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品质管理结课论文(共6篇)
1.食品品质管理结课论文 篇一
《食品营养与卫生》结课论文
饮食与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古代的人们就很讲究吃。《黄帝内经》对饮食与生命二者的重要关系有充分的说明,反映了人们的饮食心态。《素问·六节脏象论》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说明大自然间的空气,水和许多有机物及无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换言之,人类依赖饮食而生存,而饮食是植根于天地大自然间的。
吃什么,如何吃,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变化发展的。是属于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一.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需物质,但是饮食不当则又会成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俗语说:“病从口入”其理由在此。饮食不当招致疾病.饮食过饱过饥或不定时,容易得胃病.大量吃油腻食物,容易患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长期大量饮酒,易患肝硬化、可导致胎心畸形或痴呆的低能儿。如果酒中甲醇含量过高,还会产生视力模糊,甚至失明症。经常食盐过量,会出现高血压;经常食盐不足,会出现低血压和无力症、肾病。长期偏食会缺乏某种营养素,导致营养不良水肿、肝硬化、缺铁性贫血、坏血病、脚气病、夜盲症等。常吃霉变食物或黄麴霉毒素污染的粮食,易患肝癌。注意饮食调理,做好疾病防治饮食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防治,因此日常必须特别加以注意,并加以调理。
二、现代人的饮食对健康的威胁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食品也越来越多样。然而,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好处的现代人,却不知道他们的饮食健康同时也受到先进科技的威胁。
(一)加工精制食品的威胁
现代人讲究口味、感,却不注重营养的摄取。糙米口感不好就吃精米,殊不知糙米在加工成精米的过程中,流失了l8种营养成分,其中包括维生素B族,而这恰恰是维生素B族在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一个非常主要的来源,因此维生素B族成为了中国人最缺乏的维生素。据美国农业部资料显示,白面包与全麦面包相比。已失去60%的钙、74%的钾、76%的铁、78%的镁、50%的亚麻仁油酸、90%的维生素 B1、61%的维生素B2、79.2%的叶酸、54.4%的锌、84%的锰、74%的铜„„。而维生索E则全部流失!精制的食品同样会把纤维过滤,曾经认为不是营养素的纤维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表明,虽然它不参与人体的构造但它却是人体 最好的清道夫。
(二)油炸、烧烤、高脂食品的威胁
氢化油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现代人进食的油脂量也在不断增加,结果超重、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癌症。据统计,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中,脂肪占了总热量的40%,而人体热量只需要10%至2O%来自脂肪,这种极其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我们的食用油常常经过氢化处理以延长保质期,这 是很明显的变性脂肪酸,对人体是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的。脂肪和蛋白质经过油炸、烧烤后产生强致癌物质3-4苯丙吡,现代的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与人们进食的这些物质有关。
(三)方便食品、快餐、外食的威胁
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没有时间烹煮营养丰富的食物。于是就常常马虎了事,可是快餐 和方便食基本上只剩下碳水化台物、脂肪和劣质白质,劣质蛋白质由于无法为人体所利用 而转化成热能.其他的营养、如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极低。本无法满足人体的需要,这样就造成很多现代人营养不均衡,尤其上班一族。午饭常常吃快餐,更需要注意营养的补充。酒 楼通常喜欢用动物油和炸过的油做菜,如果经常外食,很快的就变成大腹便便了。
(四)药物、补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上的现代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由于身体有各种毛病,但是 去医院却检查不出问题,很多人就自己随便找些药吃,动不动就吃抗牛素、止痛片、安定药。另外,有些人以为吃补药就是补充营养,这真是大错特错的观点,滥用补药会得不偿失。甚 至有的孕妇常服人参,出现心悸胸闽、头痛、失眠、鼻腔出血和下肢浮肿等症状.继而出现 阴道流血而致流产
(四)节食减肥、误餐夜宵
现代人为了追求美而节食减肥,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减肥方法,结果是越减越肥,身体越 来越虚弱有的人因为太忙碌而误餐,或者每天早餐随便吃点。然而胃却是每次餐后约4小时 开始分泌胃酸,准备消化食物,如果进餐时间内吃的极少。者甚至没有吃东西,那么,胃酸就会腐蚀胃壁。日子长了,胃壁就会被严重损坏,始溃烂,那就是“胃溃疡”的发生,并
上班族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消耗,要非常注重营养的补充。因此,除了生活要有规律、每日三餐按时进食以外还应该注重每餐的饮食质量。
(二)合理搭配饮食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什么有什么,但是,吃得好并不等于营养就好。在日常饮食当中,我们最应该注意什么呢?
当下很多孩子都有偏食的不良习惯,这将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而营养配餐在潜移默化当中,则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结构。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来促进自己的发育,而这些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当中,营养配餐就是将食物中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等通过合理的搭配,保持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下,让青少年健康地生长发育。除了青少年,对于我们每一个成年人来说,膳食平衡是不是也非常必要呢?
