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2024-06-16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共8篇)

1.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篇一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聚聚散散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

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1.直线、曲线的感觉

2.移动的感觉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欣赏、评价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五、总结、拓展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第3课 黑与白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五、展示评价: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第5课 冰 川 与 晚 霞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 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教具、学具的准备。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 启发学习动机。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 川 与 晚 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

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推移?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

1、提问:如何绘制《冰 川 与 晚 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 评析作品 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第二节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作业小结

第6课 画嗅觉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象绘特征,并尝试运用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知识进

行嗅觉的表现性绘画。

2、丰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点、线、面等方法来表现多种嗅觉。2、学生领会不同的色彩能表现出不同的、嗅觉。教学准备:课件、绘画工具、一些气味大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二、新授: 1、品尝水果: 2、讲解甜味 3、引出酸味: 4、闻一闻

5、找一找

5、再次引申

三、作业

四、评讲

五、小结:

第七课 卡通画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画图”软件;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画;

3、学习如何运用“画图”软件画卡通画;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认识一个新朋友,他会领着大家一起去一些好看好玩的地方。

(二)授课:(媒体出现一卡通人物)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小精灵,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今天我会带着大家去一个奇妙的卡通世界,我先到带你们到“卡通影院”看看吧!”

1、播放一动画片段。

2、出现小精灵,背景是一座漂亮的宫殿建筑,门口有“知识宫”字样。“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画画,现在我们来到了知识宫,一起来学学怎样画卡通画,好吗?”

3、“走出知识宫,大家一定都会画卡通画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画展吧!”

4、老师发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露一手了,我们让小精灵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那里什么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大家想去吗?

三、布置作业:学生在画图板中画卡通画,题材不限。

四、展示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评析)

五、小精灵与同学们告别: 第8课 双胞胎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教学难点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

教学准备

师:范作、彩色纸、剪刀、水粉颜料、排笔等工具材料。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教学意图

对称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1、师出示几幅范画: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图案是对称的。)

2、引入课题: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出示课题——双胞胎 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

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双胞胎”的?(生说)

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

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生说)

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铅笔拓印、复写纸„„

三、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主题?

3、创作步骤:(师示范)

4、生制作,师辅导

5、作业展评:评出你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

1、欣赏一些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也是艺术大师们创作作品的重要法则。

第九课 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内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知识、设计藏书票的草图 教学重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自己构图方式的设计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3、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4、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5、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活动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一份完整的藏书票 教学重点:按要求做完自己的藏书票 教学难点:刻画稿

教学过程:

1、复习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及基本特征

2、讲解初稿设计情况

展示设计有创意的作品,针对部分作品要求学生说出修改意见

3、老师强调这节课要求

4、学生继续完成作业,老师帮助学生涂色、印制,最后强调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

5、展示并讲评学生作业,活动结束。第10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图片资料,泥塑作品。

学具: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1 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 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

教学意图: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

二、发展阶段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学生尝试制作。

2、学生自评,互评。

3、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三、深入阶段

1、分小组交流,讨论创作内容,2、分小组合作,添加场景,完成组群泥塑,用彩泥时还有注意色彩的搭配。

教学意图:综合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陪养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四、作业展评

1、小组自评,互评。

2、师点评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1、师点拨本课教学活动要点。

2、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叫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课题:那一刻的我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片。课件。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课件展示运动中的人物,使画面暂停,分析运动中人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创作前,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布置作业: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今天完成构图,下节课涂色。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第二节

一、交流展示上节课的稿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二、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三、作业展示,评价。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用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来组织画面。

难点是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示范作品、各种图形、学生作品。

学具:铅笔、记号笔、油画棒、剪刀、固体胶等工具。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今天咱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比眼力。学生游戏。

二、发展阶段:

刚才咱们找的是不同的,现在请你从一幅画中找找哪些是相同的。

说说刚才的画面里,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三、创造阶段:

用老师带来的各种图形摆一摆“哪些是相同的”。

小结,再次体会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第二节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摆的方法表现了“哪些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绘画“哪些是相同的”。放课件,请学生欣赏。

二、发展阶段:

示范: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三、创作阶段: 作业要求: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学生互相来辨一辨、认一认。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教学评价

·能否在作品中体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能否积极参与班级的自评或互评的活动。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设计制作各种纸制帽子。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帽子。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各种帽子的图片制成课件。学生:各种彩卡纸、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

今天和我一起来到咱们班一同上课的还有我请来的小朋友们,请看屏幕,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才叫千变万化?你能说说千变万化指的是帽子哪些方面的变化吗?

2、考考你:在1分钟内,你能把一张彩纸变成几种样子的帽子?

3、同学们,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帽子是怎样做的?帽子上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想一想这些帽子有什么作用?(表演、装饰美化)

4、你想怎样装饰你手里的帽子?用什么办法?(学生回答)

看看老师跟你想的一样吗?(卷、折、刻、挖、穿编、粘贴)

5、分小组竞赛:

刚才学习了那么多的方法,下面我来考考你们哪个组学的最好:

⑴ 这些帽子上装饰的图形是用刚才教的哪些方法制作的呢?

⑵ 你还能想出其他装饰的方法吗?

6、图片说明做法

你知道他们的帽子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课件)

7、作品欣赏:欣赏各种学生作品

三、学生制作阶段

⑴ 多媒体播放音乐,增添课堂愉快的氛围。

⑵ 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品。同时对色彩的搭配进行辅导。

⑶ 让全体学生分享个别同学的独特构思和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对其创作活动多给予肯定。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下次继续完成,并进行展示。

第二节

一、继续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长分配好角色,组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完成后再根据该组设计的帽子角色用肢体语言或声音表演。

二、展示作品,评价作品阶段

1、给你的帽子起个名字

2、评价谁的帽子做的好、色彩搭配最漂亮。

五、课外拓展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教学目标

1.学习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备一些泡沫板等材料。电脑、动画片。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你想要一座漂来漂去的小岛吗?怎样才能让小岛漂来漂去?

二、引导阶段: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岛的印象。

看课件,分析岛屿的特点,以及岛屿上的动植物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漂来漂去的小岛上都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创作阶段:

讨论:我们用什么材料,怎样表现漂来漂去的小岛比较好?

从自己组带来的材料中找出最适合做漂来漂去的小岛的,并说明原因。作业要求:

·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岛,然后在纸上画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贴在小岛上。第二节

一、对比哪一组的半成品的质量更好,装饰更加美观。1.看外观。2.看构造。3.看装饰。

二、互相学习后,继续改进,完成作业。

·做完的作业,可放在水里漂浮进行展示、评比。教学评价: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能否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风格的小岛。

·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第16课

迷宫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课前准备: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教学过程:

一、玩迷宫:

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

二、设计迷宫:

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三、制作迷宫:

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

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第17课

电脑美术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

2、老师归纳:

3、欣赏图案,复习“复制、粘贴”。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二、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作品上的图案,图案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是否发现它的规律?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

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

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三、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2、学生实践

三、作品展评

1、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四、时装制作和表演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

2、学生时装秀表演:

五、收拾与整理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会动的玩具”系列,通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学过的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

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

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导入阶段

一、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

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第19课

光的魅力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光有自然光,如太阳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烛光、灯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光,其实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衬下,艺术作品才会显得更加生动迷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教学重、难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

·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教学过程:

一、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三、探究光的魅力: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第二节

一、启发思路:

教师归纳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 15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体的制作方法。

二、展示光的魅力:

作品完成后,可举办一小型的展览,展示学生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提醒同学在展示作品时,要注意用电与用火的安全。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能否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主要是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此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制成课件。·谈谈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感受。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

教师把搜集到的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等各种图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

二、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方法。

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墓俑?人们为什么要造它?你知道的墓俑有哪些? 2.看书上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介绍。

3.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文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以及了解这些兵马俑在秦始皇陵墓周围所起到的作用。第二节

本节课在网络教室上,鼓励学生正确上网自学习。

一、上网学习:

利用电脑进入人民画报网,点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再选择“秦始皇兵马俑”,电脑上就会出现秦兵马俑的多幅图片,当鼠标指向某一幅图时,就会出现与此图有关的文字介绍。引导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进行欣赏。

二、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每一组同学向大家展示、介绍一幅自己搜到的秦兵马俑的图片或文字,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能否主动地收集有关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能否了解欣赏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

2.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篇二

1.通过阅读交流,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感受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 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2.理解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运用课内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 选取了四篇课文, 其中两篇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另两篇课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本组教材把孩子们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 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四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本课课型为单元拓展课, 是对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化课内阅读内容, 运用课内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自觉进行阅读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师生共读。本书主要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两个青年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影视作品, 要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必须深入文本,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表达, 把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也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战争对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类作品的阅读也较少。影视作品中, 战争题材的作品过分娱乐化的倾向正在消解这一严肃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知道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可贵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感悟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表达,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教育, 这也是对学生很好的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复习方法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时, 我们在文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举一两处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3.小结: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多读读, 多想想, 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课,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 让学生读整本书。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又对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

二、走近作品, 把握内容

1.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 耸立着一座纪念碑, 它是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苏联英雄”卓娅而建造的。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你有哪些资料愿意与大家交流?

