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问题根源

2024-11-19

剖析问题根源(精选10篇)

1.剖析问题根源 篇一

切实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

——“守 正 建 树”第二阶段小结

三门峡市阳光中学自开展“守 正 建 树”活动以来,集思广议,群策群力,经认真梳理归纳,学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现就学校在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学校班子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摆剖析并整改。

一、学校在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1、有思想解放不够,有时思维打不开,视野放不远的问题,平时习惯性做法多,开拓性做法较少,考虑眼前工作多,长远打算还较少。工作上表现为:一是践行个性化教育模式力度不够,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还不充分;二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对个性化研究的水平参差不齐,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新发展;三是教研活动缺乏对教法和学法的深入探讨。

2、班子成员中的部分人领导力、执行力不强。有的领导管理不到位,力度不够,思路不清。缺乏大局意识、沟通协作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具体有效的工作措施,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调查研究不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早发现、早预防。主动关心教职工的生活,解决实际困难的力度不够。

3、个别教师疲软现象严重,不思上进,工作期间在网上聊天、打游戏;迟到早退,作业批改不够规范;个别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个别班主任工作不细致,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4.对学生的要求有点放松,主要是只想着发展学生个性,不能严格要求学生。

5、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够,对教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力度不够。

6、个别教职工政治纪律观念不强,工作不服从领导分配,工作讲条件,不顾大局,小团体思想严重。

7、学校收支没有月月公布,部分开支及花销迫于人情关系没有经过集体讨论或商量。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片面地自我满足,自认为工作好、表现好,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自查自纠。对此次活动认识片面,存有偏差,态度不够端正。

2、业务知识不够精通。对待工作满足于完成上级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不是自己积极力求寻找对策,而是单一等待办法自己出现,缺乏一种刻苦钻研拼搏向上的精神。

3.工作上缺少创新精神,总是想以逸待劳,进取心不强,不能脚踏实地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学校班子及主要领导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通过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班子成员存在以下几个方

面的问题。其一,有求稳怕乱的观念,在思想深处残留有保守思想,束缚了学校事业进一步发展。其二,深入群众一线调研不够,和教职工谈心交流少。其三,对学校事业发展重视的多,对民生问题关注的少。需要进一步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究其原因:一是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主要是认为平时班子成员都按时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集体学习,且大家都是经过长期锻炼而成长起来的干部,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的时候也比较多,加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十分繁忙,往往就忘记了学习、忽视了学习、放松了学习,出现了把学习当作软任务,把业务工作作为硬指标的情况。二是思想观念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前几年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以及阳光中学新成立后需要建设各项硬件设施,资金相对较少,学校开支又大,致使部分班子成员思想解放不够,缺乏强烈的发展欲望、开阔的工作视野、合乎时代的观念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加之当前各种矛盾突现,开展工作难度加大,沉重的包袱更加束缚了大胆开展工作的手脚。三是班子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首先抓班子工作与作风建设的融合上做得还不好,长效工作机制还没真正建立起来。其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有时对自己要求的不够严格,工作标准不高。还有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落实的力度不够。这次开展的“守正建树”活动,给每一位班子成员提供了一个认真学习、冷静反思、充实提高的好机会,我们在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决心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整改班子在作风方面的问题,努力把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提高到局党委的要求上来,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实现思想上、作风上和效果上的整改和提高。

三、规章制度方面:

在“守正建树”活动下一阶段最重要的整改阶段就是要做好学校相关制度的“废、改、立”工作。通过分析检查阶段查找出的突出问题,紧扣整改事项,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认真清理学校已有的规章制度,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修订、废止、补充和规范。通过制度建设,使学校制度更加健全、内容更加科学、形式更加规范,科学管理上水平。根据我校原制度汇编册的89项制度基础上,结合我校近两年的发展实际和此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整理要求,我们已经新增加制定和整理了包括住宿生管理和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在内的76项新制度,下一阶段还要增加和补充完善党建及廉政建设、教职工计划生育、学生饮用水、高效课堂建设、离退休职工管理办法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