一般来说,中年人的社会交往比较多,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造成热量过剩。如果这些热量没有被及时地消耗掉,就很容易变成脂肪储存起来,从而使人越来越肥胖。另外,如果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还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的疾病。所以,中年人应该通过调节饮食来控制多余的热量摄入。那么,老年人的膳食又应该如何安排呢?
老年人特别要注意满足蛋白质摄入量。有人曾经在医院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不管是健康人群还是手术以后的病人,当他步入到老年,比如说60岁或者65岁以后,他体内蛋白质的含量会比中青年时大大地下降。这种下降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年人抗病力减弱,平时可能感到乏力、疲倦等等,从而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合理地补充蛋白质实现膳食的平衡非常重要。
四、对于我们择食的建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把一些食物混杂在一起吃,然而我们却不知道,有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吃的,虽然它们各自对人体都很有食用价值,但加起来,就反而有害无益了。下面就列一些常见的相克的食物:
1、萝卜——水果:两者同食,经代谢后体内会很快产生大量硫氨酸,可抑制甲状腺素的形成,并阻碍甲状腺对碘的摄取,从而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
2、牛奶——果珍:牛奶蛋白质丰富,80%以上为酷蛋白。酷蛋白在PH值低于4.6的酸性环境中会凝聚、沉淀,不利于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故冲调牛奶时不宜加入果珍及果汁等酸性饮料。
3、海味——水果:鱼虾、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含鞣质的水果同
2.食品品质管理结课论文 篇二
学院:
专业:级别:姓名:学号:
现代城市绿色食品与食品安全
摘要 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标,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现实条件。绿色食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人购买绿色食品,就会有一些商家投机奇巧,贩卖不合格的伪劣产品。因此,增加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了解和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消费者也应该主动了解绿色产品,并学会识别绿色食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绿色食品;标志;标准体系;认证管理;
一、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发展绿色食品,一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劳动效率、促进发展国民经济;二是关系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绿色技术和产业化的生产;三是关系到增加农产品出口量、多创外汇、提高中国食品著名度信誉;四是关系到农民增收、消费者健体、企业盈利、市场繁荣的群众利益;五是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建设和谐安定社会。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规定了三大类,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较少。因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农业初级产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其生长区域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对该区域构成污染威胁。该区域内的大气、土壤、水质均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并有一套保证措施,确保该区域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
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农药、肥料、兽药、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的使用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
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凡冠以绿色食品的最终产品必须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指定的食品监测部门依据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检测合格。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是参照有关国家、部门、行业标准制定的,通常高于或等同现行标准,有些还增加了检测项目。
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产品的外包装除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外,还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和标签标准。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级和AA级两种。
三、绿色食品的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间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
全。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这种政府授权专门机构管理绿色食品标志,是一种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生产组织和管理行为,而不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自我保护行为。要购买真正的绿色食品,一定要认准绿色食品标志。
四、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构成与特点
绿色食品标准是指“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对绿色食品产销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一系列标准的总和和系统,包括四个方面: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标签、储运标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有如下鲜明特点:
1、内容的系统性。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贯穿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涉及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签、贮藏运输等诸多环节。
2、制订的科学性。从1990年起,农业部正式提出开发绿色食品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先后组织国内各方面的专家,经过上千次试验、检测和参照或采纳国际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而制定的,对严于现在执行标准的项目及其指标值都有文献性的科学依据或理论指导。
3、指标的严格性。绿色食品的标准无论从产品的感观性状、理化性状、生物性状都严于或等同于现行的国家标准。
4、控制项目的多样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中土壤标准比国家标准增加了土壤肥力指标;产品标准增加了营养质量指标等项目。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中,对水质、土壤、空气等要素分别区分了污染严控指标和一般控制指标若干项。增加控制项目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物质对产品的污染,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
五、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发展现状
