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洋流教案(通用7篇)
1.世界的洋流教案 篇一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
于都中学地理教研组 李森林
【教材分析】
“世界洋流”作为经典的自然地理内容,属于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范畴,是后面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气候等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理论依据。新教材把“世界洋流”置于“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背景下,还赋予它作为基本地理过程在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理性思维上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教学中应挖掘这一因素,突出过程分析和方法运用,使之成为训练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的有效载体。
课程标准在“必修Ⅰ”中提出的相应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归律。【学情分析】
(1)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针对这一事实,应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反复充分阅读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来熟悉洋流的名称;并最终反复运用图来分析洋流影响的地理环境。
(2)学生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或是一些“漂流瓶”的故事和墨西哥湾漏油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情况,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水运动的几种主要形式;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学会用相关的知识规律来解释实际问题,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图,培养学生的解图能力和观察探究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快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流,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并对学生进行资源观、环境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难点:洋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的名称 [教学设想]
1、首先教师按照物体运动的原因——动力着手,找到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接着教师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线索,分析归纳出世界洋流的环流规律。
3、然后教师在学生找到普遍规律后,来探究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这一特殊洋流。
4、最后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实际问题:哥伦布去美洲和郑、曾七下西洋出发和返回的季节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读图归纳法、对比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作图工具、世界空白地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两个小故事:
1、很多年以前日本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放在日本的以东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2、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了一次弯路。他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这次航行用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走到达美国的,这次航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的时间? 在学生处于“愤”“悱”之间时,引导学生说出海水的运动是有方向的,进而引入新课。
(那么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何分布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学习这个问题。)
【师述】所谓洋流,就是海水常年定向的大规模的流动。按性质可以划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类。从名字上看:寒冷的海水定向大规模的流动称为寒流;温暖的海水定向大规模的流动称为暖流。换句话说: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反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纬度的角度来看,应该怎么描述呢?
【生答】海水从高纬向低纬定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寒流;海水从低纬向高纬定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暖流。
【师述】很好。但我们要注意寒流和暖流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下面,我们就通过一道题,来加深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假定①②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影响所致,试判断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寒流还是暖流。
【生答】①表示北半球寒流,②表示南半球寒流。(并让学生自己讲明理由)【师述】正确。请注意,图中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①和②等温线均由温度低的海区向温度高的海区弯曲,表示①和②处的洋流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故均为寒流。
【师转】那同学们来思考一下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师述】大家学习物理的时候,应该听老师讲过,任何物体要运动,就一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使得海水定向大规模运动的外力是什么呢?。
【学生】„„
【师述】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学生】为什么盛行风能让海水动起来呢?
【师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盛行风是怎样让海水流动起来的。
【教师边讲边画风向,按内容一步一步演示讲解】 【师问】首先,在赤道附近有哪些盛行风呢? 【生答】北半球是东北信风; 南半球是东南信风。【师问】请问,它们的共同方向是什么方向呢? 【生答】由东向西!
【师述】是的,这样赤道附近的海水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共同作用下,由东向西定向流动,形成赤道洋流。北支称为北赤道暖流,南支称为南赤道暖流。
【师问】那么,赤道洋流一直由东向西运动下去吗? 【生答】不会,因为要受到陆地的阻挡。
【师述】对,当赤道洋流到达大陆的东岸,即大洋西岸时,受到陆地的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
【师问】能不能一直向高纬流动,直到极地地区呢?
【生答】不能,因为中纬度地区会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产生偏转。
【师述】很好。由于中纬度地区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西风漂流。西风漂流到达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时,一支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另一支折向高纬,在受到极地东风的吹拂下,极地海水向低纬流动,形成极地环流。
【师述】这样,全球的洋流模式图便形成了。看上去,南北半球的洋流均呈8字形,但因为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是陆地,所以,北半球的洋流呈8字形,南半球的洋流呈0字形。同时我们也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洋流从成因来看可以分为风海流和补偿流。
【师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洋流模式图,我们来找找其中的洋流的分布规律。【自主合作探究】利用课本图2-2-6,分组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第一步:教师出示归纳地理分布规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观察
2、分组对比分析
3、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共同性
4、应用
教师指导学习方法,让自主学习有方法可依。
第二步:活动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分小组合作探究:
①划分合作小组(太平洋组、大西洋组、印度洋组、综合组) ②组内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 ③组内选出一名同学,板画出洋流位置及流向。
提示:对比分析洋流运动的方向、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差异
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并掌握归纳的一般方法。
讨论:世界三大洋(除北冰洋)中形成了几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运动方向如何? 每个环流圈具体的洋流名称?每个环流圈大洋东、西岸洋流的性质?
