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制五年级

2024-08-09

青岛五四制五年级(精选4篇)

1.青岛五四制五年级 篇一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总备课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的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感知“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基本内容:

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和一个拓展平台,采用了图片、文字“遥相呼应”的呈现形式。拓展平台呈现的是为学生参加比赛编参赛号码的情景,由此引入数的编码的学习。教材特点:

1、素材选取的领域比较宽泛。让学生在读书和写数的基础上体会计数单位的大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2、主题图的呈现方式有所创新。信息量足,内容丰富,使学生在京利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3、体现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4、素材的选取注重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体现学科整合的理念。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学习读写万以上的数。

2、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5、探索万以上数得读、写、比较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第一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读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交流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读多位数。教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索

(一)十万是多少?

1、通过数订书钉、人民大会堂容纳的人数,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订书钉,数到十万。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师结:10个一万是十万。

2、接着十万是万的数,、、、、、、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万?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百万”这个计数单位。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想:10万里面有几个一万?、、、、、、3、你知道了那些计数单位?(学生说,教师写)

4、完成数为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如:分三个数级。每级有4个数位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结每相邻数位的进率,都是十。分三个数级,在分析三个数级的异同点。

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多位数怎样读呢?

1、回顾万以内数的读书规则。

2、讨论大数的读法。

3、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要重点指导。

三、反馈练习自主练习:

1、数一数同桌对数。教师指导困难学生。

4、读一读横线上的数指名读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4、5、6。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认读

10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数位表、数的读法略)

第二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掌握写多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

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3、读

。*********0089000000 4、2345678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二、、设境激趣 你知道世界上那个国家的人口最多?阅读第7页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合作探索 怎样写多位数?

1、引导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写法,说书写原则。

2、写大数与写万以内的数的方法相同,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重点强调: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那个数级里的那个数位上。

3、什么情况下写“0”?(教师边讲边在数位表里做示范)

四、反馈练习自主练习

1写出下面个数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数,教师指导。在指名板演。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2、4、6、7。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写法 亿级万级个级、、、、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写作:90793100 六百四四万零三百写作:6400300 十三亿写作:1300000000 一千六百四十七万写作:16470000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写作:45123

第三课时信息窗3:比较大小和改写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

1、根据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比较大数的方法。

2、掌握改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课本情景图三,让学生同桌俩先观察后讨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解决问题

1、学习比较大小

(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学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2)教师选择其中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进行解决。(3)可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

(4)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5)通过比较人口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6)课题延伸: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

2、学习改写。

(1)出示一组文章: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3亿。

这个960万平方千米与9600000平方千米,13亿与1300000000哪个更好写?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2)怎样改写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3)教师总结。

三、自主练习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板书设计:比较大小和改写

比较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改写:9600000=960万1300000000=13亿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在正确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上,能够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第四课时信息窗3:比较大小和改写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与改写的方法。

2、利用学具,培养学生摆、读、写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加强比较大小与改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2、先让学生读课本给出的信息,然后再独立解答,可让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先让学生读信息,再独立解答,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4、独立解答。

5、口算:提醒学生别忘了万、亿这几个单位。

6、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

7、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引导学生:怎样比较多个大数的方法? 课后反思: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进一步巩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巩固数的改写方法。利用学具,培养了学生摆、读、写的能力。个别同学掌握不够好,课后多给与辅导。

第五课时信息窗4: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学习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看课本出示的信息窗4—先读一读,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二、解决问题

1、引出近似数

(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2)教师总结: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举例说明。(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

2、学习习近平似数的方法

(1)出示问题: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178680000精确到亿位是多少?(2)讨论: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 178680000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为什么?

(3)得出结论:11030≈10000=1万178680000≈200000000=2亿(4)讨论: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5)教师总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

(6)练习: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

三、自主练习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前两题引导学生完成,后面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纠正答案时要说一说你是“四舍”还是“五入”。板书设计:近似数

11030≈10000=1万178680000≈200000000=2亿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大于5,向它的前一位进1,再把它 舍去,全改成0。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像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第六课时信息窗4:近似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知识,了解0这个最小的自然数。

2、进一步巩固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了解自然数0,进一步巩固练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让学生阅读小知识,然后同桌讨论: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知识?

