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共7篇)
1.制度执行情况审计报告 篇一
一、2010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一)市财政局组织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10年
度全市财政收入 38015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37 %,比上年增收 80153万元,增长 26.7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458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55 %,比上年增收 33678万元,增长30.04 %。
市本级调整后的财政预算收入任务为 182115万元,实际完成1902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48 %,比上年增收42395 万元,增长28.67 %。
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10全市实际支出335470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67 %。加上上级专项指标支出58823 万元,全市财政总支出394293 万元。
2010年市本级实际支出 26047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98.29%。加上上级专项指标支出48023 万元,市本级财政总支出 308493万元。
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0全市财政当年可用财力416412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251525万元,基金预算 164887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滚存 2211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转下年支出16809 万元,年末结余10 万元,基金结余5300 万元。
2010市本级当年可用财力330612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 165725万元,基金预算 164887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滚存 2211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转下年支出16809 万元,年末结余 10万元,基金结余 5300万元。
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2010上级对我市的补助收入8057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返还14683万元,一般预算转移支付补助57984万元,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7903万元,扣除市财政上解省财政26462万元,上级财政实际补助我市54108万元。
市财政对各镇转移支付补助支出14007 万元(不含上级专项指标),其中:原转移支付 2086万元,农业税免征省市补助 2035万元,教师地方津贴702 万元,财力缺口补助3190万元,村干部报酬转移支付145 万元,其他5849 万元(含开发区、临港工业集中区奖励政策4909万元)。
其他有关财政收支情况
1.政府性基(资)金收支情况。
2010年市级13项政府性基(资)金(含利息)年初余额20884万元,当年收入135145万元,支出134124万元,年末余额21905万元。
2.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情况。
2010年9项社会保障基金年初余额63067万元,当年收入75508万元,其中:政府补助收入11348万元,支出57842万元,当年结余17666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当年赤字157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赤字216万元。年末余额80733万元。
3.预算外收支情况。
财政专户核算的47个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非税收入(含暂存款)年初余额28896万元,当年收入222747万元,支出210386万元,期末结余41257万元。
4.政
府集中采购收支情况。
2010年,全市政府集中采购预算24455万元,中标价21323万元,节约资金3132万元,资金节约率12.81%。
2010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
大的有效监督下,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任务,财税部门面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以及结构性减税的双重压力,深挖财源,强化征管,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财政总收入达到 38.02亿元,是五年前的3.8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8亿元,是五年前的3.5 倍。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2010年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民生方面的投入,比上年增幅分别达到34.25%、31.17%、25.87%;2010年新增住房保障支出2334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对农林水、交通运输等基础投入增幅分别达到22.22%、71.78%,积极发挥融资平台的筹资效应,适度负债加大“五大板块”投入力度,明显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民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基本真实、合法、有效。但是,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地方。
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
1.预算审计情况。
(1)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
(2)污水费2987.83万元滞留市自来水公司。
(3)减征、免征工程建设项目四项基金327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配套费1266万元、人防易地建设费503万元、墙改基金181万元、绿化配套费181万元。
审计建议市政府对全市范围内建设项目,落实报建程序中前置性审批的规定,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由市规划部门扎口管理,凡未按规定缴纳政府性基金的,市规划部门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保应征率,防止财政资金的流失。
(4)财政坐支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防洪保安基金。
2.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2008年至2010年,全市共投入科技专项资金12089.4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专项5960.3万元,本级财政安排6129.14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方面效果明显。但审计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科技资金使用分散,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2)个别科技项目申报不实,效益不明显。
3.水利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2010年我市安排水利专项资金8968万元,其中:上级水利专项资金5614万元。市本级配套2003万元,防洪保安资金专项支出1351万元。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防洪、抗灾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审计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少数镇采取虚假合同或工程套取水利专项资金。
(2)水利项目后续管护不到位。
4.环保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2010年全市共投入环保专项资金6356.5万元,其中:上级环保专项资金3356.50万元,市本级财政配套资金3000万元。审计发现环保专项资金被滞留、挤占、挪用等问题依然存在。
(1)七个镇污水处理厂、原黄梅镇污水泵站设施闲置。
(2)排污费未实行专款专用。
(3)排污费征收管理不规范。
5.重残人员生活专项救助资金审计情况。
2010年末全市领取重残金的人员3112人,其中城市居民158人,农村居民2954人。全年共发放重残金10692人次,合计780.04万元。
通过分析比对,审计重点调查了全市120名领取重残救助金的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发现有51名重残人员已死亡,由于镇村基层组织申报不及时,使2010年至2011年6月底,多发放财政重残金计8.73万元,其中26名已死亡重残人员至审计时尚未取消领取重残救助金资格。
6.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办理的社会团体法人票据、资金审计情况。
2010年末,全市在市民政局备案登记成立的社团共有133家,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等主办的“官办”社团93家,“民间”社团40家。在“官办”社团中,2010年有35家尚正常运作,58家不运作。在市财政局领取《社会团体会费统一收据》的社团有25家。
审计调查发现,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行政或业务管理权通过社团名义收取会费,用于本单位行政事业经费开支,在机构、职能、人员、财务方面没有按规定与社团实行“四分开”。
7.2008年以来全市拆迁和安置房建设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2008年以来,我市天王镇、后白镇、黄梅镇、茅山镇、郭庄镇、宝华镇、下蜀镇、华阳镇、茅山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城投公司(含拆迁办)等11家单位实施了政府拆迁安置工程。全市共实施47个拆迁项目(已完成43个,正在实施4个),拆迁房屋12774户,拆除面积245万平方米,协议补偿安置房面积187万平方米。共建设安置小区28个,建造安置楼1024栋,其中:住宅房34263套、附房34720间、车库8222间、门市房及物业用房111656平方米;已安置住宅房21018套、附房19370间、车库3595间、门市房16864平方米;已对外销售住宅房184套、附房130间、车库1320间;目前全市安置房剩余住宅房13061套、附房15220间、车库3307间、门市房及物业用房94792平方米。
2008年至2011年1月,市政府已实际支付拆迁安置工程资金41.04亿元。其中:碧桂园项目资金支付天王镇、后白镇、黄梅镇、茅山镇拆迁补偿、安置房建设费用13.86亿元;市政府建设补助资金支付郭庄镇、宝华镇、下蜀镇、华阳镇、茅山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6家单位拆迁补偿、安置房建设费用23.09亿元。市政府资金支付城投公司拆迁补偿、安置房建设费用4.09亿元。
