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精选10篇)
1.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 篇一
木兰诗
一、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学生分析
《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环境,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判断进行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又区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一些古汉语常识,包括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句法。
⑵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一些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⑶感受英雄人物花木兰身上的女儿情和英雄气,了解她的胆略和才智。2.能力目标:
⑴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⑵体会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方法所具有的表达效果。
⑶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
感受主人公花木兰勤劳勇敢、善良朴实、善解人意的性格,学习她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背诵整首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女英雄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
处。
3.了解一些文言句式;理解掌握互文、顶真等修辞手法。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①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③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④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竞赛法: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法
学习本文可运用“人物形象分析法”。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活动来揭示社会生活,体现作者写作意图。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先通过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的,反过来如果我们抓住了人物形象,将十分有助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当然,这种分析法适用于我们对人物形象有所了解的文章,本文就是如此。
“木兰诗”讲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这一点妇孺皆知。“巾帼英雄”这一形象包括两方面:木兰是女性;木兰是英雄。木兰诗必然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首先看木兰如何走出闺房成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的。
诗中首先交代木兰从军原因:国有战事,家无男丁,木兰为国为父毅然从军,从女性走向军人是木兰迈向英雄的第一步。然后,写了十年沙场征战苦,归来赏赐百千强,可见木兰在十年戎马生涯中是多么勇武,得到天子接见,足见战功不一般,战场上出色表现成就了木兰。这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再来看诗中如何表现木兰女性特征的。文中一开始,写木兰当户织,惟闻其叹息,木兰也在愁;从军前木兰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购买军需用品,写出了她精心、细心、考虑周到;“不闻爷娘唤女声”句,表现了她思念亲人;凯旋而归,“木兰不用尚书郎”,固然写她不慕权势,更主要的是木兰没有忘记自己的女性性别,坚决急切地要求返乡;木兰一进家门,就“著我旧时裳,对镜帖花黄”,这都紧扣女性性别,写出她思亲、细心、孝顺、爱美的特点。“巾帼英雄”四个字成就了木兰,也使本文成为古文中精品,流传至今。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究竟采取哪种形式,一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讲授风格,二要针对文本的内容和教学要求。下面设计了三种方案,仅供参考。
设计1
人类诞生于妇女也成长于妇女。若没有女性,人类社会便了无生机;若没有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也会黯然失色。很多文学作品,因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而得以永垂不朽,名存千古,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其中之一。
设计2
教师播放香港电视连续剧《少女慈禧》主题歌《巾帼胜男儿》:“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质再把持……”,或者播放《红色娘子军》主题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设计3
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同学思考,回答:穆桂英、刘胡兰……)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巾帼英雄图片:花木兰、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感受她的英雄气,女儿情。
(二)讲授新课
(一)作品及背景介绍
1.分发文字资料,了解北朝民歌。
2.可安排学生欣赏京剧、豫剧、评弹、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断,简介背景,激发兴趣。
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
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内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教师提示:
⑴ 唧唧/复/唧唧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⑵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⑶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同样是五字句,⑴ 组为“二一二”节拍,⑵ 组为“二三”节拍,⑶ 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
3.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三)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1.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
2.把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有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
3.一、二、三小组为A组,四、五、六小组为B组,展开课堂文言知识竞赛,每道测试的单号题为A组必答题,双号题为B组必答题。底分均为100分,错一小题扣5分。分值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胜组。仲裁权、解释权归教师。
关于翻译。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
②关于互文。一要理解“互文”的含义(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二要考虑诗歌特征,译文不能失去诗味。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一句译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两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同样④⑤⑥三句分别译为“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关于句式特点。这首诗在句式上有民歌特色。第①句为复沓句,两句更换少数词语,即构成复沓句,类似的句子有“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第②句为顶真句,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与后一句开头的词语相同。类似的有“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第③句为对偶句,类似的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第④句为排比句,类似的有“东市……北市买长鞭”。
(四)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强化背诵。
1.教师提示: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力求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选四位同学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3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4段写木兰十来年的沙场征战;第5段写木兰凯旋回朝,建功受封;第6段写木兰辞官还家。
2.学生理清背诵思路,强化背诵。
(三)巩固练习
(一)研讨赏析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人们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故事的传奇性,带给人们新奇的心理冲击,因为“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生2:千古不朽的形象美,永远是吸引人们的焦点,跨越时空,千古不衰。
生3:凝练生动的语言,给人全新的视觉、听觉以至心理享受。
生4:心系祖国,情系社稷,奏响了文学艺术殿堂最强劲最豪迈的乐曲。
生5:详略得当,繁简相宜,有高超的叙事技巧,尽现叙事魅力。
……
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的美。
活动成果展示: ⑴ 故事的传奇美:
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故事。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着实让人惊叹。
⑵ 不朽的形象美: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聪明机警又热爱和平,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⑶ 凝练生动的语言美: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是艺术中的精品,《木兰诗》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练生动的语言功不可没。
⑷ 壮美的爱国情:
木兰深明大义,以国为重,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功劳显赫。爱国情操是所有情感中最壮美的;爱国诗歌是诗城堡上空最强健的乐音。祖国是每个人心中至高的象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选择,这也就是《木兰诗》最易打动人心的地方。
⑸ 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木兰采买鞍马一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② 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③ 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唱,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一段,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简洁,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
如此安排,正突出了诗歌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繁简安排可以起到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木兰不是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也不是娇滴滴的“崔莺莺”,而是娇柔刚健相济的女性。
(二)合作研讨,探究思考
1.教师要求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学生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并板示,交付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可能提到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
⑴ 为什么把父亲称作“爷”,这一称呼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能介绍一点相关的知识吗?
