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2024-07-0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篇一

11、灯泡亮了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2.能用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用导线、灯泡、开关、电池等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进行实验。

4、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和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组装简单的电路,画电路图。教学难点:画电路图。

三、教具准备:

学生:手电筒、电池1个、导线若干、小灯泡1个、开关一个、灯座1个、电池盒。(以上材料每小组一套)

教师:课件、手电筒、电池、导线、小灯泡、电池盒、开关、灯座。

四、新授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老师请大家行先看一段相声,这是相声大师侯宝林代表作《醉鬼》,这里有一件家用电器,大家注意看看是什么?还能发现什么? 使用PPT课件,把需要呈现的内容给学生展示出来。

2、讲述:手电筒在过去电力不足的情况下起倒了很好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教师出示手电筒)这个小小的手电筒中还蕴藏着很多的科学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看,它可以根据我的需要亮或者灭。

3、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讲述:大家可以把你的手电筒拆开看一看。

(出示手电筒)谁能让手电筒的小灯泡亮起来?学生试一试。其它同学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5、.提出研究问题。

看到灯泡亮了,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吗? 手电筒有几部分组成?

二、探究活动

1、活动一(探究手电筒的秘密):

那么,手电筒的小灯泡究竟是怎么亮起来的?老师也很想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活动:把手电筒拆开看一看。

2、拆开看看是进行科学探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老师还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请看: 课件展示: 问题:

①手电筒大体可分为哪几部分? ②这几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每小组都有一张实验记录表,各小组注意分工合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及时做好记录,完成表格。探究手电筒的秘密

(1)手电筒大体有几部分组成?(2)各部分有什么作用?(3)生分组活动,师指导。(4)小组交流一下发现的秘密?

(5)通过刚才的活动,知道手电筒大体可分为四部分:能发光的灯泡;供电的电池;控制灯泡亮、灭的开关和导电的外壳与底盖。把这四部分连接起来,灯泡就能亮了吗?

2、活动二(简单电路连接): 认识材料,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1)重点讲小灯座、电池夹和开关的功能,小灯座是用来放小灯泡的;电池夹是用来放电池的;开关的功能是控制灯泡的亮和灭,在连接电路之前,要把开关断开,等电路连接好,检查没什么问题后,再把开关合上。在这里,千万要注意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两极连起来。当同一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电池会很快破损。(2)下面就请同学们共同想办法,用这些材料让你的小灯泡亮起来。看看哪个小组最先让灯泡亮起来。(学生分组活动,师指导)(3)说一下你是怎么连的?

能把自己连接的电路画出来吗?(画电路图)。

(4)老师这里有一种更简便的画法,想看吗?(想)(板画)(师边说边画,最后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一个完整的电路图由几部分组成?

(5)电池是电的一种来源,人们把它叫做电源。灯泡是用电来工作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工作的电器呢?凡是用电工作的我们都称它们为用电器。电线又叫导线。看来一个完整的电路是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

(6)同学们利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发现了使小灯泡发光的秘密。当然使小灯泡发光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下继续研究。

3、生活中应用

(1)电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谁能说说在我们的生活哪些地方用到了电? 师出示课件。

(2)电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划时代的意义。同学们想想,假如现在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谁能说说电从哪里来?生回答。师补充并出示课件。

(3)一是源自电池。(出示课件)这是干电池、太阳能电池、银锌电池、蓄电池。)二是源自发电站。请同学们观看这是水力发电、风力发电,还有太阳能发电和核能发电。(3)同学们知道是谁发明世界上第一个能产生稳定.持续电流的电池吗?(师出示课件:电池的发明)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电池的使用在生活中很普遍,用完的废旧电池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回去以后查阅一下有关废旧电池如何处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下节课再一起交流。课件出示

四、评价。

1、讲述:下面请大家根据你们小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给每一位同学打一个合适的成绩,并讲一讲为什么。别忘了给老师打分呀!