审计发现拆迁安置工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拆迁安置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
(2)安置房建设供求配比不合理,住宅房平均空房率较高。目前全市安置房剩余住宅房13061套,平均空房率达38%。大量空置住宅房,一方面造成现值40亿元左右的财政资产闲置,一方面政府背负巨额的政府性债务。
(3)剩余安置房处置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由于市政府对剩余安置房的产权归属处置、评估定价、收益分配及管理维护方面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使各镇、各单位对剩余安置房的处置方法不径相同,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
(4)部分拆迁项目程序不合法。一是未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二是聘请的评估机构未出具正式的评估报告,造成事后监督依据缺失。
(5)拆迁、安置工程管理不严格。一是对拆迁资料管理不严。二是拆迁残值管理存在漏洞。三是拆迁收购资产管理不严。
(6)安置房建设质量不够高。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建议市政府在组织专项调查研究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拆迁、安置操作程序,加强拆迁资金和安置房建设管理,明确各责任单位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拆迁、安置资金专款专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市地税局组织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2010年市地税局共组织入库地方各项工商税收90852万元,同比增收21384万元,增长3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7175万元,完成市政府计划77100万元的100.1%,比上年增收18175万元,增长30.8%;教育费附加入库2525万元,完成市政府计划2600万元的97.12%,同比增收424万元,增长20.2%。此外,社会保险基金入库28754万元,同比增收3745万元,增长15%,征缴率达100%。
2010年市地税局在税源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税源管理为重点,克服税源紧张、调控政策多等不利因素,一是强化收入分析和税源监控,突出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等重点税源管理。2010年全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入库56811万元,同比增长36.7%,占地方税收总量的62.5%。二是强化税基管理,突出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大税种的征收和对土地增值税的征收与清算;2010年三大税种入库64872万元,同比增收13252万元,占总收入比重71.4%,增幅25.7%,拉动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土地增值税入库9425万元,同比增加5152万元,增长120.6%。三是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突出对零散税源的征管,坚持抓大不放小;取得各类信息27492条,通过对涉税信息的加工、利用共增加税收入库5552万元,占总收入5.8%。市地税局通过有效措施全面加强税源管理,大力挖潜增收,从而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征收任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基本能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在审计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不尽一致,需要纠正和加以完善。
1.委托代征税款2240万元未及时缴入国库。
2.未按规定缓征税款1737万元。
3.个别企业开具假发票、异地开具建筑业发票。
4.末按规定对建筑业“甲供材”征收营业税。
(三)全市政府公共工程审计情况。
为保障全市政府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充分发挥财政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市审计局继续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前预算审核、施工中跟踪审计、竣工后决算审计工作,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将所有概(预)算送审的政府重点项目作为跟踪审计的对象,把BT项目确定为跟踪审计的重点,实施全程监督。2010年市审计局共完成预算审核项目135个,审计预算金额44.43亿元,审计净核减2.59亿元,平均核减率5.82%。完成竣工决(结)算审计项目96个,审计资金13.26亿元,审计净核减2.63亿元,平均核减率12.3%。预算与决(结)算审计共核减资金5.22亿元。为市政府、各镇、各部门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进一步凸显了审计职能作用。但在工程审计中,还发现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BT项目违反招标法规定,未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投融资人。
2.部分BT项目存在转包现象。
3.政府工程项目“甲供材”管理不规范。
4.政府重点投资项目聘请中介服务机构未实行公开招投标。
二、2009年“同级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2009年“同级审”查出的有关问题,市财政、地税部门及有关单位都十分重视,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一)财政方面:根据我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句政发〔2009〕78 号)规定,有8户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的家庭取得了申购资格。审计要求市房改办按规定撤销已办理对8户家庭的申购核准,会同市城投公司收回已售出的经济适用房。市房改办已向人大作专题汇报。市政府对审计建议高度重视,修改完善了《句容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句政规发[2010]4号)。其它方面财政按审计决定将有关资金收缴入库,并对其他有关财政账务处理及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二)地税方面:市建管处工程开票处延缓缴库的税款和已停征的基金(费)余额已按审计决定解缴入库。
其他相关部门也都按审计要求整改到位。
市政府对“同级审”整改情况向市人大进行了专题汇报。
2.制度执行情况审计报告 篇二
一、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现状
审计过程中, 笔者发现铁路企业预算执行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离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 全面预算管理已取得初步实效
铁路企业经过6年来的推广和运行, 对全面预算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全面预算是企业在总体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效益, 从而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总体规划, 它将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用货币形式表示出来, 全面预算的最终反映是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和其他附表。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通过对全面预算执行过程监控, 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 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 以保证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
目前, 各铁路企业通过对预算的有效执行实践, 达到了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 使预算成为一种管理上的制度安排。企业经历了从无预算指导到有预算指导的管理过程, 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从预算的“两上两下”编制过程, 还是全面预算的下达、经济活动分析过程控制, 以及预算的调整和考核、奖励机制兑现等程序, 全面预算管理手段已为广大的铁路管理者所熟悉。不仅规范了铁路的经济管理行为, 积累了物资的标准消耗定额, 而且整合了人、财、物资源, 提升了铁路的管理水平, 培养了铁路职工的节支降耗的“主人翁”行为。
(二) 全面预算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企业虽然经历了从无预算指导到有预算指导的管理过程, 奠定了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基础。但是, 从铁路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来看, 仍然处于由粗放型预算管理阶段向精细化预算管理阶段转换过程之中, 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预算的功能未全部发挥, 主要是预算弹性差所致。全面预算是企业追求稳定及成长, 在经营管理上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全面预算具有规划、控制、沟通、协调、业绩评价五大功能。就铁路目前的现状来看, 客观地讲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业绩评价功能。铁路企业已经将全面预算执行结果作为对单位领导的考核指标之一, 有几个铁路企业就因为单位超预算而领导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 其业绩评价功能已经有所体现。但是其规划、沟通、协调功能还体现不足。
在审计过程中, 企业的会计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年初上级部门下达的成本大多是固定预算, 与市场行情联系不足, 还与日常生产情况有较大的关联程度不够。尤其突出的就是直接生产费预算, 难以抗拒通货膨胀。一旦发生人工成本上涨、原材料涨价等情形, 则超成本预算的事就成为寻常。由于预算缺乏必要的弹性, 故为解决某些迫切的问题, 无预算的成本支出情况就发生了。
间接生产费及管理费 (以下称为“间管费”) 也是缺乏市场导向机制, 其预算一般均是根据上年的提报预算, 酌情考虑当年的增减因素, 增减部份预算后于每年年初下达。现在每年的间管费均呈下降趋势, 而物价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二者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 造成预算调整难, 执行不力, 年末, 突破“间管费”预算的可能性加大。
2.预算日常管理制度缺失, 奖励考核机制未建立或完善, 导致预算奖励兑现难, 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和全面的”系统管理过程, 必须有一整套日常的管理制度、考核机制做保障。否则, 所说的预算则是一个“空计划”, 一座幻想的“空中楼阁”。预算的日常管理、分析是促进预算有效执行的必要手段。而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 对预算的过程控制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好的考核机制会促进预算的有效执行, 反之没有考核的预算则会使一个较好的预算变成“马歇尔计划”。
