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功能

2024-09-24

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功能(精选8篇)

1.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功能 篇一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1

一、情感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进行曲的兴趣,通过欣赏中外乐曲热爱和理解多元文化。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

3、通过课件的展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中外进行曲,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特点。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教学难点

1、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特点。

2、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羞涩、敏感,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表演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经常会随音乐律动我们的身体,有时会点头,有时会踮脚,有时会拍手,下面呢,就请几位同学走上讲台一起随音乐动起来。(对表演的学生要求:跟随音乐节奏原地踏步,音乐不停踏步不停)(播放幻灯片一中的音乐)生:走上讲台实践

师:接下来请同学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哪段曲子让我们感觉到踏步整齐一些呢?生:第一首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第一首是进行曲,它具有步伐节奏特点,有着行进的感觉,步伐节奏特点是进行曲最基本的特点。那什么是步伐特点呢?步伐节奏通常指二拍子(放幻灯片讲解2拍子与3拍的强弱特点,通过律动对比2拍子与3拍子的不同)

(放音乐)随音乐律动体验2拍子,和3拍的区别,老师带领下进行

二、新课教学,拓展深入

1、《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讲析

师:接下来我们就走进丰富多彩的进行曲,分析一下进行曲还具备那些的特征,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首由郑律成先生创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他是中国国籍的朝鲜作曲家,他创作过很多作品??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说一下,该乐曲是用什么来演奏的,是几拍子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又是怎样的,一般什么场合会用到该乐曲?

(播放视频)板书设计:演奏乐器、几拍子、速度、情绪、步伐力度、场合学生:铜管乐队

2/4

中速激越昂扬铿锵有力阅兵仪式

2、《婚礼进行曲》讲析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都有着激越昂扬的情绪呢,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进行曲,感受一下这首进行曲在什么场合会用到,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学生:婚礼进行曲

师:这首乐曲是用管风琴来演奏的,管风琴历史悠久,发源于4世纪,13世纪在欧洲盛行,多在教堂使用。(展示图片)

这首乐曲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作的,这首乐曲选自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第一场开始时的一段混声合唱,简单介绍罗恩格林剧情接下来我们在欣赏一下混声合唱版的《婚礼进行曲》。(律动身体,用拍手和跺脚的方式感受音乐)生:回答

板书设计:管风琴2/4稍快中板、欢乐幸福、步伐欢快、婚礼仪式

3、《葬礼进行曲》讲析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另外一首乐曲,分析一下这首进行曲又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播放《葬礼进行曲》

板书设计:钢琴

4/4慢速、悲哀、悲伤,哀婉抒情

步伐沉重、葬礼仪式生:回答

师:简单介绍肖邦,爱国主义者,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这首乐曲伟大的1837年,肖邦和他心爱的姑娘玛丽亚·沃德津斯基的恋爱终结了,这使肖邦很痛苦。也就是这一年,他第一次出现了严重疾病的征兆。想起自己流亡在异国他乡,而祖国还在帝俄统治之下,他感到愤懑,这样,疾病更加重了。肖邦认为再也见不到亲人和祖国,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葬礼进行曲》。这首《葬礼进行曲》是降B小调,4/4拍,慢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没有前奏。开始,是描写送葬的行列,肃穆而缓慢地行进,远处不时传来低沉的丧钟声。主音“6”为其基础音,加上大量附点音符为其特色)教师简单讲解该部分。师:三首乐曲听过之后请同学们说一下,三首曲子的共同点?(教师引导)生:都是偶数拍子,具有步伐节奏师:都是进行曲,为什么情绪不同呢?

生:伴奏乐器,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的不同,所以音乐表现情绪也不同。(教师引导)

师:欣赏了这么多进行曲,下面就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那些场合会用到进行曲,请根据下面的音乐片段来判断一下(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回答

三、结束本课

最后在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斯基进行曲》中结束本节课(同学们随音乐主题拍手律动)。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到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二、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使此曲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表现当代军人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特点。

三、通过对阅兵式片段的欣赏,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一、了解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二、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作用。

三、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旋律中的同音重复、旋律的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使此曲便于传唱,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此曲中休止符运用的妙处。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老师想请每组前面的五名同学到讲台前面来,我们随着音乐原地踏步,其他的同学在座位上随音乐拍手、拍腿,好吗?播放《一二三四歌》《我们多么幸福》两首歌曲。

生:随音乐踏步,拍手,感受音乐的情绪及节拍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随音乐走路或拍手时,大家在听到哪首歌曲时的步伐整齐,哪首歌曲时步伐零乱了呢?

生:第一首整齐,第二首乱了……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生:因为节奏和速度变了。

师:对!第一首歌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二三四歌》,而第二首歌曲大家还记得吗?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我们多么幸福》,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做完早操回教室时要听《一二三四歌》而不是听《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歌吗?

生:因为《一二三四歌》节奏鲜明,适合走路,能使队伍走的整齐……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因为《一二三四歌》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所以适合队伍的行进,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进行曲吗?学生汇报有关进行曲的知识,讲授进行曲及其特点。

那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进行曲风格的乐曲,感受一下进行曲的魅力。

三、新课教学:

(一)欣赏国庆xx周年阅兵视频。

师:首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生:欣赏视频。

师:这是一段建国xx周年的国庆阅兵视频,同学们能说一说你们在看了这段视频后的感受吗?

生:激动,振奋人心……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每当老师看到这段视频时,总是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每次看到时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份激动不仅来自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也来自于背景音乐带给我的感动!大家听到阅兵现场的背景音乐了吗?这首乐曲的就是今天老师要跟大家共同欣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刚才同学们可能是被阅兵式的恢宏气势所吸引而忽略了背景音乐,不要紧,我们再来欣赏一段由军乐队演奏的这首乐曲,让我们好好的感受一下乐曲带给我们的激动人心的情绪,好吗?

(二)欣赏军乐队演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师:欣赏了由军乐队演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我们仿佛看到了解放军战士飒爽的英姿,感受到了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首乐曲是由军乐队演奏的,同学们知道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是什么吗?

生:汇报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师:我们了解了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首乐曲,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三个问题。

生:欣赏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我们欣赏一首乐曲或歌曲时,首先都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只有掌握了这最基本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一部音乐作品。

(三)介绍作者: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的欣赏,充分的感受到了乐曲的魅力,每当听到这首乐曲,我们的心都随着激动不已,那么这么优秀的作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对吗?

生:汇报作者生平简介

(四)赏析、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赏析歌曲:

师:同学们听此曲后的有什么感受

生:振奋人心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乐(最容易哼唱的部分)?

生:开头: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师:分析开头的旋律:同音重复(只有一个音ⅰ组成)

不加任何节奏的演唱和加人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比较二者的区别,感受加上附点和切分后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具有号召性,节奏铿锵,振奋人心)

全曲大量运用了附点和切分节奏,目的是想表现什么?(音乐丰富了,表现力强,更能表现军人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

2、填歌词,找出旋律的特点

(重复和变化重复、旋律位置比较低,旋律语气化,便于记忆、传唱)

3、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两处最为精彩的地方(老师示范演唱),哪两处能引起你的注意?(“听”)

比较“听”的后面用休止符和变成用拖拍,其音乐效果有什么不同?

(让听众能有更好的空间去想象各种场面,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听众,摒住呼吸,此时无声胜有声!)

4、把学生分组,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给大家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进行曲表现出来。如边唱边拍手、指挥、正步走等。

四、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接触了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并欣赏了由的作曲家郑律成所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我们更好的掌握了进行曲,了解了为什么好歌、经典曲目可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以后欣赏乐曲可以通过哪几方面来赏析,会欣赏更会分析。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大家!

