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作业(2014)

2024-09-28

政府经济学作业(2014)(4篇)

1.政府经济学作业(2014) 篇一

个人的讨论提纲

一,确定题目,浅析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二,简单阐述公平与效率的概念、关系,三,政府进行公平与效率的选择需注重的几个问题。小组讨论提纲

一,题目:浅析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二,确立观点:构建和谐社会,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应注重公平原则,选择以公平促效率;没有公平,效率就无从谈起。

三,联系实际,举例论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补偿标准,以显示公平的重要对于效率的保障作用。

正文

浅析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公平与效率的选

一、概念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经济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经济公平不是无需前提的绝对概念,以按资分配为例,在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传统体制条件下,它是不可能存在的,也是不公平的;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经济公平的内涵大大超过收入平均的概念。从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界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只是经济公平的涵义之一。即便是我们平时讲结果公平,至少也有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两个观察角度,财富分配的角度更为重要。况且,收入分配平均与收入分配公平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应混淆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并不都是效率提高的结果,其刺激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具有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面的效应

高效率是无法脱离以合理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平分配的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内涵

何谓公平?理论界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例如,按劳分配,以投入的劳动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必然形成个人收入差距;按投入要素分配,以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经营力为尺度,更会形成个人收入差距。如果抹杀这种差距,追求结果的均等,必然导致平均主义,这恰恰是不平等的表现。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投入或成本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生产一定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又包括人力资源;既包括无形资源,又包括有形资源。产出或收益指的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投入一定的资源生产出来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或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物品或服务,既包括有形的物品,又包括无形的服务。

(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和效率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它们之间究竟是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是对立还是相辅相成?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完全是矛盾的关系。他们认为,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平等,公平和效率如同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要效率就不能要公平,要公平就必然会牺牲效率。

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容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统一,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的。公平分配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公平。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成为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而效率的提高可以使人们在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分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从历史上看,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剩余物品之后,才出现公平问题。在效率低下、还没有产生剩余物品时,空谈公平就失去了意义。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不公平。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其二,公平促进效率。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

它们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我们同意后一种观点,公平和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但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三)公平与效率,在矛盾中统一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公平和效率的兼顾。是优先考虑公平,还是优先考虑效率,还是选择其他的结合方式,对此,理论界也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主张效率优先。这种观点来自西方自由竞争的各个学派,他们认为自由竞争是最平等的,主张把效率放在优先的政策目标,反对政府通过行政干预进行收入的再分配,认为这样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一种观点主张公平优先。他们认为,应将公平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如果听任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要求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因为,市场竞争中产生的收入差距过大或两极分化是最不平等的,效率不是来自公平而是来自不公平,市场竞争中的效率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

一种观点主张,公平和效率两个政策目标同等重要,没有先后次序之分,二者必须兼顾,即如何以最小的不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公平。市场机制的作用要限制,但是不能限制过分;收入均等化措施要有,但不能过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必须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我们党第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重申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在效率和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由于效率和公平在统一中还有对立的一面,在复杂的两难选择中,只有选择效率优先,才能达到未来更高层次上的公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公平社会的到来也是以生产力极大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效率的提高,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低水平的均等,是共同贫穷。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把蛋糕做大了,才有可能使每个人分得更多的蛋糕,国家才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解决贫困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效率越高,越为公平提供条件,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第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主要任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鲜明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如果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过度追求公平,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只有生产力发达了,我们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就是提高效率。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又决定了我们必须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又必须兼顾公平。

第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求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就是效率经济,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市场主体都必然把经济效率放在第一位,这样,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效率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的政策取向必须维护市场经济规律,保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行效率优先。

当然,效率优先不是不要公平,而是要通过效率的提高促进公平更好地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着眼于总体和长远,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其侧重点也会发生变化。

(四)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一,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具有“经济人”的本性,也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要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最有效的经济手段就是按照市场原则和生产要素的贡献取得收入,让贡献大者获得更多收入,激发他们劳动和经营的积极性,在政策上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第二,在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体现公平。初次分配中讲求效率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要缩小收入差距就需要利用再分配的政策措施,包括对高收入者征收各种调节税,对低收入者和贫困地区实行转移支付,如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临时性的社会捐助,目的是缩小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

第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不合理的分配行为,如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不规范的分配秩序既损失了效率,又损害了公平。规范分配秩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保证公平。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注意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均衡点。这一均衡点并没有固定的数量界限,却符合社会的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说,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都可以以效率为主,当社会难以承受时就必须注重公平的尺度。这种公平点既包括区域之间收入差距的均衡点,也包括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均衡点,还包括个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均衡点。需要注意的是,以效率为主并不意味着可以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财富,也不意味着要有意留下体制缝隙,而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健全体制;注重公平,也不意味着要劫富济贫,一味追求结果的均等。

四、案例分析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

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

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

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

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

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

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2.《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1 篇二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

