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2024-09-15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共8篇)

1.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篇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述

摘要:通过介绍追溯、可追溯性和追溯体系的概念和产生背景,了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进展状况,掌握农产品食品在法规、监管制度建设以及追溯系统设计规范等方面的成效, 为探索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追溯体系;概述

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然而近年来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地威胁世界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农产品消费信任危机,影响社会稳定。为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世界各国积极寻求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被证实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手段。

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撤出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强化产业链上各企业的责任意识,给予消费者选择权和信息知情权,为政府提供快捷、现代化的监管手段。鉴于此,本文通过介绍追溯、可追溯性和追溯体系的概念和产生背景,概述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进展状况,掌握农产品食品在法规、监管制度建设以及追溯系统设计规范等方面的成效,为探索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思路和借鉴。追溯体系的应用背景

“追溯”最早被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行追溯是从20 世纪80 年代疯牛病事件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早由法国等部分欧盟国家提出。2000 年7 月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共同推出(EC)NO 1760/2000 法令《关于建立牛科动物检验和登记系统、牛肉及牛肉制品标签问题》,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牛肉产品可追溯性要求,旨在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帮助识别食品的身份、流通环节和来源,按照从原料生产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确认和跟踪食品生产链相关产品的来源和去向,在发生食品质量问题时,可以查找问题原因,迅速召回问题产品。2001年7月上海市颁发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的可追溯体制,正式将可追溯制度应用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追溯、可追溯性和追溯体系概念

追溯,在中国“溯”意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在韦伯斯特字典中,追溯是指对某一活动或进程的历史进行跟踪或详细分析的能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定义:追溯是跟踪和溯源动植物食品和饲料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的能力,具有跟踪和溯源双向性的特点。可追溯性,最早在1987年的NFEN ISO 8402中被定义为:通过记录的标识追溯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定义是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特定阶段的能力。

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对“可追溯性”的定义是:加工、储运、流通等任何过程的能力,以保持食品供应链信息流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欧盟《通用食品法》(EC178 /2002)的定义是指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性禽畜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ISO 22005: 2007)中将“可追溯性”定义为:跟踪饲料或食品在整个生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GB /T 6582-1994)将可追溯性界定为: 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中对可追溯性的要求是:通过记录证明来追溯产品的历史、使用和所在位置的能力(即材料和成分的来源、产品的加工历史、产品交货后的销售和安排等)。

可追溯体系是可追溯性概念在产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表述。欧盟《通用食品法》(EC 178/2002)认为是追踪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的信息系统,目的在于食品质量控制和出现问题时召回。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将可追溯体系定义表述为食品市场各个阶段的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美国农业部第830号农经调查报告首次将食品可追溯体系按照“深度、宽度和精确度”三个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宽度指系统所包含的信息范围,深度指可以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精确度指可以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从技术角度解释了食品可追溯体系,即采用EAN/UCC 系统对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储藏及零售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通过条码和人工可读方式记录信息,一旦食品出现卫生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这些标识追溯到问题食品的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

自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以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纷纷采取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出现。目前,全世界己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专门机构,并实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追溯体系,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进行严格地监控、跟踪与追溯。

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仍然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但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追溯管理和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3.1 农产品食品法律法规建设概况

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等纲领文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

3.2 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建设概况

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的建设,逐步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以保证追溯系统的有效实施。在借鉴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畜肉》、《奥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生产单位代码规范》、《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产地编码技术规范》、《亚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相关指南和标准,旨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借鉴了欧盟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以及《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这些技术规范的实施,切实有效推动了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顺利展开。结束语

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我国在牛奶、猪肉、海产品、有机食品等产品已实施了产业链全程安全追溯,实现了“产品质量有保证、企业诚信可考量、问题责任可追究”的管理创新,创建了“中国制造”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缩短了与国外在这方面的差距。综上所述,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火国,刘世洪,孟泓,等.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2009.