学生介绍后,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 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用课内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老师相机指导, 可借助书的目录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 在阅读时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如了解作者、故事的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 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环节意在梳理相关信息, 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心中建立整体印象, 为后面的精读和探究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走进作品, 感受形象

1.我们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卓娅和舒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2.小组交流:姐弟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 然后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片段加以说明。

3.小组上台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与评价)

4.学生边汇报边小结板书:从你们精彩的交流中, 我们仿佛看到姐弟俩的英雄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整体感受人物形象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内容展现出来, 做到言之有物。学生既对本书有深入细致的阅读, 又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品词析句, 感悟表达

1.同学们, 在阅读时总有一些句子让我们停下来仔细地回味。打开书, 看看你们读书时勾画的内容和做的批注, 再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示例:

(1)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2) 这段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卓娅和母亲在大街上看到一张画着一位战士的招贴画, 下面写着“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3)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 这些句子让我们驻足回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卓娅的决心的?学生进行补充。

(此为一个片段的教学, 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 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鲜明起来,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好的姐弟俩啊, 但是因为战争, 他们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教师补充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的相关资料。

5.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 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为了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环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这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要深入阅读本书, 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五、总结延伸, 拓展阅读

1.读完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你有哪些收获?你又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2.通过阅读,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 都要找找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这一主题, 大家还有哪些书向同学们推荐呢?

(设计意图:单元拓展课所能选取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 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教师要整合课内外阅读, 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备课反思】

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 从整体上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课型, 本教学设计定位为拓展课, 根据单元主题, 选择课外读物, 巩固、延伸单元主题的学习。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教材后, 师生共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搜集相关资料, 做读书笔记, 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模式,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 建立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联系, 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 对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建构。在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时, 笔者结合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 为学生推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在拓展课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 在重构的语境中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 并不断反思”。[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除了主题这一纽带外, 还要兼顾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把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在整体观照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连贯性。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要科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课型。每种课型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彼此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要尊重知识学习和儿童认知规律, 具有连贯性, 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教学设计中, 上课伊始先回顾课文, 复习课内阅读方法, 为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实践作了铺垫,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的重点部分, 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所有课型的教学中, 单元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 围绕这条线展开教学, 保持教学内在的连贯性, 才不会让教学信马由缰, 偏离方向。

3.语文性。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可见语感训练的文体沟通乃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与本质。”[2]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准确的感受力,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在设计中,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 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语文经验, 形成语文能力。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运用讲述、倾听、朗读、批注等多种形式, 搭建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学生语文经验的获得, 不仅体现在预设中, 还体现在课堂各要素交互作用下的创生和完善。所以设计还要有一定弹性, 选取的片段只是一种预设,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与教法研究——以沪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5 (6) .

[2]张大文.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Z1) .

3.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篇三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作为我本次说课的开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课是人上出来的,上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焦点。教书将近十年,听过将近10位老师上这一节,其中的感受林林总总、各有千秋。归结为一句话:上好一堂课,难!上好一堂好课,更难。

一、教材分析

《赤壁之战》,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它告诉人们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同时,本文又是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简要的复述课文。而要学会复述课文,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取其精华,去其无用。因此,在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时,必须围绕——(熟悉课文,理清脉络,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这一训练重点展开。

此外,《赤壁之战》一文虽叙事较长,但内容丰富,条理清楚,道理深刻。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本节课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开放式、主体式”教学法,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内容,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而教师通过问题,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指导思想。

1、演好“重头戏”

这一课时教学主要围绕“说英雄、论英雄、谈英雄、评英雄、成英雄”展开,是本节教学的重头戏。

(1)、课的开始,以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打开本节课的话茬。以少胜多,点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

(2)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的一个新动向。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排得非常出色的影片。借用此剧的主题曲,一方面让学生领略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纷争的壮阔场面。另一方面,引出本文的重点——争论谁是英雄。(在此要说明一下:英雄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定义。)是周瑜,是黄盖,是曹操。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结合课文的分析,据事论事。从本文内容所反映出的,称的上英雄的应当是周瑜、黄盖。

(3)对于一篇较长的课文来说,如果没有一条主线,任由学生讨论,所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散沙一盘,没有主次。因此,切中要害,适时提问。就成为其中的关键之处。围绕着以展开的争论英雄,提出的两个问题。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让学生积极的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4)分段的指导。当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整理课文,进行分段。本节课的分段正是基于此。

(5)朗读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指导,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赤壁之站的关键之处,在于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特别是这封诈降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应当是带着藐视的、贬低的语气读。这样才能使曹操深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

(6)重视课外知识的延伸。成英雄成为本课的高潮。本人在备课时,曾经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发现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中,有很多都可以在我们课堂上得以运用。如:《春晓》可运用于第七册的18课《小镇的早晨》,《寻隐者不遇》可应用于11册《三顾茅庐》等。包括本人所引用的《清明》,以作诗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课文。这也是比较新鲜的教学设计。(三国时期乱纷纷,曹操率军欲灭吴。黄盖献计用火攻,以少胜多定大局。)

(7)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赠送苏东坡的作品,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学习课文,认真读书。这也是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8)、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原则。我的设想是:既需要制造明星,同样也需要制造炮弹。

落实了以上的环节,本节课的基本任务也就完成了。

三、我的一点教学感受

本人曾经第一次上过这节课。那次的经历使我感触颇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要是不创新,不钻研,不吃透。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会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个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混昏沉沉的听课的学生的尴尬,一个老师千奇百怪的提问和一群学生挖空心思的回答的可笑。

4.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学反思 篇四

李晓华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语文课上学习了一首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之后,我还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

看来,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

《忆江南》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 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口语交际、情感体验、合作探究这一块着手。例如:调查问卷是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计划,即使是游玩,也要有所收获。

课文的两条线索,都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线路图,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积极的寻找课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线,一下子就了解了 2 文章的明线,而整堂课快结束时在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小溪流水线路图,则让学生发现了文章的暗线。如何详细了解双龙洞各部分的特点,这一部分需要老师引导,于是我采用协助导游完成绘制双龙洞地形图任务:

一是打破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不能让他们感觉老是他们在那里挑战这个挑战那个辛苦得很,而导游也就是老师很逍遥。

二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帮助老师,大家一边看一边找一边讨论,一边画,师生融洽,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双龙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体验内洞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钟乳石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有的说“定海神针”“牛郎织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 3 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万年牢》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尊严》教学反思

上了《尊严》这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上,这时我适时和学生展开了对话:“看来哈默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语句来反驳我: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这种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读 4 书,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读出自己的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学完课文后,我又请同学列举了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城市有关尊严的真实故事。同学听了之后,都很受感动。最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关尊严的名言,丰富了本课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对尊严的体会。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缺失太多。反思教学,诸多感触涌上心头,其突出者有三: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 5 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是一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

把握重点时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

《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显得还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些困难。怎么办呢?因为,我们此时学习的是《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所以,我灵机一动,我想既然学生概括全篇困难,那就先练习概括一个自然段吧。于是,我请他们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 6 生说起来还是罗嗦,我引导说:瞧,虽然两个同学概括的不是特别简练,但你们注意到了吗,在他们的言语中,出现了两种很重要的事物。学生很快就答出是鲸和轮船。我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说:看,你能结合课文,用简单的话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在短暂的思考过后,顺利的答出:科学家根据鲸的体型特点设计出了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导他们采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两段联系起来说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由这个教学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但这个关键词,最初应由教师提出。日久天长,学生就会掌握其中的技巧。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较长的课文,阅读理解时要分部分、抓住重点来处理课文内容。每部分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第一部分主要是德国军官与夜莺的对话。抓住人物的对话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可以再熟读的基础上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会军官问了这么多,就是要知道游击队的藏身之处,夜莺都巧妙地进行了回答,并且用野兽、狗鱼等做比喻,狠狠地痛骂了敌人。从文中体会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第二部分是夜莺巧妙地用鸟叫的声音把敌人的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员,让游击队员积极备战。教学时让学生抓住游击队员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弄明白,夜莺的叫声表示德国鬼子的人数;杜鹃的叫声表示机关枪„„并从中感受到夜莺的机智,游击队员对夜莺的爱护。