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

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

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

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

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前者称之为经济公平,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就要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获得利润、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而社会公平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会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在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效率理想的状态是“帕累托效应”。在达到“帕累托效应”之前,如果资源配置能够在不降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称之为“帕累托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领域有其具体涵义。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就是指利润的最大化。在政府部门,就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政府行政效率,即为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在公共事业部门,是指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

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个人提纲: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3.政府经济学作业(2014)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1776年亚当•斯密()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C.《国富论》

2.()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3.关于公共物品一般均衡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分析》中论述的。

D.萨缪尔森 4.我国预算是()。

A.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5.按照()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

D.预算编制方法

6.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最低

7.()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B.政府性基金

8.()是指国家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可以在此幅度内自行确定一个比例税率。C.幅度比例税率

9.自来水公司根据每个居民户的用水数量,按每吨水一定价格收取水费,而不再考虑用水限额等问题的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公共定价法?()

A.单一定价法

10.按照()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A.发行地域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下列属于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的是()。

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C.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D.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下列属于市场失灵表现的是()。

A.公共物品 C.信息的不对称性 D.外部效应

3.下列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4.下列属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中的政府等公共部门与私人合作生产和供给的是()B.特许经营

C.公共工程建设领域的BOT方式

5.下列属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中的公共生产公共供给的是()

A.政府出资举办学校直接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 D.政府出资举办博物馆直接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 6.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

A.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7.一个花卉生产企业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花卉品种,使周围养蜂的蜜蜂有了更多采集花粉的机会,增加了蜂蜜的产量,给养蜂人带来了收益,这种收益属于()。

D.生产的正外部效应

8.下列能够产生消费的负外部效应的是()。

A.在公共场所抽烟

9.下列属于有条件多数原则的是()。

C.120人参加投票,有8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10.政府采购一般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D.公正性原则

11.省级高速公路的开通,在一定时期内大大提高了商品和劳动力的流通速度,增加了物流和人流数量和规模。这属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中的()。

B.直接收益

12.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

A.强制性 B.互济性 C.保障性 D.储备性

13.下列不属于医疗保险特点的是()。

C.长期性,可预测

14.政府农业公共投资的领域应主要集中在(A.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 B.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C.农业科研与农村教育 D.扶贫开发

15.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A.经济技术发展水平B.收入分配政策 C.市场价格 D.其他因素

16.按税收计征标准的不同,可将税收分为(C.从价税 D.从量税

17.下列属于税收制度要素内容的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违章处理

18.下列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监管内容的是()。

A.企业负责人管理 B.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C.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D.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19.下列属于公债偿还方法的是()。

A.买销法 B.比例偿还法 C.一次偿还法 D.抽签偿还法

20.下列属于公债发行条件的是()。

A.公债发行权限 B.公债发行对象

C.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 D.公债发行价格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解决企业、个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克服市场缺陷。()

B.正确

2.政府经济以私人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而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是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A.错误

3.经济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可用经济增长率或增长额来表示。()

A.错误

4.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生产和供给部分私人物品。()

B.正确

5.全国性公共物品,是指公共物品提供后,其收益范围主要是在地方政府一定辖区内的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A.错误

6.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完全是解决公共物品服务问题的灵丹妙药。()

A.错误

7.科斯定理所讲的交易费用为零,是指当参与产权交易的各方数量很少时,这些交易的成本趋近于零。()

B.正确

8.在西方国家,政治与行政分离,政府公务员是职业行政管理人员,但争取选票和赢得选举是政治家和政府公务员共同的事。()

A.错误

9.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B.正确

10.在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时,其成本仅仅包括直接支出,不包括间接支出,即机会成本。()

A.错误

11.成本—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收益分析的检验。()

B.正确

12.国防支出,是政府财政最早的支出项目之一。()

B.正确

13.准公共物品的基础设施,一般应该由政府公共投资来完成,纯公共物品的基础设施可采用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

A.错误

14.政府收入的具体范围,受财政管理体制制约,在不同时期的界定均相同。()

A.错误

15.组织政府收入的过程,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过程,直接涉及个人、企业及政府等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B.正确

16.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A.错误

17.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无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A.错误 18.有行政规费收入的单位,必须编制预算收入计划,按照预算管理体制上缴财政部门。()

B.正确

19.借债率主要是从借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能借多大规模的债务,这取决于政府借债的意愿,而不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

A.错误

20.债务依存度反应财政支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公债,体现公债对财政支出的牵制。()

B.正确

四、名词解释(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1.印花税

参考答案: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价内税

参考答案:价内税是指税金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种。

五、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简述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参考答案:

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制定符合执政党利益集团的各项经济政策。(3分)(2)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取得选民支持,争取连选连任。(3分)

(3)制定、实施某些适当顾及反对党和其他社会阶层利益的经济政策。(4分)2.简述影响债务规模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

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分)(2)安定政治背景。(1分)(3)国家职能范围。(1分)(4)财政政策选择。(2分)(5)金融市场状况。(2分)(6)公债管理水平。(2分)03任务_0002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1776年亚当•斯密()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C.《国富论》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D.市场

