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零售店的发展趋势(共8篇)
1.实体零售店的发展趋势 篇一
零售药店发展趋势
张宁
随着我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大幅增加,为药品消费的需求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医改政策中明确提出推进医药分开,取消医保定点药店审批等政策的落地,进一步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零售市场的充分竞争,药品零售企业正积极探索着新型服务模式,通过兼并重组、院店合作、药店联盟、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创新业务,提供增值服务。药品零售行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药品零售行业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着适应当前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变革,解决目前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不强、实现行业自律和规范经营等问题的重大挑战。
一、盘点2016年零售药店运营热词
(一)新增长点
2016年,医药零售市场一扫飞行检查、“两票制”和营改增等政策刚出台时的阴霾,开始在药品监管政策日趋严格的大环境下,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需求。但是,在新增长点的选择上却呈现多样化,既有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药店、多元化药店,又涌现出院外营销、DTP、理疗按摩药店、社区慢病管理中心、网上药店和国药控股提出的“5+X”药房,再加上中医馆,药店经营模式可谓百花齐放。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参差不齐,不同区域对医药零售服务有着不同期待,自然无法按照统一标准和模式实现业绩的突破。药店看似混乱的百家争鸣正是各种需求的自然表现,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国家经济稳步向好,药店经营在不同的区域中必然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二)专业化
药店专业化的含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药店专业化,更多的是一种口号与理念,并没有真正给药店销售带来实质性提高,也使其一直在与多元化的“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从多元化药店实际数量远高于专业化药店的数量可见一斑。事实上,药店“不专业”一直是经营的软肋。对于消费者来说,提供医学服务最专业的是医生,而不是药店的营业员,随着药店促销泛滥和过分推行高毛利策略,专业化演变成关联销售,消费者对药店专业化信任程度已经大打折扣,药店专业化日渐流于形式。
然而,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医药零售业最大的能力是自我调节。药店在专业化道路上已经开始自觉调整步伐。以国药控股为先驱,率先嗅出医改政策下医药零售的巨大商机,纷纷开始新的探索。从发展情况来看,以拜廷糖尿病为代表的单疾病专业药房(专柜)正在崛起,包括风湿骨病专业药房、高血压专业药房等,均在稳定现有业务量的基础上,有效地吸引特定疾病的患者,从而带动了整个销售和市场影响力。
(三)多元化
随着医保控费越来越严,药店经营者开始研究顾客的需求。在多元化门店的选择上,不再是整个公司一个模式,而是将多元化药店开在商业氛围比较浓郁的区域或者年轻人比较集中的地方,适当增加价格不贵、造型可爱、适用面广的小花茶、小器械和口感好的小食品、小保健品的陈列;在交易形式上,则增加电商等便利形式,将年轻人与药店牢牢捆绑在一起。
(四)DTP药房
DTP药房即医生直达患者。包括以特罗凯等靶向单抗用药为主要经营品种的狭义DTP药房和以其他商品为主要经营品类的院外药房。
在狭义DTP药房方面,以国药控股、上药和地方医药控股为代表的国字号大企业,凭借在靶向单抗药物进口上的绝对优势,暂时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其单店年销售额动辄近亿元或过亿元,可谓风光无限。虽然目前很多国外靶向单抗用药已经在考虑与市场规模大、社会信用好的民营药店合作,但是,由于其庞大管理体系和层层审批的繁琐流程,短时间内还很难改变国字号独大的格局。
由于很多地方对医院医保报销实施包干政策,医院用药量正在降低。在医院份额降低的药品中,有很多是技术领先、疗效明确、副作用较小,但价格偏贵的品种,该类药品为院外药店创造了发展机遇。
(五)中医馆
中医馆“高热”不退。但是,由于中医院大范围存在,已经天然夺走了中低端消费群,而且中医院普遍效益不佳。这说明,虽然中医馆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是总量有限,再加上不得不走高端化定位,决定了中医馆是一个小众市场,与富裕人群的增长密切相关。由于中医馆的定位是服务高端顾客,在门店选址、装修,以及在请知名医生坐堂上花费巨大。因此,中医馆注定是“有钱人”的游戏,但是在公众健康需求日益高涨的情况下,中医馆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二、药品零售行业现状
(一)数量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02月02日发布的2015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药品生产和经营许可情况,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5065家。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466546家,其中法人批发企业11959家、非法人批发企业1549家;零售连锁企业4981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04895家;零售单体药店243162家。根据山东省2016上半年全省及各地市药品经营企业情况报告,山东省药品批发企业共619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875家,门店22539家。
目前国家政策导向是要解决我国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二)市场规模
据中康CMH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总规模(以终端零售价格计算,下同)3377亿元,较2015年增长9.2%,增速比2015年(9.8%)下降0.6个百分点。
其实近年来,在国家推进零差率、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政策背景下,药品市场规模增速持续下滑,从医保控费的角度来看,国家已经先后出台有关控制药品占比、控制抗生素滥用以及控制辅助用药、控门诊输液等相关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对医药行业而言,大的利空基本出尽,反映到药品规模增长上,有企稳的迹象。
图1 2012-2016年国内零售药店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中康CMH、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药品销售方面:2016年零售药店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和药材类)销售规模2447亿元,同比增长8.3%,较2015年(11.6%)下降3.3个百分点。
图2 2012-2016年零售药店药品销售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中康CMH、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非药品销售方面:2016非药品销售规模930亿元,同比增长11.7%,较2015年增速(5.1%)扩大近1.3倍,再次反超药品增速。药品增速的放缓和非药品增速的大幅提高,共同驱使非药品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26.9%上升至2016年的27.5%。
图3 2012-2016年国内零售药店非药品销售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康CMH、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政策环境
根据我国“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数据,在“十二五”时期,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人民群众用药得到保障,药品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修订公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提升药品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药品标准4368项、药包材标准130项、医疗器械标准566项。制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全过程监管制度基本形成。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稳步实施,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全品种、全链条的药品追溯体系正在建立。
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厉打击。出台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及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专项打击。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行政案件75万起,公安机关侦破危害药品安全案件4.6万余起。
(四)执业药师现状
虽然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新政,药品零售行业已经在逐步规范并寻求个性化发展空间,但执业药师用药服务作用发挥不到位,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
1.明确执业药师属于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2016年12月16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共计58项,其中准入类34项,水平评价类24,执业药师属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60号)、《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年第13号)、《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1999】34号)。
2.执业药师注册和配备情况
根据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发布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342109人,2016年共增加84476人。在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中注册的执业药师有303329名,平均每万人口为2.2人。
执业药师注册人数前十位的省份:广东、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河北、辽宁、四川、安徽、湖南。每万人口执业药师前十位的省(市):辽宁、天津、吉林、浙江、广东、海南、北京、重庆、陕西、河北。执业药师按区域分布情况:东部地区154017人,中部地区79884人,西部地区73218人,东北地区34990人,分别占注册总数45.0%、23.4%、21.4%、10.2%。
注册于社会药店的执业药师298016人,占注册总数的87.1%。注册于药品批发企业35434人,配备执业药师的药品批发企业13326家,配备比达到2.7。注册
于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的执业药师为3346人、5313人,分别环比增加100人、222人,执业药师注册人员逐步增加。
3.药师参与不良反应上报情况
根据2016年07月13日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2015年)》。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全国县级报告比例达到96.6%,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达到1044份,较2014年均有所增长,表明我国发现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的报告占82.2%、药品经营企业的报告占16%、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占1.4%、个人及其他来源的报告占0.4%。按照报告人职业统计,医生报告占53.0%,药师报告占27.6%,护士报告占14.6%,其他报告占4.8%。与2014年的报告人职业构成情况基本相同。
