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压力

2024-09-22

高校教师压力(共8篇)

1.高校教师压力 篇一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它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相当一部分教师有职业困惑、迷茫、压力。而这种压力所反映出来的极致状态是职业倦怠。有研究显示,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

高校教师是大学的核心,他们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也肩负着各个专业学科的科研探索的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有关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倦怠以及离职问题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关注。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他们担负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也做出了大量的贡献。然而,青年教师往往属于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许多合理需求得不到重视,而且在目前的高校教育改革中受到了最大的冲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综合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的来源,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待遇偏低造成的压力。高校教师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又要想方设法搞科研,同时还要进行服务社会等活动,确实是个高付出的行业,付出的是时间、精力、学识,甚至是生命。根据动机期望价值理论,高付出的劳动,应该得到高收入回报。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专科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还是较低的。特别是年轻教师,相比社会上的其他职业而言,他们在求学期间所花费的时间远远长于普通职业者,而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却因为资历低、职称低,难争取到科研项目,得不到科研经费支持。工资福利待遇低,而学习、生活、交友、养老、育小等开支又很高,这使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2、教学工作带来的职业压力。~般而言在各个高校中,青年教师群体往往承担了相对来说更繁重的教学任务,而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却又不够丰富,因此如何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许多青年教师倍感压力的事情。而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花费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评定等教学工作上的时间逐渐增多。如何应对教学任务加重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更是让青年教师身受更大的职业压力。

3、学历提升的压力。众所周知,高校教师的学历门槛正在节节攀升。近些年来,继全国重点高校,省属高校也规定除个别专业聘用硕士外,其它专业必须是博士才有资格应聘。对于今天的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无论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都在为自己的学历提升而努力奋斗。而学历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成本或者机会成本,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主要的职业压力来源。

4、科研工作带来的压力。发展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青年教师往往是各个科研项目组中的主力军,既有自己的科研任务,也担负着一定的对硕士,博士进行指导的职责。科研任务的考核模式一般都是要求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但学术论文应该是科学研究成果积累的产物,其产生过程是非常严肃的,时间有的长达几年乃至更一长。但目前由于科研考核有论文指标的压力,教师在繁重教学、服务社会的同时,不得不占用闲暇时间从事科学研究,进行论文写作。另外高校科研考核、职称晋升、教师评奖等都明确提出要有科研项目。而每年立项的科研项目数量有限,僧多粥少。而青年教师往往很难独立的申请到科研项目,这样又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发展。

5、制度造成的压力。现今不少高校多采用聘任职务与职称分开,以往高校里面教授,副教授一旦评上基本上就高枕无忧了,而如今的人事聘任制度却打破了这种平静,从好处来说,有效调动了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但是也造成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氛围,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另外职称评定对于教师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称评审带来的压力最主要的是科研项目的级别和学术论文的质量要求较高。这些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压力。

6、社会期望带来的压力。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学校和高校教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对高校教师寄予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而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往往会使高校教师产生压力感。但是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改革等制度上的变化,造成了高等教育的一些问题,如教学质量差,学生素质下降,学生就业问题,都成了社会对于高校教师提出批评的原因,他们因为这些可能并不属于他们的原因而遭受指责,也加重了他们的压力感。

职业压力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是普遍存在的,为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应该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如在制度上对青年教师进行照顾,减轻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负担,提高青年教师的福利待遇,为青年教师的学历提升制定合理的机制,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为青年教师的晋升提供更多的机会。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高校教师压力 篇二

