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关的面试经验谈

2024-07-02

北京海关的面试经验谈(精选6篇)

1.北京海关的面试经验谈 篇一

北京移动面试——北京邮电大学

周一收到北京移动通知的说周五面试,紧张了好久,这两天几乎可以说是都在准备,但是真到了昨天晚上突然什么都不知道,整个脑子都是空白,可能太想去哪个公司了吧。真的很想去。

今天早上和同学约的是6点50在西门等,好冷……路上情况还好,到了那里已经有好几个人在那里等着了,当然不少是北邮的。进入面试阶段,首先是自我介绍,要求说学历,个人特点什么的,我最没特点所以很为难我,还有就是什么时候感到最有压力。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行下去的,没说一句话就有一种想从头说起的感觉,这一环节只能说我说的太糟糕了。接下来是自我展示,给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卡车里能装多少足球,时钟指针能重合多少次,如果从A地到B地你不知道怎么走怎么办,你会怎么收拾一堆凌乱的衬衣,如果让你擦北京所有的玻璃,你会收多少钱,我一看时钟那道就会做,以前看过,但是觉得没什么新意,就在想衣服怎么整理,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人已经站起来说时钟那道题他觉得是0次,说不可能重合,我懵了一下,明明以前见过的答案是22次啊,但是可能那样解释有新意吧,继续想我的衬衣,还是想不出什么特别的点子,这时候一个北理的女生站起来说这个问题了,内容和我的差不多,有点急了,不能说衬衣了,没办法其他我都不知道,只能说我知道的这个时钟吧,虽然前人建议过不要和别人的想法相反。接下来是团队合作,我们的题目是在一个城市怎么分布公交,红绿灯,立交桥。我说的唯一一个有点建设性的可能就是建立交桥要考虑下成本吧,以后就没什么发言了。出来后其他组都已经在会议室等了。一组的人力先公布名单,感觉刷了一半,感觉我就要被刷了,这时候我们那个人力jj过来说四组的一个一个进去单面,难道我们全被留下来了,不敢相信。后面证实是真的,很高兴。接下来是等待,怕我们无聊给我做一套心理测试,估计没有人会看。我是倒数第二个,越来越紧张。到我了,进去保持微笑,接着应该是人力问我对职位的了解,问我睡多久,看我简历问我 java的问题,实在是慌了。问到我写的困难中有福利待遇的问题,问我是不是很在乎,我只好说发展很重要,但是明明简历上写了我觉得北移已经是一个大公司,发展空间很小。接下来就是错的更大了,一个看着挺像是移动的人问我在中兴实习是怎么回事,我就很傻的说学校组织的,学了tdscdma,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在实习后我还自学了呢,接下来问我头设备商没有,我说他们都是开发可能能力不够,那不就是鄙视北移的职位技术含量不高,鄙视自己没能力吗?晕死了…… 接下来问我投重庆没有,想都没想说投了,刚还在说自己想留北京呢,又说投了这个,那不是自己打自己吗?又说很多人收到通知,自己没拿到很急,那不就说明你没有能力吗?怎么说都不对,郁闷死了……太笨了……

今天总结这么多,这是我第二次面试经验,不要紧张,尽量说与职位有关的东西,想想面试官倒底想知道什么再说,不要急着回答。

bless 明天的广东移动,听说有点乱,希望能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北京移动的三轮面试经历 谢谢朋友们的一直关心,很多好友在我面试前及面试后都给我发来关心的短信,令我倍受鼓舞,可惜我没能及时回复,因为。。手机停机了(没错,小穆,就是你那个越洋电话打爆的),不过在此,还是对大家的关怀表示感谢!谢谢你们,朋友们,我爱你们!有了你们,才有我奋斗的动力!

对了,讲面试,差点跑题--!上回说到笔试通过,然后那个,10号下午3点,北邮科技大厦,我怀着一个忐忑的心来到了面试地点,一个大会议室外站满了西装革履的年轻人,都是3点面试组的,粗略一算大概30来号人吧。看来面试的时间很紧,我们在门外等到了3点半,面试的阿姨才招呼我们进入会议室等候。在等待的期间,我很紧张,为了让自己放松些,我不停的找人说话,有人大的JJ,北邮的GG,大家在自我介绍后,阿姨来到会议室,按名字让我们上去交身份证,46级证和成绩单的复印件,然后给我们每人一个号码。我领到的是5号。

在发完号码不久后,阿姨说开始小组面试,我们按申请职位总共被分为了4或5个组,一个组9人,于是我们2-10号就跟着她进入了一间小型会议室:门口左手边坐着一位GG,看样子是hr老大,右手边坐着3位姐姐,每人前面一个笔记本,在我们面试的时候一直不停的在上面敲些什么(看来是人事部的面试帮凶),还有一位就是在会议桌旁的姐姐,负责主持面试和播放幻灯片。我们按号做好后,面试开始,和以往的面试差不多,第一部分就是自我介绍,然后是即兴演讲。先说自我介绍,一个人要求在3分钟内完成,看来大家都很紧张,每个人都很快就做完了自我介绍。随后即兴演讲,我们组的题目是假设你是移动的客户经理,第一次和下列名人见面商议合作,请模拟商议过程。并且要求我们请小组的一名成员扮演该名人(一箭双雕,真狠),并且该名人事先并不透露,在确定答题后投影上才会显出你所面对的名人对象,看完题目后,我们大家都沉默了下来,移动姐姐说,谁先来?这时候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第一个做了吃螃蟹的人,我所抽到的对象是张朝阳(汗。。)我请了做我对面的人大姐姐做我的合作对象(姐姐很厉害,她扮演的张朝阳一直给我出难题TT),最后我从内部卡和3G网络扩展sohu网站两方面入手,还是有点紧张,不过勇气可嘉,还是赢得了掌声。接下来其他人纷纷领到了周杰伦,***,李亚鹏,琼瑶等,最逗得是我后面的一个北大MM,她领到的对象是陈水扁(瀑布汗。。),不过MM心理素质好,表现的还不错。这一轮完成后进入小组合作部分,20分钟讨论,3分钟总结,题目是给一个做手工艺品的残疾

人学校找合作商户,保证残忍学生的稳定收入。这一部分是最精彩的,我们大家充分体验了团队合作的快乐,时间过得很快,但是大家出来后都觉得很兴奋很愉快!