⑵ 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是怎样的?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⑶ 木兰为什么放着高官不做?这是否体现了她不慕荣华的高贵品德? ⑷ 在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⑸ “巾帼英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巾帼英雄即女中豪杰。”那么,除了出征打仗,还有哪些女性称得上巾帼英雄呢?
⑹ 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的塑造相同吗?如不同,请谈谈这一方面的差异,好吗? ⑺ 女子“半边天”,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角色分工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代巾帼英雄有哪些?试列举三四例。
有些问题,学生在讨论中可自行解决,如⑵明确文学艺术忌“实”尚“虚”的原则即可;⑶明确中国古代女人三从四德、受社会歧视的现实即可。
有些问题,教师不必急于给他们提供答案,应有意识保留一些问题,供学生课后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一周后上交一份读书报告。教师查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有些问题,教师可稍作提示。如⑸在古代,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言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以立德为名,花木兰、梁红玉以立功为名,李清照、朱淑贞以立言为名。如⑹可阅读法国司汤达《巴玛修道院》、法国作家梅里美《卡门》,两部小说中的吉娜、嘉尔曼或许会给我们启示。
(三)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兰”为题说一段话,谈谈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思考。
(四)归纳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绿,哪怕是一点红。
(五)作业安排 1.背诵全诗。
2.收集花木兰的相关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
八、说板书设计
木兰诗
2.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 篇二
http://
《渔夫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8个)。
2.能正确朗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3.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4.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5.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
2.理解与运用本课新词。
教学难点:
1.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
2.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当你碰到令人恐怖的东西时会怎么办,是不是吓傻了呢?有一个渔夫,他碰到一个吃人的魔鬼,差一点被吃掉了。可后来他居然把这个魔鬼战胜了,大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渔夫的故事》吧。
读书了解课文内容,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二、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渔(yú)yu 锡(xī)xi 撬(qiào)qiao 魔(mó)mo 耸(sǒng)song 桅(wéi)wei 啰(luo)唆(suo)sou 吻(wěn)wen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三、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四、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3.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复述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指导朗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圈点勾画示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约定
正午时分
到
才
三、自读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
2、解释加着重色的文言词语 太丘舍去 门外戏 待君久不至 友人便怒 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注释
1、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2、门外戏:戏,嬉戏,游戏。
3、待君久不至:等您好久您不到。
4、友人便怒:便,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
5、相委而去:相,称代性副词,在这里可译为“我”。委,丢弃,丢下。
6、则是无信:则,就,那么;信,讲信用。
7、则是无礼;礼,礼貌。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元方 陈太丘(人名)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去后乃至 去后(友)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例:去后乃至 A、才 B、竟然 C、就是
4、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文言实词: 元方时年七岁 那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讲信用
四、翻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五、注意区别
君 : 对对方的敬称,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你的父亲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父,我的父亲。
“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六、合作探究
1、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 “无礼”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聪颖 机智 懂得为人 诚实守信 正直不阿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 友人已经知错能改,元方应该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表现自己的胸襟宽广,有涵养。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友人失信在前,而且没有礼貌,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
1.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义。2.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3.元方:聪明、懂礼识义、正直不阿
4.友人: 无信、无礼
知错能改
5.启示: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
七、老师质疑
1、陈太丘是县令,“友”为什么敢骂他?
