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员话中秋

2024-09-20

少先队员话中秋(共14篇)

1.少先队员话中秋 篇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女儿节或团圆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中秋节那天,我、妈妈、爸爸、舅舅、妗妗、姥姥。我们在家有说有笑,吃着月饼和饺子。姥姥说:“祝大家中秋节快乐!身体健康。”我出去赏月,看到了玉兔躺着的样子。我邀请家人一起来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是橙红的。俗话说的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的是十五圆。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洒在地面上,马路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

我看到了天上的云彩像一块块仙云;看到了地上的小虫在叫着;看到了明明的月亮。

八月十五是“团圆节”,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想姥爷现在也想和我们坐在一起过中秋吧!但是他不能。我想念姥爷,我多想他回到我身边!

我希望我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也希望父母身体健康,爸爸的生意兴隆。我能考上重点中学,学习进步。也希望我们班上的几个同学能和我上一个中学……我真想和他们一起去一个中学呀!

我过了中秋节,觉得很温暖。吃着那月饼,心里甜滋滋的。

2.少先队员话中秋 篇二

据说, 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 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 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传说到了唐代, 月饼还不叫月饼, 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胡饼, 是杨贵妃中秋吃胡饼看到月亮时, 心血来潮说就把胡饼叫做月饼吧, 于是把月饼的冠名权归杨贵妃了。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其实, 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 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 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 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 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 万里此情同皎洁, 一年今日最分明。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民国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 又到中秋节, 家家户户把月饼切, 香蜡纸马兔儿爷, 猜拳行令同赏月。”可以想见, 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 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

近日, 本刊记者走访市场, “品”到了今年月饼的一些新“滋味”。

拼颜值商家瞄准年轻人市场

新生代年轻人不再热衷吃传统月饼反而青睐外表精致的新式月饼。今年的月饼品类众多, 既保留了往年月饼“花好月圆”的传统, 又融入了新生代年轻人的创意, 月饼市场靠拼颜值、拼口味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需求。

在淘宝、天猫网上商城里, 一些卖家叫卖的自制月饼, 有小兔、爱心、大白等形状;有些定制月饼礼盒包装上, 出现了“小鲜肉”、“我想静静”等网络热词。一改传统月饼清一色的烘焙黄外形的还有实体商家, 今年月饼形状上也放弃传统的方形及圆形, 改以星星、花瓣、小兔、爱心等各种形状的高颜值月饼。星巴克、哈根达斯、Costa等“洋品牌”也针对国内市场推出咖啡、冰淇淋等结合自身品牌的特色口味月饼。哈根达斯今年新推出的酸奶冰淇淋月饼, 饼皮上饰有以黄、红、粉等颜色的“鲜花浮雕”, 精美的外形让人不忍下口。除了造型、色泽上让人欲罢不能外, 稻香村、全聚德等商家还在外包装上做足了功夫, 将传统中国元素融入其中, 剪纸、青花瓷等活跃在外包装封面上, 素雅中不失古典大方。

月饼“颜值”不低但价格实惠亲民。据记者了解, 在崇文新世界百货超市搭起的月饼促销展示台前, 促销员介绍月饼已然成为各商家“争战”的又一重头戏, “价格方面, 我们没有做出调整, 每斤售价九元, 与去年一样, 但口味上却更加丰富, 传统的五仁、枣泥依然是主打, 可就这几天而言, 销量较好的还是各种水果味的月饼。”北青报记者注意到, 今年月饼的销售还有一部分散装品种, 以云南火腿、鲜花月饼为主。在超市散装月饼专区内, 前来选购月饼的消费者并不少, 虽然人工成本涨价, 但各月饼生产厂家在月饼的定价上却甚是谨慎, 多个品牌不管是散装月饼还是推出的部分盒装月饼, 其售价都与去年的售价大抵相当。便宜坊推出散装月饼每块售价10元, 据店员介绍比去年每块15元的价格还低了5元。

据调查, 今年商家更多的开始瞄准年轻人市场。“我们用纯天然茶粉制作馅料, 红茶、绿茶、乌龙茶等月饼口味都是无蔗糖, 无添加剂, 保质期也只有45天, 吴裕泰有一批固定粉丝, 其中40%左右都是更注重饮食健康的年轻人, ”吴裕泰相关负责人员表示。同时一家超市里专门负责月饼销售的工作人员表示, “今年不再是一提到月饼就让人想到传统烘焙出来的五仁、豆沙、枣泥的概念, 也突破了传统的规格, 很多月饼如同精致的小糕点, 除了在色泽、形状、外包装等方面做了改变外, 其制作工艺上也进一步突破, 部分品牌率先打出了‘蒸’的概念, 水晶般清透的外皮, 配以榴莲、紫薯、相思红豆、抹茶等馅料, 即使不是中秋佳节, 也很招人喜爱。”

