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三个能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2024-09-15

提升三个能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共9篇)

1.提升三个能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篇一

我局以社区警务工作“三个提升”

助推“万名民警进社区服务活动”蓬勃开展

在“万名民警进社区服务活动”中,我局严格按照市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社区警务工作的总体部署,全警动员,全警参与,大力开展社区走访工作,进一步展现公安工作成果、队伍形象,有效解决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目前已累计入户9076家次,入厂企走访516家

次,采集意见建议358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500余个,切实做到矛盾纠纷处置在第一刻、整治热点突出在第一位,有效密切了警民关系,提升了服务水平,促进了警民良性互动。

一、积极应对社会需求,将社区警务绩效从“内部考核”提升为“社会评议”

工作中,充分认识到当前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将前期框架性的、以硬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警务建设转变为内涵式的、以实效性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警务运行,更新观念,主动融入,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以警务模式的转变带动警务效能提升。成立了由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某某某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活动的整体策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经验推广等工作。针对社区警务工作难以量化评估标准的问题,分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社区民警群众满意率调查的实施方案》,对所辖的某某某个社区、某某某名社区民警管理服务片区进行了划分,设计研发了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软件,并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群众满意率测评,通过随机电话调查的形式,重点调查“是否见到过社区民警、社区民警是否提供过相关服务、服务水平与质量、对服务的满意程度”等问题,并将群众反馈集中整理,作为社区民警成绩纳入分局绩效管理考核,成绩低于平均分数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使社区警务考核工作跳出内部监督转向社会评议,切实增强了社区民警入户走访的积极性、责任心和紧迫感,为“万名民警进社区服务活动”注入强大动力。

二、大力丰富活动内容,将走访形式从“全警参与”提升为“警民互动”

分局从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出发,将走访形式从“全警参与”向“警民互动”转变,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更为注意群众意见反馈和警民互动,以“请进来、走出去、网上访”为主要模式,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警务工作。一是“请进来”。采取召开议事会、邀请人大代表视察、召开执法监督员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开展“请进恳谈”活动,展示公安工作成果和队伍形象,听取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期间,共召开议事会20余场,主动邀请30余位区人大及驻区市人大代表到分局视察指导警务工作,汇报工作,征求意见,现场观摩公安规范化建设,使社会各界更深切地感受公安队伍威武亲民的良好形象,受到广大代表的一致好评。召开执法监督员聘任大会,向从社会各界人士中聘请的百名执法监督员颁发聘书和证书,表明了分局强化外部监督、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心和诚心。二是“走出去”。积极深入厂企学校、社区走访调研、宣传公安工作。期间,分局党委成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积极走访辖区各界人士,开诚布公、开门纳谏,真心诚意地问计、问安、问需,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各部门、各警种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搜集掌握社情民意,使走访活动迅速落地生根、全面铺开。经侦、治安、巡警等部门积极走访辖区厂企单位、公共场所,听取行业负责人对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工作的意见建议,改进多项服务举措;消防大队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工厂企业,以开展“四个能力”建设为抓手,手把手地普及传授消防安全知识;刑警大队以案件回访为主要内容,征求案件当事人特别是未破案件当事人的意见建议,通报案件进展、回应新期待新要求,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派出所纷纷采取上街宣传、入户走访、警民恳谈等形式,发放警民联系卡、便民服务手册、意见函等,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三是“网上访”。充分依托公开电话、政府公开信箱、社区等网络平台拓展服务外延,切实做好政务公开信息办理工作,积极落实群众的来电来函,及时妥善解决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实现办结率100%。充分运用好互联网络,在网民中树形象、解难题、交朋友,通过在“苍山论坛”等多家大型网站宣传“万名民警进社区活动”,发帖征求社会意见,积极搜集群众意见建议,热情回应网民咨询,妥善处理涉警舆情,展现出分局问政于民、求计于民的真心和诚意,在广大网民中赢得较高声誉。

三、主动探索工作模式,将走访服务从“面上跟进”提升为“务求实效”

分局将“万名民警进社区服务活动”的目标着眼于办实事、求实效,不仅追求量上达标,更要追求质上满意,积极采取措施,理顺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要求,按照走访单位划分职责,把走访任务加以量化,确保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避免走访流于形式,分局统一印发了《走访情况登记表》,要求民警对开展的每一次走访都有内容记录和群众联系方式,

2.提升三个能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篇二

一、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夯实和谐发展管理基础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最重要的管理是队伍管理, 有了一流的员工队伍, 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真真正正把“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就管好”落到实处, 着力夯实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树牢群众观念。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密切与居民群众的依存联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都把群众的关切和要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遇到与群众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多从自身找原因, 看看决策是否合理, 方法是否得当。切实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以责任之心对待工作。

二是坚持队伍内部间交流。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 向上级积极寻求理解和支持, 与同级不断加强团结和配合, 与下级进一步增强沟通和交流, 力争队伍内部合理、适度交叉、交流, 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交流过程中, 坚持组织有序、管理有道, 让每一名员工发挥能力“长板”, 克服自身“短板”, 获取最好工作绩效。

三是强化干部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机制, 将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重点, 对社区13个服务项目进行量化考核, 首次把定性分析与定量打分相结合的办法引入党政干部考核机制, 形成比较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并实行末位警告、淘汰制等, 实行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最大限度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干部管理能力, 营造一种能上能下、奖惩分明的充满活力的用人考核机制。

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领悟到, 要构建和谐社区,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必须建立社会化服务长效机制, 推进“四个体系”建设,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规范执行服务价格体系。我们在社区主干道, 专门开辟出两块固定橱窗, 公开油田颁布的各项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 使广大居民树立“服务需要成本、接受服务需要付费”的正确意识。通过电话通知、书面通知的方式, 引导居民及时通过指定银行网点缴纳服务费用。目前, 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类电话热线服务共计1500多次, 没有发生一起因收费问题而引发的纠纷。

二是细化操作成本核算体系。我们实行了分级管理、分板块核算的方法, 细化了收入和成本核算单元。按照谁受益、谁付费, 谁服务、谁收费的原则, 对结算工作进行了分工, 将收入与成本核算落实到基层和各个项目, 将成本预算符合率、费用指标、利润指标等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的绩效考核, 有效的调动了全员参与成本控制、挖潜增效和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三是推进服务标准化体系。将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服务规范、服务制度4大项内容, 按照环卫、保安、门卫、医疗、供水、供电等12个项目, 进行了细化, 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可考核性。并对服务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重新进行了修订, 建立了由中心到个人的层级考核机制, 并与单位绩效评比挂钩, 以提高个人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三、注重因势利导, 呵护幸福工作生活家园

社区是大家, 人人都有义务维护和谐稳定的环境, 具体工作中, 我们注重因势利导, 以文化人, 坚持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 在疏导预防上做文章。

一是完善信访机制, 开好居民议事会。面对社区特殊人群多、矛盾纠纷多, 处理信访问题难度大的情况, 建立信访接待中心, 全天候接访;建立群众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现场督导解决问题。聘请老同志为信访稳定协调员, 协助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居民委员会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议事会, 与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 现场征求意见建议, 解决疑难问题。对一时解决不了的, 提交社区领导班子纳入议事流程, 跟踪监督处理进程, 通报办理结果。

二是做好内部排查, 健全帮扶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实际工作融合起来, 只有融合起来稳定工作才能见到好的效果。对群体层面上影响稳定和安全的预警性、内幕性信息, 及时回馈, 力争把各种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主动关心协解职工, 帮扶弱势群体, 关爱孤寡老人, 通过开展节假日走访, 志愿服务, 结对帮扶等形式, 传递组织的关心关怀。

三是丰富文化生活, 畅通民声通道。社区成立“红叶之声”老年合唱团、小型广场舞表演队等16个小型文化体育协会, 投入资金80余万元改善了老年活动场所, 扩建升级4个文化广场, 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同时, 设立“440”民情热线电话, 连同派出所等群众常用、急用的电话号码一并印制在便民服务卡上, 发放给社区居民群众, 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优质服务。建立民意“直通车”, 社区干部无论节假日均24小时主动面向居民群众开通手机电话、短信平台、电子信箱等, 在第一时间, 原汁原味倾听居民群众呼声。

和谐社区的构建离不开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 更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为之保驾护航, 构建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畅通民意、沟通关怀将是进一步改善社区管理环境, 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的重要软件, 也将刺激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摘要:创建和谐稳定社区, 最根本的一条是提升服务水平, 拓展服务空间, 营造生活舒适、生产得力的服务后方。近年来, 我们紧密结合社区自身工作性质、特点和实际, 坚持以居民满意为出发点, 以满足广泛需求为落脚点, 在提供各项全方位服务工作的同时, 做足服务功夫, 营造了思发展、保稳定、促和谐的良好环境。