学生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离开教室。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准单韵母和音节yu及其四声。

2.能正确书写ü、yu,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找到儿歌中所含的本课韵母和音节,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重点:

学会ü和yu,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找到儿歌中所含的本课韵母和音节,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或者投影等。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i、u、y、w、yi、wu

采用游戏形式进行复习,用“摘果子”的游戏,按声母,单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归类,摘一个果子读一个音。

二、学习单韵母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小鱼吐泡泡)

2、让学生把“鱼”读成一声。告诉学生“鱼”读成一声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自由读,体会读音。

3、抽读,观察口型编儿歌:“扁圆嘴巴。”

4、开火车读,齐读。

5、观察图画,说说ü像图上的什么?你怎么记住它?试编顺口溜:“小鱼吐泡,u加两点。”

6、观察ü在拼音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试写。教师讲评,示范。强调:ü占中格和上格,共四笔,两点写在上格靠近第2条线。

7、作业讲评。

8、练读ü的四声。提示:ü带调后头上的两点不能丢。

三、学习音节yu

1、故事导入:老师指导学生给音节yi和单韵母编故事。(韵母ü看见大y带小i去公园玩。就对大y说:“我也想跟你去公园玩。”大y说:“好吧,我带你去。”小ü听见了,高兴地脱下帽子,向大y行了个礼,赶紧跑到大y的身边。你们看,这就是音节yu。在这个音节里,小ü的帽子不见了。)

2、读、认音节yu,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小i见大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读ü。”

3、练习读yu的四个声调。分别用yu的四个声调组词。

四、读语境歌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学生练读儿歌,用“ü”画出ü的音节。

3、疑难处教读,小老师教读。

4、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后交流。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游戏巩固:送拼音回家

准备好拼音卡片。游戏时,分小组活动,先将声母、韵母、音节分类,再将拼音送到相应的家。分类正确、朗读正确为优胜小组,并送上一面红旗。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问:那么什么叫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三、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不理智的爱。这种爱超越了地位身份。他抛弃侍萍正是由于这份原始的美好的爱情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对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协。所以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在于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2)探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他不想提旧事?他深爱着记忆中的侍萍,但饱经沧桑的鲁侍萍出现在现实中,他所处的环境不能够再提旧事,不提爱情。他变得很冷静,很理智。所以他不想提旧事。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这依旧是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3)探讨:鲁侍萍为什么向周朴园说出真相?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情感是什么?

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我总是觉得这份美好的爱情也是她坚韧地活着的理由。但是这份爱情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她的内心还有对周朴园的恨。

我们来看看曹禺是怎么谈《雷雨》。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可以用四凤与周萍的遭遇和他们的死亡来解释,因为他们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这主宰,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字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么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够自己主宰。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或者环境的捉弄。

2、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自然环境:郁热。暗示着人物的心理、个性、生命状态等。播放大屏幕。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这样说:文章多次出现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感的郁热中——欲望与追求中。但所有人物所有的情热(欲望与追求)都被人的残酷命运压抑着。

曹禺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就是我性情中的郁热的氛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人们会时常身不由己的回归原始野蛮的路,不是爱便是恨,不是恨便是爱,一切走向极端,要如雷雨一样轰轰烈烈,中间不容许有一条折衷的路

3、下面让我们激情表演朗读一下文章的两个片断:

(1)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她叫侍萍。

(2)你来干什么——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4、屏幕显示:曹禺自讲述写作《雷雨》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我才明白我正沉浮在无比惨痛的人海中,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细地望穿这些叫做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么样复杂的个性和灵魂。

从人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复杂丰富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在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是愚蠢。

分组讨论:(1)周朴园是怎么一个人呢?不幸者

(2)鲁侍萍是怎么样一个人?不幸者

5、学生讨论:你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什么感情?

《雷雨.序》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意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睛不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屏幕:尹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禺研究专家)这样说:《雷雨》中充满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无可柰何的悲哀,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对热情与激情的憧憬。当我阅读《雷雨》的时候,往往被互相对抗互相搏斗的力量所打动,一种是人的热情与追求,一种是人与命运不可放弃的对抗。生命的热情之力与命运的冷酷之网就构成了曹禺悲剧的核心,沉重浑厚但又光彩照人。可惜的是,曹禺戏剧的生命质感在那个阶级斗争的社会语境中慢慢被淹没、被扭曲了,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要匡正什么、讽刺什么、攻击什么。然而在起初,逗起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写作《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后来当曹禺在朦胧地追认自己的《雷雨》的主题是表现封建专制大家庭的罪恶的时候,他就开始自觉用社会的共同视觉来代替自己的生命视觉,逐渐他的剧作开始与当时的多数作家的创作趋同了,以致于他后来的作品都没有达到《雷雨》。曹禺晚年也叹息:明白了,你却也残废了,这也是悲剧,很不是滋味的悲剧。

四:小结:《雷雨》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生命,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感情。让我们每个人用一名话总结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是:爱情是一朵美丽的脆弱的花,青春是一个美丽的伤感的记忆。

五:自己欣作业赏阅读四幕剧,写一篇评论文章,分析能够让你感撼的一个人物。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你的观点会更趋于正确。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ɑn,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ɑ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教学重点:

学会声母与ɑ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声母与韵母üɑn的相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复习读声母、复韵母。

师:我们学校马上就要举行运动会啦,这个消息传得很远,你们可知道,连拼音家族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呢,而且她们也想来参加呢,这不你看燕子领队带了一大帮拼音宝宝要来报名呢,都有谁呢,认一认吧。先认识一下声母代表队的运动员gkhjqx,再认识一下韵母代表队的运动员,哦,(跳出一个大大的an,)这是谁呢?原来它是前鼻韵母代表队的首席运动员呢。

二、学习ɑn。

1、ɑn发音。

师:首先我们请出前鼻韵母的首席运动员:ɑn。

(1)同学们说说大哥长什么样子啊?(左边是单韵母ɑ右边一个鼻音n)

(2)大哥的手上带了一幅什么图啊?(xx)你知道xx吗?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xx在首都北京,是中国北京的象征,xx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大哥最喜欢xx,因为他就读做ɑn。

(师带读,讲发音要领:先做ɑ的音,再发n的音。把嘴张大,摆好ɑ的口形,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透出,和“xx”的“安”发音相同)。

(3)编口诀读:xx,ɑnɑnɑn(安徽省ɑnɑnɑn)指名编口诀。

(4)点名读、开火车读,(比比谁的声音大,谁读得准)齐读。

2、指导书写ɑn。

师:读得真好!看来这个新朋友咱们算是认识了,可ɑn说啊,光会念他的名字还不行,还要会写,而且要写得漂亮,怎么样,行不行?指导写ɑn,检查,展示。

写得真好看,ɑn高兴得带上帽子,和咱们玩游戏呢。

3、读ɑn的四声。

现在,ɑn带上声调的帽子了,你还会读吗?同学们真聪明,什么都难不倒大家。

4、d。t。n。与ɑn拼读。

看到前鼻韵母ɑn来了,声母d。t。n。可高兴了,他们都要来和ɑn交朋友呢!