目前大多铁路企业针对预算执行结果, 均执行年末“节二奖一, 超一罚一”的考核机制。但由于预算的考核没有日常化, 仅在第二年兑现上年的预算的执行情况, 故收效不理想。要么有的企业的考核就流于形式或形同虚设, 要么有的企业对预算执行结果就未兑现奖惩考核, 造成了“控制与不控制一个样”的后果。
3.全面预算管理离精细化管理还有一定差距。众所周知,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中心, 通过预算的编制、分解下达、执行、控制调整、分析考核, 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围绕经营目标开展并纳入预算管理, 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再造, 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先进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
而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 是一种管理态度, 是一种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精细化管理强调精确化、数据化, 就是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 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 取代统筹模糊的管理要求, 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标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 使管理上的每一个执行细节都可以做到精细化、数据化, 最终使整个管理过程达到可控。精细化管理重在向内部管理要效益。
二者关系为:全面预算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精细化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具体体现, 两者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关系。目前, 铁路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逐步从单一的财务预算向业务预算、资金预算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预算发展。例如, 自2009年对机车使用企业采取有偿使用, 按工作量清算支出费用等管理办法的试行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全路的许多定额 (例如机车大、中修、机车用油、电单耗) 逐步做到统一标准, 但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离精细化管理要求, 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难点
(一) 审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尚未接轨
目前, 铁路企业大多处理会计信息均使用通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中全面预算管理子系统尚未能够在全路单位使用, 目前正在积极试运行阶段, 不能及时提供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相关信息。全面预算管理信息还处于手工统计和分析阶段。审计信息系统更是无从取得相关的全面预算执行过程的数据, 只能通过对年报、季报等会计信息的分析, 以及参考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资料得到预算执行情况部分信息。所以, 从审计的事后审计来看, 难以获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二) 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评价系统亟待建立
铁路企业的内部审计, 目前主要有经营业绩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四种。每一种审计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但对铁路企业的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尚无相关的评价体系。导致在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无从下手, 不知该从那些方面去关注预算执行?很是“困惑”:如何判断企业的预算执行结果?难道企业年末有利润就说明预算执行较好吗?对其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及激励机制的兑现情况等是否需要进行评价?所以铁路审计人员特别期待, 铁路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是否可以归属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 然后就可用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体会, 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改进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整章建制, 促进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有章可循、有序可控。
全面预算是为了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企业效益, 从而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总体规划, 那么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就必须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的编制、过程控制及日常分析考核进行规范管理。为此, 我们在日常审计工作中, 就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的第一管理者是否重视, 是否由专门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建议设置专门机构, 例如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 由企业的第一管理者担任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 其他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 同时成立预算执行结果考核小组。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全面预算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推进。
2.企业的预算编制、分辟是否贴近实际, 贴近市场。只有从源头上应加大预算编制前的调研工作力度, 使即将下达的预算更加贴近实际, 更加精细化、科学化, 才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3.注重预算执行情况的日常分析, 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是否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是否查找差异产生的原因, 是否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预算本身不会自己执行和分析, 只有企业积极探索有效的预算执行的手段、方法等等, 才能够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
4.是否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 及时、科学有序地对预算进行调整。尽管预算具有较强的严肃性, 一般不予调整。但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如果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的较大变化, 影响了预算结构, 或者影响了预算目标的完成, 那么, 预算就应该相应地进行调整, 应该及时、有序地由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调整。
5.是否建立奖励考核机制, 是否根据预算执行结果兑现奖惩。没有考核的管理, 是无效的管理。在预算日常管理必须以制度的形式明确那些是禁止的, 出现那些问题必须月考核、季考核和年度考核, 考核以何种方式体现。只有兑现考核的日常化, 才能发挥预算的刚性约束作用。
(二) 明确审计范围, 确定审计评价体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只有加快预算信息系统和审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速度, 尽早实现相互接轨, 实现资源共享, 才能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作为铁路企业的内部审计, 笔者认为应在审计过程中, 明确以下审计内容, 作为审计范围, 才能确保达到审计预算执行情况的目的。
1.预算编制、分解落实情况;
2.增收节支措施落实情况;
3.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4.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情况;
5.奖惩考核制度兑现情况。
掌握了上述情况后, 审计工作者可根据效益审计或者经营业绩审计的相关指标 (根据各企业特点, 将业务指标和经济指标相结合) 进行分析评价, 最后得出预算执行的结果。也可通过到企业所属的车间、部门抽查与上述5个方面的相关工作记录, 通过与职工沟通和座谈等形式, 设计相关表格, 由相关干部职工打分等形式, 来综合评定预算执行结果。
总而言之, 铁路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对每一个铁路审计人员来说, 均具有较高的挑战性, 我们将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加深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促使企业更好地利用全面预算管理这一工具, 将企业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从经验型人为管理向科学型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化成佟岩李勇《全面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郝巍屹《铁道财会》铁道部财务司200810P90—P94
3.制度执行情况审计报告 篇三
关键词:地方财政 预算 审计 问题 要求 管理
1 概述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是财政审计的主要内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在发挥审计职能、维护经济秩序、推动财政改革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和财政改革的深入,预算执行审计面临新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和改进,使预算执行审计更好为经济社会服务。从市场经济建设看,预算执行审计对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从构建和谐社会看,预算执行审计对预算执行权、经济(营)管理权、行政执法权、领导决策权以及与民生相关的问题实施制约和监督。充分证明,预算执行审计是政府审计的首要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为。