十几年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农业部的支持下,采取边制定,边试行,边修订的方法,使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被修正和完善,迄今,共发布通用性准则、产品标准等72项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同时,地方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还制定了数十项地方标准,有效地补充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农业生态的特点和绿色食品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充分依据现有国家环保标准,对控制项目进行优选。它规范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价的主要内容、方法,规定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饲养用水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其附录中还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绿色食品生产的通用准则;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作业历。绿色食品生产的通用准则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的一个原则性规定,全国适用,既是绿色食品生产、认证、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也是绿色食品质量信誉的保证。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绿色食品最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它反映了绿色食品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水平,是树立绿色食品形象的主要标
志。其内容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卫生品质三部分,具体体现在原料、感官、理化、微生物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绿色食品包装、标签、储运标准。《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658-2002),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包装必须遵循卫生、安全、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可循环利用等原则。绿色食品标签除应符合《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外,若是特殊营养食品,还应符合《特殊营养食品标签》(GB/T13432)。标志使用应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的要求,凡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资格的单位,应严格做到“四位一体”,即绿色食品的标准图形、标准字形、编号、防伪标签。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根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法规精神,要求绿色食品标志产品加贴绿色食品标志防伪标签。实施绿色食品标志防伪措施,对每个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及整个绿色食品形象具有保护和监控作用。
六、绿色食品标准与认证管理
绿色食品标准是认证的基础和标志许可的依据,所谓产品认证是指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绿色食品认证是一种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活动,其核心是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食品采取质量认证制度与商标使用许可制度相结合的运作方式,是一种以质量标准为基础的,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的管理行为。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文审以绿色食品生产的通用准则为核心,对申报企业的现场调查是以检查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落实与否为核心,而产品检测则是对全部标准实施结果的一个查验活动,因此,每认证一种产品都是在实践中审查绿色食品标准贯彻实施的过程。
绿色食品认证促进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完善、健全,绿色食品认证是检验绿色食品标准的实践活动,标准在认证活动中被应用,也因认证活动而不断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绿色食品认证实践。近日,为了增加绿色食品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认证实践的基础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部分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指标进行了修订。
目前,虽然绿色食品标准在整体水平上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并不意味着绿色食品标准全部达到某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准。为了在海外市场培育我国绿色食品以及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自有品牌,绿色食品的标准也在根据进口国的普遍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中,大宗产品如粮油、禽肉,尤其是蔬菜方面其农药残留标准参照日本和欧盟的标准进行修订,以保持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只是由于标准的权威性和法规性决定标准的修订、发布和实施需要一个周期,绿色食品标准修订迟缓,在事实上造成了某些产品的标准和发达国家的标准尚有一定的距离。此外,现有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中还缺乏许多大类产品标准,如杂粮、水产品;区域性生产操作规程的数量少,不能充分指导绿色食品基地生产;生产作业历尚未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面普及。
3.商务管理结课论文 篇三
学院:法学院 姓名:贾蒙 班级:法学1304班
中国连锁商店的现状与未来
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想要站得住脚,就必须有一定的商业头脑和手段,这就势必要向西方一些经济大国学习一些商务经营模式,比如建立连锁商店。
近几年来,我国连锁商店行业发展迅速。连锁经营以其特殊的竞争优势广泛渗透于我国零售业以及饮食业等服务业中,以经济实惠、规范经营、方便快捷、轻松随意等诸多优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一种新型业态,采用“顾客自我服务、一次购齐”的销售方式,以经营食品和日常服务器等中低档商品为主,实行高周转率、低利润率、价廉物美的销售方针,带来了零售业的又一次革命。我国的连锁超市行业也在持续发展中。
我国的超市从20世纪80世界年代传统的食杂店形态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程,蓬蓬勃勃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最有实力的超市企业以直接投资、特许加盟或兼并重组等方式,大规模实施跨区域发展,其中上海大型超市一半以上的网点分布在其市域之外。发达国家的超市零售业态,中国内基本都已出现。如折扣店、购物中心和工厂直销等。生鲜日需品在超市商品结构中占据分量越来越重。市场已成为中国零售业内量具活力的一部分。
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及21世纪初的引入阶段,连锁企业的分店规模一般不超过10家成长阶段,如综合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商店等行业走向成熟阶段 大型超市开始以直接投资、特许加盟或兼并重组等方式,大规模实施跨地区发展。大型超市开始以直接投资、特许加盟或兼并重组等方式,大规模实施跨地区发展。据中国商务商2004年2月11日分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前100家连锁经营企业销售总额达到3500多亿元,共有店铺2万家,占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连锁经营100强中,前30强销售额达到2704.2亿元,店铺总数达到10321个。名列榜首的是2003年刚实现合并的上海百强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额485.2亿元、店铺4357家。具体排名如今,在传统零售百货商业开始走向没落的时候,超市之间的竞争激烈化程度开始加剧,人们开始认识到在销售业态进行变革的同时,还应在物流方式上进行变革。作为连锁经的核心技术,物流成为超市经营竞争的焦点,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成为连锁超市提升利润的一道门槛。
我在网上搜索了国内连锁业发展的状况:98年我们国内连锁经营的售额达到1000亿人民币,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3%点多。去年全社会商品的零售额是29135亿,其中连锁超市,包括便利店、仓储商店、大型综合超市,这一类开架销售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超市销售额达到600亿,其他还有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等方面,这是去年销售额总的状况.据有关机关对98年的情况所做的调查:96年销售额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有120家,销售额是380亿人民币,有4000多家店铺。97年也有一个50000万以上企业的调查,那一次是90多家,销售额是182亿。到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要翻两番,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年均要达到9%的增长水平。按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42亿元计算,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0万亿元,是2003年的4.3倍,对于这样一种消费品市场规模的扩大,零售商业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但是也要看到,在距离2004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的零售业正式向外资开放的日期还有半年时间的时候,跨国零售企业集团一定会设法进入中国。到目前为止,全球零售企业200强中,已有12.5%的企业进入我国,还有12%的企业已经进入亚洲,并随时准备进入中国,另外在世界200强中,还有50家积极发展本土以外的市场,虽然他们目前还没有进入亚洲,但不排除直接进入中国的可能性。
