用的仪器又相对复杂,为此我们开发了相应的实验预习平台,学生在做实验前可以通过实验预习平台进行网上预习,平台的预习过程采用了动画设计,这样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实验的内容、实验仪器设备的结构及其使用、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使学生在网上预习后能在实验室胸有成竹地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同时,由于大学的教学目的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中心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拓展性的实验内容和先进的实验技术介绍。同学们可以登录到实验平台上进行拓展性的训练,并自学很多教学过程中没有完成的项目,这样对教学和学习能起到很好的拓展、巩固作用。

实验中心信息化平台应用的另一方面就是帮助教师们相互交流工作。我们中心要求每位老师制作的PPT都要从知识和认知上做得相对完善。各个学科的老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平台从方法、技术、应用、工业生产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互相借鉴。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从通过国家级的评审到现在,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我们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去完善中心建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上:

第一,不断完善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硬件建设,资金来源包括学校和政府等方面的投入;

第二,加强软件建设,我们中心专门开发了一套师资训练系统,用于对教师、技术人员的培训;

第三,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我中心派出所有实验室技术人员分别到香港地区的高校、国内知名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参观学习,使教师、技术人员从思想理念到教学技术上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第四,实验室安全培训,这是我们中心非常注重的一项工作。因为安全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效益和价值,是文化的一部分;

第五,实验室文化建设。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在做任何工作时用更科学、更积极的手段去克服工作学习中的困难,同时保持了在学习道路上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六,专门开发了实验室考试系统,这套系统包括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化学安全等多项测试,它对于检验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和学生掌握相关安全知识的程度极具价值。

4.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总体思路是:全面融入××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确保“一江两河”(信江、白塔河、罗塘河)清水,把××打造成以铜冶炼及铜精深加工为龙头的“山水生态铜都”,以区位

交通优势为依托的“承东启西、通江达海、公铁衔接”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以道教文化为特色,集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生态县创建活动,着力抓好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态公益林、信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等工程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全面推行“2+5”农村垃圾治理模式。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和新能源发展战略。落实集约节约用地、使用新型节水节能建材、禁用粘土砖等措施。

全力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建设生态铜都,突出抓好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高精度、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生态产业链。大力培植节能环保产业,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打造道教文化特色旅游胜地,提升生态旅游产业竞争力,加大道教文化资源的深度整理挖掘力度,提高旅游活动的文化附加值和娱乐功能,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充分发挥××在××城市群中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快物流园区、“无水港”、国家二级公路运输枢纽等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与国内物流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

5.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经验材料 篇五

近年来,XX市坚持“认真慎重、大胆创新”的原则,在发展党员中全面实行推荐制、公示制和票决制,确保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坚持民主推荐制度,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对确定发展对象,要组织党员进行两次民主推荐,一次是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在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申请人中进行民主推荐;另一次是在确定发展对象时,由党组织根据发展计划,在培养考察一年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中推荐。

二是坚持张榜公示制度,增强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规定在发展党员中要做到“五公示(公示党员条件、发展对象、发展程序、处理结果、举报电话)、三监督(监督公示对象、从事发展党员工作的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对拟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已转正的预备党员,要求在支部党员大会召开前15天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坚持评议票决制度,杜绝发展“人情”党员。为避免过去支部大会上因碍于情面导致举手表决方式不能真实表达意见的弊端,XX市取消了举手表决方式,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

XX市委坚持民主集中制度

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效能

XX市委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用制度来促进和保障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是规范议事程序。市委专门制定出台了《XX市市管单位党委(组)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试行)》,对各级党委(组)议事和决策的内容、程序、操作办法及监督措施作出明确规定。并把《规则》的执行情况作为党委(组)年度工作总结、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充分集中民智。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市委事先不定调子,不划框子,而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采取召开座谈会、下发征求意见函、在新闻媒体上公示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使决策充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三是坚持集体领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实行集体议事,以会议表决形式体现领导集体的意志,不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代替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

四是注重理性决策。重大事项决策前,坚持“三不上会两不决策”原则,即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不上会、损害群众利益的不上会、违反法律法规的不上会,议事程序不到位的不决策、讨论意见不统一的不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XX市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作用

促进班子团结和谐

近年来,XX市着力在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上下功夫,使班子的团结和谐建立在坚实的思想基础之上。