3.试论社区妇联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 篇三

【关键词】社区 妇联组织 服务能力 对策

一、社区妇联组织服务能力的现状

(一)社区妇联组织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近年来,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妇联组织的不懈努力,通过多层次、多领域妇女组织的完善和建立,妇联组织已经实现了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网络格局。目前,社区妇联组织已经初步形成以社区妇联组织为主,以单位妇女组织和各类妇女活动联谊组织、社团组织、志愿者团队为辅的社区妇联组织服务网络。

(二)社区妇联组织服务队伍已基本确立。社区妇联组织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妇联工作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社团组织成员及巾帼志愿者为基础的服务队伍。但女性社团组织的培育状况还不太乐观,让妇女群众加入身边的组织,提升她们归属感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三)社区妇联组织服务功能已基本显现。社区妇联组织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服务功能。初步形成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便民为民、再就业指导、扶贫帮困、治安巡逻、维权服务等功能。但在社区妇联组织这些已经基本形成的服务功能中,只有文化娱乐、扶贫帮困、治安巡逻、维权服务等服务工作开展的还比较令人满意,其它服务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四)、社区妇联组织服务阵地已基本建成。由于街道和政府的逐年重视和投入,社区大多都有了符合标准的办公用房及开展服务活动场所。在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中,社区妇联组织已经实现了妇联工作阵地的基本覆盖。社区“妇女之家”、“维权服务站”等阵地建设情况也一直向好。这些阵地在一定程度上切实地为社区妇联组织服务妇女,提升服务水平上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二、社区妇联组织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年龄偏大。社区妇联组织是最基层的妇女组织,社区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社区妇联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社区妇联工作人员月工资刚过最低工资标准,人员年龄结构也偏大。而且因为选举及流动性等原因,很多人还未进入到社区两委中,属于临时性的工作性质,这就造成了社区妇联工作人员不但生活保障较低,也没能享受到应该享受到的政治待遇。虽然有的地区有文件要求社区妇联主席必须进社区两委,但实际的状况不容乐观。

(二)工作人员人手紧张兼职较多。目前由于社区工作人员配置都相对比较少,连锁效应也导致社区妇联干部大多兼职从事妇联工作。社区妇联干部兼职偏多,精力不够,较难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妇女工作,这种状况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工作热情、创新激情和工作活力。而社区妇联又是妇联组织网络的网底,直接面向广大基层妇女,这样的局面使社区妇联开展基本的工作都很难,更谈不上提升妇联服务能力,社区妇联组织因此面临严峻的考验。

(三)工作不受重视经费投入不足。因为社区妇联工作在一些人眼里被认为不像卫生、综治、计划生育那么重要,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社区主要工作,所以工作被重视程度不够,被边缘化的倾向比较严重。活动经费不足是束缚妇联工作的一大问题,就现状来看上级妇联组织获得政府财政的支持和体制外资源的补充都很难,而社区妇联的资源获得途径则更加有限,社区妇联没有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撑,只能导致妇联干部开展工作的主要方法是协作与配合。

(四)、工作内容既定多自主创新难。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社区妇联工作领域也不断拓展,在过去工作内容不减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便民为民服务工作。这种状况即锻炼了社区妇联组织的能力,激发了社区妇联干部的潜力,也带来了比较大的工作压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结构,使得只有一人兼职负责社区妇联工作的人员,往往把时间用在了疲于应付各种活动、会议和检查调研上,对提升社区妇联组织服务水平则无法同时兼顾到位。

三、提升社区妇联组织服务能力的对策

(一)、建设学习型组织,适应形势发展。现代社会所呈现着的历史性的变化趋势,使学习的重要地位被凸显出来。社区妇联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经济新形势、社会新发展的需要,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使学习成为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自觉行动。学习型社区妇联组织创建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要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妇女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让妇女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清自身价值,更好地为提升社会道德风尚、增强精神力量、筑造精神家园,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社区妇联组织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进一步延伸学习的广度、拓展学习的深度、提升学习的高度,以更充实的头脑、更开阔的眼界、更过硬的本领,服务好妇女群众。

(二)、建设创新型组织,跟上时代步伐。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妇联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上级妇联组织要为社区妇联组织创新工作提供支持,尽可能的减少既定内容和规定动作。社区妇联组织要探索落实中心任务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坚持以观念更新引领社区妇联组织建设的创新。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社区妇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社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让社区成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潜能的前沿阵地,使社区妇联组织的作用更加突出,功能充分体现,成效显著提高,影响更加广泛。

(三)、建设服务型组织,满足社会需求。社区妇联组织是妇女事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是最直接、最广泛的服务妇女群众的平台。各级领导部门要切实解决社区妇联组织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的瓶颈。社区妇联组织也要切实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要坚持妇联工作“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坚持在社区妇联工作中,统筹规范服务内容,倾心服务妇女儿童,积极建设服务型社区妇联组织,要根据社区妇联组织具有的工作领域广、工作空间大、工作任务重的本质特征,加强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建设好以教育培训、服务维权、活动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妇女活动阵地,适应服务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地组织妇女、关心妇女、凝聚妇女,为她们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建设自治型组织,实现居民互助。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依靠社区组织,动员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以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过程。社区妇联组织要积极建立工作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社区妇联组织工作新格局,建立并形成一个多内容、多层次涵盖社区居民生活的网络系统,在解决社区居民的生活困难和提高社区成员尤其是女性成员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妇联组织在提升服务能力的过程中,要想根本上解决社区妇联干部待遇偏低年龄偏大、人手紧张兼职较多的窘境,实施和提倡社区成员的自助互助服务不失为一个良方。这种服务在解决社区成员实际生活困难的同时有助于居民間的相互了解,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这对于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增强社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建设和谐社区很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怀中民,魏小鹏.文明社区论[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6-7.202-204.

4.提升三个能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篇四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我院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让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遵从区卫生局安排,在近年开展“作风大转变、质量大提升年”、“内涵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基础上,2015至2016年利用二年时间在全系统开展以优化医疗单位服务环境、强化医疗单位经营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夯实医疗服务基础、改进服务流程和加快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结合我院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建设群众满意的妇幼保健院”活动,以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单位为目标,全面提升我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为全区妇幼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源动力。

二、目标任务

1、强化管理,提升医疗卫生工作的综合效益。加强我院领导班子建设,培养班子成员和各科主任的经营理念和精细化管理意识,通过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我院的效益。医院将通过对各科科主任制订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形式,夯实领导责任,促进我院持续发展。各临床、医技科室从2015年起,每年门诊、住院病人要增加10%以上,业务收入增加20%以上,药占比控制在40%以内。在管理上推行成本核算,降低医疗成本,杜绝浪费,逐步实现单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2、落实核心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各科室要把各项医疗服务规范和核心制度贯穿于工作的每个环节,使之成为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做到工作有制度、行为有规范。我院要成立专门机构,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重点落实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术前讨论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查对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以及抗生素分级管理使用等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提高规范化操作水平,杜绝医疗安全隐患。要组织医务人员系统学习《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2年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等行业规定。我院将适时使用局里统一电子病历书写模板,定期组织基础体格检查培训和病历书写、处方书写等培训,开展病历书写竞赛,切实提高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要进一步把好上架病历质量控制环节关口,完善病历书写自查、科室检查、院级抽查的检查机制,确保病历甲级率在95%以上,杜绝丙级病历。临床护理工作要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植于护理工作者脑海之中,积极推广责任制护理,倡导微笑服务,努力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要结合我院实际,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强化分级护理质量管理,切实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要健全护理业务培训制度,强化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训练与考核,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让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五全(掌握病情全面、护理照顾落实全面、专科措施全面、健康教育全面、出院随访全面)、四勤(勤问候、勤观察、勤判断、勤处置)、三满意(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3、突出重点,着力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我院要以创建“二甲”为契机,重点开展专科建设,下功夫打造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专科品牌,以专科优势引领医院持续发展。积极培养产科、儿科领军人才,着力打造产科、儿科特色品牌;活动期间要完成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视无痛人流机、CR、18导心电图机等配置任务,全面开展彩超心脏、体表检查、生化检验、电解质和凝血四项、梅毒检测等检验项目。各科室要全部设立二线值班,病房要固定专职医生负责管理,落实住院部值班制度和24小时护理责任。总之,要通过特色科室、重点科室建设和设备的不断完善,努力使我院的住院患者2016年底突破5500人次、门诊患者突破6万人次。

