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七上地理

2024-11-14

气温和降水七上地理(精选10篇)

1.气温和降水七上地理 篇一

4.2 气温和降水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气温的变化及其测定方法。2.了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及其规律。

3.掌握降水、降水量的测定方法及降水的条件、类型。4.了解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分布的差异。5.掌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及应用。6.了解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二、教学重难点

1.气温的年变化、世界气温分布规律。2.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差异。3.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一幅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引出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内容。

讲授新课

1、气温及其测定方法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式,通常分为接触法与非接触法两类。(1)接触法

由热平衡原理可知,两个物体接触后,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达到热平衡,它们的温度必然相等。如果其中之一为温度计,就可以用它对另一个物体实现温度测量,这种测温方式称为接触法。

其特点是,温度计要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热接触,使两者达到热平衡。因此,测温准确度较高。用接触法测温时,感温元件要与被测物体接触,往往要破坏被测物体的热平衡状态,并受被测介质的腐蚀作用。因此,对感温元件的结构、性能要求苛刻。

(2)非接触法

利用物体的热辐射能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测定物体温度,这种测温方式称为非接触法。它的特点是:不与被测物体接触,也不改变被测物体的温度分布,热惯性小。从原理上看,用这种方法测温上限很高。通常用来测定1000℃以上的移动、旋转或反应迅速的高温物体的表面温度。

(3)气温的测量

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重的温度计测得的,百叶箱离地面距离为1.5米。气象台对气温的观察通常每日四次,观察时间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2、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

(1)气温变化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是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的线条。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的走势特点,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得出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确定气温变化的剧烈程度。还可以总结出一个地区确定时段的变化特点,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参考。在经常使用的场合中,主要用到气温日变化曲线,气温月变化曲线,气温年变化曲线等。

(2)在横坐标上标出时间,在纵坐标上标出气温的度数,把稳与时间在坐标 上相交的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的曲线图,就是气温曲线图。

(3)平均气温

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有某日平均气温、某月平均气温和某年平均气温等。

(4)平均气温计算方法

①某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平均气温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四个气温相加除以4)。

②某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某年平均气温:将某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3、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

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气温分布图:气温图是表示空气温度(0℃或°F)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变异情况的地图。包括气温平均值、极端值、较差、界限气温等内容。常以等值线法表示各时段气温的空间分布,以定位(气象测站)图表法表示气温一年中的变化过程。等温线间距视制图范围内温度跨度与地图比例尺而定,同一幅图内间距基本相同。等温线色层的色调及色饱和度,直观地反映气温的冷暖和数量特征及相应温度条件下的地理情况。

4、降水、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是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降水的类型根据降水形成原因,可分为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2)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测定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时,雨水过漏斗流入储水瓶。量雨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

冬季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水。测定降水量时,把储水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读取降水量数字。还有另外一些测定降水量的仪器,原理和上述的一样,增加了自记装置和传递信息的装置,可以直接读数。

(3)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

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云雨和雷阵雨。

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形成降水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4)降水的类型根据降水形成原因(主要是气流上升特点),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锋面雨、4 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1)锋面雨是由于冷暖锋交会,暖湿空气主动抬升或被动爬升,在上升过程中冷凝致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暴雨都是锋面雨。温带地区锋面雨占主要地位。

2)对流雨是由于高空和地面的空气对流强烈,地面热空气对流上升冷却过程中形成降雨,一般在热带地区的午后比较常见。赤道全年以对流雨为主。我国西南夏季多对流雨。

3)地形雨是由于湿润的气团遇到高大山地的阻挡,在爬升过程中冷却形成降雨,一般多发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如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部的降雨、智利南部的降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降雨,山的迎风坡常成为多雨中心。相应的,盛行风的背风坡则形成了“雨影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4)台风雨,顾名思义是由台风引起的降雨,一般雨势很大并伴随着大风,常常出现“狂风骤雨”。台风雨持续的时间不一,有时很短,只有几小时甚至几分钟,有的很长,可以达到几天,这全看降雨的地方是出于台风近中心还是台风边缘。台风是产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空气漩涡。台风中有大量暖空气上升,可产生强度极大的降水。如果住在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对台风雨的感受强烈。

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式,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6、世界降水分布差异的原因

(1)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3)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位于亚洲的印度。世界的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5 位于南美洲。