第三部分主要是写德国兵被打的落花流水。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朗读体会,并进行仿写。

第四部分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写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这一部分重点应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找出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的句子,把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读,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首尾照应。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所以,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我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课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文中感情的体会超出了我的预想,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教学中“读”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为教教材而教教材,应该更灵活的运用教材,为教学所用,适当安排。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已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这两段话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已的感想。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们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当时,我如果能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的资源,再让他们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畅所欲言彼此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效果会更好一些。课堂应该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这一点。如:我设计了“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收获;小组探讨学习,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把板书的使用权留给学生;等等。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师问生答”的现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实际上是为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的捷径。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战争,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之中,没有经历硝烟和炮火,但我们亲眼目睹了呼啸的导弹顷刻间让美丽的家园化为废墟,亲眼目睹了鲜血淋漓的儿童和失声痛哭的母亲,我们也感受到了,那些身处战争中的人们该是如何在水深火热中煎熬,那种整天都提心吊胆地日子,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啊!不太平的世界,让人们不知道后一秒钟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罪恶的子弹我们无法阻止,战争的局面我们无力扭转,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但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通过课堂、通过文本、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人来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明天的世界!

《触摸春天》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吟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使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

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

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

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生命生命》教后反思

回顾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已参加了三次学校举行的教学策略研讨会了。这次第十五届小学策略研讨突出“学生参与”的主题,本身就贴近了真实的课堂,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由衷地为大道语文课迈进了真正的课堂生活而高兴。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本课属第五单元一类文。首先从课题来看,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沉重的话题,如何把这个人生成长中很重要的话题让十岁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昵?我们知道不同阅历的人,不同经历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是大不相同的,于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经历为线索展开教学。随着对作家杏林予的了解、敬仰、到对生命的感悟层层深入,从而彻底领悟了生命的不同含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参与。说到参与就要考虑到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很好的主动参与。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的开放性、师生交流体现民主和平等。体现课堂生活的真实、自然,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使认识更深入,学习更有效。主题教育理论的滋养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如何在课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需要时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体会到课堂上弥漫着人文关怀的气息,如:学生感谢同桌的提醒,老师感谢学生的补充,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课题中的两个“生命”的不同解释,课堂上呈现出辩论的情景„„。这种精彩的生成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焕发,被激活,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认识生命,领悟生命的学习中,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由平静到泛起微波再到波澜壮阔和奔涌不止,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这精彩来自于充分的预设,来自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来自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来自教师对课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节课不可能完美无瑕,我们要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们要 10 牢记教师的厚重沉淀,知识的广博,充分的预设,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础。

本课中“交流新发现”和“书写生命感言”的设计都体现了读与写、言与书,工具与人文,自主个性张扬与教师指导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课结束了,我的思考和研究又开始了,如果教师们评价中说我成熟了,大气了,那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只有自己刻苦钻研,深思熟虑,力行实践过的东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相信我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坚实!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课文中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我放弃了原来的抓作者心情变化这一条情感线,主要抓住花的变化过程──从美到更美展开教学,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读悟,使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在说话、写话中升华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整堂课采用线性设计,层层铺垫下来,导入、过渡自然而又巧妙,在教材的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悟结合、学习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有自己的思想与相应的策略。课上下来,觉得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离预设的目标还是有那么一点距离,除了教材的因素和学生因素(使用老教材的四年级学生可能不适应新教材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把握好机会及时地进行引领也是一个原因。例如: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只能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或不应对,缺少评价和适度的指引,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能“平面开移”而缺少“纵深开掘”。在研读重点句段时,能注重读悟结合起来,但怎样引导学生以读促悟,领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乡下人家》教学回顾反思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参观贝尔科普基地的情景。贝尔科普基地在关外,途中经过一片庄稼地,地里种着时令蔬菜,长势正旺,放眼望去就像一块块碧绿的翡翠。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蔬菜真新鲜,好一派田园风光!看到此情此景,孩子们的表现更让我感叹:他们大呼小叫:老师,快看!生菜居然长在这里,啊!那是我吃过的菜„„是的,乡村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陌生的。庄稼地留给他们的印象似乎超过了科普展。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兴奋,津津乐道,滔滔不绝„„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新课伊始我用郁金香激趣导入,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回答出荷兰,然后自然而然的想了解荷兰,所以这时汇报资料,在学生对荷兰有一个初步印象、心里想了解荷兰时在读课文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这节课的教学模式基本适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敢于破除迷信、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的好教材。然而,要使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的精神,为生活在今日中国的儿童所深深感动和理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根据本文的特点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觉得本科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是:一是把握要求,设计教法。学生在接受学习任务前,我就明确宣布:学习21课,要了解伽利略通过哪些步骤成功地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结论。由于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我又针对本文的特点,别出心裁地把“习题训练法”和“情境提示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以课后的习题为纲,充分利用形象,创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化,我时而发问,时而实物演示,时而板演图示,时而自读课文,时而分角色表演,时而巩固练习,教学方法新颖、多变,充分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爱学、乐学,情绪高昂,学习效 12 率很高造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在《全神贯注》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教师课前出示名言,引导学生朗读、质疑、谈对课题的理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了“朗读比赛”,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按自己的理解去读,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拓展运用,延伸课外”这一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罗丹的雕塑作品,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再次激起学生对罗丹的敬佩之情;最后,教师赠送名言书签,学生读书签上的名言,感受老师寄予的希望,进一步融洽师生的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全文作了巧妙而有意义的总结。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意蕴深远、极富创意。一颗红心里写上“全神贯注”四个大字,中间套有一颗小红心写上“精益求精、如痴如醉”八个小字,一个箭头横穿过两颗红心,指向右边“成功”二字。这些都是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继续发扬的。但是,在这堂课上,我发现学生朗读时语气平淡,缺乏激情,尽管我在课堂上及时作了指导,但效果还是不明显。特别是在“把你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读出来”的这一教学环节中,不管是自由朗读,还是比赛朗读,听到的只是平淡的朗读声,根本没有把罗丹工作时的全身心投入、如痴如醉的工作作风表达出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课本中的插图,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助手,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时机。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多方面作出辨析和判断,理解外貌描写的特征,作用,并由学生入境入情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进而充分地感知青年内心世界的美好,产生对青年的敬佩之心。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通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充分地读课文,自读自悟,多读课文,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谈谈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方法,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学生基本掌握了“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上能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吃苦、不怕困难,还能体会到父亲热爱土地、信赖土地、合理使用土地的思想感 13 情。明白作者的目的是通过讲“我”家失去菜园,父亲克服重重困难在山坡上重新开辟了新菜园,赞扬了父亲不怕辛劳,坚忍不拔的毅力。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会让大家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为根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5.人教版一年级美术全册 篇五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及正确使用。

2、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教具学具: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老师事先把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放在一只袋子里。

上课时,可让学生通过猜或用手摸等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说出里面放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以便引起学生们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一)以儿歌拍节拍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小口袋真神奇,装着纸剪和画笔,大家一起来动手,展现多彩新天地。

(二)出示:神奇的口袋(让同学来猜猜里面装着什么?)

1、剪刀

2、蜡笔

3、水彩颜料

4、水笔

5、钢笔

6、铅笔

7、毛笔

8、油画笔

9、橡皮泥

10、剪刀

11、毛笔

12、印

13、各种彩卡等

(三)欣赏用各种工具画出来的画

(四)作业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及它们不同性能和特点。B、尽量大胆、自由地表现,C、用简单的点、线、面来组合画面欣赏各种图片和课本

三、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工具的使用和表现。

四、讲评:

欣赏同学用各种工具表现出来的作品

五、收拾整理

第二课大家都来做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第三课 彩线连彩点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能否用点、线、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

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

师: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二、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

师: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现

1、请学生思考:

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

4、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四、练习和评价

1、提出本节课练习的要求。

学生练习,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第四课 淅沥的小雨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用一组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教学重、难点:

1、用有方向性的线条表现雨滴。

2、遮挡关系的处理。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雨点儿落下来了,街上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避雨的?

2、请学生表演雨中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遮挡关系

3、下雨时,我们的城市是怎样的情景?

4、下雨时,你最喜欢的或最讨厌的事是什么?

(二)欣赏图片

看看书上的图片,选你喜欢的一幅说几句话?