2、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友”的身份:据史料记载,文中的“友”也是东汉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官职比陈太丘高两品。《陈太丘与友期》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和无礼”为核心,即表现了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礼”和“信”的重要性。——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 我们要学会聪明应对他人。
——是要有时间观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守时。积累 名 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八、当堂训练(8—10分钟)
1、通假字:尊君在不
通(否)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古: 约定
今
:日期
太丘舍去 古: 离开 今: 前去,前往
下车引之 古: 拉
今: 引用
元方入门不顾 古: 回头看 今: 照顾
3、一词多义: 俄而雪骤
不久
相委而去 就,然后 ⒈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与友期行 约定 不期而遇
..太丘舍去 离开 去日苦多
过去的 .. 入门不顾 回头看 瞻前顾后
..下车引之 拉 引吭高歌
放开 ..太丘舍去 放弃 舍己为人
牺牲 ..则是无信 诚实,守信 信口开河
随意,随便 ..⒉翻译下列句子。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⒊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
③陛下
④令尊 ⑥足下 ⑦令郎 ⑨麾下 谦词有
①敝人 ②卑职
⑤寡人 ⑧老朽
⒋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中“不”通“否”
A.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见”通“现”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
九、拓展阅读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世说新语: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十、作业
1、翻译课文
2、完成《作业本》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元方:聪明、懂礼、刚正不阿
友人:无信、无礼
知错能改
4.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用具
计算卡片 十几减8、7、6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看,熊猫哥哥有好多风车,我们赶快去买吧!
熊猫哥哥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多少个呢? 12-8=
同学们一起讨论分析该怎么计算。
我们可以这样想:10-8=2,2+2=4,所以12-8=4。还可以这样想:8+4=12,所以12-8=4!
我们看,前面有卖金鱼的!鱼缸里有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多少条?如果红的有6条,那么黑的有多少条呢? 13-7= 13-6= 这个我们怎么算呢?
我们可以同上面的算法一样计算,同学们试试看吧。
二、巩固练习。
1、找座位(练习三第1题)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练习三第6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课堂小结
5.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 篇五
理想
1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2洗濯:洗。
3饥寒:饥饿并且寒冷,多指环境艰苦。
4离乱:争、叛乱、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亲人分离、社会混乱的现象。5缀连:组合;连属;连在一起。6远行:出远门。
7倔强: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但有时也做贬义词来用。
8玷污:弄脏;污损。比喻名誉受污损。①弄脏,比喻辱没(多用于比喻)②奸污 ③不干净。9怨恨:强烈不满或仇恨,也指这种情绪。10扒窃:从别人身上偷窃(财物)。11诅咒:咒骂。
12浓阴:浓密阴绿,树木张叶的繁密景象。一般用于形容高大,挺拔,茂密的大树。13海天相吻:天空与海面互相连接合为一体。14浪子回头:做了坏事或不务正业的人改过自新。15碌碌终生:平庸的一生之中没有什么大的事业成就。
16绝处逢生:绝处:死路。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找到了希望与出路。
7行道树
17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18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19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20俗子:鄙俗的人。21低回:留恋。
22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23贪婪:①贪心而不知满足,也作“贪得无厌”(含贬义)②渴求而不知满足 ③贪爱财物。24堕落:①脱落;掉落 ②衰落;下降 ③指思想行为趋于下流 ④荒废,废弃 ⑤陷入;落进 ⑥沦落;流落 ⑦佛教、道教指失道心而陷于恶道恶事。
25冉冉:①慢慢地 ②渐进地.慢慢地.缓慢地 ③(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26苦熬:忍受着痛苦度过(日子)。
27雏形:①事物初步形成的规模 ②照实物缩小的模型 28丰硕:丰富,丰盛。果实又多又大。29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很稀少。
30累累:①接连成串:结实累累 ②憔悴颓废的样子 ③屡屡:累累失误。
31沉甸甸:形容物体因重量过重,像要下坠的样子。此词可用来形容东西很重,有时也可形容心情。
32眼巴巴:①形容急切地盼望。②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33玲珑剔透:①形容小巧﹑精工制造﹑结构奇巧﹑内部镂空的手工艺品 ②形容俊俏,漂亮 ③形容聪明灵活,心里明白。
34多姿多彩: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多样,很多种形状和颜色。
6.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能根据不同材质,因材施艺,创作立线装饰。【学习内容】
会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质,尝试创作、欣赏优秀的立线装饰作品,学习创作立线装饰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学习,感受线的魅力,了解立线装饰的概念、一般表现方法,感受 立线装饰品的美。【教学重点】
线的不同表现方法,立线装饰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
线在表现作品中的美学原则的运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线的装饰画的多媒体课件、范作等,铅画纸、胶水、小刀等。学生准备纸、小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1、列举线的种类: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比一此谁画得多,提出线有许多种:粗细、曲直、宽窄、长短及规则、不规则之别。
2、列举不同表现手法下的线条(多媒体显示)。
线的表现手法:
3、学生补充列举线的不同表现手法。
4、结合具体作品师生共同分析节@品所用表现手法。
5、由列举的作品谈谈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用线构成的作品欣赏:
利用多媒体播放用各种不同的线表现的画,由中国画中的线――西方建筑速写的线――生活中线的表现――立线装饰作品(现代装饰画、元代永乐宫壁画)。
提出问题:这是什么装饰手法?提出立线装饰的概念。欣赏立线装饰作品。
学生谈认识、体会,并介绍还想到什么材质的立线装饰,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用?