(各小组代表画出洋流方向)
(太平洋组)
结论1:该大洋有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组成。
结论4: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沿岸增湿增温;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给沿岸降温减湿;秘鲁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大西洋组)
结论1:该大洋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共形成了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中高纬度形成了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洋流由中低纬度,北半球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组成。南半球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风漂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度,由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组成。
结论3: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位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全年可以通航。(印度洋组)
结论1:完整的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2:主要由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 结论3: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形成一个随季节风向变化的季风洋流,该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综合小组) 综合各小组的探究情况,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如下规律:
结论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全球共形成了五个副热带环流。
结论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全球共形成两个副极地环流。结论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寒流)。由于南极大陆上盛行极地东风,将南极大陆中的寒冷气流吹入周围海域,汇入西风漂流中,形成寒性的洋流。
结论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西南季风——东流——顺时针流动 冬季:东北季风——西流——逆时针流动
【师问】我国明朝郑和曾七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这是为什么呢?
【生答】因为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郑和由东向西顺风顺水航行;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郑和由西向东也是顺风顺水航行。
【师述】没错,除此之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也属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郑和冬季出发南下顺风顺水航行;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郑和夏季返回也是顺风顺水航行。
【师述】现在,根据我们刚刚所学的这些知识,你们能解释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为什么少用17天吗?
【生答】因为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航行,一路都是顺风顺水。所以即使绕了大圈,但时间上却节省了17天。
【师述】请大家阅读课本P49《“失而复得”的旅游鞋》,思考旅游鞋为什么能够“失 而复得”?
【师小结】同学们今天对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观察非常细致,分析得也比较全面,分工细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洋流?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这是我们今后研究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渔场的分布、对海洋航行的影响等地理问题的基础,大家一定要加以巩固、理解。板书设计
一、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1.洋流的概念与分类
(1)洋流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2)洋流分类:根据洋流的性质,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按成因来分:分为风海流和补偿流
2.理想大洋环流模式
全球大气环流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3.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1)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东寒西暖。(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大洋东暖西寒。(3)南极大陆外围40度-60度海区:西风漂流。(4)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夏顺冬逆 [课堂练习] 1.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假定①②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影响所致,试判断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寒流还是暖流。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2~4题。
2.若AB线是3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3.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南太平洋
4.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①风海流 ②暖流 ③寒流 ④补偿流 以下选项组合正确的是()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读下面四幅图,四幅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洋流名称与图序一致的是()
A、北太平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本格拉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B、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秘鲁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C、日本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6、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① 本格拉寒流 ②千岛寒流
③秘鲁寒流
④西风漂流
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
⑦阿拉斯加暖流 ⑧巴西暖流 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右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且假定F1和F2表示大洋西侧。据此回答7~8题。
7.若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①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②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③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④南大西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分别在水中悬挂冰块和加热器以表示北半球的寒流和暖流,以下悬挂位置合理的是()①F3附近悬挂冰块,F2附近悬挂加热器 ②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 ③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 ④F1附近悬挂冰块,F4之间悬挂加热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洋流的奥秘 篇二
洋流对海上航行存在有利的影响,但也存在不利的因素。比如,洋流携带的冰山会对海上航行造成巨大威胁。众所周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是遭遇冰山,它沉没的大概位置是北纬41°,西经49°附近。但事实上北纬40°附近是不会形成冰山的。可见,撞沉泰坦尼克号的冰山就是洋流带来的。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也很大。挪威的港口城市卑尔根位于大西洋东岸,而大西洋西岸是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岛,两地都位于北纬60°附近,而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拉布拉多半岛是一片荒凉的苔原景观,大西洋东岸的挪威却是森林茂盛。为什么两地的纬度相近而景观却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原因是流经两岸的洋流不同。流过大西洋东岸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它从低纬流向高纬,温度较高,能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0°~70°之间的大西洋东岸的最低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由于暖流的影响,在北极圈之内出现了像摩尔曼斯克这样的终年不冻港。此外,暖流温度较高,容纳的水汽含量较大,因此暖流控制的海区,降水量较多,卑尔根就因降水丰富而被称为挪威的“雨城”。
