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

2024-10-25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精选8篇)

1.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 篇一

以教学评估为契机提高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也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毕业设计的`评审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围绕严格毕业设计选题、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教师走进企业、走近学生、早抓毕业设计工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规范成绩评定标准、注重毕业答辩、调整就业安排等几个方面,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作 者:黄万群 蒋淑英 李立英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42关键词:教学评估 工科院校 毕业设计 质量

2.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 篇二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带有非常浓厚的中央集权特点。我国目前的本科教学评估模式, 从实际实施状况来看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单向集权模式, 即“政府——高校”模式。因此采取这种行政色彩较浓的方式来推行评估,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基本条件、基本建设的发展和质量水平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 我国现行的这种政府主导型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在实际的操作和实施过程中仍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弊端。

2 我国目前教学评估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这种政府主导的单向集权教学评估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 具体如下:

(1) 学校缺乏自主权导致评估目的错位。目前的这种评估模式, 导致高校丧失了评估中的主体地位, 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 将迎接评估, 使教学评估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和作用。

(2) 评估活动相对封闭。我国目前评估工作基本只涉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个高校, 不涉及这两者以外的任何机构, 所以整个评估活动的进行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情境中。

(3) 评估主体单一及权力过大, 导致腐败现象。现行评估体系的评估团队就是教学评估活动中唯一的主体, 并且不受任何其他机构的监督, 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4) 评估资源有限, 导致形象工程。由于我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众多, 但相对的评估工作的人力、财力等资源有限,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进行评估, 其过程和结果往往都无法很深入。这就给一些高校提供了机会, 为在教学评估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以各种形象工程来取代实质性的教学建设。

(5) 社会参与的缺位, 导致评估结果不全面。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 而作为高等教育产品的人才, 其直接的需求方便是社会, 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说是很具有发言权和说服力的。

3 介入NGO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构建

选择和发展一种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教学评估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我国现行的这种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集权式教学评估模式在实际的操作中体现出了很多弊端, 不能再继续采用。其次, 由于中国的法制方面还不够完善, 如果成立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中介组织作为第三方参与评估, 那么中介组织就有可能会为获得自身最大的利益而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谋取某些特权, 有可能导致寻租现象的产生, 从而影响到评估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因此,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介入NGO来实现三角形的教学评估模式。

NGO, 即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又称非政府组织。我国的NGO组织由于发展起来的时间不是很长, 而且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 我国的NGO大部分都无法完全脱离政府的支持。这样, 如果NGO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既能够由政府赋予权力, 进行资格认证和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受政府监督;又能够独立于政府之外, 作为联系政府、高校和社会的纽带, 以形成一种坚固的三角形教学评估体系。

如图所示:

在这样一个新的评估体系中, 三个主体各自都有自己新的职责和权利。

高等学校在评估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与权利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首先, 作为高校自身, 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质量的管理, 将各项工作做到位, 以保证自身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质量水平。 (2)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和NGO评估机构的规定, 按照其所制定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或自行制订的各项标准、指标对学校、学科或课程等进行自评。 (3) 将自我评估结果制作成报告的形式, 提交NGO评估机构, 以备NGO评估机构对其进行再评估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的监督和宏观管理。 (4) 在NGO评估机构进行再评估之后, 接收到再评估报告, 对照自我评估报告, 对自身目前的教育质量工作进行再次的认识和反省, 结合两份评估报告, 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5) 根据NGO评估机构公布的全国各高校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结果, 找出自身所在类别的高校, (下转第32页) (上接第24页) 查看自己目前在同类高校中所处的位置, 对自身进行清醒的定位, 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意识。

NGO评估机构的主要职责和权利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 吸纳各专业中有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以及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 组织成一个具有权威和信服力, 被各高校和社会各界所认可的评价团体。 (2) 在NGO评估机构中心的指导下, 于各地建立起该评价机构的分支机构, 便于评价的实施, 又能照顾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3) 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原则。各地的分支机构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较为细节的评价指标, 经过中心机构的验收, 提交给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权威评价准则和标准。 (4) 将形成的那套权威评价准则和标准, 按地区分发下达到各分支机构, 再由各分支机构按该地区所在的所有高等院校的层次、类别等的不同, 分别下发其各自适用的评价准则和标准, 以便让各高校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估。 (5)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期内, 各分支机构根据该分支机构所接收到的评价标准和准则, 结合各个高校自我评估后所提交上来的评估报告, 对该地区所在的各层次、各类别的高等院校进行质量评估, 形成该地区各高等院校的质量评价报告, 并提交给评价中心。 (6) 评价中心对各分支机构所提交上来的各院校的质量评价报告进行整理、汇总和分类, 然后将评价结果提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审批通过后, 将评价结果按高等院校的类别和层次向社会发布。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和权利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帮助和引导NGO评估机构的建立, 并赋予其作为权威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机构的权利。 (2) 对NGO评估机构中心以及其在各地区的分支机构进行一定的财务支持, 使其能顺利的运行下去。 (3)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一队专门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小组, 专门负责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各项事务, 紧密的联系高校和NGO评估机构。 (4) 协助NGO评估机构形成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科学合理, 完整、权威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准则和标准, 并赋予其权威性和认可性。 (5) 各地区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时刻监督各高校的自我评价活动以及NGO评估机构各地区分支机构的外部评价活动, 防止弄虚作假、不公正、不透明的行为产生, 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事实性。

4 新的三角教学评估模式的优点

介入了NGO的三角形教学评估模式相对于我国以往的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集权式教学评估模式具有非常多的优势。

(1) 新的评估模式是真正的确定了高校的主体地位, 将高校的自评作为教学评估的第一步, 完全将教学评估工作的主动权交到了高校手中。 (2) 政府由以往的主导和主体地位转变为主要是监督和指导教学评估的正常进行。 (3) 社会参与进来的新的评估模式能够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进行评估工作, 使结果更加有效。 (4) 评估结果向社会的公布, 有利于社会对高校状况的了解, 也有利于通过社会方面的力量和压力来促进高校自身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笃梅, 陈惠梅.英国高教质量保证系统[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1994 (4) :30-31.

[2]李文兵.90年代美国高校质量鉴定体系新发展[J].大学教育科学, 2003 (2) :90-91.

[3]殷志云.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点认识[N].光明日报, 2004-12-21.

[4]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6) .

[5]王义道.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4) .

[6]曹大文.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思考[N].光明日报, 2002-12-8.