小组面试大概就是这样,等其他小组都结束返回大会议室后,那位阿姨又来到会议室,她念了几个号码,然后说除了念到的同学,其他人可以离开了,等候通知。最后包括我在内,总共有7位人留了下来。阿姨说我们几个下面进行单独面试(这时候心理很紧张,不知道留下来是好是坏),我是第二个单独面试的,一推门进去,心里说了句我靠,是压力面试(6位hr轰炸你一人,很有压迫感,威力也很大,事后我出来感觉眼睛都直了)总之又审了我大概半小时,给我放了出来。

大概就是这样啦,感觉收获很大,认识了几位很棒的年轻人,心里很舒服很愉快!最后祝所有找工作的朋友努力,我的经验就是一定要自信,本科生也要有本科生的特点,我想只要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那么职场得大门就会朝拟开放!愿所有朋友万事如意,职场得意!

北京移动一面经历 上个星期4去北京移动一面,这是我的第一次面试,也是我第一次穿西装,在宿舍的时候,穿西装时,感觉很别扭,不过我穿西装还是很帅的,同宿舍的哥们都说,我穿西装真是变了一个样,瞬间变成了一个白领人士.下午3点的面试,我2点出发,打车过去的,面试地点在北邮科技大厦,2点办到了,我去的比较早,1点的那一轮面试还没有结束,我在门口遇见了一个对外经贸的女孩,也是大学本科,刚面完,没能进入下一轮的面试,移动面试很烦琐,从网投->笔试->一面->二面->二笔->体检->签约,时间很长,下午的面试有三个环节,一是2分钟的自我介绍,二是给你一个人的大概情况,你自己选一件产品,并推销给用户,三是小组讨论,给你个案例,讨论得到一个可行的方案,我们组有10个人,其中本科就3个,其余的都是硕士或是工作的ggjj,都很强,面试官有四个,一男三女,他们都很热情,移动的面试很正式,面试进行了快2个小时,最后留2到3个人,虽说是对这几个人做进一步的了解,其他的人也不是没有机会进入下一轮面试,但能留下的基本是能2面的,这次面试中,我没有做准备,表现的不太好,但是我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真的,强人真是太多了,本科找工作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外企和大国企,竞争很激烈

北京移动业务经理一面

开始先是10个人的小组群面,2分钟自我介绍+2分钟的模拟推销,向一个中学老师(面试官)推销一种东西,自己任选,之后是30分钟的小组讨论,从上述10种中选出一种

商品进行推销策划,最后推选一个人做3分钟的发言。可能因为我报的职位是客户经理,所以侧重营销方面的,不知道报总帐稽核的会是什么题目了 …… 一定要多说!!甭管对错,巴拉巴拉巴拉就是了!那些不停的瓜拉的家伙看起来气势汹汹的 其实说的全是垃圾 恩 …… 偶今天就太沉默了 被鄙视 ……

第一轮10进4,有4个人会进入结构化面试(啥叫结构化面试阿……),单独面对5个面试官,会针对网申时候你填写的东西问一些问题,比如问了我针对你写的每一个性格特点举一个例子来证明……

2个礼拜后通知下一轮面试 …… 谁发明的HR这个浪费时间金钱的职业阿!~ 该死~

北京移动业务经理一面 开始先是10个人的小组群面,2分钟自我介绍+2分钟的模拟推销,向一个中学老师(面试官)推销一种东西,自己任选,之后是30分钟的小组讨论,从上述10种中选出一种商品进行推销策划,最后推选一个人做3分钟的发言。可能因为我报的职位是客户经理,所以侧重营销方面的,不知道报总帐稽核的会是什么题目了 …… 一定要多说!!甭管对错,巴拉巴拉巴拉就是了!那些不停的瓜拉的家伙看起来气势汹汹的 其实说的全是垃圾 恩 …… 偶今天就太沉默了 被鄙视 ……

第一轮10进4,有4个人会进入结构化面试(啥叫结构化面试阿……),单独面对5个面试官,会针对网申时候你填写的东西问一些问题,比如问了我针对你写的每一个性格特点举一个例子来证明……

2个礼拜后通知下一轮面试 …… 谁发明的HR这个浪费时间金钱的职业阿!~ 该死~

北京移动销售部门面试

今天第三次参加北京移动的应聘,整个流程甚至题目我都是轻车熟路了。

笔试:20分钟IQ测试——36题

20分钟性格测试——136题

50分钟主观测试——两篇文章

面试:第一轮——小组面试:自我介绍、个人展示、小组讨论

第二轮——单人面试

我的小组7个人,最后我一个人进入了最后一轮的单人面试。

面试官直接问我是不是应聘过,我说是,笔试面试体检都参加过了,可惜就是没有最后的通知(我至今觉得很奇怪),面试官的脸上流露出疑惑的神色。

然后直接告诉我,这次是朝阳分公司以招“客服支持”的名义来招聘“客户经理”,也就是销售人员,并且销售的北京移动的一些企业业务的价格比其他服务商的都要贵很多,每个月都有压力巨大的销售指标,甚至还要经常加班,但是薪水远远比不上我在深圳移动的待遇,甚至会低百分之几十,就是这样一个情况,问我要不要做。

我确实有些犹豫。本来就是冲着做后台的客服支持这个职位来的(甚至还因为时间冲突推掉了另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面试),现在不是做后台支持而是要冲锋陷阵,要面对比别人更高的价格障碍,要面对远不及以前同职位的薪水待遇,要面对北京这个巨大复杂还超级排外的城市,我觉得还是有些渺茫和无助。难道我要去“扫街”、“洗楼”来发掘客户顶着被人抛白眼赶出门的压力推销没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吗?