大西洋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处在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比较低,气流以下沉为主,比较干燥,水汽得不到相应的补充,所以空气的湿度比较小,天气冷而干燥,因此形成苔原景观。
除此之外,洋流还会影响渔业的发展呢。日本是世界上捕鱼量最大的国家,鱼是日本人的主要食物。为什么日本有这么多的鱼可以吃呢?原因是日本附近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北海道处在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地区,海水受到扰动,上下翻腾,于是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被带到海水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都集中到此来觅食,从而形成了渔场。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类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除此之外还有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秘鲁渔场,都具备这样的 条件,因此,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
3.洋流教案 篇三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李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虽然通过一堂课的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师生分析讨论,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点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投影:一位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送到七十岁老人手中,这位老人读着此信,声泪俱下。原来此信是她五十六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开到非洲时,当时怕再也见不到恋人,于是给她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不久,乔治殉职。谁知此瓶竟漂了五十六年。(学生活动)阅读文字
(思考)漂流瓶56年物归原主,它为什么能从非洲漂到英国?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吸引学生对洋流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第二环节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洋流的概念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活动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学生活动)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用吹风机吹拂水面,其他同学观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操作员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小组合作探究“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布置探究任务:根据全球近地面风带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分4个大组),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表层海水的受力情况。
3.师生共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教材“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3)南极大陆外围是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学生活动)比较,分组讨论,归纳小结,小结:洋流的成因是个复杂的问题,它不是单独受某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结合以前所讲“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概念理解寒流和暖流,并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观察中低纬、中高纬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大洋两岸洋流性质和流向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悟性 课件案例展示:课本63页活动题图2-42,分组讨论
(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想想这是为什么? 暖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2)、在图2-42中,用“⊕”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全球四大渔场主要分为两类:寒暖流交汇的地方,(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A、B两条不同的线路。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顺流速度快,费时少,节省燃料;逆流速度慢,费时多,多用燃料。(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污染范围扩大。
(设计意图)学生回答,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答案,课堂气氛热烈、友好、和谐,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洋流板书】
一、概念及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2、中高纬度海区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3、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
4.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篇四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2005年11月16日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探究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大海是很令人神往的,一想到大海,我们会想到大海“海纳百川”的胸怀、“波澜壮阔”的气势„„海水在不停地运动,海水运动表现出多种形式。〔课件演示〕波浪、潮汐图片
归纳总结: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我们今天来学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由此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课标要求
提出问题:什么是洋流?根据水温情况,洋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学生自学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回答。〔课件演示〕归纳总结寒、暖流。〔承转〕洋流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演示〕风海流的成因。展示图片:气压带风带和洋流模式图。讲解洋流模式图的形成。
〔板书〕洋流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课件演示〕洋流模式形成过程 〔板书〕(归纳总结)洋流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低纬度
北半球 南半球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
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
风海流 寒流
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夏季 冬季
〔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学生利用图2—3—7落实需要记忆的洋流名称。〔课堂练习〕
1、下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C: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某洋流位于东半球大陆东侧的中低、纬海区,按顺时针方向流动,该洋流是: A:日本暖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 C:巴西暖流 D:秘鲁寒流 3、1月份,自波斯湾到日本横滨的油轮在航行途中将会: A:一路顺流 B:一路逆流 C:先顺流后逆流 D:先逆流后顺流 〔承转〕洋流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有哪些? 〔课件演示〕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航运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板书〕(归纳总结)洋流的地理意义
