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研究

2024-10-23

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研究(精选8篇)

1.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研究 篇一

【文章摘要】在新的形势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信息时代下的经济发展日益迅猛,企业经济管理就显得非常关键。

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务必注重在新形势下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

为此,本文论述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重大意义,以及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意义;策略

企业经济管理牵涉到多个方面的内容,这重点包括企业的管理思想、企业制度、组织结构,以及科技等。

在不断实施企业管理的影响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已经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与此同时,当前形势下的企业正处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科技和经济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国际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怎样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全球化的竞争当中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务必面对的一个问题。

2.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研究 篇二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1.1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自2007年至2009年, 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投资增长放慢, 原材料价格和运输市场需求下降, 房地产和汽车行业消费热点降温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我国沿海城市在这场金融风暴中, 由于一些小型企业经营困难而出现就业形势严峻, 部分农民工由于找不到工作而提前回乡的现象逐渐增多。从整体来看, 我国的财政收入增幅逐渐回落, 出现了潜在的金融风险。由于我国的体制与美国不同, 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 并没有导致市场经济失控的情况发生。

1.2 市场竞争开始从质量到品质的转变

以质量求生存是企业在社会竞争中的立足之本, 企业发展最关键的竞争是产品的质量。然而, 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 人们对产品的定位不仅限于质量的保障, 而更多的是人文设计甚至是品牌所蕴含的德育内涵。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 对产品的质量、创新、人文性的需求日趋明显。比如对服装的态度, 以前人们追求的是质量, 现在人们关注的是品质和品牌。服装作为一种身份、气质、内涵的载体已经不仅仅是御寒遮羞的功能, 人们对服饰的需要不仅仅是质量好, 还需要做工精细、品质上乘。一件普通的衣服在经过创新设计之后已经远远超出了生产成本所带来的价值。

2 企业经济发展研究

2.1 创新的经济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既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也将面对更大的挑战。尽管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历史已久, 但是要在当前世界经济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 企业必须要有创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和完善的财务统筹。

2.1.1 加强企业管理是发展经济的基础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充分对自己的企业进行评估, 在品牌的定位等方面做好统筹安排。小到环卫员工, 大到企业发展规划都要清清楚楚。企业依托什么样的品牌, 品牌的宣传、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工程都需要做得万无一失。优秀的管理不是人云亦云, 而是基于企业自身条件的忧患意识。企业管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因此, 我国企业要在传统的管理条件下适当调整管理思路, 让企业的管理与世界市场竞争接轨。我国企业低成本优势和低廉劳动力的时代正在逐渐消退, 取而代之的是高品质、突出企业特色、强调品牌精神内涵等优质的产品。企业要进行自我变革, 突出自身优势, 加强企业内部建设, 这才是企业发展的要件。

2.1.2 企业做好经济统筹是发展的首要条件

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是每一个企业的重要目标。做好经济统筹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必须对企业经济进行合理的筹划。首先, 要推行企业经济管理变革, 在国际竞争中, 拟定符合企业发展、获取最大利润的经济统筹方案变得尤为重要。其次, 要做好税负统筹。企业的税负统筹目标是让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因此, 企业要聘用专职的经济管理人才, 对国家税务条例进行研究,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设置出相应的能够让企业在法律框架内获得最大利润空间的税负方案。再者, 经济统筹还要结合我国国情, 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 中央作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包括企业可以通过开办私人银行和放宽对中国小企业的贷款门槛等改革。这些措施让企业在融资方面有了很大的探索和研究空间, 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更多的方向。在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中, 企业要构建一个全面、有效、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 让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获得奖励, 起到示范作用, 从而形成示范效益。在企业内部激起员工的创新思维, 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 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生机勃勃发展。

2.2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和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 是企业获得最大利益的有效途径。

2.2.1 财务管理的全面化和科学化

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 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需要对产品效益、管理效益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筹划和分析, 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佳方案, 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财务的重要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已经不言而喻, 企业如何做到对财务管理的科学化,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 企业要有先进的、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能力。财务部门要根据市场需要和企业发展条件对企业品牌的预测、预算、平衡等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案, 让企业的需求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其次, 要分析市场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市场, 市场就是企业的竞争平台。优胜劣汰是从古到今的经营规律, 这就需要财务部对企业的统筹要适应市场瞬息变化的特点, 并附预案, 以确保企业的长足发展。再者, 会计部门要对企业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类的处理, 在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处理过程中, 发现市场归类, 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 让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2.2.2 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经济系统的运转, 部门之间和谐稳定的发展是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企业从上到下一贯秉承的企业精神可以从一个最底层的员工身上反映出来。让每一个员工熟知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内涵、企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和企业有关的文件精神。使公司员工在企业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明白自己在企业的位置和责任, 清楚自己的任务和使命。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 企业就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立于不败之地。部门之间既是独立进行考核具有特殊的工作性质的机构, 又是整个企业有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部门的具体情况和工作性质设计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案。强调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 是企业经济管理最重要的任务。随着网络的发展, 电子商务带来的交易透明化, 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电子商务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节约。节约商务成本, 尤其是节约了商务沟通和非实物交易成本。第二个关键词是效率。电子商务的效率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其交易的空间极大, 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商务效率。电子商务的高效化、节约化,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企业通过网络这个主战场的特点, 扩大管理部门, 让企业在电子商务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是至关重要的。

