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24-10-26

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共8篇)

1.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一

患者安全目标督查总结

为贯彻落实《2012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文件精神和按照2甲医院评审要求,我院全面开展“安全目标”行动工作。针对《2012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的要求医务科对各临床科室进行了查找医疗安全隐患检查,现将检查汇总如下:

一、确立了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制定了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规定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结果和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二、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制度,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术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有手术部位识别表示相关制度与流程,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三、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医务科按照相关规定授予医师相应的处方权利。

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确定“危急值”项目,并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即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文字提示。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

五、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径便于医务人员报告。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医疗安全管理。

六、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有医务人员履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措施。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存在的问题:

1.口头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扩大口头医嘱使用范围。部分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语速过快、吐字不清、药物名称使用简称等。不按口头医嘱流程及时补记医嘱。

2.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存在问题见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阶段小结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呈报率低,部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向医务科呈报,多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源于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医患沟通不到位等主观方面。

4.部分医务人员对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未能对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的积极性不高。

整改措施

1、要求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嘱制度、口头医嘱制度与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熟练掌握有关内容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医疗活动中。对不按照有关制度执行人员视为违规,一经发现酌情给予处理。

2、严格执行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对年龄较大的,特别是重病人,术前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可能出现的后果,医患双方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好应对准备。对一些疑难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避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对并发症较多的病人,入院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可能的隐患,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应尽快落实,以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医疗安全管理。

3、面向医院不同岗位,开展广泛深入的患者安全培训,提升全院服务水平。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及时全面地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和选择。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患者安全行动,形成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有效确保医疗安全。

2.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1 月—6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768 例, 平均年龄82 岁。2014 年7 月—12 月, 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789 例, 平均年龄77 岁。

1.2 调查方法 对2014 年1 月—6 月768 例住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和用药错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在科内进行了讨论, 并制订和落实相关的防范措施。2014 年7 月—12 月789 例老年患者跌倒和用药错误明显降低。

2 结果 见表1、表2。

3 讨论

3.1 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①患者因素。患者平均年龄大于60 岁, 机体功能障碍, 记忆力减退, 视力下降及疾病的影响等均成为影响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2]。②环境因素。病室障碍物过多, 地面湿滑, 光线不充足。③药物治疗因素。体位性低血压, 长期服用镇静药也会造成患者定向力障碍, 头晕、步态不稳而致跌倒。

3.2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常见意外 ①跌倒:药物因素及环境因素, 还有自身疾病的影响。②用药错误:老年人记忆力差, 意识模糊, 视力差, 耳聋等均可引起。③其他问题:如自伤、压疮、走失、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等[3]。

4 对策

4.1 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 执行护理分级制度, 改善护理服务, 为患者提供规范化服务, 强化病房管理, 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加强人文关怀和护患沟通。确保病房环境舒适安全, 设施完善, 灯光充足, 地面防滑、干燥, 病房及床旁无障碍物, 使用轮椅操作规范。

4.2 住院患者病情实施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预警潜在危重患者, 降低人为因素对潜在危重病情的误判率。落实住院患者高危因素评估及护理计划, 应用高危因素评估表, 确定压疮、跌倒高危患者, 给予针对性保护, 采取有效对策, 床头放置高危标识, 及时给予健康教育, 示范相关安全措施。增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护士长监督措施落实情况, 认真做好交接班。

4.3 加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根据疾病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 对高血压患者定时监测血压, 严禁擅自增减降压药, 对于糖尿病患者, 注射胰岛素后要按时进食, 防止低血糖发生。

4.4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大部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 患者久病不愈时常对治疗失去信心, 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表现为烦躁、易怒、发脾气。因此, 护士对待老年患者要做到精心护理, 耐心解释,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

4.5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 少量多餐为原则, 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进食时体位合适, 防止发生呛咳、窒息等意外。

4.6 加强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 严格遵守医嘱执行制度及查对制度, 正确执行医嘱及给药。给患者发药前要经2 人查对无误后, 到床旁交代用法, 看服到口。在使用新药、药品用法出现变化时,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 使患者协助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工作, 要特别强调患者不可擅自使用药物。对特殊口服药, 如安定、地高辛等, 一定严格遵守医嘱, 看服到口, 确保服药安全,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晕、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

4.7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操作规程, 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 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及量, 老年患者机体器官功能减退, 要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有无液体外渗, 注射局部有无肿胀或疼痛, 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有无输液反应等, 如患者出现心悸、畏寒、持续性咳嗽等情况, 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 并通知医生, 及时处理。

4.8 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心理、机体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3], 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条件之一。住院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得到重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做好住院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创造安全、良好的住院环境, 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服务, 对促进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

参考文献

[1]方玲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22 (3) :123.