气候 海洋生物 航运 海洋污染 〔小结〕本节重点是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地理意义。〔课堂练习〕
1、下列洋流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的是: A:墨西哥湾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阿拉斯加暖流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如果此图是太平洋,写出洋流名称: ① ② ③
⑵如果此图是大西洋,写出洋流名称: ④是,③是。⑶C、D两海区易形成渔场的是,原因是。⑷A、B两洋流中 是暖流,是寒流。〔课外作业〕自己设计一条环球考察路线 要求:
1、自己确定考察路线和时间。
2、出发地点定为我省著名海滨城市青岛
5.世界的洋流教案 篇五
一、水循环
1、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
2、水循环的类型:
3、影响湖泊或海区盐度的因素:(1温度和蒸发量高低;(2降水量多少;(3水域封闭程度。内陆湖泊往往属于咸水湖,主要原因是蒸发强烈,降水少,湖水与外界交换缓慢。位于副热带比较封闭的海区,如红海,盐度最高的原因也是如此。
例如: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伊犁河;③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巴尔喀什湖是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内流湖,萨雷姆瑟克半岛从南岸中部向北岸延伸,把湖水分为东西两半,流经中国新疆的伊犁河,接纳了大量的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75%至80%,而湖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加之湖区气候干旱,远离海洋,湖水大量蒸发而使湖水含盐量增多,因而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
二、河流及其水文、水系特征
径流环节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因此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是复习考察重点,而不同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在新课已经学过,在此不再赘述,1、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分析方法:(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内容:流量的大小;曲线变化幅度反映水量的季节变化;曲线的峰期反映汛期出现的时间以及长短;谷期反映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
(2利用流量过程曲线判断河流补给类型:流量大小由河水来源决定;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汛期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出现春夏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有可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而内流河往往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无冰川融水补给所致;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指水系结构(干支流状况、流程长短、流域面积大小、河道的弯曲深浅,流向等,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相对高度、山脉倾向、走向及表层岩性
3、河流水文特征:(1径流量:与流域内气候有关,降水量、流域面积、干流长度、支流多少联系密切;例如: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又如:长江水量大的自然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南北支流多,东西长度大,流域面积广大。
(2水位:主要与降水的季节变化或气温变化有关。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所决定,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同等条件下,植被覆盖率高的流域位变化小于覆盖率低的流域。
(3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C的河流有结冰期,而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发生凌汛的条件可以归纳为:有冰期 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俄罗斯在亚洲的三条河流也有凌汛现象。
(4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有关,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等都含沙量有影响
(5流速:主要与地形坡度有关
补充:我国内外流区域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外流区:
内流区: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三、洋流
1、影响洋流的动力和方向的因素: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有风向、地球自转偏向力、陆地形状。
2、性质分类:寒流和暖流是根据洋流水温和流经海区水温对比划分的。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反之为寒流。赤道附近东西方向的洋流为暖流,北半球西风带洋流为暖流,南半球西风带洋流为寒流。寒流水温不一定比暖流水温低,这要看其所处的纬度,低纬度的寒流水温比高纬度暖流水温高。
3、洋流的分布:
①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东寒西暖;②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逆时针方向,东暖西寒。南纬40°附近及以南海区,陆地很少,海域辽阔,形成环球的西风飘流。③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夏季海水向东流(顺时针方向;冬季海水向西流(逆时针方向。
4、海洋渔场形成原因:(1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阻止鱼类洄游,并扰动底部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发生在北半球中纬度海区的大洋西岸。如日本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欧洲西侧的北海渔场。
(2上升流海区也具有扰动底层海水上泛的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低纬度大洋东岸,这里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偏离海岸,表层海水向西偏转,底部冷海水上升补偿表层失去的海水,使表层营养物质丰富。
(3在大陆架地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烈,浮游生物繁盛,(4河流入海口区域,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注意:著名的四大渔场及其分布和具体成因必须掌握
5、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的原因: 西风漂流的概念:因为西风漂流是指在盛行风的吹送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所形成的洋流。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由于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度流来的,故属暖流性质。在南半球,各大洋的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了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但其性质却属寒流
主要原因:1.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2.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3.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温。
6.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现状及资源开发与保护 问题: 赤潮: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含N、P等营
养元素的废水流入近海,引起海水富营养化,从而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如藻类过度生长,水体缺氧,鱼虾死亡的现象。有自然因素作用,多发生在工业发达,生活排污太多,较封闭 的海湾。如我国的珠江入海口、杭州湾、渤海。现在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我国海洋污染以石油污染危害最大.资源开发: 海洋资源类型: 海水可直接作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⑴海洋化学资源:海盐、⑵海洋生物资源:有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除了直接捕捞
