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行政人员考核记录(共7篇)
1.学校行政人员考核记录 篇一
荣昌县大成中学校行政人员考核办法 为全面落实我校目标任务,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及履行职责情况,建立起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检查、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结合各处室职能特制订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学校全体中层行政管理人员
二、考核内容
学校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具体考核细则见附件),(一)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
1、政策水平:是否认真学习和贯彻董事会和校委会的政策,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执行董事会和校委会的决议。
2、全局观念:是否以大局为重,并能摆正全校、处室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3、团结协作:是否心胸宽广,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团结同志,并善于与人合作共事,补台意识强。
(二)能:主要考核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具体表现为:
1、业务知识:是否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能科学制订工作目标并有效实施,有担当管理工作所必要的一般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
2、工作思路:是否有较高的决策能力,对部门管理工作是否有计划,有预见,并且思路清晰。
3、执行力:能否坚决贯彻行政会决定,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完成任务;对突发事件,能抓住关键,做出迅速判断,并能及时准确予以处理。
4、协调力:是否善于上下沟通、平衡协调,能较好地处理部门之间、同志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能否听取和接受群众的正确意见。
5、指导力:是否热情帮助下级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能否引导集体取得成果。
(三)勤:主要考核敬业精神。具体包括:
1、组织纪律性:是否能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考勤制度,能否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以及为一线服务情况。
2、工作态度:工作是否踏实、勤恳、负责、不讲条件。关心师生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为师生办实事情况。
(四)绩:主要考核工作绩效。具体包括:
1、工作数量:是否积极主动承担部门内部管理工作,并且完成工作量饱满。
2、工作质量:是否正确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并对学校交办的工作完成细致、准确。
3、工作效率:配合学校各项管理是否讲究效率,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速度快、质量高、效果好。
4、工作成果:是否能按计划、按指示并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和目标,并富有成果,在董事会和相关部门的检查中受到好评。
三、工作要求
1、做好分管工作。应经常就相关工作进行检查落实,在职责范围内自行处理。做到在开学前就制订好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并及时筹备开学工作及期末相关工作。
2、日常工作规范有序。正确处理好日常行政工作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确保日常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拖拉,不推诿。
3、文件处理工作。收文实行签名制,谁主管,谁负责。坚决按文件要求及时完成相关工作,做到不积压、不延误。必要时要做好相关处室配合工作。
4、做好本处室相关人员的管理工作,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处室工作人员会。
5、认真完成其他临时性工作。
四、考核原则:
1、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原则。
2、实行自评、量化评分和董事会评议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3、全体行管人员与教职工一同参加日常考核。
五、量化办法
1、自我评价(20%):个人填写《荣昌县大成中学校行政人员量化考核细则》进行自查自评。
2、量化得分(50%):学校根据《荣昌县大成中学校行政人员量化考核细则》每月进行阶段性考核一次,每学期总结考核一次。对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由校长或分管校长按细则量化给分,行政办公室对相关得分情况进行记载和考核,由校长或分管校长进行个别谈话或行政会上通报,一学期结束进行汇总。
3、民主测评(10%):每学期由全体教职工进行民主测评。
4、组织评价(20%):由董事会按《荣昌县大成中学校行政人员
量化考核细则》进行评分。
5、调控指标。董事会和校长依据各处室在各级各类检查中的表现,给处室负责人酌情加分或减分。
6、办公室根据上述情况汇总各行政人员考核分数。
六、考核应用
将考核结果应用到行政津贴分配中。
七、解释权属
本办法由大成中学校董事会负责解释,从2014年9月起执行。
荣昌县大成中学校
2014年4月
2.学校行政人员考核记录 篇二
( 一)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的宗旨不是为了将考核优秀和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 而是为了激励或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发现自身的不足后, 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并挖掘自身的潜力。 高校是由高知识分子组成的群体, 除了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外, 他们更多关注被社会认同、社会尊重和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方面的其他激励方式。 为了有效的调动被考核者的工作潜力, 需遵照以下一些原则。
第一, 激励手段多种多样, 多层次、多角度。 许多决策者和管理者认为仅仅依靠激励制度的建设就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诸不知激励还受到个性差异, 文化背景、更受到个人的需求、动机和心里因素的影响。 第二, 绩效考核指标应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的同时, 也关注员工个性需求差异性, 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合理有效, 组织目标应为绩效考核指标提供指导方针。 第三;激励机制应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正确理念做支撑。 第四, 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规划, 把高效的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
( 二)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沟通反馈机制
