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发展目标教案

2024-09-05

确定发展目标教案(共11篇)

1.确定发展目标教案 篇一

确定位置

易伟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四年级上(北师大)P63-P64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师:新学期,给大家排了新的座位,如果我们要开一次家长会,当然,不是告你们的状,(大家笑起来),你打算怎么样给爸爸妈妈介绍你的座位,让他们能够很快,很准确地找到你的位置,谁来给大家分享下你的主意?

师:你是第几组第几个?你能用这两个信息说说你的位置吗? 师:(强调先说第几组,再说第几个。

二 探究新知,聚焦认识 引出数对的必要性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花班上的座位情况,现在谁能说出小花的位置?

师:很好,那现在老师要求大家在草稿本上快速记录下这几位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看谁能记得又快又准确。生犯难。

师:有没有同学将刚才这五个同学的座位情况都记录下来的? 生展示,师总结。2 数对的读写及意义 师:这位同学的记录方法跟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的方法已经非常接近了,你们想知道这个数学家是谁吗?

迪卡尔是这样记录的:(3,2)。他把这样的一对数叫做数对。你知道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意思吗?

笛卡尔的记录方法和同学们的记录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相同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学习的知识:数对。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准确快速地确定某个人的位置,或者某个地点,某个物体所在的位置。3.表示自己的位置

你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吗?写到草稿纸上。

(请生展示并解说。你写的数对是什么?表示什么意义?)

三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加深理解数对的相关知识

⑴ 找同行、同列、对角线的几个数对,找出特点 师:现在我也找一些数对,观察这些数对有什么特点?

如果请这些数对表示到的同学起立会是什么情况? 验证猜想。

师:谁能利用数对请这一横排的同学全部起立?这些数对有什么特点? 师:如果请小青班这条对角线的同学都站起来,是哪些数对?有没有规律?(1,5)(5,1)(括号里两个数的位置不可互换)⑵

括号里两个数缺一不可

冯老师带了份神秘礼物,想把这份礼物该送给他,他是谁呢?(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这份礼物又该送给谁呢?

(,6)

⑶ “ 数对接龙”。说出好朋友位置,用数对表示,被说到的同学站起来,大家做判断,以此类推。渗透坐标知识 ⑴点子图上找数对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能比较熟练的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如果我把小青班上所有的同学隐藏起来,把每个同学的位置看成一个点,就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点子图)点子图上你还能用数对说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吗? ⑵格子图(坐标系)上找数对

师:如果我们在图中再加上几条线,每个同学的位置就更加清楚了。(课件:出现横线和竖线)

现在小霞的位置用数对怎么表示?小晴的位置呢?

四 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位置说出数对

师:数对不仅可以表示教室里的位置,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这是李华星期天去麦鲁小城玩过的项目,你能用数对说说这些项目的位置吗? 这个点是麦鲁小城的大门,应该怎么表示?

这个位置非常特殊,确实可以用(0,0)表示,到了中学我们要进一步认识。2 用数对表示身边的建筑 去过欢乐谷吗?

这是欢乐谷里面附的一些标志性建筑,请你在表格上先找到这些数对表示的位置,然后用点和文字标出几个建筑物的位置。3 寻宝游戏(部分笑脸的后面有奖品)4介绍国际象棋、地球仪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五 总结 :

师:这节课,大家知道了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学会了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其实这部分内容到了中学,你们还要进一步的学习,希望大家像笛卡尔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

板书设计:

第3组第2个

(3,2)

确定位置

------数对

(1,1)

(2,2)

(3,3)(4,4)

(5,5)

(1,5)第1组第5个(2,4)

(3,3)

(4,2)

(5,1)第5组第1个

2.确定发展目标教案 篇二

让我们想象一下, 假如我们有一个花园, 而我们是唯一负责照料这个花园的人。花园里的植物象征着我们在生活中所拥有的东西。我们会发现我们拥有的作物包括工作、家庭、朋友、爱好、身体……那么现在我们可以问自己很多问题:

所有的作物都得到同等的关照了吗?哪些快要枯萎了, 需要更多的照料?

除了作物之外, 花园里还有一些我们亲手种下的种子。那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些种子, 而没有选择其他的种子, 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希望拥有和邻居一样的花园, 也可能是因为周围的人给了我们太多的建议, 又或者是因为我们对种子发芽后可能生长出来的作物有所期待。那么我们自身是属于哪种情况呢?

作物的生长需要时间。很多园丁没有耐心, 由于你的不耐心, 采取这一战略的结果是花园里撒下了很多种子, 但没有长出多少作物, 因为你并没有耐心地照料它们。

实际上花园里缺乏的是一张长椅, 让我们可以时不时地坐下来看看我们的花园, 想想哪些作物需要更多的照料, 我们到底想种哪些种子, 我们是否应该改变策略了……

一般来说, 很多人都是想得太多, 做得太少。计划好实现目标的第一步。那么现在就计划好在哪一天做什么, 开始行动吧!

