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2024-09-29

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精选15篇)

1.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篇一

后“茶馆式”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张人利

一、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 “两多,两少,一改善”

以上分析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学校通过课程与

教学改革,学生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凸现了“两多、两少、一改善”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全国主流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刘云山、陈至立两位中央领导对我校课改均有过批示,中央教科所专家曾专程到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评价很高。

4、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空间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但是,作为学校,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力图通过提高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减轻负担。并且把这项研究首先直落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

常态情况下,教师究竟怎样教?学生究竟在怎么学?在“大样本”的观课之后,归纳出四个突出问题:

a)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

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

b)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

c)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

向究竟何在,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许多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表现茫然。

d)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怎么针对学校的教学问题,提出方法,转变教师每天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校本教研面临的最基本的课题。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面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寻找研究的方向:其一,空间维度。全国、上海市、静安区已产生的优秀教学方法和存在于本校教师中好的教学方法;其二,时间维度。回溯过去,审视今天;其三,目标维度。新课程推进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当我们作以上三个“维度”上的分析、归纳后,惊奇地发现上世纪80年代教育家段力佩校长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不但在当时为教育部肯定,为各师范大学教育学者赞同,在全国中小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当今许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方法也能找到与“茶馆式”教学有许多共同点。

为什么茶馆式教学会有这么大影响?为什么

近30年来我国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或

有意识,或无意识受到“茶馆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呢?因为,虽然这一方法简练成八个字,而且又把这八个字提练为“茶馆式”教学,说明“议”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议“是对话的重要方式。“茶馆式”教学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教育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合作,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茶馆式”教学的精髓值得传承。

只有继承才能更快地发展,只有发展

才能使优秀的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特别在新课程推进到今天,中、小学教师都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诉求。我们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发展,并且把这种发展后的“茶馆式”教学称为后“茶馆式”教学。

后在何处?要回答的就是发展在哪里。发展主要 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方式更加完善

(主要发展)。80年代“茶馆式”教学仅为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书中学”。新课程推进之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书中学”,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知识;另一种是“做中学”,学生获得的是直接知识。其中“做中学”包括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等。可以说,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不但在校本课程中产生了研究型课程,而且在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也应该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有的概念、有的内容、有的方法,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

例如:在初一数学、科学课中的三个专题:“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军舰为什么能浮在海上”,“人呼出的气体中有氧气吗”,学生自己“做数学”,用归纳的方法真正感悟了“无限”和“不循环”的概念。“为什么能浮起”,一个班中的学生竟会产生十多个“相异构想”,学生通过自己做实践,建构起了正确的知识。怎么检测氧气存在,关键是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也是学生自己做实验,逐步形成“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思路。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研究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它支撑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后“茶馆式”教学就是变从“书中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

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一般有三点依据:1)学科中核心知识;2)学生要掌握这一知识缺乏经历,或者有部分经历而得出了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结论;3)主题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

据说杜朗口中学在教

师“讲”的用时上有过规定,每堂课不能超过15分钟、10分钟。80年代育才中学也曾有过讲解的用时规定。我们认为:在针对学校教师讲得太多,讲得太滥,制定校规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持久了恐怕不行。因为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科中的内容不同,划一的用时规定就会出现问题。另外,先“读”后“讲”,对吗?也不一定。一堂课,完全可能是先“练”后“讲”。也可能是不“读”、不“练”、不“议”、不“讲”,而是先“做”。因此,后“茶馆式”教学发展成三个“不”:

(1)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2)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3)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

3.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的选择。(1)效能是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效率,对时间的变量。效益,对于时间之外对于其他投入的变量。效果,确定一定价值取向之后的达成程度。

(2)效果价值取向主要两个方面:其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二,不但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2.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篇二

一、重视学生课堂准备, 制定针对性课堂计划

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对于“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对于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了解, 不仅对课堂“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课堂进行的速度、效率和质量都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课堂准备情况, 根据现阶段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 来制定出让学生可以相对自由性的学习过程, 从而在锻炼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同时, 也能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制定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模式, 让学生能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设计相关问题来检验学生的课堂准备情况, 在把握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之后, 教师及时根据自身的教案准备情况进行适当地更改, 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制定“量身定做”的课堂教学流程。另外, 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限制, 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性, 在课堂准备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学习难点,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的过程来了解课堂讲述的重点。

二、发展生本教育, 实现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实质是“生本思想”教学的重点体现。现阶段教育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重要性的体现, 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目的性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充分发展生本精神的同时, 可以转化传统教学中的“定位”, 为学生的自学性锻炼创设平等、自主、轻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首先,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被动灌输”等教学行为;其次, 对于课堂内容要注意“提炼”的优势, 进行简化课堂多余环节和多余内容, 减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压力, 从而实现简单而有效的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权利,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以“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度来完成课堂学习过程。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处于不成熟阶段,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来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但需要注意, 合作学习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 关键在于教师, 可以在课堂伊始以小组为单位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可以用提出问题或者设计具体的计算题目来检查学生学习的薄弱点, 进而为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例如, 在“混合运算”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计算题中出现乘法、除法和括号内的加减法, 应该先算哪个?”等问题;在具有计算题目的考察中可以设计“7×8÷2=?”“6×10÷ (7+23) =?”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得知学生的薄弱点所在, 进而将这一内容设计成课堂的重点讲解。

三、促进教师引导教学, 精心设计“练习题”

学生在进行“学”的这一过程, 不仅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对于教师“教”的过程也具有着启发性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在小学课堂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来实现小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产生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利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布置“自学”任务, 再提出相对应的“自学”要求,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可操作性和可完成性。例如, 在“应用题”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题目, 然后帮助学生分析答题的流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确定答题的方向。教师对于“练习题”的精心设计, 是促进学生课前预习和准备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来设计适合学生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来达到教师的预期预习目标, 从而更加有利于教师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过程, 需要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不断优化和升级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在科学合理的课堂中进行学习活动, 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促进学习, 从而创设符合教育教学标准要求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挺军.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J].才智, 2014 (11) :104.