改变传统的单向绩效考核方式即为考核而考核、走形式不务求实效, 应积极进行双向和互动的沟通技巧, 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 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结果根据不同的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考核对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找问题—找原因—找出路, 从而提升工作能力。 首先, 在考核之前对被行政管理考核者人员进行有效的指导, 让他们了解考核的作用和目的, 让被考核者也参与绩效考核的制定和调整中, 使考核对象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才能使绩效考核结果更真实性和有效性。 其次, 在考核过程中, 考核人员要积极与行政管理人员的进行沟通, 了解整个考核过程中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意义, 使考核结果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让被考核者更能了解到自己哪些工作方面做得不到位, 哪些服务还需要改进, 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 这些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在考核完成以后, 要积极与被考核者人进行沟通交流, 对考核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明确未来的工作方向, 完善沟通机制, 对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在提高工作管理水平, 实现高校长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三)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3.学校行政人员考核记录 篇三
关键词:高等学校;行政人员;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239-02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知识,创新科技的地方,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飞速推进,高等教育在招生数量与办学规模上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同时,高校的人事管理并未与之共同协调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有关高校行政人员工作业绩评价的问题值得深思。绩效评价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人事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按照一定的考核程序,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各种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各种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的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1]我国的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正由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渐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对高校员工进行考核评价的新方式是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变化的一个核心体现。建立与实行一套与高等学校行政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公正的、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能够很好地激励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为高校整体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行政人员绩效内涵的多元性
绩效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按照人的行动指向可分为行为与结果两类,其中包括了多元的内在目标。
从行为角度看绩效,马菲把绩效定义为"一套与个人所在组织或小组的目标相关的行为"。[2]人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全过程都可以视为行为的绩效表现,但这一发挥主观能动性过程的本身就包含着态度、能力、品德等绩效方面的问题。就态度而言,一个人在完成一项工作时,他的工作态度是主动的积极进取还是被动的消极应付,假设时间足够,虽然这二者都能完成任务,但是积极进取者的绩效水平要优于消极应付者的绩效水平;就能力而言,能力在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处理一件事情时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在应对一些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能力越强的人处理问题时就更能够创造性的解决复杂疑难的问题,减少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大大提高办事效率,是绩效的重要一环;就品德而言,虽然品德因素对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不起到直接影响作用,但品德因素对个人乃至组织的长远绩效和发展水平有着莫大的联系,品德高尚的员工更易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尊敬,办事踏实努力,对业务保质保量、一丝不苟,而品德不高的员工在工作时总以个人利益为先,甚至损人利己,盗用他人成果,长此以往整个组织的绩效将大打折扣。
从结果角度看绩效,伯纳丁等人认为,绩效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在特定工作职能、活动或行为上生产出的结果记录。[3]将绩效的表现定位在工作完成与否,本质上讲这种角度的绩效内涵是管理学中目标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上的应用,所谓目标管理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这种管理理念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将绩效的内涵看作工作的完成与否,完成则是有绩效,未完成则是无绩效,这种结果内涵观对于绩效考评中定量考评的大规模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但这种内涵观过于注重绩效的"绩"字,忽视了"效"字,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对绩效内涵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较多的。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内涵应从行为与过程两个方面综合把握,同时应联系高等学校行政工作的特殊性,明确高校行政管理者的职业定位,从做好服务者与协调者这个角度把握这一人群的绩效内涵问题。
二、高校行政人员绩效内涵的多维性
认识绩效的多维度内涵,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的首要一点就是要明确把握绩效内涵的角度,将绩效定位在什么层面去理解。只有首先做好角度定位,才能对绩效的把握更客观与准确。贝塔斯和霍尔顿说:"(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4]绩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成绩和效益,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其内涵是不同的:站在管理学的视角,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以经济学的眼光看,绩效与薪酬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薪酬是组织对员工所做出的承诺;从社会学角度上看,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确定的角色承担他的那一份责任。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指主体行为或者结果中的投入产出比。