3.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 篇三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评估;质量监控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 年高校扩招以后就呈迅猛发展趋势,到 2005 年高校学生人数已达到2300 万人,毛入学率迅速上升到21%,而入学率为15%即为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学的数量标准,由此可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完成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

随着高校录取比例的提高,由于生源迅速扩张带了的教学问题日益凸显,如教师资源严重匮乏,生师比过高;学校硬件资源紧张,办学条件不足;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困难等等,最终导致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滑坡。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于2010年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纲要”明确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成为高等学校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

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上一轮的教学评估中,教育部出台了规范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入校评分的模式,并确立了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2011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文件对新一轮的教学质量评估提出了明确的方案。文件提出本科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形式即“学校自我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

新一轮评估方式的提出,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曾经的准备大量审核数据、罗列管理文献资料迎接评估的模式已经结束,我们需要针对完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全新的思考,将质量监控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日常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增强评估监控的实时性,提高评估结果反馈的及时性,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2011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文件,要求高校率先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此举与新一轮评估意见中“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相辅相成,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常态化的有效体现。

鉴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与教育部新一轮评估方案的密切关系,在校院自我评估工作中,要充分依照《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的数据信息,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问题,从而完善校院自我评估工作。我们尝试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与校院自我评估工作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依托《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汇总的全面的教学信息,有针对性地反应学校发展历程和现实办学水平,特色鲜明地反应学校的教育特色和教育规律,为学校的自我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利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展现的学校办学概况、教学状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特色,揭示学校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高校评估的核心和依据,使其成为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指挥棒”。

依托《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实施自我评估,将实现目标性与有效性相统一,不同高校依据自身的学科水平、师资队伍等综合实力,明确了自己的办学目标与定位,确立了自身或教学型或研究型的长期反正目标,而日常教学的开展正是围绕此目标进行,对各项日常教学常态工作的监控也能及时检验教学工作对学校办学目标的支撑力度,帮助我们在目标性与有效性之间找到平衡。

依托《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实施自我评估,实现评估管理与日常教学相统一,上一轮的评估工作,是将教学日常工作剥离开,单独组织的专项审核工作,造成了评估工作与日常教学的想冲突,使校方在开展工作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从而引发广大师生的逆反心理。以《教学质量报告》为基础,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常态化,不断强化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使自我评估深入人心,成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依托《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实施自我评估,实现质量监控与数据上报相统一,依据《教学质量工作报告》,能够对学校的教学基本数据状态进行及时的统计与分析,例如高校每年需要向高校上报的高基报表和教育部目前组织高校进行填报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工作,都可以此数据作为依据,通过建立数据的分析制度,对数据的横向、纵向分析和比较,定期撰写分析报告和研究报告,在分析对比过程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发现自身缺点,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围绕问题和差距制定整改方案,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和积极落实,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硕豪.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综述曲海舟[J].中国农业教育.2011.

[2]汤潇林.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

[3]李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主体研究[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

[4]裴中岐,张正兢,邹茜茜.基于状态数据平台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刘尧.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全面真实[J].教育与职业.2012.

[6]夏春明,范圣法,裴小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之路――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

[7]姜秀丽,苏连江.新建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

4.安徽财经本科质量评估报告 篇四

教学质量报告

2016年9月

一、学 院 概 况............................................1

二、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状况......................3

(一)教学工作目标与实施成效................................3

(二)本科教学.............................................5

(三)科研与社会服务........................................8

(四)创新与特色...........................................8

(五)其他工作开展情况.....................................10

三、今后面临的主要工作及改进措施...........................12

(一)学院今后面临的主要工作...............................12

(二)学院教学工作的改进措施...............................12

一、学 院 概 况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是2003年创办并经教育部确认的本科层次全日制独立学院。学院现设有会计学系、经济与金融系、工商管理系、财务与审计系、国际商务系、人文与艺术系等6个系级教学机构,1个实验室管理中心,1个基础教学部;共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保险学、广告学、英语(商务英语方向)、审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国际商务、资产评估、金融工程、投资学、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24个本科专业的举办权,2016年共有15个本科专业处于人才培养之中。2016年学院面向全国18个省份招生850人,现有在校学生2919人。

学院自成立以来,紧紧依托安徽财经大学的品牌优势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夯实育人基础,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显著改善和提升。全院现有专职专任教师9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6.60%;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2.98%;省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5人,校教学名师2人,校优秀教师9人,校骨干教师11人,校教坛新秀3人。学院拥有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个名师工作室,1个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等人文社会科学等课题5项、省厅级课题等近100项。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严谨治教,注重质量,突出特色,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日益增强。学院2010年荣获“安徽省先进独立学院”称号,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位居 “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评价榜”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第五名,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位居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第四名,同时荣获中国独立学院性价比、本科毕业生质量、教师创新能力与绩效等单项排行榜前十强。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校企合作工作,积极搭建实验实训平台,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学院成立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8935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受到用人单位好评。2015年,学院共有毕业生1836人,其中男生71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8.67% ;女生112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1.33%。安徽省内生源毕业生1489人,占毕业生数的81.10%;外省市生源毕业生347人,占毕业生数的18.90%。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41%,最终就业率达到 95.64%。根据对2015年毕业生的抽样统计分析,我院毕业生总体上对自己工作岗位的满意度较高,在对就业单位的整体满意度、薪酬的满意度、发展空间的满意度等三项衡量就业岗位满意度的主要指标上,分别有93.29%、91.05%和91.8%的同学选择了“很满意”、“满意”或“基本满意”。

我院学生在国内外的多项竞赛活动中取得骄人成绩,如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院选派的代表队获奖率达90%以上,其中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2011年2支代表队分别获得金奖和鼓励奖,2015年5支代表队中3支获二等奖2支获成功参赛奖;在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上,2016年获全国特等奖,2015年荣获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012年—2014年取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的好成绩。2016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我院学生组荣获全国一等奖、教师组荣获全国二等奖。

当前,学院正以“十三五”规划为目标,努力把商学院打造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

二、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状况

2016年是商学院“十三五”发展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校党委和行政的全力支持下,在董事会的有力领导下,2015-2016学年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配合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自身发展建设实际,继续坚持“内部加强管理,外部树立形象”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加强内涵发展,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办学质量、制度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促进了学院健康、稳定发展,各项教学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下面就学院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学工作目标与实施成效

1.科学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狠抓计划落实工作

一年来学院以院“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围绕学校党政工作要点,结合学院教学发展实际,做好学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等安排工作,并认真抓好各教学系、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学期工作计划制订工作。通过一年的工作,学院努力做到了工作计划目标确定明确,计划制订符合发展定位,任务饱满,执行及时有力,并注重改革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措施,有序有效地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和任务,促进了学院教学事业的发展。

2.人才培养思路与特色

(1)人才培养思路

以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在充分考量生源质量和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思路为: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民营机制办学的灵活性,利用校本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实验实训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办学特色

经过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和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商学院逐步凝练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充分发挥母体学校优势,打造经济管理品牌专业;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学生创业教育;注重综合素质提升,进行人才分类培养。

①充分发挥母体学校优势,打造经济管理品牌专业。一方面,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经济管理类优势专业的成功办学经验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思路,打造出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3个省级特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