三、重大新规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要求2018年底前完成289个化药19797个批准文号的口服制剂一致性评价,届时将有1.3万多个批文被注销,对大多数中小厂家而言将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2016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2016年5月3日,CFDA发布《关于整治药品流通领域违法经营行为的公告》(94号令)。严厉打击挂靠走票等流通领域的违法经营行为,医药商业一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016年7月20日,总局发布《关于修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决定》。2016年8月11日,CFDA发布《关于开展药品生产工艺核对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实际生产工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要一致,否则其所生产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严格按工艺生产,大小厂家的生产成本将接近,大批靠超低价取胜的药企将无法继续低价模式。
2016年8月19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11月接着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上述通知均明确表示,强化基层社区诊疗,在职医生可自由执业,可开办诊所。计划管制一旦放闸,终端格局骤变。
2016年9月22日,发改委、CFDA、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28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反腐败反商业贿赂永远在路上,考验企业营销和公关能力。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11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
则)的决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2016年12月16日,发布总局关于修订印发《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有关事宜的通知。
2016年1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2017年1月1日《执业药师业务规范》开始施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联合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和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及时修订并完善《执业药师业务规范》,以满足我国社会管理与公众健康对社会药店和执业药师的需要,推动我国规范有序地开展优良药学服务,支持健康中国建设。
2017年1月9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7年1月11日发布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2017年02月0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三五”国家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
2017年02月0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等25条主要任务,同时提出按照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推动优势零售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统一采购配送、质量管理、服务规范、信息管理和品牌标识,提高连锁药店规范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及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企业。整顿规范医药市场,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医药产品、实施商业贿赂、暗中操纵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重点提出六大任务,其中包括构建药品生产流通新秩序,进一步完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政策体系,并严格监督实施。严格药品经营企业准入,规范药品流通秩序。试行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鼓励连锁药店发展,组织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共享试点,推动医药分开。推动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两票制”和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等之间的联动机制,综合施策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加大力度,推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优化整合,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特
别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
(四)“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2016年1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部署今后五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重点任务。一是以基层首诊为导向,在居民自愿前提下大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二是明年在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建立纵向医联体、医共体,降低药品、医用耗材、检查检验等价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健全基本医保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多种付费方式结合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四是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扶持低价药、“孤儿药”、儿童用药等生产。加快推动医院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五是创新综合监管,放宽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准入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五)“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2017年1月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梁万年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破除以药补医,建设符合国情的国家药物政策体系,理顺药品价格,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充分。
一是深化药品供应领域改革。推动企业提高创新和研发能力,建立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继续开展用量小、临床必需、市场供应短缺药品的定点生产试点。二是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药品流通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加快发展药品现代物流,规范医药电商发展。三是完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落实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并做好医保等政策衔接。四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基本药物在目录、标识、价格、配送、配备使用等方面实行统一政策。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坚持中西药并重。五是完善国家药物政策体系。
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间的利益链。探索医院门诊患者多渠道购药模式,医疗机构应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患者可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不得限制处方外流。未来零售药店逐步成为向患者售药和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渠道。
(六)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12月26日联合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公立医疗机构新开展的药品采购活动须按照通知规定执行。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压缩流通环节、降低虚高药价的重要抓手。
“两票制”的界定。“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药品生产企业或科工贸一体化的集团型企业设立的仅销售本企业(集团)药品的全资或控股商业公司(全国仅限1家商业公司)、境外药品国内总代理(全国仅限1家国内总代理)可视同生产企业。药品流通集团型企业内部向全资(控股)子公司或全资(控股)子公司之间调拨药品可不视为一票,但最多允许开一次发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要按照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合理确定加价水平。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结算配送费用。为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重大突发事件和病人急(抢)救等特殊情况,紧急采购药品或国家医药储备药品,可特殊处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流通经营仍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两票制”实施范围。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逐步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率先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争取到2018年在全国全面推开。
(七)“十三五”国家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
2017年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三五”国家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提出加强全过程监管、严格规范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行为、加强流通环节监管、加强使用环节监管。
加强流通环节监管。全面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冷链运输贮存质量监管。实行生产经营企业购销业务人员网上备案与核查制度。
加强使用环节监管。严格落实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严把购进、验收、贮存、养护、调配及使用各环节质量关,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严格落实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规定,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加强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管理。