3.课时目标的确定 篇三

一、 目标的作用

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师要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练习的确定都与课时目标有关。简单地说,教学目标要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教学目标作为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情况会有变化,可能给目标的制订带来较大的变动。

二、制订课时目标的依据

要想准确无误地制订课时目标,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只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才能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三、制订课时目标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以课程总目标指导课时目标,以课时目标服务课程总目标。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是教学的总目标,但不少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只关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这样就会断章取义,不利于对课程总目标的把握。

课程总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这三个方面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的,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明确:时代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对地理课程有什么新的要求,我们应当落实哪些目标,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如何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除了要考虑内容标准外,还要考虑课程目标的实现方法。

例如,对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就违背了课程总目标中“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的有关要求。对此,教师可以先从学生身边的农业产品开始讲起,结合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特征,向学生讲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进而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环境的差异,推断出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其次,教师必须明确行为目标的内涵。

行为目标的对象是谁?是教师,是学生,还是他人?我认为,行为目标的对象是学生,行为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

一旦行为目标的对象确定下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行为目标究竟要求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例如,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其中,“说出”“识别”“绘制”“简述”就是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具体描述。

学生要达成行为目标需要借助什么样的载体?

例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其中,“运用地球仪”“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运用气温、降水资料”“运用地图等资料”就是学生达成行为目标需要的载体,而好的载体能够促进学生达成行为目标。

4.《确定位置(一)》教案 篇四

(一)》公开课教案

执教:顺昌县 大干中心小学 刘明姬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P80-P81。【教学目标】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同时感受到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亲历、体验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准备】 课件、班级座位方格图、电影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星期我们的流动班长是谁?谁能说说她在我们班的什么位置? 生:第二组第三排左边的是今天的流动班长。生:第三行从左边数起第三个。

师:同学们刚才确定位置的方法很多,有的先找第几组,再找第几行,最后再找是这张桌子的左还是右;有的„„。这样的描述不一致给我们学习数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看来确定位置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列和行。(1)列、行的数法

师:因为我们每桌都有两位同学,当我们描述出组时并不知道呆会儿会是这组左边的同学还是右边的同学。所以老师想用“列”和“行”来描述某个同学的位置。

师:列从右往左数,行从前往后数(2)活动:列与行

师:我们先确定这边是第一列,那这就是(第二列),这就是(第三列),这就是(第五列),下面请同学们听口令做动作

如:第三列(站起来、摇摇头、挥挥手、拍拍手„„)

(3)师:下面是小青班上的学生座位图,你们能说说小青在第几列第几行吗? 生:小青在第三列第二行。师:小明呢?

生:小明在第二列第四行 师:那小林呢? 生:生第四列第三行。

2、创造简洁的表示“小青”位置的方法。

师:这种表示方法我觉得还是太麻烦了,你们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吗?

生:第31第2-生:这样够好,看上去好像是31了。师:有更好的表示方法吗?

生:像写度一样表示在3和2的右上角。师:这样写更好了,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

3、2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如果每个同学都用自己创造的方法确定位置,我们交流方便吗?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数学中我们是怎样确定位置的。数学中,人们约定把表示第几列的数写在前面,把表示第几行的数写在后面,中间用逗号隔开,再用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教师边说边板书)数学家们给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起了个更专业的名字,叫做“数对”(补充板书)。像这个数对读作(3,2),我们就说小青的位置在(3,2)。

引导学生读数对

师:数学专家的种表示方法很像第三位同学的表示方法了,你的方法和专家的很接近了,真不错。

师:你们能用数对写出小明和小林的位置吗?试一试。学生写出(2,4)、(4,3)谁来读一读

生:(小明的位置在(2,4),小林的位置在(4,3))师:你认为用数对确定位置要注意些什么?

生:我觉得要注意先确定列,再来确定行。

3、认识“方格图”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大家说得真不错,我们在确定位置时应先找出列(课件显示列)再找行(显示行)。看看刚才我们的同学们都在哪呢?原来在这列、行形成的点格图的交点上,而且一个同学都对应着一个交点,就形成了这样一张方格图。

师:老师也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这样的方格图,你们能在方格图上找到自己、班长、好朋友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吗?(每人发一张班级座位方格图)

生:我的位置在(8,2),我的好朋友是廖伟良,他的位置在(2,2)。生:我的位置在(5,6),我好朋友的位置在(5,2)。

4、认识数对的完整性、唯一性。

(1)师:下面我要邀请大家来参加一个游戏,(认识有序数对的规律)师:上课前我们玩了一个报数游戏,下面我们请一列的同学用数对来报数。

师:这些数对有什么共同点?(生交流)师:请一行的同学用数对来报数。师:这些数对有什么共同点?(生交流)

(2)师:刚才我听见两位同学的数对都有2和5,请这两位同学站起来。为什么他们的数对都有2和5,可表示的位置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2,5)里的2表示的是第2列,而(5,2)里的2表示第2行,所以位置不一样。