为了解现今高校教师科研压力状况, 本课题组对上海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广州大学、长江大学、湖南商学院、长沙理工大学等东中部六所高校的80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要求被调查的高校教师对产生压力的十个因素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序。这十因素包括社会、学生、学校管理与制度、人际关系、工作负荷、经济收入、个人职业发展、家庭以及科研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科研压力排在第一位。另外, 对802名高校教师科研压力感的调查显示 (有效问卷794份) :感到“没有压力”的教师只有21人, 占2.64%;感到“有一点压力”的教师341人, 占42.95%;感到“压力比较大”的教师372人, 占46.85%;感到“压力非常大”的教师60人, 占7.56%。可以看出, 其中感到“压力比较大”和“压力非常大”的教师总计432人, 占调查对象总数的54.41%。[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现有一半以上的高校教师感到科研压力较大或很大, 可见随着国家对高校教师待遇的逐步提高, 经济压力已不再是高校教师的主要压力, 而随之取代的科研压力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师压力的首要因素。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作为竞争中遴选人才的首要途径, 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龙头。高等学校是国家教育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是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的摇篮, 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反映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发展潜力, 其具有的“成才教育”的性质, 直接担负着为国民经济部门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 适度的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 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 使人反应速度加快, 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 从而使智力活动效率提高。同时, 适度的心理压力还有助于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 令人振奋, 给人向上的力量, 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适度的科研压力能使高校教师集中精力于科学研究, 保持旺盛的科研意志, 还可尽快地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促进教师队伍良性循环, 从而最终能有效地促进合理竞争、开放教学。可见, 当高校教师在进行科研工作、教学过程中产生适度的心理压力时, 若能冷静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 积极寻找缓解压力的对策, 进一步分析实现目标的各种主客观条件, 适时调整目标, 改变方法或变换行为方式等, 就会变压力为激励力量。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上海某著名大学一位教授说, “现在大学越来越不好待, 压力很大;学校越好, 教师压力越大。”现在, 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主要就是职称晋升。但是, 众所周知, 论文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排名和教师评职称定级的主要指标, 一味追求SCI论文数量, 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的风气日盛一日, 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教师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写论文, 对课堂教学的投入也就越来越少, 教学质量正不断下降。

现在学术腐败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一是将别的论文稍加修改据为己用, 甚至抄袭和剽窃;二是把同一篇论文略加修改拼凑成新的论文, 一稿多投;三是把他人的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发表。如近来发生6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抄袭剽窃造假事件就是一例证。

因此, 合理的压力才是高校有效竞争的保证。对于教师, 要求他们要教学好, 又要搞科研, 同时还要在教学、科研方面达到一定的业绩, 很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利于发挥不同教师的不同优势。因此,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样样都要干, 最后样样都不行。高校在引进竞争机制的同时, 还要给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环境, 发挥特长, 施展个性, 让大家各尽所能地努力工作, 不宜用统一标准把每个人都限制在同一模子里, 更不宜人为地把不同性质的工作分高低贵贱, 切忌自觉不自觉地制造人人自危、争名夺利的氛围。

此外, 过大的科研压力容易使高校教师心理受到损害, 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理疾病。有关应激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身心紧张状态对机体适应环境、应对问题是有利的, 但如果紧张反应过于强烈持久, 超过了机体自身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就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而致病。长期压力过大还可使人们出现认知偏差、焦虑、情绪激动、易激惹、刻板等, 甚至可以影响人们个性的深层部分, 如影响到自信心等。[3]超负荷的压力已经开始严重地威胁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广东省教育工会的调查显示:广东高校教师大约1/10的人处于健康状态, 1/5的人处于各种疾病状态, 剩下的7/1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值得注意的是, 在教师亚健康人群中, 有约1/3的人处于重度亚健康, 即疾病的边缘状态。这是高校教师承受了过重的心理压力而导致的必然后果。很多高校教师在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下, 过早地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另外, 过劳死也成为高校教师的死亡状态之一。虽然过度疲劳不是过劳死的直接原因, 但两者有很大的相关性;过劳死往往有一些较严重的基础病因, 但过度疲劳可以使这些病因加重或是导致发病, 造成不良后果。而过度疲劳正是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可见, 过重的压力会严重地影响高校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其非理智性行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从而不利于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进行, 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可以说, 高校教师承载了社会和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 因而高校教师因心理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不健全和行为不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后果要比其他社会主体要深远得多。[4]

参考文献

[1]刘淑芹.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调适[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7 (8) :112—115.

[2]刘志成, 孙佳.试论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及缓解措施[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 .

[3]刘仕勇, 刘彦, 黄春基, 杨辉.疏导科研压力培养研究生科学诚信[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8) :389—390.

