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的(通用8篇)
1.企业管理创新的 篇一
题目 论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关系
摘要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其对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在企业管理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都伴随着文化的大发展,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先导,对于企业来说,若想谋求发展,稳定和谐的内部结构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永远离不开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不仅可以让企业内部以一种和谐的氛围团结奋进,更会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
关键词 企业文化创新 技术自主创新 文化氛围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自主技术创新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企业早已着手实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甚至有的已经取得了许多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了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一开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不能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创新缺乏动力机制,生命力脆弱。这固然和企业科研能力、资金状况、设备先进程度等硬件有关,但是,从根源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企业缺乏一种鼓励企业进行长效持久技术创新的软件,即创新文化。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角度看创新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都伴随着创新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科技创新是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方能生存。古希腊曾经出现过极为繁荣的科学文化,其直接原因是当时出新了许多学派,各派之间自由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探索的深化。形成这种学派林立、自由探索、自由争鸣的局面的重要条件是古希腊特有的人文传统。近代科学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桎梏。17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之所以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为牛顿、胡克、波义耳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环境。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这与法国启蒙运动和科学精神传播有关。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盛世”,其中心从法国转向了德国。德国的科学发展得益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横扫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也得益于歌德、希勒等人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与创新互动的结果。美国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为各种文化观念的撞击创造了条件;人们在竞争、迁徙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思想观念,导致了更加注重策略、看重效果的行为模式。因此,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便转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的经济、科技等都摇摇领先于其他国家。
2.创新型文化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先导
创新型文化是鼓励创新、倡导变革、敢于进取、甘冒风险、勇于挑战的那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类型,其意义也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型文化是具有长期的、多样化、创造性的强风险意识等特点的,并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文化。所谓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创新文化能引发几十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公司内创造、发展和建立价值观和态度,能够唤
起涉及到公司效率与职能发展进步方面的观点和变化,并且使这种观点与变化得到接受和支持,即使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会引起与常规和传统行为一种冲突。创新文化是以一种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创新思想数量最大化的需要而培育的一种行为模式。创新文化是组织内一种奖励创新和鼓励冒险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激励和奖赏杰出工作者,对于快速变化的环境突然出现的危机和突发情况作出迅速反应由此可见,创新文化是一种宏观战略层面的变革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组织自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而创新型文化一旦形成,就要求组织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创新思考。组织的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时,必须将创新作为一切战略的中心和出发点。创新文化还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创新其实是一种知识的创造和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知识,而员工的知识受控于员工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只有在员工自觉自愿情况下进行知识分享,创新讨论,思想碰撞,创新行为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它还是快速响应的适应性文化,企业外部环境多样性及易变性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创新性地分析这种变化,找出这种变化对于组织既有模式的影响,并快速制定策略响应这种变化,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速的速率达到组织与环境的新协调。创新文化还是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文化,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性思想则是创新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创新意味着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失败的可能,因此,创新文化更应注重对于创新失败的理解与对待,注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鼓励和激励,容忍创新的失败,这样将有助于保持员工的创新热情,使员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掘他们的创新思维,以获得创新的成功。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
IBM董事长沃森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取决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结构、革新和时机选择等重要的多。”由此可见,文化在组织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组织元素无法取代的。文化并不是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而是隶属于企业的软环境,它和隶属于组织硬环境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组织元素。因而,人们往往看不到,也不注重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著名学者傅家骥认为有三个,即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陈劲认为主要有: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发展体系、科学教育与技术培训、与政府的合作。邢以群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还有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纵观这些因素,我们归纳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科研管理。而文化显然对这三者产生显著性、决定性影响。故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通过这三个因素传递。
1.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家精神来影响技术创新
自熊彼特首次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企业家创新精神以来,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就一直在丰富和完善着。继他之后,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长期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上的创新”。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作为企业成功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企业家的观念对技术创新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家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实施,使之成为企业的一种规范化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则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推动者。因而,以技术创新精神哺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最适宜的土壤。
2.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源来影响技术创新
在任何企业,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企业员工队伍都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基本力量。他们如何看待技术创新的价值,有无技术创新的动力,在技术创新的风险和种种困难面前如何
应付,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否广泛持久开展的关键。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科研人员难免会顾虑重重。而创新的文化氛围则可以消除或减弱科研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使他们竭力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科研项目。没有企业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员工是不会主动积极地投身与风险较大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倡导创新型文化,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发人力资源,是广大员工意识到创新是时代的主流,是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关键,也是每个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借以证明自己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的主要机会。
3.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科研管理来影响技术创新
科研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企业文化是通过导向和整合作用于科研管理的。文化的性质决定了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态度。保守性文化使得人们害怕变革,对创新持反对态度,相反,创新型文化使得大家理解创新,支持创新。良性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形成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的处事态度,通过内部整合减少或消除由于个体性差异而带来的喜爱技术创新能力和模式方面产生的摩擦。
结论 企业技术上的创新与企业文化上的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战略,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角度看,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的道路不同,会影响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进程,种类……若企业成功的进行了企业文化的创新,那么势必也会对企业技术的自主创新产生巨大推力,甚至超过物质条件所能带来的最大影响,收获意外之喜。
参考文献:
[1]钟敏:创新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J].经济师,2007(12)
[2]谢红英:改善心智模式、打造“文化型企业”[J].商场现代化,2008(4)
[3]夏彬:企业自主创新文化氛围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4]陈蓉蓉: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文化创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5]柯涛:创新型国家视野下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月
