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彩云:让孩子自己玩游戏

2024-08-07

应彩云:让孩子自己玩游戏(共2篇)

1.应彩云:让孩子自己玩游戏 篇一

做父母的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这三个特点结合在一起,会让孩子感到窒息,他们其实对父母产生了深深的不满,但不能用主动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就采用了被动的方式。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他们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曾奇峰说,“但是,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无异于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曾奇峰强调,这并不是哲学说教,其实是孩子们的切身感受。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尽管因为年轻,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终和成就一起,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己的。”

相反,假如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决定去做。那么,这些决定越正确,其窒息感就可能越强。一方面,孩子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但另一方面,他的生命激情却会越来越低。他们感受到这一点,于是想对父母说不,但他们又一直被教育听话,所以连不也不能说了,只好用被动的方式去羞辱父母。

这会达到目的,因为控制欲望很强的父母,是经常会产生无能为力感的,他们常发现,孩子的确听话,孩子的确努力,路线的确正确,但好的结果就是不会产生。

“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呐喊,我讨厌你强势的安排,我要过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曾奇峰说。

要改善这一点,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放手”,即父母给孩子制定一个基本的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然后放手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是在非常有必要的时候才去帮孩子。

并且,他强调,父母不要常打着“沟通”的名义,迫使孩子必须和他进行交流,因为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希望有一个隐秘的空间。如果父母太喜欢窥视孩子的所有秘密,那么这孩子势必会发展出一些特殊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空间,这是生命最基本的本能,因为“我”必须与别人拉开一段距离,只有这样“我”才知道,与任何人紧密地黏到一起都会阻碍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曾奇峰说,他有两句最基本的心理学原则送给所有的父母:

如果孩子没有秘密,就么孩子永远不能长大。

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2.应彩云:让孩子自己玩游戏 篇二

她把刚刚讲的《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分了好几个角色:乌鸦、大象、狐狸……让孩子们自告奋勇领取角色。小朋友们一下振奋了起来。

葫芦争取到了乌鸦这个角色,他的设定是保护嘴里的奶酪不要被骗走,结果在第二轮,一个小女孩扮演的小象怯怯地说:我可以用我的糖跟你换吗……的时候,他就缴械投降了:可以。

而在一个小男孩扮演的狐狸对他甜言蜜语说:你唱歌最好听……葫芦完全冷漠脸:“不,奶酪会掉。”

我们哈哈大笑起来。那一瞬间,我突然更理解了儿子的铁汉柔情。一个小小的角色扮演,让我从另一个侧面,更加了解我的孩子。

假扮游戏对孩子的意义

角色游戏,外国也叫假扮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假扮游戏听上去比较拗口,其实是我们都不陌生的游戏。古诗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所说的“竹马”,是古代儿童最常见的“假扮”游戏。

现代生活中,超市游戏、抚养芭比娃娃游戏、战争游戏、职业游戏(扮演消防员、司机等),都是假扮游戏的分支。

当孩子承担不同的角色时,他们会学习到如何沟通和解决产生的问题。

为使游戏能继续下去,他们之间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权利和要求,也要控制自己的自我意识。

研究者研究了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的获得者,发现他们在童年时参与扮演游戏的频次更高一些。

而最重要的是,孩子从虚拟的游戏里,得到了真实的能量;从假扮的游戏里,了解了真实的人生。

有个绘本叫做《杰克王与龙》。在小男孩杰克王的假想中,纸板箱、旧床单成为了城堡,他想象自己与恶龙以及怪兽战斗,自己是国王和骑士。

在自己的想象中,杰克王率领好几个小骑士,为了赶走巨龙一鼓作气大喊“冲啊”,体会到了与朋友协助、配合和友谊的重要。

杰克王的军队打了胜仗,回到城堡里,与大臣们共同分享美味食物,这个过程当中,杰克王深深品尝到分享的喜悦。

杰克王横冲直撞,最终以巨大勇气屠龙,他整个人都振奋起来。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那条不存在的龙,可能是要打的疫苗、比他高大欺负他的孩子、以及独自入睡的黑夜……

这些在大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杰克王终于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解决。

假扮的游戏,让孩子得到真实的勇气。

假扮游戏对亲子关系的意义

在我看来,角色扮演最大的功能,是帮助父母真正了解孩子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常说,现在已经越来越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我觉得,心理上的失联比物理距离的失联,是更应该防范的。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别人的角色里,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在莫文蔚和徐峥的心理片《催眠大师》里,电影的第一幕就是母女俩被追杀,一阵惊悚后,发现这是催眠大师为母亲造的梦,通过她扮演角色,原谅自己当年对女儿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在大量的心理电影中,我们都发现,角色扮演是最能帮助当事人释放自己情绪的方式。因为,角色是我们最深层次的投射,角色扮演让我们释放真实的自己。

有时候葫芦会不开心,我就会顺口编一个故事,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葫芦,今天你的巧虎看上去无精打采,他生病了吗?”“没有。”“那是没有吃好吃的吗?”葫芦叹口气,“大概是自己玩了一天,太孤单了吧。”我赶紧说:你看,这是小羊苏西,这个是jellycat兔兔,还有妈妈,都陪着葫芦呢!

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假定出的情景,说出的话,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什么场景下,可以用到假扮游戏

不要把假扮游戏想得非常复杂,假扮游戏,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发生,无处不在。

比如,在跟孩子亲子共读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把主要的情节表演出来,可以强化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记忆和想象,同时可以实现对他品格的教育。

比如,狼来了的故事,你可以扮演牧羊人,让孩子扮演屡次被戏耍的、前来营救的人们。最后,你可以问问孩子,被戏耍的感觉怎样?是不是不开心、愤怒?我们要不要这样对待信任我们的人?

在表演中,孩子的社会意识、道德标准和责任意识,都慢慢形成。

再者,当我们意识到孩子情绪出现了一些波动,而不愿意正面沟通的时候。

我的闺密家,很喜欢玩“打电话”的游戏。如果孩子处在情绪中,比如大喊大叫、或者无理取闹,他们除了给他一点时间冷静,还会督促他给自己最好的朋友打个电话。他最好的朋友是电影里的一架有人脸的飞机,叫做Dusty。

然后他们就会假装忙手上的事,竖起耳朵听孩子跟Dusty的沟通:“Dusty,你今天过得好吗?我过得不好……”

闺密说:“当孩子只能扮演我们的孩子,他会模仿我们的说话、行为甚至思维模式,但一个小小的角色赋予,他就有了新的身份和渠道,他变得真实。”

在绘本《杰克王与龙》里,在这个想象的假扮中,最后,在童书中粉墨登场的巨人,是谁呢?

那些脚步咚咚震天响、拖着巨大无比的影子闯入游戏中的“大家伙”们,正是温柔的、来呼唤孩子们回家的爸爸妈妈们!孩子们是伟大的戏剧天才,会找到我们完全想不到的方式自圆其说,他们无意识构架现实和想象的能力,只要父母们愿意倾听,一切都会得到最自然的解释。

我们要接纳孩子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来的出乎意料,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孩子。我们强调与孩子联接,一定是与一个真实的他,发生的亲密关系。

作家林清玄谈到家庭教育时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老灵魂,带着生命本真而来。”

我想说,孩子的成长,我们要把当主角的权利还给孩子。因为,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大人,在他的生命中,我们能扮演的最好角色,就是配角。给孩子的最好的东西,不只是教育,而是——爱和信任。

上一篇:大学书画展主持词下一篇:用电更名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