3.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篇三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设计有7个阶段:情境导入—确定目标—自主合作—交流展示—提问质疑—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情境导入是为了在学习新课前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与文本有关的故事、音乐、视频、名句、诗词、成语等快速抓住学生思维,把学生散漫的心思收束到课堂上来,进入到文本的意绪中去。

确定目标是要为文本的学习指明方向,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新的考试大纲要求,契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不宜面面俱到,不超越学生认知和能力范围;二是必须由师生共同确定,每位同学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属于个人的学习目标。

自主合作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包括课堂上和课后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参照“导学案”,分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各小组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和“导学案”上的题目为纲,分别突破学习目标,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

交流展示是学生互帮互学的环节,各小组在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对其他小组的学习起到启发和补充的作用。另外,交流平台的提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一旦发言得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就建立起来了。对于未发言的同学,正是锤炼倾听能力的好时机,边听边把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记下来,个人的学习获得大量有益的补充,趋于完整充实。有不同见解的可以当场发表,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也可以课后找同学讨论。教师在这里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说得有道理的地方,对于偏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牵强附会或偏激之处,一一点拨导引指正。教师也要把自己的阅读心得拿来和学生分享,学生有不同意见的亦可立马诘问。最后由师生共同做出小结,形成对问题的全面正确的认识。

提问质疑的环节是对“自主合作”“交流展示”的有效补充,在前面几个环节中,都是以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为主,而且是以小组为单位作交流汇报。每个小组的成员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为避免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学生一直存疑的地方,就可以在此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回答的由学生解答,学生不能作答的由老师来回答。

拓展延伸是对接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一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把教材和生活以及其他资源结合起来,丰富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本与文本、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树立大语文观。

达标检测是直接针对以上学习进行的检查验收,一方面出于学生考试的需要,平时要做一些必要的练习;另外,每一篇文章学习完毕,应该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使学生知道自己究竟达到了学习目标没有,还需不需要采取什么补充措施。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交流展示”环节为例来展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

“四叶草”组(个性化命名):关于《咏怀古迹》,我们组抓了“怨恨”二字,认为有三重含义——一是昭君对汉宫的怨恨(遭人算计,备受冷落);二是昭君对匈奴的怨恨(作为帝王巩固自身统治的工具);三是诗人才华不得施展,对当时制度的怨恨。

师:“四叶草”组的赏析紧紧围绕诗眼“怨恨”展开,迅速全面地深入到诗歌要表达的主观情感。

“树洞”组:我们组重点鉴赏的是《秋兴八首》。首联,“凋伤”“萧森”写出凋落萧条的景色,烘托出秋天的悲凉气氛,反映出杜甫内心的忧愁。这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颔联以壮景抒悲情,不禁让人联想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广袤的空间更显诗人的渺小和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苦痛。颈联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以看到作者是一个热爱家园的人,而这里诗人寄身他乡,有家难回,不禁悲从中来。

师:“树洞”组在读诗的过程中联想到诗人的其他作品来帮助理解本诗情旨,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赏析方法。

“飞天小女警”组:叠音词“滚滚”“萧萧”的使用增添了《登高》雄壮开阔的气魄。动词“涌”和“接”形象生动,有力地表现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急暮砧”具有鲜明的画面感,让人有人生迟暮之感,仿佛诗人的人生也行将结束。“一去”“独留”用得痛切沉重,对比强烈。

师:从表现力强的动词、叠音词入手亦是诗词鉴赏的有效手段。

“无名”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不仅上下两句对仗工稳,而且句内“风”对“天”、“急”对“高”、“渚”对“沙”、“清”对“白”,对偶也颇精妙。意象冷清凄凉,充溢悲怆之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根据律诗要求,又是整齐的对仗,给人以旷远孤凄之感,境界辽阔,气象雄浑。

师:从律诗的特点出发,注意到出句与对句的严格对仗。这可以作为我们欣赏律诗的一个角度。

……

学生的赏析虽然看似不太完整,但我认为比老师在课堂上全面分析,学生一一记录在册的教学过程要有价值得多。任何文本的鉴赏在课堂上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何况是语言高度凝炼的诗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完全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去获取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思考,有合作探究,有表达交流,有质疑问难,有强化训练,相信学生在诗歌鉴赏的方法以及语文能力的提升上都会有进步。如此“一课一得”,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就有希望了。

在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很多疑难和困惑。如怎样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已知”,使课堂预设符合学生思维的实际,从而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如何保证其他学生专心倾听汇报员的发言,避免学生身在教室心在外?学生习惯被动接受,课后基本上不自主学习语文,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显得十分仓促。教师也常常不自觉地回到以讲为主的老路上,面对学生超出预设的说法,习惯把学生的答案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打击学生的创造性。但见难即止是不可取的,我们应争取早日达成教学相长的生命课堂,不辜负师生宝贵的成长时光。

4.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篇四

新的信息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更应该做到少教,老师更要做好引路人,指导好学生自学。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精教细导、注重反馈。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自学延展,做到教学的有效与高效。

随着课改革的逐步深入、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能力的形成关键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的学,高中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就是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先学后教。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1、预习指导要有前瞻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拿到一册新的课本,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读好整本书的概念,翻一翻、想一想,这一册课本与前一册比较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为下一册内容的学习要奠定哪些方面的知识基础,这都要有个思考。其次,要大致了解整本书的单元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及其联系点,以逐步构建和完善语文知识网络,只有这样能更好为学生自学把好脉、开好方。

2、文本学习要有适度的拓展性。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贴近自然,可以是观察、讨论、演讲,也可以是参观、访问、调查……形式不一,充分挖掘学习资源,抓住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指导好自学。

二、做到以学定教,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要解决教什么。如果课前实施了有效的自学指导,教师就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在二次备课中确定哪些内容放在课内讲,哪些留到课后做,哪些可以放开让学生讨论,哪些可以由学习小组去解决,甚至还可以对文本进行必要的取舍、加工、改造、创新等等。同时,随着重难点的突破,新的知识点、能力点随机生成,就有必要对下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就比较切合学生实际,就会更具有针对性。

2、要解决怎么教。学生充分自学后的课堂教学,也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首先,要依据课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是朗读法还是品读法,是点拨法还是质疑法,是问题导读法还是比较阅读法,是自主研读法还是合作探究法,要突出重点来落实具体的学法和教法。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敢于取舍,力求精要。一篇课文的教学元素是很多的,如果照搬教参什么都讲,那是不顾学情的作法。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深入挖掘、筛选,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力求以点切入,以点带面,一课一得,促进学生学力成长。再者,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依据学情作好时间的分配。导入、感悟、点拨、精炼、反馈、合作探究等环节要有序推进,特别是不能缩小和挤占必要的训练、讨论、反馈的时间,在师生互动中要做到动静分明、疏密有致,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即时生成的教学情境中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促成学生知识网络的主动构建。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于自学指导,做好预设,顺势引导,善于留白,精于梳理,调控课堂节奏,优化教学过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三、关注学生自学的延展,实现教学高效

高中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效益,即在单位时间内掌握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与教学后,学生获得哪些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反思从前的教学,满以为自己教得很多,教学智慧都用上了,教学任务都完成了,效果一定不差,其实不然。正如课改专家崔允t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教学活动不在于教师教得精彩,而在于老师的指导,学生自学得法,学生学得实在。

要即时评价,常评价。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找准评价的落脚点,不吝惜评价的语言,拓展评价的广度和深度,让评价兼顾不同层面学生知识获取和生命发展,让评价成为学生具有永恒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自学与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反馈环节。教师要随机把握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三阶段反馈,坚持练、讲、评,点拨、互动、再评重复性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及时反馈矫正,不断巩固提高。