6、尝试创作一幅纸立线装饰。
7、展示自己的作品,表现的内容,谈制作的关键要点。集体交流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欣赏优秀立线装饰作品,感受作品之美;通过尝试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感悟立线装饰之美,创作立线装饰作品。【教学难点】
创意的表现。【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及大量课件资料,示范用制作工具。学生准备乳胶、木板或卡纸、颜料、毛笔等。
2、认识了解不同材质的立线装饰作品。
欣赏作品:不同的立线装饰作品。
感悟作品之美,谈认识、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不同材质的运用的产生不同效果。
3、尝试体验立线装饰创作。
根据材料,学生分别进行创作构思,教师辅导(可3一4人合作,也可单独进行)。
立线装饰的制作要点:
(1)基座材料要平整,有一定的厚度和强度,如厚卡纸、三夹板、薄的泡沫板等。
(2)立线的纸条一般不要太厚或太薄,普通铅画纸即可。纸条要求宽度一致,一般在0.5厘米左右。纸条要求平直,这样立线时才能够平整地与基座黏合。
(3)黏合剂要求用乳胶,注意乳胶不要加水,也不要涂得过多。(4)立线的曲线形态要用笔杆事先将纸条弯曲,这样可以形成流畅的曲线型。
准备材料,提示注意安全。抓住一至两个典型材料,提示准备时的注意点,合理利用材料的质地、色彩。
按构思草稿进行制作,制作中适时进行调整加工。
教师此时应注意发生的问题,如黏不住,材料无法准备到位等。
4、展示、评述。
7.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 篇七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立春春分
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2象征气温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3反映降水量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4反映物候现象或农
事活动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积累词语菖chāng 蒲pú茭jiāo 簇 cù箬ruò 祭
祀sì媲 pì美 苋xiā
n菜倩 qiàn 影 菜薹 tái跌宕dàng 姗姗 shānshān龟jūn裂积累词语祭祀倩影媲美 突如其来跌宕起伏 姗姗
来迟 酣畅淋漓孔雀菱盘 荷叶草莓 远山近水大
麦 青梅 槐树花章树花野蔷薇芭蕉 豆藤 瓜藤樱桃 状态描写
动植物状态描写动植物快速的阅读课文 讨论并归纳理解探究
课文第一节内容填写表格立夏小满 小南风悠悠地吹起
来新菖蒲 新茭白 新芦苇 黄瓜四季豆葡萄 马尾松的新叶和竹林的新叶稻谷油菜子和豌豆的荚儿小麦穗儿状态描写动植物欣赏形象化的语言《立夏》一节你最欣
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 为什么例1光是槐树花 章树花和
野蔷薇花的清香 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挤字用拟人的手法
把花香浓郁的时间之长 空间之广写得十分形象2那浓绿 深绿 墨
绿 黛绿 已经把远山近水染的严严实实染字也是拟人手法好象人
8.五年级语文7课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2、3 教学难点:
1、3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提纲(预习课)
一、激趣引入、释课题。讲解蝉的生长变化过程,怎样蜕皮引出成语“金蝉脱壳”,让学生说说“金蝉脱壳”的意思(比喻用计脱逃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同学们想看看蝉脱壳的奇特情景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梳理学习提纲。学习本文,你认为应该掌握些什么?
1、借助工具书学习9个生字,要会读会写、能找出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2、读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要求会写,借助词语手册理解意思,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几个自然段?那几个段具体讲金蝉脱壳的过程?课文应该怎样分段?每段讲什么?
4、读文1、2段思考: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5、读4自然段思考:金蝉是怎样一步步脱壳的?脱壳时颜色有什么变化?最有趣的是什么情景?描述一下蝉尾出壳的情景。
6、读5自然段思考:蝉刚出壳以后翅膀有什么变化?颜色有什么变化?触角有什么变化?
7、你觉得金蝉脱壳的情景奇特吗?奇特体现在哪里?
