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的读后感(共8篇)
1.无常的读后感 篇一
《无常》也是一篇名作,主要写了迷信传说中的无常,这个勾魂使者的形象。
首先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轻松诙谐,描写水平也相当高,,第二段中:“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赤着脚;蓝脸,上面又画些鱼鳞,也许是龙鳞或别的什么鳞吧,我不太清楚。”瞧!这样描写鬼卒与鬼王是不是让你觉得耳目一新,你的眼前是不是有几个乡下人所扮演的鬼卒鬼王呢?“鬼卒拿着钢叉,叉环振得琅琅响,鬼王拿的是一块小小的虎头牌”这里是对鬼王、鬼卒的兵器的描写,听起来这些人还真有杀伤力呢!“活无常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浑身雪白这一点就有‘鹤立鸡群’之感。”这一段写的是活无常,,他们浑身雪白惹人喜爱,他虽然是阴差,却让人喜爱,看起来,他还真有人气。他还有一身活泼的气息,真令人感到舒服,使人感觉它有人情味。
接下来,,便是这文的主题,这段话,真令我吃惊不少“活的‘正人君子’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看这段话是否让你感受到什么?我感受到,当时的人中连一个公正的也没有,那时对人民的压迫,甚至让百姓对阴间起了神往,可见当时的年代的政治是多么腐-败。阳间连一个公正的裁判都没有,阴间的虽然是鬼,但也是公正的啊!
无常这篇文章体现了当时朝廷的腐败,也讽刺了古代那些没有正义心肠的人。
2.无常的读后感 篇二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愿景
起始年级伊始, 我从一堆繁琐、复杂甚至异想天开的班级设想中终于理出了自己3年的治班目标和愿景。
目标愿景初一年级建设有特色班级文化培养学生感悟并懂得感恩初二年级平稳过渡浸透尽可能多的优秀品德、积极乐观的性格教育初三年级凝心聚力, 圆梦中考开展励志教育, 疏导心理压力, 实现紧张充实而又从容的备考状态事实证明, 清晰的目标和愿景, 在之后繁复、波折的班主任教育生活中, 多次让我理清头绪, 看清使命、产生动力, 深刻体会到这份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二、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在建班伊始能迅速融合人心, 形成团队。具体操作步骤是: (1) 我和全班学生 (54人) 共同构想、集思广益, 制定了班名、班歌、班徽、班训, 还协定了班规、班级教室布置、班刊《新锐》、班日志; (2) 班级建立了四大组 (I的旋律组、海阔天空组、乘风的羽翼组、ALL STAR组) 和五大部 (纪律部、学习部、卫生部、宣传部、体育部) , 这样就实现了我初步设想的“班级横纵管理体制”的雏形; (3) 四大组由组长自聘组员 (约12~14人) , 任命语、数、外三科学习组长, 卫生组长, 大组长总管纪律和兼管其他整体性事务。全组成员共建组名、组歌、组徽、组规等, 形成个性鲜明的组文化; (4) 五大部也是由部长根据需要自聘部员 (约8~11人) , 每部工作成员根据班规, 每天公平公正地记录、统计四大组各项表现, 每天放学前总结各组当天表现情况及公布当天四大组综合组分。这样一系列热闹而井然有序的构思、组建, 全民参与制定、监督的工作后, 学生很快相互熟悉、融入初中生活的大家庭, 每位学生既是大组组员, 又是部委的部员, 人人有归属, 人人有活干, 人人有权利, 人人有责任。
这一年, 根据班级初一起始学年的愿景, 班级展开了一系列感恩主题的班会, “感谢师恩 (教师节) ”“感恩的心 (感恩父母) ”“送别会 (同学离别, 珍惜、感谢友情) ”“告别会 (笔者住院, 学生送别, 表达祝愿) ”, 这些班会收效极好, 家长也积极参与到主持人、体验者的活动中, 班会形式多样、情节布置催人泪下, 学生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这个班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积淀了班级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促成班级精神的凝结, 而班级精神一旦为全体学生所认同, 将内化为一种集体信念、一种让几十颗心紧紧凝聚的力量, 一种让全班深受鼓舞的战斗豪情。那段时间, 新奇、快乐、归属感、主人翁, 是学生们提到最高频的词汇。
三、根据学情, 灵活改革、创新教育方法, 并有效落实
曾在《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里看到这样一段话:“不要让过去的任何管理方式成为一种定势, 要从每一种管理方式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 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自己所管理的对象, 在不断的发展中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初一阶段的四大组制, 让学生迅速彼此熟悉了解、让班级迅速凝聚, 形成本班独有的鲜明特色, 这一学年在紧张充实、一帆风顺中度过。但是刚上初中的学生往往争强斗胜, 所以四大组成员间逐渐呈现出冰火不相容, 争分趋势愈演愈烈之势, 这种形式如果放任到初二学生们的逆反期, 前景还是很令人担忧的。