广式月饼受冷落青红丝老月饼受宠

今年中秋节, 很多品牌都争相推出了传统的手工老月饼。与广式月饼比起来, 老月饼外形不那么漂亮, 价格也相对较高, 但在青岛仍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业内人士分析, 人们的怀旧情结以及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促使了老月饼再次走红。生活林、立华园等当地品牌也因为老月饼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法月饼”、“老月饼”、“老口酥”……在山东省青岛市, 今年各大月饼品牌都争相推出老月饼。丹香、笑蕾、皇家美孚、立华园等品牌都专门推出了老月饼, 其中皇家美孚和立华园还专门制作了针对老月饼的礼盒。除了在名称上纷纷向“老”靠拢之外, 老月饼在包装上也十分复古。价格方面, 老月饼相比普通广式月饼稍高, 立华园老口酥38元/斤, 皇家美孚老月饼9.8元/个, 而同类口味广式月饼价格多在每个6—8元左右。口味方面, 老月饼不像广式月饼一样种类繁多, 老月饼的口味主要集中在五仁、枣泥、豆沙、什锦等。尽管口味相对单一, 但并没有阻挡人们购买的热情。

虽说名称不同, 包装也五花八门, 记者调查发现, 市场上销售的老月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表看起来较为粗糙的桃酥皮老月饼。第二种则是传统的酥皮月饼。立华园销售人员介绍, 桃酥皮月饼顾名思义月饼面皮采取的是桃酥的制作方法, 与广式月饼面皮光滑细腻不同, 桃酥皮月饼外观看起来较为粗糙, 从口感上说也更加酥脆, 它们通常采用的是老式做法。这类月饼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常见。酥皮月饼也就是传统的苏式月饼, 表皮呈白色, 层次分明。据介绍, 受传统北方居民口味影响, 桃酥皮老月饼在青岛更有市场。既然是老月饼, 除了口味外, 其在制作工艺上也十分讲究传统。老月饼对食材的选择上, 以什锦月饼为例, 它集合了多种果仁, 并且要求所有的果仁新鲜、饱满, 这样烘烤出来的月饼才能口感上佳。

“海淘”门槛高出入境或被查扣

随着海外代购的流行, 如今不少商家从事起了境外代购海淘月饼的生意。众多消费者也想尝尝鲜, 打算从境外代购月饼。不过, 相比起衣物、箱包等商品, 月饼的“海淘”门槛较高, 有消费者就反映, 自己通过代购购买的月饼, 在入境时被查扣了。

在选择购买境外月饼或计划携带月饼入境的消费者则需要注意有关的规定。“9月9日, 就截获一批从境外入境的月饼。”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表示, 该类月饼邮寄入境, 以散装形式为主, 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集中出现。不仅在广州, 在深圳、重庆、浙江等地近期均截获一些境外月饼。据报道, 9月7日,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辖区某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截获一批网购直邮入境的月饼, 该批月饼从香港入境, 由香港半岛酒店生产, 共190盒, 1500多枚, 货值达4.6万余港元。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邮局办事处近日也截获一批由美国入境的美心三黄莲蓉月饼, 重1.5千克, 1盒4个装, 将对其做销毁或退回处理。“我国禁止含蛋黄、肉类月饼入境。”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根据我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规定: (生或熟) 肉类 (含脏器类) 及其制品禁止邮寄进境;蛋及其制品, 包括鲜蛋、皮蛋、蛋液、蛋壳、蛋黄酱等蛋源产品禁止邮寄入境。含蛋黄、肉类的月饼通过蛋黄、肉类本身带毒或二次污染, 存在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风险, 禁止携带、邮寄入境。港澳制造月饼同样受到限制, 因为从港澳地区邮寄、携带物品到中国内地属于进境行为, 也适用于上述规定。

给海外亲友寄月饼也需谨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不仅我国对进口月饼有限制, 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禁止收寄月饼。据介绍, 目前有包括德国、法国、丹麦等34个国家和地区明令禁止收寄月饼。部分接受邮寄月饼入境的国家, 对月饼进境也有不少限制性规定。比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禁止寄递含有蛋黄成分的月饼;马来西亚、加拿大、巴基斯坦、尼泊尔、柬埔寨、伊朗、埃及等国禁止寄递含有猪肉成分的月饼;埃及、蒙古、科威特等国家和地区寄递月饼时需有相关证明。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具体限制措施。如澳大利亚规定, 寄往本国的月饼要注明为“节日礼物”;新西兰禁止含蜂蜜馅的月饼邮寄入境;美国要求收件人预先申请FDA食品注册, 并将确认号标注在详情单上;波兰要求邮寄入境的月饼必须取得该国农业部的许可证并写明糖分。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市民, 在邮寄月饼前, 向邮政部门询问清楚相关规定, 再邮寄。

