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必修五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教师版(通用6篇)
1.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必修五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教师版 篇一
《秋声赋》教案
一导入课文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的比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大家一起看屏幕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讨论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
左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的哪些景象枫叶排云直上蓝天的鹤这些景物充满了生计和活力右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同样是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
二自由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先从头至尾把文章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三研读课文1-2小节
先一起回答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1-2 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秋声 先一起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找找看在这一段中哪些词是描写秋天的 谁给我解释一下如赴敌之兵 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点的
比喻 本体是秋声喻体是
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这一段从表达方法上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哪两部分 从秋之为状---余烈是描写后面是议论
从字面上看第一部分是写秋之状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色 容 气 意
这四个字里面又体现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秋之意是什么神韵 由形到神的过程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 我们先来翻译一下
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点悲
下面把摧败 翻译一下 注意气应该怎么理解----肃杀 古代杀人犯处斩大都放在秋季称之为秋后处斩如果说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再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遍
小结第一段写秋之声突出其悲的特点第二段写秋之声交代悲切的原因后半部分议秋之心突出肃杀之气 那么第三段写的又是什么呢 朗读下面听我把这一段翻译一遍
先看
写的是什么--议人生 发表了作
者
怎
样的人生感叹
感叹为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落得心力交瘁华发早生联系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从百忧--------星星再齐读一遍 板书
角 度 特 征 主观感受 秋 声 淅沥萧飒 如风雨骤
奔腾砰湃 如波涛夜惊 鏦鏦铮铮 如军队夜行 凄切悲凉 秋 状 惨淡 清明 栗冽 萧条 丰草色变 佳树叶脱 肃杀寂寥
对于自然之秋的这种肃杀之气古人也有种种说法如《礼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称秋气为义气《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又列举了哪些跟秋有关的例子
秋 义 刑官 兵象 阴阳五行
五声六律 肃杀寂寥 六 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文章第三小节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讨论三分钟然后告诉我你的观点和理由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得都非常好那么大家想不想听听我的看法呢
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投影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 1059 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人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接下来是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作者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也就回答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叹的原因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然后是对秋气的议论丰草四句作者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作对比通过对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议论又进一步展开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呜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虫唧唧中读者似乎也要同声一叹j 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 1059 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
情
郁
结
对
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更应该提到的应是《秋声赋》在文体上的贡献注重骈偶铺排以及声律的赋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内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矫揉造作已经走向没落欧阳修深明其中之弊当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又为赋体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赋的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也使《秋声赋》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2.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必修五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教师版 篇二
教版必修2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田凫(fú)
.椋鸟(jīnɡ)
.B.老饕(tāo)
.窒息(zhì)
.C.摇曳(yâ).
隐遁(dùn).满身血迹(xuâ).蔷薇(qiánɡ).
悄然而逝(qiāo).
慰藉(jí).蛰伏(zhã)
.D.昊天(hào)
.潺潺(chán).
作茧自缚(fù).攫住(juã).
骇人听闻(hài).解析:A项,“椋”应读liánɡ;B项,“悄”应读qiǎo;C项,“藉”应读jiâ。答案:D 2.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 垭口 混沌 热泪莹眶 意志消沉 B.震撼 瞅着 焦躁 回光反照 受宠若惊 C.跌宕 阴霾 雾霭 惊世骇俗 判若两人 D.安谧 炫目 喷薄 冰销雪化 不折不扣 解析:A项,莹—盈;B项,反—返;D项,销—消。答案:C 3.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________。(2)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家的观点、情感应该认真________,这样才能体会文章的妙处。(3)知识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思想概念,对传统理论是一种________突破。A.撤退 捉摸 抛弃
C.消褪 捉摸 抛弃
B.撤退 琢磨 扬弃 D.消褪 琢磨 扬弃
解析:(1)句“队伍”应“撤退”。(2)句的“捉摸”指猜测,多用于否定;“琢磨”指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的那只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我猜它们一定会先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到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锁定答题区域在文章倒数第2、3段,其次从文中寻找重要词语,将其连缀成句,如“祖宗的牌位”“独立的思想”“风险,来自人类”等。
答案: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体现出年轻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9.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应确定作者说的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鸟类为什么对人类拒绝、痛斥和对峙,进而分析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案:(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三、表达交流(15分)10.以“鸟啼”为重点,将下面的四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至少要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得少于50个字。(6分)蓝天 白云 轻风 鸟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轻风柔和地抚摸着我的脸颊。一阵鸟啼声传来,原来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
3.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必修五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教师版 篇三
http://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
科学之光 字音部分:
栖(qī)息 冒昧(mâi)槲(hú)寄生 瓤(ráng)肉
醴酪(lǐ lào)龟(jūn)裂 浸渍(zì)
渣滓(zhā zǐ)赵佶(jí)萌蘖(mãng niâ)逶迤(wēi yí)青睐(lài)嗜(shì)好 酋(qiú)长 偏袒(tǎn)强悍(hàn)
螫(shì)针
蛊(gǔ)惑 疱疹(pào zhěn)妊娠(rân shēn)罪孽(niâ)根茬(chá)老趼(jiǎn)湮(yān)没 船坞(wù)琥珀(hǔ pî)袒(tǎn)露 悄(qiǎo)无声息 词语部分:
绪论: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的部分。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词)。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
迁怒:把对甲的怒气发到乙的身上,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萌蘖:植物长出新芽。逶迤:弯弯曲曲的样子。青睐:(书)比喻喜爱或重视。
船坞:在水边建筑的停泊或修造船只的地方。
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炊,做饭。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耸,惊动。
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纵,放;逝,消失。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熟视,细看;睹,看见。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
文本选萃
海潮语文网
http:// 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系的各种事实,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经过五年工作之后,我专心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写出一些简短的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的笔记扩充为一篇纲要,以表达当时在我看来大概是确实的结论。从那时到现在,我曾坚定不移地追求同一个目标。
——【英】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点拨:(1)探索才有发现;(2)科学探索不可一蹴而就;(3)探索离不开坚定的目标。
作为科学家的杨焕明充分认识到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必要性,他同时还提出反对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因为这将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国家的安全。
点拨:(1)关怀生命是科学研究的前提;(2)悲天悯人,是每个科学家必须具有的情怀。
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蛇猛兽之害”(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
——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点拨:将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一种无耻。
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枇杷)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传诵。
——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点拨:乐观豁达方能超然。
景泰蓝的制作要经过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这六道工序。——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 点拨:(1)做任何事都要循序渐进;(2)精品的形成需要不断的锤炼。写作借鉴
《南州六月荔枝丹》
结构简明严密,条理清楚——全文按照设疑问——讲知识——提建议的顺序;文章的主体部分按照果实——花——产地及栽培史——古代讲荔枝的书——生长习性这样一种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果实时,采用壳——膜——肉——核这样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果实的外部特征时,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
语言精密准确,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如“荔枝的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其中“通常”“三四”“余”“到”等都体现了准确性。
综合运用了引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多种说明方法。《斑纹》
语言富有诗意——如“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冈峦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等等。
海潮语文网
http:// 此情可待成追忆 字音部分:
渗漉(lù)修葺(qì)阖(hã)门 金钏(chuàn)余荫(yìn)谂(shěn)知 厮(sī)守 灵柩(jiù)怂恿(sǒng yǒng)矜(jīn)持 乳媪(ǎo)今宵(xiāo)词语部分:
谂知:熟知,深知。
厮守:互相依靠;互相陪伴。矜持:拘谨、拘束。
零丁孤苦:孤单困苦,无所依傍。门衰祚薄:门庭衰微,赋祚浅薄。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
日薄西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呱呱而泣:形容小儿哭泣的声音。
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蜗角虚名:指微不足道的空名。
蝇头微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黯然失色:比喻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失色,因惊慌或其他原因变了脸色。
寒盟背信:背弃誓约。
一笑置之: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表示不当回事。文本选萃
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帝征召他任太子洗马。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直到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点拨:(1)平凡的孝行却是伟大的人间真情;(2)顾小家者才能爱大家;
(3)面对选择,要多一份冷静,少一份浮躁;(4)退一步海阔天空。
张生与莺莺一见钟情,叛将围困相国寺索要莺莺,书生张珙依靠朋友的帮忙解除了危难。老夫人亲口允婚,却又违约悔婚。在侍女红娘的撮合下,张生莺莺两人冲破礼教的束缚,私下结为夫妻。老夫人无可奈何,但要求张生应试得官才准许成亲。
点拨:(1)礼教吃人;
(2)打破束缚的最好方法是斗争;
海潮语文网
http://(3)封建毒瘤是扼杀人性的刽子手;(4)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5)人性需要解放。
罗密欧和朱丽叶一见钟情,但家族世仇使得他们的恋爱受到阻力。经劳伦斯神父帮助,两人秘密举行婚礼。后罗密欧刺死朱丽叶的表哥而被放逐,朱丽叶也面临逼婚的窘境。神父给朱丽叶吃安眠药让她装死,让罗密欧立即返回。不明真相的罗密欧在朱丽叶身边殉情。朱丽叶苏醒后,见爱人已死,于是用匕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两人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点拨:(1)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2)不自由,毋宁死;
(3)真情可以消融一切的仇恨。写作借鉴 《陈情表》
用真情动人——文章没有多用感叹词,但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其情真、情深是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如“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等等。
《项脊轩志》
线索清晰——以“项脊轩”为线索,“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将三代人物、事件联系起来,使全文浑然一体。
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通过生动的细节,用平实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仅仅白描了“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吾妻死,室坏不修”“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几件小事,但悼亡深情却让人叹惋。
自测练习
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作解释:
1、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九岁不行
7、臣之辛苦
8、臣欲奉诏奔驰
9、拜臣郎中
10、室仅方丈
11、墙往往而是
12、吾妻来归
海潮语文网
http://
13、比去,以手阖门 参考答案:
1、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报: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古义——拳拳,形容感情恳切。今义——数量少)
6、九岁不行(不行:古义——不能行走;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7、臣之辛苦(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8、臣欲奉诏奔驰(奔驰:古义——赶快前往;今义——很快地跑)
9、拜臣郎中(郎中:古义——官职名;今义——中医医生)
10、室仅方丈(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
11、墙往往而是(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12、吾妻来归(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
13、比去,以手阖门(比:古义——及、等到;今义——较量、紧靠)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6、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参考译文: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人。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分配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社会不安定。
海潮语文网
http://
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宫墙里面。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活不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正是因为这样,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5、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译文:室前新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6、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文: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恐怕可以等待吧!