2、学生分组评价。(教师可以参与其中,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评价)

3、学生公开小组同学的成绩。

(同学自己的评价,可以更符合各位同学的实际水平,更有针对性。)

4、小结:通过大家的评议,我们都知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希望大家继续监督老师,让我们都一起进步。

2.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方法初探 篇二

关键词:三年级 教学方法 科学教材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本身就具有开放性、观察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好奇心的心理特征,符合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和健康与看考分的教育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我回顾了担任三年级《科学》教学的感受,针对三年级《科学》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一、联系生活法

教材中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生活中有存在着相关的科学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科学。如在教学《认识金属》中,分析金属特征时,我把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总结出:有的金属不会燃烧,会导电、传热、具有延展性;有的硬度较大、有光泽、不渗水等特征。如果抛开学生生活来学习科学,不仅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难度,使简单的道理变得深奥难懂的理论。

二、实验法

《科学》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通过学生分组(一般四人为一组)做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如在教学植物发芽的过程,水和食用油、洗洁净的流动速度,水结冰时的温度,磁铁的性质等内容时,都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做实验,得出结论,在科学实验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样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掌握得牢固。

三、观察法

1、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事物。从三年级上、下两册共八个单元所涉及的内容,绝大数内容都是通过观察,其类别庞杂,从"水、陆、空"中的树木、花草、虫、鱼到我们呼吸的气体;从我们的身体到吃、穿、住、行、用的等等材料,再进行比较分析,感悟认知,总结出事务的规律特征及用途。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求学生睁大眼睛看万物,甚至还要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看事物。要具备这样的观察能力,才是学好科学知识的基础方法。

2、写观察日记或填写观察记录报告单。学习《科学》观察事物显得重要,然而写好观察日记显得更为重要。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事物的现象,变化特性等要认真地记载下来,才能比较准确地分析事物的规律,特性及用途。例如:从几粒凤仙花种子播下地到凤仙花枯死的全过程的观察记载,使学生认识了植物一生经历的发芽、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繁殖)、死亡的四个阶段。

四、比较分析法

《科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对事物进行比较。如:比较大树和小草;蜗牛和蚯蚓;水和食用油;水和空气等事物的同异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同类事物或不同类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将来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在教学如同此类的教材时自然会用到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探究法

教材中有的内容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分小组(一般四人为一组)对大自然事物的探究,去揭示万物的奥秘。如对蜗牛、蚯蚓、蚂蚁会游泳吗?蜗牛会生孩子吗?磁铁会吸哪些物体?放在阳台上的水杯里的水怎么会减少了呢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内外的积极探究,特别是当我在上《磁铁能吸哪些物体》一课时,学生特别兴奋,同学们拿着我发给他们的磁铁和他们自己搜集的环形、条形、圆柱形、纺锤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把自己准备的和教室各种设备构成的材料统统吸了一遍,得出了磁铁只吸铁或含铁的材料这一结论,这样使学生既获得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六、实践法

《科学》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具有科学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种子发芽的过程,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需要多少天,蚕的生命周期等内容,不是在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内能够解决某一个问题和得出答案的,而是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播种、喂养桑蚕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并做好观察记录,获得科学知识。

七、阅读摘要法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三年级《科学》上、下两册教材中,编排了八个资料库,其内容十分广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篇幅比较长。在教学时我采取用阅读摘要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科学知识摘要本(可以和观察日记本合用),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认真阅读,把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的知识摘抄在《科学知识摘要本》上,增强记忆印象,比较深奥的知识只需要学生做以了解。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了解了全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简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越来越密切,灯泡发光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课重点在于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走进电的世界,满足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知道开关的功能。

2.技能目标:能用导线、灯泡等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试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源、开关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教具学具的准备:手电筒、导线、电池、开关、电池盒、小灯泡、灯座等。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几张美丽的照片。(课件播放照片)(课件播放1-5页)这些景色美丽吗?漂亮吗?因为什么而美丽的?欣赏完这些照片,心情好吗? 希望大家带着这种好心情,开始新的科学探究之旅。未来的科学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激趣引入

师:老师不仅带来了美丽的照片,还带来了一个谜语,来考考大家:头戴玻璃平顶帽,长圆身体披长袍,夜里睁开一只眼,专往黑暗地方瞄。(课件出示 生:亮了。

师:在黑夜中带来光明,给人们提供帮助,希望同学们向它学习,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 学生。

师:再仔细观察,手电筒哪儿亮了。(手指示意灯泡)生:灯泡亮了

师:对,灯泡亮了,想知道其中蕴含的科学奥秘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解)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思考的真认真,发现了手电筒亮了与这几部分有关系:能发光的灯泡、能提供电的电池、能控制灯泡亮和灭的开关、以及能连接其它部分的导线。

