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社团

2024-07-29

陶艺社团(通用11篇)

1.陶艺社团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很荣幸作为陶艺社团代表在此发言。陶艺社团迄今已走过四个不平凡的春秋,感谢裕华区教育局各级领导的一直支持与关怀,为全区师生提供了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社团活动日益丰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在陶艺社团中我们在瓷瓶、瓷壶上领略青花的魅力。在瓷盘瓷板上领略贴花的创作喜悦,在泥塑作品中领略其流露出的古朴,真实;通过陶艺社团的各项活动,精进了我们的教学能力,这对老师和学生而言是一种财富,我们收益颇多。利用在陶艺社团所学,我在学校开办了陶艺社团,与学生教学相长,学生扩展了视野。我们进行陶艺展评,学生乐在其中,每一件作品都记录着孩子快乐与收获,记录着我与学生的成长的足迹。今年我校陶艺社团获得区优秀社团。能力在于锻炼,希望以后多举办此类活动。我们将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

(奖金60万)2018“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启事 为推动我国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和图画书的发展与繁荣,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优秀儿童文学和图画书创作者,支持和鼓励为“保卫想象力”创作更多的优秀幻想儿童文学和图画书作品,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和激发,大连出版社携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大白鲸世界文化发展(大连)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镇江大白鲸海洋世界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8“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和图画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本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一、征稿对象

以中文创作的未经发表的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和图画书作品均可投稿。

二、征稿范围与要求

(一)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

1.征集作品须是未曾公开发表和出版过的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科学幻想、人文幻想、童话幻想、神话幻想等),严禁抄袭和剽窃。

2.征集作品可以是长篇或中短篇集,篇幅以不少于5万字、不超过8万字(word查盘字数)为宜。原则上,每位投稿者的作品不多于3种。

(二)原创图画书优秀作品

1.投稿作品主题不限,幻想类及海洋类将予优先考虑。

2.作品内容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想象力俱佳。

3.读者定位为3—6岁亲子共读,6—8岁自主阅读。

4.图画书稿(图文结合且有版式设计,开本最好为210mm×255mm)、文字稿(需标明每页画图参考或说明文字)均可投稿。其中,文字字数要求在1000字左右(无字书除外),图画要求高清扫描后的tiff或jpg格式,分辨率300dpi或以上。

(三)参评者不受性别、年龄、地区和国籍的限制,投稿即视同创作者本人认同征集条例(查阅《征集条例》)。如果入选优秀作品,创作者同意授权由活动组委会指定的出版机构出版其入选作品,同时将入选作品的影视、动漫、游戏以及衍生产品开发权等专有使用权授予活动组委会指定合作机构。

三、优秀作品等级设置及稿 酬标准

(一)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

钻石鲸作品(1部):首付版税15万元(含税)

玉鲸作品(2部):首付版税5万元(含税)

金鲸作品(3部):首付版税3万元(含税)

银鲸作品(10部):首付版税1万元(含税)

(二)原创图画书优秀作品:

1.图画书稿(图文结合)创作优秀作品:

玉鲸作品(1部):首付版税5万元(含税)

金鲸作品(2部):首付版税2万元(含税)

银鲸作品(若干):首付版税5000元(含税)

2.文字稿创作优秀作品:

玉鲸作品(1部):首付版税2万元(含税)

金鲸作品(2部):首付版税1万元(含税)

银鲸作品(若干):首付版税5000元(含税)

所有优秀作品创作者均获得由“大白鲸”优秀幻想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活动组委会颁发的证书。

四、投稿方式及征稿日期

1.投稿方式

参与作者可登录中国幻想儿童文学网(,投稿内容需包含征集作品的电子文档、作品简介、作者简介、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手机号码、座机号码、QQ号码、邮箱账号)以及《2018“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或图画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作者及来稿信息表》,来稿请注明:给“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或图画书)投稿。

若有疑问或不明之处,详情可咨询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

马传思 0411-83621049 *** QQ:2484903367

林 婷 0411-83624487 *** QQ:309071477

2.征稿日期

“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和图画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现已成功举办五次。2018“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和图画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的征稿日期为2018年3月15日至2019年1月8日。截稿日期之后收到的稿件,自动进入下一的作品征集活动。

五、评审标准及程序

1.评审标准

“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和图画书优秀作品征集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征集作品应呈现出思想上的正能量,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和激发,富有艺术魅力,注重艺术上的创新性;同时具有比较明显的服务儿童的意识,注重可读性与儿童情趣,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征集活动重视作品的文学品质,倡导民族文化元素,提倡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2.评审程序

评审全过程实行“匿名评审”,以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1)初审

由活动办公室对征集作品进行审读,凡不符合出版导向与征集要求、不属于幻想儿童文学的征集作品不予推荐。

(2)小读者及大众审读

由从全国各地招募的小读者评审团及学生家长、老师、社会公众参与审读,充分征求读者意见。

(3)专家复评

由活动组委会聘请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教育家、阅读推广专家组成复评专家组评审。

(4)专家终评

由活动组委会聘请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科幻作家、评论家组成终评专家组集中评审。

(5)网络公示

“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和图画书优秀作品征集结果将在中国幻想儿童文学网()公示。

六、注意事项

1.征集作品无论入选与否,书稿均不退回,请作者自留底稿。

2.凡参与者均被视为自动同意本启事的各项约定。

3.本启事的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

“大白鲸”优秀幻想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活动组委会

二〇一八年三月十五日

2.论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差异 篇二

现代陶瓷艺术虽然同样使用陶瓷材料(泥、釉、火)作为艺术创作手段,但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它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的现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因而从形态到观念都与传统陶瓷艺术截然有别。