(八)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
2017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围绕解决医药领域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协同联动,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提出系统改革措施,提高药品供给质量疗效,确保供应及时,促进药品价格合理,使药品回归治病本源,建设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专业化经营,推动部分企业向分销配送模式转型。鼓励药品流通企业批发零售一体化经营。推进零售药店分级分类管理,提高零售连锁率。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参与国际药品采购和营销网络建设。
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率先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实行“两票制”,争取到2018年在全国推开。药品流通企业、医疗机构购销药品要建立信息完备的购销记录,做到票据、账目、货物、货款相一致,随货同行单与药品同行。企业销售药品应按规定开具发票和销售凭证。积极推行药品购销票据管理规范化、电子化。
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以满足群众安全便捷用药需求为中心,积极发挥“互联网+药品流通”在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信息公开、打破垄断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引导“互联网+药品流通”规范发展,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新兴业态。规范零售药店互联网零售服务,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开展药师网上处方审核、合理用药指导等药事服务。食品药品监管、商务等部门要建立完善互联网药品交易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
进一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统筹推进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鼓励到零售药店购药等改革,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加快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推进医药分开。医疗机构应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门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积极发挥药师作用。落实药师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各地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时,对药师开展的处方审核与调剂、临床用药指导、规范用药等工作,要结合实际统筹考虑,探索合理补偿途径,并做好与医保等政策的衔接。加强零售药店药师培训,提升药事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药师法立法进程。探索药师多点执业。合理规划配置药学人才资源,强化数字身份管理,加强药师队伍建设。
四、预见2017
(一)市场集中度提高
对比前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2015年中国药品零售业连锁门店数占比首次突破40%。从2006年到2013年间,连锁率一直徘徊在35%上下,多数年份增速缓慢,个别年份如2007年和2010年还出现了下降的情况。直到2014年,单体药店数量比上年显著减少,这一年的连锁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加近3个百分点,逼近40%。不过,2015年百强连锁药店的销售占比仅为34.8%,扶大扶强仍是未来政策的重点,对小连锁与单体药店的洗牌仍将继续。
从2007年到2015年11月,每年的连锁门店数增长率分别为-0.42%、6.84%、4.96%、0.97%、7.03%、4.01%、3.71%、8.33%、19.57%;每年单体药店数的增长率分别为13.02%、5.53%、6.94%、3.71%、5.76%、-2.14%、1.21%、-3.98%、-7.71%。可以看出,2014年和2015年连锁化进程明显提速,2015年尤其显著。
不过,除了这些数据以外,我们还要看到,截止2015年11月,2015年比2014年全国药店总数增加13227家,增幅也是十年来中较大的,高达3.04%,而连锁企业数量也比2014年增加715家。也就是说,药品零售业的竞争丝毫没有缓和,各连锁企业纷纷抢占口岸,全国药店密度进一步加大。
(二)专业化凸显价值 1.专业化的药学服务与慢病管理
GSP管理、品类管理、慢病管理、处方药转OTC销售等是零售圈的热词,这要求连锁的管控能力和店员的素质要提高,才能为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赢得顾客信任,留住了顾客就留住了利润。而单店由于人才与资源的匮乏,无法提供慢病进社区、签约家庭服务、特价促销、会员活动等增值服务,处于竞争劣势,市场会逐渐萎缩。价格竞争愈来愈剧烈,永无终止之日,低价无法形成长期竞争优势;追求利润与主推高毛利商品已普遍造成顾客不满与流失;医改政策即将带来处方药未留的庞大机会,药房必须尽早转型建立专业药学服务与慢病管理竞争力,才能应对竞争,抓住机会。
结束以药养医、推行分级诊疗是新医改的大方向,这意味着80%的医院药品份额将逐渐外流,面对巨大的市场,连锁药店接连布局。老百姓大药房根据门店商圈特点将公司现有门店分为医院店、商业店和中医特色店等类型,并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医院店有助于承接医院流出的份额。另一方面在寻找接入处方药的机会,与拥有互联网医院的微医一拍即合。
老百姓大药房在北京1家门店和浙江10家门店将先开始试点,门店内为“互联网诊台”辟出空间。店内设立10平方米左右的“乌镇互联网医院”接诊点,药房会员可享受三甲医院专家免费的用药指导,分为图文和在线视频两种。医生可在线开具电子处方,再交由店内的执业药师配药并出售给消费者。若疾病较重需要就医,可通过微医在线预约挂号。北京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刘磊介绍,药店+互联网医院的模式是业内首例,这意味着药店发挥出“门诊”的作用,过去需要在医院排队很久才能看的小病,在药店几分钟就可以解决了,符合国家的分级诊疗政策。
2.专业化的运营管理
(1)标准化门店运营作业体系,建立一致性
目前中小型连锁由于过去多方摸索学习,门店运营体系包括顾客服务,会员管理,商品组合策略,价格策略,毛利策略,营销活动等大都尚未标准化,因此,门店今天这样做,明天那样做,不同门店执行的标准也不一。“标准化+一致性”才能建立连锁的力量,也才能提升持续扩张开店的效益。
(2)注重与解决连锁组织的发展问题
中小型连锁在成长过程中,门店数多了,员工数多了,组织分工细化,因此,大都发生部门分工协作的问题,部门自扫门前雪,互相冲突推诿,以及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而造成持续扩张拓展的瓶颈、因此,除了运营体系外,应该把重点转移至组织发展方面,包括开放授权,鼓励创新,信息透明,员工参与决策,强化内部服务意识,培养员工管理能力,注重沟通与训练等。采取的行动包括强化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与功能,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建立定期部门会议与项目小组运作模式等。
(3)大健康品类与服务的扩展
药品利润受到政策与竞争的冲击或愈来愈大,往大健康品类扩展一直是国内药房必走的道路。但是,大健康品类扩展必须以“战略”的思维去规划,不能以“尝试”的想法去做。所应采取的行动包括:采用品类管理作业技术,将商品采购部门转型提升为品类管理组织,有计划性主动地规划大健康品类的营销活动,培训人员健康管理与大健康产品知识,同时,结合健康管理的咨询与服务,才能创造大健康品类销售的大幅成功扩展。
(三)借助互联网多元化发展
网络药店,远程医疗咨询,智能检测设备,各种健康管理与慢病管理APP的发展正快速地改变消费者购买医疗产品与服务的行为。国内药房必须跟进这些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脚步,不能落后。在此方面,如果考虑自行增设电子商务部门与团队困难与成本,建议和目前网络药房,电子商务,送药到家,移动医疗等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也能建立自己提供消费者更方便医疗产品与服务的能力,满足顾客的新需求。
1.医药电商高速发展
据艾瑞统计数据,中国医药电商已经连续6年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医药电商B2C市场规模为1亿元,2015年规模已超过1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4.0%。另据易观发布的《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专题报告2016》,在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预测2016-2018年中国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2.网购药品接受度稳步提升
此前有数据称部分药店互联网销售占比接近50%,本次调查显示,接受网上购买药品的消费者相比前几年确实有稳步提升。在被问及是否曾在网上购买过医药保健类商品时,有17.37%的受访者表示“经常购买”;选择“目前还没有试过,将来可能会尝试购买”的占比14.74%;表示“试过,但很少买”的占比更是高达
56.32%。应该说,不时被媒体爆出的网售假药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网上购药的参与度。在上述问题中,选择“不打算尝试,因为担心质量问题”选项的占比仍有11.58%。而在被问及网上购买药品、保健品最担心哪些问题时,竟有67.37%的受访消费者认为是“买到假货”。当然,“购药后,缺乏科学的用药指导”也被认为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有17.37%的受访者给此选项投了票。
3.正品保障机制提升行业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网上购药有无保险正在成为左右消费者参与网上购药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有14.2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保险”是网上购买药品、保健品最担心的问题。而一旦有了网上药店正品联盟,有27.37%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首次尝试网购医药保健类商品,表示会增加频次的更是高达55.79%,而表示还是对网购医药保健品缺乏信心,不会再尝试网购的仅占4.21%。
基于上述消费者洞察,和对医药电商发展阶段的研究,广东已有医药电商领军企业在试图发起正品联盟。健客网已经在筹备成立国内首个医药电商正品联盟。
4.优质平台显现绝对优势
医药O2O牵手外卖平台,送药O2O可以通过外卖平台获取流量,外卖平台的品类得以扩展壮大,双方合作共赢是终极目的。
2015年7月,叮当快药率先与外卖平台美团外卖展开战略合作,美团外卖将扩展药品版块,双方共建医药O2O平台。几乎于此同时,百度外卖也正式上线药品类版块,送药上门也成为其外卖服务中又一个新兴领域,药给力、快方送药、叮当快药、药快好等互联网送药企业也相继入驻。除此之外,饿了吗外卖平台虽然暂未开辟专项药品版块,但叮当快药、药给力和快方送药都已经入驻。
据了解,除了医药O2O,壹药网、京卫大药房、百姓阳光大药房等知名线上线下售药平台也陆续接入百度外卖。通过百度外卖显示的销售数据,线上的互联网企业如叮当快药、药给力、快方送药等共占据90%以上的销售量,与之相反,金象网等传统企业占据份额较小。可以说,医药O2O类企业显示出了绝对的优势。
送药上门速度快,提供完善便捷的的线上服务是这些医药O2O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以叮当快药为例,承诺核心区域28分钟免费送药上门、7*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专业药师为用户提供24小时用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以及所依托的仁和集团FSC药企联盟的资源,保障了顾客购药的便捷性与及时性;另外,叮当快药自上线以来,仅150天用户规模已突破100万人,现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00万人,用户量增长速度之快也是外卖平台所看重的。
再例如药快好,承诺一小时免费送货上门,注重医药结合和医药服务。与医生树APP形成医与药有效结合,用户从咨询、用药一站解决,用户粘度高。送药O2O药给力也承诺一小时送货上门,提供执业药师7乘24小时专业在线咨询服务,目前,北京地区五环内已完成覆盖,并已经与超50家零售药店建立合作关系。
(四)院外市场火热
处方药市场受国家政策影响,竞争将越来越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医院药品将