[2] 赵月皎.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发展现状[J].吉林农业,2012. [3] 陈志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4] 秦岚,张培英.国内外食品安全追溯现状与发展[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2. [5] 于辉.我国食品企业实施可追溯体系研究-以蔬菜出口企业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6] 文向阳.食品安全追溯应用现状与发展[J].热点聚焦,2006.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篇二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总体设计

农产品追溯系统是采集和管理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检验、储藏、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在农产品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本系统利用条码技术,RFID技术,环境因素监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采集农产品的种植信息、加工信息、储藏信息和运输信息等数据,数据通过WIFI网络上传到服务器,对数据进行转化处理后存储至追溯中心数据库,使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轨迹以及实时分布情况的信息,都完全可以准确、实时地反映在农产品追溯系统中。客户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站、手机短信、超市扫描机等不同平台查询所需的信息。

1.2 系统功能设计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是对农产品流通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的采集,将所采集数据上传至追溯中心数据库并显示在追溯系统中,消费者通过各种查询终端,获取所需的信息。因此,农产品追溯系统需要实现农产品质量信息的管理,农产品的查询管理和系统信息管理的功能。农产品质量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录入、修改和删除农产品的基本信息、种植信息、加工信息、检验信息、仓储信息、运输信息和包装信息;农产品的查询管理是通过网上、短信等方式实现农产品信息的查询;系统信息管理,包括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的分配,个人信息的操作,对农产品生产技术、检测技术、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等的宣传管理和系统的还原与备份。

2 追溯编码设计

农产品追溯系统实现基础是建立农产品追溯编码制度,可以对不同的农产品标识追踪,明确农产品的“身份”,是实现农产品可追溯的重中之重。EAN·UCC系统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 International)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经过近30年的努力而建立的标准化物流标识体系,是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管理的共同语言,为贸易产品与服务(即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等提供全球惟一的标识。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EAN·UCC系统实现农产品追溯码进行统一标识,本系统采用全球主流的标识系统EAN·UCC系统,保证编码的通用性,使国内农产品追溯编码与国外编码制度无缝结合。

由于农产品具有地域、年份、季节等不同特点,因此农产品追溯码编码要以产地、种类、采摘日期、认证类型等作为特征编码。根据已有的可追溯码编码方案,本研究所使用的追溯码由产地码、种植区块、种植人编号、作物种类和认证情况组成,其中,产地码由市级和村级政区域码构成,既保证了产地的精确性,又精简编码长度,节省存储空间,加上种植区块和种植人编号信息可以快速确定相关责任人,便于确定相关责任。本追溯码编码方案简单实用,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3 标识与识别技术

目前,标识与识别系统中常用技术有条形码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形码可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一维码应用简单,但数据容量较小,也易遭到破坏。二维条码是建立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所产生的,通过几何图形的规律分布来记录数据和符号,本身可存储大量数据,不但可以表现出中文英文以及数字等等信息,甚至还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等信息来增强其加密功能。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具有快速扫描、抗干扰能力强、耐久性好、工作距离长、安全性高、和通讯效率更强等优点。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RFID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在现阶段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农产品具有数量大、小包装等特点,RFID技术的使用会增加成本负担,这时候,加入二维码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使用二维码技术,可以把RFID标签中所存储的信息完整转移,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消费者的识别。因此,对农产品的不同环节的标识需要采用不同的标识方式。本系统中,在种植环节中,将地处同一地的同一种农作物加上标签,记录编号,并将农产品的种植信息记录在RFID卡上,之后并将其封装在运输箱中,在农产品的运输加工包装阶段,读取并识别封装在原运输箱上RFID电子标签中的相关信息,并加入运输、加工和包装信息,并将其转移相应的二维条码中,在销售阶段,将此储存农产品相关信息的二维条码粘贴在农产品的包装上,方便零售商和消费者查看。零售商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和短信等方式查询该产品的二维码,获取该农产品各个阶段的详细信息,达到追溯农产品的目的。

4 环境因素监测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运用到农产品环境因素的监测中已是大势所趋。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各种各种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成分等物质现象,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反映观察者。

在农产品种植阶段,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传感器之间相互协作和感知,采集农产品种植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溶解氧、p H值、含氮量和农药残留量等农作物环境数据。传感器技术将环境数据进行信息化,能够更直观、快捷的感知农作物生长的环境状况,避免了繁琐的人力采集,减少了采集误差,提高了农产品种植环境数据的采集效率,为农业品生产各个时期的提供了提前预警和高效管理,可以实现在生产管理的同时进行生产提示,给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节省了资源,提高了优质产出和生产效率,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信息化的脚步,使农产生产变得高效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5 地理科学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具有空间数据管理的综合分析能力[5]。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与地面接收装置组成的,用来实时进行当前目标定位、导航的系统。