(1)(出示音节dɑntɑnnɑn)谁能拼读出来呢?课本上第34页也有,大家照着书来自己试着拼拼看。

(2)开火车读。

5、g、k、h与ɑn的拼读。师:g、k、h、还有单韵母小u也要和ɑn手拉手交朋友呢,(出示音节guɑnkuɑnhuɑn),谁会拼读呢?这是几拼音节?(三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拼读法宝你还记得吗?(声轻介快韵母响,俩拼连读很顺当)师示范读。开火车读。

6、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声母与üɑn的相拼。

(1)、出示圈圈的图片,再出示yuɑn的读音,这个怎么读呢?先发摆出yu唇行,在心里默念yu,再发ɑn的音。读yuɑn的四声。

(2)前鼻韵母ɑn最遵守纪律了,所以可受大家欢迎呢,j、q、x也要和ɑn交朋友呢,小ü一看,着急了,哭着说,我也和你们牵手,j、q、x和ɑn为小它ü擦去眼泪,说别哭了别哭了,我们一起做朋友吧。小ü一听,连忙擦去眼泪了,笑嘻嘻了,看,他们在一起牵手成为好朋友了呢。

出示:juɑn、quɑn、xuɑn。看,小ü碰到jqx,去掉两点还读ü。这是三拼音节,为了拼读方便,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两拼音节来拼读,把üɑn看作一个整体,读“冤”,那juɑn,可以拼成j————uɑn(冤)———娟。quɑn———q————uɑn(冤)———圈。Xuɑn———x———uɑn(冤)————宣。

(男生女生分开读)

三、巩固音节。

1、游戏:投篮。主要区分üɑn的书写。

2、游戏:生演师猜。出示音节:“站、圆、扇、砍、汗、饭、穿、蚕”等,生表演动作,嘴巴做拼读的形状,但是不发出声音。老师来猜读音。

3、超市里物品认读。

师:现在我们到超市去逛逛,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呢?出示联华超市的图标,这是哪里?

出示图片:“圆珠笔、转笔刀、鸡蛋、饼干、短绳、呼啦圈、手绢、软糖、衬衫、大蒜”,拼读音节。

4、联系名字练读音节。其实同学们的名字里面也藏着前鼻韵母ɑn呢,你们发现了吗?

严浩楠王智楠朱柯楠洪子轩周一宣胡梓瑄杨博涵张照涵王叶园王翼安

章子彦蒋欣颜周希颜

5、联系实际拼读音节。

出示:港华燃气、铜冠花园、铜冠地产、闲茶淡饭、川味土菜馆、南山米店、万花超市、世界花园、鹞山社区、学前班、103班接送点

四、课间操复习。

1、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伸伸胳膊伸伸腰,练习一下三字经的课间操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小结。

生活中的每个汉字都可以用拼音来帮助我们认识,小小拼音本领可真大,学好汉字都靠他。用眼用脑更用心,帮助学好普通话。

小燕子向我们招招手,下节课呀,它还有别的前鼻韵母运动员要介绍给我们呢。这是它留给我们的作业。

五、作业:看图写音节。山、圈、蚕、蛋、卷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6

一、指导思想:

《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

(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

(板书:远近)

(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

(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学生质疑。

(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

(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

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

(八)课堂总结。

(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十)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观潮远潮来前雄伟壮观、(钱塘江潮)潮来时近潮过后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7

一、课时教学目标界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词语的分类理解,从而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在朗读和想象的过程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的壮观场面,激发并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设计板块:

1.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2.分类理解新词,脉络一目了然。

3.探究学习“扬帆远航”。

4.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图片、文字)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目的:

(一)、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1.教师导语引入:由现在出国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国出海之艰难,从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的故事,随即出示郑和像。

2、出示课件:走近郑和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入宫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为“三宝太监”。

1405年郑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指现在的文莱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

读了这段材料以后,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要说说?

[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郑和产生一份敬仰之情,通过“读材料,谈感受”,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新词分类理解,脉络一目了然。

1.提出初读要求,指导学生充分读书。

2.在学生充分初读之后映示文中新词:

派遣(qiǎn)

魁(kuí)梧(wú)

健步

浩浩荡荡

赠送

丝绸

瓷(cí)器

名扬海外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A、指名读,相机正音。

B、这些语词,你能在课文中理解它们吗?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交流。

3.投影映示,将上述词语放入三个方框中。

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放在三个方框中,分成这三类呢?

4.试试为每一类有关的内容加个小标题。

(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5.映示课文框架图,帮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

〔本板块教学,将学习理解词语和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不回避起始课时的字词教学,又尽量高效省时,一举两得。〕

(三)学习“扬帆远航”。

1.教师以绘声绘色的描述,引出课文第三自然段,课件映示。自由读,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2.指名朗读或扮演郑和进行表演再现。(选哪一种方式汇报,由学生自主选择。)

3.假如时间能倒流,你就站在岸上为船队送行的人群中,当时你们会对郑和、对船队怎样欢呼,如何祝福?

引导学生读一读第1、2自然段后再展开想象。

4、此时,假如你能和郑和相见,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问他?

【这一置疑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直接向文章中的人物质疑,与文本进行近距离对话,至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者根据问题类型和内容,或扮演郑和角色直接回答,或存疑留待下一节课探究解决。】

(四)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抄抄词语,读读课文会让大家太枯燥乏味,今天老师想让大家自己来设计作业,然后自己完成。

投影映示:“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发放“自主自设作业乐园”卡。

【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走出接受性作业的圈子,唤醒自主意识,自主设计作业内容,自主设计作业类型和形式。】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指名说)

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

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

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

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

这是什么?

(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歌声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四、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

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五、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

(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

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六、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七、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八、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振捕闭

小池

泉眼树阴

小荷蜻蜓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教学—《同伴进行曲》

二、教材分析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是一首用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打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作者泰克早年曾在军队中供职,在此期间创作本曲,但乐队队长并不欣赏,还加以嘲讽。后来廉价卖给出版商,演出后却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作者一举成名。乐曲的曲名系以后所加,用以表示对就是军乐队中同伴们给予他的关心和帮助的感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进行曲体裁音乐的强弱、速度、风格特点等知识。

2、聆听《同伴进行曲》,能听辨乐曲的不同乐段,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能边听音乐边进行列队表演和打击乐伴奏。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激发音乐欣赏的兴趣,体会同伴之间的珍贵友谊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听辨乐曲的异同乐段

2、听音乐进行队列表演和打击乐伴奏

五、教学准备

纸杯、钢琴、多媒体、哨子、打击乐

六、教学过程

一、杯子节奏游戏

1、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杯子的节奏游戏。请同学们仔细看桌上的六个杯子,胡老师要用击掌的方式,打出一条节奏。你们可以吗?

2、师:看!我的杯子发生了变化。(第一拍为强拍)

再来打一打,但是这次我要加大难度了,请同学们一边拍一边要观察杯子的变化,我的杯子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节奏也要发生变化。(强弱强弱强弱)

3、师:现在的这条节奏若果用强弱来表示的话就是:强弱强弱强弱

4、师:我们就用这样的节奏来为下面的乐曲打一打拍子(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5、师:咦,这段旋律熟悉吗?在什么场合听见过?

6、师: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运动员进行曲》,它的强弱规律就是强弱强弱设计意图:通过杯子节奏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感受进行曲二拍子强弱的特点

二、了解进行曲

1、师: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现一下刚才那首曲子所表现的画面,你觉得哪一幅比较合适?