经济与贸易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建设成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一批院级经济管理类品牌专业;另一方面,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打包给校本部相关学院,由校本部师资承担教学任务,从而确保学院三本层次的学生享受到一本层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夯实了公共基础和学科专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业深造和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学生创业教育。一是认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二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好学生社团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拓展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现有校外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近70家,为学院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和就业搭建了平台。四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本多支学生代表队、多人次取得了优异成绩;日常还组织开展文艺晚会、演讲比赛、专业知识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五是高度重视创业模拟实训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注重综合素质提升,进行人才分类培养。做好新生入学阶段成长方式引导教育工作,在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注重人才分类培养工作。学院通过增设和加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类、管理类应用性专业建设,凸现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做好在校学生从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试工作;对有考研和留学愿望的学生,通过考研交流会等方式,使学生早做计划、早有准备,同时完善师生激励机制和措施,每年免费为考研学生进行辅导工作。院国际合作交流部注意加强与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发布留学信息,并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和服务工作。3.师资队伍建设

(1)推进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学院长期重视教研、科研工作,有计划、有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学年立项国家社科和自然基金项目2项,获得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及获奖项目共计18项,位列安徽省独立学院之首。

(2)重视教师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考勤纪律。针对教师数量大、人员构成多元化的特点,完善系列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考勤纪律,实行全体人员挂牌上岗和在岗签到制度,帮助教职工努力做到: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考勤纪律、时刻注意戴牌工作、自觉维护学院形象。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先后邀请丁忠明校长等专家进行“管理者的职业素养”“情商管理”等专题讲座,并组织学院全体行政人员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增强全体行政人员认真履行立德树人使命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三是注重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向困难职工送温暖、对生育女教工慰问等形式,让教职工感受到学院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通过健步走、4 庆祝教师节、举办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增强大家的团队意识、向心力和凝聚力。

(3)师资培养成效显著。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对教职工进行培养,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出成绩。一是多名教师参加高校教师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吸收前沿成果;二是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了行政人员培训班,针对行政人员的发展现状和需求,精心设计多场专题讲座,并开展专项拓展训练。经过系列培训,我院行政人员在执行力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三是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 “翻转课堂”教学竞赛,以竞赛促发展。

本学年,1位老师荣获学校教坛新秀荣誉称号,11老师被评为校骨干教师,4名老师被评为校优秀教师,1名老师被评为校优秀教育工作者,3名教师获得澳华奖教金,3名教师获得天安奖教金等奖项。

目前学院共有博士(在读博士)34人,本4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3.04%。

(二)本科教学

商学院立足于三本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仅在人才培养层次、培养思路与特色定位上,而且在教学条件建设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和侧重方面。1.教学条件建设与利用

(1)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利用

通过执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拟定工作计划、做好资料档案管理、严格工作总结等工作,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本5个实验室共承担了98个班级、29门实验课程的开课任务。平均实验室利用率为59.24%。同时,认真落实实验室开放工作,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95%。先后承办了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比赛培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培训、第二届“安财杯”大学生金融虚拟仿真投资大赛等实验培养工作,认真做到培训前精心设计培训实验计划、培训中严格按照实验计划规范施教,成效显著。

(2)促进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我院共有多媒体教室28间,本学年共授课29592学时,总体教学情况良好;大量课程课件在我院专用FTP上供教师学生使用,并根据课程设置及教材变动情况及时更新,运行情况良好。

本学年学院大力建设卓越人力资源师、金融学专业建设、国际贸易实务3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网站,上传了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讲稿等教学要件,并制作了教学视频,提供了习题、模拟试题、参考资料等专业学习资料,进一步推动了教学过程的网络化;充分利用金融、保险、供应链管理、物流、工商管理、外贸模拟电子商务等校园网上的教学实验软件。

2.教学建设与改革

(1)适应社会需要,狠抓专业建设

学院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之间关系,注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设置)的全方位调整与优化工作。学院专业设置学科基础良好,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本学年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成功申报立项了一批省级和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其中省级项目包括1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一个精品视频公开课、4个教研项目;校级项目包括8项校级科研项目、3个教学成果奖。

(2)注重教研活动,搞好课程建设

各教学系定期召开教研活动,以教学专题讨论、说课评课、经验交流、教学质量分析等为活动内容;规范课程建设,学院开设的每门课程大纲、教案、讲稿、教材、课件、教学日历等档案材料完备;严格执行《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教材选用实行“任课教师——教学系主任——分管教学副院长”负责制。同时,学院以“教学竞赛”为抓手,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提升双语课题教学质量。

本学年教研方面立项了省级1项“管理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项目、4个教研项目,校级8项一般项目。

(3)拓展评价指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稳定规模、夯实基础”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至2015年共与72余家企事业单位和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与多家单位就做实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深入合作,为实践教学和学生毕业实习开展提供有力保证和支撑。

实验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毕业论文、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的过程管理规范,档案齐全。按编印了《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毕业论文及实习指导》。拓展毕业论文评价指标,制定《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细则》,规范并丰富了我院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形式,鼓励学生用学科竞赛获奖、公开发表论文代替毕业论文,提高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素养。

(4)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改水平

我院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平台,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本共发表教学研究类论文8篇;结项省级特色专业1项、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项、省级教研项目5项;结项校级教研项目14项;李永发、宋在科等9位老师获得了2015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3.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1)加强教学运行管理

本教学检查工作执行良好,严格执行开课计划,调停课手续齐全。针对经济、管理和文学和艺术学四大学科的不同特点,课程考核形式科学多样,包括考试课,考查课以及技能考核等,根据课程实际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安排合理,各班考试时间分布均匀。考试命题、审题符合规范,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着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运用能力,每套试卷原则上不少于四种题型,各套试卷之间重复内容分值不高于20%。专业主干课程试题库建设逐步展开。试卷评阅规范、成绩评定公平公正,试卷分析质量高。

(2)严格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健全,有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体系,有领导、专家、同行听课制度,有学生评教体系,有学院、系、班级教学质量管理运行体系,形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网络式,教学检查制度化,有总结,有处理、有反馈。对于学生评教好的教师大会表扬,对于评教较差的本院教师,由所在系和分管院领导进行训诫谈话;对于外院教师,学院及时与开课学院进行沟通、反映情况。学院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6次,同时教学系还组织专家听课、同行评教等形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安排严格执行开课计划,没有出现计划课程随意变更情况,调停课手续齐全,每份调课申请都要求必须有学生代表、开课系主任、教学副院长签字认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评教子系统运行良好,教学管理部每学期组织在校学生进行评教活动,本学院学年评教优良率为100%。

(3)规范教学档案建设

严格教学文档的整理、归档,教学档案建设规范。学院教学管理部有专人管理各级教学文件,教学档案按照课程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科研管理等模块进行归类管理。教师业务档案由所在系负责进行归类管理,教师业务档案完整齐全。学院设有专门的试卷库,试卷归档管理规范。4.人才培养质量与成效

(1)本学年学院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和综合实践活动获奖达39人次。

(2)本学年,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3篇。

(3)本学年,立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7项;1人申报2016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

(4)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41%,年终就业率为95.64%,有89名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5)全院有2016届毕业生1237名,共有1236名学生准予毕业,毕业生毕业