3.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

4.按照外部效应的()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B.最终结果

5.为便于使用,社会贴现率仍然是以()作为参照标准。

B.一般市场利率

6.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生活水平需要。A.最低

7.()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B.政府性基金

8.按照()分类,可将税收收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

B.课税对象的性质

9.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

C.国务院

10.按照()分类,公债发行方法可以分为公募法与非公募法。

B.公债发行对象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需要。

C.社会公共

2.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政府运用的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

A.税收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 C.工资制度 D.财政补贴

3.下列属于政府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手段的是()。

A.税收 B.转移支付制度 D.公共支出

4.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

A.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5.下列属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中的公共生产公共供给的是()

A.政府出资举办学校直接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 D.政府出资举办博物馆直接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

6.下列属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中的政府等公共部门与私人合作生产和供给的是()

B.特许经营

C.公共工程建设领域的BOT方式

7.一个花卉生产企业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花卉品种,使周围养蜂的蜜蜂有了更多采集花粉的机会,增加了蜂蜜的产量,给养蜂人带来了收益,这种收益属于()。

D.生产的正外部效应

8.在进行外部效应治理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方式具体包括()。

A.政府服务外包 B.项目合作 C.政府合同 D.共同行动

9.下列属于有条件多数原则的是()。

C.120人参加投票,有8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10.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价格的定价政策属于()。

B.管制定价 C.价格管制

11.下列属于政府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的是()。

A.人大经费 B.国家安全支出 C.外交支出 D.边境联检费

12.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

A.强制性 B.互济性 C.保障性 D.储备性

13.下列属于社会保障主要功能的是()。

A.保障功能 B.稳定功能 C.调节功能 D.互助功能

14.下列属于公共投资领域中基础设施投资的是(C.水电煤气设施

15.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A.经济技术发展水平B.收入分配政策 C.市场价格

。)D.其他因素

16.下列权属转移过程中需要缴纳契税的是()。

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B.房屋买卖 C.房屋赠与 D.房屋交换

17.下列属于定额税率优点的是()。

B.计算简便,便于征收管理

C.税额不受征税对象价格变化的影响,负担相对稳定 D.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包装 18.下列属于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形式的是()。

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利润 C.租金收入 D.其他收入形式

19.公债的()是指由政府核定的一张公债券所代表的价值。

A.票面价值 B.票面金额

20.下列属于公债发行条件的是()。

A.公债发行权限 B.公债发行对象

C.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 D.公债发行价格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B.正确

2.政府经济活动仅仅关系到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以及政府职能的实现。()

A.错误

3.与自由竞争相比,在垄断条件下,产量大于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时的产量,而价格低于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时的价格。()

A.错误

4.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往往会产生“免费搭车”现象。()

B.正确

5.全国性公共物品,是指公共物品提供后,其收益范围主要是在地方政府一定辖区内的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A.错误

6.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居民和企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地方公共物品的收益边界也是绝对的。()

A.错误

7.科斯定理所讲的交易费用为零,是指当参与产权交易的各方数量很少时,这些交易的成本趋近于零。()

B.正确

8.所谓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B.正确

9.在西方国家,政治与行政分离,政府公务员是职业行政管理人员,但争取选票和赢得选举是政治家和政府公务员共同的事。()

A.错误

10.纵观世界各国政府经济发展史,政府支出规模无论绝对量还是从相对量,都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A.错误

11.在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时,其成本仅仅包括直接支出,不包括间接支出,即机会成本。()

A.错误

12.国防支出,是政府财政最早的支出项目之一。()

B.正确

13.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B.正确

14.组织政府收入的过程,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过程,直接涉及个人、企业及政府等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B.正确

15.政府收入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取得公共支出所需资金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表现为政府筹集资金的过程或阶段。()

A.错误 16.目前我国税制中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都属于流转税,营业税在我国税制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

A.错误

17.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无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A.错误

18.各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或取得罚款和罚没收入,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或者财政部规定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

B.正确

19.一般来说,公债的发行权属于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

A.错误

20.借债率主要是从借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能借多大规模的债务,这取决于政府借债的意愿,而不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

A.错误

四、名词解释(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1.公共选择 参考答案:

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2.耕地占用税 参考答案:

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五、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简述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参考答案:

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制定符合执政党利益集团的各项经济政策。(3分)(2)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取得选民支持,争取连选连任。(3分)

(3)制定、实施某些适当顾及反对党和其他社会阶层利益的经济政策。(4分)2.简述政府组织收入的原则。参考答案:

政府组织收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经济,培养财源的原则。(3分)(2)社会各阶层利益兼顾的原则。(3分)(3)合理负担的原则。(2分)(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2分)03任务_0003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1.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

B.社会公共权力

2.()是指政府在制定、实施有关经济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时,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或者其行为不能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3.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