3.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压力与应对 篇三

【关键词】高校 青年英语教师 压力管理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下,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教师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其中,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力军,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肩负着沉重的科研压力。同时,这一群体还面临着学历学位层次的提高以及职称的晋升等压力。同时,其所处的年龄阶段,使他们面临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

重负之下,很多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以针对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英语教师的调查为例,90%的青年英语教师感到工作有压力,75%的青年英语教师常受到心理困扰,相当一部分青年英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睡眠不足、慢性咽喉炎症、缺乏锻炼、精神低落、成就感低等职业倦怠现象,长期沉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甚至导致部分青年英语教师罹患高血压、高血脂和其他心脑血管类疾病。这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随着对教师压力问题的重视,许多高校和所在院系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采取了一定措施,以缓解其压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学校在青年教师压力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机制建设,缺少管理策略研究。

一、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需求分析

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是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其需求和职业压力也有着自身的特点。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扑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知识型员工注重的前四个因素依次为: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因而,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进行压力管理,必须针对其需要特点来进行。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特点,可以将其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自我发展需求

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对自我成长和事业发展怀有强烈的愿望,希望学校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以满足他们自我成长和事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实现学历学位层次的提升以及职称的晋升等需求。

(二)合理财富需求

薪酬是劳动者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高校青年英语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如结婚、买房、生子等,其对财富的需求相当迫切。所以,对这一群体进行压力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其合理财富需求。

(三)精神归属需求

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工作经历和经验尚浅,大都希望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等,能找到组织的依靠和集体的庇护。因而,高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压力管理要满足他们的精神归属需求。

二、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压力管理的基本原则

结合高校青年英语教师需求和压力特点,高校在对其进行压力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组织引导原则

高校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引导适度的和产生积极作用的压力,避免压力的消极作用。

(二)因人而异原则

压力来源与个体的认知有关,因个体的认知变化而变化。因而,在进行压力管理时,就必须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三)程度适当原则

进行压力管理必须兼顾程度适当原则。积极的压力能促进高绩效的产生,过度压力或者压力不足,可能干扰工作,产生低绩效。因此,要控制好施加压力的程度,使其处在最适度的水平。

(四)来源区别原则

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压力来源不同,主要包括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同压力源所带来的影响效应不同。因此,要区别对待不同来源的压力进行针对性管理。

三、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压力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压力管理的理念

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要理念先行,确立压力管理的思想,科学合理地进行压力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压力管理档案

要根据因人而异原则和个体差异及其变化,对青年英语教师进行压力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压力管理档案,详细记录青年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教学、科研以及性格特点、健康状况、压力状况等建立综合档案,全面了解压力状况、程度和影响,以便有针对地进行压力管理。

(三)形成合理的考评制度

为形成适度积极的压力,高校应建立科学的、多角度和多视野的立体考核评价系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应含括:自我评价体系、学生评教体系、同行评价体系、专家评价体系等。

(四)建立有效的培训培养机制

高校应根据其压力来源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压力管理。针对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学校需建立完善有效的培训培养机制:①提供岗职前培训,使其尽快适应教学工作;②提供进修机会,加强学术交流和专业提升;③通过授课竞赛,切磋专业技巧;④通过导师带新制度,进行专业指导;⑤提供各种途径,鼓励攻读高层次学历学位。

(五)开通积极的交流疏导渠道

学校应开通交流疏导渠道,在精神上积极关心青年英语教师,减少并防止生活压力的产生。可以积极举办心理咨询和相关讲座,成立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压力、认识压力以及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四、结语

总之,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进行压力管理,要充分了解其需求特点,遵循压力管理的原则,树立压力管理的理念,建立压力管理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袁银海.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 :31-32.

4.教师心理压力自测 篇四

这是一个简易的心理压力自测评估,你可以问问自己,根据自己在过去12个月内的经历和感觉来回答这些问题。

1.你是否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或者生活?

2.你是否有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

3.你是否经常有失眠的困扰?

4.你是否对工作不满意或觉得责任太重?

5.你是否为计划进展不顺利而恼火?

6.你是否和某些人包括亲人经常争吵?