率99.92%;1234名本科毕业生被授予学士学位,毕业生授予学位率为99.76%。

(三)科研与社会服务

本学年,学院建立了科研成果档案,有合理的科研管理措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科研计划,面向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研讲座、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系制定了方向明确的团队建设发展计划,组织教师进行各种项目申报工作。

继2015实现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工作之后,本又成功立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作,出色实现学院“十三五”规划中有关国家基金项目的立项工作开门红。本学年共立项4项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蚌埠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共结项2项省级自然项目、5项校级科研项目。

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举办了一期灵璧县财政局干部培训班、一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资产评估培训班,与淮北、安庆烟草公司合作、获得横向课题2项,为企事业单位举办若干场学术讲座。

本师生共发表论文74篇。

(四)创新与特色

1.抓考风促学风,形成“通考不通科”考试新常态

自2014年学院试水“通考不通科”考试改革新政后,学院的考风、学风、教风和校风得到了稳步的改善和提升。2015-2016学年学院继续以“通考不通科”考试举措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实做细试卷设计、考试安排、监考及阅卷管理等各项考务工作,将抽象的“立德树人”使命变成可视化能操作宜衡量的工作。

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本学年进一步完善考试改革措施:预留充裕的复习时间,缩短考试课程日程安排。在试题设计与试卷制作中注意减少和弱化名词解释、简答题等死记硬背的题型及相关内容,大幅增加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案例等题型,提高试卷应用型题型的考核分量。考试课程授课环节结束后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随堂复习,分年级(班级)集中安排考试科目,缩短考试日程。接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考试方式的变化促进了自己更加注意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功夫用在平时,克服了突击复习和临时抱佛脚现象,对考试充满信心。监考教师也表示学生复习充分,考场纪律良好。良好的考试风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2.发挥校企合作基地功效,完善“三位一体就业模式”举措

2014我院针对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带来的“更难就业季”状况,研究实施了“三位一体”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即规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开展实习指导和就业指导的工作业绩纳入完成毕业论文指导考核工作的必备条件,对完成工作任务突出

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2015-2016学年学院继续实施“三位一体就业模式”,使得毕业生就业率得到有效提升,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53%。

在总结“三位一体就业模式”创新带来可喜成绩的同时,学院也注意到由于毕业实习环节存在着接受论文指导老师具体业务指导和能力培养不足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效。2015年4月份,学院开始尝试立足校企合作单位探索完善“三位一体就业模式”的措施。学院以做好大三学生暑期实习工作进而有效对接毕业实习活动为抓手,吸收借鉴近几年寒暑假相关专业学生在蚌埠市校企合作基地实习的有益经验,以优势特色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学生为实习选拔对象,经过分管院领导和系负责人实地考察调研,将实习试点地点选择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就业要求水平高的长三角经济带龙头大都市上海,确定业务量饱满、实习环节完整、管理要求规范、职业发展理念先进的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为开展实习活动单位。

2015年7月至8月,涉及3个专业、9个班级的共计20名大三男女学生赴上海参加了上海暑期实习活动。事务所安排实习学生到各个项目组、并指定项目负责人担任业务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一对一的具体指导下,实习学生通过参与事务所服务项目,熟悉了审计业务流程、了解审计业务和会计业务实际操作知识技能,初步掌握了会计电算化工具和审计应用软件系统,同时也提高了待人接物的素养和能力。实习活动结束后,实习单位和业务指导老师分别从单位和个人角度为每位实习学生出具了实习工作鉴定和个人评价建议书。学生通过实习活动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找到了大四阶段的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实习期间,院长刘福成一行还冒着酷暑专程到上海实地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实习体会并就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校企互助共赢及进一步落实毕业实习事宜与事务所负责人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9月下旬,学院通过召开师生实习交流会、院领导与相关教学系负责人座谈会、征询校企合作单位意见等多种方式,对首次选派大批学生赴省外集中开展暑期专业实习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从深化教改、夯实专业实习、促进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充实了“三位一体就业模式”的工作举措。

11月初,在校企合作双方的共同选拔下,学院组织了4个专业、40余名学生前往上海、苏州两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为期5个月的毕业实习活动。现在,全院各教学系均积极尝试拓展实践教学和和实习实训途径,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扎实推进、更好开展。

(五)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继续举办行政人员培训班,提升学院执行力和管理效能建设

作为“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系列培训活动的组成部分,学院利用周三下午和周六休息日举办了行政人员培训班。培训班特邀安徽财经大学校领导在内的一批校内外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安排了户外拓展项目训练,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车南京浦镇车辆公司,开展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交流总结等工作,做到既有课堂理论指导,又有社会实践支撑。通过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行政人员进一步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方面更加明确了定位和路径选择,执行力和工作效能得到明显提高。2.加强内涵建设,搞好教学管理服务

(1)完成《2015年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采集、整理及填报工作;完成金融工程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2个本科专业的学位授予权申请和上报工作。

(2)上半年学院开展了2015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参加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3名青年教师取得优异成绩,分获一、二、三等奖;2015年11月份举行了2015“翻转课堂”教学竞赛。

(3)做好2016届1237名毕业生毕业论文指导、答辩、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审核与发放等工作,1236名毕业生准予毕业,1234名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

(4)做好全国英语专业专

四、专八考试主考工作,配合学校完成全省美术联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务工作,做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报名、缴费、确认、准考证及成绩单的发放等各项工作。

3.精心组织安排,文理科录取分数稳居省内三本院校首位

在借鉴近几年招生录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院进一步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2016年招生录取工作取得新进展。首先拓展宣传途径,狠抓招生推介。通过会议向广大师生宣传招生信息和相关政策,动员全院师生协助做好招生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通过校园网、学院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络媒体,深入宣传学院的办学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广泛发布招生宣传信息,扩大学院社会影响力;调整招生计划,组织专人前往招生计划较多和往年报到率较低的省区,开展招生推介工作。其次认真做好招生录取工作。组织成立招生录取各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历时一个月,共完成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50名招生计划的录取工作。学院今年录取的新生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和理科文科录取分数均名列安徽省内三本院校第一位,理科录取分数均名列安徽省内三本院校第二位。同时,学生报到率也取得90%的好成绩。

4.广泛进行考察活动,配合学校开展合作办学相关工作

本,学院负责人受校领导委托,积极开展与社会合作办学意向机构接触、办学资质材料审阅等活动,并赴省内外相关高校开展实地考察工作;并广泛收集有关国家、相关省份和安徽省独立学院规范办学的政策和实际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及时向学校建言献策、为学校科学决策商学院战略合作方和办学模式提供服务。2015年下半年,在学校与祥兴(福建)箱包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后,学院配合学校与合作方做好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会务筹备等工作,并依据董事会决定积极开展新校区各项筹建工作。同时,学院注意做好教职工思想疏导和队伍稳定工作,帮助大家统一思想、端正认识,从实际运行状况来讲,学院教育教学秩序始终得以平稳有序的进行。