[2]姜旭雯, 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8) :347.

3.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三

方法:选择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并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例均顺利通过治疗,无护理安全事故。

结论:医护人员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药物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针对性安全措施,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糖尿病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15-02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逐年上升的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多为中老年人,该病具有病程迁延,无特效疗法,并发症多,需要综合控制的特点[1,2]其危害性对于生理功能不断下降的老年患者影响更大,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病区的特殊群体,存在着越来越大的护理风险,如何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当前严峻且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医院根据患者安全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60岁以上患者239例,其中90岁以上2例,80~89岁33例,70~79岁70例,60~69岁134例,女性119例,男性120例。

1.2 结果。239例均顺利通过治疗,无护理安全事故发生。

2 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2.1 病情观察方向。

2.1.1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较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新入院病人在家多长期卧床,可能已经发生皮肤破损、压疮,护士在接待新病人时,如不认真查看,与病人家属交待,易引起护患纠纷。

2.1.2 老年糖尿病患者各种脏器功能衰竭,对降糖药的代谢也慢,饮食不能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进餐,易发生低血糖昏迷,特别是在凌晨3~4点极易发生,夜班护士巡视病房时如不认真,可能误认为病人在熟睡,易错过最佳抢救期,更严重时,科直接导致死亡。

2.2 基础护理方面

2.2.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菲薄弹性差,抵抗力下降,全身营养障碍,如果对病人的翻身、皮肤护理不到位极易发生压疮。

2.2.2 部分患者有活动能力障碍,皮肤感觉障碍,在使用热水袋时易发生烫伤。

2.2.3 老年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如皮肤不能及时保持清洁,易合并多部位的感染。

2.3 专科护理方面。老年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以更好的观察病情,指导治疗,但多半病人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监测血糖时间,又对反复的血糖监测,血液检查误解,认为血越抽自身的血便月少,导致血糖漏测,以及监测时间不准确。

2.4 药物治疗方面。

2.4.1 老年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自己注射胰岛素时消毒范围不够,剂量不准确。停顿时间不足,导致药物浪费,皮肤感染。

2.4.2 口服降糖药,服药时间不正确,甚至遗忘,使血糖难以控制。

2.4.3 老年糖尿病患者反应性差,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不能及时发现。

2.5 健康教育方面。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对于老年人群尤甚,许多在老年期初查出糖尿病的病人,对糖尿病的疾病知识缺乏,对饮食运动治疗等方面不知所措。

2.6 心理护理方面。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有些老年患者认为无法治愈,“老了,能吃就吃”,不想严格控制血糖,不能配合治疗,也有一些老年患者对于糖尿病过多关注,焦虑。

3 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隐患的对策

3.1 病情观察。

3.1.1 对于所有新入院病人应全面检查全身皮肤情况,对于已发生压疮,皮肤破损的病人,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当面交待,并及时填写压疮报告单至护理部,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局部压力,换药以避免压疮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压疮的愈合。

3.1.2 要求夜间巡视时一定要每一小时到床边巡视,看到病人有平稳的呼吸,五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必要时可摸脉搏,如遇异常情况及时血糖、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3.1.3 对重点病人,如病情危重、神智不清。有纠纷倾向的病人应加强巡视。

3.2 基础护理。

3.2.1 对于老年病人皮肤菲薄,弹性差,营养障碍,长期卧床,感觉运动障碍的按Brand评分从感知,潮湿,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磨擦与剪切力等方面进行评分,填写难免压疮评分表≤12分高位人群上报护理部,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控。

3.2.2 对于老年病人采取调节室温,增加盖被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热水袋。

3.2.3 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三无、四短、六洁”护理,保持全身清洁,避免合并感染。

