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庄道路整治(精选9篇)
1.农村村庄道路整治 篇一
江西赣州农村村庄整治经验解析
管普祥
近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参加了建设部举办的全国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培训班,通过培训及实地考察,感受颇深,其村庄规划的灵活性、实用性及村庄整治的亲民性、可操作性,值得借鉴学习,其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规划先行,灵活、实用地编制村庄规划,真正突出规划的龙头作用
赣州的村庄规划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组建新农村建设工作团,大规模选派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员,干部挂点、驻村帮扶等三方面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营造浓厚氛围。
明确工作责任,乡(镇)政府是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村庄规划的编制、报批和监督实施等工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村庄规划编制的技术支持和质量把关,指导、评审、调度和督促各乡(镇)开展村庄规划工作。把村镇规划作为龙头和先导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加快规划编制步伐。赣州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县(区)也都安排资金配套。在村庄规划编制上,灵活、实用编制村庄规划,根据村庄规模大小、基础条件、地理位置,按基层村、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城中村等不同类别提出不同的规划要求,基层村(小村)要求编制一图就可以了,示范村必须编制五图一书(“五图一书”指村庄现状位置图、规划总体平面图、道路交通市政管线规划图、建筑质量评价图、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竖向规划图、规划说明书),历史文化名村必须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五图一书,城中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就可以进行建设。经分类后,充分结合了村庄的实际情况,而且考虑了农民的经济基础,不要求每个村庄都编制高标准的不符合实际的规划,在实地参观中,可以感受到村庄的小路有弯有曲,不是整齐划一,方便生产,方便生活就可
以,但在整体上要求能畅通,消灭断头路。充分征求农民意愿,向农民推介新住宅图集,农民自主选择搞什么样的规划和建什么样标准的住宅,不要求千篇一律,避免“闭门造车”、“克隆”规划现象。
二、村庄整治的亲民性、可操作性,使新农村建设深入民心,倍受关注赣州经验的另一个亮点是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吸收村民中德高望重的老长辈、老党员、老离退休干部、老工人、老教师等组成理事会(五老会),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成立理事会,就是通过他们做一些村干部不能干、不好干的事情,如打通断头路、拆除猪圈、牛栏,需拆农户的旧空心房,村集体无钱补偿或补偿很低,但利于全村村民,利于整个村庄的环境,这时通过村中的长辈,用家族的威望来做工作就顺利的多。目前,赣州全市已成立农村理事会12000多个,成了赣州独创经验。
同时,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实行“统一扶助标准,群众自主申报、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物代资(以奖代补),村民自主建设,坚持技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的工作模式。
统一扶助标准,就是政府根据本地农村实际和自身财力状况,确定建设项目及补助标准,并向社会公开。赣州市新农村建设没有牵头单位,新农村建设就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牵头也是政府牵头,把各部门的资金、人员、政策等力量集中起来,统一扶助,形成合力,按规划主次推开,避免了各自为政、无序浪费,同时,也能保证政府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政策同等待遇,消除了农民的盲从和无助。
群众自主申报,就是政府的补助标准和办法公布后,建设项目搞不搞,搞哪些,都由村民理事会召集村民集体商议后自主决定。
择优选择定点,就是政府根据某一阶段的财务和物力,在申报的村庄中依据群众积极性,前期准备条件等因素择优选择定点,分批推进,起到一个示范引导
作用。
实行以物代资,就是政府的各项扶助,能采用实物补助的尽量采用实物补助,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购买这些物资,可大大降低费用,对某些不方便补助实物的则以现金奖励的方式扶助村民。修自己的路政府奖给水泥,农民最能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村民自主建设,就是各类建设项目的施工、招标、管理、监督均由村民选出的理事会具体执行,政府给予指导和监督,理事会协助村委管理、监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坚持技术标准,就是各项建设有技术标准的必须按技术标准进行,政府和有关部门按标准组织验收,不符合标准的将扣减直至撤消补助。安全饮水、沼气建设等工程必须按标准进行施工,达到标准,符合要求,才能交付使用,农民住宅也要按节能节地节材等技术标准进行建设。赣州市组织编制了《新农村农民住宅推介图集》,单套150套,满足了农民建房多样性的要求,每村免费赠送一套,深受农民的欢迎和赞扬。
实行动态管理,就是各项建设试点确定后如该村不能按要求组织实施,政府将撤消该点,将补助款转给其他村。奖勤罚懒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农民自觉投入新农村建设中去。
实地参观可以感受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欢迎和拥护,有的村村民自发的扭起了秧歌敲起锣鼓,有的村民在大树下摆起茶水,从家中拿来了花生、冰糖。如果说敲锣打鼓、摆茶水有人为做做之嫌的话,那么从一农户在春节时自己写的已发白的对联上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受人称赞。
三、建立机构,强化培训,发挥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村镇规划管理机构,保障村镇建设有人谋事,有人干事,赣州全市成立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26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5%。有的县批了财政全供编制,公开招录大学生,充实到村镇建设一线,有的县是编办批编制给乡镇,乡镇调剂使用,先培训再上岗,使村镇建设工作有了组织保证。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的规划意识,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把个体建筑工匠培训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培训和管理,使农村个体建筑工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技术员、宣传员。赣州在培训工作上力度很大,把农村个体建筑工匠集中起来,通过理论、实操等集中学习,考试合格后发证,并大力宣传,让农民建房找有合格证的工匠,使农民建房质量与安全有了保障。去年培训乡镇领导、村镇专技人员、建筑工匠等800多人,今年计划培训3000人,目前已培训四期共1200人。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了《赣州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赣州市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赣州市村庄规划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实施规划监管。在技术指导上编写了《农民自建住宅基本知识读本》,并实地拍摄了VCD宣教片。编制了简明易懂的《农民建房十要十不要》,免费发放到各家各户,让农民建房心里明明白白。在村民自治上,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卫生评比等制度,使新农村建设自主管理有了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濮阳市建设委员会
2.农村村庄道路整治 篇二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村庄,整治规划,建设
1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意义