师:原来是这样,班上还有哪些同学也有这样的情况。生:我的位置在(4,1)而饶日芳的位置在(1,4)生:我的位置在(6,3)而饶日芳的位置在(3,6)

(3)师:最后我们来看看谁的反应快,屏幕上随意显示出一个数对,请相对应位置上的同学马上站起来。

不完整数对,如(4,?))生没有站起来

师:为什么这个数对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呢? 生:因为我们不知道到底是谁?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数对里只有一个数,我们只知道是第4行,不知道是第几列。师:那可能是哪个位置的同学站起来? 生:可能是这个位置的站起来。师:一定是你吗? 师:还可能是„„

生:可能是我们这一列中的任何一个人。师出示出第3列

师:现在呢?请这个位置的同学留下来。

位置(4,3)的学生还站着,其它学生都坐下来了。

师小结:只有一个数,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确定一个唯一的位置,数对中表示列和行的这两个数,一个都不能少。

三、应用拓展

1、师:课前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张练习纸,这是某中心小学附近地图,中心小学的位置在(3,2)请描出来,并把图上各建筑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2、实践活动:观看知识库

师:大家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要送每个同学一张观看知识窗的入场券,每位同学的入场券上有一个数对,请拿到入场券的同学先在座位上想一想,你的新位子在哪里? 等音乐声响起,再对号入座,如果有人坐错了你的位置,请你帮助他。(3)拿票、思考、找座位

音乐响起,可拿到(3,☆),(☆,4),(☆,☆)的三位同学一时找不到位子,师:你们三个怎么了?

生:他们找不到位置了。(孩子们大笑起来)

师:让我们来帮助他们,看(3,☆)他只能再哪坐,为什么? 生:因为第三列里只剩下这个位置,其它位置都有人坐着了。师:看来他只能坐这了,那(☆,4)的同学又该怎么找位置呢?

生:他只能找第四行,因为第四行里只剩下第2列没人坐,所以他的位置一定在那。师:那(☆,☆)呢?

生:她只能最后找位置,剩下的最后一个位置就是她的了。

(3)同桌互相检票后欣赏知识窗

(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介绍和神六的知识)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5.确定位置教案 篇五

今天有老师来听课,来介绍一下咱是哪个班?五年级2班 还能怎么说?五2 哪个好?用数学的眼光看,五2好。(既简洁又明确)

咱们先把我们的班长,介绍给大家,那大家怎么来描述一下班长的位置?

⑴第几组第几桌。⑵在谁的前后左右。那么多说法,都晕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既简单又准确来描述,确定位置。板书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来确定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时达成一致,一般以观察者的角度,规定:竖为列,横为行。

板书:列 行

我们上课,为了方便咱们就以老师的角度来确定位置。

老师左手起从左向右就是第一列…,从前向后就是第一行… 那么,用这个方法,再来说一说班长的位置。板书班长的具体位置。再来说说学习委员的。板书(2)探究新知。

很好,那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好,同学们同桌两个人,相互帮助,写出你们的位置。

咱找一列同学说说自己的位置,大家注意判断对错。谁上来帮老师记录一下第几列第几行。

(说的快一些,让学生记不过来。)

同学们描述的非常清楚,但记录起来很麻烦啊。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他更简单一些吗,谁来帮忙简化一下,同桌之间来研究研究。

像这样的数字组合叫数对。

根据学生的研究,这个方法更简单 根据文字记录写数对。

为什么这些数对的第一个数字都一样呢?(一列)前面的数字不一样,后面的数字一样呢?(一行)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对(5,2)、(2,5)两组数字有什么不一样?(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个数对,对应的同学起立,大家监督,看看对不对。(3、y)y可以表示任何数。(x、2)x可以表示任何数。

为什么两次你都站起来了?技术与第二列,又属于第二行。那(2,2)呢?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二、出示例2动物园示意图。

你能看懂这张图吗?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请你用数对说出海洋馆和大门的位置。请你写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大家再来标记一个位置,动物园的出口在(6,6)大家标出来。

周六,我想去动物园,大家能设计一条路线让我从南门进,从出口出,经过所有的景点,不走重复路线。

请大家前后左右几个人一起用数对为老师设计一个出游路线。

2.生活中的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教师出示:象棋、国际象棋… 介绍线和格的区别。

3.老师的礼物。老师想送给每位同学一份礼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的同学才能得到这份礼物。

请大家按要求涂色出练习第一题。

思考:在这幅图中,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方法一样,一组数对表示一个方格,而不是一个点)

三、小结

6.确定位置教案 篇六

Suzhou Jinge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P54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的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会用方向和距离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的难点:测量角度、用角度来表示方向。教学关键

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同学们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架桥铺路

让学生各自解答下面两题,算后共同订正。

1、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

2、复习方位。在平面图上常用“N”表示正北方向。下面我们用肢体语言来辨别平面上的方位。(1)朝黑板方向;(2)朝正北方向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学习用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1)出示例1的场景图。谈话:一艘轮船在大海中朝着正北方向航行。

