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的注意事项(精选8篇)
1.高考备考的注意事项 篇一
在最后阶段,你要做的就是巩固基础、深化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对考点的敏锐度和熟练度,保证自己在考场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要定期模考保持手感。完成套卷的频率因人而异,“手感”或许难以准确,但大体上你需要保持对题目中关键信息的敏锐度、计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知识储备和答题技巧的充分掌握。
如果最后阶段因为缺练而手生,结果绝对是你不能承受。
倘若平时基础较好,再复习只需把握住框架主干即可,通过日常训练模考来“排雷”。倘若基础知识尚且薄弱,那盲目去攻难题是不可取的,务必要花时间理清基础概念,保证考卷中简单题的得分率。
第三,除了新题,旧题也要看。错题反应的是过往解题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要么考点不明确,要么计算错误,要么分析思路偏差。看旧题/错题的目的在于避免“重复出错”,积累考试经验。
对于那些做题时没印象没思路的题目,建议重新思考解题;对于纯粹计算错误,明确出错的原因和对策即可略过;对于纯知识点的错误,该回归课本的回归课本,该当场记下的直接记下。当然如果你平时就认真记录错题,分析错题,那么看错题本就够了。
学习之外考前如何规划
再好的弦,一直绷紧也会出问题。在学习之外,你还需要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
特别要提醒的是睡眠。一晚上要睡多长时间才够?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总的来说,6—8小时的睡眠都是合理的。
考前阶段的休息,重在规律。有人高考前一周每天11点睡,高考前一晚9点熄灯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建议逐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不要等到高考前一晚才骤然改变平时的作息习惯。
当然,也不必太在意“睡得好不好”这个问题。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前都会“失眠”,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想想看,一直以来你也不总是养足了精神才能全力发挥。
归根结底,劳逸结合其实是时间规划的问题。有人每天随心所欲,想起什么做什么;有人将每一天都排的满满当当的,恨不得精确到每一分每一秒。最后阶段,你需要明确需要最优先解决什么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来安排时间。
比如,如果自己对物理的力学部分的弹簧模型每一次遇到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你可以集中花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论是做题、总结提醒还是询问老师都是可以的。
有了明确的问题和优先级,可以用大目标—小目标的方法分而化之,大致确定每一天的学习进度和内容。当然,如果你觉得睡觉是最优先的问题,这就是你要排上重要日程的任务。
每天结束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今天的学习。在这一天里,自己到底解决了一些什么问题,有了哪些新进展。
心态上作出调整。最后在考场上,有时候拼的就是心态。
考生家长注意事项
1、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
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在这里鱼跃小编特别提示家长,在孩子高考备考阶段,尽量少会客,最好不会客,如果实在不得不会客,则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不要在家里进行。在这个时间,家长尽量不要与外界通电话,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非打不可,也要简明一点,说起话来简单扼要,不要无边无际地拉家常、聊闲天。
2、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
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
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例如,做俯卧撑,跳跳绳,打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孩子消除疲劳,焕发精力。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里轻松的节目,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在高考前夕,提示孩子不要看武打片,不要看那些电视连续剧,分散孩子的精力。
3、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高考前,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在那复习功课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再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对我的关心。
4、准备一个小药箱
高考前,孩子在家备课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的不适等。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他顾不得上医院去看。其实,只要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5、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