2、师:对,进行曲就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曲子,通常会出现在阅兵式、运动会、开幕式等比较隆重的场合。

3、师:我要请同学们来给进行曲把一把脉,数一数进行曲每分钟的心跳。拿出你小手,轻轻地拍一拍你的大腿

4、师:进行曲每分钟的心跳是120——130下,速度怎么样,很快,但是却跳得很有节奏。所以进行曲可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播放的,它有很多的讲究。我们来回顾一下进行曲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学习进行曲知识,熟悉A段旋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也有利于知识地更好吸收

三、揭题

1、师:今天,胡老师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世界上非常著名的进行曲——《同伴进行曲》。首先,请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作者

2、(教师化妆成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作品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教师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作者及作品,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作者与小伙伴的友情。

四、聆听乐曲

(一)聆听A段

1、师:今天,泰克先生要带同学们去军队里看一看,学一学本领。听!他的小伙伴们来了!播放A乐段

2、师:我这儿有两种图形,哪一种图形更能表现刚才所听到的音乐。(一种波浪线,一种小圆点)

3、师:小圆点,因为刚才听到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刚健有力,仿佛好像是泰克先生和小伙伴们在队列练习

4、师:我们赶紧看看他们在队列练习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师随音乐做踏步、敬礼、转头的动作,学生仔细观察。

5、师:请你学一学他们的动作。

6、学生跟随老师律动,当音乐发生变化是,仔细观察老师的手势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二)聆听B段

1、师:哦,小伙伴们有点累了,坐下休息一下,听泰克唱支歌吧!教师用B段旋律创编歌词,演唱,学生聆听

2、师:泰克在唱什么?(仿佛在和老朋友回忆以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适合用什么线条?(波浪线,旋律优美,比较抒情,不像之前那么铿锵有力)

3、师:我们也加入吧。用“唻”模唱,注意口型

4、带歌词演唱B段

(三)聆听C段

1、师:我们来听听乐曲的最后一部分,听辨一下,这一乐段和之前我们聆听的哪一乐段相同?是完全相同吗?

2、师:和第一乐段相同,但比第一乐段少一次主题。所以这首曲子的结构是:A+B+A的三段体结构,也叫做复三段体结构

3、师:还记得我们在第一乐段时做的踏步、敬礼、转头的动作吗?我要用另外的东西来替代他们?

4、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手中的乐器,打一打,想一想,你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和屏幕上的那个图形相似?(响板:实心点串铃:波浪线)

5、师简单讲解乐器的演奏方式:用响板代替踏步,用串铃代替敬礼,用哨子代替转头

6、和着音乐演奏

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聆听的习惯还在不断培养中,教师要运动用律动、模唱、打击乐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使其参与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聆听乐曲中来。

(四)完整聆听

师:让我们来一次完整的阅兵仪式吧!

A段:队列演习B段:静静聆听,休息A’段:打击乐

五、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把泰克先生的《同伴进行曲》都聆听完了。最后,泰克先生还有几句话想跟大家说。

2、泰克:同学们,今天真的很高兴认识这么多的小伙伴,你们之间配合的默契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想起了在军队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训练的美好时光。我想送大家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友谊需要热情去灌溉,友谊需要原则去培养,友谊需要谅解去护理。

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你生命中每一段珍贵的友谊!再见!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节奏,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2、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疏通大意,探究文本。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生齐:笑乐。)

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五、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六、熟读成诵、快速记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七、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2.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功能 篇二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Lucius Annacus Senica)曾对脱离实际、远离生活的学校教育做过如此评论:“我们学习是为了学校,而不是为了生活。”我们的学生习惯于从书本学习知识,但要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生活中,还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学生能读懂一份英文说明书或广告,但当他们必须面对面与来自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客户交谈时,哪怕只是日常性的会话,他们也会结结巴巴、不知所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情境教学,使学生把自己将来的职业角色融于所学的专业内容中,把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在学习过程中思考、体验,把每一堂课都当做是提前进入未来职场的演练。

情境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学习情境是“教学中设计的授课单元,它涵盖了职业、社会及个人的综合任务。它由专业体系、行动体系、学习目标体系构成。学习情境如:专题研究、角色扮演、项目设计、面向生产的工作任务等。它是一种主动的、研究性的学习。”①学习情境的设计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而综合技能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即学生在今后职业中所应具备的技能(见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必须顾及所有的技能领域,而不能单是对经常占主导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专业英语教学也是如此。

目前,人们都同意这样的观点,即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它的用途是建立并保持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语言的语法和词汇,同样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学会如何使用它们。会展英语教学除了涉及专业知识传授之外,还有对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英语是与外界、尤其是会展业存在密切关系的。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角度出发,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教师在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案例分析、模拟练习等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互动式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运用所学的专业语言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但是,会展英语教学还是经常在虚构的情境中练习,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必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情境中。如果一直停留在模拟的交际情境中,英语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沟通媒介,所以英语教学需要与外面的世界相联系。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语言课才能成功。在这一点上,真实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这种学习虽然从计划、执行到结果的评估,需要花费师生更多的时间,但“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发现性的和研究性的学习,从中学生能体验到:英语完全是可在真实场景中使用的交际工具”②。

如何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

高职院校会展英语中学的最多、也最实用的部分是会展接待,这也是本专业学生将来就业的方向。在这一学习领域中,包含多个学习情境,如展会预订、展会介绍、场馆介绍、展位展台情况介绍等。

在进入这些学习情境前,教师必须模拟学生的角色,在模拟过程后,根据在模拟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把任务布置给学生。笔者曾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上海国际旅游展,在为期三天的会展中,笔者亲身体验了会展接待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具备了类似的展会工作经验,教师就可在指导学生的情境设计过程中提醒学生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启发他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作出反应,并且预先演练。经过充分准备后,学生对在真实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就会有印象,再用英语表达时就不会慌乱。

无锡处在“长三角”经济区,毗邻上海,举办展会的机会较多。2008年全国机械博览会在无锡举行,它是无锡传统的“太博会”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实践真实情境教学的好机会,而学生恰好刚刚学习了“Introduction of Exhibition Hall”(展厅介绍),课文中介绍了会展的Location(地点),Stands(展位),Participants(参加者)等要素,这些要素在会展服务中是非常有用的。我们通过与会展公司联系,使学生得到了参与本次展会服务的机会。在展会开始前一周,笔者把学生按3~4人分组,要求他们收集与本次展会有关的材料,如展会规模、参展商、展位介绍等。对每一个情境学生都可自由设计,但在准备中学生必须用英文写出关键词并背熟,并在课上花时间与学生一起练习,模仿将要进入的真实情境。

在本次展会中,学生有备而来,把准备的内容放在展会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他们的应变能力有限,但仍旧体验到了把课本语言变成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自己使用的语言。展会结束后,可要求学生谈一谈感受以及经历的印象最深的事件。通过情境学习,学生对如何用英语向客户介绍展厅、展位以及为客户提供服务有了切身体验,对将来工作的具体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当然,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全面、深入地描述他们的所见所感,但至少能对这些学习情境作出评估。

真实学习情境对学生素质的提升

真实学习情境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上述真实学习情境开展之前,学生必须从教材、网络、甚至从听力材料中收集有关会展材料,对信息进行筛选、研究和理解,并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做出解释,这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事先有分工,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信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并且有责任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体会到应帮助、理解其他同学,坦诚相待,并且乐于互相学习。

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学生对外面的世界有一个了解、认识的过程。通过接触真实的学习情境,他们逐渐明白了应如何把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工作中,他们必须直接面对客户,必须学会与他人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必须掌握灵活应变的能力。因为在真实的情境中,客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处理未考虑到的问题,这对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真实学习情境教学在会展专业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而且能促使他们思考在职业情境中如何灵活使用所学知识,对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很有帮助。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学习领域。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在不断实践和创新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摘要:在专业英语课上教师常常会习惯性地沿袭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英语语法知识,从而将会展专业英语课讲成一门普通英语课或英语翻译课、词汇课,让学生感觉不到英语在实际专业领域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真实情境教学在会展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在学生学习、使用英语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会展英语,学习情境,真实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①Horsmann&Reichelt.Handreichung vom Lernfeld zur Lernsituation,Hamburg University,2005

②Rainer Ernst Wicke.Kontakte Knuepfen,Berlin:Langenscheidt,1995

3.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 篇三

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指的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真实的情境,来呈现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化学过程及化学规律。下面以苏教版《化学2》中的《乙醇》为例就真实情境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设计以真实的情境为教学明线,以化学学科知识为暗线如图1所示,明暗线贯穿始终,相互交融,遵循了教材的设计意图,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展示了化学的学科魅力。

二、教学过程实录

环节一:创设酒的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情境创设]我们浙江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也带来了酿酒业的兴旺发展,绍兴黄酒闻名全国,宁波的阿拉老酒也是黄酒。 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人逢知己千杯少,酒有如此奇特的魅力,生活中的酒有哪些?你能说出几种?