★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 先学后教教案设计

★ 高中语文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模式比较论文

★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反思

★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选题

★ 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 统计学课程教考分离的探析论文

★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 党员先教活动全面工作总结

5.先学后教四清教学感悟 篇五

陈莲叶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的模式从最初接触到现在已快两年的时间了,大家基本已能熟练运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际教学,感触颇多,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目标设置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己看书找问题,教师可巡视学生。教师可用小组PK加分的方法督促学生认真看书遵守课题纪律,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都在看书学习,效果较好。自学检测题紧扣目标和自学指导,针对性强,学生抢答积极。学生看了书后再练题,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每对自学指导和检测都是一个学习的片段。堂清题则把整节课内容贯穿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选题上要具有全面性、阶梯性,可以让学生把本节课的知识系统起来。学生小结,当堂课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经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容易的、学生能掌握理解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而对于课本内容较难的,用这种方法,有些题,学生回答一个错一个,即使班上程度较好的学生也回答不出来。学生自己整不出来教师必须出马讲解。就我所教的物理课来说,这样耽误了很多时间,一节课的内容完不成。该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讲课不能超过10分钟,这就把一节 课限制起来,不能过多过细过深讲解,10分钟讲一节课只能是概述或了解。课后习题很少且教材里没有涉及的内容还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否则,资料上的题学生就做不出来,考试也常常考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堂清检测题难了,很少有学生能自己做出来,容易了,怎么能应对考试?课堂上的题还是为了考试,考试难道只考容易的题吗?因此,我认为这种教法要灵活运用。

对于较容易的章节用此法,较难的,需补充知识可用此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不拘泥形式,目的是学生掌握和学到知识。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如果每节课教师讲的内容都少于10分钟,是否适用于所有的科目,是否适用于每节课?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但真的能考出好成绩吗?

以上是我的粗浅理解,敬请批评。

2013年9月23日

6.语文先学后教教学反思 篇六

“先学后教”的基础是“先学”,“教”要促进学,最终实现“不需要教”。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先学。学生不是―张“白纸”,教学不能从“零起点”实施,因为任何―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经验、储备和能力。比如,刚入学的新生,如果有正常的幼儿园生活经历的话,其经验、储备和能力完全能够胜任“入学教育”、“拼音教学”的先学任务,即使没有正常的幼儿园生活经历的孩子,在6岁前,也接受了父母的教育,会说话、有伙伴、能交际,进入小学之后,教师只要稍加指导,孩子就能够把原有储备转化为先学的能力。

先学可以安排在课内,也可以安排在课外。一般地说,低年级安排在课内,便于教师指导,随着年级的升高、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逐步放到课外。当然,中、高年级的课内也有先学之要求,只不过,一般不放在上课之初,而在深入学习探讨阶段,比如,教师或同学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大家读书、思考、同伴交流等等,尝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同伴合作,再解决不了,由教师点拨、归纳、提炼、总结,甚至于留到课外,让“问题”伴随学生的生活。

(二)学生先学,学什么

根据我的上课和听课实践,先学的内容因年级、课型、课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低年级,主要是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随着年级升高逐步提高要求――通过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提出问题、做读书笔记、查阅资料等等,这是阅读课;习作课,则先行观察、记录、搜集素材等等。习作课内的先学,主要是学生尝试写作,教师再根据习作要求和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同学互评,以指导修改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光学已不仅仅是为了“教师顺利地上课”、学习新内容而学,而是为了“不需要教”、为了独立学习、为了自主发展而学,这是与传统的预习的本质区别。传统的预习主要是为了“教师顺利地上课”,是一种学习方式,具有从属性。而先学是一条教学规律,“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应该作为―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具有独立性。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认读生字新词、做读书笔记、提出问题等等,是“预习”,而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自觉主动地阅读课外书、查阅资料、持续探究某些问题等,则是“先学”。举一个例子,上《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前,学生就想方设法搜集更多、更详尽的关于二十世纪人类发明发现的资料,探究计算机是怎么运行、程控电话是怎么回事等等;上《少年闰土》一课前,学生就想尽办法找《故乡》来阅读,甚至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等等,这是“先学”,“先学”无止境。

(三)先学要学到什么程度

7.也谈“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篇七

在教学《登上地球之巅》一课时,笔者先做了学情调查,请学生谈谈读了本课后的感受,说说精彩的地方,提提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学生读到了文中许多描写,可以了解登山队员遇见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个性。再比如他们在登山时所闪烁着的团队合作、爱国精神以及集体意识、牺牲品质等等,但问题似乎没有人提出来。

经过这样的调查,笔者发现,学生能够读到的这几点,基本在我们没调查前的判断之内。因而可以说,这次学情调查价值不大。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该怎么进行呢?我们如何以他们的“学”来定我们的“教”呢?

还是以《登上地球之巅》为例,笔者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以“教”定“教”,也就是我们教师自己应该重读文本,去发现新的教学内容。

在重读文本时,笔者发现,这篇文章从“高度”这个关键词入手,能读出另一番味道。文章写的是四个登山队员历经千难万苦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事。可我们发现,这个最高峰最后到底是几个人登上了呢?粗心的学生认为是四个,“细心”的学生认为是三个,因为刘连满没有登上最高峰,这是事实。

但是,当所有的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认定这个事实时,笔者觉得,真正的教学价值却出来了。此时,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刘连满虽然没有登上珠峰的最高峰,但他却登上了另一个高峰。这个高峰在他的心里,他比谁都做出了更大的牺牲,因为他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成全其他登山队员;他比谁都来得惋惜,因为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离顶峰还有段距离;他比谁都来得坚强,因为他比谁都需要有勇气战胜失败、战胜荣誉、战胜自己。

显然,把深入理解刘连满精神的“高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内容的确定只是有价值教学内容的一种选取。但当我们找不到其他的理解,当我们没有能力确定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时,我们的教学内容就应该这样定位:让学生读懂我们教师所认定的教学内容。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师一要研究教材,二要研究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用智慧的教学手段,用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方法,让学生读懂文章。

正因为这样,从文本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好好体会刘连满放弃登山时的心里活动。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口:“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我们可以挖掘这里的空白点,当时刘连满想不想留下来,在作出决定时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这里,对人物真实心灵世界的挖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刘连满这个人物。此时,可以想象,刘连满在最后的距离中,是多么渴望登上珠峰。因为为了这最后的冲刺,他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多太多了。现在要他放弃显然太残酷了。这不但是对自己之前所有努力的否定,更意味着对“承认失败”与“放弃荣誉”的双重接受。但刘连满的放弃又是不得已的:为了登上珠峰,刘连满可以置生命于不顾,但他不能不顾队员们对他生命危险的担心,更不能不顾自己将成为队员的负担这个后果。可以说,此时刘连满一方面渴望登山,另一方面又要说服自己留下来,这两种愿望都极其强烈,本身又互相矛盾。此时,经历过千难万苦的刘连满内心有着太多的感慨和纠结。