一是会前广泛征求意见。每次民主生活会前10天,市委都要委托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深入基层,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确定民主生活会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时采取背靠背的形式,既对工作又对人,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二是会上严肃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请上级党委派人和本级各方面党代表参加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为重点,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批评要求谈到每个成员,提出具体的批评意见;自我批评要求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反思到的问题一项项地谈,讲真话和心里话。

三是会后认真整改提高。民主生活会后,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明确责任人,按照分级负责、对口整改的原则,采取挂账销号的方式,做到迫切问题及时整改,疑难问题集中攻坚,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出计划安排。确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

XX市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

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XX市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让农村无职党员亮出身份,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展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该市在这项活动中,坚持“党员的表现党员自己说了算”的原则,在挂牌前,由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根据市委组织部设定的思想道德品质、贯彻执行政策、带头带领致富、学法守法、计划生育、维护稳定等10项农村党员评议标准,组织党员相互进行民主评议。每一项评议标准分为优秀、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分别得10分、7分、5分和0分,最后将每名党员10项标准所得分数相加,对总分前5名的党员授予“五星级共产党员户”牌,并由村党支部书记上门授牌;对总分后5名的党员暂不授牌,并限期三个月进行整改,整改后经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合格者再予授牌。

通过挂牌,一方面,让农村党员相互进行监督,营造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让农村党员接受群众监督,自觉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发展致富的带头者,政策法规的宣传者,文明乡风的倡导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献策献力的支持者。

据统计,目前该市已有8000名党员参与“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

XX市大力推行村务理事会、监事会制度

为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以来,XX市在全市行政村普遍推行了村务理事会和村务监事会(简称“两会”)制度。该市出台《关于在全市行政村设立“村务理事会”、“村务监事会”的若干意见》,对“两会”职责、作用、产生办法、人数、任期、会员候选人基本条件和监事、理事规则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规定“两会”与村“两委”同期同届,村“两委”行使领导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行使表决权,“两会”行使议事、执行和监督权。“两会”成员的产生参照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进行,村务理事会成员一般每个居民小组1名,村务监事会成员按每个村3-5名的标准配备。“两会”成员有权参加村“两委”公益事务会议,对其进行听证和质询;有权对村“两委”作出的不符合制度规定和村民利益诉求的决定提出废止建议。建立村级“两会”制度以来,各村“两会”成员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的监督管理、村级事务的调解和党的惠农政策的解释工作,对化解干群矛盾、减轻村“两委”工作压力、促进村务财务公开、推动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XX市以推行民主决策卡为载体

有效提升基层党委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XX市委牢牢抓住基层党委民主决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健全制度,着力完善,努力提高基层党委民主决策水平。要求基层党委做到凡属于涉及政策、方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如投资达到50万元、项目涉及200名以上群众利益、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和污染较大的,都要经过民主决策;凡属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

要求基层党委在决策时严格遵循四个步骤,即提出问

6.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经验材料 篇六

一、创新机制,推行改革,审核审批全线提速

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以创新审核审批体制机制为抓手,有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

一是流程创新。为了使审改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运行,我局制定了《xx市建设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流程(试行)》的规范性文件,对进驻窗口的全部审核审批事项进行科学分析,掌握流程办理的规律性,在确保审核审批质量的前提下,以“环节最少、时限最短”为目标,多次精减和优化办事环节,实现流程再造。合并审核事项15项,改承诺件为即办件16项,减少环节、压缩时限11项。调整后我局审核审批事项减少9项,每个项目的办事环节经精简优化后比原来减少1~3个,承诺期限较原来减少1~13个工作日。49个审核审批事项共缩短935个工作日,平均每个审核审批事项比法定时限缩短17个工作日。

二是机构创新。在科室数量、科级领导职数、人员编制“三不变”前提下,在市直各部门中较早成立审核审批科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对局机关各科室的设置、职能范围、职责权限、人员组合分工重新进行调整,剥离各相关科室及下属单位审核审批职能,将原分散于10个科室、4个下属事业单位共14个部门54个审核审批事项归类合并,捆绑打包进入中心窗口,划归审核审批科,将科室及下属单位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行业监管,实现审批与监管的科学适度分离,较好解决审批与监管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三是方式创新。认真做好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并联审批的牵头工作。针对并联审批项目投资规模、工艺难易程度划分简单联办件和复杂联办件。简单联办件边受理、边审核审批,简化环节和程序;