2.企业管理创新的 篇二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
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和生产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 同时也是企业员工所需要遵守的宗旨、观念以及道德准则。企业的文化能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推进企业进步和发展, 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现如今已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重要的源泉, 并能够在企业强大战斗力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所拥有的非常宝贵的财富之一。另外,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 先进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和企业、社会和企业之间起到较好的协调作用, 促进员工思想的统一、企业凝聚力的增强, 以及企业发展的促进。纵观国内相对较为成功的大规模企业, 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创新。如海尔集团, 其内部的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员工与领导层之间的交流, 都是相当顺畅且友好的, 这样也能使员工都将企业的发展方向作为自身的工作目标, 进而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所能提供的最大帮助, 这样无疑能够极大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因为这一点, 尽管海尔集团曾欠债过百万, 但他们成功渡过了难关, 并逐渐发展成为如今这样一个年销售额数百亿的大型集团。在这个过程中, 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作用极其巨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企业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非常密切。
企业的管理是指企业对内部的诸多经营和生产要素进行高效率的整合, 进而创造出预期的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管理在每个企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要素都得到优化和重新组合, 提升企业的整体能力, 增强其竞争力, 并推动其获得长远的发展。而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过程中, 企业文化可以说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组成成分。
二、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特点
1. 隐形性
如前所述, 企业文化相当于是一种企业在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所秉承的理念, 这种理念是借助符号、信念和处事方式等载体才能够得以展现的, 而不是现实存在的, 所以说具有隐形性。
2. 科学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 因此只有具备科学性的企业文化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施以两星的影响。
3. 时代性
如今的社会正处于高速的发展进程之中, 任何企业要想具有一个良性的企业文化, 就必须能够坚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发展的浪潮, 实现企业文化的时代性。
4. 系统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企业中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和企业整体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只有企业对员工进行合理和正确的引导, 让他们将自身的奋斗目标与理想都寄托在企业的整体目标智商, 才能实现企业整体优势与整体意志的提升和改良。
5. 具体性
企业文化相当于是企业的精神图腾与支柱, 每一个细节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所以在企业的文化层面上, 必须能具体和深化到每个员工的价值观、每个企业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 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精益求精。
6. 人本性
企业的文化强调思想层面上的以人为本, 并重点强调在“人”的层面上对员工进行激励和引导, 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为企业将来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三、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 有相当多的企业管理层只是将企业的经营视为管理的根本, 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即在于此。只有企业的领导层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并转变以往的较为传统和保守的管理理念, 才能进一步制定出人性化程度更高的企业管理模式。虽然有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层能够重视企业的文化管理与建设工作, 但也仅仅只是将企业的管理理念、文化精神, 以及员工的行为准则等视为表面工作, 只是建立起一个企业的形象外壳, 内部却并没有在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之中融入企业的文化建设。所以, 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员工一般都不会在行为和思想层面上与企业统一战线, 也无法将企业的文化创新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有一些企业将企业的文化创新错误地理解成文娱活动, 一味生搬硬套, 并没有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 造成企业的文化创新效果非常差, 这都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管理创新水平的提升。
四、企业文化创新的措施分析
1. 转变企业领导层的思想观念
企业领导层作为企业的决策方, 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带领作用, 如果想要实现企业的文化发展与创新, 企业的领导层必须做到以身作则, 转变传统和保守的思想观念, 创设新的人性化管理体制, 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修养, 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只是, 并对自己的心得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此外, 企业的领导层必须对企业文化创新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 领悟企业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通过企业的文化创新建设树立新的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领导层也要多了解优秀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在借鉴的同事, 结合自身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管理过程中, 必须将市场的需要作为导向, 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与员工共同成长和发展。
2. 企业的文化创新要与企业的营销进行结合
企业的文化创新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员工的行为准则, 改良他们的价值观。而这些只是企业的内部建设, 没能体会出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特点。但是企业是社会的关键组成结构之一, 其宗旨也是服务社会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所以在企业的文化创新建设工作中, 必须强化对企业外部的宣传和营销, 使自己的企业文化传播到社会上。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宣传的效果, 也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在社会上的树立, 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所以, 企业的文化创新必须结合企业的营销宣传工作。
3. 企业的文化创新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结合
企业的文化创新迫切需要所有员工的倾情参与, 企业的领导层需要起到主要的引领作用, 人力资源部门因其职能的重要性也要积极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主要是管理人, 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的主要对象也是人, 所以, 要想能够对企业的文化创新工作实现促进和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应该切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一整套完善、科学的企业文化创新管理制度, 并在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也对这一方面进行着重加强。在培训工作完成之后, 需要按照预先设定的考核流程, 对员工学习的实际成果进行评估和了解, 对于成绩优异的员工应给予奖励, 这样不仅能激励员工, 也能促使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使他们对企业的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五、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1. 企业的文化创新能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方向上的正确指引
从企业的文化创新的概念上我们就可以看出, 企业的文化创新需要对企业进行不间断的、及时准确的定位, 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清醒的判断。然而企业在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的过程中, 必须先立足实际, 并在这一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 而如果没能结合实际而盲目生搬硬套, 必然会起到反作用。
2. 企业的文化创新能促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
在传统意义上, 企业一般通过薪资待遇来对人才进行吸引, 但是伴随着企业的文化创新的发展, 企业中“以人为本”的文化思想带来了一种相对而言更加柔性和人性的管理方法。这与传统意义上较为生硬和古板的模式相比, 更容易得到员工的认可和支持, 进而使员工更加心甘情愿地遵守企业既有制度。
3. 企业的文化创新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广义上来说, 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对于企业文化的创新也就相当于是对企业管理的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 才能提升企业在文化层面上的“软实力”, 这能够极大提升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4. 企业的文化创新能提升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由于企业文化创新具有较为特殊的隐形性, 对于员工的价值观念能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文化创新的表现形式就包括了企业已有的规章制度, 其能通过企业的文化创新改革企业的奖惩机制与行为规范, 提升员工的创新意识。此外, 企业的文化创新能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将员工的荣誉与企业的荣誉结合起来, 使员工能更积极地为企业发展奉献力量。
六、结语
综合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 企业的文化创新对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现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企业急需创新。现代的企业必须对企业的文化创新与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起来, 并对企业的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入明确, 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引导企业更稳定、更健康地发展。
摘要:作为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所形成和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推动作用明显, 意义非凡。作为企业的发展核心与灵魂所在, 创新能够推动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进而实现企业核心凝聚力的提升, 在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企业只有做到对创新不间断的追求, 才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浪潮。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所以, 要想得以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就必须着重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本文旨在对企业文化创新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并对其能够对企业管理创新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述和阐释, 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影响,措施
参考文献
[1]闵兰庚.探讨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商贸, 2014, (34) :185-186, 189.
[2]刘梅芳.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 2013, (11) :151-152, 167.