初一下学期末, 由于笔者生病住院, 之后无法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 等初二下学期再接手班级的时候, 面临的是一个重组后的两极分化的庞大集体, 人数增加到57人, 一大半的学生不是以前本班的, 班里事故不断, “摁下葫芦瓢起来”, 不完成、抄袭作业、打架受伤、顶撞教师、课堂纪律差、零食现象严重、班级卫生一塌糊涂、另类学生展露头角……我忙得焦头烂额, 疲于应付, 甚至萌生打退堂鼓的念头。但想着自己治班的理念“无为而治”, 想着学生们马上要步入初三中考学年, 想着自己当初立下帮助学生圆梦中考的心愿, 我不愿也决不能有半点退缩。
因此, 箭在弦上, 班级管理改革势在必行。首先, 我把学生分三拨 (原班人马、后调进班级的学生、另类性格或表现的学生) 分别亲近、熟悉、了解、真诚地沟通, 再根据以往习得的教育经验, 反复斟酌, 决定继续沿用, 稍作调整“班级横纵管理体制”, 这样能帮助我迅速把班级从一盘散沙的状态凝聚起来。
1.横向管理
(1) 由原来容易纷争的四大组变更为10个小组 (4或6人) , 按照班级综合成绩名次蛇形分组, 再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纪律表现、身高等因素做出微调。
(2) 依据成绩、学科强弱互补原则, 每一小组分出2或3对学友 (即师徒互助) 。
2.纵向管理
五大部精简部门为“纪律部”“学习部”“卫生部”“文体部”, 依照全班同学和教师共同协定的新班规, 每天公正公平地记录、统计10个小组各项表现。每天放学前总结各组当天表现情况及公布当天四大组综合组分。
历时两个多月, 新的班级体制试行良好, 我又辅以一系列优秀品德、“阳光”性格的小型启示班会, 班级渐渐稳定, 学生们渐渐收心, 他们蜕变得乐于且善于自己控制自己, 自己战胜自己, 这一轮的班级管理改革得到明显收效,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及同伴教育功效。我的心稍微安稳一些, 自己也从很多繁杂的事务及各种“料后”的角色出解脱出来。
但是, 笔者又反思及忧虑, “管”仅仅是为了“不管”么?学生们的注意力如何能更快、更集中地转向学习, 毕竟即将到来的初三学年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一个重要环节, 初二必须平稳过度, 学生注意力必须转向学习。
于是, 我决定把“学友制”落到实处, 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我探索、试行并最终落实了以下规则:
(1) 每一对学友 (师徒) 搭档的成绩互相绑定, 由各科学习委员报分 (每对学友单科平均分) 给学习部长;
(2) 每周由学习部长全班张榜“学友评比周表”, 记录每对学友一周各科考试的平均成绩, 并且统计出单科成绩、综合成绩前三名、后三名, 以及班级最有进步、最退步的三对搭档 (注:“学友”组建基本保证全班28对师徒的全科平均水平起始点是相近的) 。
(3) 其中最进步搭档前三名会获得“学友奖学金”, 并为本小组赢得德育量化分 (注:“学友奖学金”由家委会自筹、学生义卖筹得, 由两名班长管理, 记录明确支出细则, 每月公布账目于班级邮箱) 。学友评比周表 (略) 。
“学友制”在教师的积极倡导、鼓励下, 学生们互相竞争的乐趣中, 班级里多对搭档成绩突飞猛进, 班级学习互助蔚然成风。这个制度不仅使本班学生收获了自信与傲人的成绩, 还进一步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之前这些铺垫工作后, 升入到初三年级的本班虽然头顶升学压力, 但学生和教师都能在这样健全的横向、纵向班级管理体制中, 享受着忙而有序、活而不乱、累但愉快的毕业学年。班级俨然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互帮互助、团结无私、懂得体谅师长、感恩父母、勤奋上进、自主能力强的成熟、优秀班集体。
李镇西老师在其著作《做最好的教师》的“班主任的解放”一节中曾说:“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 更应主动在思想上、行动上‘自我解放’。思想上的‘自我解放’, 就是要勇于更新教育观念;行动上的‘自我解放’, 就是应善于改革教育方法”。这句话我一直谨记并逐步尝试、探索、改革、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管理能力, 去努力实现管无常法, 贵在得“无为而治”之法的夙愿!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在班级管理实践中, 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治班理念、目标, 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班主任更要勇于更新教育观念, 根据学情, 灵活改革教育方法, 调整、实践、创新管理办法, 并有效落实, 做到管无常法, 贵在得法。