7、气温变化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是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的线条。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的走势特点,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得出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确定气温变化的剧烈程度。还可以总结出一个地区确定时段的变化特点,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参考。在经常使用的场合中,主要用到气温日变化曲线,气温月变化曲线,气温年变化曲线等。

8、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它一般是先充分拥有气候统计资料。例如一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数据。再根据其数据利用坐标图进行绘制。其步骤是先绘制好横坐标刻画出月份,再绘制出纵坐标,代表降水量。再利用统计数据分月绘制出柱状图。从直观地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还可结合气温分配特点和降水分配特点,表达出是哪个半球的地方降水量。其形态在不同地区,结合气温分布,有不同的形态。

9、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指一天当中的8时,14时,20时和2时这四个时刻空气温度的平均值。就是把这四个点的气温加起来,除以4。

月平均气温,就是把一个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当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就是把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

10、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它一般是先充分拥有气候统计资料。再根据其数据利用坐标图进行绘制。其步骤是先绘制好横坐标刻画出月份,再绘制出纵坐标,代表降水量。再利用统计数据分月绘制出柱状图。从直观地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等信息。

11、等温线图

(1)同线等温: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2)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距。

(3)等温线的数值:无论是1月还是7月,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太阳辐射能在高低纬度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

(4)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1)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①冬季大陆,②地势较高;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①夏季海洋,②寒流经过。

2)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①夏季陆地,②地势较低;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①冬季海洋,②暖流经过。

3)如果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该地区海 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4)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5)疏密程度:一般情况,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比夏季大。

2)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陆地表面形态复杂多样,形成陆地温差比海洋大。

3)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这是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的温差比全年高温的热带地区大造成的。

(6)等温线的类型:地面等温线图、等高面上的等温线图等。(7)等温线分布图的实际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利用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即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北半球,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南半球。

2)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利用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凸向规律来判断季节或海陆分布。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南(低纬)凸.南半球正好相反。

(8)分析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延伸,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说明该地气温是受地形起伏的影响。(9)判断洋流的性质及流向:

1)等温线向低值弯曲:洋流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2)等温线向高值弯曲:洋流由水温低处流向水温较高处,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3)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10)根据等温线的分布情况,计算某地海拔高度。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变化系数为0.6℃/100米。

(11)判断地形类型:等温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为盆地或小洼地;数值内小外大,则为山地。

12、等降水量曲线图

一般是指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就是等降水量线图。它可分日等降水量线,月等降水量线,年等降水量线。在中国年等降水量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三条鲜明的等降水量线,代表了中国特别的地理意义。

(1)可判断地区降水分布差异

其意义是看,等降水量线密集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反之,等降水量线稀疏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2)可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自沿海向内陆递减,说明降水量受海陆因素影响明显。(3)可判断地形作用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降水量受地形(山脉)影响大。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脉背风坡,降水量小。

(4)可判断内陆地形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且降水少,再结合地理位置看,说明地形地势起作用,或者深居内陆位置。

(5)可判断洋流影响

其依据是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增多,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减少。(6)可判断大气环流影响

三圈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若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更多; 大陆东岸受信风带控制,若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多;

季风环流:夏季风控制,降水多;冬季风控制,降水少;若冬季风跨越辽阔的海洋,并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也可能多。

(7)可判断城市影响

城市有“雨岛”效应,则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大。

城市“雨岛”效应的成因: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高大建筑物阻滞天气系统等。

五、板书设计

1.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式,通常分为接触法与非接触法两类。

2.气温变化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是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的线条。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4.降水是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

5.降水的类型根据降水形成原因(主要是气流上升特点),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6.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我们所熟知的气温和降水报开始,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气温变化、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等温线图和降水量线图进行分析,并结合习题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填图的能力。

2.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篇二

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共有五章,安排基础课18节,课外活动课18节,基础课主要以讲授知识点为主,课外活动课分专题探究活动与操作。

二、课程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 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二、世界地理

(一)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 气候

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 居民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 地区发展差异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国际合作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科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式: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读法、讲演法、探究法、发现法、示范法、模拟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分成两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占成绩30%,包括课堂纪律、作业完成、实践操作表现、小组合作表现。终结性评价占成绩70%,包括平时测验成绩、期中和期末成绩。形成性评价不合格的要扣分,如果两个评价均不合格者,不得学分,重修至两者均合格方可得到学分和成绩。

