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2024-07-03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8篇)

1.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篇一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蔡 奇

《 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20日

06 版)

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员令。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总书记亲自决策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总书记非常关心京津冀区域的发展问题,多次深入三省市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5月,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总书记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了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全面系统阐述了其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2015年2月和4月,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方法。2017年2月23日至24日,总书记视察河北、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分别就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作出重要指示。显而易见,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战略构想到顶层设计,再到基本思路、方式方法和重大举措,都是总书记亲自决策推动的。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以大历史观来谋划这一区 域未来发展,果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体现出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京津冀地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2016年,京津冀以全国2.3%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0%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有25%的外商直接投资落地这一区域,研发经费支出也占全国15%。当然,京津冀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北京“大城市病”突出,水资源匮乏,人口规模已近天花板,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区域发展差距悬殊,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有利于破除隐形壁垒、打破行政分割,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对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进而言之,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3年多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有力领导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精心指导下,京津冀三省市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编制实施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十三五”规划,出台了产业、交通、科技、生态环保等12个专项规划和一系列政策,落实《规划纲要》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北京认真对接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 两个政策意见,严格实施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大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有序疏解,带动常住人口连续两年增量、增速“双降”。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河北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率先打通一批瓶颈路、断头路,深入实施“6643”工程、禁煤区建设及各种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以北京为中心、“半小时通勤圈”逐步扩大,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2016年比2013年下降33%,“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构建。同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开展,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增长超过30%,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初见成效,京津两市助力河北张承保地区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要着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到2035年,北京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架构和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坚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重点是继续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有序迁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35年承接北京中心城区40万—50万常住人口疏解。北京要把疏解功 能与改善环境、控制人口、提升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统筹腾退空间利用,推动老城重组,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二)着力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格局。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骨架,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重点是充分发挥北京“一核”作用,强化京津“双城”联动和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沿京津、京雄(保)石、京唐秦等主要交通廊道建设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形成区域发展主体框架;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统筹推动重点工作持续突破。共建“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便捷畅通公路交通网,打造“一小时通勤圈”,构建现代化机场群、港口群,提升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建立一体化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大气、水等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燕山—太行山生态安全屏障、京津保湿地生态过渡带、环首都国家公园等建设,扩大区域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三省市产业发展链条,建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功能区、滨海新区等战略合作和功能承接平台,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深化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做好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衔接,集中力量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金融、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完善行政管理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保护联动、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协同等机制,打造区域体制机制高地。建立交界地区协同管理长效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 管控。完善共建共享、协调集约的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体系,营造京畿特色、多元活力的文化体系,建设设施均好、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京津两市对口帮扶河北省张承保环京津相关地区任务。

(四)共同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牵引作用。准确把握筹办冬奥会定位,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科学实施筹办工作总体计划,确保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加强筹办工作协调,确保主要竞赛场馆和基础设施2019年底前建成、2020年测试赛成功举办。统筹赛事需求、赛后利用和环境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确保各项设施成为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高水平做好赛会运行保障和服务,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彰显民族和文化特色,促进中外文明对话交流。把普及冰雪运动贯穿筹办工作始终,以青少年为重点,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扩大冬季运动覆盖面。共建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打造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在审议《规划纲要》时就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把握“多点一城、老城重组”的思路;要深入研究论证新城问题,可考虑在河北合适的地方进行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化新城。2016年3月和5月,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设立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汇报,强调这是历史性的战略选择,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这件事情。2017年2月23日,总书记实地考察河北省安新县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区,就雄安新 区规划建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雄安新区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设计建设。2017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个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这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地、水资源和能源保障、环境能力、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经过多地多方案比选、科学研究论证后所作的决策,凝聚了各方共识。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规划建设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使之成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实践。按照中央部署,雄安新区要抓好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七大重点任务,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党中央明确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目标,到2020年,雄安新区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新区雏形初步显现;到2030年,一座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新城将绽放光芒。

2.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篇二

张高丽强调, 要编制实施好京津冀“十三五”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总体布局, 努力推动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要抓紧出台控增量、疏存量政策, 深入谋划和科学论证承接平台规划建设,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发展, 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持续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制定重大项目滚动计划, 促进合理有效投资建设。要充分认识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加强联防联控, 坚持不懈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

2016年地方两会密集召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热点词汇。京津冀两会勾勒多领域“一体化”路径, 去产能、去库存、治雾霾、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交通拥堵等, 三地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项重点任务, 谋划在多个领域实现新突破, 合作将更加深入, 推动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跨区建生态屏障

京津冀联手治理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共识。2015年11月底, 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拟实施新举措。在2016年地方两会了解到, 平谷区已联合蓟县、廊坊北三县建立生态合作机制, 创建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现已获批。平谷区将围绕拓展绿色空间和改善河湖水岸为重点进行生态建设, 与津冀两地合力打造首都生态屏障、创造生态价值。京津冀在2016年地方“两会”上对大气污染防治提出新目标, 聚焦严控燃煤污染、工业污染防治、高排放车治理, 将在煤炭清洁化利用、机动车尾气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利好大气治理相关上市公司。

北京2016年计划投入165.4亿元用于大气污染治理, 聚焦治理散煤、高排放车、城乡结合部三大领域。

天津将进一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 到2020年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25%。

京津冀三地环保标准不统一, 将来应统一排放标准、统一监管、统一执法, 做好大气联防联控, 协同治霾。2016年河北省两会期间表决通过的《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1月25日正式发布, 将于3月1日起施行, 成为河北“治霾”的重要法治保障。京津冀协同立法的首个项目, 三地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首次实现了协同立法,

三地打造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

北京:将加快推进京张铁路、京唐城际、京台高速等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公路项目建设, 同时加快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

天津:“打造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 将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 深化港口、机场合作, 构建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同时天津还将推进交通智能管理、运输服务、安全保障一体化。

河北:加快京沈客专、唐曹铁路、首都地区环线等项目建设, 开工建设京唐、京霸、廊涿城际和白沟支线, 加快推进京衡客专前期工作, 打通扩容一批“断头路”、“瓶颈路”, 抓好北京新机场及配套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北京市工作的头等大事

2016年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头等大事, 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京张铁路、京唐城际、京台高速、延崇路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工程, 新增1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林, 持续治理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等跨界河流。积极搭建“4+N”功能承接平台, 加快推进曹妃甸首钢京唐二期等重大项目, 抓好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 引导绿色产业项目向张承生态功能区布局。开工建设新机场外围交通和市政配套设施, 支持机场周边村庄加快发展, 推动临空经济区规划落地,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目前面临一场大考, 堵车不愉快, 雾霾心发慌。要坚决改善空气质量。以治理PM2.5为重点, 继续推进控车、减煤、治污、降尘等措施, 坚持多措并举, 多地联动, 努力实现空气质量有效改善。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2016年继续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是延庆发展的根本, 要持续深入抓好生态建设。延庆要将生态环境建设牢固扎进居民心里, 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发展机遇, 积极与张家口等地区加强合作, 要瞄准世界一流标准, 扩大生态建设空间, 不断推进京张大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加大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天津加快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天津市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协调发展, 着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坚持京津冀协同、城乡一体、区域联动, 厚植发展优势, 补齐发展短板, 不断提升整体效能, 增强发展后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强化京津双城联动, 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加强与河北合作, 打造高端产业发展带。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 深化港口、机场合作, 构建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打造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 推进交通智能管理、运输服务、安全保障一体化。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生态环保执法一体化。推动产业升级转移, 积极吸纳北京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 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 推进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 实现产业互补、功能错位、合作共赢。

天津武清区委书记王小宁。全力打造京津卫星城, 美丽新武清, 努力把武清建成京津双城协同发展枢纽节点、高端制造研发和现代服务业聚焦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