5.以宣传工作为重要抓手,提升学院社会美誉度

学院将宣传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注重传达学院正能量,扩大规范办学影响力,提升社会美誉度。本学年学院完成新网站管理操作系统的更换、信息资料转录、运行工作,调整充实了栏目设置,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及时发布新闻报道和相关数据信息,提升学院网络平台宣传服务水平,并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和社会网络媒体,适时反映报道学院工作开展情况。一年来,在学校网站发布新闻22篇,在安徽教育网、中安教育网分别发布新闻 24篇和31篇,在商学院网站发布主要新闻稿件108篇,还通过“360教育在线”网站进行系统的招生宣传推介活动。6.丰富教职工文化活动,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氛围

本学院两代会充分发挥作用,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学院开展“庆三八”文体联欢活动;荣获2015-2016学年学校教工男女混合排球赛第二名;以教学系、行政管理口和团学管理口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欢庆教师节活动;荣获学校教工男子篮球赛第三名;组织教职工参加院第六届田径运动会,100余名教工参加了6个组别、15个项目的比赛活动,融趣味性、协作性和竞赛性为一体的定点发球、接力踢毽子、拔河等集体项目比赛把赛场气氛推上了高潮;组织开展了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比赛活动;成功组织第4、5期“商学院百日健步走”活动。学院工会还通过慰问有婚丧事情教职工、探望生育女教职工、关心家庭困难人员等方式将组织的温暖送到广大教职工身边;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走群众路线,两代会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积极性,及时听取和反映教职工的心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学院已初步形成了努力进取、团结协作的和谐校园氛围。

三、今后面临的主要工作及改进措施

(一)学院今后面临的主要工作

2016-2017学年学院根据学校关于商学院合作办学协议和董事会要求,按照教育部第26号令和有关独立学院规范办学法规政策,积极开展新校区筹建各项工作,确保2017级新生招生工作和入学入住新校区工作顺利完成;设计商学院过渡期工作实施方案,做好教职工分流和现有在校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规范办学和圆满完成教育部验收工作打好基础。

(二)学院教学工作的改进措施

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逐步树立和完善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人事代理制度、外聘教师招聘和管理制度,培养、充实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服务效能。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办学基础、做好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在校党委、行政和商学院董事会的领导下,按照教育部26号令的要求,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规范办学要求,保障学院健康发展。学院将以在建实习基地为基础,在学生教学实习、毕业生就业、教研合作方面进一步加深,拓宽校企合作力度。

3.加强对外交流和校企合作,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培训工作

5.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 篇五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制度:

1.领导兼课制度:为便于校领导深入教学,掌握教学情况,学校领导原则 上要亲自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2.教学检查制度:教研组长和教务部门必须在开学初、前半学期和后半学

期对教师教案各检查一次,亦可以不定期的进行抽查。每位教师教案一学期至少交检二次,检查后要及时与有关教师交换意见,并填写检查记录,教务科存档。

3.听课制度:学校各级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均应制订学期听课分别不少于六

次、八次、十二次,听课前要了解教学进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听课时填写听课记录本,听课后查对教案,与任课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教研组长和教师每学期要听课8次以上。

4.师生座谈会制度:按照不同要求,由教务科每学期至少分别开教师、学

生(或学生家长)座谈会各两次,听取对教师教学和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作为对教师考核和改进教学管理的依据之一。

5.作业试卷抽查制:各级教学行政领导要有计划地抽查教师对作业的布置

和批改情况,查阅试卷和考查登记薄,检查试卷内容,判分情况及教学效果,使每位教师的作业、试卷批改每学期至少被抽查1-2次,并做好抽查记录,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作业展评活动。抽查时必须填写检查抽查记录。

6.学生评教制:每学期分学科或按班级,召集课代表及各类学生,填写教

学情况调查表,由教务科收集、统计、汇总送交学校领导掌握。

7.毕业(结业)统考制:学生毕业考试,每门学科最后一学期的结业(结

束)考试、学期结束考试都由学校组织统考,即由市教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命题,制定评定标准,用流水作业批改试卷。

8.质量分析制度:在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统考的基础上,学校各

班之间的教学质量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比较,从而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发现问题,吸取教训。

9.信息反馈制:新生入学要进行生源质量分析。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教师要进行试卷分析并及时向学生进行考试总结和单元作业总结,学生获得反馈信息后可产生良好的改进提高效果。教师要制定困难生转化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每年应召开一次往届毕业生和使用单位座谈会,听取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毕业生质量的意见,从中研究探讨教学改革途径。

6.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 篇六

一、明确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依照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要求,建立健全图书馆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主要从图书馆馆舍占地面积和图书馆占地面积所占校园总面积的百分比、生均图书占有量、生均年进书量、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图书流通量、学生借阅情况、图书馆对读者开放的时间和阅览座位数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需要等方面入手,如果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都会对学校的整体评估产生影响,因此,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建本科院校必须以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为中心。

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造成的影响

1.校园建设加大了对图书馆的建设经费。图书馆是所有高等学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固有的管理思想模式的制约,图书馆在高等院校的定位处于理论上非常重要,实际上却不太重要,把图书馆作为了高等学院的点缀、附属,没有给予高等的重视,对于图书馆的投入不够,占地面积在校园总面积的比例过小,图书收藏量小,生均图书占有量过低,生均年进书量偏少,导致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按照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的要求,将图书馆纳入观测点进行评估,迫使各高校不得不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经费的投入,扩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补充和改善馆舍设施条件,美化馆舍内环境。伴随着高等院校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经费的投入,必将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建设规模,丰富藏书,从而更好地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提高教学质量,方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

2.建立健全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图书馆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关系到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图书馆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关系到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和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是图书馆员工科学化工作的行为标准和规范要求,是广大读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高校图书馆必须把健全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参照实际情况制定行为规范准则,明确各岗位职责,以人为本,提高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3.推动图书馆藏书建设,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保障。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是衡量一个图书馆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重要参数,是图书馆满足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科研需要和学生需求,达成图书馆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关键。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水平评估指标要求,高校本科图书馆必须达到生均藏书量100册和生均年进书量4册的标准,因此,各高校只有加大对图书馆的建设资金投入,推动图书馆藏书建设,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提供保障。

4.改善图书馆建设条件,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借助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水平评估,改善图书馆建设环境,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渲染学习氛围,为读者创造一个健康、舒适、优雅宁静的学习环境。

5.最大限度地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满足读者学习的需要。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履行其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根据学校实际,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方便读者的学习需要。

6.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造成图书馆馆藏建设大跃进,严重影响读者利益。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要正确发挥出对教师教学、科研服务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作用,必须符合本校学科教学体系。高校本科图书馆藏书体系、藏书结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漫长过程,不能急于追求发展。国内大部分图书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造成基础薄弱,在面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缺失较大的情况下,经常以次充好,大量购进盗版图书,联合其他兄弟院校援建等不正当手段应急,使文献资源在数量上确实有了保证,从评估的角度来说,文献资源数量的确是“达标”了。但是,通过这些途径获得的图书大多滥竽充数,缺乏实用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人力、物力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严重影响读者利益。