直面人生 字音部分:
圜(yuán)墙 强(qiǎng)颜 缧绁(lãi xiâ)倜傥(tì tǎng)
桀骜(jiã’ào)不惮(dàn)尸骸(hái)攒(cuán)射 绯(fēi)红 山阿(ē)
殒(yǔn)身不恤(xù)浑浑噩噩(â)词语部分: 圜墙:监狱。
强颜:(书)勉强做出(笑容)。缧绁:捆绑人的绳索,借指牢狱。倜傥:卓越不凡。寥落:稀少。喋血:流血满地。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羽翼:翅膀,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多含贬义)。攒射:集中射击。
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贪生恶死: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
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
海潮语文网
http:// 黯然泣下:指心理不舒服、情绪低落而哭泣的样子。黯然,阴暗的样子。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浑浑噩噩: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
朝生暮死:(1)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2)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铁石心肠:心肠硬得像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芸芸众生:佛家语,指一切生灵。后多指世上大群无知无识的人。芸芸,众多。文本选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点拨:价值取向决定生死的价值。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期,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点拨:(1)人才多磨难,英雄苦人多;(2)屈辱自古有之;
(3)“隐忍”还要有所“行”。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点拨:(1)忍常人之不能忍者,方能为常人之不能为;(2)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3)人生要有理想和目标。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渔父》
点拨:(1)直面现实、百折不回者的人才可称“精神贵族”;(2)不辱没平生志向、气节是生存选择的原则;(3)理想的王国不容玷污。
海潮语文网
http://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点拨:面对危难敢于挺身而出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点拨:成功需要付出代价。
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人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周国平《直面苦难》
点拨:(1)尊严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2)唯有坚持才可走出苦难的荒原。写作借鉴 《报任安书》
富有气势的排比句——如“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等等语句,排山倒海,酣畅淋漓。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字音部分:
晦朔(huì shuî)
会(kuài)稽 流觞(shāng)曲水 蔑(miâ)视
飓(jù)风
俯瞰(kàn)词语部分:
图南:比喻远大的前途。
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荒唐:(1)(思想、言行等)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2)(行为)放荡,没有节制。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齐聚,济济一堂。
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伦比,类比,匹敌。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文本选萃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海潮语文网
http://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但都被世俗所累;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
点拨:世间万物皆有所待,没有做到真正的自由。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点拨:(1)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是获取自由的要诀;(2)无己、无功、无名才能绝对自由。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点拨:自然山水皆有其美,可娱可乐,可歌可咏。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点拨: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它的厚度。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能思想。——【法】帕斯卡尔《人是思想的苇草》
点拨:人的伟大在于精神,在于能思考。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英】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点拨:(1)给自己活着的理由,人生才能奋力以行;(2)纯洁的才是高尚的。
写作借鉴
《逍遥游》
海潮语文网
http:// 随时随地地设喻——如用积水负舟喻大鹏高飞培风,用外出备粮喻智之大小以讥刺二虫等等。这些比喻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丰富多彩,富有说服力。
《兰亭集序》
语言清新疏朗——如第一段的写景,毫不雕饰,其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仅16个字就写出了兰亭山水之美。
自测练习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夙遭闵凶
2、却告了相思回避
3、其次诎体受辱
4、其次关木索
5、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6、见狱吏则头枪地
7、及以至是
8、及罪至罔加
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0、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11、则仆偿前辱之责
1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3、渔父见而问之曰
14、子非三闾大夫与
15、其翼若垂天之云
1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18、小知不及大知
19、此小大之辩也 20、而御六气之辩
21、悟言一室之内
22、虽趣舍万殊
参考答案:
1、夙遭闵凶(“闵”同“悯”,忧伤)
2、却告了相思回避(“却”同“恰”,才,刚刚)
3、其次诎体受辱(“诎”同“屈”,弯曲)
海潮语文网
http://
4、其次关木索(“关”同“贯”,套上)
5、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剔”同“剃”,剃除)
6、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7、及以至是(“以”同“已”,已经)
8、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同“磨”,磨灭)
10、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同“佚”,散失)
11、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
1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同“抵”,大抵:大都)
13、渔父见而问之曰(“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14、子非三闾大夫与(“与”同“欤”,句末疑问语气词)