河北省大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张庆伟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打通京昆高速、111国道等10条连接京津的“断头路”、“瓶颈路”, 津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 北京新机场、京张高铁开工建设,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组建运营, 交通“一卡通”启动实施, 356条公交线路与京津实现互联互通。区域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成效。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共建园区扎实推进。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与我省多地共建的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省25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开展合作, 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全面取消, 海关实现通关一体化。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3.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篇三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推动三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现代旅游业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先导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京津冀三地在地理自然属性上是一体,历史背景深厚,同时在区域交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三地协同发展旅游,反过来也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深化发展,共赢互惠。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即北京市、天津市以及紧紧包围着他们的河北省。作为我国的心脏部位,京津冀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战略和核心位置,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三地旅游部门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和相关措施,加快“四个一体化”推进:尽快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旅游组织一体化;进一步相互拓展旅游市场,加快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深化旅游监管合作,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一体化;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统筹,加快推进旅游协调一体化。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而旅游业,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软实力产业。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发展机会积极发展旅游业,是目前所有旅游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以三地协同发展推动旅游休闲一体化。

1 京津冀三地旅游业的特色和优势

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北京的旅游业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一些自然景观,我国21处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中就有6处在北京。大多数外地特别是境外旅游者都是冲着这些人文文化遗产而来,这也是北京市旅游的基础;天津和河北省毗邻北京,天津有曲艺、商业和港口城市风貌等;而河北省地处华北,毗邻渤海,内环京津,辅之以丰富的北方民风民俗,可以弥补京津两地在旅游主客观环境方面的一些不足。

总的来说,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富集。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种类全、品位高。该地区集中了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明清皇家陵寝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占全国总数的近1/5;拥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200余处,占全国总数的1/10,深化区域合作具有雄厚的资源基础。2008年以来京津冀三地旅游开展了广泛合作,促进了三地旅游经济圈的逐步构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三地旅游合作还不够深入,主要是落地项目还不多,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参与性还不强,缺少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以及具体措施的有效支撑。特别是在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下,协同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合作交流空间巨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可以形成旅游地一条龙和旅游业产业链等。比如承德避暑山庄—天津商业街—北京故宫等联系京津冀一线多点旅游;以及推行商业旅游,类似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

随着国家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旅游业的水平层次也在逐渐提高。交通问题曾经也是困扰爱好旅游的人的一大难题。而现在交通的便利,除了给我们出行带来了许多方便,也从侧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而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通过优化旅游路线,也是推动三地旅游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对京津冀旅游线路优化,应遵循的原则为:一是尽可能满足游客的旅游愿望;二是便于旅游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在以上两大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到:突出主题、合理搭配、游程多样、冷热平衡等原则。只有以合理的原则为指导,才有可能创造使游客保持一种长久的余味无穷的新奇体验。

以京津为中心,要重点培育好各具特色的旅游主线路。如北京-清东陵-唐山-秦皇岛海滨风情旅游线;北京-涞水-易县-涞源太行风光避暑度假旅游线;北京-涿州-保定-白洋淀京南古文化及民俗旅游线等。总之,“京津冀一体化,不是众星捧月而是繁星满天,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均衡发展,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统筹协作。”

2 京津冀地区实现旅游一体化存在的发展“瓶颈”

第一,首都客源市场的周边外溢性比较低,京津冀创新性旅游产品缺乏;第二,区域内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缺乏区域凝聚力;第三,京津冀区域旅游支撑系统还未完善。

针对京津冀首都客源市场外溢低,旅游产品的创新缺乏的问题,可以利用特大型项目带动京津冀参与合作,形成一个多方位、多层次,能够满足多方面旅游需求的区域性整体。同时可以参考世界旅游一体化项目,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态势及自身旅游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旅游产品类型、旅游服务内容、旅游形象、制订新的旅游政策和措施等。

对于区域内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缺乏区域凝聚力,形成“系统”观念,应打造以北京市为中心,延伸到京津冀各地的优化旅游路线。交通路线是人们出行旅游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现状是北京的人们想要去河北省、天津市旅游,需要至少行车4小时,几乎一天之内很难做到在京津冀都有停留。解决旅游路线问题,是解决区域凝聚力刻不容缓的问题。借着京津冀区域系统发展,我们可以牢牢抓住这次机遇,重点培育好各具特色的旅游主线路,形成有机的整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北京在旅游业方面得天独厚的品牌效应,通过北京的辐射作用,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将三地的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整合,可以使各自的优势得到加强,实现共赢,从而成为一个京津冀整体的旅游系统。交通运输一体化,少了“断头路”打通“最后一公里”。运行多年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京冀高铁为三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北京、天津、河北协调发展,必须在交通上实现重大突破,为了降低经济成本和人口提供第一要义缓解。北京、天津和河北交通合作应突出“变速的距离。”通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的发展方便地内置了大量的区域交通体系。赵弘认为,对三地政府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良好的规划和协调,不仅要关注“大的”高速铁路工程,城际县际“毛细血管”也应该清楚得好。三地已经开始写的交通协同发展规划,到2020年,交通一体化系统将初步建成“六放射二航五港一环”,覆盖面将扩大绿色交通。另外,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首先要加强旅游顶层设计,做好京津冀区域旅游规划,纳入国家层面的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根据三地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协同发展规划,指导和调整旅游产业项目布局,共同优化京津冀旅游环境和公共服务。共同编制旅游市场营销计划,联合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打造京津冀区域旅游品牌。旅游信息服务部门联动,充分利用各自旅游网站开通三地互访通道,建立“京津冀旅游专栏”。运用好三地间信息平台与品牌优势,构建京津冀旅游城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渠道,做好城市间旅游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区域旅游市场环境。

3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旅游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旅游业既是共振点和共赢点,又是切入点和突破口。

首先,京津冀区域合作提高到了国家高度,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三地区域合作的行政障碍和思想瓶颈。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在积极对接、平等协商对话成为三地交流的新常态的条件下,使得以前很多难以实现的,有了可能性。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产业多部门,京津冀一体化为各部门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基础设施、政策机制、人才政策等方面为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区域一体化条件下,将有利于旅游资源的重新梳理和整合,为旅游产品创新提供了重要机遇。

当然,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而且日益凸显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应健全京津冀旅游支撑系统,而要形成一个完善的旅游支撑系统,就要做到以网络为连接媒介,以京津冀各个城市的旅游咨询中心为节点,以自助式交互型多媒体设施为补充的工作框架,最终全面实现京津冀三地旅游休闲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冯玫,刘瑶.京津冀特色产业发展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2]于志清,蔡仲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路径[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3]张楠楠,徐逸伦.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3).

4.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篇四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河北的企业和高职教育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作为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也势必应在依托京津的先进创新创业理念、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自身,以谋求更快更高的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连锁经营;创新创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区域整体突出了京津冀间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定位格局。同时,规划纲要的出台,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会被纳入到体系化、全局性设计中,这有利于各行各业在京津冀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结构,建立一体化的市场。

一、河北服务业发展面临机遇

纵观京津冀,产业结构布局并不完善。有统计显示,目前在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中,北京70%到80%为第三产业,高度聚集了科技和金融产业;天津则是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均接近50%;而河北则仍有将近12%的农业,近50%的第二产业。由此可知,服务业在北京的聚焦程度较高,天津近几年快速发展服务业,河北除个别地区外,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并且发展规模与当地的人口规模匹配度较低,且大部分服务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且与京津相差巨大,尤其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严重不足,各项服务比较匮乏。规划纲要的实施,势必为河北服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紧跟这一重大举措,为服务业提供高素质管理和应用人才的各院校均应认清形势,紧跟京津冀经济发展潮流,提前谋划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各专业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连锁经营管理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连锁经营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品牌经营,店面标准化,管理规范,统一正规的进货渠道,较高素质的连锁专业人员等,现在的连锁经营已经不局限于酒店,饮食,服饰,教育等行业,已逐渐的转向互联网连锁,农资连锁等新型领域。河北省人口众多,服务业需求旺盛,河北在新的形势下会逐渐改变粗放型的产业结构,把新型产业迅速做大。规划纲要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形势下,三地势必将建设统一开放的`商贸流通市场,北京会将农资供应、物流和实体交易等部分向天津、河北转移,借此良机,作为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考虑包括连锁类的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化种植、农副业养殖、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实习、就业和创业,扩宽就业道路和方向。