外,通过养殖、增殖等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⑶海底矿产资源: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 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⑷海洋能源:可再生、无污染;但能量密度小。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沙发电和波浪发电, 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海洋资源利用方式: 凡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产业活动,都有可能在海洋中进行。
①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②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③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④储藏空间: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保护措施: 海洋生态破坏破坏原因:由人类生产活动(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的围垦、滥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引起。
海洋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恢复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法制,依靠科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
海洋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
全面恶化。建设沿海防护林。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答案:(1见下图。
(2图示大气环流将变弱。原因是:东部海区温度升高,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赤道附近大洋两岸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分别是:大洋西岸降水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加强,加上这里的气温升高,下沉气流减弱。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也考查了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原理。正常情况下,赤道东太平洋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和气温较低,下沉气流强,降水少,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海岸,包括澳大利亚、东亚、东南亚等地,水温和气温高,上升气流强,降水较多。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暖海水南下,迫使秘鲁寒流位置比正常情况偏南,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水文和气温比正常偏高,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大洋西海岸正好相反,澳大利亚东
侧、东亚和东南亚降水异常偏少,旱灾和森林火灾等灾害频繁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对大洋东西两岸的影响是考察重点
例题2: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1~(3题。
编写人:程辰(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1)E 地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 2100 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 160 千米,而最狭处只有 10 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A.地形影响 B.降水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 D.洋流影响 答案:D 点拨:非洲西海岸为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2)F 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 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 B.降水条件 C.地形 D.洋流 答案:A 点拨:非洲 35°S 以南地区为海洋,不可能有陆地自然带。(3)M 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A.温带海区 B.暖寒流交汇 C.上升流的影响 D.河流的流入 答案:C 点拨:大陆西岸洋流向北流动,向左偏转,加上偏离海岸的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 偏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偿,使表层营养物质丰富。例题 3: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1)~(3)题。(1)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降水 C.径流输送 D.蒸发 答案:C 点拨:河流属于地表径流。(2)图中 8 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 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 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答案:B 点拨:地表植被能够截留和滞缓地表水,使集水汇水时间加长,河流洪峰时间与降水 时间错开。(3)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 ②低温冷害 ③台风灾害 ④泥石流 ⑤旱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答案:D 点拨:从降水集中在 6 月,7、8 月份干旱,分析该地位于我国江淮地区,主要气象 灾害包括台风和旱涝灾害。这里春季温暖,降水少,没有冷冻灾害。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6-编写人:程辰(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灾害。例题 4:下图是某水库流入水量和流出水量是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1)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A.5 月 B.6 月 C.7 月 D.8 月 答案:B 点拨:直接从流入量最大值,垂直对应横坐标月份,得到月份为 6 月份。(2)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 月 B.6 月 C.9 月 D.10 月 答案:D 点拨:水库蓄水为流入量减去流出量之差,当流入量等于流出量时,蓄水量最大,故 10 月份为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月份。(3)该水库可能位于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C 点拨:该地区 6 月份流入水库水量最大,即此时降水最多,我国只有长江流域 6 月份 降水最多,处于梅雨季节。练习题 1:读世界部分海运航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航线 A、B、C 都是石油运输线,航线 A 从波斯湾开始,经过印度洋、非洲南端的 角、洋,到达北美和西欧。(2)航线 B 从波斯湾出发,经过印度洋、海、运河、海、海峡、洋,到达北美和西欧。(3)航线 C 从波斯湾出发,经过印度洋、海峡、洋到达日本。(4)航线①和②是中国与中美洲之间的主要航线。当把货物从中国运往中美洲时,船 长们都是沿航线①航行,试分析其中原因。(5)当从中美洲返航中国时,大多数船长选择航线②,这是为什么? 答案:(1好望角 大西(2红 苏伊士 地中海 直布罗陀 大西(3马六甲 太平洋(4 这条航线沿途依次途经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一路顺水,在沿北太平洋暖流航行时,又顺着中纬西风,速度快(5沿航线②既可顺东北信风,又可顺北赤道暖流,速度快-7-编写人:程辰(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练习题 2: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②城市西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冷海水上泛所致 B.位于密度流海区 C.沿岸大量河水注入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答案:A 点拨:②城市西部的广阔海域,有寒流经过,方向从南向北,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海 水逐渐向西偏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带来丰富营养盐类。(2)图中的四个城市,其气候特点与下图相符的是 A.①城市 B.②城市 C.③城市 D.④城市 答案:B 点拨:图中反映气温低时降水多,且最低气温在 10 到 15 度之间,为亚热带,属于地 中海气候,非洲西南的②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练习题 3: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答案:C 点拨:该河流汛期集中在 7、8 月,流量大,属于温带季风区河流。(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有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量大 答案:C 点拨:该河有两个汛期,春季和夏季,应该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水 源为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的大气降水,年径流量不大,冬季径流量为零,即断流。-8-