三门峡市阳光中学

2013年2月22日

2.剖析问题根源 篇二

目前,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人口膨胀、能源危机、森林面积锐减、土地严重荒漠化、自然灾害频繁、淡水资源日益枯竭、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酸雨出现频繁、污染物排放量剧增等。环境问题的持续恶化不仅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损害人们的健康, 也引起诸多的社会纠纷, 威胁社会的稳定, 同时也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1]。环境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尺度不一, 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表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大到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 小到一条公路上的噪声污染。即便如此, 各种环境问题从产生的原因到解决的方案仍然有许多共性的地方。英国环境哲学家罗宾·阿特菲尔德在《环境的伦理学》中把以往对于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探索的理论归结为五类:人口理论、技术理论、资本主义理论、增长理论及富裕理论。这五种理论分别说明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侧面, 通过对以往学者对环境问题根源研究的梳理, 分别从人口、科技、经济、及制度文化方面进行总结及评述, 认清环境问题的本质, 合理确定防止措施。

1环境问题的人口根源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创建者梁从诫认为环境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也不是法律问题, 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认为我们今天如此多的人口是一切环境问题的最终根源。保罗·埃利希 (Paul Ehrlich) 和福格特 (Fugate) 分别在《人口炸弹》和《生存之路》中阐述了人口增长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然而美国著名的环境学家丹尼尔·科尔曼认为人口增长虽然被视为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 但这实际上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规避其国内和全球环境责任而找的一条逃遁之路, 因为多数的环境破坏, 尤其是那些具有全球后果的环境破坏, 实际上是由人口已相当稳定的工业国一手造成[2]。目前, 世界人口已经突破70亿, 人口的激增加速着资源的消耗,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但由于人口分布不均, 各地发展情况不同, 不能对人口数量是控制还是放松妄下结论, 地域的差异性影响着人口数量这一因素在环境问题中的影响程度。

2生态环境问题的技术根源

学术界对于技术的使用是在拯救地球还是伤害地球尚未达成一致的看法, 美国环保主义的领军人物巴里·康芒在其著作《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中指出:“全部的事实似乎已经很清楚。最近一年中造成美国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技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空前变革”[3]。而在《权力的五角大楼》中, 社会批评家刘易斯指出, 在技术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 大多数人忽视了驾驭科技发展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 而只看到了科技应当与自然协调发展这一面[4]。科尔曼认为, 资本主义对谋取利益的高度重视及与此相关的经济增长、物欲、效率等价值观, 促使技术在危害环境的情况下也要服务于这些价值观[5]。因此, 要对技术进行改造, 需要构建一套重视生命、视野广阔的社会价值观。我国学者沈满红认为,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科技根源是:科学技术本身的落后, 科学技术的副作用, 科学技术的滥用, 人们对科技成果的急功近利, 以及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6]。王国印认为, 科技进步非对称性及其演变是环境问题产生和演变的背后根源, 也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EKC) 倒U型及N型等走势的成因, 认为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只要能够使各种类型的科学技术按其功能匹配发展, 就可以避免经济增长和环境恶化同时发生的“怪圈”[7]。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能够拯救环境亦能摧毁环境, 科技必须进入社会网络之中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应合理的界定其在环境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样才能避免其负面效应。

3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

传统的经济学对于环境问题的解释是由于其外部性的属性, 由于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出现。由于环境主体的有限理性, 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 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 环境信息的稀缺性与不对称性, 导致了经济学家推崇的市场出现了失灵, 使得价格机制在这里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结果[8]。根据科斯定理, 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 那么, 私人市场就将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并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和交易人数的众多等原因, 使得科斯定理难以适用于现实[9]。因此政府以弥补市场缺陷的角色出现, 奥普尔斯指出, “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 环境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所以具有强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普遍认可的……即使我们避免了公地悲剧, 它也只是在悲剧性地把利维坦作为唯一手段时才能做到”[10]。而经济学家也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了环境问题的另一个原因, 环境问题的“政府失灵”。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是政府政策失灵和政府管理失灵。分析过以上两个原因的机制后, 经济学家推崇用环境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 前者侧重于“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 后者主张用“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去解决环境问题。庇古手段主要用税收、补贴、押金退款等方式来消除环境的外部效应, 从而解决环境问题;科斯手段主要用自愿协商、排污许可证交易等方式来使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解决环境问题。两种方法显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应该依据具体情况有效的结合政府和市场才能更好的发挥环境经济手段的作用。对于经济和环境的关系的另一种流行的观点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这个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也只有在经济增长起来以后, 对环境和生态保护才能有更多的财力投入。这就是很多人在不断的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动因[11]。很明显环境问题并不单单和经济发展有关, 因此前人在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时得出了各种不同的形状, 因为它放大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如王学山等的研究表明, 环境质量的演化过程曲线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与非环境物品生产函数及排污生产函数的技术参数、居民收入水平、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等有关, 而不是仅仅与经济增长有关。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新技术、提倡合理消费观念等是加速环境质量演化的重要举措[12]。尽管很多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做了修正, 但任何研究结果都不能作为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支撑。