在农产品追溯系统中,GIS和GPS以其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空间综合分析和定位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使用GIS与GPS技术,可以综合整理地形地貌、土壤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土地的自然属性,将农用土地按质量差异分类,根据农产品的相对适宜程度和土地的各种优劣,选择合适的农产品进行种植,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同时在农产品种植时期的指导灌溉、施肥、喷药、除草等操作,还可以对种植基地进行产地划分,给每一个产地进行编号,使它们具有唯一的身份编码。而且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使用GIS与GPS技术构建一个运输定位系统,可以运输车辆的运行状况,有效的对农产品进行监控与定位。

6 结束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能够记录和储存农产品从种植到零售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信息,不仅能让消费者方便高效的获取农产品各个阶段的详细信息,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还能在出现农产品安全突发事故时,迅速追溯到相关环节,及时找出并解决相应问题,实现产品的追溯与召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不仅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管责任,而且还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本研究设计了追溯系统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分析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利用条码技术,RFID技术,环境因素监测技术,地理科学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该系统不但能让消费者及时全面了解农产品的详细信息,而且提高企业和农户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关键词:农产品,追溯系统,RFID技术,质量安全,环境因素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海涛,余冰.基于EAN·UCC的蔬菜供应链追溯体系构建[J].物流科技,2013(7):32-34.

[2]许竣,李密,夏炎.中河口镇农产品生产基地溯源编码方式设计[J].湖南农业科学,2013(24):47-48+51.

[3]佟树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3.

[4]张伟.果蔬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5]张凌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6]于海军.北京市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实现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2.

[7]刘晓敏.基于二维码和RFID个体标识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3.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篇三

第二条 农业部门要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保鲜)、销售等各个环节登记制度,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创造条件。

第三条 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植物病蟲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加强产品监测,并建立产品合格把关制度,完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对产出的农产品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记录。

第四条 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储运各环节要有追溯记录,农产品销售者在购进农产品时应当索要农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并向农产品购买者出示有关农产品质量的证明。建立进销台账和索票索证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安全责任可追究的目标。

第五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监管,保障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全程可追溯。

4.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篇四

为加强我县农产品安全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按照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应用现代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将农产品生产、运输流通、加工的各个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种植业产品、动物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控。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按照农产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提升生产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品牌形象;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改善消费预期,促进消费;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问题农产品的发现和处置能力,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可靠保障,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保障人民健康、维护民生民利、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乃至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管理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基础,因此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必须结合当前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现状逐步推进,先在“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业生产企业、州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选择少数标准化程度高、产业基础好、产品竞争力强的单位及产品进行可追溯试点示范,并选择部分管理规范、积极性高的市场进行销售专区试点,形成全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雏形。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

(一)切实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工作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实现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测、包装标签、运输、流通、加工环节可追溯管理。

1.强化农业投入品可追溯管理

以禁止违禁农业投入品进入生产基地为目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内部要推行农药、化肥、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的统一购买、统一使用。建立生产资料采购表,详细记录外来生产资料的采购情况,并将所有信息录入企业管理系统,通过相关模块实现可查询、可追溯管理。

2.强化生产环节可追溯管理

重点是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做好生产记录,全面输入信息,建立生产档案,档案记录需妥善保存2年以上,以便追溯检查。一是种植业要建立生产档案。做好全程农事操作记录,农药、肥料田间使用记录,产量和产品收购、销售记录。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名称(含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记证号、剂型、地块号、防治对象、时间、施用量、次数、安全间隔期、销售时间、销售对象、种植户产品追溯号等。二是养殖业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主要包括种子、饲料、药物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疫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进、出栏(塘)或者捕捞的日期。

3.强化流通环节可追溯管理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建立农产品流通追溯信息体系,做到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

4.强化加工环节可追溯管理

在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从种植基地管理、原料验收、原料贮存到产品加工、产品包装、成品储存等各环节的相应管理记录。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

1.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库。主要负责管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规范指导产地编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等数据采集和传输,存储全县农产品生产者和产品安全信用度等基本信息,协调农产品相关数据内部交换和调度,形成覆盖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网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用户提供决策信息、技术支持、安全消费指导等服务。

2.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库。主要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具体负责对生产经营主体信息的登记审核、标识码发放及日常的信息核查、技术培训和系统维护,监督相关企业切实做好生产信息输入工作。

3.建立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信息数据库。主要负责本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检测、产品购销等信息录入,标签录用登记,产品包装标识、产品自检、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的出具,使用二维码防伪标识;确保企业“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包装有标识”。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