但最后他还是留了下来,这种纠结背后做出的决定让我们体会到的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比信念更高的山,没有比心更宽的海。当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高度时,我们需要确立自己心里的高度。同时,征服自己心里的高度更需要勇气,更需要强大的心灵选择的力量。最后文中说,“现在,他们三个人的头顶,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看似极其简单的句子,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我们教师是否要问一问,这三个队员真的找不到可以攀登的山岩了吗?此时,我们是否可以问问学生,你想对这三位队员说些什么?正如胡明道老师所说,课堂教学要于无疑处设疑,于无趣中引趣,于点拨中探胜,于比较中鉴赏,于揣摩中获知,于辨析中识误,于发散中思维。笔者认为,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可以如上进行确定与选择的。

如果这样做是科学的,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以学定教”不主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对立的。恰恰相反,成熟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虽然不是全部)应该知道学生需要学什么。“教什么”和“学什么”是有很大程度上的交集的。这种交集的范围随着教学的成熟,其自然融合性应该越来越大。这正如有高超专业能力的医生,他不需要询问病人得了什么病(事实上很多时候病人也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因为他不是医生),却能很快诊断出病人得了什么病,需要吃什么药一样。同理,只有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去调查学生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

但当前的生本教育,却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好像教师所教的都是学生不想学的,不需要学的。所以教学一再强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笔者觉得,上面提到的这种教学情况和案例,如果我们教师不主动定好教学内容,必然会出现学生和教师都不知道要学什么的局面。不要说中学,就是小学也会出现。如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提到的现象:有一次,一位老师在上柳宗元的诗歌《江雪》时,其中一学生提到“独钓寒江雪”一句不能理解。这位学生说,这么冷的天,水都结冰了,还怎么钓鱼。这时另一位“机灵”的学生帮老师解围说:“可以在冰块上打开一个洞钓鱼”。结果,有同学又反问了:“这么冷的天,即使打开一个洞,鱼也不肯来吃,根本钓不到鱼。”就这样纠缠在学生的问题中,老师傻眼了。

其实,学生提到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但很多时候,教师的问题恰恰不在“以学定教”,而是“学了不能教”,学生想学的我们却不知道教或没办法教,因为我们没有能力随学生的“以学”动态形成相应的“需教”,也就是我们无法根据学生想学的内容而形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带领学生学,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只做学生思想的“尾巴”。以《登上地球之巅》为例,有的教师上完课后,学生学到的和没上课前几乎没多大差别。可以说,现在的“生本教育”严重扭曲了它的本来面目,“教”与“学”出现了严重的错位,这绝对是有问题的。而更可怕的是,我们现在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还一直以为我们缺少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教师没有能力和智慧形成动态的教学内容。

笔者觉得,以学定教的前提是我们教师应该有相当的智慧。首先,我们要知道学生需要学什么。不知道的话,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很快收集到信息。其次,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查来确定教学内容。但问题是,语文是以文选型呈现教学内容的,所以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学情调查,根据学生提出或教师发现的问题,重新解读文本。最后,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有足够的教学手段和智慧以“学生好学”而不是以“教师好教”来设计教学,这是不是意味更大的难度呢?

当前的生本教育好像认为:我们教师是白痴,什么都要由学生牵着鼻子走,大有学生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味道。同时,尴尬的是,因为课堂空前开放了,当教师意识到自己角色的价值是想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时,由于教师自己没有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研究,以致教师的引导相当生硬。最终,教师甚至放弃了专业价值努力,还美其名曰还给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这种以“尊重学生”的方式掩饰自己“放逐专业追求”的做法是可怕的。可以说,对教师真正“教”的放逐是生本教育埋下的最大祸根。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真正成功的语文老师,靠的是其自身的文化品格和内在功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辐射和渗透。”

应该说,“生”本教育相对于严重压抑学生生命能量与学习天性的“师”本教育来说是一种解放,他们激情的释放是必然的,但能持续多久是值得怀疑的。在中国最可怕的是一刀切,一刀切容易走极端。师本教育,是经常压迫性的灌输教育。而生本教育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同样很容易成为教育的另一种倒退。教育的智慧与中国所有的智慧一样,在于“度”的控制,只要过度了,再好的东西都将以打折的方式实现它的价值。

再回到刚才的课例《登上地球之巅》,我们有了教学内容的确定,又考虑了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有人认为,这不是教师自己设计圈套让学生走入自己的教学内容吗?

笔者觉得,这篇文章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在学生已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笔者自己确定的,问题确实不是学生提出来的。但不是学生提出问题,不是学生主动呈现学习内容,就不能构成生本教育的教学内容了吗?显然不是。

在上面的案例中,如果学生能提出其他值得探究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我们当然可以根据学生的疑问来进行文本解读,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但有时限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低下和文本钻研肤浅的局限,学生很难提出值得学习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合乎教育现实的。而此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已知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教”来提升学生的“学”。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生本”吗?难道就不是“以学定教”了吗?

如果这叫设计圈套,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圈套:我们是在选择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的内容来“教”学生“学懂”他们应该知道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以上的引导,学生应该对文章读得更深了。我们觉得,生本教育不是一切由学生自己说了算,更不是学生学到哪里就是哪里。我们教师“教”的价值永远在于:学生以后知道的事情,学生以后读懂的东西,由于我们智慧的引领,他们提前真正知道了,提前真正读懂了。在这篇课文中,学生起码懂得了,这个世界还有比珠峰更高的高峰,这个世界失败与成功的内涵还有新的理解和新的拓展。

笔者始终认为,我们现在谈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更多的是新瓶装旧酒,以学定教,简单说不就是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情吗?先学后教,难道不就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预习成果后我们再教吗?而学情分析、预习成果的展示不就是伴随我们教育的诞生而诞生的吗?老是拿些醒目的新名词来进行教学改革,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其实,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即使知道学生需要学什么,我们也没办法教好。要知道学生学什么是不难的,做个调查,我们马上就知道学生要学什么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知道学生需要学什么后,我们不知道教什么,或者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教。比如郑振铎的《猫》一课,很多学生都想知道,文中最后说“我家永不养猫”这是为什么?教师要知道这个,还真需要我们好好读文章,真正读出为什么永不养猫。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也不怎么清楚的,恰恰是学生很想知道的。而同时另一方面,学生找不到有价值的问题,或许是找到了有价值的问题,却由于我们自身水平的局限而没有能力和办法去利用。所以,当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时,我们就需要教给学生我们知道而且学生需要知道的东西。

有时,学生不知道学什么而我们知道教什么,但我们知道了以后,却不知道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教学生学。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教师找到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后,通过巧妙的方式进行点拨,这算不算一种“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呢?