3.2.4 协助卧床病人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3.2.5 对于有跌倒倾向的病人,我们从年龄,既往史,精神状况,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排泄障碍,药物,插管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6分,悬挂防跌倒标识与家属签订《预防跌倒告知书》,并针对各病人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3.3 专科护理。向患者做好宣教,告知患者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并向其讲解红细胞的存活期,消除病人的误解。对于记忆力下降的患者,我们采取用定时器的方法,提醒患者,以确保监测时间的准确性。

3.4 药物治疗。

3.4.1 向老年糖尿病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指导病人正确的消毒范围,剂量调整,注射后停留5~6秒再拔出针尖。对于视力下降的病人可以戴老花镜,对于年纪大,自护能力差的病人在出院前教会病人家属为病人注射胰岛素。

3.4.2 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的宣教,告知患者各种药物的作用,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住院期间一日三次送药到口,出院前在病人口服药盒上注明服药的时间。

3.4.3 用药后,加强对患者用药疗效以及不良反應的观察,多与病人沟通,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3.5 健康教育。对于所有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除责任护士每天针对性的宣教以外,每周四下午固定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方面的专题讲解,以使病人更好的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3.6 心理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长期得不到家人陪伴,内心抑郁,有不良倾向的患者更应主动关心病人,在病人生日时,可由病区为患者过生日,让其感受到温暖。

4 小结

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主动发现,并针对原因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以实现病人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名富.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临场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6-97

4.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应知应会试题 篇四

姓名得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主要用于下列哪些关键流程?()

A、急诊病房 之间的转接;B、病房手术室之间的转接;

C、病房ICU之间的转接;D、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E、病房辅助检查科室之间的转接;

2、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主要用于下列哪些患者?()

A、产妇;B、新生儿;C、过敏史患者;D、昏迷患者;E、语言交流障碍患者。

3、腕带主要用于下列哪些病区?()

A、普通病区;B、重症医学科;C、新生儿室;D、手术室;E、洗婴室。

4、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中,提倡使用唯一标识,查对中要求同时使用至少多少项核对患者身份?()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E、五项。

5、腕带登记的信息内容至少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姓名、性别、年龄;B、床号、住院号;C、身份证号; D、本人电话、亲属电话号码;E、临床诊断、过敏史。

6、急诊科腕带采用红、黄、绿、黑四种色对患者进行检伤分类,意义分别为:()1

A、黑色代表死亡;B、红色代表轻伤;C、绿色代表轻伤;D、红色代表重伤; E、黄色代表中度。

7、新生儿的腕带使用,正确的是()

A、按男左女右原则,全部使用紫色;B、全部使用黄色,记录好信息即可;C、男孩用浅蓝色,佩戴在右手;女孩用粉红色佩戴在左手;D、男孩用粉红色,佩戴在左手;女孩用浅蓝色佩戴在右手;E、男孩用浅蓝色,佩戴在左手;女孩用粉红色佩戴在右手。

8、口头医嘱只适用于抢救患者或术中需要抢救用药的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流程是()

A、医师根据病情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向医师重复药品名称一次,医师确认,使用药物,记录,抢救结束后下达书面医嘱,双方签字。B、护士向医师电话汇报病情,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向医师重复一次,医师确认,使用药物,记录。C、医师根据病情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向医师重复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一次以上,医师确认,使用药物,记录,抢救结束后下达书面医嘱,双方签字。D、医师根据病情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向医师重复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一次以上,医师确认,使用药物并记录,(抢救结束后)清点核对安培及记录一致,补记书面医嘱,双方签字。E、医师根据病情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后,记得让医生补药物处方即可。

9、下列检验危急值,正确的是()

A、血钾:>6.2 mmol/L,<2.8 mmol/L ;B、血钙:>3.25 mmol/L,<1.5 mmol/L ;C、血糖:>24.8 mmol/L,<2.5 mmol/L ;D、血

红蛋白:<50g/L ;E、血淀粉酶:≥500U/L。

10、危急值处理原则,正确的是()

A、发现危急值,立即电话告知主管医师即可;B、发现危急值,检查仪器无误后再次复查确认,电话告知医生即可;C、发现危急值,检查仪器无误后再次复查确认;进行登记,报告医生和/或科室护士,接到报告科室护士及医师应双签字;D、危急值报告登记,原则是体现危急值在工作人员之间,到达检验、科室护理部门或/和主管医师的具体值及时间,并签字确保能够溯源;E、通知患方患者病情危重,让他们赶快找主管医师。