因此,探讨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问题应在高等学校这个领域内,并且这个领域内的绩效也是受多个维度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例如,与一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相比,高等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这个场所中的人、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对高等学校的学生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高等学校员工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管理人员因其处于高校这一特殊环境中也无形身兼教育者的角色。这仅仅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特点的一个方面,对于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不能仅仅从工作业绩这一个维度去衡量,应是一个多维度综合体。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行政人员的考核维度一般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从各个不同维度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的考核。
三、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的因变性
由于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的多元性与多维度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绩效内涵不是固定僵化,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调整中,是一个随着角度和维度等"自变量"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因变量"。已有研究者用函数形式来反映这种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其函数表达式如下:P=f(s、o、m、e)。在这个函数表达式中,P(performance)为绩效的英文首字母,S(skill)为技能,O(occasion)为机会,M(motivation)为激励,E(environment)为环境,F为函数。[5]技能指员工本身的工作能力,是员工的业务素质,能力水平。激励指员工的工作态度,包括工作积极性、工作情绪、工作价值观等各种因素。技能和激励是员工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是创造绩效的主动因素,这二者的变化绩效也会发生变化。机会是指可能性或机遇,主要由组织环境的变化提供。环境是指员工进行工作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制度条件、人际关系条件等。机遇与环境这两方面是影响绩效的客观原因,是绩效状况的客观制约因素。[6]
这种函数表达式将影响绩效变动的因素归纳为内部与外部的四个因素,突出了绩效的变化是随着至少四方面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并且这四个因素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技能的熟练程度可以影响工作态度、工作情绪的变化,可以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遇,更好的环境;机会因素、激励因素可以促进员工技能的提升,阅历的丰富;环境因素可以同样可以反过来促进其他三个因素的增长,进而促进总体绩效的增长。就每个因素个体而言,随着其附加条件的不同,如工作时间长短,工作种类、工作强度等方面的不同,对总体绩效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就技能而言,刚进入某一行业的工作人员其工作技能,业务素质因为缺少实际经验而水平不高,此时影响绩效数值的技能因素相对较弱,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员工参与工作的时间增多,技能因素提高,相应的绩效水平提高。此类影响最终绩效数值的自变量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工作技能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的,从而影响着绩效的增长。而机会、激励、环境这三个自变因素相对于技能而言不具有稳定性,机会与环境本身就是外部制约因素,不是员工个人能够把握的。激励因素,也就是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情绪、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最终绩效数值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这方面的制约因素则要复杂得多,可能包括员工家庭、健康、性格等许多方面的制约。
同样,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的自变因素也有上面的特点,首先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技能主要包括:管理技能、写作技能、交际技能等方面,这些技能的熟练程度随着员工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体绩效的数值随着技能或者说随着时间的增长呈递增趋势;其次,影响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的机会、激励、环境因素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当中的,员工个人的情绪是不可控因素,在绩效数值中是一个不稳定变量,高等学校为行政人员提供的工作、晋升机会还是很多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抓住机会的人自变因素中机会因素为绩效的贡献率就大,没抓住机会的相应的贡献率就小。因此,要做好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首先需深入理解他们的工作绩效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应对自变量各自的特点做工作,使每个自变量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从而提升总体的绩效水平。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等学校建立起富有实效的绩效考核体制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搭建这个复杂工程的第一步是要对绩效考核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关于绩效的内涵在经历了绩效是"行为的结果"与"达到结果的行为"的争论后,现在相对达成了一致的理解,认为绩效是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的统一体,行为是处于工作状态的人的行为,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结果是处于工作状态中的人行为的指向性,目的性。更深入的去思考这二者,它们本身包含多重影响因素,要对这些繁杂的影响因素做些深入梳理,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应对不同性质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再结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从这两个角度综合把握绩效考核,加深对绩效考核工作内涵的理解,进而建立与完善我国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体制。
参考文献:
[1]魏爱新.如何考核下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
[2]蔡永红.对绩效评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73-76.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37.
[4]相雪."绩效"内涵阐释[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4):24.
[5]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6-79.