三、组装电路 1.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不想动手组装一个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生:想。

师:乐于动手是科学探究的好习惯。2.猜想假设

师:制作一个电路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灯泡、电池、开关、导线。3.制定计划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打开材料袋,看看都认识吗? 生:这个是电池,这个是灯泡,这个是导线------师:你们真聪明,(教师实物展示)(课件出示 生:用导线把小灯泡、电池、开关连接起来。师:其他人对他的方案还有意见吗? 生:没有。

师:我们就照这个方案来做实验。4.观察实验

师: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提示。(出示课件 电源的符号是一长一短两根线,长的代表电池的正极,短的代表电池的负极。(画电源图)用电器里灯泡的符号是一个圆圈,里面一个叉。(画用电器图)开关的符号是一个小圆圈,一根斜线。(画开关图)

导线就是一根直线。

我们用导线将各元件连接起来,这就是科学上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图)

4.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篇四

第一单元 电

2.点亮小灯泡

我上《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在备课当中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考。首先是备课,重新研究教材,使我能准确把握好重点,找准研究点,《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用电池导线连接小电珠这一活动并不难,学生在活动操作中可以逐渐完成,但是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电珠就能亮,这是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知的关键,即深入的研究小电珠的构造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所以在备课时,将这一部分作为重点研究,所以制作了直观的课件,让学生观察理解帮助认知,效果很好。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力图让学生经历从前概念到改进后的概念的思维发展过程。

针对前概念的思考设计。

在设计本教学案例时,我更多的考虑到了学生前概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前概念不同这一个特点,进行了我的教学考虑。

所以,导入部分采取了最朴实最单刀直入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连接电路。因为,“点亮小灯泡”的操作已经足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了。

而同时,这种操作也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前概念一个认知,几分钟的操作也会展现出学生两种不同的前概念。

一、不会连接电路。

二、碰巧连接上。

三、会连接。

之后,我采取三步让学生在黑板上用模型说清遇到的问题,让点亮的同学展示点亮的方法,讨论:亮和不亮的差别在哪儿?

是让不同概念层次的学生达成概念的基本均等。是他们的起始发展水平更加接近。

5.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篇五

1、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2、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段的科学教学工作,班里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3、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

4、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5、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6、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6.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的分析主要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背景三方面着手。

(一)文化背景

文本中出现的动物都是学生们熟知的小动物,比如:monkey, horse等,他们也可以在动物园中见到:gorilla, wolf, zebra等。所有同学都知道panda是我们中国的特有的动物,也有小部分同学或许在电视上看到过koala, kangaroo, eagle, beaver等动物,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这些动物所属的国家。虽然这是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但在开学初我对教材做了整合,将其调整在第三单元故事教学中完成。

(二)知识背景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了部分的动物类单词,并在本单元A,B部分学会了如何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

(三)生活背景

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家中都饲养小动物,所以他们对于动物的体貌特征更为的熟悉,也更为亲和,十分喜爱动物。有的学生能将小动物视为自己的家庭成员,从内心中愿意保护它们。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一)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已知起点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3)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语言技能目标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

人的回答。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演:能为故事配音。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文化意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难点: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交际教学法

旨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其特点是将语言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本节课中,全程为英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结构的知识,同时又通过任务实施引导学生将语言结构知识应用到功能话题的表达当中,学生在交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教学设计中的不同任务也是通过学生的口头英语输出为途径实现的,这体现了交际教学法。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点读笔的使用,能更方便学生跟读、模仿,能及时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演示图片,PPT课件,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两种主要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在上课过程中将教学法细化为四个方面:

1.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在待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本节课设计的两个活动任务(猜谜和游戏)都是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率。

2.TPR全身反应法

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教师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使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更直观的在游戏中学习,使英语生活化。本节课设计的“认读单词”比赛和“给动画配音” ,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3.类比法

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在话题方面,学生已经学过部分动物单词,以及描述小动物体貌特征的语句。本单元新知识为认识新动物,运用新句型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类比,学会知识迁移,用描述已知动物的方法来描述新动物。

六、教学资源的分析

自制PPT课件,动物图片,让学生准备动物的玩具,并充分利用点读笔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描述、介绍动物的情境,使学生能有尽量多的机会耳听、口说,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认读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本单元的第六课时Part C Story time,本课的任务是能运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任务教学法的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图:

整个教学设计如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学生们通过说唱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上口快,节奏感强,轻松有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接着进行谜语式故事的导入,通过猜谜活动引出核心词“animal”,猜谜中出现了arm, leg, milk, ice, apple, nine六个相互本不关联的词汇,但通过我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核心词的引出,可使我和学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通过运用本课核心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此后,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言;I know all the animals. 接着,通过创设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在此,我巧妙的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了我“故事中”的教学。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Step3. Practice

1.认读单词比赛

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单词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2.跟读、模仿

接着,我将故事文本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的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复述故事

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复述故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4. Production

通过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的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我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分析

(一)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九、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授课内容,教师将板书设计如下:

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结束之后,我对本节课的情况做了如下反思:

一方面,教学中有一些精彩之处。

1.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堂课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动物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猜谜和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本节课通过“谜语式懒羊羊觅食的故事”和“看图片猜动物单词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率。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实施任务。在学生掌握动物的词汇和介绍小动物的句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学生积极投入,身临其境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发现知识并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本节课虽然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但却把“表演”的机会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3.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非常的紧凑,单词animal, zoo,bear的出现,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我创设了多个问题情境、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语言交流。上课时,我尽量用英语贯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师课堂用语,以便于学生模仿。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应灵活机动,以学生为主,创设英语交流平台。这样的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笔者的授课过程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的调控能力不强,该收的地方没有及时收,导致占用的时间过长。在讲到有关动物的拓展词汇时,拓展得有些过多,导致这部分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应该加强“重点意识”,教学不离重点,拓展不离不偏,紧抓课标内容。

2.Group work小组活动组织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几个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本节课的小组是学生自愿组队的,而不是按照学生英语水平划分,这样导致有的小组活动特别成功,而有个别小组由于包括几个学困生导致活动实施不够顺畅。在以后的授课中,应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小组,合理组织小组活动,使小组活动的意义真正得以实现。

3.教师指导性语言过多:讲课的过程中,因为总怕学生听不懂或是出错,所以自己的课堂指导性语言可能啰嗦了一些。应该更大胆的去放开学生,让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

4.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再丰富一些,尤其对于表现特别出众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不同于他人的评价语言。

5.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再设计本节课时,如果能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一项全班性介绍动物的交流活动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内容。

结束语

有效的教学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职业追求。英语课堂的高实效性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要求和衡量标准,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

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活动时要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为主要指导方法,在对教情和学情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

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教学活动是服务于学生的,旨在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不同活动中,既考查了掌握的情况又巩固了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经过听、说、读、写等环节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借助多媒体辅助学。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依托,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英语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应用“创境法”,提供学生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7.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南哨中心小学

刘福民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可中、思在可后这几句精辟的话 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任然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观念。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放松,学习能力较弱。

二、主要成绩

1、具体措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定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此外,我坚持检查后进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2、经验浅谈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新课程目标,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好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按计划完。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1)、关照学生的参与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的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的参与方式,就是改变过去的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进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质疑、解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成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8.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材分析

《太阳与影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影子的变化,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能根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根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推测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使学生能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每天都在经历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此孩子们有丰富的体验,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孩子们忽视。本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太阳和影子的运动和变化规律,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出来。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乐于将太阳和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科学知识

1、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2、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3、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

4、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四、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利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认方向。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机、不透明的物体、空白幻灯片、手电筒、铅笔、硬纸板等。

学生准备:由于太阳位置变化而引起的气温、影子长短变化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微视频导入

师:我给大家看一个节目,想不想看?(想)师:好!请大家注意看了?(播放微视频)师问:思考产生影子需要什么条件啊? 生:思考。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 生: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师:同学们理解的很正确。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板书: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 不透明的物体)

师: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 生:灯光下。生:月光下。生:阳光下。……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板书课题 太阳和影子)

(二)探究活动

1、交流观察、发现特点

师:课前我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发现,呆会儿由小组长进行汇报,好吗?下面开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师:刚才我看大家交流的很热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规律?好,你们小组来。生:我们小组发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师:其他组同学都观察到了吗?(是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教师在黑板东面上贴一个太阳)傍晚在西方落下(教师在黑板西面上贴一个太阳)。那么中午的太阳应该在什么位置?

生:在中间。(教师在黑板的中间贴一个太阳)师课件展示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师:那么如果让你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你怎么辨别?

