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僻四字成语

2024-07-29

生僻四字成语(共13篇)

1.生僻四字成语 篇一

1、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2、牛溲马勃[niúsōumǎbó]【解释】: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利小便;马勃:可治疮。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

3、马捉老鼠:比喻瞎忙乱。

4、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汉韩信少贫,在淮阴城钓鱼,有漂母见其饥,饭之。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称受恩重报为“一饭千金”。唐沉亚之《旌故平卢军节士》:“夫举食於人,当渴饥之望也,一饭千金,未足者不能十金。”

5、七步之才:【解释】:形容才思敏捷。【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狗尾续貂:貂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语出《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7、以邻为壑[yǐlínwéihè]【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8、白云苍狗【解释】: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出自】: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9、焚琴煮鹤【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10、琴去煮白鹤。比喻随意糟蹋[1]美好的事物。

2.生僻四字成语 篇二

1.“震耳欲聋、引吭高歌、低声耳语、大呼小叫、窃窃私语、大吹大擂、响彻云霄”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发声的物体振幅的大小影响其响度的大小, 研究的是“响度”的问题。

2.“尖声细语、沉闷嘶哑、细声细语、瓮声瓮气、尖锐刺耳”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发声的物体振动的频率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研究的是“音调”的问题。

3.“闻其声, 知其人”“悦耳动听”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研究的是“音色”的问题。

4.“隔墙有耳、千里传音”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气体等可以传声。千里传声还能说明此声音可能是次声波和声音能传递信息等知识。

5.“万籁俱寂、哑口无言、忍气吞声”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声源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 或在声源处减弱声音。而雪后的“万籁俱寂”还能说明雪能吸音。

6.“掩耳盗铃”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人耳处减弱。

7.“打草惊蛇”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介质可以传声, 蛇通过感知地面振动感知声音的, 还有蛇是靠颌骨这种固体传声的知识。

8.“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轰鸣不断、空谷传声”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声音不断的反射, 和回声的知识有关。

3.浅析成语与四字格的翻译策略 篇三

成语(idiom)既是一种结构固定而凝练、内涵丰富而深刻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在人们所使用语言中的体现和反映。汉语和英语中都含有丰富的成语,在汉语中,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常为四字短语,而在英语中,成语是词组,其含义不同于其中单词的含义,是不能明显地从构成其成分的单词的含义中找到其含义的词组和句子,必须从整体上进行理解。

一、英汉成语的相似性

两个基本特征:

1、语义的统一性或整体性:一条成语所表达的是一个整体的意思。

2、结构的固定性或定型性:成语的词序结构一般不能随意更改或颠倒,也不能随意增减词,或者任意使用其它的词来替代某个词。

按照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成分来分析,汉语成语可以分成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成语等四大类。英语成语也包括这四大类。

二、汉英成语表达差异溯因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

成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二)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成语大部分都没有贬义。比如,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三)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成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三、成语的英译策略

1.直译(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译者在英译汉语成语时可以采用直译法)

1)相同的成语:

来得容易,去得快Easy come,easy go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2)相近似的成语:

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

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都源于军事家的策略)

3)隐含意义很明显的成语:

雪中送炭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 favour

2.意译(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很多情况下载译语中难以用直译法再现,为了确保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常常采用意译手法)

不测风云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开门见山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3.套译法(套用译语中某个与汉语成语相似的成语来进行翻译的方法)

1)两个成语的字面意义和蕴含意义基本一致

浑水摸鱼 fish in troubled water

2) 兩个成语的比喻形象有所差异,但比喻意译基本一致。

笑掉大牙 laugh off one's head

4.加注法(在译文中添加读者理解成语所需的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其特点在于技能保留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文化蕴含,又能确保译文容易为译语读者所理解接受)

东施效颦 Dongshi imitating Xishi, (Xi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ccident kingdom of Yue)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四字格成语的学习,我们得出,四字格不能简单的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而使应该采取更多元化的方法去翻译出更符合英语习惯的四字格成语,同时在中文上也更加贴近四字格成语所包含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菲.汉语局势成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09).