二、发展阶段:

(一)启发想象,激发情感

1、听故事并补充完整(挂图拼贴)

热热的太阳烤着大地,白云没精打采地飘来飘去。明明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路上。哎呀!天空怎么突然暗下来了?呀!下雨了!„„

谁来添画落下的雨点儿?

想一想,明明怎么办?或者你怎样帮助明明呢?

2、请学生为明明添画雨具。

(二)观察分析:

明明穿上了雨衣,看起来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了?

(三)鼓励创作:你想画雨中的什么呢?

(四)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幅下雨时的情景,画名叫淅沥的小雨。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涂色。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互评。你喜欢谁的画?

五、课后拓展:

谁知道,天上落下的雨点儿到哪去了?

六、宣布下课

第五课 闪烁的烟花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春节过得愉快吗?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2、过春节时哪些同学放烟花了?哪些同学看见别人放烟花了?哪些同学看见电视里放烟花了?

三、讲授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

1、你放(见)的烟花美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2、欣赏放烟花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

3、烟花的表现方法

1)教师示范集中不同形状的烟花的表现方法。

2)总结烟花的表现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彩点直接点出烟花的形状,由内而外依次点出。一个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3)找学生讲讲打算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美丽的烟花。

四、作业要求

1、用彩色笔直接作画,不必用黑色勾线。

2、可以表现自己见过的烟花形状,也可以自己设计烟花的形状。

3、可以多画几个烟花使画面饱满。

4、构图时可以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做到主次分明。

5、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五、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烟花的形状优美多姿。

六、课后拓展:用多种形式、材料表现烟花

第六课 美丽的印纹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否能简单地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教具学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用自然界中有文理的物品,通过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2、发展阶段:

(1)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2)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3)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四、学生评价作品,小结。

五、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产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第七课 纸风铃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像,用添加、裁减、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制作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教学重、难点:

1、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

2、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

教具学具:纸杯、纸盒、小挂饰、剪刀、胶水、彩纸、彩笔、彩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风铃,问学生:你喜欢风铃吗?风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2、发展阶段:

师问:老师这儿还有自己制作的风铃,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给学生看老师制作的纸风铃范作)你能说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试问:谁能说出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纸风铃的?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先把单个的纸杯进行美化:用画画、剪贴等方式。(2)再用彩线把纸杯穿起来。

(3)给纸杯下面添上铃舌。

师问: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纸风铃?

三、学生分组制作。

四、欣赏、讲评作业。

五、课后拓展:怎样能做出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真正的风铃?

第八课 鱼儿游游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

2、指导学生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或剪刻、捏制鱼。教学重、难点:

1、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2、用线、用色表现或剪刻、捏制鱼。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胶水、笔、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根据兴趣爱好分小组,并确立组长,统一小组意见。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故事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在大海里住着鱼爸爸和他的儿子,爸爸很胆小,怕儿子出事,不想让他上学;而儿子很喜欢上学,也很顽皮。有一天„„当鱼爸爸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以后啊,他会怎么做呢?

2、发展阶段: 师说:虽然鱼爸爸比较懦弱,但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尼莫,由于他的爱心,会有许多朋友帮他找寻失去的儿子。假如你是鱼爸爸的朋友,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师总结:对,帮助有困难的朋友是我们的美德。

师说:鱼爸爸的朋友大都是鱼,我们来认识一下,海洋里有哪些鱼爸爸的朋友呢?请看大屏(展示各种不同的鱼的图片)

你最喜欢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鱼朋友?

你能模仿鱼儿游一下吗?

让我们都来模仿鱼儿游一游,想怎么游就怎么游。

我们来看一下鱼究竟是怎么游的。(动画:鱼游时的样子。)和我们游的一样吗? 哦,尾巴左右摆动呢,嘴里还在吐着泡泡。

鱼爸爸的朋友啊到处帮着找他的儿子。你看,黑板上也有一条鱼朋友呢,正在帮着找与儿子呢。(师示范表现鱼)

老师是画的鱼朋友,我们看看别的小朋友怎么表现鱼的。(出示学生的作品)我们美术课还学过彩泥捏,彩纸剪,这些方法同样可以表现我们的想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接下来老师请每一位小朋友来表现一条游动的鱼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鱼爸爸找回他失去的儿子,好不好? 按小组制作或画鱼,老师及时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适当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大屏展示各种鱼以及不同的表现方法,音乐伴奏)

五、作业展示

六、拓展:观察自然界中的鱼儿,看看它们是顺水游动的还是逆水游动的。

第九课 我在空中飞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启迪想象思维,开发创造能力,检阅学生对绘画技法(蜡笔水彩画)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难点:

1、启发想象思维,激发创作热情。

2、构图的完整性和画面的个性特色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入阶段:

引趣,挂出宇宙飞船,宇航员,飞碟等图案 师问:图上的物体是些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的? 挂出两幅完整的太空,科幻作品。

介绍简单的太空知识和人类深索太空奥秘的活动。

2、发展阶段:

问:如果你能飞上天空,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问:你怎样才能让自己飞上天空? 师说: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你想让自己飞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飞得高一点还是低一点? 师说:你想和谁一起飞?飞的时候你们会看到什么?

提示:外星的小朋友来地球了,你和同学一起迎接他们。“你们乘上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纸上大胆地画出你想象中的太空世界

2、修正画面,使画面构图合理,主次分明,有一定的主题思想

3、世界上的色彩丰富的,涂色时应大胆,你觉得什么样的色彩好就有什么色去涂。涂色前,特别强调涂蜡笔的方法。

4、重点指出,太空世界的背景不仅仅是蔚蓝,深蓝,灰蓝,紫蓝,桔红,深红等色同样可以作为太空背景色。

四、课后拓展:

1、收集宇宙的资料,探讨人在空中飞行的可行性。

2、如果人类能够克隆一对鸟类的翅膀在肩上,一定能够飞起来吗? 第十课 我的新朋友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带领学生观察植物,并能对各种植物的外形、颜色特征进行简单描述。(2)这节课我们用各种废旧材料做成鲜花好不好?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观摩各种植物图片或实物,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

(4)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

2、发展阶段

(1)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植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植物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颗与众不同的植物。

(2)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哺育他们成长,鼓励学生把精心制作的纸花送给老师。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五、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各种植物。

2、在生活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材料变废为宝。

第十二课 我做的文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在仔细观察常用文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绘制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常用文具。

2、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艺术的联系和互动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美化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打开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对文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具学具:纸盒、废弃的小瓶、橡皮泥、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相互讨论,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废弃纸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颖、别致的文具。组织学生相互解决问题。

2、发展阶段:

出示成品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方法、优缺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根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画,捏、撕、贴等方法,构思设计与众不同的文具。

2、个人或二人、三人结合进行实际制作,锻炼自己动手能力。鼓励创新,使学生在更自由的空间里发展创造思维。

3、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并及时予以帮助指导。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继续完成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4、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四、收拾整理 :学生收拾整理自己的剩余物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课后拓展: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多余材料,再设计几种不同的新颖学习用品。第十三课 会动的小纸人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会动的小纸人”,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2、利用小纸人来表演节目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强化他们与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小纸人的制作方法。

2、如何制作会动的小纸人。教具学具:彩色纸,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导入新课:老师出示小纸人范作:嗨,同学们好,我叫小丁咚,让我给你们表演一个小节目吧。

(2)问学生:你们喜欢小纸人吗?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小纸人。板书课题。

2、发展阶段:

(1)每个小组讨论并认领一个小故事(允许学生自编故事),每个学生确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思考并交流:你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头部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如何来表现?(2)先请学生用撕贴、剪贴加添画的方式完成人物头部。

(3)请学生们观察:小纸人是由哪几部分拼接而成的,它为什么会动?(4)出示制作步骤图。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先做身体部分,完成后再拼装上头部及其他需要的部分。制作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动作较快的学生可让其做两个角色,或让其根据自己制作的小纸人编一个故事并设计出故事的场景。

四、作业完成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作好的小纸人来表演故事的某个情节。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为语文课、思想品德课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制作角色,并进行表演。

第十四课 繁忙的交通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马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形式,通过想象大胆表现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在表现马路的繁忙的景象的手法。

2、马路上的一些常见物体的形状以及马路上的一些标志所表示的意思。教具学具: 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道路,汽车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和欲望。启发学生谈谈他们所处的城市的交通繁忙的情景。

2、发展阶段

(1)学生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想象,试说说马路的形状、以及马路上有什么? 小结:马路的形状有S形、T字形、十字形„„

S形的马路一般来说是用在乡间小道上或者山上的。马路的两旁是一些树、稻草。T字形可以说这是一个三岔路口、分道的。路的两旁一般有些农田、树木„„ 十字形的马路可以说是最繁忙的路口了,人流量、车流量都是相当大的。两旁边有些高楼大厦、住宅楼、学校、超市„„

一般马路上有人行道、自行车道、汽车道、花坛。在十字路口还有警察叔叔、红绿灯、斑马线„„斑马线的作用就是过马路的人行走。

我们过马路是要注意: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由于交通过于忙,就将人过马路的斑马线放到地下去了,成了地下通道。

(2)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说说自己想象以后的的马路是什么样子、你想有什么样的马路?