第一次问: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教师板书:方向)指导学生完整说出: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西北方向。相机板书: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2)引出新的方位词。

谈话:通过以前的经验我们知道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西北方向。

介绍:东北方向指向东与北之间,西北方向指向西与北之间,实际上,在野外或平面图上确定位置时,常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板书:北偏东、北偏西 指导读法

(齐读这两句话)

第二次问:学了新方位词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 相机更改板书:北偏东

顺势在图的下方出示灯塔3和灯塔4,让学生说一说灯塔3和灯塔4在轮船的什么方向。

2、用角度准确表示方向。

谈话:我们知道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北偏东这个方向像东北方向一样,还是个很大的区域,教师顺势在图上点出灯塔A。提问:灯塔A在轮船的什么方向?

问: 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它们不同在哪里?(偏离的角度不一样)相机增添板书:角度

你能在图上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的角度?

小组合作,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互相学习,互相指导。(30º)指名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最后优化测量的方法。三重合

练习操作测量灯塔2偏离正北的角度。

第三次问:根据测量的角度你能再来描述出灯塔1在轮船的什么方向?

优质教育平民化

为幸福人生奠基

苏州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

Suzhou Jinge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3、用距离准确表示位置。

提出问题:从轮船到灯塔1引出这条射线上的点都在北偏东30º方向,哪个点是灯塔1的位置呢?我们还要做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距离

① 现在老师给你条件(出示线段比例尺),要求学生对比例尺进行说明。提问:你能算出轮船到灯塔1的实际距离吗? ② 学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指名板演。③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第四次;现在你能再来说一说灯塔1在轮船的什么位置吗? 引导学生说出灯塔1在轮船北偏东30º方向6千米处。

现在灯塔1在轮船的位置确定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指名让学生完整地复述)

4、小结。

回顾:请你回顾刚才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的? 请把你回顾的内容与同学分享,互相交流。

5、完成“练一练”。第1题可以让学生口答。

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测量计算,再组织交流。

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灯塔2在轮船北偏西55°方向的8千米处。”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掌握方法

1.做练习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再指出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并试着完成填空,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注意要让学生完整地说出少年宫、科技馆、新华书店、邮局等场所相对于学校的方向和距离。2.做练习十二第2题。

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填表,再集体交流,然后让学生完整地说出荷花池、玉龙潭、飞霞阁相对与林峰塔的方向和距离。(组长分配工作,考核组员完成情况)

3.游戏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游戏名称是“猜猜他是谁?”游戏规则是听清老师给出的信息,利用所学的知识找到对应的同学。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的?从古至今,人类辨别方向的手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想知道吗?

出示:你知道吗?

优质教育平民化

7.确定发展目标教案 篇七

作为班主任, 对学生及其家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时不妨对班级学生的全体做一个分层管理, 因材施教, 给每个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给学生指明前行的道路。比如, 对家长比较配合、学习底子相对好点的学生分为一个部分, 制定一个目标, 让其顺轨而行自成一脉; 对家长不配合、学习底子相对一般的学生制定一个目标, 让其首先完成意识蜕变, 从而达到己所期盼, 最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对外来务工的、移民的孩子单独制定一个目标。由于家长居住、工作的不确定性, 孩子存在着上学目标不明确的混日子的态度, 这就需要做到解决家长问题, 完成任务。我们都知道最好的教育是家长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产生合力, 从而产生最大的教育价值。作为教师除了教育好孩子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与家长进行沟通, 在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基础上, 产生教育的合力。我们也知道沟通不容易, 要产生合力不努力根本无从谈起。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又有着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各样的家长, 所以对教师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灵活处理能力及自我反思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 如何才能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呢?

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教师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得更多的教育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自居, 而应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教育的主体, 相互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与家长沟通时, 我们就要持平等、尊重的态度, 以自信和诚恳的语气与家长交流。一旦合作伙伴关系得以建立, 那么彼此间就再也不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威胁, 双方皆大欢喜, 双方就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协力。

二、满足家长合理需求

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都不同, 家长的要求也千差万别。我们在管好孩子的同时, 也要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家长希望我们教师保守家庭隐私, 要给予家长明确的保证, 并严守秘密。当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 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会更高, 态度也会更积极。

三、加强情感沟通交流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 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抱着一种真诚、爱孩子的态度, 与家长共同来商讨如何解决问题, 教育孩子。利用多种沟通途径 ( 如家访、电话等) 与家长沟通, 在沟通前对方式方法做好充分的准备。适时、经常性的与家长情感沟通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此外, 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 ( 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 才能和家长交谈时有理有据, 才能说服家长。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对工作的责任感时, 自然就会信任教师, 并愿意与之沟通和合作。所以, 我们在工作中只有多与家长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家长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自己才能更好地走近家长。