三、新形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服务业及高职院校很多相关专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作为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抓住此良机快速提升发展自己才能做大做强。1.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人的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能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企业、服务业乃至大学生创业都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校时应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创业精英人才,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目前河北连锁业存在的问题连而不锁,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管理体质及经营理念创新不够,统一配送比例和信息化服务不高,在这种情形下,新型产业会应时而生,例如农村连锁店建设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驱动下快速发展起来,都为我专业的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机遇。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转化就业意识,扩宽就业渠道,需要一改改过去大城市就业的观点,应该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2.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高职教育。京津冀一体化的高职院校会逐步实现网上课程共享,学分学历互认;区域内的教师、学生等的互访;可加强教研、教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形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要紧跟形势,加强与京津连锁行业协会的联系,定期参加组织的校企会议,了解先进的连锁经营理念、发展态势和企业需求;与京津开设连锁专业做的好的院校学习,开展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可以借鉴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加强自身专业的建设,利用京津院校的完善的实践资源,提高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联合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突出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推进连锁专业课程建设的开放化,逐步实现所以课程的翻转课堂,让学生利用MOOC、视频公开课、微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京津连锁专业先进的知识;可以运用网络以及相关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信息网,掌握全面的用人信息,扩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按京津企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利人才支撑。3.构建京津冀一体化课程改革体系。京津冀三地高职院校应与京津冀企业用人需求紧密对接,建立课程合作研发制度,重塑职教理念,重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应根据连锁企业需要,把职业标准要求融入课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应依据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明确新型产业和领域,做好自身专业设置和调整,注重对学生适应性的教育,适应更多的产业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技术技能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的质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对京津冀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京津冀域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该在长远规划的前提下,改变以往被动的观念,实施符合京津冀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5.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篇五

2014-10-24 15:50:02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记者王敏报道 天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长喜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民企贸易投资洽谈会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民营企业发展机遇”论坛上,作题为“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备五个优势”主旨发言,并从三个方面同大家分享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现将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刘长喜在发言中指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大城市群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今年2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三省市主要领导座谈会,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要求要跳出各自的“一亩三分地”,破除现有的利益格局,达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第二届民企贸易投资洽谈会就是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非常欢迎大家来天津考察洽谈、投资发展、合作共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

推动京津冀加快实现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深化探索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途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于解决京津冀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和社会生产力

空间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举措。京津冀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非常脆弱,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巨大。“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的大城市病越来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单独依靠某一个省市,很难解决问题,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在京津冀这个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规划、统筹布局、统筹施策,解决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三地过去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既浪费资金、资源、能源,又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按照总书记要求,跳出“一亩三分地”,破除现有的利益格局,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出发,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错位发展,真正达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融合、促进环渤海地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强大引擎。京津冀作为我国三大城市圈之一,共有人口1亿多,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2013年实现GDP6.2万亿元,并拥有全国第三大、世界第四大的天津港,地理位置重要,资源要素集中,产业基础雄厚,市场腹地广阔,合作开发潜力巨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快形成环渤海经济带,带动北方地区发展,打造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优势

刘长喜在发言中强调,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市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00万。海陆空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未来天津将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金融创新营运中心和改革开放先行区。

近年来,天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列为全国发展战略,以此为契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7年至2012年,全市GDP年均增长16.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2011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2013年达到14,370亿元,增长了12.5%,财政收入总量突破2,000亿元,增长18.1%。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工纺织和国防科技等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9.3%。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16.5%。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7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改革不断深入、结构调整升级、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持稳定的良好局面。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联动发展的进程中,天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优越的自然区位。天津东临渤海、北依燕山、面向东北亚,腹地广阔。是欧亚大陆桥距离最短的东部起点,是联系国内外、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通道。特别是紧邻首都北京,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海陆空交通便利,天津港排名国内第三、世界第四,去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天津机场潜力巨大,二期航站楼已竣工投入使用,可以全面服务和承接首都机场的溢出分流需求。

二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天津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充足的海盐资源、大量的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土地资源。

三是雄厚的产业基础。天津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经过多年发展,已培育和形成了一批优势支柱产业。特别是京津产业新城等平台建设相对成熟,在功能布局上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承接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四是良好的政策环境。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政策创新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再加上申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创新试验,政策叠加的综合效应明显。天津在综合配套改革、对外开放、自贸区建设、港口物流、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先后在行政许可、产业扶持、金融改革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了部分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力争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是突出的开放优势。天津是北京最近的出海口,是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开发区、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东疆保税港区日臻完善。依托天津港这一核心战略资源,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推进功能区开发建设、吸引海内外投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往联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临近地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便捷的绿色通道。

我们要充分认识优势,积极用好优势,不断扩大优势,在协同联动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发挥更大作用。

----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刘长喜在发言中指出: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和生力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有效“催化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稳压器”。

多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特别是去年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和实施万企转型升级行动的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全面深化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实。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最大程度地吸引民资、集聚民智,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市各有关部门相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积极把政策措施转化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了迅猛发展。今年1—9月,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同比增长18.4%,占全市44.7%,民间投资达5270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市投资总额58%,民营经济对保持天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当前,天津已经进入在新起点上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万企转型升级行动等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真诚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朋友,珍惜把握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争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更加主动,更有作为,实现更大发展。

第一,要抓住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溢出转移的重大机遇。按照中央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从规划交通一体化、生态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创新驱动和产业转移对接等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天津具有毗邻北京的优势、实体经济的优势、港口优势、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承接首都科技资源,推动京津产业对接,发挥区位载体功能,促进协同发展的效应已经显现。目前,天津正在按京津冀合作协议,充分自身优势,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溢出和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产业转移。围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优势产业,加强与京冀的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对接协作,特别是借重首都第三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开展金融、信息、会展、旅游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合作,主动承接养老、医疗、教育机构转移,促进现代服务业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依托京津合作示范区平台,加快推进未来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宝坻京津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等功能平台建设,积极吸引承接北京疏解的产业功能,完善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功能。着力延伸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配套能力,着力推动规划建设合作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京津民营经济科技引领、协同创新、集聚发展的示范区。希望大家把握机遇,增强发展信心,利用首都人才和科技优势,向科技型企业发展;利用京津冀市场优势,提升服务品质,扩大和占领环渤海市场,向服务型发展;依托京津冀和华北地区广阔福地和资源,向外向型发展;联合区域经济体,从分散走向联合,从小企业走向大集团、向规模型发展。

第二,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机遇。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翅膀,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当前,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打好职能转变主动仗,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选择。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将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天津高举改革大旗,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推动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进展。

目前,已进行了行政审批改革,组建了审批局,将18个部门18颗印章管理的216项审批集中,一颗印章管理“一个窗口流转,一颗印章审批”,正在全市推广。在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我们积极探索实现“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海关通关一体化、一套体系管权力”的“七个一”机制,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金融改革创新上,天津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拥有金融全牌照城市之一,初步建立了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为主体,以财务公司、金融租赁、货币经纪、外币兑换、第三方支付结算、证券基金、保险资产管理等为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特别是设立自贸试验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天津自由贸易区试验区一旦获批,将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上海的实践经验证明,自贸区将是一种全新的对外开放形态,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投资、贸易的便利化将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园区,吸引更多贸易发生在园区,吸引更多