3.无常读后感100 篇三
读了《无常》一书以后,知道了是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无常读后感100。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写到“无常”这种鬼怪。在《无常》中他比较详尽地记述了在庙会中见到的“无常”。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庙会上都比较喜欢白无常,而普遍讨厌黑无常,而从文字来看鲁迅也比较喜欢白无常。认为他“不但活泼而诙谐”。而且单单浑身雪白这一点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鹤立鸡群”之感。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的庙会中白无常是个很出风头的角色。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2.《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写到“无常”这种鬼怪。在《无常》中他比较详尽地记述了在庙会中见到的“无常”。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庙会上都比较喜欢白无常,而普遍讨厌黑无常,而从文字来看鲁迅也比较喜欢白无常。认为他“不但活泼而诙谐”。而且单单浑身雪白这一点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鹤立鸡群”之感。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的庙会中白无常是个很出风头的角色。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作者也是想告诉我们,连鬼都有如此善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读后感《无常读后感100》。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4.无常读后感400字 篇四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庙会上都比较喜欢白无常,而普遍讨厌黑无常,而从文字来看鲁迅也比较喜欢白无常。认为他“不但活泼而诙谐”。而且单单浑身雪白这一点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鹤立鸡群”之感。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的庙会中白无常是个很出风头的角色。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5.《十诫之生命无常》观后感 篇五
——chenencr7
我们的人生轨迹是自己走出来的还是上主已给我们铺设好的?是什么可以给我们的生命一个保证?是准确运算的电脑程序,是严整精密的数学科学,还是教堂里脸上溅满烛泪的圣像?看完这部《十诫之生命无常》,满载着这些疑问与不解,于是,开始了对这部电影的解读与深思。
这是一部关于理性与信仰的电影。
路上一条冻死的狗,让小波威初识到生命的无常。死亡突兀地出现在自己眼前,让小波威惶惑不已,打乱了原本和谐平静的心灵,不像的阴影笼罩着他。这迫使小波威去寻求解答,但他从他的长辈那里得到的答案竟是迥然有异的。对于小波威的促然提问,父亲有些措手不及,他颇费措辞地给了一个生物学的解释:死亡就是生物的脏器衰竭,肌体功能丧失,躯体失去活力。他的父亲是一个大学数学教授,智识超群,持理性和无神论的生活态度,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但却不信仰宗教,认为信仰只是让某些人更容易的活下去。对于他而言,世界是数理化的,是可计算的,只要能给出初值和边值条件,就能通过构建好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结果。因而这个世界是可把握的,生活可以加以控制。好比通过一个电脑,利用适当的程序就可以自动执行某些家务操作,就像小波威演示给姑母,电脑可以控制门的启合,也可以控制水龙头的开关。
但小波威不满意:“我不是问这个,我问人为什么要活着?”小波威问的是人生的意义,但这个问题是理性所不能解释的。父亲含糊其词:“活着是为了让下一代人更好的活”。理性以一种乐观腔调偷换话题了,可答非所问令人难以满意。小波威的姑姑艾琳娜随后给出了另一种理解:“人生最重要的是你能为别人做事,帮助他们,不管多么小的忙,你会觉得他们需要你,然后,人生就好过多了。” 意思是人活着的价值便是相互关爱。情感是相互的,我们在情感的交互中得到久违的存在感之慰籍。
小波威的姑姑所坚持的是信仰,信仰就是上帝,就像她给小波威所表示的,她把波威抱在怀里,告诉他这就是上帝,上帝是爱。而上帝究竟是谁呢?影片结尾,父亲带着丧子之痛来到神龛前,神像流下了“眼泪”,他后知后觉,上帝并非如此理性,也非那样感性。