古董月饼添加了防腐剂安全吗

最近网上有一则消息称, 家住浙江杭州的方先生, 在家里发现了一盒存放十年的月饼, 切开之后月饼的馅料却依然完好——这会不会是月饼里加了过量的防腐剂呢?根据方先生拍摄的照片, 这盒月饼这盒外皮金黄饱满, 花纹精致清晰, 生产于2005年, 包装盒上月饼的保质期是30天。而月饼从外观上看丝毫没有发霉变质的痕迹, 方先生切开一个月饼结果发现月饼的馅料同样依旧完好。随后, 在西安市的大小商场里购买了不同品牌的月饼, 也发现这些月饼的保质期都在90天。月饼能放这么久, 是因为防腐剂的关系吗?有专家表示, 杭州那盒存放十年的月饼防腐剂是否超标还需要进一步化验, 但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带包装的月饼都添加了防腐剂。

西安营养学会食品安全中心副主任赵曾表示, 在购买月饼的时候, 大家可能会在配料表中发现, 添加了一些食用防腐剂, 比如山梨酸钾, 这类防腐剂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是允许添加的, 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因为月饼当中含有糖分和水分, 容易在存放过程中滋生细菌, 并且容易造成腐败, 因此需要添加安全的防腐剂, 来便于存放。有很多人会关心, 我买一些现做的月饼, 存放的时候会不会有问题呢, 在购买现做的月饼时, 尽量做到即买即吃, 不要长时间存放。

专家表示, 只要大家购买正规品牌的月饼, 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此外, 由于月饼本身就是一种容易变质的食品, 因此未添加防腐剂的月饼也不一定吃着安全。除了带包装的月饼外, 现在市场上还有不少现烤现卖的月饼, 在购买这类月饼时也需要多加注意。

50克蛋黄月饼油脂含量相当于25串烤肉

和许多人一样, 每到中秋节, 西安市民王阿姨的家总少不了月饼, 朋友送的、儿女拿的, 总有那么几天时间, 家里的月饼礼盒随处可见。50多岁的王阿姨一直保持着节俭持家的习惯, 家里那么多月饼总不能扔掉吧, 于是每年的中秋节前后, 王阿姨和老伴早饭和晚饭总以月饼为食。王阿姨回忆, 去年中秋节后的第二天, 看见市场上大批处理月饼, 一块月饼一块五毛钱, 比平时便宜很多, 就买了一些, “那个月我和老伴的早餐、晚餐都是月饼”。但是没过多久, 王阿姨和老伴就觉得身体不适, 常有恶心症状, 而且中午也不太想吃饭, 她想这是不是和老吃月饼有关系。去医院一检查, 果然是这样, 月饼中富含脂肪和糖, 他们吃了过多的月饼加重了脾胃负担, 引起消化不良。

月饼味道大多以甜为主, 吃得多了, 对人身体是否有危害?危害有多大?一些特殊人群, 如糖尿病人、脂肪肝病人, 吃月饼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了更好地解答市民心里的疑问, 我们需要先知道月饼中的油脂含量。记者了解到, 在西安营养学会生活实验室, 在营养学会食品安全中心副主任张婳的带领下, 营养师李艳虎、刘冰、胡丽通过实验来提取不同口味月饼中的油脂, 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 50g蛋黄月饼含油脂14g。据华商报一篇题目为《烤筋一半都是油怎样吃才健康》的实验文章, 实验采集60g的烤肉样本和60g的烤筋样本, 通过蒸馏与分馏的实验, 结果显示每60g烤肉 (20串) 中油脂含量约为11克, 每60g烤筋 (11串) 中油脂含量约为30.8克。以此来推算, 吃一块50g蛋黄月饼其中的油脂, 相当于吃25串烤肉或5串烤筋的油脂含量。

3.中秋赏月话传说 篇三

一是“嫦娥窃药奔月”说。见于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灵宽》、晋代始安太守、著名学者干宝《搜神记》、南朝宋中书令、文学家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注引战国初《归藏》、唐代副宰相、文学家徐坚《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览冥篇》载:相传神将后羿射落九个太阳,触怒了“太阳之父”天帝俊,后羿与妻子嫦娥被谪人间,后来,后羿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从昆仑山西王母处求得“不死之药”,以期来日与嫦娥得重返天庭。不料,嫦娥在逢蒙的挑拨下,听信巫师有黄的关于“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的“大吉大利”卦,竟偷吃了“不死之药”,结果,身子腾空而起,直飞月宫,嫦娥遥望丈夫后羿,怅然有失,悔之莫及,遂托身于月。在南阳出土汉代画石刻拓片中就有人面蛇身的嫦娥奔月传神描绘。后来,嫦娥常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如唐代诗仙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大诗人杜甫《月》:“勘酒女亘娥寡,天寒耐九秋。”诗人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姚合《镜》:“好是照身宜谢女,嫦娥飞向月中来。”徐寅《新月》:“嫦娥一只眉先扫,织女三分镜未光。”宋华《海上生明月》:“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韦庄《夜月》:“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涓涓。”都对嫦娥的寂莫孤单寄于深切的同情,从而增添了对明月的无限情思。“月里嫦娥”成为美女的代名词。唐代把中秋夜赏月,改称为祭月、拜月,其含义是盼望月里嫦娥能回到人间。到了北宋,中秋被正式定为全国性传统节日,祭月、拜月更为盛行。京师祭月,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并发出“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貌似嫦娥”……等等良好祝愿。“嫦娥窃药奔月”美丽神话与传说,历史悠久,早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所以把她看成是中秋赏月的起源之一。

