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2024-09-07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0篇)

1.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

XX县妇幼保健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总结

根据XX县人民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XX改〔2018〕1号)XX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规范(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现将我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情况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双向转诊领导小组,将分级诊疗工作纳入了医院目标管理,医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医务科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良好态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医务科,由雷承元同志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积极宣传发动。

1、加强医院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医院各临床科室、职能科室进行分级诊疗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能掌握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2、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固定的分级诊疗宣传展板,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宣传每天均要滚动宣传分级诊疗的相关知识。

(三)双向转诊人次情况。2018年1--7月我院共上转病人共 24 人次,其中妇产科 7 人次,儿科 7人次,新生儿科10人次;目前暂无下转至乡镇卫生院病人。

二、存在问题

(一)宣传方式不多,分级诊疗未完全深入人心。公众对分级诊疗目的意义了解不深,也还有基层个别医师对分级诊疗认识不到位、政策不熟悉现象。

(二)临床医生对双向转诊工作责任心不够。个别医生填写转诊单内容不完整,字迹潦草,转诊单保存不当导致收集困难等;少数科室未按照规定及时将双向转诊病人登记信息报送到双向转诊接诊室;下转病人未达到规定的要求。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分级诊疗有关要求,下转病人比例未达到指标。

(三)医院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急诊、儿科等方面。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院内职工更进一步加强全员教育培训,把非专业人员也要一并纳入;对外改善宣传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对公众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对分级诊疗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不按分级诊疗规定执行的医生严格按我院双向转诊考核办法处理。

(三)定期召开分级诊疗工作推进会,对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四)不断改进和完善分级诊疗相关制度及流程,完成分级诊疗工作目标、任务。

四、工作建议

1、通过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2、建议成立紧密型医共体,切实做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

XX县妇幼保健院 2018年8月24日

2.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二

为加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作,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4〕1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分级诊疗推进合理有序就医的试点意见》(浙政办发[2014]57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长期稳定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城市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县外转诊比例,力争2015年底前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

——科学引导。以为病人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导向,运用医保差别化支付、拉开价格差距、强化医疗机构间转诊服务平台建设等手段,引导病人合理有序就医。

——分级管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病人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病人在医院诊疗,康复期的病人回基层医疗机构诊疗。

——专病专治。充分考虑医院专科、专病特色,提高转诊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畅通的转诊程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衔接,并原则上实行检查结果通用。

二、试点对象

当地医院已经与省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县(市、区)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有积极性的设区市开展试点,温州、绍兴市为省级试点联系城市。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

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除危急患者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如在外地工作等)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常住的县(市、区)域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明显下降。健全差别化支付制度,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和跨统筹区域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全面执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起付标准的住院起付线政策,转诊病人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合理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使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保持适当差距,引导患者分流就诊。

(二)加强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工作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要确定双向转诊管理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制订合理的转诊流程和相关制度,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的双向转诊平台。实行转诊前医院负责制,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转诊平台将患者的病史、病历、诊治等情况传送到相应医院,并负责联系转诊事宜,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服务。患者需要后续治疗、康复治疗时,经转诊平台转下级医疗机构。开展资源下沉、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城市医院分院的地区,要积极开展对口转诊,严格控制患者未经分院转诊直接到城市医院就诊。避免盲目转诊,县级医院转诊率不超过10%。

(三)推进健康守门人制度的形成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研究制订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服务质量获取报酬的相关制度,收入分配向基层责任医生倾斜。加快建立责任医生与城乡居民之间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强化基层医疗机构院前、院后服务,院前服务主要提供预约、转诊服务,通过健康档案的流转快速确定患者的相关情况,让有需要的患者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院后服务主要为群众提供下转、社区随访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服务。