这就是影片所讨论的主线,即波威的父亲所代表的理性与姑姑所代表的信仰。对于父亲这类无神论者来说,理性是世界的全部。但是显然他们将数理科学的作用夸大了。影片中也用丧子之痛狠狠的打击了波威的父亲,数学实验室里的活动是在理想条件之下的活动,而任何具体的人类事务,总会遇到许多偶然的、意想不到的情况,受着某时某地条件的限制,实际生活不是用任何原理所构筑起来的。波威的父亲作为一名数学教授来说是非常可悲的,本人也是数学专业的,凡是学数学的人都知道,任何完美的数学模型(例如影片中所使用的数学方程式)的构建都是在简化条件的基础上得出,这种条件是极其苛刻和理想的,在生活中几乎不能达到,数学也要联系实际。此外他计算冰面破裂时的临界体重也令人难以接受,首先是他所代入的边值条件太少,只有地面温度,忽略了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气温,空气流速,振动等影响,更别说其他突如其来的自然因素;其次是他所代入的仅仅前两三天地面温度的数据,从统计学角度看,这实在太不科学了,没用庞大的数据完全没有办法体现地面温度变化的规律;另外就是他所
计算得出的结果,建立在完美条件下的模型所得的结果在实际中不会完全可靠,真正令人信服的结果必然是计算的结果在一个区间内,并且是有一定概率的,而非百分百。正如天气预报一样,它的计算也是通过完美的数学模型,但得出的绝不会是某个确切的温度。这确实令人讽刺,正是他所坚持的理性害死了他的孩子,他以为他可以通过理性控制它的世界和生活,但理性却给了他当头棒喝,更讽刺的是,得知孩子不幸冰裂坠湖身亡后,心灰意冷的他却下意识的走到了教堂的神像前,仿佛希望他所不信仰的上帝能够将他的孩子的生命带回,这一刻,他对自己的坚持产生了怀疑。
这种盲信科学主宰一切,将科学当作一切声音中的最强音,乃至用科学蓝图去改造社会,是二十世纪人类悲剧的来源之一。
而对于姑姑艾琳娜来说,生活的琐碎和无奇迹,抑或说上帝的不显现,但这并不表明上帝不存在。人需要信仰,但不是象父亲所说的那样:信仰只是为了让某些人(智识低下者?意志不坚者?)更容易地活下去。信仰于人应该就像爱之于人一样是自然的,不可或缺的,但对此说不上什么理由。宗教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理性不能解释这个世界的全部,纵使能说明人类甚至宇宙的起源,但宇宙的过去和未来理性又怎么能说的清,但信仰正好可以填补人类不可知的空白,这并非是人类的自欺欺人,正如 死亡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未知,它不必谈也无需回避,就像是一种禁忌一样。除此信仰也是生活所继承来的一部分(艾琳娜跟小波威谈到了她的天主教家世),是人们生活得以延续和传承的保证。
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可能交给大量的统计学样本去解决; 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可能交给同样带有局限性的科学。我们走进庙堂,相信某种超乎认知的东西存在,并确定使心灵得到安慰的并非来自彩色玻璃或者精致塑像的美感,所有躬行千年的信仰大概如此,都能在哲学上找到溯源或者在神学上找到圣谕,然后变成为教诲:它不见得在哭泣的时候帮助微笑,却默默履行着时间的义务,并与信者同在。
6.无常的读后感 篇六
一、命运:苍凉的意境和无常的哲理
张爱玲和白先勇的作品中,命运如一股不可逆转的力量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人走不出命运既定的安排,无论是《金锁记》、《半身缘》还是《梁父吟》、《一把青》,小说中的人总是充满宿命性的悲剧意味。
荣格认为:“心理艺术作品的题材,总是来自人类意识经验这一广阔领域,来自生动的生活前景。”[2]从题材上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很多都有着生活原型:张子静在《我的姊姊张爱玲》中的记述,《金锁记》是以他们太外祖父李鸿章次子李经述一家生活为背景的,小说最主要人物曹七巧的原型,即李国杰患软骨症的三弟从老家合肥乡下娶的妻子,而从《茉莉香片》中分明可以从聂传庆身上看到张爱玲弟弟怯懦、萎靡的影子。[3]因为是身边熟悉的人物,张爱玲总能传神地塑造这些人物的心理以及衣食细节,形象而详尽地叙述他们的所见所感,将家族衰败贵族末世的苍凉感寄寓在这些人物的命运中。同时,张爱玲将笔下人物的命运置于现实乱世这一时代特征中,在动荡的局势与颠簸的命运面前,爱情本身的欲说还休的甜蜜与羞涩已不再迷人也不再揪心,如何在乱世中好好地活下去成了尘世中的男女所要面对的艰难问题,[4]时代的苍凉感浸透在爱情命运之中。张爱玲用闺阁婚恋为主要题材和线索,对世俗生活的车水马龙、凡俗男女的衣食住行进行了细腻的刻画,琐碎且不避讳丑陋的真实。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多有畸形,弥散着世态炎凉之感,充满人世苍凉的况味。在这些乱乱变态或者似是而非的爱情命运中,作者表现了尘世男女的渺小。《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为了留在香港读书抱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决心去投奔梁太太,却在经济不能自主和外在的诱惑下一步步走向了堕落,化为了一个苍凉的手势。作者将自己对不可理喻的现实、无法把握的命运的悲凉慨叹寄寓在一个个婚恋悲剧中,将宿命的悲剧感演绎出苍凉的故事意境,让置身其中的男女形影单薄发出阵阵无奈的叹息。张爱玲虽冷静理智地书写着这些个悲欢离合,却也在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对于世俗关怀。