11、关于《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描述正确的是()

A、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重点是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部位的手术;B、“三步安全核查法”是指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的三步核查;C、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是单独的一张表格;

D、手术安全核查由科主任主持;E、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向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报告。

12、下列关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B、术前风险评估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完成;C、术前风险评估在患者进行手术前24小时完成;D、车祸伤患者,开放、新鲜且不干净创口;伤情威胁生命,需要进行深部组织手术,预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其NNIS分级为1分;E、车祸伤患者,开放、新鲜且不干净创口;伤情威胁生命,需要进行深部组织手术,预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其NNIS分级为

2分。

13、下列疾病进行手术,需要强调标识的有哪些()

A、硬膜外血肿;B、白内障;C、阑尾炎;D、疝;E、输尿管结石

14、关于“手卫生”的定义,正确的是()

A、即“七步洗手法”的简称;B、专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C、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D、指先洗手,然后使用手消毒剂的过程;E、专指对医务人员洗手、消毒后进行的专业检测。

15、病区常见高危药品包括()

A、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B、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C、放射性药品; D、类易制毒化学品等;E、毒性药品。

16、医院抢救车内物品采用定位放置制度,简易呼吸球囊处于()

A、左上层;B、右上层;C、右中层;D、左下层;E右下层。

17、约束带主要用于下列哪些病员()

A、谵妄病人;B、躁动病人;C、儿童;D、骨折病人;E、瘫痪病人。

18、压疮的好发部位包括()

A、仰卧:枕骨隆突、肘、骶尾部、足跟;B侧卧:坐骨结节、耳、髋部、膝内外侧、踝内外侧;C、轮椅:手(外伤或推轮椅时磨擦)、坐骨结节、脚后跟;D、俯卧位:前额、下颌、肩、髂嵴、膝部;E俯卧位:乳房、男性生殖器部位、足背、足趾。

19、有关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规定,正确的说法是()

A、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可以据情获得医院减、免责任的鼓

励;B、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已经废止,启用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C、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对不良事件的要求是,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0件;D、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对不良事件的要求是,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0件;E、报告不良事件,必然受到处罚。

20、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主要内容是()

A、向患方提供健康教育知识;B、提供可选择的诊疗方案;C、签署知情同意书;D、住院患者医患沟通至少三次,分别是:入院时沟通、住院期间沟通、出院前沟通;E、所有不良事件都告知患方,以求得谅解。

二、问答题(20分)

请详细说明“三步手术安全核查法”的实施方法及步骤

标准答案:

一、1、ABCD;

2、ABCDE;

3、BCDE;

4、B;

5、ABE;

6、ACDE;

7、E;

8、D;

9、ABCDE;

10、CD;

11、ABE;

12、ACE;

13、BDE;

14、C;

15、AE;

16、E;

17、ABC;

18、ABCDE;

19、ABD;20、ABCD。

二、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5.助产十大安全目标 篇五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助产人员对母婴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母婴识别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应主动与孕产妇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对孕产妇,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母婴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如病区与产房之间、手术室与病区之间、新生儿科与产科之间建立母婴交接核对表。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孕产妇的一种手段。

5、新生儿娩出时,应与产妇及家属共同确认新生儿性别,填写并佩戴新生儿腕带,在“分娩记录”相应位置上印上新生儿足印和母亲拇指指印。母婴回病房时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核对无误,交接清楚,在《产科母婴交接核对表》上签字,方可离开。

6、严禁在家属不在场情况下交接新生儿,转送助产士∕医生必须与转入科室接诊护士进行交接,并在专用登记本记录新生儿转科情况,转诊及接诊护士需共同确认新生儿身份和性别,并须三方签字确认。新生儿检查,治疗需离开原病区的,必须有家属陪同。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助产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助产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4、接诊急诊孕产妇:如胎膜早破、中央性前置胎盘伴阴道出血者、高血压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等责任护士∕助产士协助其卧床,高级责任护士∕助产士快速进行重点评估,通知当班医生,必要时通知二线医师到场。