一、陶瓷艺术的基本材料是粘土。我国古代把和泥制作陶器称为“埏埴”、“搏埴”。先民们用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泥与泥之间拼结等等方法,制作各种生活器皿,祭祀用品来满足生活上的不同需求。他们只重实用,而不注重个人情感的投入,虽也有了对泥巴的筛选,如粗陶与细陶之分,陶与瓷之别,但目的还是为改善生活服务。

现代陶瓷艺术家对泥有了全新的理解,认为泥是作为陶瓷艺术的物质载体,瓷艺家借助泥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从而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因此他们十分重视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泥土又因产地和质料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肌理、风格,这恰好丰富了陶瓷艺术家的表现语言。高岭土与黄粘土、山土与田泥、紫砂泥,粗细色质都有区别,粗质有色泥料常富有生命的粗犷和率直。在这里泥土成为表达陶瓷艺术家心灵的文字语言,有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传统陶艺在工艺上讲求工整、细腻、规则。一件作品中材料除了陶就是瓷,材料之间不能混和。在形式上给现代人一种单调、贫乏之感。大量的考古材料研究表明,传统陶瓷造型是人类对自然体略加改造就作为器物使用。以后就摹拟形象造型,多数可能是摹拟当时某些植物形态成型,少数摹拟动物、人物和器物成型。再以后,在原有器皿造型的基础上,按照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逐渐摆脱自然形象或参照自然物体的部分形象,加以改进和再创造,使之更实用,美观。如:传统的鸡头壶,冬瓜瓶、柳叶瓶,巴蕉瓶等等。随着社会生产,工艺技术、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已经改变,再拿沿用了几千年的形式让现代人来欣赏,就会产生一种平庸、僵化、缺乏活力和个性之感。当然,这里也不是说传统的造型不好,没有可取之处,而是说它不再适应大多数现代人的审美观,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

现代陶瓷艺术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产物,它不断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现代陶瓷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要求创造者尽其所能地去发掘和发挥,不拘一格、不求一致地表现其形式美、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只要能有一个好的构思,能够做得出来,经窑火烧制能够成立的优美形式,都可以表现,具象的或抽象的,立体的或平面的,塑造的或描绘的……各种表现形式都可以充分利用。

三、传统陶瓷艺术在实质上一直没有突破性的发展,这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王权神授”的正统思想,“黄老之学”的中国传统文化,使陶瓷艺术成为一种宗教与世俗精神的混合物。许多先民遗留下来的陶瓷艺术作品,无论是原始彩陶、秦汉陶塑、还是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釉里红,虽然都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与文物。但这些作品中,极少有个人情感的投入,也就更谈不上个性的体现。各个朝代都是反映统治阶级的精神面貌与情感趣味。不是工匠们的精神性格,其创作过程中,工匠们处在相对孤立和封闭的环境,其制作水平的高低只能取决艺匠们的悟性与利益驱动,个性和独创性的缺乏就成为必然。作品中自然看不到作者强烈情感的痕迹,缺乏生机,显得呆板。

现代陶瓷艺术主张创作自由、个性发挥,不再受到阶级和实用性的限制,它可充分展示个性,是对人性的解放。现代陶瓷艺术家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的语言形态,关注的不再是空洞的主题,而是表达思想连贯性的系列。现代陶瓷艺术家们在陶瓷艺术制作过程中把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精神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使作品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

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精神追求与文化时尚,也就会产生相应的审美观念。唐宋以前的审美趣味,产生了“以玉为本”和“崇尚自然”的审美取向,陆龟蒙的“姿如圭壁、色拟烟岚”更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以玉为本”的审美意识。在他们眼中,瓷器只有达到了玉一样的色泽和质地,才算达到了最高艺术境界。

而当今社会是处在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时期,人们的精神心态审美观念无论与宋元以前,还是和明清以后相比都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当代人们对事物的关注与传统有着很大不同,人们生活形态的不断变化带来思维形态的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对视觉形象的张力、冲击力、色彩感,形式感、装饰感、节奏感;对具有欣赏性、观赏性、消遣性,以及新奇、轻松、唯美的事物的需求在逐渐增强,向着观念的多元化,审美视角的多向性发展。崇高简约多变、求新以及对存在环境的关注成为当今时代重要的审美时尚。现代陶瓷艺术刚好与当今的审美观念和时尚相适应,与现代人的观念、追求相吻合。

3.陶艺计划 篇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陶艺课是一门真正的寓教于乐的课程,既能满足动手、动脑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在娱乐中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我们学校开展陶艺课教学,就是要从生活中、游戏中,去满足孩子的快乐,让老师、学生都在活动中学习对陶的认识,对立体雕塑的理解,以及如何欣赏立体雕塑,同时推动陶艺的发展。儿童玩陶,必须用手,这大概是培养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的最佳方式。陶艺造型的基本方法是手捏成形、泥条盘筑和泥板拼接,这些方法学起来不难,掌握后可肆意发挥,创造层出不穷的新招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找到自我,发挥天性,真正提高自己的多方面素质。并把它作为我们在今后的陶艺实验的方向标和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并结合我校的情况开展今后的教学和一系列活动。