要组织开发普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该平台须建设三个系统:一是政府信息管理系统。在综合管理方面县级平台,依照职能分工对可追溯体系实施系统管理;二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相关企业建立企业系统平台,实现对企业产品的信息录入与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三是终端查询信息系统。消费者通过网上查询、短信查询、客服电话查询、自助终端查询等方式实现对产品信息的查询。通过该系统管理平台所提供的系统管理功能模块、追溯数据录入及维护模块、追溯码生成与打印模块、质量安全追溯查询模块、短信平台接口、呼叫中心接口以及企业客户端软件等,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信息体系;统一制定的二维码,要能体现产品品种、生产地块等内容,做到农产品身份可识别、可追溯。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工作”。县级财政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监督抽查、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申报认证监管、试点示范、宣传培训等工作的开展。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和质量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增强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促进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形象全面提升。

四、强化各项工作举措,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过程中,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负责落实参与追溯体系建设的农产品生产单位,督促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职能部门联席会商制度,统一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信息标准。加强产品环境监测、投入品许可管理、生产档案记录、农产品检测、产品流通、加工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通查通识。

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从源头到上市前的质量安全监管,牵头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卫生、食药、工商、质监、商务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职能部门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切实履行职责,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持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社会氛围

5.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篇五

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建设项目工作计划

为扎实推进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着力构建垦区、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垦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农垦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垦专业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工作目标,坚持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把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措施,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要求,以垦(热)区 “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标准化示范农场(园区)为重点,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优化系统、拓展功能,扩大范围、提升质量,加大宣传、促进对接,加快推进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为构建垦区、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体化保障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标要求

(一)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抓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力争到2011年末,全程可追溯企业数量扩大到150家,可追溯产品种类扩展到8大类、160个品种;实现信息有记录、质量可监管的企业数量达到300个,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适用面和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追溯产品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健全覆盖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提高项目建设、运行与管理质量;按照优化界面、简化操作、科学实用、分类管理的原则,优化软件系统,促进追溯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提高追溯系统使用效能;运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信息采集准确性和易用性,提升企业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三)作用效益进一步显现。通过技术支持、个性服务、产业联合等形式,加强垦地合作,充分发挥农垦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以通过项目总结验收、能保证持续有效上传生产关键信息、规范使用追溯标识的可追溯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探索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可追溯企业集群,打造优质安全可追溯品牌,体现可追溯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可追溯农产品优质优价。

三、重点工作

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工作组、省级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和质量检测机构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积 极主动抓好相关工作。

(一)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工作组。在农业部农垦局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重点在完善工作制度、科学项目管理、优化系统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标识监管、推进市场对接等方面组织开展工作。

1.完善制度。一是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发布《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验收办法》;组织修订《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办法》、《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标识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制定《农垦追溯企业后项目期管理办法》,为规范项目管理提供保障。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交换接口规范》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为规范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行为提供技术依据。

2.项目管理。一是组织召开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推进工作。二是继续组织做好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培训、指导、验收、总结、经费监管等工作,重点在形成制度化、电子化管理模式上下功夫。三是组织开展追溯标识使用权的申请、授予、监管、年检等工作,推进标识的使用和管理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四是组织开展项目总结验收,积极探索建立后项目期可追溯企业运行与监管模式,切实巩固项目建设成果。五是积极引导省级主管部门、部级质检中心在项目建设和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指导、监督、服务等作用,促进全国垦区、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

3.系统建设。一是优化现有信息系统、完善农垦农产品质量综合监管平台,重点提高系统和平台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多种监管模式提供借鉴。二是根据不同类型企业需求,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信息系统个性化功能开发,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推动追溯工作可持续发展。三是指导新建项目单位开展设备配置、网络建设等工作,优化实施方式、提高实施效率。四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壮大技术人才队伍。五是做好对部级数据中心日常监管和数据安全和运行质量的维护工作,解决中国电信短信查询问题,确保数据可实时查询和监管。六是加强与海南等地方农业部门合作,开发建设以农户为主体、以责任追溯为主线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创新追溯模式,加快地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4.研究推广。一是及时总结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结合国际通行做法及我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政策,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农产品质量追溯模式。二是探索建立可追溯企业与市场流通企业的合作平台,促进可追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扩大社会影响力。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项目建设成果的宣传报道,广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理念。四是加强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站建设,增设栏目、美化页面,扩大信息发布数量,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增强消费者参与程度。

(二)省级主管部门。在农业部的统一领导下,以项目为抓手、扎实做好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在项目管理、指导服务、示范宣传等方面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垦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示范带头作用。