二、解答质疑

教师讲解: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书的个数是无限的。教师在这也可扩展讲一下整数,并简单讲一下自然数与整数的区别。

三、自主练习

2、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的?

3、首先让学生阅读信息,了解世界之最,然后再来改写。

4、可布置学生课前查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一下。

5、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这一作业。

6、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总结,并让学生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独立解决。提倡回家查找别的城市的面积。

8、引导学生完成。

第七课时拓展平台:编码语言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数除了表示数量和顺序之外,还可以表示编码。了解编码的作用。

2、学会简单的编码。教学重点:1 了解编码的实际作用,学会简单的编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看课本19页上的拓展平台,读一读,怎样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二、解答质疑

1、由编一个参赛号码引出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编码,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什么是编码,以及怎样编码?

2、学习身份证编码

看课本上的身份证(也可复印一个身份证)的编号,你知道身份证号码由几部分组成的呢?同学们可互相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教师讲解:身份证是有三部分组成。1—6位表示行政区划代码,7—12位表示出生日期代码,13—15位表示分配顺序代码(这时旧身份证)。

新身份证的15—17位表示顺序代码,18位是校验码。

3、学习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讲解:邮政编码有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第三位表示表示市,第四位表示区,第五、六位表示乡镇。

4、学习汽车车牌、条形码、电话号码的编码规律。

5、小结: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三、学会编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注意编参赛号码时可把学校、年级、班级等区分出来),然后进行交流。

第八课时拓展平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编码练习,进一步掌握编码的规律。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1、引导学生说一说运动员号码编排的规律。找到规律后,再让学生解答下面的问题,最后自己做一个简单的编码。

2、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5、4、3、2、1这五个数字各表示什么,然后再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3、我也来设计。由学生课后完成。我学会了吗?

先读一读资料,再让学生独立解答(1)、(2)、(3)、(4)等小题。(5)小题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要说出估计方法。(6)小题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提问题。

第二单元走进天文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教学难点是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

四、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3.注意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

教学目的:

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设计两方约会一方没到的情境

(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出示原因:(录音)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二、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多媒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5:00是几时? 2、5:45是几时? 3、6:30是几时?

4、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二、学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15:00是几时?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45是几时? 16:30是几时? 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时刻

(1)日常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许多东西有记录时间的,你们想一想,有哪些?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如车票等)

(3)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让学生读出来。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时刻及念老师收集到的时刻时,师板书成两排)(4)教师活动: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些时刻写成这样的两排吗?揭示一排称为普通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一排称为24时计时法。

(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1.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首都百货晚上10时关门()

北京广播电台早上6︰30开始播音()美少女战士下午4时开播()2.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肯德基9︰30开门()颐和园18时闭园()图书馆16时30分停止借书()思考做在答题卡后,和小组内的其他组员交流,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思路汇报。板书设计

15:00是几时?下午3时 15:45是几时?下午3时45分 16:30是几时?下午4时30分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5

四、作业:

第二课时年月日

教学内容: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3、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不同年份的年历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则迷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东西?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日历上有年、月、日,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板书:年、月、日)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认识年、月、日(拿出各自准备的年历卡)(1)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月几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2)你那张年历卡上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其他同学年历卡上还有多少天的?(29天)(3)按下面问题观察年历卡:(出示投影片)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1天? 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0天?