[2]黄频频.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林燕.四字格成语中数字的英语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10).

[4]丁冬梅.汉语词典中汉语四字格成语翻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高中的生僻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 篇四

别看这位周子才14岁,还真有些小才能。一即位,他就对大夫们说:“我开始的愿望并没有到这个地步,现在虽然到了,这全是上天的意志。人们要求有国君,是为了让他发布命令。立了以后不听他的号令,那立他干什么?你们几位用得着我才立我为君,恭敬而听从国君,这是神灵所保佑的。”大夫们听了,回答说:“这正是下臣们的愿望,岂敢不唯命是听!”

【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5.成语 四字成语 篇五

四海飘零、四面出击、四脚朝天、四书五经、

四海升平、四平八稳、四肢百骸、四海一家、

四海为家、四面受敌、四角俱全、四方之志

做张做势 做贼心虚 做小伏低 作作有芒

作贼心虚 作育人材 作威作福 作舍道边

作善降祥 作如是观 作金石声 作茧自缚

作奸犯科 作嫁衣裳 作好作歹 作法自毙

作恶多端 作壁上观

座无虚席 坐于涂炭

坐拥百城 坐以待旦

坐以待毙 坐言起行

坐薪悬胆 坐享其成

坐卧不安 坐收渔利

坐视不救 坐失良机

坐立不安 坐冷板凳

坐井观天 坐怀不乱

坐观成败 坐而论道

坐地分赃 坐筹帷幄

坐吃山空 坐吃山崩

坐不窥堂 坐不垂堂

坐不重席 坐不安席

佐雍得尝 左支右绌

左右为难 左右两难

左右开弓 左右逢源

左右采获 左拥右抱

左萦右拂 左宜右有

左图右史 左提右挈

左思右想 左顾右盼

左辅右弼 左道旁门

遵养时晦 遵时养晦

尊师重道 尊古卑今

罪有应得 罪孽深重

罪魁祸首 罪加一等

罪该万死 罪恶昭著

罪恶昭彰 罪恶滔天

罪大恶极 罪不容诛

罪不可逭 醉生梦死

醉酒饱德 嘴直心快

嘴甜心苦 钻穴逾墙

钻头觅缝 钻天打洞

钻皮出羽 钻牛角尖

钻火得冰 钻冰求酥

足智多谋 足音跫然

足食足兵 足不出户

走为上计 走投无路

走南闯北 走马章台

走马上任 走马看花

走马观花 走马赴任

走花溜水 走伏无地

邹缨齐紫 纵虎归山

纵横交错 纵横驰骋

纵横捭阖 总角之交

总而言之 综核名实

宗庙社稷 自作自受

自作解人 自作聪明

自知之明 自怨自艾

自圆其说 自由自在

自由放任 自由泛滥

自用则小 自贻伊戚

自以为是 自业自得

自言自语 自崖而反

自行其是 自信不疑

自相鱼肉 自相矛盾

自相惊忧 自相残杀

自我作故 自我作古

自我陶醉 自我解嘲

自我表现 自投罗网

自讨苦吃 自私自利

自视甚高 自始自终

自始至终 自食其言

自食其力 自食其果

自生自灭 自取其咎

自取灭亡 自求多福

自轻自贱 自强不息

自欺欺人 自命不凡

自鸣得意 自卖自夸

自立门户 自力更生

自愧不如 自刽以下

自觉自愿 自掘坟墓

自给自足 自坏长城

自顾不暇 自告奋勇

自高自大 自得其乐

自吹自擂 自出心裁

自出机杼 自成一家

自惭形秽 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 自拔来归

眦裂发指 恣意妄为

字斟句酌 字里行间

子曰诗云 子虚乌有

紫气东来 趑趄不前

锱铢必较 孜孜以求

孜孜不倦 资深望重

孳孳不倦 孳蔓难图

兹事体大 擢发难数

濯足濯缨 斫轮老手

酌盈剂虚 灼艾分痛

着手成春 着人先鞭

浊泾清渭 卓有成效

卓立鸡群 卓尔不群

拙口钝腮 捉贼捉赃

捉襟见肘 捉班做势

谆谆告诫 坠茵落溷

惴惴不安 椎髻布衣

追亡逐北 追根究底

追本穷源 追奔逐北

锥刀之末 锥处囊中

壮志未酬 壮志凌云

壮士解腕 撞头磕脑

庄严宝相 妆嫫费黛

装神弄鬼 装傻充愣

装怯作勇 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装聋作哑

装疯卖傻 馔玉炊金

转战千里 转危为安

转弯抹角 转祸为福

转嗔为喜 转悲为喜

转败为功 专欲难成

专心致志 专心一志

专横跋扈 抓耳挠腮

铸山煮海 铸剑为犁

铸成大错 筑室反耕

筑室道谋 祝哽祝噎