2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设计的重要作用
2.1 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有所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是审计监督的重要使命。预算执行审计紧紧围绕中央财政政策和党委、政府重大经济决策,监督各项财政经济政(决)策的落实到位,加强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分析预算收入来源和结构,剖析预算支出结果和支出结构,为政府财政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2.2 在推进改善民生中有所为。预算执行审计应把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作为重点,监督社会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农业投入、扶贫、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检查惠农、惠民政策落实和惠民工程投入及效益情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的目标。
2.3 在促进依法行政中有所为。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依法行政是民主法治的具体化。预算执行审计应把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的执法部门、有收费和罚款的执收执罚单位作为重点对象,检查执收执罚单位职责权是否明确、执法主体是否合格、执法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执法是否公平公正,加强对行政执法权的监督,促进社会和谐。
2.4 在维护财经秩序中有所为。一方面,预算执行审计可以促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聚财、依法理财、依法用财,不断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另一方面,预算执行审计对违反财政法规的问题作出审计处理和处罚,对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还要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进行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为反腐倡廉建设服务。
2.5 在推动管理改革中有所为。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客观分析,综合评价,提出建议。一是从促进改进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率入手,提出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建议。二是从体制制度入手,针对体制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建议,建立长效机制。
3 现阶段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模糊,重视不够。首先是对预算执行审计这一工作本身认识模糊,从而把预算执行审计搞成了预算收入审计。由于认识上的模糊,导致了预算执行审计的偏差,可以说,侧重收入的预算执行审计是极不完整的。其次就是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范围认识模糊,认为预算执行审计就是对财政、税务部门及本级金库的审计。再次是对预算执行审计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认识的模糊,直接导致了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重视不够,从而缺乏对这一工作的深入调研和部署。特别是财政、税务部门的政策调整、运作方式等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了解和信息沟通,也没有安排专人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分析。审前准备工作的严重不足,以致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规划和项目的安排等产生了偏离实际、脱离重点等不利影响。
3.2 目标不明,监督不力。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地方基层审计机关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造成基层审计机关机械地参照上级的方案执行,有的则延续财务收支审计的路子,把重点放在财政、地税部门本身的违规问题上,导致“同级审”失去应有的作用。
目前主要还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开展审计,审计内容单一,没有确立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明确目标,适应现代财政管理理念的绩效审计还没有起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效果。从审计对象看,审计部门只注重对财政部门、地税部门的审计,而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用款单位等跟踪延伸审计不多,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益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
3.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规范性制度建设没有完全到位。执行审计中发现的地方财政行为的不规范性和违纪问题,均与本级政府的财政意志、政府行为、财政利益密切关系;同时,为了稳定部门利益,照顾人情关系,各利害部门甚至政府都会出面要求审计监督不要过严,结果造成预算执行审计监督不力,流于形式。主要有:一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规范性制度建设滞后;二是《审计法》规定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实际操作存在矛盾;三是预算编制过粗,审计标准难以把握。
4 构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监督体系的对策
4.1 切实履行职能,突出审计重点性。继续坚持全面审计,凡是与预算执行有关的部门、单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都是审计对象,突出抓好:一是重点审计对象。把组织预算执行的财税部门始终摆在审计的首要地位,二是重点审计内容。围绕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在全面摸清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审计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预算调整项目,预算执行偏差大、影响年度预算平衡的项目,涉及财政体制变动和税收管理体制的项目,年度财政预留支出项目,预算项目中数额大且未细化的项目,列收列支项目,非税收入管理,政府负债和预算管理改革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执行等情况。三是重点整改内容。重点关注上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审计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的采纳情况。
4.2 积极更新观念,积极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预算执行审计涉及的面广量大,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就必须选准重点。既要在审计内容上突出重点,又要在审计过程中抓住重点;既要侧重于政府关心的重点,又要侧重于人大所关心的热点,更要重点关注社会民生问题。既要查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危害性,力求把问题查深查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审计对象上,重点选择组织预算执行、参与预算执行,掌握资金调拨权和管理使用大量财政性资金的部门单位进行审计;二是在审计内容上,除审计财政预算收支外,还应选择一些部门掌握的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财政性资金等进行审计。三是根据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和掌握的线索,引导专业审计突出重点,丰富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
4.3 审查财政各项改革的执行程度。多年来,为了进一步适应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财政部陆续推出了各项财政改革措施,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乡财县管、会计委派等,均是从源头治理、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的治本之策,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利益问题,落实不够,执行不到位。在审计时应当强化宏观监督意识,树立“大财政”审计的思路,紧扣财政改革这个主题,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促进财政部门依法理财。防止将一般预算收入用于基金预算支出,而把基金预算收入作为财政部门行使权力的“小金库”,促使财政部门科学理财,既要搞好对预算收入合法性、完整性的审计,又要突出对预算支出全过程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
4.4 加强队伍建设,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素质。如果预算执行审计仅就合法性检查,审计监督就难以为宏观管理服务,审计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要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不能就问题查问题,应从揭露的问题中去思考问题,并上升到宏观层面去开展分析,从完善政策、健全体制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素质。
5 结束语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一方面推动了预算管理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应顺应预算改革的要求,结合公共财政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实际,进一步拓展思路、转变观念、不断创新。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和财政改革的深入,预算执行审计面临新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和改进,使预算执行审计更好为经济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瑞娥.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02(07).