4.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A.詹姆斯•布坎南

5.按照()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

D.预算编制方法

6.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最低

7.政府收入按()分类,可分为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及捐赠收入等。

A.收入形式

8.按照()分类,可将税收收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A.税收管理体制

9.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

C.国务院

10.按照()分类,公债发行方法可以分为公募法与非公募法。

B.公债发行对象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下列属于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的是()。

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C.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D.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下列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3.下列属于市场失灵表现的是()。

A.公共物品 C.信息的不对称性 D.外部效应

4.下列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是()

B.国防

5.下列属于全球公共物品的是()

A.跨国犯罪 B.世界和平

6.下列属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中的政府等公共部门与私人合作生产和供给的是()

B.特许经营

C.公共工程建设领域的BOT方式

7.一个花卉生产企业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花卉品种,使周围养蜂的蜜蜂有了更多采集花粉的机会,增加了蜂蜜的产量,给养蜂人带来了收益,这种收益属于()。

D.生产的正外部效应 8.在进行外部效应治理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方式具体包括()。

A.政府服务外包 B.项目合作 C.政府合同 D.共同行动

9.下列属于有条件多数原则的是()。

C.120人参加投票,有8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10.()是指招标人直接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进行招标采购的方法。

B.选择性招标采购

11.下列属于政府支出规模增长原因中的社会性因素的是()。

A.人口状况 B.文化背景

12.下列不属于医疗保险特点的是()。

C.长期性,可预测

13.政策补贴的特点不包括()。

A.长期性

14.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

A.强制性 B.互济性 C.保障性 D.储备性 15.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A.经济技术发展水平B.收入分配政策 C.市场价格 D.其他因素

16.按照具体内容可将减免税划分为()。

B.政策性减免税 C.照顾性减免税

17.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分为()。

A.价内税 B.价外税

18.下列属于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形式的是()。

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利润 C.租金收入 D.其他收入形式

19.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中,()是指公债买卖双方预先约定价格和交易品种并在未来的约定时间进行交割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必须在交易所内竞价买卖,禁止场外交易,更不得私下对冲交易。

B.期货交易

20.在公债发行方法中,()是指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而是对有些特别的机构发行公债的方法。B.非公募法 D.私募法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正式的政府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了国家,有了政府,才产生的。()

B.正确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B.正确

3.经济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可用经济增长率或增长额来表示。()

A.错误

4.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居民和企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地方公共物品的收益边界也是绝对的。()

A.错误

5.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完全是解决公共物品服务问题的灵丹妙药。()

A.错误

6.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往往会产生“免费搭车”现象。()

B.正确

7.科斯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认为对经济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B.正确

8.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B.正确

9.在代议民主制度下,假定选民在政治上具有单峰偏好,全民投票是为了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政治家追求的是选票数量的最大化,则政治家就必然采纳中位选民赞成的计划,以争取最大数量的选票使自己当选。()

B.正确

10.瓦格纳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含义是指政府支出在GDP中份额的上升,即指的是政府部门政府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点十分清楚。()

A.错误

11.在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时,其成本仅仅包括直接支出,不包括间接支出,即机会成本。()

A.错误

12.国防支出,是政府财政最早的支出项目之一。()

B.正确

13.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基础设施必须优先发展,而且具有前提性,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前提条件”。()

B.正确

14.组织政府收入的过程,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过程,直接涉及个人、企业及政府等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B.正确

15.捐赠收入,是指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收国际组织、外国政府以及国内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捐赠的资金、物资。()

B.正确 16.政府开征特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A.错误

17.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B.正确

18.与税收收入相似,国有资产收益也是以国家公共权力为依据的课征。()

A.错误

19.债务依存度反应财政支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公债,体现公债对财政支出的牵制。()

B.正确

20.发行国内公债不影响国内资源总量,也不存在本国资源向国外转移的问题,也不会导致国内资源的重新配置。()

A.错误

四、名词解释(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1.消费的正外部效应 参考答案:

消费的正外部效应,是指个人在消费活动中给其他人带来了好处、收益,而这种好处、收益本人一般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报酬,即未体现在消费价格中。2.契税 参考答案:

契税是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权属转移过程中,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五、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1.简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参考答案:

财政作为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其资源配置职能具体表现有:

(1)通过采取转移支付制度、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等方法,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3分)

(2)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投资结构的方式形成新的生产能力。(4分)

(3)提供公共服务,由于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在不损害市场机制和秩序的原则下,提供社会所需的公共物品。(3分)2.简述资源税的特点。参考答案: 资源税的特点有:

(1)对特定资源征收。(3分)

(2)调解级差收入,体现社会公平。(3分)

(3)调节资源收益,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分)03任务_0004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1.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

B.社会公共权力

2.企业在竞争中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量,当其产量和市场份额足以控制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时所产生的垄断属于()。B.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

3.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B.性质

4.公共选择的基本原理是将()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C.经济学

5.按照()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

D.预算编制方法

6.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最低

7.政府收入按()分类,可分为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及捐赠收入等。

A.收入形式

8.按照()分类,可将税收收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

B.课税对象的性质

9.自来水公司根据每个居民户的用水数量,按每吨水一定价格收取水费,而不再考虑用水限额等问题的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公共定价法?()