小结:通过观察发现,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4)巩固一年月几个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有几个小月? 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小结:二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我们把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

(板书:平年、闰年)

2、识记大月、小数点月的方法

(1)、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到前面数给同学看。

(2)凸起的月哪儿个月?每月个有多少天?(1、3、5、7、8、10、12,每月31天)

(3)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学记住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天数

生A: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生B:31×7+30×4=365天 生C:30×12+7-2=365天 生D:31×12-4-3=365天

师:你能不用计算马上说出闰年全年多少天?(板书:闰年全年366天)

4、判断平年、闰年方法

(1)指出像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都是闰年,引导学生观察闰年有什么规律?(每4年一个闰年)(2)小组讨论、计算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3)比较:1900年与上面年份有什么区别?(整百年份)计算1900÷4=(475),再拿出1900年年历卡看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一年月12个月 28天平年全年365天 二月或29天闰年全年366天

四、作业:

第三课时学习时间与时刻的不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学习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2、学会计算时间与时刻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时间与时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提出问题。

月 12 再次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二、引导学生探索时间段的计算方法。

1、学生活动:

思考自己想怎样计算出一天的开关时间?

学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也可以用拨一拨的方法。教师总结: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1、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 5:30--7:30 11:00--13:30 17:30--23:00 学生判断哪一次播音时间最长?第三段时间比较难,让学生自己计算后班级交流。

学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两数相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5、6题,学生做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自主练习:7 选做题:第四题。

第三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不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初步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初步学习把某些名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3、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重点:

1、步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初步学习把某些名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2、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受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建议:

1.用好信息窗提供的素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关注评价的全面性。

教具准备:

多么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等。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书31—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小数,能够认识小数。

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读写小数。教学重点:

1、认知小数的含义。

2、会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尺子。教学过程:

一、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仔细看情景图,并练习读一读,每一幅图下面的文字,同为之间可以互相读一读。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小组内读一读。学生的活动:

学生仔细看图,了解图意,同为之间互相读文字。班级交流,提出问题。教师活动:

组织同学进行交流,练习读出图画下面的文字。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进行说图意读文字,对读得不恰当的地方,集体订正。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1、为什么这些数都有点?他们叫什么数? 2、0。5米有多长?

3、„„

二、解情景找到答案: 教师活动:

0.5、0.08、0.48、2.5„都是些什么数呢?他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不同之处。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像: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其中的。就是小数点。0。4读作零点四,0。48读作零点四八。指黑板:那么0.08、2.5怎样读?(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题

四、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五、板书设计

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小数点

0.4读作零点四,0。48读作零点四八。

第二课时信息窗一的第二个知识点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的第二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认识。

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教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探索感知小数的意义

1、出示第一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0.5米有多长? 教师活动:怎样才能知道0.5米有多长?

指导学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0.5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总结:

我们应该先知道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 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米,也就是0.1米。学生讨论:0.5米是多少呢?

得出:0.5米是5/10米。0.5米就是5分米 教师出示问题:0.03米有多高?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自己总结得出0.03米有多高? 出示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每份是一厘米,那么,3份呢?3厘米。教师总结:1/100米也就是0.03米,也就是3厘米。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0.08米有多长。

二、巩固联系:33页自主练习3、4题。学生动手涂一涂。

三、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提出问题:0.3米和0.5米比哪个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比较的方法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只要学生说的队就给与充分的肯定。

2、加深理解

你会比较0.78和0.89的大小吗? 学生活动:自己独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与同位进行交流。

进行班级交流,总结出好的方法进行表扬。

四、巩固练习:

第五题,学生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第六题学生连完后,同位交流自己的做法。

五、作业: 34页,9、10题 选做题:34页8题。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

7、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的读法、小数大小的比较以及简单的应用。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补充练习题)课内练习:自主练习:

7、11 补充练习:

一、把下面各数填在对应的圆圈内.0.80.547108.60.72727.250.45

整数小数

二、读出下面各小数.0.73.20.573.240.404.9710.5

三、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小数.4分米=()米48厘米=()米 1米2厘米=()米7角=()元 3元7角=()元98厘米=()米

四、写出下面各数.三点二七零点九零点七五点八五 零点九八十六点二五五点六五零点八六

五、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3分米=()米7元6角=()元2米4分米=()米

19厘米=()米4元5角3分=()元2米4分米9厘米=()米

六、在○内填上“>”或“<”.1.3元○1.5元1.2米○1.4米 0.8元○2.1元1.21元○1.12元 0.14米○1.4米1.03米○0.92米 0.5元○0.4元0.08○0.1 0.3米○0.5米0.05米○0.15米