五.完成教学任务的措施

六、考试要求

3.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三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

4.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4.人教版七上地理复习提纲有哪些 篇四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①比例尺类型: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②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潮州市地图);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广东省地图)。

④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4.地图的发展:刻在陶片上的地图 → 丝织地图 → 羊皮地图 → 纸制地图 → 电子地图。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4.四大洋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亚欧分界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 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欧洲、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6.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如亚洲);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阿拉伯半岛);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如台湾海峡)。

7.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8.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9.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0.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可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3种。

1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说明坡度越缓;

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表示是山谷,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表示是山脊,多条等高线重叠表示是陡崖。

1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势的起伏状况。其中,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高山、高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川。

12.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13.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1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42页)。

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烈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俯冲碰撞(形成山脉或岛屿)、断裂错动等,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5.人教版七上地理复习题有哪些 篇五

A、位于板块内部 B、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C、位于美洲板块 火山地震带上 D、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乌拉尔山脉 D、白令海峡

读大洲图,完成3-5题:

3、图中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大洲的数码代号是( )

A a B b C c D d

4、既是a、d两洲的分界线也是两大洋的分界线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乌拉尔河 C台湾海峡 D白令海峡

5、上面四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的是( )

A 、a B、b C 、c D 、d

6、下列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

A.欧洲、北美洲 B.非洲、南美洲

C.亚洲、大洋洲 D.欧洲、亚洲

7、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

A、东欧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亚马孙平原

8、赤道横穿的大洲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非洲、亚洲、北美洲

C、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D、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9.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和北冰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 C.印度洋和大西洋 D.太平洋和印度洋

10.被三个大洋环绕的大洲有( )

A.3个 B.7个 C.5个 D.4个

11.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 )

A.落基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 D.阿尔卑斯山脉

12.地形以高原为主的大 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

13.魏格纳是从那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大陆漂移说的研究( )

A.亚洲与大洋州 B.非洲与南美洲 C.南美洲与北美洲 D.南美洲与南极洲

14.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板块犹如七巧板形状固定不变 B.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当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 定 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15.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形成新的丘陵 B.地表隆起 C.形成 高大山脉 D.形成新的海洋

1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

A.红海 B.大西洋 C.地中海 D.印度洋

17.海岸线最为曲折的大洲是( )

A.欧洲 B.亚洲 C.大洋州 D.非洲

18.下列地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岩层的褶皱 B.河口三角洲 C.蘑菇石 D.沙丘

19.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20.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水往低处流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6.气温和降水七上地理 篇六

(二)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07唐山)现如今,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其表面大部分是蔚蓝色的海洋。据此并结合图1判断1-2题:

1.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A.5.1亿平方千米 B.4.1 亿平方千米 C.6.1亿平方千米 D.7.1亿平方千米 2.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约占()A.49%,51% B.39%,61% C.71%,29% D.19%,81%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20°W经线和160°E经线 B.赤道 C.20°E经线和160°W经线 D.本初子午线 4.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与所有经线等长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经度越往西越大的是东经

D.所有经线等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07常德)下列地区中,有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是()A..南北两极地区 B.西亚地区 C.撒哈拉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6.(07常德)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 B.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多  7.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图1 C.昼夜更替 D.四季的变化

8.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石家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最长夜最短 B.夜最长昼最短 C.昼夜长短一样 D.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9.(08镇江)下列所列的四个比例尺中, 最小的是()A.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B.1/50000 C.五十万分之一

D.1: 1000000

10.(08镇江)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B.C.D.11.山地的气温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变化是()A.上升约0.60C B.降低约60C C.降低约0.60C D.上升约60C 12.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A.亚洲和太平洋 B.非洲和印度洋 C.南极洲和北冰洋 D.亚洲和大洋洲

13.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都穿过的大洲是()A.北美洲 B.亚洲 C.欧洲 D.非洲

14.(07福建南平)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A.C.──晾晒衣服 B.──播种小麦 D.──体育锻炼 ──高空作业

15.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居住形成了()A.乡村 B.城市 C.家庭 D.聚落

16.石家庄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一般出现在()A.正午12时 B.下午1时 C.下午2时 D.下午3时 17.(07株洲)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读图完成18~19题。

18.发生地震时,伦敦时间是()