A.单一定价法

10.按照()分类,公债发行方法可以分为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

C.政府是否通过市场发行公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需要。

C.社会公共 2.下列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3.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政府运用的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

A.税收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 C.工资制度 D.财政补贴

4.下列属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中的公共生产公共供给的是()

A.政府出资举办学校直接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 D.政府出资举办博物馆直接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 5.下列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是()

B.国防

6.从供给方式来看,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属于()

B.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

7.在进行外部效应治理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方式具体包括()。

A.政府服务外包 B.项目合作 C.政府合同 D.共同行动

8.下列能够产生消费的负外部效应的是()。

A.在公共场所抽烟

9.下列属于有条件多数原则的是()。

C.120人参加投票,有8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10.政府建设项目所投入的劳动力属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中的(A.直接成本

11.政府采购一般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D.公正性原则

12.下列属于社会保障主要功能的是()。

A.保障功能 B.稳定功能 C.调节功能 D.互助功能

13.下列属于公共投资领域中基础设施投资的是()。

C.水电煤气设施

14.下列属于社会救济的是()。

A.自然灾害救济 B.失业救济 C.孤寡病残救济 D.城乡困难户救济

15.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A.经济技术发展水平B.收入分配政策 C.市场价格 D.其他因素

16.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分为()。

A.价内税 B.价外税

17.下列属于定额税率优点的是()。

B.计算简便,便于征收管理

C.税额不受征税对象价格变化的影响,负担相对稳定 D.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包装 18.下列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监管内容的是()。

A.企业负责人管理 B.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C.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D.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19.下列属于公债发行条件的是()。

A.公债发行权限 B.公债发行对象

C.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 D.公债发行价格

20.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中,()是指买卖双方在某一时期内或某一到期日之前,以特定的价格买卖相关公债现货或期货合约权利的交易方式。

D.期权交易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政府经济活动仅仅关系到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以及政府职能的实现。()

A.错误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B.正确

3.自然垄断是由于企业在一定时期掌握了某些生产技术,如专利权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对产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

A.错误

4.全国性公共物品,是指公共物品提供后,其收益范围主要是在地方政府一定辖区内的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A.错误

5.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往往会产生“免费搭车”现象。()

B.正确

6.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完全是解决公共物品服务问题的灵丹妙药。()

A.错误

7.科斯定理所讲的交易费用为零,是指当参与产权交易的各方数量很少时,这些交易的成本趋近于零。()

B.正确

8.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A.错误

9.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B.正确

10.在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时,其成本仅仅包括直接支出,不包括间接支出,即机会成本。()

A.错误

11.瓦格纳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含义是指政府支出在GDP中份额的上升,即指的是政府部门政府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点十分清楚。()

A.错误

12.政府投资一般具有公共性,属于公共投资,也就是说公共投资就等同于政府投资。()

A.错误

13.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准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是可以通过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共同来提供。()

B.正确

14.政府收入的具体范围,受财政管理体制制约,在不同时期的界定均相同。()

A.错误

15.组织政府收入的过程,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过程,直接涉及个人、企业及政府等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B.正确

16.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

B.正确

17.违章处理是税收法律制度实施的保证,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税法的严肃性。()

B.正确

18.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

B.正确

19.直接性强制公债是指政府以公债券代替货币,用于支付雇员薪金或购买物品。()

A.错误

20.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和质量的发行市场,发行市场的交易才有可能进行。()

A.错误

四、名词解释(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1.纯公共物品 参考答案:

纯公共物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性质的商品和劳务。2.土地增值税 参考答案: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五、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1.简述政府对市场垄断治理的途径。参考答案: 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治理主要有两种途径:

(1)利用法律手段打击或限制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维护市场竞争秩序。(5分)(2)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管制,价格由政府控制或指导,并对服务质量等提出明确要求,限制这类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操纵市场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5分)

2.简述基础设施的特点及公共投资的必要性。参考答案:

(1)基础设施本身具有公共物品特征,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少基础设施消费者使用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果由私人部门投资会造成严重的供给不足的现象。因此,必须以公共部门投资作为主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3分)

(2)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如供电、供水、供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放任私人投资,容易产生垄断经营,服务质次价高,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公共投资介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形成良性经济运营环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公共服务。(4分)

(3)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有的项目本身只有微利,甚至无利可图,适合公共部门进行投资。(3分)03任务_0005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1.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

B.社会公共权力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D.市场 3.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

4.公共选择的基本原理是将()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C.经济学

5.按照()划分,政府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B.政府职能

6.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最低

7.政府收入按()分类,可分为中央政府收入、地方政府收入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收入。