我想我需要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

北京移动面试【北京大学】

北邮科技大厦,没什么公交车能直接到,于是拼车前往。到了后发现没带各种证的复印件于是在楼下被高价狠宰。第一轮是群面,先自我介绍,中文的。。blablabla接着是向面试官推销一样东西,每人两分钟,早死早超生,于是我第一个做。。再接下来是根据上面的推销小组讨论,做一个推销策划书。。blablabla...过程极其漫长,加上腹中有点饥饿,于是有点走神,和dbseven同学眼神交流,示意角落里的那个北京移动的jj极其pp。。

之后面官会讨论,然后选了四个人开始第二轮(不进入第二轮并不意味着没希望进二面),我排第二个,进去之后发现坐了6个考官,考官让列举上海和北京的三个不同,blablabla然后问我,问:你前面群面似乎和一个同学有眼神交流,你们认识么?

答:认识,都是北大的同学

问:你们交流什么呢?

答:这个。。

问:?

答:真的可以说么?

问:可以阿

问:可以阿

答:我们在交流角落里的那个hrjj好pp阿

问:#¥%……—*()(笑场)

问:你还申过哪些公司

答:blabla

问:XXX家为什么把你拒了

答:我不够内敛吧

问:那你今天内敛么

答:还好吧,今天状态不是最好

问:为什么呢

答:我很饿

……—*(——)%……—*

皑皑,太ft了,怎么能这么回答呢。。估计直接被bs了,bless 大家,攒rp了

2.民国北京的现代经验 篇二

《民国北京城》是作者二零零三年出版的英文著作Republican Beijing: The City and Its Histories的中文版,作为一部美国学术界生产的中国城市史论著,它的问题意识内在于美国中国研究的谱系之中。简单地回顾一下相关的理论背景和学术史脉络,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该书的旨趣。

大体而言,“二战”结束至七十年代,在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研究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是现代化理论,该理论秉持传统与现代的二元论,从西方经验中抽绎出现代性的若干标准,用于评价和阐释中国的现代进程,这个进程自然是由西方的冲击触发的。由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丧失了自我革新的能力,它的现代化只能由中西的碰撞来启动,其成败得失也只能用西方的标尺来衡量,由此便发展出费正清的“冲击—回应”模式。晚清以来西方不断扩张在中国的势力范围,首当其冲的便是沿海的口岸城市,这些城市(特别是上海)被看作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它们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研究的重点。

八十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质疑“冲击—回应”模式,他们着力从中国城市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寻找其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不愿意把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完全归结为西方的作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罗威廉的汉口研究。罗威廉在《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一书中,认为十九世纪的汉口在阶级结构、空间布局、社区形态、公共生活等方面,与欧洲原初工业化时期的城市非常类似。一八九五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获准在内地建立工厂,汉口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罗威廉把之前这一百年称为“早期现代”(early modern),意在说明帝制晚期的中国城市本身就具有现代性,并不缺乏现代化的条件。颇具反讽意味的是,“早期现代”的概念同样来自西方,同样是依照西方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如果说在西方城市,从“早期现代”发展至成熟期的现代是一个自然的演化过程,类似的进程在中国却并不存在。既然在西方推动下快速工业化的启动意味着“早期现代”的结束,那么又如何能够在“早期现代”与成熟期的现代之间建立起连续性呢?无论如何,我们无法离开西方的冲击这一基本的历史条件来讨论中国城市的现代化。

不管是现代化理论还是“早期现代”的概念,都有一种将现代性化约为一套指标体系(且不论这套指标体系来自西方)的倾向。依据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城市之间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某一时期某个中国城市已经足够现代或不够现代的结论,比如说,民国时期的北京与上海相比,就显得不够现代。然而,这种比较却冒着将现代性实体化的危险,从而忽略了现代性展开的具体的历史过程,对中国来说,这一过程不可能完全在中国内部呈现,只能在全球性的视角下,经由中国与西方及世界上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理解。

相对于把现代性视为一套指标体系,更有解释力的方式是把现代性界定为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所主导的一种结构性的力量,这正是《民国北京城》 采取的进路。表面上看,这似乎又回到了“冲击—回应”模式,事实上,就通过中西之间的互动来把握现代性而言,“冲击—回应”模式自有其合理性,它的缺陷是完全把中国本土的历史与现实看作被动和消极的存在,只能接受西方的刺激。董玥的贡献在于,她揭示了民国北京看似落后和传统的面向其实包含着活跃的能动性,并将其有效地纳入到一个更加富于弹性的现代性的阐释框架之中。

民国时期北京的工业化水平很低,工厂和工人的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北京却是全球工业经济的倾销市场,大量进口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入北京。除此之外,北京还存在着一个前工业时代的经济体系,这个体系以手工业为支柱。民国北京的手工业繁盛一时,我们很容易把它理解为一种传统的前现代的经济现象,然而董玥却向我们指出,手工业的兴盛同样是现代性的结果。清代北京主要从全国各地输入产品,以满足帝都消费的需要,本地的产出并不显著,正是民国时期北京向全球工业经济网络的融合与开放,刺激了手工业的繁荣。许多手工业者都是为国际市场生产产品,他们没有置身于全球贸易体系之外。北京的银行家和手工作坊的老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里,而是共处于现代经济体系之中。董玥在这里打破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线性关系,用一个结构化的现代性视角,统摄了民国北京经济的不同层面。

经济生活的多层次和不均衡的特征,在消费环节表现得尤为明显。民国时期的北京已经出现了现代化的商场,主要集中在王府井和西单一带,它们成了上层市民频频光顾的地方,而一般平民则仰赖庙会一类的传统市场,满足自己的日常需要。其实在清代,逛庙会的人群包括了北京市民的各个阶层,只是进入民国以后,在现代商场的挤压和对照下,庙会才表现出老北京的平民化面目。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现代性内在地包含着制造不平等和区隔的机制,现代化的成果仅仅惠及了少数人,大部分普通市民是被排除在外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天桥,和庙会一样,天桥也被今天的人们看作老北京的象征,不同的是,天桥完全是新兴的商业和娱乐场所。那些被现代化过程排挤出去的人和物,都聚集到天桥这里,并通过新的流通和消费方式,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生命。

nlc202309040939

重要的是,北京的普通市民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自己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命运,他们创造性地发展出一种能动的文化实践,来应付乃至抵抗现代化的后果。这种文化实践就是“回收”(recycling)。“回收”概念的提出和运用,是《民国北京城》一书的点睛之笔,它极大地扩展和深化了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回收首先是指二手市场上旧货的再利用。天桥作为一个巨大的二手市场,汇集了那些无法进入现代商场或者是被现代商场丢弃的物品,回收不仅仅是重新利用这些废品,“它实际上是在过去的碎片上投入劳动,重塑并新创出价值”(213页)。回收拒绝现代化的那种简单的舍旧逐新的逻辑,在新与旧之间创造出新鲜的动态关系,它的意义不止于满足普通市民的谋生之需,还蕴藏了一种积极的反抗的潜能。