3 结语

企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能否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 是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 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 满足企业新环境下的发展要求。企业要认清自己内部、外部的具体情况, 在经济管理中贯彻先进的观念作为指导思想, 并落到实处, 企业就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因此, 企业创新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 一定要以企业的发展为目标, 有清晰明确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措施, 以确保完成企业任务的各种资源。企业拟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更好地把握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脉搏, 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够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获得最大利益, 才能做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红.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关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20) .

[2]邓平波.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培育对策研究[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12) .

[3]葛小燕.浅析韩剧之成功对中国企业CIS发展战略的启示[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8 (01) .

[4]马郁春.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18) .

[5]米尔顿·科特勒.低价格敏感度的品牌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1) .

3.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研究 篇三

关键词:新形势条件;企业工会;作用发挥;途径研究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的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对于工会作用的全面发挥以及工人阶级所具有的主人翁地位都带来了相应的影响。但是,在挑战中也包含着一定的机遇,面对这样的挑战,只要我们能够新形势中的发展变化,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勇于进取,在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工会的工作也会获得全面的发展的。

一、工会所起到的作用

1、在企业中注重加强工会的管理可以促进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有效、合理的工会管理可以促进一家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特有的文化获得一定的建设。工会的管理对于一家企业的特有的文化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使整个企业所具有的文化素质以及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保证企业可以充满活力与生机,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1]。安全文化—安全理念宣教等、健康文化—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疏导等、和谐文化-群众性文体活动。

2、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助推生产经营:如: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大胆创新等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对于那些真的有一定的成绩的员工,工会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促进员工的参与热情,员工在对技术进行创新的同时也就会使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并且,工会还需要积极探索与本企业经营管理特色相适应的文化氛围的建设方法与策略,引导企业中的员工可以认识到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性,使员工的文化生活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优秀的文化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3、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助推工依法治企,管理的人性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企业中工会的管理工作可以促进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也是企业能够获得发展的十分重要的保障。在现代的企业中都会强调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所以,工会管理的相关工作也应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在工作中要对员工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肯定,同时,在工会管理的具体工作中还要使用多层次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最后,还要注重对于员工的激励[2]。

二、如何使企业工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使企业中工会的工作机制以及组织体系得到充分的建立与健全。要想使企业中的工会工作得到加强,就需要使工会中的组织体系得到一定的建立与健全,认真进行企业工会的建设工作,将工会干部的协管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基层的工会干部所使用的管理模式要勇于突破并进行一定的创新。在工会的实际工作中,要使企业工会工作者的能力以及素质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企业中的工会工作者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企业工会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工会要使自身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作用进行突出,将竭诚为职工服务作为开展自身工作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围绕着劳动关系的建立、监督以及运行等环节,将对职工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落实到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去,使用不同的方式对职工进行积极的引导,让职工可以通过理性的、合法的手段与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具体利益诉求,把各种不稳定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对企业职工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能够理解改革并支持改革,另外,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帮助职工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为职工解难、为企业分忧,在双向的维护中使企业能够获得和谐的发展。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职工普遍关心且比较敏感的问题,工会可以使用适当的方式对企业提出合理的要求或是解决问题的建议,在为职工谋取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3、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使其得到完善。职工代表大会是工会发挥出自身的监督作用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同时也是职工进行民主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企业中的职工民主管理不仅是企业中的群众的发展需求,还是企业自身在发展中的具体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职工代表大会需要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坚持下去,首先是对企业中的领导干部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与监督。在公司民主评议过程中,可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参加,中层一级评议也可扩大到综合职能部门的人员范围。与此同时,对职工代表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和批评,被评议的干部也可采取谈心、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方式,对照检查,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整改意见。其次,凡是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都应经过职代会的通过。那些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劳动保护、劳动用工、保险福利以及工资分配等重大的问题,企业需要向职代会进行报告,通过提交职代会进行相应的讨论、通过或是决定等[3]。

结束语:在现阶段中所进行的企业改革,对工会中的各项工作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更大的使命,所以,搞好工会工作,使工会的作用可以得到具体的发挥,这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武仁.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职能作用[J].现代商业,2010,(29):117,115.DOI:10.3969/j.issn.1673-5889.2010,29.079.

[2]陶昆.探析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职能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9):195-195,233.DOI:10.3969/j.issn.1007-1547,2014.09.203.