5、接诊未产检孕妇:由高年资护士∕助产士进行入院首次评估,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如已临产立即协助开通绿色通道尽快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急诊剖宫产手术指征,高年资护士∕助产士立即协调人员协调医生开通绿色通道,叫床边超声和心电图,电话通知麻醉科,手术室做好相关准备,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开始手术。

6、接诊临产孕妇:接诊助产士向孕妇作自我介绍,介绍产房环境、设施的使用,讲解产程中注意要点。

7、接诊传染病孕妇:应放置于隔离分娩间,按《消毒隔离规范》进行护理和助产。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认真填写母婴交接核对表∕手术交接核对表,以确认分娩∕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产妇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3、新生儿娩出后由助产士给产妇或家属查看新生儿性别和外观,让其主动确认新生儿性别,查看新生儿外观有无异常,并告知出生时间、体重、身长。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必须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接生上台前进行外科洗手。

3、制定并落实助产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4、严禁死婴、死胎按医疗废物处理,对分娩过程中产生的死胎、死婴,必须填《死胎、死婴处理知情同意书》,经产妇或其委托人签字确认签字确认后自行带回深埋处理,委托医疗机构处理的应按照《殡葬管理条例》处理可能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不得交由产妇带回,应按照规定按照无害化处置后,再按《殡葬管理条例》处理。环节交接记录必须完整,并由当事人各方签字确认。

5.严禁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出售胎盘。产妇委托处理的胎盘,必须按规定填写委托书,由医疗机构按医疗废物处理,感染性胎盘不得交由产妇带回,应及时告知产妇,进行消毒处置后按医疗废物处理,环节交代记录必须完整。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2.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瓶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

4.病房存放高危药品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班班交接。

5、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

6、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7、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

8、掌握缩宫素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用药前助产士应评估母儿情况是否满足适应症要求,不得滥用缩宫素,原则是用最小浓度获得最佳宫缩,专人守护。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妇产科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

4.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的信息应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1、对住院孕产妇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床档、卫生间地面防滑设施;对临产、分娩、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的孕产妇,用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轮椅或平车转运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认真实施跌倒防范制度并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

3、实行陪伴分娩,有条件者允许家属参与陪产,如果人力配备不足,管理者应及时进行人力危急值报告制度。

4、产妇入厕及上产床时必须有人陪同,平车须有护栏。

5、多体位分娩时注意防止脐带断裂,新生儿坠地意外发生。

6、新生儿检查、治疗时放在安全位置,新生儿床应有围栏装置。

7、教会孕妇和家属,如何安全怀抱婴儿,防止坠落和跌倒,误吸等意外。

8、正确使用开放式暖床,婴儿沐浴时应测量水温防止烫伤。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建立压疮制度与风险评估制度和程序。

2、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3、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4、新生儿注意勤换尿片,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防止红臀及脓疱发生。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医院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医务人员报告的机制。

2、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行业的医疗安全提供信息。

3、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有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措施。

4、医院能够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上,从运行机制上、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医院每年至少有两件系统改进方案。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对于选择阴道试产的孕妇,应先评估孕妇对正常产程的认知程度,向其讲解有关正常分娩的知识,对于需要进行剖宫产的孕妇,要向孕妇解释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如手术及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术前禁饮食,同时要评估孕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鼓励其诉说心理的想法或疑问并耐心解释或回答,以减轻孕妇的焦虑和恐惧。

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

3、药物治疗时,告知产妇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产妇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4、告知产妇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5、助产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6.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篇六

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正确。

①至少采用两种方法核对患者:①腕带法;②反问式核对法(患者或家属参与自己说出姓名、手术部位等信息)。

②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标识识别患者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识别方法。

③确保手术通知单信息、手术病历信息与患者本人腕带信息完全一致。

④对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婴幼儿等特殊手术患者应有身份识别(如腕带、指纹识别等),同时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参与身份识别。

2.在输血、标本送检、植入物使用等操作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身份。

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1.术前评估与准备核查:患者皮肤、过敏史、免疫八项等生化检查:检查仪器设备、物品耗材、植入物等准备情况,须完成各项术前准备方可实施手术。

2.手术部位标记:术前在病房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患者家属知晓)的情况下进行。标记规范应根据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操作流程要求实施。