二是“唐明皇游月宫”说。见于唐代宰相、文学家郑綮《开天传信记》、宋代商州知府、文学家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引《唐逸史》载:唐开元年间,中秋之夜,方士罗公远邀玄宗游月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过大桥,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罗公远对玄宗说:“此乃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舞于广庭中。”玄宗默记女优美舞曲,回到人间后,就命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霓裳羽衣曲》传于后世,成为千方佳话。月宫从此也有“广寒宫”之称。另在《仙传拾遗》、《集异记》、《太平广记》、《初刻拍案惊奇》等古籍中也都有类同的记载。这些神话传说,不胫而走,人们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唐明皇游月宫”。

三是“时令节气沿袭”说。据史料记载:“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公撰《周礼》载:“中秋夜,迎寒亦如云。”又据西汉学者戴圣《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所谓“夕月”,即“祭月、拜月”。可见春秋时代就出现中秋节的雏形。到汉代,逢中秋“王者出猎,以所获祭宗庙。”不过,当时中秋节定在立秋这一天。到魏晋,民间出现官民同赏月活动。见唐氏宰相、文学家房玄龄等撰《晋书》载:“谕尚书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源江。”到唐代,8月15日为中秋节的记载甚多。从文人墨客诗词就可见一斑。如唐代韩愈“一年明月今宵多”;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韦庄“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许浑“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不过,唐代中秋之夜仍然是属于帝王公侯、才子佳人、文人墨客上层社会圈子里的风雅活动。直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朝廷才正式宣布将农历8月15日中秋节作为普天同庆、全民同乐的传统节日——“全国祭月日”。据北宋末文学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中秋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与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闻,至于通晓。”由此可见当时中秋之夜盛况空前,热闹非凡。这一风俗,延及到元、明、清。辛亥革命后民国期间,政府又正式将中秋宣布为全国传统节日之一。这样,中秋赏月习俗更加风行于天下。

中秋节起源“时令节气沿袭”说最有说服力。而“嫦娥窃药奔月”、“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都是古代人们在“月崇拜热”中编织出来的种种美丽神奇传说罢了,不足为凭。但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认为,这些美丽、古老的神话传说不妨各存其真,因为它含有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与富有团结向上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孜孜追求大团圆的象征,意义十分深远。同时它亦为人们在中秋良辰佳节赏月、拜月、玩月、庆团圆中增添种种遐想与无限情趣。

4.话中秋作文400字 中秋节 篇四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

15号的月亮是16圆的,所以我们决定在16号晚上再看一次月亮。夜幕降临了,我们来到了广场。我们在草地上坐下。那时月亮还没有出现。天空是灰蓝色的,但是广场上的路灯都是彩色的。街道上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人们手里拿着发光的荧光棒。它们色彩斑斓,使街道更加美丽。月亮似乎想和我们玩捉迷藏,但它仍然拒绝出现。天空只有几颗微弱的星星。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些白色的东西,好像月亮正从西边慢慢升起。这时,月亮不是很圆,也没有光。一片乌云出现了。经过反复试验,月亮终于以完美而美丽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人群陷入混乱。每个人都同时燃放烟花。烟花的微笑和明亮的满月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过了一会儿,烟火结束了,人群安静了下来。当我开始欣赏月亮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爷爷奶奶。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我非常想念爷爷奶奶,他们可以享受夜晚的宁静和美丽,还有我们身边月亮的明亮和温柔。我希望我家乡的月亮如此美丽和圆。月亮上似乎有黑色的小影子,这让我想起了“月亮女神”的故事。小黑影应该是嫦娥对她的后代的思念。嫦娥应该后悔偷了灵药,晚上要清海、清空”。当我到家时,我的家人围着桌子切月饼。月饼包括杏仁、冰淇淋、双黄等,但我最喜欢的是双黄,因为它呈金黄色,外观饱满,皮薄,馅美,而且味道浓郁。我要去吃月饼!

我喜欢中秋节及其所有的风俗习惯。

5.美文:中秋话月饼 篇五

提到中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月饼。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曾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月饼,作为一种团圆的象征,如一种文化符号,早已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但最让我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的妈妈做的土月饼。