15、其翼若垂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1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1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同“返”,返回)
18、小知不及大知(“知”同“智”,智慧)
19、此小大之辩也(“辩”同“辨”,分辨,分别)20、而御六气之辩(“辨”同“变”,变化)
21、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见面)
22、虽趣舍万殊(“趣”同“取”,取得)
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意气勤勤恳恳
2、素所自树立使然
3、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4、在尘埃之中
5、念父母,顾妻子
6、恨私心有所不尽
7、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8、彭越、张敖,南面称孤
9、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10、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12、形容枯槁
13、虽然,犹有未树也
14、众人匹之
15、腹犹果然
16、小年不及大年
17、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海潮语文网
http://
18、列坐其次
参考答案:
1、意气勤勤恳恳(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抽象而好的事物)
3、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强颜:古义——厚颜无耻;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4、在尘埃之中(尘埃:古义——监狱;今义——尘土)
5、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人的配偶)
6、恨私心有所不尽(私心:古义——私人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7、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下流: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
8、彭越、张敖,南面称孤(南面: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
9、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义——落入;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10、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古义——非同寻常;今义——很,十分)
1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口语:古义——言论;今义——与“书面语”相对)
12、形容枯槁(形容:古义——身形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13、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分句)
14、众人匹之(众人:古义—— 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15、腹犹果然(果然:古义——饱食之状;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
16、小年不及大年(小年:古义——寿命短的;今义——农历腊月是小月的年份,节日。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17、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名:古义——没有要建立功业的偏见;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功劳;没有名声)
18、列坐其次(其次:古义——那地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较次的地位、内容)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参考译文: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译文: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的时光,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一年的时光。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译文:而且世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自身与物的区别,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至死而止。
海潮语文网
4.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必修五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教师版 篇四
班级:高二(8)班
《滕王阁序》是很难啃的一篇优秀的文章,症结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诗人存在很大的隔膜,由于教者肤浅的阅读,本身也无法被文字所打动,而套用一些流于表面的不属于自己的一些论断,无论教者如何着力和卖力,只是隔靴蚤痒。如果一篇优秀的文字自己没有阅读透,没有读出属于作品的味道,属于自己的味道,而仓促上马,这和烂尾子工程有何区别,甚至还不如。简直可以不上。如果教师的内心是一沟死水,想激起学生的心理的波澜,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教者必须要放大自己的眼睛,敞开自己的心灵,学会被亲近、被感动。只有自己先被文字感动,被情怀点燃,然后如何大胆取舍文本的内容,为我所用,以情动人,亲近古人,是这次设计的出发点。
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为主,少讲解。骈体文,较华丽,重技巧,易朗诵。
师:出示王勃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瞧,这个人!)
投影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14岁被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被授朝散郎。
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王府侍读。王勃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
18岁,侍读一年,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GUO)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犯下死罪,遇大赦天下,免除灾难。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父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27岁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师:他是谁?
生:王勃
师:作为初唐四杰的他,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的人生经历吗。
(学生回答,命运悲惨,才华横溢,波澜起伏)
师:老师的概括是,过山车式的人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悲剧感的人生。
(出示年少而才高,
官小而名大,
行为都相当浪漫,
遭遇尤其悲惨
--闻一多)
师:如今这位天才登上江南名楼滕王阁,非常喧闹繁华的滕王阁,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滕王阁,但他还是无法抹去生活给他带来的种种的创伤和悲凉,这集中体现在第三自然段中,(师生共同朗读)
师:这是王勃的千古一叹--兴尽悲来,越过喧嚣,叹尽辛酸,满纸悲凉文,谁解其中味?
师:我们从文字看到了哪些层次悲,(学生寻找、回答)
生:从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悲叹人生短暂。
师:有志之士总是悲叹人生的短暂,因为想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像曹操,一代英雄,也感叹,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再说初唐知识分子的功业意识特别强烈,就是进取心尤其强烈,宁为百夫长
生:胜做一书生。
师;这是第一层次的悲。还有吗?