[2]王玮.政府预算改革: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05).
4.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篇四
根据集团公司、矿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为扎实推进活动开展,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围绕我矿管理制度落实执行情况,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认真分析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完善我矿管理制度建议,使之更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打造本质安全、文明和谐矿山。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矿管理制度建设状况
1、我矿自78年建以来,通过几代领导的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在89年企业开展的标准化作业活动,形成了一套《企业工作标准》丛书,在管理制度、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进行了总结归纳,内容涵盖了企业管理工作中众多方面,为企业管理、班组升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2、90年代未,随着我矿深入开展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管理制度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管理理念的创新,推进了企业制度的更新,《铜坑矿全员全额浮动工资发放暂行办法》、《关于推行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的实施办法》《铜坑矿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等,以企业内部“工资二次分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的相继形成,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得以创新发展,职工劳动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上了新的台阶。
3、目前,以创建一流矿山,打造本质安全和文明和谐型企业为主题的矿山制度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在继承和发展我矿管理制度下,相继出制订和完善《铜坑矿中层领导班干部辞职办法》、《铜坑矿人事选拔任免办法》、《铜坑矿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铜坑矿职工带薪休假规定》、《铜坑矿矿外获奖嘉奖规定》、《反偷矿,保护矿产资源管理规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关于服务性车辆集中管理调配使用》、《车辆使用、加油、维修管理规定》、《大厂宾馆住宿、接待管理规定》、《井下溜矿设施设计、使用、维护管理规定》、《铜坑矿关于规范井下风水电线路有关规定》、《华锡集团铜坑矿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安全确认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11年集中人力对我矿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总结、修订汇编,形成了《铜坑矿管理制度汇编》一书,较为系统、完整归纳了我矿现行管理制度。我矿的管理制度在三十年的探索、创新和完善中,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生产规模由年供矿量几十万吨发展到如今达二百多万吨,锡、锌、铅等多种金属产量名列广西众多企业前茅,成为广西有色金属的支柱。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创建一流矿山,打造本质安全、文明和谐型企业,新的奋斗目标,需要不断创新和丰富企业管理制度,然而,每项制度的制定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局限性,从调研情况来看,我矿现行管理制度在制定、落实、执行等方面仍存在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未能深入人心。
1、推行、学习、宣传力度不够。管理制度存在“挂在墙上、停留在文件上”。文件下发了事,各科室部门和工区很少或基本没有对所下发的制度组织学习,特别是工区(车间)职工三班作业,更是难得参加学习。职工对矿制定的管理制度知之甚少,大部分职工对管理制度不懂,有的只是大概听说,基本无人能叙述一项管理规定主要内容。
2、一些职工和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对所从事的岗位工作职责、管理制度也不清楚。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按照制度要求,按程序、有步骤对照执行。
3、以往文件均以纸张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每个单位一份。当年文件还可见挂墙上,隔年文件大部分科室和生产单位均收藏。相隔年分更长点的文件,由于各种原因,基本上难以找见。文件都难找,更谈不上学习了。
4、新招职工和内部流动职工的岗前培训不够。只有岗前“三级安全教育”,缺乏对岗位职责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培训考核。
(二)部分管理制度条款难以执行。
通过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调研,发现部分管理制度某些条款制定相对苛刻,难以做到。如《反偷矿,保护矿资源管理规定》中,部分条款在实际落实执行中,因实际工作纷繁复杂,目前管理状况确实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另外,有些条款处罚、处理也过重,难以执行。
(三)内容重叠交叉,管理标准不一。
由于管理制度的编制中个人水平问题,各职能分管部门各自制定,且在不断充实完善,加之不同时期各部门或行业要求有所不同,各管理制度有相应的规定,存在内容交叉、管理规定不统一现象。如《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与各仓库工作职责、管理制度的交叉;《财务管理制度》与《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内容的重叠,管理制度与年度经济承包责任制考核标准之间不一等。重叠交叉,标准不一,不利于管理制度的执行。
(四)有针性的对管理制度跟踪、检查、监督力度不够。
11年在进行制度汇编的同时,把管理制度分类分部门进行督促执行和考核。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相当部分职能部门敷衍了事,怕得罪人。
(五)部分管理工作未制定出管理制度。
随着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对管理制度相应的提出了新要求。如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对物资可循环利方面,我们还没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只是在某些会议和场合提出要求。另外,随着网络信息化管理在我矿生产监控、地压监测、生产协调、办公等诸多方面的广泛运用,网络维护、信息采集处理、数据安全、流程管理等方面,也急需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思考与改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入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制度建设上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切合实际,使广大职工好理解、能接受、自觉执行。通过调研,对我矿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加强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学习工作。
1、熟知管理制度才能遵守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宣传和学习,除了工区(车间)每周一次集中的安全生产学习外,一是应充分发挥我矿内部局域网优势,把制度送上网,让各单位有针对性、灵活地选择学习。二是配合我矿构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形成管理制度学习激励考核机制。各单位每年组织一次岗位职责和相应管理制度的应知应会考试,把对制度熟知程度和违章违纪作为下年度工资点值(晋升)的评定内容。把熟知管理制度遵章守纪与学历、职称、技能水平同等看待,打造不但懂专业技术,更是遵章守纪,尽职尽责的新型员工队伍。
2、每年开展一次中层领导落实执行管理制度述职制度。各单位针对自身管理职责和范围,在落实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上进行汇报,通过制度述职,考核中层领导管理上的执行力。
(二)以人为本,制定和落实管理制度。
1、完善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切实际条款和过于苛刻内容。⑴召开党政联席会,对反映较为强烈的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修订。⑵今后在制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过程中,必须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每项管理制度制定都须经矿职代会主席团会议讨论通过,并以网络、公告宣传栏、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⑶管理制度须经一年试行,然后进行修订,才能最终形成。
2、严格管理制度考核。违章违纪人员考核处理,均应对照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条款,有事实有依据处理,避免人为主观臆断。
(三)与时俱进,创新和完善管理制。
创新永无止境,实践也无止境。管理制度也需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1、在我矿目前《管理制度汇编》基础上,以后每年年未召开一次党政工联席会议,专题讨论管理制度在落实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进行修订和完善。在保持制度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三至五年重新进行大的修订工作,尽可能减少文件的下发。
5.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篇五
反腐倡廉工作开展以来,我高度重视,精心布署,认真组织实施,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把握重点,整体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