3.企业管理创新的 篇三
关键词:企业文化 管理 创新
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理论。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和日本,到了后来逐渐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到知识的竞争层面,文化是一种软文化被受到广泛认同。在企业当中,创新是一个有效的生命力,企业需要进行产品、管理、制度、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但是在这些创新的内容当中,管理和文化创新是一项非常关键的要素。当前,知识、信息量在不断增长,企业的竞争也成为最主要的关键,因此对企业管理和文化进行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环节,影响企业的有效发展。
1 企业进行文化创新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在企业管理中,文化是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的灵魂。对于企业文化的加强,主要就是在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命,形成富有企业特点的经营管理理念,从而使得企业的员工能够对企业更加忠诚,所有人都齐心协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企业文化对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凝聚力。在企业管理创新当中,文化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第一,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氛围的有效营造。第二,好的文化是企业进行经营战略创新的基础。第三,好的文化是企业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及时更新的有效先导,能够对同企业更好地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在企业的竞争当中,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动力。
2 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意义
2.1 便于形成现代企业制度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趋于完善,企业管理所涉及到的现代企业制度也逐渐产生,这些都使得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良性道路的发展,推动企业进行不断创新,从而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先进的企业制度和改革是紧密联系的,需要产权制度作为支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好的机会,从而推动其有效发展。企业进行改革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因此改革创新的全部动力并不是对产权制度的寄托,而是要将企业的创新管理和制度建立进行有效融合,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目的。在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时期,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来对企业的产品、市场、技术等进行有效组合,在这样的要素调节当中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调整,从而使得在创新当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有效联系,推动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对于上述内容,这不仅是企业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创新的核心所在,是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基础。
2.2 有助于企业形成持久竞争力
当前,企业的管理主要是为了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力进行提升,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能否实现创新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大多数企业由于市场经济体系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本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获得生存和不断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深刻的反思。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一些知名企业,如联想、海尔等,他们就有着和其他企业不一样的核心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能够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尤其是非常重视对企业进行管理方面的创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企业的持续不断发展中,创新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 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
3.1 有助于企业实现新市场的开拓
在企业管理中,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非常关键的管理要素。任何事情,如果能够被人类进行意识上面的掌控,那么它将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文化意象的象征。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文化模式之下,他们将会有着不一样的消费方式,因此在消费习惯、消费需求等方面就会呈现非常大的差异。如对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人士,因为他们在戒律、文化倾向方面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购买行为也是不一样的。伴随时间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文化价值观也会不经意的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将会导致新的价值观念的产生,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观。在企业市场的发现方面,了解社会文化的差异和变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此才能使得企业能够真正融入这个市场,从而能够在这个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3.2 有助于企业实现产品创新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中的产品经常会存在同类产品不同价的情况。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卓越品牌的形成,是生产它的企业的综合素质不断升级换代的结果,而企业综合素质的升级换代又以企业文化的不断升级换代为主导。卓越品牌的高附加值固然与其知识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品牌推广和社会声誉使得其中所蕴含的满足消费者理念的文化价值比重日益增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在进行产品出售的时候,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不能单纯只考虑经济上面的因素,这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的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产品高附加值的一个有效推动力。
3.3 有助于企业对新项目进行科学决策
当前市场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因此企业需要对这种新形势进行不断适应,那么决策上就对多维性、多样化提出了更多要求。企业文化只有具有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做出符合目标市场社会文化、企业内部资源状况和文化积淀的创新决策,这样企业的新项目才是富有创新意义的,才是符合市场和经济效益的。
3.4 有助于企业合作创新的有效开展
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因此一个人、一个企业能够实现成功已经成为不可能,因此需要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进行网络结构的构建。合作创新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一种未来主要发展趋势。相同的文化和语言,或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渊源,可以克服创新思想交流的障碍,加速创新知识的传递及效能,沟通市场、企业、科研机构等的交流与联系,在企业创新发展中起到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同时,在企业的创新发展当中,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能够对企业创新发展的速度起到推动作用。
4 结语
在企业的发展当中,创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进行企业创新的时候,文化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好的文化是企业实现高效率、高活力的有效推动力,是企业创新管理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实行文化创新,企业的管理将更加高效,资源将实现更好的配置。
参考文献:
[1]吴梅.试论企业文化及其影响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2]李俊山,刘俊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3]沈涛.我国企业文化创新的几个发展方向[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06).
[4]杨波.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关系[J].山西焦煤科技,2005(S1).