4.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 篇四

内容提要: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班级的人际关系问题、公平问题、资信问题。作为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素质,切实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际关系;公平;资信。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追求的理想目标。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班级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管理人尤其是管理好人前提是了解人。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所处的“位置”及任课老师评价都应非常透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从而实现优化管理。

目前,班级内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下:在老师和学生的眼中,班级中的学生可分为三类:人缘型,中间型,嫌弃型。他们都有自己本质特点,表现如下。

人缘型学生的特点:(1)表里如一的健康人格;(2)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健壮的体魄;(4)优异的成绩;(5)较强的工作能力;(6)良好的品德等一系列的特点。这些学生大多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生活目标明确,有主见,有坚强的意志,善于自我观察,自我解剖。

中间型的学生特点:(1)渴求进步,但又害怕困难。这些孩子普遍有较好“天姿”,也追求进步,但意志薄弱,遇事犹豫不决,做事“虎头蛇尾。”(2)满足现状,努力程度不够,有少数中间型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水平不高,(即自信心差),不能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研究表明,这些学生一般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他们疼爱有加,过分依赖父母,自立自强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这类学生占班级绝大多数。固而帮助这类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对管理好班级工作有决定性意义。

嫌弃型学生特点:(1)学习意识不浓,成绩差,具有攻击性行为。(2)品行不良,难以与人相处。这类学生一般不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最主要原因是品行不良。他们经常被冷眼相待,自尊心、自信心不强,被人们忽略。这类学生虽不多,但教育不当,对管理班级来说是一大障碍。改善好他们的人际关系,具有特别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确立“以生为本”思想,充分调动每一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做法如下:

对待人缘型的学生:既要肯定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充满信心不断进取,还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有缺点和不足,不过平时被自己的长处所掩盖。从而让他们保持清醒头脑,克服不足、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己,另外还要求他们主动接触其他同学,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搞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对待中间型的学生:首先,合理安排他们工作,让他们自己发觉自身的价值,帮他们树立信心、志向。因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性格,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参加,自觉自愿地接触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协调他们的人际关系。

对待嫌弃型学生:大部分人们认为,他们与班集体距离较远,对待师生的关怀有拒绝和抵触情绪,处于破罐破摔的状态中,自尊的脆弱。帮助他们搞好人际关系,(1)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讽刺挖苦他们。(2)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对自己一方面的特长,挽救他们各方面的发挥,从而鼓起勇气,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这样这类学生与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缩小。

怎样才能建构起班级人际关系,而且要达到最优化呢?具体有如下方法:

(1)情境熏陶法。情境对班级人际关系改善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边的问题:加强班级内的学风、班风建设,使班内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凝聚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协调人际关系有不可替代作用。

(2)实践锻炼法。实践对学生来说,即包括课堂内也包括课堂外的。首先,在课堂学习中,建构集体性学习模式,受传统地师生单向交流影响,尽管有些教育者曾做过相当大努力,力图打破旧模式,但都跑不出传统思想怪圈,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证明上述师生关系不得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妨碍人际关系建构。因而课堂上也应采取集体式学习,我曾在课堂上采取前后四人一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当然这种模式可灵活多变,先采取水平相当原则,再采取优差结合原则,每节课10分钟时间集体学习。这样有利于同学间交往,改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嫌弃型学生民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而且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开展课外活动,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增进了团结,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师生间、生生间感情,促进了人际关系形成。

(3)心理教育法。影响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但来自学生本身心理方面是最关键因素,不少学生在交往上存在心理障碍,尤其是嫌弃型学生,要么自卑退缩,要么过火失态。因而初中政治专门设置一学年心理知识教育课。当然这只是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吸收教训,身体力行,切实体现良好人际关系,给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的便捷和快乐。使每位同学能有一种良好心态处理一切,为班级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班级管理中的公平问题

班级管理能否从公平的角度进行,直接影响着

[1][2][3]下一页

学生的身心发展。然而现在中小学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有以下几方面:

1、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班级对学生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按照社会要求对个体的社会同一性的教化,定向和控制,其功能的作用方式是对学生施以环境和教育的外部影响。班级对学生的个性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水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社会化影响为媒体,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班级管理的任务之一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化并不排斥,统一性并不排斥个体的自由发展,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社会化功能,而且也是个性化过程,而目前的现状过分强调班级管理中的社会化功能,忽视了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这也即管的过严过死的管理主义。这种管理主义对学生的危害表现为:(1)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活动中,过分强调“听话”和“遵守纪律”,把班主任在班级中地位、权力绝对化。(2)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因为它所强调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而不是一种个性和主动,强调同一性,步调一致,所以这种管理主义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装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3)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和整体划一,对学生来说,是失去 一部分发展的机会,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实际上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公平。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使社会化和个性达到和谐的统一。从公平的角度来讲,班级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到在班级体都是平等的,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2、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级学生集体,班共青团集体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此外还有些兴趣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这个群体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纪律和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它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甚至对非正式群体产生歧视。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即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的不同。因为课后每位同学都有过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同性、消极性。例如:过分投入非正式群体生活,不关心学业;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允许其他同学加入,不团结同学;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违法乱纪。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引导,化消极为积极因素。如果老师不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将使他们和正式群体同学对立,不利于班级管理。因而老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要善于引导他们和正式群体团结起来共同实现共同和目标,为建设好班集体发挥各自的作用。