第四课时信息窗2 教学内容:信息窗2。小数加减法。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懂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能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1、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感受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图并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板书)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椅子的高度应该是多少?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完成第一个问题 指名学生列出算式:0.7+0.6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计算 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

0.7米=7分米0.6米=6分米7+6=13分米=1.3米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学生说的对,就给与表扬。

1、完成第二个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引申探究 教师出示: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师板书: 可以:1米=10分米3米=3分米

10分米-3分米=7分米=0.7米也可以用竖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3题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集体解答。

4题,学生独立连一连,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五、作业: 我学会了吗? 选做题:39页

5、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3、4、5、6、7 教学目标:

1、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确区分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异同.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对齐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法。教学过程:

1、主练习第三题

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教师组织学生订正。

2、四题: 学生自己动手连一连,提问时说一说什么要这样连?

3、五题:

这道题前两个小题是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自己比较后组织交流。第三个问题是巩固小数加减法的题目,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然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

4、六题。

学生看突变一道数学故事,要求用上数上的数字,编得合情合理,边完后学生进行交流,比一比谁编得最生动形象。

5、七题:

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

6、作业:

四、泰安黄金周

——计算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能对探索出的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教学规律。教学建议:

1.认识计算器要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3.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4.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5.计算器教学不能影响以后计算教学中对算理的教学。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泰山黄金周

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每人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你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那些地方?

师:“十一”黄金周期间,五岳之首——泰山的旅游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学生计算)

师:计算中有什么感觉?(数太大,计算麻烦)

二、合作探索

师:你对计算器了解多少?

教师介绍计算器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功能。

师: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刚才的题目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引导学生完成红点和绿点两个题目的计算,把得数填在横线上。)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地方用计算器计算?

三、反馈练习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用计算器计算。

2、实际应用“自主练习第3题、第7题”

3、拓展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

四、小结本节课你有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45页第2题。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教学目标用计算器找规律。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我们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了,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越性?(生答)

师:我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你信吗? 活动二:

出示:99998*15,9999*19,9999*12、、、、、、你们用计算器,老师口算,咱们比比看。你想知道其中的诀窍吗?如果学会了你也会算得比计算机还快。

请你用计算器完成42页的算式,学生汇报计算结果,老师板书。9999*11=109989 9999*12=119988 9999*13=129987 9999*14=139986 师: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规律,你能不用计算器计算出9999*15的得数吗?你还能计算9999*19吗?你是根据什么算得?

师:现在谁知道刚才我们比赛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总是赢吗? 师:是呀,有很多的题目计算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寻找规律,就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下面我们亲自来试试好吗?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4题,用计算器计算,独立完成,班级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完成第5题,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直接写出的数吗? 拓展练习:第6题,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回文数。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第五单元扬帆奥运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3、算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4、因数的变化规律

5、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6、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三步的四则混合运算。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及混合运算。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片。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情景图,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2.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运算规律和方法。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使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4.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不断段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教学时间:1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2.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2.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三)德育渗透点

1.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2.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教具、学具准备:口算练习卡片、练习题投影片和数学游戏卡。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14是由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26呢?

(2)14个

十、38个

十、15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1)10×5=20×3=13×3=34×2=

100×7=200×4=130×2=210×3=

8×9+7=10×5+6=300×2+60=20×4+4=

(用卡片进行口算练习,同时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各选一题让学生说出口算的具体过程。)

(2)14×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口算的?

板书:10×2=2014×2=284×2=820+8=28

140×2等于多少?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第五册学过的用一位数乘的口算,如果老师将复习题14×2改成18×3(板书:18×3),仍然是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但和以前学的又不完全相同。这样的题怎么口算,大家想不想研究?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帆船、帆板比赛在哪个城市举行吗?(引入主题—扬帆奥运。

1、出示情景图:

问:图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1)、3个月一共挖出多少万吨淤泥?(2)、本周已经运走了多少吨淤泥?