其实,话无论怎么说都可以,只是我们的生本教育如果没有真正认识到真正的问题,那无论什么改革也不会有实质性、长久性的进展,而且说到底,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仍然没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我们一线教师是否愿意去做一个个案例,去做一些细碎而永恒的事。

8.《日月明》先学后教教学设计 篇八

当堂训练 《日月明》教学设计

中山小学

吴小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13 个会意字,正确书写生字“力”。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读韵文。【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你们还记得《阳光》这篇课文吗,太阳光芒四射,洒遍了大地,太阳也叫──日(学生回答),月亮呢?太阳和月亮手拉手好朋友就组成了一个新字──明。

2.你能给“明”组个词吗?(明亮,光明)

3.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有趣的汉字!4.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日月明(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1.师: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真响亮。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四场比赛,首先比谁会读课文。

三、比会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出示)

1.打开书,翻到第 97 页,自己自由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由读。

2、会读了吗?咱们分大组开火车读。(一个同学读一句,有错就停,没错换人)请其他同学纠正。板出读错的字。3集体读。所板出的内容。

四,比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二)。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棒,在课文里藏着一些生字宝宝。你们想认识它们吗?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谁最先把“我会认”的字读准,读牢。

1.读一读(出示)加拼音的字 ①指名读。②其他同学更正。

③带拼音的字你们能读这么准确,那去掉拼音呢,还能读准确吗?

2、出示去掉拼音音节后的字词。①指名读 ②其他同学更正。

过渡语:去掉拼音的字难不倒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3、摘星星游戏(读生字)

4、齐读(我会认的生字)

五、比流利读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

(三)“我会认”的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同桌用对口令的方式读一读。

4、师生合作读

5、男女赛读

6、齐读,边拍手边读。

六、比会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

(四)师:同学们把课文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来进行最后的一次比赛:比谁写的字最漂亮。

(一)先学

1.出示生字“力”齐读。2.师范写,一边说笔画。

3.问:你知道力是由几笔组成?第2笔是什么?

4.写横折勾时应该注意什么?跟师写横折勾。第2笔撇应该注意些什么?

5.跟师书空“力”。师在田字格里范写,6.师小结:横折勾要斜一点,撇和勾一样平,撇是放笔要比横稍长。

7.生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七、比当堂完成作业

1、出示巩固生字习题,(我会连)

9.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篇九

基本流程:“三环六步一反思”

1.三环:预习、展示、反馈。

2.六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测评、纠错巩固。

3.一反思:教师每日一反思 三环:

1.预习: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预习的主要形式:独学——学生独立学习。

2.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升华和迁移。

展示的主要形式:小展示和大展示。

3.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顾性的检测。并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反馈的主要形式:爬黑板、小测试。六步:

1.出示目标:教师通过备课,对学习章节的研究、课程标准的把握,制定导学案,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初步把握文本,明确学习目标

要求:目标要精炼准确,体现三维要求。

2.自主学习:学生以教材和导学案为对象,通过进一步阅读教材及查阅资料,初步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圈定关键问题,并初步达成学习目

要求:以独学为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预习,做好预习笔记;必须保证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解决基础知识,圈定疑难问题,形成个人学习目标,并在不断预习中学会如何学习

3。合作探究:围绕目标和重点难点,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合作交流、立体学习,再次达成学习目标。对于不能达成的目标,有价值的问题,予以搜集整理通过展示课达成。

要求:以对学群学为主。教师指导学习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预习成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形成小组学习目标,小组长记录整理有价值的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4。展示提升: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合作、立体学习,全班展示、全面提升。展示的形式:小展示和大展示。展示的操作:分工、预展、展示。展示的要求:大胆大声大方、形式多样

5。达标测评:依据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再次达成目标。

达标测评的方式:达标可以采用组内问答、对子互查、小测、板演等多种形式完成。

10.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篇十

(一)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什么、怎样学会今天的课堂要让学生学会什么?难道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吗?不。新课程理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作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当代课堂教学有“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上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师的讲授相对是比较容易落实的,而过程与方法、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用知识讲授的办法可以达成的。它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参与中主动地、自觉地内化,才能培养现代社会所期待的学生真正的素质(思想与行为)。(二)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还是自己学会的据报道,江苏省洋思中学80%的生源是外地家长送来的“问题学生”,进入洋思中学以后,基本上都是些“难教”的学生,但是洋思人总能魔幻般地化腐朽为神奇,让他们带着成功的喜悦,满意地走出校园。这些学生在洋思中学一段时间后都走上了爱学习、守纪律、讲文明的正道,每一位家长都表示满意,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洋思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和理念: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

二、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需要我们改变什么通过前面两个问题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学生是有巨大学习力的、可以学会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要学知识与技能,还要掌握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改变传统的不良教学方式、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不良学习方式

(一)坚持“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当代教学研究新成果表明,教与学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课堂教学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以学定教”的前提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力,都可以积极成才并获得成功,都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的内容;二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的方式。

(二)构建“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根据“以学定教”原则,课堂上教师教什么、不教什么,讲什么、不讲什么,怎样教、怎样讲、怎样练等一系列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都是由学生的学情决定的。三、坚持“以学定教”原则,建构“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使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的过程,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过程。

11.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篇十一

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必须备课充分、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教学时间抓得紧,教学效果明显。

例如在“先学”环节。并不是以前简单的“预习”,单纯让学生去看书、理解,自己学习,而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着任务、目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自学,并进行检测。

“后教”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关键点。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语文答案常常会五花八门,似是而非,我先让学生选一选,说一说对错,为什么,再做补充、更正讲解、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讲解。虽然看起来是给学生的时间多,其实老师也是不敢大胆放手,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

12.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篇十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什么叫介质.

3.知道声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什么是回声。

二、学习活动 先学

活动一:探究:声音的产生(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7想想做做,并回答下列问题)1.琴弦发声时的特征是。2.人发声时的特征是。总结: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是。3.唱片是怎样记录声音的?

练习:

1.敲击鼓面会听到鼓声,若向鼓面上撒些纸屑或泡沫塑料的颗料,还会看到它们在鼓面上跳动,这说明鼓面在_______;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______振动产生的。

2.古筝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_________振动产生的:鼓、锣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_________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_________振动产生的。活动二:探究: 声音的传播(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8—29,并回答下列问题)1.声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2.太空中没有空气(即),声音能不能传播?