4、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要重视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建立急诊急救领导小组及抢救小组,制定落实各类突发情况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演练,让医务工作者熟练掌握急救常规和技能,确保急救药品配备率、急救设备完好率达到100%。要认真执行卫生部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病人不超过20%的规定。要加强医院感染和医疗垃圾规范化处理工作,医院感染培训要达到100%,确保人人过关。要进一步落实医疗废物分类存放、交接管理等制度,坚决杜绝二次污染。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照章核定诊疗科目和机构类别,规范科室名牌,依法规范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执业变更、校验等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5、从严从实,认真做好公共卫生工作。我院将成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兼任中心主任,将配齐配足专(兼)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公卫项目实施有规范、经费拨付有依据,切实把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坚决杜绝闭门造车、弄虚作假现象。院疾控科要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及疫苗接种培训,确保疫苗接种规范、流程合理。要加强传染病管理,完善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院监督科要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协管,确保信息畅通。院妇保科要加强对妇幼保健项目的宣传指导,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知晓率、参与率。公卫项目办要加强对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单位的督导考核,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将检查评比结果向全院通报,并与经费拨付挂钩。

6、完善医院布局,优化就诊流程。一是我院自己建筑布局和科室划分,从病人的就医需要出发,合理进行分区,医疗区(门诊、住院部)、办公区、公共卫生区、生活区要相对独立,中医药服务区要相对集中。室内装饰装修要环保,室内外环境要干净整洁,单位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二是要尽快落实网上预约门诊、无假日门诊、便民门诊等惠民便民措施,切实解决“三长一短”(挂号、检查、取药时间长,诊疗时间短)问题,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导诊引导,切实解决患者在不该排队的地方排队的问题;急诊抢救、会诊必须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指导或主持,急诊会诊8分钟内必须到位,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医技科室要做到随到随查,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结束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其他检查项目必须在当日下午两点前出具检查报告单。

四、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我院成立活动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其余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院医教科立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协调组织工作。

五、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各科室、部门要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抓,定期对活动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2、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医院将把这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做为今明两年业务工作的重点,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坚持每季度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量化打分,排名通报,对存在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各科室、部门要按期整改到位,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整改结果,对多次整改不到位的要追究科室、部门主要领导责任。继续实行医疗单位“4个内部公示制度”(医生病员量、抗菌素使用量、住院自费比例、患者投诉和表扬情况)和“医疗机构8个排队制度”(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比例、平均住院费及自费比例、平均门诊费、门诊输液人次占总人次比例、单病种平均费用、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每季度对各科室、部门 “4个内部公示”和“8个排队”情况进行通报。

5.提升三个能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篇五

江苏省常熟市练塘成人教育中心校尤丽娟

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进行的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素质并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活动。相对于成人教育,她的对象更广泛,教育内容和形式更丰富,并要求充分挖掘与利用社区中的种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而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成人教育中的岗位培训、专业性的学历培训,都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内容和目标上是相近的,相联系的。那么,成人教育学校应如何在实践和发展中不断提升在社区教育中的服务能力呢?

一、探索并实践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

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包含有“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内容,要求大力营造“人人皆学,时时皆学,处处皆学,终身学习”的氛围,社区教育在社区建立了与民众的交流渠道,把只追求结果和个人获利的阶段性教育演变成讲求过程和民生发展的终身教育,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来看,要建设“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社会风尚良好,学习氛围浓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而社区教育的一个任务就是:化解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差距、不同文化习俗、不同价值观所产生的矛盾,所以和谐社区的建设也有赖于社区教育。此外,和谐的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社区教育内容形式多样化,贴近生活,体现平等、关爱、互利,能引发人的兴趣和互动,达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这一目标。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教育对象和形式内容相对狭隘、单一的成人教育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而由于成人教育同时又和社区教育在内容和目标上是相近的,相联系的,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实现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已是时代进步所需,社会发展所唤。成人教育学校要迎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积极将自己打造成一所具有为社区教育服务功能的学校或社区教育中心。

二、以开展培训为方式帮助农民致富

社区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一方百姓造福。居民的物质需求是直线上升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社区教育培训工作紧贴居民物质需求而加以完善,帮助居民解决就业问题,社区本土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就不会太差。因此成人教育学校应当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上。

如农民技能培训,做这项工作的同志都能体会到:顺利扎实地推进这一项工作是十分艰苦的,要完成每年的农民技能培训任务并不难,难就难在培训任务是否完成得真实、培训项目是否符合农民的需求。让农民来听一堂课不容易,讲得太深奥了,他们听不懂;讲的内容和他们不搭界,他们来都不会来。为了使这项工作深入人心,顺利开展,成人教育学校要以“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作为办班宗旨;要以“让农民兄弟实实在在地掌握1至2门致富技术”作为办班理念;要以“讲让农民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的课”作为办班形式。学校要为基地建好实训设施,联系好实训单位,为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打好基础;要充分发挥农科教基地的作用,为农民掌握脱贫致富的技术提供学习的平台和保证。宣传发动是搞好这项培训的重要保证。在宣传发动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以农民的身边人,身边事——农民获得技能后的创业致富典型来教育农民。2.印发告农户书到每家每户,使农民了解到学校举办的培训项目。3.利用学校网站、街头橱窗、画廊、黑板报宣传培训的政策以及目的意义、培训项目。4.走进企业进行订单式培训宣传。学校还要以规范的管理保证劳动力培训的质量,积极开展培训学员的安全教育,严格实行培训点名制度,以保证学员的到课率,学员考证的一次合格率等。

此外,成人教育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实用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党员教育、青 1

年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妇女培训等一系列教育培训,还可定期出刊科普读物送教上门,发挥科普读物短、快、新的功能,发到各村、专业户,服务到场、地、园,把培训触角延伸到社区各家各户。

三、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平台丰富群众生活

社区文化指“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 社区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一个社区的文化品位,提高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土的可持续发展靠的是提升居民的素质,居民素质的提升则与社区优良文化的传承和繁荣息息相关。我们一方面应该以社区教育和培训来促进社区文化和生活;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挖掘、整合、弘扬本土特色文化来开展对居民的教育。要通过戏曲、小品、讲故事等文化活动,宣扬中国历史优秀人物形象和感人事迹,使居民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行动上找到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用优秀的文学作品、精湛的艺术品、动人的乐章,陶冶居民心灵,开启智慧,提高创造力。如:常熟市尚湖镇的地方特色文化“王庄戏曲”,她的精神实质就是把群众喜欢的宣传方式(戏曲)与社区需要的宣传内容(道德法制教育)做到有机结合。一幕幕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小戏小品正是当代公民道德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人教育学校应积极挖掘,弘扬这类本土特色文化,还要积极送文化下乡。让社区居民观赏、参与这类社区特色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又能提高对文学、戏曲的欣赏水平和对道德是非的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致力于地方经济建设。

四、以关爱老幼为载体推进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贯穿一个人生命过程的全部教育。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正式提出“终身教育”概念,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确,如果一个社区内,小孩子的就学和老年人安享晚年两件事能得以很好的解决,成年人群体就能安心投身于自己的工作,致力于地方经济发展。成人教育学校要发挥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的功能,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素质拓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成人教育学校还应对本地的青少年校外兴趣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改革。

关爱老年弱势群体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老残不孤独,人间晚辈尽儿孙”,这也许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一种最高境界了。成人教育学校除要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各类健康、兴趣培训外,还可在不同的季节出刊老年科普知识读物为农村老人科学保健传去佳音。如今我们看到,农村孤寡老人缺乏的不仅仅是健康常识,许多老人的子女进城、在外工作,留下他们空守着农村的房屋,他们更需要亲情的温暖,政府的关爱,精神的寄托。成人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献爱心活动来发挥自身在社区中的服务作用。如每年重阳节给敬老院老人送去慰问;春节前夕为社区、农村孤寡老人送春联、送保暖物品;定期下乡为孤寡老人量血压、理发、修指甲;定期为老人放映戏曲小品等。在这类活动中,成人教育学校也可积累起大量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资料、图片,为今后社区教育工作不断攀登新台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周友秀:《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载《吉首大学学报》.2001

6.销售人员做好客户服务的三个要点 篇六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做客户服务就是做人际关系,因此,销售人员要做好客户服务,就要做好人际关系,

按照卡耐基的观点: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就销售人员来讲,要做好人际关系、做好客户服务,需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点。

要点一:真诚赞美

真诚的赞美好比在平静沉闷的湖面上打一个漂亮的水漂,能够激起层层浪花、阵阵涟漪,使整个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真诚的赞美需要一定的技巧。

卡耐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到邮局去寄一封挂号信,人很多,我排着队。我发现那位管挂号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已经很不耐烦DD称信件、卖邮票、找零钱、写发票,我想:可能是他今天碰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许是年复一年地干着单调重复的工作,早就烦了。因此,我对自己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令他高兴的话。”所以我就问自己,“他有什么真的值得我欣赏的吗?”稍加用心,我立即就在他身上看到了我非常欣赏的一点。

因此,当他在称我的信件的时候,我很热诚地说:“我真的很希望有您这种头发。”

他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带微笑。“嘿,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他谦虚地回答。我确信地对他说,虽然你的头发失去了一点原有的光泽,但仍然很好看。他高兴极了。我们愉快地谈了起来,而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相当多的人称赞过我的头发。”我敢打赌,这位仁兄当天回家的路上一定会哼着小调;我敢打赌,他回家以后,一定会跟他的太太提到这件事;我敢打赌,他一定会对着镜子说:“这的确是一头美丽的头发。”想到这些,我也非常地高兴。