7.你是否常对家人或者小孩没有耐心?

8.你是否常无法安静下来,并且容易感到紧张?

9.你是否常有头疼或者胃病?

10.你是否经常忘记了东西放在哪里?

11.你是否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12.你是否有暴饮暴食或过度抽烟的倾向?

5.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篇五

摘 要: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把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研究脉络,了解已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30年代。早在1933年Hicks就对6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7%的教师“经常神经紧张”,而11%的教师忍受着神经失常的痛苦。从20世纪50年代,塞利首次进行心理压力研究之后,“压力”(stress)一词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到了60年代,更多研究开始涉及教师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事实。1977年,Kyriacou和Sutcliffe在《教育评论》杂志(Educational Review)中发表了教师压力综述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将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为由于工作造成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失望、焦虑、愤怒、压抑等。此后,教师压力成为了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此后,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有不同的定义方式。例如,Litt 和Turk在1985提出教师压力是指当教师的幸福受到威胁时,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形与困惑;中国台湾学者周立勋(198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时对潜在的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评估为威胁或有碍工作表现而产生的负面的情感反应;台湾学者程一民(199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人、事、物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感;国内学者吕秀华(1998)则认为是因教师工作的因素所导致的紧张,使得教师感受不愉快或负面的情绪;而徐富明(2000)更多的倾向于是教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虽然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界定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基本一致的,即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由于自身素质或外界各方面的原因而使教师产生的不愉快的负面情感体验,也称教师的工作压力。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

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的必要条件,具有唤起、调整、加强等功能是主体应付生活的基本条件。但过强、持续时间过长的压力会导致身心失调,产生生理、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方面。

1.对心理的影响

1994年,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运用国际通用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2005年,武汉市对7城区130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40.4%,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年人。

2.对行为的影响

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的消极行为增多,主要有:行为冲动、易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吸烟喝酒等。此外,工作压力致使教师在工作方面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主要包括旷工、改行、提前退休等。2006年,香港当地组织“城市智库”向14所学校的38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更有25%承认企图伤害自己。香港教统局的数字显示,03/04学年至05/06学年间,中学教师流失率由3.9%增至

5.1%。

3.对生理的影响

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8417名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广东省高校教师随着年龄的提高,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患病率不断上升。其中50岁以上教师的患病率达到50%,30岁至40岁的教师则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比例为79.17%,而30岁以下年龄组的亚健康发生率也不低,为69.12%。北京慈济健康体检中心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为新东方、北京师大附中等17所学校共7000多名教师做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仅有42人体检结果正常,占总人数的0.6%。

三、教师压力的研究现状

1、教师压力的研究方法

大量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采用了定性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访谈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研究教师压力源、压力中介变量和压力结果,少数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压力问题,研究者通过针对教师压力源、压力结果设计实验、用具体的手段对教师压力中介调节因素进行干预或训练。

2.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

2.1 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研究

基里亚克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库伯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压力、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发展、家庭工作相互作用[1] Elaine研究发现: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 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重要的压力来源[2]林小群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职业期望、学校组织气氛、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虽然各个研究者对教师压力的来源进行的不同的研究,但是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认定具有很大相似性,综合起来有以下几部分即 组织和工作的特点,工作之外的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2.2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应对(Coping)作为压力过程的中介调节要素之一,在众多有关压力处理的策略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Folkman 与 Lazarus 将应对定义为:“所有认知和行为上对要求的掌握、减少和容人的努力,将应对方式分“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 马塞尼将应对分为斗争应对与预防应对。国外关于教师压力应对的研究表明:教师常用的压力应对策略有,尽量适当的处理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

放松、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控制感情、给特别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感情、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提前打算和优先解决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4]。陈德云提出了:开设教师压力管理培训研讨班、理性一情感疗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模式、校长为缓解教师压力而努力等四个应对策略[5]。

四、人口统计变量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人口统计变量是指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教龄、学校和教学岗位类型等教师个人资料。