6.谈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篇六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由于海域狭窄,虽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海区,但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远不如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低纬度海区发达。而是由于受到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即南亚季风占了优势地位。
北半球夏季(每年5月—9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南赤道暖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越过了赤道,进入北印度洋,受到地转偏向力以及海陆轮廓的影响,同时,加上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海水运动的趋势大致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方向流动。海水受到陆轮廓的影响,从阿拉伯海向东流,沿着印度半岛西侧南下。一部分绕过斯里兰卡岛西海岸南下,与南赤道暖流汇合,并使之得到加强,而赤道逆流消失,形成了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夏季洋流。一部分海水则沿着印度半岛东侧流向东北,同时在西南季风和陆地轮廓的共同作用下,在孟加拉湾一带也形成了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与南赤道暖流一起组成了北印度洋的夏季季风洋流。即夏季形成了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冬季(10月至第二年的3、4月),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被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在南亚以及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受印度半岛的影响,形成了孟加拉湾的海水流向西南方向,绕过斯里兰卡岛后与阿拉伯海流向西南方向的海水一起形成了东北季风洋流。受索马里半岛的影响越过赤道与自西向东的赤道逆流相遇,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一部分海水向北流,补偿了孟加拉湾西南流的海水,于是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了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季风洋流,即冬季形成了逆时针方向(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二、难点解析
1.北印度洋冬夏季节洋流的组成不同
在冬夏两个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的洋流系统也存在着差别。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系统主要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赤道逆流组成,按成因上分别是在东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海流;受陆地轮廓的影响;补偿流(水平补偿)三种形式洋流组成。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系统主要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按成因分别是在西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海流;离岸风及陆地轮廓影响下的补偿流(上升流);东南信风作用下的风海流。
2.索马里半岛沿岸海区冬夏季节洋流性质相同,但成因不同
冬季,受东北季风和陆地轮廓的共同影响,阿拉伯海的海水向西南方向流动,即在索马里半岛沿岸海区由较高纬度海区向较低纬度海区流动,按性质为寒流。夏季,受到离岸风(西南季风)的影响,表层海水流向东北,海平面降低,部分海水由海底海水上升补偿,形成的补偿流(上升流),按性质划分为寒流。
因此在一年中,不管冬夏季节,索马里半岛均受寒流影响。虽然地处非洲大陆低纬的东岸,与同纬度的其他大陆东岸及东非高原相比,索马里半岛沿岸形成的却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的景观甚至延伸到赤道附近。同时,北半球夏季索马里沿岸海区虽然为上升流,但受到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了如东南太平洋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的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是造成当地居民贫困的原因之一,加上政治等多种因素的诱发,造成近年来亚丁湾海域和索马里半岛沿岸海域商务船只行驶不安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导致马六甲海水流向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的海水整体上是自东向西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西侧安达曼海的海面降低,一部分海水通过赤道逆流向北补给外,还有部分海水通过马六甲海峡自东南向西北补给,所以北半球冬季马六甲海峡的海水整体上是由东南向西北流动的。
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的海水整体上是自西向东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西侧安达曼海的海面升高,除有部分海水向南流向赤道外,还有部分海水通过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海域,所以北半球夏季,马六甲海峡的海水整体上是由西北向东南流动的。
4.恒河三角洲的水文灾害
恒河三角洲几乎每年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除了与恒河及三角洲自身条件有关外还受到了孟加拉湾的轮廓和热带气旋(飓风)的影响,同时夏季西南季风及洋流加剧了风暴潮对恒河三角洲的影响程度。
三、“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这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体现
(2004年广东地理,第13—15题)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到返回原地。读图(图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三题。
13.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夏季 B.春季
C.冬季 D.初秋
14.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15.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A.半年 B.一年半 C.两年半 D.三年半
(2007年上海地理,第10题)洋流是海洋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回答下列问题。
10.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 篇七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世界洋流分布图》(空白图)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新课』
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复习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寒、暖流的理解导入新课。
『教学新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的案例(1)。
第一、二组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第三、四组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注意图文结合,阅读后各学习小组围绕下列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课件展示】
第一、二组讨论的问题:
(1)在书本上图3.6的相应位置,画出大西洋的西岸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
(2)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
(3)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
(4)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第三、四组讨论的问题:
(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小结】从案例(1)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也是普遍的,如:北非的热带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热带沙漠直逼近西海岸,也都有寒流的作用。那么,哪位同学能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呢?