8.确定发展目标教案 篇八

母语教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母语教育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整个人生发展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的教学一般都是以阅读为依托,进行语音、语法、文本规范方面的学习,所以阅读教学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偏差、小学1-6年级跨度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方法僵化等。为了发挥文本阅读最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总结分析当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一、 学生对文本质疑的相关问题分析

1.学生质疑文本之现状

由于教学方法、文本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对文本教学有一些质疑。心存质疑,对学生而言,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认真地学习,造成教学目标的难以达成。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学生缺乏类比推理和反思的能力,教学方法应主要以教师指导和巩固已学知识为主。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或曲解文本意图的现象,造成学生对教学产生疑问。如在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一文中,文章共有三个层次,分别为:岛上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不会被大风吹走;翅膀特别大的昆虫能顶住风,不会被吹到海里;翅膀小的昆虫,自己顶不住风,就被吹到了水里,解释了达尔文看到的现象。对于成人来说,非常好理解,但学生会质疑,大翅膀的昆虫受到风吹的面积也大,不能理解为什么它们能在风中借力。这就是因为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有限,不能理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以自身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评价学生的水平,在教学中难免有所偏颇,造成学生的质疑。

2.教师教学对于文本质疑之影响

在教师方面,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难免对文章分析、解释过于深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从而对教师的指导心存质疑。如在《云雀的心愿》这一文中,要求学生能有条理地复述文章。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免要求有所提高,要求生能领略作者环保方面的用意,甚至要求写一篇关于森林保护的文章。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关注的往往是文本的情节,而不是深入了解内涵,教师的要求反而破坏了文本原本锻炼学生总结、整理方面的能力的功能。

3.学生学习对于文本质疑之导向

还有一些学生,对阅读有厌烦心理,总觉得文本阅读没什么用,不如做习题、记生字等能提高语文成绩,对于文本阅读教学不以为然,毫无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建议可以先从童话故事等方面进行引导,最后过渡到一般文本阅读。小学生基本上没有学习的概念,上学前一般都是进行游戏,由游戏迅速进入语文学习,难免跨度过大,也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文本有所质疑。教师最好首先利用强烈的画面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体会到想象的乐趣,如《小鹰学飞》,讲了小鹰三次学飞的事,虽然有一定的情节,但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很强烈,究其原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具备很强的代入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声音、语气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 优化文本阅读的改进策略

1.完善教学目标,讲解学习因形而异

要提高教学效率,应制定完善的阅读教学目标。师在课前,要备学生,备教材,明目标。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不出声默读,第三学段能做到有一定速度的默读,读物不少于三百字。但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等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如五年级上册《所见》,制定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A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话叙述《所见》描写的情景;B正确、有感情地背诵,并据此写一篇小短文;C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兴趣。

2.精心确定选材,结合特点因文而异

在选材方面,小学语文阅读主要还是以培养基础为主,所以选材时注重对日后学习有所增益,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若学生学习过,则主要以拓展和加深学习为主,若没有接触过所选文本,则需对新知进行整理。同时,在性格方面,小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多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教学还要具有针对性,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性格特点有所掌握,针对特点,多种形式鼓励或批评,不可一概而论。

3.师生相互配合,贴合学生因时而异

从进度掌控来说,小学跨越6-14岁不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改变教学策略,低年级的时候以基础知识为主,知识的讲解要以准确、细致、补充为主。3-4年级的时候侧重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培养阅读速度和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年级的,主要问题是愿不愿意阅读,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语

随时代发展,学生的心理状态、阅读能力等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侧重等也随时发展,师者,自己也要随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小學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无论在什么时代都非常重要及基础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9.确定位置教案 篇九

1、引入:模拟打电话,问学生“喂,你好,请问是xxx小学吗?我是来听课的,可我找不到教室,请问5年一班教室在哪里?”

2、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个教室所处的位置。任何物体都有它所处的位置,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这就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习新知

1、出示例一

谈话:早晨,同学们做操了。你能说说你在队伍中的位置吗?

根据你的经验,您能知道下面学生可能是谁吗?

(1)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

(2)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

(3)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右往左数第二个

(4)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右往左数第二 个

……

提问:你们怎么找到张亿?(学生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说说找的方法,并说说看的方法不一样,位置一样 吗?

2、再读信息,学会确定位置。

(1)看图:

(电脑播放:小猴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熊说:“我在第二排第三个”。)

提问:听了小动物的话,现在你知道哪里是第一排了吗?第二排呢?指导方法:我们先根据小猴在第一排,小熊在第二排,看出从前往后数,这最前面的是第一排、第二排……

(2)“第几个”怎样定?

提问:谁站在第一排第一个?第一排第二个是???我们根据小猴在第一个,小熊在第三个,看出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确定了方法,现在你能肯定第四排第二个动物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3、练习。

(1)用“第几排第几个”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

(先说动物,再说位置,引导其他同学作出评价。)

(2)猜猜其他同学最喜欢的动物是谁?