助纣为虐 助我张目

助天为虐 助人为乐

助桀为虐 助边输财

著作等身 著书立说

属毛离里 属垣有耳

属辞比事 褚小杯大

煮粥焚须 煮鹤焚琴

煮豆燃萁 拄笏看山

主文谲谏 主情造意

主客颠倒 竹头木屑

竹马之友 竹报平安

竹篮打水 竹苞松茂

逐日追风 逐鹿中原

逐臭之夫 烛照数计

侏儒一节 侏儒观戏

铢两悉称 铢两分寸

6.生僻四字成语 篇六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功能对等”理论, 和众多翻译理论不同的是它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原文和译文, 而是译文读者。它的核心是“译语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

这一翻译理论强调了翻译应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出发, 为读者服务。这就意味着在进行语言转换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目的语中寻找一个能让译文读者产生和源语言读者一样感受的词, 使译文贴近译文读者, 便于译文读者理解。

比如“挥金如土”, 如果我们翻译成“spend money like soil”就不是功能对等,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为本, 离不开土地, 所以有很多与土地有关的成语;而英国是一个岛国, 四面环海, 很多习语与海洋和航海有关, 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spend money like water”。我们在英译汉语的四字格成语时, 不能一味地拘泥于语言形式, 这样很有可能会造成译文晦涩难懂, 使英文读者觉得莫名其妙。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我们应注重读者的反应程度, 灵活采用英文中已有的、习用的成语, 甚至俚语、谚语、俗语作译文, 使译文富有英文情趣, 使英文读者易于和乐于接受, 从而在情感上和汉语读者产生共鸣, 并领略到汉英文化之间不谋而合的妙趣。

汉英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认知能力、生活习惯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一些相似之处, 这就使汉英两个地区人们对自身以及所处的世界达成了种种共识, 并通过语言, 特别是成语表现出来。于是汉英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在字面意义、喻体形象和比喻意义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成语。

笔者根据其对应情况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一、汉英相同的成语

所谓相同, 指汉英成语在字面意义、喻体形象和比喻意义等诸方面都基本相同。如汉语四字格成语“树大招风”和英语成语“tall tree catches much wind”就在字面意义、喻体和喻意上惊人地相似, 翻译时可以直接采用。再如, “浑水摸鱼”和英语成语“fish in troubled water”意思相同, 其简练程度不亚于中文。

由此看来成语无论中外都是简练的, 经过千百万人使用、千锤百炼、精挑细选, 不断提炼而成。但是从韵律的角度来看, 英语成语远不及汉语四字格成语。

二、汉英相应的成语

所谓相应, 指汉英成语的字面意义、喻体形象会根据各自的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但经过理解分析仍能发现比喻意义基本一致。

例如, “从头到尾”可对应“from A to Z”, 英文用第一个字母和末一个字母设喻, 中文用“头”和“尾”做比。又如, “绣花枕头”可对应“many a fine dish has nothing in it”, 字面含义为盘子碟子很精美, 但里面没装什么东西, 空有好盘碟, 外表好看, 进而引申为光有好看外表没用, 靠不住的。这和“绣花枕头”外表绣得五色灿烂, 里面却是一包稻草的涵义有异曲同工的表达效果, 只不过一个是“盘子”, 一个是“枕头”。