4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文化根源

制度在环境问题中也占有重要的角色。罗亚娟通过分析东井村村民、化工厂及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事件中的博弈过程, 认为环境问题产生并持续的原因是利益获得者和损害承担者的分离, 由于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增长, 以及政府力量远大于社会力量的社会格局。认为环境污染问题反应了人与生态环境间关系的失调和人与人间关系的失调, 前者需要人们坚持正确发展理念, 后者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体制[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专业问题, 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提出要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制度框架:建立中国特色的绿色GDP核算;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调整行政规划区域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行循环经济战略并大力开发新能源技术;最重要的一点, 提供法律与政治上的保障, 来支持环保领域内的公众参与[14]。叶安珊提出, 不明确的责、权、利关系, 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方式等阻碍了环境法规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落实[15]。

正如道格拉斯·诺斯在《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阐述的:“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 或者更规范地说, 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16]。这其中的博弈规则是由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决定的, 因此很多学者把研究目光投向了文化这一抽象但又十分重要的因素。刘建涛等认为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反自然的文化观, 即扭曲的发展文化观、二元论的自然文化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己轻公的道德文化观, 共同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反自然的文化力量, 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提出应构建和谐的环境文化来从根本上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17]。聂火云等认为从社会根源来看, 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是由于社会结构和体制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等都处在一个转型时期, 从而导致制度、文化及价值等多重失范的结果[18]。贾凤姿认为我国的环境问题从根源上来说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片面的私德观、不公正的伦理观、缺位的政绩观等是引起中国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19]。文化在环境问题中起着深刻的作用, 因为它对科技、经济和制度等都有着根源上的影响, 但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往往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文化的根植性决定要改变一种特定的观念及行为是十分困难。如何从文化入手来改善环境问题也许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5结论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对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也研究也逐渐多元化, 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人口、技术、经济、制度文化方面的原因, 它们通过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造成了各种环境问题, 因此, 不能单从一方面来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特别是要重新审视单纯依赖政府去解决环境问题的做法。应综合考虑人口、科技、经济、资源及制度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 多层次探讨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和控制方法。随着私有化-市场、中央集权-利维坦作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失败[20], 探求新的环境问题治理模式便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摘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诸多根源。根据英国环境哲学家罗宾?阿特菲尔德对于环境问题根源的理论探索, 从人口、科技、经济、及制度文化方面对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总结及评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对环境问题根源的聚焦也在不断的变化, 提出应综合考虑人口、科技、经济、资源及制度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 多层次探讨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和控制方法。

3.剖析问题根源 篇三

造假根源剖析:

错在——留学生与家长

首先是诚信问题。大多数中国学生有诚信,然而如果通过“取巧”可以获得所谓的好处和机会时,还是有不少学生以身试险。

其次是侥幸心态。申请材料经过篡改递交后,总觉得被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殊不知,你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校方是要评估的。

第三是不肯负责。很多学生在咨询留学时总问:“哪种课程无需考试就能直升本科?哪种语言课程读完后无需语言测试就能直升研究生?”他们不愿承担学习一段时间后接受检验,不愿承担任何学习风险。

第四是好高骛远。很多时候,家长只要求机构把学生送出去,有的甚至要求进一流名校,不良留学机构明知学生的实际水平,但为迎合家长,利用国外高校宽进严出的制度伪造材料。曾经有学生在国外因为读不起走被迫转学,家长归罪于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殊不知这是自己好高骛远的结果。

治病良方:

因此,学生在留学之前,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心态,短平快的留学心态是大忌,其次是选择正规留学服务机构,按规定严格进行留学申请。此外,留学中介要更加规范自律,对学生的申请更要严格把关,对学生的前途负责。英国高校追求人格原则,将诚信作为最基本准则,学生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其实国外高校分多个层次,学生应该放弃名校崇拜,申请时量力而行。