1.教师心理压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Trueteman和Punc(1992)的研究发现,女教师受到压力和压力源的影响显著大于男教师,但是经过心理干预,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感更容易得到缓释[6]。宋利国(2004)关于初中教师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女教师在工作负荷因素上的压力比男教师大[7]。丁凤琴(2006)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的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比男教师高,且差异显著[8]。边保旗、樊富珉2006年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压力的性别差异显著,学校压力、素质压力、制度压力和需求压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教师要显著高于女教师[9]。可见,不同研究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完全相反或有所区别,这是由于研究的样本不同,年级不同,或研究的方法或工具不同导致的。

2.不同教龄的教师心理压力的差异研究

在教龄方面,Kyraeon 1989年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的教师的压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0]。但我国岳民庆(2007)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教师的压力水平与有显著的差异[11]。王沛、张国礼(2006)研究结果表明:教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教师的压力水平要显著地高于教龄为11-15年以及大于25年的教师;教龄为16-20年的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地大于教龄为11-15年、教龄大于25年的教师,而其余的教龄段之间在总体压力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问卷调查的样本不够大,或研究的区域有所不同,或研究的学校不同,有的是大学段,有的是高中段,有的是初中段,有的是小学段。因此,年龄与教师的心理压力研究要针对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年段进行研究。

3.学历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陈华(2002)、李军兰、李金碧(2005)、陈庆、张雪梅、岳民庆(2007)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13]。也有研究表明学历越高,压力越大。许延礼、高峰强(2003)、宋利国(2004)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1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学历越高,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越强烈,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产生较大压力。

4.学校类别、学校级别等和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

在学校类别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压力要高于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的压力要高于高中教师。王沛、张国礼(2005)的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低于初中和高中教师,而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5]。孙杰远、李青(2005)对黑龙江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小学和初中教师的调查表明:在不同城市和不同中小学校任教的教师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差异[16]。

在学校级别方面,邵光华和顾泠沅(2002)的研究表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在对教师心理压力感的认知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自我压力感方面差异显著,普通学

校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大[17]。

五、教师压力研究的评价及建议

教师职业是一种全球普遍性的职业,教师压力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虽然对教师压力的研究已涉及研究方法与内容、压力来源、解决策略等方面,对教师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提到了教师个人、学校、社会等一些方面,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对象范围不够广泛

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他教师群体如高校教师、幼儿教师、私立学校、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不同群体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及所面临的压力等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压力状况会存在差异。但在现实的调查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却以某个群体教师的压力状况来判断教师压力的整体状况,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加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的研究多做一些横向的比较,揭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中存在的共同性与特异性。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

国内外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多数用定性的方法,探索产生教师压力的来源、教师压力应对策略、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与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同时这些研究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教师压力产生的来源,教师压力与教师身心健康及行为的相互关系;另外有少量研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如何用合适的方法或策略进行压力应对。我们需要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先调查后实验,通过现象揭示教师压力的本质,总结教师压力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有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压力源、压力后果及压力源与压力后果两者关系的研究;对于压力应对的研究涉及较少,现有的一些研究中研究者多数采用SCL-90这样的症状检核表,将压力应对方式的测量结果同消极后果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哪些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哪些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我们主张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处理什么具体问题或情绪困扰采用何种指标进行评价,何种应对方式是积极的,何种应对方式是消极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在某种情景中某些人运用某种应对方式是最好的,而不是片面的将逃避或回避、否认看成是“消极的”。

另外,研究学校组织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来减少教师的压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压力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最有趣的一个方向,可能就是成功处理压力的措施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比如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教师压力研究仍需努力

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在不同时期、学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估程序在不断地变化、学校如何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在不断变化。对于教师压力研究来说,我们需要更新以往研究中的数据,探索压力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特别要注意学校里正在引起需要强调的高水平压力(如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升学率、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考核等等)的变化,对在因处理变化时所产生的压力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研究,以便这样的研究能给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关于各种教育改革是如何影响教师压力过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1]PhillipL.Rice.石林 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赵立芹 张海燕.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31 2 38-40.[3]林小群 等.中 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 25 3 44-51.[4]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总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11 20-24.[5]陈德云.教师压力来源分析与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6]Kay Wilhelm,Jodie Dewhurst Savellis,Gordon Parker.TeacherStress An Analysis of Why Teachers Leave and Why TheyStay[J].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2000,3(6).[7]宋利国.西部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探因.伊犁教育学院学报[J].2004,17(3):47-51