复杂联办件邀请专家进行技术论证,每个环节全程跟踪把关,办理期限提前80%。同时,为重点工程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先行介入,先行办理的后置管理办法,在改革审批方式时限缩短的基础上再提速50%以上。在审核审批事项办理中,窗口启用了审批专用章,除施工许可证、初级岗位证、监理员岗位证及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事项外,办理其余事项均以“xx市建设局审批专用章”替代“xx市建设局”公章,做到审批不出窗口,大幅度缩短审批时限。方式的创新使审核审批事项全面提速,加快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

四是选人创新。在人员选配上,抽调和选派各个单位政治素质高,业务工作全面熟悉,工作能力较强,工作态度积极,待人接物诚恳热情的工作人员进驻窗口,按照规定全权处理审核审批事项,做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精减项目优化流程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在认真总结我局前几轮行政审核审批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我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组织实施,并结合我局近两年的工作实际和经验,对我局全部审核审批服务事项多次进行精简梳理,进一步细化行政审批项目的设置,明确行政审批条件标准。对每一项审批权力的运行要按照权责一致原则,科学分解到具体责任人,明确每个岗位的授权程度,在分解职权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审批人员的具体审批责任,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内容完整、权责一致、规范有序、互为监督。积极认真地做好审核审批项目流程的优化工作,多次调整完善审批环节、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并及时修改服务指南。实现审批再次提速,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三、创新行政审批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制定并实施“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容缺预审”行政审批管理模式,在审核审批过程中,对较为复杂且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审核审批事项,实施并联审批。由我局窗口统一受理后,把相关材料分发到相关部门单位,并牵头组织并联审批项目的协调沟通、意见汇集、回复反馈工作,做到一个窗口对外,多个窗口协同协作,工作同步进行,同时受理,同时办结。避免一个事项在多个部门留置拽延,耗时低效,造成行政资源浪费,减少和消除申报对象在多个部门多次返还次数。对上规模、上档次和具有名优品牌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按照绿色通道的便利条件,倾听企业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咨询解惑工作,努力做好靠前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上门服务,扶优扶持促发展。对市委、市府确定的重点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项目,采取容缺预审。在主要构件材料齐全,次要材料欠缺的情况下,允许一个承诺期限补上,先行审批,营造投融资软环境,促进重点及招商引资项目早日落地,产生效益。行政审批方式的创新,提升了窗口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网上审批,稳步推进,现代管理凸显亮点

网上审批是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的一个亮点,也是我局创新机制和审核审批项目提速改革的一个重点,网络技术对行政管理的变革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局分管领导既重视审核审批事项改革,同时也十分重视网上审批工作。充分运用电子文档、表格式和扫描等网络技术,加快推进审批事项的网上审批。在我局现有的46个审核审批事项中,网上审批36个,占78%,位居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前列。同时开展网上审批进园区、进企业活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告知全程式网上审批项目,培训网上申报操作技术,指导企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充分享受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办理相关事项。网上审批的稳步推进,拓宽了现代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深受企业好评。

五、互动联动,适度分离,审批监管并驾齐驱

行政审批、行政监管、行政服务是政府宏观职能的组成部分,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我局领导认识到,审批与监管必须在目标同向情况下的适度分离,通过建立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信息资源平台,形成互动联动机制,使有限的行政资源取得最大的行政效果。为此,我局出台的《xx市建设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规则》确立了“四个一”制度。一是每日一通报制度;

二是每周一报告制度;

三是每月一分析制度;

四是每季度一公布制度。建立互动联动机制,适度分离审批与监管,解决科室既审批又管理,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重审批轻管理的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审批与监管两者之间的互动联动,密切了窗口与科室关系,畅通了窗口与科室沟通联系渠道,建立了窗口、科室两位一体,目标同向的互通互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审批与监管的协调互动,相互反馈,整体合一,使窗口工作跃上新水平。