今年校本课程——陶艺教学,共30名学生。有专用的陶艺教室,购置了拉胚机、泥条机、30套专用工具、特制了工作台和展示柜等。本学期每周上一节课。

教学内容是:

1、用变化的泥条盘筑器皿。

2、学习泥板切割、粘合。

3、学习拉坯的方法。

4、给作品上色装饰。

5、用软陶制作动物或人物。开展动漫主题彩塑,制作出各种动漫形象。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手法基础,下面把这学期的课程进度大概安排如下:

第一周:软陶制作-----蛇 第二周:软陶制作-----萝卜

第三周:软陶制作——鱼 第四周:泥塑制作——拖鞋 第五周:泥板制作——盘

第六周:泥板制作——碗 第七周:泥板制作——白菜 第八周:泥塑制作——乌龟 第九周:软陶制作——蜗牛 第十周:泥塑制作——老鼠 第十一周:泥塑制作——拖鞋 第十二周:泥塑制作——兔子 第十三周:泥塑制作——烟灰缸 第十四周:泥塑制作——玉米 第十五周:软陶制作——高跟鞋 第十六周:泥塑制作——花瓶

第十七周:软陶制作——房子

桌子 第十八周:软陶制作——美味甜点

蛋糕

教学成果展示:

1、每节课将每位学生的作品以照片的形式收集好、学期末将照片放进学生成长记录册。

2、将有创意的作品,注意保留,并晾干烧制。

3、本学期每位学生的作品可以保留8--12件,其余照片留存。

陶艺教师应看到学生作品的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都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对这种活动更加感兴趣,就会更投入,就会提高得更快。在快乐的参与中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更多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陶艺课 总结

陶艺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艺既有美术学科的共性,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独特性。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材料质地、工艺手段、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实践的综合体现。陶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具备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陶艺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陶艺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理想”通过艺术实践转变为现实。例如,在教授“手捏成型”这种陶艺技巧时,教师除传授简单的制作技法外,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对制作材料和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陶艺造型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比如,可以启发学生对事先做好的小陶碗自由地添加装饰或变形图案,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了自己喜欢的小乌龟、大蘑菇等形象,使呆板、生硬的陶碗焕发出生动活泼的艺术气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练习了制陶技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陶艺教育能使学生发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天地,这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开辟了空间。陶艺教育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陶艺教育内涵丰富,涉及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当代学生较为薄弱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人们所共知的,他们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无法体会成功的乐趣,对于事物的好奇感明显不够强烈。在陶艺教学中,学生的创作过程刚好能够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陶艺创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去体验、探究和反思,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让学生捏制某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初步的尝试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作品并不是现实中动物的那种形象。此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和了解所制作动物的典型特征,然后再让其加以修改。这样,学生所学到的不仅只是单一的形体塑造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训练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4.陶艺心得体会 篇四

兜余中心小学孙承浩

经过学校组织的陶艺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文才方面和艺术审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陶,不仅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在平时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陶艺这门课不仅仅是玩泥巴,它包括很多的方面,从最初的碎石经过和泥再到出泥,每个过程都是检验一个人的实力,每个过程都是漫长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的第一天,我们学习的陶艺方法是块状成型。块状成型则是通过泥块来陶艺。这种方法简单,但要有好的创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发觉和反思,思路打开了开始有了一些好的创意。就是通过对古建筑的那种大气元素来设计,我设计了一个宏伟的建筑大门景观,凸显了建筑的宏观伟大。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就有好多设计好多创意,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设计元素来供我们设计。

第二种陶艺方法是捏制成型。就是通过捏制来捏出生动的动物或人的头像。开始前,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个捏制成型的作品。颇有感触。我参观了一些老师的以前的作品。发觉他们的作品是那种自然美却不失高雅,但很多作品却是我们现实中看过的或用过的,只是陶艺把他们艺术化、抽象化了,更显得有美感。

接下来第三种方法是泥板成型,再就是拉胚成型。自我感觉这两种方法是最难且是最有意义的方法。泥板成型需要实现把泥杆平,然后经过一天后再制作,通过泥板成型可以做正方体类、圆柱体类的一些东西。还可以在外表面雕刻一 些花纹图案等。我通过提取古代中国风元素,做了一个圆柱形物体,再在其表面雕刻了一条 中国龙,因为我觉得中国元素中的龙最能代表中国的特色。而拉胚成型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传承古代做瓷器之类物件时遗传下来的。我对它也感觉有一种无比的亲切感。拉胚成型的步骤中重点是定中心,只有找准了中心才能在这基础上拉胚出各种各样 的陶罐。通过这个我也了解到做事的关键点就是要找重点和关键点。陶艺是一门很特别的科学,陶艺雕塑有别于其它雕塑形式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方面表 现在以陶土为材料的材质审美效应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经过艺术家的系列加工而创造出的现代陶艺雕塑形象,由于釉色、烧成等因素的物质转化作用而赋予其体表独特的形式特色、艺术格调与审美效果,带来的装饰性、趣味性、多彩性,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自然“天成” 的效果。

经过陶艺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从做人还是团队合作的大方面还是从生活修养生活习惯方面都是受益匪浅。陶艺雕塑的语言,不只是形体,而是以形体为基础的造型、色彩、光泽、肌理纹饰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综合性语言。如果说一般雕塑在完成 了形体塑造之后,便已基本上显示出它最终形体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话,那么陶艺雕塑则大不一样。也就是说,现代陶艺雕塑在进行艺术塑造的同时,还须介人相应的成型、施釉、烧成 等因素,并使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审美表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成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要成分。也许没有一种雕塑像现代陶艺雕塑这样,在形象的构成涉及这么多层次的语言成分,而后它们之间又是如此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5.陶艺成型技法-教案 篇五