(四)不断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

深化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县级医院龙头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培育区域专病中心,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进程,加强人才、中医药技术、适宜技术、仪器设备、信息化平台等要素配置,为群众提供较强的住院医疗服务。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让慢性病患者在基层用到常用、有效的药品,让下转患者能够不出社区就能够得到等同于大医院的住院康复服务。加强基层全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适应行业特点和激励约束并重的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积极性。

(五)探索医疗机构纵向联合协同机制

建立双向转诊协议制度,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约诊疗、上下转诊、检查结果查询和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加强省、市与县(市)的紧密合作,推进与经济利益适当挂钩的合作办医,实现城市医院的管理、人才、资源、技术和信息的向下延伸。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医院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向转诊通道,探索医疗联合体或集团内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县、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建立长期的结对帮扶机制,结合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同质化医疗服务。

四、试点时间和步骤

(一)试点时间

2014年9月底前,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文成县、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海盐县启动试点; 2014年12月底前,温州市、绍兴市作为市级试点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试点;义乌市启动试点;

2015年3月底前,建德市、安吉县、平湖市、海宁市、兰溪市、武义县、永康市、磐安县、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三门县、玉环县、松阳县、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龙泉市启动试点;

其他设区市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启动。

(二)试点步骤

1、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县(市、区)

2014年7月-2014年9月:准备阶段。试点地区做好制定试点方案、宣传发动、教育培训、组织建设、流程制定等工作,同时开展双向转诊平台前期建设。

2014年10月-2015年9月:运行阶段。试点地区按标准和流程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并完成双向转诊平台建设。其他试点对象运行时间顺延。

2015年10月-2015年12月:评估阶段。各设区市及省卫生计生委对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开展评估。

2016年1月-2016年3月:完善阶段。针对分级诊疗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修正及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方案。

2、其他有条件、有积极性的设区市或县(市、区)试点步骤由当地自行确定。

五、组织保障

(一)政府重视,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力度。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90%左右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加大主导推进力度,发改、财政、社保、卫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监管,持续改进分级诊疗举措。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督促其严格实行首诊责任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切实加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管理,促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整体提升,医药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宣传,保证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采取各种形式,加强“首诊在社区(基层)、小病进社区(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基层)”就医秩序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知晓率,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加强培训教育,让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意识,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3.双向转诊的工作总结 篇三

一、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20xx年,医保办按照医院制定的双向转诊相关制度和服务流程,积极开展双向转诊的相关工作,门诊病人通过积极的沟通,基本上能按社保的相关要求,分流转至各个社区医院,住院病人转诊主要通过临床科室与合作医院之间直接联系,没有登记病人转诊信息。

二、病人转诊情况。

20xx年,我院双向转诊的病人,在医保办有登记记录的下转病人有xx人,主要为门诊慢性病人,上转病人270人,主要为住院病人。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一年的运行,双向转诊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住院转诊人数较少。

2、住院病人下转没有通过医保办登记预约。

3、病人不配合。

经分析,主要原因有:

(1)病人对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不能接受,不同意转诊。

(2)医院病床使用率不高,没有转诊必。

(3)社区医院只是海南省或海口市本级的定点医疗机构,有些有需求的病人担心不能报销,不同意转诊。

(4)海南医保政策没有规定病人病情达到哪些情形,要强行转诊(除海口市居民医保),医院很难推动该项工作。

四、整改措施。

1、完善服务流程,增加预约转诊流程,

2、加大双向转诊临床督导和宣传力度,增设临床科室双向转诊病人登记本,双向转诊工作列入每周查房督导内容,

4.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工作情况总结

为适应医疗体系改革,适应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环境,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院与多家医院开展了双向转诊服务工作,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指导乡镇卫生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绩

2013年度,我院向上级医院转送病人10人次,接受上级医院转回病人1人,同级别医院相互转诊7人,各基层医院转送我院256人次,我院转回各基层医院43人次,转诊人次共计317人次。通过上转病人提前预约,解决了病人到上级医院就诊难的问题,解决了病人不了解病情看病走弯路的问题,加强了我院与上级医院的沟通;下转病人使我院与基层医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结合我院派驻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帮扶下,使转到基层的病人能够得到连续、完整的治疗。