如果能够将真诚地赞美变成一种习惯,那么,要发现一个人值得赞美的地方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笔者学习卡耐基课程的重大收获之一就是了解到:卡耐基本人就具有这种习惯。

一般来说:如何发现一个人真正值得真诚赞美的地方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说,对老年人应该更多地赞美他光荣辉煌的过去、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或有出息的儿女等;对年轻母亲赞美她的小孩往往比直接赞美她本人更有效……

要点二:说对不起

才华横溢的罗西写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我原先上班的那家公司,人际关系很复杂,谁也不服谁,谁也不容谁,互相仇视,上班像是去报仇,很不开心,

不久,换了一个经理,姓王。

王经理到任,就把我们召集起来,他笑容可掬地说:“对不起,我年纪比你们大。所以先当经理了。”如此开场白,逗得大伙哈哈大笑,之后是雷鸣般的掌声,他不像一个经理,但我们喜欢。

王经理说,我们往往为了保护自己而推卸责任或与人争吵,殊不知认错未必是认输,即使认错就是认输,一个人哪能一生永远赢?一个人敢认错,敢认输,这不但不丢人,反而能够赢得他人的谅解和尊重,说声“对不起”,不但能表现个人的修养,还可以反省自己,激励向上,化干戈为玉帛。

王经理的一番话,让全场人鸦雀无声。我们曾经的傲慢、无礼、自私与偏见,往往都是冲突的导火线。我们都曾诅咒恶劣的工作环境,可惟独忘了检讨一下:自己是否也是这个恶劣环境的始作俑者……

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却给我们提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说一声对不起,就往往能够化解矛盾?

抽象地说,谁都承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绝对正确,问题都出在别人身上。一般说来,发生矛盾冲突,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只不过责任的大小不同而已,如果双方都不认错,人际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相反,如果有一方主动承认自己有错,主动说一声对不起,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在一个“对不起”非常稀缺的环境中,如果能突然听到一声“对不起”,内心感受会如一股暖流通过!

要点三:需要改变的观念

1、对他人十全十美的假设,内心没有任何“空隙”可以容忍他人的缺点或弱点;

2、发生矛盾冲突之后,只从自己一个角度考虑,越想越气,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

3、在一段时间内将“赞美他人”和“说对不起”作为企业的一项培训活动来进行,使真诚赞美和敢于说对不起成为员工的习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要改变一个最简单的习惯动作,至少要重复21次,如果要改变一个长期养成的习惯动作(如改用左手写字)则要经过半年的时间,才能得心应手。

★ 个人简历:客户服务

★ 客户服务管理制度

★ 客户服务心得

★ 客户服务管理制度

★ 客户服务制度范文

★ 如何做好银行服务工作

★ 客户服务总监岗位职责精选范本

★ 电力客户服务年终工作总结

★ 如何做好六五普法服务工作计划

7.对提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思考 篇七

一、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下降的原因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下降的因素很多。医改之前, 在市场化体制下, 乡镇卫生院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全力以赴, 竭尽所能, 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服务能力下降的真相。医改后, 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 生存压力解除,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作为在一线工作的乡镇卫生院院长, 目睹和经历了这一过程, 感觉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不单取决于卫生院自身的努力, 政策环境对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 农村卫生生存环境变化的影响。

一是国家城镇化建设以及人才自由流动的大背景下, 引发了基层医疗骨干人才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 乃至乡镇向城市的“逆向”流动。因为农村待遇低、条件艰苦, 90后年轻人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人才补充困难。

二是国家对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政策设计的影响。

医改对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强调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 要求乡镇卫生院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公共卫生服务, 在基本医疗上强调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医改初期甚至有的地方呼吁乡镇卫生院停止手术和产科服务, 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 许多地方乡镇卫生院院长“心安理得”地做起了“懒汉”, 关停妇产科、萎缩外科, 导致许多卫生院已不具备综合服务的功能而变成了“内科医院”。与此同时, 11大类43小项的公共卫生服务, 无视农村卫生人才老龄化、人手缺的事实, 任务和要求逐年加码,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 惟有拆东墙补西墙, 临床医生下乡疲于应付公共卫生服务, 因而弱化医疗服务只能是无奈之举。

三是其他政策缺乏对卫生行业的理解和支持。

医改之前, 市场化之下的乡镇卫生院虽然也很困难, 但是由于院长拥有内部自主分配调节的权利, 灵活的薪酬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一线骨干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但是新医改之后, 由于大部分地区的财政补偿没有充分考虑对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而简单实施收支两条线或收支差额的补偿机制, 在极力想切断医疗行为与医生奖金之间的联系, 体现公益性的同时, 忽视了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诊疗过程中的作用。总额控制的绩效工资政策、“鞭打快牛”、“和稀泥”的财政补偿机制, 让卫生院失去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动力。

四是有关部门未能正视农村卫生人才严重紧缺的事实。

突出表现在人社部门不能正视农村卫生青黄不接、人才断层和流失的事实, 在编制控制和人才招录上, 把卫生行业等同于一般事业单位从严控制, 使原本就非常稀少的报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年轻人因无法进编而只能离开。

2. 由于部分地区对农村卫生实情缺乏了解, 制定的政策不接地气, 导致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下降。

一是在农村卫生院人才培养补充上面, 前几年出台了大学生带薪支农政策, 到乡镇卫生院服务5年, 每年给予2.5万元补贴。结果是5年之后, 这些业务逐步成熟刚刚可以独当一面的年轻医生, 大多选择“逃离”, 卫生院除了承担免费的培养责任, 还要花大量精力去平衡原有工作人员失衡的心理。近两年原本很务实可靠的面向乡镇卫生院大专生委培项目一度被取消, 代之以面向农村卫生培养本科生, 这种“高大上”的人才培养政策, 其定位显然脱离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

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初, 药品品种严重脱离乡镇卫生院实际需要, 许多常用药、急救药缺乏, 加上卫生院没有自主采购权, 经常出现断货现象。一项原本可以通过廉价引导老百姓建立信任和好感的惠民政策, 却因不接地气而在百姓心中留下“便宜没好货”、“卫生院药不全不能看病”的不良影响。客观上, 基本药物不全也使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是在制定乡镇卫生院管理要求时, “一刀切”的政策因无视百姓就医需求和乡镇卫生院实际服务能力而强行推进, 构成了对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持久伤害。比如, 医改之初对手术诊疗范围不加区分各卫生院的实际能力, 均实行“一刀切”的从严控制, 导致许多地方外科很快萎缩;对剖宫产率的过“左”控制导致卫生院主动关停妇产科。这些科室的萎缩和关停, 外科和妇产科的骨干纷纷转行或者离开, 病人也纷纷流失。今天当想要重建这些科室的时候, 没有了医疗骨干人才的支撑和老百姓的信任, “重整旗鼓”相当困难。

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下降的危害

中国是农业大国, 主要人口生活在农村;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农村面临沉重的老龄化问题。作为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枢纽,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功能一旦被弱化, 其后续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1. 财政供养负担加重。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下降, 导致病人逆向流动, 卫生院资源闲置, 从事基本医疗服务的正常业务性收入大幅度减少, 卫生院医务人员要完全靠政府财政供养, 政府的财政负担必然加重。

2. 新农合基金风险增加。

新农合政策本是为解决农村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而设计的基本保障政策, 这项政策设计的初衷也是基于大部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乡镇卫生院解决的前提之下。反之, 如果农村居民连阑尾、疝气这样的常见病都要到县城二级医院诊疗, 在当今公立医院改革尚未破题、二级医院仍然需要经营市场才能生存的前提下, 新农合资金将要承受它不能承受之重, 基金风险将大大增加。

3. 看病难、看病贵无法破解。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下降, 分级诊疗的基础将不复存在, 农村居民必然要“涌”入二级甚至三级医院, 国家通过实施新一轮医改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初衷将无法实现。

三、对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

1. 破解农村卫生人才断层难题, 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

一是定向委培大专生, 最符合乡镇卫生院实际工作需要。乡镇卫生院要想真正实现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首先在于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 人才培养要符合农村工作实际。本科生带薪支农“治标式”的培养被证明是欠妥的。有人提出本科生由县医院招录, 在乡镇卫生院轮转几年以后再进城的模式, 我们认为这种“过渡式”的培养政策仍然不是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真正办法, 希望能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就现有条件下扎实地开展面向乡镇的大专生定向委培, 才是最切合乡镇卫生院实际的务实之举。