4.企业管理创新的 篇四
转变和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理念的创新来带动体制机制、方法措施的创新。
一是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突出社会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自觉把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相协调。
二是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突出执政为民。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衡量标准,使各项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从而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三是政府主导、多元化参与,突出整体推进。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更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统筹社会资源,形成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整体合力。
四是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突出科学民主。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正确反映和协调各方面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坚持运用民主方式、群众工作方式、说服教育方式,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五是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突出源头治理。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执法工作,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各项社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综合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调节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实现社会管理的多元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顺应我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准确界定社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定位科学、权责统一、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的社会管理格局。
首先,党委领导是根本。加强党的领导,应当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前提,既要发挥好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加强党委对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科学领导,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制定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设计。各级政法综治部门作为党委政府管理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部门,应当找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角色和定位,当好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参谋、助手,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动承担组织、协调、调研、督导、检查、考评、完善、总结的工作,以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和完善。
其次,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科学分工、科学定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合作,使管理更加协调有效,切实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再次,社会协同是依托。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新兴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多元化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网络。正确处理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各社会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努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培育引导新兴组织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促进社会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发展,建立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新关系。
公众参与是基础。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管理的主力军。只有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才能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发挥好社会管理的“主人”职能,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管理网络,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深化社会管理法律建设 推动社会管理的法治化
一个国家最有效的社会管理工具就是法律。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应当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相结合。
第一,完善社会管理立法。针对我区社会管理立法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地方立法应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亟须的基础性法规、规章,将城市管理、城乡
统筹、生态环境、平安建设、社区建设、民生保障、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作为立法重点,深入开展调研,及时提出立法建议,推动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同时,迫于新疆严峻而特殊的区情、社情要求,我区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与反分裂斗争相适应的地方法律规范,以打击和遏制暴力恐怖、宗教极端和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加快网络信息管理立法,加强虚拟社会管理,规范网上舆论引导,严惩和打击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和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第二,社会管理主体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政府以及社会管理的各方参与者都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来管理社会,政府要做到严格依法行政,既要积极服务和管理社会,又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权限,使行政权力的运行符合法治要求。与此同时,依法促使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决策和管理并形成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法治的信仰。
第三,尊重和维护司法权威。司法权的独立行使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根本前提。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解决各类纠纷,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履行监督职责。党委政府应带头维护司法权威,促进社会纠纷最有效地化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此外,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使广大群众不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切实履行公民义务,通过法治的手段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
构建维护新疆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 提高社会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在建立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基础上,着力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三个层面,构建一套协调、有效的制度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着力解决影响新疆和谐稳定的重点问题。
1.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一,建立和完善诉求表达机制。通过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制度,完善公开听证、心理咨询等措施,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第二,建立动态矛盾排查预警机制。针对我区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对重点工程、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企业转制、涉法涉诉、特殊群体的矛盾纠纷监控和排查,加强矛盾纠纷情报信息预警工作。第三,建立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党政主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化解矛盾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第四,严格实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意见的精神,尽快形成适用于本部门、本行业内部的工作方案,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出台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建立严格的评估工作组织指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2.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为流动人口和特殊群体提供良好的服务,实现社会关爱,对其中有现实危害倾向的人员实施有效地管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第一,完善当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把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社会城乡一体化管理范围,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工
作模式,建立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与流入地协调配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作联动机制。第二,积极推进户籍改革和居住证制度。推行以居住登记和居住证为核心的“一证通”制度,为流动人口自由迁徙、融入当地社会、同等享受社会福利和保障打通制度通道。配合国家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流动人口动态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各相关部门信息数据联网共享。第三,健全外籍人员服务管理机制。为在疆进行外贸交易、投资的外籍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管理,将其纳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的同时也要逐步建立外籍人员动态综合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及时发现、查处和清理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境外人员。第四,强化对特殊群体的动态管控和分类帮教。定期对特殊群体开展经常性排查行动,及时摸清底数,实施信息动态管控;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区作用,针对特殊群体的不同特点,分类落实教育管控措施;特别要针对新疆籍流浪儿童的救助问题,建立起打击、解救、接送、教育、监管、安置等各个环节的长效机制。