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始终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003年, 中共十六大上, 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 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 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五中全会上, 则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 我国总体上已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和保护的条件和能力。所以, 现在的中国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从这样的角度来看, 建设新农村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思想。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是能不能全面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城乡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如何将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各项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落到建设实处, 如何将科学的发展观在新农村的建设实践中贯彻始终, 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规划先行、科学规划, 只有把规划做好, 才能有效地指导实际建设, 有力的促进建设进程。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曾指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 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 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村是指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 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 不难看出,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村庄整治规划应该与新房舍的建设、新设施的完善配套、新环境的美化和优化紧密联系。
3村庄整治规划过程中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下面结合村庄整治规划工作的实际内容, 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村庄整治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 首先, 村庄建设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 按照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立足于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优化村庄布局, 加快产业发展, 挖掘农村潜力, 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其次, 在规划设计方案设计之前, 要明确现状村庄存在的普遍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制定方案, 从安徽省村庄建设现状来看, 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各个村民小组布局松散、规模偏小, 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产业的规模经营; (2) 现状建筑新旧差异明显、色彩混乱, 老中心村庄房屋布局较为密集, 消防难以保障; (3) 老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存在垃圾乱到, 污水乱排、电线乱拉、人畜混居等现象; (4) 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村内道路等级较低、给排水设施落后、通讯设施不到位、缺少文化娱乐场所。
面对这样的问题, 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 尝试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以期达到村庄有效治理、环境合理优化、提供农民生活高质量的最终目的。具体的规划解决方法见表1。
(3) 在规划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将村庄打造成为个性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 一般的村庄整治规划应该本着以下原则进行: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因借自然、传承文脉的原则;设施配套、共享共建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
(5) 以上是在安徽省内普遍适用的一些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那么为了使规划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针对性, 可以在不同的地区的村庄整治规划中, 针对现实出现的不同问题, 采取一些创新的思路和设计手法, 其中就包括节能规划和殡葬规划, 还有其它一些建议措施。
一是按照国家建设效能社会的大方针, 本着四节一环保的基本路线, 节能规划一般提出这样的一些要求: (1)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2)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 建筑朝向选择地区的最佳朝向, 增加自然采光和通风; (3) 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地利用, 提高人畜粪便循环使用效率, 减少污水排放。 (4) 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节能灯具及其他节能控制措施, 尽可能用太阳能代替电能; (5) 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地使用在建筑物相对位置, 结构施工与装饰工程一次施工到位; (6) 指定垃圾管理制度, 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 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 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二是在规划中, 可以创新发展殡葬规划: (1) 确定公益性公墓规划选址; (2) 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 不得擅自新建殡葬设施。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 (3) 禁止在耕地、林地以及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以来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 公路主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建设墓地。
三是其他一些建议措施:例如倡导民房内部设施改造, 修建水冲式卫生间, 配套设置化粪池、沼气池, 坚决取消旱厕, 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 以村庄四旁“村旁、水旁、路旁、宅旁”绿化为主, 将绿化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 绿化、美化村庄, 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实现绿化覆盖率≥45%, 森林覆盖率≥58%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扶贫办等十部委《关于共同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5]施利红;谈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8年06期.
[6]杨建军, 薛友谊;统筹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模式[J];山西建筑;2008年27期.
[7]胡佰林、赵素霞、尚志忠,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 (Ⅱ) ——以大成村为例对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的探索[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
3.农村村庄道路整治 篇三
一、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特制定本技术导则,旨在指导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正确掌握村庄整治的原则和方法,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 村庄整治原则
1.2.1 中心突出、稳步推进。村庄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改善基础设施、公共环境、发展村级公共事业、改善人居环境,应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1.2.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经济发展实力、自然条件等状况,探索不同整治模式,抓好试点示范,积累经验,以点带面,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