生: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生:中午,我面对太阳,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生:傍晚时候,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师:同学们真聪明,以后万一我们迷失了方向,相信大家肯定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我们认路。

(以上活动,意在让学生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以及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师:在前面我们交流了,不透明的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有影子,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呢?哪个组能来交流一下,好,你们组。

生:我们组发现影子和我们是连在一起的。

生:我们组发现有时影子在我们的前面,有时在我们的后面,还有时在我们的侧面。

生:我们组发现影子有时长,有时短。

师:你们很注意观察,看来只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认真观察,留心研究,就能发现许多科学的秘密。

2、模拟实验,探究规律

师: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我认为影子在早晨和晚上最长,中午最短 生:我认为影子的变化方向是自西向东。

师:那么你们认为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该怎样证实呢?(做实验)对,老师这里有手电筒、铅笔、硬纸板,那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呢?下面请小组内讨论。学生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法。

师:请各小组的组长上来领取实验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要做好实验记录。学生做模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实验都完成了,下面请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小组代表交流实验结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我们证实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影子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板书 影子变化 长短 方向)

3、动手作画,深化认识。

师:既然影子有这么些特点,那么,我们就根据影子的这些特点来做一个画影子的游戏好吗?(好)请各个小组长把桌箱里的文件袋拿出来,里面有三幅没完成的画,请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两人画一幅,画出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我们看哪个组画的又对又快,下面开始!学生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同学们基本上画好了,哪个小组想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好,你们小组先来。

师:请同学用刚才总结出来的知识,来评价一下他们画的影子怎么样? 生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点评。(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师总结:太阳的影子在物体相对的两边,并且在一条直线上。)

现在同学们知道画中物体的影子应该怎样画了吧?下面请各组在下面看一看你们的影子有没有画错,如果有,请把它改正过来。

学生进行观察,修改。

师:修改好了吗?看来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即使一个平常的观察,我们也要仔细认真,只有认真观察,你才能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是吧。

4、深入探究,发现新知。

那么,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引起影子的变化,那么,一天中的温度有没有变化?是怎么变化的? 生: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也就是:早晨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傍晚温度低。

师:既然大家知道了一天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我这里有两幅照片,请同学们看屏幕,根据温度的变化规律,你来猜猜,那一幅是中午的照片,那一幅是早晨的照片,为什么? 生猜并回答理由,教师及时评价。

(三)自由活动

师:那么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生:早晚温度比较低,人们要多穿衣服,中午少穿一点,避免感冒。

生:塑料大棚在冬天要到快中午的时候要把草帘揭开,让太阳光照进大棚提高棚内温度。到了傍晚前要及时把草帘放下来,保持棚内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生:比如多晒太阳会增加钙质有利于身体健康。

生:中午太阳温度高晒被子能够杀死细菌等,晚上温度低时要早一点收被子,以免受潮。

师:其实呀!我们真的要感谢太阳,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和好处。

(四)拓展延伸

9.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篇九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教学内容完成情况与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从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能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会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象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够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了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了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了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了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了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够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们带来的诸多方便;懂得了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4、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 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5、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6、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坚持检查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10.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材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常见材料”是全册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宜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讯”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生光电磁的应用引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学事实。

二、本册总目标

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

 能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感知事物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自己以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探究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象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按导电性能可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以及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实现本学科的素质。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搞好各种活动,做好每个实验。

六、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3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11.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篇十一

课型:实验课 教学目标:

1、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2、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3、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外难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现太阳和影子的不按化规律。教学准备:手电筒、铅笔等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学生猜谜。

3、讨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4、学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

二、探究活动

1、做影子游戏发现产生影子的条件。

(1)教师先做几个手影,让学生描述影子的样子,激发学生做手影游戏的兴趣。

(2)学生自由做手影游戏。

(3)利用透明与不透明的卡通图片或小动物玩具做影子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透明的物体没有影子。

(4)在游戏中,关闭光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即没有光就不产生影子。(5)引导学生分析物体产生影子的原因。(6)小结: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光、不透明的物体。

2、实验探究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1)学生交流: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展示交流学生课前的观察记录。对观察结果进行小结。

(2)设计实验,验证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教师深入各组参与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影子与手电筒光的方向相反,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前臂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前臂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3)学生活动: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三、自由活动

1、讨论: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由发言,列举实例,充分发表意见。

3、教师适当出示相关图片资料,进一步说明太阳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四、拓展活动

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人是怎样利用影子来计时间的。

12.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想知道,爱提问;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肌肉的作用,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煅炼,注重个人保健。

二、教学重点:识记五大肌肉名称;理解肌肉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肌肉有影响骨运动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上臂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谈话,纠错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上一星期天就在我们广饶文体中心举行了一场比赛,你知道是什么比赛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篮球运动员的风采?