1.建设省级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单位达3家以上的垦(热)区,应明确机构、专人负责省级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建设与项目的日常监管。要以监管平台为依托,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本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全过程的指导、监督与控制。鼓励具备条件的垦(热)区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中心,专门负责本辖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2.项目管理。一是组织推荐上报2011年项目创建单位和2012年项目建设单位,按要求组织做好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工作。二是协助完成项目建设期和总结验收工作,对在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负责组织整改到位;组织完成本辖区内项目单位的考核工作。三是组织本辖区内通过建设期验收并完成改进的项目建设单位开展追溯标识的申请、资料初审和推荐上报工作。四是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五是对辖区内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运行监管。一是对本辖区内追溯信息系统运行、标识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监管,不定期进行实地核查,按时上报监管报告。二是指导创建单位结合生产实际认真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及 时反馈建设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做出有益探索。三是运用网上填报系统做好本辖区内“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等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填报和管理工作,扩展追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监管能力。

4.示范宣传。一是加强与地方农业部门的沟通,带动地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追溯制度建设。二是与新闻媒体建立合作,不同途径、多种模式宣传项目建设成果。三是组织本辖区可追溯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对接活动。

(三)项目承担单位。在农业部和垦区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重点做好项目建设、系统运行管理、成果宣传推广等工作,确保质量安全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项目建设单位。一是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二是要建立起符合本企业生产实际、科学实用的追溯系统,确保追溯制度持续运行。三是要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加强生产档案的管理,及时准确记录、传递生产关键信息,在农产品种养期间原则上保证每月报送两次信息,加工销售期间实现实时信息上报,确保消费者所查询的质量安全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四是要按制度要求,规范使用项目资金,及时上报工作总结。五是要做好与销售企业的市场对接工作,努力提高可追溯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大中城市建立可追溯产品专卖店、销售专柜,努力提高可追溯产品 市场认知度。六是通过项目总结验收的可追溯企业,要积极参与可追溯集群的建设,共同打造农垦可追溯品牌。

2.项目创建单位。一是要积极参加部、省举办的相关培训活动,熟练掌握信息填写及报送要求。二是要按照我部要求,及时填报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关键信息,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记录制度和产地准出模式,为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做出积极探索。

(四)质量检测机构。在农业部的统一领导下,重点做好对指定项目单位的产品检测及质量监管工作。

1.产品抽检。制定2011年工作计划,对指定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创建单位进行定期抽检及质量管理指导,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被检测单位反馈检测报告,并及时通过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填报检测结果。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被检测单位沟通,提出改进建议,充分发挥质检机构技术支撑作用。

2.质量监管。一是利用监管子系统,对项目承担单位填报的质量信息进行定期监控、综合分析,按时出具质量控制分析报告,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二是针对追溯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隐患,协助企业完善质量控制方案,提高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保障能力。各项目单位应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 好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项目建设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上,加强领导、常抓不懈。省级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质检中心要建立主要或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将职责落实到部门、将任务分解到人员,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涉及到生产、质量、市场、信息等多个部门,各项目单位应加强学习研究、提高综合能力。省级主管部门要全面把握项目建设要点,熟练使用监管系统,重点在项目把关、运行监管、制度建立等方面提升能力;质检中心要加强对质量安全标准的研究,结合追溯企业产品生产实际,提高指导服务能力;项目建设单位、创建单位要加强对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形成一支能规范使用追溯设备、准确记录追溯信息、确保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线人才队伍。

(三)加强合力形成,提高执行能力。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涉及到行政、技术、企业等不同层面,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追溯制度建设。省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网上监管制度,加强对项目单位的监管,准确掌握追溯产品生产情况、网上信息填报情况、追溯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质检机构要及时开展产品抽检、填报检测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汇报;项目单位要按照工作计划要求,明确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落实,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四)加强开拓创新,提高发展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工作。各项目单位要围绕垦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追溯体系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开拓视野、创新理念,把项目建设与标准化示范场(园)建设、“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市场体系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展追溯系统发展空间,充分发挥项目综合效能,为加快垦区、热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6.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篇六

农业部

4月12日至13日,农业部农垦局在京召开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建设工作情况,分析追溯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

据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介绍,2010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新增项目建设单位28个,共有32个省的100个企业开展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建设工作。首次组织159个企业开展了以农产品生产信息网上填报为重点的创建活动,目前,农垦可追溯农产品种类已扩展到大米、面粉、蔬菜、水果、茶叶、畜肉、禽肉等7大类;种植业产品可追溯规模达300多万亩,较2009年增加3倍;养殖业产品追溯规模达1500多万头(只),较2009年增长2倍。中国农垦经济〖加入我的书签〗 〖关闭窗口〗