1.2.3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以农民满意不满意、需要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增收致富,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
1.2.4 规划先行、节约土地。通过科学规划,抓住移民迁建、迁村并点、项目建设、农民自建房等机遇,引导农民建房相对集中,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1.2.5 政府引导、民主管理。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途径,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整治与管理,巩固整治效果,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二、村庄整治内容
2.1 基础设施
2.1.1 通村道路、桥梁建设,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村内道路网布局合理。
2.1.2 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
2.1.3 电网和信息网建设,完成农村通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2.2 公共服务设施
2.2.1 村级组织有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文体活动场所。2.2.2 设有托儿站、学前班或初级小学代培点。
2.2.3 配臵医治轻微疾病、开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的卫生室或便民诊所。
2.2.4 设立邮件收发、汇款、储蓄、电报、传真等业务的代理点。
2.2.5 建设连锁化“农家店”。2.3 农民住宅
2.3.1改建住宅的朝向、间距满足日照、通风和防火要求。2.3.2 改建住宅要体现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四节”方针。
2.3.2 改建住宅的立面形式保留地域特色和注重整体协调。2.4 环境卫生
2.4.1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体清洁,水质达标。2.4.2 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达到90%以上。2.4.3 医疗废弃物、垃圾等集中处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
2.4.4 家庭散养禽畜做到人畜分离。
2.4.5 清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村庄主要出入口、公共活动场地、公用水塘和公共绿地等环境面貌。
2.5 绿化与生态建设
2.5.1 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充分绿化,建设绿色家园。2.5.2 保护树木,严禁乱砍乱伐,保持水土。2.5.3 多种能源并举,充分利用再生能源。2.6 防灾减灾设施
2.6.1 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蓄水池等防洪排涝设施的修建。
2.6.2 山体及坡地等地质灾害地段护坡及挡土墙设施的修建。
2.6.3 公共设施危房拆除。
2.6.4 易燃易爆物(气)体和有毒有害物(气)体的安全存放。
2.7 传统建筑文化 2.7.1 传统建筑的保护 2.7.2 传统文化的保护。
三、村庄整治技术要点
3.1 道路交通
3.1.1 通村主干公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村内主要道路红线宽度7-9米,次要道路3-5米。
3.1.2 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宜以水泥、沥青路面为主。
3.1.3 村庄道路标高应低于两侧宅基地场院标高,并结合各类工程管线改造要求统一考虑。
3.1.4 村内道路通过学校、商店等人流密集的路段时,应设臵交通限速标志及减速坎(杠),保证行人安全。
3.1.5 过境公路穿越村庄时,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根据相关规范满足安全要求,并设臵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
3.1.6 村庄道路行道树株间距离以8—12米为宜,树池为1一1.5米见方,树坑中心与地下管道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3.1.7 村庄道路纵坡不小于0.3%。平原、微丘地区纵坡一般取3%,山丘、重丘区一般不大于5%。当纵坡坡度大于4%时,连续坡长不宜大于500米。
3.1.8 村庄道路横断面应设臵横坡,坡度大小在1%-3%之间。
3.1.9 村庄道路两侧应设臵排水沟渠。
3.2 给水
3.2.1 村庄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749)的规定,并做好水源地卫生防护、水质检验及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
3.2.2 邻近城镇的村庄,可通过连接城镇供水管网供水到户。
3.2.3 有条件的地区,倡导建设联村联片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村庄给水工程的设计规模,每人每天不得低于80升。
3.2.4 暂无条件建设集中式供水设施的村庄,应加强对分散式水源(水井、水池、水窖、手压机井等)的卫生防护,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清除污染源(粪坑、渗水厕所、垃圾堆、牲畜圈等)。
3.2.5 给水管道的铺设应根据需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给水管道距离树木及建筑外墙不小于1.5米,与污水排放沟渠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0.5米;给水管道材料可选择焊接钢管、铸铁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士管、聚丙烯塑料管等。3.3 排水
3.3.1 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集中式可采用如氧化沟、生物塘(稳定塘)、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设施;分散式可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双层沉淀池等简易设施。
3.3.2 有条件的村庄可采用管道收集生活污水。
1、排污管道管材可根据地方实际选择混凝土管、陶土管、塑料管等多种材料。
2、污水管道依据地形坡度铺设,坡度应不小于0.3%。污水管道应埋深在冻土层以下,并与建筑外墙、树木中心间隔1.5米以上。
3、污水管道铺设应尽量避免穿越场地,避免与沟渠、铁路等障碍物交叉,并应设臵检查井。
4、污水量以村庄生活总用水量的70%计算,根据人口数和污水总量,估算所需管径,最小管径不小于150毫米。
3.3.3 雨水排放可根据实际采用明沟或暗渠方式。排水沟渠应充分结合地形,使雨水及时就近排入池塘、河流或湖泊等水体。
1、排水沟渠的纵坡不小于0.3%,排水沟渠的宽度及深度应根据各地降雨量确定。
2、排水沟渠砌筑可根据各地实际选用混凝土或砖石、鹅卵石、条石等地方材料。
3、加强排水沟渠日常清理维护,防止生活垃圾、淤泥淤积堵塞,保证排水通畅,可结合排水沟渠砌筑形式进行沿沟绿化。3.4 电力电信
3.4.1 供电实行一户一表。
3.4.2 电力线路架空敷设时,与建筑物及构造物之间的水平净距应大于2米。
3.4.3 供电线路的布臵应沿道路布臵,应减少交叉、跨越,线路走廊不应穿越住宅、森林、危险品仓库等地段。
3.4.4 电信线路的布臵应避开地质危害地段,应便于架设和检修,宜设在电力线走向的道路的另一侧,防止强弱电的相互干扰。
3.5 农民住宅改建
3.5.1 改建住宅的宅基地(含附属设施)总面积;使用耕地的农户不得超过140平方米, 使用非耕地的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层数以2-3层为宜,每层层高不宜超过3.6米。
3.5.2平面布局合理,使用功能方便、舒适,尊重当地的传统生活习俗。
3.5.3 内部空间日照充足,通风采光良好。宜设臵水冲式卫生间。
3.5.4 立面格调宜传承地方文化与民居风格,比例协调、造型简洁,整体风格相对统一。
3.5.5 房屋结构体系简单、牢固、符合规范的安全要求。3.5.6建筑外墙和屋面宜考虑隔热保温和遮阳构造措施。3.5.7 主要干道两侧建筑进行立面修整和粉刷。3.6 公共活动场所
3.6.1 公共活动场地铺装地面,设臵坐凳及儿童游玩设施,以及健身器材,配臵村务公开与科普宣传栏、阅报栏、旗杆、灯具等。
3.6.2 公共活动场所位臵要适中,村委会、文化中心等建筑应结合公共活动场地统一建设。
3.7 粪便处理
3.7.1 公共活动场所应设臵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应不低于30一50平方米/千人,每厕最低建筑面积应不低于30平方米,其建设、管理和粪便处理,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3.7.2 公共旱厕应采用粪槽排至“三格式”化粪池的形式,粪池容积应满足至少2个月清掏一次的容量为准。粪池也可与沼气发酵池结合建造。公共旱厕的大便口和取粪口均应加盖密闭,并确保粪池不渗不漏不冻。
3.7.3 集中的禽畜饲养场应与沼气设施相结合,大量的禽畜粪尿可直接排入沼气发酵池内。
3.7.4 户用旱厕粪便和分散饲养的禽畜粪便应及时收集并用密闭容器送至沼气发酵池中。
3.7.5 对于公厕、户厕、禽畜饲养场(点),均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及时清扫和消毒等防控疫病等管理制度。
3.8 垃圾处理