A.5月12日5时28分 B.5月13日22时28分 C.5月12日6时28分 D.5月13日5时28分 19.此次地震所属的地震带名称是()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东非裂谷地震带 D.大西洋中部地震带 20.(08福建)联合国的总部设在()

A.英国的伦敦 B.美国的纽约 C.瑞士的日内瓦 D.法国的巴黎 21.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A.出生率 B.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死亡率 22.下列词语中描写气候的是()

A.风和日丽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小雨夹雪 D.热带地区全年炎热

23.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24.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一些论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B.每一大板块之中都有一块大陆

C.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 D.位于亚、非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这是由于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在不断地张裂

25.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的是()A.英语 B.汉语 C.俄语 D.阿拉伯语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为经纬网图。分析图中字母的位置,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写出以下两点的经纬度: B.________;D___________。

(2)图中A点位于D点________方向;A点位于B点________方向。(3)图中________点位于西半球;________点位于南半球;________点位于高纬度;________点有太阳直射的机会。

27.(07四川广安)在下面的世界空白地图上,填出字母所代表的洲、洋的名称。(7分)

A.______________洲

B.______________洲 C.______________洲

D.______________洲 E.______________洲

F.______________洋 G.______________洋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甲、乙两山顶间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_千米。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

(2)甲山的海拔是________米,甲山比乙山低________米。

(3)A处为________,G处为________,DC线表示________,EF线表示________。29.读“世界年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大多在 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大陆西岸年降水量。(4)在温带地区,大陆西岸年降水量,沿海地区年降水量。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被称为世界“雨极”的______________;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是被称为世界“干极”的___________。30.读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________,读图可判断A地位于____________带,B地位于____________带。

(2)A、B两地中,A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气候。

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2)A、B两地中属于冬雨夏干的是__________,终年多雨的是___________。(3)读图可判断A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B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3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填出人口稠密区A 最早的地区。

(2)填出人口稠密区C 达的地区。

(3)图中,人口稀少的地区是__________,目前尚无人居住的地区是______。,D,这里是现代

生产最发,B,这里是人类

生产发展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A 6.B 7.C 8.B 9.A 10.A 11.C 12.C 13.B 14.B 15.D 16.C 17.A 18.C 19.A 20.B 21.C 22.D 23.B 24.A 25.A 26.(1)B.20°S,60°E 40°N,30°W(2)东 西北(3)D B C B 27.亚洲 南美洲 欧洲 非洲 南极洲 印度洋 大西洋 28.(1)6 东北(2)1150 170(3)鞍部 陡崖 山脊 山谷 29.(1)2000(2)逐渐减少(3)多 少(4)少 多(5)乞拉朋齐 阿塔卡马沙漠

30.(1)B 热 北温(2)终年多雨 热带雨林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

31.(1)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农业(2北美洲东部 欧洲 工业(3)EFG H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

生物

命题人:汤景

审卷人:刘德云

考生注意:本学科试卷共二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60分钟。

项目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共1×40=40分)

1、以下属于所有生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D、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2、下列哪项不是单细胞生物()

A、草履虫

B、水母

C、衣藻

D、酵母菌

3、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上方,要想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移向()

A、右上方

B、左下方

C、左上方

D、右下方

4、与动物细胞相比较,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核

5、动物和植物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叶绿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线粒体

D、细胞核

6、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相同之处是()

A、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

B、都有胚乳

C、都有胚和种皮

D、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

7、下列有关人体构成正确的是()

A、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细胞→器官→组织→人体

C、细胞→组织→系统→人体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8、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只羊

B、一群羊

C、草原

D、草原上所有羊

9、导管的功能是()

A、由上向下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B、由下向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C、输导有机物

D、输导各种体内营养物质

10、有些高大的乔木,根部吸收的水分可以向上输送到植物的顶,主要动力来自()

A、光合作用

B、辅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1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青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鹰→蛇→食虫鸟→蚱蜢→青草

C、蛇→鹰→食虫鸟→青草→蚱蜢D、青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12、在根尖的结构中,有很强分裂能力的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3、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

A、我国森林资源十分贫乏

B、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仅为16.55%

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 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是世界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

14、下列不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存所需的共同基本条件包括()

A、营养物质

B、阳光、C、空气和水

D、土壤

15、绿色开花植物在开花之后,必须要完成哪两项主要过程后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A、开花和传粉