当作者的视野从经济活动扩展至北京空间秩序的转换和北京的文化再现时,回收概念作为一种隐喻,同样发挥着理论的效力。民国建立后,北京的空间秩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国家的主导下,北京市政当局实施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市政工程,开辟公园,兴建道路,发展现代交通,目的是把帝京转变为一座现代都市,转变为中华民国这个新兴的现代国家的首都。这些工程往往以公共福利为名义,实际上往往只是为上层市民服务。与在经济领域中发生的情况类似,现代化工程导致了新的按等级划分的空间组织方式,新形式的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普通市民不仅不能从这些工程中获益,甚至还会受到损害,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保存和坚持既有的生活方式,他们展开了针对政府的零散的小规模的斗争,虽然未必能取得预想的结果,却显示了自身的韧性,肯定了处在现代化视野之外的日常生活的价值。

街道的重新命名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国家和普通市民对待现代化的不同态度。帝京时期,北京的街道名称多由当地居民命名,尽管俚俗直白,却透露出特定地点与市民生活的有机关联。这些地名既不登大雅之堂,重名的情况又很严重,从树立北京的新形象和便利交通及邮政系统的考虑出发,民国北京的市政当局对街道进行了重新命名。命名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对于确立北京现代化的合理的空间秩序而言,这种权力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北京的普通市民对街道的改名并不买账,他们依然沿用自己熟悉的地名,这些老地名活跃在市井歌谣、戏曲和胡同老人讲述的故事中,进入到记录北京日常生活的各种文献中,成为展现老北京独特的地方文化的重要资源。这是空间与文化层面上回收实践的一个具体例证,看似陈旧过时的事物凭借着现代性的机缘,在再利用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北京更名为北平,丧失了原先的首都地位,加之日本侵略的威胁,北平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此时北平市政府改变了先前的态度,不再将帝京遗迹视为现代化的障碍,而是着力保存和修缮宫殿、园林和坛庙等文物建筑,目标是将北平建设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发展面向西方游客的旅游业。表面上看,这些举措和重新利用旧物的回收如出一辙,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董玥把前者界定为“发明传统”,其核心是将帝京的遗留物塑造成物化的景观,这些景观是在一个全球性的符号交换体系中,供外国人(主要是西方人)消费的文化表象,和北平本地的日常生活并没有什么关联。进而言之,“发明传统”和民国初年的市政工程虽然对待帝京遗迹的姿态有别,根本上却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国家支持下的现代化工程的一部分,服务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需要。

在民国北京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并不缺乏现代化工程的支持者。受过西方教育的社会学家谴责北京的贫困、落后和道德低下,视其为整个国家的社会痼疾的表现,这当然要归咎于传统的沉重拖累,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推行现代化之外别无他途。“五四”一代的新文化人的看法要复杂一些,他们也攻击北京的种种社会问题,同时又享受着公园、大学等现代化设施提供的便利,对于北京壮丽的帝京风景时时发出赞叹之声。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和社会学家一样,都分享着国家的视角,而自我隔绝于北京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之外。

清朝覆灭后,随着皇权体系的解体,原先依附其上的许多器物、风俗和价值观念崩塌成碎片,它们被现代化工程视为赘余而弃之不顾,也得不到新知识分子的赏识,于是散落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之中。一些熟稔北京本地生活并对其怀有深厚感情的旧京学者,以文献整理和记述的方式,把这些旧碎片加以回收,重新编织成传奇,铭记为“传统”。与新知识分子的国家视角形成对照,旧京学者关注的是北京地方习俗的独特性。他们的作品里充满了北京日常生活的细节,和细细抚摩这些细节的怀旧情调,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老北京,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文字建构起来的,老北京并不“老”,它是民国北京现代性的产物。

旧京学者文字中的怀旧情调尤其值得注意。在董玥看来,怀旧的对象是当下而不是已经消失的事物,怀旧是对那些由过去存留到现在的事物的依恋,是对它们在未来某一天可能会消逝的忧虑。或许旧京学者们也相信现代化蓝图描绘的未来终将来临,眼下的一切都会失去,但他们至少以文字形式的回收实践,表达了旧事物美好且值得保存的坚定信念,并且有意与那模糊而不可知的未来保持尽可能远的距离。在这个意义上,怀旧又不只是情调而已,它是“一个主动的自我保护和抵抗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32页),暗含了对现代化许诺的未来的疏远乃至疑虑。被西方经验主导的并受到国家支持的现代化图景,也由此被相对化了。

无论是在经济生活、空间秩序还是文化再现方面,回收都体现了对现代化的某种在地的反思和抵抗,回收是对现代化的拒绝,拒绝国家以公共的名义对市民生活的侵犯,拒绝现代资本主义体制的消费模式,拒绝让那些过时的事物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回收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在现代化工程之外创造了一个普通市民积极参与其中的日常生活的空间,并以此暴露出现代化价值观的内在缺陷,以及它所提供的未来图景的虚幻性。

借助回收的概念,董玥提出了对现代性的新阐释,这种阐释并不是建立在简单地否定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的。她清楚地意识到,现代性首先意味着“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所构造的,在一体化的世界中的一种生存状况”(323页),这是现代中国面对的一个基本现实,为了在这个“一体化世界”中生存下来并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通过现代化建设来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现代国家,民国时期北京的现代化工程,不过是这一努力的一部分,其意义和价值显而易见。不过,董玥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现代化不是没有代价的,那些被现代化排挤出去和边缘化的人们的生活,或许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了解。《民国北京城》把北京日常生活中的回收实践置于分析的中心,激活其理论上的潜力,使我们获得了一个反思现代化的视角。从这个角度来看,董玥所理解的现代性,既包含了现代化,又包含了对它的批判,并在这一批判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现代化理论内在的目的论叙事。《民国北京城》建立了一个富于弹性和张力的现代性解释框架,这使得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史研究,呈现出理论著作的深度。