所以从这些数字来看,销售额增长的很快,近一倍,而企业的数量没有多大增加,120多家和90多家。2013年的121家中有个别的不是超市,还有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企业的数量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而销售额变化很大。这些企业和它同期相比,销售额增加70%,说明连锁商商店行业致使2012年全国商业零售额增长9.2%,而且很多行业出现了销售下滑亏损增加,特别是大型百货商店,在这种情况下,连锁超市以70%的速度增长,它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这是全国连锁超市目前发展的一个基本情况。我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由于激烈竞争,连锁超市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形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例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都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在我国,阻碍连锁商店发展的主要是物流问题,由于我国人口较多,需求就比其他国家多,连锁超市物流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于连锁超市来说,他们直接面对广大的消费者,可得性、便利性、经济性都是追求的目标。连锁经营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具有地域跨度小、运用距离短;动态性强、复杂多变;物流大量化、规模化;二律背反现象成尤为突出等特点。而且,连锁店进出货量较大的主要是食品以及日用品。因此,采购物流是连锁超市物流的根本,与供应商达成至关重要,否则供应商不及时供货或者掐断货源,超市就成无源之水。但是,连锁超市作为供应链上极有控制权的一员,其物流是否顺畅呢?在我国,当前连锁超市物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即时配送率低。我国连锁超市企业目前物流管理和物流效率尚有欠缺,即时配送率低,配送的差错主和残损率也较高,供应链不畅。比如,超市中比重日渐增加的农副产品多是生鲜产品,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易腐类食品消费占51%。但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冷链系统,缺少足够的配套保鲜设施。我国果品贮存保鲜量不足总产量的20%,蔬菜贮存保鲜量不足总产量的10%,而发达国家一般50%。此外,快速消费品对消费及时程度要求也很高,运输过程中对货龄(从生产日期到目前的市场)要求已经发展到近于苛刻的地步,一般在大型超市,如果饮料的货龄超过1周就不会要了,超过一个月货龄的饮料会成为滞销品。以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为例,其建设了多种类型配送中心,提供快速、准确的物流服务。以沃尔玛在中国采购的物流来说,沃尔玛有三种选择:一是从国际供应商在世界其他地区进货,二是从国际供应链商设在中国的厂家进货,三是从中国当地的厂家进货。沃尔玛最终选择了85%从中国市场上进货这一比例。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当地顾客购买美国生产的高档消费品愿望,另一方面又缓解了当地政府鼓励购买本国产品而给商店带来压力。现在,我国许多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企业内部的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一些连锁企业配送商品比例已经超过企业经营品种的50%。但是总体来看,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不高,配送的差错率和残损率较高。
二、超市企业之间竞争手段趋同,导致企业毛利下降。由于超市经营具有很强的外溢性,即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营销手段、经营等很容易因人员流动等因素被其他企业仿效。因此,现阶段各连锁企业竞争手段趋同,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现象。从最近所统计的超市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数据看,外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2.06万元,内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1.40万元,最高的是中国台湾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3.9万元,欧洲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3万元,目前上海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2.19万元,北京企业为1.7万元。从销售利润率看,近几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我国500强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有1.47%,前100强的平均利润率也仅为2.56%):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但纯利却有3-4%(例如沃尔玛2000年的纯利水平在3.26%左右)。国外零售企业尽管人工成本较高,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却使其成本远远低于我国。
三、库存金额偏高,周转时间也偏长。在我国,流通业还是国发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对国发经济的贡献率仅为7.8%。而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2003年,国内流通业销售收入的利润率仅为1.06%,我国企业500强中的流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仅为2.3次,而发达国家流通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达到20次以上。流通效率低、效益差是摆在国内流通业前的直接问题。
四、融资难,导致连锁超市扩张难,缺乏物流技术方面的动力。近几年来,国内连锁零售企业由于不能与外资一样利用其著名的品牌得到银行的贷款,只能采取“滚雪球”的方式扩张,融资难束缚着内资连锁企业的发展,他们与外资连锁企业规模上的差距越来越大。2002年全球30家最大的零售商门店数总和在12万个以上,遍布88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零售企业集团沃尔玛公司2002年销售额2465.25亿美元,是我国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销售总额的7%,2003年沃尔玛销售额为2587亿美元。目前,沃尔玛本土外市场已经拓展到了九个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德国、波多黎各、英国、韩国、加拿大、中国,门店已达3550个,其中美国以外的门店为1357个,占38.2%。在大型海外连锁店的冲击下,我国一些实力弱的中小型超市已成为第一批“牺牲品”。
面对这样的物流问题,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对连锁超市物流改进策略:
一、连锁超市单店业务流程瓶颈分析。成为连锁超市单店作业瓶颈的是订货、补货环节。首先,订货、补货的信息要准确,其次,反映要灵敏,再者,到货要迅速。在实现可得性、新鲜度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总成本,达到最佳整体效益。超市经营的食品和一些日用品属于同质性产品,产品本身差异化很难吸引消费者在不同的品牌中选择,市场使其销售成功的要素在于高的可得性,因此可以说物流创造了核心客户服务价值。但是,我国一向将物流系统的地订货处理的各项活动上,这种片面式的系统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必须扩展其他功能,如需求分析、决策管理、信息流等。以沃尔玛物流系统为例,无缝贯穿于物流循环的全过程。所谓“无缝”即整个供应链非常顺畅,沃尔玛的供应链是指产品从工厂到商店货架的整个物流系统,这种产品的物流应当是尽可能平滑。沃尔玛物流的循环与配送中心是联系在一起的,配送中心是供应商和市场桥梁,供货商直接将货物送到配送中心,从而降低了供应方的成本。沃尔玛物流过程,始终注重确保商店所得到的产品与发货单上完全一致,精确的物流过程使每家连锁店接受配送中心的送货时只需缺货,不用再检查商品,有效降低了成本。沃尔玛施行统一的物流业务指导原则,不管物流的基础上是大还是小,都是一个完整的网络当中的一部分。
二、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对于整个超市系统来说,配送中心的建设很重要。配送中心中是厂家和门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连锁业的快速发展,配送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十分紧迫。国外的配送中心不仅设施齐全,与单店全部联网,连续补货系统完善,而且在运输路线规划上都有讲究。连锁超市来说,既可以自建配送中心,也可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做。现阶段,在我国,还很难找到合格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外包配送补货业务。物流活动存在的唯一目的是要向内部和外部顾客提供及时准确的交货,无论交货是出于何种动机或目的,接受服务的顾客得形成物流需求的核心与动力。连锁超市要发展壮大,就是要提高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店的提高有益于物流成本的降低,顾客可以买到更加便宜的商品;另一方面于物流成本的提高。只有对整体进行协调,实行大批量的统一采购和全方位代理功能,在较大范围内选择有利资源,才能获得较大价格优惠。同时,实行规模运输和合理配送,才能降低进价和物流成本。