从医院的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向院外渠道销售。从这个角度来说,院外渠道将成为医药企业2017年争夺的重要阵地。院外渠道在国外是主流的医药销售模式之一,也必将成为中国的主流医药销售模式之一。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落实与贯彻执行,之前医院售药的大份额市场将分流给社会上的药房药店,保守估计,处方外流的理论增量空间短期超过2000亿,长期(2020年)将达到9000亿,2015年医院终端的市场规模为9517亿元,而同期药品零售终端的市场规模仅为3111亿元,医院用药占比高达75%。预计处方外流放开之后,门诊用药将会有很大比例通过零售终端销售。
假设:处方外流率50%,门诊用药占比50%,长期(2020年)药占比30%。短期,理论空间=1.3万亿*75%*50%*50%=2438亿元。长期,理论空间=8万亿*30%*75%*50%=9000亿。
然而,医院零加成后,医院的药品价格会下调,为了留住顾客,药店的药品价格也会比照医院的价格进行调整,以保持竞争力。在一段时期内对药店的利润率一定会有所影响,给药店的经营会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也逼迫药店进行品类方面调整、专业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其他方面的调整和变化。
医院的客单价远远高于药店,药店的关联销售却受到质疑。药店本身就是以药品的差价生存,随着医院社区门诊的药品零差率销售,对零售药店的冲击显而易见。未来的药店,以养生、防未病为主,当然也需要向专业化转型升级,丰富药品保健品的品类。
应对措施:一是同样品种药店也要同医院一样价格。药店采购的同样品种,价格有可能会更低一些。二是零加价品种数量远远低于药店品种数,对药店形不成致命影响。三是药店非药占比不断提高,会形成对冲。
(五)医养结合为药店提供新思路
2015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通知,“医养结合”迅速成了炙手可热的新名词。实际上,从养老事业的角度来看,医疗医养主要强调了养老过程中的急性诊疗、康复照顾、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临终姑息治疗等方面,本身就是养老需求中最为关键性的要素之一,无论是顶层设计、产业运营,都不可能将二者分而为二看待。之所以单独提出,有其特殊的现实原因。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1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老龄化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平均每年净增长800万到1200万老人。养老作为一个关系社会、经济、民生的重大问题不得不得到重视。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多。造成的后果是:近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中,很多长期占用医院病床,而养老机构则床位空置率极高(约50%);对于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来说,看病取药都要经常去医院,极端不便利,原本稀缺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从世界范围来看,养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证明,大部分的老人是希望在家养老的,在家庭文化浓重的中国,老年愿意在家
养老的人比例高达90%。
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明确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简称“9073”,即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人数分别占90%、7%、3%。由此可见,未来居家养老方面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居家养老是与机构内养老相对的,老人住在自己的家中,日间照料中心、居家上门服务、社区综合体服务等方面,药店是有很大作为空间的。
摆在眼前的例子就是日本,目前日本的药剂师具有四大层次功能:一是OTC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等的商品销售;二是处方笺配药;三是预防的支援;四是居家医疗业务。医生资源的稀缺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不可能成为养老服务的主力供应者。一方面由于正规教育的缺失、产业不成熟、社会地位和待遇低、职业晋升空间小等原因,具有从业资质的人才非常匮乏,这个短板不是一二年能补上的。另一方面,全国约几十万的执业药师是一种尴尬的角色,有一定的医学药学教育背景,对药品性能、应用都有较深入研究,但在现实中,职能发挥更偏向于销售而非药学服务提供者。
遍布全国大小城乡、街道、社区的40多万家药店、扎根其中的几十万名一线药店人员,无论从地政关系、地商关系、社群关系,还是在连锁运营、医药资源、人员储备方面,都具备成熟的条件。且老年人本身就是药店的主要客户群体,假以时日时机成熟、政策清晰,是非常合适的运营主体。加上《意见》中提出各地政府要在养老机构的审批流程、用地规划、投融资财税、医保报销等多方面给予保障。养老产业本身的诱惑,加之政策释放出的红利,让很多药店人蠢蠢欲动,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药店+诊所”、“药店+中医馆”、“药店+养老院”等复合业态经营者来说,遐想的空间很大。
(六)从DTP分析
要做好院外药店,现有药店经营者必须转变经营思维。首先是商品购进思维,将坐商改为行商,主动混“医院圈”,与医院供应商交朋友,从而获得更多的合作信息;其次,要转变药品扣率思维。因为此类药品大多扣率不高,需要留出大量的费用,用于药品的学术推广;再次,还得转变在药店坐等病人上门的习惯,主动走进医院,与医生、患者进行走访、交流,从而获得潜在的商业机会;最后,要转变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使之可以在核心品种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上,能够与专业医生进行深入的交流。
青岛宜从容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小平认为,未来的药店要向泛DTP模式发展。
从传统观点看来,DTP药房有三个“独特”:第一,品种独特,集中于肿瘤等少数病种领域,客单价高出药店平均水平至少十倍左右;第二,药店独特,以传统医院配送的商业公司自设专门药房为主,客流量小而专;第三,报销独特,往往由慈善协会成立专门的项目基金,进行患者的公益服务,是合法筹资报销的方式。
泛DTP模式同样有三大特点,与传统的DTP模式一脉相承,但有所突破:第一,有专业的队伍做临床推广工作,能够将处方引向院外,这是做泛DTP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有专业的药店能够承接这种专业的处方,并且给予相应的服务和报销政策,尤其是报销政策能够做到至少不比医院贵;第三就是能根据病情进行售后客服。符合以上三点即为泛DTP模式,不限产品,不限科室,不限药店,但是限疾病。例如抗生素就适用于泛DTP模式,因为消炎之后就不需要再使用,所以需要根据病种进行长期的管理才是一种泛DTP模式。
(七)中医药适宜技术“双轮驱动”
2016年,国家出台了很多中医药产业政策和法规,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极大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发展。
中医药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许多大型品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纷纷建立专门的学术团队和培训团队。依托学术支撑、培训支撑的“双轮驱动”和销售团队,为基层医疗终端做好服务的同时,既推动了中医适宜技术的广泛传播,又有效地进行了企业品牌宣传。
中医药适宜技术就像一道防火墙,既保护了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又使广大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抗生素滥用和输液的危害。“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所认可。
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要逐步设立中医馆或国医堂,进行中国传统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临床推广,大力发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此,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第四终端,这个终端亦包括社会中医馆、民营医疗机构、公立中医院。
一些市场嗅觉灵敏的医药企业已经组建了专门的营销团队,进行中医馆和国医堂的市场维护。可以预见,中医馆和国医堂将成为医药品牌企业进军基层医疗的重要终端。
(八)数字预测 1.数字6.5%
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数字:2017年国家的GDP目标增速。相比较于历年来的GDP增速,毫无疑问,今年的这个目标更具弹性,然而,这个更具弹性的数字背后却更加充分表达了政府的意志,那就是淡化GDP增速的重要性重点转变成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发展“消费驱动型经济”。这个数字,是国家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信号。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6万亿的产业规模预期,健康消费势必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部分。“健康中国”既是发展的目标,更是发展的手段。
2.数字1.72万亿元
这是中康资讯对十年后中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规模做出的预测。2016年:
3377亿;相当于5倍规模增长;这组预测数据的背后,有两个“如果”作为前置因素。如果一:医药分业能顺利推进。如果二:中国药品零售产业能借“医药分业”顺势而为,完成“从渠道作用向服务和价值的回归”的商业模式迭代。假设“政策”和“市场”这两个轮子同时动起来的话。那么,这个增长目标是可期待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点强调了“以基层为重点”的政策导向;所以,保守估计:县域市场规模占比从目前的36.4%向50%提升,这就意味着十年后,县域市场规模可达8600亿元。与目前规模1125亿元相比;规模增长将超过8倍。
3.数字32.2%
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可以用来界定国家、城市乃至家庭的贫富状况。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
59%以上为绝对贫困; 50%~59%为温饱; 40%~49%为小康; 30%~39%为富裕; 30%以下为最富裕。
所以,按这个标准,中国农村居民已经进入富裕状态,随着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他们会越来越重视健康消费和健康服务。
以上三个数据,分别代表着:“政府意志、市场空间、需求趋势”的未来。未来很美好!那么,现状又是如何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另外几个折射县域市场现状的微观数据。
4.数字1594元
县域药店的单店日均销售额。数据显示:县域药店的平均单店年销售额为58.2万元。相当于1594元的日均销售额。比全国均值2244元低近30%。为什么会这么低呢?下面这个数据或许能反映出关键问题。
5.数字9.49%
县域药店具备药师/执业药师资质的员工占比。人力资源情况的抽样调研结果显示:县域连锁员工学历中,高中/中专学历占比为59.86%;大专学历占30.69%;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仅占9.45%,而且将近半数的员工没有医药相关的专业背景,具备药师/执业药师资质的占比仅为9.49%。可以看出:无论是基础素质还是专业素质都偏低。核心问题:专业化人员缺口巨大。
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目前药品零售市场第一梯队的几家大型连锁企业扩张策略几乎都是一致的:以区域做强、做大为核心,在省一级的重点区域布局,随后精耕细作,由核心城市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县域市场下沉。比如说,云南一心堂、广东大参林他们的门店布局就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县、乡镇,山东漱玉平民的发展也是由济南向外并纵深扩张。
6.数字3倍