切除——黑中介的毒瘤

留学作假走向专业化出现“一条龙”服务

个别“黑”中介为帮学生出国而伪造成绩和高中活动资料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为数不多。不过中介一心只为帮助学生通过雅思英语考试,而忽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达到国外大学顺利毕业的标准却不鲜见。其实,通过雅思等英语考级并不代表学生具备综合能力,要在国外大学学习生活,不仅要杜绝伪造证书,更要保证学生具备能听懂专业课程、在大课小课都能自由表达的能力。

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和大学成绩单由学生毕业学校出具;雅思成绩单则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提供。正规的留学中介机构不会因为一个学生去冒丧失国外高校代理权的风险,但少数学生和家长为留学不择手段,而国内确实存在少数“黑中介”迎合这种需求,给一些不符合申请条件但又一心想出国留学的学生伪造各种申请文件。

治病良方:

为防范这种风险,学生应正确评估自身能力,否则即便伪造文件,暂时蒙混过关,到了国外大学肯定也会遇到语言障碍和学习难关。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留学中介机构时,要确认对方是否有相应资格。国内留学中介公司经过十年发展,呈现两极化趋势:优秀的公司服务日趋规范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中介公司则难免为效益不择手段。

中国学生英国造假事件回放:

50中国留学生涉嫌造假被英国大学开除

数十名中国留学生因为涉嫌伪造留学申请文件,被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除。据报道,目前共有五十名学生被开除,其中四十九人来自中国大陆、一人来自台湾,大部分人于去年九月入读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

被开除的学生包括三十三名攻读硕士和十七名攻读本科的学生。校方表示已与他们一一谈话,通报开除决定,这些学生有权在十四天内提出上诉。

各方回应:

留学中介——“喊冤”

对于涉嫌协助留学生提交假文件、骗取入学许可,中国国内的留学中介纷纷为自己“喊冤”。

4.剖析问题根源 篇四

按照本组织生活会安排,逐一对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进行了问题查摆、根源剖析、整改思考,现汇报如下:

一、问题查摆情况

在学理论强信念方面。自己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党员履行《党章》应有之义务放在首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让“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思想上牢固扎根,切实做政治上的合格党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对于一些新知识、新理论只是一知半解,不能再静下心细细研读。二是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读报读文件记笔记但深入思考少,还没有全面把握其中蕴含的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理论武装头脑的功夫没下到。

在履职践诺方面。坚持以合格党员标准时刻提醒要求自己的同时,积极践行自己对党组织的承诺,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自我要求有降低标准现象。

在担当作为方面。自己将党员身份与组织安排紧密结合,坚持在发挥模范作用和履职尽责中努力担当作为,在服务全局中心、推动工作中积极体现担当精神。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目前负责的工作与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动担当作为的精神还不够。

在遵规守纪方面。坚持在强化思想和行动自觉中,时刻自省自警自律,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严守纪律红线,筑牢纪律底线。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纪律规矩意识还没有真正刻在心上,在上下班时有迟到现象。

二、问题原因剖析

一是理论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深刻认识到学习理论对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的重要意义。《党章》中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第一条就是学理论,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对照党章要求,深刻暴露出自己思想认识问题的不足。

二是身上还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履职践诺、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方面出现的问题,根本上暴露出的是自己思想中的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得过且过。

三是纪律规矩敬畏意识不强。反映出自己在思想深处对纪律规矩的态度,纪律制度落细、落实的作风必须树起。

三、整改措施

自己要以本次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扎实做好对照整改。一是坚持把学习理论,尤其是政治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切切实实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在实处,促进深入领会、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要义和哲学思想。二是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在工作中贯彻“严谨细致、提高质量”的要求,勇于进取,不断创新。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找差距。三是加强对《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纪律规矩的深入学习,自觉把规矩纪律刻在心里,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认真参加当前开展的杜绝违规收送礼金专项行动等活动,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合格党员,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勤奋工作,让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升华,不断完

5.剖析问题根源 篇五

进一步增强人民好公仆意识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局党委决定,从2011年3月,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我认真学习和领会上级有关实施方案和讲话精神,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按照实践活动的要求,紧扣“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这一主题,我深刻检查和剖析了自己在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发挥作用以及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形成党性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政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学习

主动性不强,很多时候忙于处理日常工作事务,没有挤出时间认真系统的进行理论学习,忽略了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学习,专研不够,联系实际的不多,是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实际工作脱