高考前几天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格尺等准备好,把准考证等准备好,最好都放在一个口袋里。而且要督促孩子看看考场,讨论一下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6、家长情绪力求稳定
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对待,要有分析地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
7、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建议在高考前家长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要在孩子休息的时候,他比较放松的时候去做,要见机行事。不过聊天的内容不要过多涉及高考,找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去谈,这样,有助于放松孩子的心情。
8、确保孩子健康
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鱼跃小编觉得,其实那没有必要,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营养都会得到满足,关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合理。不在于说给孩子增加什么蛋白质就能提高什么记忆能力,这种增加蛋白质和提高记忆力的关系暂且不说,就算真的吃了富含蛋白质的东西短期内也不可能提高记忆力。
2.高考备考的注意事项 篇二
本人结合多年高三备考指导的经验, 总结出文言文备考的“四原则”和“三注意”, 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四原则
1. 以“本”为本的原则
即在备考中, 要以课本为本。理由有: (1) 因为高考所考查的文言知识基本涵盖在课本知识的范围之内; (2) 因为课本知识是基础、是前提, 只有熟透了课本知识, 才不会使我们的备考工作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 一定要回归课本, 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使课本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中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4种句式 (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是重点。
2. 以“读”为先的原则
即首先要细读文本, 要求读出文本大意, 读出疑难点, 读出考查点。读出文本大意是一个前提。因为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一般选用的是人物传记, 所以, 我们首先要了解材料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人, 写了他的哪几件事, 其任职的变迁过程以及个性特征怎么样等。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所选文本主要讲了李揆自幼聪明好学、入仕后有远见卓识、与吕某交恶、遭元载报复等几件事, 其任职由右拾遗直升至宰相, 因吕某事而一再贬官, 后又再次升迁, 直至“以疾卒”。李揆的性格特点主要有:聪明敏捷, 好学上进, 有远见卓识, 但又汲汲于名利、嫉妒他人、傲慢自恃等。了解了这些基本内容, 就可以把握住文本大意, 解答试题也就容易多了。
3. 以“词”为重的原则
即以理解文中实词为重点。这不仅是做试卷中第四小题的需要, 也是翻译的需要。其方法主要有:代入法、推测法。“代入法”就是将选项中的解释代入句子中, 联系上下文, 看是否说得通。“推测法”就是联系上下文来推测这个词应该怎样解释, 再联系课本中所学知识加以印证。如《清史稿·列传第十一》中“夜薄其城, 率骁卒先登”中的“薄”字, 根据句意可推测为“接近、临近”之意, 再联系《陈情表》中“日薄西山”一词, 可断定其应解释为“迫近”。再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文言文阅读第4小题判断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与否, 其中B项对“少聪明好学, 善属文”中的“属”字解释为“撰写”, 这就更简单了, 只要我们回想起课本中《张衡传》中的“衡少善属文, 游于三辅……”的句子就可以作出判断了。
4. 以“达”为主的原则
即在文言翻译时, 要做到语言通顺明白, 合乎事理和情理。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曾提出过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 那是较高层次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是“能译出句子的大意”。因此, 文言句子的翻译只要能做到“达”就可以了。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文言文翻译第2小题“其牧守稍薄, 则又移居, 故其迁徙者, 盖十余州焉”, 只要译作“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 就又迁居, 所以他搬迁的地方, 大约有十多个州”就可以了。
二三注意
1. 注意字字落实
文言翻译, 首先要求字字落实。一般的方法是将句子以词为单位切分开来, 然后逐词翻译、串连成句。要防止出现漏译的现象。如“若子才, 无施不用, 焉用赠?” (《新唐书·张文瓘传》) 一句, 有的学生译为:你很有才能, 不用馈赠, 哪里用赠送礼物呢?其中将“若”漏译, 导致将“施”错译。应译为:至于你的才华, 没有什么干不好的, 哪里需要用赠物 (的方式来警策) ?
2. 注意省略成分