(出示健美运动员图片)学生议论,纠错。你觉得他身上哪里最引人注目?

同学们请你摸一摸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看看那里有肌肉。肌肉很多光长在骨骼上的就有600多块,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几块较大的肌肉。(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首先对照《肌肉图》让学生识记五大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每块肌肉都有自己的名字,看一看,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肌肉叫什么名字?

(师指,生说,并把“肱”、“腓”等字注音)讲解五块肌肉的位置特点。

巩固练习,通过游戏的方式说肌肉名称,找肌肉位置,巩固新知。

2、肌肉的作用

(1)参与活动,体验肌肉变化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体每一个部位都有肌肉,肌肉几乎占去了人体体重的40℅,那么肌肉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活动活动找一找答案吧。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示范)手心向上,握紧拳头,做屈臂运动,试一试,哪几块肌肉参与了活动,它们有什么变化?反复试一试。

(重点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例讲解肌肉的运动形式,体会肌肉的作用。)

让学生亲身做一下曲臂的动作,体会到:曲臂时肱二头肌,变粗变短,肱三头肌,变细变长。

(2)投影演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体会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板书)粗短

——

收缩

细长

——

舒张(3)模拟实验体会肌肉的作用。

首先让学生猜想一下伸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如何变化? 讲解试验方法: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有肌肉在人体活动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就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是我们的手臂骨骼,上面的皮筋代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除了验证猜想外还要用心想一想肌肉的作用。学生动手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亲自体验、观察和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肌肉的两端分别长在不同的骨上。肌肉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从而牵引所连接的骨运动。也就是说肌肉具有帮助运动的功能.(4)巩固体验,看一看平日做的其他活动项目,那些肌肉参与了活动?

小结:人体的各种动作不是有一块肌肉来完成的,而是有几块肌肉共同完成的。这些肌肉在收缩、舒张时是相互配合的,有些肌肉收缩,有些肌肉舒张。

三、怎样使肌肉更有力

1、游戏:做掰手腕游戏。使学生明确块头大并不代表肌肉多。(出示图片)看陈一冰、李小龙他俩块头并不大但他们的肌肉却粗壮、有力。

2、提问:想一想,陈一冰、李小龙的肌肉为什么会这样的粗壮、有力呢?

(引导生回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小结过渡:只要你们肯运动也能锻炼出粗壮有力的肌肉。但是,大家在锻炼时可能会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而造成肌肉拉伤。你的肌肉有没有拉伤过?你知道肌肉拉伤怎么办吗?(课件出示拉伤知识)

3、学生交流怎样锻炼才科学?

小结:希望大家多参加体育活动,用合理的方法,去锻炼肌肉,争取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

四、拓展活动

1、查阅资料:植物人脸上没有喜怒哀乐,就象木偶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在身体上找出与肌肉有关的有趣的现象。如:眼睛为什么会睁会闭?嘴巴为什么能张能合?等等。

点评:广饶街道教研室

韩吉成

一、结合实际,由图入手,导入自然。

课开始,李老师出示了一组图片(健美运动员),问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这组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生答:运动员健美、强壮的肌肉。自然而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肌肉”。这样导课直观、简洁、明了。

二、牢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多途径剖析重点,讲清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是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教师通过三种方式来讲清这个重点。

1、学生做手臂弯曲动作。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在做这一动作时,手臂肌肉的变化(粗短、细长)----收缩、舒张。

2、上述活动学生只能感受到肌肉的变化,但看不到,怎么办?教师适时的出示手臂弯曲的课件,让学生亲眼看到弯曲手臂时,肌肉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3、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精心制作了手臂弯曲模型,手臂模型的出现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手臂弯曲运动不仅依靠肱二头肌的收缩,还要依靠肱三头肌的舒张互相协作完成动作。

三、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整堂课,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实验、自我感悟、自我发现和总结。

四、尊重学生,教师能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

上一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老龄工作的意见(长府办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七月份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