3.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生或手术医生主持,根据所在医院规定,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离开手术间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逐项核查。离室前核查结束后,由三方签名确认。

4.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核查:医嘱、过敏史、皮试结果、药物等。5.手术物品清点查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后。

6.操作前后采用双人核查:手术物品灭菌效果检查、高值耗材和药品使用等。

三、确保用药安全

1.遵医嘱给药,双人核对,三人八对,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医生确认应应答后执行。

2.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

3.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制度。

4.规范手术台上药品管理:严格双人核对、标识清楚、消毒液(特别是无色消毒液)现用现倒,不得保留在手术台上,避免与药液混淆。

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1.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等,为执行相关规范与指南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和手术隔离技术,监督手术人员手卫生、穿手术衣、戴手套、消毒铺单等操作。3.落实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制度,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手术医生规范刷手、穿衣、戴手套遵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切皮前0.5--1h给与抗菌药物,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应遵医嘱执行,减少手术相关性感染风险。

4.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与监测应遵循WS310.1、WS310.2、WS310.3规范要求,且追溯系统健全。5.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应遵循本指南第八章--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要求。

6.规范手术间管理:严格控制人员,保持手术间门处于关闭状态,减少开门次数,手术间净化系统处于功能状态,回风口不得遮挡,手术安排科学合理,特殊感染手术标识清楚,落实标准预防。

7.严格执行各类废弃物的规范处理流程: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标识清楚,密闭转运。

8.落实手术室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并持续改进。

9.规范人员培训:各级各类人员均要进行医院感染项性培训,如人员着装、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标准预防等。

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1.明确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定期监测评估“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

2.明确“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如手术室标本冰冻结果为危急值,报告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可传真或网络传输),严禁仅采用口头或电话报告的方式。

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关注护理人员的劳动强调。

2.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交接程序:如手术申请、患者交接、标本交接、血制品交接、器械交接等相关监管制度,确保患者交接程序正确执行。3.明确沟通过程中信息的正确、完整与及时性。

4.规范并严格执行麻醉、手术过程的口头医嘱、电话和书面交接流程。5.强调为手术团队提供多种沟通方式与渠道,确保沟通及时、有效。6.建立急危重症手术患者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批量伤员、突发应急(火灾、断电、泛水等)情况下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妥善救治。

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1.加强高危手术如危急重症、躁动、昏迷患者的管理,制定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应急预案的发生后的处理流程。

2.采取适当约束、护栏保护、受压部位综合预防等有效措施,预防手术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意外伤害。

3.落实手术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4.加强各级人员的安全文化培训、强化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培训到位、检查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1.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鼓励患者与家属主动与手术医生、护士沟通,包括手术方式、知情同意、过敏史、植入物、义齿等。2.鼓励患者及家属多方式、多途径参与医疗护理过程:参与身份确认、手术部位标识、术前与术后转运、护理操作、体位安置等。3.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护理过程。4.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1.建立手术室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提供有效、便捷的报告途径,鼓励全员参与,自愿、主动报告安全隐患、近似错误和不良事件等。2.汇总和分析护理安全事件:对报告的安全事件进行收集、归类、分析、反馈,对严重事件有根本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落实并反馈结果。3.建立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体系:针对手术室存在的薄弱环节,采用系统脆弱性分析工具,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目的。4.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倡导从错误中学习,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文化。

5.加强对医务人员暴力伤害的防范。

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

1.建立手术室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监管制度:遵从安全操作使用流程,定期维修保养,使用中避免关闭设备报警装置,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与医院相关人员沟通。

2.建立手术室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培训制度: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方式,并对培训人员、内容、考核等进行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加强手术室信息化建设:手术室信息化涉及医院多个部门与科室,同时也涉及器材、设备、人员、操作、患者、手术标本等,实现信息闭环管理,确保安全。

7.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七

1 护理安全隐患

1.1 跌倒

由于年老体弱以及疾病导致步态不稳、肌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病房、卫生间地面湿滑;衣裤肥大, 鞋底不防滑;使用镇静、降糖、降压等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起床、入厕无人陪护;对疾病危险性不理解, 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 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 以为自己容易做到的患者[1]。