过了立秋,天气一转凉,妈妈和村里的婶婶大娘们就开始为做月饼忙活起来了。几家关系好的妇女聚在一起,支灶、劈柴、淘晒粮食、三三两两地拉着架子车到附近的磨坊机面、相约着挎着篮子赶好几个集,才能把做月饼的材料备齐。在秋天明亮的阳光下,在夏粮丰收的季节里,做这一切的时候,似乎每个人都那么快活,院子里、压水井边,到处都飘荡着妇女们欢快的笑声。孩子们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小孩子跟在大孩子后头,嬉戏打闹,热闹非凡。在我们一遍遍的催促声下,在妈妈一次次快了快了的回答声中,终于,做月饼的师傅来了。杀鸡、炒菜、烧稀饭、烙烙馍,几家人一起做饭、管饭。隔壁婶婶的土豆丝切的好快、好细呀,叮叮咣咣,边聊天边切菜,看都不看,一会就切一大盆,手都不会切到。奶奶又烧凹子,又翻馍,一个人不慌不忙,偶尔冲旁边跟我们一起踢毽子的大堂姐喊一声“美侠,来跟奶奶学翻馍。”堂姐正玩得高兴,才不理会奶奶的招呼呢。“我这么大的时候,洗衣、做饭、割麦、磨面,没有不会做的。现在不学,以后到了婆家,烙不好馍,婆婆照头就是一竹坯,哭都不敢哭……”奶奶又开始唠她的山海经了。这常让我感到纳闷,正在翻馍的竹坯,直接打到头上,不是很不卫生吗?再看看满头银发、裹着小脚,走路都颤微微地祖奶奶,那么慈祥,年轻时会拿竹坯敲奶奶的头吗?好多次我背着爸爸偷问祖奶奶,她都笑而不答。酒足饭饱,师傅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指挥着开始做月饼了……但具体怎么做,到现在我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在月饼上锅前,奶奶在每个月饼上面点上圆圆的几个红点的郑重表情和第一锅月饼出笼时,小伙伴们一哄而上,一抢而空的欢快气氛。那时候,家家都要做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月饼,所以这种情形会持续好几天。

做完月饼,中秋节就越来越近了,大路上、村头边,明显人多了起来,乡村热闹起来,该走亲戚了!走亲戚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妈妈从街上买来一种方方的包点心的黄灰色的纸,还有印着双喜的鲜艳的红帖,用纸做成的细细的绳子。爸爸把四个月饼两两一起叠放在黄灰色的纸上,码放整齐,一折一翻,放上红色喜帖,用那种细细的绳旌一扎,一包包漂亮的月饼就出来了。装好月饼,换上好看的衣服,妈妈带着我和弟弟,挎起装着月饼的篮子或提包,就开始走亲戚了。远一点的,需乘票车(汽车)去的更有趣,兴奋地坐在车上,夸张地随汽车的颠簸上下起伏,恨不得路程远些,再远些。就这样,贺着丰收,带着祝福,人们嘴里尝着香甜,心里装着亲情,奔波在路上,一年又一年,乐此不疲。

6.中秋话团圆 篇六

活动目的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知道赏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

2、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

3、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制作“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布置教室;

2、搜集有关中秋节的由来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3、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4、准备橡皮泥,制作“月饼”。

活动过程

第一章:话说中秋

1、中国有三大传统节日,同学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下面请**同学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由来。(附件1:中秋节的由来)

3、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附件2: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4、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章,下面请**同学说说这个民间故事。

(附件3:中秋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第二章制作“月饼”

1、由故事导入,引起制作“月饼”的兴趣。

2、让学生拿出自带的月饼,讨论月饼的样子和做法。

我们都见过月饼,谁来说说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3、观察教师制作“月饼”,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作的过程。

(1)认识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观察老师示范,了解制作的过程。

4、自由尝试制作月饼。(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掌握团圆和压扁的方法,提醒学生压时不要过于用力,花纹要清楚。)

5、欣赏自己做的“月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形状好、花纹清晰的“月饼”,并请学生把“月饼”送到“超市”。)

6、展台展示学生制作的“月饼”。

第三章中秋诗词知多少

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以月为题材的诗句呢?(附件4:古诗词赏析)

1、全班齐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2、课件出示,学生朗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四章:欢度中秋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队员之间交流。

3、互赠月饼,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4、教师建议:电话寄情思----欢欢喜喜过中秋

7.中秋佳节话“胡饼” 篇七

关于胡饼的由来,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胡饼出自胡地,“胡”字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后来引申为国外的民族,如《后汉书·五行志》所记:汉代的时候,“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凡是引自外域的物品或食品都冠以“胡”字,那么源于域外的饼,自然就是胡饼。至宋代,黄朝英在《缃素杂记·汤饼》中就说:“盖胡饼者,以胡人所常食而得名也。”另一种说法出自汉代刘熙的《释名·释饮食》曰:“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亦以胡麻著上也。”“胡饼”之意是在饼的表层上有胡麻,“漫沍”意思为无边际,形容其饼之大,由此可知,汉代的胡饼应当很大,并在表层撒上胡麻。