二是制定农村高于城市的薪酬制度。农村条件艰苦, 到农村去工作, 在当今城镇化、公共资源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背景下就意味着牺牲, 如果没有一定的有吸引力, 没有工资福利待遇等相关政策的配套, 很难让年轻人到基层去工作。制定农村高于城市的工资福利标准, 引导年轻人下到基层, 这在许多地方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 比如广东省高州市[1]、江苏省连云港灌南等。国外也不乏成功的先例, 比如泰国[2]。

三是取得人社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与人社部门的充分沟通, 赢得人社部门对卫生行业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适当放开编制指标、降低招录门槛, 切实解决人才准入问题。

2. 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解决有人想干事的问题。

主要在于制定科学的财政补偿机制和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一是简单的收支两条线和财政差额补偿模式, 在许多地方已被证明不利于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保护, 保障足够到位的定额补偿的同时, 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卫生行业的监督, 严格履行考核的责任[3]。鼓励卫生院和医务人员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 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获得相应的合法收入。

二是建立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相应的奖惩考核机制, 避免院长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只有充分调动院长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才有可能被调动。只有院长、医务人员想干事,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才真正成为可能。

3. 建立宽松的农村卫生工作运行环境, 建立其让人好干事的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基药制度, 解放思想, 出台政策, 在保证采购药物零差价销售的前提下, 适当给予乡镇卫生院药品自主采购权, 不要因为药品缺乏或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而制约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放宽中心卫生院的诊疗范围。江苏省卫生厅去年下发了《关于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通知》, 对中心卫生院的诊疗范围已适当放开, 实践证明这一决定对恢复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起到了及时的推动作用。

三是新农合政策支持乡镇卫生院发展。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使多数农村居民实现在基层诊治, 将大大降低新农合的资金风险。在新农合资金补偿政策上, 向乡镇卫生院倾斜, 用政策杠杆引导百姓到基层诊疗, 最终取得新农合资金得安全、政府财政得减负、卫生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的“五赢”结果。

4. 乡镇卫生院院长担当责任, 让医务人员能够干事。

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是卫生院院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各位院长一定会结合卫生院实际情况, 围绕让医务人员能干事、干好事的目的开展工作, 不妨在以下几个方面先行突破。

一是开展业务培训。“三基三严”的培训, 接受继续教育是卫生院保障医疗质量提升和医疗安全的根本。

二是加强进修。在人员工作调配许可的条件下, 安排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 不断知识更新, 掌握新的技能。

三是对口支援。上级医院对口支援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非常必要, 但是不少地方不能得到落实, 流于形式。

四是纵向联合。现在上级医院医生可以多点执业, 乡镇卫生院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 多请上级医院医生开展一些技术指导和扶持, 但是必须要在卫生局履行相关的备案手续。

五是专科建设。在人才流失的今天, 乡镇卫生院建立专科已经非常困难, 但是中医专科、腹腔镜微创和胃肠专科在乡镇卫生院仍然具有相当的市场潜力。

医疗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老百姓在选择的时候更多关注质量而非价格, 高度重视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 真正建立常见病、多发病在乡镇卫生院首诊,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秩序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 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乡镇卫生院立足自身、创新发展外, 更需要符合实际的、接地气的农村卫生政策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调整补偿政策巩固医改成果《中国农村卫生杂志》徐杰2014.7

[2] .东部部分省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交流材料广东高州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高州市卫生局2013.6

8.怎样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篇八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1.1 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当今社会,不管实际的管理状况如何,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始终是时代的强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要靠实力、靠服务,最根本的是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事关辖区内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责任重大。工作做得好与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对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能够把我们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就有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保障。

1.2 是科学地引入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在树立“一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观念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坚持公益性为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走质量安全服务型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和巩固社区卫生工作的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

1.3 是要坚持业务建设与文化建设并重。业务建设是单位服务能力的强大支称,文化建设是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灵魂,它包括一个单位外在的面貌和内在的秉性、素质两大方面。单位文化建设可以激发广大工作人员的创新潜力和工作热情,这将极大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进步,提高社区卫生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水平。

2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2.1 要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主体是人,所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在创新实践中,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人才是中心发展的策略,把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有现代知识、有创新能力、整体素质高、作风过硬的队伍作为重要目标,把培养工作人员情感、增强归属感及发扬团队精神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力量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总体战略。

2.2 要把抓好激励机制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为了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在激励机制创新方面下功夫。一是精神激励。对有突出成绩的科室和个人,要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进行宣传表彰。要通过举办各种评比和竞赛活动,评出先进典型,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工作人员为实现人生的价值努力奋斗。二是情感激励。我们要从业务、生活、学习、保障各方面关心职工,积极鼓励职工参加学历学位提高的成人教育学习,对于基础较好、工作踏实的业务骨干重点培养,有计划地送他们到有关部门去学习进修,回来后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激励其不断进步,迅速成长。三是物质激励。要制定绩效考核、经济奖励、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奖励机制,坚持分配与绩效挂钩,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还要设立主任基金,每年对受上级部门表彰的先进科室和个人、优秀论文奖等给予重奖。在奖金分配上向工作在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原则,奖励的目标直接倾向工作责任大、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科室和个人,真正体现劳动和技术的价值。

2.3 要真正把优质服务工作做到实处。以“适合服务对象的才是最好的”作为服务理念,将服务对象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把服务对象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努力实现“人性化流程、亲情化沟通”目标。

首先,要让宾馆礼仪式服务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全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与训练,将宾馆式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引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态度上做到微笑服务,文明礼貌。其次,要采取系列服务措施,为服务对象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要结合开展“公正透明、优质高效”?部门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寻找为相对服务人服务的最佳方式,具体表现为,要实行门诊导诊服务,将门诊大厅建设成开放式台面,工作人员面向服务对象微笑服务;在服务窗口设立办事程序指南、触摸屏、举报箱、咨询电话等,其目的是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服务承诺内容、公开常用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等,以便接受服务对象监督,方便服务对象办理有关事宜。通过采取系列服务措施在环境上做到整洁优美,在服务态度上做到文明礼貌,在服务质量上做到业务熟练,充分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进一步向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展示干部和职工的良好素质和精神风貌。最后,要不断加大仪器设备投入,提升综合能力。根据区域内实际工作的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加大仪器设备投入,从而增加技术含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

9.提升三个能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篇九

又快发展

——李盛霖部长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交通工作。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分别听取了交通工作情况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今年交通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明年交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交通工作,分析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安排2007年工作,做好“三个服务”,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下面,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6年交通工作回顾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国交通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十一五”交通工作的基本思路,一手抓“十一五”六件大事的精心筹划,一手抓今年10项重点工作的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向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第一,交通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的成果。

编制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编报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制定颁布了《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交通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制定了《我国与东盟国家公路水路交通合作规划纲要》、《环渤海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纲要》、《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等。这些规划增强了交通发展的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细化“十一五”交通建设规划,加强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审查、咨询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了安全、环评、土地等审查工作。各地交通部门制定了本地区“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大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沿江七省二市与部共同签署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重点的内河水运建设取得新的开端。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京沪公路天津段、沪瑞公路三穗至凯里段、连霍公路清水至嘉峪关段,西部省际通道阿北公路黄陵至延安段、兰磨公路思茅至小勐养段,国家高速公路网京承高速公路北京段二期、杭瑞高速公路景德镇至婺源段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深圳港盐田港区三期集装箱码头工程、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秦皇岛煤码头五期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开工。

交通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对17省的40个交通建设项目进行了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组织了治理水运工程建设质量通病示范项目。加强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对10个省区市公路建设市场进行了督查,出台了《建立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指导意见》,并在高速公路建设领域组织了试点工作。开展了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试点工作。

预计,全年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到今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包括从今年开始纳入统计的155万公里村道),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沿海港口新扩建泊位252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44个,新增吞吐能力4.95亿吨。内河港口新增吞吐能力6720万吨,改善内河航道里程521公里。

第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围绕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的要求,部署和组织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各项工作。一是全面开展了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及技术状况普查工作,摸清了农村公路新改建规模和资金需求。二是按照“省部联手、各负其责、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就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资金筹措等问题与地方人民政府交换意见、达成共识。除个别省外,省部共同签订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意见。启动了“五年千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三是部对车购税投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进一步向农村公路建设倾斜,车购税投资比重由2005年的29.5%提高到39.5%。四是地方政府加大了省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湖南、陕西、山东、内蒙古、广东等省区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农村公路建设;贵州、湖北、辽宁、安徽、江苏、宁夏等省区每年从财政收入增量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山西、福建等省实行了“以奖代补”政策。各地市县乡政府也都出台了很多措施。五是农民群众以“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等方式,积极投工投劳,承担土石方工程施工和自采材料的采备、运输,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六是农村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等8项服务新农村建设实质性措施得到认真落实。七是贯彻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海南、四川、重庆、广西、新疆等省区市出台了实施意见,全国87个县(市)开展了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示范工作。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组织了农村公路建设经验交流和技术管理培训。八是坚持农村客运同步展。浙江、河南、山东、甘肃等省加大农村客运站建设支持力度,大多数省份对新开农村客运班线实行减免交通规费的优惠政策。预计,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6万公里。共建设农村客运站8711个,停靠站点2.93万个,又有19759个行政村新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通公路率达84.1%,客车通达率由81%提高到83.2%。