[8]丁凤琴.中小学教师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0):27-30

[9]边保旗,樊富珉.中学教师的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48-50

[10]Joseph LaBeau.Chronic career stress:What it looks lik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J].PM.Public Management,2003,10(85),8-12.[11]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72-74

[12]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56-61

[13]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74-75

[14]许延礼,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19(5):72-76

[15]杨冬梅,周晓晔.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学校层面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4,(4):79-80 [16]孙杰远,李青.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1(1):99-103

6.教师心理压力自我调节方法 篇六

目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高、期望值高,学校工作任务繁重,教师的心理压力也较大,如何缓解教师焦虑和抑郁,调节教师的心理压力呢?

自信。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信自己是优秀的,是独一无二的,自信是安身立命之本。不断自我激励要做最好的自己,可以选择另外的突破口,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什么时候都要自主自立,也只有自己才最可以依赖。

运动。找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加强自我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自我保健的日常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记住:什么都没有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

放松。不必追求完美,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解脱。不如意事十八九,但求无愧我心。一切都顺其自然,工作累了可以休息休息。比如适当的聊天、适合的娱乐、适度的自我发泄等等。

看淡。要淡化功利心,不急功,不近利。对待职称、职务等等个人发展,期望值不要过高,适合自己就行,看淡名利,看淡得失。努力就行,尽力就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屏蔽。“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不要让别人的议论影响自己的心态,好也罢,坏也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戴上耳机,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感受美好的声音,屏蔽掉外界各种不好的声音。

自控。多观察,多思考,有时候沉默是金,一默如雷。公开场合少盲目表现自我,有时候言多必失,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你,不是所有人对你的心情都能感同身受。在众人面前尽量理智把控自己情绪,不失言,不失态,不让自己情绪瞬间崩溃,维持自己的尊严。有时候撑过去即将崩溃的那一瞬间,以后慢慢便会好转。

刷新。“树挪死,人挪活”,改变一下环境,或许是另一种发展的起点。“三十六计走为上”,在各种状况不利于自己时,可以更新一下环境,回避烦恼。如同电脑运行不顺时,点击“右键”,进行刷新。

7.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 篇七

一、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1.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冲突引发的信任危机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以及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 给人们带来心理危机和精神焦虑。传统社会中, 人们比较注重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注重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 而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注重实用的、工具效用性的、彼此算计利害得失的人际交往氛围, 人类的精神领域中情感因素被大大排斥、压抑和弱化, 人们的交往已逐渐变成了按照是否互利互惠、有无功效实惠的原则来进行。这种交往大多数必须以当场兑现的方式进行, 人们在交往中已很少有重情重义的成分, 维系其间的仅仅是一种利益、效用和利害因素。这样, 人际关系已变得淡薄, 人们精神无所依托, 内心苦恼、紧张、空虚、不安, 甚至消极厌世的现象较之以往大大加剧了。人们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并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也日益在大学教师中弥散, 他们对社会缺乏信任, 对组织机构缺乏信任, 对学术规范缺乏信任, 对同事和合作伙伴缺乏信任。这种不健康心态很容易使个体产生消极厌世的心理, 缺乏合作能力, 从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因此对个体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2. 学术规范和制度规范的失范

目前各高校和教师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浮躁的心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抄袭剽窃、重复劳动、粗制滥造的学术风气仍十分常见。为发表文章、申报研究课题, 获得研究的经费, 请客送礼、徇私舞弊的现象也为数不少。学术规范的丧失乃至腐败已成为学术界以致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学术失范的存在, 部分高校教师把学术成果得不到发表或承认更多地归因于外部因素, 不积极认识自己内在的不足, 因此, 逐渐就会形成一种失衡的心理, 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当今高校中, 晋升和学术评价也存在着制度失范。研究表明, 晋升制度已经是造成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的最主要原因。因为, 这种晋升制度带来了一种学术上的急功近利, 浮躁之风盛行的现象, 使得大学教师必须抛开那些需要长期积累的研究计划, 带来慢性的隐形压力和困惑。学术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行政权力的左右, 如学术委员会这样的评价机构都是在行政权力领导之下的。学术评价制度失范的现象, 给一些善于钻营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给一向兢兢业业、埋头搞研究和教学的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与反感, 甚至产生对工作的懈怠情绪。