8、学习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齐读学习提纲,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自主预习。
四、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内讨论解决。
五、小组代表提出疑问,到其他组请求帮助解决。
六、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课堂流程(展示课)
一、导入: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领略了金蝉脱壳的奇特情景,下面请同学们大胆地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示出来。
二、生1组织展示字词学习。
1、读生字组词,说说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或同音字。
2、齐读词语,把你弄懂的重点词说给同学们听听(从词义、近义词、反义词几方面去说)。
3、课文中有一些字很容易读错,把你认为应该特别注意的字告诉大家。金蝉脱壳(qiào)
露出(lòu)
有趣(qù)
颤动(dòng)....
三、生2组织分析结构。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那几个段具体讲金蝉脱壳的过程?课文应该怎样分段?每段讲什么?
四、生3组织分析课文。
1、读文1、2段思考: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2、读4自然段思考:金蝉是怎样一步步脱壳的?脱壳时颜色有什么变化?最有趣的是什么情景?描述一下蝉尾出壳的情景。
3、读5自然段思考:蝉刚出壳以后翅膀有什么变化?颜色有什么变化?触角有什么变化?
4、你觉得金蝉脱壳的情景奇特吗?奇特体现在哪里?
五、生4组织总结
1、你认为本文应用那种感情朗读?(喜爱、好奇、奇特、赞美)试着用这种感情朗读全文。
2、本文记叙了什么?你受到什么启发?
六、教师小结评价。
作业设计(反馈课)
一、辨字组词。
籽()柿()搜()颜()椒()配()协()仔()市()馊()彦()叔()酉()胁()扒()恢()趴()灰()
二、听写词语。
搜索
枝丫
配合 协调
恢复
抽搐
枝繁叶茂
依依不舍
五彩缤纷
聚精会神
金蝉脱壳
夜幕降临
三、照样子写词语,写得越多越好。轻手轻脚(ABAC式):
依依不舍(AABC式):
五彩缤纷(含数字):
聚精会神(表示精神集中):
四、理解填空。“金蝉脱壳”原本指,后来比喻
。金蝉脱壳的顺序是背、()、()、尾,脱壳时颜色变化是先是(),一会儿变成了(),最有趣的是()情景。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变化依次是灰白色、由浅而深、()、()。
9.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 篇九
Lesson 56, Learning English Student Book 1
GUANGXI BEIHAI --ANNY
Teaching contents: Lesson 56 What do you know?
Teaching time: November 18
Teaching place: Classroom
Type of the lesson: Revision
Teaching objectives:
1. Revise and have a good grasp of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cloudy, rainy… day, today… January, February… first, second…
2. Revise and try to use the drills freely: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When is …? It is…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 like to …
3. Learn to talk about their favourite months
4. Language notes: Peop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like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to begin their talking
Teaching focus: Point 3 & Point 4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this lesson using the showing method, the talking
method, the method of elicitation and the task-based approach.
Teaching resources: pictures, tape reco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Class opening (4 mins)
1. Greeting
2. Sing “ If You Are Happy”
Step 2 Ordinal numbers Months of the year (5 mins)
1. Show some numbers and let the Ss tell their ordinal numbers quickly.
2. Guess what the months are. Ask the questions like these “Which is the … month of the year?” Teachers’ Day is in this month . … Let the Ss guess the months.
Step3: How is the weather? (5 mins)
1.Show some weather icons and let the Ss tell what they are
2.Show some pictures and let the Ss tell how the weather is
Step 4: A task.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their birthdays, the day and the date (15 mins)
1) The teacher tells the students that they are going to work in pairs and make dialogues. Then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 A in each pair to face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and Student B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2) The teacher asks all the Students As to rea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creen: Now you meet your friend on your way home. You greet each other and you talk about the day, the date and the weather today. You ask when your friend’s birthday is. And then your friend invites(邀请) you to come to his/her birthday party. Then you say goodbye to each other. Then ask Student B to face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and Student A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and to rea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creen: Tomorrow is your birthday. Now You meet you friend on your way home. You greet each other and talk about the day, the date and the weather. Then you tell your friend tomorrow is your birthday and you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You invite(邀请) your friend to come to your birthday party. Then you say goodbye to each other.
3) When students on both sides are ready, the teacher removes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creen and asks students to face each.
4) The teacher asks each pair to start their dialogue. Student B have to start first.
5) When the students have finished the pair work, the teacher asks them to present their dialogues.
6) Language focus: Drills: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Language notes: Peop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like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to begin their talking
Step 5: A Task Learn to talk about their favourite months (15 mins)
1. Ask some questions and fill a form
Questions:
1) Which is the … month of the year?
2) What colour is it?
3) How do you feel in …?
4) What can you see in …?
5) What do you like to do?
Orders Months Colours Feelings Things you can see
first January white cold the white snow
third March green warm the green trees
seventh July red hot the hot sun
tenth October yellow cool the yellow leaves
2. Let the Ss choose their favourite months and talk about them. First write and then learn to speak.
My favourite month is …
It is the … month of the year.