3、重视优秀学生,忽视差生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不一样,学习习惯不一样等差别导致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不一样。因而有的占据优势地位,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而班主任老师管理中存在着重视优势学生,而忽视处于劣势学生。这就出现教育不公平现象,最终导致班内出现两极分化。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坚持一致看待原则不管何背景,都是我班级中的一员,都应平等对待。

对待“差生”。歧视差生是班级管理中最普遍现象。最明显的表现是:座位安排上,差生都在班内的.最后一排,不管他近视或个子不高等原因,而优秀生个子再高,也在前几排。而这样无疑使“差生”好象分隔出课堂一样。其次是教育评价中歧视差生。一个优秀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老师能原谅,还是受老师喜欢。而如果差生犯了同样错误,班主任会从重处理。把不公平摆在了桌面上。这些差生并不是真“差”,而是由于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或者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而使他成为所谓“差生”。只要在老师帮助下,差生转变为优秀的。

三、班级管理中的资信制度

所谓资信制度,指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的前提下给班上每个学生的信誉进行计分量化,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管理班级。有两层含义,一是受教育者向着有信誉的方向发展;二是教育者应培养受教育者自觉爱护自己信誉的良好习惯。

1、实行资信制度的需要。

中学生下处于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候――塑型期,在此阶段,如果不能培养出守信的好品德,今后是很难发展并有所成就的。这就需要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爱护自己信誉的迫切性、重要性。如果从大的方面说,社会发展,进步也需要品德优良的人,守信的人,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作为教育者便有义务承担这个责任,培养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爱护自己信誉的良好习惯,为社会输送品德优秀的人。

2、实行资信制度的理论根据。

班级管理中实行资信制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我们应当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被认可,当然也就

上一页[1][2][3]下一页

希望自己成为被人称为守信的人。根据以上两点,我们要对学生的信誉评分,表扬高分者,提醒落后者,使其内化为进步的动力,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在<<学问>>中提到了“谨而信”,意思是做人要谨慎讲信用。孟子也曾说过:“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里的“朋友有信 ”指朋友之间相互讲信用。国处的思想家也谈到过信誉问题。十七世纪英国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洛克曾指出:“我认为一个人-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据此,我们认为德育是重要的,也为班级实行资信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3、实行班级管理资信制度的具体设想

鉴于以上分析,在班级管理中可实行资信制度,具体设想如下:

目的:以培养学生守信等优良品德。

班级管理机构:实行以班长为领导核心的班委负责制,具体事物由资信评价委员负责。为保持公正、公开,资信评价委员可设两名,轮流记分、统分、报分,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全体同学汇报。

具体操作:实行资信管理分,每位同学其始分可设100分,依据具体条款(具体条款可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规定和班级实际规定)和实际得分扣分情况,有资信评价委员予以加减分。学期末公布个人资信分,在班级表扬先进,警惕落后,作为评优选先的依据。

当然,以上只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总结和设想,班级管理实行资信制度在现实中能否行得通,如何完善还有待实践检验。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处理好以上几个问题,将有助于使班级管理达到优化,促进师生共同进步。达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5.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研究 篇五

1. 企业由投机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

所谓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企业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优势,基于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有效协调企业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全方位的综合因素出发,对自身的经验运作所进行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德鲁克指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的未来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流还是机会导向,战略趋同化严重。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以及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发展战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战略制胜将成为民营企业未来分化的主要驱动力。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战略的制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创业阶段,民营企业战略目标就是找准市场切入点,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并依靠自己的产品积累到第一笔财富,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创业成功之后,企业战略重点则应主要放在巩固既有产品与服务市场、开拓新的产品与服务市场,以客户为导向,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企业经过了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就是追求企业的全面综合发展,并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民营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方案,但还不足以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战略的成功实施还有赖于民营企业中组织结构、企业领导、企业文化和资源分配的调整,从而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

2. 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导企业管理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知识的承载者正是企业中的人。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管理哲学中。“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应是以人本理论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它追求的是管理活动的人性化。从管理的角度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益的思想,以此来丰富、补充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仁治”以安民。儒家认为,民为国之本。这种思想运用到企业中,就是先要做到“尊人”, 再要做到“安人”。其次,在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的环境。再次,企业要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培养人才。儒家把用贤看成是兴亡成败的关键,现代的企业管理同样也是如此。一流人才经营一流的企业,二流人才只能经营出二流企业。

三、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成长的动力

要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即要从过去的增量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为存量型的增长方式。所谓存量型的增长方式,就是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获得企业的成长,这就需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

(1) 选择恰当的自主创新方式。自主创新方式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原始创新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多,一般的企业难以承受,特别是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依靠原始创新发展企业产品,难度较大。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集成创新指的是选择具有极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大力促进多种相关技术的综合集成。模仿再创新,即二次创新,二次创新的模式包括模仿创新,即“干中学”;创造性模仿,即对已有技术结构与引进技术结构的相互适应和融合;改进型创新,即在技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2) 选择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技术创新。企业应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技术项目选择和创新,否则会收益甚微,并且会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很大,企业有时候会采取权宜之计来降低这种风险。比如减少长期研发项目投资,在新产品迅速上市方面增加投入;会搁置长期项目,转向回报快的项目。虽然加快创新速度,取得快速的、有可衡量的结果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公司如果过于看重短期成效,就会限制自己在突破性创新方面的潜力,最后只能进行渐进式的技术项目选择。