又如, “亡羊补牢”可对应译为“lock (or shut) the stable door after (or when) the horse (or the steed) is stolen”, 贼走了, 把门锁上, 等同于亡羊补牢。中文说的“亡羊”, 英文说“偷走马”, 都是事后补救, 只是一个说补修羊圈, 一个说上门锁。汉语“亡羊补牢”, 用这一英文成语对译, 很贴切。英语读者一读就知其义, 又因带有各自的民族色彩, 容易使英语读者产生和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 只不过从字面上看没有汉语四字格成语那么干脆简练。

三、汉英相通的成语

所谓相通, 指汉英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喻体形象相差甚远, 单纯由字面分析不易联系相对应的汉语成语, 但深究其寓意后可发现同汉语四字格成语的比喻意义基本一致, 即字面不同, 但是意义相通。英文中有大量的成语只是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与中文成语相同或相近。

如英语成语“spoil the sheep for a half penny worth of tar”意思是不愿意花半便士买焦油医治羊伤而导致羊死亡, 和汉语四字格成语“因小失大”就是形相远意相近。

再如, 英语成语“David and Janathan”中的David和Janathan都是《圣经·旧约》中的人物, 一位是王的女婿, 一位是王的长子, 两人情同手足, 非但没有因为继承王位而反目成仇, 反而书写了如同《圣经》般平凡而又伟大的友谊, 可谓是古今友谊的典范。因此“David and Janathan”用来形容同生共死、肝胆相照的朋友, 和汉语的四字格成语“莫逆之交”意思一致。

从以上对应情况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译文在形象上会有所缺失, 可是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比喻意义。汉语四字格成语的使用不在于其形象而在于其喻意。

在英译时, 为了帮助英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信息, 我们要在准确理解成语的基础上, 注意表达得体。既要提倡以上这三种和汉语四字格成语相同、相应和相通的英语习语, 又要防止生搬硬套, 一味追求字面意义和喻体形象上的机械对应, 以免造成表意模糊, 失去其交际功能。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的角度而言, 译文虽然没有保留原文的具体形象, 但却通俗易懂、简洁精辟、地道自然地传达出了成语的内涵意义, 增加英文读者的亲切感又能丝毫不留下翻译的痕迹, 真正实现英文读者在读译文时的心理反应与原文读者读原文时的心理反应一致或相似。

综上所述, 英译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过程本质上是两种民族文化的交流, 两种民族心理的沟通, 两种思维定式的接轨。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具备良好的汉语功底, 又要有很强的英语语言能力, 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读者的反应程度相似作为翻译的标准, 认真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 根据英语的语言习惯及语法规则对原文的文化特色和形象进行取舍, 让译文为读者喜闻乐见, 能产生兴趣及阅读美感, 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摘要:成语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汉语四字格成语是成语的主体, 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 最能代表汉语言文化。所以学习汉语、翻译成语, 当以四字格成语为重点。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在对汉语四字格成语进行英译时, 可以灵活采用与原文相同、相应和相通的英语成语, 使英文读者易于和乐于接受, 从而和汉语读者产生共鸣。

关键词:功能对等,汉语四字格成语,英译

参考文献

[1]陈文伯.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2]尹邦彦.汉语熟语英译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4]周黎平.奈达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影响概述[J].社科纵横, 2007, 22 (2) .

[5]王华.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标准对翻译实践的指导[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 , 2010, (7) :70-71

[6]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修订版)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7]杨丰宁.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7.简短成语故事四字成语 篇七

孔子的弟子曾参居住在卫国的时候,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穿的是用乱麻絮做的袍子,破烂不堪,分不清表里。由于吃的很差,脸上浮肿,带着病容,手掌脚底都长满了老茧。曾参经常一连三天不生火做饭,揭不开锅,十年之内没做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也太破旧了,以致正一正它系帽的绳带就断了;一拉衣襟,就露出了肘;一穿鞋,鞋后跟就裂开。虽然如此穷困,但他并不因此而忧愁,时常拖着破鞋,高歌《商颂》。他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好像是从金石制作的乐器中发出的一样。就这样,曾参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子不能使他为臣子,诸侯不能和他结交朋友。所以庄子说,注意培养心志的人会忘掉形体,注意养身的人会忘记利禄,而致力于大道的人会忘掉心机。