文言中有许多省略的现象, 如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量词等, 如果在翻译时不能将其补充进去, 句子就说不通, 前后文就难以衔接。上文所举就是一例。再如“上医医国, 其次 (医) 疾人”、“大夫规诲, 士传言, 庶人谤, 商旅 (议论) 于市”、“0以 (之) 为轮”、“然力足以至焉 (而不至) , 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沛公军 (于) 霸上”、“轩凡四 (次) 遭火”……
3. 注意第6小题的内容
高考试卷中的第6小题 (即文言文阅读第3小题) 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其选项内容对我们理解文本大意, 甚至解释字词都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有效信息, 准确解释词句、理解大意。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6小题D项中有“元登相位后, 对他报复, 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 在各州漂泊十多年”的话, 就可以作为翻译第2小题时的参考。这一点已成广大师生的共识, 此就不赘言了。
3.高考备考的注意事项 篇三
[高考真题回顾]
1.(2007年高考历史上海卷B组第1题)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2.(2007年高考文综上海卷第9题)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户籍资料中增加了令狐、拓跋、鲜于、约翰、史密斯等新姓氏,这种情况意味着上海()
①增进了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
②加强了对外学术交流③接待了许多外国游客④出现了涉外婚姻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12题)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参考答案:1.D 2.B 3.A
[姓氏起源梳理]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战国时,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时表示贵族身分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而平民也开始由无姓到有姓。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赢、姚等。
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氏。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白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之名为氏。如赢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今山西省闻喜县邑城),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今山西运城县、闻喜县一带)。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8.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9.以事为姓。即以祖先所经历的某个重大事件为氏。如所姓,春秋虞国有个主管伐木的官名虞衡,闻伐木之“所所”而取之为姓;班姓,据说春秋时楚国王若敖之子斗伯比,幼时曾被弃于野外,有猛虎哺乳未死。后代子孙因虎身有斑纹而姓斑,古时斑、班通用,后遂为班姓。还有松、冠、东、锐、苻、蒲、药、幸、白象、羊舌等姓。
10.以图腾、族号为姓。有的姓氏源于古代的图腾或族号。所谓图腾,是指上古时一些氏族视某种动、植物为保护神,对其产生崇拜和信仰,于是以图腾为氏。如传说中伏羲是雷神的后代,雷神是一个龙身人头的天神,所以伏羲崇拜“龙”;上古五帝之~的少嗥,以鸟为图腾,因此有龙氏、凤氏。古代一个部落、一个氏族,均有自己的族号,这些族号后来都衍变成姓氏,如商族的商、夏族的夏、周族的周等。
11.以天干地支为姓氏。古代用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相配,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古人以此命姓氏。
12.以次第为姓。伯、仲、叔、季、孟、维、孺、太伯、太叔、仲叔、叔孙、季孙等姓氏,分别来自兄弟排行次序、其他亲属辈分次序以及家族次第等。
13.帝王赐姓、贬姓。从汉朝起,有不少帝王为了笼络臣民,给有功的大臣赐姓,多赐以国姓,即皇家的姓氏。汉高祖曾赐项伯姓刘,并封他为列侯;赐娄敬为刘敬。唐朝李姓皇帝赐姓更多,不少异姓开国元勋被赐予李姓。李抱玉,原名安重璋,天宝末年因战河西有功,唐玄宗为其改名抱玉,后安禄山谋反,安抱玉“耻与逆臣同姓”,于是玄宗又下诏令“徙籍京兆,举族以李为氏”。被赐姓者的后人以赐姓为荣,遂世代以赐姓为氏。历代皇帝除赐国姓外,有时还赐臣民别姓。如蒙古人脱欢之父归顺明朝,明太祖赐其姓薛,后来脱欢嗣父职,又赐名斌。在赐功臣、归降将领国姓、别姓以示恩宠、进行笼络的同时,历代皇帝还有赐恶姓来惩罚异己的。如唐武则天将中宗皇帝的王皇后废掉后,改姓为“蟒”,高宗宠幸的萧良娣改姓“枭”;将起兵反对其称帝的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及受牵连的诸王贬为“虺”姓;还将其侄儿武维良、武怀运杀死,赐其后人姓“蝮”。
14.因避讳、避难改姓。古代有所谓的避讳制,即遇到君父尊亲的名字要回避。随着封建宗法制度和儒教礼学的兴盛,避讳渐渐由礼法形成制度,最重要的是避君讳,称国讳、公讳,若犯君讳则有“大不敬”之罪,有杀头之祸。在历史上,约有二十多个姓因避讳而改姓。如西楚霸王名籍,当时的籍氏改为席氏;汉宣帝名询,荀询同音,荀氏改为孙氏;汉明帝名庄,东汉姓庄的改为严姓,老庄则称为老严,庄子称为严子;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当时匡姓为避其偏讳改姓为羌,胤姓改为嗣;赵匡胤的父亲名玄郎,皇上下令世上玄姓改为元姓。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由于朝代更迭,战争频仍,人为迫害,其受害者或失败者逃难他乡,改姓埋名,其后代子孙亦沿袭相传。如束姓,西汉高士疏广曾孙孟达,对王莽篡政不满,莽“立新”后,孟达逃至东海沙鹿山,改姓束。