产业人口和消费聚集在园区。辐射范围更跨越园区,惠及整个环渤海乃至华北地区。未来,将有更多新兴盈利模式在自贸区出现,比如离岸飞机和高端设备租赁、外汇集中运营和离岸管理、航运金融和保险、国际贸易技术服务等。希望企业家做好充分准备,在未来自贸区建设中大显身手。

第三,要抓住参与国有制经济改革的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制所有制经济。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通过存量引资、项目引资、股东增资等有效措施,吸引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努力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共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去年年底,市国资委提出131个企业名单,今年又提出了150个企业名单,希望民间资本参与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实践证明由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合作组成的混合所有制,具有很强的优势和活力,也是民营企业做优做强的重要途径。

6.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篇六

http://www.jy365.net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上)

宋强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院院长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叫宋强,是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我今天主讲的题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今天主要讲四个部分内容,第一是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规律性认识;第二是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第三是京津冀区域面临的环境保护形势;第四是协同发展中,生态环境如何进一步做到率先突破。

一、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来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我想从五个方面做一下介绍,第一,什么是生态环境。第二,生态环境问题从何而来?第三,PM2.5问题的成因,我们以北京市为例,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第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五是外部性特征、邻避效应、公地悲剧这样一些有关天生态环境问题理论方面的探讨和认识。在我们今天的讲课中,会重点贯穿我们对规律的一些认识和把握,包括我们所举的一些事例,进行的一些分析和讨论,最后都要以规律性认识来贯穿。

(一)什么是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按照我们现在公认的一些说法,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它有几个特点,一,与人类密切相关;第二,它会影响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在这么一个前提之下所出现的各种自然的(包括人工干预形成的)力量(物质、能量)作用的总和。简单地说,生态环境具有一些自然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我们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一,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我们有空气有水,有植物、动物,有这么一个生态圈。在这里面,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多样性构成了我们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第二,是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特别在这里面关于物质和能量,它们是一个整体平衡、守恒的规律。第三,有一个规律叫生态平衡规律,地球这个生态圈整体上来说,它始终在努力保持生态平衡,对于地球来说是这样,对于我们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来说也是一样,需要保持生态平衡。在保持生态平衡努力的基础上,内部各个子系统分别会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物种之间也会进行竞争。在不同的这种子系统之间,还会有一些补偿的效应。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种自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修复的能力,特别是在前几年,提到一个重大原则,要让大自然休养生息。实际上,这也是自然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一种体现。同时还有一些规律,是关于环境生态平衡的保护,对于我们轻微地偏离了生态平衡,或者是不严重的情况下,应该该说这些偏离的过程是可逆的。但是污染程度过于严重,或者我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过度泛滥,那么对于局部地区来说,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包括我们地球43亿年来可以看到的树,今天形成这么多沙漠,形成这样一些不适合人类聚居的地方,对于这些区域的局域地来说,这种生态系统已经进入不可逆的阶段。最后还有一个客观规律,应该讲这也是我们大家在思考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需要作为根本上认识的一个特点,我们人类依存于自然的。也就是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是人类不能没有地球,我们最后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解决,是为了保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归根结底是为了我们人类的永续发展。

(二)生态环境问题从何而来

在这些规律的把握基础上面,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在生态环境问题里,直接和我们生产、活动相关的就是我们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与两个因素有主要关系,第一是与环境容量和环境的承载力正相关,也就是说,环境容量越大,环境承载力越大,我们的环境质量会更好。它与我们污染物排放总量负相关,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越大,我们的环境质量就会相应越差。

污染物排放从哪里来?最主要的来自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也有少部分来自自然界这个非人为活动,但是主要是由人类活动贡献而来。从我们直观的分析来看,为什么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会带来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直观的原因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在近代以来,我们人类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够强,长期缺乏这样的意识。第二,我们对于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保护程度不是很合理。同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投入不足,对于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生态环境的出现。同时,随着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在过去一个阶段,我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过于强调工程措施,特别是认为人定胜天,完全采用人力工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忽视了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自修复的措施。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也存在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这样一些现象,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这些都是直观原因,我们后面还要探讨一下深层次的原因。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借这机会顺便也说明一下关于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咱们国家目前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依托环境保护部门来承担相应的职责,从工作的专业领域划分,包括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辐射、土壤这六大领域的污染防治以及安全监管。还有一大块工作就是生态保护和建设,我们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关于污染物的来源。

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怎么把污染物带到环境中来?比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这么几种,第一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95%以上来自于煤、石油及制品(化石原料)等的燃烧,这完全是我们人类带来的。第二是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主要来自于煤、石油以及制品,包括汽油、柴油、天然气这些燃料的燃烧。挥发性有机物在生产方面,主要来自于汽车制造、工业生产中的溶剂挥发,包括我们民用的,还有各种燃料的燃烧、油品的贮运、装修、家具、涂料使用、餐饮油烟,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是它的主要来源。实际上我们的植物也会排放一些化学有机物,但是对于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比较大的还是我们人为排放这一部份。

颗粒物包括液体的、固体的、液体固体混合颗粒,来源非常复杂,既有燃烧排放产生的,也有施工、道路扬尘排放的,还包括其它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二次反应产生的颗粒物,这些概念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包括PM2.5、PM10,还有总悬浮颗粒物,主要是以粒径的不同划分。最细的当然是PM2.5,对人体危害健康也比较大,比较粗的就是总悬浮颗粒物,它的粒径在100微米,它在空中悬浮的时间比较短。

(三)PM2.5的产生

我们看PM2.5的产生,一方面是直接排放,包括烟尘、粉尘、炭黑、扬尘,包括来自于机动车、燃煤、工业排放、施工。第二就是我们采用的气态污染物,刚才提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照射下,在空气中发生光化学,产生二次PM2.5,就是硫酸盐、硝酸盐这些,这些都是PM2.5的主要组分之一,PM2.5的主要成因离不开我们人的活动贡献。

我们以北京市为例,为什么北京市的PM2.5污染会比较突出?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全球方面来看,北京所处的区域浓度比较高,包括美国NASA的遥感监测表明,在我们中国华北地区所在的区域,PM2.5的背景值比较高。中国气象局也进行观测和研究,表明北京市的PM2.5的PH浓度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较高水平。实际上,背景浓度、背景区域一方面和我们的纬度有一定关系,第二和我们纬度所在的大区域的生态状况、生态系统的功能也有密切关系。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第二是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北京第一是机动车保有量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比较突出,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50万辆。最新统计是,到目前为止,北京的机动车超过557万辆,汽、柴油每年消耗大概七八百万吨。还有非道路机械,非道路机械包括工程机械、园林绿化、农业、建筑工地上的各种工程机械,它们都属于使用燃油作为动力的机械,除了直接排放PM2.5,还排放大量其它污染物,特别是氮氧化物或者挥发性有机物,在全市排放量占比都非常高,超过一半的比例。

第二是燃煤总量比较大,煤烟型污染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北京市2012年的燃煤总量达到2300万吨,占全市年消费总费的25%左右,主要用在电厂、工业生活,包括取暖、燃煤锅炉、窑炉等,这是2012的情况。目前来看,北京市的燃煤治理措施力度非常大,到今年年底预计会下降到1500万吨。

第三是工业结构不尽合理,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尽管北京市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情况显著,搬迁了一大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包括首钢等,但仍存在部分建材、化工污染较重的企业。同时,在过去几年里,大量发展的新型现代制造业也会使用大量溶剂,使有些挥发有机物的排放增多。

第四是工地的开、复工面积大,扬尘污染严重。北京市近年来常年保持开工面积在2亿平方米左右,这个两亿平方米应该说超过欧洲的工地面积同期,施工扬尘量排放量大。第二,路面的尘土经过车辆的反复碾压,搅动形成交通扬尘,略占各类扬尘的36%以上。