2013年上半年双向转诊病人数量情况表300250200***61转入10转出433转入4转出转入转出上级医院转诊同级医院转诊下级医院转诊

二、2011、2012与2013年上半年双向转诊病人数比较 2011、2012与2013年上半年双向转诊病人数比较******11年2012年2013年上半年上级医院转诊数同级医院转诊数下级医院转诊数

分析评价:我院2013年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人数比2011、2012年有所下降。原因:我院整体技术水平逐年提升,各种检查设备逐渐配备完善,向上级医院转诊的需求减少。与同级医院双向转诊相比2011、2012年变化不大。原因:同级医院技术水平都在提升,设别配备逐渐齐全,但个别科室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要取长补短。与下级医院双向转诊人数相比2011、2012年增长较多。主要原因我院整体技术水平逐年提升,各种检查设备逐渐配备完善,我院积极配合基层医院,坚决执行双向转诊协议,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三、存在的问题

我院能够做到根据病情需要上转病人,并开具转诊单,能够实施医保报销;但上级医院转回来的病人却很少。“转上”不“转下”,双向转诊变单向转诊,目前大多数的县级医疗机构能将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向市级、省级医疗机构转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和手术后的康复病人,可以转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的却非常少,由上转下非常困难。这说明上级医院和我们沟通还不到位,总体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挥运作,重形式不重实质,几年来,各级医疗部门没有看参照执行的各项转诊标准,转诊程序和规章制度,卫生管理部门对转诊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和监督。

四、应对措施

为优化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建立互信机制,使上级医院转出的病人愿意回到我院继续治疗。我院继续加强对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提供业务、技术上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不间断、连续的双向转诊服务,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医院

5.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篇五

为加快推进我院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改基本要求,根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属地、就近分级治疗原则。以属地、就近医疗机构首诊为原则,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地州级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医疗机构和对乡镇卫生院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县卫计局要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分级诊疗病例划定

(一)基本原则: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应的基本医疗行为特征,将病例划分为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症病例、复杂疑难病例、复杂危重病例四种类型;分别对应A、B、C、D型。

(二)病例分型的方法:

A 型(单纯普通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普通、单纯、慢性病为多,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要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试点病种:诊断明确的慢性胃炎、单纯的消化性溃疡、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单纯慢性支气管炎、术后需要后期康复的病人。

B 型(单纯急症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

C 型(复杂疑难病例):中老年病人居多,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D 型(复杂危重病例):病情危重复杂、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需要积极抢救的病例。

(三)病例分型步骤:

第一步:病人住院后,医师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基本医疗行为特征进行病例分型。按照先划中线的原则初步划分为AB型和CD型病例,即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症病例和复杂疑难病例、复杂危重病例两大类。

根据卫生部《住院病历首页》规范,采用首页分类法。分型采用的主要变量是:年龄、入院情况、入院方式、诊断个数、输血与否、会诊与否、抢救成功与否、特护、一级护理、切口愈合情况、入院次数、出院诊断。

(1)年龄> 70岁或新生儿均为CD型病例;

(2)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CD型病例;(3)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重急症的均为CD型病例;(4)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5)入院后诊断:确诊时间>7 天者为CD型病例;(6)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者为CD型病例;(7)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

(8)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病例;

(9)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10)护理等级:I 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 CD型病例。

(11)有三个以上诊断多为CD型病例。(12)接受输血的为CD型病例

凡具备以上12项指标中任何1项条件,均划分为CD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

第二步:在第一步分型分出CD、AB 型的基础上,再根据 A、B、C、D 型的特点进一步分型。

(1)首先根据首页分类法分出CD型病例,AB型病例则根据入院时情况即可简单分型。(2)CD型病例可根据病情的危重程度,有否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之一者,需要积极抢救与否,再划分为C或D型。AB 型再根据有否需要紧急处理划分 A 或 B 型。