[学生]啤酒、葡萄酒、白酒、黄酒等。

[教师]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学生]酒精(也有的说乙醇)。

[教师]乙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大家有没有喝过酒呀?

[学生](没)喝过。

[教师](展示一瓶高度白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和闻),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学生]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教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还能推出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教师]我们知道,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的,那么乙醇具有怎样的结构呢?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创设好的导入情境,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内学习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酒出发,贴近生活实际,架起了生活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燃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环节二:创设学生活动情境,促进合作交流

[小组活动]乙醇的分子式为 C2H6O,根据碳的四价键理论,推测乙醇可能具有的结构。并将讨论和思考的结果用球和棍组装成球棍模型。

(学生小组讨论,组装模型,并作课堂展示)

[教师]刚才同学们组装成了二种结构,分别为CH3CH2OH和CH3OCH3。那么乙醇真实的分子结构是哪一种呢?请同学们思考有什么方法可帮助我们确定乙醇的结构。

[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

[教师]很好。实验方法是科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家就是通过乙醇与钠的反应确定了乙醇的结构。

[学生实验]在试管中加入1 mL~2 mL无水乙醇,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现象。

[现象]钠块开始沉到试管底,随着气泡产生,逐渐上浮。

[教师]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学生]氢气。

[教师]能否通过生成的氢气,从定量的角度来确定乙醇的结构呢?

[交流与讨论]投影PPT:教师提供实验装置(排水法)和相关数据,1 mol 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让学生分析数据来判断其结构。

[教师]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通过以上提供的数据可以推断乙醇的分子结构。

[学生]由于1 mol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0.5 mol的H2,说明1 mol乙醇分子中有1 mol氢原子与其它氢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由于CH3OCH3中的氢原子均等效,而CH3CH2OH中的-OH中的氢原子与其它氢原子不同,所以乙醇的结构应该是CH3CH2OH.

[教师]分析得很好。化学家就是用这样的思路确定了乙醇的结构为CH3CH2OH。乙醇分子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而得到的有机物,或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CH2CH3)取代而得到的有机物。

[教师]联系钠与水的反应,请同学们写出钠与乙醇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交流与讨论]H2O和CH3CH2OH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OH,它们都能与钠反应,但反应剧烈程度差别很大,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外思考。

设计意图:创设活动情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活动情境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本环节通过交流讨论、模型组装、分组实验等活动情境,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助于理解乙醇的结构,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验能力。

环节三:创设醉酒生活情境,加强化学预防

[过渡]生活中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沉醉不知归路,熟睡不解残酒”,为什么人会醉酒呢?

请你阅读提供的一份报纸和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交流与讨论]

1.报纸:喝酒脸红证明酒量大吗?

nlc202309051611

编辑同志:我不会喝酒,一小杯下肚,顿时变成“猪肝脸”。可是同事们都说,喝酒脸红证明酒量大,让我多喝,把酒量开发出来。请问,同事的说法有科学道理吗?——读者:冯建华

2.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用下列关系式表示:

CH2CH2OH乙醇脱氢酶

CH3CHO乙醛脱氢酶

CH3COOHCO2+H2O

生成的乙醛能够使得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使人出现面红耳赤、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等一系列“喝多了”的症状……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

有些人一喝酒就脸红,说明体内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很高,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不高。还有些人,喝酒脸白,是因为他体内这两种酶都很少,大量饮酒会使酒精向腹腔转移,皮肤血管收缩,造成脸色发白。这样的人饮酒易伤肝。还有些人,千杯不倒、凤毛麟角型的“海量”。他们体内这两种酶的活性都很高。

[教师]醉酒对人体的损害很大,所以我们不提倡中学生饮酒。

[教师]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模拟乙醇的氧化过程吗?

[学生]想(大家异口同声)!

[教师]在人体中,是在乙醇脱氢酶催化下,乙醇被氧化成为乙醛,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反应条件很温和。今天我们用一种无机催化剂替代酶,它就是铜(展示铜丝)。

[学生实验]向一支试管中加入 3 mL~5 mL乙醇,取一根下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红热,然后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并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与另一只装有乙醇的试管中的气味作比较)。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后,汇报实验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生成(该气味与乙醇气味不同),同时加热变黑的铜丝伸入乙醇后又变为光亮的红色。

[教师]刺激性气味的产物叫乙醛(CH3CHO),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板书]

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教师]乙醛在适当条件下,会继续氧化生成乙酸:

2CH3CH2OH+O2催化剂2CH3COOH。

[生活情境]喝酒后驾车对交通安全的危险很大,现在交警部门严查酒后或醉酒驾驶。检查时会叫驾驶员往一个仪器中吹气,若驾驶员喝过酒,仪器会显示口气中酒精的含量,请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拓展视野”栏目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其原理。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情境能更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本环节创设人体中乙醇的变化、酒驾检测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乙醇的氧化反应,帮助学生从化学视角理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环节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维探究

【问题情境1】乙醇与钠的反应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与乙醇分子中哪个结构有关?(聚合思维)

[学生]羟基(-OH)。

[教师]羟基(-OH)决定了乙醇具有许多其他有机物不具有的性质。我们将这种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之为官能团。

【问题情境2】官能团决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反映官能团,根据这一思想,你能举出其它有机物的例子吗?(发散性思维)

[学生]烯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烯烃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氧化反应(使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问题情境3】乙醇除了可作饮料以外,在生活生产中还有什么用途?(经验性思维)

[学生]溶剂、调味品

[学生]燃料,制乙酸。

[学生]消毒剂,制作温度计。

[学生]汽车能源——乙醇汽油。……

师生共同归纳:乙醇的用途:乙醇有相当广泛的用途,做燃料,制造饮料和香精,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乙醇还是一种有机溶剂,用于溶解树脂,制造涂料。 医疗上常用 75%的酒精作消毒剂。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巧妙地设计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经历“问题-深思-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本环节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加深对官能团的理解和内化,构建“官能团-性质”的学科思想,了解乙醇的用途,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三、对课堂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的思考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真实性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骨,教学内容是血,那么情境就是包裹骨和血的肉,有了精心设计的情境,化学教学才会圆润丰满。如给学生介绍大家非常熟悉的宁波的阿拉老酒,绍兴的黄酒等。学生往往对面临的真实情境感兴趣,进而愿意学习和探究情境中包含的化学学习内容或者进一步学习基于情境拓展的其他学习内容。如果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太过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么就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学起来的感觉自然也是冷冰冰的。

2.真实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的智慧

化学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新闻报道、化学史实、科学研究成果、化学实验事实、学生活动和基于事实的问题设计。但真实情境并不是显而易见、唾手可得的,它往往隐藏于生活表象、化学史实、实验事实之中,并且真实情境与完全抽象概括出来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化学的眼光和智慧去发现、挖掘表象之中蕴含的有价值的内容,经过分析、抽象、筛选和提取,确定合适的内容作为教学情境,再根据所选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协作”和“会话”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

3.真实情境创设的问题设计要切入学生“最近发展区”

真实情境创设的问题设计要切入学生“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的深度应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使学生需要经过努力思考,“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太难或太易都不好,也就是常说的摘果子时,需“跳一跳,够得着”。在本节课的第四个环节中,教师较好地设计了3个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真实情境创设必须始终围绕教学目标