白先勇的小说则更具抽象的命运意识和悲剧意识,小说中似乎总存在着变量与常量两个概念,在《永远的尹雪艳》中,永远不老风韵翩翩的女主人公尹雪艳便是个不变的常量,而她周围的人和环境却在不断变迁,显示着命运的无常。在整篇小说中,作者一直在通过人物描写和人物对话来进行对比,几十年的时间,从上海到台北渺远的空间,高升或者退隐的人无一不和始终走在自己旋律中的尹雪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个永远不变的尹雪艳身上,白先勇以典雅精致的语言赋予了她才貌双绝、气度不凡的神性,同时也让尹雪艳成为了欲望的化身。尹雪艳身边的王贵生、洪处长、徐状图等众舞客为对尹雪艳展开了奋不顾身的追逐,在这个欲望的漩涡中或抛弃妻子或丢弃性命,“尹雪艳永远不老”实则便暗喻了人的欲望永远不老。然而,尹雪艳这一形象只是作者拷问人生的中介,通过人对于欲望欲罢不能的狂热追求,作者将目标指向了无常的命运。[5]在人的一生中,人们总是出于各种欲望追逐各种事物,许多人便在这样的追逐中使尽权术钩心斗角,失落了善良的本性,然而心机算尽太聪明,反算了自己无常的性命。而这种欲望又是人性本身所具有的,是人所难以抗拒的,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便构成了悲剧性的无常宿命,而尹雪艳不变的风采则又对人世多变的无常命运进行了对比烘托,人的欲望永远贪婪,而人的境遇却一直在变迁之中,无法掌控。而在《游园惊梦》中,作者更是娴熟而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女主人公钱将军夫人蓝田玉的视角和回忆将一众歌女的人生境遇展开了今昔对比,蓝田玉曾是夫子庙里清场的歌女,一曲《游园惊梦》让钱将军不能忘怀而娶回家相伴度过晚年,作为钱夫人,蓝田玉虽然享尽荣华富贵,却无法得到正常的爱无法满足青春的激情,只有在一次钱将军参谋郑彦青交欢真正的“活”了过来。然而,激情燃烧过后是更沉重的情感痛楚,郑彦青移情别恋,钱将军去世,钱夫人拥有的一切在渐渐失落:嗓子、青春、爱情、富贵,[6]而昔日只能靠钱夫人来摆生日宴的窦夫人却渐渐熬出了头,丈夫升官,自己也被扶了正,两个卖场姐妹今夕命运的迥然变迁更加形象鲜明地显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在命运前的可奈何。而在《梁父吟》、《一把青》等作品中,白先勇似乎在不断表现命运的无可奈何与无常,人生的快乐美好往往短暂,拥有难以长久,失去是必然的,在命运的失落与变迁中白先勇透露了悲天悯人的情调。
可见,张爱玲善于用丰富的细节形象详细地叙述命运的变迁,多用残缺的情爱畸形的婚姻来展示乱世和命运面前小儿女的弱小和无可奈何,从衰落的家世、动荡的时局、畸形的婚恋来显示命运的沧桑悲凉,展现出悲剧命运的苍凉的审美韵味。而白先勇的小说更为抽象和典雅地对不同时间的不同人物展开对比,在多变的世事中探讨着欲望的不可抗拒和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灿烂只有短短一瞬,人生便是从拥有到失去的深层哲学问题,将宿命的悲剧感进行了提炼和升华,余味无穷。
二、人性:露骨的扭曲和含蓄的麻木
在命运的洪流中,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在张爱玲和白先勇的许多小说中,今不如昔无可奈何的命运总在一点一点剥夺着人性中的真和善,取而代之的是麻木、阴险、甚至狠毒。当命运的巨流翻涌而过,看着曾经希冀向往的生活的幻灭,看着曾经拥有的一切消逝,就连那些鲜活的笑,认真的哭都荡然无存,人性走向失落和沉沦。在对于人性的书写中,两人都善于运用心理刻画,两人对于人物的心理刻画也各具特色。
张爱玲善于写扭曲的人性,她在《留情》末尾写道:“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而在这些感情和命运中的人性又何尝不是千疮白孔?张爱玲稀释了古典爱情悲壮崇高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真实细腻且露骨的人性刻画,表现了凡人世界爱情的苍凉无奈。孤岛的禁闭空间和童年生活的孤寂更让张爱玲对“软弱的凡人”的真实性情有了复杂的心理感受。《半身缘》中的姐姐顾曼璐曾经是个美丽且为了养活母亲和弟妹情愿牺牲自己的善良女子,为了家人放弃了爱情。而,多年的舞女侈靡的生活让顾曼璐渐渐丧失了原本的天性,丈夫的不义让她有了自私的性格和毁灭的欲望。张爱玲对于扭曲人性的揭露是十分露骨的,顾曼璐设计破坏了妹妹的爱情,甚至将妹妹骗来让丈夫强奸,一步步走向灵魂的扭曲。顾曼璐是在父亲病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出卖自己的身体,又是在丈夫的不义和不幸福的生活中沦落了人性,可以说是在外界环境的重重压迫下丧失了自己的真淳,个人对于善良的坚守和对于幸福的追求都在外界环境和苦难的命运中扭曲沦丧,自私阴暗的被无情地激发。