第五是城市开发强度过大,北京市1.6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有一万公里左右是山区,不适合城镇化开发,平原地区只有6000平方公里,集中2000多万人口、500万辆车以及大量生产、生活活动,开发强度高达48%。开发强度有一个专业术语,简单地理解,就是水泥板盖住的面积占所有可开发区域面积的比例,污染物排放的强度高、密度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展。北京市2000到2010年的建筑面积,以每年140多公里的速度增加,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市的建设性面积又增加了,基本上和人口增加的幅度相匹配,大幅增加,比2000年之前大概增加了百分之七八十。所以说城市规模扩展过快,城市边界向外延扩展过快,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压力。

此外一个因素是周边污染传输的影响,包括京津冀区域的重化工业、高污染的水泥、钢铁、炼油、石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大,整个地区的燃煤总量约3.5亿吨。在特定条件下,整个区域的相互传输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夏季西南风、南风方向,这是一个重要传输通道,在冬季,也会有高风的传输。还有秸秆燃烧,包括河北、山东等地烧秸秆,还有河南地区,有一些重污染过程。在今年前期包括去年发生的一些重污染过程,最后的元凶就是秸秆燃烧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影响,对整个华北区域的重污染过程造成影响。

此外,北京的地理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三面环山,地形呈簸箕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而且这个气候降雨量不高,低温条件,极端不利天数全年大概占20%左右,容易发生重污染的天气,这属于自然地理、气象条件不利的一个方面。从这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地形,我们是一个簸箕型、一个蜿口,背后是山,有些空气污染物很难扩散出去。第二是逆温层现象容易出现,逆温层比较低的时候会到800米,我们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盖子里面,也就是说,高度时候会使逆温层高度抬高一倍以上,一来一回,逆温层高度的变化会使空气中的浓度在排放量稳定的情况之下,我们身边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会发生2倍、3倍以上的突然变化。

还有一个是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应该讲北京的绿化总体比较好,但是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北京的平原地区,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聚集在这个区域,森林资源总量偏低。2011年年底,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7.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从2012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实施百万亩平原大造林,通过三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北京的平原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了十个百分点左右,这是生态系统建设一个非常重大的成就。

此外,我们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用水极度匮乏,生系态统的空气自净化功能弱化,环境承载力不足。我讲北京这种典型情况是想说明,一方面,北京是一个发展阶段相对发达的城市区域,北京所遇到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咱们京津冀所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多和北京是一样的,包括天津、河北,有一些是北京在前些年重点发展时所遇到的问题,北京这样一些问题的成因对于天津、河北来讲具有相似性、相仿性,是共同的自然规律和我们生态环境的经济规律在后面发挥作用,从前面所讲的北京一些典型问题的剖析可以看到,通过北京能够间接反映出我们京津冀环境问题的全貌。

(四)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知道,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应该说,在有了近代以来的大工业之后、经济蓬勃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才日益严重、日益凸显。在科学界有一个库兹涅茨曲线,这是一个美国经济学家1955年提出的,他借用一个倒U形曲线,把环境质量和人均收入,也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用这个曲线进行描述,成为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这个曲线主要揭示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统计性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质量开始实现退化,我们人类会大量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我们利用我们的资源来增加收入,随着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这时候环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境质量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特别是环境质量恶化,使人的生活水平、幸福感受到影响,这时候,我们人类会拿出更多资源关注环境的改善,开始注重保护环境,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质量开始进入改善阶段,呈现一个倒U型的关系。

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的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突破70%,标志着北京已经进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北京市的人均GDP到达工业化后期的水平。在这个阶段,从近十几年来看,一个特点是全市的污染物排放量逐步下降,环境质量在稳步提升,同时,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能源消费的总量都在急速增加。北京从98年到2012年,GDP增加了6.5倍,常住人口增长了66%,机动车增长了2.85倍,能源消耗增长了86%,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宏观背景。

在这个基础之上,大气污染物的产生量增加,但是排放量下降。产生量体现的是我们生产、生活活动带来的直接排放,可以理解为是我们资源消耗的一个指标。排放量下降主要受益于我们采取更加全面、更加严格的末端治理措施。我们对于工业方面采取了脱硫、脱硝、除尘,对机动车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尾气控制排放标准。这使得我们在发展的同期,虽然产生量增加了,但是我们的排放量在下降,从这个曲线图也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的排放量下降,在前些年特别是奥运之前,幅度比较明显,但是近些年降幅开始减缓。

水污染产生量增加,但是排放总量下降,进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下降,直接体现就是河流水资源达标率能够稳步提升,同时近年来,改善难度进一步加大。

归结起来看,奥运会之前,北京的环境质量改善进入了加速期,特别是奥运会期间,北京市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加快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退出步骤,实施刚才提到的脱硫、脱硝工程,还有清洁能源设施的改造,煤改气、煤改电,加快污水设施处理,污水处理的比例和处理能力大幅增长。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2007年和2008年当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时候比上一年分别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下降,污染物排放下降的直接环境效果就是在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明显下降,不管是大气还是水,体现都非常明显。

奥运会之后,也就是2009年之后,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放缓,进入一个平台期,原因是什么呢?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2009年之后,我们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一些把握上,开始有一些不够到位的地方,特别体现在宏观调控力度不足,北京市的建成区面积包括人口,从09年之后有一个快速增长,包括机动车也出现爆发式增长,经济增速虽然很快,但是以开发强度猛增为代价。第二,奥运期间,一些非常规措施,我们采取了临时管制措施,不能常态化,比如单双号限行、一些工业企业临时性停产,我们的环境基础设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建设是相对的,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当时北京建成区,还有污水处理厂这样一些基础设施与当时的人口相对来说,比较能够适应当时的需求。但是2009年以后,人口快速增长,包括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建成区,所以2009年之后,我们的基础设施虽然每年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实际上了建设速度开始相对滞后,同时,通过多年的污染减排之后,污染减排的潜力减小,难度加大,成本不断提升。

从奥运会之后看,2009年之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降幅开始收窄,浓度开始收窄,氮氧化物的浓度甚至出现反弹,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我们城市的河流水质出现一个平台期、徘徊。应该讲,北京市出现了奥运前、奥运后这种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污染生态环境问题的变化规律,在京津冀区也具有代表性。奥运会之后,咱们整个区域包括河北、天津,实际上也是大、干、快上这么一种形式,通过这几年之后,实际上我们生态环境的压力明显加大,我们的环境承载力已经到了一个快支撑不住的边缘。

从北京市进一步的分析来看,虽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压力保持在高位、比较大,但是我们污染排放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是全市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大产业中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逐年加大。第二是大气污染排放结构发生变化,工业排放污染源的排放比例逐步缩减,生活源乃至于人的生活活动的比例逐步增大。对北京来讲,现在主要污染源是居民实际上的生活活动,机动车、生活供暖这些排放对大气污染显著增加。

水污染排放结构也是一样。原先我们的生活污染源排放量一直都很大,农业源排放基本不变,近些年,工业源的排放占比下降,特别是工业的水循环利用水平比较高,由于城市的无序扩张加剧,加剧现在城市及径流污染,下一场雨之后带来的污染加剧。

综合来看,现在对于北京市来讲,环境污染呈现多污染物协同作用的复合型特征,在影响生态环境的染排放结构面前,单一类型、单一行业或单一种类的污染物进行减排是远远不能支撑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此外,机动车保有量增加,现代制造业增长,使得比较难治的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增加,它们又会在环境中发挥进一步的二次反应,加重臭氧和细颗粒的污染,导致灰霾现象的发生。因为氧化物和混合有机物不像二氧化硫比较好治,治住了煤相当于控制住二氧化硫,同时在现阶段,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村农业面源相互叠加,使水污染呈现复合型的特征,现在除了一些常规的污染物,像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值已经纳入了总能控制之外,还有一些有机型的污染因子、有毒有害的物质,特别是环境风险还没有得到总量的系统控制。