发展中心与海南省农业厅、黑龙江省绿办、安徽省绿办分别签订了《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合作协议》,指导地方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探索在我国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经验。目前,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的基本要求,已指导25个地方单位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工作。一年来,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单位共接待参观学习人数达2.1万多人次,带动周边加入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农户数达11万户。

会议指出,“十一五”是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由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是追溯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广追溯理念、显示追溯综合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时期。“十一五”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十二五”全面推进追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开放实用的信息系统已经建成。经过探索创新,逐步建立起了以“四个系统”、“一个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即集定制、采集、汇总功能于一体的信息采集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上填报系统;以短信、语音、网络为载体的消费者查询系统;可满足监管部门实施监控需要的质量安全综合监管系统;组建了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

溯数据中心。二是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以追溯项目管理办法、验收办法、信息管理办法、标识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为主的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以农产品质量追溯通则为基础,覆盖谷物、蔬菜、茶叶、面粉、水果、畜肉等产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三是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明确了部、省级主管部门、部级质检中心、项目建设单位的职责与分工,建立起了农业部农垦局和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统一规划、省级主管部门协调配合、质检中心服务支持、项目建设单位规范实施的“四位一体”工作制度和机制。四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可追溯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不断加强,省级主管部门和质检中心的管理指导能力逐步提升。五是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农垦追溯理念得以宣传推广,并逐步被相关主管部门、广大消费者和市场所认可;可追溯产品品牌知名度和企业产品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以点带面地带动地方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带动效应逐步增强。

会议提出,“十二五”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一是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优化现有追溯系统,全面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建成与国际接轨并适应我国国情的追溯信息体系。完善追

溯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努力形成良好技术和工作保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二是可追溯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建成300个高标准全程可追溯企业和500个创建单位,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企业群体,可追溯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三是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不断创新完善“窗口”示范、技术和服务输出、场县(乡)共建、产业整合等示范带动的方式和途径,由点到面地带动一批地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为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高。充分利用追溯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加强生产档案管理,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完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我约束机制;加强网络动态监管,及时把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提高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追溯系统在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管理创新、加强产销衔接、提升消费信心等多方面的作用,把追溯系统建设与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农业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各项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产销对接,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

会议要求,从促进标准化与追溯制度有机融合、完善追溯信息系统、推进项目建设和创建工作、开展网上监管与质量监测、推动示范带动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全面做好今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各项工作,为完成好“十二五”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7.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篇七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会影响到生产经营企业乃至整个农产品行业的声誉。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更是使老百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降到了最低点。针对这些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相关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可追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如杨信廷等构建的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以及付骁等构建的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但这些研究仅仅侧重于问题农产品可追溯信息的获取[1,2,3]。此外,还有白红武等构建的基于GIS的生猪以及产品物流与追溯平台[4],虽然该平台把GIS功能融入到追溯系统中,但其使用的地图服务由第三方提供,一定程度上给平台造成了瓶颈。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型的工作就是要在获取可追溯信息的基础上,把GIS功能融入其中,实现可追溯信息在地理空间的形象化展示,地图服务也可以按照系统的需要随时修改更新;另一方面,ArcGIS Server作为ESRI公司的新一代网络产品,对传统的桌面应用和C/S应用进行了扩展, 其后台基于ArcObject搭建,能够在企业级的服务器构架中实现GIS的主要功能,为开发更高性能的WebGIS系统提供了全新的平台[5]。因此,模型采用ESRI公司提供的ArcGIS Server网络开发组件,不仅可以获取问题农产品的流经主体信息,而且能够在地理空间实时动态、图形化模拟出问题农产品的流通路径。

1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型构建

1.1 总体流程

追溯模型根据事先确定的指标值及其权重,对消费者和相关检测机构上报的质量安全事件进行评估;对于达到一定安全等级的事件,根据事件信息表中的产品追溯码,可以在产品名称表中直接溯源到生产厂家;再根据产品流通过程表中的记录逐级追踪产品的下游记录,根据记录即可实时模拟出事件涉及产品的流通渠道。模型的实现流程图如图1所示。