六、建章立制,规范运作,提高质量增强效率

制定xx市建设局窗口人员办理审核审批事项的“一次性告知制、否定报备制、办结公告制、收件回执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限时快办制、失职追究制”等9项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被投诉举报、违规违法审批等过错行为、失职行为分别提出6个等级的处理意见,从制度上规范审批行为,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窗口还进行不定期轮岗,要求工作人员至少熟悉2~3个窗口业务,从而促使工作人员努力学习业务和法律知识,培养多能手复合型人才,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通过不定期的轮岗,消除工作人员因长期在同一岗位,从事周而复始的工作而产生的厌烦和不思进取的惰性,抑制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的滋生,返业务办理“冲人去”变为“冲窗口”去,杜绝操作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所有办结件、退件、补件建立核查制度。建立了领导监督和群众监督、行政监督与执法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窗口工作人员在政治上保持廉洁自律的良好精神状态。

七、真诚服务,积极创优,打造平台便民利民

xx市建设局窗口是推进我局审批工作的重要平台,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自2006年7月以来,窗口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体系,积极打造高效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一是认真制作办事指南,公开申办项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和时限,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

二是在市审批网上提供信息咨询,建立政府与企业、群众相互沟通联系的连心桥,对企业、群众的咨询问题及时回复反馈,帮助答疑解惑;

三是制作标准的表格样式置放窗口,帮助企业、群众正确填写规范性表格;

四是对不具备条件不予许可的申办事项,主动帮助分析原因,提示补救方法和措施;

五是对有些申报办理事项需核对原始资料的,窗口人员主动做好上门服务,深入现场核验,减少申办对象往返次数,极大地提高了中心窗口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今后,我们将按照省、市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积极努力地参与创建文明示范窗口活动,做到机制再创新,效率再提高;

管理再强化,运作再规范;

7.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经验材料 篇七

关键词:香港;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验;启示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经历了从英国、法国到德国再到美国的发展变化过程。与此相适应,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也基本遵循该发展历程。这充分体现了世界一流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回顾过去,可以看出,哪里有一流的大学,其所在的国家就会变成世界上领先的国家。[1]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之都,其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既有中国特色,又吸取了国际先进经验,是后发外生型国家或地区学习的典范。总结香港地区的办学经验,对推动内地中心城市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形成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中心具有启示作用。

一、香港是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中心城市

纵观香港的大学发展历程,可以基本上划分为起步期(1880-1960年),蓬勃发展期(1970- 1990年)和稳定发展期(2000年至今)。自鸦片战争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以后,在较长的时间内,港英政府并不重视高等教育发展。1887年,著名律师兼医生何启创办香港西医书院,该书院成为香港第一所新式高等教育学府,也是香港大学前身。1911年3月,香港大学正式注册招生,因港英政府担心民主思想的传播危及其统治,香港大学最初只开设了艺术、工程和医学(香港西医书院并入)三个学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香港逐步成为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香港高等教育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1960-2000年,香港政府通过新建、合并、升格等途径,先后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1963年)、岭南大学(1967年)、香港浸会大学(1972年)、香港理工大学(1972年)、香港城市大学(1984年)、香港科技大学(1991年)和香港教育学院(1994年)。连同香港大学一起,这8所学校都属于政府拨款资助高校。

与西方传统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但成绩斐然。在2014年5月QS发布的2013-2014学年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共有5所大学进入世界前200名,分别为香港大学(26)、香港科技大学(34)、香港中文大学(39)、香港城市大学(104)、香港理工大学(161);内地仅有7所,分别为北京大学(46)、清华大学(48)、复旦大学(88)、上海交通大学(123)、浙江大学(16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74)、南京大学(175)。[3]

2014年,在下列12座世界经济中心城市(见表1)中,伦敦和香港拥有世界前200名高校的数量最多,均为5所;莫斯科最少,为1所。其中,百万人口城市在拥有世界前200名高校数量方面,巴黎最多,均为1.61所;其次为柏林,为0.88所;香港第3,为0.69所。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千亿美元的城市在拥有世界前200名高校数量方面,柏林最多,为2.09所;其次为香港,为1.43所;莫斯科最少,为0.19所。综上所述,香港高水平大学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均居前列,因此,可以说香港是世界高水平大学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二、香港地区建设世界一流

高等教育中心城市的主要经验

香港地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是传统、环境、文化、机制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总结香港地区高水平大学建设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六点。