中康CMH数据显示,2013~2016年间,高血压药物中缓控释制剂等高级剂型的选用率由36%升至53%,提高了近50%。其中,硝苯地平的高级剂型选用率,从2013年的33%提升到了97%,提高了3倍。而高级剂型的价格,普遍比普通剂型贵3倍以上。随着经济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品牌和品质,而不是价格。高价值品牌商品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销售额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顾客的粘性。同时,品牌商品还能为县域连锁带来更多的资源、创新模式、以及消费者服务经验。这个数字的背后:代表的是优质高效商品的价值。
7.10% 来自中国疾控慢病中心的数据显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只有28.1%,这部分管理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36.6%,可以推算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只有10%左右。也就是说,100个高血压患者中,只有10个人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我国的农村心血管患者正在快速增长,致死率也明显上升。这种高流行趋势、低水平控制的情况,说明基层慢病服务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足。满足这类健康需求,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而我们能在这个市场中切走多大的蛋糕,取决于我们的专业服务能力有多强。所以,10%这个数字延伸出来的思考是:专业服务能力的提高。
8.数字690 这是一心堂的CRM系统可以给每个顾客“贴”上的分类标签的数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能从690个维度对每一个进店消费的顾客进行细分,再通过不同纬度的交叉分析,可以形成超过10万个网格。举个例子:是否糖尿病患者?是一型还是二型?是那个年龄段的?有什么样的习惯和什么样的消费偏好等等„„
通过顾客标签和网格分析,精准掌握消费者画像,从而匹配精准的服务方案。从理论上说,10万个网格就代表着10万种“一对一”营销方案。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有可能为目标会员制定精准的“大健康”服务计划,包括药品推荐、健康知识推送、用药提醒、活动预约等。豪不夸张地说,在新经济时代,抛开大数据谈经营做市场,这是没有未来的。
2.实体零售店的发展趋势 篇二
一、张家口实体零售业的经营现状
目前, 张家口市零售业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且限额以上企业增幅高于限下企业, 增幅明显收窄。据统计, 2014年张家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6.4亿元, 同比增长12.5%。其中,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8.09亿元, 同比仅增长6.2%。而2014年张家口市335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9.97亿元, 同比增长8.6%;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123.2亿元, 增长9.6%。据近期张家口市统计局统计, 2015年1~2月份张家口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2.7亿元, 比2014年同期增长5.8%, 累计增幅回落了6.4个百分点。其中, 限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4亿元, 同比增长13.9%, 增幅较上年同期低2.9%。
张家口本地实体零售企业规模较小, 且不注重拓展县域市场。若分地区看, 城镇零售额高于乡村, 但增速慢于乡村。比如, 2014年张家口城镇零售额实现421.26亿元, 同比增长11.2%;乡村零售额实现135.2亿元, 同比增长16.9%。张家口帝达集团作为张市土生土长第一大零售企业, 在河北零售业企业收入排名第十位, 它仅有市内三家门店。
二、张家口实体零售业的发展对策
(一) 实体零售业要找准定位, 细分市场, 谋划发展。
一是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与精品专卖店应瞄准本地中高收入人群, 提供品牌化服务。这类实体店应开在较繁华的商业区, 所销售的商品应以中高档为主, 突出若干品牌高档商品, 服务要做到精细化, 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顾客在这些地方购物舒心、放心, 才会常来。比如, 帝达、百盛等在张家口消费者中就以无假货著称。它们的商品品质好但比较贵, 一般对客户的服务态度较好, 购物旺季客流较大, 销售情况较好。二是中型商场、超市与多数专卖店应定位中低收入人群, 近距离服务客户。这类店可开在商业区或大的居民区附近, 要交通方便, 容易形成稳定客源。比如, 张家口的红旗楼超市与金鼎超市每天人流攒动, 经济效益应不错。三是小商店应着重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 零距离服务消费者。比如, 每个社区总有一些便利店经营得红红火火。
(二) 大中实体零售企业应通过连锁经营, 拓展区域市场。
大中实体零售业在本地、其它地区建立分店, 实行连锁经营, 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之一。全球零售业巨头发展都注重连锁经营, 比如, 乐购 (张家口店) 就是全球三大零售企业之一———英国零售业巨头Tesco在2012年入驻张家口所开。近些年, 张家口的帝达裂变为帝达购物广场、帝达购物中心、帝达世博广场三家分店, 这远不够, 更多的实体零售企业在进军县域市场。比如, 石家庄北人集团早在2013年底县域电器门店达20多家, 大型购物中心与百货店10多家, 在河北居第一, 但省外布局仅达山西, 与银泰等一些商业集团遍布全国的影响力和客户源无法相比。再如, 张家口居民感觉买药很方便, 稍大的居民区附近都有华佗与德仁堂药房。张家口本地的大中实体零售企业也应通过连锁经营, 拓展区域市场, 发展壮大自己。
(三) “店”、“电”融合, 助推张家口实体零售业发展。
电商以电子流代替实物流, 节省了交易成本, 使得交易便捷化, 提高了交易效率。在其冲击下, 实体店发展迟缓, 有的甚至沦为电商的试衣间与体验店。店商与电商融合发展是现代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之一, 一部分企业拥抱互联网, 变革创新, 如银泰商业、苏宁云商等。银泰百货主动与天猫合作, 顾客可在其实体店试衣体验, 满意将其商品条形码扫进天猫商城购物车 (部分商品网上价格仅是实体店标价的一半) , 完成购物。苏宁云商2015年将大力扩张实体互联网超市, 通过实体店的展示性、影响性、接触性, 挖掘新的客户群, 使之成为未来重要的新增长点。其实体店承担着引流线上线下客户和提升用户黏性、复购率的重要作用。现在的苏宁超市是行业内首家同时拥有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双渠道的超市———线上满足人们无处不在的购物需求, 线下实体实现人们聚会休闲购物乐趣的需求, 移动客户端成为二者的连接纽带。苏宁超市于2014年第四季度进入高速增长阶段。10月、11月实现400%~500%的增长, 2015年, 苏宁超市预测最低增长率600%。而张家口的有的实体零售企业采取B2C或O2O等一些电商模式发展, 但远落后于全国和省内先进地区。据2014年对张家口市近400家相关企业的调查, 仅近50家企业有宣传网站, 从事电商的企业不足30家。另外, 张家口实体零售企业网上营销商机敏感性也不强。比如, 有的在2014年“双十一”前夕, 还大打秋季开学季口号招揽顾客。“店”、“电”融合, 张家口实体零售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走好则助推实体零售业发展, 否则有可能面临萎缩、倒闭。
(四) 张家口实体零售业将从向消费者销售商品向销售服务转型。
一些购物中心开始向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旅游、会议会展于一体的商业广场发展。在这里, 消费者购物前可将老人、小孩放娱乐休闲处由商家代为照顾, 购物或玩累了也可到休闲处休息, 也可到餐饮处吃饭。总之, 这种商业广场可满足消费者多种消费需求。一些中小实体零售店, 也可通过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吸引消费者, 扩大客户源。这在以后的老龄化社会很有吸引力。比如, 你经常在一小电器店买家内各屋灯具, 不管每次购买数量多少店家都负责安装, 你会一直用他家灯具。买商品的同时, 更注重的是相应服务。实体零售业从向消费者销售商品向销售服务转型势在必行, 张家口也不例外。
摘要:近几年,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 中国实体零售业受到了空前的打击和影响。但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市场, 实体零售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张家口实体零售业是该地经济的一部分, 本文在分析张家口实体零售业经营现状基础上, 提出发展对策, 希望引起当地业界关注, 有助于该地实体零售业发展, 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关键词:实体零售业,连锁经营,“店”“电”融合,销售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成果, 李巍.“双11”:狂欢背后的反思[N].河北日报, 2013-11-12
[2]肖尔亚.一场能够共赢的竞逐[N].经济日报, 2013-11-25
3.实体零售店的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三只松鼠;电子商务;实体店铺;发展趋势
一、引言
黄若,是天猫创始总经理的百恩百特购社的创始人。他曾在《环球时报》的记者采访中对中国中国电商行业进行了精彩的评价,其谈到:“尽管中国众多行业的先进程度依旧弱于欧美国家,但是对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而言,无论在模式上还是在经营范围上,均超过了欧美大国,并处于世界范围内电商的领先地位。”黄若的分析实事求是,正如乌镇所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一般,中国在世界电商行业的发展已经跻身世界领先地位。马云创办的淘宝商城仅在2016年“双十一”活动当天就实现了1200亿元的销售佳绩。中国电商不但登上世界舞台,与众多国家电商开展了激烈的竞争,并且国内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与平台也倒逼电商的创新与改革。然而,随着电商的极大发展,媒体中也出现了大量线下门店倒闭、关门的现象。那么,面对势大的电商,实体店应如何应对?两者能否合作共赢?均称为了时下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
二、当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问题犹在
1.商品质量与价格欺诈
尽管电商平台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用于比价、砍价、评论等渠道。但是,由于电商平台商家众多、分销现象严重,商家经常会利用消费者与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危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并且,一旦商品在免费退换期间出现问题、产生消费者人身危害,消费者极难利用正规法律渠道,凭借简单聊天记录获取赔偿。
2.售后服务困难
除了一些大型公司的电商店铺,较多从淘宝商城、京东商场等渠道购买的电商商品,一旦出现了问题,较难获取足够的售后服务。经一项数据显示,电商平台所销售的商品其中有55.67%为没有经过质量检测的商品,也就是说消费者即便通过正规电商渠道购买了商品,依旧会在商品出现问题后无法得到快速、高质量的售后服务。
3.实体店铺复兴施压
百佳Taste超市,作为实体店铺复兴的重要代表。其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整合自身已开店铺,借助外海资源优势,将部分年销售额较高的超市改头换面实现了Taste模式的创新。利用新奇的海外产品、高质量的国内著名产品,以服务高端消费市场为方向,开始向电商行业施压。尽管电商势头猛劲,但较多电商高层依旧表示压力重重,并迫切于寻求创新途径。
三、“三只松鼠”目前的战略规划
1.明确企业价值观
“三只松鼠”作为坚果类零食的代表电商商家,其将“娱乐化生活”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对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还是对商家的网络客服人员,其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三只松鼠”漫画趣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家庭、一个群体,还代表着整个运营团队积极向上、永不止步、勇往直前的态度,向市场用户不断传递着正能量。
2.提高品牌认知度
“三只松鼠”作为电商产品,自上市淘宝商城等各大电商平台后,仅在两年内就快速占领市场。他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战略发展眼光与策略制定,提升品牌实力、增加市场影响力被作为重要的发展策略,与大多电商只强调短期利益不同,“三只松鼠”不断以核心价值观强化企业发展,将稳定、长期立足作为发展基础,使其迅速提高市场中的声誉,建立了名牌知名度。
3.发展下线实体店铺