生: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师:你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文字?(学生朗读,重点是谁,尽两字要念出,同情者稀少,人生的无助感。)
生:还有。“望长安于日下”四句,
师:注意其中的方位,明写南(南溟)、北(北辰),暗藏东(吴会)、西(长安),抒写远离京城、被四方抛弃,失意流落之情。
生:失意流落,孤独之悲,为前途渺茫而黯然
师:这和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鲜明的反差,是海内无知己,比邻若天涯。对一个有抱负的知识来说,这些悲是次要的,更深层次的悲,还有?
生:就是怀才不遇。
师:对,怀才不遇是最致命的创伤。哪些句子可以说明自己怀才不遇?
生: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是不能见到皇帝,离理想越远。
师:还有写怀才不遇的,不一定得写写自己呀?
生:写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
师:你挑自己熟悉的说一说?(学生能够自由的说)
师: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才的悲剧就是生不逢时,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这些文人武将大臣贤人真的是生不逢时吗?
生:皇帝还是不错的,汉武帝、汉文帝都是一代明君。
师:生正逢时,那为何这些人还是那么悲剧呢?
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师:时运怎样理解?
生:时代和命运
生:时代和命运,不是同时出现的,一个好的的时代,一个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有好的作为,
师:这就是命,这才是真正的的悲剧。当然,一个好的时代应该让每个年轻人拥有梦想,实现梦想。王勃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周易就是讲命和运的书籍。
师:本文的可贵之处王勃毕竟还年轻,有朝气,流动的永不停息的热血,看到的大唐灿烂无比的太阳。年轻人,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这位年轻人没有一味的悲哀,而是喊出了我为自己代言的青春宣言
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生:无论年龄大和小,处境顺畅还是阻碍,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从不消失。
师:对,要相信年轻没有失败,年轻不相信眼泪。文章用怎样形象的来说明这一点?有人这样写可以吗(出示。啊,我命运不佳;/建功立业难。/有才有德的人,就一定有机遇吗?/但我要瞅准机会,立足实际,坚持坚持再坚持。/艰难环境里,我要保持清醒,我要保持乐观。/理想虽远,但我有信心,我还要珍惜时间。)
生:这是喊口号,原文内容丰富,有许多典故例子,让人产生一种文化感、厚重感,历史感、具体感。
师:这就是骈文的魅力。要多读点书。没有阅读就不能很好的写作。
生:饮贪泉但是我仍然精神清爽,我不会改变自己的情操。在涸辙的困境中我仍然不改其乐。
师;这里的贪泉、涸辙就是
生:困境
生:乐观开朗的情怀,令人钦佩。
师;一般的人在穷困是容易失去自我,就像在成功是容易失去自我一样,忧而不改其乐,不改其志,贫贱不能移,真的很难。相当难,赞一个。
生: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自己还是有能力。
师:这里暗用了大鹏鸟的典故,自己就是展翅高飞的大鹏,我可以飞的更高,只要给我一次机会。
师:我们从王勃的人生也可以说他是很不守规矩的,不走寻常路,当然天才就是不守规矩的。
想到了历史不守规矩的一个典范。谁呀?
生:阮籍
生:猖狂。
师:何谓猖狂
生:狂放,不守礼法。
师;历史上有名的阮籍三哭(出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师:对于这件事,王勃怎么看?支持还是反对?
生:岂效穷途之哭,认为这是一种逃避,是消极和颓废。
师:王勃不甘沉沦,也不会沉沦。
师:这样有起伏的洋溢的青春风暴的文章能感动人,情绪是由悲到壮的转换。相信未来,相信自己。
当没落的穷途无情地封杀了我前进的脚步。
当难越的关山轻蔑的耻笑他乡的失路之人。
我还是固执的对自己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师:第四段的写法和第三段非常相似,一脉相承。也是有无路请缨的悲凉,转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的自信。这一段自己课外去发现。
师:在唐代的作品中,登高而作赋,抒发悲凉的甚至悲壮的情怀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需求。无论从前不见古人
生: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师:英雄的悲叹,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生:不尽长江滚滚的来
师:仁人志士的悲壮。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点燃了内心的情怀,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师:我们还是回到文章中的关键句,
生:兴尽悲来
师:有哪些高兴的事?生朗读第三段的开头部分。(学生回答这是一场很华丽的盛大的宴会,歌舞,音乐,文人墨客)
师:这次宴会的地点就是在
生:滕王阁
师:滕王阁在哪里?
生:南昌。
师:你们去过南昌吗。余秋雨在(《青云谱随想》)曾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他对南昌的看法: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
师:但在王勃的笔下,南昌是个好地方,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几个重要词语要落实襟带、雾星逢迎)
师:地方好,还有
生:人好
师: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学生朗读)
师:还有呢?