B、传粉和受精

C、开花和受精

D、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16、人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A、23

B、46

C、69

D、108

17、绿色植物的受精过程依次是()

①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②花粉管进入子房

③花粉管进人胚珠

④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⑤花粉管末端破裂放出精子

A、④②③⑤①

B、④③②⑤①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②③①

1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9、杨树茎能不断增粗的原因是具有()

A、形成层

B、韧皮纤维

C、木质部

D、树皮

20、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细胞

21、植物茎的结构中,筛管的作用是()

A、输送水分

B、输送有机物

C、输送无机盐

D、输送水和有机物

22、桃花的什么被害虫食去,不能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A、花被

B、雄蕊

C、雌蕊

D、蜜腺

23、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无法确定

24、下列哪一类植物没有根、茎和叶的分化()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5、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A、5X、10X

B、10X、40X

C、15X、10X

D、20X、35X

26、下列哪项不是生物()

A、人

B、SARS病毒

C、变形虫

D、石头

27、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部分的枝叶,主要原因是()

A、运输方便

B、减少树木对养分的消耗

C、减弱蒸腾作用

D、减少光合作用

28、下列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B、植物只在黑夜进行呼吸作用

C、植物白天和黑夜都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9、人体有几大系统()

A、9

B、8

C、7

D、6 30、聪明的你能够由小长大,其根本原因是()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和生长

D、细胞的分化

31、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群

B.液泡

C.细胞

D.果肉

32、下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33、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用两手握住镜臂

B.用左手提着镜臂

C.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D.用两手托住镜座

34、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A.供细胞核的母羊

B.供无核卵的母羊

C.代孕母羊

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

35、生物圈是指()

A.有生物生活的地方 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C.地球上全部生物

D.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36、把两种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它们会争夺食物,其中一种会死亡。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37、下列关于D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B.DNA像螺旋形的梯子

C.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D.每个DNA分子中都含有一个基因

38、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正确步骤是()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③盖好盖玻片

④把撕下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侵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⑤染色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⑤②③

D.③①②④⑤

39、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A.细胞质

B.线粒体

C.细胞核

D.叶绿体

40、细胞分裂后,新生的细胞的遗传物质()A.和原来细胞一样

B.比原来细胞多一倍 C.比原来细胞少一倍

D.差不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41、病毒以寄主不同可以分为

病毒、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

42、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4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

44、细胞核中能被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它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的。

45、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表达和交流。

46、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

47、蚕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根、、、子叶。

48、自然界中生物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它们的生活都需要,都能进行

,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都能对刺激作出

,都能

,和

等。

49、细胞内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的物质叫

,分子较大,一般含碳的物质叫

。水属于,蛋白质属于。

50、显微镜下看到的像的放大倍数是

放大倍数的。

51、任意写出本校的两种裸子植物、。

52、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3、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和。

54、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

三、综合题(共30分)

55、下图为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及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6分)(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 〔1〕是

,〔2〕是,〔3〕是,〔4〕是。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 〔1〕是氧气,〔2〕。

(3)物质〔1〕、〔2〕进出叶片的通道是。

56、右图是花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中

(填标号)共同构成了[8]雌蕊,其中 [ ]

将来发育成果 实,它内部的将来发 育成种子。

(2)图中[③]的名称

,其内含有。

57、下图为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11分)(1)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每空1分)

(2)当你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判断它在哪里?(3分)

58、下面列举的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7分)

鹰 蛇

吃虫的鸟

食草昆虫

(1)、生态系统中的 和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2)、连接的食物链有

条。它们彼此连接形成。

(3)、写出里面任何一条食物链。

(4)、有毒质DDT沿着食物链积累。该生态系统中,DDT积累得最多的生物是。

(5)、假若该系统中青蛙被人大量捕杀,草的数量会;若人类过度放牧,造成草原沙化,草几乎全无,那么这个系统将。

湖南省岳阳市长长炼中学2008年-2009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C C C D C A C A B A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A A B C C A A D C C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C A A C D B C A