3、谁能帮他解决第一个问题?生答师板书:18×3 师:你能口算出它的得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反馈练习:14×312×549×216×4

先让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和得数,然后指名说出口算过程。

5、师:140×2你会口算吗?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1)、谁能为第二个问题列算式?生说师板书:400×20(2)、同位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全班交流交流:(每人都从别人的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线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填上3个0就可以了。

反馈练习:200×30100×7030×30010×600

三、巩固拓展:

1、第47页1第48页2

2、第48页第5题

第(1)、(2)小题课自主解决。第(3)小题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通过交流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3、第7题学生可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解答的问题。

第二问需要学生根据9月份的销售量对10月份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五、作业:50页8、9题

第二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1)口算下面各题.

60×40

300×20

400×70 80×70

900×50

200×60 可以采用教师念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得数的方法进行,使全班学生

都有练习的机会.发现错误注意订正.

(2)估算下面的题目,大约得多少.290×6

59×4 先让学生自己说大约得多少,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 做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先说:“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今天 我们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2、示情景图:

(1)、问: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我们学校发了多少包树种?(2)、列式:223×18 根据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想怎样估算?依据是什么?

生说师板书:“223大约是几百?”(200)教师在“223”下面板书:200 “18大约是几十?”(40)教师在“18”下面板书:20 教师:“223×18大约是多少?”

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要先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

3.基本练习.

教师先带着学生做“625×28”,使学生初步熟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独立做260×1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 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拓展 第52页1、2、3、4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 体订正时,可让中等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三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自己提高熟练程度。

2、使学生在计算时遇到连续进位问题时会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类比、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了,今天计算时会考验大家细心

不细心,望同学们自己正确地解出这些计算题。

二、探索新知:

1、示情景图:

师: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青岛新建了高速公路,你想知道修建高速公路的相关信息吗?看图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你能列出算式吗?生答师板书:213×15

4、小组合作探究笔算的方法。

5、全班交流:交流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及算过程,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重点说清楚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应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6、你还能提出生么问题?

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列式:260×12 260260 ×12×1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7、反馈练习:287×63250×23

8、出示:302×25 观察:这里第一个乘数有什么特点?(中间有0)请大家按刚才的方法自己试做。

师巡视时拿几个同学的书给大家讨论:谁写得对,谁写得错? 师小结:在乘数中间有0时,中间的0一定要乘,不能漏掉。

4、反馈练习:209×18

三、巩固拓展

1、第55页第1题

2、第57页第8题生自己在书上改正后指名说说错误之处及错误原因。

四、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计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五课时: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重点:因数末尾有0的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过程:

1、第55页第3题

让学生先估一估,在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列竖式计算有困难 的学生,订正时注意帮助学生查找错误原因。

2、第56页第5题学生自己做

3、第6题是一道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综合练习。学生 己填写。

4、第7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5、第9题是运用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

6、第10题、让学生自主尝试、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

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7、第11题、12题学生先自己做,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

这样做?做错的同学改正做法。

第六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说图意,从中获得了那些信息?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可能提出:筛沙车2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筛沙车15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2、师: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好吗? 问题是:筛沙车的工作量是怎样变化的呢?

3、我们一起看一下筛沙车工作情况统计表。(出示下标)师:请同学们将统计表补充完整。(生每人一张表)

清洁沙滩面积(平方米/分)8080808080„„ 工作时间(分)153060120

清洁沙滩总面积(平方米)(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4、师:全班交流:(色泽学生的回答,时填上结果,2400、4800、9600)师:在刚才填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会发现:(1)我发现清洁沙滩的面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我发现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不变,工作时间越长清洁沙滩的总面积就越大。(3)、我还发现,第二组与第一组相比,80不变,30是15的2倍,2400也就是1200的2倍。

师:它的发现非常独特。表中其它各组的数据与第一组相比是否也存 在这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全班交流:(也可能有的组能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出规律: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不变,工作时间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清洁沙滩的总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师:如果用因数、因数、积分别表示这三个量,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吗?先说给同位听听。师:谁想来试试?