马云曾评价“三只松鼠”,他提到:“三只松鼠”对互联网电商平台发展节奏的把握非常好,期间所经历的转型与创新均与市场发展的态势相匹配。O2O社会营销模式作为继B2C、B2B后的新型模式,被“三只松鼠”广为采用,并积极建立了线下实体店铺,以线上品牌打造、线下服务打造,为企业总体实力的提升做出长足努力。
4.打造IP 产业链
IP产业链的打造作为“三只松鼠”对陌生领域的探索,已经十分成功。其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抓住互联网综合整治的趋势,依托自身建立的品牌,使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建立了独特的IP产业链。
四、从“三只松鼠”看电商实体店铺的发展趋势
1.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规划的建立十分重要,其将决定企业今后的走向,并使企业时刻坚持目标、保持灵活的思路不断攻克难题。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再造,不但是对工作场所的更新,更是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员工关系、企业产品形象的更新。借鉴“三只松鼠”利用产品传递情感的模式,打造多层次企业文化体系将成为电商实体店铺发展的重要趋势。
2.逐步实现B2C到O2O
电商实体店铺应当借鉴“三只松鼠”的发展模式,将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逐渐打破,促使两者协同效用的发挥。B2C作为传统电商的主要模式,已然不在适用于对新市场的开拓。基于新型互联网形态的自媒体,将成为未来电商实体店开展市场扩张的主要策略。
3.注重消费者购物体验
利用线下实体店的重要接口,将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消费者的试用体验、购买体验。
消费者是商品购买、口碑建立、名声推广的重要群体,不断根据消费者的感受与体验,给予积极反馈,将售后服务放在与售前推广同等重要的地位,将会给新时代电商的发展带来更为稳定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
“三只松鼠”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始终坚持本心、不畏艰难,在电商个体、商家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脱颖而出。对于站在风口已久的电商行业,不断放下自身的优越感,以“三只松鼠”为例,打造O2O新型电商运营模式,将成为未来国内电商平台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蒋力,林茂.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经营创新之路[J]. 现代食品,2016(16).
作者简介:
4.零售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要求 篇四
近年来,零售业的蓬勃发展引来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连锁门店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趋势,在这种大的趋势下,伴随着连锁业的迅速扩大和连锁门店的持续增长,对IT网络和信息化依赖程度更为凸出,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已成为行业发展和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据IDC发布的报告称,零售业整体IT规模为44.2亿元,到这一规模将达到82.5亿元。对于零售业信息化的趋势要求,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跨区域发展、专业分工、体验消费、整体效益和人才的培养。
一、更专业的服务、更个性的需求
分工更细,专门店走上前台。面向特定群体的专门店、专业店已经走上前台,大商场、购物中心无论面积有多大,其服务的个性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嗜好、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个性需求将主导商场向专门化、专业化方向进行细分。
二、从注重内部品类管理走向服务顾客管理
对零售企业而言,过去更多的是想知道如何进行品类管理,今后,可能更需要知道顾客的需要和购买路径。比如说顾客进入店铺后,他会在哪里购买哪一件商品?在哪里停留?按什么顺序查看不同的商品类别等。
据华润万家CIO王桂民介绍,这对于了解顾客所需,进而进行相应的店堂布置,品类分布并进而为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至关重要。美国索伦森公司(Sorensen Associates)研发的路径跟踪者技术,通过安装在购物手推车底部“路径跟踪者”RFID标签和接收器组成,可以记录手推车在整个商店内的移动路径,并可利用手提式跟踪设备,使研究人员能以实时的方式跟踪购物者的行为模式,
当顾客再次进入商店时,由于零售商已经知道先前顾客已经来过多少次,都曾买了什么、浏览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就可以提供顾客正在查看物品的相关建议,以非常个性化、有效的方式与消费者互动,并对其他正在寻找类似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有用的提示。
三、向整个链条要效益
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零售企业不再是盯着一个点上的效益收益,而是从整个供应链上获取效益。
通过供应链管理,是把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整合起来,优化人、财、物等诸多因素的配置,使商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德利多富的杨德宏总经理介绍,零售商通过将自己的数据库向合作的供应商开放,供货商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产品在商店里的出售情况,以便做进一步改进。运用开放的数据库平台,可以使生产企业成本大大降低,而这种合作使传统的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简单的以利润分配为核心的博奕,转变为整个供应链价值增值的过程。
四、从数据搜集到挖掘价值
零售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消费者的购物模式,对将来的趋势和行为进行预测,支持企业的决策,比如,经过对整个公司数据库系统的分析,数据挖掘工具可以回答诸如“哪个客户对我们的促销活动最有可能做出反应,为什么?”等类似的问题。将其运用到客户关系管理中,就能在海量的客户数据库中,将看似无关联的数据进行筛选、净化,提取出有价值的客户关系,对客户需求做出恰当的回应,并预测需求趋势。
杨德宏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是拥有不菲的IT设备和系统,而是利用这些设备和系统采集到的信息,支持企业决策,加强企业运营管理,使零售企业能更加健康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并最终推动零售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五、人才培养和电子商务
人的因素亦然是第一要素,人才培养战略将依然是支持零售企业快速发展与扩张的主要支柱之一。而支持人才培养战略也将是零售企业信息化的未来任务之一。另一方面,虚拟化的电子商务也将成为零售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基于些的信息化规划与目标也将令我们期待。
5.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五
资料来源:前瞻网: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随着零售商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扩大,零售商业已开始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此外,由于国家经济危机往往都通过零售商业销售危机表现出来,所以零售商业的兴旺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持续景气的必要条件。
零售行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发展过程。零售业是全国最先开始市场化、最先实现市场化的产业。同时中国在世界零售市场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
“十一五”时期,国内广大零售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企业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和创新营销模式,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1%,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2012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1129亿元。2013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5251亿元。
2012年2月6日,商务部发布《“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商品零售规模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零售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几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保持稳健增长,从而推动消费与零售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国零售业将迎来高速增长阶段。
前瞻网: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零售业的定义、产业特点等,接着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零售业的发展状况,然后具体介绍了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店、大卖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零售业区域发展、国际化、连锁经营、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竞争格局、品牌营销做了细致的解析,最后重点分析了零售业的投资状况,并科学预测了其未来前景趋势与走向。
6.实体零售店的发展趋势 篇六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本文试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①。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
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常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容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如果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离柜业务,它跳开了渠道的前台的过程,没有纸质凭证,直接同或者主机联系进入到中后台,一下子就办完业务了。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渠道的成本都做了非常多的。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占到百分之三十至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西方的商业银行到我国来,不可能在物理渠道方面投资这么多,因为这样的投资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它会运用电子银行这样的方式。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能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