15.外来民族引来的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外来民族进入中原,有些与汉人通婚后逐渐汉化,就以原部落或氏族名为姓,多数为复姓,如尉迟、拓拔、鲜于、宇文、赫连等。也有的外来民族受汉文化的影响,以居住地名为姓。如桃源翦姓,为新疆维吾尔族一支,明初军屯桃源,以居住地剪刀溪命剪为姓,后因“剪”字不雅,改“剪”为翦。少数民族在接受汉语、汉字的时候,又创造出不少汉字姓氏,如朝鲜族的“朴”姓、苗族的“刀”姓、瑶族的“盘”姓、傣族的“召”姓等。
[创新试题设计]
1.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
A.赵
B.姬
C.元
D.吴
2.嫦娥本名妲娥,而汉文帝名刘恒,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3.《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载:“初,鲁肃闻刘表卒,……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这段话中的“孙讨虏聪明仁惠”的“讨虏”是指()
A.爵名
B.官名
C.籍贯
D.郡望
4.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
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
D.宋徽宗谥号
4.高考备考的注意事项 篇四
十九世纪有个哲学家有个怪癖:他习惯在衣柜上放个苹果,如果不这样做他就无法专业。也许你也像他一样在某一情境下才能专心。在此,我希望能提供一些积极的思考态度,以告诉自己我要专心的念力,打破一些限制,让你在学习或工作中,找到加速自己专心的方法。
一、找出重要性。如果你很讨厌开会,常常在会议上神游。不妨勉强一下自己换个角度想:开会可以分享他人的经验和检讨自己的过失,以后在会议上就不会像个幽灵而出丑了。
二、分段进行。将事情切割,把复杂的事情切割成简单的组合,这时就容易专注在当下进行的段落,而不容易干扰而分心了。
三、时间管理。将所有要做的事情写下,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事先规划好。现在电脑工具这么发达,在思考规划上,有很多的辅助工作可以使用。
四、确定目标。将工作或学习的目的清楚印在脑海,将目的凸显出现。当下就不要花太多时间在与这个目标无关的事。
五、营造环境。打造一个能帮助自己专心的环境,通常舒适沉稳的环境较容易专心。
六、排列顺序。假设有十件事情必须完成。那么先列出轻重缓急,然后从重要的做起。别让小事影响你。
七、排除干扰。尽量将会使自己分心的事情减至最低,例如不要一边工作一边讲电话。
八、奖励自己。在完成事情之前先想好完成之后要如何犒赏自己,如买一件礼物或是好好吃一餐。适当的奖励可以鼓舞自己更积极完成事情。
九、重质不重量。不要勉强自己一下完成很多的事情,欲速而不达不是没有道理的。工作时间过长,或是工作量过多,会有反效果。
十、勿矫枉过正。应用适当的念力告诉自己要专心是很有效的,但是矫枉过正一味想著我要专心,反而会造成紧张让工作效能降低,本末倒置了。
高考冲刺复习建议
①调整心态,规律作息;
②回归课本,扎实基础;
③回顾错题,找出薄弱;
④巧做题,精做题;
⑤不要纠结于难题;
⑥根据高考安排做题;
⑦总结考试答题技巧;
⑧注重考纲。
一:落实的关键是检测和重复
落实就是硬道理。看自己补漏洞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就是检测,多次检测没有问题了,那么这个漏洞就不上了。补漏洞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需要一定的重复。
二:找漏洞、补漏洞
学生如何找自己学科上的漏洞呢?主要就是要在预习时找漏洞。上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力才会集中,听课效率才会高。除了预习,做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找漏洞的方式。
三:百宝箱其实是一本备忘录,现在麻烦是为了将来不麻烦
百宝箱是个新鲜玩意,其实就是一本备忘录。百宝箱的主要用途是记录问题,包括作业或试卷中不会做的题目、做错的题目,重要的句子、公式、定理等知识点。它还可以当做笔记本,写个人的心得体会、人生感悟,记录一些灵感和想法。
四:多做题不等于提高分数,只有多补漏洞,才能提高分数
题目千千万,我们是做不完的。做题的是为了掌握、巩固知识点,如果已经掌握了,就没有必要再做了。学生应该把时间放在补漏洞上,预习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五:既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
考试后,教师逐题分析错题、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补漏洞。有时“亡羊补牢”已经晚了,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每天把学习上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落实好。考前的模拟测试,也是一个好办法。
六:不要轻易放过一道错题
对于学生错误的习题,教师会讲评一遍,学生更正一遍之后就了事,但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从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爬起来,“错题是个宝,天天少不了,每天都在找,积累为大考。”这就要求学生反思三点,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二、产生错误的根本是什么?三、如何做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每道错题都利用好的,还怕成绩不能提高吗?