(3) 发挥资金、技术、人员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经验表明,凡是技术水平在本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进行资金投入的力度较大。对于经济实力不是特别雄厚的企业,在开始阶段,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往往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企业在增加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采取不断递增的办法;另一方面,还要能够使技术创新的成果,尽快转化为市场上需求的产品,从而尽快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进入一个“投入—技术效果—经济效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伊迪斯·彭罗斯. 企业成长理论[M]. 赵晓,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李亚. 民营企业管理概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美]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M]. 齐若兰,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关培兰. 组织行为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 赵曙明,成思危.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王若冰. 河南民营企业现状及发展探讨[J]. 消费导刊,2006(11).

[7] 戴承欢. 试论儒家“以人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5).

[8] 翁斌. 关于提升我国企业家素质的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2009(14).

6.新形势下的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篇六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欧美经济危机的爆发也间接地使我国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结合企业战略、信息技术、分析技术等多项内容。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过程入手,分析新时期下企业风险管理的新趋势。

【关键词】风险管理 过程 管理方法

一、引言

从企业诞生开始,就一直面临因内外部因素带来的各种风险。外界的各种变化如政局更迭、技术创新、汇率波动、消费者偏好改变等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战略、管理等因素也处在动态的变化中,这样的变化一旦丧失平衡,也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这些影响与后果,对企业来说就是面临的风险。因此,良好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正常运作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逐渐重视,很多企业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进一步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一些企业管理者意识到:风险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被转化为新的机遇,因此尝试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与企业的价值创造相联系也是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过程分析

(一)拟定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的最主要特征体现在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上,要想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就必须做到有备无患,所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拟定风险管理计划需要依靠充足、全面的依据,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为企业面临的风险提供全方位的准备。首先,拟定风险管理计划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企业的战略计划、业务程序、风险承受能力、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等信息。其次,我们必须客观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只有准确判断风险类型,我们才能使得风险管理策略具有足够的针对性。企业风险管理应该囊括多项内容,主要有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岗位的职责、风险管理的预算、实施风险管理的频率及时间安排、风险管理的说明方法及反馈途径等领域。只有梳理好这些内容,才有可能制定出一份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

(二)识别企业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工作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分析风险两方面的内容。所谓感知风险,就是要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存在的各类风险。分析风险,就是要分析引起各类风险的具体因素。感知风险是整个企业风险识别工作的基础,分析风险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而分析风险则是整个风险识别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感知企业风险的主要方法有生产流程法、组织图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其中组织分析法能够适用于企业各类风险的识别工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具体由财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分解分析法、幕景分析法等内容构成。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性的应用以上方法,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三)企业风险评估

随着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的企业风险估计主要依赖于数理统计方法来估算各类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及引发的损失。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两大内容。风险评估程序有着一套逻辑缜密的流程,首先要确定特定风险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概率的大小。特定风险的发生频率主要是采用定性的方法来加以估计,主要依据风险因素、风险类型、历史数据、风险管理计划。通过对风险频率的估计,可以得出风险发生频率清单,并需要进一步分析风险清单。此后,就需要评估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对损失的评估,应该涵盖各个风险,不仅包括直接损失,也应包括间接损失。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损失时,还应该考虑损失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四)安排风险应对计划

确定应对风险的计划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合理的风险应对计划能够增加企业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机会,降低风险对于企业财务目标、经营目标的威胁。在上文所述的各个环节中,风险管理部门已经掌握大量具有现实意义的资料和档案,这些内容都是指定具体风险应对计划的重要依据。企业应该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严重程度、企业承受能力、经营战略等因素,判断具体的风险处理方法。风险处理方法包括风险回避、控制、自留、转嫁。对不同程度的风险,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制定风险应对计划不是一项静态的工作,而是一项连续、动态的过程。传统的风险管理中主要采用风险规避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较为消极的风险应对方式,通常在风险发生频率较高、带来损失较大时使用。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其他风险应对计划也逐渐有较多的运用。

三、新形势下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一)将企业的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紧密相连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一些专家和学者意识到需要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来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将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让企业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能够更好得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消费市场变化迅速,企业需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实际需求下,企业可以通过发展估计风险水平来动态调整自己的风险偏好。通过估价风险水平测度体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策略,做到更加及时和准确的判断。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也开始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将风险战略归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