据史书考证,汉代通西域后,胡饼就随着入居汉地的胡商在中原内地落户。千余年前,北方人就以面类食物为主,胡饼一经传入便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受欢迎的域外食品之一。如《太平御览》卷860引《续汉书》载:“灵帝好胡饼,京师贵戚皆竞食胡饼。”《艺文类聚》卷72引《三辅决录》说汉末赵岐避难逃入河间,又转到“北海”,“常于市中贩胡饼”。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在长期的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中原汉族的饮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胡食文化的影响,胡饼开始在全社会普及。十六国时期,石赵政权的皇帝石勒因为出自胡人血统忌讳“胡”字,曾一度改胡饼为麻饼,可以从侧面说明胡饼是当时较为常见且经常被人们食用的一种食品。《太平御览》860卷引《晋书》曰:“王长文州辟别驾。阳狂不诣举,州追求,乃于成都市,见蹲地啮胡饼。”又说:“王羲之幼有风操,都虞卿(郡鉴)闻王氏诸子皆后,令使选婿,诸子皆饰容以待客,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像王长文、王羲之这样的名人雅士,在他们还是布衣时都喜欢吃胡饼,时人对胡饼的喜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北魏还出现了专门烘制胡饼的胡饼炉。

迨及唐代,中外交往空前繁荣。长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西域胡人大量移居长安,胡饼也成为当时上流社会和僧俗百姓普遍喜爱的食物,风靡全社会。据《资治通鉴·玄宗纪》记载,安史之乱时,玄宗李隆基逃至咸阳集贤宫,时至中午尚未进餐,杨国忠便从市中购买胡饼以献。开成年间,文宗李昂曾赏赐寺院胡饼,在长安

学习的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了此事,写道:“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在唐人传奇故事中,有许多卖胡饼的店铺和以卖胡饼为生的胡商。《虬髯客传》记载英雄李靖与名妓红拂夜奔太原,住灵石旅店,逢豪侠虬髯客。“客曰:‘饥甚。’靖出市胡饼。客抽匕首,切肉共食。”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这些传奇记载都反映出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胡饼是庶民百姓非常喜爱的食品。

在长安城中众多的胡饼店中,以辅兴坊胡饼店制作的芝麻胡饼最为有名。元和年间白居易在担任忠州刺史时曾写《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描写四川忠州的胡饼在制作方法上学习长安辅兴坊胡饼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饼店铺中往往会经营多种胡饼,除辅兴坊胡饼店制作的芝麻胡饼外,当时还有两种颇受人们欢迎的胡饼,一种是叫“古楼子”的带馅大胡饼,应属于一种高档食品。这种具有西域风格的胡饼是长安富豪经常享用的美食,其制作方法和《齐民要术·饼法》所记载的烧饼做法有些相似。另一种叫蒸胡饼,美味可口,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热气腾辉,使人买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且谓同列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

敦煌是当时除长安以外在丝绸之路上的又一个国际贸易都市,胡饼可以说是当地僧俗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无论是宴请宾客还是招待工匠或是自家食用,胡饼都是必备食物。从敦煌文书官府或寺院的《破历》来看,胡饼多作为午餐食用,是一日饮食中最重要的一餐,每餐两至三枚。

直到宋代,胡饼依然是受人们欢迎的食物之一。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九:“秦汉逮今,世所食,初有饼、胡饼、蒸饼、汤饼之四品。”市场上经营胡饼的店铺屡见不鲜,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饼店》记载,当时东京(今河南开封)产销胡饼的店铺不仅多,而且规模庞大。胡饼在民间的流行程度不亚于唐代。

宋代的胡饼在品种上也有所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口味的胡饼,如白肉胡饼、白胡饼、猪胰胡饼等,其中白肉胡饼是经常出现在宋代权贵及庶民百姓餐桌上的美食,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食店》记载:“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则有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白肉胡饼就其名称来看,与今天的陕西小吃肉夹馍类似,即将烤制好的胡饼一剖为二,中间夹以砧压去油的熟肉。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记载:“夜市亦有燋酸豏、猪胰胡饼、和菜饼、獾儿、野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之类。”猪胰胡饼,其制作方法是以猪胰为馅加工而成,或在胡饼中夹以加工的猪胰,或将猪胰和入面中,之后擀制成形,入炉烘烤而成。也许是因为猪胰胡饼味美且富有特色,北宋灭亡后,一些南迁的东京人将这一美食带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记载:“都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张,如羊饭店兼卖酒……猪胰胡饼,自中兴以来,只有东京张三家一份,每夜在太平坊巷口,近来又或有效之者。”

至元代,文献中对于胡饼的记载已经很少了,只有个别史料提及。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有“山药胡饼”,其制法是:“熟山药二斤、面一斤、蜜半两、油半两,和溲捍饼。”

明代,胡饼的含义有所演变,凡是用饼炉烘烤而熟的都可称为胡饼,明蒋一葵《长安客话·饼》:“炉熟而食皆为胡饼,今烧饼、麻饼、薄脆酥饼是也。”正是因为明代的胡饼都是经过烤制,水分被蒸发,易于存储,因此经常作为干粮的首选食品。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漫长的旅行途中,没有饭时就“出胡饼啖之”。明代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二》记载:“是夜为中秋,余先从顺宁买胡饼一员,怀之为看月具,而月为云掩,竟卧。”