七:最少利用半个月时间回归教材
这个时候依旧会做一些新题,但是最后的半个月一定要回归课本,各科都是这样。因为现在的考试趋势是试题的难度不高,更侧重于基础。这样的做法与高考的初衷是一致的――高考无非是检验一个高中毕业生是否具备了进入高一级学府继续学习深造的资格,而不是要为难学生。当然试题中也一定会出一些有区分度的试题,来拉开学生的成绩档次,毕竟,高校是分三六九等的。但,话又说回来,我们大部分学生不是因为难题不会做而落了榜,而是该得的分数(基础知识)都得不到而丢失了上一本或二本的机会。再依此类推,我们无论要考哪个层次的学校,基础的分数都不容忽视,在对高考状元的采访中,很多状元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几乎都不是分分必争,而是一定要注重基础,包括他们自己丢失的那几分的分数,常常没有出在压轴儿题上,倒是出在了基础题上。因此,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必须要有个回归教材的阶段,同时利用这个时间段来调整考前状态。
八:整理做过的卷子
专项训练、高考题演练和模拟训练当中我们做了很多卷子,挑选出价值和意义较大的卷子,质量较高的卷子,重新来整理。不仅看错题,那样直接看错题本就得了,还要看做对的题。
看做错的题,查找原因,到底是知识没掌握犯的错,还是做题方法不到位犯的错;到底是做题过程中的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才犯了错;现在,自己这样的问题能不能避免了,知识和能力是否提高了;等等。人一辈子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人一辈子能不重复犯错误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能尽量减少犯相同的错误,那么就一定可以成为圣人了。对于我们学生做题也同样――无论是什么是什么层次的学生做题的时候都会犯错,而且我们常常会犯相同的错误,那么,如果我们能减少犯相同的错误的情况,我敢说,就一定可以成为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了。
还要看做对的题。看做对的题,看自己当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题目做得如此的准确的。知识是不是百分百掌握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掌握全部知识也可以利用排除法等方法做出答案),把知识缺漏的地方补全。同时,还要看做答的思路,看当时选择了什么样的思路,什么角度来答题才得到了高分或满分,尤其对那些主观题,我们要这样看。
5.高考备考的注意事项 篇五
作者|艾米
错误习惯一:闷头学习,缺乏方法
有不少孩子的考试成绩老是不理想,不是他们懒,而是没有掌握好的复习方法。进入冲刺阶段,有的孩子就天天闷头复习,题目刷了不少,每一张试卷都写得满满,这么用功复习偏偏成绩就是提高不上来,最主要的是这部分孩子没有掌握复习方法。现阶段,不要再进行“题海战术”,而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知识点的梳理上,把复杂的题目捋清楚。
错误习惯二:心态不稳定,急于求成
基础差的孩子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掌握好,不放过任何知识盲区,稳打稳扎,不要过于急于求成。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高考备考是一个过程,孩子需要顽强的毅力才能战胜高考这场比拼。
错误习惯三:自我感觉良好,对知识点模糊
6.备考指南:雅思口语备考注意事项 篇六
雅思口语备考训练中要注意语速
很多新晋的雅思考生,面对雅思口语通常刚开始都是背模板,但是小站君要提醒的是背诵的回答和你临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往往自己单独背的时候语速都特别快,而且很流利。但是临场的时候,尤其是卡片题,很容易语速变慢,然后重复和停顿也常发生。而且考生在进行回忆的时候,回答速度会变慢,考官会认为你在背诵模板,然后就打断进行下一轮的复习。因此考生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速的调整。我们看下面例子:
问题:When did you start to us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范文:Let me see. Um, it was probably eight or nine years ago, when I was in Middle school. Back then, we use QQ regard as networking site among students, which was sort of like the Chinese social median of Instagram.
这是一个关于社交网络的话题,也是经常会出现的考题,考生或多或少也背过相关的题库。我们如果把自己背的内容安插进去呢?小站君建议可以在一些承接词和数字上慢下来,例如Let me see; so,8 or 9 years等。同时我们对强调的内容也要进行降速处理,上述的范文中的重点像use QQ, Back then,需要慢下来。这样才能让考官觉得你不是在刻意的背诵,而是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雅思口语备考训练中要注意停顿
很多考生口语模板背的滚瓜烂熟,而且幸运的是考试也考到了,于是一气呵成的说话,但往往并没有得到高分。因为考生需要明确的是,口语是一个交流的过程,需要有抑扬顿挫,也就是所说的停顿。尤其是对于刚接触雅思口语的同学而言,停顿也很重要。我们看上述给出来的原文:
Let me see. Um, it was probably eight or nine years ago, when I was in Middle school. Back then, we use QQ regard as networking site among students, which was sort of like the Chinese social median of Instagram.