8.带蛇的四字成语_成语 篇八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蛇蝎为心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蛇欲吞象 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蛇口蜂针 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三蛇七鼠 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蛇心佛口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蛇食鲸吞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蛇头鼠眼 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蛇蝎心肠 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豕分蛇断 比喻支离破碎。

岁在龙蛇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牛鬼蛇神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龙头蛇尾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灵蛇之珠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龙蛇混杂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蛇飞舞 见“龙蛇飞动”。

惊蛇入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鲸吞蛇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行行蛇蚓 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画蛇著足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弓影杯蛇 见“弓影浮杯”。

飞鸟惊蛇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佛口蛇心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封豕长蛇 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封g修蛇 见“封豕长蛇”。

佛心蛇口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9.生僻四字成语 篇九

关键词:语料库,四字成语,《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几乎囊括了“五四”以来中国一大批杰出作家寓意深邃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 为研究现代散文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文本, 散文更注重遣词造句, 讲究语言技法, 拥有自身形态的审美特性。本文借助语料库手段, 从四字成语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散文的审美信息及张培基译文中美的移植与再现。

1 研究方法

首先, 运用软件Para Conc建立《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第一辑) 电子平行语料库。其次, 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作为标准, 对其后的词目索引进行扫描、OCR识别, 排除非四字的词目, 做成四字成语词表。以相同方法, 借鉴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当代英语成语词典》, 做成英语习语词表。以两个词表中的词为检索项, 分别在原文和译文中进行检索, 探究四字成语的翻译规律。

2 数据统计与分析

汉语成语有97%采用四字格。“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 确有它的精妙之处。冯庆华 (2009:112-113) 指出其有三大优势:“从内容上讲, 它言简意赅;从形式上讲, 它整齐匀称;从语音上讲, 它朗朗上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四字格, 可以产生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阅读效果, 可以使人享受到语音上的和谐美感, 这是普通的二字词语、三字词组或五字词组等难以达到的。”“四字格”中最为显著的一部分莫过于“四字成语”。“四字成语”大多由来已久, 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们往往韵律明快, 意境优美, 包含更多的审美信息。因此, 对于散文翻译来说, 能否理想地转换“四字成语”所携带的审美信息, 将影响译文的审美价值。

成语可从多角度进行分类。从叙述性质的角度可以分为“表述性成语”和“描述性成语”。表述性成语数量比较少, 可以不再分类, 其特点是具有知识性, 如“哀兵必胜”。描述性成语的特点是描述人或事物的形象和状态, 描述行为动作的性状。描述性成语数量较多, 可以根据描述的方式再分为“直陈式”, 如“爱不释手”;“引申式”, 如“兢兢业业”;“比喻式”, 如“井底之蛙”。 (温端政, 2005:329-330) 本文根据这一分类标准, 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四字成语”的使用以及翻译情况所做的统计如表1所示:

数据表明, 原文较广泛地使用了四字成语, 其中直陈式成语约占总数的52.1%, 高于其他类别, 特别是比喻类成语 (9%) 的使用。直陈式成语的语义是组合语素意义的直接陈述。笔者认为, 这一现象进一步反映了现代散文的语言特点。现代散文主要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 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李震 (2001:88) 也指出“小说是虚拟空间, 诗歌是情绪世界, 而散文应该是日常语境”。进而, 散文在词语的选择上, 力求清楚、明畅、自然有致, 因此直陈式成语比例较高。至于译文, 我们看到,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译者本身的知识局限性或是其对翻译策略的考量, 四字成语很少找到完全对应的英语习语, 这个比例只为10%左右。另外, 译者在对四字成语采取直译还是意译的方法选择上基本持平, 均为35%左右;然而, 有一点值得注意, 即如果成语是直陈式的, 译者则以直译为主, 如果是引申或是比喻式的, 译者则以意译为主。并且由于四字成语本身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包含较多的信息量, 因此译者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折中的方式来翻译, 统计结果显示该比例为12.2%。以上几点反映出, 译者在翻译四字成语时, 直译与意译错综开展, 在尽力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又力求最大化的翻译效果, 表现原文的意境以及美质。直译和意译各有千秋, 正如张培基 (1980:65) 自己所言, “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 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也有相异之处。所以翻译时, 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 或意译或直译, 量体裁衣, 灵活处理”。如:

1) 母亲没有灰心, 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 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母亲的回忆》)

译文:Mother, however, did not lose heart.Adversity had deepened her sympathy for the poor and needy as well as her aversion to the heartless rich.

原文中的“为富不仁”, 可直接按照字面来理解, 表示“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 心狠手毒, 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并且是个主谓结构。而译者却按字面意思别具匠心地把它翻译成了一个名词性的短语, 这一转变方式, 使译文更符合英语句型客观、务实、抽象、精确、逻辑的表达特点。不仅勾画出了原文的内涵, 也让译文节奏紧凑, 落落大方。另外, 译文“the heartless rich”中多为短元音, 发音急促, 更衬托出对富人的不满。

2) ……碰上个凡事只用耳朵听不用眼睛看的糊涂长官, 自然就博得了偏爱, 于是一帆风顺, 扶摇直上了。 (《下蛋、唱鸡及其它》)

译文:He will naturally find favor with a muddle-headed boss who trusts his ears more than his eyes.The braggart will thus find himself quickly climbing up the social ladder.

原文中连续出现两个成语“一帆风顺, 扶摇直上”, 对于这两个词, 译者合二为一, 译成“quickly climbing up the social ladder”。存在省略现象。其中, “to climb up the ladder”为英语习语, 对于英语读者来说应该很熟悉, 所以译者采用这个习语而避免造成信息冗余, 使译文简洁明了。另外, 译者采用断句翻译, 使得译文结构明畅, 没有丝毫拖沓罗嗦之感, 读起来行云流水一般, 朴素的语言再现了原文的美感。

3) 在某种场合, 它不但无愧于“以耳代目”这句话, 而且比眼睛做得更好。 (《耳闻不如一见?——从焦尾琴谈起》)

译文: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it is not only worthy of the saying, “Let the ear do duty for the eye, ”it can even excel the eye.

原文中的成语“以耳代目”本意指不亲自调查了解, 光听信别人说的, 以听到的作为亲眼看到的。基于原文特殊的语境, 译者按照其字面意义进行翻译, 以实现原文褒奖耳朵的作用。

4) 可是还没有见有什么人这样坦率地说了出来。就让我当一个“始作俑者”吧! (《文学批评无用论》)

译文:But so far none else have ventured to be equally candid.Therefore, let me be reconciled to being saddled with the epithet of“originator of a bad practice”.

原文中“始作俑者”本意为开始制作佣的人, 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文中显然是舍其本意, 而取其隐含意。因此译者翻译为“originator of a bad practice”。另外, 译者察觉出作者幽默的语气, 所以用词组“be saddled with”与之搭配, 保留了原文的美学效果。

3 结论

散文简洁而又潇洒, 朴素而又优美, 自然中透着情韵。本文通过考察《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四字成语的翻译情况, 发现张培基在翻译散文时, 以“忠实”于原文, 基本对原文进行“等量”翻译为准则, 让原文的美质尽可能得到再现和表达;同时也在翻译中灵活巧妙地利用目的语资源, 并适当做出取舍, 使得译文的韵味能够既不过于平淡, 又不过度渲染, 不仅译其形而且传其神, 成功实现了散文审美信息的移植。

参考文献

[1]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112-113.

[2]李震.酒足饭饱而后快[A].//贾平凹编.散文研究[C].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1:88.

[3]梁茂成, 李文中, 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4]温端政.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329-330.