生:宴会好。
师:说来说去主办方好,就是领导好,地好宾客好,关键是领导好。当然这是客套话,无非吹捧阎公伟大英明。宴会的热烈、美酒的醇香、赞叹的纷繁,都不能替代清醒,不能压抑悲凉。
师:此刻这位才子见到的秋景又是如何呢?登高,写出深秋滕王阁特有的景色,读几句?(学生朗读)
师:中国诗文写景总是和自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纯粹的写景是没有的。《长亭送别》写秋景,晓来谁染孀林醉,总是离人泪,眼泪和红色霜叶毫不相干,但在作者眼中,关系密不可分。
师:中国人都知道的写景句子是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古人对写景有自己的见解,“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师;能把这千古名句解释解释。(学生解释)
师:这里的鹜是什么?
生:野鸭
师:有个成语叫做趋之若骛。一哄而上,有贬义色彩。
师:这种水鸟的特点是
生:很渺小。很不起眼。
师:如果换做大雁,或者鸿鹄可以吗?
生:这是作者王勃的自我写照,他不再是鸿鹄了。因为鸿鹄的志向高远。
师:你说王勃就是一只鸭子?
生:是平平淡淡、貌不惊人的野鸭子,丑小鸭。但绝不自卑。还是要勇敢的飞翔,尽管是只鸭子。也有飞翔的理由。
生:落霞往往给人创伤感,很凄凉。更何况在广阔的秋季的天空中,孤鹜更加渺小,敢于和落霞齐飞,于是更加很悲壮,也很伟大。
师:落霞,秋水,长空这些大自然的伟大者,这时都不幸成了背景,而真正的主角就是孤骛,只要你敢于飞翔,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长空和秋水。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孤骛的并举,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我们看到的广阔的胸襟和气度。是旷达的人生和雄健的精神。是诗人自身形象的“映射”和一颗勇敢的心。好的诗文能穿越是空时空,用文字打败时间,让信仰点亮人生。(朗读最后部分的诗歌)
师:年轻人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有时不得不相信命运,一座普通的楼台静静的坐落在江边,就是为了等待一位年轻的才子的降临,为了等待一篇光耀千古的奇文的诞生。滕王阁之于王勃。,就如黄鹤楼之于崔灏,赤壁之于苏东坡,岳阳楼之于范仲淹,好象是一种千古的约定,一段前世的情缘,一个永远流传的故事。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虽然生命渺小如被人忽视的沙砾,寄身在天地朝生暮死的蜉蝣。但总会有人成为永恒。成为传奇。如今,在滕王阁的栏杆上,我们仍然可以感受他的深邃的孤独,高贵的寂寞,还有永远的温度。
小刘
5.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必修五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教师版 篇五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学习目标
1.运用说明文的知识阅读《看云识天气》及《大自然的语言》这两篇文章。
2.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学习谚语蕴涵劳动者的经验 学法指导
1.温故而知新,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运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学习新课。2.学习这两篇文章要注重整体感知,不要拘泥于细部的分析。3.学会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相关链接
【说明文的知识】
1、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 :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
4、说明语言 :平实说明 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说明:生动性、形象性 知识预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1)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参考答案】1.⑴本意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的牌子,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可能出现的标志。⑵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课堂探究
学习《看云识天气》
一、导入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我们一起从《看云识天气》。一文中会得到了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结构特点,并概括说明内容。
明确: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第1段 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6段 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看形态/看色彩);第7段 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明确: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三、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1、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再认真地研读一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2、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 用词准确又不雷同,准确地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3)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探究写作特点
1、文章始终抓住云的特点加以说。
2、本文说明顺序有条不紊,脉络分明。
3、语言通俗、准确。
五、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积累背诵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
3、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4、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5、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6、山戴帽,大雨到。
七、拓展探究
1、从看云识天气到卫星测天气,说明人类己进入了现代科技观测天气的时代。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要凭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
明确: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对于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这种尽可能精确的天气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中有效的手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一、导入: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知道了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通过其他方法去了解气象物候。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语 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说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通读课文,说说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说明的? 明确:1-3段 从现象说起,以四季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物候现象和物候学;4-5段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6-10段 介绍物候现象四个因素,又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这样说明言之有序,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齐观;11-12段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南北);第二个因素是经度(东西);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由主到次)
4、《大自然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法来说明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阅读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以后,想一想: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练地描绘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由于农业生产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水分、湿度、阳光等等,它的种植、生长、收获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而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所以可以根据气象物候情况作出判断,安排农业生产。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有它的基本表现,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
5、你留心过身边的物候现象吗?对你的学习生活可有意义?