7.编目突击加工、图书突击上架,影响图书馆馆藏编目数据真实性和图书馆职工的身心健康。由于藏书量的增加,高校图书馆仅凭几个工作人员很难完成海量的图书编目工作。因此,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通常临时委托书商进行图书馆的图书编目。由于书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对于图书编目似是而非,存在大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读者的借阅。图书的大量增加,造成了图书上架的效率低下,图书管理员工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体力去完成图书上架工作和倒架工作,影响了图书馆职工的身心健康。

三、对高校本科院校图书馆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思考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严格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一切现代化手段,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的工作中心是为读者服务。

1.明确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把生均图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作为评估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因为文献资源建设在图书馆建设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他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根本。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不能为了评估而评估,只重视文献资料的数量,忽略文献资料的质量。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事实就是,根据学校特色和社会发展状况统筹规划安排,科学地制定藏书发展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不能因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而停止文献资源建设,要不断改善改进文献资源建设,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切实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推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文献资料的利用率。因此,要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教育,增强其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坚持人性化知识导航服务策略,为读者解决问题,做读者的良师益友,把图书馆服务宗旨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应该鼓励图书管理工作者多多参与学习交流,提升个人素养,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者应多渠道多途径地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技能水平,走个性化服务道路,增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利用率,努力做到让读者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走。

结束语:

根据教育部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要求,本科院校图书馆建设必须符合实际发展,以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为中心工作,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从教学实际出发,完善图书馆藏书,实事求是地制定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能力,实现特色服务,尽量达到最佳服务效果。努力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达到教育部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基本要求,尽量达到最佳服务效果。

参考资料:

[1]李玉,董克勇,刘界。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滨州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10)。

[2]杨静。独立学院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图书馆自评报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8 )。

[3]艾家凤。数字时代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图书资料指标的设定[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4 )。

[4]朱慧敏。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下的图书馆流通部建设[J].滁州学院学报,,(4 )。

7.本科教学评估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篇七

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估,问题,趋势

一、本科教学评估现状

从1985年开始以来, 我国的本科教学评估走过了探索与立法阶段、实践与完善阶段和全面开展阶段。现距2008年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结束已有5年, 评估工作中存在不足,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以便更合理地修正评估计划和细则, 更好地促进高等院校发展。

(一) 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评估指标体系中教育投入和产出比例不协调。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工作的依据和具体评估工作实施的标准, 但现存的评估指标体系过多关注高校的投入, 比如硬件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的调整、学科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虽然投入是提高高校质量的基础, 但大学并非有大师和大楼即可, 有效、合理利用资源才是提高质量的根本所在。高校提供的自评材料和评估专家依据评估指标进行的评估多关注高校的投入, 以数量化的资料评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并不能完全反映高校的真实状况, 更容易造成高校为了迎接评估工作过多地偏向于增加投入, 完全没有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 加大办学风险。

评估指标体系过于单一, 并未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分类而设。目前, 虽然首轮本科教学评估已经完成, 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 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情况而设的。不能因为工作刚起步而降低要求, 现存的评估指标体系虽能大概覆盖本科院校建设的基本面, 但指标体系的区分度不高, 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并未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对, 在中国,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第一梯队的大学, 这些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是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如山东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 此类高校更多地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白领人才, 本科教学中应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

(二) 评估主体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学评估, 其主导者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必然为评估主体之一。本科院校的评估自述材料也是评估的重要参考, 被评高校作为评估客体的同时扮演评估主体的角色。首先, 作为评估主体的教育主管部门主导性过强, 我国采取的是行政式、民主集中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非常有利于利用国家的力量恢复破败的高等教育, 但我国一直延续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体制, 将教育看做是政府部门而进行行政命令式管理, 对于高校遵循教育规律的自主发展非常不利。在本科教学评估中, 最大的评估主体是各级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这样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政府的行政行为, 且不论这种行为的教育合理性有多大, 这种评估只能引导高校趋向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 而社会各界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则很难反映在评估中。其次, 被评估高校自主性过低, 作为评估工作的另一主体, 本评估高校在接受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评估的同时, 也要进行自评, 很多高校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 递交材料较为真实, 但不排除某些高校存在迎合政府心理, 一方面, 自我评价严格按照政府规定, 严重缺乏高等院校所应具有的自主性。另一方面, 为了在评估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某些高校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 这不仅有失公平, 而且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两大评估主体存在的问题都会影响评估工作实际效用的发挥, 评估工作很难达到引导高校健康、有序发展, 为社会发展提供方向引领、人才智力支持的作用, 使得评估工作流于形式, 劳民伤财。

(三) 评估取向存在的问题

评估为哪般?这是关于评估取向的问题, 国家和高校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本科高校进行评估, 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体高等教育的质量。但在上轮的本科教学评估中暴露出其他评估取向, 值得关注, 并及时给予纠正。如, 将本科教学评估作为管理高校的行政手段, 用整齐划一的指标体系规整所属高校, 对高校管理过于微观严重影响高校自主性的发挥;部分高校以应对检查的取向看待评估, 没有认识到评估工作对于本校建设的重大意义, 只是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在自评中大谈建设成绩却较少涉及不足之处。这种种不正确的评估取向使评估作用大打折扣, 不能发挥评估结果对于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

二、本科教学评估改革趋势探究

本科教学评估作为一种舶来的高等教育管理手段, 在中国的历史还很短, 能否恰当本土化是其实际效用大小的关键。中国的本科教学评估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已经落下帷幕, 上述评估建设工作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都值得重视, 更重要的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改革的趋势, 革新评估理念, 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同时要创新评估制度,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

(一) 改革评估理念

评估理念是评估工作的风向标, 对具体的评估工作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二十一世纪, 中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 但无论是从量性统计资料还是从质性分析来看, 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并不高, 质量提高任重道远。国外本科教学评估对于高校的促进作用明显, 在于评估理念正确。在中国由于特殊的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存在, 各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是上下级的关系,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指导评估的理念是行政式、命令式的;部分迎评高校以迎合检查的心理对待, 并未真正遵循教育自身规律。知识的客观性决定高校发展的自主性, 高校的发展是内部需要的满足, 而不是依靠其他外在力量。为此, 本科教学评估应该在遵循教育规律, 特别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高校为主, 充分尊重高校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性;摒弃以行政管理为目的的评估理念, 坚持评估目的是促进高校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坚持本科教学评估的辅助地位, 决不可因为评估而打乱高校原有的办学秩序。