1.2 坠床

患者病情需要使用床挡、约束带等保护用具但未给使用;护士宣教不到位, 患者及陪护不重视也是导致坠床的原因。

1.3 吸入性肺炎、窒息

疾病导致吞咽功能障碍, 患者饮水、进食出现呛咳, 或口腔、呼吸道有分泌物未及时吸出, 以及鼻饲时未执行操作规程。

1.4 压疮

长期卧床, 皮肤抵抗力差, 护理措施不当所致。

1.5 烫伤、冻伤

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 对刺激的保护性反应降低, 使用热水袋或冰袋时不掌握温度及方法, 未遵守操作规程, 护士宣教不到位, 未进行交接班。

1.6 意外拔管

未使用约束带、悲观恐惧心理及置管不舒适导致。

1.7 用药错误

记忆力减退, 可出现多服、少服、忘服及重复服用药物等。

1.8 走失

因记忆力下降或认知功能障碍, 未做到24 h连续看护。

2 防范对策

2.1

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护士层级分管患者, 定期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加强安全意识, 防患于未然。

2.2 创造安全的病区环境。

病室光线充足, 夜间使用地灯;保持病房、走廊地面干燥, 拖地时应设警示牌;病床制动闸性能良好, 每床配备防护栏;走廊设置扶手, 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 配备紧急呼叫器, 便于出现突发情况时使用。

2.3 做好患者入院评估, 明确高危患者, 制定防范措施, 并要求家属陪护, 强化患者和家属的防范意识。

在患者床尾悬挂警示牌, 时刻提醒医护人员、患者及陪护注意。做好交接班, 每班进行评估, 护士长监督检查措施执行情况。

2.4 根据患者病情, 有针对性的进行宣教。

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辅助设施, 如:呼叫器、床挡等的使用。衣裤大小合适, 鞋底要防滑, 下床、入厕、坐立应有人陪同, 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应遵行“起床三部曲”[2], 以防跌倒。各项处置前做好告知与指导, 使其了解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以便更好的配合, 保证安全。

2.5 加强护理, 及时巡视, 做好观察与防护

2.5.1 吞咽困难者予糊状食物, 每次少量;

必要时留置胃管, 鼻饲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床头备好吸痰设备, 以备出现紧急情况时使用。根据病情使用床挡、约束带, 防止拔管及坠床。使用约束带时要松紧适宜, 经常观察, 做到班班交接。

2.5.2

长期卧床者, 保持皮肤清洁, 床铺平整、干燥, 每2小时翻身1次, 注意对骨隆突处部位的皮肤进行保护, 使用海绵床垫或气垫床。使用冰袋及热水袋时,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及时巡视,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避免出现问题。

2.5.3

护士严格执行口服药发放规程, 按时发药, 看服到口;对出院后需继续服药者,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 并在药盒上用大字标明用法, 避免忘记。

2.5.4

对认知障碍的患者, 要佩戴腕带, 告知家属24 h看护, 护士加强巡视;并自制联系卡, 写清姓名、住址、电话, 放在患者衣袋内, 便于走失时联系。

2.6 注重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文化、性格、职业、经济条件的不同, 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同, 会出现紧张、恐惧、疑虑、烦躁、悲观等情绪, 所以护士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主动与患者沟通, 耐心倾听, 细心解释, 做到尊重、理解和包容, 取得信任, 消除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 保证护理安全。

3 小结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而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是直接影响安全护理工作开展和质量的主要因素[3]。及时查找、发现安全隐患, 实施防范措施, 排除不安全因素, 同时加强宣教, 使患者及家属重视及配合, 共同保证护理安全。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方法 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加强安全隐患防范及宣教, 使护患双方重视, 消除不安全因素, 防止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结论 科学的管理, 护患良好的配合是保证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雷春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意外损伤及预防对策.护理研究, 2008, 6 (22) :1462-1463.

[2]库洪安, 詹燕, 于淑芬, 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2) :143.