(一)坚持科学谋划,抓好组织和实施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做到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协同抓、抓具体。并召开了党支部会议认真学习传达建委有关文件精神,干部职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增强。二是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坚持“两不误,两促进”,按照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实施措施》,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方法步骤等进行了明确,为各阶段工作的健康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围绕核心内容,健全完善各项制度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健全制度,我单位紧密结合实际,以创新的思路、有力的举措和科学的方法抓好健全制度阶段的各项工作。一是清理完善制度。结合实际需要,对我单位现有的制度体系认真清理,查找薄弱环节,尤其是容易产生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制度漏洞,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审查,并按照“支持、充实、完善、废止”的不同要求,认真做好分类登记工作。二是加强制度创新。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研究反腐倡廉建设和效能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把握以边缘的、间接的、隐蔽的方式以权谋私的规律和特点,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标准、强化过程评价,引入监督机制,制定出台项新的制度和规定。三是强化制度落实。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培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为制度执行奠定思想基础。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增强制度的公开性,为监督制度执行奠定群众基础。抓好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三)突出工作重点,增强制度规范的实效性
一是注重对关键环节的监督。坚持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与科学配置相结合,加强对人财物管理等重点部门和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努力建立结构合理、制约有效、针对性强的权力运行机制。二是注重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遵循“简便、易行、管用”的原则,使制度规范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内容上,坚持与时俱进,着重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纳入我馆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分工上,紧密结合班子成员的分工和职能部门的业务范围,制定条块分明、衔接紧密的责任制目标;在任务分解上,把制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并明确工作标准、完成时限、保障措施和监督主体,从而形成可操作性强,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三是注重制度的督查落实。把制度的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与日常工作统一部署、同步检查、共同分析、一起考评。围绕“德、能、勤、绩、廉”五项内容,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绩效考评,警醒大家时刻做到廉洁、高效。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一些领域的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制度的归纳梳理上还有所不足,致使极个别制度缺乏系统性;二是落实力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方法手段还需进一步创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好反腐倡廉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一是注重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构建的系统性。构建与我馆工作相适应的惩防体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人权、财权、重大事项决策权等各个环节上,体现在各个方面,真正发挥制度规定的整体合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建队伍建设和管理,推动我单位各项工作健康平稳发展。
二是注重制度操作的可行性。围绕腐败现象的易发多发阶段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切实管用的规范制度。通过及时制定和完善全体人员行为准则,把执政为民的宗旨要求,转化为可以遵守、可以操作、可以监督的具体规定,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注重制度建设的引导性和针对性。认真研究当前产生腐败的典型案例,剖析产生腐败的成因,不间断地开展警示教育,逐步形成关于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引导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与此同时,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止不廉洁行为的发生,针对形势变化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完善制度体系,使我单位全体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是注重制度执行的权威性。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将廉洁自律、落实制度、履行职责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办法的考核范围之中,记录在廉政档案内,对于在制度贯彻、落实、管理上负有责任的人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查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工作实效,努力使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认真落实制度,坚持立行并重,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用铁的纪律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努力构建具有我单位特色的制度体系,为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体制条件和制度保证。
6.制度执行情况审计报告 篇六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核心作用,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着力提升党委、政府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理论水平,防范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风险。在各项工作的推进中体现民主公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勤敏高效,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断增强集体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现就执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规定情况如下。
一、决策制度执行情况
(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
我县认真贯彻和落实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部署,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核心作用,规定领导班子要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二)强化措施,严格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县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把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事项来抓,坚持关口前移,科学谋划,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加强制度建设,民主决策,坚决执行重特大事项报告责任追究等项目工作制度,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招商引资,大额资金使用上严格依法办事,并按相关程序报批,做到经济决策事项有章可循,为提高决策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等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二是集体决策制度相关的监督制度还需进一步充实;三是档案基础资料的整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三、下步打算
7.制度执行情况审计报告 篇七
1994年以来, 党中央、中纪委多次全会明确提出:“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 都必须由领导班子经集体作出决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提出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发展, 其确立的集体研究决策制度, 在体现一定范围充分民主的同时, 又有效避免了在重大问题上个人独断专行和以权谋私, 对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和预防腐败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不仅是落实民主集中制, 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也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监督, 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已日益作为刚性要求, 成为各级领导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但是一直以来, 在医院临床科室管理工作中, 由于制度缺失、思想认识缺陷、临床科室核心组不健全, 临床科室管理中常常以科主任个体决策为主。权力的过度集中, 一方面导致决策失误, 另一方面因“贿随权集”而导致腐败的滋生。目前,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 医院临床科室改革也逐渐深入, 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课题、新问题, 科室领导干部, 尤其是科主任掌握着一些资源和权力, 例如临床科室大型设备和医疗耗材的采购、新技术及新药品的引进、员工奖金分配方案、科室人员聘用、毕业生分配、职称晋升等等。由此, 人财物的决策权使科室主任面临着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多类廉政风险, 不仅容易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 更是某些人腐蚀、拉拢的重点。如果仅靠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作为保障。“三重一大”问题涉及的是最核心的权力,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又是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主线, 充分体现了“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的思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效监督、公开透明、科学有效的决策平台, 既保护临床科室利益不受损害, 也保护干部不出问题。因此, 如何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向基层临床科室延伸, 是医院纪检监察干部面临的重要课题。