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有大到数米高的花瓶,小到几厘米的花瓶小碗,还有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等。这些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陶瓷成型工艺 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我们要把各种成型工艺运用自如,使陶瓷成型工艺手段多样化。

二、教学计划

第二章 陶艺成型技法(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泥条盘筑成型(0.5学时)第二节

泥板成型(0.5学时)第三节 石膏模具成型(0.5学时)第四节

拉坯成型

(0.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工艺技法及各自特点。

第二章 陶艺成型技法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的不同种类及特性,明确学习陶艺成型技法的目的与意义,掌握陶艺的基础制作工艺技法,在陶艺创作中能运用合理的成型手法进行创作。(2学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泥条盘筑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二)制作工艺: 1.将泥块搓成均匀的泥条。

2.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紧密。3.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内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

4.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

5.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该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

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

小结: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第二节 泥板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二)泥板的制作:

陶瓷泥板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以使泥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工做陶最常见的泥板制作有3种方法: 1.拍打法:

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也可以在木板、木棒上包裹不同的材料。如:麻布、线、铁丝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态。

缺点是:不适合制作较大的泥板。2.擀压法:

利用圆形木棒或钢管,擀压泥块,还可以利用不同厚薄的木条作厚薄标尺,做到泥板的均匀厚度。擀压法的转压力量较大,可以制作较大的泥板。3切片法:

先将泥块打成长的矩形泥块,利用切割线把泥块切成片状,因切割线不容易拉直,所以泥块不容易拉平,只适合切割条状泥片。优点是:制作比较简单、快速。缺点:不适合制作较宽、较大的泥片。

(三)泥板成型的种类:

1.泥板卷制成型:

泥板卷制成型,就是将泥板用一定的支撑物卷制成型。一般可以制作圆柱形,方柱形等规则的几何体,也可以制作一些不规则的造型,如:人物、动物雕塑等。(钧瓷艺人张大强的陶艺动物作品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制作工艺要点:利用泥板有湿度的时候比较软,可以像布一样随意做造型,但制作大一点的造型就会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可以用泡沫、纸等作支撑,等泥坯干燥到一定程度再将支撑物拿出。2.泥板镶接成型:(难点)

泥板镶接成型,是将擀好的泥板,切割成所需形状等干燥到一定的程度,一较好的站立性为标准,较大的造型泥板的厚度也相应的加厚一些。要注意,镶接的泥板一定要湿度一致,否则容易开裂,解决泥板干湿一致的方法是:把所有压制好的泥板摊干到一定的程度时,全部垒叠到一起,让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均匀,达到干湿一致。

制作工艺要点: 由于泥板镶接成型是在泥板干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制作的,不容易粘接紧,所以关键是要处理好接口。一定在泥板接口处用锯条刮毛,在刮毛的接口上涂上泥浆,还要把接口处成一定的斜度,以增加接口的强度,防止烧成开裂。

第三节 石膏模具成型(重点)

(一)概念: 利用石膏加水后可以凝固,在这种材料干燥后有较好的吸水功能。在陶艺创作中,利用石膏做模具,可以很快将泥料、泥浆里的水分吸收,使泥料、泥浆硬化、干燥而成型。

特点:便于复制,对造型复杂的纹饰和异形的造型来说,石膏模具的成型方式尤为方便。

(二)石膏模具成型的种类: 1.模具印坯成型: 1)准备好的印坯模具

2)根据造型的大小尺度,打制泥片,把泥片放入石膏模具中。

3)用手指把泥巴按实,并把坯体需要粘接的接口略高一些,并在接口楚打毛,涂上泥浆。

4)把两片模具合上并压实,待坯体到达一定干燥程度时打开模具。5)把接口修平,压实。

优点:烧成收缩小,可以制作大件的作品,不易倒塌变形。2. 模具注浆成型:

1)把准备好的模具捆扎好。

2)把泥浆注入模具内,待泥浆在模具内壁吸附到一定厚度时,把模具内多余的泥浆倒出,吸附泥浆的厚薄就是坯体的厚度,坯体厚度根据器皿大小而定。3)把倒完泥浆的模具反扣,这样可以保证坯体内壁平滑。待模具内的坯体干燥到可以站立的强度时,把模具打开,取出坯体,修整坯体。第四节 拉坯成型(重点、难点)

(一)概念: 拉坯成型是最为广泛应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成型方法,拉坯成型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制作的器物更加完美和精致。拉坯成型是在快速转动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中,借助螺旋运动的惯性,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的坯体的过程。

拉坯成型法,主要制作一些同心圆的造型。如:碗、盘子、罐子等。但现代陶艺则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在进行拼合,创造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

(二)制作工艺要点:

1.准备好泥料

2.重心定稳,不晃动。

3.先拉直筒,再进行造型的扩大或缩小。

(三)成型特点:

拉坯成型制作出来的造型,挺拔、规整。但它是一种技术较强的成型工艺,对泥性干湿、轮子转速的快慢以及手的动作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成型技术。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对陶艺的各种成型技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并能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意义,为以后进行陶艺创作,打下了基础。当然,若要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最好还是多加实践,在实践中找到并掌握制作规律。