而张爱玲又善于心理描写,和自己笔下的人物“知心”,张爱玲的心理描写是经过艺术提炼的真实,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对曹七巧有着这样的心理描写:“她是担当不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她心中偏偏来得嚣张。已经把一种情欲压倒了,缠死心地服侍病人,偏偏那情欲死灰复燃,要求它的那份权利。”“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她饱受煎熬,“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住她自己,她拼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一番夸张露骨的心理活动逼真地表现了曹七巧的情欲焚身的痛苦和无奈。然而,姜季泽对七巧的挑逗是有目的的,当七巧看透了姜季泽的面目后原本的爱欲幻灭,仇恨的火焰燃烧,这种残酷的现实逼迫着七巧,她的心灵逐步扭曲变态,破坏了自己女儿的爱情,逼死了自己的儿媳。爱着世俗生活的张爱玲不但不避讳世俗人性中的丑恶,反而冷酷地将各种丑恶彰显于世,在心理描写上去伪存真。人的爱欲最终总被物欲摧毁,这是张爱玲对于在尘世命运中苦苦挣扎却苍白无力的人性的露骨透析。人在乱世之中寻求最有力的生存寄托,却逐渐失去了本真和善良,张爱玲力图在人的现代演化中找到自身的支点,寄托天长地久的愿望,而这一切最终都被命运磨灭,因此她归向了琐碎的世俗关怀。[7]
白先勇的对于人物人性和心理的描写不同于张爱玲的不避丑陋的真实细致,显得更为典雅和含蓄,并且善于运用意识流等西方手法。《一把青》中的朱青由南京一个朴素腼腆秀气的女学生变为了台北充满俗艳和浪荡气的歌女,原本天性中的善良和爱在不可逆转的命运中沦丧。朱青在南京还是一个女学生时和飞行员小郭有一段至真至纯的感情,然而婚后不久小郭在执行飞行任务时丧生,朱青十分痛苦,不但颜色惨淡还几欲轻声,而多年后在台北做歌女的朱青又邂逅了另一个飞行员小顾,相似的身份相似的感情,甚至连“顾”、“郭”两姓读起来都十分相近。然而仿佛宿命一般,小顾也在飞行中遇难,但是这一次,台北歌女身份的朱青的表现已和从前完全迥异,一边炒菜一边头也没回地问师娘:“小顾出了事,师娘该知道了吧?”这种淡漠麻木的态度固然由于不可抗拒的命运一次次地夺走了朱青的爱和热情,而真正让人叹息的是朱青的生活方式和内心情感等精神方面已迥乎从前,生活已使她的清秀羞赧被俗艳和放肆所取代,专情在表面上已让位于对情的放肆和麻木,[8]人性在无情的命运中沉沦。在这里,白先勇对于朱青的变化多以“师娘”的眼睛来对描述,朱青的外貌从南京时期“眉眼间却蕴藏着一脉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转变为台北时期“脸上画得十分入时,本来生就一双水盈盈的眼睛,此刻顾盼间,露着许多风情似的”,前者是清纯的美,后者也有妩媚亮丽之气姿态,可见,白先勇对于笔下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的描写是充分美化的,无论是尹雪艳还是金大班,白先勇总用精雕细琢的语言去描绘她们美丽的或逐渐衰老的姿容。而在心理描写上,白先勇多用如意识流等西方手法,在《游园惊梦》中,白先勇让钱夫人的神似今夕交叠,几十年前南京酒席上的场景和眼前窦公关里的场景,钱将军的谆谆告诫珍重和情人郑彦青的隐约情话,还有师娘对于钱夫人的话,荣华富贵可尽享,可惜“错生了一根骨头”,这种跳跃流动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将钱夫人酒意上升思绪混乱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如咏叹调般的哀叹又使行文含蓄典雅,钱夫人青春爱情的丧失,对于生活的热情的沦丧也在这种意识流的思绪中不言而喻。在这种无奈的命运与逐渐麻木的人性中,白先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调,让我们读他的作品自然而然对他笔下的人物如钱夫人、朱青等充满了怜悯,对她们在命运面前的渺小软弱寄予了同情。
综上所述,张爱玲和白先勇笔下那些生活在乱世,被命运玩弄和抛弃的人都在逐渐沦落着人性,白先勇用典雅含蓄的笔调结合西方现代表现手法婉转地表现了主人公热情的丧失、爱的幻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调。而张爱玲则不避讳生活的真实的丑恶,极尽详细地描绘世俗生活的点滴细节给人性带来的影响甚至变故,同时也用多种手法露骨地表现残缺的心理,变态的人性,读来令人恐惧发寒。
结论:
由于出身相似,张爱玲和白先勇的作品中都充满了贵族意识和没落意识,在表现命运和人性时,张爱玲多琐碎具体和露骨,而白先勇则更为典雅抽象和含蓄。张爱玲的命运弥散着苍凉感,白先勇则通过不同的故事共同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在他们的短篇小说中,主人公都曾经有过美丽的姿容或是傲人的功绩,他们对爱情充满了天长地久的渴望,对未来充满了热切的向往。然而,人都存在于不可逆转的命运中,如同希腊悲剧中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王那样,张爱玲和白先勇作品中的人都是宿命的,而且这种宿命都是充满悲剧感的。张爱玲小说总是截取人生中的一场感情或是一个片段,小说中的人也有很多取材于家族,张爱玲在乱世中写生存写爱情,而此时的爱情已变得渺小而单薄。张爱玲描绘命运变迁时总是将各种生活琐碎加以描绘,不加美化地将生活的本真暴露在作品中充满苍凉的况味,同时对于命运感情中的关键细节特别留心,将命运的沉浮拨转写得具体感人又丝丝入扣。而白先勇则总是将人的命运浸润在时间中,在作品中找寻一个区分今夕的点来将笔下人物的命运加以对比关照,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总是今不如昔,辉煌美好总成为过去,人所拥有的东西都随着时间流逝,面对这样的无常命运,人是渺小而无可奈何的,白先勇的文笔典雅,充满文学韵味与悲剧余味。而对于命运中的人,张爱玲和白先勇都着力刻画着他们在悲剧的命运中人性的变化,张爱玲笔下的人性多变态扭曲,多用细腻露骨的心理描写展现其心理残缺,令人恐惧发寒,而张爱玲在书写人性沉沦的同时又力图表现现代人对于寻求美好未来的努力,表现不可得而不得不逐渐堕落的苍凉,在这种苍凉的情调中寄托自己的世俗关怀。白先勇则多运用如意识流等西方文学技巧,表现人物在黯淡的现实面前的麻木以及回忆过往风华的痛楚无奈,多用含蓄典雅的语言表现了人性在命运变迁中的麻木与沉沦,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调。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小说全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2]、白先勇《台北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
[4]、刘俊《中过现当代文学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张园《乱世哀歌为谁悲——张爱玲与《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台湾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6]、李爽《张爱玲与白先勇的人生记忆与文学相似性分析》,《安徽文学》2008年第五期。
7.溪水无常的散文 篇七
花儿看着溪中自己的倒影,以为自己印在溪水的心中。
它理所当然的接受溪水的馈赠,它的根系探出生它养它的土壤,因为它觉得不够,它想要更多,它要长得更加强壮,它更想长得再美点儿,让溪水看到它倾世容颜。
溪水看着花儿在自己头上张开娇艳的花骨朵,它很是不喜。
溪水本就低下,它喜欢构成溪渠的岩石,因为只有这岩石才真正的爱护它,保护它,不让它成为即刻消亡的断流。
溪水自始至终,它的生命里只有岩石,不起眼的岩石,只有他们才能相依为命,一年一年永不变。
在心里溪水对所有的物质都没有好感,那些花草树木,吸纳它身体的养分,那些虫鸟鱼兽,吞噬它身体的血肉。
不但如此,还居高临下的看着它,似乎它本应该就是如此,用自己的身体去供养这些东西是它生命的本分。
谁的生命中本分就是为了他人生命?
就像那朵花,大刺刺的站在溪水的头上,拼命吸收它的血液,还用它未开的花骨朵日复一日盯着溪水,似嘲笑、似得意、肆无忌惮。
时光随着水流而去。
花儿终于绽放,火红的花朵很完美,它是附近家族离最美的一个,它的家占据最好的地方,溪水的源源不绝的养分塑造了最美最美的花儿。
距离溪水远处的花儿都在羡慕它,以为它得到了溪水的爱。
而更远的地方,几株年长的花轻声笑了,溪水是不会喜欢上花儿的。
花儿不服气,它很年轻,今年初次开花,已经美不胜收,谁敢说溪水不喜欢它?
不喜欢它为什么不求回报的培养它,为什么用它清澈的溪水把自己的身影收藏?
溪水是喜欢花儿的,花儿这么想着。
它喜滋滋的笑了,花朵在风中随风飘荡,很惬意的很轻松。
花儿看着溪水中自己的倒影,娇羞美丽,羞红的脸是那么的美,就连自己都沉醉了。
难道我在溪水的眼中,就这么的美么?
花儿笑着,分散的芬芳在空气里流荡。
溪水一如既往的流淌,它的心沉寂着,它活的够久,见多了生死无常,见多了美丽丑陋,何必关心一朵花?
日复一日。
有的花儿败了,花瓣落下,在泥土里腐烂。
附近所有的花朵都呈现一种颓态。
只有溪边的它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丽。
花儿得意的看着那些同类,说:你们谁还在否认溪水对我的爱?
那些即将落下的花沉默不语,用可怜的眼神看着它。
花儿有些心慌,莫名的害怕。
终于,最后的一朵花败落了,它对花儿说:我们都要死了,落下的花叶变成养分,来年变的更加茂盛。而你......
花儿变得沉默,它体会到了孤独,只有它看着溪水中自己的倒影才会有几分开怀。
某一天,它看到了自己变得丑陋,一片花瓣 落下,落在溪水中,随着水流远去。
花儿真的害怕了,怕自己死去。
死无葬身之地 。
溪水,你不是爱我的吗,为什么抛弃了我的.花瓣?
溪水看了一眼暮年的花儿,一言不发,流去。
一瓣,两瓣......
花儿很快就要死了, 它只剩下最后的花瓣。
它看着溪水的倒影,自己是那么的丑陋不堪,是那样的濒临死亡。
它失去了芳香,弥漫着临死的腐朽。
花儿不想死,起码死之前它要知道,溪水到底有没有爱过它。
狂风来了,吹着孤零零的花儿颤抖。
花儿在风中嘶吼。
溪水啊溪水,你爱我吗?你喜欢我吗?
溪水啊溪水,为何你一言不发?
溪水啊溪水,为何你要杀了我?