民国北京是一座现代城市吗?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然而理解民国北京的现代经验,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民国北京城》告诉我们,这要求我们不被那些外在的指标所迷惑,而是深入到城市生活的肌理中,去了解北京现代性的不同层次和这些层次之间的张力,去体会普通市民对他们身处其中的现代世界的态度,以及他们为应对这个现代世界而发展出的积极与能动的实践。由此我们也得以摆脱关于老北京的刻板印象,破除习焉不察的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观念,真正在经验层面上感受民国时期现代性之于北京人的丰富意味。

(《民国北京城:历史与怀旧》,董玥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零一四年版)

3.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面试经验谈 篇三

我有幸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能被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录取,没有经历人才市场的人山人海,没有经历搜集信息的焦头烂额,所以只能将我面试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呈现给大家,能够对后来的师弟师妹有所帮助是我莫大的幸福。

面试的时间很短,宝贵的要让你珍惜每一次可以抓得住考官的机会,需要你在有限的时间找出一个切入点,然后由此不断扩展,蔓延,其实就如庖丁之解牛。良好的切入点需要你仔细揣摩,需要一种心态——创新不求苟同。慵懒的应付只会让你感到是一种提审,让考官有一种打不起精神的昏昏欲睡。

因为以前有过一次比较成功的面试,而且那次选择的切入点至今仍让我暗自得意,所以故伎重施的我不免少了很多的担心,多了很多底气。但说归说,面试之前的等待是够人受的,一个字——烦。墙上石英钟的指针跑得尤其的慢,慢得让人忐忑不安。不如不看,于是掏出包里准备好的一本笑话书,偶尔默念一下面试的台词。现在想想,如果给我拍个当时的照片,肯定搞笑。

可是脚一踏进考场,马上机械的换上一副微笑,不管那是不是发自真心的,尽量善意、阳光的。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了我所谓的“故伎”——谈起我一次骑自行车回家的经历,七百里长路,两天的行程,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两次无奈的大修,两小时后胎无气的旅程,更兼野外露宿的经历加我适当的绘声绘色、添油加醋,我可以感到考官感兴趣的眼神和神态。不出所料,自我介绍完毕后的问题中,关于此事提问的频率出奇的高,动机,细节,还有来自父辈的那种关心,这些代替了考官准备好的刁难你的问题,你在不知不觉中基本控制了场面和考官发问的方向,有一种唠家常的亲切感充斥你的神经,所以发挥不好自然也是难了。

将被动变为主动,反客为主的切入点的“勾引”——自我认为是这次面试的最大亮点,不谦虚的说,可以算是面试的最高境界了。

当然,仅此还不算一次成功的面试。还记得主考官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在你考研和工作都成功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说实话,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容易流俗。你要设法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当时也许是潜意识的灵机一动,但事后分析当时的回答也是可圈可点。

四个考官都已是中年人——我们的父辈,而且有两个是阿姨。这个年龄的人对亲情有一种特殊的敏感。适当感情的表露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沟通,而且考官可以从中发掘一个人的人品,这种信息的表达是要远远超过其他信息所能带给人的信任的。

事先说明:在这里我丝毫没有亵渎感情的意思。当时,我也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上文所提到的内容,发自真心的反而更真诚,不会让人感到那种雕琢后的做作感。

当时我是这么说的: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我知道父母供养我读书不容易,一方面工作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知道单位待遇不错,我可以好好孝敬一下父母,另一方面,我也清楚一个好单位给人发展的空间不亚于读研。所以两者之间的选择,我更多倾向这边。

4.肯德基面试的面试经验 篇四

我是自己在招聘网上看到肯德基招聘的信息的,然后我直接去了肯德基店面。到了肯德基店面发现正肯德基做集体的面试,后来就填了一份表格,都是一些个人基本信息吧。然后大家一个一个上去跟肯德基人事部经理面谈,谈的基本上是你的一些基本情况啊,然后是工作经历相关的。会问你对服务的理解,大概就是你认为的服务是什么样子的,我大概提了个超前服务意识(就是在顾客提出需求之前为顾客想到并做好),他会提出一些情景测试,考察你得一些东西。然后是你作为一个管理者的优势,根据你所理解的领导者所需要的一些品质大胆说出自己的优势就可以了。面试完他就告诉我通过了。接着就是会接到肯德基的电话,让你去办健康证。办完健康证之后送到肯德基店面回家等通知试炼的时间。刚到家就接到让周末去试炼的通知,完了第二天去领了服装。周末两天我分别被安排了一个早班(早上6点到下午3点 中间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和一个下午班(下午4点到晚上凌晨1点 同样有一个小时休息)。第一天做的事情跟普通员工是一样的,你要在大厅里做服务员,这个就是要别怕吃苦别怕累。第二天我去了厨房裹粉,然后是薯条站,你要记住那些步骤,还有次数,时间等等。肯德基为了保证出的产品优质稳定,对这些都是很严格的。同时,你要注意观察你的周围你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事情,多思考,我会把我遇到的和一些想法回家都记在我的笔记本上,因为试炼完是要跟餐厅经理面试的。等你第二天的工作快完的时候,经理会给你一张表,有几个问题,谈你的感受、作为顾客给餐厅提什么建议、以及这两天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完了就和经理面试,会问你工作时间和强度你能否适应,然后会根据你的一些感受和经历问你的一些想法,也会提出一些情景测试,完了她会让你回家等电话,时间是一个星期,我到第四天就接到通知了,说我通过了试炼。然后是去店面还衣服和确认试炼工资和体检费报销这些。现在正在家里等最后的区域经理的面试通知时间。

5.公务员面试的经验谈(共) 篇五

国考公务员面试那天天气并不暖和,人员在大厅中聚齐的时候,有武警同志在门外把手,不许闲杂人等进入,所有考生的手机全部关机,包包隔离,现场气氛这么紧张,我紧张的老毛病就又犯了。不过幸好想起政通公务员特训学员班老师说的一句话“考场上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心里也就慢慢放松下来。我坐在备考区,开始回忆这次来之不易的国考面试机会。作为班级中唯一一个国考进入面试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都给于我很大的关注,尤其是我的班主任张老师,他告诉我现在工作这么难找,一旦考上公务员就会比那些奋斗了好些年的师哥师姐生活的容易,所以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当然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于是在老师和妈妈的鼓励下我进入了全国唯一一家全日制的公务员培训学院——政通公务员培训学院进行学习。