4.行政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篇四
学校实行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改善工业业绩和提升员工能力,自下而上地达成学校的工作目标。学校中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基本上属于学校核心业务流程以外的辅助流程,工作性质主要为支持和服务。结合学校行政工作本身具有的工作难以量化、工作成果不显化、计划性不强、内部存在着大量临时性的团队合作式工作、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等特点,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原则
1、被考核人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影响或改变考核指标的完成质量。
2、对工作过程的关注要比对工作结果的关注更强。
3、行政人员与本部门之外人员的工作协调质量也是绩效考核必须考虑的内容。
二、行政人员考核指标分类
1、以岗位职责为出发点,设置重点工作任务考核指标。指标简单明确,突出重点,不宜过多。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由被考核人的主管领导进行考核。
2、设置态度考核指标,主要对被考核人员出勤率、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方面进行评价。由被考核人员的主管领导进行考核。
3、设置周边协调部门评价指标,对被考核人员在沟通和协调中的响应及时性、服务质量、协作精神进行评价。周边绩效指标由考核人员的主要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进行考核。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以上三类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突出考核的重点。其中,工作任务考核指标的权重占到60%;态度考核指标占20%;周边协调部门评价指标占20%。
三、行政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1、自我评估法:所有行政人员均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自我评估是自己对自己一段工作结果的总结,让被考核者主动地对其自己的表现加以反省、评估,为自己的绩效作出评价。
2、上级评价:采用级别评价法,即直接领导初评打分、上级主管领导复评打分的方法。直接上级进行考核,是因为通常他们是最熟悉员工工作以及他们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结果的人。在员工的直接上级独立地员工评估后,一般还要由上级的上级对评估结果作出复核,这样有助于减少肤浅的或有偏见的评估结果。
3、横向考核:由主要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进行评价。由主要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进行评估能够获得全面的信息。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对行政人员的服务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对外部需求的反应能力更能掌握最真实的资料。
四、行政人员绩效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设置的一个原则是要针对学校的不同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如果评价周期过长,一方面评价结果会带来严重的“近因效应”从而给评价带来误差,另一方面将使员工失去对绩效考核的关注,最终影响考核的效果,不利于员工绩效改善的目的。如果考核周期太短,一方面将导致考核成本的加大,最直接的影响是各部门的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内容可能跨越考核周期,导致许多的工作表现无法进行评估。针对各级行政人员工作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考核周期。
(一)科室负责人及一般行政管理人员。
重点应该评价工作的过程行为而非工作的结果,评价周期应该适当缩短,并采用随时监控的方式,记录业绩状况,该类人员的考核以月度考核为主。
(二)校级领导成员(包括各部长)
应对其工作的过程和工作的结果加以综合评价,重点评价其工作的结果。该类人员的考核以阶段性考核为主。阶段性可以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期中、期末等为标准。
五、行政人员的绩效沟通与辅导
在对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做到时时监控,根据需要安排一次或多次与行政人员面对面的交淡。反复的绩效沟通,能够使行政人员了解到主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注意也可以针对面谈中员工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辅导,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六、行政人员的绩效评估
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三个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分配不同的分值与权重,工作任务考核指标比重设为60%,态度考核指标设为20%,周边协调部门评价指标设为20%;对于这三个指标进一步确定考核要素同样分配相应的权重。工作任务考核指标包括工作效率(a%)、工作完成质量(b%)、工作强度(c%);态度考核指标可以包括缺勤率(d%)、工作积极性(e%)和工作责任心(f%);周边协调部门评价指标包括服务质量(g%)、反应时间(h%)、沟通力(i%)和协作精神(j%)。
根据上级领导以及横向的考核结果(行政人员的自我评估报告可以考核不设置权重,作为上级领导时时掌握员工工作状况的材料。)来进行统计本月行政人员的总的考评成绩,计算公式为:
月总成绩=Sum[(x*a%+y*b%+z*c%)*60%+[(x*d%+y*e%+z*f%)*20%+[(x*g%+y*h%+
z*i%+w*j%)*20%]
年总成绩=∑月总成绩
对于计算出来的月总成绩和年总成绩可以设置等级(总成绩均采取四舍五入取整数值);
A级:91分以上
B级:81-90分
C级:71-80分
D级:61-70分
E级:60分以下
七、行政人员的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于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改进工作绩效、薪酬奖金的分配、职务调整和是否继续留用、培训与再教育、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行政管理人员工资采用以下工资结构:月工资=固定工资+绩效工作;根据月度考核结果,采用以下分配方式:
等级
分值
结果应用
A
91分以上
增发绩效工资(奖金)的20%,可考虑晋升
B
81-90分
增发绩效工资的10%,可提供学习的机会
C
71-80分
保持原绩效工资不变
D
61-70分
扣除绩效工资的10%,加强培训
E
60分以下
扣除绩效工资的20%;可考虑换岗或辞退
考核结果可以用来确定行政人员的年级奖金及制订下一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参照上表)。
附:考评表(供参考)
考核指标
满分
考核要素
满分
评价分值段
考评得分
备注
1、工作任务
60分
A、工作效率
20 15 10 5 1
B、工作完成质量
20 15 10 5 1
C、工作强度
20 15 10 5 12、工作态度
20分
A、出勤率
2 1
B、工作积极性
2 1
C、工作责任心
23、周边协调
20分
A、服务质量
2 1
B、反应时间
2 1
C、沟通能力
2 1
D、协作精神
2 1
5.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 篇五
企业中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基本上属于公司核心业务流程以外的辅助流程,工作性质主要为支持、服务。其工作本身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第一:工作难以量化。行政人员的工作结果很难用定量的数据来衡量,往往需要通过定性指标来判断,这就很难避免判断过程中的主观性。
第二:工作内容往往为某项事件的过程,成果不显化。这将加大考核者对行政人员工作质量的判断难度。
第三:临时性工作任务多,计划性不强。相对而言,在日常工作中,行政人员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临时性工作任务较多,有些企业中某些行政岗位人员的临时性工作甚至占到了其工作量的40%以上。这将直接影响考核人对行政人员考核重点的关注。
第四:行政部门内部存在着大量临时性的团队合作式工作。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精简人员、提高效率已成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手段之一。这种情况下,行政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员互为