(先说位置,再猜小动物。出谜者对其他同学猜的结果作出评价。)

反思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确定小动物的位置的?我们应该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排,再从从往右数确定第几个。这样就能用第几排第几个又快又好地确定小动物的位置。

三、反馈练习

1、完成试一试。

(1)提问:教室里同学们也有自己坐的位置,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一生反馈后,小结:我们先确定第几组,再确定第几个。习惯上,我们把竖着的看作组,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第二组、??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个、第二个……)

(2)说说其他同学的座位。

(例如:xx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从在第几组第几个是xx。)

(3)我们还能怎样说自己坐的位置?

2、完成想想做做1。

谈话:我们可以用第几排第几个、第

几组第几个这两种方法确定自己坐的位置,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想奖励你们,看,带来了什么?(书)真多呀!每本书在书柜里摆放的位置都不一样。我们来看看。

(1)《新华字典》在第1层第2本,《成语词典》在哪里?你是怎么看的?(先从下往上确定第几层,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本。)

(2)你们想看什么书?练习在第几层第几本?

(3)我想看的一本书在第二层,是哪本?能确定吗?光说第几层不能确定,应该怎么说?练习第二层第六本是xx、第一层第三本是xx。

四、全课总结

(1)这堂课我们学的本领可真多,想想,你学会了什么?(归纳到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

10.确定位置五年级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

2.揭题

怎样才能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确定位置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层层推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认识“列”和“行”

这是小军班上同学的座位图,我们该怎样来描述小军的位置呢?

你知道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吗?(竖着的一排是列,横着的一排是行)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那哪儿是第一列?第一行又在哪里了?

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行”和“列”,能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确定“行”和“列”的吗?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描述一下小军的位置吗?

对,现在我们就可以说小军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现在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跟我们刚才的方法相比,怎么样?

你能把“第3列第2行”换成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吗?

数学上先写一个3,表示——第3列,再写了一个2,表示——第2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因为他们是共同来表示一个位置,还需要用一个括号括起来。数学上把这样的两个数叫做数对,今天我们要学习就内容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板书:用数对)

现在我们来看屏幕,这两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你会吗?

这两个数对一样吗?同样都用到了2和4,为什么却表示了两个不同的位置呢?谁能解释一下?

看来数对中两个数字的顺序是有讲究的,能随便调换吗?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字呢?——表示第几行。

4.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刚才我们都是在用数对表示别人的位置,如果用数对表示你自己的位置,你会表示吗?

我们首先要确定第一列在哪儿。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最左边在这儿,因为你们和老师是相对,老师的最左边就是就是你们的最右边。

我们已经确定了第一列,第一行呢?

现在可以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请把你表示的数对写在你的作业纸上,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

都写对了吗?谁来说说看,你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

下面咱们换一个玩法,我用电脑出示一些数对,请相应的同学站起来。请注意看屏幕——

师:公园的方案设计出来后,经过论证,【师依次出示:(2,4)(7,3),(5,5)(4,x),(x,3),(x,y)】

(二)教学例2

1.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看得出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如果给你一些位置,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出来吗?

请看屏幕:这是一个即将动工的公园平面图的方案,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同学都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些地方的位置,现在如果在这儿还有一个饭店,饭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呢?

这个点是(0,0),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的认识它。

2.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运动后物体的位置

①公园的方案设计出来后,准备在里面建一个三角形的草坪,它们的项点分别在A(3,6)、B(2,4)、C(3,4),你能在方格图上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②方案设计出来后,准备把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你能用数对表示平移后三角形的位置吗?

大家观察一下平移前后的两个三角形,比如A点,这两个数对有什么联系呢?

如果向右平移50格呢?平移100格呢?向上平移10格呢?

生独立完成,交流。

③现准备将三角形沿C点顺时针旋转90度,你还能表示这时三角形的位置吗?

三、走进生活,感受用途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有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四、契领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例

1、“练一练”及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提问: 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

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

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

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

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说明:让学生说出中队长的位置,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描述小军的座位,使学生体会到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小军的位置,由于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而引起学习和探索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列、行,理解数对

1.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讲解:(出示教材第15页的座位示意图)习惯上,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小军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板书:第4列第3行)

提问:(在示意图的第2列第4行的位置上,点出小明)小明坐在这个位置,他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板书:第2列第4行)

提问:小丽坐在第5列第2行,你能在图中找出小丽的位置吗?(学生指出小丽的位置,并板书:第5列第2行)

自己在图中找一个点,并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这个点的位置,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反馈:会用第几列第几行这样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了吗?(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并且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既然大家约定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来表达物体的位置,就不会引起误解。那能不能用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达呢?(学生可能会想用字母分别表示列和行)

讲解:大家想出的办法很好。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规定:用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再用

另一个数表示第几行,那么,小军的位置就用两个数来表示就够了。你能知道是哪两个数吗?(4和3)习惯上,我们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

提问:数对前面的一个数4表示什么?3呢?