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其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因素;又要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抑制其消极作用:第一,建立完善宗教事务综合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党委直接领导,统战、民宗、公安、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参加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机制。第二,建立健全宗教领域不稳定因素排查管控机制。第三,加强爱国宗教人士队伍建设。落实基层组织推荐宗教人士制度,努力培养爱国宗教人士队伍。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第一,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第二,大力加强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建设。通过建立综治维稳中心,完善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构建的工作格局。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基层条件,为基层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第一,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制定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完善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依托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和安全分析预警系统,进一步细化自治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细则。第二,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常态化地实施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第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和各种犯罪活动严打高压态势;科学制定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规划,与城市建设、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以专门力量为依托、社会力量为基础,建立完善一体化的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加快推进城乡技防建设,构建打防管控为一体的综合动态防控体系。第四,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将自治区的维稳集中整治与社会治安排查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场所、行业、领域开展经常性的动态摸排调查,推进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第五,加强社会管理应急体系建设。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分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和工作细则;加强信息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各级处突指挥综合信息系统;加强全民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应急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
5.企业管理创新的 篇五
[摘要]:管理模式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内学者王汝平提出的C管理模式相对于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A、B管理模式有了重大突破,给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带来了启示与应用思考。[关键词]:C管理模式;创新;启示
我国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即面临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对我国企业而言,既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并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管理创新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管理创新的内容来说,有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本文着重探讨管理模式的创新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管理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沟通机制,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管理模式加以变革。从组织架构看,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由金字塔形机械式管理模式向学习型扁平式管理模式的演变。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这两种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企业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学者王汝平提出的C管理模式,给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启发。
一、C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C管理模式的理论创始人是王汝平。他在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国学的内涵,C管理模式是继金字塔形机械式组织(A管理模式)、学习型扁平式组织(B管理模式)之后出现的第三种组织模式。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并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同时将中国人文思想和传统国学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做事高效高量之法)相互融合,而对企业进行人性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1]25-26这种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本”核心,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又被称为“智慧型组织”。C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
1.“人形”的组织构架。C管理模式将组织的比做一个人,“头”(大脑):代表组织的管理高层,是信息处理决策中心,大脑的精神情志即指高层的决策。“躯干”(五脏):代表组织的管理中层。肝、心脾、肺、肾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组织机体内在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条件,同时通过五脏与四肢的联系、五脏与大脑的关系,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维系着组织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协调。“四肢”:代表组织的员工。手、足是组织的执行机构,根据大脑的信息作出及时的反应和具体的动作。[2] 2.“以人为本”的运营原则。C管理模式引入中医理论。阐述高层、中层和基层之间的运营原则。高层控制着手脚,支配着中层,中层在高层的支配下,作为组织的运营中心,条畅这个组织的运行,协调着高层与基层之间的气机运行,从而实现智慧型组织系统机能的最大化。3.“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认为企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道、尊重人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沟通、人文关怀,客观地根据各部门的特点,为员工提供所需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建立起有效的内部“调理”机制,就可以使组织内部每个人的能动性、灵活性始终保持和谐、健康状态。同时,企业还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通过内外信息的高效沟通、组织内部的高效配合,使组织对外界变化保持灵敏的感知能力和快速的应变能力。[1]
二、与A、B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从组织架构看,我国企业目前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金字塔形机械式管理模式(简称A模式)和学习型扁平式管理模式(简称B模式),并逐步由A模式向B模式过渡。B模式是在A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适应企业内部沟通的需要,使个人和部门有了相对的自由空间,使组织内部充分活跃起来。而C模式不仅仅是A、B模式基础上的简单优化,而是根本性的创新。
1.A模式为金字塔形组织架构,是一个立体的三角锥体,等级森严,高层、中层、基层是逐层分级管理,它的优点在于结构稳固,机构简单、权责分明,并且决策迅速、命令统一。从经济环境来说,这种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作用显著。能够保证企业迅速实现资源的集中;从企业组织形式看,适合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产过程的复杂化、规模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模式逐步暴露出反应迟钝、能动性差、应变能力弱的弊端。由于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过于依赖高层决策,高层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缓慢,内部行政化、机械化的管理方式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内部反馈机制的缺乏,造成企业缺乏与外部的沟通,成为一个闭塞的个体,最终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和竞争。
2.B模式为扁平化的圆锥型组织架构,相对于A模式来说,中间的层级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变得不再清晰,权力分层和等级差别的弱化,使个人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能有效解决企业内部沟通的问题。B模式使企40业面对市场的变化,横向沟通得以加强,组织结构因此变得扁平。[1]15B模式强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企业能够不断创新,个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高层能够主动了解基层的信息,得到基层对外部信息的及时反馈,从而使企业真正“动”起来,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B模式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管理者和员工。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尤其是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缺乏,从而使企业在外部沟通中丧失主动性。
3.C模式将组织整体设计为球型,在这个球形的架构中,企业高层、中层、基层之间通过诸多和谐的圆形结构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在这个球型结构中,任何一个部门或员工在发现或遇到外界变化的时候,能够进行迅速而有效的沟通和决策,既可以作为一个自主应对的个体,又可以及时在各部门和员工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对外部的环境变化能够迅速的触及相关部门共同应对。同时,每个基层子系统是相对独立运作的,一旦遇到超出子系统本身职权范围之事能迅速反应中层和中央指挥系统,对于在什么状况下各部门在自己的小方块中各尽其能,在什么状况下基层直接联通高层,他们都配合得非常默契,充满智慧和能动。[1]
三、C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启示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C模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内部资源的整合和沟通,能够迅速、灵活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相对传统管理模式而言,在组织理念、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上具有本质上的创新和先进。
1.“以人为本”的组织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无论何种管理学派,它都首先对企业中的人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人的因素当作了管理中的事实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在西方,由于法律保护个人权利的个人本位价值观,西方企业西方文化往往鼓励员工追求卓越优秀的业绩,注重企业的成长、发展、壮大,更多地鼓励员工创新、冒险,注重工作的过程、手段。积极发动、倡导广大员工参与管理的分权式决策,从而能够更大程度上考虑员工的利益。[2]在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突出物本观念,即偏重于对设备、厂房、物料等的管理,认为管理就是这些组织资源的内部配置,[3]而对知识的开发、整合与共享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对拥有知识、并知道如何利用知识提高效率的知识型员工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不是它的固定资产,而是人,尤其是创造知识的人。C管理模式认为企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道、尊重人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沟通、人文关怀,客观地根据各部门的特点,为员工提供所需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知识和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知识和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以及企业创新,建立起有效的内部“调理”机制和“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
2.人形的内部组织架构更具能动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C管理模式倡导的人形内部组织架构,将企业比喻成一个身体健康、反应迅速、动作灵活的人:头部(大脑)下达的命令通过神经系统(组织机制)传递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管理中层和员工),身体各个组织器官之间依靠气(协调机制)的运行默契配合,形成一种和谐灵动的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各组织器官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一个又一个大脑要求的动作。这种架构不仅头脑清晰、身体内部各脏腑功能协调,更重要的是,面对外界的进攻,他的手脚能够迅速有力地做出正确的反应。因而企业内部拥有更一致的目标、更默契的内部配合、更强大的合力。3.球形的运行机制能够适应内部协调和外部变化的需要。C管理模式下,企业整体为球型,其任何一个截面都是一个和谐而“灵动”的圆形———这个圆,由众多的圈和线构成,大圈代表基层,中间的圈代表中层,中心代表高层。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与外界进行沟通,这样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任何一个切面都能及时地反馈到高层,高层做出的任何决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下达基层,这种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使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从而取得主动权。
四、C管理模式应用思考