6.袁六顺紫砂陶艺 篇六

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小文化艺术节、艺术品博览会上获得很高荣誉。在2004年“中国太原首届民间工艺文化博览会”获得银奖,“2005年全国礼品艺术品、家居饰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2005年11月参加“江苏省第二届文物节”和“上海民族民间意识博览会”,2006年“广州收藏品博览会”等均获得一致好评,作品受到众多紫砂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2007年6月“袁六顺紫砂工作室”成为“商务部特设第十五届昆交会中国品牌馆入围企业”,2007年11月作品《茶馆提梁》荣获“一品徽韵·首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工艺精品评比大赛银奖。

20世纪90年代末,袁六顺在南京开设了陶艺工作室,并在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办了一家供陶艺爱好者学习制作紫砂陶艺的场所“陶趣园”。为了弘扬和传播祖国的民间民俗传统文化,他逐步和南京及周边城市的学校合作,将陶艺纳入教学课程。到目前已陆续在几十所大、中、小学校讲授陶艺课程。陶艺教学也已编入南京许多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作为选修课或劳技课来推广

7.陶艺课心得 篇七

为了提高校外活动中心活动能力,提升校外活动质量,2015 年6月8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陕西省校外联主办的这次陶艺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几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参加陶艺培训的五十多位老师来自全省各县,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抱着极大的热情和谦虚的态度来到宝鸡市的眉县,迅速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去。通过眉县校外中心精心的安排,不仅让我领略了授课教师精彩的授课内容及授课风采,而陶艺老师的精湛技艺更让我感受到了陶艺创作的魅力。

为期一周的陶艺培训已经结束了,我慢慢对陶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揉泥的基本方法和拉胚的技能并进行了实际操作。李老师和林老师还教给我们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如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和泥塑成型的一些方法。其实,在这些制作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拉胚,在我的印象里,拉胚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当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我才发现,在老师制作的时候确实感觉到神奇的跟变魔术一样,而到自己做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终于我能很快的将泥固定好,找到泥的中心,并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进行开口,然后慢慢的拔高,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虽然不太美观,但看到自己做出来的自认为的艺术品,还是很开心。

8.陶艺总结心得 篇八

通过四周的时间里上的陶艺课,我开始对陶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慢慢地了解到老师所说的陶艺就是玩魔术,深深的体会到陶艺的魅力。

陶艺是一种兼跨容器和雕塑、实用与非实用、工艺装饰和纯艺术等不同范畴艺术形式,它通过揉泥、拉坯、盘条、压模、注浆等不同手段、不同的造型和装饰方法,以及施釉和烧造,达到丰富多彩的多变的造型和丰富的色泽,是一种即传统又现代的艺术。

对于四周的陶艺的学习,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虽然不是那么的深。从揉泥到技法都有了学习。比如在揉泥,有几种不同的揉法,菊花揉、羊头揉等。同时我也知道陶艺也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思考,对陶艺的认识要有新意。比如在做壶,就需要我们具有奇思妙想,而不是单纯的制作壶的模型而已。老师用的“壶”思乱想、“壶”作非为这些词明确的表达了我要对制作壶的想法。要我们对壶有这大胆的想象,不要拘泥于正常的壶的外形,要制作出自己的思想。在拉坯时,在看老师制作的时候确实感觉到神奇的魔术一样,很自然的将陶泥变成不同的罐。而到自己做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有拉的不均匀,有的拉断了等等。这说明我们在拉坯上还需要很多的功夫。

9.环境陶艺剖析 篇九

【关键词】 陶艺;天然公共性;环境雕塑

一、环境陶艺源于中国传统陶艺

陶艺从原始社会产生后便一直伴随在人们的生活中,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彩陶的出现则可看作是人类对于一种原始美的追求,可以说是现代环境陶艺的雏形。原始人类通过在陶器上绘画一些图腾来美化自己的环境,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展示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欲望,是一种自身能力的体现。如果说原始彩陶有其偶发性,那么接下来的“秦砖汉瓦”,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环境陶艺的先驱。瓦当、画像石保持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在表面绘制图画和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并使环境陶艺更具有文化和生活气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建筑瓷砖浪潮,人们纷纷用各色的瓷砖把自己的房子包装起来,其中还有可以拼成整幅壁画的马赛克。陶瓷在装饰人们建筑环境的同时,也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注重陶瓷器皿日用性和陶瓷艺术品欣赏性的选择。但由于当时现代陶艺发展得不够成熟,瓷砖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以至于这一时期的建筑物看起来都一个模样,建筑外墙用同样颜色的瓷砖,同样的地面砖,完全是工业化的产物,毫无个性可言。我们也可把这一时期看作向现代环境陶艺的转型期,就因为有这一时期的求变需求,加上现代陶艺的不断发展成熟,具有现代艺术理念的现代环境陶艺才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二、环境陶艺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境陶艺”,即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一特定环境的陶艺,或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产生都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环境陶艺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当人们坐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建筑物中,享受其改造自然的成果时,面对这些毫无表情冰冷的材质又不免令人们有些失落感。环境陶艺这一艺术形式在尽情挥洒人们内心情怀的同时,其表面丰富的肌理,多变的釉色效果,正好吻合了人们这一心理和视觉的审美需求。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分支,陶艺家借助陶土这一特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与他人的行为、情感。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发展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与中国传统陶艺几千年的时间所形成的审美文化相互抗衡,自然有些力不从心。但在全球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又有些势不可挡之势,许多艺术家纷纷向现代陶艺靠拢,于是现代陶艺的创作便形成了三个趋势:一是由传统陶瓷工艺师转化来的创作群体,即在坚持其扎实的传统技艺和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向现代陶艺发展,注重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的加强。二是崇尚现代陶艺的艺术家们,他们抛弃以往的实用与技艺的束缚,完全挣脱传统陶艺的条条框框,充分表达创作者个人的意志与情感,宣泄个人对于人类、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深思。三是各高校陶艺专业的学院派创作群体,他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现代陶艺前卫的创作思想,而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艺,是现代陶艺的忠实追随者,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代陶艺的创作梯队,在这些陶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形式更加丰满。也正是这第三种趋势中的部分陶艺工作者,他们的创作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为某一公共空间而创作陶艺作品,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环境陶艺。