C.财政管理体制

8.按照()分类,可将税收收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

B.课税对象的性质

9.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

C.国务院

10.按照()分类,公债发行方法可以分为公募法与非公募法。

B.公债发行对象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2.下列属于市场失灵表现的是()。

A.公共物品 C.信息的不对称性 D.外部效应

3.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的是()。

B.资源配置 C.收入分配

D.宏观经济稳定与发展

4.下列属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中的公共生产公共供给的是()

A.政府出资举办学校直接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 D.政府出资举办博物馆直接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 5.下列属于全球公共物品的是()

A.跨国犯罪 B.世界和平

6.从供给方式来看,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属于()

B.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

7.一个花卉生产企业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花卉品种,使周围养蜂的蜜蜂有了更多采集花粉的机会,增加了蜂蜜的产量,给养蜂人带来了收益,这种收益属于()。

D.生产的正外部效应

8.在进行外部效应治理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方式具体包括()。A.政府服务外包 B.项目合作 C.政府合同 D.共同行动

9.下列属于有条件多数原则的是()。

C.120人参加投票,有8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10.政府建设项目所投入的劳动力属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中的()。

A.直接成本

11.下列可以使用最低费用选择法进行政府绩效评价的项目是()。

A.政治 B.国防 C.文化 D.卫生

12.下列属于社会救济的是()。

A.自然灾害救济 B.失业救济 C.孤寡病残救济 D.城乡困难户救济

13.下列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支出结构管理改革内容的是()。

A.降低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B.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改善民生 C.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支出 14.下列属于社会抚恤的是()。

A.死亡抚恤 B.社会优待 C.社会褒扬 D.退役安置

15.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A.经济技术发展水平B.收入分配政策 C.市场价格 D.其他因素

16.下列属于税收制度要素内容的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违章处理

17.按税收计征标准的不同,可将税收分为()。

C.从价税 D.从量税

18.下列不属于公共收费功能的是()。

D.大幅提升财政收入

19.下列属于公债流通市场交易方式的是()。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回购交易 D.期权交易

20.下列属于公债偿还资金来源的是()。

A.当年预算直接拨款 B.预算盈余

C.发行新债偿还旧债 D.偿债基金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解决企业、个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克服市场缺陷。()

B.正确

2.政府机构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财政集中的财力多少。()

A.错误

3.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不完整性,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B.正确

4.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生产和供给部分私人物品。()

B.正确

5.全国性公共物品,是指公共物品提供后,其收益范围主要是在地方政府一定辖区内的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A.错误

6.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完全是解决公共物品服务问题的灵丹妙药。()

A.错误

7.有外部负效应的商品生产和销售量无法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时的市场需求,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A.错误

8.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

B.正确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B.正确

10.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财政统计分类体系(GFS)中,其经济分类包括水平与服务支出(工资与薪金、雇员养老金、其他商品与服务)、补贴、经常性转移支付、利息、资本性支出(资本支出和资本转移)、贷款减还款的净额。()

B.正确

11.瓦格纳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含义是指政府支出在GDP中份额的上升,即指的是政府部门政府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点十分清楚。()

A.错误

12.准公共物品的基础设施,一般应该由政府公共投资来完成,纯公共物品的基础设施可采用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

A.错误

13.政府投资一般具有公共性,属于公共投资,也就是说公共投资就等同于政府投资。()

A.错误 14.捐赠收入,是指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收国际组织、外国政府以及国内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捐赠的资金、物资。()

B.正确

15.政府收入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取得公共支出所需资金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表现为政府筹集资金的过程或阶段。()

A.错误

16.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

B.正确

17.目前我国税制中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都属于流转税,营业税在我国税制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

A.错误

18.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彩票公益金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50:50的比例分配,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

B.正确

19.公债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公债券能否记名、挂失等方面的规定。()

B.正确

20.上市公债,也称可转让公债,是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

B.正确

四、名词解释(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1.信息的不对称性 参考答案:

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2.力役税 参考答案:

力役税是指纳税人直接以提供无偿劳动的形式缴纳的税收。

五、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1.简述政府对市场垄断治理的途径。参考答案:

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治理主要有两种途径:

(1)利用法律手段打击或限制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维护市场竞争秩序。(5分)(2)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管制,价格由政府控制或指导,并对服务质量等提出明确要求,限制这类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操纵市场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5分)

2.简述基础设施的特点及公共投资的必要性。参考答案:

(1)基础设施本身具有公共物品特征,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少基础设施消费者使用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果由私人部门投资会造成严重的供给不足的现象。因此,必须以公共部门投资作为主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3分)

(2)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如供电、供水、供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放任私人投资,容易产生垄断经营,服务质次价高,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公共投资介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形成良性经济运营环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公共服务。(4分)

(3)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有的项目本身只有微利,甚至无利可图,适合公共部门进行投资。(3分)03任务_0006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1776年亚当•斯密()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C.《国富论》

2.企业在竞争中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量,当其产量和市场份额足以控制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时所产生的垄断属于()。