1.企业激励机制的实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尤其是那些掌握大量知识的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提升自身价值的需求愈加强烈,传统的薪酬激励机制已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边际效用递减。而C管理模式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念,让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尊严、内在价值、意愿表达等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企业的发展与他们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
2.企业决策意识和决策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时代,快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决策以因应市场机遇将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C管理模式虽然也遵循高层管理着中层、中层管理着基层这种直线型的责权关系没有改变,但是他们各个层级之间横向、纵向形成了相互联通,基层可以畅通无阻的联通高层,高层对基层的反馈也会迅速做出决策。有利于提升企业决策者对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
3.企业市场化意识的强化。C管理模式将企业比喻成一个人,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市场信息能够快速通过大脑反映到企业内部,影响企业的决策,大脑根据市场信息做出的决策,迅速反映到四肢中,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这样使企业能够及时捕捉到市场信息并做出反应,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形成传导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化意识。4.“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要求。“学习型组织”是彼特·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C管理模式下,企业上层、中层、基层能够畅通无阻的实现沟通,基层直接了解到上层的决策,上层也能了解到基层的动态,中层在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企业内部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良性机制,成为建构学习型组织的基础。C管理模式不仅立足于儒家、道家、法家等中国传统文化,还融合了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其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突破传统的组织架构,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组织管理原有模式单纯强调做事效率以及仅注重内部沟通而不注重企业内外沟通的问题,通过对其理论框架的分析和应用,为中国企业更好地实现本土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使企业面对全球化下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变得更具竞争力。[参考文献]:
6.论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 篇六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最基本的载体。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管理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大型企业,通用电气、杜邦、宝洁等公司的成功究竟得益于什么?卓越的产品?杰出的员工?优秀的领导者?是的,这些都不错,但如果你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司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管理创新。
但什么是管理创新呢?管理创新为何如此重要?其他公司如何才能成为管理创新者?管理专家加里〃哈默尔对上述三个问题做了详尽细致的研究。所谓管理创新,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管理工作的方式,是一种显著地改变面向顾客的组织形式并最终推进组织目标的手段。简言之,即管理创新将改变管理者做事的方式,并增进组织的绩效。
一、强调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利润中心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原来我们的企业内部管理一直是成本中心,为了减少企业管理在成本中的费用,企业管理只是简单地控制企业按部就班地进行生产。现在则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作为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洞察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精耕细作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将越来越重要。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销售成本,实际也为企业创造了利润。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需要通过从规划、操作、控制、核算、再到分析的一系列步骤来完成。首先,需要精细化的企业规划。所谓精细化规划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企业的规划包含2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企业的规划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规划必须围绕企业的经营目的来进行,离开了企业的经营目的,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盲目性,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现代企业的规划,都应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
1民主的方式来进行,要尽量避免个人盲目决策现象的发生。一旦企业规划得到确
定,企业员工自上而下都应该坚决执行,共同维护企业规划的权威性。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
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其次,要求精细化的程序监控。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作
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管理者要清楚认识本企
业经营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与财务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都要记账、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通过现代
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在一个功能
复杂的管理体系中,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控制程序,后果将是十分可怕的。有了
一个全面的监控体系,企业的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实际经营行为和活动
中的各种偏差,从而调整企业的规划和管理方案,尽可能使企业的运转呈现良性
化。
最后,需要精细化的分析。这是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但也是
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问题。精细化分析是推动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优秀的现代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与企业善于扬长
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企业适应组织
内外变化,通过科学的方法而主动地去发现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其进
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改善提案的方式向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提出,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及可行性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
和进步。精细化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职能中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既属于
前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又属于后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初一个环节,通过
精细化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在不断循环的运行中得到提高。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企业不仅要不断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工作,还要不断地利用精细化优势来将自己做强做大,不断地运用精细化的分析和规划来修正自己的经营方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企业只有进
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
以赚到的每一分钱,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管理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活动过程。企业对人的管理分为内部“人”的管理和外部“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从当今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来看,这种单纯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在对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软”措施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出人才,管理者从控制员工转为指导、激励员工,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使得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去发展企业,开拓市场。对企业外部“人”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管理现在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现代成功企业对客户管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方针。企业对消费者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无论是对企业内部“人”还是对外部“人”的管理,尊重“人”的尊严,实施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得好,企业就会迅猛发展;管理得不好,企业将会遭受致命打击。
三、企业竞争的协作化——由对手转向同盟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竞争管理。过去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做到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实现规模扩张,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一般而言,实现扩张,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不借助于外力的独资扩张。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条路已越走越窄。二是兼并或收购。这种方法虽盛行至今,但缺陷是所涉及各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较大的风险。对兼并或收购方来说,一旦成交,则意味着要负担起被兼并或收购方的全责,在许多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一种包袱;而对被兼并或收购方来说,则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大企业兼并者的组织文化使得被兼并的小企业难以适应。第三种就是建立战略合作同盟。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要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其他公司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其共同目标就是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新价值。
当然,产业的协作化也不是一定安全无风险的,比如由产业协作集群外部的力量所引致的风险,和由产业协作集群内部产生出来的风险。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准备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造开放性协作集群网络结构,正确处理产业协作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企业管理的创新化——扬弃传统吸收先进