三、写作特点
1、本文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一、课外再积累一些关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
关于云的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4、云交云雨淋淋
5、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6、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
二、预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三、了解我国民间的24节气名称及名称的意义。春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反思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专题——气象物候二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学习目标
1.朗读体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2.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学法指导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是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打开一扇新窗。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启发学生从学习过的古诗文、成语俗语、美术作品中搜集并整合有关的知识,作好积累。相关链接 【中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3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7.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1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一)(3分)7.(1分)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皇上的恩惠或朝廷的关心)。8.(2分)D(此诗虽写的是戍边的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颓废的情调。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壮,悲中有慷慨。)
1、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2、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在大气的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 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顶,气温比山藨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迟开。
3、“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因为这一带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江清水碧,漓江两岸风景如画,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4、“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连绵的天气。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适于发展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课堂探究
一、情景导入。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们古代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的。
二、学习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读、理解、赏析),找一同学准确地有感情地读这首诗。2.齐读这首诗,并体会诗所表达的意思。小组讨论明确; 3.赏析。
(1)文中所写的地方在哪里?明确:天山(新疆)(2)“五月”本该是春花烂漫的季节,而祁连山脉一带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明确:下雪、天寒、无花;表现边疆气候寒冷,守边战士生活艰苦,为后面写战士们高涨的士气做铺垫。(3)《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
明确:“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怀? 明确:思乡之情(4)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明确:物候现象: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祁连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春花;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原因是高度差异。(6)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明确: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了不禁肃然起敬,为之击节赞叹。
4.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王之涣 的《凉州词》 1.朗读 2.品析:
(1)王之涣《凉州词》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认为应作“黄沙”。“黄河”与“黄沙”,你觉得各是从哪个角度讲的?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 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过于直白,“黄河远上白云间”富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的。(2)《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明确:“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四、学习卢纶的《塞下曲》
1.学生交流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如有不再近一步补充。2.自由朗读这首诗,领会它的意思。3.赏析。
(1)前两句极富暗示性。“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动。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之久,已无力夜袭。将军极富作战经验,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同时得到暗示。
(2)品析“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明确: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没有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而用侧面烘托,没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情景,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扣人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3)《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明确: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人联想。
(4)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 : 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分析 : 华罗庚教授在教学和研究中一向倡导质疑精神,他经常告诫学生“要多动手,多动脑筋。凡事问个为什么”。他说:“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但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他针对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高飞”一句,也写下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5)了解本诗所含的物象知识
说明: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4.背诵这首诗。
五、学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1.了解苏轼及其代表性的作品。惠崇,北宋僧人,能诗能画,尤擅水禽。2.自由阅读这首诗,体会其内容。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提示:注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哪儿? 明确: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芽的芦苇,分别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边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2)赏析示例: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了解诗中有关的物候知识:
(看到了蒌蒿满地、芦根发出短芽,就想到了河豚正在溯江而上。)说明:因为画面本身有水有鸭,更从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
理解:①资料没有关于鸭对温度敏感的记载。苏轼看到画中有鸭,故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鸭是水陆两栖,在作者看来,它体会冷暖要比水中鱼敏感。
②鸭有御寒的本能,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暖,自然就“先知”了。③桃花在春天开放,蒌蒿、芦芽和河豚都是江南春天的美味,宋代烹饪以蒌蒿、芦芽和河豚同煮,钱钟书认为,本诗前三句写惠崇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因此苏轼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了河豚,“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联想。④“河豚欲上”也可以理解为“春江水发,河豚向上游”。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这是从物候学角度作的解释。
4.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本诗。
六、拓展延伸: 你能用你平时积累的诗词来解说其中的物候现象吗?