三、连锁经营市场细分应明确,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为了避免趋同化的竞争,连锁经营超市要求市场更加细分和规范,不同业态应形成自己的目标顾客群和自己的利润空间。中小型超市与大型超市的定位肯定不能完全一样,因为他们面对的收入群体不同,有的目标顾客是中高收入者,有的目标顾客是中低收入者。其次,消费品层次也应有所区别。如果超市选址在商品房聚集的地方或写字楼、宾馆附近,应适当开发较高层次消费品 精美的饼干、礼品等。若选址在居民区内,应尽可能提供多品种、多规格的老百姓家居服务器。
四、完善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建立高速有效的信息网。连锁超市应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普及EDI技术,以保障流程中各项业务的顺畅。连锁超市本身要完善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建立高速有效的信息网。先进信息系统可使企业优化成本管理,实现物流运作的高效性。以沃尔玛为例,20世纪70年代后期,沃尔玛采用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对所有产品制定统一的代码即UPC代码,商品的运送与销售都要扫描该码,可以清楚地了解商品的供应及销售情况,合理地预测未来的行情。而且供应商与沃尔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供应方可以了解其商品的销售情况,并对未来生产进行预测,来决定生策略,从而丰富了供应方的市场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博弈成本。
4.会展策划与管理结课论文 篇四
浅析会展人才培养问题
姓名:陈永婷
班级:旅游管理1101
学院:文法学院
授课教师:张娜
摘要:会展业作为蕴藏巨大商机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已经步入迅速发展的成长期,高速发展的会展业对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会展人才成为当下支撑会展业蓬勃发展的基石,也是擎起会展业未来的旗手。纵观我国的会展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会展市场的发展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创造一流的事业。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选择这个议题来写
关键词:中国会展业会展人才
一.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会展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攀升,会展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2011年,我国会展业直接产值达3016亿元。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0月统计,全国举办会展2000多,仅上年就达六百多个会展。全国举办展览6830场,展出面积8120平方米;50人以上的专业会议64.2万场,同比增长17.4%;万人以上的节庆活动6.5万场,较上年同期增长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业在国家的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外会展企业不断进入中国,中国会展业必定取得巨大的成就。
二.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2.1人力需求不均衡。会展行业由于淡旺季区分明,因而业务的高峰与低谷期的人力需求有非常大的差距。这种不均衡使得不少企业对究竟雇多少员工感到束手无策。
2.2岗位职责与工作定额的不确定性。会展行业虽然属于服务行业,相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其他服务行业,如酒店业,其内部业务流程远远没有酒店那么成熟和规范,现场仍需处理大量突发事件,很多时候高层管理人员承担了“救火队”的任务,使得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满足。不少企业对此只能采取“拍脑袋”的方法来决定,造成现场因人力不足而影响服务质量或因人力冗余而造成效率低下、人力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
2.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会展行业由于涉及的配套服务众多,各类服务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在不易,现有的一些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无法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2.4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会展企业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作的比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经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5员工缺乏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感。对展览企业来说,一个展览项目的起步到成熟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员工的频繁流动和敬业精神的缺失,不仅意味着对企业有着重要价值的员工经验的流失,同时意味着较为长效的中长期员工考核与奖励、员工培训变为不可能 企业和员工对双方的合作无法作长期规划。
三.解决对策——中国会展业人才培养
3.1 依托相关专业,设立会展方向
综观现有高校开办会展专业的实践经验,几乎都是在相关专业下设立会展方向,虽然这种模式显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它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是能降低开办一个新专业的风险,并为正式开办会展专业积累经验;其次是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校现有的学科优势。通过分析会议或展览会项目的运作流程,不难发现和会展管理相关度较高的专业主要有6个,即旅游管理、广告设计、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和商务外语。因此,在当前的会展教育大背景下,国内有条件的高校在开办会展专业时,是否可以考虑与上述6个专业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结合。或者说,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各个院校应侧重本校学生在会展流程中某个环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3.2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
会展专业是一门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在办学的过程中,高校必须与会展公司或行业协会、专业媒体等紧密联系,至于操作方式则应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有一家或几家公司投资,学校负责组织教学和日常管理,采取董事会制的办学模式等。但无论什么样的模式,高校和公司都可以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合作:
(1)公司为会展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机会;
(2)专业教师在公司兼职,以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从而为教学和科研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素材
(3)学校提供场地和组织教学活动,协会会展公司/行业协会开展员工培训,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合作开发面向社会的培训项目。
(4)采取纵向课题或公司委托等形式,组织公司人员和高校教师对会展业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或为公司开展市场调研等。
3.3高起点高规格,开办独立专业
对与会展专业教育而言,这里的高起点是指从新开办独立的专业,并在培养方式上体现国际化的思维和本土化操作;所谓高规格,即指重点培养高级策划和管理人才,且所有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应符合市场需要。这种办学模式更具前瞻性,但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资金和师资。换一种思路讲,国内现急需一至几所开办会展管理专业的品牌学校,以“星火燎原”之势。这些学校在会展专业发展上西区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商学院的办学模式,“聘请一流师资、设置科学课程、培养精英人才”。这或许能成为中国会展教育的突破口因为国内会展人才培养确实需要新理念和大手笔。
四.企业会展人才培养对策