节,没有发挥理论对工作的指导作用。

2、思想解放不够彻底,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思路不宽、不活,很多时候还是循规蹈矩,只安于表面,认为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以全新的思维和视觉去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虽然在工作中力争做到势必躬亲,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在征求各级意见方面做得也不够。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自我约束不够。在工作中做表面文章,患得患失,对于是否有效、有益、有用缺乏深入的思考。一项工作的布置和推开,事前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同时还存在浮躁心理、急躁心态、急于求成的思想、毅力不够持恒,具体执行力不足。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上有差异,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服务观念都有待提高

1、政治理论学习不足是产生党性问题的总根源,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成熟的坚定。认真深入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把理论和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2、放松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是产生思想作风问题的直接原因。主动改造主观世界,对于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己在党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经常没有理清自己的思想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要求不严。

3、宗旨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深导致了工作业务水平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党的宗旨意识不强,虽然自己在工作中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面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自己研究分析的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从而认识不足。

三、整改方案和努力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2、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着力提高思想作风。

3、强化宗旨观念,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6.风险问题的产生根源 篇六

采取的措施

个别单位思想发动还不够深入,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我们要通过今天的再动员,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服务意识,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公司内质外形建设,树立国家电网品牌形象,切实为广大客户服好务,为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出新贡献。

通过实施创业服务年活动和供电服务提升工程,以优质、规范的供电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塑造统一的服务文化,打造一流的员工队伍,铸造卓越的供电服务品质,有利于促使公司“三个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公司系统落地生根,有利于增强服务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有利于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明察暗访和供电服务考核,加强各部门协作,提升工作质量,减少客户投诉,努力把供电服务问题的苗头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畅通渠道,通过95598热线、行风投诉信箱、领导对外接待日等多种形式,受理客户投诉举报,并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严格考核、积极整改。

一是明确目标、坚定信念。公司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员工,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秦总在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上提出的争创第一的既定目标,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好创业服务年活动和供电服务提升工程。我们要保持行风建设、“满意工程”、“机关效能年”活动与创业服务年活动和供电服务提升工程的连续性、一贯性,要像抓“机关效能年活动”一样,切实抓好创业服务年活动,既要克服懈怠情绪,找准活动的切入点;更要克服自满情绪,不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应该看到,今年我们面临的工作难度和压力非常大:一方面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参加测评的其他部门、公共服务类单位今年的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同时各级监测点、广大客户监督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对供电服务的要求和满意度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各单位千万不可盲目乐观,要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和分阶段、分步骤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做好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要求覆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不留死角,在公司系统营造人人讲服务、处处抓服务和勇争第一的浓厚氛围。

二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员参与、严格奖惩的原则,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各单位要把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和供电服务提升工程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创业服务年活动和供电服务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对工作要“亲自抓、负总责”,对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带头做工作的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分管领导要抓好自己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抓好职责、任务的分解落实,明确各项工作进度节点,把创业服务年活动和供电服务提升工程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保障工作既定目标的实现,公司将加大考核力度,年终对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和奖励,对开展不力、影响公司活动成绩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三是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活动各牵头部门要加强平时的相互协作配合,主动、超前地开展工作,牢牢把握活动工作重点和关键,深入一线,加强调研,指导基层和一线工作开展,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统筹协调、有机衔接,将创业服务年活动和供电服务提升工程与公司电网发展、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做到上下联动,快速响应,及时化解活动中的各类矛盾、问题。要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确保活动有序、深入开展。

四是强化督查,注重实效。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各单位创业服务年活动和供电服务提升工程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单位要充分运用日常督查、明察暗访、效能监察、受理投诉等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创业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单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地方效能办和省公司监察部、营销部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各级综合监测结果和工作要求,认真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进一步提升监测点和广大客户的满意率。

五是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各单位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和供电服务提升工程中,要善于创新、总结,及时将服务创业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完善提高,充分利用服务工作实践,不断丰富、深化“三个建设”,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其他相关制度,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为优质服务常态化提供长效机制。

六是加大宣传,引导舆论。各地市公司要结合下一步省公司与地方政府的会谈工作,加强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走访、沟通,增进政府对电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继续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对内要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持续报道活动的进展情况,大力发掘和宣传服务创业的典型事例及工作经验,带动全员服务;对外要重点宣传供电优质服务的新亮点,反映电网建设的新成就,展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树立国家电网品牌的新形象,不断提高社会满意率、知名度和美誉度。

7.剖析问题根源 篇七

在影响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许多因素当中, 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学课程资源匮乏, 课程管理随意、课程理念落后和产学研合作欠缺等问题的存在, 影响到高职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1 课程资源匮乏