政通公务员特训学院,是全国首家以全日制教学形式办学的教育机构,是专门从事于公务员考试辅导的培训机构。它是集公务员教育培训,教育产品研发,教育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自从在这里报了名之后,经过政通专业面试老师的全面指导和一段时间的实战演练,我客服了自己胆怯不够自信的缺陷,能够做到在大家面前说话灵活自如程度,随着课程的不断加深和练习的深入,我的面试能力不断加强,强项社会分析提醒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而弱项组织分析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时不时还会在模拟课程中出现一些亮点,政通老师很看好我。今天我坐在了考试候考区,想起政通备考的那段日子,不由自主的自信满满,监考老师让我们抽签,我抽到了3号。安静的等待着,我挺胸抬头,面带微笑的进入面试考场。

现如今,我已经在政府部门上班半年多了,想起自己的面试的日子,备考的日子以及考上之后全家兴奋的样子,心里真的很开心。我要感谢很多人,当然少不了我的父母和老师,最应该感谢的便是政通公务员特训班老师们,给了我那么多的意见和鼓励。所以今天,我在这里以过来人的角度建议大家,政通公务员培训真的很不错,如果你对自己不够自信,那么这里是你二次生长的地方,不妨来试试。

6.北京海关的面试经验谈 篇六

一、发达国家大城市PM2.5的监测、预警和治理经验

(一)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PM2.5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来源解析和数谱分布研究,发现在城市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前体物转化产生的PM2.5超过生产生活中直接排放的量。因此,各国普遍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在采取措施减少一次生成的PM2.5的同时,重点加强相关前体物的减排工作,制定各前体物的减排指标。如,欧盟将减排前体物作为控制PM2.5的主要途径,不仅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空气污染物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还要求根据PM2.5的削减目标来进一步限制其排放总量。

(二)利用法律和经济双重手段

欧盟针对气体和粉尘排放的PM2.5等颗粒物,先后出台了《欧共体环境行动计划》、《欧洲空气清洁计划》等近20个法规和指令,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机动车和其他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国家排放上限与核查制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规体系。美国环保署先后颁布了《州际空气洁净条例》、《道路机动车排放标准》、《非道路机动车空气清洁规划》等适用于全美的法规标准,美国各地还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作为补充。如纽约市就因地制宜推出了《抗空转法》,严格规定车辆停驶后发动机空转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这些地方性法规与全国性法规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PM2.5治理工作。

此外,发达国家开始尝试在环保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美国最常用的是排污许可权交易制度,欧洲部分国家则借助于排污收费和排污税来约束排污行为。市场机制的引入,不但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总量,而且避免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发生直接对立。以德国为例,为抑制物流运输业的排污行为,政府于2005年1月针对载重12吨以上的货运车辆实施了高速公路分级收费制度。按照该制度,货运车辆按尾气排放等级被分为四类,每类再根据轴数分为两档。符合欧五排放标准的车辆收费最低,每公里为14~15.4欧分,欧二标准以下的车辆收费最高,每公里为27.3~28.7欧分。制度实施以来效果明显,截止2011年8月,德国高速公路上达到欧五排放标准的货车行车里程占总里程的百分比已经从不足0.2%增至70%以上,欧三排放标准以下的货车行车里程则由62.9%下降至18.5%。

(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1.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后,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加上西方的新一轮产业升级,纽约、伦敦、东京等特大型城市开始将上述重工业行业向外转移,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医疗服务业、教育产业和高新技术业等。以东京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日本经济从“贸易立国”逐步向“技术立国”转变,东京将制造企业纷纷迁到横滨一带甚至国外,而以新产品的试制研发为重点,努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精尖新”工业,并将“批量生产型工厂”改造成为“新产品研发型工厂”,逐步占领产业链价值的高端,不仅使东京经济保持了30年的快速增长,还使该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幅改善。

2.改变能源消耗结构,推动节能减排

以PM2.5为代表的各类空气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一次和二次产物。因此,世界各国都努力改变能源消耗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欧盟2008年提出的《气候变化行动与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规定欧盟成员国每年减少2亿~3亿吨化石燃料消耗,并承诺到2020年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日本2009年首次把发展太阳能正式列入经济刺激计划。伦敦则调整能源的供给与配送布局,推广分布式能源供给模式,利用热电联供系统、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风能和太阳能)等,代替部分由国家电网供应的电力,降低因长距离输电导致的损耗。

3.提高建筑物能效水平

城市产业升级之后,其能耗大户已经不再是工业,而是建筑物和机动车,尤其是城市建筑,其能耗约占到了城市总能耗的2/3。为此,各国城市采取了一系列建筑物节能措施。首先是制定绿色建筑规范,对新建建筑能耗标准做出严格规定。巴黎市规定新建建筑年能耗要从当前的200千瓦时/平方米降至50千瓦时/平方米。其次是推动老建筑节能改造。伦敦市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市民提供家庭节能咨询服务,帮助其进行节能改造,降低现有建筑物的能耗。伦敦政府估计,节能措施可以在未来20年替市民节省10亿英镑的能源开支。再次是推动建筑物内部照明电器系统的升级改造。各城市普遍提供财政补贴,逐步免费更换白炽灯,鼓励更换节能空调等电器系统。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城市能源的消耗。据纽约市测算,依靠其采取的建筑物节能措施,至2015年,该市可减少能源消耗13%左右。

4.发展公交导向型城市交通

推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居民出行对机动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也是世界各国大城市的普遍做法。以德国柏林为例,该市于2004年通过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城市核心区的小汽车通行量减少80%,非核心区的小汽车通行量减少60%,为此该市将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与住宅区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一方面优先在公交地铁沿线新建住宅,另一方面大力建设地铁和快速公交系统,提高公交路网的密度。此外,柏林市还大力推动自行车道的规划建设,目前建设完成超过800公里的自行车道,自行车出行已经占到交通总量的12%。

nlc202309012125

(四)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指引PM2.5的防治工作

PM2.5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美、欧等都制定了长期的战略规划和详细的治理路线图对之加以指引。例如伦敦市政府制定了《2010年清洁空气:伦敦空气质量战略》,美国南加州地区2007年推出了《空气质量管理规划》,纽约市政府制定了《2030城市发展规划》。总体来看,这些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1.前瞻性强