目前,我国会展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但从不同类型会展人材的需求来看,紧缺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会展人才培养时,既要制定人才培养的战略计划,也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特别紧缺的人才采取非常时期的特殊培养措施。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要考虑不同人才之间的结构和比例,以免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失衡和浪费,并引起人才供给的结构性
短缺,应将不同会展人才的结构比例保持在一个合理和适度的范围内。
1、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2、会展服务人员的培训分为4种:
(1)业务培训;
(2)专业拓展培训;
(3)职业道德培训;
(4)法律意识培训。
五.结合自身实际
会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展示性”。从展会策划、展品运输、展位设计、展台搭建都是一系列复杂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实操性教学成为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实景教学是会展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增加“直接”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景教学的方式有多种,我们认为主要是“实地参展” 和“模拟展厅”两种。下面仅就这两种方式的教学方案作如下初步设计。
(一)“实地参展”
“实地参展”,并不是组织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而是指组织学生先拟定自己身份参与展会,再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实际展会,进行比较分析和学习。教师将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学习顾问、教练与主持人”的方向转换,关注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发动、督导、帮助、控制和评价。
1、拟定参展身份。将学生随机抽签分为若干项目小组,明确不同的任务和职责。例如,①招展项目组,主要建立展览目标参展商数据库、划分展区和展位、制定招展价格的制定、制定招展方案、编制展览招展函、编制展览参展商手册、建立展览目标观众数据。②招商项目组,主要制定展览招商方案、编制展览观众邀请函。③参展商组,主要任务是报展、确定展台面积和位置、选择展品、撰写主题创意与展台设计案、编写人员选派培训计划书、编写布展与撤展计划书。④专业观众组,主要是制定日程计划、弄清楚展览会的举办地点、有关线路、开放时间、天气状况、相关活动等。各项目组长首先把本组的工作计划交给指导教师,然后组织项目成员进行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方案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只是一个项目顾问,充分发挥了学生渴求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课堂演示。各项目组根据自己的职责,将小组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如专业观众组把参观计划演示出来;参展商组同学把设计的展位布置方案展示出来。然后,由同学们对各项目组的设计方案展开充分讨论,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并评选出优秀方案。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实地参观。各项目组成员根据实地参观的情况,对比参观前小组所制定的方案,准备撰写调查报告。例如,参展商组可实际调查某一汽车厂商的展位布置情况、人员雇佣和培训情况(包括车模、接待人员、宣传人员、展台搭建人员等)、现场活动安排情况(如观众调查问卷发放、表演活动等),将以上情况的具体信息收集起来,整理成文。
4、总结加工。实地参观后, 学生要将活动的心得体会写成小论文,并将活动过程的有关资料(包括所摄照片)加工整理,汇集成册。首先在校园内举办专题展览, 然后将文稿和照片投给相关报社。
这样,同学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展会期间的管理和服务,并进行展会实地调研活动,让学生在校学习理论之余,能够扩展实践知识;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六.结论
1.会展教育为会展业提供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和专业化的支持 ,是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要早日步入会展经济强国的行列必须要以教育为本 ,大力发展会展专业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应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内容上应以实现综合性、实用性、系统性复合人才为目标;教育模式上强调会展行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多方位合作等 ,从而培养出适应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特点的新世纪会展人才。
2.同时加强会展理论研究,探讨会展经济规律,通过新的理念和思维全面提高会展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会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中国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保建云、徐梅:会展经济——一种蕴藏无限商机的新型经济.2011.3
2.季春红.会展人才培养——重应用还是重研究.中国贸易报,2012.7
3.马伯韫.会展业兴起专业人才前景好.北京青年报.2013.4
4.黄长.国外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与实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
5.现代企业管理结课论文 篇五
摘要: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由过去资本、资源、科技的竞争,转向以人力资本为主的竞争,所以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特性、内涵和塑造方法的阐释,力图从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角度开拓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途径,以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魅力帮助企业外塑形象内增凝聚力,从而提升现代企业获取、留住优秀人才的竞争力。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
引言
全球化已彻底改变了竞争的范围,作为企业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相关影响。那么,实践过程中证明,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砝码,在诸多涉及企业形象的要素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其中的核心与代表,它对外影响企业的形象,对内影响企业的凝聚力。所以,塑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现代企业塑造其社会形象的重大任务之一。
一、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时间性、实践性、外化性的统一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并不是一个晦涩难懂的词汇,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与感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加以解释。所以,本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内在综合素养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展现的,被企业员工与社会所认知的各方面素质的总和。
1.1 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一段时间的过程以实际工作为例,人力资源管理者自上任之初,就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展现其形象,加深企业员工与社会对他们的认识。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员工与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认识不断深入,整个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的过程,也就是逐渐向本质逼近的过程,随着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这种认识的不断加深,企业员工与社会就会越来越熟知人力资源管理者,既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也就随之塑造而成。
1.2 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企业员工与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评价,他们经常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者机敏、干练等等,追溯这些评价的由来,可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基础上的,也可以说是实际工作给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展示其形象的平台。