3.气体传声实例: 4.液体传声实例: 5.固体传声实例:

结论:声以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_。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_。后教:教师补充点拨。当堂训练:

1.下面几种现象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A.用声音将鱼吸引到网内 B.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 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波浪拍击海岸发出轰鸣声 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A.宇航员们在月球上离得太远,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B.宇航员们戴的头盔隔音,只能用无线电话联系 C.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D.使用无线电话交谈,便于录音。

3.关于声音和振动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C.振动停止,声音传播也停止 D.振动停止,声音能继续传播

活动三.探究: 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9—30,并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它的大小等于。

2.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有关;不同种类的介质比较:一般来说,在______中最快,在______中最慢,在15℃时的空气中,声速为________。

3.回声是指。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的时间大于______。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D.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该听到发令枪响再开始计时

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致使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较多的原因之一,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木版或墙壁,向救援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3.在雷雨来临之前,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这主要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耳朵的错觉 C.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

D.雷声在地面、山川和云层间多次反射造成的结果 E.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

活动四.探究: 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0—31,并回答下列问题)

想一想:在生物课上你们知道的感知声音的两种情况分别是什么?

练习:

1.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传声,且比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2.平常,同学们能互相听到对方的讲话,这之间的传声介质是_______;当我们在河边把水弄得哗哗响时,鱼儿能上能下会慌忙游窜,这说明___ __能传声;一块机械手表放在桌子上,表针走动时声音很小,人站在桌旁听不到声音,但如果将耳朵贴到桌面,即使隔一定的距离也能清晰地听到“滴嗒”声,这说明_______能传声。

3.在电子自动计时器普及之前,小型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项目还用人工计时。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两个计时员测量的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但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A.慢 B.快 C.一样 D.无法判断

13.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篇十三

问题究竟出在何處?当我置身于高效课堂这个改革环境之中时,先前的疑虑便豁然开朗了。“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颠覆性的教学思想让我看到了传统课堂中存在的痼疾: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中心,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找到自我,认清自我,展示自我,无法脱离被动学习的痛苦。难怪在热烈的掌声中,仍然有人漠不关心,仍然有人半梦半醒。是时候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了!于是,我践行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希冀在课改的引领下找到新的方向。

在践行课改的半年时间里,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悄然发生了变化:课堂秩序井然有序,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从容地进行自主学习,乐于小组讨论探究,而且合作意识越来越强,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学习报告是学生自觉地知识点的整理和查漏补缺,等等,这些都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一、摆脱固执,做课堂中的“定心丸”

任何一种理念,执行之初,都会面临挑战,而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内心”的固执。对于习惯了传统教法的我而言,突然要从“师”主体的位置退下来,总有些犹豫和疑虑。这个时候,决心非常重要。尽管对理念的认识还不成熟,尽管课堂上呈现了诸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老师一旦着手进行,就要拿出大胆尝试的勇气,镇定自若地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不可三心二意。在新的模式中摇摆不定的学生,看到老师的果决,自会慢慢放下心中的抵触情绪,逐渐适应新的课堂节奏。习惯成自然,老师这颗“定心丸”,会让课堂教学很快渡过课改的“磨合期”,走入新的境界。

二、全力以赴上好自主课

“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解决问题,提升探究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而这种理念能够落实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就是“自主课”的重要性。可以说,自主课是学生静心思考,发现问题,树立信心,走向精彩展示的关键性一步。实践证明,上好自主课,以下两个环节必不可少。

1.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学生在自主课上“学”什么?个人以为,我们必须将课改环境下的“自主”与传统的“预习”区分开来。简言之,“预习”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前对知识的预先了解,很难落到实处,甚至漫无边际;而“自主课”中,学生要通过自己主动有目的、有条理的学习,自行解决课题中的大部分问题,如此,“课堂任务”的确定就至关重要了。老师课前三言两语的布置过于笼统,必须有一套重点突出、难易结合的随堂任务作指导,这就是导学案的魅力。

在课堂实践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导学案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兴趣,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速度、质量,以及德育思想的渗透,所以,每次自主课前,我们都会集中精力,进行集体备课,对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尽最大努力,让它贴近学情,切中重难点,便于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开拓思维。我们现在的语文导学案是经过不断地修改后确定的模式,包括“学习情境”“知识导学”“自主预习”“问题探究”“课后巩固”和“美文欣赏”六大部分,从课堂实践来开,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注重了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思想的渗透,使用起来效果还不错。

2.耐住性子,等待花开

耐得住性子,才能真正撞开学生的思维之花。于是,现在的自主课上,除非必要,我都会沉下心来,等待学生完成自主任务。我的注意力,从急于给学生讲,变成了在小组间流动,及时纠正学生自主时的学习状态,默默观察审视学生的答题思路,根据学生探究时出现的实际问题,在脑子里快速整合下节课的展示重点。偶尔因为个性化的问题,我也会跟某个学生小声讨论几句,多是会心一笑之后,师生便各司其责了。老师耐下心来,学生学下去,才会真正地发现问题,快速完成课堂任务。

三、展示课的前奏——小组讨论,查漏补缺

理想情况下,我的自主课会分为两部分,一是个人完全独立的自主时间(约30分钟左右),二是小组成员间针对导学案的集中讨论(约15分钟左右)。但有时因为时间不够,我也会将第二部分放在展示课的开始部分。有些问题,学生个人通过独立预习思考就能够解决,但是,也会有一些知识的盲点,是个人无法解决的,这时候,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了。因为有了前面个人的独立完成,所以,小组间的讨论会更有针对性,小组成员总是会全神贯注,提出不同的见解,导学案上的探究题,经过小组成员的相互质疑讨论,就会变得充实精彩起来。这一阶段,老师仍然要在小组间流动,细心听取不同组中的讨论意见,以便最终确定展示任务,因为有了细心地调查,往往老师设计的问题会更加有的放矢。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会的越来越多,自信心也会膨胀起来,待到讨论真正结束,老师选取重要的探究问题分配任务,要求各组展示,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四、评价机制不可少

一节成功的展示课,除了学生展示前积极充分的准备,老师有的放矢的任务安排,还需要在展示过程中引入合适的评价机制来激励学生互相竞争,质疑讨论,发散思维。我通常的做法是,能够正确完成展示任务的小组,小组加两分,如果有人能够提出补充修改意见,提出质疑且有一定的价值的,给该同学加一分。我所任教的班级,因为课堂评价机制的引入,经常会出现学生主动发言,争着补充修改他人意见,以及争论质疑的现象,我们的课堂展示经常高潮迭起。我以为,课堂评价机制的正确引入,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探究问题、寻求真理的求知欲,更会让小组成员在竞争中珍惜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这不正是我们语文课对德育思想的渗透吗?

14.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篇十四

来凤县漫水乡中心小学尹先文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过去我总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我领着学生走,他们总可以少走些弯路吧!但是恰恰越是这样做,养成了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坏习惯,什么东西都等着我来讲,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毫无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老师,等着正确答案的揭晓。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学生就不能正确应用了!