提问:你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小明和小丽的位置吗?(学生用数对表示,并说明每一个数对的含义)

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指出位置,另一人说说这个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并且用数对表示出来。

3.完成教材第15页的“练一练”。

(1)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找到后,在图中用笔涂出来,并用数对表示,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2)(6,5)这个数对在图中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说明:先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与确定列、行的规则,再通过确定小明、小丽的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这一规则,为数对的引入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从列和行的规定,到用数对来表示,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又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之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对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整个环节的设计,层次鲜明,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巩固练习,发展智慧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出示教室座位图,并标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1)说一说: 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或同学的位置,并组织交流。

(2)比一比:同桌合作,在图上指出某个同学的位置,让同桌尽快用数对表示出这个同学的位置。比比谁的反应快。

(3)猜一猜: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学猜出这个同学是谁。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出示题目。

(1)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请看,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2)讨论:你发现表示这四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前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列;后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行)

3.课件出示练习三第3题。

出示题目。

(1)说位置:这是学校会议室的地面图,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每块花色地砖的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

(2)写数对: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吗?(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

(3)找规律:观察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4.拓展应用。

出示右图。

谈话:如图,“光”字的位置可以用(C,2)来表示。说出下面类似于数对的每组字母和数各表示什么汉字,并连起来读一读:(B,3)、(A,5)、(C,4)、(E,2)、(D,1)。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并齐读: “我们爱数学”。

提问:你爱数学吗?为什么?

[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列、行和数对含义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墙面瓷砖和地面花色地砖的位置,这里注意通过比较瓷砖和地砖的位置特征,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等,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最后通过类似于数对的一组字母和数找相应的汉字——“我们爱数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自主总结,生成问题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

出示“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

谈话:“神舟六号”之所以能顺利地返回,也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地球这么大,怎样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11.课时目标确定的新视角 篇十一

在解读数学学科课程目标内涵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数学学科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从更高的视点来定位一节课的具体目标,实现课时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呼应,增强课时目标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数学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既是独立的,也是相融的,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数学学科课程目标其他学科课程目标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文性目标是指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交叉的目标,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目标。数学本位性目标,是指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具有数学学科特性的目标。本文从“人文性目标的确定”与“数学本位性目标的确定”两个方面具体谈谈课时目标的确定。

一、人文性目标的确定——整体把握、有所侧重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叶澜教授所指的关于做人的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一些基本素质,是各科教学都要努力的共同目标。关注课堂的人文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是这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

美好的意愿,最终都需要落实到课堂。对人文性目标的关注,任何一节数学课都不能例外。但具体到课时目标的制定时,我们又该怎么办?是不是要把自己所能想到的人文性目标都列下来?人文性目标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诚实待人、发展学生基本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等等。如果在课时目标撰写时——罗列下来,显然不太现实。那么是不是因为涉及的方面太多,所以在课时目标确定时可以不予考虑呢?这样的想法肯定也不对。

数学教学的第一位目标是育人,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并着力落实人文性目标。但是人文性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数学课堂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再者人文性目标落实得怎么样,与教师是否在课时目标中写下来没有多大关系,它更多的是与执教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与教育观念相关。比如,一个不会倾听的教师,就不太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一个缺乏法制观念的教师,对课堂学习中的规则意识就会比较淡薄。

虽然人文性目标是一个大概念,但作为数学教师要把它落实到课时目标中,依然可以有所作为。

其一,不断思考并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人文性目标体系。对于小学数学课堂,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到底要关注哪些方面?目前说法很多,事实上这个维度的目标体系一直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带有鲜明的教师个性色彩。关注且不断思考与构建人文性目标体系,其目的就是激发教师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急迫感,促进教师自身育人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其二,依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班级课堂文化差异,确定阶段性的人文性目标培养重点。人文性目标涉及很广,在一个课堂里面,教师不可能有很多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学生方方面面的成长。在一段时间里,教师需要有一两个特别的关注点。比如这个月特别关注学生在重复别人的意思时要先说明“××同学的意思是……”通过强化,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原创思维的习惯。接下来一个月,着重关注学生在发言前的语言组织,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通过重点突破来带动班级文化的建设。那么又该如何来确定某个阶段的关注点呢?

一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所需要关注的目标应有所侧重。比如低年级学生刚入学时,就要特别关注他们对学习、同学、教师的态度,良好的课堂情感将直接影响其一生;进入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就需要特别关注学生探究意识、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就是同一目标,在不同年龄阶段内涵也是有差异的,比如专心听讲,在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低年级与有意注意得到充分发展的高年级,其课堂表现与具体要求也是不同的。

二是班级课堂文化的差异。没有一个班级的课堂文化是相同,教师需要分析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思考这些学生目前最缺的是什么。学生最需要“补”的东西,就是这个阶段应该关注的培养重点。比如,班级中的学生经常插嘴,甚至打断教师与其他同学的发言,那么就应该把培养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作为阶段性的目标。但如果另一个班级的学生习惯于举手发言,只是在争论时才会情不自禁地抢嘴,这样的班级我们就需要寻找其他的关注点。