七、小结:
6.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必修五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教师版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物质的转变,不能通过一步反响实现的是〔
〕
A.K2SO4→KOH B.CO2→CaCO3 C.Cu(NO3)2
→CuCl2 D.FeCl3→Fe(OH)3
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以下物质通过一定反响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非金属单质
④酸性氧化物
⑤酸
⑥碱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全部
3.有关物质之间的局部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响,“→〞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转化错误的选项是()
A.B.C.D.4.以下物质相互反
应且反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氧化铁和盐酸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
5.X、Y、Z、M、N
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反响:①Y
与
M
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M
上冒气泡;
②M、N
为电极,与
N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从
M
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入
N
极;③Z+2H2O(冷水)=Z(OH)2+H2↑;④水溶液中,X+Y2+=X2++Y;那么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X>Y>M>N B.Z>Y>X>M>N C.Z>X>Y>N>M D.X>Y>M>N>Z
6.向盛有Fe2(SO4)3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后,溶液呈:〔
〕
A.无色 B.黄色 C.红色 D.浅绿色
7.工业上冶炼单质钠的反响为2NaCl
→一定条件
2Na+Cl2↑该方法在金属冶炼中被称为〔
〕
A.电解法 B.热复原法 C.热分解法 D.置换法
8.以下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
A.CuSO4·5H2O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9.1.28g铜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那么通入O2的体积是〔
〕
A.224mL B.168mL C.336mL D.448mL
10.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但当参加某物质后,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且有气体逸出,此物质是〔
〕
A.Na2CO3 B.NaOH C.KNO3 D.HCl
11.己知钡的活动性处于Na、K之间,那么以下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A.Ba可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B.Ba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
C.在溶液中Zn可复原Ba2+生成Ba D.Ba投入到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12.以下有关物质及成分、性质和用途都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物质及成分
性质
用途
A
小苏打(Na2CO3)
与酸反响产生二氧化碳
作发酵粉
B
胃舒平[Al(OH)3
]
与酸发生中和反响
做胃酸中和剂
C
磁性氧化铁(Fe2O3)
难溶于水,颜色为红色
制造红色涂料
D
蓝矾(CuSO4·5H2O)
蓝色
检验水蒸气
A.A B.B C.C D.D
13.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响就能实现如下图转化的是〔
〕
编号
a
b
c
d
①
Na2O
Na2O2
Na
NaOH
②
Al2O3
NaAlO2
Al
Al(OH)3
③
FeCl2
FeCl3
Fe
CuCl2
④
MgO
MgCl2
Mg
Mg(OH)2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在含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参加铁粉,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假设铁粉有剩余,那么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B.假设铁粉有剩余,那么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C.假设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那么溶液中一定无Fe3+
D.假设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那么溶液中一定有Fe2+,一定无Fe3+
15.以下有关焊锡(锡和铅)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A.焊锡的熔点比锡和铅的熔点低
B.焊锡的熔点比锡和镉的熔点低
C.焊锡的熔点比锡和铋熔点低
D.焊锡的熔点比铅、锡的熔点都高
二、综合题
16.金属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印刷电路板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有CuCl2和FeCl2生成。如下是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图:
请答复以下问题。
〔1〕实验室中,检验溶液中存在Fe3+的试剂是________,证明Fe3+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
〔2〕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上述流程图中参加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
〔4〕含有②的滤液与⑤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7.某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中含有少量氯化亚铁杂质,某同学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制备纯洁的CuCl2•2H2O。答复以下问题:
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表所示。
Fe3+
Fe2+
Cu2+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4.7
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
3.2
9.0
6.7
〔1〕试剂X为氧化剂,其最正确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写出用该试剂“氧化〞时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A.NaClO
B.H2O2
C.KMnO4
〔2〕“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_,pH的范围为________,选择的试剂Y为________(填字母)。
A.CuO
B.CuSO4
C.Fe
〔3〕“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洗涤、枯燥。
18.〔1〕写出正丁烷的结构简式:________;写出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镁条和氮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写出铁和氯化铁溶液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写出乙烯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9.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锂离子电池领域,获奖科学家的重要奉献之一是研发出了电极材料——磷酸亚铁锂〔LiFePO4〕。LiFePO4的一种制备方法如图。
:H3PO4能电离出PO
43−。
〔1〕LiFeP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反响I中H2O2的作用是________。
〔3〕检测反响II中铁离子是否完全反响的操作是________。〔离子检验常用的表达方式为:取xx试剂,向其中滴加xx,假设出现xx现象,那么说明xx结论。〕
〔4〕反响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A
6.C
7.A
8.B
9.A
10.C
11.B
12.B
13.D
14.C
15.A
16.〔1〕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2〕2Fe3++Cu=2Fe2++Cu2+
〔3〕Fe;FeCl2;HCl
〔4〕2FeCl2+Cl2=2FeCl3
17.〔1〕B;H2O2+2Fe2++2H+=2Fe3++2H2O
〔2〕使Fe3+全部沉淀,且防止生成氢氧化铜,同时不引进新杂质;3.2~4.7;A
〔3〕冷却结晶;过滤
18.〔1〕CH3CH2CH2CH3;Ca(ClO)2
〔2〕3Mg+N2
点燃__
Mg3N2;Fe+2Fe3+=3Fe2+;H2C=CH2+H2O
→催化剂
CH3CH2OH
19.〔1〕+2
〔2〕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
〔3〕取少量反响Ⅱ中的滤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假设溶液不变红(或无现象),那么说明反响Ⅱ中铁离子完全反响
【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必修五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教师版】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不自由毋宁死》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1-16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11-15
苏教版语文四上练习一09-25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10-17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06-21
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07-03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修改病句典型训练题08-12
六上语文苏教版练习二10-27
苏教版小学语文知识点09-05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试题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