自2008年开始, 由医院党委、纪委出台了《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制度》, 要求各临床科室成立核心组。为深入动态了解临床科室在民主管理情况的现状, 推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向临床科室延伸的落实, 从2009年开始, 纪委连续4年 (2009年—2012年) 对全院42个临床及医技临床科室进行了调研、评估和考核, 并根据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成效显著。
1 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系列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网上民主测评、深度访谈等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科室核心组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情况考核评估表》, 考核评估内容包括: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建立情况、临床科室重大决策执行情况、临床科室重要干部任免情况、临床科室重要项目安排情况、临床科室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情况、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前的调研论证情况、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讨论时参会人数、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时票决制的执行情况、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情况的文字记录等问题。考核评估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级别 (见表1) 。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医技临床科室的核心组成员。从2009年开始, 每年向全院42个临床及医技临床科室核心组成员发放问卷或通过网上测评系统进行网上测评, 发放的问卷份数为当年全院临床医技科室核心组成员人数总和 (每个科室的核心组成员约为4-6人) , 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深度访谈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科室核心组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情况访谈提纲》, 内容包括:临床科室主要领导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界定情况、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运行程序是否规范、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决策执行情况、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情况等。每年11月, 利用临床科室民主生活会, 对临床科室核心组成员进行深度访谈。
2 调查结果
2.1 问卷/网上民主测评调查结果
本系列调查结果显示, 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情况逐年提高, 合格率从2009年的69.88%, 提升到2012年的99.63%, 见表1。
2.2 深度访谈结果
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为97.17%, 比2009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69.88%有了显著的进步, 但是, 通过深度访谈发现, 目前一些临床科室在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主要临床科室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
主要表现在:有的临床科室领导认为凡事都要核心组集体开会决定, 影响工作进程;有的担心自己的意见会上通不过, 对执行制度或形式化或绕道走;有的虽然也上会讨论, 但听不进去不同意见, 搞“一言堂”, 一个人说了算。
2.2.2 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界定不清。
有的临床科室还缺乏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细则, 对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 (包括临床科室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 缺乏明确的界定, 使得临床科室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落实不到位、不规范。
2.2.3 运行程序不规范。
表现为“三重一大”议题事先不告知, 或临时动议, 核心组成员只能即席发表看法, 仓促决策, 这样的过程无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使得决策缺乏科学性。
2.2.4 决策执行不力或决策执行情况缺少反馈。
“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后, 由于没有明确执行主体, 而且落实过程中缺乏反馈, 使得集体决策落实不到位, 或偏离集体决策方向。
2.2.5 缺少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
在强调临床科室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同时, 医院还须继续健全对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考核, 健全监督考核制度, 形成监督的长效机制, 切实保证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得到落实。
3 管理策略
从2009年至今, 党委、纪委采取边调研边改进的管理策略, 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推动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向基层临床科室的延伸,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
3.1 建立并完善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组织体系——临床科室核心组
2009年, 为了解临床科室民主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院纪委对全院42个临床及医技临床科室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为69.88%, 其中临床科室核心组不健全是阻碍“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重要原因。
为健全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组织体系, 推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向临床科室的延伸, 党委、纪委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科室管理集体决策制度》, 发文要求临床科室必须成立以“临床科室主任、临床科室副主任、支部书记、科护士长、护士长、工会委员”为基本组成人员的临床科室核心组, 临床科室核心组会对临床科室工作具有最高决策权。此文的发布,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临床科室重大事项由领导个体决策 (科主任个人决策) 向领导群体决策 (临床科室核心组集体决策) 的过渡。之后,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科室党政领导班子 (核心组) 自身建设, 促进临床科室科学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 党委、纪委再次下发了《临床科室党政领导班子 (核心组) 民主生活会制度》, 强化了临床科室核心组在临床科室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由此, 临床科室核心组的建立和有效工作为临床科室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提供了组织体系的根本保障。
3.2 建立并完善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运行机制
2010年, 为了解临床科室在管理工作中贯彻集体决策制度的情况, 我院纪委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在临床科室管理中落实与执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为97.17%, 比2009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69.88%有了显著的进步。可以得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科室管理集体决策制度》、《临床科室党政领导班子 (核心组) 民主生活会制度》的建立, 对加强临床科室民主集中制管理, 发挥领导班子 (核心组) 的集体功能、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减少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为97.17%, 比2009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69.88%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 通过深度访谈发现, 目前一些临床科室在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主要临床科室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 (2) 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界定不清; (3) 运行程序不规范; (4) 决策执行不力或决策执行情况缺少反馈; (5) 缺少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等。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运行机制, 2011年, 党委、纪委特制定了《临床科室核心组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细则》, 该细则明确了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内容 (包括临床科室发展战略、大型设备及医用耗材采购、新技术及新药申请、人员梯队建设及人才引进、临床科室人员奖金分配等等) 、集体决策的机制和程序、集体决策机构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实施, 以及责任追究等细则, 同时配套编制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记录本》。此套文件的发布, 从根本上完善了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运行机制。
3.3 强化宣传教育, 增强临床科室“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意识