这段一共3句话,很多同学背熟之后不需要1分钟就可以说出来,但是却并没有体现说话的感觉。因此需要停顿,在每一个语块后面进行停顿,然后在强调的重复单词后面停顿。这样才能成功的转化自己背过的内容。让考官觉得你是再跟他对话,而不是检查背诵。
雅思口语备考训练中要注意发音和语调
要跟欧美一样的发音语调肯定是很难的,因此考生也不必担心不一样就会被扣分。但是切记就是不要像机器人那样读出来,就是没有任何语气,例如强调,疑问等,这些需要变化语音语调。需要带入感情进去对话。还有一点很多动名词发音也不一样,例如present,还有时态不一样,发音也不一样,例如read。像这种问题是要扣分的,也是考官会考核的重点之一。
雅思口语备考训练中要注意答题思路
很多考生在进行口语备考训练中,常常会记住一些万能的模板,然后就直接插入陈述内容中,这样很容易导致前后矛盾和文不对题。很多时候就是加一点承接词就以为考官听不出来了。其实这样打错特错,例如我们说运动这个话题,很多考生会说不愿意运动,但是在卡片题中出现:An article you read online or from magazines about healthy living,或者An activity you do to keep fit.这时候考生又会话锋一转,认为运动特别好,平常也很爱运动之类的。跟part1的内容就差很远,那时候再多万能模板也很难套进去。
9-12月雅思口语part1答案解析:Public transport
1. Do you often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Yes, I take the subway every day to work. I hate it. It’s packed, really crowded, and I have to change lines twice. I really dislike using public transport, but also if you take a taxi or go by private car then you face horrific traffic jams, so it’s a nightmare either way! I really don’t like living in such a big overcrowded city.
2. Do people in your country take the bus?
Yes, a lot of people take the bus. For some destinations in the city it’s more convenient, and it’s really cheap. Depending on where you’re going to and from, it can be more comfortable than taking the subway, and you at least can see out of the window! There are also some places, especially countryside locations, where there is no train service, so you have to take the bus. Like one time I took a long-distance bus from Kunming to Lijiang in Yunnan Province. Actually, now they have an airport in Lijiang, but they didn’t at the time – I mean, they didn’t have an airport when I went as a child with my father there. Anyway, yes, buses are still popular in cities and to and from some locations outside cities too.
3. What kind(s) of transport do you usually use?
I usually take the subway, or walk if I’m going somewhere nearby… At times I take one of those hire-bikes you see around the city a lot. They’re pretty convenient and there’s a lot of fairly safe bike lanes in my city so that’s a good way to get around, especially in spring, summer or autumn when it’s not too cold, or wet.
4. How often do you take the bus?
I take the bus about once or twice a week. I usually go to work on the subway, you see, so I only take the bus on weekends sometimes if I want to go visit a park or a friend who lives in another district. The bus routes are pleasant and buses have their own lanes on the street, so they are usually efficient and on time.
209-12月雅思口语part1答案解析:Discussion
1. What kinds of things do you like to talk about?
I love talking! I’m a really social person and I have lots of thoughts and opinions on all sorts of things, so I like to meet friends in a café on the weekends and chat about all sorts of things. I am really into psychology and so I enjoy talking about that kind of thing – you know, why people do things, what motivates people, and so forth. However, I’m also a good listener and enjoy listening to all number of different types of things other people have to say. Even celebrity gossip and silly stuff like this!
2. Have you changed the way you discuss things since when you were a child?
Most certainly. Like most children, I wasn’t really good at logically reasoning and discussing things, but was very much driven by my feelings, desires – emotions. As we get older we learn from our family, from school, and from those around us, that we have to listen and construct logical arguments when we are discussing things with people. I also have read a lot over the years since I was younger and I think this help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skills.
3. Do you change your opinions frequently?
I’m not sure how to answer that question. It really depends. If someone present a convincing argument with solid evidence then yes, I might change my opinion on something. However, I can also be quite stubborn and headstrong about my own opinions too and sometimes don’t want to bend or change them for anyone!