3.8.1 生活垃圾及其它垃圾均要及时、定点分类收集,集中填埋。
3.8.2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50米,生活垃圾收集点可设臵垃圾箱。
3.8.3 医疗垃圾等有害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处理。3.9 绿化与生态建设
3.9.1 按照人均不低于1.5平方米的用地标准规划布臵中心绿地及公共活动的绿化场地。
3.9.2 绿地植物应以乡土品种为主,乔、灌、花、草相互搭配。
3.9.3 充分利用路旁、宅院及宅间空地,种植经济作物等绿色植物。
3.9.4 多种能源并举,利用太阳能、沼气、生物制气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减少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
3.9.5 农作物秸秆还田、制气或用作禽畜饲料,重视资源的再利用。
3.9.6 公用水塘定期维护,及时清淤、保持水面洁净,不断改善堤岸亲水环境,有条件的改造为种养水塘,充分保留利用和改造原有的坑(水)塘,疏浚河渠水道。
3.9.7 河渠,公共水塘宜结合自然水体设臵,保护原生植被,人工护坡宜采用当地材料修砌。
3.10 防灾减灾
3.10.1 村庄的防洪措施,应按国家《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3.10.2 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托儿站、学前班或初级小学代培点、老人及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建筑,均不得建在有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山洪冲沟等存在地质危险隐患的地段。已在这类地段上建成的公共建筑,必须全部拆迁,另行选址,妥善安臵。
3.10.3 对可能造成滑坡的山体、坡地,应加砌石块护坡或挡土墙。
3.10.4 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村庄应设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救治室。
3.10.5 凡存在火灾隐患的农宅或公共建筑,应根据民用建筑消防规范进行整治改造。
3.10.6 结合给水管道设臵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并设臵不小于4.0米的消防通道,将公共水塘作为消防备用水源。
3.11.7 江河流域地区,应结合农田水利设施统一考虑建筑地面高程,一般高于地区最高渍水位0.5米。
3.11 传统建筑文化
3.11.1 贯彻《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规,继承和发扬当地建筑文化传统,丰富环境文化的内涵。
3.11.2 对始建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和祠堂、庙宇、亭榭、牌坊、碑塔和堡桥等公共建筑物和构筑物,均要悉心保护,通过技术论证后予以整修。
3.11.3 对古树名木不得随意砍伐、移植出售。3.11.4 保护历史标志性环境要素,历史标志性环境要素包括街巷枢纽空间、古树、古井、匾额、招牌、幌子等物质要素和街名、传说、典故、音乐、民俗、技艺等非物质要素两大类。后者可通过碑刻、音像或模拟展示等方法就地或依托古迹遗存等公共场所集中保留。
四、村庄整治项目实施
4.农村村庄道路整治 篇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我镇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积极构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镇党委、镇政府决定从 4 月下旬起在全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三清一改”重点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通过集中整治,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池塘沟渠水体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
规民约完善建卫,群众参与机制初步形成,常态化保洁运营机制良性运转,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一)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方面,要确保取得绝对性胜利。要求完成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自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的清理,基本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
(二)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方面,要确保取得压倒性胜利。力争我镇各村庄基本杜绝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且无人清理的现象,确保村庄畜禽哉养现象得到彻底整治和规范。
(三)在“清理村内塘沟”方面,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胜利。我镇各村庄要完成沟渠、池塘、河流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的清理,确保生活污水规范排放。
(四)在“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方面,要力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全镇在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提高村民清洁卫生意识方面建正起一套紧贴本地区实际的教育引导机制且运转良好;全镇村庄在建卫文明村规民约,从源头减少农机具和杂物乱摆乱放、墙壁乱涂乱画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方面,制定务实管用的制度措施并抓好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 XX 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由镇党委书记 XX 任顾问,镇长 XX 任组长,党委副书记 XX、人大主席 XX、政协联络组长 XX、党委委员(纪委书记)XX、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XX、党委委员(武装部长)XX、党委委员(组织委员)XX、副镇长 XX、副镇长 XX、副镇长XX 为副组长,党政办、财政所、统筹办、农业办、水管站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镇统筹办,由谭喜兵任办公室主任,高小东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的日常具体事务。明确村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制定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责任体系,形成领导抓、抓领导、层层抓、层层有人负责的工作格局。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列为各村驻村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 5 月上旬镇级组织召开镇村干部动员大会、现场推动会,村级组织召开党员动员会、村小组研判会、夜谈会。广泛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标语、公开信等载体宣传发动,村民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努力营造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声势,在全镇营造“讲卫生提形象、优环境惠民生”的浓厚氛围,让广大
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立即进行集中整治。对各村重点区域、重点路段以及河流沟渠的堆积垃圾再次进行集中清运和保洁,在镇区街道、市场、机关单位和各村巷道、空坪、渠道、房前屋后全面开展一次大清扫,通过集中整治达到美化、净化的效果。
(三)明确保洁队伍和职责。对于镇区段,在对 107 国道进行路域环境整治和将 XX 镇城镇管理服务相关业务进行外包,实行常态化管理,确保 107 国道交通通畅、镇区摊位摆放有序、卫生干净整洁、河道清澈干净,提升 XX 镇区形象。对于村一级,在各村成立卫生保洁理事会,实行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和“门前三包制度”,各村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好保洁队伍,划定各保洁人员职责范围,定岗定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农村保洁全覆盖和常态化。
(四)强化环卫设施建设。积极与县相关部门衔接,督促施工单位加快 XX 中转站建设进度,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垃圾收集亭扫尾工作建设,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好垃圾桶、垃圾清运斗车等,切实解决好垃圾处置的问题。
(五)开展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按照环境卫生“谁受益、谁负担”基本原则,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村级环境卫