也许学生能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二、巩固拓展:

1、第60页第1题先让学生自主计算,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2、第3题让学生联系“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的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第七课时:第61—62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根据63×58=36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630×586300×586300×580

二、生先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1536×2600×700 60×1536×460×70 600×1536×86×7

三、第60页第4题学生自己做后,集体订正,并说说先算什么?

四、第61页第5题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

五、第61页第6题学僧自己做,再小组交流,把错改过来。

六、第61页第7题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由于题中出现了四位数乘一位数,所以教材提示可以用计算器。

第八课时:三步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开展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青岛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日”在心修建的海滨栈道上举行的全民健行活动的热闹场景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都想到了什么?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学生可能会提出:

(1)、老爷爷还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米?(2)、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离5000米海有多远?(3)、小强一家离500米还有多远?(4)现在小强比小丽多走了多少米?

2、师、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老爷爷吧。谁来为第一个问题列算式呢?

3、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4、全班交流:(重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 生答师板书:

(1)、70×30=2100(米)(2)、70+60=130(米)60×30=1800(米)130×30=390(米)

2100+1800=3900(米)10000-3900=6100(米)10000-3900=610(米)

5、你能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1)、10000-(70×30+60×30)(2)、10000-(70+60)×30 =10000-(2100+1800)=10000-130×30 =10000-3900=10000-3900 =6100(米)=6100(米)

6、下面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小伙伴吧。(解决第4个问题)师: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什么?(每人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于伴交流)

7、全班交流:(建议学生用综合算式)

8、根据刚才的计算和以往经验,你能说说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生说师小结:

三、巩固拓展:

1、第63页第1题全班交流第一行两道的运算顺序。同位交流第二横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自己做第三横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生板演,集体订正)

3、第64页第3题

通过观察,全班交流了解到什么信息,再独立解答。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第九课时练习课:第64页—65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应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计算:

1592-(71-34)×1636×72+36×128 算后说说你是先算什么?

二、第64页4、5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题思路。提倡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三、第65页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1),订正时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三步计算的问题,再自己解答。

四、第65页第7题先帮组学生弄清统计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和要解答的问题,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选择地板的理由。必要时要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明确:地板的选择要根据主任的经济条件、个人喜好、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答案是不惟一的。

回顾整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所学的整数乘法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并整理,使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系统化,加强知识间的地联系。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整理,按口算、估算、笔算以及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学生交流后,组织好评价和总结,特别是对学生整理知识的发放给予评价,逐步使学生掌握回归整理的方法。

二、完成综合练习的1-5题。

1、第1题是一组乘法口算练习题。练习时,除完成教材上的题目外,教师可将算是进行补充,也可以做成算是卡片,进行灵活多变的练习,并逐步提高练习要求,做到口算正确、迅速。

2、第2、4题时练习口算和估算得题目。练习时显然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算法,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4、第5题是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计算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并交流,然后及时进行有效评价。对学生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

2.青岛五四制五年级 篇二

张爱荣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养发样能趣础的识更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26人,男17人、女9人。学生基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应该更注重学习方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本极这技兴基法知而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析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整百数乘除整十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会计算带有中括号或小括号的三级运算四则混合题;能再具体情境下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发现并掌握乘除运算中的一些规律。

3、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4、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会画平行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3、经历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系统全面地认识角,知道周角、平角、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统计与概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实践活动

1、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三、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混合运算。

图形与几何:对称,线和角,平行与相交

实践与综合运用:影响秋千单位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因素,全家自驾游。

统计与概率:认识条形统计图。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些内容是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和改进意见

1、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一、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2课时