这些规划在制定时综合考虑了城市人口规模的改变、经济发展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在城市长期发展的大背景下确定PM2.5治理的中长期目标,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伦敦在推出《清洁空气:伦敦空气质量战略》之前,首先对“伦敦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库”进行了更新,弄清了所有已知污染源的位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统计列出了包括PM2.5在内的八类主要污染物和六种次要污染物,并对未来伦敦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测。规划小组依据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模型,提出了预见性更强的治理措施,以确保PM2.5中长期治理目标按期实现。

2.指导性强

这些规划的制定普遍采用了动态目标分解法,将PM2.5治理的总体目标逐步分解,最后落实到具体、明确的措施上,对于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美国南加州地区的《空气质量管理规划》不仅详细分析了PM2.5与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的转化关系,确定了每项空气污染物的减排指标,还进一步摸清了各种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来源,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对每条措施制订了详细的实施路线图和具体的减排指标。

3.灵活性强

对于出台的长期规划,政府会定期推出实施情况报告,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订。纽约市的PM2.5治理规划作为整个城市长远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每两年就会发布一次实施情况报告,公布各个指标的落实情况,如果进度落后于规划中提出的要求,还要列出原因和拟采取的补救措施。如果实践证明某个指标无法落实,要及时剔除或予以替换,并对规划进行相应的修订和调整。这种审核、评估、修订机制使PM2.5长期治理规划既能够长期发挥方向上的指导作用,又能够根据实践情况灵活地加以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五)制定区域污染控制政策,实现全区域综合治理

在解决PM2.5及其前体物长距离输送的问题上,欧洲和美国都制定了区域污染控制政策,建立了地区间协调和合作机制。在欧洲,欧盟各成员国通过签署各类国际公约,提交国家削减计划等方式来达到控制PM2.5区域污染的目标。美国双管齐下,一方面,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将相对封闭的自然区域统一划为独立的“空气区”,由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集中进行规划、治理;另一方面,成立政府间协作组织,配合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部门,开展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治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六)利用PM2.5监测数据帮助医疗卫生部门展开预防性诊治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PM2.5对居民健康的损害,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在政府环保部门积极治理PM2.5污染的同时,医疗卫生部门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监测数据,深入研究PM2.5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PM2.5易诱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主动干预。法国政府在巴黎、里尔、马赛、鲁昂、图卢兹、阿弗尔六个城市,开展了空气污染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空气中PM2.5浓度的增加将显著提高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65岁以上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将增加1.9%,其他年龄段的患者数量将增加0.9%;65岁以上人群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将增加0.5%, 15~64岁人群中的患者将增加0.8%,0~14岁人群中的患者将增加0.4%。纽约市则从2008年底开始,将监控重点转向空气质量对社区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在全市150个地点设立监测站,将得到的监测数据与监测点距主要道路的距离、距工厂的距离、附近车辆的通行情况、当地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等因素结合起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此为依据,卫生服务部门有的放矢地在重点社区(PM2.5污染物浓度最高的社区)针对重点人群(老年人和儿童)开展对重点疾病(哮喘、心血管等)的预防性诊治工作,极大提高了卫生服务水平。

(七)提高城市绿化率,强化城市“吸尘器”的功能

园林绿化措施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吸附和滞留大气中的颗粒物,对环境的净化功能非常明显。据测定,每公顷绿地平均年滞留粉尘1.518吨,绿地上空的浮尘浓度会较非绿地少10%~50%。提高城市绿化率是世界各国进行PM2.5末端治理的重要手段。纽约市政府自2007年开始,依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每年投入1700万美元,优先在树木覆盖率最低、PM2.5污染最为严重的社区植树,同时提高新建社区的绿化率标准。东京在2006年推出《绿色东京10年建设规划》,并打破部门界限,成立了“绿色城市发展促进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城市绿化。一是增种道旁树,打造“绿色道路网”,将城市主要绿地连为一体;二是将学校、幼儿园的操场改建为运动草坪;三是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对屋顶、墙面、停车场进行绿化;四是宣传植树造林理念,建立“绿化东京捐助基金”,对捐助者提供减税等奖励,鼓励市民和企业积极为城市绿化做出贡献。

(八)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

世界各国城市普遍与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展开合作,采取加大公共广告投放、建立警示标示系统、开设绿色环保网站等手段,提高公众对PM2.5污染危害的认识,促使其从日常生活做起。东京将宣传“生态驾驶”作为鼓励市民参与的一个切入点,倡导驾驶时缓慢提速,提前减速,尽量避免猛踩油门和急刹车;尽量减少引擎空转;经常检查轮胎的气压;在后备箱里少放物品。据日本有关部门测算,实施“生态驾驶”后,大部分人能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减少20%左右,最多甚至可以减少40%。

nlc202309012125

与此同时,各城市还提供财政补贴,鼓励市民购置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15个为购置电动汽车提供了减税、免税或补贴。英国2010年4月1日起,针对纯电动轿车,免除前5年的企业车辆税,针对纯电动货车,免除前5年的货车收益费;2011年起,购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可以获得车辆价格25%、最高额度为5000英镑的补贴。

二、对北京治理PM2.5的启示

(一)加强监测,研究PM2.5与多种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措施

北京的PM2.5监测工作始于1999年,先后设立了清华、车公庄、昌平、密云等监测点,通过十余年的监测,基本掌握了PM2.5污染的状况。按照规划,未来PM2.5监测站点将增至35个左右,同时建立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形成立体的空气质量监测网。虽然取得了这些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监测和治理的理念和方法上,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实时观测多,分析预测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措施建议多,评价反馈少。