(3)判断病情和诊断的时间界定原则上以入院时的情况为标准,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变化,则应检查是否因诊疗处臵不当所致。因诊疗处臵不当所致,不能更改分型,如实属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

综上所述,为便于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理解、掌握和记忆病例分型的方法,将分型原则简化为四句口诀:“单纯病例AB型,复杂病例CD型;急需处理是B型,需要抢救是D型。”

(四)分治转诊原则

(1)医院在以上基本分型标准的基础上,各乡镇卫生院及我院根据诊疗技术水平决定不同级别的分治和转诊。

(2)病例初步分型由主管医师以及上级医师在病人入院时完成。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变化,如实属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并根据重新分型的情况决定分治和转诊。

四、就诊范围划分

(一)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即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下转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4、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5、老年护理病人;

6、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7、医疗机构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二)县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即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各乡镇卫生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3、较大伤亡事件中受伤的病人。

4、负责接收地州级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四)地州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即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臵的上转病人。

3、医疗机构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五、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各乡镇卫生院上转至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二)转诊要求

1、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按不同疾病直接与相应科室联系对接。医疗机构医务科为总协调部门,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2、各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必须填写《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3、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转时需派出医护人员护送并书面和口头同时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急诊作进一步治疗。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医疗机构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建立办事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要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加快现有卫生服务人员中医师、护士的岗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分级诊疗基本原则和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各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及慢性病管理、康复跟踪服务。

(二)加快建立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等相关文件精神,县医院要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工作,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临床会诊、病案讨论,建立长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采取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建立地州、县、乡“三点一线”的分工协作架构,落实好“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与分级转诊工作。

(三)加大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力度。县卫计局要认真落实有关分级诊疗等相关文件精神,探索分级诊疗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6.河西慢病分级诊疗方案 篇六

--慢病分级诊疗方案管理部分

河西卫生院

二零一七年八月

河西卫生院2017年慢病分级诊疗方案

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导广大群众的就医去向,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结合我院慢病诊疗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河西卫生院的医疗资源情况,实行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到2017年底,与渭南市第二医院签订慢病双向转诊协议,完善具备开展慢病首诊和管理的仪器设备和分级管理会诊转诊信息系统,争取做到慢病患者初诊率达到60%,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成立慢病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英军(河西卫生院院长)副组长:雷占红(河西卫生院副院长)

成员:张正民,田国涛,张卓,张新乐,张红利,李超,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电话0913-2529382

(二)召开慢病分级诊疗专门会议,部署分级诊疗工作,(三)组织本院临床医生学习慢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熟悉分级诊疗工作,(四)开展慢病分级诊疗工作的宣传教育,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公共媒体,宣传慢病防治知识,促进患者合理选择就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宣传慢病分级诊疗工作,引导群众提高对河西卫生院和分级诊疗的认可度。

(五)分批拍内分泌医生对河西卫生院支援基层医院,进行慢病诊疗帮扶工作,协调解决对河西卫生院慢病分级诊疗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讲解采用慢病病人的操作流程,变异处理,转诊指征和要求,加强与河西卫生院用药衔接,满足患者需求,统筹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项目资源,开展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安排河西卫生院临床医生到渭南市第二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慢病基本诊疗路径,并能常态化开展慢病基层规范化诊疗和管理。

(六)完善慢病分级诊疗工作,严格执行分级诊疗标准,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病历和转诊单书写,妥善保存每位患者的病案资料(病历,医嘱,转诊单,各项检查结果,病程记录,处方,收费明细等),逐步完善慢病分级诊疗工作,持续改进。