1.3 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内在气质的外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在展现其形象的过程中,衣着、谈吐、肢体形态等充当展示其形象的媒介,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内在气质确是外在形象的最终源泉。虽然可能出现一时一事所产生的形象与实际气质不相符的情况,但从整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气质还是与其形象相一致的。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塑造并非一时一刻,而是企业员工与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者一段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综合评价;同时,综合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多重素质的全面体现。
2.1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学识体现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知识底蕴人力
资源管理者的学识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才干的象征,博学多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凭借其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从容地处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2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品质是塑造良好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导航仪人力资源管理者品质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人力资源管理者信仰,这里是指把爱岗敬业化作实际行动的信念,只有真正热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把这份崇高的热情带入到实际工作中,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造佳绩。其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道德品质,这里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内在修养,也是塑造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决定因素,拥有崇高思想、高尚情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更能令企业员工与社会信服,不会让企业蒙受物质与荣誉上的损失。
2.3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业绩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评判依据从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评价主体来看,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水平。低成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会使员工产生只有付出多于回报的失落感,久而久之,人心就会涣散;另外,社会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评价主体,他们可以通过企业招聘等活动判断人力资源管理者是否合格,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业绩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来说至关重要。
2.4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是塑造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最终决定因素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者业绩的高低。极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可以使员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在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产生满意度与凝聚力,起到有效整合资源的效果;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也体现在企业与社会、政府等部门交往等的其它方面,可以形象的说,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是企业运转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三、人力资源管理者从自身寻找塑造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塑造是一套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认识自我,而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自身在员工、企业乃至于整个社会中的形象。
3.1 提高意识,以有意识的行为点缀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塑造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第一,时刻注意提高意识。在强化意识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指导工作和生活正确方向的有力保障。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者还要时刻树立提升其形象的观念。一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应该在繁忙工作细节中注重良好形象的塑造,把提高良好形象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增添良好的业绩。
3.2 注重亲和力,用“情”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为塑造以“情”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信任。员工只有得到了他人的尊重、认同和信任,体会到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才能在本职工作中最大的展现其价值,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倡导企业管理层多微笑、多表扬,才可以为员工带来尊重和信任的感觉。
二是倾听。虽然倾听基层员工的意见会为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带来更大的工作量,但发挥群体智慧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有效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满意度。
3.3 加强培训,以“知性美”修饰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培训不仅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儒雅的气质为其形象增光添彩。培训包含许多方面:第一,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企业骨干很可能因为没有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而退化为外行,这无疑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致命的威胁,因此专业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拓宽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范围,这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第三,重视
对行业内优秀人力资源管理者经验的学习,用有限的经历来应对各种事件最有效的方法是分享他人的经验,从而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得心应手的解决问题。
3.4 掌握机会,在机遇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现如今商场如战场,机会问题就能够表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水平,特别是应变能力。在突发事件中,人力资源管理者有机会提出最佳方案、提升形象。
参考文献:
6.企业管理概论结课论文 篇六
【文章摘要】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现代企业活力的源泉。在石油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中,企业管理活动是决定着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环节。好的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增加经济效益。当前要加大石油企业管理活动的力度,就要不断地推动管理模式创新。本文拟通过研究分析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实际状况,针对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措施。