污染治理从咱们工作的措施重心来看,目前在产业链中逐渐前移,从产业结构优化到实现生产、到末端治理整个链条中,我们的工作重心不断向前转移,包括实施了总量减排这么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个系统性的政策措施,采取之前的排放标准,还有引入一些环境管理手段,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等。虽然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环境质量在效果上来说,和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总体相适应,但是仍然没有实现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的局势扭转。目前,北京市的污染排放远超环境容量,需要从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城市布局方面着手城市发展,使城市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形成环境质量改善倒逼城市功能定位的格局,对北京是这样,对京津冀来讲同样也是这样,我们后面还会用数据说,京津冀一定要研究我们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发展的一些规律,在把握好规律这么一个基础上能够思考,如何实现京津冀环境生态环境问题更加有效的解决。

这是一些排放量的基础数据,比如对北京市来讲,单位GDP的大气污染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水平都逐渐下降,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下降幅度非常明显,到了近些年,下降趋势幅度开始减缓,减缓意味着我们的治理手段在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思路上面需要寻求大的突破,这是水污染物的人均和单位GDP的排放量,也是这样。

(五)外部性特征、邻避效应、公地悲剧

那么,刚才我们也分析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直接原因,包括我们人类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长期以来比较薄弱,包括污染排放、标准不严、监管不力等等。这些原因归纳起来,深层次原因还是要从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特征上去找,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经济性,实际上是我们的经济属性是它自身的本质特征之一,我们经常讲环境问题存在典型的外部性特征,也就是说,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往往不注意对环境造的影响,带来的环境成本和后果也不愿计算到产品和交易的成本中去,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也就是说,在从事生产过程以及自己的生活中,会把环境污染问题的成本交给社会,这就导致在经济或环境经济学领域认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主要成因是发展环境问题的一个最大交集所在。

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根本途径是从外部经济性特征角度分析,一定要把环境成本内部化,要让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把环境的成本纳入到每个人或者相关人他的行为成本承担中去,这是一个外部性特征,纯粹靠思想或意识的提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成本外溢的问题,还要通过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解决环境成本的分担责任。

第二,我们经常用的一个词是叫邻避效应,邻避效应也很容易理解,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污染处理的设施或者是工业生产中容易带来污染的一些项目,不要建在我家后院,不要建在我的身边,但是我需要,我需要用电,需要用这些化工产品,需要改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的便利性,但是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我不管,但是不能建在我家附近。也就是说,大家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会担心环境污染排放对身体健康、对自己资产价值等多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激发一些险恶的情节,乃至采取强烈、坚决有时高度情绪化的积极反对行为,这也是社会失灵的表现。邻避效应实际上是外部不经济性这个规律的突出性体现,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一方面要把自己生产、生活活动带来的环境成本外溢,交给社会,自己不愿意承担,同时经济社会发展,或者说为了治理环境污染的基础设施,或者是为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这样一些生产、生活活动对于本人自身的影响。

第三,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是英国科学家研究出来的,或者提出的一个关于共有资源方面出现的一个管理学名词,是指对于一项资源或者财产来说,如果它有很多拥有者,每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是却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那么最后每个人都会倾向于过度使用,甚至抱有及时捞一把的心态,会加剧这种资源或者财产使用的程度。比如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和污染严重的河流空气,这都是工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因为相关的资源环境公共物品产权难以界定,所以它容易被竞争性的过度使用或者侵占,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我们对于自然环境或者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对自然界过度索取。之前我们提到很具体的比如大气污染问题、PM2.5问题、我们每一类的污染物来源,只要涉及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涉及我们生产、生活活动,分析它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解决对策的时候,往往需要从经济性的角度去考虑,从市场机制和政府、无形的手、有形的手去考虑,要避免公地悲剧,要打破邻避效应,要真正使环境成本被内部化,这才是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根本出路。

二、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一)京津冀区域的环境及发展相关参数

下面第二部分是京津冀生态环境的现状。先看一下和环境以及发展相关的一些参数,这是我们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基础。首先看一下国土面积,北京的国土面积是1.64万平方公里,天津小一点是1.19万平方公里,河北省是最大的,接近19万平方公里,在这么大的一个国土面积上,我们的绿色空间占多少呢?我们拿森林覆盖率作为一个绿色空间的代表,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2013年发布的结果,北京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5.84%,在全国各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6;天津的森林覆盖率是9.87%,排第29;河北的森林覆盖率是23.41%,排第19名。总体来看,京津冀区域的覆盖率在全国来看,总体都属于比较靠后,后50%这么一个概念。

第二,从人口上看,北京市常住人口2013年2014年分别达到2114万和2151万,天津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市在1500万左右,河北在7300万左右。总体来看,人口继续增长。应该说我们人口的快速增长的速率增幅在下降,但是增长的绝对量还是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第二是GDP,北京市2014年的GDP已经达到2.13万亿元,天津市达到1.57万亿元,河北省是2.94万亿元,这是14年的情况。13年的数据也列在旁边,大家可以做一个参考。从三产的比重来看,北京市第三产业已经达到77.9%,天津市是49.3%,河北只有37.2%,这是第三产业的一个比重,是2014年的。

从宏观的背景数据来看,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2014年,北京、天津人均GDP都超过1.6万美元,而河北只有6500余美元,不到京津的二分之一。产业结构,北京三产为主,呈现明显的高端化趋势,天津、河北的第二产业就是工业,比重仍然在一半左右,城镇化率京津冀三地分别是86%、82%、49%。综合来看,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阶段后期,河北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

从能源消耗总量来看,北京的综合能源能耗总量2014年是7454万,天津我没有查到最新数据,它在2012年的时候在8200万吨,河北也没有查到相应的数据。

机动车保有量,北京的保有量是540万辆,这是在2013年,目前是557万辆。应该说北京市从2011年底开始严格控制机动车新车增幅,取得明显成效。

污染物排放量,咱们国家对四类污染物进行总量污染物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于空气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水。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污染物排放量,北京排放量最低,河北比较高,但是后面还有一些对比。从人均来看,北京的人均排放量在全国属于比较低的,天津、河北的人均排放量比较高。

上面一幅图是二氧化硫,下面一幅图是氮氧化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明我们在排放控制水平、污染治理水平北京目前是明显领先于天津和河北。

水污染物排放也是这样,单位GDP的COD来看,北京仍然是比较靠前,河北相对比较靠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污染治理水平、污染治理潜力上来讲,河北包括天津还有比较大的潜力。

(二)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专家分析,目前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该地区是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全国水资源最为短缺、地下水漏洞最大的地区,也是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尖锐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北京如果以人口来论,人均水资源应该是最为短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这几个方面。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空气质量,从1998年以来,我们列了几个点的时间年,北京、天津、河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值、PM2.5浓度,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来看,这三地的环境质量呈现一个改善的趋势。到了2014年,京津冀三地2.5的浓度分别是85.9、83和95,综合来看是这么一个特点:空气质量在逐步提升,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特别是和2012年新修订的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相比,差距还非常大。而且从多年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来看,近年来空气污染的降幅在趋缓,我想2014年、2015年可能会有比较大的一个改善。北京市周边的污染物浓度,包括京津冀地区,也是呈下降趋势,这里面也有一些监测方面数据上的问题。刚才提到奥运会阶段,在奥运会之前,实际上河北、天津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或者趋势要好于北京,奥运会之后,部份污染物浓度开始出现反弹。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间接理解为或者间接反映了2008年、2009年之后,这几年京津冀区域生产、生活活动大规模增长,特别体现在重化工业污染排放的增长。归结起来看,京津冀区域是目前咱们国家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2013年京津冀地区所有城市的PM2.5都是超标的,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前十个城市,河北省包括京津冀,整个来看经常会占七个、八个之多。过去看咱们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现象比较突出,虽然采取过短期的区域联防联控解一时之急,但是过去没有形成有效的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

从水资源的角度来看,京津冀是咱们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但污染却最严重的区域,河流的水资源稀缺、水污染问题并存。