三、此方案自2017年9月1日起执行。

7.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篇七

时间:2014年10月21日

来源:市政府办

南府办发〔2014〕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有关“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的要求和《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川卫办发〔2014〕257号),为加快建立完善我市合理分级诊疗制度,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使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医保基金安全运用、政府投入最大效用,全面完成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改革任务,现就我市加快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完善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政策引导等机制,同步加强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保联动”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支持保障,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二、总体要求

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未履行相关登记和转诊转院手续的患者,医保和新农合基金不予报销。到2014年底,全市8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与县(市、区)和市、省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到2015年底,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与县(市、区)和市、省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县域内就诊率逐步提高,力争到2015年达到90%左右。

三、工作举措

(一)构建合理分级诊疗流程

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在于实现基层首诊,基层首诊是指当参保(参合)人员住院就医时,就近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地域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含市级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就医。双向转诊包括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和从上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转诊。

1.基本程序

(1)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参保(参合)人员市内住院就医时,应遵循“当地县级医疗机构及以下医疗机构为首诊医疗机构→市内三甲综合医疗机构→市外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程序,在同等级内自主选择首诊和转诊医疗机构。

参保(参合)人员市外住院就医时,应遵循“当地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为首诊医疗机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程序,在同等级内自主选择首诊和转诊医疗机构。

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的婴幼儿、重度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按照“就近就医”原则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2)上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转诊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转诊标准及时将康复期的病人转入下级医疗卫生机构。2.转诊程序 市内参保(参合)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需转院治疗时,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四川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经医疗机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章后转院治疗;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医需转院治疗时,由医疗机构出具《四川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经主治医生签字、医疗机构的医保部门盖章后转院治疗。《四川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作为患者报账必要手续。

参保(参合)人员市外住院治疗时,需在入院5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向参保地医保和新农合经办机构登记住院信息,登记信息作为患者报账必备手续;参保(参合)人员市外就医需转院时,还需由转出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转院证明,转诊转院证明一并作为患者报账必备手续。

3.特殊情况住院程序

市内突发危重、急症患者,按“就近、就急”原则进行抢救和住院治疗。医生开具的急诊、病重、病危等相关医疗文书作为报账必备手续。

市外突发危重、急症患者,按“就近、就急”原则进行抢救和住院治疗。患者或其家属在入院3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向参保地医保和新农合经办机构登记住院信息,登记信息和医生开具的急诊、病重、病危等相关医疗文书作为报账必备手续。

患者因某一种疾病经住院治疗、办理出院手续后,如同一种疾病在原就治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复查(如癌症放化疗、骨折需拆除钢板等)时,可不办理转诊转院手续。

(二)发挥医保、价格杠杆作用

加大医保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力度,严格执行省卫计委、财政厅《关于调整新农合报销规定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14〕296号),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统筹、住院报销比例,拉开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和省、市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进一步推进付费制度改革,总额控制占比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对符合转诊转院条件、已办理完善转诊转院手续的患者,住院起付线标准按两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的差计算。医保部门在定期审核结算医保基金时,同时审查转诊转院病人分级诊疗资料,对资料不全的患者,医保和新农合不予报销。但对首次住院,因特殊原因未能履行转诊手续的患者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予报销。

(三)建立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1.实行首诊和转诊责任制。各级首诊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患者住院首诊治疗,书面告知分级诊疗政策,对要求转诊转院的患者签订《转诊政策告知书》,对不遵循分级诊疗原则要求住院者,由患者或家属签订个人承担所有医疗费用的承诺书。认真登记转诊转院基本情况、转诊原因、转诊医生和审批人,转诊患者名单定期报医保和新农合经办机构备案。

2.实行违规处罚制度。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分级转诊转院制度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并对相应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1)凡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不遵守分级诊疗和转诊转院程序、不履行告知转诊转院义务,致使患者未及时办理转诊手续或违反转诊程序不能按规定享受医保和新农合报销的应由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所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2)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报送的即时结报相关资料无应有的转诊转院资料的,医保和新农合不予支付,情节严重的取消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3)各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各项转诊转院制度并如实填报各类转诊转院资料,对不严格执行转诊转院制度的医务人员,各定点医疗机构要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罚。