1.1 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主体, 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前提。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一般是引进和培养, 但是无论是何种引进或是培养, 高学历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这在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默许的条件。高职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其他评估方案中, 已经将双师素质纳入进入教师引进或培养的重要指标, 但是由于高技能人才界定的界限很模糊, 缺乏广泛的认同标准, 政策制定或者具体操作都十分困难, 再加之高校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大型企业, 所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以学历为打造师资队伍的重要依据, 这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1.2 教学资源库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资源叠加, 它需要对专业进行从顶层到底层、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设计, 同时还需要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 实现个性化的专业教学资源服务。通过专业资源库的建设推动课程建设, 增加教学资源的数量, 提高完善其质量, 注重补充实训资源, 体现职业性, 争取实现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对接, 使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落到实处, 但是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 并没有真正将资源库建设落到实处, 学校、企业、教师, 特别是学生参与度低, 多流于形式, 平台更新缓慢, 没有发挥资源库建设的最终意义。

2 课程管理随意

高职院校举办的历史往往不长, 值得借鉴的对象很少, 课程管理在规划课程环境、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等方面, 还处在模仿或者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管理方式的阶段, 在课程质量监控上, 往往多是形式, 许多具体环节缺乏明确标准;课程实施阶段, 缺乏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欠缺灵活应变, 没有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色和亮点。在评价方式上, 略显封闭单一, 重视专业知识的评价, 忽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价, 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 企业学生参与度低, 第三方评价缺失, 评价结果重视量化和最终评价, 教师只关心评价等级、学生只关注考核结果, 对于评价和考核意见却忽略不计, 忽视过程性、阶段性评价, 不利于教师团队和人才质量的培养和提升。

3 课程理念滞后

课程理念是引领课程开发实践的先导, 从上述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和因素来看, 无论是课程资源匮乏还是课程管理随意, 期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课程理念。主要体现为:照搬本科院校课程开发理念, 重视理论教学, 忽视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大多规定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50%, 但是许多课程由于自身特点, 很难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由于某些主观原因, 诸多高职教师更重视知识的传授而非技能的培养, 缺乏对于技能概念、分类等认识, 没有具体可行的培养途径, 对于技能的培养还处在动作技能层面,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有的还只是处于一种初级探索阶段, 甚至是口头层面的宣传。

4 产学研合作欠缺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 高职课程应该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全过程都应该贯彻于产学研合作之中, 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产学研已经成为促进高职教学, 特别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 但各专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主要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比如聘请企业的专家或高级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开办讲座等, 或者企业给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定岗实习岗位等, 企业没有参与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 缺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环节, 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率低, 教师企业锻炼贡献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 使校企双方利益上出现不平衡, 产学研合作推动力度不足现象普遍存在。

纵观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确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不少高职教师在对于体现高职特色的课程认识上偏差较大, 相对规范的课程模板难于形成, 在传统的实际教学中基本沿袭了传统的课程模式, 压缩理论内容的课程和教材比较普遍, 在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研中, 更有就业单位企业反映高职毕业生的基本技能还不够熟练, 这些表明这类专业课程的改革还需深度开展, 在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任务上, 积极地在发展、管理、改革、创新四个方面下功夫, 全方位提升高职的人才培养质量。

(1) 正确理解发展, 围绕课程资源抓好建设。高职院校今年来在教学硬件方面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发展的含义, 规模扩张, 条件改善是发展, 但是这不是根本性发展, 不是可持续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真正的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课程资源的丰富。学校要创新高职教师资格制度, 明确认定标准, 推动高职教师聘用制度建设, 强化高职教师培训能力, 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

学校要依托教学资源库建设, 借鉴各方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 进行重点专业的课程开发, 探索适合高职校情的专业、课程改革方案。选择相对集中的核心专业建设方向, 整合院校、企业、专家各方优势, 合力打造标杆式的教学资源成果, 同时参考国际教学资源建设通行标准, 研制简单易行的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 为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使用奠定基础。

(2) 全面理解管理, 要围绕课程管理提升形象。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是确立新的课程管理的有形载体。高职教育管理要实现转向, 不是一味地模仿本科院校, 要体现高职课程管理的特殊性, 由学科教育向就业导向, 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转变, 必须改变课程改革教师单一主体向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多重主体转变, 体系构建由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学科体系向职场工作流程转变, 内容选取由强调学科的系统完整性向满足职场要求围绕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变。并根据职业岗位技术要求, 行业管理规范, 人才培养职业素质标准, 打破传统课程体系, 按照企业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场景, 重新构建校企结合、工学交替, 分阶段培养完全职业人的新型课程体系。