其三,依据学习内容与方式的不同,人文性目标在落实到某一节课时要有所侧重。人文性目标的培养并不是游离于数学学习而存在,它必须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个载体去达成。不同的学习材料、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承载不同的人文性目标。如在解决问题时,选用的材料是“神舟七号”,借此就容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如果选用的材料是“垃圾分类”,自然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一节课中安排了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动手操作,教师就可以重点关注学生面对失败的态度;如一节课中安排了较长时间的讨论,教师就可以重点关注学生“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

构建人文性目标培养体系、确定阶段性人文目标培养重点、落实课时培养的侧重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人文性目标从“空中飘”的状态拉回到可以具体实施的轨道上来,避免人文性目标沦落到说起来重要,具体到课时目标时可以忽略不要的境地。“整体把握、有所侧重”是人文性整体育人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时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数学本位性目标的确定——“鱼”和“熊掌”之间的选择

关注人文性目标,并不是说可以适度淡化数学本位性目标。数学课就要上出数学味,只有关注数学本质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传统意义的数学课时目标,更多地倾向于数学本位性的目标。

数学本位性目标其内涵依然非常丰富,如《标准》所说的“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何确定数学本位性课时目标?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在研读《标准》的基础上,将学段目标分解到各个年级,然后分解到学期,再分解到单元,最后分解到课时,确定课时目标以后再选择相应的学习材料。但实际上,教师不太可能有这样的时间与能力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教师更多的是解读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凭借个人的经验来确定课时目标,调整学习材料。事实上,这两种做法也并不是完全矛盾的,教材是编者依据课程目标分段分年级分册进行编写的,它本身就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数学本位性课时目标的确定,其基本参考资源就是教材。

我们都知道人文性目标具有模糊性,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相对而言,数学本位性目标显得更加客观与明确。但具体到课时目标时,依然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例3(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时,请教了多位特级教师,结果他们的意见各不相同。有教师认为,这一内容安排在“数学广角”这个单元中,联系前面的学习内容,就不难发现这节课要研究的是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但也有教师认为,这个内容是典型的“角上有重复计数的问题”,上成植树问题纯属简单问题复杂化。有教师认为这节课一定要抽象出数学模型,不然就失去了学习的价值:但也有教师坚持这节课只要学生能解决问题即可,不能有太多的理性提升;还有教师认为应该走中间道路,可以适当建立一些几何模型。

对于同一节课,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师列出相同的数学本位性目标,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课时目标确定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这个最想达到的目标,就是这一节课的核心目标。鱼和熊掌兼得固然好,但由于课时教学时间所限,有时我们必须在“鱼”和“熊掌”之间做出选择。

那么,如何来确定一节课的核心目标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其一,关注目标的不可再生性。有些目标既可以在这节课中落实,也可以在那节课中落实。比如计算技能的形成、空间观念的发展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培养。但是也有一些目标,只能在这节课达成,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比如感受单位统一的必要性,经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如二年级《平均分》一课,可以把目标确定为“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等等,但是当学生掌握了用除法来计算平均分的结果之后,再要让学生去感受平均分的本义表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失去了必要。

其二,关注目标之间的前后承接性,也就是把一个学习片段置于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再去分析它的意义与价值。比如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是第一次接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无论是对计算过程中每一步意义的理解,还是对竖式外在形式的掌握,对于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把“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作为核心目标。但是到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算理和算法都已经不是问题,不教学生也会。所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就可以把“培养学生计算的技能”作为核心目标。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比如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那么小数的大小比较与加减就不成问题;学生掌握了图形转化的方法,那么学生自主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就成为一种可能。每一节课,都是学生数学学习链上的一个节点,关注目标之间的前后承接性,就是要求教师学会分析先学内容与后学内容的关系,把握好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结合“学生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对后续学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这两个方面,思考确定一节课的核心目标。

其三,关注目标与学生的适应性。教材是固化的,学生是灵动的。核心目标的确定不仅要研究教材,也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可接受性。由于新课程教材刚刚启动,我们经常会发现小学教材的内容有时会与中学教材内容完全类同,如确定位置、可能性的大小等。这并不是编者的失误,而是这样的学习内容往往是新课程新增的,初中生在补小学时的课。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在确定核心目标时,中小学之间就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同在小学阶段,年级差异也会引起核心目标的变化。如《生活中的负数》,北师大版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而人教版教材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在四年级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重在让学生解读生活中存在的负数,在六年级教学时,则需要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即使是同一年级,不同的学生,在核心目标的把握上也是有所差异的,例如《小数的意义》一课,对于基础扎实,学力较强的班级,可以引导学生直接从小数0.1、0.01入手,用自己的方法去解读它所表示的意义。对于基础相对弱的班级,则可以从0.1元=1角=1/10元,0.1米=1分米=1/10米切入,在实例中发现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核心目标的确定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上一篇:《认识自我》主题班会总结下一篇:岗位职责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