It’s …
I feel …in this month.
I can see the …
I like to …in this month.
3. Pair work. Report their partners’ favourtie months.
His/Her favourite month is …
It is the … month of the year.
It’s …
He/She feels …in this month.
He/ She can see the …
He/She likes to …in this month.
3.Exercises:
A. Correct the mistakes:
1. In Sunday morning, I read books.
2. He like to play with his friend.
3. We like work on the computer.
4.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zoo watch the animals?
5. January is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6. On 5:30 in the afternoon, I go home.
7. --When is it? – It’s 7:00.
8. He likes to goes to the zoo to watch the animal
B. 对划线部分提问
1.It’s sunny today.
________ is the _________ today?
2. January 1 is New Year’s Day.
________ is New Year’s Day?
3. It’s December 17 today._______ the _______ today?
4. It’s Friday today. ______ ______ is today?
5. It’s 7:30. ______ ______ is it?
6. The supper is at 6:30 in the evening.
_______ is supper?
Step6: Class closing (1 mins)
Homework: A paper. Finish Lesson 52.
10.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哪些活动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翠鸟活动的特点。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文第三自然段。第1、2 句:锐利的眼睛
3、学习课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4、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朗读第1 ——3 自然段
2、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2、学生概括已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1、将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2、学生理解词语。
3、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1、学生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字形。
3、教师范写。
4、教师巡视指导。教后札记:
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教后札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小村庄消失的过程和原因。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小组合作。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山谷中,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图片。(课件一)
你觉得这个小村庄及周围的环境怎么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二 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村庄的?引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画出并体会优美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读出小村庄的美丽。(花样读)
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可是最后却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引出第五自然段:
(二)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二:一片荒芜的场景)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是被村民,有的说是被斧头„„借此引出第2---4自然段。)
(三)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 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质疑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因为村里人砍树,山坡上才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是村里人砍树的?
(课件三)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相机指导理解用词:
A “谁”
B 理解“拎”(换词方法)
C 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3)句子训练
(课件四)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4)小结(板书:随意砍树)
学习第三自然段[小精灵儿童网站] 师: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人们在拥有了这些东西后并没有停止砍树。课文中说: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课件五)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板书:不断砍树)
(3)理解“柴烟”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4)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可是最后,那个小村庄却被一场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理解“不错”是真正的不错吗?
(2)情境再现美丽的村庄,想象: 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3)谈感受:
生:我知道这样不错的日子不会太长,因为在他们随意砍伐树木的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生:我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
生:我仿佛听到了经过这里的人们的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生:他们在慢性自杀。当洪水来临时,他们来不及呼救,就已经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说说你学习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生:我懂得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树木。
生:我懂得了不爱护大自然,就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学习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他们过度砍伐树木,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要吸取这个沉痛的教训,就让我们一起爱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共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课件六: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四 延伸作业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就请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吧!
五 板书设计:
随意砍树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有了 保护环境
︳ 不断砍树
教后札记:
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 课件: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
公路 宽阔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文章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教后札记:
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蕴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体会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体会沉默的可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吗?
2、师认真板书课题。(你看老师写字多认真哪!我们写字是要给别人看的,一定要认真哪!绝不要给别人的眼睛找麻烦啊!)
3、读课题。(可贵的什么?怎样的沉默?)看着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桌互相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
(1)生字:迅 蕴 霎 寂 恰 犯 稚 拙 烦
(2)词语:
迅速 蕴藏 霎时 寂然无声 恰好 犯错 稚拙 烦恼
三、按要求进行学习
1、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刚才认读的词语,难读的词语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遇到难读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不好读的可以向同桌和身边的同学请教。
3、集体交流难读的句子和段落。
2、指读课文。思考:哪些段落是写沉默的?
四、学习课文1—9自然段,感受场面的热闹。
1、出示第一幅图。这幅图体现的是沉默吗?(不)那时怎样的一种场景?(快乐)
2、出示学习提示:
1、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找看哪几段是讲这幅图的?
2、请在1—9自然段中,用“——”画出体现同学快乐的句子,同桌练习读一读。
3、仔细读读这些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孩子们的高兴和喜悦与场面的热闹。
{同学们刚刚学习的非常认真,下面就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画了哪些句子,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孩子们的语言中:
“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孩子们回答很肯定,而且是不假思索的)
“当然祝贺了!”“祝贺的!”(孩子们的自豪,为得到父母的关爱而兴奋)
师:你能试着读出孩子们的激动、兴奋的心情吗?
(2)、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行动中: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体会到当时孩子们的自豪心情。
师:同学们自豪感,神气十足的劲头谁能读出来?