首先,“主动探究、先学后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先学后教”需要充分的课前自学预习为支撑。小学中段孩子的自学能力尚处于形成阶段,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自学方法,但自学能力受知识水平、课文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从三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形成一定的自学方法和步骤,根据文本的类型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三读法”的学习步骤进行训练:

1.读熟课文,至少三遍,标自然段。

2.田字格中的生字用自己的方法学一学;划出本课词语在文本中去理解,再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加深印象。

3.对照课后问题,再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读一读。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或句,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文本中进行批注。

“主动探究、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只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虽然,这在起步阶段会产生“费时费力”的现象,但那只是暂时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主动探究、先学后教”,就要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充分相信学生有此能力的前提下,把时空还给学生,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教师要做到“主动探究、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其次,在课堂结构中,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开始上课时,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准确地揭示自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或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范写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带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人在路上行走,如没有路灯,就不明方向;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

再次,“主动探究、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学习,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学生的“先学”还应该注重从“读”上下功夫,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情感、读中质疑。有“疑”才会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有“疑”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要完成“先学后教”的操作,就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而要学生自主阅读,就要结合教学环节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小组学习,在对学、群学的氛围中提高阅读技能。

15.语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篇十五

小学生有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即使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学会说话,也认得一定数量的常用字,依靠拼音基本能读出课文,说出大致的意思。因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完全能够适用。但是,小学一年级教师要了解学生入学前在幼儿园是不是学会了拼音,已学会多少生字,注意一年级教学与幼儿园衔接,这样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效的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3个主要环节变为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比”,即比读书、比认字、比写字、比默写、比说话,最后比当堂完成作业。一节课,不论“几个比”,都是每一个“比”为一次“先学后教”。这样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竞赛活动,每一次学生竞赛后,老师组织大家点评。

一、在“精读”课上的应用

一般采用一课时两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

(1)板书课题

上课开始,教师三言两语(语速要慢,不可东拉西扯,离题远),以激情或制造悬念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或者教师直接一边慢慢读题,一边板书课题。小学低年级一般为学生边唱笔顺,教师边板书课题,学生听得懂、记得住。课题写在黑板中上方,字不宜小,不能潦草,笔画、笔顺不能错。什么样的效果好,就用什么方式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后,教师要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小学低年级以教师口述为宜。

操作要领:

① 为了让学生看清教学目标,屏幕上的字要工整,不要太小,屏幕上不要配鲜艳的装饰画面。

② 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③ 学习目标要准确。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既不降低,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程度上;也不拔高,该“知道”、“了解”的,不能要求“运用”,更不能搞错。

④ 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富有鼓励性,比如“比谁能„„”。

⑤ 不要急于切换投影,使教学目标一闪而过,学生看不清楚。⑥ 揭示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尽快明确目标,教师不宜节外生枝,说闲话。

(3)自学指导

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小学高年级自学指导的方式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可以节省时间,学生容易看得明白;小学低年级常以教师口述为主。自学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4个明确,即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操作要领:

1.语文课上的“自学指导”与数学课不同:数学课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搞一次“自学指导”,以后学生看书、练习、更正、讨论、完成作业,语文课往往需要搞几次“先学后教”,因此,“自学指导”不是集中在出示“学习目标”后,而是分散在几次“先学”前,每次“自学指导”时间不长,要简明扼要,针对性要强。下面介绍的“自学指导的操作要领”是指几次“自学指导”应注意的方面。

2.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部分,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3.要紧扣学习目标精心出好思考题,因为思考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路子和效果。自学指导中常有思考题,一般采用课文后面的问题,也可补充,但思考题不宜太多(一节课两三题),多了就成了“满堂问”。思考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可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可质疑问难,但不宜边看书边讨论。

5.自学的时间。安排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宜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6.自学的要求。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能做对检测题(但检测题在自学指导中不能出现,一定要在看书结束后出示,否则会影响学生专心看书)。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紧张地思维。

7.教师要满怀激情,精神抖擞,稳重端庄(不可用力拍手、敲桌子、敲黑板),语言要简洁(尽可能不讲一句废话),有条理,语调抑扬顿挫,能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

(4)比读书(第一次“先学后教”)① 先学。

自由读课文: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b.有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圈、画、查、注、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② 后教。a.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尽可能让后进生读,让多数同学都有机会读,每人读一点;同时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指出并更正读错的字音,有错即停,有错就纠,教师仅仅帮助板书正确字音。如学生读错了,其他学生都不能纠正,教师再帮助正音。

b.全班交流,理解词语。

(a)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解答(兵教兵);(b)如有词语学生都不会或理解有误,教师再作解答;

(c)如果无学生提问,教师可提问有关重点词语检测,指名回答,学生评议纠正。

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去理解词语,也可以通过用词语说话来理解词语,切不可死记硬背。(5)比说话(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文章的中心特色)

①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思考课后问题或教师补充的思考题。②学生读书,思考,准备。

③回答问题,讨论(纠正、补充、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质疑、解疑。

学生讨论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讨论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目光盯住每个学生,不要盯住课本,不要只看少数学生),应先提出讨论题,让全班学生思考,个个准备回答,之后再指名回答;不能先指名(或指定××组同学),再提出问题;要问:“会的请举手”,之后教师从举手的学生中先让后进生回答,不要问“对不对”,让全班齐声回答(因为齐答使学生不动脑,谁会谁不会搞不清楚),要让较多的学生畅所欲言,说个够(发言面力争100%)。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教师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绝地讲,使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

b.讨论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讨论时,教师不可信口问这问那,东拉西扯,搞“满堂问”。

c.讨论的顺序。后进生先回答,优生补充、归纳,教师板书„„这样,一类一类地按逻辑顺序讨论,由个别到一般,找到规律,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教师的板书要与学生的讨论密切结合,学生讨论哪一点,说对了老师板书这个要点,再讨论另一点,老师再板书另一要点。切不可等学生讨论完了,教师再边讲边板书,这样重复、费时,理论与实际脱离,影响学习效果。

d.教师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好。教师讲的内容,应该是全班学生通过更正讨论还不会的地方,即大家都说错了的或都说得不完整的。教师讲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e.教师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对学生通过自学就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若部分学生做错了,经优生帮助更正,能正确讲出“为什么”的,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坚决不教;切不可学生讲一句,教师跟着重复一句,学生讲一遍,教师重复一遍。对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个别问题,也可以不教,待课外个别辅导。

f.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善于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够驾驭好课堂。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确保学生坐姿端正,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教师要用好教棒,千方百计让学生紧张地思维,解决疑难问题。(6)比当堂完成作业

内容:第一课时:①默写(听写)生字;②抄写积累词语、句子;③选词填空;④做《练习册》上相关类型题等。

第二课时:①背诵(默写)课文(段落);②学会写作方法,片段练笔;③展开联想,续写故事;④学文感言;⑤《练习册》相关类型题等。

以上训练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设定。

二、在“略读”课上的应用(读、思、议、练)