管理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可以鼓励企业成员不断地试验或革新、冒险,从而使得企业有机会在新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一旦这种尝试取得成效,便可以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基础上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即必须在管理理念上除旧布新,对传统理念进行扬弃,对外来先进经验进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近年来,管理理念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方法和方式的更新,出现新的管理结合点:一是务实管理与务虚管理相结合。企业的务实管理主要是有形管理,注重企业发展与经营战略、企业体制、技术构成、成本效益等硬件方面。但仅注重硬件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务虚的管理,即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人才培养等软件方面。二是层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传统的分层等级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已经显现出管理链长、管理者意图难以及时下达以及限制中间层次的创造性等弊端,应被现场管理取代。三是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除关键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外,更倾向于下放更多的权限,以利分散组织结构,更灵活地运作市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扬弃,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残酷而又真实的生存法则。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使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符合外界客观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支持,时刻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思路推动企业的发展。管理创新的魔力在于它不仅能够增进组织的绩效,还会给公司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基于管理创新的优势难以模仿,对于许多企业高管来说,采用一种突破性的商业模式,比丢弃他们固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习惯要容易得
多。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丰田公司凭借管理创新赢得的产业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迄今已经持续了20多年
美国汽车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学习丰田生产体系(TPS),它们先后研究了丰田的零库存、工厂自动化、与供应商的关系、准时系统(JIT)等等,但是似乎直到最近几年才弄明白丰田的真正优势在其基本的管理理念上,即丰田认为一线员工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们的一双手(这是亨利〃福特的观点),他们相信如果向一线员工提供足够的工具和培训,他们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也会是创新者和变革家。
因此,管理者需要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加以反思。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它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但是现状却是,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流程无助于这种适应能力的改进和提升,它们的革新行动往往滞后于环境变化的周期,往往是面临危机才痛下决心着手深层变革。背后的原因是目前企业的现状基本上是“21世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流程、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和19世纪的管理原则”的三位一体,大多数企业和管理者仍然在奉行100年前顺应机器大工业的管理需求而发明的“现代”管理原则,这些以科层制为核心的管理原则已经明显滞后于现商业环境,现在数字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一个全新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来应对。
7.企业管理的创新研究 篇七
一、当前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分析
1. 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创新为必然要求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据其所依赖要素重要程度,对于我国社会经济而言,其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知识经济。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社会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所以,对于知识型企业而言,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将科技作为支持,将知识型人才作为基础条件,将创新作为基础内容,从而使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信息密集、知识密集以及人才密集的一个综合体,进而使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提高其竞争力。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企业管理创新为必然需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方法也有很大变化发生,在有些国有企业内其管理方式已经发生很大转变,由原本单纯生产型管理逐渐转变,逐渐形成生产经营型管理。在当前国民经济开始向市场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国有企业开始进入市场,正在逐渐转变成为自主经营市场主体,并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也得以逐渐建立。这些情况均表示我国市场化程度正在逐渐增强,并且市场体系也得以不断完善。为能够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将传统管理理念转变,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将新型管理方法及制度建立起来。
3.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创新属于必然要求
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在经济传递方面明显加快速度,一个国家经济利率及汇率波动很快便会对其它国家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近几年以来,随着外资投入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当前投资主体已经向跨国化方向发展,并且投资方式也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我国企业竞争逐渐面临越来越复杂情况,已经出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现象。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改革传统管理方法及管理制度,从而使其能够与当前快速变化市场环境向适应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管理创新特点分析
1. 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全员性特点
对于企业管理创新而言,其在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若创新程度比较低,其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当前管理工作,或者是改进成熟管理技术,因而其复杂程度相对而言比较低。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任何企业员工都有可能成为主体。在当前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通过员工将问题解决已经成为一种主要方式。依据企业管理本质来看,其创新对企业中每个人均有所涉及,管理系统对企业员工所产生影响以及从企业员工角度来看如何进行改进,企业内每个员工最具备发言权。所以,在当前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每个员工均可能成为主体。
2. 企业管理创新具有系统性特点
对于企业管理创新该特点而言,其是以企业系统性为来源的,其所指的就是在探索企业管理创新入手点及对管理创新成果进行评价时应当将企业系统性作为依据。对于企业而言,其属于比较复杂的一个系统,在该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并且相互联系。对于系统内某个要素或者某些要素而言,若其处于不良状态,则其必然会影响到其它要素,并且就整体而言企业系统也会出现不良情况。另外,企业系统实际运行是依靠人的,同时其也服务于人。若企业系统有不良情况出现,其所导致结果必然使人们产生不满;相反而言,若企业内人员不存在不满感,则表示企业系统状态比较良好。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企业系统性能够着手点寻找提供可能,同时在评价管理创新成果方面也能够提供相关标准。
3. 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变革性特点
企业管理创新变个性特点所指的就是在管理创新过程中通常涉及调整企业内部权益关系,因此对于很多管理创新而言,特别是对于具有较大程度管理创新而言,其实质为企业深刻变革,
三、企业管理创新有效策略分析
1. 在企业管理中创新组织结构
根据西方一些企业实际创新情况而言,为能够对当前不断变化外部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积极应对,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及适应能力,当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正在向三个方向不断发展。第一,小型化,其所指的就是对大企业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小型企业,对这些小型企业积极鼓励,使其能够负担自身职责,不断激发起创新活力;第二,扁平化,随着现代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内部也不断增加管理层次,企业在管理方面表现出官僚式特点,起效率比较低,所以,当前很多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开始选择扁平化组织结构,该结构特点就是管理层次相对而言比较少;第三,有机化,该组织结构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表现出较好适应性,对于外界环境存在的变化,可有效灵活地及时进行反应。对于当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而言,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不能单纯追求做大做强,同时也应当积极学习国外先进企业,对其组织结构优化方法积极吸收借鉴,从而使自身创新能力及适应能力得以不断增强,这样才能能够保证在今后市场竞争过程中提高其竞争力。
2. 在企业管理中创新激励机制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创新激励机制,对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十分有利。根据企业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仅仅依赖于少数管理人员,在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很难保证其创新动力,并且也很难使企业内部实现全面管理创新,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调动所有员工创新热情,并且使其能力得到全面发挥。在当前企业管理过程中,若仅仅利用行政命令无法使员工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因此,在企业管理韩国中管理人员应当保证企业内所有员工均具备创新权利,在员工创新过程中应当给予其持续支持,从而使员工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于表现比较良好员工,应当给予其一定物质奖励,从而激励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发挥出更大能量。
3. 在企业管理中创新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管理创新而言,应当将所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作为主体,这些人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发起者以及执行者。所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良好文化氛围,从而使所有员工均能够树立创新理念,使其能够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重要性充分认识。在企业员工树立创新理念基础上,企业发展便能够不断充满动力,对企业进步及发展也就能够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4. 在企业管理中建立学习型组织及知识分享机制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发展时代,社会上很多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思想不断出现,并且得到较好发展,因此在当前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对外界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思想能够不断吸收,从而才能够保证企业知识及理念始终先进,同时这一点也是企业得以创新的基础条件。对于企业管理创新而言,其实质就是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吸收运用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思想。另外,在这些新资源被企业内部吸收之后,还应当将知识分享机制建立起来,使所有员工均能够分享自己的知识,并且能够学习他人知识,这对于员工知识积累十分有利,从而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四、结语
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必要内容,对企业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作为企业内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策略积极创新,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保证企业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摘要:一直以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意向内容,是保证企业得以稳定良好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管理十分必要,为能够使当前企业管理取得较理想效果,应当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及质量均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企业进一步良好发展。本文就企业管理的创新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郭金胜,刘尹霞.浅析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1,(2):97-98.
[2]曾培能.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1,(21):45-46.
[3]周琼婕.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究[J].中国投资,2013,(1):178-179.