A、B角的工作方式,倡导并实行部门内部团队合作,在工作繁忙或临时追加工作时,往往会调动部门大部分甚至全部人员开展某项工作。这将增加考核者判断每个行政人员在团队工作中表现的难度。
第五:需要协调横向、纵向的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工作本身需要做大量内外部协调,协调的质量会影响到相关部门的业绩,甚至企业的业绩。因此对其工作质量的衡量可能会涉及多个考核者。
如何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总结一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分析行政人员的工作,确定行政绩效目标
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首先要对其工作进行分析:该岗位属于哪个部门?该岗位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胜任该岗位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对分析完行政人员的工作之后,再根据目标分解法结合实际工作制定该岗位的绩效目标。
二、确定行政人员的绩效指标及考核实施人员
在设计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时首先要把握指标可控的原则,即被考核人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影响或改变考核指标的完成质量。其次,对工作过程的关注要比对工作结果的关注更强。第三,行政人员与本部门之外人员的工作协调质量也是绩效考核必须考虑的内容。因此,行政人员的考核指标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岗位职责为出发点,设置重点工作任务考核指标。指标需简单明确,突出重点,不宜过多。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由被考核人的主管领导进行考核。
(二)、设置态度考核指标,主要对被考核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价。由被考核人员的主管领导进行考核。
(三)、设置周边协调部门评价指标,对被考核人员在沟通和协调中的响应及时性、服务质量、协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周边绩效指标由被考核人员的主要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进行考核。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以上三类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突出考核的重点。通常,工作任务考核指标的权重应占到60%~70%。
三、选择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方法
(一)、自我评估法。所有行政人员均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自我评估是自己对自己一段工作结果的总结,让被考核者主动地对其自己的表现加以反省、评估,为自己的绩效作出评价。
(二)、上级评价:采用级别评价法,即直接领导初评打分、上级主管领导复评打分的方法。由直接上级进行评估是考核员工绩效的传统方法,也是管理者常用的一种引导和监督员工行为的方法。选择有直接上级进行考核,是因为通常他们是最熟悉员工工作以及他们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结果的人。在员工的直接上级独立地对员工评估后,一般还要由上级的上级对评估结果作出复核,这样有助于减少肤浅的或有偏见的评估结果。
(三)、横向考核:由主要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进行评价。由主要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进行评估能够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对行政人员的服务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对外部需求的反应能力更能掌握最真实的资料。
四、确定行政人员绩效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设置的一个原则是要针对企业的不同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如果评价周期过长,一方面评价结果会带来严重的“近因效应”,从而给评价带来误差,另一方面将使员工失去对绩效考核的关注,最终影响考核的效果,不利于员工绩效改善的目的。如果考核周期太短,一方面将导致考核成本的加大,最直接的影响是各部门的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内容可能跨越考核周期,导致许多的工作表现无法进行评估。
针对行政人员工作的特点,重点应该评价工作的过程行为而非工作的结果,评价周期应该适当缩短,并采用随时监控的方式,记录业绩状况,该类人员的考核以月度考核为主。
五、行政人员的绩效沟通与辅导
在对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时时监控,根据需要安排一次或多次与行政人员面对面的交谈。反复的绩效沟通,能够使行政人员了解到主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主管也可以针对面谈中员工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辅导,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六、行政人员的绩效评估
确定好绩效考核的指标,选择好绩效考核的方法之后,要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评估。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三个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分配不同的权重,如工作任务考核指标比重可设为70%,态度考核指标可设为15%,周边协调部门评价指标可设为15%;而对于这三个指标可以根据KPI进一步确定考核要素同样分配相应的权重。如:工作任务考核指标可以包括工作效率(a%)、工作完成质量(b%)、工作强度(c%)等等;态度考核指标可以包括缺勤次数(d%)、精神状态(e%)等等;周边协调部门评价指标可包括服务质量(f%)、反应时间(g%)、沟通能力(h%)等等。
月底根据上级领导以及横向的考核结果(行政人员的自我评估报告可以不设置比重,作为上级领导时时掌握员工工作状况的材料。)来进行统计本月行政人员的总的考评成绩:
月总成绩=Sum[(x*a%+y*b%+z*c%)*70%+[(x*d%+y*e%)*15%+[(x*f%+y*g%+z*h%)*15%]
年总成绩=Avg∑月总成绩
对于计算出来的年总成绩可以设置等级(总成绩均采取四舍五入取整数值):
A级:91分以上
B级:81-90分
C级:71-80分
D级:61-70分
E级:60分以下
七、行政人员的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可以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改进工作绩效、薪酬奖金的分配、职务调整和是否继续留用、培训与再教育、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一般来说,为了增强报酬的激励效果,在员工的报酬体系中有一部分是与绩效挂钩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可以采用以下工资结构:
月工资=固定工资+绩效工资
固定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学历工资+……(根据公司的薪酬体系设置)
根据月度考核结果,采用以下分配方式:
等级分值结果应用
A91分以上增发绩效工资(奖金)的20%,可考虑晋升
B81-90分增发绩效工资的10%,可提供学习的机会
C71-80分保持原绩效工资不变
D61-70分扣除绩效工资的10%,加强培训
6.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探讨 篇六
医院行政管理干部的决策领导能力及其组织协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发展水平。建立一套适合医院具体情况和切实可行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对发挥管理的乘数效应、提升医院发展后劲、实现医院战略目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鉴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业绩的特点,按工作性质和分工不同,分为三类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分别是机关论文发表行政部门、临床业务部门、党务部门,分别按设计考核指标对他们进行考核。起到激励和改善行政管理人员行为,达到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目的。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医院行政管理干部的决策领导能力及其组织协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发展水平,鉴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和工作压力,医院每月给予行政管理人员绩效奖励。随着医疗卫生系统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建立一套适合医院具体情况和切实可行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对于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管理价值观,充实激励机制的内涵,从而发挥管理的乘数效应,提升医院发展后劲,实现医院战略目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确定的原则