3.健全转诊信息报送制度。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定期汇总转诊病人情况,每季度就转出病人病情、流向、转诊原因等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并形成转诊情况分析报告。医保和新农合经办机构应定期公布各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病人流向,定期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登记汇总情况进行检查。各县(市、区)卫生、人社主管部门每季度将统筹地区转诊情况报市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由市医改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市委宣传部要加大对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形成主动到基层就诊的良好就医习惯。市发展改革委要根据医院等级制定差异化的医疗服务价格。市财政局要配合分级诊疗相关工作,争取改革配套资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要出台不同等级医院间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拉开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和市级、省级医疗机构间的差距。市卫生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诊治能力。市医改办要建立协作会商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各县(市、区)医改领导小组要统筹推动建立辖区内分级诊疗制度,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2014年10月底前,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制定分级诊疗专项改革任务的具体分工方案,落实牵头部门和进度安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安排,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做到家喻户晓。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城乡医保经办机构、各级医疗机构要将分级诊疗宣传工作作为推动工作的前提,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明确宣传重点,精心策划,积极实施,确保家喻户晓。要充分运用舆情监测平台,建立转诊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市内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报道分级诊疗工作的政策和推进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严格督导考核,确保工作实效。由市医改办牵头,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制定分级诊疗工作监督考核办法,建立督促检查、考核问责机制,加强跟踪评估、专项督查、定期考核,确保分组诊疗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分级诊疗执行情况的通报机制,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报市医改领导小组在全市进行通报表扬,对重视不够、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必要时全市通报批评。

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8.医院双向转诊协议 篇八

双向转诊协议

实施“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双向转诊服务是有政府牵头对城市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项重要医改措施。为积极发挥大中型医院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各基层医院或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经甲乙双方协商决定,建立双向转诊关系。为了规范各自行为,现签定协议如下:

甲方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 乙方协作医疗机构: 塔城市人民医院

一、甲方责任

1、医生要熟悉转诊医院的基本情况,专家特长、常用检查项目及价格,协助和指导病人选择合适的专家和检查项目;

2、遇有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有义务将患者转诊至协议医院,不得索取任何费用;

3、甲方向乙方上转病人时认真填写双向转诊单,注明初步诊断,基本病情,经治医生签名后,医务科盖章后方可转诊。

4、双向转诊单分存根联与转诊联,患者转诊时需持转诊单就诊,存根栏由医务科留存。

5、对于急诊重病人转诊时应谨慎,须第一时间就地抢救处理,转院时派专人护送,并向接诊的医生说明病情,同时提供相关的检查治疗资料。

6、对需要进行特殊检验或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病人可向乙方预约诊疗服务机构进行电话预约,并将预约的检查日期和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准确告知患者。病人持基层医院或社区医生开具的检验或检

查单,直接到乙方门诊部划价收费后,进行检验或检查(免挂号和诊查费)。

二、乙方责任

1、乙方设专人负责接待由甲方上转病人的相关接诊服务,认真填写《双向转诊登记表》,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安排转诊病人至相应的病区住院或相应的科室门诊就诊。

2、乙方对甲方上转的病人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在此期间专科医生有义务接受甲方医生的咨询,将病人的诊疗情况反馈甲方医生。

3、当病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进入康复期,乙方专科医生填写双向转诊单,并向甲方说明病人诊疗过程、继续治疗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及时将病人转回甲方医院。必要时接受再次转诊。

4、乙方将本单位简况、特色、知名专家特长、大型设备拥有情况及优惠政策编辑印成册,发至基础医院或社区医生手中,方便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转诊。积极为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有些检验项目,患者前往医院又有困难的,基层医院或社区机构可按要求留取标本,送往乙方进行检验。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9.2012医院双向转诊总结 篇九