从水资源量来看,京津冀的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特别是相对于常住人口和GDP来看,明显和全国的占比不对称、不对等。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直接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反的就是河流的径流变化,径流减少,河口生态恶化,地下水位降低,水土流失,湿地萎缩,产生一系列问题。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每年区域用水量大概在36亿立方米左右,北京市的净流降水,包括每年自身提供的大概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自身的水,第二是外调水,第三,超采地下水,同时,北京市充分利用再生水,这几年,北京市的再生水的利用规模量逐步上升。近年来,为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以年近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同时,超采地下水每年超过五亿立方米,这个是水资源北京市的一个基本情况,多年人均不足二百立方米,和国内一些其它城市或者和世界上一些其它城市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北京市遭遇持续干旱,人均水资源量更低,只有一百多一点。

在水资源量不足的情况之下,水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特别是城市中下游地区的污染非常严重,从这个图里可以看到,在山区,在上游地区,我们的河流水质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就是里面绿线、蓝线。到了城市建成区,到了城市中下游地区,我们的河流水质开始明显变差,超过劣5类的水体河段长度居高不下,而且改善迟缓。

从河流水质上来看,一方面是2000年以来,全市二类、三类比较好的河段,河段长度比率虽然增加,但是劣5类的河段长度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对应到空间上来看,整个上游水质保护较好,下游水质、河流较差。从饮用水源角度来看,密云、怀柔的水库、地表水一直符合国家饮用水源的地质标准,城市下游水体、水质普遍超标。目前经过咱们多年污染减排的治理,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与人们群众的需求、需要还有很大差距。这种情况放到天津、河北来看,也基本上是这个趋势。研究天津、河北的环境检查公报对于水资源以及环境水质状况的趋势来看,也基本上是这么一个特点。

从生态变化来讲,北京市主要是建成区面积大幅度增加,2000年到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4.74%,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湿地面积下降,林地、草地面积比重上升。重要生态工能区发生生态变化,主要是指林地、草地面积逐步增加,但是永定河流域、同时水面在减少,特别是官厅水库,水域积明显减小。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的格局最稳定,保护效果良好,但是过去十年,湿地资源保护区严重萎缩。

这是一个遥感的趋势图,可以看出来,从2000年到2005年的阴历来看,红色区域(人类聚集开发的区域)的空间不断增加,绿色区域总体保持稳定,但是白色这种可开发区域不断后退。

绿色空间来看,特别是六环路内,绿色空间明显减少,特别是在城乡过渡、城乡结合部地区。2008年之后,绿地面积覆盖率包括绿地覆盖城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增幅在减缓。实际上林地、草地、包括湿地,都代表咱们的绿色空间,代表生态安全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甚至包括耕地,耕地实际上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价值。

7.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篇七

目前国内,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就在几年前,我们还天真的认为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只是雾而非霾,还沉溺在这诗情画意般的烟雨蒙蒙之中时,孰不知,雾霾早已悄然的进入到我们的身边,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雾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之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它能使空气混浊,能见度降到10km以下,其中的微粒子,达到一定的浓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在雾霾微粒中,一些直径很小的微粒,如PM2.5可直接吸入肺腔,进入血液,尤其值得关注的,如何控制这一颗粒的浓度是空气污染治理之中的重中之重,京津冀地区是集首都,大型现代化都市和区域经济翘楚为一体的大型经济区,同时也是雾霾的重灾区,如何治理好雾霾,在全国范围来讲是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的。

根据历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余年来,京津冀三省虽然主要污染物浓度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超过环境容量,各项环境指标大多超出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值,作为北京,天津的近邻———唐山污染程度更是令人堪忧。

唐山市是华北地区一座以能源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重工业城市,大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2015年,1月到9月,监测天数273天(有效监测天数271天)达标天数117天,(一级天数9天,二级天数108天)达标率43.2%;超标天数154天,(三级天数91天,四级天数45天,五级天数15天,六级天数3天)超标比率56.8%。在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控制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从2010年到2015年唐山市大气污染的数据分析来看,各污染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1月~3月的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含量都比较高,这是由于这期间为采暖期,除了工业窑炉和锅炉的大气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外,采暖锅炉的运行也使大气中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等数量增加。此外,冬季气温低,雨水少,逆温现象严重,持续时间长,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使污染物停留在近空,排放不出去;之后的6个月污染物含量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采暖锅炉停止运行,燃煤用量减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植被生长茂密,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10月开始,气温降低,大气污染物含量又呈现上升趋势。

除此之外,唐山市所遭受的污染源还有很多,比如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饮食也油烟,道路运输尘埃,建筑施工尘埃。随着近几年来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全市出现了大量的施工工地,建设初期,施工的道路,大多都是裸露的地面,更有的施工单位在现场搅拌混泥土和砂浆等,造成扬尘污染。据统计,扬尘和土壤尘是对唐山市TSP贡献率最大的排放源。

但是在众多的污染源中,最主要的还是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想要得到有效的治理必须控制污染源,北京,天津作为商业重地,转变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将部分污染企业迁入了河北,特别是唐山市,所以想要行之有效的治理该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就必须三方携手,共同发展,正所谓同呼吸,共命运,但这其中不乏有不少难题等待解决。

2 三地环保执法一体化进程中的难点问题

2.1 工业区域布局划分不合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分权和相对自主的经济决策权是激励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在中央对地方发展的考核和评估中主要是以GDP增长为主,经济发展迅速,地方官员升职加薪,反之,则不然。这一考核评估方式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延续至今,所以,不言自明,在这种强大的政绩观的推动下,官员与官员,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就开展了一场“政绩大比赛”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官员们大多也都更愿意引入或者开发重工业项目,进而过快的和过早的提高地区的GDP。而这种竞争模式给环境带来的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2000年以来,全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讲,但在其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工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天津和河北,区域定位和产业发展模式都很相近,都属于重工业城市和区域。本不应该对同一区域进行重复性的工业建设,但在该地区却比比皆是,除了上述说的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竞争的原因外,还有就是政府对该地区的工业布局的安排不合理,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河北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别是唐山的大气污染,造成污染的原因除了上述观点,还有就是,这些地区还承接了北京地区的高污染企业,比如一些能源、化工、电力,钢铁等等。北京2008年以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而后的趋势很平稳,而唐山市2010以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直线上升,2007年首钢迁到唐山,并在2010年正式投产,本就以重工业为主的唐山市又承接转移来的污染密集型产业使得污染排放量越加严重,所以说也许污染源转移了,短期也许只能给一地的空气环境带来净化,但是就长期而言,就整个地区而言,就大气污染而言,这种做法无非是饮鸩止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 经济差想吃环境治理的“霸王餐”

空气是一种特殊的物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作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破坏或者被污染,人们总是先从利己的角度出发,希望别人,或者是公共权力来解决。空气之所以是一种特殊的物品,首先是流动,它没有具体的行政地区划分,其次,它的污染造成的后果是该地区或者是该区域的污染,从治理难度的角度,属于较难的治理范围。而面对这样的一种特殊商品,作为经济发展差的地区,它想通过空气的这种特殊性,一方面因为GDP的需要还有政绩的需要进行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因为空气的流动性,造成了整片区域的污染,经济发展迅速地区和生产生活水平要求高的地区不得不出台相关政策和资金,加以治理。这样即达到了GDP发展的目的又不用动用资金治理的“霸王餐”行为。并没有达到协同发展的理念,更多的情况是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利益着手,对市场准入制度的概念理解不清,这就导致在跨区域行政执法方面,跨区域经济主体待遇等方面的势必会存在政策性差异和限制,根据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京津冀地区正处于曲线的前半部分,也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不协调,环境治理会或大或小的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关键的是京津冀地区缺乏切实可行的利益补偿机制,这就导致各级政府为了追求利益本地区利益的最大化,对于污染企业都做出了让步,都不愿率先关停或取消。