情境创设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不论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情境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情境创设是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的过程,不能为了追求“热闹”的场面,赶时髦,让创设的情境要么喧宾夺主,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要么偏离了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情境的价值流失。因此对情境素材的选择可以定位于两个角度:第一角度是化学角度,情境要与化学教学紧密结合,情境素材要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第二个角度是学生角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要有驱动性,即情境素材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迷惑性,对学生而言最好是既熟悉又陌生,便于驱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情境是放飞思想的舞台,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精心设计的情境问题,把孩子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剧烈碰撞,产生火花,在情境中尽情飞翔、尽情想象,让课堂教学盛开出鲜艳的花朵!情境创设的工作是无止境的,我们将继续挖掘情境创设的资源和途径,创设出更多更好的情境,以满足当前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收稿日期:2014-12-08)

4.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功能 篇四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刚刚接触这门新课程的小学生都怀有新鲜感、带有好奇心。《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以及课本上如此少的语言材料,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我逐渐体会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把孤立的单词、句型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能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他们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积极运用情境创设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我所教学的小学新标准英语第八册第十模块的内容 “We are going to speak Chinese.”, 从一开始我就通过“Tomorrow is Satur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来引出我们这个模块的中心句型“be going to”。接着谈论 “We are going to go to middle school this September.” 出示同学们熟悉的峨边中学和乐山外国语中学的图片以拉近英语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没有距离,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情境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境。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

二、为什么要运用情境创设进行小学英语教学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英语又不同于汉语,对于刚刚 接触它的学生来说,课本上出现的只不过是一个个冰冷的符号。要把课本上的文字转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一定要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在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交际活动,教师向学生渗透的是文字所包含的真情和激情,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唤起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1、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状况的必然要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好、活泼、好动、和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等特点,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借助多种手段创设直观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布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进行日常的生活交际。交际能力包括了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等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其次,我们要明白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师以“情”感染学生,以“境”培养学生,学生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才会乐学、乐说。学习即生活,我们若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这样培养出的才是懂得生活,懂得交际的社会人。

3、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师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得到了很高重视,却往往忽略了它对于另一教学主体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不同学生、处理不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实践,教学相长,能使原有单薄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理论联系实际后的立体认知,这对教师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提高。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丰富情境创设的手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对连续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采用同一情境创设手段。根据教学实践,2 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1、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创设直观情境

如在教授教室里的东西时,我请学生们指着自己身边的东西来一一跟读chair, desk, teacher等单词,利用身边的实物使抽象的声音与形象得到很好的结合。当在教授学生打招呼时,我又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用动画生动呈现了“Hello!” “Good morning.How are you?”的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操练阶段,出示了很多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学生在一声声地惊叹中操练了很多遍的“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跟那些人物用学过的语言来打招呼,有效的情境充分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游戏、角色扮演等创设生活情境

如在教授“What time is it?”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儿童常做的游戏。先由教师当Mr.wolf,其他学生一同来问:What time is it? 学生根据Mr.wolf回答的不同时间来做不同的事情,再由学生来扮演Mr.wolf进行游戏。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这一新授句型的练习率和面都很广,整节课都在学生大声地问答中进行,效果非常理想。

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在教授2AUnit2 Snack Bar中的购物对话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商店的场景,又制作了“营业员”的工作胸卡,请学生来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的角色,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学生就在生活体验中完成了一次次的对话练习,理解和掌握了对话的内容。

3、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创设心理情境

教师亲切而充满肯定的目光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鼓励和表扬学生。当学生听不懂时,教师要辅以身体语言的解释;当学生说错或者答不出时,教师应该宽容地告诉他:“Please follow me again.”。在教师语言的调节下,儿童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这种融洽的情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得到和谐与发展。

4、通过趣味游戏教学创设情境(1)、趣味导入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3 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民族小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句型 :I like basketball 的时候,我一边走进教室一边拍着篮球,并跟着节拍唱着 I like basketball。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被吸引过来,部分学生还不自觉地跟着我哼了起来。我再把篮球换成了乒乓球和足球,所有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2)、歌曲教学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英语教师应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

例如教学one„„the other,学生会依据汉语的思维把它们记成one......other。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我教学生唱“Two Little Black Birds”。Two 1ittle black birds sitting on the hill. One named Jack and the other named Jill. Come back Jack,come back Jill.通过学唱这支歌,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这一短语。(3)、韵句教学法

英语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以期达至“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境地。利用民族小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采用朗朗上口的韵句教学,让学生记忆犹新。例如韵句Pen and pencil

Pencil and pen

Pen and pencil

Say it again 就让学生意犹未尽。(4)、实物呈现法

呈现实物,则可让学生有更切实的感受。当讲授到一些实物名词时,不是“纸上谈兵”,空空焉无所依托,而是“真枪实弹”,切切然有物可触。例如:讲 bag, watch, pen , pencil, pencil-box, pear, banana等,则呈现书包、钢笔、手表、文具盒、梨子、香蕉等实物,并指着实物让学生读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来。并且把食物 4 或小型的学习用具奖励给课堂上表现得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加以及时的肯定。这样,寻常之物发挥了不寻常的作用,教学的效果也好得多。(5)、挂图展示法

这是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它把学生由毫无寄托的空想引到了实在的画面上。我们可以将所授的单词或语句制作成相应的挂图,或者让民族小学生自制图片加深印象,然后让他们看图说话,并将要求掌握的单词或语句运用其间。例如:讲capital这个单词,可挂上一张北京、伦敦、堪培拉等地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诵读: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London is the capital of England.Washington D.C is the capital of America.这样,学生掌握的程度令人满意,既欣赏到各地的美丽风光,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又学会了相关的语言运用。(6)、简笔画教学法

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现成的挂图和实物是远不够使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去即兴描绘,于是课堂简笔画应运而生。这种画不要求仔细的临摹写实,也不同于精美的艺术创作,它只是配合教学需要的一种达意传神的简单图示,虽寥寥数笔,却敌过千言万语。例如教学五官的时候,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头,通过边教学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单词,边用简笔画画出图象,再通过蒙眼填五官的游戏增强趣味,加深记忆。(7)、情境演示法

教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课堂上,或由教师充当示范表演者,或由学生配合形成灵活的直观“教具”,再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传授或巩固有关知识。(8)、对话表演法

英语是表音文字,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读出语感。可根据课文实际,扮演文中人物,或改编课文内容、假设人物,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例:讲 “The White snow” 时,可让学生A戴上The White snow(白雪公主)的面具,学生B戴上The Queen(皇后)的面具,学生C、打扮成Hunter(猎人)模样,其他学生戴上小矮人的面具,然后进行情节性或自创性对话。这样,5 学生学会语言的具体运用。(9)、电化教学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乃至多媒体已逐步被教育者作为辅助手段而加以合理利用,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到具体从语言环境中所学内容的含义,以取代教师生硬的讲解,在教学《小学英语》第三册第二模块“Directions”这一内容时,多媒体显示一位小朋友指着狗的动画,具体指为“come here,look left,look right,cross the street”。同时配以字幕读音,这生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语言无疑能愉悦学生的心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乐于模仿,积极开口说英语。再如训练学生关于介词 in , on , under(在„„里,在„„上,在„„下)的用法辨析时,便可借助电教设备,制作成活动投影片。制作出一只小猫在抽屉里跑到桌子上,然后跑到桌子下的课件,让学生理解这三个介词的用法并加以运用。然后组合其他相关图形显示给学生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用法区别。(10)、潜能挖掘法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都能感觉到,如果谈到进步,我们所谓的“差生”的进步是无可比拟的,只是我们还没有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对于我们的后进生,要求他们进步的首要条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意识的自己存在的价值。要及时发现并扩大他们的亮点。

结合以上趣味教学法,我又总结出了一些英语字母趣味教学方法:

1、趣味朗读认字母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26个字母,从三年级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拿着字母卡片开始让学生读字母。每节课读一遍,一般每星期读4到5遍,开始时按顺序读,后来再倒着读。读上一个多月,学生差不多就能认识字母了。对于那些比较容易混淆或读错的音,我都会多教他们几次。如:字母G,J的发音、C的发音、H的发音、Q的发音等,每次我都会纠正几回。

2、趣味表演熟字母

教完了字母之后,为了让他们进一步熟悉字母,我将大小写字母全部用卡片剪成模型,并且设计了一个触摸字母的小游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闭上眼睛,6 每人发几个字母,让他们用手摸这些字母模型,并说出是什么字母。最后,哪一组的同学摸对的字母最多,哪一组的同学获胜,并会获得粘贴奖励。

3、趣味游戏固字母(1)找朋友

每次让几名同学到前面来,给他们每人戴一个字母头饰。开始后,看谁最快的找到相对应的大(小)写字母,即找到朋友,那两名同学就获胜,就可获得粘贴奖励。(2)排队

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每人戴一个字母头饰,然后喊:Line up!学生就迅速按照字母的顺序进行排队,哪一个小组最先排好且正确读出自己所戴字母,就可获胜。(3)听音举卡片

让学生准备好卡片,听我的口令,我说出哪一个字母,他们就立刻举起那个字母,最先举起且正确说出的学生可获得1分。最后哪一个学生得到的分数最多,他(她)就获胜。这个游戏还可应用于单词,我拼出一个单词,然后让学生迅速举起这个单词的卡片,并能正确拼出、读出即可获得1分,最后看谁得到的分数最多即可获胜。(4)少了什么字母

我准备了一些卡片,上面有按字母顺序而写的六个字母,但其中少了一个,让学生迅速读出且说出少了哪一个。如:JKLNOP,少了M。第二种是准备几张卡片,让学生读一遍,然后收起一张,让学生再读一遍,问“What’s missing?”让学生说出少了哪一张。(5)字母接龙

这个游戏也是为了让学生更熟悉字母顺序而设计的。我随便说出一个字母,让学生以这个字母为首字母说出连续的五个字母,然后,下一个学生以这个学生的尾字母为首字母继续说出连续的五个字母,谁不能立刻说出或说错,即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位同学取胜。如:我给出K,第一个学生须说出K、L、M、N、O,下一个学生须说出O、P、Q、R、S„„(6)拼词比赛

我说出可以组成单词的几个字母,然后让学生找出这几个字母。开始的时候,我先拼出一半的单词,剩下的让学生拼完整个单词,读出并说出意思即可得到1分。如:yellow这个单词,有六个字母,我先拼出y-e-l,那么还剩下o、w、l这三个字母,让他们自己按正确顺序排列,并读出单词、说出意思,就可以得到1分。随着练习时间的加长,后来只是让学生用给出的字母组成单词并读出,看谁拼得又快又准,即可得分。这个练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4.趣味拼读练字母

学生学习字母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必须在练习中应用所学字母。所以每学一个新的单词我都会让学生拼读,开始时学生可能拼读得不是很好,速度不是很快,可是经过不断的练习后,学生拼读字母的速度越来越快,对字母的认读越来越熟悉。而且在拼读的同时,我还让学生边拼读边用手在空气中“书写”这个单词中的每一个字母,这也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熟悉掌握字母。5、趣味字形学字母

人都有想象力,儿童对想象的依赖性更大。而字母的书写首先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一些形近的字母。有些字母可以通过对字母想象、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它们的形状特点。在学生基本掌握字母的形状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字母的一小部分来猜字母,这种方式比直接叫学生认读字母要好得多。教师还可以编一些趣味的谜语,如:

1减1不等于0——H 山连着山——M 1加3不等于4——B 钓鱼钩——J 不倒翁——O

一把椅子——H

在教学中我还编一些儿歌,如:大写M像高山,两座高山肩并肩;大写N三兄弟,手牵手不分离。弯弯的月亮(C)、零的突破(Q)、盘山公路(S)、三叉路口(T)、半只葫芦(B)、一座宝塔(A)、胜利的象征(V)、大号鱼钩(J)、一张弓(D)、一扇小门(n)、一棵小苗(r)、一把椅子(h)、什么字母是个昆虫?(Bb)、什么字母是我自己?(I)、什么字母既不是我,也不是他,而是你?(U u)、盲人最喜欢什么字母?(Ii)6、读音归纳记字母

A、H、J、K 是A 家族,A,A是族长。

E的家族有八位,BCDE,GPTV,E,E是族长。

/e/ 的家族没有族长,它的成员有七位,FLMN,SX 和Z。U 的家族有三位,UQW,U,U是族长。

I 的家族有两位,IY,I,I是族长。(手势指着自己)R 和O单独住,它们自己是族长。7、趣味儿歌写字母

学生不仅要会认读字母,也必须学会书写字母。刚开始书写时,我只是让学生按顺序跟我写26个字母。后来我编出字母书写儿歌要求学生写字母:大写字母一二格,上不顶线是原则;小写字母很有趣,上面有‘辫’一二格,下面有‘尾’二三格,无‘辫’无‘尾’中间格,“f、j”占三格;“i、t”中上一格半。

5.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篇五

毕华林 亓英丽(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思维活动,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思维主体———人的内部条件中“问题情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什么是问题情境,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本文将对此做一探讨。1.问题情境的构成要素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通达解决的心理状态。它与问题不同,问题指的是个人不能理解、确定的客观世界中的矛盾。所以问题情境与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时它又有联系,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依赖于问题,没有了问题,学生也就不会产生心理困境。

从问题情境的定义去分析,我们认为问题情境应该具备3个要素:即未知的事物(目的),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问题)。

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是新的、未知的东西。为了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必须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放在未知事物的地位上。未知的事物反映了思维的对象———内容方面。

问题情境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是思维动机,即对未知事物的需要。在问题情境中,对于未知的事物,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以去理解和认识。正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或新问题的这一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认知困惑和冲突的本能。学生内心具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就能促使他去思考、去行动。所以说,对未知事物的需要是产生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

问题情境的第三个构成要素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可能性,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让学生在已达到的知识水平上能察觉得到,这是思维的开端,然后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才能使思维得以进行下去。学生具有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越高,未知的事物与学生知能的差距就越小,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完成的掌握过程的步子就越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进行思维的重要保证。

2.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那么应该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创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进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呢?我们认为,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2-1诱发性原则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不应是被动行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研究表明,那些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驱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找到“结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2适度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易和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爱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不能解决,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利的。只有那些难易适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难易适度”的呢?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适度的问题。2-3层次性原则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用问题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要避免将问题设计得非常具体、琐碎,把系统内容分解得支离破碎。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思路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科学的、有层次的问题组,并且及时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2-4共振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如果只是教师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既定的答案,即常说的“以教师的思路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这实质上是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思维的框架之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学生提的问题越多,说明其思维越活跃,学习积极性越高。教师通过学生所提的问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在和学生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二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和谐共振。这应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3.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3-1运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

例如在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先演示2组实验:(1)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2)氯气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通过2组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通过思考会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3-2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些内容直接地设疑提问,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来思考新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苯酚”的教学中,教师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苯酚和苯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苯酚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学生自然就会联系有关苯的结构知识,思考分析羟基的引入对分子极性及结构有着怎样的影响。3-3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做练习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受原有的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依靠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中,感到惊讶,激化矛盾,产生问题情境。

例如,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所以教师若要求学生写出钠和铜盐反应的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钠把铜置换出来。而实验事实证明,钠和铜盐溶液反应并无红色的铜生成,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气体。“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回答发生了矛盾,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3-4通过化学史实、现象的叙述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境”中发现苯分子结构的故事,既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曲折和艰辛,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3-5通过精心策划的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境