8.企业管理创新的 篇八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
面对变化的市场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赢得胜利,必须要面对市场、面对用户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没有一个被企业全体成员所共有的、正确的、积极的、创新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所导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很难向令人满意的方向发展的。也就是说,企业技术创新这个“硬件”需要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这个“软件”来支撑。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源泉。
一、企业文化与创新型企业文化
“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论、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这是知名管理学专家威廉·大内在其名著《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应对日本的挑战》中对企业文化所作的定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的“个性”,它蕴含在企业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企业及其成员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可持续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全球化对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严峻的课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永远的胜利,企业必须具有持续的变革、创新的能力。而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则是来源于其创新型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管理人员注重创新、鼓励创新,普通员工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自发的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已成为了企业成员的行为习惯,并表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而日本丰田公司的成功正是来源于永续的变革和创新,来源于其长期以来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部、不易察觉的丰田创新型企业文化。柴田昌治先生和金田秀治先生所著的《Toyota式最强的经营》一书为我们揭示了丰田保持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成功的的秘密。
二、丰田创新型企业文化
日本东京大学的藤本先生对丰田生产方式有着这样的评论:丰田生产方式到底强在那里?初级者的回答是库存的减少;中级者说是存在一种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性和产品品质的强制机制;而高级者则认为丰田生产方式的强大在于暴露问题并在反复不断地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因为没有问题而不安,所有员工拼命寻找问题,就好像处于问题解决中毒的状态。这段话向我们指出了我们已熟知的丰田生产方式的实质,丰田生产方式已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改善方式,其本质是一种企业革新的方式。而我们所熟知的准时生产制、看板管理、目视管理等只是丰田企业革新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所创造、使用的一些表面化的工具、方法和技术。丰田创新型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明日的准备”是丰田员工行动的价值判断标准。丰田公司所追求的已不仅仅是为了“保持不败”而进行的作业的改善,而是为了“赢得胜利”而进行的非常规性的活动,是企业革新,系统创新;已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企业“今日的业绩”,而且是为了企业“明日的准备”。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工作”被定义为“作业”+“改善”,从而要求员工自主创新,提倡员工向高目标挑战,鼓励成功但容忍失败,并以此作为员工的评价标准,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被企业全员所接受的价值观。
2. 崇尚行动——“首先,干起来”是丰田智慧的源泉。丰田鼓励员工去干、去试、去体验,在尝试中学习。丰田认为人的智慧是无尽的,人的智慧一定能够出现,但通常只有在最困难、最紧急的时候才会突然闪现。因此,在企业的非常规的创新活动中,丰田鼓励员工首先去干干看、去试试看,在尝试中、在混乱中突发灵感,解决问题,实现创新。我们可以看到,丰田之所以可以无休止的改进,正是由于采用了看板方式和自働化等一系列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使生产中的不正常问题表面化,从而促使员工首先行动起来,在混乱和不经意之间闪现智慧,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不正常问题表面化”也是丰田企业文化的特色之一。创造和改革性人才也在问题表面化的不断的改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3. 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思考能力,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丰田之所以会如此强大,和它的无形资产的经营—提高员工的思考能力有关。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生存,只有靠人的智慧,人是创造财富的财富。丰田公司还有一句全员皆知的口号:丰田既要造车,也要造就人。因此,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培养企业员工“自己思考”的习惯是丰田企业文化的独有的特色。丰田提倡员工“自主管理”,在工作中给与员工充分的自由度,鼓励员工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丰田生产方式的参与者们又被称之为“科学者集团”。另外,丰田重视经营型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在丰田管理人员的内部已形成了以下规范:时刻不忘思考企业如何才能取胜;工作由自己创造;和同伴一起工作;反复思考,制定方案。另外,工作轮换也是丰田公司培养人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
4. “伙伴集团”和“自主研究会”(简称自主研)——注重全方位、多途径的无拘束的非正式的沟通。“伙伴集团”是丰田内部自然形成的,并得到企业的认可的非正式的群众性网络组织,它使得来自不同部门的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员工自然而然地经常聚在一块,交流信息和思想。它以各种形式存在着,集团成员间的沟通方式极其随意。这种“伙伴集团”在丰田的创新活动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野耐一先生把这种企业内部以“伙伴集团”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绝妙联系方式比喻为田径比赛中的“接力棒的交接”,而接力棒的交接技术的好坏决定比赛的胜负。而丰田各个层次的“自主研”则起到了丰田人才培养“孵化器”的作用,它是一种员工为解决“非常规问题”而自愿参加的学习会。“自主研”为丰田员工提供一个能轻松进行正式话题交流的场所,它是丰田员工自发讨论问题、参与改善的场所。通过参加“自主研”的活动,和同事一起思考、一起交谈、共同提案,使丰田的员工养成了自我思考的习惯,涌现出了一大批变革性的领导人才。并且使不易被外界察觉的丰田特有的思考方法在不知不觉之间生成、共有、进化。
5. 丰田员工的七个习惯。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养成的七个习惯:(1)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2)仔细思考问题出在哪,遇到问题反复问五个为什么。(3)工作中保持激励和提案的习惯。(4)提出如何取得胜利的计策的习惯。(5)在网络组织中工作,工作双方保持一种商量的姿态的习惯。(6)彻底的现场、现物主义,一切以事实为基础的习惯。(7)养成“首先干起来的习惯”。
总而言之,丰田创新性企业文化的特点在于“非正式组织所进行的非常规性的自主地持续改善活动”和企业的“明日的准备”的经营理念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企业文化。
一、丰田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启示
1. 寻求创造型的领导。在丰田的成功中离不开丰田喜一郎社长的提出的挑战性的口号:“三年追上美国”,离不开大野耐一的资质、胆量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任何一位领导,创造力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财富。具有创造力的领导者积极探求新的问题,尤其是能成功地迎接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所需要的应对策略是无法在传统的惯例性解决方法中寻找得到的。它们常常高瞻远瞩,并能通过他们的创造才能来激发别人。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如丰田一样,中国企业也应树立起“明日的准备”这一行动的价值判断标准。认识到企业的明天是由今天来创造的,鼓励员工自主创新,而不应只以目标管理和成果主义作为行动评价标准。
3. 注重人才的育成。所有的组织都应积极营造激发创造才能的氛围,积极对员工进行创造性训练,鼓励创造性思维。实行战略性轮换,有助于员工从多个角度理解企业的业务,使企业内的知识更容易传播,更容易付诸于实践。另外,在扩展员工的知识的同时,通过员工对问题的共同认识,而自发地进行持续的改善。引导员工的自发的组织学习,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培养员工全员的经营意识,自我思考的意识。
4. 支持全方位、多途径的沟通。无拘无束的沟通使员工能自由地获取信息,在给员工提供了更多的行动和学习机会的同时,还培养了员工的集体意识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支持、指导各种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的组织的活动,这种组织在知识创新中将担当核心角色,它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共享环境,使他们能够相互交流,不断对话,促进反思。同时团队成员通过对话和讨论激发新的观念,将各自的信息储存在一起,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最后将不同的见解统一起来,形成新的集体智慧。
5. 在企业中培养立即着手解决问题,以行动为导向的习惯。只有在干的同时,企业员工的智慧才能最有效地发挥。
参考文献:
1.柴田昌治,金田秀治先生.Toyota式最强的经营.日本经济新闻社,2001.
2.托马斯·彼得斯等.追求卓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彼得·F·德鲁克等.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4.T·普罗克特.管理创新精要.中信出版社,2003.
5.李桂荣.创新型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企业管理创新的】推荐阅读: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的着力点10-23
煤矿企业创新企业班组管理09-21
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10-12
企业政治工作管理创新08-16
试论石化企业管理创新06-28
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毕业论文10-21
创新企务公开模式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10-03
项目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之路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