8.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八

方法:分析探讨了截瘫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相應的护理管理措施,加强防范意识。

结果:确保了截瘫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对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截瘫患者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7-02

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我院康复科自2008年成立至今,收治的因外伤致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逐渐增多。由于事发突然,患者心理难以接受,痛苦不已,生活无法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而且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较多,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等诸多因素,因此截瘫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分析探讨了截瘫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安全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截瘫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避免或减少了医患纠纷,现总结报告如下。

1截瘫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由于截瘫患者事发突然,生活无法自理,病程长,恢复慢,因此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自杀、压疮、坠床、跌倒、皮肤外伤等。了解和掌握这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原因和表现,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保证截瘫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尤为重要。

1.1自杀截瘫多因突发事故所致,多发生于青壮年,致使生活无法自理,失去社会身份,产生厌世情绪,且病程长,恢复慢,增加了家庭负担。患者感觉绝望无助、痛苦、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痛苦无法忍受,感到生不如死,不想拖累家人,想以生命为代价结束痛苦的折磨。常表现为:拒绝治疗、绝食、割腕倾向、欲跳楼等。

1.2压疮疾病后营养的消耗、自理能力的下降、皮肤感觉的改变。及大小便、汗液的刺激等使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角质松软、压力承受力下降极易发生压疮,增加患者痛苦,加重患者病情。

1.3坠床、跌倒引起截瘫患者坠床、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平衡功能失调、肢体运动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外在因素包括环境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整或潮湿打滑、室内及走廊障碍物、床边无护栏、使用轮椅及助行器不当等。

1.4皮肤外伤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迟钝或丧失,防御能力差,在患者日常生活及康复治疗过程中,如:洗浴、转移、烤灯照射、运动锻炼等,容易造成烫伤、磕伤、碰伤、擦伤等皮肤外伤,影响其康复锻炼。

2预防措施

2.1进行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专业护士首先应做好入院宣教,嘱其留陪护照顾生活起居,其次进行护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评估、专科情况评估、护理体查、精神症状及心理问题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及坠床风险评估、压疮评估等,根据评估分析患者,提出预见性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提示患者注意安全,告知患者及家属应注意的问题,认真做好交接班,在住院期间不断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

2.2心理护理。患者突然遭受严重创伤,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恐惧、烦躁、悲观的心理反应,甚至拒绝治疗,不愿进食,有自杀意念。因此,在治疗护理时必须向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性回答,帮助其建立信心,积极参加治疗。对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应从亲人的需要、期盼和生命的重要性方面,鼓励其树立起生活下去的勇气,同时介绍一些成功病例,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压疮。凡压疮风险评估低于15分者,使用气垫床,并建立压疮评估表悬挂于床头,加强床边交班,1—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在翻身过程中避免拖、拉、拽病人,在骨隆突处及受压部位增加软枕保护,同时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及全身皮肤清洁,鼓励患者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尿失禁患者,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接尿器,每日清洗会阴部、肛门部,避免尿液等物理性刺激。

2.4坠床、跌倒。凡坠床、跌倒风险评估大于25分者,床头应悬挂防坠床、跌倒警示牌,使用床档,病室灯光应柔和,走廊、病室、过道无障碍,保持地板清洁,干燥,在光滑的地板放置防滑垫,走廊及卫生间设扶手,坐便及床的高度适宜,长期卧床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起床活动时,应先逐渐摇高床头进行体位的训练,由卧位逐渐向半卧位、坐位及站立过渡,下床前先坐数分钟,无头晕等不适后,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转移训练,转移训练时,首先应确保轮椅及助行器等相关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助行器调到适当的高度,在日常生活、康复锻炼及外出检查时给予防护照顾,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轮椅及助行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强夜间巡视,防坠床摔伤。

2.5皮肤外伤。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迟钝或丧失,因此在日常生活、康复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宣教,不断强化,加以关注。行洗浴前切记应先试一试水温,以稍温热为宜;康复锻炼过程中避免拖、拉、拽病人肢体;使用烤灯注意掌握灯距、温度和时间;使用中药热盐包、热水袋或冰袋时加强巡视,检查皮肤;转移时动作轻柔等,确保患者安全,防止烫伤、磕伤、碰伤、擦伤等皮肤外伤。

3结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的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干预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及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截瘫患者由于突遭重创,心理难以接受,失去自我照顾能力及社会身份,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较多,因此安全管理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针对截瘫患者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健康教育、风险意识及责任心,及时发现发生意外的潜在危险,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良好住院环境及优质护理服务,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李丽霞.临床护理安全的探讨与思考.现代医院管理,2004,6(2):31—32

上一篇:邮储银行信用卡申请下一篇:反洗钱自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