(3)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表现出自己对道路、汽车等景物的感受。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甚至可以画现实中没有的情景。

(4)讲解作画步骤:

a画轮廓 b涂色

c勾线、涂背景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想象大胆表现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

要求:(1)学生将作业纸画满了达到色彩的变化效果与协调。(2)学生们最好设计自己的独特造型的汽车、马路等。

四、收拾与整理:

五、课后拓展:让学生通过想像自己设计未来的道路和汽车。

第十五课 乘上列车去画画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 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如何画出被遮挡物体。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引入阶段:

请学生听录音(火车开来的声音)同时教师出示能拉动的火车列箱,并提问学生听到什么声音,导出题目《乘上列车去画画》。

2、发展阶段:

教师出示贴有一节车箱的挂板,用各种水果贴片进行贴画让学生观察贴的是否正确、合理,并说一说为什么?之后,教师讲解物体的前后遮挡部分的画法,物体在车箱里的绘画顺序是:由下向上画、由前向后画。

教师演示画画箱的车箱画法四句话:(1)先画车箱长方形。

(2)再画车轮小圆形。(3)火车铁轨两条线。

(4)车身图案任你添。其中车身图案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注意:自己的本子有多大,车箱的长度画多长。)启发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的车箱,自己还能画出什么样的车箱外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火车箱装满各种货物,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把车箱画满自己喜欢的东西。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堂总结

1、再次提示学生作品一个连一个贴在黑板右侧变成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并让学生评说哪个车的好与坏。

2、教师总结发言,引导学生说一说应把这么多的东西送到祖国四面八方,最后放一段火车渐渐开走的,表示司机叔叔开着火车带着学生的心愿走远。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学生回家收集一些表现祖国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图片。

第十六课 童话里的小屋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用纸盒及多种材料制作一栋小屋。

2、能说出小屋里住着谁,他喜欢做什么。

3、小组或全班同学将作品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庄园、城堡或村落。教学重、难点:

1、是否敢于想象。

2、是否敢于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教具学具:剪刀、彩笔、胶、纸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绘画工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

1、引导阶段:

回忆、讨论、交流你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喜欢童话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他又住在怎样的屋子里?

2、发展阶段:

(1)小朋友们,你想成为一名小小的建筑师吗?你想拥有一套漂亮精致的小房子吗?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吧!瞧!我们做的房子有多棒:有几十层的摩天大厦,也有精致典雅的花园别墅,有古老的欧洲城堡,也有现代的高科技小区,居民公寓等,它们色彩鲜艳、造型丰富、配上各种小巧的环境布置,真是太有意思啦!

(2)想一想画出你想要的房子的外形、结构。

a、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还是不规则的„„

b、屋顶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圆锥形、平顶、彩条状的?或者瓦楞形的„„

c、门和窗的造型:方格窗、百叶窗还是大玻璃窗„„单扇门、双扇门、或是旋转门、卷帘门„„各是什么形状的?安装在什么的地方?门窗是不是需要打开?从哪里打开?

d、其他部分:是否需要设计阳台、阁楼?房子的装饰等。注意点: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设计一组房子时要大小高低搭配和谐

(3)做一做

a、先做房子的身体,画好门窗后先剪制门窗,再粘贴身体。b、根据房子身体的形状大小来制作屋顶。c、添加其余部分或装饰房屋。

d、最好选用一张彩纹纸作为底板,将房子贴在上面。

e、有兴趣还可以给房子周围布置一些小设施,组成一个社区。

三、学生作画,老师辅导:

布置作业:制作一栋童话里的小屋生:自由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四、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五、课后拓展:请学生思考,除了小屋,纸盒还可以做什么?

第十七课 会滚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学习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1、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设计动物的形状。

教具学具:卡纸、彩笔、剪刀、胶水、沙子,瓶子或罐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出示范作进行滚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2)说一说这些玩具是怎样制成的。(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制作示意图)

2、发展阶段:

学生制作滚动玩具

(1)设计一只熊猫形象,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画法。(2)把熊猫的形象剪下。

(3)把熊猫的形象贴在圆柱上。(腿部贴住,头部竖起)

(4)往盒子里灌进一些沙子,滚动时可以听到“沙沙”的响声。(注意沙子不要灌满,否则听不到响声。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启发学生制作其它滚动玩具

1、回顾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学生设计其它形象(人物或动物)制作滚动玩具。

四、作业评析。评析标准: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确,形象设计生动。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回家后进一步提高“会滚动玩具”的设计创意。

第十八课 动物王国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欣赏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感受动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动态美,从内心产生喜爱之情

2、让学生在电脑的游戏中发散思维,表现自己眼中可爱的动物。

3、感受动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动态美,从内心产生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操作电脑,利用电脑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老师手上有一封“邀请涵”你们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吗?

同学:我们动物王国的明星正进行时装表演。想邀请××班同学一起欣赏。(2)欣赏动物世界的录像(3)讨论:

A、想想你最喜欢哪位动物明星的表演,你能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 B、你觉得哪位动物明星的服装最美,请你描绘一下它的美丽所在(从形体、颜色、花纹等方面展开。)

小结:动物世界真的很奇妙,威武的狮子,温顺的小羊,可爱的蚂蚁„„形形色色,说也说不过来。动物的形象各异,服装更是千奇百怪。瞧,它们的服装每个都各具特色。

2、发展阶段:

(1)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

引导思考: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2)揭示课题及学习内容: 除了用画画、剪纸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动物们的可爱形象呢?(今天我们来用电脑表现动物)

(3)利用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制作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四、收拾整理:

五、课后拓展:继续探索电脑绘画的神奇世界。

第十九课 办年货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制作菜肴拼盘装饰与环境布置。

2、指导学生布置新年家庭环境,模拟过新年的情景。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室内环境布置与置办年夜饭。

2、如何组织好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活动及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技术上的问题 教具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笔墨宣纸、蔬果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放音乐:过新年)师:(1)刚才的音乐好听吗?

(2)从刚才的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3)你是怎么感受出来的呢?

(4)音乐使我们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氛,今天我们也来过新年。

2、发展阶段:

(1)过新年是这么热闹,以前你们是怎么过年的呢?(2)学生谈过年

(3)同学们对过年观察得真仔细,过年真是太快乐了。现在教室里一点过年的气氛也没有,如果今天过年,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讨论:过新年时家里该做些什么事?

(5)小姐:写对联、贴对联,画年画、贴年画,剪窗花、贴窗花,吹气球,做年夜饭。(6)过新年时家里要做的事还真不少,今天我们把教室也打扮成过新年的样子,我们也来一起过大年。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知道,过年时家里要写对联,贴年画,剪窗花,做年夜饭,这么多事我们该先做什么呢?这样吧,我们来个分组合作齐动手,怎么样?

2、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

3、师:每小组合作完成各组的工作。

4、学生选择各种材料完成各自的任务

四、作业评价

师生共同欣赏过新年的环境布置。在学生自评作业后,大组进行互评,提出更好的建议。

五、收拾整理:

六、教师小结:过新年时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家里办年货,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第二十课 动植物欣赏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欣赏 表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

2、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

教具学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授:

(一)导入:(播放描绘动物的音乐《野蜂飞舞》)师说:同学们听这是描绘什么的音乐?