环境陶艺使当今纯艺术化的、孤芳自赏的、远离普通人的现代陶艺找到了走进人们生活的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个非常恰当的契合点。广义的环境陶艺包括: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景观墙、陶雕小品和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壁画、日用陶艺品和陶艺装置等。国外的环境陶艺发展比较早,拥有很多优秀的环境陶艺家和环境陶艺作品。比如西班牙的米罗、日本的会田雄亮以及加拿大的柏得利、荷兰的巴巴拉、挪威的可丽斯等都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米罗在20世纪50年代制作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太阳墙”是独立的陶板壁画景观,直到今天仍然风采依旧。日本的会田雄亮不仅能做极具个性的小型陶艺装置,他的大量的巨型陶板壁画以鲜明的艺术风格获得人们的一致好评,而真正展示其才华的是他设计实施的诸多陶艺景观工程,比如使他获得了日本人极为看重的吉田五十八建筑奖的《水之庭》。美国的梅森与辛莫曼是以巨型陶艺作品的户外陈列参与到环境陶艺中来。

我国环境陶艺起步较晚,但是后起直追,有众多的陶艺家纷纷加入到环境陶艺的创作队伍中来,创作出了大量的环境陶艺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色彩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作品的陈设环境,既自然古朴又不失恢弘大气。我有幸参与了德化瓷都广场的陶艺景观墙工程的设计、制作,从而对于环境陶艺有了更加切身的体验,总结出了环境陶艺创作的两个特点:第一,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德化瓷都广场的陶艺景观墙工程是配套景观而设置的,同时考虑到位瓷都市中心,所以整个景观墙的设计以“线面结合”为主题。由于陶瓷是德化的一个亮点,所以景观柱上的装饰采用了反映德化历史做陶的图案,作品在设计时还考虑到光线对于画面的影响,日出与日落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视觉体验。第二、充分考虑到作品的受众群。陶艺创作一旦被纳入某一特定的环境,将与环境的融合作为一个创作的主要因素,环境陶艺也就不再是陶艺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个体需求,更应顾及到这一环境的使用者、观赏者的审美需求。

三、人类对环境意识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使得一些高科技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铝塑制品充斥人们生活的同时,科技又告诫人们食用过量的铝会致病,所以人们便又对原始社会时期便产生的陶瓷器皿倍加青睐。现今存在着众多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装潢材料超标、资源浪费、人口过于拥挤、生存空间恶化等,也正是基于这些问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生存环境的改善。随着钢筋混凝土及人工合成材料等的有害物质对于人体侵害的不断曝光,人们在选择材料时更加慎重,尽量采用天然的绿色环保产品。陶土这一材质以其质朴原始的气息、肌理、釉彩变化的丰富,对于人体与环境无害而备受关注。环境陶艺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艺术形式进入人们生活,无论是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还是室内小型的陶艺装置品,在美化人们公共环境的同时,也把陶艺的美传达给了观赏者,满足和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陶艺工作者在注重其作品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从事陶艺工作的人都知道,烧制陶器的窑有很多种,比如柴窑、煤窑、气窑、电窑等。不同窑的烧制氛围会产生不同的烧成效果,不同的烧成效果自然会生成不同的釉面肌理,有些特定的肌理只能在特定的烧成氛围才能烧成。比如柴窑能烧成一种表面像哈密瓜皮一样的肌理,非常细密而又不失沧桑感,但柴烧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稀有木材,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对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人类及陶艺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陶艺家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些污染严重的烧成方式,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柴窑和煤窑越来越少,节能环保型的气窑和电窑的使用越来越多。

四、环境陶艺的人文精神

现今社会各种宣传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恐怕就是“以人为本”这个词,这说明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心理需求的满足,环境陶艺正是基于这种人文关怀而产生的。艺术理论家皮道坚先生在《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一文中指出:“虽然它使用的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材质,但它关注的是当下的人性、社会和自然……”,环境陶艺更是把这一特征趋于强化。因为环境陶艺总是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必然具有公共性,是面向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这里所说的公共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大众参与到环境陶艺的制作过程中。比如,日本的女陶艺家藤田昭子以创作大型的户外环境陶艺而闻名,她的作品由于体量巨大,在制作和烧制过程中往往要邀请众多的志愿者参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作品。这种大众参与的形式更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同时参与者还会享受到亲手创作的乐趣。另一方面是指环境陶艺作品的形式内容易被大众接受。许雅柯教授的环境陶艺设计作品《大海潮》正是选取了这样一个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海”的主题,从大空间、大格局、天与地与人与海的相互交叉关系中,从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从人的生存空间格局中,吸取有价值和有趣味的符号进行象征意义上的审美重构,充满着人文关怀。