为提高临床科室领导对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 从思想上确立制度的权威, 提高制度的执行意识, 2011年7月纪委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临床科室民主管理”为主题, 召开了临床科室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经验交流会。会议上, 来自不同临床科室的3位主任从不同角度交流了发挥临床科室核心组作用、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在临床科室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临床科室管理活动中, 他们共同深刻体会到“民主管理、集体决策”不仅是群体智慧的最充分体现, 也是最大发挥正性能量、最大消减负性力量的策略, 同时也是交流、理解、团结、信任的基础, 是临床科室持续发展的源动力。通过交流, “集体决策, 避免个人独断;民主管理, 保障科学决策”。在科主任思想中达成共识,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必将成为临床科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加大对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
加强监督是确保“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执行的重要保证。2011年12月, 纪委将《临床科室核心组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情况考核评估表》纳入临床科室民主测评系统, 对临床科室党政领导班子 (核心组) 进行民主测评, 同时,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已经列为我院临床科室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民主生活会的必讲内容、以及干部民主测评的必要指标。每年年底, 由党委统一部署, 院长、书记亲自率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以及相关职能处室处长, 参加各临床科室核心组的民主生活会, 会上核心组成员须针对本人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 同时对临床科室核心组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情况进行总结。此外, 院领导还将反馈医院对临床科室核心组及临床科室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的结果。近年来, 临床科室核心组民主生活会越来越成为对临床科室管理工作进行民主监督的平台。
此外, 为保证临床科室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效果, 2012年纪委组织医院纪委委员对全院各临床医技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记录本》进行了督查,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书面整改意见。2013年1月, 总结检查结果, 纪委制定并下发了《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记录本书写规范》, 并逐一粘贴在《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记录本》上, 进一步促进了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5 持续促进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一岗双责”责任到人
纪委从2009年到2012年4年的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质量逐年提高, 合格率从2009年的69.88%, 提升到2012年的99.63%。
但是, 对2012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调查评估进行深入逐项的分析, 我们发现, 临床科室在人员聘用选择、国内外重要合作交流事项、临床科室后备干部推荐选拔、以及房屋修缮及大宗物资或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决策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 为更加持续有效地推动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2013年纪委提出了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临床医技临床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中, 要求各临床科室完成并落实本临床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 形成有效的廉政建设的责任制工作机制, 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 在本临床科室内部建立“一岗双责”责任体系。为此, 2013年3月, 党委、纪委制定并下发了《临床科室领导班子及核心组“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分工实施办法》。同时, 下发了配套的考核程序和办法, 细化检查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纳入科主任年终考核、业绩评定、奖励评优、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 北大医院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执行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民主管理、集体决策越来越成为临床科室管理的一种常态, 日益在促进临床科室和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院党委、纪委在推动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方面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北京大学纪委、医学部纪委的高度评价。
6 结论
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最有效的途径, 也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临床科室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是推进临床科室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需要;是促进临床科室持续有效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临床科室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需要。
我院党委、纪委在推动医院基层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工作中体会到,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医院临床科室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三重一大”事项是临床科室发展的“根”, 根深才能枝繁叶茂。重大决策, 决定的是临床科室发展的方向和战略;重要干部任免, 决定的是临床科室决策的执行能力;重大项目安排, 决定的是临床科室长远发展的基础;大额资金使用, 决定的是临床科室整个经营活动运行的命脉。“三重一大”问题解决好了, 临床科室发展就有了“续航”的能力。因此, 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基层临床科室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仍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摘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制度建设方面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8年以来, 我院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延伸至临床科室,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情况的监督, 不仅提高了临床科室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推进临床科室持续有效发展, 还增强了临床科室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在临床科室管理中落实及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指出, 建立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组织体系、完善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执行意识、加大对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持续促进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一岗双责”责任到人, 是提高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临床科室,民主管理,督查
参考文献
[1]郭季直.“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研究之一:形成与发展[J].中国监察, 2009, 22 (1) :36-37.
[2]郭季直.“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研究之二:党规与法律[J].中国监察, 2009, 22 (1) :34-35.
[3]郭季直.“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研究之三:依法分类指导[J].中国监察, 2009, 22 (1) :34-35.
[4]李欣元.如何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J].交通运输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 (20) :12-15.
[5]范清勇.“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分析及实施[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 (10) :1-3.
[6]史富泉, 滑云龙.如何保障”三重一大”制度在高校的有效实施[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 (29) :27-29.
[7]王金发.关于公立医院“三重一大”问题科学决策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12 (9) :147.
[8]从林.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校”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思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6 (s1) :112—113.
[9]易运伦.如何提高”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力[J].中国监察, 2010, 23 (6) :53.
【制度执行情况审计报告】推荐阅读:
国库业务制度执行情况09-04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08-23
规章制度贯彻执行情况09-03
关于落实“七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的汇报11-08
制度执行监督报告09-07
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制度执行情况研究07-14
关于开展直属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09-09
考核办法执行制度07-07
执行制度方面述职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