(一)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香港高等教育在外部管理上主要表现出法制化、政府管理边缘化、高校管理中心化等特点,从而形成了“政府、中间机构、高校”三者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政府在高校管理中主要承担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体现在借助中间机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资会)来规范高校的行为。教资会是一个非法定的咨询委员会,负责就高校发展及所需经费向政府提供专业建议,并对院校发展计划和经费使用进行监督[5]。中介机构的设置使政府和高校之间具有了“缓冲区”,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院校自治和学术自由。各大学在课程与学术标准、教职员工的选聘、学生的录取、资源的内部分配等方面均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在内部管理体制方面,香港地区的大学管理结构一般由校董会、校务会和教务会组成。校董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一般由主席、校长、副校长、教师代表、政府代表、校友、校外其他相关利益者等组成,体现了现代大学内部“共治”的特征,保证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校务会是学校主要的行政机构,负责校内具体行政事务,并与政府、企业等进行沟通交流。教务会则具体负责大学学术管理事务,包括授课、考试及学位证书、文凭颁授等。

(二)健全完备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为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香港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末决定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具体目标是到1994-1995学年,使17~20岁年龄段人口中的18%能够在香港受政府资助的高等院校接受本科教育。为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受扩招影响,香港十分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同步建设。在外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下设一个半独立的机构——质素保障局,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就香港高等教育的质素保障事宜向教资会提供意见,并应教资会的要求就院校的质素保证机制及课程质量进行检视,同时协助发展和推广质量保障的良好实践方法[6]。在内部,香港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系评估”和“课程评估”,以保证教育质量。学系评估一般每五年一次,评审团由校内外专家组成,评估范围包括教学使命、策略性发展计划及组织、职员与资源、教学素质保证制度、课程、教与学、科研工作等。学系评估的核心是推动学系进行自我监控,对自身工作进行持续评价,并提出改进策略。课程评估包括设前评估和设后评估,由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设前评估主要对课程是否符合学校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师资、设备等条件能否满足教学需要等进行评判。课程实施后,也要每年进行检讨,并每五年进行一次全面重估。

(三)以雄厚的高等教育投入作为支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香港政府一方面鼓励高校积极面向社会,加强与企业合作,获取经费,同时吸纳校友和社会人士的教育捐助,另一方面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见表2)。2013-2014学年,政府对8所大学的资助经费已达175亿港元,占政府财政支出的4.0%,占教育经费投入总额的22.8%。2012-2013学年,8所大学总开支为270.44亿港元,占当地生产总值的1.3%;生均培养经费达21.5万港元,其中副学士、学士、研究生学位三种不同层次生均经费分别为13.7万港元、20.1万港元和49.1万港元[7]。雄厚的资金支撑为香港高水平大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教资会在研究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后,认为单靠政府财政投入并不足以支撑8所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认为政府应该放宽管制,使院校在财政和规划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引导高校参与市场竞争,引入非政府渠道资助。为加强各大学的市场筹资能力,教资会从2009年开始,每年拨出5000万港元推动各院校参与知识转移工作,包括大型合作研究、注册及授权专利、统筹顾问项目及成立附属公司等,这些极大提高了各院校的经济实力。据统计,2010-2011学年,香港8所大学通过知识转移获得收入总计7.6亿港元,2011-2012年这一数字上升为10.5亿港元,其中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为2.85亿港元、2.37亿港元、2.24亿港元和1.39亿港元。[8]

(四)探索有效的大学内部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人才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才持续供给的决定性因素是激励制度。在工资水平方面,香港高校教研人员的基本工资情况如下:助理教授月均收入为4万~6万港元,副教授为6万~8万港元,教授为8万~11万港元[9]。从社会阶层对比来看,2013年,香港家庭月收入中位数为2.19万港元,即一位大学教授的收入大体相当于4个家庭的收入。从国际对比来看,香港高校教研人员的工资水平排在世界前列。除基本工资以外,高校的教职人员一般还可以享受医疗福利、学术假期、住房津贴、公积金、未成年子女教育津贴等福利,这些足以保障学者免除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

(五)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香港各界认为,高等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人力资本是香港最重要的资产。在此理念推动下,香港各大学均将人才培养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以“使香港成为朝气勃勃、经济富庶、修养良好、文明高尚、积极活跃、可靠负责的社会”为根本宗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发展。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专业设置贴近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专业学习课程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各大学提出了“全人教育”发展理念,同时大力实施学分选修制,开展通识教育,意在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良好素养的公民。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同时开设大学和书院通识教育课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超过200门,涵盖中华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文四个领域的知识。书院通识课程由崇基、新亚等9所书院负责开设。除各具特色的书院课程外,香港中文大学更重视生活教育,强调学生的参与、分享及交流。除若干特别学科外,香港中文大学所有本科课程均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度,如2013-2014学年入学的学生须至少修满123个学分才能毕业,其中主修课程为51~72个学分,自由修读为18~30个学分,语文为15个学分,通识教育为21个学分,资讯科技为1个学分,体育为2个学分,剩余为选修科目学分。[10]