第三,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得到新的提高。

围绕方便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制定了“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目标,加强了公路养护管理;加大道路客运车辆结构调整力度,中高档客车比例已超过营运客车总量的40%;开通了“全国公路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公路水路信息服务系统”,及时提供气象预报、航行预警和路况等公众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迅速疏导因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导致的旅客滞留。春运、“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期间,各级交通部门加强运力调配,完成客运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7.1%、1.5%。进一步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建成了4.3万公里全国“绿色通道”网络,建设了省域“绿色通道”网络,对包括台湾水果在内的整车鲜活农产品运输实行优惠政策,全年减免通行费超过25亿元,为搞活城乡流通、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重点物资和应急物资运输,着力加强组织协调和完善应急预案,组织运力储备,加强运输衔接,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煤、油、矿运输紧张局面得到缓解。针对三峡库区156米蓄水和三峡船闸完建期单线运行的实际,加强船舶调度和船闸运行管理,保证集装箱、商品车及重点物资优先过闸,启动了新的水—陆—水滚装车翻坝路线,缓解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严重不足的压力。加强交通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建立了公路、水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今年广东、福建、湖南等省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交通干部职工深入抗洪抢险一线,抢通水毁公路,抢运受灾群众和救灾物资,为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山西省组建了国家战略物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启动了公路运煤通道建设。

坚持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综合治理超限超载运输,推行车辆计重收费,超限超载率控制在9%左右。开展了北京至大同沿线10个治超示范站点建设。加强和规范收费公路管理。按照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二级收费公路的规模、收费站点的设臵、经营权转让以及依法监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了“特权车”、“人情车”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国际海运市场秩序,完成了对国际班轮公司在中国港口收取码头作业费的调查,对违规班轮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针对中日班轮航线“零运费”、“负运费”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

预计,全年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184.4亿人次和2.1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136亿人公里和74.9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7%、5%、9.1%和10.5%;完成货运量146亿吨和24.4亿吨,货物周转量9647亿吨公里和5390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8%、11.9%、11%和8.5%。全国港口完成吞吐量56亿吨,同比增长15.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6%。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65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日照港、南通港进入亿吨港行列,我国目前已经有12个亿吨大港。

第四,交通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取得新的成效。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监管、应急机制、救助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管理架构体系和责任体系。明确重点抓好客滚船安全管理、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治理等12件实事,修订下发了《2006年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规则》和《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提高新建造客滚船的安全标准,并对现有老旧客滚船进行追溯。二是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搜救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机制和动态救助待命值班制度,继续加大对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监管预防力度,开展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低质量船舶和水上危险品运输专项整治,对乡镇渡口渡船加大了规范和整治力度。三峡库区135米航路改革配套设施建设通过竣工验收。加强对大功率救助船、海上救助直升机和水上安全监管设施的建设。在渤海湾水域举行2006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国务委员华建敏出席演习并作了重要讲话。与国家气象局签署了《关于共同做好海上搜救气象服务的协议》。三是早准备、早检查、早安排、早落实,加强防台防汛工作。成功组织了16次防抗台风工作,成功救助越南遇险渔船22艘、渔民330人,完成了灾后沉船打捞任务。全年水上交通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沉船艘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7.2%、21.5%、18.5%和10.6%。组织搜救1620次、救助16753人,救助成功率达95.7%。四是按照“三关一监督”职责,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继续推进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公路安全保障和危桥改造三项工程,开展了公铁立交安全整治工作。全年改造和加固危桥1719座,组织实施了2.2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安保工程,在辽宁、湖南、湖北等10个省区24条干线公路上开展了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试点。五是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了以公路桥梁、隧道建设项目为重点的专项整治,事故隐患得到整改。六是组织开展了交通平安建设,港航治安、交通信访形势保持了稳定。

第五,行业创新工作迈出新的步伐。

贯彻落实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召开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提出加强理念、科技、体制机制和政策“四个创新”。制定下发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指导意见》,分解落实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各项任务并制定了实施方案。

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了公路桥梁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关键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的研究。研制成功动态交通信息导航系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和“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安全技术”课题研究首次进入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对交通重大科研项目也给予了重点支持。示范推广了西部科技项目沙漠公路修筑技术、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省域道路运政信息系统技术等。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成都等省市组织了“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区域性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三个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并通过验收。推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加快了交通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主干专业建设工作。组建了交通产品认证中心。

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积极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开展《节约能源法》的修订工作。制定了《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和《交通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一五”交通行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天水至宝鸡、景婺黄高速公路江西段等30个环保公路示范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启动了内河水运建设示范工程。胡锦涛总书记今年5月13日视察了云南思小高速公路,对公路建设注重环保与生态、节约土地资源给予了充分肯定。开展了港口新改建工程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在全行业开展节能降耗活动,降低了车船单位运输能耗。积极探索交通审计共建模式,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

第六,交通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加大了交通立法责任制的实施力度,编制实施了交通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有1件和3件交通立法项目分别列入了今年国务院一类和二类立法计划。《船员条例》已经国务院法制办审议通过,即将上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航道法》(送审稿)已报送国务院。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开展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修订)》、《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国内水路运输条例(修订)》的审核修改工作。制定颁发了12件部门规章,废止了33件旧规章。现有有效交通法律4件,行政法规30件,规章320件。各地正在制定近30件地方性交通法规和政府规章,交通立法进度明显加快。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研究制定《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界定执法职责,明确执法程序,建立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重庆交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广东交通综合执法试点已经启动。组织了《行政许可法》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了《道路运输条例》及配套规章执行情况的检查。依法受理了有关行政复议案件。

第七,交通对外交流合作开创新的局面。

认真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交通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一是与周边国家多双边合作不断深化。签署了加快制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谅解备忘录。首次召开了中日韩海上运输及物流部长会议,会议发表了联合声明和行动计划。完成了中国—东盟海运协定的谈判工作,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东盟海事磋商会议。全面完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所有附件和议定书的谈判工作。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合作顺利开展。积极参与亚洲公路网、欧亚公路运输通道连接、东北亚物流系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边合作。成功举办了中俄边境地区运输合作研讨会和航海夏令营中俄国家年活动。二是与发达国家的交通合作进一步扩大。举办了中美商贸联委会运输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商定了中美交通合作行动计划,参与了首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与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重要欧盟国家签订了交通合作文件,完成了与欧盟交通合作备忘录的制定工作。三是与发展中国家的交通合作更加密切。加强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建立交通部间的合作关系,签署合作文件,组织和参与交通领域各种双边合作活动,为我国交通企业在上述国家承揽公路、桥梁、港口等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政府援建的中吉乌公路吉境内部分路段、昆曼公路老挝境内路段顺利完工。塔乌公路顺利开工、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已签署商务合同。马来西亚槟城大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四是在多边国际合作中,积极参与了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国际合作,承办了国际航标协会第十六届大会。积极参与了海上安全和保安、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保护海员权利、国际公路运输合作及运输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等方面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正。通过多种形式与马六甲沿岸各国充分协商,就开展实质性合作、维护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畅通达成了共识。第八,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召开了全国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一五”行业文明建设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开展“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活动为载体,把行业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制定了《全国交通行业“十一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意见》和《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继“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之后,又推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新时期援藏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陈刚毅、“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孔祥瑞。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亲切接见陈刚毅事迹报告团成员并作了重要讲话。组织宣传了青岛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好班子”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总结推广了“新时期知识型、创新型职工的先进代表”包起帆的先进事迹,开展了“宣传刚毅事迹、弘扬刚毅精神、做刚毅式职工”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交通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先进典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了行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进取精神。开展了“长征路上看交通”、“交通行业劳动者之歌”等大型宣传活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专项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为重点,围绕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程转包分包、工程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质量管理以及收费公路经营权转让,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完善工作措施和制度办法,规范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行为。截至目前,已查结商业贿赂案件38起。治理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肯定。各地结合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探索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办法。

进一步转变交通部门政府职能、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交通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加强调研,狠抓落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对涉及交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复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办理工作。继续推行政务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和行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了部与国办、各部委、各省政府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改进审批方式,试行网上审批、“窗口式”办公、联合审批等,精简审批事项。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六条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今年以来,交通工作紧密联系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和新要求,明确提出在比较好的工作基础上,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新理念、新思路统一交通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认识。实践证明,这些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符合交通实际,对推进交通各项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是必须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客观要求。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完成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开创农村公路建养管运的新局面,是交通部门的政治责任。实践证明,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符合中央的要求,符合农民群众的意愿,是交通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性举措。

三是必须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一年来,交通工作主动适应和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加强薄弱环节,保证“四个重点”,实行“两个倾斜”,强化“两个监管”。实践证明,紧密结合交通实际贯彻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措施,促进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是将好中求快的发展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

四是必须坚决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之路。交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推进交通发展难以为继。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走自主创新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之路,事关国家战略实施、事关交通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在这方面进一步做了积极探索。实践证明,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使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相适应,交通发展就可以充满活力,增强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必须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安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发生交通运输事故,会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甚至引起社会震动,不仅有违于以人为本的初衷,也有违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实践证明,更新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管,完善应急机制,提高预控及处臵事故险情和人命救助的能力,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臵,这是保持交通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

六是必须深化行业文明建设。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做好交通各项工作,要靠交通广大干部职工的拼搏和努力,靠职工队伍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实践证明,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推动行业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行业文明程度,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006年交通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关心重视的结果,是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的结果,也是交通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交通部党组,向交通广大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向关心支持交通工作的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感谢!