生答:蜜蜂。

师说:在大自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的颜色和纹样真漂亮。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些动物、植物。

(二)新授

1、播放课件(有着漂亮颜色或纹样的动物、植物)

(1)我省的省花是月季花,低矮直立落叶灌木,茎有尖刺;叶面平滑有光泽,花冠肥大,花瓣很密,有的是重瓣,有的是单瓣;花的颜色大部分是红色,深浅不同。

(2)斑马:是非洲大陆的特产动物,主要产于埃塞俄比亚南部和东部、索马里、肯尼亚北部。斑马的外形与一般的马相似,是马的近亲,各种斑马都有深色的条纹遍布在较浅色的身体上。这些光滑的条纹,看上去很像一幅抽象派绘画,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色彩斑斓,格外耀眼。这些条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因为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起到了模糊或分散斑马身体轮廓的作用,远远望去,很难将它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

(3)向日葵:圆形的花盘外长着黄色的花瓣,花盘上有密密麻麻的籽。(4)蝴蝶:翅上布满绚丽的花纹,优美的飞舞姿态倍受人们的喜爱。

(5)大狮子:雄狮体貌雄伟,体长约3米,头大脸阔,从头部到颈部有鬃毛,毛通常为黄褐色或暗褐色,尾端有长的毛束。

(6)蒲公英:叶子肥厚,叶子中伸出一直长长的茎,茎上顶着一朵黄色的花,花瓣落后变成圆圆的绒球,轻轻一吹随风飘荡。

(7)长颈鹿:是现今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头颈和腿都非常长,站起来能达到6米高,就像一座高高的瞭望台。长颈鹿的长颈长腿,使得它站得高,看得远,容易发现敌情,便于及时拔起长腿快速逃离险境。

(8)虎:属于大型猫科动物,浅黄色的皮毛上布满黑色横纹。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小耳朵,耳朵背面的毛色呈黑色,中央有一明显的白斑十分醒目。虎四肢健壮有力,尾巴又粗又长上面布满了黑色的条纹。

(9)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鸟儿。有雄健勇猛的山鹰,有小巧玲珑的异蜜鸟,有美丽多姿的孔雀,有歌声优美的黄鹂,有勤劳灵巧的缝叶鸟„„鸟儿以它们婉转悦耳的啼声,艳丽丰美的羽毛,给人们带来愉悦,带来美的享受。

2、学生分小组共同欣赏每人带来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仔细观察它们的漂亮颜色与纹样,展开自由的联想与想象。

3、选择几幅图片让学生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播放描绘动物与植物的音乐)孔雀、企鹅、长颈鹿、熊猫、斑马„„

牡丹、樱花、荷花、茉莉花、菊花„„

4、赏析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1)欣赏卢梭作品

师说:画家卢梭在他的画中画了什么?你喜欢他的画吗?(2)播放课件(播放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3)你知道动物可以分为哪些种类?(4)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5)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6.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篇六

美术教案

(第二学期)

六年级

小白

第1课 明暗与立体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明与暗的关系学习简单的素描。教学重点:铅笔的使用与表现方式。教学准备:石膏、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欣赏素描画。

2、讨论立体感的产生原因。

3、物体的明与暗。

三、新授阶段

1、明与暗的产生原理。

2、模拟明与暗的关系与变化。

3、素描中的明与暗的分解。

亮面、灰面、明暗交界、反光、暗面、投影

4、素描的神奇表现力。

5、简单示范、步骤。① 构图观察。

② 描线。

③ 调整。

⑤ 调子、排线。

⑥ 整体、局部——局部、整体

⑦ 微调

6、欣赏大师的素描作品。

四、学生作业

1、构图草稿。

2、素描调子。

五、巡视指导

六、课后小结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① 构图观察。

② 描线。

③ 调整。

⑤ 调子、排线。

⑥ 整体、局部——局部、整体

⑦ 微调

三、学生作业

1、上调子、排线。

2、由线深入。

3、层层叠加。

4、远近观察。

四、点评展示

五、课堂拓展 1、3D效果的视觉素描。

六、总结反思

第2课 寻找美丽的踪迹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认识和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教学重点:美的感受与美的特征。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什么是美?

2、视觉的美与心情的关系。

3、让我们去寻找美。

三、新授阶段

1、大自然的美。① 自然的风景

② 自然的天气

③ 自然的植物

⑤ 自然的动物

⑥ 自然的和谐

2、生活中的美。

① 美的装饰 ② 美的生活

四、课堂拓展

1、用相机记录下你寻找到的美。

2、分享美的图片和美的心情。

五、总结反思

第3课 记录色彩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认识发现自然中光线作用下的色彩变化,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学重点: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表达对色彩的感受。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视频,感受光线下色彩的变化。

2、初步了解光和色的关系。

三、新授阶段

1、自然界中的光和色。① 视频展示

② 图片展示

2、结论:自然中的景物会在光的不同照射下,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3、美术作品中的光和色。① 色彩的体会。

② 色彩的情绪。

4、理解光和色。

5、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6、表达光和色。

四、学生作业

1、构思草图。

2、上色完成。

五、巡视指导

六、点评展示

七、收拾整理

1、运用水彩水粉的学生保持桌面的干净整洁。

八、总结反思

第4课 雕刻的乐趣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雕刻工艺的材料、工具、程序及其艺术特点,感受雕刻工艺的美。

教学重点:雕刻的技法和要领。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欣赏雕刻作品,感受雕刻的魅力。

三、新授阶段

1、雕刻的表现方式。

① 圆雕:是三维立体的造型,观察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面。

② 浮雕:雕塑和绘画结合的产物,是平面上凹凸起伏的形象。

2、分析雕刻作品的艺术特点。① 出示一件雕塑作品并进行分析。② 对比不同的雕塑作品。

3、雕塑的制作工具。

① 泥,石头

② 麦克笔 ③ 雕刻刀

4、简单示范创作。① 麦克笔画草图。

② 开始雕刻。

四、学生作业

1、感受雕刻的乐趣。

2、练习雕刻的刀法。

五、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用工具。

六、课堂拓展

1、生活中用到的雕塑艺术。

七、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整洁。

八、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回顾雕塑的制作方法。

2、再次了解雕塑的工具及其运用安全。

三、新授阶段

1、雕刻中的创意。① 镂空法 ② 浮雕法

2、雕塑的发展。

3、各个年代的雕塑欣赏。

四、学生作业

1、尝试做一个简单的雕刻作品。

五、巡视指导

1、注意学生工具的安全使用。

六、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整洁。

七、总结反思

第5课 浮雕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利用雕刻的简单技法,用泥板制作浮雕。教学重点:了解浮雕的风格和立体雕刻的区别。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什么是浮雕。

三、新授阶段

1、泥浮雕的工艺。

2、泥浮雕的作用。

3、泥浮雕的欣赏。

4、我们也来制作泥浮雕。① 揉泥

② 拍泥板

③ 割泥板边

⑤ 窗框

⑥ 刻画

四、课堂拓展

1、美丽的浮雕艺术。

五、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回顾浮雕的制作方法。

三、新授阶段

1、欣赏范例

2、材料的检查和准备。

四、学生作业

1、分组合作。

2、构思作品。

3、分工合作。

五、巡视指导

1、注意学生工具的安全使用。

六、点评展示

七、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整洁。

七、总结反思

第6课 画扇面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画扇面。教学重点:能够体现中国画的特点。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中国的扇子。

2、古代的扇面。

三、新授阶段

1、扇面的风格。

2、扇面的特点。

3、不同扇面的不同配色。

四、学生作业

1、制作扇面。

2、绘制扇面。

五、巡视指导

六、点评展示

七、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和教室的整洁干净。

八、总结反思

第7课 工笔花卉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认识工笔画,并用毛笔学习工笔的勾线。教学重点:工笔画的用笔和各种常用笔法。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看这些画,他们是什么画?

三、新授阶段

1、中国画的种类。

2、工笔画和水墨画的区别和联系。

3、工笔花卉。

4、工笔画的笔。

5、工笔画的勾线技巧。① 起笔

② 运笔

③ 收笔

四、学生作业

1、学习勾线。

2、学习上色。

五、课堂拓展

1、用狼毫、白云笔临摹完成一幅工笔作品。

2、工笔与水墨的搭配。

六、巡视指导

七、点评展示

八、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和教室的整洁干净。

九、总结反思

第8课 我设计的服装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尝试设计一套漂亮的服装。教学重点:了解设计的概念,并初步懂得设计。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什么是设计。

2、什么是服装设计。

三、新授阶段

1、简单了解服装设计的起源。

2、服装设计的作用。

3、中国服装的发展。

4、现代服装的多元化。

5、服装设计的步骤。① 构思

② 草图

③ 手绘稿

④ 样稿 ⑤ 成品

四、课堂拓展

1、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来设计服装。

六、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回顾服装设计的步骤。

三、新授阶段

1、服装设计的展示与欣赏。

2、构思的来源。① 大自然风景

② 可爱的动物

③ 生活的细节

四、学生作业

1、绘制服装的草图。

2、制作立体造型的服装。

六、巡视指导

七、点评展示

八、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和教室的干净整洁。

九、总结反思

第9课 图文并茂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用连环画或者插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编的故事。

2、学会欣赏和运用图文并茂的创作方法。

3、感受画面搭配故事的创作乐趣。

教学重点:怎么自编故事,画面怎么才能生动好看。教学准备:幻灯、范作、图文漫画书、实例、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漫画并观察画面特征。

2、画面上有图像和文字两个部分构成。

三、新授阶段

1、什么是图为并茂。

2、图为并茂的形式有哪些? ① 单幅插图

② 多格漫画

③ 分格漫画

3、欣赏经典著名的漫画。

4、现代的图文并茂形式。

① 更丰富

② 更自由

③ 更鲜艳

5、漫画里的故事,有什么特点?