7.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比较探析 篇七
随着现行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为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考语文的复习备考要讲究策略,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近年来,笔者一直参与高考语文评卷工作,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颇感兴趣,对学生语文答题技巧略有领悟,对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规律略有见解。本文拟就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和2016年全国卷3的选做题得分情况做一简要的比较分析。
一、教无定法、教学得法
语文教学,老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才能既减轻老师的压力,又能够引导学生更大限度地学好语文?在高考紧张奋战的过程中,浩如烟海的题库里,如何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富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训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引导和重点选择。
高考语文全国卷选做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即第11题和第12题的选做题,学生当选那一道题好,众说不一。如一些专家认为,希望学生多选做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即第11题。理由是:做这个题,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他的建议不无道理,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但又有专家(某高校组织高考评卷的博士、教授)认为,应提倡学生选做12题,理由是:从题型设计和答题要点角度进行分析,比如,2016年全国卷3的第11题的第(4)小题,答案只有三个点,要求是学生答对一个点得2分,答对两个点得5分,答对三个点得8分(满分),且第三个点不容易找到;而12题的第(4)小题,则是四个得分点,每个点2分,且学生容易找对3个点,得6分,自然就多了1分,我们现行的高考选拔是以分数论高低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分为什么不去争取呢?再比如一些省市、地区、重点学校,在平时复习备考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只做12题。我们先以某省全国卷2015年和2016年的得分情况作一分析对比:
某省2016年选做11题的考生为73730人,占总人数的21.6%;2015年选做11题的考生为44534人,占总人数的14.4%。
四个小题的平均得分情况是:
从这个表可以清楚地看出,2015年学生在选做12题比选做11题高出2.24/2.35分;2016年学生在选做12题比选做11题高出3.92/3.62分。因此,在现行高考招生政策下,暂时还以分数论优劣的情况下,一分也可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引导学生做好选择。
二、培养学生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就“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而言,无论选做哪一题,都有规律可循。
(一)分析比照,辨出差异。
第(1)题是客观题,分析概括文本有关内容;五个选项,选择其中最恰当的两项。做这个题的技巧和方法,和做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通常的情况,命题者常常将原文句子在语序、用语上作些改变,变换说法,设置迷惑,从而考查考生对处理过的信息的理解及判断能力。解答时,需把选项放到原文中逐一加以对比,细心分析,分辨出叙述的差异,或者是概括不全有遗漏(叫“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此题5分,选项分别是3分、2分、1分,所以,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个题目应该可以得满分。
(二)合并归纳、组织语言。
第(2)、第(3)、第(4)题是主观题,共计20分。学生应分点作答,做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然而很多学生不会归纳要点,不会“合并同类项”,即相同的点,不会进行归纳合并,总是分开叙述,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再者,不会概括要点,大多数学生只会抄写文中语句,也不会概括性地组织语言,这也是一种“通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概括,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观点,组织语言。学生在解答时,先将观点概括出来,再结合文本内容,根据要点进行分析,答案才显得条理清晰。另外,学生在平时备考训练中,可找一些比较规范的参考书,按照平时做题的速度阅读文章内容,在大脑中构思出答题要点,最后再和参考答案作对比,久而久之,就会发现一些术语或者题目的答题思路,以及答案的语言组织等问题。
(三)抓住关键,不留空白。
答题时,只要抓住关键词,意思表达正确,就可以得分,评卷教师也是按点给分。如2016年全国卷3中第12题第(2)小题,第一个要点的关键词是“创新”;第二个要点的关键词是“求真”,或“认真”、“一丝不苟”等;第三个关键词是“笃实”。找到这三个点或者相近的词,就得满分。主观题的解答,在于意思答对即可,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评卷教师就可以酌情给分。学生作答时,既要避免遗漏采分点,又要避免在同一考查点上重复作答。评卷老师是找点给分,即使分析全都扣不上,分析得多,认为学生答得认真,也会酌情给分,切记不能留空白。
总之,通过不断训练、归纳和总结,答题时下笔会很快,回答问题也会得心应手。注意: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二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三、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语文素养提高了,能力自然就增强了。
第一、语文素养的形成,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勤于阅读,广泛涉猎;勤做读书笔记,把自己所看到的、模糊的、不熟悉的记录下来,再仔细揣摩、思考、领悟;勤于动笔,把自己所看、所思、所想都付诸笔端;勤查工具书,把自己不懂的,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经过长时间养成训练,就会产生一种量的积累,质的变化。
第二、语文素养的形成,在于广泛阅读经典,文学名著。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语文,要广泛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当代中学生,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学生,阅读的量可谓欠缺,如一次在高一新生的调查中,一个古诗文默写题“在《论语》中,孔子希望为政者能够端正自己,‘其身正,_____;其身不正,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仁政思想。”全年级一千多学生,还不到十人答对。这可以说是孔子《论语》中一句耳熟能详的句子,却没有几个人知晓。难怪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为此,应提倡学生多读书,读经典,读名著。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文学的素养也就逐渐养成。
第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提高综合能力。如约翰·罗斯金的《痕迹》:把每一个黎明看做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做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让学生阅读这首小诗,学生只感觉到云里雾里,不得甚解。而这首诗是一首通俗而又富含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学生之所以不知要领,主要在于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积累。而实际上,当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学习语文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里面有无穷的乐趣。我们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去探究字里行间的深意,去揣摩言外之意的内涵,去吸收文学作品的精神营养,陶怡情操,开启智慧。
8.关于高考复习备考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 高考 备考复习 积累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进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在近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略有所得,不揣浅陋,在此谈点想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有人说,学数学似爬楼梯,学语文像捡豆子,这说明语文的学习和数学不同,更要重视积累,重视知识的储备,它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我觉得高考复习实际上要以三年的教学为基础,是对三年学习的一个总法和检验,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高三的总复习,还应更重视高一、高二的整个教学,重视积累。
谈到积累,我想还要靠训练,我觉得语文训练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为高考的需要,而更应该体现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或者说人文素养的需要。训练是必要的,不然高考肯定要吃亏,高考是射门,是临一脚,平时练习是热身赛,如果平时没有刻苦训练,高考肯定考不好,所以我常对学生讲,你不要期望在考试中碰巧碰到你做过的题目,如果那样想,你肯定会失望的。那么平时练习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在热身,在找感觉,找语言的感觉。每次考试后,我很注重考后的整理、消化和吸收,讲评时注意让学生及时积累语言素材和作文素材。我觉得语文基础知识本来就是靠积累得以厚实。比如成语(熟语)的运用、病句类型、近义词使用,到了一定的境界,学生即使说不出所以然,也能作出正确判断,这就是言语感觉,并不一定要我们讲这个方法那个方法,语文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其效果可能比教师讲要好。
语文训练不能代替阅读,也代替不了阅读,高一、高二要阅读,高三仍需要阅读。
读什么?