(六)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国际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高校提高自身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为推动国际化发展,香港高等教育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努力。第一,倡导国际化理念。教资会在2004年1月出台的《香港高等教育:共展所长 与时俱进》报告中提出:“香港高等教育界应该鉴于本港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区的独特关系,扮演区域教育枢纽的角色。促进院校在各有关方面致力达到具国际竞争力的水平 ”[11]。2010年出台的《展望香港高等教育体系》报告中将“国际化”作为单独一章进行论述,提出:“香港的文化同时蕴含中、西元素,本地院校必须充分利用这个特质。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推动院校国际化并不表示院校会忽略传统价值观念和本地需要。事实上,国际化会进一步提升香港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世界各地高等教育出现了明显的全球化特征。香港的高等教育如要保持竞争力,必须放眼世界”[12]。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香港各高校均将国际化作为办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向。第二,聘请国际化师资。在国际化理念的影响下,香港高校十分重视招聘国际一流人才,并且依托优厚的工作待遇,吸引了一大批海外学者。目前,香港8所大学的外籍教师占比已超过40%。第三,招收国际化生源。通过设置专门的机构向全球招收创新拔尖人才,同时通过一系列课程和学术交流合作计划,扩大国际生源比重。据统计,2009-2014年,8所大学在校生共计412587人;其中,非本港学生58350人,达到14.14%[13]。第四,开设国际化的课程,包括运用国际学术标准,使用国际语言和原版教材,开设涉外课程等。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并不是一味追求非港教师和学生的规模扩大。正如有关报告所指出的:“我们需要培育土生土长、对香港有浓厚归属感并且认同自己是香港一份子的毕业生;同时也需要培养一批核心的本地教员,他们不仅可以协助本港大学稳定发展、建立本地特色、巩固文化和知识基础,还会热心参与本地社会的事务”[14]。由此来看,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理性而有规划的。

三、主要启示

为加快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推动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20世纪末以来,内地从国家层面到部分地区纷纷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强省、强市的宏伟目标。在实践操作层面,主要通过重点支持(如“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高校建设),新建(如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等),合并(如苏州大学、广州大学等)等方式,试图建设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中心。结合当前内地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香港地区高等教育建设经验对区域世界性高等教育中心建设的主要启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逐步下放办学自主权

在现有宏观管理体制基础方面,可以探索建立中央、省、市三级管理,中央、省、市和县四级办学的体制;放宽地级市在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方面的权力;激发各级政府尤其是经济发达中心城市的办学活力。落实、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培育第三方社会专业组织,逐步减少政府在高校办学过程中的直接行政干预。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国家、省级政府和学校三级质量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省级政府在质量保障方面的职责,按照管评办分离的原则,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财政拨款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学校自我质量监管的积极性,鼓励学校建立相应评估机构,定期对师资、课程、学生学习等进行全方位评估。

(三)加大高等教育资金投入

政府一方面应该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提高生均教育经费,保证高等教育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应积极进行资金和政策引导,打造一批产学研示范高校,加快知识成果转移,提高高校融资能力。

(四)重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尖端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制度和评价制度,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和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努力培养具有渊博知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某一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公民。

(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方面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规划,另一方面完善优惠政策,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破除影响海外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制定高校教师海外学习交流计划,吸收国际优秀生源来华学习,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1(5):4-9.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2014-07-23.

[3]Quacquarelli Symonds.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EB/OL].http://www. 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3 #sorting=rank+region=+country=+faculty=+stars=false+search=,2014-06-30.

[4]Wikipedia. List of cities by GDP [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ities_by_GDP,2014-07-04.

[5]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Mission Statement [EB/OL].http://www.ugc.edu.hk/big5/ugc/about/overview/ overview.htm,2014-07-10.

[6]Quality Assurance Council. Terms of Reference [EB/OL].http://www.ugc.edu.hk/big5/qac/about/term/qac.htm,2014-07-14.