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希望被认可的愿望非常强烈,教师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要适时引导他们冷静分析,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问题。

例如关于苯酚的分子结构,有的同学认为它和苯分子一样也是平面六边形结构,另有同学认为由于羟基的引入,导致羟基上的氧原子不与其他碳氢原子共面。究竟哪一种观点正确呢?通过讨论,学生对有关的分子结构分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3-5利用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一部分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联系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假说,然后再通过实验或者推理来验证假说。学生在推论、验证各自的假说过程中,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导致问题情境的产生。例如,乙醇分子结构的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比较乙醇与乙烷分子组成的不同,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乙烷的分子结构,推断乙醇可能具有的结构式,学生经过思考可写出下面的2个式子:

乙醇的分子结构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二者有什么区别?怎样用实验方法来证明?这时学生的思维便处于“问题情境”中,在这种状态所带来的内在动力的驱动下,就会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经过探索,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

6.化学情境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六

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而单纯的知识讲授,而是要将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展开主动探究,才能达成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情境教学法。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更是使得情境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参与热情更高、教学参与度更高,更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正如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正是运用这一系列的图文声像来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自主探究,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情境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来展开论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种类

(一)创设生活情境

化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割裂化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只能让教学陷入无源之水的尴尬境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空优势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以熟悉的生产场景与生活现象来唤醒学生内心求知的渴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元素及物质组成的表示”时,我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投放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药品包装盒、食品标签等,让学生认真观察与阅读说明,仔细思考来分析相关的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这样的教学寓知识于特定的事物与场景之中,比起枯燥的讲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

7.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功能 篇七

一、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探究活动的 开展

化学学习离不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最重要, 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美妙的教学情境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最佳状态,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学习中来, 达到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1.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新课引入时, 根据本课所学习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去。例如,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 为了激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探究欲望, 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进行新课的引入:张同学读到“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时, 她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蜡烛燃烧成了灰, 质量减轻了, 世界上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 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在不断地减少呢?”要解决张同学的疑问, 我们需要弄清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 其总质量是否会发生改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猜想, 并用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引入,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定律的验证过程中去。在学生认识定律的内容以后, 引导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此一来, 使得整节课首尾呼应, 课堂结构紧凑, 流畅自然。学生不仅在实验中得到了科学的结论, 还体会到了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同时, 学以致用, 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大都热衷于听故事, 故事容易吸引学生, 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 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在学习“中和反应”这一内容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的小故事:某家请大师驱鬼, 只见大师用桃木剑刺向水盆中, 水中顿时出现一团红色的“血水”, 大家都认为“鬼”被刺死化成血水, 大师又向水中倒入药水, (红色消失) “鬼”魂飞魄散了。这样简单的小故事会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此时, 教师要及时发问:大师真的把“鬼”驱除了吗?肯定不是。这中间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骗术呢?同学们, 你们来戳穿它。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对完成中和反应的学习, 就会兴致极高, 学习效率倍增。学生通过实验探究, 自然会把中和反应中酚酞颜色的变化与大师驱鬼过程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学生不但通过实验掌握了科学知识, 同时也揭穿了迷信, 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

3. 截取相关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 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电影”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很感兴趣的题材, 如果在新课开始或教学过程中插入一小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时, 我首先插播了一段关于“酸雨腐蚀金属制品、雕塑及大理石建筑”的有声视频资料。并告诉学生, 酸雨中常含有硫酸等强酸。想了解盐酸、硫酸为什么会对这些物质有这么强的腐蚀作用吗?请大家进行下面的探究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下展开实验探究, 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思维敏捷, 讨论探索态度积极, 学生深入认识了酸的性质, 解释了视频中的疑问, 同时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形成了整体的认识, 课堂效果明显。

通过情境教学的成功运用, 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交流讨论的 效果

交流讨论是化学课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交流讨论问题, 兴趣盎然。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且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提升学生交流讨论的热情。多媒体的使用为现代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诸多方便,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教学中, 对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中微粒的变化的认识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了电解水的模拟动画和水分子分解的模拟动画作为教学情景, 然后引导学生对水分子的分解过程展开讨论: 此化学变化过程中共有几种不同的微粒?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经过小组同学的各抒已见, 激烈地讨论之后, 最终达成共识。在此直观的情景演示中进行讨论, 学生不但热情高涨, 而且更容易形成正确的认识, 理解极其透彻, 印象极其深刻。

2.从生活实践中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真实感。化学是应用科学, 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 更应联系日常生活, 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因此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创设有效情境, 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在初三化学复习课“物质的区别与鉴定”这一主题的教学中, 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情境练习题: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分清哪一瓶是纯碱, 哪一瓶是食盐吗?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展开热烈的讨论, 互相交流, 找出了多种合理的答案。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 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自然流畅, 水到渠成。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结合教材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法, 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思考探索, 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取新知识, 形成新技能,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在化学课堂中, 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 能够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提高交流讨论的效果。

8.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功能 篇八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情境 创设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采取实物、图片、动作、表演等情景教学的手段,通过直观手段和语言描绘相结合,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一、新课导入环节情境的创设

导入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得好既能复习旧知识,十分自然地导入到新的教学目标中,又可以激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例如可以采用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导入,师生间的会话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主要是日常的问候,也可以根据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例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 2中学习了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 do you like ...?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会与学生对这一话题进行谈话。也可以用歌曲进行导入,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二、新授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

1.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小学英语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情境内容。如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境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等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内容与形式。新授环节一定要避免死板枯燥的讲解,例如在教学介词in、on、under、behind、 in front of时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垃圾箱、书柜、门、课桌等来创设真实的情景:教师把垃圾箱放到门后,问:Where is the trash bin?学生一看便知:It is behind the door.教师虽然自始至终没有解释behind的意思,但是在真实的情境中早已潜移默化的被学生接受并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乐学情趣,实施直观教育,创设教学情境。

2. 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小学英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在中低年级。例如在教授dog、bird、cat、monkey,教授单词前,先指名一个学生看图片模仿出动物的动作或叫声,如dog,让全班同学猜,猜对了及时教授单词:dog。为了加深所学单词的记忆,我还把绘画游戏加入课堂,如:draw a dog,巩固之前学过词语,color the dog yellow。由于是之前学过的学生反应得都很快,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3. 运用肢体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非语言手段来创设一定教学情境,如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在宽松心理环境中,缩短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距离,如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让学生获得最直观、形象、真切的感受,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时刻感染学生,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情境中。例如在教授动词短语:walk、jump、fly、swim时,教师可以用动作诠释它们的意思并要求学生一起做,既增加了课堂乐趣,又掌握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开拓情境

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播放英语对话录音和视频等,让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受有机结合,感受真正英语,极大地弥补直观教具的不足之处。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学环境中,体验英语实际运用。例如:在新授 horse, chick, pig , cow等词时,把这些单词所指的动物制成多媒体课件。当屏幕上出现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屏幕上。这时我就趁机教学What’s this? It’s a ... 反复几次,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拼读,理解了词义,还掌握了What’s this/that? It’s a...的句型。使本来单调和无味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脑、口、耳、眼并用,使听说有机结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课堂是进行语言传授和语言交际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了解语言文化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英语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语言的魅力,有想要说英语的欲望并能给学生提供说的条件和机会,从而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Happy Birthday》时,我带了很多包装精美的装有礼物的礼品盒,让学生感如真正为Ken庆祝生日一样,在边猜礼物的过程中边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Family》这一课时,让学生带来了自己家庭的照片,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上一篇:网络专业本科生求职自我介绍下一篇:宝龙地产专题研究上