生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工作制度,将开展农户环境卫生检查评比作为各村“洁净乡村”工作考核内容。各村要根据村规民约情况,制定具体检查考评制度和方式。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县乡补一点、村级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洁净乡村工作开展必要的资金保障。县乡奖补资金要足额用于洁净乡村工作,要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向受益农户收取环境卫生治理费用,积极引导村民按照不低于 5 元/户/月(或者不低于 1 元/人/月)的标准自筹资金,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公益捐助,发动群众参与和监督,提高村民环卫意识,共建美好家园。
(二)党员干部带动。党员干部要亲自参与、率先垂范。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开展自家清洁卫生整治和生产、生活区域内的垃圾处理。镇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沉到基层、进村入户,和群众打成一片,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让干净整洁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通过创建干净整洁示范村、文明村、文明户等形式,加强典型示范宣传,召开现场推进会,以点带面,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的高潮。
(三)强化网格化管理。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提高整治效果和管理水平,在全镇推行环境卫生治理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镇村两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积极营造整洁优雅和谐的人居环境,按照“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监督”的工作原则,以村为单位,各村因地制宜划分若干个保洁责任区,落实保洁人员和镇村两级监督管理人员,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四定保洁管理责任制,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四)严格督查考核。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根据《XX 镇“洁净乡村”行动考核评分表》按月对各村进行督查考核并公示排名。考核组成员采取不定时不定地明察暗访随机抽查。考核人员可以邀请党政领导、镇纪委、村支书参加,考核过后由村支书或主任签字。对考核季度排名前 3名的村,分别给予 3000 元、2000 元、1000 元的奖励;对排名倒数一、二名、三名的村分别罚款 1000 元并对支书进行约谈,最后一名的授予流动黄旗“XX 镇环境卫生最差村”一面。如我镇在全县季度考核排后三名,则对各村取消奖补措施。对二次考核排名倒数一、二名的村,对支部书记实行诫勉谈话;累计 3 次考核排名倒数一的村,对村支部书记实行免职处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列为各村驻村干部年终考
5.农村村庄道路整治 篇五
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一项战略举措,也是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作为建设部门承担着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职责,如何始终以规划为引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现依据我县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一、村庄规划建设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新农村村庄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整建结合的原则,由县财政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编制全县228个中心村庄规划,在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多方论证修改的基础上,按法定程序审批,成为村庄建设的蓝本,通过多方筹集建设资金,采取多种建设方式,全力推进新农村村庄建设,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可归纳为4种类型:
1、城镇社区型。如大渡口新桥村镇荣村、大桥村等8个新农村建设点,均属镇规划区范围内,规划占地800余亩,计划安置3000余户。这类新村与城镇融为一体,是农民转为市民的标志。
2、拆迁新建型。这类新村一种是利用灾民建房、移民建镇或新农村建设设试点村等项目奖金建设起来的。如尧渡镇禾丰村、胜利镇江心新村等5个新村,是拆迁安置所建的新村。如香隅同心新村,东流城东新村、尧渡毛田村、东山新村、梅山新村等10个新村。
3、村庄扩张型。属于自主新建的村庄,有大渡口镇新丰村,张溪镇咀上村危家新村等10多个新村。
4、村庄整治型。这种类型全县最多,如泥溪隐东村、元潘村,香隅镇花山村余舒组、尧渡镇建东小山、老山自然村等40余个村庄。
上述中心村或自然村规划建设较好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支撑。香隅同心新村、大渡口规划范围内8个新村建设主要依据工业园区拆迁安置政策补助,以工哺农。二是村民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泥溪元甲山五个村民小组成立了我县第一农村社区,选举了理事会。在德高望重的“五老”积极支持协调下,从挖掘元甲山王姓家族的历史文化底蕴入手,引导村民建好家园,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老村庄整治。大渡口新丰村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主导、村民代表监督,新村建设实行征地、规划、设计、施工四统一,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农民个体建房的许多难题。三是有一定的村集体经济基础。元甲山自然村没有项目支持,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投入,关键是该村的山场上有很大一笔收入可用该村庄的整治与建设。
今年以来,我县加大村庄整治工作力度,整合了各种涉农资资金,加上本县资金共筹集6000余万元用于村庄整治。根据群众积极性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强,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原则,选择好30个村庄作为村庄整治示范点(最近拟增加10个),由县建设部门统一测绘、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预算;以乡镇统一招标;各村组织施工,群众监督。目前已有19个村庄整治点进入施工阶段,6月底能全部开工建设,8月份基本完工,初见成效。
二、村庄规划建设存在问题成因
1、规划设计滞后
乡村建设规划至少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详细规划等。目前受人力、财力限制还难以做到每个自然村都有建设规划。已编制规划的只占全县自然村庄的5%左右。
2、土地制约突出
在现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三十年不变的大政
策下,农村集体土地分配调剂权在组而不在村,组里也作不到户里主。中心村总是成长性较强,规模要不断扩大的,对土地的需求也必然比较大,而它占用的土地往往又集中在一两个组,这样就带来了发展规划与现实用地之间的矛盾。土地的第二个制约是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衔接难度大。
3、服务与管理缺位
在村庄规划建设上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队伍,没有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有了规划也难实施,就算一时
做到了也难以持久,如环卫保洁队伍和资金来源,公共设施管理和经费来源等。
4、资金筹措困难
政府对中心村规划建设的投入非常有限。尽管今年我县政府下大决心整合6000万元,也只能解决30个村庄,占全县村庄总数的0.7%,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很少,且这点收入对于中心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杯水车薪,村庄建设的“五化”工程资金巨大,靠群众的一事一议解决更是不现实。