【关键词】石油;企业管理;管理创新
引言
在社会平稳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完善的时代新背景下,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及时地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完成了自身的战略性改革。石油企业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度改革之后,这标志着石油企业已经被逐步纳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参与了市场激烈的竞争活动。为了保障石油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者就必须重视企业管理的关键性作用,大力促进管理的创新变革,切实地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1 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是国家的传统支柱性产业,尽管目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国家计划经济对石油企业的持续影响仍然存在,这就直接导致了众多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落后,僵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在现实管理活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管理人员不足问题。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专业性管理人员,而由于管理创新活动的特殊性质要求企业对此设立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部门,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人员的稀缺。一方面,已有的专业性管理人员无法协调庞大企业的内部管理任务,造成人力资源和技术分配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相关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的欠缺,也就直接限制了企业管理创新主体的覆盖面,大大减缩了管理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2)管理创新的理念落后。当前石油企业对于管理创新的认识也存在着偏差,管理者过多地将创新目标集中在方案模式管理或局部创新试验管理等方面,真正从企业制度管理上着手进行创新改革的情况很少。要切实有效地深入企业管理创新改革,就必须从根源出发,制定出符合石油企业发展规律与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制度。
(3)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创新方法单一与创新水平低下两方面。在创新方法上,我国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时大多借鉴其他企业、领域的管理创新模式,而缺乏独立自主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创新方法。在创新水平方面,专业性管理人员数量少,管理创新理念无法迅速传播宣传,加之企业固有的创新设备和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直接导致企业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创新时停滞不前或误入歧途,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
2 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2.1组织机构创新
组织机构创新主要是针对专业化管理部门而言。由于当前在石油企业管理部门中出现了专业管理人才稀缺、管理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对专业管理部门进行重组改制。在重组改制的过程中,企业应从部门改革和人才革新两方面着手。部门改革即扩大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将管理活动重新纳入企业整体运营体系中来。同时,企业还应对管理人才及时进行指导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同理,并大力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人才,切实提高整个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2.2技术创新
对于石油企业所有的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等特点,石油企业应当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以不断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由于石油企业已经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既要吸收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同时也要积极支持自身技术部门的自主创新活动,大力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在获得高效益产出的同时切实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创新。
2.3经营理念创新
经营理念的创新就是要转变石油企业的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经营模式及价值取向。企业应当自上而下地进行经营理念的创新改革,以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进行自我规范与自我约束,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理念,重塑石油企业的价值观与运营模式。
2.4管理方法创新
由于市场经济活动日益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热点,当下众多企业的交易方式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物资、资金以多样化的方式在市场经营中不断重新分解再配置,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交易变化。因而石油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改革,细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流程,从新的角度对企业管理做出新的解读,并将其投入于实践管理活动中检验其效用性和价值。
2.5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的战略价值已经逐渐超越了传统观念中的金融资源。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就要重新建立起以人才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摒除传统的以财务管理为重心的观念。企业应大力推行与人才管理体系相对应的人才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才的自信心与自我满足感,以激励措施强化典型模范代表的宣传作用,在全部门、全公司内部树立起企业荣誉感与个人责任感相结合的良好风气。
3 结语
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在管理上出现了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企业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推行企业管理创新的力度,从组织机构创新、技术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多方面培养部门和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石油企业在管理活动中的问题,有效调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切实提高石油企业的管理质量与运作效率,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真正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的长足进步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昆.试论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J].江汉石油科技,,2(04):51-52.
[2]唐纲惠,李茂林,邹子由,等.谈石油企业管理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3(06):44-45.
[3]曹智民.加速推进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J].企业导报,,1(02):29-30
【食品品质管理结课论文】推荐阅读:
食品安全导论结课论文09-09
食品全论文11-09
食品原料安全论文07-17
食品安全学论文09-23
食品安全法论文10-13
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论文09-13
铁路站区食堂食品安全论文06-23
食品加工与安全的论文09-07
食品安全议论文范文09-21
食品经济管理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