[5]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0.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 篇十

据说,李贺做诗,通常不是先立题目,而是注重观察生活,积累资料。他每天早上骑着一头小毛驴,背上书囊,带着一个书童,四处游览。遇到好的题材,就马上写成诗句,先放进书囊,回家以后,再整理成篇。李贺的身体一直都不好,他的母亲很心疼他,所以每天李贺回到家后,他母亲便让侍女查看他的书囊,如果发现里面写的诗句太多,就生气地说:你这个孩子,想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原文是: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李贺在他短暂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给我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就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11.四字开头的成语_少儿成语精选 篇十一

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四亭八当: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面出击: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四面受敌: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四百四病:谓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四冲八达:同“四冲六达”。

四冲六达:四通八达的要道。

四方八面:到处;各个方面。

四方之志: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四分五落:形容分散零乱。

四纷五落:见“四分五落”。

四分五剖: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海九州:指全中国。

四海他人:谓没有亲戚关系。

四海为家:四海:各地、到处。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四荒八极: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四郊多垒:四郊营垒很多。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扰。形容外敌侵迫,国家多难。

四角俱全:比喻完美无缺。

四山五岳: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相关阅读

成语接龙

四平八稳 → 稳扎稳打 → 打牙犯嘴 → 嘴直心快 → 快步流星 → 星火燎原 → 原原本本 → 本末倒置 → 置若罔闻 → 闻风丧胆 → 胆小如鼠 → 鼠窜狼奔 → 奔走相告 → 告朔饩羊 → 羊狠狼贪 → 贪污腐化 → 化为乌有 → 有备无患 → 患难之交 → 交淡若水 → 水过鸭背 → 背城借一 → 一塌糊涂 → 涂脂抹粉 → 粉白黛黑 → 黑白分明 → 明目张胆 → 胆战心惊 → 惊心悼胆 → 胆大心小 → 小廉曲谨 → 谨毛失貌 → 貌似强大 → 大璞不完 → 完事大吉 → 吉光片羽 → 羽毛未丰 → 丰衣足食 → 食肉寝皮 → 皮相之见 → 见笑大方 → 方便之门 → 门当户对 → 对酒当歌 → 歌舞升平→平白无故 → 故入人罪 → 罪该万死 → 死灰复燃 → 燃眉之急 → 急不暇择 → 择善而从 → 从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虎归山 → 山栖谷隐

12.四字成语故事-比肩接踵成语故事 篇十二

楚灵王知道晏婴长得矮小,就和大臣们定计,想戏辱他。

晏婴到了楚国郢都,可是城门紧闭。一个楚国的卫兵把晏婴领到一扇新开的小门前,请他从小门进城。晏婴冷笑一声,说:这是狗洞,出使狗国从这儿进;我出使楚国,怎能从这里进!楚灵王反被晏子戏辱,只得大开城门,迎晏婴进城。

楚灵王还想戏弄晏婴,在接见时,第一句话就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大声回答:我国京城行人比肩接踵,怎么说没有人?楚灵王笑着说:既然有人,为什么叫你这个矮子出使我国呢?晏婴叹口气说:我国那些体面能干的使臣,到有贤君的国家去了。晏婴加重语气说:像我这样无用的人,只好来见你了。

比肩接踵成语由此而来。肩并肩,脚尖靠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不合时宜成语故事

“不合时宜”这则成语的时宜是: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的需要,与世情不相投合。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帝,定年号为建平。自做皇帝以后,哀帝经常生病。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亲丁太后得病去世。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官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说:

“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天命,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又多次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着做,各种灾祸都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

哀帝听了夏贺良的一番话,也盼自己身体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三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骗子,于是在八月间又下诏书,说道: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定,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定,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元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不得要领成语故事

不得要领这则成语的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衣领,提下裳时拿着贴腰部份。要领是比喻人的意旨,这里引申为态度。现在一般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国王听说汉朝十分富足,想和汉朝往来,只是未能如愿;见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

大宛的国王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现在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

13.寓言故事成语 四字成语 篇十三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赵简子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3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我连您的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如果您的丑恶越来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可见,真正的爱护并不是一味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完美起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

3.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

4.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5.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意思

6.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7.出自寓言故事成语大全

8.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9.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上一篇:新月集阅读答案下一篇:小小设计师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