直至清代,胡饼依旧是老百姓日常食用的一道面食,清代文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许多日常生活食品,其中就多次提到了胡饼。

8.话中秋作文 篇八

从古到今,有许多诗人都在中秋月下抒发了自己的感想,或有思乡的,或有发表感叹的,成为了被人们代代流传至今的千古佳句。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些佳句使中秋的月亮被人们给予了清冷,思乡的情感,为月亮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成为了诗人对家乡的一种寄托。想象一下,古人没有电话,没有视频,有时甚至连书信也寄不到,一个人在异乡,只能把情感写在诗歌当中。

由于科技限制,古人仅仅只能用肉眼观察,想象着月亮上的一个个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些美好的神话使人们有了对月亮的无尽遐想,认为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与可爱的小月兔相互作伴,还有吴刚与那棵又永远也砍不断的桂花树。

在中秋节,必须吃的一种食物就是月饼了。记得爸爸曾经说过,在他小时候,他认为月饼又甜又腻,早餐里的月饼简直是一种负担,咬了几口就不想吃了。难道是现在的月饼越来越难吃了?爸爸解释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好吃的食品太多了,自然是不想再吃月饼了。

9.话中秋作文 篇九

每年中秋节,商场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

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把月饼盒用胶带拼在一起,弄成五花八门的形状,中间高高的拼成“中秋”两个字。

我喜欢吃传统的月饼,它的包装不华丽,就是最简单的纸包起来,上面印着各种口味,它的味道和现在的月饼不一样,外面的月饼皮是酥的,做得很好吃,味道不算太甜,放满了芝麻,吃起来很香。

月饼的种类很多,除了五仁月饼,还有枣泥,双黄月饼……多数都是北方的特色。

中秋节那一天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圆又大,似乎离我们很近。

中秋夜,赏月,吃月饼,爸爸会泡上一壶茶,喝着茶吃着月饼,可惬意了。

十五晚上的那顿饭是最热闹的,因为我们一家人基本上都会聚在一起,大娘是做饭最好的,她做出的菜都香喷喷的,那一天晚上,一大桌子菜,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很是温馨。

中秋节,望着月亮,就会想起那些小时候常听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玉兔捣药……这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妈妈还给我讲过她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故事,妈妈家里兄弟姐妹5个,妈妈是最小的,每到中秋节他们就会下楼,看月亮,数星星,无忧无虑的,特别快乐。

10.吟诗赏月话中秋 等 篇十

文陈宏德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故谓中秋……此夜月亮倍明于常时,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面对如此良夜美景,人们总要欢聚在融融月色之下观赏月亮,或品茶吃饼,开怀畅谈,或触景生情,对月赋诗。

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遥望明月,提笔疾书,写就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有许多专咏中秋月的诗,写得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引人遐思。例如:“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观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仲秋月》)“孤光含列宿,四面绝纤云。”(廖凝《中秋月》)“秋月光如水,今宵分外明。太清云不滓,永夜露无声。仰望莫能即,徘徊有所萦。南征诸将士,对此若何情?”(董必武《中秋望月》)“年年戎马又西风,变化沧桑指顾中。明月当头思远举,豪英满座饮长虹。如此江山堪热恋,几岁艰险建殊功。欢呼足折轴心鼎,霹雳一声破太空。”(陈毅《中秋》)

唐代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诗中说:“今夜月明人尽望。”反映了人们中秋之夜赏月这一富有诗意的活动在唐代已经盛行。后来由最初的赏月,逐渐演变成为玩月、祭月、拜月。当月亮升起之后,人们在露天设香案,摆供物,然后合家对月团拜。拜月的风俗不尽相同,供物有团圆饼和各种瓜果、花卉、蔬菜等。团圆饼以圆月为形,象征团圆,遂称月饼。月饼原来没有馅,仅有传说中的月中情景的图案。后来人们千方百计地把月饼做好,才加进了各种馅。

在贫富悬殊的旧时代,中秋这天能够全家欢聚赏月、拜月的只是少数人,正如民歌唱道的:“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都门杂咏》中一首竹枝词写道:“中秋佳节月通宵,债主盈门不肯饶;老幼停杯声寂寂,团圆酒饮在明朝。”而今“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喜看中华大地,形势喜人,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虽秋犹春。

“串”字双解

有人到测字先生那里去问科举考试能否成功时,写了一个“串”字去测。测字先生振振有词地说:“您不仅能乡试名列前茅,进士考试也会大捷,因为‘串’即是两个‘中’字。”

旁边一个人看了一阵,随后也写了个“串”字来测。测字先生沉思了一会儿说:“哎呀,请恕我直言,你不但不能中举,还会生病。”这个人很气愤地问:“为什么同一个‘串’字,你有两种解释?”测字先生慢条斯理地说:“他是无心写出的‘串’字就是双‘中’,而你是有心,即故意写‘串’字,那‘串’字下面加心就无疑是‘患’字了。”1、国庆节返家(猜一文学用语)

有个裁缝为某贵妇裁衣,他量来量去,迟迟总是不肯下剪。徒弟问:“师父,你怎么不下剪啊?”裁缝说:“哎,如今的有钱人真抠门,这布太短,有了她的,没有我的,有了我的,没有她的,你叫我怎么下剪?”(清风)

入夜,在一个车厢里,窗户微开,凉风习习,旅客们正要安寝,两个贵妇人争吵起来。

“你要开窗,非把我冻死不可!”