三、村庄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把中心村规划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心村是农村一定地域内区位条件较好、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实力较强、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相对齐全具有良好的成长性的新型农村社区。它对于周边自然村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首先,中心村建设虽然不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但它是新农建设中最迫切最现实的形象工程。农民收入增加了,首先考虑的就是倾其所有,择基建房。第二,科学的村庄规划建设是农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备条件。农民只有居住在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的中心村才能充分享受社会提供的各类服务,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身素质,达到全面的小康。第三,中心村规划建设也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居民过渡,而中心村是农民实现这种过渡的一级跳板。第四,中心村规划建设也是集约用地的需要,有利于我县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第五,科学的中心村规划与建设是最大的民
生工程、德政工程,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基础上,选取一批中心村进行规划建设,起带头示范作用,进而全面推动推动中心村建设。
2、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元月1日起正式实行,规定无规划一律不得审批建设。因此,要逐步、逐年的编制全县村庄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上,首先尊重民意、科学合理。还要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和将要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要把住房、道、路、给排水设计好,还要将社会公益事业,公用配套设施,如文化、教育、卫生、公共活动场所等服务设施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这样的中心村才能更好地聚集人气。第二要区别对侍、分类推进。乡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中心村应经城镇或集镇为标准,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避免形成城中村,将来又大拆大建,造成浪费。对在92年以来撤并的乡所在地,要做为重点中心村、搞好规划建设,将其建成有一定辐射能力的中心村。对成长性较好的中心村,要优先编制规划。
3、破解宅基地制约瓶颈。土地问题解决不了,再好的规划也只能停留在纸上。在国家严格的土地管束政策和集体土地承包到户30年不变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多得约束下,解决中心村建设用地确实困难重重。可以在征、调、并、换四个字上做文章。征:也就是采取大渡口镇新丰村,张溪镇兰田村河边新村的做法。调:运用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让被集中征用的组、户土地得到补充:鼓励农户间协商调剂;利用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调整机遇,把中心村建设用地调进来,预留足。并:
通过并村并组,把那些规模过小,适宜合并的村组整合起来,从体制上解决居民跨村组流动问题。换:坚决执行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的政策,有条件的地方整体搬迁。积极争取土地复垦项目和城镇土地增加、集体用地减少项目,实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探索挖掘政策的含金量。
4、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村庄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家家户户和方方面面,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模式和方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心地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领导,出台中心地建设的相关文件,完善工作措施,落实扶持和奖励办法,有效推进中心村规划建设。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的主体作用。村两委加强自身建
设,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引导组建中心村建设理事会、监事会,让那些有威望、办事公道的村民出面自己管理自己
6.农村村庄道路整治 篇六
会议明确, 2015年底前, 全省住建系统要完成21个试点镇的全部村庄和其他60%村庄的整治任务, 2020年以前全部村庄完成以上整治任务。
目标:2015年底前完成60%村庄整治任务
陕西省住建厅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2014年—2020年) 》。《规划》中明确了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五项任务: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改善住房条件。四是村庄环境整治。五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规划》还明确, 2015年底前, 要完成21个试点镇的全部村庄和其他60%的村庄的道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同时要建设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创建64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2020年以前全省所有村庄都要完成以上任务。
图片新闻: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建设风貌
方式:试点先行, 分类推进
陕西省住建厅根据陕西省村庄特点, 将全省的村庄分为特色村和一般村两种类型。特色村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区、具有历史遗存的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有特色景观和民俗文化的村庄。一般村是指特色村以外的其他村庄。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中, 将坚持试点先行, 分类推进。
据悉, 21个整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镇, 辖区内所有的村庄将从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危房改造、开展环境整治和产业培育等五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整治建设。对具有历史遗存的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以及具有自然山水、田园风貌等特色资源的村庄, 主要是以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特色景观资源为重点, 传承历史文化, 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 尽可能在原有村庄的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道路硬化、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绿化美化等措施, 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一般村庄环境整治应以各市、县主干公路沿线综合整治为重点, 带动全域治理。
要求:“科学规划就是最大的节约”
会议指出, 规划是导向、是龙头, 七分规划、三分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要规划先行。本次规划编制包括县域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两个层次, 各地要按照“节约集约,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完善功能、传承文化”原则科学编制, 建设升级版的农村, 不能建成缩小版的城市, 引领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各级规划住建部门要严把规划审查关, 用好用优这些资金, 要把科学规划就是最大的节约这种理念贯穿到规划编制整个工作中来。
7.针对农村道路整治行动 篇七
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深入贯彻落实组织的思想精神,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一、加大道路管控力度,严查违法行为。结合当地实际,针对重点车辆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行动,特别是微型面包车,低速载货车,农用车,摩托车等进行实地排查,对于短途客车超员,农用车违法载人,客货混装,酒后驾驶,摩托车无牌无证,涉牌涉证等严重违法行为的进行查处一起,教育一起,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加大对农村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变道路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排查,结合实际完善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信号灯、监控设施等交通设施,对设施不合理的、有残损、模糊不清的,通过更换或更新等措施,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消除事故隐患,创建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我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发放书籍,并摆放了10余块以交通事故为主题的警示教育展板,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8.农村村庄道路整治 篇八