【转入】洋流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还会对地理环境或人类活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2.渔场的成因
(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
(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①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
②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③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
④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以“秘鲁沿岸上升流的形成”图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渔场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分析渔场的形成原因,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习思维的展开和知识的延伸。
【知识拓展】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我们能否根据渔场的成因(或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海区),找到其它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区呢?
「知识链接」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
3.影响海洋航行
播放视频:“泰坦尼克”号沉没
【提出问题】漂浮在北大西洋的冰山是来自于北极地区(格陵兰岛)的大陆冰川,巨大的冰山靠什么力量的推动不断向南移动呢?
创设情景: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
【提出问题】第二次去美洲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差异?(结合“大西洋洋流分布”图由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若从欧洲横跨北大西洋至北美洲,而后再返回欧洲,要求一路都要顺水,请同学们设计一条路线。(在空白图---《世界洋流分布图》上用箭号表示洋流,绘出此路线)
【学生归纳】哪位同学能归纳出洋流对航海的有利影响呢?
【知识拓展】人们很早就了解正确利用洋流对远洋航行的重要性。从古至今,还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同学们能举一、二例吗?
例:明朝郑和七下西洋。
分析: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总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
「设计意图」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从播放学生熟悉的《泰坦尼克号》片段入手,引出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再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历史事件,设计悬念,展开讨论,能有效地调动学习兴趣,体现“有用”的地理。
【教师小结】洋流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而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行造成威胁。此外,寒流、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也极为不利,海上船舶碰撞事件有60%~70%是由海雾引起的,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的杀手” 。如: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泰坦尼克”号就是因航行到此海域后,能见度差,触冰山而沉没的。
「学情预设」“寒流、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可能会引发部分学生的困惑,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先预留时间给学生质疑,然后,教师以 “什么是海雾”、“海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的讲解作为知识铺垫,逐步引导学生析疑。
【过渡】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洋流对污染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1)阅读书本P64,由学生归纳: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2)课件展示图片资料:“威望号油轮泄漏事故”
【学生讨论】石油污染将对该海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此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用事实来说明海洋石油污染的严重性,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四个方面了解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学习洋流对气候和对渔场形成的影响。同学们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吗?“厄尔尼诺” 现象会影响秘鲁渔场的渔获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探究活动』“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 ——— 学习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厄尔尼诺事件是海洋和大气间不稳定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洋流对气候影响的生动例证。教材抓住这个热点现象,设计了探究活动。但有些相关问题需要学生进一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分析和思考。因此,这部分内容先布置学生阅读,查找相关资料,各学习小组成员在课前进行分析、讨论,课堂教学中仅用些时时间进行小组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学情预设」此部分内容虽由学生自学并查阅相关资料,但认识“厄尔尼诺”的突破口仍然在于教材P64所配备的一张图——“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它能够使学生直观地判断出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的异常。但是,如果有的同学对“厄尔尼诺”现象及其成因有充分了解的话,读完这张图后定会产生疑问,因为图中所显示的水温,明显地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高出西部海区4—5℃,而实际情况应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高出4—5℃,显然,图中有误。因此,课堂上可预留点时间给有疑问的同学发问,然后再对图进行纠误。
【教师小结】“厄尔尼诺”现象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是形成原因,尚未能解释清楚。有人认为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减弱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大气环流减弱造成的结果;且“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有没有自身的规律?发生周期长短受什么制约?等等,这些谜团正等待着我们去一一解开。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从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来看,由于设计的问题针对性较强,既能紧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且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学习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讨论基本上能利用所学知识解析地理现象,而且小组的交流 , 使那些个性相对内向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也能很容易地进入交流状态,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节奏的调整,提高参与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然而,由于我把学习小组人数定为6—7人,致使小组讨论时无法做到每个小组成员很好地进行交流,学习小组大多仅限于本组内的讨论、交流。与老师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较少,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摸索和加强。
【世界的洋流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洋流总结06-18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07-0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08-26
高一地理洋流知识点总结10-24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11-04
世界的居民教案07-01
《圆圆的世界》教案07-21
世界的语言教案09-29
大班科学水的世界教案08-30
中班美术教案:有趣的蜗牛世界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