因此,建议北京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立体监测网络,掌握各种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及来源、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及具体排放量;二是完善大气污染普查数据库,建立尽可能详尽的污染源排放清单,选定适用于北京地理气候特征的空气质量模拟模型,结合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量化不同空气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值和不同省市之间的输送通量;三是综合考虑北京实现PM2.5空气浓度达标所需减排的各主要污染物数量、各污染源的减排潜力、所需的减排投入及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量化确定各污染源的减排指标,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效果进行量化预测;四是运用监测数据对治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有效地调整治理方案,从而形成“监测—治理”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环境空气监测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联动机制

北京市在《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中提出市治理PM2.5的中长期目标,即到2015年将PM2.5的年平均浓度降至60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降至50微克/立方米。按这个治理进程,到2030年北京市PM2.5的年平均浓度将达到35微克/立方米,亦即WHO过渡期的第1个阶段的目标值。这意味着在未来的2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北京居民将继续生活在具有PM2.5污染的空气中。所以,要减少PM2.5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在环保部门治理的同时,还应建立环境空气监测和卫生医疗服务的联动机制,有效地将PM2.5的监测数据、地区的气象数据与控制部门掌握的人群死因数据,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等门诊和急诊救治数据结合起来。通过整理、分析和研究这些长期的、动态的监测数据,掌握不同暴露水平下,可能对不同人群造成的健康损害程度。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及时发布预警,提醒居民在PM2.5污染严重的灰霾天做好防护;另一方面由医疗卫生服务部门有针对性地在PM2.5污染严重的社区对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采取救治措施,开展哮喘、心血管等重点疾病的症状体征监测,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

(三)整合城市规划、产业调整、污染治理等各方面政策

北京PM2.5的来源广泛。据环保部门统计,其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占22%,煤炭燃烧排放占16.7%,建筑工地扬尘占16%,水泥厂、汽车喷漆等工业喷涂占16.3%,农村养殖、秸秆焚烧占4.5%,剩下的24.5%主要来自周边地区。所以,应对PM2.5污染,不仅需要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还需要政府从城市规划、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实现减排。应进一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在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教育科研等北京具有丰富资源和优势的绿色产业,不断完善交通规划,提高建筑物设计标准,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应用,努力开发清洁能源等,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此外,在污染治理过程中,还要依据北京市“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人口增长趋势等,根据产业环保技术政策和污染治理技术,合理预测PM2.5等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值,以便对具体治理措施进行有效调整。

(四)大力推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在PM2.5的治理过程中,必须积极研发、利用新技术。以光催化汽车尾气吸收路面这项新技术为例,道路表面敷设的二氧化钛等半导体光催化剂,在紫外线照射下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等PM2.5的气态前体物转化为无害的水、二氧化碳和盐等,且光催化剂本身不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不随时间而消耗衰减,可以有效抑制污染。目前,比利时安特卫普、英国伦敦、日本东京、意大利贝加莫等城市已经开始试验性应用。在试验路段上,氮氧化物浓度普遍降低了60%~70%。北京近年来机动车保有数量持续攀升,发展、引进、应用此类新技术,对于PM2.5污染治理工作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五)建立区域空气质量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PM2.5的外源污染占到了总量的四分之一多,所以防治PM2.5,北京不能独善其身,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进行全区域综合治理。在这方面,2008年奥运期间,六省、市、自治区空气污染物联防联控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当时的联防联控措施从本质上讲属于任务牵引式的短期治理,在残奥会闭幕后即宣告结束,到2008年10月份,各观测点的PM2.5浓度又出现了大幅度反弹升高。所以,要实现北京PM2.5污染的长期持续下降,建立区域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首先,深入研究,全面掌握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现状、排污情况,跨域传输机理;其次,要按照国家环保部《“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指南》,尽快制定由环保部等部门协调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提出区域PM2.5的行动目标、减排指标和指标分配方案,编制重点行业、具体工程项目清单,形成以区域大气质量全面改善为核心的多污染物综合治理体系。再次,探索建立由国家环保部牵头、各地方政府间相互协作的沟通协调平台,在区域空气质量联合监测、联合执法检查、污染应急响应、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等方面加强协作,将控制PM2.5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落到实处。

nlc202309012125

(六)深化城市绿化与PM2.5作用机理的研究

作为PM2.5末端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北京市从2011年开始在“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城市平原地带进行植树造林,努力实现了市区绿地年滞尘量51879.62吨。但由于园林绿化与PM2.5的作用机理关系的研究和探索刚处于起步阶段,在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例如,研究各种植物对PM2.5的滞留机理与效率;分析北京地区常用绿化植物对大气PM2.5的吸收率,筛选高吸收率的植物;评估适于北京城区不同绿化条件下的最优控制PM2.5污染物方案及其效率、效益;编制北京地区60种主要滞尘植物名录;确定不同绿地类型(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提出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最佳宽度及植物配置模式、平原地区景观生态林、绿色通道建设绿化模式等。

(七)动员全社会力量、综合治理方能见到成效

治理PM2.5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发动市民采取行动参与PM2.5减排。其次,要支持和鼓励民众参与社会监督。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政策、规划,引进重大工程项目,以及采取重大污染治理行动时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定时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状况和PM2.5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信息。尽快改变现在信息零散,重数字,轻解读;重宣传,轻互动的现状,赢得民众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意愿和能力的信心。第三,探索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和民众节能减排。例如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和家庭节能的各项制度,继续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采用补贴和低息贷款的方式帮助企业和个人减排等。

参考文献:

[1]Mayor of London, Clearing the Air: The Mayor’s Air Quality Strategy, 2010.

[2]NYC Mayor Michael R. Bloomberg, PlanNYC: a greener, greater New York, 2007.

[3]City of New York, Mayor’s Management Report, 2011.

[4]Great London Authority, Powering ahead:Delivering low carbon energy for London, 2009.

[5]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Environment White Paper 2010, 2010.

[6]South Coast Air Quality Management District Governing Board, 2007 Air Quality Management Plan, 2007.

[7]胡敏,等.《北京大气细粒子和超细粒子理化特征、来源及形成机制》.科学出版社,2009.5.

[8]白志鹏,等.《空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9.

[9]环保部.《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指南》. http://www.caep.org.cn/air/DownLoad.aspx.

[10]王硕.《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将出台 重污染天部分公车停驶》.《京华时报》,2012.2.9.

(责任编辑:赵静)

上一篇:WTO体制下的食品安全论文下一篇: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