二、41、动物、植物

42、胚根

43、种子

44、染色体

DNA

45、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46、煤

47、胚芽、胚轴

48、营养 呼吸 废物 反应 生长 繁殖

49、无机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有机物

50、目镜 物镜 乘积

51、苏铁、南洋杉、圆柏、罗汉松

52、苔藓

53、叶肉、叶脉

54、钾

三、55、(1)二氧化碳

氧气

水分

有机物(2)二氧化碳

(3)气孔

56、(1)②④⑥

[ ⑥] 子房

胚珠(2)花药

花粉

57、(1)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粗准焦螺旋,反光镜(2)答:先转动目镜,污点转动说明污点载目镜上,如果不动,则在物镜或者在玻片上,再移动玻片,污点移动,说明在玻片上,如果不动,则在物镜上。

58、(1)物质

能量(2)3

食物网(3)草→鼠→鹰(4)鹰

7.《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 篇七

本节课共45分钟,第1部分处理综训前一节出错较多的题目,大概花了7分钟左右。第2部分是新课讲授,这一部分3个班进度不同,1班、3班进度相同,剩余2个问题,2班慢一些,剩余4个问题。2班是这节内容开始的第一节课,我对节奏把握不好,在上课过程中维持纪律方面花的时间较多,有了2班的教训,在1班和3班开始上课之前我便跟学生交代清楚两件事情,第一件不许接话,第二件回答问题想好再说,所以1班和3班课程内容进展顺利。

在1班讲述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3个规律后,我直接引入第2个规律的延伸问题“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怎么不同”,给学生展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结合两幅图回答3个问题:1.北半球1月气温和7月气温哪个高?南半球呢?2.北半球7月份,是陆地气温高还是海洋气温高?1月份呢?为什么?3.想一想:北半球海洋上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出现在7月和1月吗?,结果回答完这3个问题后学生糊涂了一大半,都被绕进去了。所以,在3班讲的时候,我立马调整了策略,前两个问题我不让学生全部看图了,而是直接问大家“我们生活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我们这里的气温是1月高还是7月高?大家看图看一下南半球是哪个月气温高哪个月气温低?你夏季去过青岛吗?那里比我们这里凉爽吗?冬季呢?比我们暖和呢还是寒冷呢?”,除了最后一小问外学生都回答很快,因为这些知识贴近生活,最后一小问我准备下次再上这个课时给学生们准备1月份某一天的天气预报,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冬季青岛的气温和泰安的气温谁高谁低。第3个问题时我问大家“北半球1月陆地气温更低、7月陆地气温更高,这说明陆地和海洋相比,是不是同样的时间段,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呢?海洋又是怎样的呢?所以海洋上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是比陆地早还是晚呢?”这样一点点问下去,反而是不看图学生回答快。不过回答完之后,学生要小组合作用图来验证。

8.气温和降水的教学反思 篇八

气温和降水的教学内容是我们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也曾尝试改变教学思路,但效果一直不佳。如何有效、高效的组织教学活动,突破这一重难点?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经过新课改之后多次的听、评、反思等教研活动,我终于有所顿悟,找到一条较好的途径,在此与大家分享。

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是教材中“横坐标、纵坐标、海陆热力差异”等数学、物理知识的不同步,让七年级学生在这些陌生名词的阻碍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思维是稀里又糊涂。二是非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师多,对教材编者的意图以及教材的脉络把握不准。三是新课程删去了很多结论说明性的文字,教材主要以探究形式呈现。

9.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篇九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 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

1、冬季气温特点

2、夏季气温特点

(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

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分成两个小组,负责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位置,计算气温年较差。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总结1月和7月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回忆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得出冬季受纬度影响,夏季北方日照时间长。

找出划分的标准是活动积温。

家乡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分析图表,了解每个温度带适合生长的农作物。

找出家乡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节。

对比四个城市的降水变化,总结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自己家乡的降水季节,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找出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范围,确定自己家乡的干湿地区,和前面的温度带和地形相结合。

【作业设计】

10.气温和降水七上地理 篇十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要求能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判别)(P58活动题)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时间短、常变化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一般不变化

2、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P46图3.6中的常用天气符号要记忆)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和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P51)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最高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

(陆地上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

(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上比陆地上迟一个月,分别为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

▲年降水量=各月降水的总和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课本P51和P55的活动)

3、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海陆因素】

(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 【地形因素】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海陆因素】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气温和降水七上地理】推荐阅读: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的教案07-23

上一篇:残疾人捐赠仪式主持词下一篇:防止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施工方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