„„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亮„„(孩子们都激动,满是喜悦,抑制不住自己的快乐,教室里因此而热闹)
„„ 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孩子们的种种表现,让教室里充满了欢乐,教室里的气氛变得活跃,热闹。)
师:读出欢乐、自信、热闹的气氛。
(3)、从画面中: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一张张的笑脸、神气十足的神情中体会到教室里的活跃、热闹。
①教室里为什么这么热闹,孩子们为什么能这样兴奋?
(因为父母为我们过生日,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
②现在就让我们置身于当时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同学们的兴奋和快乐。想和老师一起把这一幕演出来的举手。
师:那好,自己读读,读流利,待会儿我们一起让热热闹闹的场景在我们班里上演。注意读好学生应该读的话,不过可千万不能忽视旁白呀!旁白能帮助你读好课文的!开始
生自读课文。
师:咱们一起合作演一演吧!
师: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生:知道,知道
师:读得好。我发现咱们同学们的声音是那么的整齐呀!这叫做——
(异口同声)
师:你们很会利用旁白来读书。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
生:当然祝贺了!祝贺的!
师:我发现你们在说这俩个句子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和老师一样发现特点的同学请说一说。
(快,干脆。)
师:为什么这么干脆?
(感叹号,表示非常肯定)
师:真了不起,都能读出标点符号了。比老师还厉害。咱们继续: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师:我看得到,你们很会读书。瞧这表情,多神气——
师:那咱们先停一下。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生日的时候收到什么礼物,怎么过生日的,跟大家说说,好吗?
(师对几个同学都在追问,当时的感觉,对爸爸妈妈想说什么?启发学生说出来。)
4、你们可真幸福啊!你能把你收到礼物时心里想的什么写出来吗?
写下自己的想法并交流。
1、写下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
交流要求:(1)同桌交换想法默读。(2)读同桌感受时,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3)如果看完同桌的感受,可以看看前后桌同学的感受,一定要保持安静。
3、全班交流。
1、写下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可贵的沉默》。
(出示第一幅插图)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什么?(这部分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和巩固,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机会。)
二、体会“沉默”的“可贵”
1、(出示第二幅插图)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1、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找看哪几段是讲这幅图的?
2、请在10—16自然段中,用“—”体现沉默的句子,同桌练习读一读。
3、仔细读读这些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霎时„„
师:霎时就是表示时间——极短。在这里可以用哪个词来替换?
生:顿时、瞬间、一刹那(读)
师;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教室了为什么会突然安静下来?
3.(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了是因为孩子们都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他们被老师的问题难住了。)接着汇报。
(当老师问他们第二问题“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时,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说明教室里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是因为没有一个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所以才会这么沉默的。)
(孩子们沉默了,正是因为内心充满了愧疚、羞愧、内疚、后悔、不好意思„„)
出示:
师:我们来看这一段。寂然无声是什么意思?(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一点声音都没有)联系下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很不错。那你能换个词语来形容此刻的寂然无声吗?
(鸦雀无声)让我们在这样寂然无声的情境中试着读出这份安静和沉默吧。
师: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读到这里,你能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吗?
4.孩子们沉默了,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可是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来说说?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在沉默的这一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沉默是可贵的。
5、再研究了第二幅沉默图。(课件出示图二)你看到了什么?(从这些动作和表情中我们也看懂了,他们知道错了。所以说沉默是可贵的。)师:假如,此时你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你会想什么呢?
6.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瞧。此时的他们是多么可爱呀,正是因为这一片沉默他们才知道自己的错误,可见这一片沉默是----可贵的!那你还从哪里知道沉默是可贵的?
生: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躲躲闪闪的目光”,我知道了他们刚才因为知道自己错了不敢看老师,而现在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他们又敢看老师了,他们想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这里我们也体会到沉默是可贵的。
师:赦免是什么意思?(赦免了就不再追究以前的责任了。在这里就是说老师原谅了他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啊!从这句中体会到沉默是——可贵的。)
师:这一段当中,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称赞。那么孩子们都做了什么受到称赞的呢?
(帮妈妈干活了。(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祝爸爸、妈妈生日快乐。(送上生日祝福)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了。(可能买什么了?)给爸爸、妈妈写信叫爸爸、妈妈不要烦恼 „„)
7.正是在沉默之后孩子们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多么可贵!而这也正是这位老师想要寻找的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8.课件出示: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她找到了吗?“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孩子们回报父母的心。孩子对父母的爱。)
9.孩子们长大了,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老师找到了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此时,老师的心情也是(开心、快乐)。请大家一起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3.这一片沉默,仅仅给老师带来享受吗?