二、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10课时

三、走进天文馆 年、月、日 6课时

四、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五、繁忙的工地

线和角 6课时

六、保护大天鹅

三位数乘两位数 12课时

七、交通中的线

平行与相交

4课时

八、收获的季节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3课时

九、快捷的物流运输

解决问题

3课时

十、小小志愿者

混合运算

6课时

十一、新校服

条形统计图

4课时

智慧广场

1课时

回顾整理

总复习

5课时

六、教学活动安排

(一)业务学习相关安排:

1、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

2、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3、积极参加县、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二)有关教学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假期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填写情况检查通报。

2、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提出新学期改进学科教学建议。

3、教学计划的制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备课要求的落实、常规听评课,总之做好开学常规月的各项工作。

4、参加县级优质课评选。

四月份

1、对市级十二五课题和差异教育课题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2、听一二年级年轻教师汇报展示课。

3、参加优质课程资源评选。

五月份

1、教师参加县数学骨干教师优质课例观摩研讨活动。

2、准备兴趣小组活动成果展示。

六、七月份

1、参加全校师生写字比赛。

2、自查 “课外作业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的实施情况

3、准备教师教学档案。

4、组织学生期末考试

七、教师业务学习及有关活动安排

1、自觉阅读教育名著,写好心得体会。

2、充分利用每周四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3、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写好备课笔记。

八、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积极参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改实验和“作业改革”教改实验;抓好关于“如何专心地听取别人的发言”的小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通过自身学习和课题研究促进自身的成长,密切关注小学一年级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3.青岛五四制五年级 篇三

一、填空题

1.切开甜瓜、桃子、苹果,我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生是________,里面的花生米是________。市场上出售的豆角是________,里面的豆粒是________。

2.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来测定时刻的一种(______)仪器,使用时晷针要指向(______)方向。

3.看图填空。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______)和焰心三个部分。其中,(______)的温度最高,(______)的温度最低。

4.根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叶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5.有的植物的根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如______、______的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6.移栽植物时,把树坑挖得深些,让树木多带些______,可以保护好根部,这样才容易成活。

7.果实的共同特征是都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选择题

8.我们使用的圆珠笔能自动伸缩笔芯,是利用了()。

A.笔芯有弹力

B.笔杆有弹力

C.弹簧有弹力

9.下面物体已经产生弹力的是()。

A.橡筋

B.拉开的弓

C.弹簧

10.游乐器材——火箭发射器,应用了()的知识。

A.浮力

B.弹力

C.摩擦力

11.水结冰时,体积会()。

A.缩小

B.膨胀

C.不变

12.下列能使糖溶解得最快的方法是()。

A.放入热水中

B.放入热水搅拌

C.研碎再放入热水搅拌

13.夏天,优优把装满水的玻璃瓶放进冰箱的冷冻室,这样做()。

A.是错的,因为水结冰时体积变大,瓶子容易破裂

B.是错的,因为水结冰时体积变小,水的质量也减少了

C.毫无意义,因为水结冰之后体积没有变化

14.如果橡皮筋动力小车的橡皮筋沿顺时针的方向绕在车轴上时,车轮将沿()方向转动。

A.顺时针

B.逆时针

C.杂乱无章

15.关于水的蒸发,下面三位同学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B.乙:无风吹时,水蒸发得快

C.丙:折叠的衣服比展开的衣服干得快

三、判断题

16.砝码用镊子夹取,夹取时先小后大。(______)

17.海洋就是海和洋的总称,大陆就是陆地。(______)

18.鞋底和轮胎刻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______)

19.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必须严谨、认真。(______)

20.所有的花都能发育成果实。(______)

四、简答题

21.填一填

22.怎样用量筒量出50ml的水?写出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实验题

23.设计实验研究怎样使水蒸发得快一些。

我的猜想

(______)

实验材料

(______)

需要改变的条件

(______)

不能改变的条件

(______)