工作情况总结

为适应医疗体系改革,适应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环境,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院与多家医院开展了双向转诊服务工作,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指导乡镇卫生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绩

2012,我院向上级医院转送病人364人次,各乡镇卫生院转送我院329人次,我院转送各乡镇卫生院32人次,转诊人次共计725人次。通过上转病人提前预约,解决了病人到上级医院就诊难的问题,解决了病人不了解病情看病走弯路的问题,加强了我院与上级医院的沟通;下转病人使我院与乡镇卫生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结合我院派驻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帮扶下,使转到乡卫生院的病人能够得到连续、完整的治疗。

二、存在的问题

我院能够做到根据病情需要上转病人,并开具转诊单,能够实施医保报销;但上级医院为患者开具的下转单却很少。绝大多数病人认为上级医院主管大夫口头交代回当地治疗或患者自行到我院继续治疗。我院需要转至乡镇卫生院的病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转诊,致使我院下转病人困

难。这说明上级医院和我们,我们和乡镇的沟通还不到位,总体来说是对双向转诊工作认识不够。

三、应对措施

为优化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建立互信机制,使上级医院转出的病人愿意回到我院继续治疗。我院继续加强对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提供业务、技术上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不间断、连续的双向转诊服务,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县人民医院

10.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篇十

根据国家及自治区医改精神,为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我院与大林镇中心卫生院、余粮堡镇中心卫生院、钱家店镇中心卫生院、木里图镇中心卫生院、庆和镇中心卫生院、清河镇卫生院结成了分级诊疗协作医院。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民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政府为主导,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明确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诊疗病种等形式实现分级诊疗。

2、加大以医保杠杆力度,转变群众传统就医观念,逐步改变病人向上转诊容易、向下转诊难的局面。

3、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建立上下联动的医疗信息平台。

三、实施步骤

1、积极协助政府成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立上下联动的医疗信息平台,发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引导病人合理就医。

2、对已签约的六家乡镇卫生院进行医疗服务及医疗技术援助指导等工作。包括进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短期培训班与学术交流、免费提供进修学习。通过对基层医师转岗培训、医生定向培养、规范化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服务能力。

3、帮助已签约的六家乡镇卫生院提高质控管理水平,不定期组织医疗、护理、院感、管理等方面专家团队到乙方进行质控指导、交流活动,根据实际需要观摩学习我院每月召开一次的质控大会、每月编印一期的质控月报,以此提升基层医院的质控水平,实现服务同质化。

4、向已签约的六家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免费开放图书馆、培训会议和学习班。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合作开展科研课题,协助基层医院申报科研课题,并为其开展项目研究提供指导、支持。我院的科研成果可优先在这六家卫生院推广,不断提升其科研水平。

5、根据临床实际互相转诊病人。按照双向转诊临床标准、转诊流程和管理规范,做好病人的双向转诊工作。建立转诊“绿色通道”,确保转诊病人实现无缝隙转诊,优先享受诊疗服务。

6、帮助签约的六家乡镇卫生院完善医疗设备和后勤保障管理体系,以满足其临床一线的工作需求,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保障措施

1、落实责任机制。签订医联体分级诊疗“协议书”,召开工作对接会,建立联系方式。按照《协议书》签订内容建立对派出医务人员工作的考核目标,将其纳入科室或个人的综合考核目标内容及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

2.严格按照排班表的安排,做好工作,保证受援医院长期有派驻人员帮助工作。

3.下基层服务医务人员,要服从组织分配,服务时间不到半年的,本不允许参加职称晋升。派驻人员要接受受援医院的管理,遵守受援医院的规章制度,免费接收医联体医院的医师在我院进修、学习。

4.定期下基层医院进行管理帮扶及调研,了解基层医院的困难和工作瓶颈问题,帮助解决。

医务科

上一篇:银行审计办副主任工作述职下一篇: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