师:咱们来做个练习,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请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使孩子们懂得________________。
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使爸爸妈妈感受________________。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使我感到了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结:请大家看着屏幕读一读。(引读)这片沉默使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体贴父母,使爸爸妈妈感受到了孩子的爱,使老师感受到了快乐、幸福。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刚才的那一片沉默。
同学们,这一分钟沉默的价值很大很大,所以课题叫—— 生:可贵的沉默。
师:这一分钟沉默的份量很重很重,所以课题叫—— 生:可贵的沉默。
师:这一分钟沉默的感情很浓很浓,所以课题叫—— 生:可贵的沉默。
师:请同学们再把课题带进自己的感情大声读一遍。
生:——可贵的沉默!
三、写字 教后札记:
给予树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偿”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2、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
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给予”,谁能读好这个词?这个词什么意思?
2、板书“树”,齐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
金吉娅 给予 圣诞节 分享 沉默 棒棒糖 到处逛 援助中心 仁爱 如愿以偿
(1)上面这些生字哪些你早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把第一次见面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带读生字词、齐读。
(3)单独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予 圣 诞 享 默 糖 逛 援 仁 偿
(4)哪个词语你还不太理解,请大家帮助你。
知道“圣诞节“吗?谁来说说?
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给予”
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用“——”画出来,看看他们之间谁给予了谁什么?
2、交流。
(1、妈妈给予孩子们20美元;
2、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3、金吉娅给哥哥姐姐买棒棒糖;
4、金吉娅给陌生的女孩一个洋娃娃;哥哥姐姐给予家人礼物。)
3、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能从文中找到这么多的给予。那么在这些给予当中,谁对谁的给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四、深入研读,感悟金吉娅的“给予”
1、请认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金吉雅对妈妈说的话,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看看你会有什么感悟?
2、这段话真的好感人,只读一遍是不可能理解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的。你们要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一个标点,这样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有那么一个词突然就跳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个词,用“△”把它画下来,好好想想你能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3、出示金吉娅说的话。学生交流。我们来看一看那个词跳入了你的眼帘,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词。
(1)什么都没有。
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小精灵儿童网站] 这个小女孩可能没有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怎样?
师:你和金吉娅一样富有同情心,把你的这份感受带到句子中,读出你的小女孩的同情来。指名读、齐读。
(2)援助中心。
出示句子: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援助”是什么意思?(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慈善机构。)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人最需要别人的帮助?文中的小女孩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再读这个句子,用“○”画出句子中的动词,看看你从中金吉娅的做法中体会到什么?
此时,你就是金吉娅,我很想问问你,你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时怎么想的啊?可是,你和家人买完礼物回来的途中,哥哥姐姐们都兴高采烈,你为什么沉默不语呢?
师:金吉娅毅然决然地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读出金吉娅的这份坚决来。指导朗读。
(3)一直盼望。
出示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都是什么时候盼望?盼望的什么?(早晨、中午夜里、梦中„„)
师:从早晨到晚上、从梦中到醒来,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就是——一直盼望。读出小女孩一直盼望的心情来。指导朗读。
假如这个小女孩就在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
师:你和金吉娅一样也是一个善良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4)省略号
你从这个标点读出了什么?
指导朗读:“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四、学习最后一段,1、看着如此懂事的可爱女儿,妈妈紧紧拥抱着她,此时,妈妈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2、师: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很苍白,妈妈深情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同学们再想一想,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她送给家人的仅仅是一把棒棒糖吗?
板书: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3、此时,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骄傲、自豪„„)请再次回到课文,看看之前妈妈的心情都是怎样的?为什么?
4、妈妈所有的担忧和生气在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举动面前变成了高兴和自豪!此时的哥哥姐姐也来到了她们的身边,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5、此时此刻,我想每你们都对“给予树”有了深刻的理解,你现在可以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6、这样一棵充满了爱心的给予树应该种植在我们每一个的心里!
五、拓展写话
1、同学们,当那个小女孩从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自己期待已久的洋娃娃的时候,她会说什么?请你们替这个女孩写一写感谢的话。
2、交流写话。
板书:
给予树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教后札记:
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
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小精灵儿童网站](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
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
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
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
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
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
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
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
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掌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课前准备
①展示屏。
②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抄写词语
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
①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
②组织学生交流。
③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和谚语。
实践活动
【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推荐阅读: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09-15
语文:第8课《人生寓言》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1-08
七年级语文上册 7《空山鸟语》教案 (新版)鄂教版08-17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设计09-04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柳叶儿》教案以及反思 苏教版07-28
七年级下册语文19课10-26
一年级语文上册《7.大小多少》教案09-13
三年级家长学校第七课和第八课教案11-09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雷电颂08-14
七年级语文芦花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