(二)重视对风险的优化组合风险组合理论,是假设共同拥有某种特征的风险成组出现,各类风险相互联系、依赖,当这一组合当中的某个风险减小或增大的时候,其他的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同样的变化。此外,风险组合理论还主张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鉴于此,风险管理需要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特定的风险。通过科学运用组合的方式来评估风险,能更好地令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风险的内在联系,判断出哪些是需要给与特别重视的关键风险,使得企业能够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在最恰当的领域。风险管理者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消化风险的能力,为企业量身定制风险优化组合的方案,并且进行动态追踪,当风险超过企业的风险偏好时,就及时采取限制

措施,保证整个风险优化组合的可行性。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考虑企业成本与收益,考虑对所有者价值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将风险战略和风险结构进行有机结合企业的经营战略既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又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导向。风险战略指导企业风险评估的方式和风险监管的方式,判断企业是适合进取型的风险管理模式还是适合保守型的风险管理模式。同时,风险战略需要借助风险结构来具体实施,说明风险管理结构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四)推动集成风险管理模式

企业的集成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系统思维方式来帮助企业解决企业风险管理问题。这种风险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很多具有联系的风险要素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去做优化。这样的风险管理方式不仅仅只关注财务、安全等传统风险,而是要将企业的各类风险都进行一个分析与整合,可以调动起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

(五)切实深化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

风险与收益紧密相关,辩证对等,高收益自然伴随着高风险。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高瞻远瞩,充分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对企业风险形成积极的认识。同时,风险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做好对风险的控制,认真实施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最后,企业还应该从上到下树立起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毕竟风险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单独工作,需要得到各个职能部

门的大力配合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生存与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积极寻求更为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先进的企业风险管理致力于企业达成自身的战略经营目标,它不仅要求企业高层要深刻认识其中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也需要基层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识别、防范与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上还很不成熟,与世界一流企业的风险管理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企业要有意识地向标杆企业学习,不断接受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风险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哲.项目的风险管理[J].企业管理,2002(2)

[2]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COSO委员会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简介[J].审计研究.2003(06)

[3]王桂莲.企业风险管理探析[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5(03)

[4]李洪彦.风险管理中的知识集成机理与管理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5]陈云卿.企业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1995(06)

7.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研究 篇七

《易》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团队中的团队成员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存在差异, 而且在思想观念、信心勇气、品格意志、传统习惯等个性上存在着差异。要提高协作的效能, 加强认同管理至关重要。

1 团队认同

“认同”一词译自英文identity, 起源于拉丁文idem。“认同”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同一性”;二是“独特性”, 即时间跨度中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自我认同本质上是人对自我身份同一性的执着寻求, 是自我人格确当性的艰难求证, 是人对作为一个社会性存在之人性整全性、健全性理想的永恒的理解、追求和合理表达。自我认同实际上是自我不断重新确认自己的过程, 是把握自己、把握世界的方式, 也是我们获得生存理由和生存意义的方式。寻找认同的过程, 就不只是一个心理的过程, 而是一个直接参与政治、法律、道德、审美和其他社会实践的过程。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 同时也就是认同的形成和定型的过程。自我认同使人有了一个本体的支点, 它是人对自己以及与他人关系的定位, 是对自己在社会中的某种地位、形象和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性质的接受程度。当代著名社会政治哲学家, 加拿大的查尔斯·泰勒教授认为, 自我认同是由承诺和自我确认所规定的, 这些承诺和自我确认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视界、立场, 使自己能够在各种情境中尝试决定什么是善的, 或有价值的, 或应当做的, 或者我支持的或反对的;一旦失去这种承诺和自我确认, 人们就会感到不知所措, 无法判断事物对他们的意义[1]。安冬尼·吉登斯认为, 如果没有相应水平的潜在情感承诺, 意义的认知框架就不会创造出一种信念, 而信任、希望和勇气都与这种承诺相关联;创造性意味着在涉及预先确定的活动模式时, 能够创新地行动或思考的能力, 它与基本的信任认同紧密相关[2]。

团队认同就是当个体对于团队的信仰达到自我参考和自我定义的时候。Trail&Anderson (2002) 检验了八种动机 (替代成就、获得知识、审美、社会交易、戏剧/兴奋, 逃避、家庭、和运动员物理技能评价) 对运动团队认同变异的解释力, 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动机解释了认同超过59%的变异”。

人们认同团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自我概念和效能感。一个人如果其自我概念部分基于团队的、职业的, 或组织的认同, 那么他或她参加团队活动带来的团队认同将会阐明并肯定他或她的自我概念。总之, 人们对团队的认同越多, 他们越有可能经历特定的心理回报, 比如高度授权的感觉。如果团队内缺少了很强的共享认同, 团队成员很可能消极地评价其他团队成员的行为, 当问题或错误表达发生时很可能假定是竞争情形而不是合作情形。如果团队认同很显著, 团队成员往往倾向于更忠诚、更信赖, 更可能就出现的问题进行谈话, 可以减少误解, 并可能潜在地促使信息流动, 致力于维系的团队联系并促进团队福利。

2 知识生产的新趋势

知识生产就是知识的生产。2000年国际经合组织 (OECD) 将其定义为个人、团队或组织成功地生产新知识和实践的境况。20世纪6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研究商业化的发展, 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根据吉本斯 (Gibbons) 等人的研究, 当下的知识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相比, 有以下新的特点:

(1) 知识生产更多地置身于应用的语境中。传统知识生产是在专业学术背景下进行的, 而新知识生产是在应用语境下进行的。

(2) 知识生产由于更多地源于实际问题 (如项目建设、事务管理等) 解决的需要, 因此具有天然的跨学科性质。

(3) 知识生产的场所和从业者呈现出“社会弥散”和“异质性”的特征, 不同背景的知识工作者如学者、研发设计者、生产工程师、熟练技工和社会科学家参与了知识的生产, 如网络公司就是知识生产团队往往是异质性很强的团队。

(4) 知识的生产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利益, 社会问责已经渗透到知识生产的整个进程之中。

(5) 对知识质量的关注已经不限于知识、学术本身规范的要求, 同时要兼顾智力、社会、商业和政治利益等各种因素。

吉本斯把传统的以学科和大学为中心的知识生产模式称为模式I, 而把新出现的知识生产模式称为模式II。知识生产的应用语境、知识生产的“超学科性”、.知识生产主体和场地的多样性、知识生产的反思性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多样性为知识生产模式II的显著特征[3]。

知识是通过群体合作被创造和应用的, 因而知识最终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关, 但是这一事实却长久以来被视而不见。知识生产要充分考虑了知识操作对组织及社会背景的强依赖, 尤其强调人际互动以及社会资本的作用, 把焦点放在更关注行为并将其置于实体性社会关系之上, 由此将知识生产统一在网络化的实践共同体之中来进行讨论, 从而自然消除了传统的组织学习研究当中人为设置的藩篱。网络化实践共同体涉及多个社会共同体间的协作, 它们有各不同的规范、文化价值观、认知偏好等, 因而知识生产只有在至少能共享一种意义系统的人员之间才可能进行, 这恰恰反映了知识生产的社会建构属性。因为知识只有在导致行为产生的情况下才会体现价值, 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它处于被知道的背景中才能理解到。行动、理解和沟通间的相互关系是知识生产的关键, 参与互动的方式则居于知识生产的核心地位。创造性的经验是个人价值感并因此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支撑。如果个体不能创造性地生活, 那么无论是因为他们被强迫重演故伎惯例, 还是因为他们不能充分有效地与周围的个人和客体形成紧密的联系, “公民冷淡”和“犬儒主义”就可能发生。知识生产包含了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等内容, 其中知识创新又包括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 知识创造认为新知识的产生得自于知识的连续转换——即以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所组成的一个无终点的知识螺旋之中。

3 知识生产新形势对团队认同管理的启示

在以时空分离 (跨越时间与空间领域的社会关系的联合) 、抽离化机制 (驱使社会生活脱离固有的规则或实践的控制) 、制度反思性 (多数社会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依据新的知识信息对之作出阶段性修正的敏感性) 为特征的现代性背景下, 彼得·什托姆卡在《信任》中指出, 当代在进行着两种社会学范式的转变:从对行动“硬的”、功利的、工具性的、实证主义的想像 (以行为主义、交换理论、博弈论、理性选择理论为例) 向行动“软的”、人文主义的、有意义的想像 (以符号互动论、现象学、解释学、文化研究为例) 的转变;从把行动看成完全理性的、始终算计的、一贯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花费 (“经济人”) 的想像向对人的更丰富的图画——包括情感的、传统的、合乎规范的以及文化元素:价值趋向、社会联系、依恋、忠诚、团结、认同——的转变[4]。面对以知识生产模式Ⅱ为标志的新的知识生产组织——成员背景、身份、专业、文化差异性很强的团队的出现, 同样需要我们加强团队认同的概念、内涵、前因、结果和测量评价方法的系统理论研究, 进一步反思团队管理的行为与艺术。总体来说, 我们要从团队的构建、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的培训、团队的激励、团队的沟通、冲突的管理、团队的决策、团队的领导、团队的文化作系统的思考, 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提高团队成员的认同感和合作意识, 以达到1+1>2的管理绩效[5]。具体而言, 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 愿景、目标激励。美国学者沃伦本尼斯指出:“伟大的集体是充满活力的乌托帮, 是人们的期望所在”。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的最关键因素, 就是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寻找意义。使每个团队成员感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如同寻找圣杯那样伟大。所以对团队愿景、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 使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接受团队的价值观, 实现价值认同进而实现对团队的认同。

(2) 制定团队合作规则。即团队成员在工作中与他人相处时必须遵守的标准。如支持规则、沟通规则、协调规则、反馈规则、监控规则、团队领导规则、团队导向规则等。团队成员熟悉这些规则, 可使团队内部运转畅通、关系融洽更加容易。

(3) 提高组织声誉。中国人尤其看重面子, 高声誉的团队会使团队成员觉得很有面子, 进而满足受尊重的需要。致力于提升团队的整体声誉, 通过满足员工的高层次心理需要, 增进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

(4) 提升管理者素质。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 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更多地体现在对团队管理层的认同。因而加强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 提升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将会极大地促进成员对团队的认同。

(5) 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队文化。通过打造平等民主、协作创新、学习融合为特质的团队文化, 提高团队成员的学习认知能力、沟通分享能力、系统思考能力, 进而提高团队管理绩效。

参考文献

[1]查尔斯·泰勒著, 韩震等译.自我的根源.译林出版社, 2008.