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一定要认真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能,全面推进零售业务的升级。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营销观念。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周期中持续增长。而且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业务成本低、风险低,因而必将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2.做好市场细分和品牌的规划,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潜力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品牌是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与、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品牌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对非常富有的客户和最高端的客户,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尊贵理财服务,包括尝试着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各种资产管理、财产信托、税务咨询等服务。总的来说,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因为优质的客户,能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也能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银行成本。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3.加强零售业务产品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各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4.整合业务流程,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提高多渠道服务能力。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虽然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是这种渠道结构和同业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大量的客户还没有实现渠道迁移,电子银行业务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如美州银行2004年全年电子银行(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交易笔数为21.6亿,而营业网点交易笔数为10亿,仅占全部交易笔数的31.6%,远低于国内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要与外资银行相抗衡,也应尽快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设备的全面发展,加快促进银行卡和理财产品及电子银行业务的整合营销,着力发展个人网上银行,为优质客户提供更高更安全的网上银行服务,从而不断降低业务成本,分流柜台压力,将电子银行渠道发展成为与营业网点同等重要的服务渠道,真正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多渠道服务的作用,就一定要做好流程的整合工作。关键要改变现在以产品来设部门、以岗位来设流程、以部门为中心的分割状态,几个零售的部门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各渠道的营销,各行都要组织一些专门的队伍,到一些
非常好的单位去,营销、宣传多渠道的服务。这是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7.实体零售店的发展趋势 篇七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情况
1. 早期零售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初期的供应链发展正在起步阶段, 买方市场很小, 市场局面属于供小于求,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居民购买力在不断提高, 买方市场逐步形成, 市场慢慢变为供大于求的格局, 供应商品量大种类丰富, 市场经营的主体规模不断扩大, 随之我国零售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上世纪90年代, 我国零售业模式比较传统, 但是随着国外零售业思想进入我国零售市场, 超级市场、折扣店、专门店以及网购模式犹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纷纷出现。1997至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率超过10%。
2. 电子商务冲击下的零售业
电子商务冲击下的零售业。电子商务的进入使得实体零售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电子商务通过低价、便捷服务和上门送货等优势迅速抢占零售市场份额, 2013年是中国实体零售发展最艰难的时期, 很多实体零售业纷纷陷入低谷, 电商来势凶猛, 市场如此激烈, 零售业如果不创新最终则会倒闭, 近年来互联网思潮纷纷进入各行各业, 零售业的变革可借助互联网之力。传统零售商纷纷进军电商, 例如目前中国电器零售业实力最强的苏宁易购, 其管理模式取其传统模式下的优势严密。此外仍有许多集团处于摸索阶段, 例如银泰商业集团的银泰网, 万达集团高调的电商招聘。
3.“十二五”时期零售行业发展减速
2008年-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见下图, 数据来自于湖南省统计局, 2009年同比上一年增幅是15.5%;2010年同比上一年增幅是18.3%。自进入“十二五”以来,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就在不断降低, 2011年同比上一年增幅是17.1%;2012年同比上一年增幅是14.3%;2013年同比上一年增幅是13.1%;2014年同比上一年增幅是10.3%。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近几年我国消费呆滞, 动力不足。
二、我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
1. 零售企业净利润增长受阻
根据2012年我国零售企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可知, 营业收入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2.2%, 但是净利润却是负增长, 同比上一年降低了7.7%。净利润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而营业收入的增速也在减缓, 这说明当前零售业的发展并不乐观, 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放缓, 缺乏消费动力, 另一面, 也是因为零售业市场的逐步饱和, 竞争激烈所引起的。尽管政府已经出台各种政策来引导消费、刺激内需, 但是依然改变不了经济下滑的发展趋势, 零售业不景气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
2. 零售业各项成本的上升
人力物流等各项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零售业利润微薄。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数据显示, 零售企业员工工资水平要高于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 而每年也是以5%到10%的速度增长, 此外, 商业地产的租金率每年都在上涨, 大概在3%到5%。2012年, 排名100强零售企业的成本增加更甚, 租金、人力成本和电费同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1%、20%和16%。人力成本和门店租金电费的不断上涨, 经济不景气之下, 消费迟钝, 零售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思路探索
1. 绿色发展进入我国零售业
随着社会对安全、环境、生态、健康的高度重视下, 今年来绿色意识逐步渗入到了零售业, 绿色将是零售业的新发展趋势。绿色一开始是用于商品的包装上, 后期逐渐扩展到超市设备、节能方面。2006年12月绿色首次与国际零售业正式结合, 第96届世界零售商大会由美国零售业协会举办, 绿色是这次大会的核心。
绿色意识进入到零售业之后, 使得产品结构发生了改变, 有机产品在销售总量中的比例不断增大。绿色趋势改造了原有的零售业态, 推动新的业态出现, 目前各超市百货电商纷纷引入绿色思潮, 开创各种绿色实验超市, 例如沃尔玛的“绿色实验超市”, 特易购的“节能店”都是引用了“绿色”这个概念。在零售业节能减排的探索之路上, 特易购积极响应全球的绿色政策, 它深知改善气候变化的责任, 2011年乐购在浙江嘉善建设大型绿色物流中心, 部分门店才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取代了氟利昂, 大大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绿色营销也是零售业的新发展趋势, 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营销一般是指企业营销活动中, 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三者统一起来, 并以此为中心, 对产品进行设计和销售, 如特易购公司对循环使用购物袋的顾客奖励绿色积分, 以促进节能产品的销售。绿色营销是以保护环境为责任, 向消费者传播绿色文化价值。随着全球和政府对“绿色”理念的呼吁, 人民对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对无公害的产品需求越来越高, 很多零售业发现这个趋势并抓住机会, 通过一系列合理化营销手段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生态发展的需求。绿色营销是基于绿色技术建立起来的, 一切以环境为主, 创建绿色经济。它的宗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存共荣。
2. 绿色转型推动我国零售业迅速发展
《中国统计年鉴》可得知近几年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呈持续增长趋势, 2001年至2011年, 我国零售业的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是12.9%。截止2011年底,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4万亿元。零售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促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列的能源消耗和污染问题, 虽然比起工业来说, 零售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相对较少, 但是随着零售业的不断扩张, 这些问题也会持续增加, 是不容小觑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我国首次提出了“绿色发展”概念, 绿色转型推动中国零售业快速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的通知》和《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决定从2012年起,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零售业节能环保工作。主业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大型要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全国能培养不少于1000家零售业节能环保企业, 营超市等零售企业能源耗量降低15%, 全面促进多数零售业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来, 提高零售业的生产环保意识和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随着绿色经济发展进入我国, 中国零售业的环保节能意识和管理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节能实施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手段多样化;绿色供应链发展以门店为切入点, 推进节能行动;挖掘了更大的节能环保空间, 开始发展绿色物流和绿色营销。
3.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联系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有效管理模式, 在这个链条模式下引入“绿色”思想更有利于联合零售企业进行绿色发展, 除了传统的供应链物流活动之外, 还应当对设计、采购、生产加工过程进行绿色化管理, 营销部门进行绿色营销, 引导客户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毕红毅, 李军等.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山东财经学院学报, 2009 (3) :68-73.