由于行政管理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具有较强的服务性和辅助性,工作又有交叉,考核不像临床科室有可以用定量考核的指标。所以在对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对不同层次、不同的管理科室难以进行统一评价,难以确保不同管理工作考核的公平性。因此,对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时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因此以关键行为作为考核指标。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有考核指标(KPI)、实施方案、监督机制等,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太多可以量化的指标可以进行考核,因此存在许多难点,但鉴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业绩的特点,按工作性质和分工不同,分为三类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分别是机关行政部门、临床业务部门、党务部门。分别对设计考核指标对他们进行考核。
3.1 机关行政部门可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考核①工作业绩:指对行政管理人员具体职务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及经验性能力进行测评。包括:领导能力、执行力(上、下及级及临床科室其职责执行力的满意率)、业务水平、岗位职责执行情况、目标管理(工作计划完成率)等。②品德考核:指工作责任感、积极性、协作精神以及个人修养等。包括:个人品行、有无违规、保密制度、有无损害医院声誉、有无投诉现象等。③人才培养的考核:指对部门人才进行培训、培养情况,是否出现无序人才流动的情况等。④出勤情况组织纪律考核:指在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和考勤制度方面等。包括:遵守纪律、服从指挥、忠于职守、表里如一。
可设置的指标有:工作计划和总结的完成的及时性完整性、部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所管理的员工和自己有无重大差错、所管理的部门被投诉情况、上下级的满意度的评价、岗位职责的完成情况、出勤情况、人才流失情况、个人论文发表情况等。
3.2 医疗行政主任可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考核从管理、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医德医风等几方面对医疗行政主任进行考核。主要从以下指标进行考评。①业务指标:指工作计划、工作量完成、科室建设、绩效管理能力、成本指标、工作创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上传下达能力等。②人才培养:指本人科研成果及论文、梯级队伍的科研论文、人才梯队构
成是否合理、对进修、实习、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等。③医疗质量:指科室业务水平、科室技术发展规划、开创新项目、医疗质量、病人满意度、是否有医疗差错等。
④医德医风:指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的要求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廉洁从政、廉洁行医,拒收红包、回扣和开单提成,拒绝各种商业贿赂等。
可设置的指标有:工作计划和总结的完成的及时性完整性、部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所管理的员工和自己有无重大差错、所管理的部门被投诉情况、上下级的满意度的评价、医疗指标的完成情况、出勤情况、人才流失情况、科室科研和论文的情况、进修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等。
其中医疗指标完成含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医疗支出、毛利润率、平均住院日、开放病床日、实际占用病床日、床位使用率、病床周转率、超标病床日、甲级病历比率、丙级病历比率、药物临床验证、医保执行情况等指标。
3.3 党务部门可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考核3.3.1 思想建设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医院的各项规定,保证党支部各项任务的完成。抓好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水平。做好支部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掌握支部员工思想动态;定期组织支部党员、职工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3.3.2 组织建设支部组织健全,团结协作。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支部工作有计划、总结,并定期向党员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和执行的工作计划。认真制定发展党员计划,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坚持标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爱党务工作,按要求组织、落实支部党员按时、按要求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
3.3.3 作风建设支部党员、干部和职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的要求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廉洁从政、廉洁行医,拒收红包、回扣和开单提成,拒绝各种商业贿赂;党员、干部要做表率作用。加强普法教育,按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党员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执行力。
3.3.4 制度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参加院党委组织的各类讲座、培训。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团结。认真落实“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半年组织一次支委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执行党费收缴的规定,按时按标准收缴党费。
3.3.5 堡垒作用协助行政领导完成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加强对部门工会、团支部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注意群团组织干部的选拔和培训,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密切党群关系,拓宽党群沟通渠道,关心党员、群众,对家庭有特殊困难或患病住院的党员、职工及时走访、慰问,抓好维稳工作。
3.4 其他指标除以上考核指标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参考指标,如年终考核指标、一些专项考核的作为参考指标。如考核、医德医风考评表等。
还可以设置一些否决指标,如由于非客观原因发生医疗事故、财务发生恶性贪污和资金安全事故、医院发生重大治安、财产损失事故、重大火灾、综合治理方面(含火灾、安全事故)、医德医风建设方面(收回扣、红包和提成)等,可根据单位特点和管理需要进行设置。考核的实际执行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以上指标设置分值,由领导组成的考核小组进行打分,结合自评统计后,对不同岗位的职务进行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可以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
最后成立以领导为主要考核成员的监督小组,对各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结果进行监督。