1、学生用车优先,孩子安全第一。
2、严查严控,齐抓共管,全力保障学生用车安全。
3、礼让——让出海阔天空,争抢——抢来人财两空。
4、加强管理为人民群众,严格执法保交通安全。
5、安全与遵章同在,事故与违规相随。
6、严禁乘坐三轮车、农用车及报废车辆。
7、纠正你一次违章,送给你一片关爱。
8、严禁学生接送车辆超速、超员。
9、铭记交规,善待生命。
10、文明、规范的交通行为是你安全和幸福的保障。
11、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12、规范学生用车,实施公司运营。
13、让农民朋友坐上安全车,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14、关爱生命,请乘坐合法客运车辆。
15、全面规范农村客运市场,让农民朋友坐上安全车。
16、全面治理农村交通环境,让你的出行更安全、便捷。
17、全面开展农村道路交通规范整治。
18、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维护正常客运秩序。
19、确保安全,珍惜生命,拒乘非法营运车辆。
9.村庄整治规划的内涵与协调研究 篇九
村庄整治规划要强调人本思想,借助新科技、新观念和新材料竭力创造一系列有机联系的、立体化的空间,要考虑各年龄和各阶层人的需求,提供不同性质、不同趣味的活动空间场所,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休闲的家园[1,2,3,4]。从村庄整治规划的思想来看,这是一个高层次的规划,既体现了村庄的发展思想,又将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融入其中,包含了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具体来讲,就是结合村庄的自然条件,进行整体功能布局、建筑形体特色整理、环境面貌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等设计。村庄整治规划要为村庄远期发展和近期整治提供方向和实施策略,从而形成从“构思策划—规划布局—近期建设”的规划体系,使规划更具有连续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要体现城乡互动的思想,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达到城乡协调,实现城乡挂钩[1]。既然是整治规划,更多的是治理。治是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然后从解决问题的长远角度出发,制定整治规划。整治规划既有宏观的一面,就是与村庄发展、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也有中观的一面,涉及到了用地的布局,这是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体现;更有微观的一面,涉及到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村庄的土地利用规划重点就在居民点、公共建筑设施、生产用地(耕地)、道路、绿地。村庄整治规划首先要解决的是村庄布局的问题,更多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村庄规划的角度,包含村庄的整体风貌和产业发展;二是从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村庄布局混乱影响了村庄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而村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旧农村的表现形式,更多的是缺少整治规划的结果。
2 村庄整治规划的目标
村庄整治规划以坚持环境改善,提高生活水平,引导持续发展,关注文化延续为目标[1,5,6,7]。具体来讲,首先是发展与进步,既有物质上的进步,也有精神上的进步;其次是保护与继承,主要是传统文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建筑风格的传承。分析每个村庄的整治规划目标,基本上都体现了整治规划的内涵层次,目标设定依问题而定。布局合理、功能明确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现;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建设规划的体现;小康型新农村(生态型旅游村)是村庄发展规划的目标。对于村庄整治规划而言,不论村庄发展规划的目标如何,其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是万变不离其中,即:合理、明确、便捷、完善。
3 村庄整治规划的原则
组织编制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整治模式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空间布局要合理分区,配置设施;村容村貌要延续特色,美化环境;设施配置要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发展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规划成果要简洁规范,通俗易懂[8,9,10,11,12]。
在编制规划时应广泛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和监督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村庄整治规划过程中所有结果应及时公开,确保村庄整治规划确定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能充分体现村民的意愿和利益。
4 相关规划之间的协调
在以村庄为单位的小尺度范围内,村庄整治规划协调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其关系见图1。
4.1 村庄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布局要围绕村庄规划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来开展。主要是:①为了实现大力发展农村养殖业或环境保护的村庄发展规划目标,在土地利用规划时应集中安排养殖用地。养殖用地要合理选址,避免对生活用水和空气产生污染,必要时要对原有养殖场所进行拆除,这是村庄发展规划目标的用地体现。②村庄企业要发展,关系到村庄的经济发展问题。企业存在于生活区内,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规模需要扩展,而产业用地缺乏,势必会形成产业发展与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时要按照村庄生产区与生活分离的要求,单独规划生产区和生活区。③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生活方式差异的解决。在村庄规划时建立外来人口集聚区,这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保障,需要落实用地,这就要考虑到具体的用地布局,同时对建设规划的实施不产生影响。土地利用规划中基础设施的布局要结合村庄的发展规划进行,主要是做好供热、供气和道路沟渠等急需项目的布局。④村庄规划以“开发+保留”为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在改造旧村、发展新村用地布局时应以此为原则。通过大面积建造居住用房来适应村庄经济发展和高强度开发的要求,又要刻意保留原有的村貌空间和传统的风貌。⑤把现状规模小、布局分散、配套实施不完善的居民点适当集中,合理选址,根据未来村庄人口的发展,预测新的居民点用地面积,便于节约土地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既提高村民的生活条件,又体现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化发展思想。
4.2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与建设规划的协调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与建设规划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的,主要针对的是村庄的建设用地。村庄建设主要以村庄的建设规划为参考,缺少建设规划的村庄其布局混乱,既影响农村景观,又影响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与规模经营,因此村庄建设规划要紧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本身应结合规划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分析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建设规划更多的是在细节上进行调整。结合规划目标,调整规划用地范围内已有的风景资源,使村庄景观融入其间,可见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引导村庄建设规划。但应注意:①村庄的建设必须以土地利用规划为控制,按照村庄发展规划的需要进行合理、渐进式开发,严防大规模建设。②若村庄现状建设用地超标,在规划期内应适当下调人均建设用地,并将建设用地的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即从土地利用规划控制的角度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不影响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③主要公共服务实施在建设规划时要考虑交通的便利性,在土地利用规划不便于重新搬迁选址时,可调整村庄建设规划,适当拆迁相关建筑。④在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周围加强相关设施建设,形成中心加配套的格局。重点地区重点配套,闲置地要充分利用,加强绿地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如集贸市场周边有了停车场和公厕,周边一定范围内可不用再设置。⑤考虑到搭配和谐,在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时,宅基地规划应考虑景观限制后的占地面积。建筑体量不能过大,采用灵活自由的布局方式。⑥村庄建设规划中开敞性活动空间的规划要协调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既要方便居民就近使用,又不得扰民,不允许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穿越场地。