(二) 完善评估体制

建立合理的评估体制是评估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的本科教学评估体制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 不完善的评估体制导致评估工作不能完全实现预设评估目标。合理完善的评估体制应成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成为评估展开的常态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入大众化阶段, 教育受益群体不断扩大, 同时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多元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和完善评估体制成为必然。建设政府主导、借助中间专业评估机构、尊重高校的评估主体地位和自主性的评估体制成为目前评估工作中体制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要规范政府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地位和职能 (1) 。改变以往政府集中管理高等教育的模式, 改变过去为便于管理而注重高校间的共性建设的做法, 明确政府在评估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而并非主体地位, 形成体制化模式, 避免过多干扰高校建设。政府主要的任务是通过立法、规划等手段为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其次要加强专业评估机构的建设, 在现阶段, 本科教学评估应在政府主导下, 由专业的评估机构和高校一起进行评估, 充分体现管理、评估相分离的组织体系原则, 有利于加强高校和社会的沟通交流。

(三) 创新评估制度

本科教学评估不仅需要认识论上的合理性, 即高校发展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 更需要事实上的合法性, 即以法律将评估工作制度化。首先是坚持评估指标的分类管理、评估指标的多样化, 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在同一类高校内部, 能够适应不同高校的不同特点, 比如新建院校和老牌高校的评估标准应有差距, 对于新建院校要侧重于其生长力的评估, 定量评估应占主要地位。对于老牌高校而言, 评估重点应放在院校声誉和软实力的评估上, 主要应用质性评估;在不同类型高校之间, 要针对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和教学型这三类不同的高校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 针对这三类高校的不同任务设置相对应的评估指标, 比如针对教学型高校, 评估重点应为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于科研型高校而言, 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实力和潜力应为重点评估对象。其次是严格控制评估过程, 严惩评估中的作弊行为, 包括评估机构、专家和迎评高校。评估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是造成部分评估结果公信力不高的原因, 特别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 因急于通过评估, 提高学校社会地位, 采取一些不太合法的手段, 如贿赂评估专家, 自评材料夸大其实, 甚至是造假。这不仅对于其他高校而言不公平, 而且打乱了评估工作的正常秩序, 应严厉制止, 保证评估过程的公开、公正。再次是评估结果只能作为高校建设和政府宏观管理的参考, 杜绝任何形式的排名现象, 过多关注评估的排队作用就会淡化评估的出发点, 造成导向性错误, 引导各高校盲目追求教育之外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夏季亭, 帅相志, 宋伯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成效与改革取向.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94-95, 196-203.

[2]于华波.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浅探[J].江苏高教, 2005 (3) :68-70.

[3]曹如军.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深度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6) :25-29.

8.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 篇八

摘 要:高校教学质量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精神性标竿,具有不可精确测量的特征。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外化手段,其形成的“倒逼”机制令高校内化以往外在的强制性评估为内在自发性的质量管理,由“事后检验”向“缺陷预防”转变,由被动的“顺从性”向主动的“建构性”治学治教路向转变。

关键词:高校;质量管理;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影子尚未远逝,审核评估的雷声已然迫近,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再度凸显。原初意义上的高校教学质量不是一种物的客观存在,它以培养的学生为载体,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标竿,其内涵明确但难以测量,其评价标准和判断结果因人而异。实践中很多对于高校教学质量定性式的判断既不属于逻辑推理,也不依靠实证数据,而是属于不证自明的文化范畴[1]。人们习惯把教学质量视为客观存在的问题,忽略了它是一种主观判断的产物,因而也忽视了要有效地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正确地界定问题[2]。目前无论是从经营还是文化、组织或制度的视角审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其最终的落脚点仍然侧重于技术层面的建构,如对评估指标体系的细化和量化,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化和经常化以及内外部质量保证和控制的文本化、程序化[3],历来为世人所诟病,是非功过众说纷纭。显而易见,是基于事实判断的质量管理实践与基于价值判断的质量理念出现了偏差,需要调整和改变。

与审核评估原发点比较契合的是一些高校基于质量的不可精确测量这样一种价值预设前提,形成了一种由“事后检验”扩展为“缺陷预防”的共识:当具备教学保障条件和严格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时,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有保证的。在这个“共识”的指导下,与水平评估形虽貌似、实则异质的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以下简称“状态评估”)承载着高校质量领域的技术、组织、文化外化功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高校内化以往外在强制性评估为内在自发性的质量管理,由被动的“顺从性”向主动的“建构性”治学治教路向转变。

一、状态评估的内涵

状态评估,顾名思义,评的对象是教学工作的“状态”。“状态”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含了绝对的“动”与相对的“静”之态,具有共时态、历时态和交互关系态并存的特征。状态评估是高校对自身教学要素的投入度、执行度、衔接度进行全过程的自查自建,它把捉教学质量的内涵意蕴及其要素“动”与“静”之间的内在关系,对高校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进行探询,以条件的具备和环节的完整无缺失为质量形成的要义,不以“水平”为指征,构建自下而上、层层递进的立体质量管理结构。

二、状态评估的技术向度

状态评估同样“不排斥各种质量管理的工具,但在本质上是对各种管理工具与技术的超越”[4],采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地方案设计、个性化的分类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关联性地指标选取、等级结构性地层级设置、动态平衡性的指标修正、时序性的数据统计与反馈几个步骤。

1. 整体性的方案设计

“真正的质量来自于心灵……如果你相信只要写了ISO程序或是作业指导书,人们就能像机器那样自动服从,那么这种想法就太天真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做法很难奏效”[5]。从上往下的行政指令对于状态评估的权威性无疑可以增加不少分数,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质量生产部门——各教学单位的心理抗拒和抵触,因此状态评估的整体设计和软处理尤其重要。在评估人员安排方面,聘请兄弟院校教学管理与研究方面专家,在赋予评估权威性与严肃性的同时缓解评估部门与被评估单位之间的矛盾;在评估的奖励手段方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方案设计之初,学校明文规定评估结果优秀的单位有重奖(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等外显激励措施信号的释出,各教学单位的自发性、主动性被激发;评估结果与教学单位党政领导绩效挂钩的内隐控制条件引发这样的思考:我的绩效从何而来?教学单位绩效的任务必然分解至全体师生身上,形成教学单位内部的“倒逼”机制:师生互相激励、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互相监督,解决了一般方案“命令——执行”过程中的障碍与抗拒。

2. 个性化的分类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学科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实施体系的特殊性,进行个性化的分类评估指体系构建,“量体裁衣”。如艺术学科、语言学科、政治学科、体育学科教学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应单独设置。语言类、政治类与体育类课程在大部分高校中由类似于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心这样的一些专门的教学组织机构实施,评估这些机构的教学状态便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无需设置与学生相关的指标,同时其专业建设类、实验实践类指标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增减。艺术类教学也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比如教材的选取、双语课程的开设均需考虑,不能强行应用理、工科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

3. 关联性的评估指标选取

由于教学质量载体多元化的差异,使得质量预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中选取与质量形成强相关的指标无异于大海捞针,绝非易事。借鉴国内外的各类型教育评估实践及理论研究,构建状态评估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与高教理论界和实践界访谈、开展问卷调查,同时考虑到实操性和可兼容性,筛选出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相关联的状态指标,如教学经费的投入、规范合理,教学计划的调整与调停课的频率等,基本上完成了状态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第一步。