一方面可以从考核结果对考核指标进行修正和调整,另一方面可以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和品德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拔和针对性的培训,也可以用作选拔招聘、薪酬设计、提升留任、加薪解聘的依据。
此考核办法试行一段时间后,通过论文发表总结和收集意见,可对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和细化。根据“80/20”定律,对事物总体结果起决定性影响的是20%少量的关键要素,因此在确定考核指标时,要简便、易操作,指标不宜过多,针对岗位特点突出要点,起到激励和改善行政管理人员行为,达到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目的。而绩效考核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员工的成长和组织的发展。因此其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上。
按照绩效考核的流程,职工接受考核评议后,考核结果应及时向个人反馈。只有这样,职工才能了解自己平时工作中的问题,改进和进一步提高。同时医院也可以根据考核结果来设置培训内容,弥补职工某方面的不足,并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合理地进行岗位调整。小结
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不同于医技人员的考核,因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表现具有间接性、模糊性、潜在性,所以在绩效考核指标方面,管理人员与医技人员相比较,往往定性考核的指标多,定量的少。而且定性考核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因素较多,增加了考核的难度,考核结果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其次,考核的指标不够完整,难以涵盖全部的工作内容。因此医院抓住重要指标、关键指标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考核实施中不断调整和修改,最终以实现管理需要为最大化,完成管理目的,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7.学校行政人员考核记录 篇七
1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原因探析
职业倦怠 (burnout) 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denbeger于1974年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 专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 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它往往导致职业目标的短期化和职业道德的偏离。1981年, 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其研究表明, 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构成。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 是指管理人员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对工作失去兴趣或不满等负面情绪。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头绪日趋繁多, 高校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使得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负荷不断增加, 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虽然相对简单繁杂, 程序性强、技术含量不高, 但是耗时、费力, 并使个人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长期受到压抑。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 担负着诸如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与职务晋升难、工作与家庭生活冲突等方面的压力。从而使其感到厌烦、迷茫、失落, 自我价值迷失, 出现职业倦怠现象。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 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而且影响工作质量, 进而对教育教学工作丧失信心, 工作效率降低, 丧失工作热情, 最终影响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目标的实现。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如下:
1.1 工资待遇低、领导不够重视、社会地位边缘化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不断重视, 高校教职工的收入不断增长, 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待遇的改善中并不是主要的受惠者。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国人部发[2006]70号) 的实施, 事业单位现行的因人定岗转变为以岗定人, 专业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在待遇方面逐步拉大, 从而削弱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动力、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由于高校日常工作始终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 教师科研人员自然成为高校的主体, 领导也不得不特别重视教学科研人员, 依靠教学科研成果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从而, 进一步拉大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差距, 使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地位被边缘化。
1.2 成果表现形式隐性化, 职业发展空间小
行政工作看似简单, 却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网络化管理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比较琐碎、程序性强、技术含量不高, 因此难以形成专业优势和个人优势, 故其成果的表现形式是隐性的。高校人事制度一般都延袭“论资排辈”的传统陈旧办法, 在定编定岗的改革中缺乏科学性, 职务升迁不但途径单一而且受职数等许多因素制约, 使得许多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
1.3 职业认同感低, 成为风险行业
虽然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实力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但是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与教学科研人员相比, 越来越成为一个风险行业。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通常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工作的弹性逐渐减小, 相对于教学科研人员而言, 自己原来从事的专业由于工作性质, 逐步疏远, 出现在专业上的弱化趋势;另外,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越来越成为一个没有保障的职业, 因为随时面临着所在部门领导的更换, 存在隐性失业和长期失业的威胁, 缺乏稳定性。
2 绩效考核应对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可行性研究