二、对做好“三个服务”的认识和要求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全面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这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明年的经济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今年7月召开的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上,部党组明确提出在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过程中,要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三个服务”逐步为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所认同。我们要把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结合交通实际做好“三个服务”,切实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做好“三个服务”,必须深化对交通运输本质属性的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交通运输的作用作过经典的论述: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这种位臵的变化就是向乘客和货主提供的“服务”。我国经济产业布局中,交通运输一直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发挥着支撑经济发展、引导生产力布局、沟通城乡、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公路、港口、航道等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直接承载着“人和物空间位臵移动”的运输服务,为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提供基本条件。正因为如此,交通运输的服务属性十分突出,在国民经济产业构成中又属于服务业范畴。交通运输提供的生产性服务,面向国民经济的所有生产部门,服务过程贯穿于社会生产、流通的各个方面,是与国民经济其他生产部门关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交通运输提供的消费性服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普遍性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所有社会群体和个体。因此,服务是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并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这对搞好交通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发展服务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都发生在一个国家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收入水平转变的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这样的历史阶段。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意味着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其次,发展服务业不仅能扩大就业,而且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性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与交通活动愈加频繁,交通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意味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发展服务业是提高整体国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交通运输是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依托信息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的机动性、便捷性,降低运输成本,就能促进整体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意味着交通运输要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产业转变。

在深化认识交通运输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站在世界交通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的角度审视中国交通发展水平,站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审视交通适应能力,站在人民群众对交通需求的角度审视交通服务水平,站在行业以外的角度审视交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水平,努力做好“三个服务”。

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这是交通工作的总任务。做好这个服务,就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强化管理,抓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重点物资、农副产品、外贸货物的运输保障,做好抢险救灾的应急运输,实现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水平更高的货畅其流、人便于行,把运输保障和运输服务落在实处。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单独提出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因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做好这个服务,就要积极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和要求,把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从农村公路面广、量大、保通保畅任务重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解决好建养管运的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这是交通工作的根本要求。社会公众从最基本的出行要求到安全便捷的更高诉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交通发展为了人民,交通发展依靠人民,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交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所在。做好这个服务,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臵,既要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又要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让人民群众出行放心;就是要不断增加交通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运输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三个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服务”的提出,既是对多年来交通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交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更是对交通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新认识。

长期以来,交通处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状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往往容易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对发挥现有设施的效率和提高服务水平关注不够,重增长、轻服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交通增长转型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发展模式、发展重点、有效供给必须随着需求变化而加以调整。强调做好“三个服务”,就是要求交通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转变发展理念、明确发展内涵,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交通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以生产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发展转变。这是交通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交通发展既有良好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做好“三个服务”的重要前提。交通发展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央已经把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方面。交通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将在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中央把努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地区发展不协调作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任务,交通在沟通区域和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将会更加凸显。三是中央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发达国家已经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向服务业,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这就要求不仅要发展国内便捷的交通服务业,而且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连接全球服务系统的运输网络。

与此同时,交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我国的服务业正在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迈进,交通是传统产业,如何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还没有破题。二是资源、环境对交通发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没有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路子。三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为交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还没有探索出积极促进建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效途径。四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交通方式的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及个性化需求增强,对交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尤其应该强调的是,面对上述这些机遇与挑战,还要看到目前交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交通结构不尽合理,有效供给不足,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公路、水路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不够,运输效率不高,也不适应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交通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消耗多,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交通面临的环境压力增大,与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要求有差距;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交通行业管理水平还不高,与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有差距。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调整交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注重推进创新,强化行业管理,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水平。

——调整结构,这是做好“三个服务”的重要保障。交通结构调整既是落实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公路水路交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公路水路交通与综合运输体系的关系;公路交通与水路交通的关系;公路水路交通各自内部的关系。当前要重点抓好投资结构、基础设施结构和运输结构三个层面的优化与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就是要保证“四个重点”,实行“两个倾斜”。调整基础设施结构,是公路水路交通产业升级的重点,特别要重视薄弱环节的建设。运输结构调整,要引导运输管理、运输组织结构和运力结构向信息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运输产品多样化。积极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主要运输通道和运输枢纽建设,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运行,提供畅通有效的运输服务。——转变方式,这是做好“三个服务”的有效途径。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臵、提高运输效率、创新管理模式以及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当前,要高度重视能源、资源和环境对交通发展的刚性约束,切实摆正交通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推动交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路子。要结合行业实际制定产业政策,落实各项措施,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切实保护环境,加强节能降耗,发展交通循环经济,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为做好“三个服务”不断创造新的条件,开辟新的途径。

——注重创新,这是做好“三个服务”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实力,加快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为引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政策创新为保障,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工作要有新举措,作风要有新转变,方法要有新创造,业绩要有新成效,为做好“三个服务”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强化管理,这是做好“三个服务”的坚实基础。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快政府交通部门的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增强政府交通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推进交通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创新交通公共服务体制,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交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交通建设、运输管理、安全监管中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安全理念牢牢植根于交通规划、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反应和安全防控体系,提高事故预防、人命救助和事故处理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满意放心的运输服务。

总之,努力做好“三个服务”,既是交通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交通工作的时代要求。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做好“三个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丰富和完善,加快推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先行,提供保障。

三、2007年的交通主要工作

2007年交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突出“四个着力”,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注重创新,强化管理,努力做好“三个服务”,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是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质量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

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措施,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的耐久性,有效推进公路水路重点项目建设。

1.加强专项规划编制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一是完善和整合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长三角、泛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公路水路交通规划。二是争取尽快批准《全国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规划》,启动主要水系航运规划的修编和长江口航道规划编制工作。组织港口普查试点工作。加快主要港口规划审查审批工作。继续协助完成省级港口布局规划审批工作。三是颁布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方案,组织开展国道网调整研究。四是审批并组织实施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推进枢纽城市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开展特大型城市公路客运枢纽换乘系统规划建设试点。五是抓紧研究公路、水路交通结构调整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公路水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保持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前期工作周期。六是改进和完善交通经济运行分析制度,改革交通统计制度,健全工作体系,完善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预测、预警功能。2.确保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任务,加强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明年计划建成高速公路5000公里以上。要坚持速度服从质量,加强管理和实施力度,确保明年年底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最后2385公里的建设任务,履行本届政府既定的目标。继续加快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的审批、环评等工作,以解决断头路、区域通道贯通路段为重点,积极抓好新开工项目,继续抓好续建项目。加强公路水路运输站场建设,严格收费公路服务区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落实养护资金。加强桥隧设施的养护监管,大力推行预防性养护,提高通行保障能力。

3.加强沿海煤油矿箱大型专业化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重点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码头、天津港北港池集装箱码头、大连港大窑湾港区二期、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四期工程、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煤炭码头、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青岛港前湾港区30万吨级油码头、连云港庙岭三期突堤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沿海港口结构调整。继续加快进出港深水航道建设,重点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大连大窑湾港区航道工程、天津港25万吨级航道工程、营口鲅鱼圈15万吨级航道工程、连云港15万吨级航道工程、深圳铜鼓航道工程等。

4.加快推进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水运建设。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对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运输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积极组织实施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对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碍航航段进行整治,改善通航条件。继续做好三峡船闸完建期的通航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南岸翻坝公路和升船机建设,推进船型标准化,做好库区进一步抬高蓄水位的各项准备工作。建成湘江株洲航电枢纽,加快嘉陵江航电枢纽建设,稳步推进西江、松花江等内河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西江桂平二线船闸工程。

5.整顿规范建设市场秩序,推进建设项目管理创新。一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健全完善黑名单制度。构建统一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平台,加强履约检查,对履约差、信誉差的企业,依法清退或限制其进入交通建设市场。推进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扩大试点面。二是继续落实工程建设四项制度,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动态监管。三是改进和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积极推广现代大型工程项目组织、造价控制等专业化管理方式,对典型示范工程项目管理加强指导,促进项目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四是杜绝工程发包暗箱操作,规范业主行为,查处工程转包、违法分包行为,严禁试验数据造假。进一步规范劳务用工制度。五是开展建设市场和安全专项督查。重点是在建项目基建程序和质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以及施工工期、主要控制工程、细部工程的质量管理情况。六是加强标准规范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减少强制性规范。开展项目法人、评标专家和一线工程人员培训。