[2]安冬尼·吉登斯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3]MICHAEL GIBBONS.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1994.

[4]彼得·什托姆卡 (波兰) 著, 程胜利译.信任.中华书局, 2005:1-22.

8.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研究 篇八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 企业财务管理 创新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不能够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强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理论

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发展规律的总结,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企业财务规律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一整套对财务运行机制进行概括的知识体系。

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理论体系和理论内容。具体来讲,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是指形成财务管理理论的因素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等;财务管理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發展,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新技术、新发明使得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从而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面向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发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

至今,企业财务管理由最初的产值最大化逐步向着利润最大化、股东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方向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仍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它的衡量标准较之前的也有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债权人、股东、政府之间组成利益的共同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构成了经济主体,因此他们的经济利益也是相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与企业签约的形式以及利益的分配。企业的利益是企业中经济主体利益的综合体现,实践表明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经济体若得不到期望的利益,从而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这样就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利益。因此,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价值目标应该联系到知识经济条件。从目标的可计量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价值目标由有效增加值最大化、利益主体的满意度和增值分配的合理化三方面组成,而且三者之间相互制约。企业只有同时达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才能够被称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限性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不健全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加强,专家和学者对财务管理开展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据资料表明,专家和学者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多表现在总结财务管理体系的因素,很少涉及到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未形成完整、科学地理论体系。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不强

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不强,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的理论方面,即财务管理的概念不统一,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对财务管理都有自己的见解,未达成统一的认识,而且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财务管理理解也不一致。财务管理的概念不一致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三)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不成熟

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也不能全部引用西方国家形成的理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且很多理论(如企业并购的资本运作理论、企业重组的资产理论等)在我国还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还较不成熟。

四、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理念的探讨

(一)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

1、规范性原则。简而言之,规范性原则就要求企业明确财务管理创新的任何一个理论的概念和本质,从而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理论概念的混淆,促进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2、系统性原则。一般而言,系统性原则就是指在对财务管理理论进行创新的时候,要坚持整体观点、全局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吸收和排斥相结合的原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相比较,我国较落后,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市场环境与西方国家的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时候,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理论,应该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时候要严格遵守这些基本原则。

(二)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般而言,财务管理理论是指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假设、原则、方法、职能、性质等组成。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时候,要加强财务管理内部要素的分析。

1、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当前我国财务管理的内容仍是坚持基本的财务活动为主,比如说应收应付款、现金余额等,很少涉及到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的活动、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然而要想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加大对企业的筹资、投资、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要创新管理观念,这主要是因为任何物质的出现、发展和进步都伴随着一定的先进的思想和观念,新财务理论需要紧密结合当前所处的环境,树立世界观念,同时认识到资金存在的风险、确立无形资产管理的地位、重视收益分配的管理。

2、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中物质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知识资本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时候,不应该仅限于对现金流的管理方面,而是要更重视资本增值的最大化、企业社会经济贡献的最大化、相关利益者收益最大化。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的目标要由单一化向着多元化发展。

3、财务管理假设的创新。一般而言,财务管理的假设是基于财务管理目标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合理性判断。因此,财务管理的假设是有根据可遵循的。在进行财务管理假设进行创新的时候,不仅要坚持以前的财务主体、持续经营、分期付款等,还应该增加委托代理假设。

4、财务管理风险意识的创新。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要认识到控制风险和取得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性。通常企业积极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发明,会为企业带来不菲的利益,但是伴随而来的是高风险。在市场经濟体制下,理想的高收益、低风险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合理地控制和规避风险。如何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企业要想有效地防范风险,拥有夯实的财务实力是很重要的,增强企业的财务实力就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财务实力的提高依靠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等活动实现的;二、树立财务管理人员的经营风险意识。要想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财务管理人员才可以有效地判别、评估所存在的风险,同时还可以运用财务管理风险知识控制财务风险;三、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控机制。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预测是企业对今后融资的估计,科学且合理的财务预测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财务预测认识到企业的财务需求,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来合理安排融资计划,将筹资和融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企业可以具备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对风险进行监控,反馈信息,从而将风险降到最小。

总而言之,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创新更加注重企业的财务管理向着综合化、多样化、开放化和复杂化趋势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为了更好地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强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创新才可以更好地组织企业管理实践,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理论的再创新。在新经济形势下,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创新,让企业接收挑战,取得更长远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润慧.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现状及其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3)

[2]金鑫,张潇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现代商业.2008(05)

[3]刘韬,陈庆杰.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架构[J].财会月刊.2004(18)

[4]相新江.新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3期

上一篇:环保局扶贫日活动总结下一篇:2010年工作考核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