6、怎样编故事。

四、学生作业

1、分组

2、讨论

3、编故事

六、巡视指导

七、说故事大赛

八、互评总结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回顾故事的情节和设定。

三、新授阶段

1、根据故事画画。

2、选择故事关键重点的部分绘画。

3、选择表现形式。

4、选择表达的方式。① 单格

② 四格

③ 八格

④ 多格

5、颜色与内容。

6、主题与背景

四、学生作业

1、草图构思。

2、描线上色。

六、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正确描绘自己的想法。

七、点评展示

1、展示叙述最清楚也最漂亮的作业。

八、课堂拓展

1、图为并茂的形式发展。

九、总结反思

第10课 宇宙之旅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运用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来表现宇宙情景。教学重点:大胆想象与小组合作并运用不同方法和材料。教学准备:幻灯、实例、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视频感受宇宙的美。

2、你想去宇宙旅行吗?

3、你会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三、新授阶段

1、认识宇宙飞船。

2、了解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

3、分析宇宙飞船的作用和功能。

4、欣赏不同的宇宙飞船。

5、设计师眼中的宇宙飞船。

6、制作宇宙飞船的材料。① 纸盒

② 瓶子 ③ 各种装饰物 ④ 其他材料 ⑤ 颜料

7、分组讨论

四、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回顾宇宙飞船的设想。

2、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三、新授阶段

1、材料分析与特征。

2、材料组合的方式。

3、看一看其他同学做的宇宙飞船。

4、讨论与认识。

四、学生作业

1、分组构思。

2、选材制作。

3、分工完成。

六、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七、点评展示

1、展示最有创意和漂亮的飞船作品。

八、收拾整理

1、收拾自己产生的垃圾,保持桌面和教室的干净整洁。

九、总结反思

第11课 奥运精神

课时:3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有关奥运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奥运精神。教学重点:奥运相关的宣传设计知识。教学准备:幻灯、实例、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视频——《运动会上》

2、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活动呢?

3、世界著名的体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三、新授阶段

1、说一说你对奥运会的认识。① 运动 ② 比赛 ③ 盛大 ④ 交流

2、认识奥运会。① 奥运会的起源。

3、奥运会的历史。

4、奥运会的发展。

5、奥运会的核心精神——奥运精神。

6、奥运精神的意义。

7、奥运的历史作用。

8、你对奥运有什么新的体会。

四、学生作业

1、回去收集有关奥运的宣传资料。

五、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奥运的基础知识。

2、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三、新授阶段

1、你们收集的宣传形式中有哪些?

2、奥运会的宣传。

3、宣传的方式。

① 媒体宣传:广播、电视。

②平面宣传:招贴、海报、DM单、画册、传单。③ 口号宣传:口号传播、歌曲宣传。④ 形象宣传:多形式主体统一宣传。

4、在众多宣传方式中,用的最多的是哪种。

5、感受奥运宣传的魅力。(视频或图片)

6、讨论小结:你对宣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学生作业

1、下去了解平面宣传的内容。

七、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宣传的作用。

三、新授阶段

1、认识宣传设计中的——平面设计。

2、平面设计的种类。① 招贴 ② 海报 ③ 传单、DM单

④ 画册

⑤ 宣传符号、标志、图形

3、宣传的目的与作用。

4、宣传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5、人性化宣传与强加式宣传。

6、招贴海报的设计步骤。① 构思 ② 草图 ③ 创意 ④ 设计 ⑤ 反复修改 ⑥ 制作 ⑦ 完成 ⑧ 使用

四、学生作业

1、招贴。

2、海报。

3、其他。

七、巡视指导

八、点评展示

九、总结反思

第12课 二十年后的学校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校园规划并对学校进行设计。教学重点:建筑设计的简单步骤。

教学准备:幻灯、实例、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平面图。

2、分析学校的平面图。

3、建筑设计。

4、建筑的功能性和设计感。

三、新授阶段

1、看一看其他学校的平面图。

2、看一看其他学校的照片。

3、对比分析。

4、想象未来的学校。① 功能 ② 设计

③ 风格

5、步骤 ① 画图 ② 立体造型

四、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学校的未来联想。

2、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三、学生作业

1、分组。

2、构图。

3、画图。

4、制作。

四、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五、点评展示

1、展示奖励合作默契和表现不错的小组。

七、总结反思

第13课 毕业啦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运用

教学重点:建筑设计的简单步骤。

教学准备:幻灯、实例、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毕业演说。

2、学生生活总结。

三、新授阶段

1、毕业照——有意义的毕业照。

2、制作毕业照的背景。

3、构思讨论。

4、材料准备。

四、学生作业

1、分组。

2、分工。

3、制作。

4、合作加工。

5、装饰。

6、开始拍照。

五、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注意拍照的构图和创意。

六、点评展示

1、展示奖励合作展示最有趣和意义的小组。

七、总结反思

第14课 电脑美术——电子报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小报的基础组成要素及板式安排。教学重点:用电脑软件如何制作电子报。教学准备:幻灯、实例、电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图分析。

2、电子报的认识。

3、电子报的组成要素。① 标题 ② 图像 ③ 文字 ④ 排版设计

三、新授阶段

1、电子报的设计软件。

2、认识软件的基本功能。

3、基本操作。

4、制作方式。① 构思 ② 制作 ③ 输出

四、学生作业

1、根据主题收集素材。

2、构思制作电子报。

五、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利用电脑工具的组合运用。

六、点评展示

1、展示制作最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七、保存文件并关闭电脑

八、总结反思

第15课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认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重点: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教学准备:幻灯、实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课题导入。

2、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法则。

三、新授阶段

1、欣赏中国古代建筑。

2、分析发现建筑的风格。① 外观造型 ② 建筑结构 ③ 群体布局 ④ 装饰色彩

3、小结: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四、课堂拓展

1、欣赏故宫之美。

7.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篇七

把阅读和交际训练结合起来,采用“以练导学”的形式,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巧妙创设交际情境,训练学生运用“独白体、对白体、辩白体”三种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演、讲、辩”等训练,“以练导学”,引导学生走进乌塔的故事,感受故事蕴含着的人文意味,学习乌塔独立、自信的品格。

2. 在语言实践过程中顺势理解“反驳、一时语塞”等词义,领悟课文“对话中的辩论意味”“‘我’的出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等表达特点,并适度进行迁移运用。

3. 创设情境引发交际,训练学生运用“独白体、对白体、辩白体”三种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学流程】

板块一:感受“讲得简洁”

1. 通过两个练习,提取重要信息,初步了解乌塔的故事,学习部分字词。

(1)师: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吗?这些词理解吗?

(出示“马上反驳、不合逻辑、一时语塞”三个词语)

a. 马上反驳。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的意见。(或 : 怎么样的情况下我们要“马上反驳”?)

b. 不合逻辑。换个词语(没有道理不合常理)。

c. 一时语塞。给“塞”组个词 ( 堵塞阻塞),再说词义。

(2)师:下面的句子,你自己能读懂吗?(出示语段1、语段2,略)

师: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提炼信息:阅读、挣旅费、设计路线、查警察局号码等)

师:乌塔游了哪些地方?(提炼出三个层次:照搬课文;只说欧洲;说到国家)

2. 将两段话的信息结合起来,简单介绍乌塔,说要点就行。

口头练:爸爸妈妈,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她—— (请学生自己准备,指名介绍)

师:很多时候,我们在介绍一个人的时候要“讲得简洁”。(板书:讲得简洁)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师:那课文是怎么来写乌塔这个故事的呢?打开书,自己小声读课文,发现课文是怎么把乌塔的故事写具体、写生动的呢?(课文以“我”和乌塔的对话写成)

板块二:领悟“对得自然”

1. 再读故事,聚焦乌塔的语言,品味课文对话。

(1)师:请大家再次默读全文,把乌塔说的话画下来,自己揣摩语气说上几遍。

(指名找出对话——屏幕呈现,个体练读——指名读)

(2)师:对话,就是两个人说话,所以要——(板书:对得自然)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这组对话该怎么说呢?(出示一组对话,学生合作说)

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

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师:谁和老师合作来演这组对话呢?(出示另一组对话)

我有点惊讶: “你一个人吗?”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师(评价):啊呀,你是自豪地答道,而不是自然地答道。这里乌塔为什么是自然地答道?她应该很自豪才对啊!谁跟老师来合作?