4. 等级结构性的评估指标层级设置

面对从影响教学质量的海量因素中筛选的众多关联性指标,如何分类?哪些指标归于一类?应该归于哪一类?哪些又最能体现教学的状态而无涉教学水平?指标体系的等级结构性设置就成为接下来必须要做的工作。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抽样问卷统计处理之后,初步形成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

5. 动态平衡性的指标权重赋值与修正

状态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一旦确定,就需要根据教学质量形成的理论推导、各影响变量与质量形成关系的假设,对各观测指标权重的赋值工作准备进行精心设计和仔细的安排,其中包括问卷的设计与检测、样本设计与选择、调查方式、问卷回收等。问卷回收后,对各观测指标的重要程度作相关性分析,判断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接着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进行因素萃取。最终形成评估指标体系。

由于教育质量超越部门间的界限存在于整个教育系统中,由学校所有职能部门共同决定,各观测指标不是静止永恒的,而是处于动态地变化之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适时地根据各教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作出相应地指标调整以及权重赋值的修正。比如,在第一个年度检查学生注册报到率后,学生管理部门意识到该指标的重要性,制订出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措施,在其后的几年间该指标在所有教学单位均不存在问题时,可以考虑删除该项指标。同理,某一指标经多年评估工作均无起色,可以适当调升指标权重分值,以引起教学单位足够的重视,采取有力的手段,改变该工作的状态。

6. 时序性的数据统计与反馈

对状态评估各指标的数据开展时序性的统计,并根据教学要素的不同位阶进行价值排序并及时反馈,可以看出教学要素投入、教学过程运行是否顺利、连续地相衔接。一是为教学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要素投入提供对照坐标,以便及时调整和修正;二是回溯到教学质量容易被遮蔽的原初内容,以事实判断替代主观判断,了解教学的真实状态,切实掌控教学质量形成的各个节点,及时有效预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缺陷,为良好教学质量的形成保驾护航。

三、状态评估的效果

目前已经开展状态评估的高校为数并不多,武汉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属于先试先行的例证。

从这些高校的实践效果来看,通过状态评估,建立健全了学校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6],提高了高校内部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使本科教学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奠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7],将日常质量管理中有效的一时之策转化为经常之举,将成功的做法举措固定为制度规范,建立起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长效机制,使教学质量常抓不懈[8],促使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参与者对教育质量有了更深的理解,使质量保障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

四、状态评估的局限与可扩展空间

如同所有的质量管理手段一样,“其目的主要在于形成一种注重质量、追求需求方满意的组织文化,以提升组织中所有成员的竞争优势”[10]。目前高校实施的状态评估对确保本科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和教学良好质量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突破一些局限,有待进一步扩展空间。

(1)评估指标体系的技术化过度。整个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均以可实操性为前提条件,一则便于多个评估节点之间可以进行比较,二则令评估活动相对容易地开展。但质量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不是全部用技术手段就可以定量地检测出来的,偏重于数量的统计往往痴迷于量的本身,而迷失了质的目的。

(2)奖惩措施的软处理及其窘境。评估奖惩措施历来旗帜鲜明,结果优秀的精神、物质奖励双管齐下,大家兴高采烈欢欣鼓舞,结果排名倒数的自然感觉灰头土面,垂头丧气。为了不过于打击落后者积极性。于是在原始的评估结果出来以后需要前后上下权衡,优秀的名正言顺地优秀,低劣的却不能顺其自然地低劣,必定要在某些地方某些指标上修修补补,令其颜面尚可才致安心。至于惩罚,多半是流于红头公文而不见真正行动的。甚而至于一些单位为了获得高分数而进行数据和支撑材料造假补充,令评估人员左右为难,视而不见有违评估制度,严格执法又于情不忍,怎一个“囧”字了得!

(3)质量形成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性较弱。状态评估从方案设计伊始到评估工作结束,基本上都是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主持运作,虽然评估指标体系里很多指标牵涉到其他职能部门,但由于评估的对象是教学单位,而不是职能部门,对职能部门的协同工作没有一个动力机制约束,以至状态评估在形式上看来仍然是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学单位的博弈,无形强化了两者之间的对立,扩大了交流沟通的鸿沟。状态评估不是一些新方法和实践的重组,它是高校质量管理的协同创新工作机制,需要所有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

(4)状态评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此消彼长。精细化地设计状态评估的方案、指标体系,认真谨慎地收集每一个指标的支撑材料和相关数据,将原本曲折的教学管理沟坎变通途,显性地昭示了状态评估的工具理性。其提高教学质量的价值理性在评估的过程中有模糊的风险。

结语

状态评估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方面体现了其较强的工具理性,对指导各高校质量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就如克里斯托弗·波利特和海尔特·鲍克尔特在《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一书中写道:“从公共管理改革的许多工作经验中可以抽象出怎样的科学知识?是否真的——或可能——有知识的积累,从而使甲国未来的改革者可以根据乙国实行的改革建立的确定基础进行工作?”[11]此校开展的状态评估工作或许对该校的教学质量起到明显的效果,但未必就能全盘适用于其他学校。正如一副中药在治疗不同的患者时所显现的疗效一样,个体体质的差异造成的药效差异之巨,恐怕技术最高超的医生也会有时始料未及。

纵观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变迁史,从质量的事后检验向缺陷预防有着深刻的必然性。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本身遭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知识经济迅猛发展,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质量的内涵也逐渐扩大。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作为质量管理的新范式不是高校质量管理的终极体系,只是高校质量意识提升的产物。高校在建设自身的过程中,必须要系统地思考,整合学校的使命、愿景和目标,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文化和理念,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这个立体的网络体系中找到质量保障的各个节点,开展卓有成效的质量保障工作,为一个理性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提供一个恰当的行动领域”[12],以彰显大学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文化的视角[J]. 教育研究,2010(2):57-62.

[2]李轶芳. 从过程模型的视角审视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问题[J]. 中国高教研究, 2010(7):87-89.

[3] [4]王建华.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经营的视角[J]. 大学(学术版),2009(12):21-33.

[5]查勒斯·G·库博. 从质量到卓越经营:一种管理的系统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80.

[6]何茂勋,郑开玲.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1):64-58.

[7]漆玲玲. 高校内部开展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10):17-19.

[8]佘远富.教学评估中的非本质现象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8-49,56.

[9][美]孙建荣. 教育质量之内涵: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整改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11): 22-25.

[10]张家宜. 高等教育行政全面品质管理——理论与实务[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232.

[11]克里斯托弗·波利特, 海尔特·鲍克尔特. 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75.

[12]爱弥尔·涂尔干. 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81.

[本文为2012年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农学学科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项目批号:粤财教[2012]361号)和广东省2013年教改重点委托项目“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协同创新机制——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批文号:粤高教函[2013]113号)研究成果]

上一篇:野生动物园作文400字 夜间野生动物园下一篇:题目为微笑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