3 解决措施

3.1 理念先行,环境合作治理

国际关系理论中有建构主义,强调的就是理念的重要,同样的,理念的重要性也可以适用现行的环境治理之中,理念的作用是首要,只有在先进环境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的政策才是行之有效的,环境合作治理理论应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依据,追求一种真实的合作状态,而不是顺从经济利益或是政绩的诱导。三地环境治理区域合作理念的建立,有利于地区发展,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还能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协作共赢的合作理念,树立“生态管理”和“生态型政府”的理念,去除“囚徒困境”和“吉登斯悖论”,京津冀环境治理需要三地政府共同努力是不争的事实,政府必须转变思维方式,追求先进的环境理念,构建生态政府,实现生态文明。

3.2 政府之间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对于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递接关系来表示依次是利益关系,权力关系,财政关系,公共关系,而在它们四者之间前者决定后者,以利益关系最为主要,这也是政府关系的核心,地方政府要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而利益关系的协调主要是通过沟通,协调,谈判,区域环境治理政治层次的关键所在就是建立以利益协调为核心的政府合作协调机制。

环境治理方面还要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机制想要运行需要三地政府在共同承认,并出台一套完整的关于生态补偿的细则,保证资金的准确和到位。比如一个地区率先消减“三高一低”企业在本地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由另外两个地区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进而保障环境政策的顺利运行建立科学合理成分推制,在进行区域整体的环境治理时,合作成本,环保成本,行政成本由三地分推,按照发展水平,收益状况和责任来公平分配。

4 结语

京津冀环境治理的关键是政府协作。资源的合理重组,协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政府之间还应建立一种竞争,监督共赢的新型政府关系和合作交流机制,增强三地政府之间的环保技术交流与合作,从而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坚强后盾。

摘要:“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呼吸,共命运,面对京津冀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虽然政府间已采取措施,但仍需精进尤其是现行的属地管理的行政体制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更是加重了大气问题解决的难度,本文提出,形成制度联动,行为主体联动和机制联动的国家治理框架下的区域联动治理,是应对当前大气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机制和保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大气污染区域联动的防治体系。

8.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化思维 篇八

“近代铁路文化遗产”申遗工程,河北该有所作为。河北省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拥有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拥有第一条支线铁路。河北如果不作为,中国铁路遗产永远也成不了世界文化遗产。

京津冀从元朝同属中书省,明朝同属北直隶,清代属直隶省,本来就是一个政区、一个文化圈。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是理性回归和文化整合。

我在《京津冀挽起一带一路》这本专著中呼吁,河北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高度着眼,发挥在京津冀文化圈的文化富集优势,在文化整合战略中有所作为。

文化富集主导,“三变”谋大事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中,河北如何发挥文化富集主导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作为,变经济附属为文化引领,变产业适应为文化牵引。很值得思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 “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公园”的建设。河北应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用好、盘活,在文化复兴中大有作为。

我常想:2014年中国等数个国家数省市区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却漏了古代丝织业最辉煌的河北。接下来,如果中国石拱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拥有赵州桥和几十座古代经典大型石拱桥的河北能携京津冀牵头吗?如果中国传统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北能干什么?如果中国铁路遗产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第一条中国人创建的铁路京张铁路的河北,该干什么?韩国泡菜、拔河都成了世界非遗,我们河北省有多少国宝,该如何走出国门?

河北应该深入调研,编制《京津冀一体化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人员和责任,把文化战略搞清楚,把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的优势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扬长避短,担当文化龙头

历史机遇需要用世界眼光来把握,河北一定要深入研究本地文化遗产,借势造势,发挥龙头优势,整合京津冀或更大范围的文化资源,打造世界级的文化品牌。

河北有着丰厚的古代驿站文化遗存,赵州桥及其南北的古驿道、井陉秦皇古道及递铺建筑、中国最大驿城鸡鸣驿、紫荆关古驿道、宣化府古驿道等等。要以世界视角成就文化龙头,整合天津河西务、北京通惠河漕运驿务、苏州横塘驿及涿州、大名等地古驿道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国家文化遗存,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河北应该善于做文化龙头,学会文化引领。

要倡导“多民族统一文化遗产”列入国家文化遗产名录。河北涿鹿、涞水等地的中华三祖合符遗址,广州市南越王宫署遗址、海南马媛、冼夫人维护国家一统的文化遗址、西藏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纪念遗址、张家口明代“隆庆议和”建筑、厦门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筑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多民族寺庙建筑群等一系列文化遗产,记录了中华多民族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历史,应该联合列入国家文化遗产。这对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和平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而河北在这一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应该做文化龙头。

“近代铁路文化遗产”申遗工程,河北该有所作为。河北省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拥有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拥有第一条支线铁路——一米轨的正太铁路。应该把唐山近代铁路、京张铁路及詹天佑相关遗址,石家庄大石桥、正太铁路旧址、井陉煤矿、正丰煤矿铁路遗址、井陉乏驴岭正太铁路桥等文化遗产整合起来,系统展示中国近代铁路从一米铁轨到1.435米轨距的各个时代火车及配套设施,汇集中国铁路遗产。河北如果不作为,中国铁路遗产永远也成不了世界文化遗产。

中山国遗址和太行山民居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近,福建、江西正谋划联合将古村落申报文化遗产。而太行山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民居,代表各个时代文化遗产类型,河北不申报文化遗产,山西、河南一定会做。

河北省独有的中山国遗址,包括战国中山国都灵寿遗址、汉晋中山国都城定州旧址,还有鄗邑(柏乡县固城店)、房子(高邑县故城)、扶柳(冀州扶柳镇)、上曲阳(曲阳县西)、下曲阳(今晋州鼓城)、宋子(今赵县宋城)等20多座故城遗址,加上闻名世界的中山国出土文物,满城汉墓、定州北庄子汉墓及其他一系列中山国墓葬,也该申报国家文化遗产。

整合保护,成就世界品牌

“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北京、张家口联合承办冬奥会,都为河北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河北要把握机遇,谋划好文化遗产整合保护战略。

石家庄毗卢寺壁画,号称中国古代寺观四大经典壁画之一,但在全国的认知度与之很不匹配。应发起古代寺院壁画申报文化遗产活动。整合北京法海寺、山西芮城永乐宫、繁峙公主寺、邯郸响堂寺、正定隆兴寺等古代寺观壁画的经典,联合申报国家文化遗产,并谋划整合河北几十座古墓的墓葬壁画,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是高层次的品牌运作策划,做起来就能大大提高关注度和知名度,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要加强文化论证,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干预机制,要由文化专家、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和相关领域学者参与文化本底论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本底,避免对文化本底的人为破坏。承德、正定、定州、大名、邯郸、邢台、赵县等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一定要搞清文化本底,在城市规划中避开重要历史文化遗址,给历史留下足够的文化遗产考古和修复空间。

河北石家庄、唐山两大城市,要通过科学规划,保护重要的工业遗产,诸如唐山胥各庄煤矿、唐胥铁路,石家庄“一五”期间创建的华北制药、棉纺一二三四厂等工业遗产等,维护其文化生态和建筑群,为申请共和国工业文化遗产奠定基础。同时,利用工业遗产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引入非遗项目,打造河北省最具文化品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可借鉴承德永佑寺和石家庄中国人民银行旧址保护的经验,通过土地置换,将占据重要文化遗址的单位、机关迁出,按文化遗产保护要求进行维修,恢复文化原生态,并科学利用,开发博物展陈、旅游观光、影视拍摄等相关文化产业园区。

在新的时期,需要世界视角,需要用大智慧大手笔谋划大战略,把历史留给河北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推广到全国,让其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更好地发挥,推向世界,成就具有整合特色的中国文化遗产大品牌。

编辑:言远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推荐阅读: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07-14

上一篇: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下一篇:丰田召回事件感想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