读教材上的典范文章,读小学、初中、高中古诗文必背篇目,读《语文报》、读《读者》等,再有时间,还要读读《文化苦旅》等能让人对历史、对生命、对生活思索,回味良久的东西。现在我们有不少学生虽然上了十多年学,不要读书,不会读书,因此,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激发兴趣让他们了解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意识到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气质是精神上的,潜在于生命中,是一种精神的美,要改变自己的气质,只有多看书,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怎样读?
与作文结合起来读。强调记笔记,如我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写周记,平时素材的积累是绝不能放松的。我想思想是流动的活水,要经常看书读报,做读书笔记,保持思想的活跃。因为考场作文容不得磨蹭,如果你平时思想不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那么考试时势必思维枯竭,语言无味。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美文,和他们一起欣赏一起评议一同感受。我们还先后开展了我最欣赏的一句名言,我最爱读的一本书,给你介绍我钟爱的一首小诗,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学习语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学的美好,每次考试我都习惯地提醒一句,请带上“苏轼、泰戈尔上路”,考场作文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上,那文章肯定就有深度和厚度,也有了思想,而有思想的文章就是美丽的。
因此,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
另外,谈到积累,我们还要指出必须防止另一种倾向:重资料,轻教材。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肯定不少,但不少老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反正高考不考书上的,于是就将书晾在一边,一些学校甚至不上高三教材。不错,当今高考题大部分来自课外,但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高考考查的词语大都是常用词语,这些词语大多就出现在课文里。高考要考查使用语言的能力,词语的使用,只能在使用中“活”的状态下学习,而课文正是常用词语使用的范例。辨析病句、上下文衔接和仿写题是考语意模式和语言规则、语感的。组织词句表情达意可以通过适当的语法规则加以强化,但更主要的还是依靠正确的语感积累,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比起复习资料中的选文,语言上无疑更具典范性,所以,认真阅读课文,对于学习语言积累语感是很有效的。
此外,课文是拓宽视野,积淀文化素养的好教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对考生人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中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正是丰富考生文化积累,改善考生认知结构的极好材料。
如哲学随笔,它通俗地解说哲学的任务,述说古今中外先贤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提高考生的思想水平很有帮助。《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以优美的文学语言揭示了庄子的精神世界,可以诱发学生对知识分子处境与使命的深入思索。还有一些文艺学论文,可以帮助考生增强艺术理论修养,积累一些鉴赏诗歌与文学作品的知识和方法。语言学论文,对于我们的语言认识和语言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高中三年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丢掉高三教材的学习,高中的语文教育就不完整,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会受影响。
有同学问,怎样才能使文章立意深刻,其实作文立意能否深刻,首先不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写作者的认识水平问题,有深刻的思想,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深刻的立意。
如学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就会使人思索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为何对现实“不顾”,作者为什么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思考这些,才能加深我们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使我们的思想走向深刻。认识水平提高,精神世界丰富了,才可能凭借良好的文化素养去接受高考的挑选。
因此,课文教学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好机会,通过课文我们能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接受人类的进步思想,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为阅读与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功夫在课外也在课内,只要我们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運用语言的能力,就能在高考中无往而不胜,取得优良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顾振彪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高考备考的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高考备考最后阶段注意事项09-16
高考前如何迅速进入备考状态 高考进入备考状态的四大方法08-02
高考备考心得07-23
高考政治备考总结08-13
高考地理备考建议10-20
2018高考备考策略10-31
高考备考:语文答题技巧06-24
届高考地理备考计划08-16
高三年级高考备考计划09-09
高考英语备考会总结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