(二)坚持建养管运并重,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明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其中中央投资计划安排建设农村公路21万公里。要继续落实省部协议,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把中央精神和各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各项措施,推进农村公路建养管运一体化。

一是建立部省工作协调机制和建设目标考核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同部署、同实施。二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中央投资向中西部倾斜。研究改进和完善中央投资管理方式,鼓励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搭建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平台。鼓励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本乡、本村的道路建设。三是推广因地制宜的技术标准和新材料、新工艺,加强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工作。采取符合农村公路建设特点的质量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抓好督促检查,把好质量关。四是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努力做到机构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资金落实。五是加大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以及防护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六是继续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落实燃油补贴政策,推进路站运一体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

(三)加强运输市场监管,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要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运输保障能力。

1.加强和改进运输市场监管手段。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定推行以服务质量招投标为主要内容的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制度,提高水路运输市场准入标准。二是建立健全运输市场信用机制,推进交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运输企业诚信档案、信用等级制度,落实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三是依靠科技和信息手段,加强有效监管。争取两年内建立起全国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对客货营运车辆、营运驾驶员、道路运输违章处罚信息实行联网查询;建立省级道路运管机构GPS监控平台,长途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和大型货车安装车载监控终端。四是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章经营,保护合法经营者和旅客、货主的权益,净化市场环境。继续开展清理违规减免“特权车”、“人情车”通行费专项工作。贯彻国办文件精神,加强养路费征收管理。五是以国际班轮运输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国际海运市场秩序。六是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规范中介组织行为。

2.加强运输组织协调,保障重点物资和紧急物资运输。精心组织春运和黄金周的旅客运输工作。建立重点物资运输保障体系,加强煤、油、矿等重点物资和粮食、农资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品的运输。健全完善防灾抗灾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强化公路路网的应急保通能力。继续完善和扩大全国“绿色通道”网络建设,促进省际互通成网,进一步便利鲜活农产品运输。鼓励发展甩挂运输、厢式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效率。3.加强五星旗船船队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积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五星红旗船队规模,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改善船舶运力和组织结构,加快进口能源、重要原材料运输国轮船队建设,促进船队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提升整体发展水平。4.继续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管理手段,建立健全车辆超限超载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路面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和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逐步完善全国治超监控网络。研究加强超限超载运输源头监管的政策措施,继续稳妥推广计重收费。

(四)提高交通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能力,完善应急保障机制。

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水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监管机制,落实责任制,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建设。坚持按照规划,加强水上安全防控、监管和搜救体系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海事监管、专业救助装备和队伍建设。继续完善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监管措施,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机制。继续深化渡口渡船安全专项整治,加快海船更新改造和老旧客滚船淘汰步伐,完善载货汽车滚装码头危险品检测手段。督促乡镇船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旅游船安全管理,组织低质量船舶专项整治的验收。加快淘汰非标准船,改善船舶技术状况。深入开展交通平安建设,抓好15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加强港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港航治安稳定,建立健全港口安全评估制度和体系,启动建设全国港口保安信息系统。2.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继续按照“三关一监督”的要求,加强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估。监督道路运输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解决挂靠车辆安全管理缺失问题。

3.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各级交通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继续深化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开展行业施工安全技术研究,加快行业安全标准、规程的修订。规范工程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完善重大施工安全事故预控机制,做到抓关键、早预防。

4.加强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加快编制《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公路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处臵和救助能力。深入开展公路水路交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普查和监控,加快交通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大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投入,继续组织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及公铁立交安全整治,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畅通。

5.加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加快交通行业关键专业技术岗位职业资格制度建设,重点建立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船舶检验人员、机动车检测维修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和注册管理制度,推进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交通产品认证制度,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五)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研究提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引航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指导港口、航运管理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经营性港口招商规范性研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逐步理顺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投标工作,规范多元化投融资的运行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国内外信贷资金支持,拓宽筹融资渠道。

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立项、站点设臵、收费权转让、收费性质界定和资金监管“五个关口”,进一步规范收费公路的审批、站点设臵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公路经营权转让清理整顿工作。一是调整结构,控制规模。要以非收费公路为主,适当发展收费公路。从严控制二级收费公路建设项目的审批,东部地区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不再发展新的二级收费公路,中、西部地区要严格控制增设新的二级公路收费站,逐步实现收费公路集中在高速公路和部分一级公路的目标。

二是统贷统还,撤并站点。健全完善“统贷统还”制度,逐步撤并现有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建立高速公路与其他收费公路统筹发展机制,减少二级收费公路的规模。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通行费收支及价格的监管,规范收费行为和资金使用,提高透明度。

三是政府主导,严格监管。要严格界定政府还贷收费公路与经营性收费公路,严格收费公路经营权转让行为,严格控制经营性收费公路规模,强化政府在收费公路投资、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设立经营性公路或人为改变还贷公路性质。对未依法转让收费权,将政府还贷公路按经营性收费公路建设管理的,要坚决进行清理和属性归位。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督促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在运营管理中更好地体现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

(六)加强交通法制建设,扩大交通对外交流合作。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交,推进交通法制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为交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步伐。抓好《船员条例》、《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环境管理条例》、《海上交通安全法》、《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和《航道法》的制定修订工作,推进《公路保护条例》、《水域搜寻救助条例》、《潜水条例》的起草工作,加快《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配套法规建设。实施新的《交通法规制定程序规定》,推动交通立法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行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交通行政执法,推出一批示范单位。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继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落实中国—东盟交通合作项目,签订中国—东盟海运协定;组织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便利运输协定,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的制定;推动中巴、中吉乌、塔乌和中蒙俄等重要国际公路运输通道的建设,加快中俄重点界河桥建设,加强中日韩海上运输与物流领域的合作。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进一步落实中美海运协定、交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美商贸联委会运输工作组第二次会议行动计划项目,与欧盟委员会签订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交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争取在中非合作基金的框架下组织培训项目。积极参与多边合作交流。继续做好与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在能力建设、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参与国际海事组织工作的力度,积极参与和影响海运业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正;全面开展关于批准和履行《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的研究;继续推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运输领域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交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条件。

(七)加快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提高节能降耗水平。以提高行业创新能力为重点,转变交通增长方式,在落实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上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充分发挥交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是组织实施“国家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与服务系统”、“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远洋船舶压载水净化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强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项目科研攻关,抓好公路交通安全、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桥梁耐久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二是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四川雅泸高速公路等一批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农村公路建养技术、废旧橡胶粉应用于筑路技术和公路旧桥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等成果的应用。三是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新一轮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四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快交通行业专网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巩固部网站建设成果,完善公路水路管理信息系统及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快交通电子口岸建设,抓紧制定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五是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推进交通专业技术人员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创新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交通人力资源支持保障体系。

切实转变交通增长方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环境保护政策,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切实落实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努力实现节约发展、绿色发展。要研究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发展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发展模式。一是节约土地、岸线资源。继续开展公路环保示范工程和水运环保示范工程的建设,推动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二是节约能耗。大力发展交通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扩大废弃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研发推广能源替代、材料再生等新技术,调整优化交通能源消费结构,引导和鼓励发展客货运输配载中心,降低车船空载率。三是污染减排。加快车船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逐步淘汰高耗能、污染大、安全性能低的车辆、船舶,推进建立主要耗能装备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四是建立交通节能指标体系。落实加强节能工作的指导意见,健全节能工作组织体系,抓紧研究交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交通节能管理标准规范以及用能考核指标体系,抓紧编制《交通行业节能中长期规划》,开展节能工作交流、培训和技术信息服务。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增收节支。

(八)加强行业文明建设,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贯彻落实“十一五”行业精神文明指导意见和交通文化建设纲要,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深入开展“学、树、创”活动,扎实推进行业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交通职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行业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交通宣传力度,继续组织开展宣传学习许振超、陈刚毅、包起帆、孔祥瑞、青岛港等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活动,弘扬新时期交通行业精神,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交通发展成就,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开展“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共铸诚信交通”、“文明礼仪伴我行”以及创建学习型组织等主题实践活动,丰富群众性创建活动,提升行业文明建设水平。开展“文明执法”主题活动,加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交通执法行为,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主题活动,不断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倡导“负责、创新、协作、廉政”精神,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作风转变、工作方法转变,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调查研究。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开展交通文化建设研究,培育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将全行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里强调一点,各级交通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关心离退休老同志、困难职工的生活,在现有基础上,为改善他们的生活创造条件,营造和谐的交通发展环境。

上一篇:学校项目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2024暑假社会实习证明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