溪水啊溪水,你给我这么多,却为何不给我明年的生命。
原来,它的根系被溪水冲刷的暴露在水中。
它要死了,而且再也不会复生。
溪水啊溪水,你可知道,我把我自己奉献给了你,因为我爱着你。
暴雨中,溪水愤怒,它的身躯急速的扩张,水流更是湍急了很多。
冲刷的岩石哗哗作响。
更冲刷着花儿的根须慢慢的全部露出。
噗通——
花儿整株掉落在溪水中。
原来你的身体是这么的冷,就连我的爱也暖不起你的身。
岩石看着花儿在溪水中漂流。
不是溪水不爱你,是溪水不敢爱你,它是长流的,而你只能依附一方石土。
花儿死去。
过了一年。
这儿的溪边再也没有花儿。
8.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 篇八
2、人生无常,今天永远无法预料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想到的,所以珍惜每个当下,认真过好每一天,过好眼下。也愿现在的苦难早日过去,越来越好,所有的人都平安,平安,平安!
3、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心浮了,走到哪里,都是空无一物,心静了,走到哪里,都是秀丽山河。
4、人生无常,对过去,要淡;对现在,要珍惜;对未来,要信。过了这段时间,去见见想见的人,去做想做的事,去说想说的话吧,对自己好一点,对身边的人好一些。毕竟,永远猜不到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5、人生无常,每个人的命运都有其特定的模式。有的是波浪线形,有的则像楼梯状的曲线,也有的是抛物线。
6、人生没有如果,世事无常。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段路,都且行且珍惜。
7、生活,难,懂生活,更难。从前和现在,喜悲各占一半,只能说,人生无常,谁也不知道谁在转角处等着谁。可是,总有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些人,承接我一世坎坷,给我一生欢喜。
8、总有一些情会成为曾经,也许不该执着于忆念,来者珍惜,去者放下,惜缘才是最好的记取。人生无常,自当且行且珍惜。
9、誓言之美,不在于它能对抗世事无常,而在于,今生今世,有那么一瞬间,我们曾经愿意去相信它能。
10、烟花易冷,人宸异变。等到那人心已变,一纸红鸢,又是谁人醉?人生世事,世事无常。待到山花花已谢,一船忧愁,哪有闲人念。
11、世事无常,总该有一段日子是用来浪费,总要有无能为力的不愉快。在一切变好之前,给好运一点时间。在今后闪闪发亮时,你会感谢这些糟糕的日子。加油吧!姑娘!
12、人生无常,不要错过,别听信错过的才是美好的鬼话,那是自己安慰自己玩的把戏,你错过了留给别人好了。除非你能力不到,否则你别选择错过。自己骗自己最不好玩。
13、其实很多事我也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是错。世事无常,我也惊讶我的选择也接受我的选择。愿不会重蹈覆辙
14、匆匆过客,人生无常,红尘客栈,谁与共舍,忧而天下,未明知己,何时到首!
15、人生无常,人心善变,何必为那些是非恩怨纠结?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无所谓了;放下了,成败得失也就那么回事了。人生百味,情最浓,人生繁华,淡最真,人生一路,一步有一步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感悟。
16、人生无常,经不起等待,最重的是珍惜当下,把握当下,不管幸福还是不幸福,都要微笑快乐每一天。
17、生命是短暂的、无常的,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能够活到明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珍惜生命,学会充分利用生命的价值。
18、清明时节,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19、情无解,情无常,我们可以牺牲情感,却不能牺牲人格和自尊,那是人活着的首要意义,以伤害来对付伤害固然是一种解恨的办法,但伤害的结果只能更加坚定你爱的人离去的决心。
20、前途难料,世事无常,我教与那西方诸神相争了这许多年,此次却要面对覆灭之危。
21、人之存于世,与万物相异者何处?便在心意二字,人乃万物之灵,能言能思,能观花开而喜,观花落而悲,观月圆月缺,却生天地永恒沧桑之感,观潮起潮落,生人生无常之落寞。
22、人生无常,珍惜把握现在。时不时有人问我以后做这个专科可否久一点?可否保证未来十年还在从事该专业?你说呢?未来你能够看得见?随缘吧,一切皆随缘。
23、人生无常,一定要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个今天。不念过往,不惧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撩自己喜欢的人,吃最好的美食,喝最美的酒。每天都值得,就是最好的状态!
24、人生无常,有时起有时落,心态放平,要来的正确的面对,失去的淡然想开。人生的坎坷,大多因为自己不肯转弯或者总是逃避。坎坷如疾病,药方固然重要,早防早治比什么方子都强。心态好了,那么你的脚步才能坦坦荡荡。
【无常的读后感】推荐阅读:
无常读后感500字07-05
上下无常的成语解析06-21
表达人生无常的个性说说07-20
我是神情无常的风作文11-04
《隐形的翅膀》的读后感08-10
《夏洛的网》的读后感的作文07-31
活法的读后感07-20
祖国的读后感10-03
我的读后感11-01
活着的读后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