1.2 构建思路

农产品的流通整体上类似于树状结构,农产品生产企业处于供应链的顶端,有且仅有1个,各级批发商构成了树的结点,而零售商则是树的叶子。由于农产品流通的不确定性,树的深度以及各层次的结点度就可能随时发生变化[6]。因此,从结点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的存取并不可行,但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问题农产品流经的结点是通过同一个追溯号串起来的,即问题农产品流经的所有结点都具有同一个追溯号,因此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的存取,即可以分别记录每条供应链的两个顶点(即当前结点与下游流向结点)。按照传统的树的遍历方法模型应采用递归算法,但通过对数据库表与扩散图的对比观察可以发现,针对某一问题产品的所有记录来说,1条记录就对应扩散图中的1条线段而且没有重复,如果某一结点对应多个子结点(一对多的关系),即对应于表中的多项记录,而对于叶子结点来说,不需要任何记录,如图2所示。因此,通过追溯号遍历数据表不仅算法简单,而且可以解决部分记录缺失情况下断链现象所导致的错误。

按照以上的设计思路,如果我们根据产品追溯号在产品流通信息表中仅获取下游去向主体,则可以无重复地获取除根结点以外的所有问题产品流经的主体点,而根结点即所谓的生产厂家,即可以在产品名称表中获得。

2 模型实现

2.1 系统基本架构

基于.NET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型采用ASP.NET语言进行开发,而把ArcGIS Server作为创建和配置GIS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框架。模型的架构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层次,即Web客户端、业务逻辑层和服务器端数据库,如图3所示。

2.1.1 Web客户端

模型中的客户端指Web浏览器,其连接运行于Web服务器上。事件响应过程中,传统的Web开发模式存在页面频繁刷新的问题,因此模型采用AJAX技术来解决以上问题。

2.1.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包括Web服务层与GIS服务层两个部分,Web服务器通过ArcGIS Server API连接到SOM,使用服务器对象,并为更具体的应用创建其他ArcObjects对象。GIS服务器本身又包括两部分:服务器对象管理器(SOM)和服务器对象容器(SOCs)。SOM的主要职责就是对SOC中的资源进行调度与管理,SOCs中则包含了ArcObjects对象以及各种发布的服务[7,8,9]。

2.1.3 数据库

模型中所涉及的数据包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空间数据以shapefile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而属性数据则主要存储在SQL Server2000中。模型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分别存储于事件信息表、产品名称表和产品流通过程表3张数据表中。此外,在属性数据表中必须有一公共字段,以此作为与ArcGIS空间数据联系的纽带。

2.2 实现步骤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型在从数据库中获取相应产品流经主体数据后,前期数据库相关数据提取工作就全部完成,接下来的步骤便是整个模型的核心部分,主要涉及对ArcGIS空间数据的操作,并将结果显示在Map控件中。实现此功能首先要遍历MapResourceManager资源所管理的全部Resource,以获得GraphicsLayer资源,再将各主体间的流通链作为Path类对象存储到Polyline类对象中,最后添加到GrahpicsLayer层中进行显示[10,11,12]。此过程中要实现两个关键功能:一是获得所有主体的空间点及其坐标;二是把坐标点按顺序连接成线段并存放到Polyline对象中等待显示。

3 应用实例

若企业J生产的追溯号为09051226的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该批次产品经过生产、流通、销售等不同环节,其流通过程如表1所示。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型处理后,表1所生成的扩散网络图(折线)如图4所示。如此便可以把追溯信息直观地显示在地理空间中,同时还可对问题农产品流经主体的信息进行查询,为进一步采用召回、封存等应急措施提供了依据。

4 结论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型是以传统的追溯系统为基础,与WebGIS相结合构建的。其实现过程中综合运用ArcGIS Server,ASP.NET、Javascript和ADO.NET等多方面的技术,实现了追溯信息在地理空间的显示,并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演示。该模型可以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快速定位到企业并模拟出问题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为相关部门提供了相对直观的决策信息。可以相信,随着模型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WebGIS的研究也会不断的深入,从而使模型更加完善。

摘要: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进行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已成为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信息仅能以文本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地图服务端存在一定的限制。模型借助于ArcGISServer,把传统的质量安全追溯与GIS功能相结合,实现追溯信息在地理空间中的形象化展示,并可对地图服务任意进行配置。该模型不仅能够图形化地模拟出农产品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通路径,而且能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快速定位到责任主体。

关键词:ArcGIS Server,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型

参考文献

[1]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等.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3):162-166.

[2]付骁,傅泽田,张领先,等.基于Web的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85-87,128.

[3]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等.基于流程编码的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159-164.

[4]白红武,胡肄农,王立方,等.基于GIS的生猪及产品物流与追溯平台构件化设计[J].江苏农业学报,2008,24(5):711-715.