绩效考核, 又称人事考核、绩效评估等, 是指考评主体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 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 评定考评对象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个人发展情况, 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考评对象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支学科, 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构成部分。绩效考核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高校, 将全体教职工分为不同性质的考评对象, 根据其在一个年度内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和实绩分别置身于各个特定的、具有可比性的组织中, 在考察其工作业绩的同时, 确定其在指定组织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排名或等级) , 即给予教职工一个年度工作评价。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的质与量、工作效益三个方面。绩效考核是完成战略性目标的一种结构化方法, 是衡量组织成员是否完成目标的手段。科学的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具有导向、激励、教育培训、反馈控制与沟通等作用。
通过上述对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探析,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 对生活缺乏挑战和动力, 对压力缺乏认识和释放。而上述使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具体因素, 正好可以通过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得以有效解决, 从而降低基层行政管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机率, 促进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和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发展。
2.1 对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进行分析, 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
分析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性质、特点、任职条件、具体职责等, 在此基础上形成本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具体说明及职责, 并形成正式文件, 为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提供基础依据。
2.2 构建行政管理人员指标评价体系
根据行政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在服务性的前提下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要提出不同要求, 准确地确定具有可比性的指标评价体系, 鼓励行政管理人员通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劳动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 并对其进行引导、激励和约束。
2.3 加大组织重视力度、提高工作满意度
高校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关注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注重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化并及时干预与疏导, 满足他们的正常合理需求, 充分认识他们与教学科研人员在人格上的平等性, 充分尊重和肯定他们的辛劳付出, 及时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排除工作中的障碍, 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
2.4 设定针对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目标
根据岗位特点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设定激励目标, 能充分引导和促进其不断改善工作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挖掘潜力发挥, 使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心情愉悦、踏实干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着想。
2.5 通过建立绩效反馈机制, 促进绩效改进
绩效反馈是对绩效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通过绩效沟通来实现。考核结果出来之后, 给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持续性的反馈, 使其了解自己的业绩状况和考核结果。同时, 创造一个公开的通畅的双向沟通环境, 使考评主体与考评对象能就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地有效地交流,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未来职业发展计划。这样妥善地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反馈, 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工资调整、绩效薪酬分配、职位调整与晋升等依据, 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有重要意义。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行政效益。除了从绩效考核的视角来解决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外,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认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合理定位, 管理好时间, 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 加强自身学习, 因地制宜地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优化人际关系, 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从而有效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吴铁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探析及对策研究——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视审[J].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 (10) .[1]吴铁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探析及对策研究——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视审[J].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 (10) .
[2]郑帮群.浅析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绩效管理研究[J].论坛集萃, 2012 (3) .[2]郑帮群.浅析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绩效管理研究[J].论坛集萃, 2012 (3) .
[3]周彩云.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3]周彩云.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4]刘敏.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 2010 (5) .[4]刘敏.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 2010 (5) .
[5]李静.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5]李静.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
[6]蒋兆雷.高校普通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6) .[6]蒋兆雷.高校普通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6) .
【学校行政人员考核记录】推荐阅读:
学校行政议事规则09-23
学校行政管理职责07-25
学校行政后勤工作总结08-03
学校行政值周总结09-10
学校行政介绍信模版11-14
2016年学校行政工作总结07-22
学校行政人事年终的个人总结08-17
学校行政经理的年终工作总结06-22
学校后勤人员考核细则范文09-19
古河中心小学2012年学校行政工作计划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