语文略读课重在考察学生在精读课中所学的阅读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1个课时完成,上此类课,教师要充分体现一个“放”字,即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思(先学)、自练、自议(后教)。

① 板书课题 ② 出示目标 ③ 自学指导

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①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理清文章层次);②思考课文后的练习题或者是老师补充的问题;③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④文章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我们在作文时如何运用?(这些内容供参考,根据需要设定)

④ “先学后教”

①学生读书,边读边思考,圈、画、批、注。②“后教”。

a.学生回答问题(一题一题进行)。

b.讨论,同学补充、更正评议,各抒己见。c.教师点拔,归纳。(5)当堂训练

紧扣教材,根据知识点设计训练题,或做《练习册》中训练题。

三、在低年级“识字课”中的应用

对于低年级的“识字课”,可以采用“几个比”的教学方法。(1)板书课题(2)出示目标(用通俗易懂、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口述)(3)自学指导(用简单明了、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分别在每个环节进行之前口述,告诉学生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

(4)比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①先学:指名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②后教:a.指名读,一人读一句或两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读;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及时更正读音;教师板书正确字音。b.解决板书的错音字(兵教兵→指名读)。c.指名读一两个自然段后,投影出示部分要求“会认字”(以词语出现),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结合课文识字,为“认一认”打基础)。

(5)比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本环节中,“先学”与“后教”穿插进行,紧密结合,学一点,教一点,边“学”边“教”。

①投影出示本课要求“会认字”,分3步进行:(7)先以词出现,生字注拼音,学生自读(先学)(8)去掉拼音,指名读(先学),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兵教兵”(后教)。(9)单独出示生字,学生自读,同桌练读(先学)

②检测会认字:做练习册(或小黑板上)连线题或是给生字注音,指名(2-3人)板演。(先学)

③学生上台改错,师生共同评议。(后教)④同桌对改、补错(互学互教)。

(6)比流利朗读课文(第三次“后学先教”)①先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②后教:指名展示读。读不流利的句子,同学帮助,如有疑难的句子或段落,教师可范读,然后重点让学生练读。

(7)比写(当堂训练)①先学:a.学生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然后在课文后田字格中临摹。b.检测:指名2-3人在黑板上田字格里写,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②后教:a.指名上台改。b.师生评议。c.学生写不好的字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8)比当堂完成作业

学生在练习本上认真练写。如果会认字较多,第一课时写字可以只写两三个,剩余的可放在第二课时练习。

操作要领:

要注意指导学生既要写对,又要写好。笔顺、笔画正确,间架结构匀称,大小适中。

四、高年级作文指导(1)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自看“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示,明确习作的内容与要求。(3)学生自选材料、自编提纲。

(4)交流提纲。指名读提纲(或投示出来),“兵教兵”评议,教师点拔指导,纠正选材、构思方面的倾向性问题。

(5)当堂完成作业。

①学生写草稿(写完后,与同时完成的同学交流互改)。②誊写作文。

五、中高年级作文评讲课

(1)导入、点明评讲议题。

(2)出示典型(特别好的、特别差的)习作片段或全文。(3)学生看,思考准备发言。(4)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归纳)。(5)教师总结:理出方法,指导实践。

(6)完成作文后作业(修改作文或片段练笔等)

六、低年级说写指导课

(1)板书课题。内容:①“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②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③观察“人”、“物”、“景”、“图”;④创设情景(学生表演或播放情景小剧)等。

(2)说话指导:让学生明白内容、方法和要求。

例: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表演,要求大家边看,边听,边想,看完后把表演的小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还要讲出你的看法和想法,然后呢,我们还要把它写下来。

(3)说前准备:学生观察(听、看、想)或回忆(身边事)等。

(4)说话(演讲)比赛:要求学生说得具体、清楚、有序,让别人听明白。(5)指导学生评议:哪一点说得好,哪一点说得不好,为什么?应该怎么说?(6)写话。写前指导:要求把说的话写下来,要写得通顺、具体、完整,把字写端正,不写错别字,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同学,问老师,也可以用拼音代替,会用简单的标点符号等。

七、低年级写话评讲课

(1)导入,提出评议内容及要求。

(2)投影展示(或指学生读)具有典型性(好、差)的学生习作,引导学生从句子通顺、意思清楚、内容完整、具体以及写字正确、字体工整以及标点符号等方面一一评议。

(3)教师总结,归纳方法。(4)学生修改习作或进行相关片段练习。操作要领:

1.“说”是“写”的基础,要先说后写,说写结合。要指导学生说好,写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说写要求,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如果内容较少,也可以把“指导”与“评讲”合并为1个课时完成。

八、在复习课上的应用

复习课的课堂结构,除辅助环节外,还有3个主要环节:练(先学)、改(后教)、练(当堂训练)。

(1)练(先学)

目的:检测了解学生原有基础,发现问题,为“后教”提供依据,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操作要领:

1.检测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既要有基础性,更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围绕单元内的主干知识命题。

2.教师要巡视,确保学生独立按时完成检测内容。

3.了解学生答卷情况,如果学生都提前完成了,或还有个别学生因不会做而做不下去了,就及时停下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2)改(后教)

目的:引导学生纠错,更正一题,学会一类,吸取教训,避免下次重复类似错误。

步骤:

①同桌互改。

②公布答案,并统计错误率。③针对问题,更正讨论。出示典型的错误答卷或让做错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④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应注意的方面。操作要领:

1.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更正,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他同学讨论解决,老师只讲大家都不会的。

2.不能就题讲题,有由一题讲出一个规律,以点带面,触类旁通。(3)练(当堂训练)

目的:在前边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适当拓展,综合训练,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操作要领:

1.教师巡视,摸清有哪些倾向性问题。2.课后及时批改并引导学生更正。课时安排:

对于低年级或平时的巩固性复习课(周、月)可以用1个课时来完成,15分钟左右练一练(先学),10分钟左右改一改(后教),再用15分钟左右练一练(当堂训练)。知识点较多的也可以用2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练一练(先学)、改一改(后教),第二课时更正、再练一练(当堂训练);还可以第一课时出示“复习指导”(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前10分钟左右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记一记,复习相关内容,后30分钟左右练一练;第二课时前10分钟左右改一改,后30分钟左右再练一练。

对于期末的综合性复习,常常按单元分类,一次复习一个或两个单元,或者按基础知识类型一类一类复习,或者按阅读及写作分类,一类一类复习。这样的复习课可以采用前边讲的2课时一循环,也可以采用3课时一循环,即第一课时练(先学、查漏),第二课时改(后教、补缺),第三课时练(当堂训练、巩固拓展)。

总之,不论几课时一循环,都是“先练”,发现问题,再“后改”(纠错),不能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更不能使复习课变成老师重讲一遍课本。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中需求的概念下一篇:商务传媒学院学生会学习部“传媒杯”新生辩论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