实验过程

(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

参考答案

1.果皮

果肉

种子

果实

种子

果实

种子

2.计时

北极星

3.内焰

外焰

焰心

4.制造养料和蒸腾水分

5.萝卜

人参

6.泥土

7.果皮

种子

8.C

9.B

10.B

11.B

12.C

13.A

14.B

15.A

16.×

17.×

18.√

19.√

20.×

21.22.首先选择100mL量筒;然后将量筒微微倾斜,瓶口紧挨量筒口,让水缓缓流入量筒内;最后观察量筒内水的凹液面的最低处,如果不够,再用滴管一点一点加,直到最后量取50mL的水为止。

23.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

胶头滴管、载玻片、镊子、酒精灯、秒表

温度

水量、载玻片

用胶头滴管从烧杯中吸取少量水,在两块载玻片上各滴入2~3滴水,分别用镊子夹住;其中一个载玻片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观察两个载玻片上水滴蒸发的快慢。

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的载玻片上的水蒸发得快

温度越高,水蒸发的速度越快。

青岛版(五四制)(2017)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果实的共同特征是都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有的植物的根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如______、______的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3.在水平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______。

4.给植物浇水,一般要浇在______。

5.根据根的形态,根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二、选择题

6.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不动就没有摩擦力

B.摩擦力和外力方向相反

C.气体、液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D.在产生摩擦力的过程中往往会生热

7.下面物体放在水里下沉的是()。

A.塑料小球

B.泡沫

C.玻璃球

8.在装着温水的两只杯口上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热玻璃片,在()上会出现水珠。

A.冷玻璃片

B.热玻璃片

C.冷、热玻璃片

9.下列属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共同特点的是()。

A.能流动

B.有确定的质量

C.有确定的体积

10.研究太阳和影子关系的实验中,用来模拟太阳的是()。

A.铅笔

B.手电筒

C.白纸

11.下列植物的种子靠风力传播的是()。

A.苍耳

B.豌豆

C.蒲公英

12.水结冰时,体积会()。

A.缩小

B.膨胀

C.不变

三、判断题

13.把两个湿馒头,一个放在塑料袋,另一个不放在塑料袋里,然后同放在暖气片上(冬季),最早出现霉点的一定是没有放在塑料袋中的那个馒头。(______)

14.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非常必要。没有蒸腾作用,植物就无法生长。(________)

15.所有植物的根只能生长在土壤里。(______)

16.改变物体的形状,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______)

17.解剖果实的时候,可以横切,也可以纵切。(________)

四、简答题

18.列举3个对比实验的名称。

19.一年中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五、综合题

20.把下列每组混合物质分离出来。

物质

分离方法

木屑和水

(______)

沙子和白糖

(______)

小苏打和水

(______)

泥土和水

(______)

参考答案

1.果皮

种子

2.萝卜

人参

3.越大

4.根部

5.直根系

须根系

6.ABCD

7.C

8.A

9.B

10.B

11.C

12.B

13.×

14.√

15.×

16.√

17.√

18.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月球环形山的形成、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系吗

19.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

20.过滤

过滤和蒸发结晶

蒸发结晶

4.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五四制 篇四

形象性

初中生物知识大都是抽象的,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恰当运用比拟法,使知识形象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如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把细胞比作“国家”,学生受此启发,把细胞膜比为国家的“防线”,控制内外物质的“进出”。

简炼性

许多成语撇开引申义,只看本义,包含着特定的生物学知识。如“肝胆相照”道明了动物的肝脏与胆囊的结构和功能联系;“飞蛾扑火”、“蜻蜓点水”揭示了非条件反射现象;“华而不实”说明了硼对植物的特殊作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望梅止渴”、“移花接木”都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意义。

背生物的最快方法有哪些

1.简化记忆法

分析初中生物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 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3.知识浓缩法

可借用书店有卖的小本参考书(不要那些又大又厚的全解之类的,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好生物,没必要背得那么全面),里面的内容要像笔记一般精炼简单,并有总结各个单元知识要点,照参考书上——背吧!

4.联想记忆法

根据生物学科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5.联系实际记忆

上一篇:英文简历中自我评价的常用短语下一篇:信任背摔游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