村庄建设规划会作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修改,主要是:①在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的衔接处,从景观韵律角度要求楼层高度协调,衔接处新区的容积率要降低,适当增加土地的供应面积,放松土地利用规划对用途管制的控制。②对村庄建设规划而言,村庄的建筑密度不能过高,要从住宅及采光的角度综合考虑,不能简单考虑节约和集约用地而调整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关键是要合理。从长远角度出发,适当提高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并维持原来的村庄用地范围,促进村庄建设用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可见,建筑容积率是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③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应考虑建设规划执行的困难。部分工业用地规模较大,搬迁困难,可考虑在规划期内保留现状。④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应结合地形条件,为建设规划的实施创造条件。⑤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要服务和服从于重要设施的选址与建设。⑥按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布局以后,为缓解人流密集地区的压力,可适当调整建设规划。⑦在土地利用规划时,应进行宗地用途转换规划,发挥宗地的合理用途,按照建设规划的要求进行场所建设。如在规划时整合村庄空间与闲置宅基地,选择合适位置将其改造为休闲活动场所,或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发展备用地。⑧从村庄建设规划的角度出发,突出景观的新意,土地利用规划要协调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规划布局,使景观更有新意。
当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定下来后,具体的整治工作应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在土地利用规划层面确定宗地的具体用途,在建设规划层面重点考虑主要用途,融入中心带配套的思想。
4.3 村庄发展规划与建设规划的协调
村庄发展规划与建设规划之间的协调主要是通过村庄的土地利用规划来传递。村庄的和谐发展是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和谐统一的结果。村庄发展规划要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因势利导,便于村庄建设规划的制定。村庄的发展与定位要基本确定,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划布局实现村庄的功能结构。在制定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时要考虑村庄建设的模式,建设改造的速度与程度,以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早日实现村庄发展规划的功能与结构。对一些旧村庄,要采用建设规划中的建筑物整治模式。拆除旧村庄,可腾出建设用地,将腾出的建设用地纳入整个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统一规划。保留模式的建筑一方面是从村容村貌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也符合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与建设规划。此外,还能减少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协调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对特色较明显的村庄,要根据村庄发展规划,促进村庄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体现村庄特色。村庄的功能既能体现特色性,又能体现多功能性。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完整地体现村庄的多功能特征,需要建设规划进行协调。
5 小结
目前,村庄发展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用地布局、建筑规划、道路设计、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问题的根源是缺少村庄整治规划。虽然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有很强的独立性,但进一步整合到村庄的整治规划来看,三者是紧密相连,是一个统一体。村庄整治规划不是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三者的简单叠加,需要各规划之间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
[1]邵爱云,赵辉.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实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张党生.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践与启示——以吴川市黄坡镇山溪洋村为例[J].南方论刊,2007,(4):21-22.
[3]何晓芳,王莉红,邱栩文,等.生态村建设规划研究初探——以安吉县禹山坞村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6,(4):9-11.
[4]韩凤朝.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6,(11):3-6.
[5]黄爱朋,牟胜举,黄凯.精明增长理论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启示——以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麦村村庄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8,(11):40-42.
[6]聂铭,刘燕辉.经济转型期农村发展与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大灰厂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6,(6):84-87.
[7]王粟,邵爱云,方明.村庄整治规划实践——八达岭镇礼炮村村庄整治规划[J].小城镇建设,2006,(3):67-69.
[8]徐建华.从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规划思路与举措[J].小城镇建设,2009,(11):41-42.
[9]王卫星.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J].中国软科学,2009,(12):24-31.
[10]陈鹏.基于城乡统筹的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探索[J].城市规划,2010,34(2):47-53.
[11]邵爱云,方明,李霞.村庄整治项目的确定及相关措施——以北京市平谷区甘营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J].建筑学报,2006,(5):8-11.
【农村村庄道路整治】推荐阅读: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08-27
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报告08-29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10-02
孙园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09-11
村庄规划方案08-05
温暖的村庄09-20
村庄规划文本11-05
村庄导游词介绍07-06
镇域村庄布局规划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