[7]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GRANTS/FINANCE[EB/OL].http://cdcf.ugc.edu.hk/cdcf/ searchStatSite Report.do,2014-07-16.

[8]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Knowledge Transfer[EB/OL].http://www.ugc.edu.hk/chs/ugc/activity/kt/kt.htm,2014-07-17.

[9]姜海珊.香港公立高校教师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2(3):57-61.

[10]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rriculum Structure[EB/OL].http://www.cuhk. edu.hk/334/english/curriculum-structure/index.html,2014-08-20.

[11][14]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Hong Kong Higher Education : To Make a Difference, To Move with the Times[R].2004.

[12]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Aspirations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R].2010.

[13]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STUDENT(HEADCOUNT)[EB/OL].http://cdcf.ugc.edu. hk/cdcf/ searchStatSiteReport.do,2014-07-16.

8.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经验材料 篇八

省委“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以来,__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迅速召开书记办公会、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自身作风建设各项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该市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委局机关实际,分别召开了动员会,制定了“作风建设年

”活动《实施意见》,明确了学习动员、边整边改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的相关工作,排定整个活动的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市纪委监察局明确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总目标,即“端正五种风气、争做五个表率”:一是端正思想作风,争做观念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表率;二是端正学风,争做业务精、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表率;三是端正工作作风,争做形象好、求真务实、执纪为民的表率;四是端正领导作风,争做党性强、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表率;五是端正生活作风,争做品行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表率。各级纪委作为此次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牵头机关,均表示要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喊响“从我做起、对我监督、促我提高”的口号,做到“党性要更强、律己要更严、作风要更好”,建设一支党性强、品行端、业务精、作风正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扣紧主题,突出内容。该市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正风气、树形象、抓落实、促发展”这一主题,精心设计载体,提出了五项举措。一是大兴学习之风。市纪委监察局和椒江、黄岩、温岭、玉环等地纪委监察局坚持常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委局机关学习和支部学习制度,办好纪检监察干部论坛和学习沙龙,定期组织专家和领导进行讲课。在纪检监察干部职工中开展每人每年“精读一本好书、轮流一次发言”活动,落实机关干部业务培训计划,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一次业务知识竞赛。天台、三门等地纪委监察局健全“室主任论坛”,要求召开周一学习夜学习会不少于42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开展办公自动化技能“大比武”活动,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课题责任、调研联系点等制度,要求委局领导每年下基层(包括联系点)调研不少于45天,各室每年完成一项课题调研,机关干部每人每年要完成一篇调研文章,年底开展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调研成果评比,推进研究型机关建设。三门县纪委监察局开展了“作风建设调研周”活动,各室承担一个课题。三是提高机关效能。该市纪委监察局和路桥、仙居等地纪委监察局建立实施每月一次的委局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完善首问责任制,推进效能型机关建设。黄岩、临海等地纪委监察局开展了“治庸提效”活动,努力打造效能型、服务型机关。天台县纪委监察局在每个纪检监察干部的办公桌上放置警示牌,推行全程精细化管理法和“20字工作日志法”,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温岭、玉环、仙居等地纪委监察局建立各科室月工作台帐,每月组织检查,确保工作进度。各地普遍实施室主任季度工作汇报制度,实行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完善机关各室工作目标考核。四是倡导勤俭节约。该市市县两级纪委监察局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规定,加强委局机关干部公费考察活动的管理,严禁无实质性内容的赴外学习考察活动,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温岭等地纪委监察局监察局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加强委局机关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切实精简文件和简报。五是促进机关和谐。该市纪委监察局和临海、玉环、三门等地纪委监察局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决策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定期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椒江、仙居等地纪委监察局实行机关中层干部廉政承诺制,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干部队伍“零违纪”,推进和谐型机关建设。

(三)加强领导,注重结合。该市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都成立了“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作风建设年”活动日常工作。该市纪委监察局明确委局机关各支部书记、各室主任是本支部、本室作风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求他们既要抓好本支部、本室加强作风建设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又要做好与其它支部、室的协调工作,确保委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各地努力将“作风建设年”活动与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开展领导班子“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继续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相结合,与争创人民满意机关相结合,力争在落实反腐倡廉任务中改进作风,以各项工作的成效来检验作风,真正使委局机关作风建设成果让群众受益,让干部满意。

上一篇:东关小学数学组听课评课活动总结下一篇:惜春-春天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