(3) 深刻理解改革, 围绕课程理念苦练内功。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需要突破普通教育的课程观和单纯职业培训的课程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构传统课程理念, 树立适应现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的课程观。构建基于实践本位的课程改革, 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 重视贯穿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等, 合理地、最优地确定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 将零散的知识由点串成线, 由线变成面, 从而有序化、层次化、条理化, 从而谋划和设计课程体系, 根据预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育和训练, 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4) 努力推动创新, 围绕体制机制提升内涵。产学研合作, 特别是深度的产学研合作, 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建立机制和体制的保障系统, 保障企业能够参与到学生从招生到就业的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 虽然对于目前的诸多高职院校而言, 深度开展产学研存在很多困难, 如政府层面的产学研合作国家框架的制定还有待进一步的推进, 包括制度、法律、政策和管理等, 再有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当中来。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 启动了产学研合作国家框架制定的前期研究, 高职院校也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组织形态, 建立弹性教学方式, 明确产学研合作是实现改革的基础和保障, 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积极邀请企业行业深度全程参与, 实现全方位的可持续的产学研合作, 建立以互利互惠为基础的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职教课程改革活动。然而课程发展在总体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革还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远未形成中国化的现代职教课程概念。表现在现有的课程改革成果仍属于局部改革之功效,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终究是职业教育, 强调素质与能力教育其实就是强调技术与技能训练, 就目前多数行业来讲, 仍希望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顶岗操作能力, 这也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以后所要走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祝红.高职院校课程实施有效性的机电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4) .

[2]姜大源.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8) .

[3]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1) .

[4]王敏杰.高职院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与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12) .

8.皮肤出问题,根源在子宫 篇八

33岁的余惠想起半年前的那次经历仍觉后怕,备孕一年,好不容易怀孕了,经检查却有子宫肌瘤,医生建议先流产治病。但夫妇俩要子心切,不顾劝阻决心冒险生子。谁料,怀孕3个多月的一天晚上,她突然腹痛不止伴出血,经抢救诊断为子宫肌瘤引发的宫外孕。

专家点评

大多数女性都遇到过月经失调,很多人认为无关紧要而忽视。实际上,据临床验证,月经不调是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的最常见症状。这种内分泌失调,使代谢废物瘀积在面部皮肤内而形成黄褐斑和暗疮等,是机体病变的外在反应。用化妆品祛斑,难以解除“内在矛盾”。

9.朝韩问题的历史根源 篇九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北隔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北一隅与俄罗斯接壤,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为中国大陆的左翼,中日之间的跳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鲜半岛是朝鲜族世代的居住地,历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

一、朝鲜的古代史及近代史

朝鲜历史上先后经历政权更迭,但几乎一直中国中原政权维持藩属关系。到近代,朝鲜的宗主国中国清朝已经落后于时代,西方列强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国力的飞跃。

19世纪,急于获得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的资本主义列强开始觊觎朝鲜。朝鲜的近邻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力迅速膨胀,正交叉进行工业革命,因此扩张欲望强烈。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朝鲜国门。1882年《朝美修好条约》的缔结标志着朝鲜国门的全面开放,也意味着朝鲜开始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角逐场所。朝鲜也被称为“远东的巴尔干”。

19世纪末列强在朝鲜的角逐并不露骨,但时有冲突。这是因为当时朝鲜的宗主国清朝为了防范列强(特别是日本)对朝鲜的觊觎之心,派袁世凯等人常驻朝鲜,积极经营,因而列强也无从下手。由于朝鲜半岛的战略要冲地位以及列强争夺朝鲜已初见端倪,清廷中一些人已经提出了朝鲜由中、美、英、俄共管的意见,朝鲜内部也逐渐兴起一种中立化的论调,希望朝鲜成为像瑞士联邦一样的永久中立国。但因为周边大国的利益考虑和冲突,这些想法都没能实现。

1894年,蓄意侵略朝鲜的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次年战败的清朝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日本成功排挤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在俄国的支持下自称皇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半岛的角逐日渐白热化,终于引发1904年日俄战争。结果俄国战败,日本又排除了俄国的势力,彻底控制朝鲜半岛。1910年8月日本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并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