[5]朱士峰,李俊磊,谈俊忠,等.基于ArcGIS Server的基础地理信息发布平台解决方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96-1698.

[6]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6-137.

[7]刘鹏,张万昌.基于WebGIS的流域洪水风险图信息发布系统[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36(7):134-136.

[8]赖永兴,张艳,益建芳,等.基于ArcGIS Server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J].遥感与航空摄影,2008(1):49-53.

[9]兰小机,余曾林.基于ArcGIS Server的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J].金属矿山,2008(10):87-91.

[10]ArcGIS Server轻松入门[Z].北京:ESRI中国(北京)培训中心,2008.

[11]苏坦,姜云鹏.ArcGIS Engine应用开发教程[Z].北京:ESRI中国(北京)培训中心,2005.

8.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篇八

摘 要 新时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势在必行。结合农产品可追溯性的内涵,指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意义,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1]提出:建立追溯体系,以生猪等“菜篮子”为重点开展追溯试点,力争5 a内大部分合作社、龙头企业实现可追溯的目标。因此,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势在必行。

笔者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对策。

1 农产品可追溯性的内涵

“可追溯性”的定义是引自于质量保证的ISO 804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基础和术语》:通过记载的识别,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2]。

对于农产品而言,Wilson等[3]指出,食品可追溯性是指描述农产品生产历史,以及从种植者到消费者餐桌整个过程的信息。

2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意义

2.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毒奶粉”“毒生姜”“毒韭菜”等事件的出现,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隐患,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因此,亟需建立可行性的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可以实现对农产品从种植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达到加强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的目的。

2.2 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白蕴芳[4]等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使得最终产品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和挑战之一。通过建立可追溯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以及有效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发展现状

3.1.1 政府层面上,已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标准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在我国发展较晚,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这些制度和标准的建立,为可追溯系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3.1.2 行业层面上,逐步建立以行业协会为组织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严志雁[5]等以靖安白茶为例,设计出了以行业协会为组织,以农产品管理系统为数据采集端,数据中心为管理端,利用多种溯源终端进行查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3.1.3 企业层面上,企业建立的质量可追溯体系长期效益未充分体现

周炜[6]等对首农集团食品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的进行了总结。元成斌[7]等对四川省6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发现: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质量追溯体系;企业真正实行质量可追溯体系时较短,实施质量追溯体系带来的长期效益尚未体现出来。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对农产品的全程监控关注度不够

当前,我国对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往往是以事后的处罚来代替前期全程的监管,并没有充分关注农产品的全程监控。

3.2.2 农产品供应链协调起来难度较大

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不同环节中,质量安全问题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监管,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和开发不同的可追溯系统,统一协调起来难度非常大。这种分段管理的模式,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产品的全过程供应链可追溯。

3.2.3 资金面临较大缺口

建立可追溯系统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配备相关的软、硬件,并且需要培训专门的管理人员,所以前期投入成本较高。而可追溯系统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投入较大的管理和组织成本。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生产主体是以农户为主,所以,较高的成本投入使得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4 对策

4.1 加强政府的政策设计

我国应借鉴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优点,加强政府的政策设计,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可追溯体系。

4.2 加强管理模式研究,协调管理机制

由政府农产品监管部门统一管理,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企业相互间的信息共享。对不同监管部门的标准进行整合及修订,形成完整统一的可追溯体系,做到管理模式统一、管理机制协调。

4.3 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相关企业建立可追溯体系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加入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企业和农户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财政补贴,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农户参与进来。

5 结语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势在必行。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努力下,我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必将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J].江西农业,2015(7):1.

[2]杨明,吴晓萍,洪鹏志等.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建立[J].食品与机械,2009,25(1):146-150.

[3]Wilson T P, Clark W R.Insights From Industry Food Safety An Traceability in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U Sing the Internet to Deliver Traceability[J].Supply Chain M anagement,1998(3):10.

[4]白蕴芳,陈安存.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117-122.

[5]严志雁,钟家有,唐先辉,等.以行业协会为组织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以靖安白茶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19-22820.

[6]周炜,初晓宁,张昊.首农集团食品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奶牛,2014(2):42-46.

[7]元成斌,吴秀敏.食用农产品企业实行质量可追溯体系的成本收益研究——来自四川60家企业的调研[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7):45-51.

上一篇:2020小学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总结_小学生学雷锋树新风心得感悟下一篇:高丰小学后备干部培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