……

2. 师生合作表演,进行交际。

师:我们以第五自然段为例,来演一演当时的对话情境。自己先读读这段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生读)

师:老师跟你们来合作表演。谁来演乌塔?谁来演“我”?(师生合作演读)

我:你好!

(你要热情地先跟我打招呼,并询问我)

我: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乌塔:……

我:你几岁了?

我:你玩了哪些地方了?

我:你还要去哪里?

我:你一个人吗?

……

师:你们觉得我们对得自然吗?同桌演一演。

板块三:体会“驳得有理”

1. 聚焦一组对话,反复品读,体会“驳得有理”。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读对话的秘诀,现在我们再来演读一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

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师:谁来做乌塔?谁来读“我”的话?老师为你们服务,读提示语。(自由读——师生分角色演读)

采访:

你为什么“一时语塞”?(中国孩子根本做不到这样,我有些尴尬和难为情;有些惊讶)

你为什么要马上反驳?(觉得对方的话不合逻辑)

那乌塔的话合逻辑吗?自己读读。一起读读这句话:“爱孩子……”什么意思?她说的是个什么道理?(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这是在反驳“我”的哪句话?

你看,乌塔针对“我”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她的话,是讲到点子上了,(驳得有理)很合逻辑。

这段话该怎么读?

你还觉得乌塔讲的哪段话也很合逻辑,驳得有理?这里她又说了个什么道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游的意义)

读着读着,一个怎样的乌塔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说一个词。热情、大胆、有主见、自主、独立、勇敢)

2. 创设情境,练习反驳。

(1)师:你们喜欢这样的乌塔吗?向往乌塔那样的生活吗?如果你把自己的愿望告诉你的父母,估计他们会说些什么?

师:老师梳理了一下大家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你一个人出去,出了事怎么办?

你现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吗?

长大了再独立也来得及啊!

你现在的任务是在学校好好学知识,不要总想着玩!

(2)师:如果父母这么说,我们该怎样来反驳呢?联系课文内容和阅读材料,写下自己的观点,准备跟父母辩论。你的话要像乌塔那样合乎逻辑,等下才能“驳得有理”。

或进行口头训练:爸爸妈妈,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________。

(3)现场辩论。

师:谁先来做爸爸妈妈,抛出他们的观点?(指名开火车读父母的话)

师:好,反驳的时候到了。同学们要争先恐后地抛出我们合乎逻辑的话,争取把他们说得“一时语塞”。

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热情、勇敢、独立的小女孩乌塔,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乌塔那样去独自周游世界,但学会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本领。今天这堂课,我们还学到了几个口语交际的小窍门——讲得简洁、对得自然、驳得有理。

【评述】

一直认为,现场才是研究课例的第一“文本”,文字实录甚至教学视频都难以完全呈现现场的氛围与气韵。盛老师的课堂气韵是沉静而温婉的,似乎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的课文,经过她的过滤,呈现出来的总是淡然、安静与美好。

《乌塔》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少有人注意,更鲜有人拿它来上示范课。盛老师却别出心裁,将这样一篇貌似简单的略读课文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一读”“演一演”“写一写”“辩一辩”等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知了人物形象,学会了口语交际的“秘诀”。将阅读与口语训练巧妙结合起来,中间又渗透思维训练、写话练习,一堂课,能如此丰富地体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性,课的设计又是这般简约清晰,着实令人赞叹。

8.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探析

课程改革发展下,国内小学数学和新课改还存在这一些差距,小学的数学的教育方法和教材内容的不完善,促使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制约,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只有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和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工作,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并能从中得到思维和判断力的发展。

一、新课程教材的概述

社会不断的发展,促使我国课程改革也有了新的方向。为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国内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型人才也成为了我国重点要培养的目标。我国在新课程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努力,制定了相关的对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的问题随之涌现。新课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下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校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有效的进行创新和相应的措施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为根本,才能从实际提高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非常打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合理的掌握把握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是非常难的,这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建立长久的教育创新体系,以保证教学质量的高质高效。教师的职业素质和精神的培养也是对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二、国外小学数学课程的探析

国外的教育倡导教材的实用性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这种观念在英语学习中也被频繁的运用。当人们讨论教学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国外已经开始研究了。教学是一门行为和思想结合的艺术,教学的过程是多样而繁复复杂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素质、课时没有正常进行,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是不可以用固定的方法进行,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国外的教育理念更在乎通过实验的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将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和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身心全方面的发展。

三、新课程四年级教材的研究

课程不断的改革,在国内外进行研究过程,我国也吸取了很多的好的地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还有很多的不足。课程的改革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影响学生数学的学习成绩有很多,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教材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传授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对新知识需求的传递。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育活动,将生活的经历和情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我国小学数学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模式,根据实际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不断的完善教材内容的编写和修订的工作,确保小学数学教材的实效性。

四、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

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只能作为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不能以此作为衡量新课程编写好坏的秤砣。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必须要结合当下时段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习能力表现来综合评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根本目的,才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1、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编写的特点进行综合的衡量,特点较高的,说明教师的认同较高,可以对学生有益学习内容,需要教师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将此编写到课程改革新教材中。

2、教师认同较低的编写内容,需要教师再次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3、对小学教师认同造成影响的问题有很多,如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学历、教学实施的情况和思想都会对教材有不同的理解,就会出现极端。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人教和北师版教材或是西师版和苏教

新的课程虽然实行了很长时间,但并没有显著的成效。学校和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这就造成了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提高,教育学达不到一定的成效。所以新课程改革必须是开放的,能够让师生共同积极探索和研究的方式进行,发挥教师最大的能力,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

活动中要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思维模式的提高,教学内容能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内容的需求。教学内容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目标全面的衡量进行设计,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加深已有学习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利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合理的掌控时间,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最大的效率和意义,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师生相互的效益。小学数学按照新课程人教版教材,可以更有针对性和时代意义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更完善了教材的内容。

满足社会发展、创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加强小学数学的重视,不断的根据实际教学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完善。做到课程改革要保证教育效果,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有效的发挥自己和学生的潜能,不断实践和研究中找到教学的真谛。跟上时代的变化,对小学数学教材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筹,确保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尽职尽责,不局限于现有发展水平。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实践中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材作为对课程编写的文字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的优良也会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教材的编写和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对现代化社会发展下的课程需求,教师和相关课改人员需要不断针对现有学生的发展水平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研究才能有所突破。

五、新课改中生活性的应用

课程改革是为了通过实现生活的价值,予生活于教育的思想开展教学活动。根据相关的新课程教材内容,不断的实现生活赋予的教育意义。教学活动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兴趣。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去学习,观察环境周围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生活赋予的知识和教育价值。教材本身来讲,需要教材可以体现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通过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对生活现象的合理解决。

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新的课程改革发展下,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情感经历等方面的培养,有了这些基础的经验和经历才能有效的结合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形象化。小学数学的学习目标要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不同的学科都会和生活相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提炼出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和问题,让学生可以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所以,数学课程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的目标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可以结合实际学习内容,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常识和情感内容,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不仅止于课堂的学习。摒弃传统教学的模式,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得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可以互帮互助。根据教学活动的实践,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去验证数学问题,让学生可以通过沟通找到答案。根据教学活动的实践出现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找到答案,去解决问题,确保每名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保证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内容相结合,做好人教版数学教材的修订和改编工作,不断的完善课改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将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多种表现方式进行编写,如图画、图表、文字、光盘等内容。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要以四年级的数学教材进行探析的原因时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身心也处于发展阶段,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进行培养。再有四年级的教材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教学内容更有层次感。例如,光速的课程、人口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四年级数学课程的学习更能结合生活,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有阶段衔接的开展教学活动,并能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为以后的义务教育打好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四年级新课程和教材的重视,改变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和方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数学思维的模式、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变相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总结: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教师要通过学生数学学习的表现和实践进行分析,找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找到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确保教学质量的高效可以在固定的课时下不断的进行研究,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亦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念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27-28.

[2]宋珍珍.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下)[J].中华少年,2012:3.

[3]李亦菲.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

[4]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80.

[5]李亦菲.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6-57

[6]郑杰斌.有效掌握教学的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0-145.

上一篇:采购计划与订单管理下一篇:高考正能量的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