10.现代陶艺 篇十

教学前言:

陶艺,经过了风风雨雨,走到今天,对大众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并且逐渐成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热点,现代陶艺以她泥和火的特殊语言和表现形式,深受艺术界和广大群众的青睐,特别是200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成立,在学术上和其他画种一样,明确奠定了陶艺的纯艺术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给各门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伴随着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和现代艺术观念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艺术家也更加活跃起来,特别是现代艺术更是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中国的现代陶艺就是在这个时期由一些敏感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探索性创作开始的。随后,个体陶瓷作坊、个人陶艺工作室、陶吧、各大专院校的陶艺专业的大量兴起,使得中国传统的陶瓷教育和培养陶瓷人才的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那种为陶瓷工业大生产而设立的中、高等陶瓷专业院校的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学习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迅速变化着的社会需求。因此,在陶艺的教学中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培养既懂陶瓷工艺、又不受传统陶瓷生产观念的束缚,能够自主独立地以现代陶艺服务于社会的人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大都是在作坊形式下历代传承,直到上世纪30年代前后在瓷都景德镇才创办了以陶瓷工艺和艺术创作为主的瓷业学校。学院式的陶瓷工艺和艺术教学开始逐渐走入正规。但这种教育方式还是以服务于中国传统陶瓷的生产为目的,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师就像师傅一样成为一种“标准”,成绩的优劣又决定学生的将来。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也往往和实际工作相差甚远。在国外学陶瓷的大学生,四年的时间均与制作陶瓷相伴,极好的教学和创作环境,方便的烧成条件,让学生们能及时见到自己平时作业的成品,从而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习中掌握陶瓷工艺。但我国大部分陶瓷艺术专业的学生是二年级甚至三年级才接触陶瓷工艺,且课程中作业很少有烧成的机会,这种状况使学生不能及时地了解陶瓷成型以后,泥坯干燥施釉后烧成时会出现的问题,只能是机械地完成作业。

现代陶艺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性的陶艺创作,尽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却引起了许多院校的重视。由于现代陶艺教学相对来说基础较为薄弱,无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大多院校都处于探索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一、教育观念

由于受传统陶瓷的影响,我国一直将陶瓷划入工艺品或者是工艺美术这一系列,从学生接触这门课程,就开始倡导工艺美术品设计的三原则,即实用、经济、美观。几十年以来陶瓷审美的标准就是以规矩、精美为主导,工整的图案,高超的技艺占据主流,陶瓷装饰仅仅是属于从属地位。师承关系和陶瓷产区的特色,严重阻碍了各门派之间的相互交流,各门派大师的作品成了制陶者审美的单一标准。受这种传统陶瓷产区的影响,现代陶艺观念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同时也束缚着大众对现代陶艺形式的理解和接受。其实陶艺教学就和油画、水彩教学一样,既然油画、水彩这类的材质语言被定义的很清楚,那么陶艺的名称也是一种材料的称呼,一种材料的命名。陶艺不过是借助陶瓷材料与实用陶瓷分离开来,而形成独立的纯粹的艺术形式,让艺术家用这种材料语言更加自由地、人性化地创作,使陶瓷艺术在精神上升华。

二、教学内容

现代陶艺的教学和其他艺术门类的教学应有所区别,因为现代陶艺创作中有平面、构成、雕塑等众多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知识和动手能力。既要了解“传统”,又要知道“现代”。“传统”指的是学生的美术基本功,“现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立体概念,用特殊的泥土材料去塑造和表现。在教学安排上应使学生了解泥土这种材料,并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它。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常规基础上寻求变化的拓展,除了学习实用的杯、盘、碗、钵等器皿造型外,还应着重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利用掌握的陶瓷工艺知识研制诸如泥料、釉料等等,利用各种手段探索无限丰富的形式语言、观念、意识和情感。

学习陶瓷工艺学、传统陶瓷、实用陶瓷等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决定了陶艺语言的发挥以及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陶瓷工艺和陶瓷成型技法,陶瓷装饰、烧成等,这对学生初步进入现代陶艺专业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方法

从学生到教师近二十年的观察,使我有一个相对的空间和距离来审视我们的大学陶艺教学。我们的大学生的美术功底可以说是不错的,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思维木讷了,甚至最后兴致全无。这很大程度上是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教学本身或者课程设置看似完整,但由于教学结构换汤不换药,使很多课程只是两个名称一个内容而已。客观的讲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现状和教学方法有很多问题,如果学校或者专业教师没有一个成熟的教学理念,就不知道如何为实现这个理念去正确安排课程,指导学生。

现代陶艺教学方法重点应该放在理解当代和传统而非表面上的认识和想象。现在这种没有选择的课程设置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我认为,现代陶艺的教学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讲授陶瓷工艺与艺术的关系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表现,要培养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目的

学习现代陶艺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应该定位在什么方向?这要和我们的教学目的紧密联系起来。我们不能让所培养的学生将来都是艺术家,而是让其能够找到一个在社会生存和为社会有所贡献的基本点。

传统陶艺是维系人类发展的一根重要的纽带和文明标志,而现代陶艺在功利上和传统陶艺是一致的,由于社会意识的变化,造成了人们追求新颖、追求刺激的心态,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艺术更多的倾向于现代化的形态。人们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精神上对艺术品的欣赏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表现现代内容,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的现代陶艺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要围绕着这个方向而去努力。归纳起来,让学生在大学里能够学会将来能学有所用,为社会服务的现代陶艺,主要有:

1、现代陶饰:内容包括首饰、生活日用品及服饰挂件。

2、生活陶艺:区别于大生产的杯、碗、碟、盘、勺等有自己特色的日常生活用品。

3、陈设陶艺: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装饰的独立的陶艺作品。

4、建筑陶艺:与建筑融为一体的纯粹为建筑装饰而设计的陶艺。

今天的陶艺教育是受时代需求,社会需求以及个人创作等多方面推动的艺术教育。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思维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陶艺教育再也不能闭目塞听,而是应该通过东西方艺术的对比和融合,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陶艺教学体系。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首先分析现代陶艺的内涵。

3、讲授新课分析现代陶艺,讲解陶艺的历史,制作过程,播放陶艺的图片和制作过程,带领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工艺品。

提出问题:除了陶艺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播放视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术作品,接着图片展示—年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等。让学生明白民间工艺品的分类,激发学生对民间工艺品的关注和喜爱。

接着让学生思考交流在我们的家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并将其归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二、通过幻灯片的方式放映现代陶艺对的认识。

三、对陶艺进行总结,总结现代陶艺存在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

11.幼儿陶艺活动初探 篇十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尊重幼儿的自发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很多的自然文化资源,周庄博物馆就是集自然资源的典型代表,馆内陈列着古时候人们曾用过的一些器皿、工具等,其中很多都是陶瓷作品。我园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资源,在园本课程的活动过程中有效开展陶艺探究活动,师幼一起探究陶瓷制作所需的材料、方法、用途等,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玩一玩泥巴陶泥初体验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在好奇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陶泥,让孩子们好好玩一玩泥巴。泥巴对于农村孩子很熟悉,然后孩子们对陶泥充满好奇,主动参与活动,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在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好玩的泥巴》中,通过实物导入,老师出示陶泥作品,主要通过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对泥巴的了解。请幼儿说说这几件作品是用什么做的,孩子们会回答“是泥土做成的”。老师及时表扬,并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种特殊的泥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陶泥”。教师利用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教师出示制作工具,请孩子猜猜制作的方法;通过观看制作视频,分解制作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学习制作的主要方法;师生一起制作一个作品,突出重点环节,共同学习巩固制作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一起欣赏陶艺作品,激发幼儿对陶瓷的好奇心,并感受陶艺的美;请幼儿欣赏陶泥制品和其他孩子的作品,供大家参考请孩子观察并说说制作的方法和注意点,激起幼儿参与体验的欲望。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创作计划,请孩子们自行设计喜欢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注意点,有利于做好幼儿的差异性指导,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展示作品的过程中,请幼儿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和创意等,从小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分享成功创作的喜悦。

在活动延伸部分,向孩子们介绍陶泥的“特殊”之处,它可以变成陶瓷。老师用小棒轻轻敲打陶瓷作品,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再一次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原来完成陶泥作品后,需要一周左右晾干,然后上釉,经过高温烧制,就可以变成陶瓷作品。孩子们对这个制作的流程很感兴趣,通过参与活动,体验陶艺制作的快乐。

活动中,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陶泥制作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带着好奇心,在了解一定的制作方法后,尝试体验,创作陶泥作品。幼儿通过参与活动,感知家乡的美,通过学一学、做一做,体验创作的快乐,对神奇的陶泥有很好的了解,原来泥巴真的很好玩。

二、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通过欣赏陶瓷作品、观看制作视频、学学制作方法、观察作品的特点、体验制作等环节,幼儿体验到陶艺制作的乐趣。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一起探索陶泥的神秘之处,原来泥土和水分的不同比例,可以让泥土有不同的形态和柔软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制作陶泥作品。孩子们通过揉、团、压、刻、搓、粘、盘等方式,让陶泥变身。陶艺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了解利用陶泥,可以制作陶瓷,通过制作泥坯、晾干、上釉、高温烧制成陶瓷作品。通过学一学、做一做,体验陶艺创作的快乐,既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之情,又很好地对幼儿进行家乡美的熏陶,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最后,教师小结,学习巩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延伸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在活动后期进一步探究。

三、在探究中不断完善

在陶艺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发现:泥土水分的有效控制,可以调节陶泥的软硬度,水分多,太烂,不易塑形,水分太少,泥容易列开;操作台上铺上棉布(蓝印花布),陶泥不会粘在桌子上,而且容易取放;幼儿操作时需要一些常用工具(泥浆、毛笔、转盘、纸盘、棉布、木片等);制作方法的分解很有必要,突出重难点,有利于掌握并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有讲究,简洁明了,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烧制陶瓷作品前,必须先等作品在阴凉处风干后上釉,最后才能高温烧制等。

原来,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探究活动,通过不断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陶泥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给孩子们创设更多的探究和创造的机会,尝试在不同领域渗透,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走出去请进来

为了更好地开展陶艺活动,我们邀请陶艺制作艺人来园指导,传授制作的方法、技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我们外出观摩学艺,理论结合实际,体验陶艺乐趣,每位教师设计制作作品,从而更好地亲身感受到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真正身体力行,为更好地开展活动积累实际经验。

五、师生成果展示

每次活动结束,都将作品阴干,烧成陶瓷品在美术室展出。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陶泥制作的快乐体验,成为学校的亮点,每次探究大家都从中学到很多。通过探索,师幼共同成长,体验到陶艺乐趣。

上一篇:校园的秋天 600字写景作文下一篇:家乡美丽的秋天小学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