“你要关窗,我肯定会热死!”

乘务员来了,说:“那就先开窗,把你冻死;再关窗,把她热死。这样,大家就可以休息了。”征兵点上,一位军官正同新兵谈分配的事:“我希望你们每人都有个最合适的位置。入伍前你是干什么的?”“收税的。”“太好了!那你去当司号员,每天早晨吹起床号。反正你已经习惯人们恨你了。”

(遥远)

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

李军(上海)

有位教师曾自编对联: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

此联一气呵成,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文史方面共十个知识点。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苏”)三人。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三人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的文坛上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为“三曹”。

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并称。他们都是“公安派”代表作家。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三书的合称。《颜氏家训·勉学》说:“《庄》《老》《周易》,总为三玄。”

三乐:三种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的总称。这四部书列在二十四史的前四部,也称“前四史”。

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此书为清乾隆年间纂修,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四孟:夏历四季第一个月的总称。即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

四美:四种美好的事物。此处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11.话中秋作文 篇十一

尽管院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可夜晚依然那样静谧。月亮早已悄悄爬上了夜空,大地洒满了银色的光芒。我的眼睛紧紧盯着那轮圆月,仿佛被她吸引住一般,无法移开。月亮像一面大银盘,天空就是一张餐布,那盘中盛放着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断探求的神秘。

仔细想想,关于月亮的话题有多少啊,只是神话传说就有许多。什么东兔西乌,嫦娥奔月啦,猴子捞月,吴刚伐桂啦,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古人对月亮抱有的无限遐思和向往。相比太阳,人类似乎对月亮更有亲密感,月亮婆婆,月亮女神,月姑娘……所有象征善良,温柔,梦幻的美丽辞藻都留给了月亮,而太阳嘛,哈哈,又有谁敢于直视。其实,我们都知道,在人类的情感中,刚强与阴柔同样不可或缺。就像一个幸福的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团团圆圆,圆圆满满,就像今晚的千家万户,才是最完美的。

“咦,月亮姐姐怎么变胖了?一定是偷吃了什么好东西吧。”一个胖乎乎的小弟弟天真地问着妈妈。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我很想告诉他真相,但转念一想,这样一个“贪吃”的月亮不也很可爱吗。

12.一起话中秋作文 篇十二

中秋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月亮。

我和家人们拿着从家带来的板凳,搬到合适的地方来赏月,我坐下后,一眼望去,那圆溜溜的月亮挂在天上,像玉盘,像银镜,还像金球,在星星的衬托下,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可是我猛然发现,月亮上有几个地方发黑,我感到十分的奇怪,于是我问爸爸妈妈:“月亮上为什么会有黑斑呢?”爸爸笑了笑,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人名字叫吴刚,他一心想修道成仙,于是有一天,他随着仙人来到了天界修习,可他虽想成仙,但不热爱学习,这使玉皇大帝非常生气,于是,他让人把吴刚扔到月宫来砍伐这里的桂树,吴刚照着做了,可是,他每砍一次,破裂的口子就会自动愈合,可吴刚并不气馁,他想,我迟早会砍倒它的。从此,他每砍一下,桂树马上就愈合了,到现在,也是如此。”我听的津津有味,还没等我品味过来呢,爸爸又说:“这就是吴刚伐桂的故事,听懂了吗?”我连忙说:“听懂了,听懂了。”

这个中秋节,我不仅观赏了月亮,还知道了吴刚伐桂的故事,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中秋。

13.多雨中秋话亲情 篇十三

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既然不能与你千里共婵娟,那就让我们把酒话亲情吧。于是在阴雨终朝的中秋,我们带着片片心意,辗转于亲友之间。一个个月饼礼盒通俗易懂,时令的节日礼品情义深重。在风雨兼程的执着下,最后抵达了目的地。长辈的欢喜,亲人的愉悦,阵阵的寒暄,亲情的融洽,让路途的难走与疲惫顿时化为乌有。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这天,在拜金的喧嚣越来越让人浮躁的时代,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丢失了自己的灵魂。但亲情和友情能够让我们在科技进步,生活富有的当下,记起儿时各位长辈给我们的点点的呵护与关爱;回忆各位同辈同龄亲友不时陪伴的温馨场面。这萦绕于记忆深处的幸福回味,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在柔软中顿感快乐。这种快乐会让我们触及到自己的灵魂。

14.话中秋(陈洋洋) 篇十四

三合一小校本部陈洋洋

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饼”和”月”了。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推翻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上一篇:珍贵的一份礼物作文350字下一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