3. 社会资本拥有的弱势状况

社会资本是指人们所拥有的社会网络、信息等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社会资本是从嵌入于社会网络的资源中获得的, 它植根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社会网络越丰富的个体就能从中获取越多的资源, 由于高校行政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协调组织成员的关系, 他们由于工作的性质则容易获得较多的社会资本。

目前在高校, 行政和科研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浓厚的“官本位”“关系本位”体制使得自上而下的各个学术评审委员会成员大多是由行政领导担任, 这样, 大学行政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拓展自己社会网络范围, 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虽然他们在科研实力方面, 较大学教师来讲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但他们在科研经费的获得、科研成果的取得、论文的发表等方面变得相对容易。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业务优秀的一线专职教师则处于弱势地位, 在利益分配上往往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 从而失去心理平衡。因此, 社会资本的大小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压力源。

二、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减释策略

1.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

人如果有可信赖的人在关心、支持、尊重和爱护自己时, 就会减轻对挫折的反应强度, 增加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力。所以说,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取得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大学教师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也是解决教师心理压力问题, 维护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径。

从教师本人来讲, 要学会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以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的态度和他人交往, 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以减轻个人的心理压力。除此以外, 大学教师要善于求助于心理专家, 向他们进行适当的倾诉, 通过专家的咨询和指导, 使得自己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和宣泄, 这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从学校来看, 高校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对教师的管理要注意注入情和爱, 走出管理误区, 突出以人为本, 营造相互理解、信任、和谐的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这对有效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帮助教师缓解过度紧张、焦虑和困惑等情绪有极大的帮助。

2. 面对现实, 确立合理的自我认知

认识自我, 包括自己的性格、需要、工作能力及发展的优势和弱势等。人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 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如果缺乏了解自己, 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 就会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 就容易出现心理压力, 失去心理平衡。因此, 大学教师要敢于面对现实, 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各方面的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 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敢于挑战自我, 不断超越自我, 以健康和积极心态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3. 加强修养, 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特质

优化健全个性, 建构正确完备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等完备的哲学与信念体系, 是健全的心理健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法宝。完备的哲学体系的建立对指导教师塑造健全的人格、构建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 提高教师的智商和情商非常重要。而完备的信念体系的建立则有利于使教师获得精神内守, 常葆心灵充实、和谐与明静。如果高校教师处理好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奉献和索取的关系, 能意识和领悟到超然一切、宠辱不惊、得失不嗟、淡泊名利, 最终能够培养出以出世之心, 精进勤勉地去行入世之事的高妙人生态度。这将有助于抵御各种不良诱惑, 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能保持积极乐观、充实而和谐宁静的心态, 进而达到一种健全而完备的人生境界。

4. 掌握面对压力的应对技巧

面对压力, 一是要直接面对压力, 以乐观、坚韧等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难而上, 着手解决困扰的问题, 这将有助于成功地处理压力事件;二是采取暂时回避压力的策略, 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这样可以减少由压力带来的应激对身心的直接伤害。

具体来讲, 要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行动来应对压力。首先要知觉到压力, 认清压力事件和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 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以积极的心态和情感反应去应对和处理各种压力。其次, 明确干预的目标, 不断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 通过使用简单的身体放松训练、体育锻炼以及认知行为技术等, 去应对心理压力。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在社会转型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导致了教师的焦虑、职业倦怠等不良情绪, 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本文从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维护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以期提高广大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形成健康的育人心理氛围。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杨廷忠, 刘晓林.心理压力公共卫生问题与预防对策[J].中华预防医学, 2003 (37) .

[2]冒容, 贺晓星, 穆荣华.高校教师精神压力问题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 1997 (7) .