由此可见,朝鲜半岛由于其背倚中国东北、面向太平洋,夹在中、日、俄三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近代以来一直是大国争夺的焦点。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的爆发也是历史的必然。二、二战殖民者日本战败以及被美苏托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意、日法西斯败相明显,美、苏、英、中等主要盟国首脑频繁接触,就战后世界安排进行讨论。美国和苏联在德黑兰会议上同意日本殖民地——朝鲜半岛在“适当的时候”应实现独立。二战即将胜利的时刻,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定秘密协议,美英以出让中国外蒙古和东北利益换取了苏联对日宣战,并指出了朝鲜半岛因“高丽人(Korean)没有自治能力”故决定应该由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实行国际托管。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1945年12月29日,美军政府公布了12月27日由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签署的关于对朝鲜半岛进行托管和建立临时朝鲜半岛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协定》。1946年3月组成了美苏英托管委员会(中国因处在内战边缘未参与),形式上完成了雅尔塔协议中的约定。尽管该委员会的目标是在这个委员会监督下尽快使朝鲜半岛选出自己的合法民主政府,但与此同时美国和苏联均在自己军队的占领范围内分别扶持了服从于自己的政权。处在冷战边缘的美苏两国均吸收了在欧洲的教训,在作为雅尔塔协定中真空区的朝鲜半岛问题上都开始大胆地设立“铁幕”。

1948年5月10日,在军警的严密戒备和监督下,南朝鲜举行了单独选举。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宣告成立。而北方在没有中立国的监督下,则采取了自己单独选举的措施,据苏联称在北朝鲜参加这次选举的选民占99.98%,金日成当选北朝鲜的最高领导人。由此,朝鲜半岛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政权。但根据历次《大韩民国宪法》以及历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从民族主义的观点看,朝鲜半岛整个民族迈向了分裂,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相互走向了对抗的道路。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在强调各自国家的合法性上,韩朝双方都无法以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也是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原因。

从世界冷战史的角度看,比照当时同样作为美苏插手的其它国家,比如希腊、阿塞拜疆、德国和中国来说,朝鲜半岛上的这块铁幕和德国的柏林墙一样又厚又高,达到了民族主义都无法攻破的程度。值得提出的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远东战略中心在中国,故在对南朝鲜的支持上不及苏联对北朝鲜的。

三、朝鲜战争及战后局势

朝鲜人民军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

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大韩民国的突然进攻。

由于当时大韩民国国防军三分之二的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6月27日汉城(今首尔)就失守了。初期北朝鲜占据较大优势,后期由于美国和中国的相继介入而使局势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参战迫使美军考虑停火。

几经争端,1953年4月26日停战谈判恢复,6月8日,战俘遣返问题终于达成协议。但是6月18日,李承晚集团在美国警卫部队未加制止的情况下,从战俘营赶走2.7万名战俘,强迫扣留企图破坏停战的实现。6月19日,朝,中方面对这一挑衅行为严厉谴责,美国迫使李承晚做出今后执行停战协定的保证。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政府应允训练和装备20个师的南韩军队,提供1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并签订军事协定。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

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北纬38°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

1954年,苏联官员和在朝鲜半岛参战的各国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谈。但谈判未达成一个永久和平计划,未能解决朝鲜半岛南北统一问题,直到60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依然是分裂的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这场战争本意是希望通过武力手段恢复国家的统一,但三年战争的结果是双方重新回到了三八线。这样,三八线两侧的对峙局面和国家的分裂状态便维持下来了。

10.查摆问题挖根源转变作风促发展 篇十

一、积极动员,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一是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讨论,深入调研;二是召开各类型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三是把分析检查工作与下乡开展科技推广示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领导带头,认真查摆存在问题认真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局长带头发言,带头检查分析。经过认真梳理整理,有些党员干部锐意创新观念不强,有些干部浮在上面的时间多,深入基层调研少,有些干部工作标准要求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工作效果不够突出,有些干部创新意识不强,满足现状,缺乏做大做强的激情,科学发展的能力欠缺等五方面的突出问题。

三、科学疏理,深挖问题主要根源我局班子成员集中分析查摆存在问题的原因,深挖产生问题的主观因素,并发动广大干部查找,共同分析,细心疏理。我们认为,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统筹发展的能力不够强。二是创新发展的举措不够多。三是破解难题的信心不够足。四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上一篇:路基路面下一篇:MBA论文开题报告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