[2]刘晓昆.浅谈低碳经济时代绿色商业的发展[J].江苏商论, 2011 (7) :6-8.
8.实体零售店的发展趋势 篇八
尽管发展迅速,但国内现阶段的网上零售市场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瓶颈,具体表现是:第三方平台买卖双方集中度较高,商品品类齐全,价格竞争力较强,但商家规模、商品质量、服务水平等参差不齐,网购用户体验难以有效保证;自建平台的网上零售服务商一般能够保证较好的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且拥有较大的用户和销售规模,但盈利能力有限。
未来,中国网上零售市场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关键词来看:
B2C
C2C平台上的交易看似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但从零售交易本身来看,淘宝、拍拍、易趣上的主要交易来源于众多中小“B”的“一口价”生意,而且这些C2C平台上的卖家也已经出现了组织化、企业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将来仍然是以B2C的交易为主,只是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的差别。
而B2C模式是互联网作为整个零售产业加速器的具体体现,也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直接形式。
网购用户
网购用户的规模和使用习惯将决定中国网上零售市场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中国网民规模迅速扩大,而其中网购用户相对于网民的渗透率也在进一步提升,也就意味着网购用户规模的增长速度是快于网民的,庞大的用户规模将为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带来巨大的购买力。
从未来的发展看,随着网购用户的逐步成熟,网购用户的需求也将呈现多元化,价格将不是用户选择商品和商家的唯一主要因素,一部分的中
高端网购用户可以为更优质的服务多付费。
网购商品
网购商品已去掉了以往单价低、标准化的“帽子”,取而代之的是非急需和物流费用占比低的两大特性,这意味着更多的商品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规模销售。
非急需是指实物类的网购商品仍然需要一天到数天的物流配送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短时间急需的商品难以通过互联网来购买;而中国消费者追求低价的特征也决定了网购商品必须有价格优势,也就意味着网购商品的卖价加上需消费者承担的配送费用仍需低于其在传统渠道购买的成本,即物流费用占比低。
通过如上两点特征的筛选,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中目前销售的商品品类和中国人民的日常零售消费品已基本吻合,其中出版物、3C产品、家居百货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销售规模。在之后的B2C市场中,手机、电脑、数码产品、小家电、服装、母婴用品、化妆品等品类将有更快速的发展,而价格较高的大家电、珠宝首饰甚至汽车的在线销售将成为行业热点。
另外,作为网上零售市场中独特的数字类虚拟商品将对传统渠道有着更为直接的冲击,也将是网上零售市场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网上零售商
网上零售商指从事B2C网上零售业务的企业,例如当当、卓越等,也包括在第三方平台开展零售业务的企业;而淘宝、拍拍、易趣等企业则被称为网上零售服务商或平台商。未来,网上零售商和平台商的规模都将会快速扩大。
由于现阶段综合型网上零售商盈利能力不强,运营成本较高,可以预计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可以容纳的综合型网上零售商不会太多,且未来几年也不会有过多的进入者,而更多的厂商和新进入者都将是垂直于某一细分市场的网上零售商,未来几年在3C产品、服装、母婴用品、化妆品等市场将会有更多的网上零售商进入。
更多的传统企业意识到网上零售的价值,零售产业互联网化将是网上零售市场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传统零售商、渠道商将是网上零售商中主要的新进入者,生产商直营也将是生产型企业互联网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但传统企业转型或扩张业务范围,进入网上零售市场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其网上零售新业务与传统业务相互冲突的问题,以及网上零售相应经验和能力欠缺,因此大中型的生产企业和渠道商将会为其网上零售业务制定相应的战略,一般多为成立独立子公司、品牌或产品。
零售产业的互联网化将主要集中在第三方平台上,这样可以避免先期过大的资本投入,也可以弥补其在网上零售市场上能力和经验的不足。但由于中国尚无成熟的B2C网上零售第三方平台,因此中国的B2C网上零售平台商将和零售产业互联网化同步发展。
另一方面,也将有一部分网上零售商采用多渠道的零售模式,除了互联网,还包括移动互联网、电视购物、目录、传统店铺等,渠道选择主要取决于目标用户群的使用习惯。
相同市场中不同网上零售商的竞争将在前台与后台两个方面展开。前台的竞争主要针对用户,低价、优质服务、市场推广、购物体验、网站功能设计等环节都以获得用户、提高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ARPU为目的;后台的竞争则主要针对成本,供应链管理成本和效率将是各零售商间的隐性竞争。
支付环节
从中国网上零售市场的交易规模看,2007年超过70%的交易由第三方在线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完成,但在自建平台上的在线支付比例仍较低,仍以货到付款为主,是网上零售商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未来该比例的提升不仅是网上零售商的意愿,也将是发展的趋势,将在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和网上零售商的共同推动下逐步实现。另外,支付的方式也将以方便消费者的原则呈多元化发展,信用卡分期付款将推动大件商品的在线销售。
物流环节
物流环节一直是制约网上零售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2008尤为明显,第一季度的雪灾造成物流中断,使得B2C网上零售市场出现首个环比负增长的季度,奥运前后数月违禁品限运也将给网上零售市场带来不小的损失。而物流环节的负面影响不仅在特殊时期突出,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不均衡,服务商服务水平不高,不能保证快速便利的物流交付,始终是各服务商用户投诉集中度较高的方面。
物流短板是由于物流行业整体发展落后于网上零售市场造成的,随着传统零售产业的互联网化,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物流产业急待盘整以提高行业服务水平,预计两到三年后物流短板的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行业监管
规范网上零售市场的交易、保障国家、商家和消费者多重利益的行业监管体系将逐步健全,这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行业监管也将促进更多的网民选择网上购物,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成熟的行业监管体系将需要多年的时间逐步形成,初期的监管将主要集中在保障消费者利益的方面,可以预计,购物发票和退换货服务将在网上零售市场形成统一标准,而税收体系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也会在一两年里逐步推出。
资本市场
一个市场的快速发展必然与资本的大力推动不可分割,2006年至今风险投资对于网上零售市场的再次眷顾推动垂直B2C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里,垂直B2C网上零售商和多渠道零售商将得到VC持续的青睐。
【实体零售店的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适合实体书店的营销方案11-09
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战略07-26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析论文11-20
实体书店扶持政策09-13
镇实体经济现状10-26
实体书店转型之路10-29
零售店的经典促销方案08-09
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总结07-16
CAXA实体设计教学教案07-31
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