8.高校教师压力 篇八

关键词:职业压力;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11-772-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11.004

教师职业压力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师专业化进程日益推进,高校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更加巨大[1]。高校教师无疑会成为一个高压力群体,心血管问题也日显突出。为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本市部分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为高校教师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为高等教育改革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市4所地方高校4个学科的122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205名行政人员多为对照。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220份和205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200份(98.4%)和200份(97.6%)。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课题组成员分别到本市5所地方高校对专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涉及4个学科(临床医学、数学、外语、管理学)。采用余善法推荐的职业压力测量工具对所选对象进行一般情况和职业压力调查[3]。

1.2.2 检测方法 血压测定采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在静息状态下休息15 min,取坐位测右上肢血压,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60 mmHg 或/和舒张压≥90 mmHg;心电图测定采用美国生产的MAC5000 心电图机测定;冠心病按WHO 诊断标准。

1.2.3 统计方法资料数值变量采用t检验,变量采用χ2 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的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在年龄、身高和体重方面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性别比例方面,高校教师男女比例稍低于行政人员,但在统计学方面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职业压力结果

教师与行政人员职业压力得分结果见表2。职业压力各因素中,工作负荷、对人负责、上级支持、同事支持和每日紧张感得分均高于行政人员,而工作控制、任务控制、心理满足得分均低于行政人员(P﹤0.01)。整体上教师职业压力强度高于行政人员。

表2 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职业压力比较

因素高校教师(n=1200)行政人员(n=200)

工作控制38.5±1.3141.2±1.1

任务控制29.3±0.8131.2±1.5

工作负荷26.3±1.5124.3±0.7

对人负责13.6±0.8112.1±0.9

上级支持12.1±1.3111.0±0.7

同事支持10.2±1.018.2±0.3

心理满足19.5±0.9120.9±1.2

每日紧张感9.7±0.419.0±0.3

与行政人员比较,1<0.01。

2.3 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冠心病检查结果

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不同年龄层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冠心病检查结果见表3。高校教师整体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发病率为10.3%、9.3%和10.3%,而行政人员则分别为8.5%、7%和8%,因此整体上高校教师各年龄层发病率显著高于行政人员(P﹤0.01)。从组内年龄分层分析,随年龄增大,以上基本发病率显著升高(P﹤0.01)。

3 讨论

职业压力是一个复杂体系,不同的职业群体有不同的职业压力,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整体比较大。造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比较大有可观原因,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师专业化进程日益推进,对高校教师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高校扩招使得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教师人员相对不足,使多数教师超负荷工作状态,此外高校教师社会角色定位的多样性也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压力[4]。

本研究发现,本市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整体比较大,其中工作负荷、对人负责、上级支持、同事支持和每日紧张感得分均高于行政人员,而工作控制、任务控制、心理满足得分均低于行政人员(P﹤0.01)。同时高校教师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显著高于行政人员,上述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0.3%、9.3%和10.3%,而行政人员则分别为8.5%、7%和8%(P﹤0.01)。因此高校教师心血管高发病率与职业压力具有一定相关性,职业压力大,相对发病率升高。据文献报道,心血管疾病与教师过度脑力劳动、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缺少运动等有关,此外职业压力还会引起生活、饮食不规律,出现抽烟、嗜酒行为,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4,5]。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增长,高校教师心血管发病率升高。因此对高校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职业压力的危害,养成健康的工作、生活、饮食和休息习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改变不良习惯和嗜好,同时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病症、及时治疗。

因此,职业压力对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影响较大,应采取干预措施缓解职业压力,预防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赖恒静,邹小英,陈丹杰。重庆市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7):506-510.

[2]黄丹华,纪泽泉,余天浩,等.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师职业总体压力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5):1055-1058.

[3]余善法,张锐,马良庆,等.职业紧张测量工具研究[ J].河南医学研究,2000,9(2):171-174.

[4]米术斌,张凤英,王芳,等.职业压力对高校教师血脂、血糖、血压影响的研究[ 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4):285-287.

上一篇:项目部认真落实维稳工作下一篇:民间借贷案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