B.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

3.关于公共物品一般均衡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分析》中论述的。

D.萨缪尔森

4.公共选择的基本原理是将()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C.经济学

5.按照()划分,政府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B.政府职能

6.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最低

7.()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B.政府性基金

8.按照()分类,可将税收收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

B.课税对象的性质

9.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

C.国务院

10.按照()分类,公债发行方法可以分为直接发行法和间接发行法。

A.政府在公债发行过程中同应募者之间的联系方式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2.下列属于政府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手段的是()。

A.税收 B.转移支付制度 D.公共支出

3.下列属于市场失灵表现的是()。

A.公共物品 C.信息的不对称性 D.外部效应

4.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

A.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5.下列属于全球公共物品的是()

A.跨国犯罪 B.世界和平

6.下列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是()

B.国防

7.一个花卉生产企业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花卉品种,使周围养蜂的蜜蜂有了更多采集花粉的机会,增加了蜂蜜的产量,给养蜂人带来了收益,这种收益属于()。

D.生产的正外部效应

8.下列能够产生消费的负外部效应的是()。

A.在公共场所抽烟

9.下列属于有条件多数原则的是()。

C.120人参加投票,有8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10.某市主干道检修期间,进行了封路,由此给人们出行所带来的不便属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中的()。

C.间接成本

11.下列属于政府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的是()。

A.人大经费 B.国家安全支出 C.外交支出 D.边境联检费

12.下列属于社会保障主要功能的是()。A.保障功能 B.稳定功能 C.调节功能 D.互助功能

13.下列属于私人参与的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主要类型的是()。

A.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方式 B.移交一经营一移交方式 C.建设一拥有一经营一转让方式 D.公私合营方式

14.政策补贴的特点不包括()。

A.长期性

15.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A.经济技术发展水平B.收入分配政策 C.市场价格 D.其他因素

16.按照具体内容可将减免税划分为()。

B.政策性减免税 C.照顾性减免税

17.下列属于税收制度要素内容的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违章处理

18.下列不属于公共收费功能的是()。

D.大幅提升财政收入

19.下列属于公债凭证形式的是()。

A.登记公债 B.公债券 C.公债收款单 D.记账式公债

20.下列属于公债流通市场交易方式的是()。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回购交易 D.期权交易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正式的政府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了国家,有了政府,才产生的。()

B.正确

2.政府经济活动仅仅关系到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以及政府职能的实现。()

A.错误

3.自然垄断是由于企业在一定时期掌握了某些生产技术,如专利权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对产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

A.错误 4.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生产和供给部分私人物品。()

B.正确

5.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居民和企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地方公共物品的收益边界也是绝对的。()

A.错误

6.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完全是解决公共物品服务问题的灵丹妙药。()

A.错误

7.有外部负效应的商品生产和销售量无法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时的市场需求,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A.错误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B.正确

9.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

B.正确

10.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财政统计分类体系(GFS)中,其经济分类包括水平与服务支出(工资与薪金、雇员养老金、其他商品与服务)、补贴、经常性转移支付、利息、资本性支出(资本支出和资本转移)、贷款减还款的净额。()

B.正确

11.成本—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收益分析的检验。()

B.正确 12.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准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是可以通过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共同来提供。()

B.正确

13.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基础设施必须优先发展,而且具有前提性,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前提条件”。()

B.正确

14.政府在组织收入时,效率原则强调量能负担,机会均等;公平原则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A.错误

15.捐赠收入,是指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收国际组织、外国政府以及国内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捐赠的资金、物资。()

B.正确

16.政府开征特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A.错误

17.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

A.错误

18.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B.正确

19.公债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公债券能否记名、挂失等方面的规定。()

B.正确

20.上市公债,也称可转让公债,是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B.正确

四、名词解释(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1.纯公共物品 参考答案:

纯公共物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性质的商品和劳务。2.土地增值税 参考答案: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五、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1.简述政府采购的特点。参考答案:

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2分)(2)采购目的的非营利性。(2分)(3)采购管理的公开性。(2分)(4)采购范围的广泛性。(2分)(5)采购的数额巨大。(2分)2.简述消费税的特点。参考答案:

消费税是各国流转税制的主体税种之一,与其他流转税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消费税按销售额或销售量计税。(2分)(2)征收项目有较强的选择性,税率差异大,可充分发挥对消费的调节功能。(3分)(3)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2分)(4)一般没有减免税的规定等。(3分)03任务_0007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1776年亚当•斯密()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C.《国富论》

2.()是指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C.对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3.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

4.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A.詹姆斯•布坎南

5.为便于使用,社会贴现率仍然是以()作为参照标准。

B.一般市场利率

6.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最低

7.()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4.政府经济学作业(2014) 篇四

案例四:

解读水价调整听证

2004年6月3日上午,就市水务局、市自来水集团公司、城市排水集团提出的水价调整申请,北京市发改委组织召开了调整水价听证会。听证的主要内容,一是提高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二是对城镇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这是《北京市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实施细则》实施后召开的第一个价格听证会。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听证会的《北京市调整水价并实行阶梯式水价初步方案》,水资源费平均由每立方米081元调整为1.37元。其中:地表水和供自来水公司的地下水水资源费由每立方米0.60元调整为1.10元;自备井水资源费由每立方米1.50元调整为2.00元;乡镇企业用地下水水资源费由每立方米0.40元调整为2.00元。综合水价将由每立方米4.01元调整为5.14元,居民综合水价将由每立方米2.90元调整为3.70元。最终调整方案将根据听证结果确定。最为居民关注的是自来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的调整。此次水价调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自来水平均销售价格由每立方米3.01元调整为3.84元,其中居民用水由每立方米2.30元调整为2.80元。污水处理费平均由每立方米1.00元调整为1.30元,其中居民排水由每立方米0.6元调整为0.90元,非居民排水由每立方米1.20元调整为1.50元。新增的水费和污水处理费两项合计,居民每用1立方米水增加支出0.8元。此次水价调整还包括水利工程供水(地表水)价格。水利工程地表水平均由每立方米1.01元调整为1.44元;园林用地表水由每立方米0.3元调整为1.30元(不含水资源费);供自来水公司的水由每立方米1.22元调整为1.72元;工业消耗水由1.27元调整为1.77元;工业循环水、工业惯流水价格不做调整。此外,洗车业、纯净水业、洗浴业等行业用水价格也将做相应调整。北京市将对城镇范围内实现集中供水的、可单独按户计量的居民用户试行阶梯式水价,最终实施方案将在听证会后确定。(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日报》2004年6月日报道整理,作者:刘浦泉 殷丽娟)

【点 评】

居民参加与其切身利益有关的公共物品生产和提供的决策,是公共选择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上述北京市就水价调整而举行的听证会,是居民参与公共选择的有效途径。就政府而言,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可充分了解本辖区居民的真实偏好,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服务,并就服务的成本与收费与居民达成共识。就居民或其它社会利益集团而言,通过听证会等公共决策程序,向政府及有关公共企业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选择的广度、深度,体现了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

分析:

关于反对水价上涨的理由一:

企业污染水源不能由百姓买单。现在政府提高水价,就等于让老百姓帮助这些污染企业买单,肇事者毫发无损,无辜者却要为用水多掏钱。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和污水排放量的比例: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大部分城市的非居民用水污水处理费高于居民用水的污水处理费,其中武汉、长沙、南宁、贵阳和乌鲁木齐等5城市的居民和非居民用水的污水处理费标准相同;总体而言,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稍高于工业污水排放总量。

关于反对水价上涨的理由二:

公布污水处理费使用情况。污水处理费实际使用情况:我国通常由供水公司把污水处理费交给市财政局,然后由财政局通过其主管部门(建设部门)转交给污水处理企业,几乎所有城市的污水处理费都用于污水处理,且有很大缺口。

关于反对水价上涨的理由三:

先让自来水公司财务透明。自来水公司财务问题:大部分供水企业没有公布财务绩效、达标率或运营效率的指标,一般只公布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渠道等信息。大多数城市节水办设在自来水公司,形成政企不分的局面。

关于反对水价上涨的理由四:

公众不该承担水价“跑冒滴漏”成本。主要原因首先是供水企业机构和人员设置冗杂,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其二,企业为了保证利润,发展副业千方百计做大成本;其三,自来水公司的收入较其他企业高出一截。实际水价“跑冒滴漏”成本确实偏高:我国水厂因输配管网泄漏而损失了20%的制水量;若按照每公里管网损失水量计算漏损率,则中国企业的漏损率就很高了。另外很多城市的供水能力严重过剩,全国平均至少有50%的生产能力是过剩的。

关于反对水价上涨的理由五:

不能伤害穷人利益。很多城市都对低保户采取了免收或减收公用事业费的政策,真正喝不起水的是那些虽然家境困难但够不上低保标准的人。水价提高的话,他们得不到任何补贴。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轮水价上涨成立的理由是污水处理费偏低论和外资推手论,而节约水资源论、原水成本攀升论、企业亏损论(运营成本攀升)、财政补贴断流论和劫富济贫论则理由不太充分;反对水价上涨的理由中只有水价“跑冒滴漏”成本偏高成立,总体而言污水处理费使用情况和自来水公司财务状况则即使公布也难以进行合理性判断,而水价上涨伤害穷人利益则难以成立,因为大部分城市都有低收入保障制度。

关于水价舆论导向的政策建议:

建议一:加大节水宣传力度,积极推进城市水价改革 今后应该加强对水资源节约工作的宣传,深入分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通过政府官员、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有识志士的共同合作,大力宣传各级政府应对水资源短缺所做的开源节流等工作,合理解释水价调整理由,促使水价改革的积极推进。

建议二:水价调整的幅度和频率应考虑社会接受意愿

价格调整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接受意愿,准确把握城市供水水价调整的力度、频率和节奏,在老百姓能承受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建议三: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

上一篇:如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下一篇:加强门诊输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